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2024-07-25

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共11篇)

1.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一

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关键词:主动参与 培养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好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一改再改.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没落,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主动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之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热情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着力于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及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我以为我们要做到2点:

1、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要有欣赏、平等、宽容的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心、关怀和信心给予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心里安全和言论自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一个良好氛围.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其工作效率及才能发挥可以达到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则只有20%左右.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⑴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式评价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不错”、“很好”、“联想真丰富”、“你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在提问和板演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教师表扬,而且还引导全班同学对其进行鼓励和评价。在讨论问题时,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乐此不疲。

⑵揭示数学魅力,吸引主动参与

要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①揭示数学美。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的奇异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形象的简洁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的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的艺术美等,到处可见。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学习情趣。②揭示应用性。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参与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主动参与”的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科学、有效。他们爱好提问,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探求知识的规律,并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多说多想,主动参与学习。在进行一些概念、法则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的概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在总结时,教师不要要求过高,不要用课本上的结语去衡量,而是要求他们说出其大意或者其中的部分就可以了,这样做,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的知识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而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的,他们记得牢,理解得也透。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有效参与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组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的问题要能触发学生的智慧火花,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比如课堂合作讨论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常做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参与的热情,或者是提出一些简单的或书上有现成答案的,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课堂讨论课就演变了空话讨论课,这样不但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失去智慧的火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自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促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不仅品尝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还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和时空,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寻找并发现自己的答案。实践表明: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

2.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二

一、培养学生学习Photoshop的兴趣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 婚纱摄影、艺术摄影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宣传海报、产品广告等也越来越精美。广告公司、装璜设计公司、影楼、图文店、商场美工、淘宝美工、网站美工等设计工作也备受人们青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学生引入电脑艺术摄影的殿堂, 把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与以后的工作需求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自感受其中的奥妙,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 可以向他们展示以往学生的优秀成果, 或者给他们提供我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的例子,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挖掘“例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中职生都拥有了手机, 而且学生中很多人喜欢自拍照片, 和同学分享, 或者上传到网络上。在课堂教学中, 我向学生展示了班级几位同学自拍的照片, 启发学生如果我们用Photoshop处理一下, 可以让我们的照片变得更好看。接着, 我向学生分别展示了未经处理, 和处理过的班级同学照片, 学生唏嘘不已, 纷纷想知道怎么让自己的照片变得更漂亮,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接着我教学生如何去除面部的瑕疵, 如何调整照片色彩, 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照片等。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都跃跃欲试。我随即打开准备好的另外几张学生照片, 让学生自己处理。学生们相互讨论, 认真操作, 任务完成得很好。课后我布置他们, 每位同学为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拍一张照片,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处理一下, 让自己的亲友变得更好看。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在教学期间又恰逢学校召开运动会, 结合这一实际情况, 我就组织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已的班级设计运动会会标和班级的口号。有的班级在运动会的入场式上就用上了同学们亲手设计的运动会会标。

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完成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信、学会协作、锻炼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任务”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将决定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在Photoshop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以致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 才会积极地想去学习和实践。Photoshop课程中《图像的色彩调整》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零碎, 而且枯燥。对于这种情况,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给旧黑白照片着色的任务。我给学生讲解了如何调整色阶、色彩平衡, 如何使用曲线、替换颜色等等, 把黑白照片变成彩色照片, 让照片变得更亮丽, 色彩更丰富, 让照片中的人物变得更年轻时尚。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课后还有学生主动给家人的旧照片着色。

2.学习新知, 复习旧知, 达到融会贯通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把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综合进去, 让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 又温习了旧知识, 达到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 在学习“魔棒工具”时, 就可以和前面的“快速选择工具”做比较, 找出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工具, 达到融会贯通,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Photoshop教学使用一本教科书往往不够, 目前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也就是网络了。网络往往能找到比课本更好更新的知识, 也有更好的案例,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无疑已是不可怀疑的好方法了。

4.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能力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 这样给操作能力强、领悟性好的一部分同学的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空间,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 上课时我布置设计扬州新能源房地产开发商的小区楼盘宣传页。我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的同学负责市场调查, 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 写出调查报告。第二组的同学负责搜集参考资料, 包括网上下载各类宣传页和相应设计作品。第三组的同学负责分析宣传页的主题创意, 再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 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宣传页完成后, 我在全班展示这些作品, 让学生自己对作品进行评价, 然后我再作总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 培养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和小组间的协作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 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了成就感, 从而培养了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实践表明, 在Photoshop教学中, 合理地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瑾.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J].现代技能开发, 2002.

[2]周中华.郭玲.Adobe Photoshop特效字体创作l00例 (第一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4-6.

3.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三

关键词:参与方式 ;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06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种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更加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如何才能通过丰富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式。

第一,“听”。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几乎全是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甚至教师也不了解学生到底听进去了多少。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强调要改变这种填鸭式的做法,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摒弃教师讲授的方式,很多新知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播。只是在学生听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一些改变。首先,教师的表达方式应该从死板沉闷变为生动活泼,我们可以通过精炼幽默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表情,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应。从他们的表情判断学生是否听懂了,如果没有,要随时停下来与之交流。最后,在学生听的过程中,要以问题形式与之互动,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提问要准确,对答错的同学要追问,了解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第二,“说”。“说”是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现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首先,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不同学生对学习的消化吸收能力。其次,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通过发言,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抓住关键和重点知识的能力。最后,积极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言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对某个问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让多数同学参与到发言中来。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思辨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引导大家积极讨论,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方式。

第三,“读”。这里的“读”和“说”不一样,“读”强调的是“学而时习之”。也就是说,要鼓励学生通过读,来消化吸收已学的知识。对于语文、英语之类的文科学习,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方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读出声来,一方面可以练习发音,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中;另一方面,要以分角色的方式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读”的过程,在朗读中注入一定的情感,从而加深理解。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巩固,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读”的时间,可以是课前,帮助他们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是课中,对课堂新知识及时消化;还可以是课后,对一天所学的进行深入理解。

第四,“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体现在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的条条框框,从而使得课堂呈现机械化和程式化,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维空间。教师可以在适当点播之后,把更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留给学生去思考。学生给出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这个思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创造的过程。“授之以鱼”只能用于一时,优秀的教师和好的课堂应该是“授之以渔”。教师在放权的时候还要注意把握一个度,留下的思考空间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如果每次都留下一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会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五,“写”。“写”和“读”一样,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锻炼。无论是语文、英语之类的文科,还是数学、物理之类的理科教学,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短小的写作任务,在规定的时间训练他们的写作。一方面,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起到对课堂知识的复习、巩固,以及提高、内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写出来教师才能清楚地看到学生是否能做到格式规范、条理清楚、方法到位。通过卷面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以便做进一步的讲解或教学改进。

第六,“合作”。合作、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合作互动的活动,可以是两两合作,也可以是多人小组合作,还可以是全班合作,如角色表演、小组讨论、分组辩论,等等。在举办活动时,教师可以把握总体节奏,但是要做到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亲自策划,最终的合作成果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通过一些新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真正地放权,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第七,“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往我们都是以成绩、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现在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不再如此单一。评价标准可以多元化,评委也可以多元化。我们可以让所有学生甚至家长都参与到评分中来。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打分,每个学生或家长都可以对其他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可以建议一个多元的评价体系,教师评分、学生评分、家长评分进行一个加权,采用综合得分来评价。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来可以克服过去成绩评价的片面性。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的几条经验,虽然可能不是适用于每个年级的教学。但是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帮助中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一堂习题课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研究,2015(7).

[2] 金兰.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2016(2).

[3] 朱则光.在学生的兴趣点上着力[J].当代教育科学,2010(4).

[4] 杨晓.高师“问题导学—互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2).

[5] 梁国就.发展性互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导刊月刊,2011(5).

[6] 韩淑萍.浅谈师生互动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4.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四

开题报告

课题主持人:洼兴镇中心小学

蔡一伦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经哈尔滨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哈尔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德育课题。现根据《哈尔滨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的规定,召开课题开 题论证会,由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请予审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班级教学”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先提出并开始实施已近400年,它相对于“个别学习”可以更经济有效地培养人才。但是,这种课堂教学却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独创性。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深深感到:当今的课堂教学越发暴露出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与发展的弊端。课堂教学中“重教师轻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体验”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阻碍教育的个性化与个别化,阻碍了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教育的时空范围已做了很大调整,尤其是在办学规模上逐渐趋向小班化。

小班化是相对于大班化提出的,除了人数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充分、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培养能力,增长知识。目前关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仅停留在学生数的设置、教室布置、座位组织形式等外在的因素上,未真正深入、未涉及教学本质。学生参与教学是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参与的有效程度则是课堂效率的直接体现,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些课堂对理念领会不够深刻,出现了课堂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的现象,课堂是活了,学生表面上是参与了教学活动,但离教学目标的达成,离学生真正的发展还有相当距离,学生参与的效率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甚至是大型教学竞赛中并不少见。

我校自创办以来把小班化教学作为办学特色之一,为我们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为进一步,发挥优势,凸显特色,为此我校计划通过“小班化教育中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策略研究”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打造我校质量品牌。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参与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形式,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参与的我们都可以研究,在众多的方法中通过实践比较总结出最能适应学生、课程、教师和小班化教学的经济、高效的教学策略,即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其理论依据是:

(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时代的要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80年代提出了“学会关心”(1987年北京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90年代提出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做人”(《学习──内在的财富》)。前两个理念关注的是人类或者说人类社会,而后者关注的则是个体的人。人的发展已成为当代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21世纪是一个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其主体性的必然,因此,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三个问题:一是目标问题;二是参与问题;三是评价问题。目标问题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参与问题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评价是检测“学到没有”、“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怎么学”不只是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观问题。我们常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然而,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就谈不到学生发展。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就谈不上教师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循循善诱”四个字,而教师是否做了循循善诱,主要看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那就谈不上主体地位。当然,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因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参与这个切人点。

(三)学生参与教学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教出来的,只能在主体的自主参与中生成。参与既是教育的条件,又是教育的目标。一方面,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参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同化与顺应,以实现认知平衡。因此,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认知发展。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楚,参与不仅是发展认知的条件,更是培养健康情感、良好个性的目标。参与意识、参与精神、参与能力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校全部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教学的设备、教师素质都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比较好的保证。为让这一课题发挥整体效应,我们让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老师参与研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研究适合学生、适合学科、适合教师的有效策略。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参与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各学科的教学策略不断丰富;随着实践的增多,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课程、教师的不断提高必将带来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跨越。

在研究中始终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活动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小班教室空间增大的优势,提高学生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生生间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寻求适合本年级学生、本学科的有效的策略,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研究过程: 2010、10-2010、12 做好课题的组织和准备,争取立项

蔡一伦 2011、3-2011、7 2011、2-2015、6 蔡一伦

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观察、调查、个案、总结等研究方法。通过调查、观察、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各阶段具体的研究方法为:

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

五、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研究,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抽调教学业务强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老师。课题组的成员都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蔡一伦

负责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负责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撰写实验报告。

指导各子课题开展研究

赵艳伟 综合研究,总结成果、推广经验、结题

副组长:

赵艳伟

负责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及撰写实验报告。

成员: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宋军章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郑有才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曹云微

郭艳辉

王红春

王晓娟

李亚琴

李盛义

郭占新

季艳丽

张慧英

许丽丽

鲁艳英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负责收集资料和具体实施

5.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五

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

钮永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目前,我们在评价课堂效果时,仍然习惯性地把目光聚集在教师的身上,往往无意识地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教育因素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和内化,才能转变为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获取发展。本文试从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语文课堂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些操作的策略。

一、目标:“跳一跳,能摘果”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着重考虑的。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定的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学生无法参与;设定的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学生低效甚至无效参与。

例如我在教课文《晏子使楚》时,安排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学生们通过预习都读懂了楚王侮辱晏子的原因,但是很多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晏子这样有才干,为什么却说自己最不中用?于是,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把这个问题作为理解课文的重点,而省略了教材后所安排问题“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的教学。课堂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最不中用的人访问的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学生通过研读晏子的一段话,推理出“楚国是最下等国家”的结论,明白了晏子说自己最不中用,其实是以退为进,是针对楚王的侮辱而进行的反驳,更能体现晏子的聪明才智。

二、过程:贴实际,合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

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对课堂教育参与积极性才会提高。

比如新课的开始,我就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会在讲新课之前先给学生们设计和新课内容相关的一些悬念,让他们对新课的内容好奇,因为好奇是知识的萌芽,让他们带着这些好奇来听我讲授新课,通过这样的学习,使这些悬念一一揭开,学生们对这节课的印象也会更加的深刻。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求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学习知识往往是从好奇和兴趣出发的,一旦感到枯燥乏味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成长,这样的教学才会变得更有效。

三、手段:多样化,重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教师一个人在讲,这样体现不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形成主体人格,发展思想,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1.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和完善的育人目的的教学策略。如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鼓励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一一来朗诵,通过他们自己的朗诵让学生们体会到人们送总理的心情、体会到人们是如何的爱戴总理的、总理离别时我们万分悲痛的心情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们用心去品词、品句,去获取知识。

2.培养“敢问”意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培养学生“敢问”。学生在提问时经常会产生“我提这样的问题行吗?”“我提的这个问题会不会很可笑?”等顾虑。这时,我就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自

我表现,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成效:广参与,求发展

每个班级都有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每天只盯着成绩好的学生,给他们开小灶,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就不管不问。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们的教学方法,去激励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步。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激励法,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为他们设定一个既是可能达到的但又是较高的目标,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前景。当他们努力一段时间之后,我会在他们的周记本、作业本上写上一段鼓励的话,甚至可以给进步比较大的同学发一些奖品,来鼓励大家人人进步。

为了鼓励学生人人进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让后进生也能回答问题,课堂上我采取小组评议的方法,学生前后两桌分为一组,选一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为评议组长。训练中要求组长做到:发言有序,尽量让后进生多发言。再综合形成小组意见,参与到全班范围的讨论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全面提高。

6.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六

作为语言实践课,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应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将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的“倾倒”。这种学习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令许多教师困惑的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课堂热闹了,可教学效果仍然不尽人意,学生的能力仍未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经过仔细的观察与深入的分析,笔者以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参与的量,而忽略了参与的质,即参与的实效性。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切实提高学

生课堂参与实效性上下功夫。

一、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的因素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地参与

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认识,开阔眼界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之一,在人的全部生活过程中,在人的各种活动领域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钻研,主动阅读有关书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在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更明确,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就会变得更强烈,参与的实效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有时在教师的要求下勉强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被动参与往往有赶鸭子上架之感,让学生有太多的不情愿、太多的忐忑、太多的尴尬,其结果往往是磕磕碰碰、草草收场。这样的参与不仅难以实现教师预期的目标,还可能使学生因此对参与产生恐惧。这有何实效可言呢?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只是盲目机械地参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学生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面对课堂上教师设计的各种需要其亲身参与、体验的活动、游戏、操练等,表现得无所适从,缺乏对活动实质的把握,缺乏独立的思维活动,只是盲目地跟从、模仿,只会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指定的活动,机械地“游荡”于活动间。这样的参与,其实效性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雷同,使参与显得乏味

单调、雷同的教学形式折射出的是教师创新意识的淡薄、创新能力的欠缺。缺乏创新氛围的教学,是令人乏味生厌的,其生命力是短暂的。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可以想像的,参与的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4.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缺乏梯度,使参与显得尴尬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客观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需求的、能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往往出现教学活动缺乏挑战性或曲高和寡的局面,进而使学生的参与处于两难的尴

尬境地,最终影响参与的实效性。

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的途径

1.努力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实效性,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前提;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提供必要的保证,而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从容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而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保障,是成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参与实效性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做到“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可小觑。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兴奋点,使日常的教学能合他们的“胃口”,并附以恰到好处的表扬、适时的鼓励,让学生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3.从教材及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的、不同规模的、形式多样的、节奏多变的教学活动,且活动的指向明确,受众面广。如,在初一阶段可多些“动手动脚”“大喊大叫”“又蹦又跳”的活动,初二时则多些“相陪相伴”式的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chain drill等),初三时则理性思考的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可多些,让每位学生在能力所及范围内饶有兴致地、目的明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变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例如,在教学初中英语教材中“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让学生观看两段有关环境的对比录像后,可以设置自由讨论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话题,可以自由选择与同桌讨论或参与四

人小组讨论,讨论的话题如下:

(1)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do you enjoy?Why?(2)Do you think the environment in Hangzhou is good enough?What a

bout the environment in our school?(3)Do you think 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ould you like t

o do your best?(4)What shall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it more beautiful? 话题刚出现,学生就激动不已,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在十分钟后的交流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发表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列举了校园及杭州城里存在的种种污染现象及其危害。当回答我们该怎样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时,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进行了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精心设计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同时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同学之间存在不同看法并引发争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4.对于学生的参与教师要密切关注,仔细聆听,并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要因人而异,视活动的难易而有所不同。评价可以由老师实施,也可有学生参与。通过评价,使学生明了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成功能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动机,能持久其参与的积极性;适当的失败亦能促使其调整学习方法,在挫折中寻找成功的机会,并期待在下一次的参与中取得成功。这样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其实效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新课程深入人心的今天,探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实效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当每位教师都能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实效性时,当每位教师都能理直气壮地说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效参与时,又何愁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不到培

7.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七

关键词: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都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主, 综合地运用激励、诱导、课堂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从教多年, 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略有愚见, 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尝试。

一、积极引导, 促进学生思考

要使学生真正领会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内容, 学会举一反三, 除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要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尤其是对语法等内容, 不仅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应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这种方法通常是非常有效的, 即使是以点名提问的方式进行, 没有被提问的学生往往也会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采用提问抢答的形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已经在课堂上讲解过的内容, 提问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内容的作用, 加深他们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对于还没有讲到的内容, 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带着问题听讲, 从教师的讲解中寻找答案。

案例1:牛津英语8A Unit 3教学片段。

牛津英语8A Unit 3的知识点之一是“no more”“not any more”“no longer”和“not any longer”的用法。通常情况下, 教师在讲解在这个知识点时会直接给学生讲解这四个短语。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和意思很相似,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它们、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区别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笔者尝试使用提问的方法。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解“no more”和“no longer”的用法, 然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表达‘不再’时, 除了这两个短语, 是否还可以使用其他短语呢?”提问后笔者注意到, 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讲解有关“not any more”和“not any longer”的内容时, 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随后, 笔者又提问了一个学生, 让他用英语表达“他不在这里住了”。这个学生准确地用“He no longer lives here”进行了回答。笔者紧接着问:“有没有同学能够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这句话呢?”有学生回答道:“He does not live here any longer.”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以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很好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古人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观能动性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之一, 而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只靠教师反复强调就能收到效果的。教师应该使用具体的方法、策略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讲解教学方案中的重点知识点前, 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持, 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会大打折扣, 即使是努力想要学好英语的学生, 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 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境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英语教学的方法, 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根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安排具体的情境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对话。通过情境对话, 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就不再局限于听课, 他们可以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口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综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另外, 情境对话可以使学生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地暴露出来, 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案例2:牛津英语7A Unit 1教学片段。

在牛津英语7A Unit 1中, 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际、对话语句。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这堂课中以新学期开学为背景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用这一单元中出现的句子进行对话练习。在练习中发现, 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积极性很高, 学习气氛热烈。通过练习, 学生可以使用“What's your name?”“Are you...?”“How old are you?”等句子来了解新同学的情况, 也可以使用“Nice to meet you”“Good afternoon”和同学打招呼。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从实践效果来看, 学生在情境对话中的热情很高, 对本课句子的掌握程度也非常理想, 这得益于教师恰当的情境创设及教学引导。

三、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在同一个班级里, 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应冷落成绩较差的学生, 反而应该多鼓励他们, 避免这些学生因为在成绩上落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提问, 让他们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回答, 并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可以使其他学生产生赶超这些学生的动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下作业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别因材施教。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可以适当增加难度,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要避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 应该以鼓励为目的进行引导, 当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的提问或者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时, 应适时加以表扬, 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英语的信心, 让他们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笔者曾经尝试过“物质”奖励的方法, 用铅笔、橡皮等小礼物对能够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的结合使用, 班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非常积极。虽然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仍然有差别, 但是课堂的氛围非常活跃, 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体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多样互动,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多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但是其他互动形式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 教师就需要注重在课堂上引导“多样互动”, 不仅要组织师生间的交流, 还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就教学效果来说, 在教学活动中, 多样、多向的互动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通常来说,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 最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课堂提问, “教师问, 学生答”的传统互动方式至今仍占据课堂互动中的多数, 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样、多向的互动形式比较少。为了增加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广度, 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英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 还需要学生与学生互动, 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互动、小组与小组互动、个体与小组互动、个体与全体互动, 甚至是组内互动或班内互动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比如,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复述, 以巩固知识的习得。在这个环节中, 互动模式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引导启动—学生回应—教师最后评价反馈”, 除此之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或分小组进行等, 都能得到更优于师问生答形式互动的效果。

五、结语

8.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参与;教育

在素质教育阶段,我们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学生有效性的参与就是其主要的衡量因素。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对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进行了有效的说明,他认为:“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参与,与教师积极互动,那么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保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条途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尊重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过程,这种参与不仅仅包括外部的互动性,还包括师生情感的交流,包括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愿意倾听学生,接受学生对自己的批评,营造师生之间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放弃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愿意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格魅力令学生折服,从而形成学生愿意与之交流、与之互动的人际关系,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乐于与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巧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程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参与应该表现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的良好互动。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去,教师应该创设各种情境。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应该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巧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参与提供重要前提。在教學实践中,常见的情境法有故事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等,但不论是创设哪种情境,教师都应该保证该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教师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层次性,让每一位学生在对课堂的参与过程中主动探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参与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除了教授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但这种参与缺乏有效性、关联性与秩序性,一堂数学课往往是以七嘴八舌、毫无成效而终结。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指导、教授学生参与方法。教师在学生参与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点拨,在学生思维遇到瓶颈的时候进行启发,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出现的偏离课程、缺乏秩序时要学会适当控制和引导。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进行数学的探索,掌握正确方法,学会参与,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结合学生特点,不断研究,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并学会参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陈玉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08).

9.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参与体育课堂 篇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应该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统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一个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有效的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呢?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保障。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组织教法。

1、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它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

我在导入课堂时(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无论从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以及组织手段的形式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有时的场地采取的是多方位、或半圆形的、梯队形的等不同常规的情境设计,给学生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热身活动时,有时采取否定上位的自由运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一起一会儿自由练习、一会儿小组结伴练习等。这种组织方式既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达到热身的效果,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课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先前担心学生混乱的场面成为多余的问题了,结果发现同学们学习、练习的兴趣盎然,减少了不少无效的劳动时间。由此可见,在教学时,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教学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在新授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课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课知识的内容。如我在新授“前滚翻”内容时,场地安排是把垫子摆设在斜面上,在带着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前时,用直问与曲问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问题有:垫子的用处?为什么要放在斜面上等等?这时学生便围绕着教师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再用重问的方法,来抓住重点、引出关键问题,使学生能分清主次;最后教师再运用直问与曲问相互配合,把知识和技能进行纵向连贯。通过这一环紧扣一环的提出问题,不仅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公平竞争、彼此交流的活动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象;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安排练习时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习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适时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也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直观教学,利用教学、启迪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从而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教给学生自觉学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要把体育教学单一的理解为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觉学习、自觉锻炼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自练通行,自学得之”的目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要因地制宣的组织学习材料,使教材中的图案,文字表达方式能够符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明确原理。掌握方法。

如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文的工作,根据不同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低段年级的学生应从明意开始,会用完整的话表达内容的要求、简易的做法等。中段年级学生应学会观图明意,并能对文字部分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意;能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边读边议,逐步认识结论。高段年级学生要求按照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进行独立思考,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经过质疑问难,得出结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促使他们在课前去主动了解课文知识、思考课文内容、探讨知识疑点等。通过尝试,这种强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一种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教法,值得你一试。

2、教给学生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的知识结构虽然相当复杂,但知识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类同或相同的成份。在安排练习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的素质情况,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差异性,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组织不同的练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时,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而定。如引导学生自主自练;来体会动作的难易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达到练习的效果。运用互比互练的方法,来促成学生对体育情感的产生和发展,达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

1、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离不开学生的认知规律,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将更透彻。尤其是当学生一次次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奥妙时,才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学习的主支性更强力。

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争取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这也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体现。我在新授前滚翻教学时,有一位学生提出:前滚翻与翻跟斗动作一样吗?这时学生中立即出现了一阵喧哗声。有的说:动作一样;有的说:动作不一样;有的说有相似的地方等,并且每位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观点。这正是我在教学中希望出现的情境,我对每位学生所提问题都运用恰当回答解释,精讲提示、正误对比等方法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正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机会。这些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使所有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民主、自由有效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最佳途径。

10.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

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二、良好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11.学生怎样参与课堂有效性教学 篇十一

關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参与意识;激发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基础知识的理解,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的把握中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如何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教学过程中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比较多,但学习动机往往起着关键性的因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它具有发动功能、指向功能,使活动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动机还具有激励功能,对活动起着维持和加强作用,强化活动目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由学习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升华学生学习情感。教师还要从数学问题的变化与联系出发,挖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问题的变化与联系中感受思维的多重性、发散性、层次性,体验数学思维的魅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更要从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出发,挖掘其社会实际背景的教育功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设参与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师生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如此,教师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育理论专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教师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数学教师要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渊博学识,严谨治学,当好学生的榜样,这样才能在学生中产生教学影响。教师要以真诚友爱和关怀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优化参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俗语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和谐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如此,学才有路、学才见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而不能创新。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学习反思,及时调适学习行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效果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形式,促使学生眼、耳、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使他们自主完成知识生成、发展的习得过程。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数学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数学问题的解答、论证的思维过程等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2)让学生多思考。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提出与抽象,数学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习题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与解释,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3)让学生多操作。初中数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参与的快乐。(4)让学生多讨论。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材中设计的讨论问题,或是教学中生成的引申问题,或是学生学习中发现的疑惑问题等,都需要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既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又使学生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

上一篇:余秋雨散文风格下一篇:塔吊防碰高压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