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2024-07-19

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11篇)

1.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一

根据公安部等7部门《关于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指导意见〉贯彻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近日,省综治办、公安厅等7部门组织各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基本情况

据统计,全省11地级市共有建制镇946个,其中全国重点镇98个,人口超过5万的建制镇117个。有1961个乡、48949个行政村。以来,全省发生在镇、村的火灾共5235起,死45人,伤17人,直接财产损失5588.2万元,未发生重大火灾,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开展情况

全省各级按照“政府统领、部门联动、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

(一)统筹谋划,全省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统一部署。省政府将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每年召开全省消防工作会议,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明确了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年底组织考核验收。5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通知》(冀政办函〔〕27号),省公安厅等7部门也迅速将《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转发各地,并督促贯彻落实。以来,省政府先后五次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具体的推进措施,建立了消防工作联合监管、信息互通机制,定期组织督导检查。

二是落实责任。10月29日,省政府发布《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政府令〔〕第8号),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职责,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以及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和平安地区的考评范围。省综治办、发改委、农业厅等7部门认真履职,出台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建立了农村消防工作管理、考评机制并督促逐级落实,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财政部门将全省新农村消防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三是全面推进。按照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各地迅速行动。等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层层抓好落实。邯郸、承德、廊坊等市政府督查室、综治办等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深入开展。据统计,以来,全省市级以上政府共召开农村消防工作会议50余次,下发文件130余份,深入基层督导检查350余次。

(二)创新思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跨越发展

一是开展试点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来,全省组织开展了乡镇“四有”(有车、有人、有房、有经费)消防队伍、农村消防“八有”(有专兼职防火员、义务消防队、防火公约、消防宣传栏、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器材、防火巡查、防火档案)试点建设。率先投资55万余元,购置了10辆多功能三轮、四轮消防车,在全县10个乡镇成立了专兼职消防队伍,达到了“一乡一车、一队10人”的建设标准,省公安消防总队及时在市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了邯郸市乡镇消防队伍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全省已建设乡镇“四有”消防队1093个;29299个农村达到“八有”标准,762个建制镇、790个乡、23767个村成立了消防安全组织,配备了消防安全专兼职人员。公安部“防火墙”工程现场会后,省政府、省公安厅分别出台了“防火墙”工程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2011年全省乡镇“四有”消防队伍建设以及农村消防“八有”全部达标。

二是夯实基础建设。自以来,省政府确定了消防工作“大干三年、实现三年三大步”的目标任务,在强力推进设区市和县级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农村公共消防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省建设厅将消防安全项目纳入村政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性目录内容,督促各级在实施村庄整治中落实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全省加强消防投入,以来已投入6576万元用于农村消防设施建设,其中政府投入5776万元。已有105个建制镇、28个乡制定了消防专业规划。全省14950个村设立了消防水源。各乡镇村建设消火栓5778个,配备消防泵6447个。大力推广“保消合一”、“巡消合一”的社会化消防工作模式,全省各乡镇成立消防管理组织25319个,建立“四有”消防队伍1093个,购置各类消防车1206部;建立志愿消防队5964个,义务消防队11890个,参与人员达到11万人。

三是深化消防宣传教育。省综治办下发了《关于综治成员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23个政府部门的消防宣传教育职责,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创建平安县城、平安乡镇、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以及应急科普宣传等重要内容,年底组织考核。结合消防宣传“六进”、119”消防宣传周、农忙季节、冬季防火百日宣传,广泛开展了《消防法》宣贯年活动,并组织万名消防志愿者、千名消防官兵走进农村,并针对

老弱病残、农民工等,积极开展专项防火和逃生自救宣传,并将消防知识纳入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内容。组织35000个村镇制定了村民防火公约,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标志牌5000余个、张贴消防警示语3万余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167万份。全省30%的村建立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室,定期组织村民观看消防录像片,开展灭火和逃生自救演练2万余次,举办农村消

防培训班1600余次,直接受教育群众80余万人次。

(三)专项整治,强力整治农村火灾隐患。

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和社区警务战略,依托综治办、安检办、警务室等机构设立消防办公室,针对火灾多发地区,积极推行“网格”排查,集中整治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和连片易燃村寨火灾隐患。省公安消防总队积极指导乡镇派出所,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监管,督促在各乡镇村设立警务室8251个,开展检查、联查19536次,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20余万处。

二是推动乡(镇)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建立分级负责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推行农村消防多户联防制度,实行村民消防安全自治。省农业厅、连续下发通知,组织部署农忙、秋收及火灾多发季节的防火安全工作。

三是加强技术改造和自查评估。,省公安厅、建设厅、农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积极开展农村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活动,制定了农村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和检查记录表,全省48949个行政村均开展了自查评估活动。

四是结合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加强对农村新建、扩建工业项目的消防安全审批。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邢台、衡水等市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提前介入,防止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措施

虽然我省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火灾隐患仍很突出,小火亡人的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农村消防工作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以及消防器材装备配备还仍待加强。三是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高,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采取以下几项工作措施:一是派出督导组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二是要加大农村消防投入,加快制定乡镇、村庄消防专业规划,建设公共消防设施,深入开展乡镇“四有”消防队伍以及农村“八有”建设,培养典型示范单位,适时推广经验,确保2010年底全部达标。三是要贯彻执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积极开展“网格化”管理,集中开展农村以及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和连片易燃村寨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火灾隐患。五是要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大宣讲大培训活动,力争年底前全省所有农村消防安全专兼职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村民消防教育普及率达到60%以上。

2.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二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依据是《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试行) 》 (以下简称《方案》) , 《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全体农民为保险对象, 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养老资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 体现政策扶持;个人缴纳资金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 实行个人帐户的基金积累;基金的保值增值主要是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和存入银行, 不直接用于投资。

2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筹资渠道单一, 缺乏社会保障性由于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并

不尽如人意, 集体 (含乡镇企业) 补贴流于形式, 国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承担的出资义务极其有限, 《方案》所设定的资金筹集制度, 实质上几乎就是个人交费。同时,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模式是个人自我平衡, 不存在代际和代内调剂, 也没有国家资金的资助。

2.2 立法层级低、制度不稳定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高

层次的规范性文件是民政部的《方案》和农业部的《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 立法层级较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需要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仅凭规章不能统揽全局, 对许多问题鞭长莫及。

另外,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属于政策性保险, 很容易因行政框架、职能部门的变更而发生变化, 尤其是1999年7月国务院宣布对已有业务实行整顿清理, 停止接收新业务后, 缴费率和参保率逐年走低, 农民对养老保险缺乏信任感, 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2.3 缺乏统一管理, 忽视城乡衔接根据《方案》, 外来劳务人员原则上在其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

农民到外县、市、省务工经商, 最后还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办理养老保险, 不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村社会保险以县 (市、区) 为单位进行资金筹集、核算、平衡、运算和支付, 农民流动时, 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衔接, 不能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跟人走”1。

另外, 《方案》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没有规定, 目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 用完全统一的法律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不太可能, 但这并不说明两者之间没有衔接的必要,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城乡养老社会保险必将逐步统一, 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中必须考虑这一问题。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设想

3.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单独立法据统计, 1997-2003年七年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

9元, 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 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2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符合公平、普遍保障的原则, 但鉴于我国根深蒂固的二元经济态势, 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单独立法, 待条件成熟时再将城乡养老保险统一立法是一种更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基本内容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 总则。 (2) 组织机构。 (3) 基金的筹集。 (4) 养老保险给付。 (5) 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6) 争议处理及法律责任。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统一一些原则性问题, 有利于法规规章的确立。

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民的需求

3.2.1 乡镇企业职工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

乡镇企业职工主要依靠工薪生活, 面临与城市工人相同的生活风险, 他们每月有固定收入, 基本具备了参加社会保障的条件, 他们也具有强烈的城镇化需求, 将其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是切实可行的。目前, 农民工占产业工人总数的30%左右。3约50%的农村劳动力都已涌向城镇。4农民工群体是一个过渡性群体, 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推进, 这个群体将逐渐融合到产业工人中去。此外, 改革以来, 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在城市已居住多年, 他们实际已与农村脱离了关系, 再让他们回乡参加社会保险已不现实, 近年来放弃农业生产而专门在外务工的人员增多, 农民工兼业性弱化。通过考察, 结果显示, 50%农民工表示想长期居住在城市, 愿意回乡者不到10%, 农民工中仅有7%的人目前与来源地保持着很强联系。农民工所面临的风险结构和传统农民已明显不同, 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对象更为适宜。5根据现状, 可作出明确规定, 将乡镇企业职工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的范围。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工流动性大的显著特点, 建立可转移的个人账户, 账户可以随着农民工工作的转换而在全国范围内转移, 这种制度的推行必须要配套建立个人账户信息的全国联网, 实现积累基金的全国统一管理。另外, 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不能各自为政。否则地区间的方案与操作方法各异, 难以顺利衔接。

3.2.2 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征收农民土地,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2400万, 预计到2020年, 还会有4000余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土地一旦被征用, 农民便丧失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保障和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无地、无业、无保障是被征地农民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如果不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养老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 将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甚至危及社会稳定。在浙江嘉兴、四川成都等地, 开始试行“土地换保障”制度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了一条新路。

3.2.3 传统农民的养老保险。

传统农民是指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他们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保障, 对社会养老保险, 在心理、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上都还存在着疑虑、观望, 养老保险的建立存在一定难度。《方案》规范的主要是这一类农村劳动者的社会养老保险, 现行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基金筹集困难、保障水平过低, 笔者认为, 此类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应以“广覆盖、低标准、个人、政府、集体共同承担缴费义务”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立法中应强调政府的出资义务。各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与我国各地新型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说明, 政府承担筹资义务, 强化责任意识, 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 国家现在也有能力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承担一定比例的筹资责任。农民交的农业税从1998年以来呈历年增长趋势, 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从1998年开始也平均每年以11.71%的比例递增, 而从1998年以来中央对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呈历年下降趋势。6国家承担出资义务, 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 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的制定与实施, 也更能体现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互助性本质。

参考文献

[1]姜彦君.从法律角度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 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2]王梦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难题: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载农业经济问题, 2004年第5期。

[3]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中汉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部编:小康中国通——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54页。

[4]左菁.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载河北法学, 2007年第4期。

[5]赵人伟, 赖德胜, 魏众.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保障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331页。

3.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三

关于印发《建瓯市顺阳乡新农村建设消防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场)、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七部委、省公安厅等七部门、南平市及建瓯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研究制订了《建瓯市顺阳乡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顺阳乡人民政府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五日

建瓯市顺阳乡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七部委、省公安厅等七部门、南平市及建瓯市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消防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基本原则。坚持统筹规划消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坚持配套建设,公共消防设施与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农村火灾防控基础,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开展农村消防工作。

3、工作目标。力争“十一五”期间实际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健全,公共消防设施逐步完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基本建议,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全乡消防安全条件明显改善,防控火灾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发生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建立全乡消防安全监管网络。乡政府成立乡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蒋文华任组长,乡党委综治副乡长范祖华、乡武装部部长黄益春任副组长,乡公安派出所、综治办、经联委、村建站、民政、财政、水电、广电等部门领导组成。加强全乡消防工作领导,各村(场)、单位配齐兼职消防员,构筑以综治办和派出所为依托,村委会为载体,各村治安巡逻小组为纽带,综治协管员为骨干,村民家庭为单元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2、切实加强村乡消防规划和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村庄和集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乡规划标准》和《村乡建筑设计防火规划》等有关法规结合中心村乡总体规划、村容村貌治理、农村扶贫以及水电建设和农电改造工程实施等工作,将村民住宅、商业网点及乡乡企业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讯等建设纳入全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农村能源、农村公路、农业信息等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按照科学、超前、规范、合法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和落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全乡消防安全环境。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和自然条件,加快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对以易燃建材为主体,房屋连片集中,火灾荷载大的村,要有计划地实施改造。要按照消防规范要求,对村庄内部道路进行整治,保证消防通道通达顺畅。各村在供水、能源、水利工程等建设和改造,要充分考虑消防用水需要,结合各村自然条件,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取水设施。从根本上改善我乡消防安全条件。

3、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我乡已建立一支业余消防队各村、工业园区也应根据本村条件相应建立一支业余消防队。全乡建立乡村灭火救援体系,乡消防队要配备有消防机动泵和配套消防器材的专业队伍。

4、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要把消防宣传纳入普法规划、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中小学素质教育,创建文明村,评选文明户等活动之中。按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要求,制订村民防火安全公约。抓住季节特点和重大节目等时机,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

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广播、有线电视、标语、宣传栏,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中小学要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教育内容,组织学习家庭火灾扑救以及安全疏散、逃生自救方法等,提高村民灭火和逃生技能。在群众集中的学习室、活动室等场所,增加消防安全常识宣传内容,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设消防宣传栏、宣传牌,在企业和火灾荷载大的区域制作防火警示标志。通过上述措施形成人人懂消防,关心消防,参与消防的局面,切实提高全社会消防意识。

5、大力整治火灾隐患。公安派出所要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做好火灾隐患登记备案和督促整改,实施跟踪复查。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和农业收获季节根据各村(场)经济条件,分轻重缓急,实施重点检查,对农村草垛、育种、养殖、种植场所以及木屋毗连区、企业等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力度。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减少或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开展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深入开展

以减少农村火灾事故、降低火灾损失为总体目标,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消防试点工作。通过搞试点、树典型,以点促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深入开展。经研究确定东峰村、坤口村、长溪村、桂林村、大房村、长源村、霞乡村、铜场村、南源村、井歧村。公安部门要为试点村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其建议和落实各项消防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综治部门要依托现有网络,明确综治服务中心、综治协管员、中心户长等基层各级综治组织消防工作职责,将农村消防安全纳入社会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建设;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消防工作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民政部门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机制建设,督促基层政权做好农村消防管理工作;村建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消防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改造和试点工作的指导,严格按照消防设计规划要求规划设计农村公共建筑;其它相关部门要积极为试点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加强领导,促进农村消防工作的落实

4.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四

一、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充分发挥国土部门职能作用。加快土地规划修编,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着力在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建房、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十五”规划实施来看,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规模控制过死;二是项目建设预留地过少;三是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四是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矛盾突出,在项目建设中,有近50%的用地都涉及到规划的调整问题。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小城镇建设,当务之急应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的修编和调整,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目前,我局已着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全县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更新调查,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为规划修编、摸清土地家底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我县农保工作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县已签订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组(农户)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落实了保护面积、责任人、保护人。但我县在建设用地与农保的矛盾仍然存在,必须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每年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农户,予以表彰奖励。二是严格审批项目用地,凡用地红线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一律不予通过。对省以上重点项目以及特殊行业用地确需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则按照法定程序调整总体规划,并补划同筹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三是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禁零星占用土地建住宅,引导农民建房向规划的中心村集中。

(三)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征地过程中,在关心农民利益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对失地农民提供低保,对其再就业实行优惠政策,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依照法律规定制定符合实情的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正在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工作,制定成果将逐级上报省政府公布实施。二是修改和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土地征收的协商机制和司法裁决机制,把征地过程纳入规划化和法制化轨道。三是制定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必须通过市场与农民集体和承包农户平等谈判协商后,并通过招拍挂方能取得土地使用权。

(四)开展农村住宅示范小区建设。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是目前我县农村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运用规划控制、政策鼓励、示范引导农民合理建房,力争3~5年时间,使农村大部分村居面貌得到较好改变。

1、编制村庄规划,统一安排住宅建设用地。建议有条件的乡镇,每年选择1~2个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划定农村住宅示范小区用地,主要是利用空闲地、荒杂地及存量地,可免收相关规费。县、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好住宅小区的总量、布局,提供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和技术服务,引导村民按图纸施工建设,保持徽派民居统一风格。

2、鼓励旧村改造,鼓励零星户、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鼓励集中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县政府可专门制订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属地运作”的原则予以实施。在城郊结合部地段,可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通过招拍挂方式运作,把村民安置住宅建设作为招拍挂必备条件之一。

3、城关镇总体规划范围内的一、二级土地中,原属于集体所有的农村居住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为国有土地划拨使用,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在补缴国有土地出让金后,可以上市交易。

(五)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通过开发整理新耕地,从根本上弥补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县荒地资源较多、坡坎多、中低产田以及徽水河沿岸滩地多的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开发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桑则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较好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主要措施:一是成立县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有关乡镇确定专人负责,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二是制订奖励扶持政策,县从土地出让金收益拿出30%作为奖励资金;坚持谁开发,谁收益原则;实施多渠道投入政策,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拨一点,乡镇集体拿一点,农户投工投劳筹一点办法;新增耕地面积的耕地开垦费按1000~1500元/亩由开发人取得。三是县国土局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规划、申请、立项、施工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程搞好服务。四是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整理的路子,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滩地改造相结合,与落实村庄规划相结合,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

目前,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已经省级批准实施,该项目省级总投资716万元,计划在2007年底完成。继续抓好三溪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力争进入国家项目笼子,总投资达1800余万元。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建成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六)加大对出让金收缴与管理力度。近年来,全县出让金征收额稳步提高,但不少企业用地因种种原因仍要求政府缓交或减免,从各乡镇看,年出让金征收幅度从零到几万元不等,企事业单位用地,银行抵债土地上市及企业之间转让土地等仍有很大的征收空间。根据出让金的收缴及使用规定,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整体趋势,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收缴与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划拨用地目录》,从严控制出让金减免范围。二是国土部门加大征缴力度,依法征收土地出让金。对按现行政策不该使用划拨供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建立台帐,制订处置方案,报请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实施。如:对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求补交出让金,可采取按下限计缴,分期缴纳等优惠政策。对党政机关使用的划拨土地,凡已改变用途或转让出租使用的,必须依法办理出让手续,或政府依法收回此类土地,通过招拍挂公开推向市场,重点是沿街、主干道的门面房。三是实行征缴与使用相结合,下达各乡镇考核指标,凡各乡镇征缴数,原则上全额用于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七)抓紧抓好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我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全县约200个地质灾隐患点。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根据《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我县已有3个重点危险点列入省批准同意实施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计划,2006年安排版书白杨岭,2007年安排白地洪川和俞村下周家,以彻底消除其地质灾害隐患。

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避让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二是统筹兼顾,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三是明确责任、市、县为主与省补助相结合。

资金筹措和相关政策主要有:市、县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可需资金,可通过列入财政预算、从本级土地出让金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中安排一部分及搬迁安置群众自筹一部分等多渠道解决。省补助的搬迁经费,比照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补助标准,户均补助搬迁经费1.7万元,其中建房补助1.6万元,公共设施建设补助1000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由当地乡镇政府编制土地置换方案依法报批。确需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复垦旧宅基地或开垦其他土地作为补充,新增耕地经验收及确认并实现“占一补一”或“占少补多”的,可不再缴纳耕地开垦费。

5.公司新班子工作汇报及发展设想 篇五

总公司:

修理公司整合工作已告一段落,根据总公司进一步深化保修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和相关精神,新修理公司班子成员于8月2日中午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结合新公司的生产实际和进一步深化管理、优化资源配

置的需要,对公司领导分工进行了调整:由何鹭同志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财务科、三包服务站、中心库、综合办人力资源、后勤保障、行政文秘档案、基建维修、三产物业管理;由董鲁榕同志主持党务全面工作,分管综合办公室党群工团、保卫消防;黄滔同志分管白湖亭车间生产工作(原南厂),南站检验室;陈霞同志分管工业路车间开发工作(含轿车中心)、旅汽车间,西站检验室,并负责协调统筹中心事故车定损工作;林云光同志分管北站一、二车间生产工作,北站检验室;林修忠同志分管闽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闽运机动车性能检测中心生产工作。

根据总公司闽运人[2007]52号文件精神,结合新公司两科一室的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会议按照“条件公开、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最佳配置”的原则,结合新修理公司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研究并初步圈定了各职能科室领导人选,下一步将正式行文请示总公司。为保证日常的生产工作正常进行,在各科室领导没有正式到位前,会议决定从圈定的职能科室领导人选中指定临时科室负责人,暂时主持各科室日常工作。暂由李瑛同志主持财务科工作;暂由肖少平同志主持生产科工作;暂由许鹏雄同志主持综合办公室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总公司“小科室、大车间”的精神,将原北厂修理一、二、三车间整合为修理一、二车间,抽调部分原生产科骨干充实到车间进一步加强车间的技术和管理力量,为进一步加强车间管理、工艺规范,进一步提高维修质量,将车间行政管理与过程检验员职责进行分离,设立车间主任和过程检验员岗位,各司其责,明确责任。自8月1日车间整合后,通过2天的运行,效果较好,两个车间在管理、工艺、质量各方面较整合前都有了明显提高。

进一步落实总公室走动式管理的精神,公司将各职能办公室向生产一线前移,要求全体后勤人员改变机关作风,公司分管领导带头将办公室设在生产现场,强化一切工作服务生产一线的意识。首先整顿了综合办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公务车管理,严格公务派车审批制度,按照综合办职能底边定编定岗,对综合办人员作了具体分工并对口接收了整合小组的相关档卡、资料。

新修理公司下一阶段工作设想:

进一步调整车间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目前在北站大院内的生产车间受地理条件限制已濒临饱和,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工业路大院和白湖亭地理资源,拟将肇事车维修车间以及二级维护专项车间放在白湖亭,在白湖亭现有车间的基础上建议总公司结合肇事车维修以及专项二级维护的生产需要进行必要的车间修建、修缮和相关生产设备、设施的配置。

6.对新农村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六

据统计:****今年1—11月共发生农村火灾51起,占全市火灾总数的48.11%,直接损失7.68万元,占总损失的10.23%。农村火灾不仅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而且直接导致大量受灾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直接危及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农村消防工作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并将直接影响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的实现。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公安消防机构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健全农村消防工作长效机制,使农村消防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笔者前期通过在农村调查走访,了解了一些农村消防工作现状,进行了筛选和分析,希望能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维护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步骤,初步在农村消防工作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行业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共同参与”的新机制,为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消防工作明显滞后于城市消防工作,也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一)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进展缓慢。不少乡(镇)、村(社)领导存在“消防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观念,加之“无统筹安排、无专职人员、无办公场所、无业务经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很多乡镇、行政村对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部署不能落实,应该建立的消防组织不能建立,应当开展消的消防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农村消防责任上的“断层”导致了工作上的缺“位”。

(二)火灾隐患相对突出,抗御火灾的能力相对薄弱。一是因经济状况和农村建筑风俗等方面的原因,村民住宅及部分“三小企业”建筑多为砖木、土木结构或简易结构,有的连片建造,无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不合理,抵抗火灾的能力脆弱;二是大部分村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用农作物桔杆生火做饭,在院落边、屋檐下堆放柴草。整个院落或房屋都被柴草包围,往往因用火不慎、小孩玩火、烧荒沤肥和在房前屋后焚烧垃圾等引发火灾事故;三是电器和线路火灾隐患严重。相当多的农户的室内电线是在八十年代初期通电时敷设的,线路老化、破损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电炊具、取暖器等大功率电气设备进入村民家,而原有的线路未更换改造,电线超负荷运行常常引发火灾事故;四是第三产业及相关场所在消防安全上存在着先天性不足,民营个体企业火灾隐患较为突出。部分个体企业借助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保护政策,在建设初期,未经消防审核擅自施工、未经验收和检查擅自投入使用;家庭小作坊、小厂房、小车间存在车间、仓库、宿舍“三合一”的现象,以城镇为依托的“六小场所”(小旅馆、小餐馆、小卡拉ok厅、小录像厅、小网吧、小美容美发厅)因先天性的隐患和缺乏监督等方面的原因,个体企业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火灾呈连年攀升的势头。

(三)农村消防力量薄弱。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留守人员半数以上为老人、妇女和儿童,部分消防组织名存实亡,成了空架子。留守的青壮年队伍也不稳定,随时可能外出打工或经商。一旦发生火灾,留守农村的老幼妇孺往往束手无策、望火兴叹,时常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四)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乡镇和村寨建设缺乏消防规划。全市18个建制乡镇仅有4个的建制镇在规划中有消防专篇。旧房改建和农民新村规划建设中的消防规划实施情况也不理想;二是村级公路路面等级低、道路窄,不能保证消防车正常通行,个别行政村至今未修建村级公路;三是可供消防水源的水库、水塘基本上未修建取水点,灭火取水受到限制;四是基层政府对农村义务消防队和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没有专门的经费用于添置常备的灭火设施和装备。

(五)村民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由于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且受农村散户散居和传播媒介少的影响,农村常常成为集中宣传无法触及的盲区,相当多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预防火灾常识。因乱倒炉灰、用火不慎和乱拉乱接电线等导致村民住宅火灾事故频发。随着村民经济状况的改善,沼气、石油液化气、电炊具等家用电器进入村民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群众购买、使用不合格电器较多,加之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常常因不能发现火灾隐患,不能采取正确措施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另外,农村中的一些陈规陋习,如办喜事燃放烟花爆竹,办丧事要点长明灯,传统节日期间在墓地、林牧区焚烧纸钱,祭祀用火,收割季节随意燃烧无法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和因法制观念淡薄人为纵火等原因也导致农村火灾起数居高不下。

(六)农村的消防监督“缺位”的现象导致部分隐患泛滥成灾。

由于警力有限和消防工作机制等原因,目前农村公安派出所驻片民警、农村基层干部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知少甚少、消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不强,督促整改的措施和监督手段相对单一;尤其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火灾危险性生产工艺和消防安全管理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相当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三合一”厂房消防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严 重漏管失控。

二、农村建设给消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作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引起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从方向上和政策上必将给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农村消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三大机遇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批的农业企业和大量的新兴城镇不断出现,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经济和农村群众对消防安全的需求将会迅速增长,成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强大内在推动力。

二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会有重大提高。这也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三是新农村建设造就新型农民。随着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广大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将会有整体性地提高。这又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面临的两个挑战

一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农村消防工作现存的一些薄弱环节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在一定时期内很有可能会出现农村火灾高发的现象。

二是从以往的经验看,农村各项建设全面展开的过程中,“先发展后规范”等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在很多地方还不会一时消失,极有可能造成农村消防基础设施新的欠帐,产生大量新的火灾隐患。

三、对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工作的思考

思考之一:提高认识,强化各级领导。认真按照《消防法》要求,尽快将农村防御火灾能力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对农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统一指挥,相互协调、治理整顿,对农村消防中“先天不足”和存在的消防重大安全问题要多与有关部门协调,综合解决。各级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工作,各乡镇应明确分管领导,配备一名消防干部,组织开展本乡镇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正视火灾隐患,要将农村消防安全纳入各级领导的任期目标考核范围。

思考之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农村消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任务繁重,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单靠消防部门去抓,势必造成孤军作战,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一是应搞好公安机关内部的配合。公安机关各职能要分工不分家,凡涉及面广量大的工作,都由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安排。如冬防、元旦、春节等季节性防火和重大节日防火都要由上级统一安排,开展工作。也可配合综合治理考核,把农村防火工作纳入一项综合治理措施中,同步落实。在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中,消防占有一定的分量,这样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日趋完善,农村消防工作措施将逐步得以落实,从而也可弥补消防监督人员缺乏的现状。二是应搞好有关部门的配合。要与劳动、城建、工商等部门经常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城市规划建筑防火设计事宜,严格建筑防火审核和竣工验收合格的,各有关职能部门不得发给相关证照。三是应搞好单位内部责、权、利的结合。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目标,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消防安全同企业的经济管理融为一体,与职工群众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使消防工作与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总结,实行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自下而上的层层保护,做到层层有目标,项项有对策,人人有责任,形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思考之三: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多年来,由于消防警力不足,对农村消防工作开展不力。而今各县市都建立了以政府领导挂帅的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并逐级签订了责任书,使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的逐级管理上升为各级政府负责,我们就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督作用。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农村基层派出所的消防监督职能,走出一条由公安派出所对农村防火工作进行消防监督管理的新路子。派出所设立规范化的消防办公室,分管所长对本辖区的消防工作负总责,专职消防干警具体抓,经上级公安机关统一的消防培训考核,履行消防监督职责。各行政村和单位也应选拔一至两名专(兼)职消防官人员具体负责消防工作,并让消防组织和管理人员不仅有其责,也要行其权,又要取其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彻底扭转那种只是到了防火季节喊一喊,出了事故抓一抓,平时工作无人问及的被动局面。同时,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消防工作,主动服务,加大指导力度,平时要多检查、勤督促、常指导、互通气,杜绝农村消防安全失控漏管、滞后的现象发生。

思考之四: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是体现农村现代化、城镇总体功能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随着全市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时要将消防安全纳入村镇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好同设计、同施工、同投入使用,确保村镇建设与消防安全同步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户改造连接成片的密集住宅,将木房改为砖房,提高耐火等级。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引导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减少“三合一”企业,保障农村消防安全。同时,要不断完善各乡镇的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各类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消防队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以扑救初起火灾。

思考之五:多管齐下,深入宣传。各级政府、公安、消防、宣传、新闻、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针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特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板报、标语、宣传单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宣传,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当地普法教育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先进典型引导村民,用火灾案例教育群众,在群众中提倡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的用火习惯,如清明节改为送花,节庆时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多一些文明的方法等。要将农村防火防盗工作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夜间巡逻“敲锣防火”工作,农村消防工作还要从娃娃抓起,如在中小学校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课,达到教育一个,保一片的目的。

思考之六:深入检查,消除隐患。例行消防检查是消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可根据不同季节特点,采取自查与抽查,普遍查与重点查,平常查与临时查相结合的方法,经常会用有关部门,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防火检查。检查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检查内容和检查重点,使防火检查讲究实效,不走过场,以便及时发现生产、经营、储存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把功夫用在火灾隐患的整改上,坚持跟踪限期整改制度,小改不过天,大改不过周,一时整改不了的,制定整改计划,分期整改,并确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坚决清楚车间、仓库、宿舍“三合一”厂房,从而有效地增强单位抵御火灾的能力。

[总结]

7.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七

查罕扎布小学

陈淑华

一、学生成绩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级两个班共90人,在期末统考中,及格有73人,优秀34人,一位数字的有2人。二、三年级下学期工作反思: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真心赏识每一个孩子,小组内“优生”帮“差生”,应及时换“优生”,以防孩子教长了“差生”产生厌倦感,这样收到的效果会好些。

三、新学期教学工作设想

现在是秋天,还是一个学期的开始,正值收获的季节。

1、愉愉快快地工作,开开心心地相处,尽量为自己与同事,还有孩子们提供一张笑脸,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篇教案,做到课前准备充分,对教材把握准确、到位。

2、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

8.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八

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农村的安全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的消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消防意识,这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消防教育专注于“消防安全进机关”,“消防安全进企业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环节,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实从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情况来看,农村火灾事故有逐渐上升的势头,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愈来愈加严峻。在城市消防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过程中,发生在农村的一起起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给我们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敲响警钟,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更加紧迫和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消防安全环境何以比城市差?消防安全状况何以让人担忧?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近日笔者在武平永平乡岗背村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农村该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时竟有人回答,那是城里人的事;当问及他们发生火灾是否懂得扑救时,“不知道怎么救火”,“用水泼”,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回答。有人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至于火警电话“119”以及有关义务消防队及其性质、宗旨、业务等问题,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二)、火灾隐患严重 笔者在调查了解中还发现,农村严重火灾隐患比比偕是,用“触目惊心”形容不过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还相当多的村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村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而这一类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的杉松木和毛草,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极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万一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另外,房屋低矮、拥挤,且大多在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有的柴草间与住房相邻,更有甚者,有些村民连睡觉的房间里也堆满柴草。此外,有些村民的牛栏、猪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在调查了解中,笔者还发现,现今农村村民大多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的问题,但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现象也十分严重。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如何预防液化气的安全根本不知道。大都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柴灶煮饭,气灶煮菜是大多数有液化气灶村民的习惯做法,往往在烧火煮饭时,熊熊的火光常将冰冷的液化气瓶“温暖”。电线交叉纵横,交织“缠绵”是农村另一大“风景线”。严重老化的电线,似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磨擦起火”,私接乱拉电线现象十分严重。笔者在一农户家中看到,单一个房间里乱接乱拉电线有十几处之多。且断口接口处均用普通药用白胶布包捆着。笔者身至其中,胆颤心泣,但户主不以为然,熟视无睹。很多农户的电线还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电线老化、破裂现象随处可见。在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中,笔者还了解到,在寒冷的冬天,晚上睡觉时,老人们都用一种本地叫“火笼”的烤暖用具,放在被窝里取暖```````

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隐患,稍有不慎,均会酿成火灾。况且,边远山区农村距离县消防大队路途远,象武平的武北、武东、武南片均存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状况,各乡村也没有可供消防车起水的码头,而且消防车大多只能到达乡镇一级政府所在地。有些乡村,特别是自然村只有崎岖的村级机耕路,消防车无法通行,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也派不上场,只能隔山、隔村观火,望火兴叹。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由经济等条件制约,要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困难问题又如此 之多。因此,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出路在哪里?从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分析看,客观上在经济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的一味要求每村开辟消防车通道、利用江河构筑消防车起水设施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及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上上之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会同消防部门详细制定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农村消防建设内容和标准。每个乡镇可先选 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同时,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公约。乡镇人民政府、消防部门,应以指导和监督。

(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再次,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理、谁负责”的制度,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村委会可成立村消防工作组。总之,各乡镇政府、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尽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其次要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级消防基础知识。作为消防部门要大力开展“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可利用农村传统的、民俗的节日、庙会和圩天的时机,采用农村村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形式,将防火知识、灭火常识、火场逃生自救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向村民进行广范宣传教育。也可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组织村民观看防火安全教育片,赠送安全防火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总之,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知晓消防、服务消防”的良好氛围。

(四)整改隐患,刻不容缓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诸如对村民私拉、乱拉电线,乱丢烟头火种,柴草乱堆乱放等整治清理工作。当地政府、村委会要配合电力部门迅速折除“蜘蛛网”式电线,帮助村民规范电气线路设置,创造安全文明用电环境,督促村民用好电,管好电。

(五)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规章,落实群防群治措施

充全发挥基层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和有关防火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扩大影响面。

9.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九

一、当前农村用电中的消防安全问题

当前,农村安全用电中面临的消防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和农电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上,表现在电改后农户的线路和电器仍然薄弱的环节中。

第一,农户的线路、电器安全性能差,农民安全用电意识淡薄。农网改造的范围属农村日常用电的户表以上,而未对农户室内用电设施进行改造,农户内的电气线路安全状况仍然较低,加之农村是“假、冒、伪、劣”电器的重灾区,所以,经常容易出现由于短路、过负荷、漏电等原因引发火灾,使农村成为电气火灾的多发区。同时,农民安全用电意识差,安全用电知识缺乏,违章操作,也是诱发农村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

第二,违规违章用电,私自退出安全保护装置。从实地调查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没有安装三级保护器,即使安装了三级保护器,又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私自退出三级保护器运行。原因是因为自家的用电器具不合格,线路绝缘老化,私拉乱接造成线路故障致使三级保护频繁动作跳闸,无法正常用电而人为私自退出运行。由于三级保护是终端保护都安装在每家每户,用电管理人员无法对三级保护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又致使二级保护经常跳闸,用户只有将二级保护再解除,这样就很容易由电气故障引发电气火灾。

第三,农村用电点多面广,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农网改造后,设备更新改造、维护维修及用电管理由原来的村级组织管理变为供电所直接管理,即“四到户”,安全责任也随之延伸到户表以上,管理范围增加了很多,从施工检修、事故处理、抄表收费、正常运行维护到安全管理,全部由农电工来完成,缺乏对农村用电有效的监督管理。

第四,农电工习惯性违章、装置性违章屡见不鲜。在农村用电管理中,尽管各种“规程”、“规定”、“制度”制定的井井有条,要求安全管理规范化。但有些农电工安全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难以杜绝,凭工作经验办事,走“捷径”,怕

麻烦,人为简化手续,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装置性违章屡见不鲜。

二、解决农村消防安全用电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强安全用电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安全用电素质。开展农村安全用电知识宣传,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创新的手段开展农村用电消防安全宣传。在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中,首先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如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大村举办防火与用电宣传巡回展,将“移动式”消防宣传车开到乡下等。其次,通过与电力部门合作,举办“电力杯”农民消防运动会,广大农民可以把学到的消防安全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带回到每一个村,每一个家庭,不仅自己会,还教会了身边的人,形成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良好局面。第三集中宣传农村电气火灾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事实说话,以案例服人,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违法违章行为和火灾案例教育村民。例如,可以利用农村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播放火灾录像和讲解用电防火常识,或者组织放映与用电和消防安全有关的电影等。

第二,强化用电安全管理,加大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电气线路进行规划和改造,对农副业用电设施存在的装置性违章,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规定,由供电管理部门对用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下大力气治理装置性违章。对新增用户要高标准、严要求,从进料、施工、到验收严格把关,从源头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另一方面,供电部门要做好规划,按轻重缓急,拿出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对变压器进行改造,彻底消灭装置性违章。

第三,明确责权关系,加强安全用电保护措施。电力设施产权归属供电部门的,无疑安全责任和维护管理是由供电部门承担;电力设备产权是用户的,其安全管理和维护也要由用户承担。其目的是落实责任,减少纠纷,提高责任心,使管理者有义务、有责任,加强日常运行维护管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将三级保护移至室外运行进行集装箱管理,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三级保护的运行情况,确保一、二级保护可靠运行,是解决三级保护投运率低的根本方法。

第四,充实农电管理人员,提高农电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农村用电的消防安全形势,充实农电管理人员,以适应点多面广的新局面,加强对农电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农电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其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造就一支队伍精、素质高、会管理的农电队伍,减少农村用电中的“人为”火灾隐患,确保农电安全管理、稳定发展。

10.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大部分。近期,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现就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如下:

一、当前农村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消防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对应有的消防法规知识和消防应急常识了解甚少。消防“四进”工作仅仅还停留在点上,没有人力、物力去解决面上面的问题。提到消防工作上也仅仅知道可以用水来灭火,许多农民没有接触过灭火器等常见的灭火工具,甚至“119”报警电话都不清楚。一但家用的液化气瓶发生火灾,只能等待消防队来扑救,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灾害损失。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低

农村建筑受传统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多为三级耐火建筑,经济状况落后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四级耐火建筑。加之有农家小院内四处堆放有木质杂物或生活取暖使用的木柴。由于农村建设大多缺乏统一规划,基本上仍延续旧宅基地,家家相连,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火烧连营”就有可能在农村经常发生。

(三)、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缺乏

农村火源较多,诸如用木柴生火做饭、取暖,小孩玩火,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等。有一些地方烧香拜佛现象也存在,也是造成农村火灾的隐患。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农家。农村家用电器线路普遍没有经过正式电工安装,无保险丝,电线老化,乱接乱拉等现象严重。

(四)、发生火灾消防扑救困难

农村因分布广远离城市,一但发生火灾,消防队到现场时间迟,甚至消防队还在赶赴火场的路上,火已烧完了。加上部分农村山高寨深,交通不便,水源不足,消防队根本无法到达,消防装备无法派上用场,只能靠人力去拼。特别是在青壮年外出务工期间,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更是成为火灾的牺牲品。

二、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一)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

强化镇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本地突出的消防问题,同时要求在农业收获季节和火灾多发期对各村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基层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要真正把消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不能仅仅局限于挂横幅、贴标语、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层面上。

(二)强化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职能

根据《消防法》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有关规定,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投入更多的警力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农村个私企业及村、组、户延伸,加大农村消防管理力度,减少失控漏管。

(三)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消防部门定期派人对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乡镇专兼职防火员进行消防培训,使之成为农村消防培训宣传教员,由他们去培训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最后由村和村企业的防火员对企业和村民实施培训教育。通过层层培训,使消防宣传真正覆盖全市广大农村地区。

(四)成立群众自救组织

消防部门及基层派出所应当积极号召并组织青壮年农民,进行火灾扑救常识培训,并组织建立农民消防队,配备简单常用的灭火装备,以保证火灾初起时能及时扑救。

(五)推行燃料、电气线路改造

11.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分析及设想 篇十一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南省漯河市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漯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这一“三位一体”办学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抓手。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学互动发展为方向,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产学结合、校企校地合作为依托,以校企、校地资源共享为抓手,以学院专业、人才、技术、智力、信息等优势为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为指导思想,积极为漯河市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人才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漯河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结

2014年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企业沟通对接,寻找合作结合点,实现互利共赢。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和市旅游局合作,帮助企业进行专业人员技能培训,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解决旺季用工难问题。建筑工程系与市建委合作,为企业提供项目测绘服务。经济贸易与管理系与市全民创业办合作,进行会计电算化、营销管理培训,跟踪服务微小企业,提升管理层次。食品工程系与漯河市技术监督局合作“漯河市首期食品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漯河市食品生产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2014年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与我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开展合作,先后签订合作协议30份,洽谈合作意向85项。例如,与市工商联合作,开展针对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服务;与舞阳县人民政府、临颍县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行人员培训、项目开发等合作;主动与临颍县、舞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结合,创办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临颍分院、舞阳分院,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蓝领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积极为农民工再就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学院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村干部大学生学历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下岗职工技能培训等,拓展了学院的服务途径,增强了服务能力。近两年来,已为地方农民工、下岗工人和20多家企业,约3000人次提供电工、电子、钳工、营销员等10多个职业资格培训。同时还承担漯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培养任务,已毕业村干部大学生1000名。

2015年,学院出台了《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为目标,以全民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为途径,以创新职业院校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机制为抓手,以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和技术技能积累系统为突破口,力争在2020年之前,全面促进我院的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能够完全胜任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职工人才的责任。2015年各系部共开展各类社会培训23项,为省市超过30家企业和用人单位培训人员超过3500人次。同时各系部组建了一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的团队和平台,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来。各系部组建的各类服务团队、服务平台15个,70多位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为32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其中漯河市电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舞阳县电商人才培训班开班,是最具代表性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项目。漯河市作为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一体两翼”重点城市,电子商务产业是我市的优先发展方向。工商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是我院的骨干专业,该专业按照职业能力设置了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强化岗位应用技能训练,积极为社会培养各类电商运营人才。近年来,我院依托相关专业先后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盖茨软件等多家电商企业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此次,市商务局为我院授牌“漯河市电商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舞阳县在我院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将为我市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打算

2016年学院要力争与我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建“服务中小企业智力基地”,成立“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利用学院的技术、人才等办学优势,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信息、技术支撑。一是积极主动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办学,建立技术与管理骨干培训基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函授班、短期班、远程班、辅导班等,培训党政、技术、教育、文化、管理、再就业等各类人员,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贡献。二是拓展为中小企业服务功能,拓宽与中小企业合作内涵,培育诸如经济管理咨询公司、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逐步形成服务功能全面、技术力量雄厚、深受中小企业青睐的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的平台,探索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路径。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工作的深化开展,自觉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任务。增强校企合作过程中特色校园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渗透能力和辐射能力,坚持时代特色和企业特色相结合,坚持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校园文化融入区域文化,融通企业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使校企文化交融对接,使在校学生超前了解企业文化、丰富社会知识、增添社会阅历,从而创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

三、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社会发展规划设想

今后五年,根据学院《关于深化开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意见》在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社会发展工作上,有这样几方面考虑:

1、把握三个关键环节,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一是制定前瞻科学的中长期服务规划。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学院发展大局,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方向和目标,细致分析产学结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地方性、现实性及可行性,制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校地、校企合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使学院发展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我院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自觉参与推动地方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二是加快服务制度建设步伐,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学结合、校企校地合作工作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程序、实施细则;从部门职责、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制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规定,使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规范化和常态化,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现实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强劲的启动机制、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完善系统的激励机制和健全有力的保障机制。不断创新产学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平等合作机制,逐步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沟通对话机制、人才交流机制、成果转化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动态的教学计划管理机制,构建导向鲜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适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多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科学化的开展需要。

2.落实“四个着力”,推动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中创新发展。

一是着力完善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学院各系部处室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交流,突破政策瓶颈和体制障碍,主动寻求合作机遇,拓宽合作领域,建立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合作途径,加强横向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不断完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管理咨询功能、产学结合服务功能、知识理论培训功能、技术成果转化功能,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综合与交叉优势,为地方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平台,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使我院逐步成为政府决策的“智囊团”、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文化兴市的“先行者”、创新人才的“孵化器”、基础教育的“动力源”。

二是着力推进开放办学,创新复合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树立面向地方开放办学、面向区域开放办学、面向校内外开放办学的理念,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学生双向流动的联合战略、专业课程设置产业化战略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和综合素质,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人才资源状况,在实践中把特色培育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厚基础、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作为人才培养的要求,把“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发展快、后劲足”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学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凝聚和形成我院的办学特色。

三是着力推进学院“质量工程”的实施,加强学科专业改革和建设。全院上下要树立质量第一、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支点,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充分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与产业结构,坚持“立足地方、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改革和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党员一对一谈话记录下一篇:诚信服务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