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2024-08-06

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共11篇)

1.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一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补液及孕母水化[2](2小时饮水2000 ml)后复查AFI仍≤8.0 cm且有象限值为0的单胎妊娠、羊膜完整的住院分娩孕妇65例。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7.8±3.9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7例,34例有流产史,最多的流产5次。孕周37~40周36例;<37周2例,其中1例36+5周为胎儿生长受限,另1例36+6周胎动减少伴NST无反应;40~41+6周25例;≥42周2例。

1.2 方法

1.2.1 采用百胜Technou Du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由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B超技师操作。测量时孕妇取仰卧位,避开胎儿肢体和脐带,探头与界面垂直;以腹中线和脐水平为纵横坐标,将母体腹部分为4个象限,测量并记录每个象限羊水最大垂直深度,4个测量值的总和即为AFI。

1.2.2 实际羊水量 因实际羊水量的精确计算十分困难,尤其是阴道分娩时羊水量的收集更为困难,故以剖宫产分娩的羊水量为实际羊水量。剖宫产术时先将羊膜破一小口,紧绷切口闭合子宫血窦,尽量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后羊水,尽可能将羊水收集于量瓶中,避免、减少血液混入。按中华医学会推荐的产后出血计算的面积法估算手术巾单的羊水量。羊水量<300 ml为羊水过少[1]。

1.2.3 按AFI值分为3组,AFI5 cm组(10例):5.1~5.9 cm;AFI 6 cm组(31例):6.0~6.9 cm;AFI 7 cm组(24例):7.0~8.0 cm。观察各组中羊水量、羊水性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无羊水的象限数与羊水量、羊水过少的关系。

1.2.4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阴道试产者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或宫缩激惹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产程中全程胎心动态监测。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阴道分娩与围生儿结局

在孕妇和家属充分知情下自愿选择经阴道试产6例,其中2例因OCT(+)改行剖宫产分娩。经阴道自然分娩4例,产程中全程胎心监测,孕周40~ 40+5周。AFI 6 cm组3例,其中2例有1个象限值为0,此2例中有1例第二产程出现胎心变异减速,CST(+),行经阴道羊膜腔内滴注温0.9%氯化钠溶液(37℃)后胎心变异减速消失,羊水无粪染; 1例OCT(-),羊水Ⅱ度粪染,新生儿Apgar评分均正常;另1例有2个象限值为0,第一产程起反复出现胎心心动过速,羊水Ⅱ度粪染,新生儿Apgar 1分钟评分7分。AFI 7 cm组1例,有1个象限值为0,无胎心变化及羊水粪染,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

2.2 象限值为0的象限个数与实际羊水量、羊水性状、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剖宫产分娩61例,孕周36+5~42+1周,平均39.4±1.33周。剖宫产指征为羊水过少27例,胎儿窘迫14例,胎儿生长受限3例,臀位4例,胎盘早剥1例,瘢痕子宫1例,高度近视1例, 社会因素10例。61例剖宫产中54例实测羊水过少,2个象限值为0时实测羊水量均<300 ml; 1个象限值为0时,AFI 6 cm组实测羊水过少发生率(96.0%,24/25)高于AFI 7 cm组(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AFI 5 cm组实测羊水过少发生率为100%(10/10)。羊水Ⅱ度粪染2例中1例B超检查提示可疑羊水过少伴羊水透声差;1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羊水仅50 ml。AFI 6 cm组中1个象限值为0者,胎儿心动过缓2例,OCT(+)1例;2个象限为0者胎儿心动过速1例。AFI 7 cm组中1个象限值为0者,胎儿心动过缓2例,OCT(+)1例。以AFI 5.1~8.0 cm有2个象限值为0或AFI<7 cm有1个象限值为0诊断羊水过少的特异性约0.97;AFI 7 cm有1个象限值为0时诊断羊水过少的特异性约0.68。见表1。

3 讨 论

B型超声检查已成为产前诊断羊水过少不可缺少的辅助方法。1987年,Phelan等介绍了超声测量羊水量AFI法后已被广泛应用。李娟等[3]分别对AFI≤5 cm和AFI≤8 cm与实际羊水量的对比分析,发现特异性分别约0.99和0.92 ,提出以AFI≤8 cm为诊断羊水过少的标准更为合理;Magann等[4]用超声测量179例单胎妊娠妇女的羊水量发现用AFI≤5.0 cm诊断羊水过少特异性约0.96。本研究结果显示,AFI 5.1~8.0 cm且有2个象限值为0或AFI<7 cm有1个象限值为0诊断羊水过少的特异性为0.97,与Magann等和李娟等报道的以AFI≤5.0 cm诊断羊水过少特异性相近,对产前诊断羊水过少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常情况下,胎儿的自身活动和膜内吸收使羊水的产生和吸收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羊水量,为胎儿运动、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内环境[5]。羊水过少常伴胎盘功能下降,母胎间有效交换面积减少,加之羊水少使脐带直接受压,胎盘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胎儿缺氧。羊水过少至胎儿娩出的时间越长对胎儿越不利。国内多数学者主张超过35孕周应立即终止妊娠,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排除胎儿畸形后以剖宫产分娩。本研究中2例36+周者有胎儿生长受限或胎动减少伴胎儿监测异常的胎盘功能不良表现,终止妊娠的临床处理符合此观点。赵岩对198例AFI 5.1~8.0 cm的孕妇阴道试产研究后提出,除AFI值外对每个单一象限的羊水值也不应忽视,AFI在6.0 cm以下,若同时单个象限最大羊水指数在2.0 cm以下,往往实际羊水量较少,阴道分娩时围生儿结局也较差。本研究中剖宫产时的实际羊水量测量结果提示,当AFI 5.1~8.0cm有2个象限值为0或AFI<7 cm有1个象限值为0时实测羊水过少,临床医生应积极处理。孕母心功能良好者行孕母水化,经孕母水化后AFI增长或无羊水的象限消失且妊娠尚未过期、无其他需终止妊娠指征者可继续观察,必要时再次孕母水化至AFI值正常。经孕母水化后AFI未改善甚至减少者,提示存在胎盘功能减退可能,孕周已达35周无胎儿肺不成熟证据者应立即终止妊娠;无高危因素、各项综合监测指标正常并无其他剖宫产指征、估计短期内能经阴道分娩者,经孕妇及其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后,在动态胎心监测下可行阴道试产,尽早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羊水清者继续试产,试产中出现胎心监测指标异常经羊膜腔内滴注温0.9%氯化钠溶液后无改善和(或)羊水粪染则根据所处的产程阶段、羊水粪染的程度采取手术助产或排除胎儿畸形后剖宫产结束分娩,以减少围生儿的死亡率和新生儿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可疑羊水过少且有象限值为零(0)时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羊水指数(AFI)5.1~8.0cm且有象限值为0的孕妇按AFI值分为3组;61例以剖宫产收集的羊水量,观察象限值为0的象限数与实测羊水过少的关系;自然分娩进行胎心监测、观察羊水性状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2个象限值为0时羊水量均<300ml;1个象限值为0时,AFI6cm组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AFI7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AFI5cm组实测羊水过少发生率100%。自然分娩4例中胎心变异减速和羊水粪染各1例,1例胎儿心动过速伴羊水粪染。结论:可疑羊水过少且有2个象限值为0,或AFI<7cm有1个象限值为0对产前诊断羊水过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羊水指数,象限值,羊水过少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

[2]段涛,杨慧霞主译.高危妊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8-254.

[3]李娟,赵春华,黄景坤,等.羊水指数预测羊水过少的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6,17(3):155-156.

[4]Magann EF,Chauhan SP,Barrilleaux PS,et al.Amniotic fluid index and single deepest pocket:weak indicators of abnormal amniotic vol-umes[J].Obstet Gynecol,2000,96(5Pt1):737-740.

2.过元旦节的意义 篇二

元旦是指新年伊始的意思,“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也叫“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具体所指也不尽相同。中国的“元旦”这一概念,历来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从汉武帝起,规定春季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2、元旦习俗:

中国古代历代皇朝都会在元旦那天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3、元旦发展史

元旦,也被称为“新年”或“新历年”,是指公历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

元旦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元旦均为法定假日;中国大陆及台湾均作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习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种方式互相祝福,贺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汉语“元旦”涵义:“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时间,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国以前,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历史上,中国各个朝代对“元旦”说法不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夏历1月1日),商代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周代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秦王朝时期为十月初一(10月1日)(参见农历#夏历、殷历和周历的分别。汉朝汉武帝太初元年时,邓平等人创立了“太初历”,定正月初一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4、西方元旦由来

3.过五一节的周记作文 篇三

在五一劳动节这一天,无论是列车员、火车司机、车辆检修工人,还是巡道工、调度员,在别人享受节假日的欢乐和团聚时,铁路职工却面临运输“大考”,为了确保节日运输安全畅通,他们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在劳动的付出中,他们又是快乐和幸福的,他们都有着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梦想,通过脚踏实地的劳动,用辛勤的汗水,确保安全万无一失,旅客出行顺畅。这既是他们的岗位职责,也是他们的幸福源泉。

24小时,很短暂,却又如此漫长。在这24小时里,铁路职工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们的衣服湿透了一回又一回:在南宁东站建设工地,建设者们夜以继日,挥汗如雨;在柳州站信号楼里,值班员一个班下来要打上千个电话;在北湖客技站,车辆检修工人时时猫腰前行,只为消除列车安全隐患;在梧州北站,山坡上传来的鸟鸣声,都会给坚守岗位的职工带来欢乐;在繁忙的柳州南站,怎能少得了调车员们忙碌的身影?列车上,列车员们用微笑和贴心的服务,温暖着南来北往的旅客;“我若不在南昆线上,那我就在将去南昆线的路上。”朴实的南机段机车乘务员如此说。

“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劳动者,接续展现他们在不同时段的工作场景,展示他们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我们见证并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我们撷取这一分一秒串起的浪花,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万千旅客的平安出行,是他们用真情和汗水换来的。

4.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四

今天傍晚,爸爸对我说:”我们出去除草吧。“

我听见了,还没吃饭就跑了出去,和爸爸一起除草。

我拿着铲子,出了一下,铲子被卡在了草里,我使劲把铲子拔了出来,我第二次拿铲子除草,铲子又被卡在了草里。

我不高兴了,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除草了,除草有什么用,还不如去干别的活!而且,除草铲子总是被卡在草里!“

爸爸听了,和蔼的对我说:”孩子,除草是有用的。你看,现在是春天,再过几天就是夏天。夏天蚊子多,除草是让蚊子少一些。而且草地很软,你想除掉那些草,用铲子轻轻地就能除掉。"说完,爸爸做了一个正确地除草防方法给我看。

我看了爸爸的正确除草方法,恍然大悟,用爸爸说地除草方法,我很轻松就能除掉草。

5.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五

关键词:日本,劳动委员会制度,中国,借鉴

随着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员工与企业之间的一些冲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通过一个更快捷、更有效地方式来处理劳动争议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让我们来看看邻国———日本, 是如何来处理一些劳动争议的案件的, 并从中提出一些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日本的“劳动委员会制度”

日本, 作为亚洲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其经济在战后快速恢复。虽然我们一直有听闻, 日本人为了国家经济的振兴, 自愿加班到很晚。但是, 其大量劳动争议案件的存在, 却也是不争得事实。在日本, 提到劳动争议, 就不得不提“劳动委员会制度”。

我们都知道, 对于一些重大的劳动争议案件, 都会涉及到工会、企业、政府三方来协商处理。因此, 一般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机构, 都是由政府出面成立, 协调劳资双方的矛盾。但是, 日本的“劳动委员会”, 却并不是由严格意义上的“三方”构成的。因为其中有一方是“公益方”代表。

日本的宪法保证了工人有集社、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的权利。虽然日本有《工会法》和《劳动关系调节法》, 但是, 为了更简单、更快捷、更正确地来处理劳动争议, 日本成立了“劳动委员会”。

劳动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3月1日, 由中央劳动委员会、地方劳动委员会 (共47个) 组成。

劳动委员会由三部分人员等额组成, 分别代表劳方、资方和公众 (公益委员) 。中央劳动委员会由45名成员组成, 任期两年。雇主组织和工会分别提供一份候选人名单。公众部分的候选人名单, 由厚生劳动省拟定, 需经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

地方劳动委员会的成员产生方式类似于中央劳动委员会, 各方代表的数目按照该地区的规模大小由13人至5人不等。三方提供候选人名单, 由地方行政长官挑选地方劳动委员会接受中央劳动关系委员会的领导。

劳动委员会委员均属非专职, 尤其是公益员, 一般是大学里的专家等, 每周办案2-3次, 每参加一次办案, 委员会支付一次性的工资报酬。

日本劳动委员会与国家一般行政机关不同, 委员会虽然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任命, 但是, 具体工作全部由委员会办理, 不受政府及其他外界的任何约束, 所以, 能够公正地进行工作。

劳动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通过翰旋、调停、仲裁等方法引导劳资纠纷的解决。

对不当劳动行为 (如不让劳动者参加工会、对从事工会正当活动的劳动者予以解雇或施行其它不利待遇、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劳动者代表进行团体交涉等) 进行判定。

但是, 中央和地方劳动委员会具体职能有所不同。中央劳动委员会主要是协商解决全国性的劳资双方的重大问题。地方劳动委员会重点是解决本地区的重大劳资纠纷, 主要是群体性劳资纠纷。

地方劳动委员会处理不当劳动行为引起的劳资争议之后, 当事人如果不服可在5日内向中央劳动委员会申诉, 也可在规定的时效内 (企业当事人须在30天内, 工会或者工人个人当事人须在6个月内) 直接向当地法院起诉。如果对中央劳动委员会的处理不服, 可向当地的法院起诉。如果对当地法院的判决不服, 可向地区的高级法院上诉。如果对地区高级法院的判决不服, 还可向日本最高法院上诉, 最高法院的判决是最终的处理决定。

除了对“不当劳动行为”进行判定之外, 劳动委员会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通过斡旋、调停、仲裁等方法引导劳资纠纷的解决。

在日本, 一般劳资纠纷首先进行斡旋, 由事务局调整科的一名或多名斡旋员主持, 提出斡旋方案, 与劳资双方交涉。斡旋不成, 进入调停。

另外, 在劳动纠纷处理中, 还有“紧急处理机制”。当政府认为劳动纠纷 (如罢工) 的会导致公众利益极大受损, 或者会极大影响日本经济, 政府可以采取紧急处理机制。其步骤为:

1、在决定紧急调解之前, 首相听取中央劳动委员会的意见。

2、首相向公众以及利益相关者发表声明, 解释原因

3、劳动委员会要争取在50天内解决纠纷。

4、首相发表声明后, 50天内不允许任何劳动争议举措。

此外, 有一类“个别劳动关系纠纷”, 就是个人雇主和雇员发生纠纷, 此类案件由地方劳动委员会根据2001年颁布的《个别纠纷处理法》处理。

至于公营机构纠纷的处理, 一般由中央劳动关系委员会处理。且规定, 公营机构 (如公立医院, 日本邮政, 国家林业公司) 的雇员拥有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 没有劳动争议行动的权利。

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在日本, 劳动委员会似乎是一个集仲裁与三方机制的机构于一体的组织。其本身性质十分难以说清。人员由政府任命, 但政府在形式上却并没有参与三方对话, 而是公、劳、资三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来进行一些劳动关系的宏观调整和一般性调整中运用。

也正是由于这种公正的形象, 使得劳动委员会的裁定十分具有威信, 一旦裁定, 结果便不能更改。

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该制度的借鉴意义就在于其公正性及模式化。

首先, 由于中国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不久, 好多东西都处在探索阶段。所以许多都没有形成模式。比如在案件的分类上, 并不是特别明晰。一个仲裁员对于所有类型的案件都得接受。

6.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六

1.一朵云能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一脸笑能挂多久?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五一节快乐!

2.你理想,幻想,梦想,心想事成;公事,私事,心事,事事称心;财路,运路,人生路,路路畅通;晴天,阴天,风雨天,天天好心情!祝你劳动节快乐!

3.舒展的眉头,快乐的心头,悠闲的大头,忙碌的小头,健康的里头,潇洒的外头,阔卓的手头,挡不住的来头!五一节快乐

4.亲人邻里和和睦睦,新朋老友开开心心,生活简单快快乐乐,处世稳重平平安安;天天心情愉悦,岁岁喜气洋洋!劳动节快乐。

5.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丝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劳动节开心快乐。

6.劳动节还是继续劳动,是无视国家法令!不是我威胁你,赶快请我吃饭!要不然我把你手机号贴大街上:一夜情热线!而且管饭

7.今天劳动节,鸟儿在叫,心儿在跳,发你的短信,把你手机闹;愿你走上发财道,跨跃好运桥,穿过平安巷,到达幸福终点站。

7.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七

一、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价值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从无产阶级本身出发的,本身的立足点就是在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里提出了“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理论基础的提出,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价值论的提出是一百年以前,此劳动价值论在提出来的时候,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的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社会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价值论又赋予了新时期的新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与100年以前的时代相比,这个时代的在创造价值和生产产品的时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的工艺和简单的劳动了,在机器出现以后,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复杂的劳动使之生产变得复杂起来,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下,虽然人类的劳动也是不了缺少的,但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继续赋予新时代的现实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的展现

1)劳动创造价值认识的深化

新的时代,对于新的生产劳动的方式,在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上其实应该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的,时代决定了新时代的劳动变化,马克思在提出劳动价值论的时候,在《资本论》中重点考察的是物质生产部门,按照这个逻辑研究的话,多数的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就可以定义为非生产性劳动,由此就可以得出这样的劳动是不产生价值的。实际上,在当今时代,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函,很多非生产性的领域服务行业确实产生了重要的价值,服务的劳动的地位和价值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的时候,必须充分在研究原有理论基础上肯定服务型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样在新的时代才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更快的发展。

2)劳动价值论的主体劳动人员的认识也要深化,在新的时代,出现了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一系列的新的劳动人员,而这些人员在新的时代在社会生产领域的过程中,在价值创造的时候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这些作用也要进行深刻的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对“总体工人”的全面的阐述,在全面的阐述中,实际上对“脑力劳动”也是有充分的肯定的,也充分的认为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实际上,众所周知,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重点研究的在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对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还要进一步的深化和认识。

实际上,新的时代,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时代,新时代,体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早已经不能成为新时代的劳动价值创造财富了,只有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科技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出来,而恰好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实际上都是出于脑力劳动的范畴,在新的认识中,要把这样的劳动创作的价值作为重点来研究,并且也要有深刻的认识,这样的劳动在价值的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劳动更是远远的大于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来。

3)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劳动的生产要素在新的时代也要进一步的深化认识,研究的过程中,虽然要坚持马克思的研究关于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个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但是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出现的新的生产要素,比如科技技术、比如知识、比如信息、这一系列新的生产要素在实践的过程中有是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的,也是能够有效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这些新的生产要素更是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本身是不能穿在价值的,但是科学技术在新的时代,运用的领域和范围却是十分的宽广,对象也是十分的宽广,科学技术的深化认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样,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人本身在提高劳动效率的时候,也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加之和价值,因此充分认识新时代的新的生产要素是十分重要的。

4)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意义还要深化劳动创造出老的价值以及在价值分配中的关系。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其实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都是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其分配的问题也是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一般意义上,价值的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在劳动价值论中,没有价值的创造就没有价值的分配。因此,其实价值分配是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关系来决定的,体现了相应的生产关系。在新时代,一定要明确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实际上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才能对等和匹配。

综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中,一定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深化研究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薛金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武汉大学,2010年5月

[2]王青,泰德·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6月

[3]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4月

[4]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安徽大学,2010年3月

8.小学一年级作文过五一 篇八

眨眼间,时间过得飞快。五一劳动节不知不觉到了我们身边。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全家准备把家里打扫一遍。大家都兴致高涨地干了起来。我拿起抹布洗干净后,把家里里里外外的瓷砖从上到下擦了一遍。我干的是那么认真,所以擦得很干净。妈妈用把扫把把地板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接着爸爸用拖把把地板拖了一遍。妈妈又把所有的电器擦拭了一遍。不一会,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家中的大扫除告了一段落。

看着干干净净的家里,我的心里自豪极了。这是一个多么有意义的劳动节,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天!

9.过腊八节有什么意义 篇九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的意义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的却是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从表面来看,人们是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礼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谢神灵赐给他们的农业果实,感谢祖先对他们生产生活的保佑,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业发达,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细考察,这种信仰崇拜活动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实用的目的,虚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质功利性。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灵净化作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是无可厚非的,要从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颗赤诚的心。

(二)展示庆祝农业丰收的喜悦心情

腊八节的标志性习俗腊八粥,其实是农业丰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所说:“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种集中反映农家粮食丰盛、应有尽有的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的喜人景象,能体现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满怀喜悦,能表现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但是,腊八节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们通过腊八粥的馈赠与接受,建立了更广泛的情感联系。

宋代时,每到腊八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加盛行。在宫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宫女侍从、文武大臣赏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粮、干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用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馈赠亲朋好友。腊八节借助土地出产的农业成果有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四)蕴含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农事劳作需要健硕的身体,而腊八粥正具有保健的诸多作用。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其实,腊八喝粥,只是一种象征,起的是提倡作用,平素喝粥同样有益健康。正如春天适宜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腊八节时举国钟情腊八粥,喝粥有益健康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五)开启新一年农忙的时间窗口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立冬”过后,农村就转入了“冬闲”时期。从立冬到大寒之间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是农民养精蓄锐的好时段。因为小寒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同时也开始为新的一年做准备。

除磨面碾米、杀猪宰羊、磨豆腐、蒸馒头等年事活动之外,还要提早进行沤制肥料、清点种子等活计。“载腊八冰便是沤水沤肥的一个信号”,还有“谁家早载冰柱早吃饭来年的庄稼早熟早收”的谚语为戒。

俗话说:“注户靠早起。”人们“半夜起来吃饭就是新一轮早起晚睡的总动员,而吃腊八粥就是借展示粮、豆、果、蔬丰富多彩生活的动员令的实质内容”。可以说脂腊八节既是由“冬闲”转入“冬忙”的关节点,更是从上一年农忙转入下一年农忙的动员令。

我国渔、猎业的发展历史虽然十分久远,但农业自远古时代起就长期居于百业之冠。腊八节被我们祖先赋予了丰富多样的农耕文化意义,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与生活情趣。

★ 古代腊八节哪些过法

★ 腊八节祝福语

★ 腊八节经典现代诗歌

★ 腊八节通用祝福语

★ 腊八节顺口溜

★ 腊八节简短祝福语

★ 腊八节祝福语2022

★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意思

★ 腊八节祝福语十字

10.过五一劳动节的意义 篇十

劳动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在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论断, 而在此中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这篇论述性文本无疑又是这个创造性科学论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理论支撑。正如马克思, 恩格斯的一切科学理论创新都是在褒扬和摒弃前人固有和既定的系统认知的基础上得以广泛实现的那样,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它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彻底变革, 是扎根于一切以往理论基奠之上的奇异之花。

对人类的自然起源的认知就像人类历史的发展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古希腊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封建社会中, 神创论, 自然发生论, 以及上帝造人等具有宗教意义和迷信色彩的人类起源学说和与之相生的人学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和人学研究的异军突起, 法国的拉马克, 英国的达尔文, 赫胥黎, 德国的海克尔等一大批科学家投身于该项研究并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此过程中, 尤以达尔文的研究成果, 即进化论观点最为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 达尔文只是从纯生物的自然演化角度考察人的问题, 他还不能直接说明人是如何从动物界分化出来。这便为恩格斯创造性的提出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作用的论调提供了契机和可能性。

二、文章呈示的重要论述点

劳动——逐渐脱离手的辅助从而直立行走之必然趋势以及从猿到人的决定性第一步的完成。

论述这个问题时, 恩格斯从自然规律的现实存在和客观影响力的角度出发, 首先阐述了由于环境的限定造成了后来进化成原始人类的那些猿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使其在行进和攀沿过程中, 手脚的活动和功能发生了偏离, 即用脚攀爬的同时, 借助手以采集食物, 建筑巢穴, 抵御敌害等等, 正是因为手在这个时期已经从事了越来越多的其他事情, 致使在平地上直立行走的我们的猿类祖先逐渐摆脱了手的辅助且日积月累成为了习惯。而这种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习惯便成了直立行走的必然趋势的前提。在这里恩格斯非常形象的用人手与最接近人类的猿掌进行比较, “它们在骨节和筋肉数目及其一般排列上完全一致”, 然而, “即使是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 也能做出几百种为任何猿类所模仿不了的动作。没有一只猿的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到这里他便巧妙的为我们揭示出了劳动和劳动的发端。

劳动——手的真正解放, 整个身体不断完善, 人类社会的最终该形成。

恩格斯主要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这个问题, 其一是他着重说明了手的功能性和目的性相一致, 由于不断的获得新的技巧, 不断的学习与手相适应的动作, 手变得自由了, 它能够更多的从事更灵巧更复杂更纷繁的事情, 所以手既为劳动提供了媒介, 又同时因为劳动而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即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 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另一个方面, 恩格斯从达尔文的生长相关律, 更重要的是手的发展对其余机体的直接的, 可证明的反作用角度充分说明了劳动在手的完善, 乃至整个机体器官完善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在劳动的深入推动下, 人们积累了更多新的更先进的自然认知并且逐步开始有目的的统治自然。然而, 正是因为劳动引发的人对自身和对自身所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改变, 致使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和参与到他们相互协作相互关联的网络当中。且这种群体性活动又直接导致他们有了相互交流的契机, 久而久之, 即促成了其语音器官, 思维器官等全身各个系统的初见端倪, 日新月异, 直到最终的高度发达。再进一步的说, 由于上面的诸多已经完成的人类特有的飞跃, 在日渐纷繁的群组劳作和集群内部交往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区别的全新因素——社会。

到此, 我们可以稍做总结, 即基于劳动作为根本出发点, 我们远古时代的猿类祖先制造了第一把石刀, 发出了第一个音节, 驯养了第一头动物, 生起了第一团火, 培植了第一株庄家, 最终, 他们融入了真正让他们成为真正人的地方, 那就是社会。很显然, 这一切源于劳动同时又成就了劳动的发达和其本质意义上的对象化和外化。这则是恩格斯在这篇论文的前半部分所具体论述和阐示的主要内容。

人和动物所分属的自然界之间的对比以及社会化的劳动表现。

在这篇文章的后半段中, 恩格斯则系统的说明了两个问题:即人的自然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差异性, 以及阶级社会中, 在利益和利润的驱使下, 近代工业生产对自然的过度支配所产生的后果。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 恩格斯论述的直接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 同时也是最后的区别——动物只是偶然的无意识的出于自然生存和生活需要, 与自然发生接触, 即在索取食物和巢穴等等基本生活资料的过程中使自然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此处, 我们用文中提到的两个例子加以引证:不管山羊如何试图阻止希腊森林的重新修复, 亦或是圣海伦岛的家畜们啃光了岛上的所有植被——可能有很多人觉得, 这对自然, 至少说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一切都变了。然而, 更重要的事情接下来便会发生, ——在被牛羊“糟蹋”过的光秃秃的土地上, 移民来的人类为它钟上了从未在这里生长过的东西, 到此, 这种区别就显而易见了——动物的自然只是食料库和避难所, 而人的自然却是原料地和加工厂,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劳动, 在于生产, 在于有意识, 有计划, 有目的的变革。恩格斯说“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 都不可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 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诚然, 这是最切实的补充和最精确的总结。

进入第二个问题的阐释, 人们可能就不会再着眼于自身的无比伟大而不断感叹了。因为人对自然界施展他们才华的同时, 自然界也对他们进行了报复, 即使人们之后有意识的明析了自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但他们仍旧一如既往的在自然界中留下自己所谓“伟大”的印记。相反的, 自然界也不会由于人的一如既往而选择坐以待毙:被砍伐的树木引来了山洪, 被开垦的土壤如今变成了荒原, ——大自然正愈来愈严重的向人们施加着压力, 即使人们不断地了解他, 尊重他, 顺从他。此处恩格斯揭示出了一个更重要的观点:就是“如果我们要经过几千年的劳动才能稍微学会估计我们生产行动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 那末我们想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较远的社会影响就困难得多了“。由此看出, 在人的演进过程中, 除了自然性质的生存发展以外, 还有一个更本质的因素, 即前面提到过的, 由于人们协同劳动和相互交流从而生成的集群的高阶发展——社会。它和自然规律一样, 是位于人和人本身之外的客观实在并且能够被人们充分了解和掌握的要素。虽然人们没有很好的认识和利用它——这样则导致了那些在各个阶段占据和支配生产资料和劳动材料的少数阶层利用科学演化的巨大胜利来加紧对自然的“干涉“和“改造“, 就其目的, 则只是为了获取直接的利润从而进行生产和交换。至于对自然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便是社会规律的力量, 尤以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最为典型。

三、成文的伟大历史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劳动创造人的重要论文, 也是马克思, 恩格斯在其思想逐步走向成熟过程中着力研究的焦点, 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 恩格斯系统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灯塔式的关节要素。究其成文的深刻意义, 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展开。

一方面, 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发现, 对人来源的探讨, 对人类本质的探讨, 以及自然和社会中的人本身的探讨——人自始至终贯穿于文章的始末初了。进一步的研析之后, 你又会深刻感受到, 恩格斯笔下的人具有一切历史上传统人的优秀本质并且超越了这些本质, 即他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而又能自然而然的适应这些自然规律;并且能动的使自然成为可以给取养分的人的无机身体而服务于人本身,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亦是如此。这便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即人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肯定了自然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重视和研究;另一方面又批判了自然主义人学理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漠视。一方面肯定了近代唯物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需要与利益的强调, 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束缚上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批判了近代唯物主义人学理论不理解阶级社会中人的真正本质,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这一切则构成了马克思, 恩格斯理论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而劳动, 即以后的生产劳动, 乃至最终将其定义为实践的全人类的劳动, 便是连接自然界, 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意识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理论体系的基础。

其次, 恩格斯从达尔文的自然演化规律即进化论出发, 这就和神创论, 自然发生论, 以及上帝造人等具有宗教意义和迷信色彩的人类起源学说彻底决裂。他论证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正如人类社会的发展, 是一部历史, 并且是比人类社会更加漫长的历史。而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一致, 人在其演化过程中与劳动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即人产生了劳动, 而劳动生产了人本身。因此, 无论是之前的人的进化, 亦或是之后人类社会的进化, 它们的中心都是人本身, 它们的直接推动力则是生产劳动。这又成为了马克思, 恩格斯理论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予以总结:“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这种观察方法并不是没有前提的。它从现实的前提出发, 而且一刻也离不开这种前提。它的前提是人, 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 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二是以人的社会实践为核心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 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价值等一系列新的观点。”

摘要:《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论文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劳动创造人的重要论文。也是马克思, 恩格斯深入探究人区别于动物以及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理论源泉。本文将对这篇重要论文的写作背景, 重要论述点, 以及成文的伟大历史意义做系统的解读和全面的阐述, 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对这篇精萃的文本——《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关键词:劳动,人的形成,文本内涵,意义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1873-188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版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1845年秋-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1867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

11.2021劳动节的由来意义是什么 篇十一

为纪念美国工人的罢工运动,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五一劳动节的习俗

法定假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五一黄金周

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__年12月1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的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__年起,五一黄金周变为五一3天小长假。

政府表彰劳模

五一期间无论是央视晚会的大型表彰,还是各个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等,都会对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

商家促销

无论是网络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店,都会举行大型促销活动,刺激消费。

旅游休闲

对于工作者来说,想休假旅游的机会很少,五一劳动节的3天小长假,不少人选择出游。

短信祝福

上一篇:小学元旦中英文主持词下一篇:雨落诗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