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24-07-01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2篇)

1.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一

怎样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广西兴业县蒲塘镇一中

卢光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学习体会,针对农村初中的现状,提出应该从多方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探求培养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关键词】习惯 培养 提高 语文能力

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十几载了。这期间虽然也教出了一点成绩,可就是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就在我苦闷彷徨之际,结合我校县级课题《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的研究工作,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培养成农村初中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我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还要抓好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第一次把学生当作发展的人来培养,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为了让初中学生到高中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每接一个新班时都很重视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学习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灿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妙对欣赏,“国学经典诵读”等等。这样一来,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为了一争高低,这样定会精心准备,活动中你争我抢,唯恐落后,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长了不少知识,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此外,兴趣还来自成功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赏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功感就会大增。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经常利用第二课堂时间让学生欣赏名家、名篇、名段,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领会语言学科的博大精深,学生自然就会有深入学习的愿望。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语文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等等。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大,而且在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种做法是由我校作为农村初中的学情决定的。我曾对我校初一年级新生3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卷285份,内容主要是家庭拥有各种书籍数量、家电数量、机动车辆数量、学生看课外书籍数量等调查。调查结果是家用电器、机动车辆等的使用较为普及。大部分家庭已处于或正向小康过渡阶段,但作为书籍这类文化必须品在农村中的拥有量却廖廖无几,让人堪忧。我校学生大部分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更令人震惊:初一年级新生经常看课外书的有55人,偶尔看看的90人,从来不看的155人。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被电视剧占去了,据统计,300人中看过《新环珠格格》的有270人,假日、休息时间大部分被连续剧占据,追星厌学就成必然。再加上农村家长的重视不够,不懂得辅导与约束,大部分学生学习惯的培养都很差,因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相对较差,阅读面窄,无法适应教学要求。由此看来,我校初一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确实是迫在眉睫。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唤醒它、迫使它加强工作。他又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更需要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而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一进中学,我就让学生每周做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书摘录。要求他们课外去学校图书室读书看报,从做读书摘要开始,到写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只要是日积月累,一篇篇、一本本地

读,学生的头脑就会丰盈充实起来。我还让他们每周背一首课外古诗词。“厚积言有物”,积累对于知识面本不宽的农村初中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作好准备。到初

二、初三时,阅读已成了学生们课余的重要活动,许多名著中的典型形象已不再陌生。

第四、培养学生诵读文章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清楚的说明了读与理解文章的关系。朗读是分析的基础,古代私塾先生教书,就靠学生反复诵读后硬背下来,但其中不乏大文豪,足见古人重“读”是有道理的。读有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初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就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背背精彩的语段,潜移默化,积腋成裘,这些东西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第五、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勤练笔的习惯。只要做好这一点,就能解决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观察到别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的奥妙,也是发展智力的途径之一。知识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源泉。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有新意的人、事、景、物等等都用随笔记下来,思考整理,写成周记或日记(我每周统一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200字以上的周记,每两天写一篇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综合能力也跟上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课余练笔,源于生活这股活水,学生随心而至,多写真情实感,入情入理,还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袭作文的出现。“练笔生花”。因此,新课标把学生的课内课外练笔规定得详尽具体,优秀作文是练出来的。

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的主体性

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的主体性行为习惯,让学生去感悟、体会、质疑、探讨、求解。最让人难受的语文课一定是学生规规矩矩、一言不发,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课。因为它使教学本末倒置,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要平等地参与学习的学生。新课标规定,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活动,让学生对课文读读、议议、评评,说说文章的写作特色,记记文章的佳词妙句,写写自已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为文章的思想感情所感染,模仿、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学以致用,推陈出新。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互帮互学,共同质疑解疑,各抒己见,思路开阔,见别人之未见之妙,明他人未明之理的情景也就常有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七、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欧阳修、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名作,正因为他们对自已的创作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修改是完善写作的关键,在反复的修改中使自已的写作能力提高。让初中生修改作文,首先明确:改什么,怎么改?通过学生自改和生与生互改、小组评比、佳作欣赏,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高。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赞赏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消除怕作文的畏难情绪。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就较大。

学语文的好习惯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再教给学生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教师要利用近一年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和没预习上课的效果。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推荐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阅读中要引导他们不要流于故事情节,更要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习惯的养成总是存在一个以多带少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好学上进、有自信心、有自觉性,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再教给学生用。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足够的时间训练作保证,学生还应具备必要的工具书,与教师长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师对刚接手的新班要利用一年以上的时间在每堂新课之前抽查预习的情况,让学生比较:预习了的上课效果和没预习的上课效果的区别。特别强调的是: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阅读中要引导他们不要流于故事情节,更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语言特色。习惯的养成总是存在一个以多带少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好学上进,有自信心,有自觉性,在老师的引导下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学习好,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或这节课没有兴趣, 那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而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一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 稳定性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作为农村的孩子, 每天会亲密接触大自然。于是我就会每天放学给他们布置任务, 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例如, 春天来了, 我会让他们在树林里数数新生的竹笋;夏天, 我会让学生回家数数田里的秧苗新发了几枝嫩苗;秋天, 我会让学生数数天空的大雁, 树上的小鸟;冬天, 我会让学生数数河里的小鱼。在教学生乘法时, 我会让学生回去剥豆子, 先数数每颗多少粒, 然后试着数几颗。这样一来, 学生能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学习, 远比每天枯燥地写过多的作业有兴趣得多, 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获得了知识,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更浓。

二、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方法

(一) 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数学的书写虽然没有语文那么复杂, 但是正确的书写也非常重要。能书写出漂亮的数字不仅能增加作业的美感, 增强学生的信心, 同时还能减少出错, 方便学生自查作业。首先老师的板书要工整, 指导学生要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然后再慢慢写, 老师及时检查纠正, 及时赞赏学生书写中的亮点, 鼓励写得差的孩子并单独辅导他们。定期举行书写比赛。

(二) 自制学习用具并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

学具是数学的辅助学习工具, 有学具的演练和帮助, 学生学习起来会更轻松。作为农村的孩子, 要他们到文具店去买学习用具不太现实:一是有些学生家境不好, 二是学生身边的文具店里卖的文具也不丰富。那么, 还不如就近取材, 利用身边的资源自制学具。如在教学生数数时学生只需回家找两节竹子, 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也可以找两块小木条, 叫他们家长帮着做, 这样一来不仅学习了知识, 也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学具的管理也不能小视, 制作好的学具要妥善保管, 及时赞赏学生的作品并拿到班上演示, 建立起学生学具柜。

(三) 在小组合作中对照检查自己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 老师面对每一位学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而要想单独去辅导更是不可能。在实际教学中, 我先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然后再在班上展示, 学生与学生之间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也节约了老师的时间, 此活动开展一年以来, 效果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四) 向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请教

作为农村的孩子, 许多爸妈都没在家, 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 一但遇到难题, 老人家不一定能辅导, 这时学生可请教身边比自己年级高的学生, 老师要教学生如何向高年级的学生请教, 要及时询问和关心学生请教的过程。

三、培养农村儿童良好学习习惯

(一)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的强弱, 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 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 我就适时地表扬。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 我走进教室, 教室里面闹哄哄的, 其中有一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 我就加大嗓门说了一句:“我特别喜欢××同学现在的样子。”其他同学听见了不约而同地转回头看了一下, 马上就坐好了。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 他们自身的约束力不强, 自尊心强, 必须进行正面引导。

(二) 养成多思、善问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 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 我才刚开讲, 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 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 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 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 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算法清晰, 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 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 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 我则引导:“同学们, 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 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 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 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 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 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 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学会了知识, 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 养成大胆说、大胆做的习惯

农村孩子从小缺爸少妈的日子过多了, 相比之下, 学生的内心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性格孤僻, 沉默寡言, 不爱交流。因此, 在数学课中一定要让学生大胆说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的信心,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世界。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在教学中, 给农村儿童设计的问题适当简单一些, 贴近生活一些, 甚至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下。对学生的评价要带欣赏的眼光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回答错了要多给鼓励, 不要让学生感到尴尬。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 让学生别怕出错, 大胆去做。

3.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7

正文: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洛克提到: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培根也提到: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发展学习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人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目前农村大部分学生由于家长在外务工,而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了初中以后,由于知识复杂和难度的加大,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学习很困难。在我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学过信息技术的学生也往往只会画画、打字、网络小游戏等简单软件的操作,对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很缺乏;然而对于这门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喜欢,但大多数学生喜欢的原因是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放松心情、愉悦的一节课,最盼望的就是想玩小游戏或自己喜欢的内容。

二、农村初中学生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现在初中生,由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溺爱,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和不爱动手动脑,平时不注意积累的习惯,所以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第二,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一部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方法与能力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的缺失,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三,家庭因素。由于是留守孩子,监护人由于知识上的匮乏,在学习方法上很少教育和指导,以致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的规定,让学生懂得这是课堂

让学生自觉遵守计算机机房的规定,是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的前提。计算机专用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场所,信息技术课

除了要求学生像其它学科那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外,还要注意遵守计算机专用场

室的要求。例如,为了保护计算机设备,不许携带饮品、食物、磁铁等东西进入

计算机房。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说明原因,这样有助于他们接

受这些规定,并能自觉地遵守。

(二) 培养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要明确学习目的

给学生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告诉他们要讲究效率的习惯。制定计划和目标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定出切实有效的计划和目标,并鼓励学生朝着目标脚踏实地的奋斗,行之有效的完成目标,这样才有成就感。当学生有成就感之后,自然而然的喜欢学习了。

(三)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纠正不正确的习惯

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是学生以后学好信息技术的坚实基础,要

想让学生有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开始。从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地操作计算机,端正坐姿。正确使用输入法,练习指法输入,严禁单手操作。因为,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计算机操作的良好习惯,将终身影响着学生的健康。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学生因迷恋于网络游戏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只会和计算机进行思想交流,导致最后患上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让学生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精神,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准备的习惯。

学生走在老师的前面,这样的学习劲头才是可喜的。如果学生都没预习,那么在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学生都不理解,课外学生也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当学生不理解的内容积压多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上机练习为主。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层层深入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让学生们“只要跳一下,就会摘到果子”,使学生既不会产生自满情绪,也不会悲观失望。努力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要把好生和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地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endprint

(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

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是推动学习的强化因素。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起点,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刚接触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学习电脑知识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

1、软件使用方面

软件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但在平时的软件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修饰文字格式时,学生经过自学认识了格式菜单中的“字体”按钮。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宋体的课题文字,但有些学生喜欢楷体,有些学生喜欢隶书……笔者便让他们自己设计喜欢的字体。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更为简单的方法——直接单击工具栏“字体”旁的下拉按钮,将课题文字修饰为各种不同的字体。还有的学生不仅设置了字体,而且学会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使文字更为漂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

2、网络使用方面

网络的使用,方便了知识的传播,但同样也方便一些有害信息的扩散,如:消极的思想、不负责任的言论、黄色图片或小说、耸人听闻的“新闻”等。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弱,鉴别能力也很差,这些信息会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危害,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对青少年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信息技术课,在当前的情况下,除了一般的教学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

3、利用电脑中的游戏,发展学生的兴趣。

农村现在也有许多网吧,学生们非常喜欢到网吧中玩游戏。这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把学生的智力开发寓教育于课堂游戏之中。用计算机在玩中游戏、娱乐、学习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又可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准切入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青少年易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认知化”计算机教学。 例如,学生刚开始学习电脑,许多学生没碰过电脑,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就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作為教师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我在网上找到了《金山打字通》这个电脑打字学习软件,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比谁的成绩好。学生在“打地鼠”、“太空大战”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通过游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练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可以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五) 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知识具有雷同性,如各种软件的打开和关闭,软件的安装,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基本用法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就能让学生做到学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从而能够避免教师对重复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教师讲课时要多引导,多让学生自主探究,敢于创新,敢于想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知识真正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而不是束缚学生想象的枷锁。

4.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四

重庆市合川区育才中学校明建芬 邓仁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也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做了常规性的要求。叶圣陶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由于农村学生视野狭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相对落后,家庭教育不足等,造成了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普遍存在较多的不良习惯。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对农村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比城市学生更为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在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

好习惯。

激趣是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故事,作文大赛,书法比赛,阅读比赛等。让所教学的内容贴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内容是那样的熟悉与亲切。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去,到菜园去,到果园去,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学生干农活,记农事,说农谚,写农民。还可以开展家乡风俗调查活动,搜集民间故事采风活动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中学生的广阔天地。还有针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意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农村中学生学习语文不爱预习,不知道如何去预习,所以农村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时要先通读课文,对自己不认识或者不了解的字词要勤用工具书,自觉把握字词,扫除文字障碍。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由于农村学生查资料难,老师要印发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联系文注,了解课文的大意。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并标示疑点,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

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要回思内容,整体把握,对于故事性强的文章要求能复述故事情节。同时还要欣赏名句,摘抄要句。还应该有根据阅读提示,揣摩习题的习惯。推测学习目标,尝试达标的习惯。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注意培养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听课环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农村中学生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其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首先学生要自我调节最佳的情绪进入课堂,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要全神贯注的听课,认真做好笔记,适时合理批注,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口到,要培养学生回答问题,声音清晰,洪亮,条理分明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对于在预习过程中自己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多加注意,要全面突破难点。这

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四、注意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课后复习是重要的学习环节之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有效措施。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复习应及时、经常,这是由“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复习要趁热打铁,不然,预习、听讲的成果就很难巩固,时间一久,必然会造成知识的遗漏,影响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生尤其是新生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做完作业,万事大吉,每到考试,才临阵磨枪搞突击,效果往往不佳。可培养对当天学习内容有复习的习惯,每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对所学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放,遇到想不起的问题起床后要及时补救。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搞好日常复习,做到以下要求:一要经常化,要步步为营,循序渐进;二要透彻理解,牢固掌握,不留尾巴;三要适当做一些题目,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善于积累,善于运用,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

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生要突破自己生活的狭小天地,最便捷的一个途径是看课外书。看课外书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农村孩子爱看书,但手中

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像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空谈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智慧窗”,把教室的窗台布置一下,在窗玻璃上贴上“智慧窗”三字,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学生买一本有益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智慧窗的图书数目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困境。“读书破万卷”,学生读的书多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让老师满意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五、培养学生摘抄、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摘抄”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在于积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撷取你最欣赏或最需要的精华,品味之后,摘录下来,需要之时又可拿出并加以运用,多么方便。当学生拥有一本认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时,就等于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既实用又经典的精华本。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地写。”他的话在启示我们:要让学生多写多练。而最有效的就是指导学生写日记。我任教十年来,一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为学生终生学习做准备。好的学习习惯能关系到人一生的命运。离开校园以后,人在知识的海洋里能遨游多远多深,很大程度上是在校园期间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决定的。那些在学校里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在新知识新事物面前就会去主动探究,就会研究出杰出的成果,就会出人头地。他们或者成为企业家,或者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2、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绝大多数知识能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己研究不出来。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究,集思广益,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就行了。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培养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自主探究的习惯。就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能学会的知识都学会。

2、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有一些较难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共同想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凡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时要用“心”去做,不能想别的事,尤其是不能看着电视写作业。要认真审题,认真书写。

4、互相帮助的习惯。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部分人如果学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习惯。通过“兵教兵”使学困生得到转化。

5、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老师安排,学生就能有秩序地自觉学习,而且是心里想着学好,基本上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只要将以上学习习惯培养起来,教学过程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成绩就会名列前茅。那么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多种多样,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例如对那些还没有讲解就已经学会知识的同学,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同学,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介绍他们是怎么做的,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那么到再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越来越多。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金钥匙。不少老师说,你班的学生好,能一直坚持自学,俺班的学生不行。其实不是哪个班行,哪个班不行,而是教师教学方法上有问题。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笔者

一直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在老师教之前先布置学生自学,要讲的习题在讲之前先让学生试做。学生不能独立学会的知识就上课讨论,合作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每天都在教师讲前接触新知识,不是自学,就是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转化成了学习习惯。

3、“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布置了就必然进行检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认真的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生硬的批评,而要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课堂上口头提问的作业,学生无论说的对错都不进行批评,并且对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这样学生错题不再有顾虑,对其表达出错误的意见不但不批评还表扬,学生发言能不积极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彻底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学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就是教着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合作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算认真完成作业。“扶”就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怎样做。老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指导。“放”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习惯,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通过建立班内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设有学科课代表。每一排桌设一个大组长。每一个大组设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设组长。每一张桌子上设桌长。其它同学为组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自己独立解决,同桌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同桌解决,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大组内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层层有人把关,每一种习惯有示范,有学习榜样,有追赶目标。同时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层,科代表、大组长、和学习特别优秀的小组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大组长级的同学。小组长、桌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小组长级的同学。其他同学为一层。这样每一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问题都有具体人员负责,什么级别的同学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互影响,最终使全体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逢第一节是我的课,学生老早就到教室里去学习了。有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他老师在家一发动摩托车学生就进教室学习了”。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有时上课时故意晚进教室,对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就喜欢“自觉”学习的同学,学习不用老师管着,就应该象那些自觉学习的同学那样,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经常进行表扬。这种思想灌输多了,受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自觉学习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场面也就出现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同时培养太多习惯。有的人想一口吃成胖子,把所有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结果各个方面相互干扰,导致效果不好。当然习惯培养太单调也不好,要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培养效果会好些。

2、忌“黑瞎子掰棒子”式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可以一个一个地培养,也可以同时培养几个,但绝不可以培养了这个忘了那个。培养的习惯要经常运用,最终形成习惯网络,使我们的学生各个方面都有好习惯。

3、善待出现错题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错误就进行批评,就会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装腔作势,假装会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就不敢说真话。事实上回答出一个错误的问题正好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机会。对他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根源出现在什么地方弄明白,对学生更有好处。

4、莫怕影响教学成绩。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一段时间下来,不但会赶上,而且还会超过原有的水平。再说教学成绩并不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

5、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得自己在上学的时候,绝大多数问题通过看书就能明白。现在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不少老师往往不放心,把问题放给学生怕学不会,怕囫囵吞枣,怕生搬硬套,因此不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这些耽心没有必要,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理解更深,自己学会的知识更容易溶入到脑海中的知识网络中去,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6.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六

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今天应唐老师的要求,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家长共同探讨、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孩子学习,养成独立钻研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为家长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孩子有困难,家长只能给予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时,不是简单的回答,而是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孩子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孩子一题多解,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有时还应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让自己查《字典》。指导孩子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当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2.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专门学习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现在,肖贞彤每天放学回家先写作业,星期天、假期的作业也是尽早就完成。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打

扑克、下象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和写好字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我自己写字也不是很好,也没有时间指导孩子。为了能让肖贞彤写好字,我就把她送到专门的培训写字的学校,对他进行写字培训。今年暑假,因为肖贞彤的“竖”写的不垂直、歪着,我又把她送去书法学校,专门练习写竖。

4、养成读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七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并获得优质效果。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 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炼。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最主要的特征。其中勤奋、独立、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 才表现出来的。因此,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的基础。学习方法只有以习惯的形式固定下来, 才能真正成为方法, 显现出应有的价值。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 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下:书写整洁、一丝不苟;计算认真仔细、快速准确;审题仔细全面, 答题格式规范、画图符合要求;计算完毕要验算检查;课前预习, 课后回忆复习;听课集中精力, 活动积极参与;作业独立思考、按时完成;知错改错, 及时纠正等。特别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 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1. 教师要以身作则, 起表率作用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学生的学习习惯多受教师行为习惯影响形成。如有的教师板书时常潦草、不规范, 做题、计算马虎不认真, 日久天长, 学生模仿老师也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因此, 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 XIAOXUE JIAOXUE YANJIU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经过潜移默化, 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强化培养和训练

8.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65-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初中教育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人从事农村初中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体会到对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加强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下面谈谈自己一些做法,与广大的初中教师进行交流。

一、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长时间得不到家庭关护和教育,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大多数农村留守学生孤独感较强,学习习惯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主动学习,没有主动看书、预习、阅读的习惯;2、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有盲目学习的习惯;3、常常违反学校纪律;4、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书写差,怕思考问题;5、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强,习惯性存在急躁和浮躁的心理;6、不善于使用学习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严重弱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

学生自身因素。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大都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管护,爷爷奶奶又过分溺爱孙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他们动手去做,造成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不爱动手动脑,又怕吃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势必造成学习上不够勤奋,学习存在困难的现象。

教师方面的因素。在农村初中学校,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发展意识,在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比较落后,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切为了考试,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上存在困难。

家庭因素。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家长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在学习方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指导很少,要说关心也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一起探讨与交流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致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

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还存在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况且目前有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呆在家中,没有找到工作。这些现象势必影响到这些孩子总觉得读书真的没有什么前途,不想读书。以致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

三、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后,在教育教学中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老师应做好留守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工作。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成了所谓的学困生。为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分层对待,对上课听不懂的学生,我们采用个别辅导;对于上课开小差,爱走神的学生,我们要在培养意志和提高自控能力方面下功夫;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我们要找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让孩子充满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不善观察,不善于从别人的身上找到优点和方法,特别在课堂教学上,这些学生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等老师给答案和解题过程,是典形的被动学习,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线。

3、培养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农村初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符合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严格按及时、认真、独立三个方面去完成作业。对作业进行规范化训练的同时,在时间上要求及时,在态度上的要求认真,在思考上的要求独立。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目中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理解和运用解决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法则,注重训练留守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4、培养学生克服心理急躁和浮躁的习惯。

现在的农村孩子大都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每当学习上受到挫败时,常常存在着急躁和浮躁的心理,往往产生不想学习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上,教师要学会用励志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一个大陷饼给你,只有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丰厚的收获,急躁只能是给自己心理产生更大的压力,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心平气和,冷静思考,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

5、建立良好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个个为班级服务,人人都为班集体作贡献,从而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每天都是和自己的同学一起渡过,一个好的学生集体自然存在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这是一种集体的舆论和约束,就会产生一些集体共识的评判标准,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规则。例如,全班大部分同学们都能做到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这对个别不讲卫生的学生自然会产生抑制作用,会对良好的卫生习惯起到强化的作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9.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九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学习方面的纪律,不同的是,有的班级严格执行了,而有的班级却仅仅写在了制度里。之所以不执行,多数情况是这些规定不具有可行性。在制定学习纪律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可操作为原则,灵活处理,该简单的简单,该复杂的复杂。

比如,就“完成作业”这一条纪律,如果仅仅简单要求“按时完成作业”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老师针对大多数同学布置的作业,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吃不饱”,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却是“吃不了”。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在制定这条制度的同时,一方面协调课任老师在作业的量和难度上有个梯次,尽量能够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作业的量上和难变上自主选择。此外,还可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同学们向量大、难度大的作业挑战。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做作业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10.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

前言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担负着科学启蒙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情感,体验科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并学会用变化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成果,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之一。要想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素养加以培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接触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所具有的观察能力并不是天生而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培养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对观察和“看”的区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看往往只是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观察则是更加侧重于内在特征,并引发深入的思考。在历史上,很多重大发明都是来源于科学家们的细致观察,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持久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以更好的提升在观察时的耐久性。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敏锐性,学生所具有的敏锐性往往是观察能力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细节和现象,从而使学生在敏锐的观察中发现更多的科学规律。最后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时的目的性,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常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带有目的性的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更好的提升观察效率,养成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小学科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一般都是喜欢动手,而缺乏动脑的,所以在面对多种多样的实验时,也常常是重于操作,而忽略对实验意义的思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渐的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开动脑筋,并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内在和本质,,从而更好的提升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例如在學习“土壤”时,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农村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上课之前取一些新鲜的`土壤,在上课时分别给学生一张白纸,一把尺子,搅拌棒和盛有半杯水的一个烧杯,以及一块放大镜,之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学习用具以及各种方法对土壤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到土壤中的大小颗粒、动植物遗体,从而认识到土壤是混合物的本质。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同时将泥土放在白纸上进行观察,并将最后的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严谨态度,从而形成了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在科学课堂中,一些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后,所得出来的实验结果往往缺少准确性,与预期结论相悖,或者在进行实验的步骤就是错误的,因此在发生这一情况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吸取经验,在以后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更加的认真仔细,使其获取一定的经验,以保证类似错误不会在发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耐心和信心引导学生做好反思与总结的工作,并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实验和反复的思考,从而取得最后的成功。

例如在进行“电路连接”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小灯泡并未点亮的故障。因此在发生这一情况时,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出现问题的环节,然后对小灯泡不亮的原因作出分析,这样学生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电池没电、线路中断、接触不良等等,并及时的找出解决的对策,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让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反思与总结更好的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其不仅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未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使学生拥有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学习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效的掌握学习技能,提升学习水平。更多关于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方法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吴国政.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50

[2]何紫亚.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菏泽学院学报,2014(S1):163-164

[3]靳新军.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菏泽学院学报,2014(S2):118-119+154

★ 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加强课外探究拓展论文

★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 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作文教学探究的论文

★ 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与培养思考论文

★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点滴体会论文

★ 在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的探索论文

★ 运用小学美术课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究论文

★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论文

1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关键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受益终生。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我们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就我的观察来看,小学生大致存在这样几种不良习惯:一是喜欢讨论问题;二是上课时搞小动作;三是课间在教室玩游戏;四是卫生习惯太差等等。

1.1喜欢讨论问题。初当班主任,我就发现不少学生不喜欢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总喜欢讨论,而且不少学生借讨论问题的名义说话或搞小动作。于是,我就告诉同学上自习课不许讨论问题,许多同学对此不理解,并且过几天就忘了。针对这一点,我给同学们分析了讨论问题的几大弊端;①不管是什么考试,都需要我们独立完成。我们在平时不深入思考,遇到问题就去讨论,很容易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②讨论问题的双方相互干扰,一个问,一个答,如果回答问题的同学会还好些,如果不会,两人一起讨论就会耽误许多时间;③对第三方的干扰,讨论问题声音再小,总会让第三个人听到,如果大家都讨论,整个教室就会很乱;④甚至还有借讨论问题的名义说话,影响班级纪律。

1.2上课时搞小动作。上课时不少同学喜欢削铅笔。吃零食,折纸飞机等。学习精力不容易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在班上作集体强调,再找个别同学谈话,使其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学不好还会影响别人。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养成专心学习,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1.3课间在教室玩游戏。许多同学下课后喜欢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吵闹、玩游戏,因此教室有时就显得特别乱。我们就告诉学生,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应该保持教室的安静,在教室玩很危险,也影响其他休息,可以到教室外去玩,在走道上也不能玩。并且在上课前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

1.4卫生习惯的养成较差:打扫卫生积极,但是不会保持。废纸乱丢,果皮乱甩,脚上的泥巴都带进教室里来。手又脏脸又花,见了食物用手抓。我们就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减少疾病,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和教师的责任,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2.1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开学之初,我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风训练,培养学生认真扎实的学风。首先是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的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的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的做,每次卫生都要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个错都要认认真真的改。其次是滴水不漏的学习要求,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作对,凡是要求记得的都要背。努力做到:堂堂清,日日清。还有培养学生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学风。长久坚持,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

2.2培养学习目的的计划性。学习要有目的,有计划,要避免盲目行事。有些同学学习缺乏计划,盲目行事。我就让他们每天早上,先想想,今天干什么,放学时检查一下,今天的计划完成没有。久儿久之,就养成了这种好习惯。

2.3培养学习的程序意识。每学一课“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拓展”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基本程序。不少学生缺乏预习、复习、拓展这些重要环节,造成成绩不理想,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这种程序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4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的习惯。我们要求知识要与实际相联系,要与生活相联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

12.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十二

在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下,农村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不及经济较发 达的地区 ,其原因主 要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的老师。 低年级学生接触的世界非常小,老师的小小举动都影响着他们,例如,老师一个随手捡起垃圾的小细节都会刻在学生心里,同时模仿这种习惯,因此,老师的良好言行会影响学生的言行。 然而,许多优秀的毕业生都愿意留在城市,致使农村小学的教师资源严重不足,老师的专业程度不够,甚至存在一个老师带好几门课的情况,那么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2.基础设施的不足 。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在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许多学生上学需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长途跋涉导致他们的精力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他们上课的学习习惯,加之营养的不足,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不高。 另外,学校的教学设施单一,老师的水平有限,都会使他们受不到较好的培养。

3.家庭条件的影响 。 在农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很多的小孩子已经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他们往往在课余的时间不是上培训班,而是帮助家长干农活,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加上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不能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4.低年级学生本身的因素。 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贪玩的年龄,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差,因此,更需要老师的良好引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之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的小孩往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这对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不利。

二、如何帮助农村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家长, 请求家长的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神情举止、 思维轨迹,有些是教师抓不住的,而家长往往能注意到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比如学习工具、一些必要的书籍,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下面,本文将从习惯养成的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 按时完成作业是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习惯,我们需要抓住学生的特殊情况,来制订不同的方案。 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课外作业,可以制订明确的奖惩制度,根据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一定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可以是多种形式,诸如口头奖励、作业上打分、画红旗都可以。 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的难度和量要控制好,让学生有时间做作业。

2.大胆说的习惯。 大胆地说出来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养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着重培养。 在课堂上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样也可以实施明确的奖励制度,课下可以找相关的学生谈话,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烦恼,为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另外,可以多开展各种小型的活动,使他们加强沟通交流,勇敢地展示自己。

3.认真倾听习惯 。 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们需要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用不同的活动教他们如何提高注意力,学会认真倾听。 在学校,认真倾听同学、老师的话,在家里,认真倾听父母的话。

4.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班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另外,老师和家长应该加强交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管是课内书籍还是课外书籍,读书可以拓展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更加地了解世界。

5.善于思考 、提问的习惯 。 这点在第二点中已经提到 ,大胆说是农村教学的重点,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提高注意力,认真分析思考问题,更加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6.课外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外学习需要家长有良好的意识,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老师需要多跟家长交流,学校也可以建设小型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资源和环境,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自主学习,并拿到课堂上交流学习,但这点对学生的要求不可太高。

总之,农村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由易到难。 同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

摘要: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水平低下、人口总体素质较低等方面,人口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因此,农村的教育更加不可忽视,农村的教育系统一般集中在小学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上一篇:认字认半边行吗教学反思下一篇:机房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