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精选10篇)
1.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篇一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案计划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结合我项目部施工生产情况,为加强项目部安全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特制定我项目部2009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安全教育培训对象: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项目安全管理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项目部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项目部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时间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根据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项目部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时间:内部强化培训时间根据在建工程进度进行安排,培训次数不少于10次。
4.培训地点:工程处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实施措施:
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各工程处。充分发挥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保证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紧密地与公司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
建立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凡上级行政机关要求持证上岗的岗位,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对企业提供培训机会未按要求接受培训的员工按公司有关培训管理规定进行处罚。逐步形成人才考核、培养、使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断修订和完善员工培训管理规定,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监控力度,保证按公司所需落实各项培训工作。
各科室、工程处的主管领导要重视员工培训工作,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项目部要根据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制定出实施计划方案,并对项目部工人培训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2.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篇二
1.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状态。现在,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接收的学生中对音乐有系统专业了解的很少,他们通常钢琴基础较为薄弱,学校对于钢琴学科的难度又设立的较高,且中职学前钢琴的教育大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重点,对于实际操作演奏的方面有所忽视,学生不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弹奏应用,使其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而并没有实际弹奏的能力。
2.中职学前教育被影响的因素。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于钢琴的了解甚少,且当前中职院校授课的教师因为学生数量庞大而教授课时又很少常常压力很大,并且多数教师并不是专业的钢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变得很难,因而学生想把两者融合起来就变得很困难。
二、钢琴教学方案的分层次教学分析
1.教学目的的分层次教学法。中职学前钢琴教育之中,教学目的是非常重要的。钢琴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大致分为高层、中层和基础目标三种,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选择性目标层次和共同性目标层次。在中职学前教育学校教授钢琴课程的钢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学习及学生间个性差异的情况来深入区分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目的,如此才能使中职钢琴教学与教学大纲要求相匹配,并让学生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得到提高。
2.学生学习的分层次教学法。就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想要实现分层次教学,首要便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以其自身意愿为基本出发点,并将学生自己的意向与教务处对学生钢琴的考核成绩相结合,综合对其进行评价。学校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于钢琴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课程内容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显性分层、隐形分层与学生自主定层通常为中职学前钢琴教育当中学生学习层次化的主要类型。
3.教学内容层次化。学生对于钢琴课程学习的兴趣是否持久与稳定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关系的,教师应该对其有深刻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课程开展当中,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其难易程度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提升程度有所影响。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的时候使用了层次化教学法以后,可以更大程度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来并利用它,在将钢琴的教学内容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之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钢琴学习兴趣进行开发,并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开展的分层次教学法。教师在教授钢琴课程的过程当中要对学生的条件和学校所具备的教学条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考虑,在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出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这就是课堂教学开展层次化的重点。此方案应该对教师本身主观的思想及教学行为进行淡化,把学生的主观学习弹奏情况提高重视,将课堂教学开展变得层次化,并运用这种方法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进行调动,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5.把作业布置变得层次化。中职学前教师应该对作业的布置进行层次划分,对于课后作业布置内容的难度及数量进行合理地控制,让作业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其自身能力程度与作业难易程度相对应,这样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更透彻有效。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当中实际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案后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许多中职学校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在学前钢琴教育科目上后已经取得了相对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学校对其教学细节经过细心研究之后发现该方案仍有完善提高的空间。在对中职学前钢琴教师的心里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低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课程中间对于教师要求的演奏练习仍无法接受且与教师配合的程度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情绪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应该加强授课教师的心里素质。再者,如果想要让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就应该更加尽力把监督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方面工作变得完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学校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的质量进行提升。
总之,由于现阶段我国对新课标改革的思想及一步步深入,中职教育当中学前教育也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钢琴课又尤为关键,所以开拓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变得非常重要,分层次教学法就是一种,它能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对钢琴知识及能力进行培养,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加理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及发展方向,为我国中职学前教育做打算。
参考文献
[1]黄淑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应用[J].教育观察(中旬),2015,1(5):41-42.
3.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课堂 教学方案设计
学前教育声乐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总课时为72小时,约有98%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训练基础。因此,当前各院校的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存在于学前教育课堂中的三大难题是学生总数多、声乐零基础和声乐课时少。本次研究基于上述三大难题,旨在转变声乐教师课堂观念,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使70%以上的学生具备基本声乐能力。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研究目的
(一)促进教师成长
当前各院校的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存在于学前教育课堂中的三大难题是学生总数多、声乐零基础和声乐课时少。集体授课形式使教师每节课堂需要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大部分學生都没有音乐基础,教学难度较大,有些教师不知如何面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有限的课时也使得教师只能仓促追赶教学进度,无法真正实现声乐教学的音乐培养价值。声乐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演唱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声乐技能有限,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声乐指导,自己会唱但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演唱,致使许多学前儿童错过了最佳的声乐训练时期。因此,教师培养能力对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声乐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教学课堂恰好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帮助教师成长,培养教师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科研价值
本次课题研究能够为广大的青年教师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参考方案,提高其总结、分析、表达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其加快改进教学方法,为学前教学声乐课堂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研究难点
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教学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建立系统的成人演唱儿童歌曲方法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是如何实现声乐课堂教学的音乐文化价值。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自然生理特点决定了由成人演唱儿童歌曲必然会存在诸多障碍。声乐课堂教育目的不应局限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而应当注意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当地音乐文化。
三、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内容
(一)“儿童歌曲演唱法”设计
1.儿童歌曲演唱法现状
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师普遍采用的儿童歌曲演唱法就是模仿童声捏唱,也就是利用假声将喉头提起来模拟童声的一种唱法。在演唱时,教师的口腔呈一字型,音色不纯、造作,音量微弱,没有情感融入歌声里,也缺乏童声所固有的通透感。造成这种演唱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喉腔和咽腔肌肉过度收缩,导致声音堵塞,气息不畅,发声出现异常。捏唱式发声并不符合科学的发声要求,长期以往还会导致教师声带病变,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危害比较深。
2.科学的儿童歌曲演唱法
建立科学的儿童歌曲演唱法需要经过三个步骤。(1)积极的演唱状态。唱歌辅导时,教师首先需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确保各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教师可以采用站立式、坐式这两种歌唱姿势。站立式需要两脚稍微分开一段距离,两眼平视前方,身体略向前倾,头部摆正,小腹自然微收,手臂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面带微笑使身体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坐式中教师的上身姿势可以参考站立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背部要挺直,两腿自然弯曲,不要交叉或叠起。摆好姿势之后,需要将喉咙半张,形成柱状通道,喉头位置略低于平常说话的位置,扩展咽腔基音管长度,形成管状通道。(2)呼吸流畅。歌曲动力由呼吸控制,歌唱呼吸不同于自然呼吸,需要胸腹联合呼吸,在吸气时降低横膈膜,小腹向外扩张,呼气时要平稳柔和,切忌发出声响。(3)共鸣良好。儿童歌曲最好的共鸣方式是头腔、口咽腔和胸腔组成的混合共鸣,在每首歌曲的演唱中,三部分的共鸣都需要密切配合,并注意不同音高的共鸣振动比例。
(二)声乐课堂音乐价值设计
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声乐课堂教学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本音乐技能,还应当做大量的歌曲筛选工作,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歌曲,通过课堂音乐欣赏、教师演唱、背景介绍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地音乐文化魅力,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爱乡之情和音乐情感态度。
四、结语
学前教学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教材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龄前儿童的音乐能力需要适当的教学方法予以激发,而学生综合声乐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课堂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前教学声乐教学队伍的良性健康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茂琼.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培养[J]. 当代职业教育,2013(10):54-56.
[2]郭建民.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互动模式问题思考[J]. 歌唱世界,2014(06):16-20.
4.素质教育计划方案 篇四
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不再只是注重文化教育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于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质量就是生命”,提高质量将是永恒的主题,要想提高素质,就要更加注意素质教育,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给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德”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二、智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际能力和创业精神。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发挥蓬勃,思想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点,最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体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需要。
四、专业
高等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基地,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场所。一个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专门人才,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的,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实际,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五、心理
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使人们对现代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要求,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高校培养战略方针,要求各高校培养一批跨世纪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能力,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一个“四有”新人。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本学期开展一至二次文体活动,比如说羽毛球比赛、男女混合的篮球比赛等,还有,在期中组织一次集体出游,以此达到增强同学间感情及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发挥班级集体的温暖,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伸出最无私的援助之手。
(三)举行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会,号召大家继续保持大一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使大家将学习和考试重视起来,提高大家学习的主动性,督促大家抓紧课程学习,避免不及格现象的发生。
(四)严格考勤制度,保障上课的出勤率。严格请假制度,杜绝无故夜不归宿和旷课现象。
(五)为了能使同学们在9月分的校园招聘会上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此不
5.开学教育教学方案 篇五
通过此次始业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了解基础国防知识,增强爱校守纪观念,明确校风校纪,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严明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始业教育内容:
学习校训、规章制度、初中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中学生一日常规;队列操练;培养卫生意识和爱国意识以及班级集体荣誉感等。
三、始业教育时间安排:
1、始业教育:8月27日上午
2、队列训练:8月28日―8月31日
3、开学典礼:9月1日上午
四、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2、指导组:
3、宣传组:
4、后勤组:
3、考勤组:
4、医务组:
5、队列训练营部:
教官:(兼指导员)、
领队:七、八年级全体班主任
五、要求与注意事项: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训练、努力达标,确保安全。
2、如学生有身体不适或有器质性疾病,请及时向班主任、学校政教处登记。
3、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互助友爱教育、生活自理教育。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引导、指导学生战胜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
4、必须准时到岗训练,不迟到、不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在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5、在队列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训练纪律。尊重教官、尊敬老师,一切行动听指挥,敢于向困难挑战,磨炼意志、锻炼品格,认真训练,争取获得优良成绩。
6、八年级学生一律穿夏季校服,七年级学生要求服装尽量统一(上身白色,下身深色),一律要穿运动性的鞋子,自带水杯、毛巾等必备生活用品;
7、始业教育期间,学生不得随意吃零食并随意丢垃圾;不带任何贵重物品到校(如手机、随身听、游戏机等)。
8、始业教育期间违反纪律者,按校规校纪严肃处理。
9、如遇突发事件,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
1、凡遇突发事件,各班班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保护好学生安全并立即向妈始业教育领导小组汇报。
2、林发星校长任紧急事件处置总指挥,同时立即向学区办、区教育局汇报联系,林灵慰任副总指挥,负责与海军领导联系,郑奕、王旭波、项洁谊、张志刚负责学生安全,各班主任坚守岗位,负责全班学生各项工作。
3、领导小组各位成员手机军训期间必须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七、始业教育具体安排:
时间 内容 实施方法
8月27日
上午8:00开始 开学报到、始业教育、学法指导(七、八年级) (地点:各班教室) 班级组织
8月28日
上午8:00―8:40 始业教育动员大会(七、八年级) 学校组织
上午8:50―10:00 队列训练(七年级) (地点:操场) 制度学习、学法指导 (八年级)(地点:教室) 各班组织
上午 10:10―11:20 队列训练(八年级) (地点:操场) 制度学习、学法指导 (七年级) 各班组织
8月29日
上午8:00―11:00 队列训练(七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下午2:30―5:00 队列训练(八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8月30日
上午8:00―11:00 队列训练(七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下午2:30―5:00 队列训练(八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8月31日
上午8:00―11:00 队列训练(七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下午2:30―5:00 队列训练(八年级) (地点:操场) 各班组织
9月1日
上午8:30开始 开学典礼(七、八、九年级) 学校组织
备注
1、严格按照此计划开展活动,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训练。
3、每名教官必须严格自律、保持严谨的作风、做到令行禁止。
6.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篇六
麻塘镇中心小学
2009.9
为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科学有效的做好广大教职工的考核评价工作,我校坚持“以人为本,按劳分配、质高优酬”的原则,结合教师年终考核的需要,在涵盖教师工作德勤能绩等方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点,将教师评价的内容分为职业道德、工作量、教学工作、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总分100分。
一、职业道德(8分)
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等。其中,遵纪守法主要考察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学行为规范等情况;爱岗敬业主要考察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等情况;关爱学生主要考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和责任心等情况;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帮助学习或发展困难学生等情况;团结协作主要考察教师的大局意识、与同事合作等情况。职业道德由考评小组、年级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其中考评小组4分、其余各占2分。对职业道德的考核,既是此项的考核又涉及到整体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整个评价一票否决,考核记为“不合格”等次,且对于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后果者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进行处理。
1.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经查属实的;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2.教职工间搬弄是非,拉帮结派,搞不团结的。
3.从事有偿家教并造成不良影响,经举报查实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不服从分配或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
5.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司法机关拘留。
6.因教职工工作失误,造成学生伤亡的;情节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7、参与赌博等违规活动,有损于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
8、违反上级明文规定和要求的,情节严重者。
二、工作量(25分)。
包括课时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出勤率。
1、课时工作量(8+4分)。
根据国家课程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具体岗位安排,满工作量计12分。不满的根据工作量多少,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相应的分数。具体为:两个班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实际工作量计分=实际工作量/规定的标准工作量
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为4分。
2、管理工作量(4分)。
包括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处室组长等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分别记4、3、2、1分。
3、出勤(9分)
主要考核教职工上下班、会议、活动等方面的出勤。此项参照《麻
塘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出勤考核制度》执行。
三、教学工作(70分)
主要考察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等情况。
1、教案(4分)。达到学校要求的计4分,对于教案的要求,根据教师不同的水平情况制定出三个档次的标准(骨干型、成熟型、培养型),分别考核计分,对于各个类型由考核小组每学期检查考核两次(分期中、期末)。检查对象由考核小组临时抽签或点名视情况确定一至二人,其成绩作为整个备课小组每个人的此项成绩(集体备课列入其中)。
2、课堂教学(12分)。每学期由考核小组根据《教学工作问卷》(此问卷由教师代表拟命,并提前公布于师生与家长),向学生调查,对教师进行评议。评议时参照教案的检查办法进行,调查问卷2分,按实际得分计分;同时,语数外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其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成评课小组每学期给每位教师评议一节课,小组内按成绩排定顺序,考核小组随机抽查一至二人,其成绩作为整个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的课堂教学成绩。评议内容参照参照《麻塘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量化评分表》执行,计10分。
3、听课记录(1.5分)。节数足,内容全,计1.5分,每缺少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
4、计划总结(1分)。学初有计划,且计划切实可行;年终有总结,且总结全面具体记1分,否则,计0分。
5、作业批改(1.5分)。根据学科作业特点,达到学校要求记1.5分,否则,酌情扣分。
以上5项是对以备课组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进行评价,由考评小组依据《麻塘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评分细则》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记入个人成绩。
6、成绩测评(50分)
(1)文化课考试的学科依据学生期末成绩,取教师任教班级的平均分(占40分)、优秀率(占10分)进行量化积分。
教师教学成绩总分=平均分+优秀分
对于中途接班的老师,若与接班时横偏差相比提高在5分以上确定为满分,不足5分的则按照公式计算实际得分。
(2)无文化课考试或有考试但只一人担任本学科,实行技能和基础抽测定量计分,按实际成绩计算教学成绩。
7、辅导竞赛(含音、体、美、科技等由上级组织的竞技性比赛)制定专门的奖励制度,以物质奖励的形式来体现,并在各级评选相应称号时作参考依据。
四、专业发展(11分)
专业发展包括继续教育、发展成果、课程开发等。其中,发展成果考察教师撰写典型教育教学案例、教学随笔、反思案例、教学论文等情况;课程开发包括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开设第二课堂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情况。
1、教育科研(4分)。获奖论文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传达,学校统一组织的,依校、县、市、省、国一等奖,分别记0.5、1、2、3、4分。只记一项最高级别的;发表论文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刊物上发表的依县、市、省、国分别计1、2、3、4分,只记一篇最高级别的;但是,与本岗位工作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都视为无效。(此项累计满4分为止)。
2、教育理论(1分)。按规定书写较认真且字数达到要求的学习笔记,可记1分。否则记0分。(此项实行随机抽查,计分实行捆绑式)
3、公开课(3分)。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由学校推荐,上级主管部门认可,且有推广价值的。否则,不予承认。公开课依校、县、市、省、国分别计0.5、1.5、2、3分。(优质课一等奖、二等奖相当于同一级公开课;优三等奖作为研究课处理,研究课降一级,不同称号可累计,满3分为止)。
4、荣誉称号(3分)。(综合和单项)综合的依校、县、市、省、国分别计0.5、1、1.5、2、3分,单项减半,同一种荣誉只记最高的,不同累计积满3分为止。(荣誉称号以评审的时间为准)
五、育人效果(6分)
1、育人效果包括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其中,习惯养成包括学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情况;身心健康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近视眼发病率、体育达标率等情况。
2、育人效果主要由政教处根据班级学生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量化考核,对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团队进行评价。任教的班级量化考核分数之和除以任教的班级数即为教师育人效果分
数。
教师评价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考核人员,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弄虚作假,如有违纪违规,从严处理。
7.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篇七
自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 随着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方面进行密切而活跃的合作和发展, 需要大量的中韩两国的双语人才, 在这样的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 国内的韩国语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扩展, 到目前为止, 国内有143个大学 (包括本科、专科、民办大学) 开设了韩国语课程。随着韩国语教育发展成熟, 韩国语课程也更加细分化了, 但作为语言教学中很重要的文化教育在教学课时量和质量方面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一)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学校的韩国语教师只重视语言技能方面的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且相应的教育方案也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这导致目前韩国文化教育只是作为语言课程的补充课程, 只起到辅助语言教学的作用, 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韩国文化教育。
(二) 韩国文化课程的课时量很少, 教学效果不理想
由于, 对文化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或者客观上安排不了韩国文化有关的课程, 所以韩国文化的课时量很少。创建于1945年, 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朝鲜语本科专业的北京大学来说, 单独开设的韩国文化课在整个学年中只有一个学期, 周学时2节, 韩国民俗课, 周学时2节, 占据大部分课时量的课程是语言技能方面的课程和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课程。
除此之外, 据问卷调查显示, 学生普遍对韩国文化课的教学不太满意, 觉得文化课枯燥无味。一般文化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 由教师来讲解和介绍韩国文化有关的相关知识。这样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无法提起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 也就无法让学生主动地、创新地学习有关韩国文化的更多知识。
(三) 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没有深度, 韩国文化教育目标不够系统化、具体化
由于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太高, 相应地, 对韩国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也没有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文化的内涵广泛, 涉及到方方面面, 简单来说文化是一个团体区别于其他团体的, 而且是特定的团体所共有的人们生活的总体, 不仅包括可以看得见的语言、习俗、艺术、建筑等;还包括看不见的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制度等内在的、深层次的部分, 所以应该进行更广泛、更有深度的文化教育。
据了解, 韩国语专业的学生说虽然大概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民俗、节日等一些有关韩国文化或者韩国概况方面的内容, 但是对于韩国人怎样思考, 生活习惯是怎样等深层次方面的内容还是不太了解, 这说明文化教学内容没有深度。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行为特点等深层次的、内在的文化知识正是跟韩国人进行交流时最能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是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团体中的人们互相传达意思的重要手段和媒介, 也是该团体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而思想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可以说文化主要是用语言来表现的, 所以,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 寓示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世界。孤立地就语言来研究语言, 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是无法正确使用语言、更不用说真正掌握了语言。此外, 孤立地就文化来研究文化, 没有语言作为载体也是不行的。学习任何一门外语, 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 更要熟知该语言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文化内涵, 要了解人们怎么用自己的语言反映思想和行为。
如果不清楚了解该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在用外语交流的时候会出现误会和问题, 比如, 一个学习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在韩资企业实习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之后, 跟所在部门的部长打个招呼。这位实习生由于不了解韩国人根据身份、级别的不同, 敬语使用方面也有差别, 导致部长非常生气。韩国是自古以来等级关系非常分明, 这最直接体现在韩国语语言方面, 所以韩国语中有最高的尊敬语、比较的敬语、非敬语, 可以说, 有没有学好韩国语, 关键在于有没有正确使用敬语。
可见, 要想让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 没有语言所属国的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须进行文化教育。
三.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方案的一些建议
上文通过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阐明了文化教育对语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但现实情况是在大学本科韩国语教育中, 光要培养听、说、读、写这四个语言技能, 在时间上也是不够的, 所以把文化教育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开设, 显然是件比较困难的事, 所以把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学。
所谓语言和文化融合教育是指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紧密连接起来,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这不是在语言教材中片面地进行文化教育, 而是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 所以这种教育模式的目标不是传达文化知识, 而是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即, 文化是作为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手段”, 文化的内容是学习目标语言的素材。这样通过学习文化, 进行语言教育的方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正确理解承载在语言当中的文化, 提高语言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
以下就针对这样的教学方案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 文化内容根据韩国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 进行分类。
文化教育应从韩国语学习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随着韩国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 文化教育的内容也逐步深入。从学习韩国语的初级阶段开始, 选择复杂的、深入的文化内容, 不仅让学习者难以理解, 也可能会给学习者产生文化上的误解。所以, 在初级阶段, 以韩国人日常生活活动为中心, 对一般文化事实的表层文化为主, 到了中级、高级阶段, 以理解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行为特点的深层文化为教育内容。简单来说, 以学习者接受程度的变化和韩国语言能力的提高, 循序渐进地提高文化内容的深度。
(二) 让学生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进行文化教育
目前, 大部分文化课程只是通过讲解相关文化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吸收, 这样单方面“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像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容器, 教师在这个容器里不断注入水的情况类似, 这样的教学模式时间长了, 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相反, 通过学生亲自体验, 并参与到与韩国文化有关的活动的话, 一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来通过经验得到的对韩国文化的感受和理解会很深刻, 而且无意识当中, 培养了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自己的见解。例如, 在介绍韩国民俗文化当中的游戏文化时, 教师简单说明游戏名称和由来, 还有游戏规则之后, 可以用提前准备好的游戏工具, 现场教学生怎么玩游戏, 让学生玩一下这个游戏。游戏结束后, 让学生可以用韩国语谈谈玩游戏之后的感受, 或者再把游戏规则简单说明一下。总之, 在韩国语课堂上进行让学生理解并能体验韩国文化的教育活动, 这样的活动的编排要以全方位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而进行。
(三) 通过图片、电视剧、电影等形式展现韩国文化
通过图片或视频, 让学生亲眼所见和感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教师以说明、讲解为主的文化解说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有效。比如, 在讲到韩国民俗文化中“假面舞”的时候, 给学生先放一段韩剧“王的男人”中带着面具跳舞的场景,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假面舞”这个韩国民俗文化的由来和相关文化内容。像这样文化中可以看得见的文化, 如:建筑、服饰、饮食等最好用图片或视频来展现。在展现韩国文化的图片和视频之后, 教师根据所介绍的文化主题, 让学生用韩国语看图说话, 或者写一篇感想, 也可以让学生比较韩国文化和自己国家在某个文化内容方面的差异, 培养学生个人对文化的思考力。
(四) 使用韩国语出版物, 进行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育
像新闻报纸、杂志等出版物里, 出现在教材中所没有的文化内容, 充分利用这些出版物, 进行韩国语和韩国文化教育, 不仅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词汇和语言表达, 还可以了解最新的韩国文化, 是非常实用的文化教育素材。这些出版物的使用以中级、高级韩国语学习者为对象。学生读完报纸后, 用韩国语进行概括, 或者扩展写新闻, 还可以对所读物发表感想, 进行讨论, 也可以作为听力资料, 进行听力教育。在文化教育层面来看, 教师从这些出版物中摘取有关韩国文化的资料内容, 让学生比较自己国家的相应的文化, 并进行讨论。
四.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 找出目前学校和教师对韩国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文化课时很少, 学生在文化课堂内所能学到的文化知识很肤浅, 对韩国文化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如:韩国人的价值观、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文化内容没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在实际交流中会带来很多误会和问题, 因为一个国家的语言反映的是所属国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这些思想和行为构成当地文化, 所以不了解语言所属国的文化, 就无法正确运用外语来进行交流。因此, 必须对语言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应该从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开始进行, 并根据不同阶段, 规划文化教育的内容, 从简单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韩国文化和社会制度开始, 随着韩国语学习不断深入, 进行更深入的韩国文化内容的教育。文化教育的方式, 不只是教师口头讲解和说明的方式进行, 应采取多样的方式, 如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韩国文化, 此外, 让学生亲自体验韩国文化的方式, 全面打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机能,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来进行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对韩国文化的关心和兴趣, 让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并了解韩国文化的机会和通道。这些体验韩国文化的活动, 不仅以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文化为目标, 同时通过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能够掌握韩国语词汇和语法知识, 并提高语言技能。
总而言之,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了解韩国文化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进行韩国语言教育, 同时提高韩国语言技能和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模式 裴志云sunmoon大学教育学院2005.8
[2].作为外语的韩国语教育中文化教育方案 沈呅娥 梨花女子大学1998
[3].韩国语教材中的文化教育分析 张润正 延世大学2002
[4].五年制大专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的方法 贠霖 山西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037039
[5].谈跨文化交际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刘夏云 山西财经大学对外交流学院山西太原 (2010) 01
8.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创新;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往往也是难点,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要求学生采取“背、记、念、模仿”等方式进行习作练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更新颖的教学模式,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新的转机。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1]然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与平日的观察走访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学生方面
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归结起来,也许能找到多种,但从本质上说,素材积累与观察能力的欠缺是其中最为集中的两点表现。
素材积累的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阅读名著,生活实践,课文学习等方式,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与大自然,与世界的接触而来,放空自己,放松心情,从而得到某些生活的感悟.
1.2、教师方面
虽然新课改要求建立“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鉴于初中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占据主动地位,居于作文教学的主体位置。目前,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
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会存在一定不同,但其基本的编排模式是在各个单元最后有个“习作练习”,其也成为了教师作文课的主要教学阵地。但教师往往会将“考试得高分”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忽略了作文中的“文字表达能力练习,抒发与陶冶情感”等基本功用.
1.2.2、作文指导方面
在习作指导上,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是根本,但现今多数教师会将作文指导重点放在作文技巧的教授上,比如文章结构的“总-分-总”式安排,修辞手法的适当运用,文章中应该有承上启下的段落等等,都属此类,这样格式化的作文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没有任何益处,时间一长,学生反而会加深对写作的厌恶感。
2、互联网环境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点
根据cnnic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7.9%,而在青少年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9.6% ,中学生每周上网时间约为23.7小时。这组数据为互联网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极大地可能性。“互联网媒体”又称“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媒体,其依托互联网络生成,是一种数字化、跨媒体的传播媒介。[2]那么,将互联网和多媒体引入到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后,将会在教学特点上为其带来哪些改变呢?
2.1、教学形式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依托的是教材与粉笔来推进,多媒体介入后,其可以播放视频,展示文字和图片等功能能促进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展开。
2.2、教学内容的丰富
多媒体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上丰富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举例来说,比如这次的作文课的话题是“选择”,教師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许多关于这一话题的内容,如
① “选择”的含义解释;
② “选择”在生活中的实例——马云的人生之路可归于“选择”;
③ 我们身边的“选择”——做选择题,初中毕业之后,打算选择哪条路等;
围绕作文话题,选择一些针对性的内容为学生展示,比如在互联网中通过“百度百科”来搜索“选择”的释义;通过互联网搜集马云的信息,并将信息整合之后给学生进行观看;通过网络漫画“选择”来展示选择的重要性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选择”这一词语的认知,从而正确的审题。而想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网络平台为学生作品展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文放到其中进行展示交流,不至于像先前那样,写出来的作文只能与同学或老师分享,而一旦经由网络投出去的作文获得较多人的肯定,则势必会对投稿人的心理产生强大的刺激效应,为他今后的习作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4、结语
实践证明,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的单调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效果的优化奠定良好地基础。不过,需要明晰一点的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前还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需要通过一定实践的累积才能证明其实际效果,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利用互联网媒体参与语文作文的教学,只要能够趋利避害,定能对今后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范海芹.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08
[3]曹璐璐.网络媒体环境中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范海芹.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08
9.双语小学教育教学方案 篇九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所有在职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县局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合格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网页的制作与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五、培训方式和方法
每位教师都有权利和义务开展和参加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采取多元培训的办法,注重立足校本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注意吸纳校外资源并加以研究利用。通过专题培训、观摩研讨、课题研究、远程教育、等模式开展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不同,决定了校本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按照自主、开放的原则,运用课题带动法,充分体现人人都是培训者,处处都是培训地,刻刻都是培训时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课例、实验、研讨、小组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际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六、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四)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五)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10.观察《蚂蚁》教育教学方案 篇十
南丹县第二小学 陈秀枝
一、背景需求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能设计研究方案,并运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索活动;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孩子们从小就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在生活中,多数小孩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教室里不小心闯进一只小蜻蜓,孩子们都要兴奋很久,他们对动物充满了好奇,都想捉一只来观察观察,了解它们的长像特点及生活习性。我抓住这一契机,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借助对蚂蚁身体特征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目标的设计突出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主要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用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展示交流等几个步骤去完成。让知道蚂蚁的身体特征,然后让学生观察蝴蝶、蜜蜂、蝗虫、蜻蜓、螳螂、蜘蛛、青蛙等动物,找到与蚂蚁身体特征相同的动物,并归纳出昆虫的 1 外形特点,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三对足。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探究事物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利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有序地观察。而且孩子们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也可以和同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分享。蚂蚁这种小动物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许能说出许多关于蚂蚁的有趣故事,对蚂蚁非常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探究。但是很少有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蚂蚁,要想使他们顺利地观察清楚蚂蚁的特征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探究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计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育对从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的科学学习活动中,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研究身边的动、植物,通过观察、实践,感知和体验科学带来的魅力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使学生享受到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对科学知识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参加活动人数:三(4)班59人,分成15个小组
五、方案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①查阅蚂蚁相关的资料、视频、趣事。了解蚂蚁的分工。②实地考察蚂蚁的生活环境及出行情况。观察蚂蚁身体有什么特点?身体可分为几部分?有几对触角?几对足?
③蚂蚁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④蚂蚁的食物有那些?
⑤蚂蚁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 ⑥蚂蚁是怎样筑巢的?
⑦蚂蚁是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 ⑧倡议保护动、植物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2.观察《蚂蚁》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身体特征的过程,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难点: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活动的创新点:①教学内容的开放:体现在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科学教育“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课堂中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可以作为课程内容加以补充和改进。如观察《蚂蚁》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新的问题: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冬天蚂蚁为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这些问题产生的更容易驱动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有利于维持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②活动方式多样化:有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画图体验、实地考察、实物观察、同伴合作、交流互动。
③学有所得,升华感情: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情感。学习蚂蚁团结协作、分工互助的团队精神。
3.活动场所、所需资料、实验器材:草地、山坡、树林、实验室;上网或看书查阅蚂蚁的相关资料、视频及图片;实验器材准备:课件、活蚂蚁、昆虫观察盒、放大镜、杯子、水盆、泡沫块、蚂蚁身体结构组合模型、昆虫标本盒。
4.活动过程和步骤
①座谈、讨论:确立本次活动的主题研究《蚂蚁》,内容围绕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蚂蚁的饮食情况、蚂蚁的种类、蚂蚁是怎样繁殖后代、蚂蚁的分工、蚂蚁怎样筑巢的等几个方面。
②查阅资料,收集内容:课前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蚂蚁的相关知识。然后按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蚂蚁的种类、蚂蚁的繁殖、蚂蚁的分工、蚂蚁搬运食物、蚂蚁怎样筑巢等几个板块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与同伴进行汇报和交流。注意记下自己所缺少的内容,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③实地考察:利用周末时间或课余时间,和家人或同伴到附近的山坡、树林、草丛,去寻找蚂蚁的踪迹,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筑巢结构以及捕食的方式。捕捉活蚂蚁标本。
④表象认知:根据对蚂蚁的了解和观察,把蚂蚁的样子画下来,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最像。让学生互说互评,表扬画得好,请画得像的同学介绍经验,让画得不像的同学说明原因。
⑤自主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利用放大镜把蚂蚁放到昆虫盒里进行观察。把它们的身体特点写下来,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用语言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长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然后让学生观察蝴蝶、蜜蜂、蝗虫、蜻蜓、螳螂、蜘蛛、青蛙等小动物标本及课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与归纳,找出和蚂蚁是同一类的动物有哪些?告诉学生这一类动物我们把它们称为昆虫。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是: 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同时老师还介绍: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⑥送蚂蚁回家: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有自己温暖的家,小蚂蚁为我们的观察学习立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大家猜猜看,蚂蚁回到大自然的家后,它们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蚂蚁的生活,从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蚂蚁放生后,都急急忙忙地寻找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和同伴,它们渴望回到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学习蚂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工作有序、与同伴友爱相助的精神,这几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科学课中所需要的,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应具备的。
⑦拓展延伸:我们一起研究了蚂蚁,了解了蚂蚁的外形特征,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对于蚂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提出:蚂蚁搬家说明了什么?冬天蚂蚁什么躲藏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蚂蚁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有兴趣可以继续研究。这些问题的产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明白,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向课外、校外延伸。同学们也可以饲养一种喜欢的昆虫,写观察日记,记录小动物成长变化的情况,看谁的发现最多、收获最大。说不定某一天我们这群孩子中的某一位同学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鼓励孩子们延伸兴趣,拓展爱好,提高能力。
⑧反馈交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召开蚂蚁趣事交流会,6 交流与蚂蚁相关的有趣故事。有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一个群体里有四种不同的蚁型,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有的则告诉大家“蚂蚁在土中筑巢,挖隧道的”小故事;有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了“蚂蚁齐心协力搬运食物”的故事;还知道了蚂蚁的寿命很长;到了冬天它们到哪里去觅食;它们是怎样过冬的……等等,孩子们在交流中收获,在讨论中提高对蚂蚁的认知。课后,请同学们把蚂蚁的相关知识做成手抄报,便于宣传和展示。同时还倡议孩子们保护各种小动物,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花鸟虫子,共同维护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①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术语或名词,可以请教家长和老师。
②去野外寻找蚂蚁时,要注意安全,对于个子较大的蚂蚁又长有翅膀的,攻击性也较强,不能直接用手去捉,以免被伤害。如果找到蚁穴,不要用棍子去破坏蚁穴,避免遭到蚁群的袭击。只能在旁边默默地观察蚁穴的形状及周围的环境,看蚁群出行的路线,跟踪蚂蚁到达地目的地,看蚂蚁的行动。也可以利用面包屑引诱蚂蚁,观察蚂蚁是怎样齐心协力搬运食物的过程。也可以尝试用障碍物轻轻地放在蚁群出没的路上,观察蚂蚁是否改变路线,然后再绕道而行,重新找到原来的队伍。
③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时,蚂蚁在昆虫盒里跑来跑去,学生观察存在一定的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各个小组的成员一起 7 商量,充分利用提供的物品。有的组用泡沫放在盒子里;有的组则用面包屑投放到盒里;而有的组则不用盒子,改用水盆,在水上放一块泡沫,在泡沫上撒上面包屑,让蚂蚁爬在泡沫上再观察,这样能更好地进行观察。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小组成员协商解决,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发挥集体的智慧,做优秀团队。
④蚂蚁的分工、筑巢、食物的搬运,一些同学既不参与野外考察也不查阅资料,只从同学的描述和自己的观察去了解,对蚂蚁的相关知识知道得很少,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另外,播放视频时,有的同学不注意观看,弄不明白老师所提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育学生养成做事专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习惯。
⑤分析、总结时,三年级的学生综合知识不够,语言表达能力还存在差异,不能很好地进行概括和总结。教师需加强指导。
7.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①收集的图片、调查资料,知道蚂蚁的身体特点是由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喜欢把家安在地下,颜色有黑、褐、黄、红等,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蚂蚁的种类繁多,寿命很长。个体间能相互合作照顾幼体,具有明确的劳动分工系统……等等,学生把收集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汇报,提高对蚂蚁的认知。
②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始,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的构建,围绕“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个核心概念,8 引导学生从观察蚂蚁开始,到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观察各种不同的昆虫,最后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③实地考察与实物观察时,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信息,在班级进行交流与分享,增强学生间互动与互助精神。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考察或观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彰显团队精神。
④把从活动中知道蚂蚁的相关知识,制作成手抄报。可以向同学、家长进行专题介绍,既培养自己的文字编排能力又锻炼了自己口才,提升各方面素质。
⑤做一个小小宣传员,向家人、朋友、社区介绍昆虫的益处,倡导人人爱护动、植物,保护弱小生命,返璞归真,携手共建和谐文明的自然环境。
6、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①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蚂蚁相关知识的查阅和咨询,并做好记录。
②能对记录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适当删减。
③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加野外的实地考察,具有探究的精神。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懂得请教同伴、家长或老师,并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④学生能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大家分享与交流,把制作的手抄报向大家展示。
⑤学生能向家人、朋友宣传与介绍蚂蚁的知识,倡导人们爱 9 护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7、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①通过对蚂蚁相关知识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的生存,都有它特别的生活方式。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各种不同的食物链,构成了神奇和美妙的大自然。
②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学生在探究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后,把蚂蚁放回大自然,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在蚂蚁放生后,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蚂蚁的活动情况,鼓励学生学习蚂蚁团结、合作、分工明确的精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环境教育教学计划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环境教育方案09-18
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实施方案09-26
环境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方案08-14
科技教育环境计划10-24
教师环境教育学习计划11-06
田东县教育系统软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10-06
一年级环境教育上册教学总结10-08
廉政警示教育计划方案07-21
问题学生教育计划方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