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2024-07-07

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精选8篇)

1.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篇一

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由扩张型转外延开展型,其定位的转换势必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建立也急需改良。财务会计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比拟重要的专业?课,探究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基于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成绩,本文提出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变革方案,以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育更好地到达其设立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变革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区别其他专业先生,具有专业化失业劣势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这门课程将根本实际、办法与详细理论相结合,很能锤炼先生入手才能。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的不明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的还延续以前普通专科和本科的内容,短少高职院校本身的特征,而且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衔接。目前社会急需的会计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艺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情商,对任务坚持积极的任务态度。但是很多教员在教学进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专业实际知识的教授,先生定位过高,包括很多本科的实际知识,无视了对先生综合才能的培育,包括先生的自我进步才能、终身学习才能以及先生情商的培育。

(2)教学内容不完善

高职院校运用的财务会计教材与普通高校运用的教材区别较小,教材中实际局部所占比例较大,教材同知识的更新没有同步,运用灵敏性较大的校本教材的较少,无法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这些成绩,授课教员在讲课进程中就自行采取增删教材内容的方式,补充新的知识点,删减旧内容。但不同教员对新原则、新制度有着不同的了解,在教学中也缺乏一致的规范,补充的内容也很难片面,不具有全体性、零碎性。

(3)教学方式不健全

目前大少数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先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办法。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先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自动学习,不利于先生实践操作才能的进步。教学中使用较好的有案例教学法和沙盘教学法,但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使用时,每个案例都是独立的,没有树立一个企业连接的全体概念,沙盘教学法大多是软件教学,很多院校实训条件无限,另外沙盘软件的晋级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4)教员的理论才能需求进步

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决议了讲授财务会计的教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才能,不只仅只是具有职业资历。在要求他们纯熟掌握会计专业的实际知识的根底之上,还要对企业消费任务的实践状况有一定的理解,即要具有理论操作技艺。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员大局部是间接从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学校任教,很少在企业实践会计任务岗位锤炼过,授课就成纸上谈兵。在调查进程中发现,很多教员是“双师型”教员或许具有双师素质,真正契合教学要求的教员要具有较高的文明和专业实际程度,有较强的教学才能和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纯熟的专业理论技艺,有一定的实践任务经历,因而,教员的综合才能有待进步。

(5)评价方式不够优化

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课程普通被定位考试课,占先生的课程成果绝大比例的次要是期末考试,普通闭卷考试,考核根本上还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期末口试占绝大局部,先生靠的还是考前的融会贯通,违犯了职业教学的教学目的的要求。以传统的口试作如今的考评制度,以考试得分作权衡先生的规范,曾经脱离时代了。这样考核得出的后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只不能表现先生的综合才能,也不能调动先生平常自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员在授课进程中短少对契合社会需求的理论性专业技艺的培育。综上所述,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员质量以及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亟需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变革势在必行。如今简直一切的高职院校都在停止教学变革,但是还未构成公认的体系。谁走在变革的前沿,谁的变革创新更贴近时代需求,谁便可构成竞争劣势,作变革的领头羊在将来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同的变革侧重,也决议着学校高职会计的将来不同的开展方向。结合在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理论经历,笔者以为要针对教学内容停止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变革的内容

(1)明白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创立“三融一通”的教学形式

初等职业教育培育的是面向消费、建立、效劳和管理第一线,是以国度政策方针根本根据和动身点,区域经济开展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艺型人才。高职会计专业的培育目的定位应表现出“技艺型”和“使用型”,满足中小型企业需求,毕业后能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根底核算岗位任务。到达培育目的,会计专业要创立“三融一通”的人才培育形式,即“课赛互融、课岗融合、课证相融、教学与失业直通”。结合国度会计从业资历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历考试变化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规范、课程学时、考核评价方式等,先生获取从业证书、充沛失业发明条件。

(2)标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理论教学力度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所授内容不尽相反,难易水平差异较大,笔者以为不能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先生定位过高,高职先生自身的学习根底较差,定位过高、教学内容过全,不契合先生的实践状况,容易形成先生的厌学心情,不利于先生对本人的定位,应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在初级会计的范围,如债权重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等高难的知识应扫除在外。教学进程中,以一个企业所发作的经济业务例,依照单项实训的方式,强化教学内容,在做中讲、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总结进步,基于实践任务岗位,分解、提炼岗位才能,施行组织教学。

(3)优化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门课程的建立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出优秀的具有使用性的教材。教材的编撰非常重要,授课内容,培育目的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顺应,共同开展。但这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教学资源的累积需求一个漫长的进程。而且教材的编制相比社会的`开展和新政策的施行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难到达分歧。这就要求会计教员要以会计学开展的国际、国际最新静态根据自行对上课的内容停止增减,灵敏教学。校本教材绝对地下发行教材具有更新快、更能结合本地域实践的特点,教员撰写校本教材的进程也是才能进步的进程,因而高职院校要鼎力倡导校本教材的运用,假如有能够的话,也可以采取取消固定教材,给先生发放讲义的方法。另外增强数字化资源的建立,使教学愈加抽象、生动。

(4)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构成以层次教学法和任务情形教学法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以实际教授主的教育手腕,先生考虑的少,教与学短少互动,限制了先生的开展空间。因而,我们必需改良现有的教学手腕,让先生掌握学习的办法,进步先生的学习自动性,让先生主动学变自动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片面进步。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目前采用比拟多的教学办法,它以案例根底,在施行进程中设立一种情境,教员引见根本的处理思绪,先生依据案例的详细状况停止剖析,教员在适当的时分停止引导,发扬以先生主体的特点,发扬先生能动性,财务会计教学中以某个企业的实践业务来贯串整门课程的教学,各个任务情形相联络,最初构成一个企业全套的账册。2.层次教学法保证教学效果,教员要有针对性地施行分层教学,从而到达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办法。层次教学法中,教员灵敏地将先生依据其本身条件分红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内容和标题,要求分组处理成绩。各组先生在处理成绩的进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发扬本身的劣势,领会到满足感。这种应用教员组织协调先生分组学习的办法,可以在很大水平上进步先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先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吸收和了解,进步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办法合适班型小的教学。3.任务情形教学法任务情形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中有以下几个环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教员首先要设立相关的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先生进入情境指定的角色并完成指定义务,从而调动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比方,在解说资料推销岗位时,就让先生把本人想象成一家公司的推销员,填制推销请求、推销存货的原始凭证、存货验支出库的模仿实践的业务单据,审核原始凭证,传递凭证,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等。然后教员点评先生所完成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先生更细致地理解流程,对学习的内容也有更深层次的看法,也增强了理论才能。

(5)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树立以理论考核主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考核的后果不只用来反映教与学的实践效果,权衡教学质量并且更对当前的教与学起到了指引的作用。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间接影响到对教员与先生一定性、积极性以及将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规划。详细考核应将平常和期末综合停止,平常考核占70%,期末占30%,平常进程性考核可以经过对财务会计课程平常作业的完成状况,平常学习表现(如课堂出勤率、课堂发问的表现等)、模块测试等多种渠道来完成。期末考核应注重理论操作考核,依照教学内容分红若干模块出题,让先生以抽题的方式来决议本人的试题内容,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最初给出这门课程的最终成果。

(6)树立一支理论才能强的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活和开展的基本,而教学质量又在很大水平上取决于师资队伍。首先从源头上,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要由高职称、高技艺、理论才能强的会计人士来空虚师资队伍。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带动其他教员,起到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作用;还可以延聘具有会计从业经历的人员开设讲座或许担任兼职教员,优化教员构造。其次,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还要注重现有教员才能的进步,制定主干教员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不搞终身制,活期停止考核、评选,严厉选拔。最初要增强对会计专业教员的培训,会计制度在不时的更新变化,教员作知识的教授者,必需首先承受持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要与知识的更新同步甚至先行,教员本身素质、本身才能进步了,才干培育出合适社会开展需求的人才,在教会先生技艺的同时,还要使先生具有获取知识的才能。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讨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讨,2004,(2).

[2]刘永泽,孙光国.基于新会计原则体系的会计教育与教学成绩研讨[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1).

[3]孔斌,王婷,殷正行.多元文明背景下宁夏高职教育教学形式的探究[J].价值工程,,(26).

[4]孙丽雅,刘洁.新会计原则下的《财务会计》教学变革研讨[J].中国个人经济,,(11).

[5]张海芹.《财务会计》岗位训练法的教学探究与创新[J].管理察看,,(12).

[6]潭素娴.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教学形式的探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7).

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篇二

一、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现状

(一) 教材内容及质量存在问题, 教学参考资料不足

1. 国内、国外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

出台, 使教材内容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种种原因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存在一些问题, 如内容不够清晰, 分析不够细致, 重要问题缺乏举例说明等。有些编者为了显示其教材内容的超前性, 将一些西方国家使用而我国尚未采用的方法一并列示, 甚至放在我国目前使用的方法之前, 书中又未给予说明, 致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困惑。

2. 有些教材与注册会计师全国统

一考试辅导教材的内容完全一致, 不仅难度、深度增加了, 而且教材结构体系缺乏理论依据和逻辑性, 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拼凑式的结构。

3. 国内公认的较好的中级财务会

计教材, 存在教学参考资料缺乏的问题, 有些书是有习题无答案, 或有答案却仅有得数而无计算过程, 甚至仅有答案得数还不正确。甚至有些教材根本就没有配套的章节实训题, 学生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得不到相应的模拟训练, 给后续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增加了难度。

(二) 授课学时数减少, 理论课与实践课存在分配问题

1. 授课学时数减少。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 要求实行全面素质教育, 全国各院校都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 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各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学时数普遍压缩,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也是如此。由于《中级财务会计》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 而课时却不断减少, 这就造成了课时紧张的局面。

2. 理论课与实践课分配问题。

由于教学计划的修订, 使得授课学时整体减少, 因而出现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分配问题。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 38个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内容多, 知识点多, 而在课程不变的情况下, 出现了怎样将实践和理论合理地结合起来的问题。

(三) 教学方法单一, 案例教学比重小

传统《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的普遍现象。教师常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占用大量的课时详细讲授教科书的内容, 学生很少有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不多。这种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学院相比, 国内高校案例教学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少, 远远不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 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其权重一般是三七或四六比例。平时成绩主要依据的是到课率、课堂发言、作业记录等。对课程内容不太懂的学生, 他们一般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教师的考核。而期末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因而, 近几年来,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试不及格率达20%至50%之间, 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外, 也反映目前这种成绩考核方式不科学, 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 改革教材内容, 提高教材质量

1. 教材内容的适用性调整。

笔者建议《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应与中级职称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一致, 但不能取而代之, 因为这些用书虽然反映了会计的最新内容, 但其属于纯实务性质的教材。这些用书对象多是在职的会计人员, 他们已具有较多的实践知识, 教学内容注重实务操作及制度的解释, 而作为高职高专教材用书的对象是对会计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 教学必须从专业的性质入手, 在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案例逐步介绍实务知识。因此, 职称考试用书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可以作为与教材配套的参考用书。

2. 提高教材及其配套资料的质量。

笔者建议由中国会计学会牵头, 依据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最近发布的会计准则,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具有超前性的适合我国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 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 每隔三年进行修订更新, 尽量缩小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的差距。

3. 编写教材的配套章节实训题,

使学生在课堂、课后模拟训练中得到充分锻炼, 为毕业后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课后的辅导练习要着眼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对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划清《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与《高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内容。

一般来说, 通常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但是, 由于经济业务通用性的特点, 使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很难明确归属。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 这些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究竟按什么标准划分存在争议。所以目前各种版本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所包括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如借款费用、或有事项、租赁、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合并会计报表等内容, 有些编者将其放在《中级财务会计》中, 而有些编者将其放在《高级财务会计》中。笔者建议应将以上内容作为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归入《高级财务会计》内容, 而不应纳入《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二) 提高授课效率, 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需要掌握的内容越来越多, 而课时却不断减少, 这就造成了课时紧张的局面。针对这一矛盾, 笔者建议: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同等

的时间里加大信息的传输量。多媒体教学一方面给“互动型”学习方法创造物资条件,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提高授课效率。

2. 精选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大学教育的精髓在于教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师, 应善于从“广而博”的内容中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 触类旁通, 着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改革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就是把教材里用文字表述的业务还凭证显示的本来面貌, 借助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进行教学。这种实验性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兴趣感和问题感。

2. 引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上, 将案例运用于会计教学上, 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综合素质的提高。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打下分析问题的基础和框架, 而案例教学则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被设计在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 对复杂多变的情形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级财务会计》来说,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账务处理程序已不再重要, 重点内容是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该课程的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3. 运用比较分析法、善于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

比较分析可以是本章各节内容比较, 也可以是本章内容与前面章节内容比较, 在比较分析结束时进行必要的总结, 得出一些原理性的结论, 再进行深入讨论, 举一反三, 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 金融资产中对交易费用的教学, 大多数学生总是难以区分。任课老师可以举一个实例, 明确交易费用的含义,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从交易费用的含义入手, 我们就应该知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 而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应计入“投资收益”, 而应计入“成本”中。再举例加以说明, 进行差异对比分析, 最后进行总结。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法。

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注意听讲, 同时也起到了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适当安排小组讨论与辅导, 增加对学生思考的训练,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董事长、总经理、会计、出纳等, 让学生充分体验管理岗位的分工、职责、作用也是很好的一种尝试,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3.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 篇三

关键词:中职教育;财务会计;改革;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是我国面向外面世界的基础,因此我国迎接世界的挑战和机遇。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模式也趋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性的人才,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所以我国要不断增加对于中职教育事业的投资,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现在的社会中还面临着巨大威胁和挑战。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师资力量,才可以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一、中职财务会计教育实际情况

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式是根据前苏联的职业教学理念来办理的,不但能够有效增强我国职业院校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水平,还加强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可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职业教育在很多国家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有的学生不能上高中,就会选择一些中等职业院校来学习专业技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但是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生在毕业后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职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顺利就业呢?

职业院校在办学的范围和高等院校在实验设备方面是不等同的,办学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师生数量,而且和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进行比较,是比较薄弱的,专业的技术人才大量缺乏。从生源层面上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比较顽皮的学生,中考失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开小差,教学方式浮于表面,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课堂教学质量较低的关键因素。并且中职实验器材比较落后,不能有效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所以加强中职教育改革是促进中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等职业院校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在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都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本知识。通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中职教育如今的课堂教学系统还是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分为三个层面,也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做完课后习题”。这样比较乏味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不能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对于老师的讲解积极性不够高,使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还有《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课本中包含了很多专业知识,专业说法,知识之间的衔接性比较强,使很多学生不能跟随课堂教学的脚步。

2.理论教学不够稳固

财务会计的理论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中主要设计了两个学期,其中每个星期有七节理论课,并且《财务会计》中的专业知识对于没有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在课后只能通过加强记忆的方法来记住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点。针对学生来说,《财务会计》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而且随着我国对会计的认识地位不断增加,财务会计课程随着法律法规的变化也随之变化着,学生不容易接受这些新的科目。

3.课程的操作性不强

财务会计的实际运用性比较强,我们不但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现在的中职财务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在师资力量方面不够标准,很多老师以前都没有接触过会计这个行业,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也不够专业;还有就是职业学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安排比较少,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不到完善。

4.考核标准不健全

财务会计课程的考察制度主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理论知识的考察主要是采取考试的方法,有的学生会使用临时抱佛脚的办法,甚至有的学生依靠照抄的手段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考试的成绩就可以决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实际不是这样的。在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方面,学校也没有加强关注程度,实际操作能力是评价学生能否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环节,有些学生的理论知识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能提升,也就影响了职业技术的专业能力。

三、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变革的解决方法

根据现在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教学的变革,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以后的中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把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会计的实际案例进行融合,加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把一些比较抽象的会计知识转化的具体可感,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要及时更新财务会计教学观念,在课堂中使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来指引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财务会计》中找到信心。

2.防止大班上课,进行小班教学

职校需要加强对于教学设备的投放,使用先进的师资资源,进行小班教学。通过有关调查发现:从教学效果来看,小班教学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大班教学,中职学生大多数学习能力薄弱,大班教学的数量较多,老师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兼顾到位,但是在小班教学中,人数就远远少于大班教学,老师可以兼顾各个学生,也容易掌握各个学生的实际动态和知识掌握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

3.制定符合新时期中职财务会计的教材,加强对于实践课程的投入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找寻合适的工作,但是中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只有两个学期,其中的实践课就大量减少,实践课程训练不够充足。所以职校在安排财务会计的课程中需要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到一起,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也需要聘用一些会计行业经验比较充足的人员在实际训练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理论知识的安排也要符合实际,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联系在一起。

4.进一步完善考察制度

考察制度的健全能够有效制约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认真,使用先进的考核评价方式,把期末考试成绩划分为两部分: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测试,其中理论老师主要是依靠课堂表现和试卷成绩,其中的课堂表现达到总成绩的20%,老师依据平时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学生进行评分。试卷考试达到总成绩的40%,原来的职校没有包含实践能力也达到了40%,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加强锻炼,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对中职财务会计的课程研究和分析,我们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強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上面的有关要求和方法来加强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改革,中职学校在未来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骁寅,国燕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科课程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4.

4.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篇四

会计教育的研究是现代会计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会计教育界正在着手于深化会计教育改革。我们知道,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会计教育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并立足中国实际,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才能为会计教育改革指明基本方向。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又离不开恰当的会计教育理念。我就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理念的更新问题在下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

1、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50%左右。其他课程(主要是实际操作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这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会计模式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产生了疑问。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相比较而言,会计教育长期以来却无大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教育的改革,以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

1、从社会需求看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去处是学校周边的中小型城市的中小型企业。现在在这些中小型城市每天都会出现很多中小型企业,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学生就业还是光明的。但就这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来了就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并不高,但是却非常的重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工作经验和安全性。这些需求有的是我们已经满足了的,而有些则是我们做得不够的。

2、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理论以及各种创新的相互结合。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3、从对会计专业认识提出的要求看

就我们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而言,会计专业知识要求也是与高级会计人才不同。我们应该更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实用性很强的技能的掌握。比如会计工作中的如何记账和如何登记财务报表等。

三、改革后会计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改革设想

(一)、基本特征

1、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

我们在会计教学中应根据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教学,从基础开始,打牢基础,同时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营销学的基础。通过三年学习,一旦毕业,就能够在一般的会计岗位任职,解决一般的会计难题,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和更重要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联系实际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来进行实际分析,以为将来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做准备。

3、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联系。

传统的会计教育,许多年来一直沿用相同(似)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教学内容虽有较大变更,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偏重于照本宣科式的传授,而在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各地的学校应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讲座,为学生今后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适应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1、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应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动因,以实际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以往的教学,绝大部分是面对面的教授,在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他们提出相关的需求,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先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再分部分讲解。比方说,在学生已有一定专业基础时,高二时先开设为期二周的“计划”课,在会计实验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描述自己的新产品、进行企业与市场分析、制定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策略,并作出书面与口头的报告。通过这个短课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职业界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会计课程的要求,又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开设《中级会计》、《市场营销》、《现代商务》、等课程,让学生针对自己两周时间内所发现的问题快速补充“营养”。当然,这种短课程的开设并无参考教材或范本,在学生整体减负的趋势下,也不允许我们在这上面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更为现实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做一些企业的调查实践,到一些企业去实习。作为教师,则在授课时多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或许这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授课变为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事件,进行真实的记账、核算、决策,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一种中介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将会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要求,而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可以尝试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电子邮件或闭路电视来进行远程教学。这些做法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而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学习时间的机动性。这与我们目前实施的有关学籍管理办法中的学分制是相统一的。

2、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首先,适当加大基础课程(尤指《基础会计》等)的课时数,并强调学生利用节假日外出实习,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应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其次,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实际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工作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的介绍、学习和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操作上,可通过开设专业讲座的形式来完成上述内容的学习。

第三,会计教学不仅需妥善运用资讯科技,同时亦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适应实务界的需求。

5.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 篇五

文章研究行为引导式教学在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

关键词:行为引导式教学;中职财会;实践;应用

行为引导式教学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摒弃了原有的只是将知识无限、无规律地“输送”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定义与特征

1.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定义与原始教学的对比

行为引导是以行为和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行为引导教学法主要是在实践应用中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等多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思潮。

行为引导教学法开展至今,已被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为引导式教学实行之前,原始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地学习单一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完全没有被重视。

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暴露出其弊端,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工作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匮乏是实行行为引导式教学的关键。

2.行为引导式教学的特征

行为引导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进行理论与行为技能的双重提高。

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身行为能力。

部分学生受灌输式学习的影响,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自我创造、创新能力,行为引导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实践动手能力,面且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中,很多问题都是学生们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的。

学生们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既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能以满足大部分人的要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行为引导不仅能够帮助个人提高能力,而且能够由个体到团队,使每个人的能力团结到一起,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行为引导式教学在中职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有“大脑风暴”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

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行为技能。

下面,以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为例,分别分析行为引导的各种方法的特点。

1.“大脑风暴”教学法

主要方法是教师提出一个课题,在教师不提出任何评价的前提下,学生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

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尽可能有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课题研究。

提出想法的过程中,教师或者其他学生不应该对其思想和建议立刻发表评论,以防止教学方法的失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且对每个人发表的意见进行归纳分析。

2.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多是以一个实际的问题作为教学基点,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独自进行研究反思,善于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反思将得到的理论联系到实践中。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尊重了学生的个人观点,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因为其他人的偏见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3.项目教学法

6.2014中专财务会计教学总结 篇六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讲授和动手练习课时比例失调。中专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可由于理论讲授占用太多课时,致使动手练习课时少,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落后。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中本人仍采用纯理论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在讲台上尽职尽责,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部分学生基础差,无心向学,给教学带来难度。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配置理论讲授和动手练习课时。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以练促学,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不能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1,研讨型教学。在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列出几个今后会计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办法。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遇到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关键点在哪里,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发言,道出各自的解决办法,最后由老师总结,评出最优解决方案。2,现场教学。若学校允许,积极和企业取得联系,把课堂搬到财务工作一线,请财务工作人员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经同意让学生亲自动动手,以增强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由于身临其境,知道了今后的工作岗位,知道了今后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提前感受了今后工作的氛围,学习积极性高涨。3,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师生交互条件,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实现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实效,同时也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科学技术,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了多种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7.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篇七

目前,我国相当多高校将会计学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反映了这样一种共识: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二是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会计工具。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从已有文献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比较低。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学生专业与职业目标的多样性, 又来自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负面印象———学生通常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摆弄数字。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因此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会计教育界意识到改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观念很重要, 因为观念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 因此,会计教师呼吁认真审视会计教育,抛弃偏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决策能力的方向转变。

这个挑战促使会计教师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方法与建议包括: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观念,改变会计学教材的主题顺序,采用主动学习法,重视批判性思考,模拟企业的运作方式,使用大众媒体的资源,摒弃或减少有关借贷方的机械记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会计学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将上述创新方法围绕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整合会计原理,也就是重新开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对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其具体应用;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总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生成者。 而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 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编程。

概括来说, 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会计(How to do accounting), 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用会计(How to use accounting )。 具体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成会计信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会计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的用户不必懂得编程知识,重点是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目标定位的错误,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第二个错误随之而来。

(二)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 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其直接表现是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实质区别。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的弊端是侧重讲述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缺乏对相关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经济业务运作信息、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经济内涵与实质的阐述, 体现更多的是会计技术层面的会计核算方法, 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这类教材体系偏离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学习要求, 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 选用的另一种教材是标明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 这类教材尝试调整教材结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本质差别。

(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要求

首先,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体现专业需求。 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会计学、 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的内容只限于财务会计,不包括管理会计。 目前,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沿用了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体系,基本不包括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包含的内容如计划、预算、预测、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相关, 更能体现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教学目标。 但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 没有包含上述与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没有突出重点。 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 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流程。 即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 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了财务会计的簿记方面,即借、贷、日记账、分类账等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 学生往往感到会计比较机械、枯燥,与专业不相关。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会计师, 因此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具体核算程序。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没有根本区别。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没有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管理会计,一是因为有些高校对经管类非会计类专业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二是由于第一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即使有机会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选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就是不完整的, 因为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并不存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这就造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性, 不能从整体角度掌握会计的精髓。

总之,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是可想而知,预料之中的。

三、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构想

(一)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理念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着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研究较多。早在2003 年,孙晓明从会计目标变迁的视角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他认为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向内部扩展,包括了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则向外部扩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 会计服务对象的这一融合使原来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黄曼远(2014)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出发,根据二者的历史、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同一性,从理论上证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她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从来就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生成的信息交叉构成企业完整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

(二)将管理会计纳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延伸与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来源一致,终极目标一致。

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 年发布的公告,管理会计是通过规划、计量、管理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系统引导、激励管理者的行为,支持与创造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 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持续改进过程;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

上述专业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通过计量、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创造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密不可分。

目前, 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具体构想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 重新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 具体如下页表1 所示。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就是改变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内容。 如下页表所示。

第一单元是设立企业(以商业、服务业为背景),主要业务活动涉及制定商业计划书,本量利分析,编制预算,讨论公司的组织形式,解释财务报表。 此外,采用预算作为公司战略的工具,学生在整个预算期内评估企业决策。这些主题持续整个学期。

第二单元包括建立会计系统。 与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强调掌握借贷方记录经济业务不同, 这一单元利用电子数据表(Excel)建立会计账户系统,每一列代表一个账户。 账户的增减变动在每一列记录, 到会计期末结出每个账户的余额,利用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将会计循环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程序,这个循环始于记录经济业务,终于结账。但是,这种视角意味着编制财务报表独立于公司预算中设定的管理目标。 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将编制财务报表视为预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将实际结果与呈现在预算中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进一步说,会计循环的终点不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 而是计算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估前期决策。

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主要涉及与服务业、 商业企业相关的会计概念,第三、四单元以制造业为背景。 学生将在前两个单元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应用到制造业的企业环境。 此外,学生前两个单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单元包括编制总预算, 计算多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用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计算销售成本,采用各种成本流转假设计算期末存货。

第四单元包括利用相关成本进行决策, 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成本差异,记录与分析涉及财产、厂房、设备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最后一个单元是有关借贷方的学习。 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规范方法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重要的必备要求, 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业语言。 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摆脱或删除有关借贷方的知识,而是将其放在适当的环节讲述。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讲述借贷知识,其优势是: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电子数据表记录经济业务, 已经实践过利用Excel计算账户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已经明白如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 在这个背景下, 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只是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会计系统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关于借贷方的内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实践, 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将日记账过到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调整分录并登记到总分类账,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

整合后的会计学并没有减少传统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教学体系,丰富了会计学课程的内容。 这种调整保持了会计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相对完整,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知识及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 更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管理特色。 这种体系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 年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 改变框架结构后的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会计,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会计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而赋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以意义。

摘要:已有的文献显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本文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如何立足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使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

关键词:课程设计,管理会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

参考文献

[1]D.Lee Warren,Marilyn 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3]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J].商业会计,2008,(19):59-60.

[5]刘孙芸.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学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9):91-92.

8.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篇八

摘 要: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上,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目前高校中级财务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旨在通过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标;案例教学;会计岗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9401

1 前言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在会计的学科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作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既是《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延伸和细化,又为学习《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作了铺垫。本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在理论内容充實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和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结合目前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定位偏笼统。目前中级财务会计一般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程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四大环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以前学习会计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会计知识体系,掌握企业经济业务过程中存货、应收款项、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非流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核算等内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的设置和定位不够细化、缺乏针对性和对课程与社会的衔接反映的不够具体,这直接影响学生会计相关职业综合素养的提高。

(2)目前教学中以会计要素为主,相对知识点分散的知识体系架构。目前的授课内容存在以下的问题:①内容着重于理论的讲解、分录的编制,但是缺少与实际的经济业务的衔接,就是为了理论而讲理论。②目前的教材主要以会计要素为主,展开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授课过程中知识点分散,对于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不够连贯。

(3)重核算,轻管理,不注重知识与岗位的联系。目前中级财务会计的授课主要介绍以制造企业为例各项相关经济业务的核算,缺少与业务活动相关的职责、制度等内容的介绍,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会导致学生只懂做账,而缺少与账务处理相关的管理、岗位制度等知识,最终会影响高校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质量。

此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由于以会计要素展开教学内容,忽略了岗位技能和岗位知识与所教内容的联系,使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具体联系,到实际工作中无法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4)重理论,轻实务的考试模式。目前一般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考试模式一般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平时考核所占比例在30%左右,期末考核所占比例在70%左右。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出勤、上课提问回答情况、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情况给出平时成绩。由于很多高校采取大班上课,人数较多限制了点名和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此外平时作业形式以客观题和业务题等传统作业形式进行,形式单一,导致教师根据这些给予的平时成绩无法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同样的期末考试考核形式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大都设置考题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业务题,考题设置很难考核出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3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通过调研,了解与会计相关的职位的任职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对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对企业调研,将本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即系统掌握与财务会计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具有熟练进行财务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业务的处理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整合教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现有《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比较分散,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报告等内容,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易对本课程内容形成系统认识。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两种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第一种方法,把课程内容按照经济业务的循环设置,分为筹资活动、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等,同时每一部分内容都体现与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第二种方法,基于会计职业导向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可根据涉及的内容分为出纳岗位、存货岗位、往来款项岗位等,通过岗位要求设置理论知识。

(3)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与岗位相关的职责和制度等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可以在每个循环或者每个岗位之前或者之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增加岗位职责和制度:某循环或者某岗位人员和机构设置,职责分配等关键内控点;循环或者岗位相关的流程、凭证、制度等。通过补充案例的加入使会计学生在掌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与岗位相关的职业素质。

(4)改进考核方式,增加平时考核比重。第一,增加平时成绩占有比重,教师对学生实行全方位的过程动态考核,加强对学生平时知识、素质和技能等多方面的考核力度,可设置阶段性考试,比如期中,分岗位考核等,并把学生的传统作业、平时小考成绩纳入到全方位过程动态考核的范围。在总成绩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适当加大,比如增加到50%,其目的是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管理和评价。第二,改革期末考试题型,删减客观题,以岗位实际经济业务考核为主进行题型的设置。第三,将整个《中级财务会计》的考核方式分为三种形式: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品德考核,知识考核主要是传统作业、回答问题、期末闭卷考试;技能考核主要在平时的岗位阶段性测试中;职业品德考核主要是在小组作业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体现,这一方面考核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联合进行,阶段性岗位技能测试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30%。

(5)培养学生职业灵敏度和职业品德。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会计,其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财务会计对外披露的信息的优劣、真实度直接影响报告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质量,甚至成败,因此,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灵敏度和职业品德;另一方面,在考核内容中加入对学生职业灵敏度和职业品德的考核,还应借助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见识、实习,使学生通过对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的亲身体会,深入掌握会计的核算,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灵敏度和职业道德。

4 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上,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结合目前高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据调研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岗位进行课程内容设置、通过重视过程考核进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方式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学习进行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体现会计职业素养要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毅.中级财务会计[J].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企业导报,2011,(17).

[2]何建华,宋孟宁.新准则体系下高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4).

上一篇:财政局两个责任下一篇:大厅例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