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精选10篇)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篇一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邵淑莲
在肇庆市蓝天教育的正确领导和学校的认真组织下,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也颇多。在学习期间,认真观看每一个视频,积极浏览着相关的知识,用心体验感悟。一路走来,收获了成长。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形爱情成了风格,改变了自我,我不敢说硕果累累,但至少有所改变。任何发生在我身上的微小变化,都是我教学成长的动力。在这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既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解,感受了诸多的感悟,使我在思想观念、知识储备上有较大收获。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每一次培训,对我都是一种帮助和提高。现将本次学习个人继续教育总结如下:
一、通过在线协同写作、Prize、以及Padlet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提高了本人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通过深入学习PRIZE操作系统,初步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和简单的课件制作以及在课堂上的方便标注。
三、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
1、我将两个案例都选了,通过观看案例课程,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知识结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之处,运用于教学。
2、积极参加科组的活动,一起协同完成本次的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利用本次学到的制作Padlet墙,加强科组成员间的学习和互动。
五、在教学中学习、反思。我认真教学,每月坚持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六、多读书,读好书。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教育教学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总之,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还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今后将坚持继续深入学习,陶冶情操,提升职业境界。
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篇二
关键词:浙教版,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一方面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是要把它熟练应用, 使我们具有一定的能力, 能够很快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下本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感受:
一、知识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中, 我经常会接触到多媒体, 教师会用到多媒体给我们上课, 但是对其中的原理并不是很清楚, 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编码》的学习, 我更加清楚了多媒体, 包括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数字化原理, 以及存储空间的基本计算方法。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 我明显知道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并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掌握了信息的加工和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地球成为了一个地球村,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但是众多的信息通过怎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加工变成我们想要的信息, 并且对他们做好管理呢?我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加工和管理, 尤其是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文本、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 我通过系统的学习, 可以把它们熟练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3、学会了信息的表达与交流。
“瞎子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感知可能会导致人们的不同表达, 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对于信息技术的表达也要统一。就像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一样, 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志。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表达和交流的学习, 我们在信息技术中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认识, 掌握信息表达的各种方式, 了解了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去表达和交流。
4、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高中生们经常会上网, 我们对网页感到很好奇, 可是通过对网页的设计好制作的学习, 我们不再好奇, 反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知道了如何设置网页的整体页面属性, 了解Dreamweaver 8的参数设置方法等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 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 也增加了自信心, 敢去尝试, 设计自己的网页, 彰显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二、能力方面
1、锻炼了高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让我们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使用, 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例如Word、Excel、Photoshop还有网页01.html.的页面属性, 高中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熟练地操作, 达到灵活地应用。如果不练习就不知道很多按钮的位置, 也不会知道会不会出现自己想要的效果, 所以我们的动手操作练习, 使我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2、锻炼了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中有很多很抽象的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 去想象, 去猜测, 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字符的编码”, 这里主要讲了信息的编码中的英文字符的编码 (ASCII码) , 这种编码以前没有接触过, 本身就是很抽象的东西, 只能靠我们展开想象力, 进行发散思维, 更好地理解。
3、锻炼了高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很多效果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仔细探究的, 因为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稍微有点不对就会导致出现不了想要的效果, 所以, 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仔细地思考, 自主地探究。例如学习《动画制作》时, 看到教师给我们展示学习内容时用到的文字是从小到大变化效果出来的, 我们就都非常感兴趣, 也很好奇, 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于是便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认真思考, 分析效果, 找解决方法, 经过我们的思考, 大家对“帧”“关键帧”“图层”“补间动画”等概念有了了解, 接下来的学习也水到渠成了。
4、锻炼了高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使我们更好地学习了知识, 掌握了原理, 而且,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不再枯燥无味。
总之,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高中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必备知识,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不断练习, 我们的能力不断提高, 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三
1 信息技术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对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以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和信息技术教师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知识能力结构。
1.1 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熟知与课程相关内容,并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才能将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中,转化为学生所拥有的精神财富,赋予学生新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如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远程教育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等)和专业技术知识(如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与网络维护等)。
1.2 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掌握知识、驾驭知识,使知识迅速而高效率地转化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键。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学会创新学习,引导学生成为创新学习的实践者,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创新观。
1.3 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增强对社会和技术的适应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地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适应新环境,为自己成为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创造必要的条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称职的信息技术教师。
2 要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衔接
2.1 教材内容的认识方式和深度、难度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感性认识,高中侧重理性理解。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形成也不例外,它要经过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来指导实践的过程。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零起点”的现状,可以推行“多起点”实施的策略: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方法、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施教方法;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已有知识结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叠部分内容,可以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
如在“信息的获取与下载”这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可以考虑展开有关文字、图片、软件、网页等相关信息的下载,而对于譬如迅雷这样的专用下载工具,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行。到了高中阶段,可以通过架设FTP服务器,制作BT下载种子等操作引入“断点续传、多线程、流媒体的下载、P2P下载原理分析”等深层次的问题,提升高中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各有侧重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好问、喜欢群体活动,为此,可以考虑采用情景设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和闭锁性较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计性,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等。为此,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任务、过程、目标全部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仅仅起到指导、监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设计主题网站”章节时,在初中阶段,要手把手先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站点,怎么用表格来定位布局整个网页,如何插入图片和Flash动画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务设计,应该来说还是走的“先模仿后操作”的路子。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方法肯定不行,他们已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强迫他们按照教师的意图一步步完成网页制作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或许有些学生做的网站比教师做的还要漂亮,何乐而不为?
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有常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好体现。不要因为是新课改,就把原来的讲授法扔到一边;不要因为是新课改,就天天搞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很容易走入新课改的误区,而偏离了“关照全体学生”的课程目标。有些教师在新课改中改得很彻底,把原来的教学方法全扔了,一上课就要学生打开教学网站搞自主探究,结果是学生在下面搞其他的不相关的东西;也有的很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一有什么练习或者做什么任务,必搞小组合作,结果是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每个组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其中的中心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则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
笔者认为,为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指导是必需的,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小组内的分工指导,使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小组成果的汇总指导,使小组的合作学习不只是形式而有实效,发挥小组学习的互补作用。小组合作也要看任务的性质,有些工作量较大的需要群体完成的项目(如做网站、动画),就可以好好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对于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如文档编辑、画图、搜索引擎),就应该独立完成。
4 任务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信息技术的学习一般是“任务驱动”方式进行的,学习的进程大致可分为情境导入、明确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和总结提高等环节。在这样的学习进程中,学习进程的推进主要依赖于学生,因为进程的推进是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定的。因此,笔者以为:教学与学习的进程设计要求情境化、明确化、合理化,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知不觉地积极地思维、积极地操作,在完成一个子任务的同时,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当然,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与任务应该尽可能的合理,任务的布置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能力水平进行分层,一般分为基础任务、中等任务、较难任务。尤其是中等任务和较难任务,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友情提示”,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提示下完成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
4.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篇四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认真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
再者,现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材,在发下来几周后,有很多学生就基本上找不到这本书在哪了。这里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层次来说还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学生自己看书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帮助,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更过的是要他们自己通过书籍,资料,在线帮助等获取。因此,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而且知识水平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帮助等途径来获得新知,这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心得,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5.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篇五
十字小学马俊
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它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短短七十多年中,计算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推广,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现在很多人感到,离开计算机我们工作和生活将受到巨大影响,我们会成为“瞎子”“聋子”而寸步难行。为适应当今科学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中国的孩子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农村小学成功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学到有价值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不让信息技术课流于“玩电脑”的形式而浪费国家的宝贵资源对我们教师来说责任是多么重大!对此,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的求索探究、尝试实践、反馈分析、深思总结,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习兴趣,有着以下的一些心得。
一、变更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中,教师不能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要把握好教学进程的坡度,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我国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前沿,不断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在课堂上大胆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轻松应付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心服口服,从而轻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三、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对学生传授计算机基本操作及软件和网络的操作实践的教学,因而显得很枯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极大兴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往往表现在爱上网聊天,爱玩游戏,爱看动画等方面,一旦教师不让他们做这些事情,而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的时候,他们显示出极大的不快和不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让学生“玩”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不能扼制学生的天性,而是要精心设计——“寓教于乐”。因而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的设计模式:乏味地复习旧知——枯燥地新
课讲解——机械地巩固练习——被动地全课总结,教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真正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教学中设计小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
抓住学生喜欢电脑游戏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时,我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玩“连连看”和“打地鼠”游戏增强对鼠标的控制;“字母赛跑”游戏让学生了解键盘字母的布局。同时还可以设计游戏比赛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乐学。
抓住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让学生愿意跟着老师来学习自己能实际应用到的知识,比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自己不想要的知识,效果是明显不一样的。例如在教学图片的加工时,课前先让每名同学自带一张电子照片存与QQ空间,上课时我打开我的QQ空间,让学生欣赏我空间主页上设计过照片,学生个个羡慕的不得了,都想有这样的漂亮空间,此时教师来一句,你们想设计自己的空间吗?学生们可谓激情高涨,异口同声叫好!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通过学习获得的技能是立刻就能用到且能在别人面前炫耀其的,学生主动探索,虚心地学习,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
3、教学中设计与其他学科衔接整合的环节,展示信息技术课的魅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如学习PowerPoint时,让学生欣赏一些用PowerPoint制作的语文、数学课件,如《圆形面积》、《丹顶鹤》、《画线段图解决相遇应用题》等,这些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图文声画的世界,在演示这些课件时,学生的感叹声不断。有一个学生看完《圆形面积》这个课件后,高兴地说,原来圆的面积是这样得来的。学生马上产生了要学习PowerPoint的强烈兴趣。教师趁热打铁,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于是在课堂上经常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些与其它学科相关内容,学生做起来兴趣很浓。有一次在教学“让图形动起来”这个内容时,我做了一份穿插了背景音乐的PPT动画,让PPT中的曲线和各种图形符号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起来,而后我出示两首节奏感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自己设计与音乐节奏相符合的动画,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自定义动画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美和符号美.4、设计任务驱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在互助中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的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因而会出现极少数学困生不能完成操作任务的情况,长此下去这些孩学生就会兴味索然,所以信息技术的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小组”,学习形式。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让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小组长,并对其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上课时教师要求对所学内容进行操作练习时,水平高的同学往往完成的很快,这时候让水平高的同学去指导操作水平低的学生,对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及时地辅导和答疑,同时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巡视监督,并做出适当正确性的指导。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教学时间,也使学生们获得了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不让疑难问题拖到下一节课。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开展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以巩固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同时经常开展互帮互学、实际应用操作竞赛、评比先进小组和操作能手,张贴光荣榜等小组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六
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使用教材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进度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高二(1)—(14)班学生共约1000人,班额26-81人,人数不均,不利于上机操作实习。
2.通过高一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及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总体信息道德与安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引导与教育。
3.对信息知识了解所有增强,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学习爱好有待进一步引导。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介绍应该计算机完成几种信息处理任务的实用操作,同时,更多地渗透了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知识,思想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
数据表处理、防治计算机病毒与保护软件著作权、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本学期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套课本的教学策略。课文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实用处理任务出发来展开,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动手实践,去完成相关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1.让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能做多媒体作品,能建立自己的网站,逐步形成信息安全与道德素养。
2.通过本学期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上机操作能力。
3.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或网站。
四、主要教学方法与措施
1.案例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交流,演示教学,分层教学,操作探究。
2.针对本课程操作性强、课时少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少讲,精讲,多练,让学生随堂掌握当节课的知识点。
3.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用电脑解决日常问题。
4.注重上机管理,考勤管理,安全卫生等管理,定人到机,有迹可查。
5.开展课外活动,成立课题小组,组织实施课题计划,辅导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EXCEL的基本操作112编辑幻灯片12公式运算113用字处理软件制作网页13编辑工作表114上传网页14修饰与打印工作表115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一)15函数运算116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二)16建立统计图表117用Frontpage上传网页17防治计算机病毒118实习课题18保护软件著作权119
7.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讨 篇七
一、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 起步较晚, 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让他们掌握新技术, 为将来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应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互相配合使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现阶段,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学趋势, 信息技术教学中统一使用多媒体教学, 这样便于教师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 实施个别辅导, 针对性很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还可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要让他们认识到, 分层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有差别, 但并不存在等级制度, 以免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产生自卑感, 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产生自满和骄傲。
二、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新生入学之后, 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测验, 然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态度, 摸清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 最终根据综合测验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同时,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步, 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或提升, 合理调整他们的层次, 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并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产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另外,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特别是在分层教学中, 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 不断调整分层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 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 拟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得以提升。对于优等生,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着重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要求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教材内容, 还应能拓展信息技术知识视野, 对教学大纲之外的知识有所涉及;对于中等生, 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 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重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 提升其成就感, 促使他们向优等生靠近;而对于学困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目标需要适当降低, 以培养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主, 帮助他们消除自卑, 树立学习信心, 让他们以充满热情的心态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 逐步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3.教学方法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 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尽快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优等生, 教师应主要使用导学方法, 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或探究性学习, 指导其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充分调动其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主动性, 锻炼其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对于中等生, 则应运用帮学方法,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注重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 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多提问, 课下多辅导, 促使其提高成绩、认真学习;而对于学困生来说, 教师应采用诱学方法, 从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着手, 实现寓教于乐, 或者是通过一些小游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多辅导他们, 善于发现他们的学习优点, 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主要指的是,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运用同教材、同进度和异要求的教学模式。对于优等生, 由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可着重对一些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点拨教学, 并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 在教学内容中还应多设计一些问题, 促使其独立思考, 拓展思维;中等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 适当补充课外知识, 帮助他们巩固教材中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 并逐渐向优等生层次靠拢;而对于学困生来说, 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更要立足于教材, 从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始, 教学内容应尽量精简, 但是需要围绕重点。由于这一次层次的学生基础水平较差, 对于难点和重点知识, 教学需要反复讲解, 带领他们反复练习, 通过多次重复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的记忆得以强化, 最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5.作业设计分层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每当教师完成一个章节的教学活动之后, 都应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 以此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 并检测自己的教学成效。 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也需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 将难度分为困难、一般和简单三个档次, 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 在学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时,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对于优等生, 应要求他们使用PS技术自由采集和加工一组图片, 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一幅新颖的作品;对于中等生, 作业可以设计为熟练掌握PS软件的操作, 进行一般的图形、图像采集与加工, 作业内容符合基本审美;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求他们能够掌握PS软件的基本操作, 明白各个常用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与技巧, 以一些简单图形、图像的剪切、调整大小和明暗度等为主, 适当降低作业难度。
综上所述,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 不仅符合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需求, 还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实施。因此,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优势, 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等进行科学分层, 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永芳.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2]李红.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行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符学斌.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22) :80-82.
[4]庄李木华.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好家长, 2015 (16) :149.
8.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刍议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因此,学生会觉得有一点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也会有所降低。如何很好地将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地教给学生,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考虑。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参与和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觉得要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大体可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一、应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在课堂上将一些信息技术的概念、特征、信息等一些基础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这种最普通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难免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所以在讲授过程中,如果教师创设情景,穿插一些健康益智性的游戏,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基础教学变得愉悦轻松一些,同时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最终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基础知识掌握。
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知识是浩瀚无边的,学生是不可能全部掌握的,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升和不断地获取。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的就是能够很好地将知识进行限量的讲解,要着重把学生所需要的知识点进行很好的讲解。与此同时,学生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自我不进行提升和获取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去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学会自我进行探究,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要知道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欠缺的部分,才能真正对症下药,很好地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将信息技术知识学好。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锻炼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检查,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学会信息共享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在其中技术尤为重要,因为知识的掌握是技术操作的前提,是为了更好辅佐操作,所以技术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真正地将学到的信息知识很好地融入技术操作中才是信息技术的主体部分。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倡学生敢于动手操作。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逐渐成为自己的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慢慢的,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并且增强了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信息共享的习惯,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所以让学生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探索,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将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
9.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五: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2208字)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这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有过成功和失败的教训,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逐步加强的、他们的探索精神是不断培养的,这些教育是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的。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个基础比较好一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也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的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使信息技术课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摆脱封闭式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示、讲解模式
某些知识,借助于电教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我还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
(二)练习模式
10.讲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篇十
【关键词】高中 信息技术 讲究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32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从简单的概念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属于科技的、时代的,也是属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有责任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希望能够影响和帮助他们今后的学习。就个人观点出发,我建议教师们讲究教学方式,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实无限的信息技术内容。
一、情感教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哪门学科的教学,教师们最先培养的应是学生们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对于高中生们来说,他们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能从中体会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教师们欣慰的。但是,大部分高中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趣味性都是通过游戏等介质,而且学生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是拒之门外。不容否认的是,信息技术课程强大的理论知识确实是枯燥的、复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们学习的困扰。因此,教师们首先要讲究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慢慢与理论知识建立情感。学生们忽视理论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平时高中生们接触信息技术主要是关于上网的操作,这些操作不懂就可以问问旁人,然后就迎刃而解了。因此,他们觉得即使没有掌握理论也没关系,只需记住步骤就行了。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们的原因,由于教师们不注重讲解理论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针对这两方面原因,教师们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爱上理论教学。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师们可以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教授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实践,具体的做法即是带领学生们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体会“理论指导实践”。当然,教师们还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举一反三的道理,一个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运用在多方面,相比于仅仅单纯地去记住那些不变的操作步骤,这样的学习更具有意义。让理论教学充满情感,让教师们与学生们之间充满情感,这就是理论教学的讲究。
二、探索教学
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教师讲述,学生记录,然后操作练习;一种是教师给出提示,让学生们利用课本、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学习。相比较而言,当然第二种方式更受学生们的欢迎。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具有部分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他们也希望能够证明自己。采取探索教学的方式恰当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愿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取的知识能给学生们更深的印象。探索教学同时也达成了教师们的初衷。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们要完成一定的操作就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而掌握这些理论依据,就需要学生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本而得知。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们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地讲解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当然,探索教学方式的采取并不能在教学之初就进行。由于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同,如果最初就让学生们独立学习,这样必然会给那些信息技术基础不巩固的学生带来困扰。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受挫,或许会影响今后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因此,教师们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都正确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开展探索教学,让学生们独立地学习、成长。
三、节约教学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情况,教师们需要采取节约教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学到有用的、常用的知识与技能。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安排给信息技术的学习时程就比较有限。因此,教师们需要做好教学计划,保证常规知识与重要知识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首先要熟知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然后择出必要的学习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内容。在課程安排上,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内容进行传递,并且保证学生们的掌握。教师们还应经常关注社会的动态,了解社会对人才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要求,尽量让学生们成为跟上时代发展的人才。节约教学也提醒教师们合理地分化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课程时间,要尽量达到平衡状态,合理地、充分地运用教学时间。
四、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的采用主要是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时,例如office的运用、excel的运用等等。大部分教师喜欢选择控制学生们的计算机,让学生们从个人的计算机上观察教师的操作。经过一系列的演示后,教师再让学生们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节约了教学时间,而又浪费了教学时间。教师们能够通过远程操控统一了教学,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经过一系列的讲解与操作演示后,让学生们独自从头练习时,其中部分内容已经被学生们忘记,学生们的询问从而又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因此,在采取范例教学时,教师最好是通过投影仪的展示,带领学生们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让学生们在每一个操作都有所感受。当学生们自己进行回味练习时,他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印象与操作感觉,便于练习的进行。通过范例教学,教师们能够及时地得到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从而针对学生们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引导。
五、讨论教学
讨论教学的开展是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们学习中的问题,也希望能够鼓动学生们积极思考与钻研。我们都知道,记忆知识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从经常回忆到短时间隔回忆,再到长时间回忆,这些知识就会慢慢地在脑海中生根发芽,从而成为终身记忆。讨论教学也是根据这样的规律帮助学生们记忆知识,发现问题的。讨论教学的开展是让学生们围绕教师已教学的知识进行讨论,表述自己所学到的、所能回忆的,提出自己目前还没想明白的问题。这样的表达能让学生们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查漏补缺。当然,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们就再一次参与了讨论,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最终教师再判定方法的正确与否,或者是存在的优点与缺点。讨论教学的开展能让学生们学会谦虚,能够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完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06-2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08-08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07-13
高中二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11-02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06-24
葫芦岛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常规实施要求10-3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论文09-2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09-01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及多样化教学设计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