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修养(通用12篇)
1.职业道德修养 篇一
两位武士偶然在树林里相遇了,他们同时看见树上有一面盾牌。
“呀!一面银盾!”一位武士叫起来。
“胡说!那是一面金盾!”另一位武士说。
“明明是一面银制的盾,你怎么硬说是金盾呢?”
“你才强词夺理,那明明是一面金盾!”
“我们俩素不相识,你把银盾说成金盾,是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说罢,看见银盾的武士手握剑柄,准备决斗。
“你才是故意与我为敌,明明是金盾,偏偏说成是银盾!”看见金盾的武士“唰”地一声拔出剑来。
于是,两位武士在树林中拔剑出鞘,展开了惨烈的决斗,最后两人都受了致命的重伤。当他们向前倒下的一刹那,才看清了树上那个盾牌,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
有时我们会被看到的现象欺骗,正如我们所听到的一样。眼睛和耳朵一样可以骗人。有时换个角度,换个位置,我们会失去的更少,得到更多。
2.职业道德修养 篇二
一、积极学礼
荀子认为, 礼有助于人们修身养性, 培养道德安度人生。《荀子·大略》说:“礼者, 人之所覆也, 失所覆, 必颠蹶陷溺。”认为礼, 是人的立身之本。失去了立身之本, 必定会跌倒沉沦。《礼论》说:“规矩者, 方圆之至;礼者, 人道之极也。”认为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无礼无以成人, 礼是人道的准则, 是人之为人的标准。荀子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就必须“隆礼”。认为个人的生活和交往, 都应该符合礼的规定, 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通达。《修身》说:“凡用血气、志意、知虑, 由礼则治通, 不由礼则勃乱提谩;食饮、衣服、居处、动静, 由礼则和节, 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 由礼则雅, 不由礼则夷固僻违, 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在人与人交往方面, 《修身》说:“体恭敬而心忠信, 术礼义而情爱人, 横行天下, 虽困四夷, 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 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 拘守而详, 横行天下, 虽困四夷, 人莫不任。”因此, 荀子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就必须努力学习礼, 做到知礼懂礼依礼而行。荀子还强调学习“礼”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劝学》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个人的道德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提高道德修养, 就必须提高道德认识, 必须加强学习, 而学习既包括学习伦理道德知识, 又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在知识海洋中, 正确的伦理道德知识对于道德修养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掌握正确的伦理道德知识, 才能懂得真善美, 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 用这些去武装自己的头脑, 只有如此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才有了根基。
二、学以致用
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 明也, 明之为圣人。圣人也者, 本仁义, 当是非, 齐言行, 不失毫厘, 无它道焉, 已乎行之矣。故闻之而不见, 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 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 虽敦必困。”荀子强调“闻之”、“见之”、“知之”这些获取认识的过程, 但更强调“行之”, 只有行才能将获取的认识用于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践, 荀子特别强调“学以致用”, 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以致用, 即使学得再多, 也无助道德修养的提高。《劝学》说:“为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 行乎动静;端而言, 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的学习, 是把学到的进入耳记于心贯通到全身心, 表现在行动上, 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效法的榜样。而小人的学习, 仅从耳进去又从口讲出, 正是因君子之学与小人不同, 因此道德修养自然不同。
当今在大学生中我们要倡导君子之学, 使学习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手段。当今大学生必须认识到有道德的人, 不仅思想意识符合道德规范, 而且必须把这种思想意识外化为具体行动。因为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要表现在行动上, 一个人道德修养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当今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 甚至有的大学生对道德修养标准不是不知之, 而是不为之。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传统, 做人的基本准则, 也是成就优良德行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要言行一致, 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认识, 增强自觉性, 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促进自我完善。
三、自省
自省, 就是主张人应该经常去检查自己, 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过错。“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曾参为孔门高足, 他曾自谓说:“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认为只是埋头学习, 而没有联系自身品质、行为实际的自省, 就不会有自身道德修养的真正提高。荀子也有类似的认识:“见善, 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 偢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 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 蓄然必以自恶也。” (《修身》) 。《劝学》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当今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省意识, 就要从思想、态度、言行等各个方面对照道德规范去深刻认识自己、反躬自问, 尤其是在一个人的行为失误、行事受挫的时候, 更要做深刻的反思, 反省自己, 而不是简单地怨天尤人归罪于客观。大学生只有这样持之以恒, 才能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恶从善, 遵循和恪守道德准则, 积极、正确地履行道德义务, 最终将道德规范内化为素质, 成为至善之人。
四、意志磨炼
《荀子·修身》说:“君子贫穷而志广, 富贵而体恭, 安燕而血气不惰, 劳倦而容貌不枯, 怒不过夸, 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 隆仁也;富贵而体恭, 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 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 好文也;怒不过夺, 喜不过予, 是法胜私也。”君子虽然贫困潦倒, 但志向远大, 虽然荣华富贵但谦恭从容, 虽然安逸, 但精神不懈;虽然发怒, 但不过于处罚别人;虽然高兴但不过于奖赏人;虽然贫穷但志向远大, 是由于他要弘扬仁爱, 君子荣华富贵而谦恭从容, 是由于他要减少盛气, 安逸而精神不懈, 是由于他要尊奉礼法;疲倦而不无精打采, 是由于他爱好礼仪;发怒而不过于处罚别人, 喜悦而不过于奖赏人, 是由于他奉行礼法而胜过私情。荀子在这里讲的“贫穷而志广”就是要人们在各种环境中磨炼自己, 增强人们对礼的感受, 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 培养人们的优良道德品质, 依靠坚强意志来控制人欲。《劝学》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为美也, 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为其人以处之, 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耳非是无欲闻也, 使口非是无欲言也, 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 目好之五色, 耳好之五声, 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 群众不能移也, 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 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 夫是之谓成人。”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完美, 所以博览群书以求融会贯通, 思考问题以求精通, 效法良师益友去认真实践, 取消有害的来积累学识, 使自己的眼对不好的不想见, 耳对不好的不想听, 嘴对不好的不想说, 脑子对不好的不想思考, 等到极其爱好学习时, 就像眼睛好看五色, 耳好听五音, 嘴好尝五味, 心里贪图有天下一样。所以权利不能使他倾倒, 势众不能使他变心, 天下万物都不能改变其信念, 这样才称得上有道德操守, 才能坚定不移, 才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既能坚定不移又能随机应对, 这样才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借鉴荀子意志磨炼法, 当今我们要培育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抵抗外界不良诱惑的坚强意志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环境熏陶
《荀子·儒效》说:“注错习俗, 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 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 安久移质。并一而不二, 则通于神明, 参于天地矣。”安心于习惯风俗的影响, 能使人先天的本性发生变化;专心一意而不是三心二意, 就可以养成习惯。习惯风俗能改变人的志向, 安心长久地接收风俗习惯的影响, 就能改变人的本质。所以专心一意就能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劝学》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谓芷, 其渐之潃。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蓬草生长在麻丛中, 不扶也直。白沙混在黑土里, 与土同黑。兰槐的根叫香芷, 如果用脏水浸泡它, 君子就不去接近它, 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 这并不是它的本质不好, 而是因为脏水的污染。因此, 君子要选择良好的住处, 与良友同游, 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思想而接近正道。《荀子·性恶》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 必将求贤师而事之, 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 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 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 靡使然也。”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当今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就必须高度重视育人环境的建设,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不同程度的腐败和拜金现象及社会普遍存在的公民道德缺失都正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大学生, 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辨别力与抵抗力。此外, 社会、家庭、学校要齐心合力地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坚持不懈地积善成德,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使大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终具备高尚的道德。
参考文献
[1][战国]荀卿, 原著.孙安邦, 译.白话荀子[M].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8.
3.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篇三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现状,分析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等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人员 基本职业道德 对策
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是在进行会计活动中所形成的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和综合,在众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以更好地服务人民为目的是会计工作人员需要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如果会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就会使会计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经济市场秩序也会被扰乱。
1 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现状
我国十分重视对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了应该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的内容。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取得很大成绩,在其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精神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人为的制造了一些会计舞弊案,也助长了歪风邪气的气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财务造假公司的曝光,牵出了相关一些会计事务所,每一起造假事件涉案金额之巨、涉及面积之广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的现状。
2 我国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缺乏的原因分析
2.1 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一些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业务能力较差,缺乏敬岗爱业的精神。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要有制度的对财务制度进行核算和监督。当遇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不得做出违背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
2.2 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会计制度有待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很多的漏洞。现行的《会计法》中虽然明确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当有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时候,出现责任主体方过多的时候,就会出现相互之间责任互推的局面,从而造成责任无法追究的情况,使一些不法份子有机可乘。另外能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完善,造成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缺失。
2.3 法律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制度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甚至有些单位之所以会建立内部监督,完全是迫于外界的各种压力,不得不设,这样的内部监督根本起不到该有的监督作用。目前在我国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被审计单位成了会计事务所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会计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被动迎合审计单位,出具虚假报告,偏离客观公正的轨道,基本职业道德缺失。
2.4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合理,会计执业环境差。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员工,其衣食住行以及工作都依赖于所在的单位。这些依赖就会造成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从属性。在现实中,会计人员一是贯彻负责人的意图,放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操守,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包装”;二是坚持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其结果势必会受到负责人的打击报复,甚至失去工作。会计执业的客观环境的黑暗、腐败,使得近年来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严重缺乏。
3 加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于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来说,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不忘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思想觉悟,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培养不怕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会计事业中,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条例,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在不迷失自身的情况下还要监督好不法行为的发生,抑制不正之风,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对照和自我调整,不断提高觉悟和修养。发挥积极向上的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基本职业道德水准。
3.2 完善会计制度,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使会计人员不再依附于单位,要对会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敢于进行监督。同时减少基本职业道德的胁迫性缺失,提高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水平。
3.3 健全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为了避免会计人员钻法律的空子,防止贪污腐化,挪用公款等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的发生。需要完善内部监督制度,避免管理上的漏洞,促进会计人员遵守提高自身的修养。科学分工,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形成监督合力,督促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建设。
4 结束语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加强会计基本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实践活动,需要靠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经验总结中,加强会计行业的发展。只有每个会计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才会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会使“敬岗爱业、熟悉法规、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深深刻在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心里,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蒋莉,崔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 2007(19).
[2]原秀峰.浅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科学之友(B版),2007(12).
4.职业道德修养 篇四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五
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
内涵实质:立育人之德,树有德之人。所立之德一定是社会主义所需之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
1.立何德?
①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大德”。要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国之栋梁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怀。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明大德的根本方向。
②守社会文明、风清气正之“公德”。引导青年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社会公德,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③严慎思笃行、严于律己之“私德”。“严私德”就是行为主体在理解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应用到现实的道德情境中,进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做到学思并重、敏于笃行。只有身体力行,严以修身律己,才能汇聚出人心向往的人格魅力。
2.树何人?
①树能认清自我、德法兼修又有浩然正气的中国人。从内在看,要自我审视,修德性;从外在看,要树浩然正气,育血性。
②树有真才实学、民族精神又有全球视野的文明社会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使受教育者更好地认知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最终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
③树能全面发展、艰苦奋斗又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只有提升综合素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才“能担当”,教育的目的,在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青年只有激发责任使命,锻炼自身意志,才“愿担当”,祖国是个人成就的放大器,在参与创造伟大时代的同时,借时代之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突破。
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现实挑战
从任务、对象、环境、技术等方面的难题,需要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秉持实事求是的价值遵循,以深刻的洞察力把握问题关键,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归宿。
1.价值引领与青年成长规律的契合不足,弱化了立德树人的政治导向。政理阐释空泛/学理支撑不足/事理分析不透。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有效的政治引领是根本。
2.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异化。教学手段上的盲目化/教学设计上的浅层化/教学过程中的娱乐化,高校数据采集意识不强,分析评估仍处于简单量化阶段,难以进行精准的教学评估与反馈。立德树人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树立信仰的有机统一。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实现供需平衡是核心。
3.职业高素养与社会高压力的平衡失效,销蚀了教师的德行示范。一方面,师德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影响着师德的“输入”实效,另一方面,知识性与规范性的逻辑矛盾,加大了对学生的“输出”难度。立德树人就是将社会价值理念内化为青年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其中蕴含着严密的“规范性逻辑”,即立德树人的目标、方式、内容,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而高校教育教学虽也遵循一定要求,但其本质是“知识性逻辑”,重视知识的传播与运用。平衡“知识性逻辑”与“规范性逻辑”的矛盾,实现二者的有机衔接。
4.泛娱乐化对价值观念的冲击,消解了青年学生的道德自觉在自媒体的助推下,公众话语呈现出娱乐化的表达态势,青年的精神愉悦日渐肤浅。一方面,利己主义的道德危机导致青年理性缺位,另一方面,娱乐文化的低俗模糊了青年的道德判断。
5.软指标与硬任务的模糊界定,错位了立德树人的制度保障。部分高校缺乏育人资源的整合联动机制,即使构建了协同机制,但缺少相应的评价奖惩措施。如何压紧压实责任/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如何形成协同联动?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三.高校专任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1.高校专任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中坚力量。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开展好立德树人工作。
2.应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加强师德修养。认识是实践的先导,如果立德树人意识不强,就很难产生立德树人的内生动力和实际行动。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六
第一节职业的概述
一、职业的含义与特征
(一)职业是社会中人的劳动主角定位
所谓“职业”,就是劳动者能够稳定从事某项有酬工作而获得的劳动主角。
(二)职业特征
社会性——职业的首要特性。
专业性——职业的内在要求。
经济性——职业的基本保障。
技术性——职业的必备条件。
二、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礼貌进步的标志
三、职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职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职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节教师职业的特征与社会好处
一、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二、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三、教师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教师职业的社会好处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礼貌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用心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用心开发者。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一代及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礼貌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三)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节教师职业现代视野
一、人类面临的挑战
二、新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新世纪教师面临的挑战
第一,树立新的教育观。
第二,树立新的知识观。
第三,树立新的学生观。
第二章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
道德是由必须社会的经济关联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道德关联的反映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它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各种关联的行为准则,也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
三、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1)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2)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构成。
(3)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大发展。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职业道德发展的最高成果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与社会功能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师德”是教师道德的简称,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茔客串构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调节着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群众及社会、教师与自我的相互关联,
二、师德蕴涵着无尽的价值
第一,师德纯化社会风气
第二,师行影响、塑造人的心灵
第三,师德影响人的终身
7.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七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这些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主次颠倒;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1 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专心致志。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受到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从而就会热爱本职工作。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了“热爱教育”的职业情感就会把它外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安于清贫的“粉笔生涯。”
2 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首先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仪表、对国家、对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第一、教师获得新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主动的不断的自学。自学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必须注重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利于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第三、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第四、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等。
3 热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有丰富的感情生活,甚至有些叛逆性格的青年学生,热爱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信任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苦恼和忧愁,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关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此外,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应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否则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损学生人格也有损教师的光荣形象。(3)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结合在一起,也就说,当学生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我们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当然“严”也要真正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恒,这样才能用智慧和道理去说服学生,修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品行、让学生心服口服。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当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除了教师的自我朔造外,也需要优化外部环境:如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等。
总之,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8.论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必要性 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关系学校生活的很多环节,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亦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2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起起校园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准下滑感到担忧,究竟在现阶段教师的道德水准情况如何建设是值得教育界深思的问题。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弥足珍贵的,这不仅是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盼,党和政府也对教师的道德十分关心。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其中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并同时负有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因此,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3 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事的道德准则,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变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评判标准,价值观可以说因人而异,但高校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社会知识的传播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对社会均有比较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树立“义-利辩证统一”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能够识别并且拒绝不良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守护良心正义。为社会,为企业培养有责任心、敢于担当而又正直诚信的优秀毕业生。高校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表率作用,因此,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树立,并不仅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有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知识道德的模范带头人,这应当是对高校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3.2 实践出真知
职业道德修养源于实际工作实践,而又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与相应的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成长,发挥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检验和深化的舞台,在平时的社会交往活动,与学生互动沟通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和谐友爱,独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让老师深刻的领悟自身所处的精神高度,以长者、师者的身份对待和教育影响周围的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文化修养,掌握好新型的职业伦理操守,在扎实的社会实践中深化自己的道德认知。在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改革,互联网信息教学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些新型的教育实践模式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准则作为补充,教育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教育精神要符合职业道德标准。
3.3 学无止境
在教师的职业道德领域,是没有最高止境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断地学习,努力汲取优秀模范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自身也要率先垂范,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精神道德品质方面,注意加强学习,通过学校开展一系列风尚道德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的自身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规范和提高校园文明的有效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的修为。高素质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如今高校道德水准滑坡的情况下,积极加强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断地学习时代先进的道德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务实精神,为学生开辟新的精神风貌,从整体上提高校园的文化氛围。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道德内涵,在实践中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延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对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的发扬。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该敢于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恪守教师职业操守,做时代合格的智力传播者,努力践行时代精神,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为社会培育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宽.建设高素质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对策[J].科技资讯,2008.
[2]石子球.论当代高等学校的师德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杨林国.论教师道德:由“底线的道德”走向“提倡的道德”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4]彭承铸.提升教师道德素质的思考[N].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9.旅游职业道德修养 篇九
旅游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按照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旅游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旅游工作者接受和遵循旅游职业道德体系,自觉履行旅游职业道德义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用其道德体系对旅游工作者施加影响,使之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旅游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
区别: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他人对旅游工作者进行教育,旅游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旅游工作者的自我教育。
联系:没有旅游职业道德修养,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所以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
2、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忠实。忠实是忠贞不二,尽心尽力,实实在在。忠实于祖国、人民,忠实于社会主义,忠实于自己所从事的旅游事业。忠实是善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兢兢业业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
第二,无私。即大公无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把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努力做到无私奉献。
第三,正直。在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时,要襟怀坦荡、富于正义感,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嫉恶如仇,廉洁奉公。
第四,热忱。以主人翁的意识把对人民和旅游事业的忠诚化为巨大的工作热忱。在工作和生活中勤奋进取,积极向上,敬业乐业,敢于开拓,敢于创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
第五,谦逊。即谦虚谨慎。谦逊是一种虚心好学、尊重别人,能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的良好品德。每个旅游工作者只有养成谦虚谨慎的品德,才能在旅游活动中做到严于律己、礼貌待客和谦虚待人。
第六,诚信。就是诚实无妄、诚信无欺。要求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履行契约、说到做到,不蒙骗、不做假。
3、职业道德情感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职业道德情感是从业人员根据一定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工作中的道德关系和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义感。正义感是一种基本的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感。富有正义感的人坚持公正,反对偏私,敢于坚持原则,同一切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言行作斗争,能仗义执言、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刚正不阿。
第二,义务感。义务感是在道德上对社会和他人尽到责任,是人们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心的体验和道德情感。
第三,良心感。良心感是人们就自己行为在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负有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相应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种对自身行为是非、善恶的内心体验。
第四,荣誉感。
第五,幸福感。幸福感是人们在实践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理想而获得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4、谈谈旅游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答: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第二,开展自我职业道德评价,严于解剖自己;学习先进人物,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人格;第四,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做到“慎独”;第五,加强“自我控制”。
5、谈谈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传授旅游职业道德知识与进行旅游职业道德实践相结合。
第二、因人制宜,因人施教。
第三、个人示范,榜样引导。
第四、集体影响与旅游职业道德评价相结合。
第五、多形式、全方位的立体教育。
6、什么是理想人格?如何塑造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就是指一定道德所向往和追求的个体的完美人格,是一定社会个体的全面期望和要求,是人们直接模仿和追求的道德榜样。
人格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即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容美的和谐统一。而心灵美是人格美的核心。要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必须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行为美和心灵美的关系、语言美和心灵美的关系、仪容美和心灵美的关系。
【欢迎阅读更多职业道德文章】
什么是职业道德
10.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
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用失神的眼睛,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用呢?儿子摇摇头。于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弯腰拾起了马蹄铁,继续前行。
终于他们到达了一座城堡,父亲用马蹄铁换了200颗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干渴时,父亲拿出了酸葡萄,边走边吃,同时自己吃一颗还丢一颗在地上——儿子每吃一颗便要弯一次腰去捡。
11.浅谈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一
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的引领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是其在家庭教育之外接受社会性教育的起始引导,是关乎人生成长的启蒙教育。如果把发展国家和民族教育看做建设宏伟大厦,那么幼儿教育则可视为大厦之基础。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与民族大计来讲,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为着民族未来而奠基的职业,这份职业神圣而崇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只是把孩子照看好,把知识传输给孩子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时刻清晰的认识到幼儿教师所担负的责任,正如我们的办院理念“为孩子快乐人生奠基”。我们所面对的一群活波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老师的言行举止,孩子们无时无刻的在观察模仿,他们有着极强的向师性,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模版。所以,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规范职业操守、严谨谈吐举止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信任。
首先,教育事业是“树爱”的事业。“爱”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育人的动力之源。作为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这样才能在执教中,把一份“爱”传输给孩子,让这份“爱”去创造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其次,教育事业是“树德”的典范。师德的重要性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甚至影响着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注重师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铸造学生健康人格,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私奉献、变革创新,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
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要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情感、意志和信念,去塑造自己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重视人格力量的震撼力,培育高尚的职业人格。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要改进工作作风,以育人为己任,刚直不阿,廉洁从教,并以此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社会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不仅要讲给学生听,而且更要做给学生看。德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这种巨大的作用又是以教师的才学为基础的,没有才学的德是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外,还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的才学修养,全方位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赢得学生。
第三,教育事业是“树人”的进程。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人教材,这就更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有良好、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引导孩子是激发潜能、树人育人的重要保障。任何孩子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特别是刚刚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的幼儿,更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忱和父母般的胸怀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用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孩子的心田。教师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進而有厌学心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成绩、性格等因素而过分偏爱某一些学生,而冷落另外一些学生。教师要怀有一颗“童心”,要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满腔热情。
12.职业道德修养 篇十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职业环境也随之大为改观, 可以说, 经济大变革对高校教师角色的定位和高校教育机制改革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在这期间, 高校教师的角色认同和社会适应也面临着重要挑战, 高校教师师德修养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能否适应高校教师本职工作的特色和要求, 成为提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十八大三中全会为解决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 同时, 也是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培养的指路牌, 为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出了积极的能量。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 研究现状
目前, 国内学者对师德修养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 笔者依据不同著述将之粗略分为学院派和经验派两个研究方向。学院派主要以经典的道德发展、职业理论为依据, 对教师这种职业的道德修养建设进行了分类论述, 为高校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经验派倾向于以道德自觉和从教经验两方面为基础, 对高校教师道德修养进行阐释, 为高校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资料。
当然, 笔者的粗略分类没有厚薄之分, 主要是为了说明师德修养建设中“知行合一”的问题———如何将高深的理论转化成高校教师自觉恪守道德的动力?如何让默默无闻而又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师德建设中坚定地立有一席之地?其实, 道德不是别人约束我们的法宝, 也不是我们前行的羁绊, 道德应该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阶梯, 我们一步一步沿着道德规范的方向勉励前行, 最终才能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提供既现实又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因此, 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和实践的自动结合和相互促进, 这种结合的自发和自动性是本文将要重点说明的问题。
3 研究思路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建设进行了简单梳理, 并对调高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希望能对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帮助。
4 理论基础
4.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
道德是指受社会习俗、群体心理影响下的, 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具有非强制性和非成文性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规范。
4.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 基本规范
从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规范上面考虑, 高校教师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知行合一、教书育人;热爱教育、甘于奉献;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尊知重教、为人师表。
4.2.2 工作规范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考虑, 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心热爱学生, 严格而科学的要求和爱护学生, 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诲人不倦, 言传身教。
从教师的工作环境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 同时, 正确处理同领导的关系, 克服各种错误倾向。学校领导也要更新观念、深入基层、率先垂范, 关心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人才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4.2.3 长远规范
从教师作为正常社会人的功能角度考虑, 教师具有普通人应该具有的社会功能, 参加普通社会人可以参加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正确处理在社会交往中道德要求, 文明礼貌,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在校内外平易近人, 以高尚情操影响和净化社会, 在校内甘为人梯, 在校外也以为他人服务为乐事为己任, 谦虚勤奋,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
从教师的个人素养的道德要求方面考虑, 高校教师应该:语言规范精炼、准确纯洁;仪表仪容亲和、衣着朴实整洁, 举止文明得体, 态度和蔼可亲, 行为稳重端庄, 文化知识渊博, 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不断提高自己的言表风纪素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5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5.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个人的自觉
道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的规范, 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认知共同决定的。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依靠教师的个人觉悟和认识的提高。为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规范。第一, 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我评价机制, 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能反省自身, 在“见贤思齐见不贤思内省”的环境中才能让高校教师不断地主动反思、精进。第二, 要创新师德教育方式, 将先进事迹、榜样带到基层, 带到每一个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积极创造条件, 为普通高校教师向师德模范学习提供机会。第三, 要从全社会、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榜样、尊德重道的风气和文化氛围, 把学生和群众对师德的期待转化成对教师的舆论监督, 让教师在不自觉中发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 并按照这种要求去自我要求、约束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行觉悟。第四, 要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发掘更深层次的教育素材, 激发高校教师中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自豪感、自信心, 把行善和积德的种子播撒到深厚肥沃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第五, 要从家庭这个小团体中激发教师的职业道德诉求, 只有从关爱自己身边的小家, 才能从中体悟到关爱学校这个大家庭、关心学生这个家庭成员的重要性。第六, 要从学生的感恩教育中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只有教师工作对象的理解和接纳, 才能为教师的德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健康的基础。
5.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需要依靠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道德是需要社会舆论支撑的行为规范,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反映。所以,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依靠全社会和整个学校提供理性、包容、善意的环境。为此,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便利。第一, 不轻易以道德为借口要求别人, 苛求他人, 而是尽量以身作则, 行为世范, 用自己的行为和口碑为他人提供学习的榜样和教材。第二, 在非正式的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无法对教师的德行进行有效约束的时候, 可以采取公认的、正式的机制制约相应当事人, 防止发生影响教师师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 “知未真, 毋轻传, 事未明, 毋轻信”, 不能为了博取同情或者哗众取宠等不端目的, 传播不实的负面消息, 影响师德建设工作。第四, 建立师德建设的危机应对机制, 把偶发的不良事件的影响限制到最小, 不能受群众的猎奇心理或者“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规律的影响, 放任不良消息的无限制放大, 影响到公众对教师师德的信任。尤其是在“眼球经济”的影响下, 新闻媒体为争取受众眼球, 往往会避重就轻、断章取义地故意挖掘一些负面信息, 迎合受众的胃口, 导致影响师德的负面消息被无限制地放大。第五, 建立主动公开、检讨的民主制度, 为师德建设提供一个公开的平台, 为教师的自我检讨和进步提供一个自觉、主动的平台, 将这种平台的沟通、交流功能变成教师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课堂, 为局外人提供了解师德的窗口, 也为当局者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和机缘。第六, 建立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最低底线标准, 明确高校教师所不能为、不当为的行为指标, 将简单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不良行为以明确的指标固定下来, 为教师的学习进步提供“日省”的指标, 相信会给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更有可操作性的量化工具。
最后, 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从教的新教师, 我们还有很长的学习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面还会有很多挑战, 其中师德修养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虽然, 自己对师德的认识和自我的觉悟还不够高, 但是, 我还是非常愿意向每一位教师前辈们学习, 学习学校已有的优良传统和校园文化, 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在不断的思考和行动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6 结论建议
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推陈出新, 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让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共同推动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
摘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只有高校教师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自己对道德素养的自我需求和觉悟认识,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提供积极、主动的条件;只要学校上下一心、社会舆论积极参与, 才能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提供更多奋勇前进的正能量。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校教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职业道德修养】推荐阅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07-27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新论09-07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10-20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08-29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题08-0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08-08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简介(英语)08-22
如何提升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09-22
《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09-18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