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2024-09-15

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精选9篇)

1.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篇一

乡2011年农牧业 生产科技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共鄂托克前旗七届三次、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鄂托克前旗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二次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技工作的安排部署,以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加速农牧业科技创新和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牧业科技产业化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农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牧业经济贡献率和提高农牧业科技普及率为主要目标。依靠推广普及农牧业适用科学技术,促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经济增长,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11年全乡业经济发展目标:预计到2011年总产值达到5055.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5.80元、其中:第一产业1887.74元、第二产业67.95元、第三产业72.59元、劳务输出147.53元。科技对农牧业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种植业方面:在2011年全乡水浇地总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其中产粮作物种植面积1.28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6994.7吨以上;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亩;以巴西菇为主的设施农业经济作物示范种植面积20亩;以草料基地苜蓿为主的优良牧草种植加大单产;自然改良草场为保持天然麻黄草、甘草等野药草和雪鸡、野鸡、野猪等野畜的保护,种植业良种化率实现全覆盖。坚持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走现代农牧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的路子。

养殖业方面:科学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庄园示范户、在原有两座养殖小区基础上新建养殖小区两座、在2011年养殖示范户达到45户。以加大家禽养殖存栏达到7万羽、出栏9万羽;2011年全乡牲畜饲养总量稳定在14.7万头只左右,出栏率达62%以上,深入实施牲畜种子工程,牲畜良种率达到60%;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政策,推广普及限时放牧、羔羊育肥出栏生产经营模式。

林业方面:继续实施好国家生态建设项目,动员社会多元参与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与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交通要道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林碱产业结合起来。引进和推广红柳树种植技术,推行戈壁种红柳树促庄园养殖,引进和

推广核桃、红枣、桃子、油桃、红柳、苁蓉等嫁接技术促造林,全面发展种养殖业;引进推广苗圃种植管护等技术创建以后造林工作基础。2011年完成1100亩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

水利建设方面:构建水资源供给、利用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用水保障体系。协调管理自流水和井水、坚持农牧民低价用水保障。修建谢依提水渠、解决阿奇布拉克耕地灌溉问题。在冬天冻坏的引水管地点维修好保证农牧民安全饮水。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方面: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在2011年全乡转移剩余劳动力达到2021人(其中农村人口达到1872人)、创收422万元(其中农村人口创收229万元、全乡人均收入147.53元)。

三、农牧业科技实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性技术

根据现代农牧业发展对科学技术支撑的要求,“十二五”中,重点围绕全乡农牧业发展,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确定6个重点实施领域和24项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关键性技术进行安排部署。

(一)新能源利用方面

支持并配合我乡草场采矿的矿家、取得他们用本地职工的优惠增加当区牧民收入。

(二)种植业方面

1、推广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配套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推广普及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技术。

3、推广普及高效、标准化与规模化栽培、管理技术。

4、推广普及区域化优势农作物节本增效和高产低耗栽培技术。

5、推广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及防灾、减灾技术。

6、推广普及在戈壁红柳树栽培综合利用技术。

(三)养殖业方面

1、推广普及以草定畜、划区轮牧、限时放牧技术。

2、推广普及配种,羔羊育肥出栏的养殖技术。

3、推广普及奶牛改良育育肥技术。

4、推进牦牛、克尔克孜羊现有品种选育提质工程。

5推广普及家禽规模化养殖技术。

6、加快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四)生态建设方面

1、加快沙化区植被保护、治理、优化开发及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的研究。

2、推广普及优质速生丰产林营造和节水造林技术。

3、建设大型培育种苗基地。

4、戈壁上试种红柳树。

(五)水利建设方面

1、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2、推广普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节水技术的研究。

4、加快水环境保护与无河流域生态建设。

(六)农畜产品加工方面

1、推广普及巴西菇种植、采割、加工技术。

2、推广普及蔬菜、水果贮藏、保鲜及深加工技术。

3、加快不同类型乳类产品生产关键性技术研究。

4、推广普及牲畜饲草料加工、配制技术。

四、支撑条件

(一)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与环境优化工程

1、充分利用我乡现有未就人才资源,加强农牧业科技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类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对科技带头人和乡土人才的培养,在农牧业重点产业领域,选拔和培养行业技术人才。

2、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吸纳社会科技人员、乡土人才和退休科技人员组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中心,按乡村化运作,在全乡开展有偿科技服务。

3、加强科普宣传。加快农牧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快科普设施和科普基地建设。实施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应用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工程

1、发挥科技人员,科技网络技术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对外科技合作平台,通过网络信息对外发布、邀请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科技讲座或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农牧民外出参观考察学习。

2、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吸纳高层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加快农牧业优化建设,建立农畜产品上市场服务网络,市、乡、村三级合作,实施企业进村工程。

3、积极扩大与周边地区的科技合作,广泛利用周边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于我乡农牧业生产。

(三)实施农村牧区科技推广示范工程。

1、加强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完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机制。

2、深化种子种苗优良品种培育工程,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供应率、普及率。

3、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机制,选派科技特派员与原单位脱钩1-2年,待遇不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推广普及农牧业生产技术。壮

大基层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加强对规模经营乡内农牧民的实用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科学素质。

(四)完善农牧业科技八大服务体系建设

整合市、乡、村三级适用科技人才队伍,以技术、资金入股或承包的方式开展科技推广与服务,建设好八方面的科技服务体系: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牧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饲草料深加工服务体系、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农牧业政策性安全保障体系。

(五)实施品牌战略工程

加大对我乡现有绿色性畜牦牛、克尔克孜羊的挂牌工作,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实现良好的品牌效应带动作用,继续打造新的品牌。

2.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篇二

1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问题分析

1.1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1.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发展。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愈来愈大的时代, 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通过林业的种植就能对这一问题得以改善, 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可以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有机结合[1]。将林业资源进行扩大化对生态平衡的维护比较有利, 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等也有着积极作用。

1.1.2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稳产以及增收的作用也比较突出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而农业的稳产增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在健康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上得以充分重视, 尤其是对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 在林业上进行加强和完善, 就能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对促进国民经济基础的产业发展也比较有利。

1.2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分析

1.2.1 从我国山东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来看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就使得林木的不合理密度有了进一步增大, 在林木的生产环境上得到了改变, 从而会对农作物的产量带来相应影响[2]。加上单一化的树种就比较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上很难进行预测。

1.2.2 山东的林业发展中在山区林业方面还存在着相应问题

山东人民通过对森林来获取生活资料的思想比较深, 从而就比较容易出现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的现象, 这对原有的自然植物的破坏就比较严重, 会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还有是山区建设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在对一些新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很大难度, 这些就会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相应影响。

2 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当地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要进行加强, 从而有效保护森林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 生态文明的发展开始逐渐的崛起, 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上也得到相应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也对林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只有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上进行有效提高, 才能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2 为促进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 就要能注重生态高效林业的优化发展

在生态高效林的发展中要建立在和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模式上, 对林业产品的生产得以重视, 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新的造林技术的应用要能充分重视, 选择树种的时候和当地的发展特色紧密结合, 在布局上要科学合理的呈现, 将立体式的开发能够得以充分重视, 将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进行科学的结合。

2.3 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还要能充分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 在资金的投入上能够稳定持续。森林有着公益性强以及可再生的特点, 但是在实际的生长周期上相对比较长, 造成破坏之后就很难再恢复[3]。可持续策略的实施, 要充分注重对阶段林地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分离下的问题, 对大范围集体区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以充分重视, 对林业的特殊地位要能得以充分重视, 对以往的林业不合理的问题要能充分重视。

2.4 为保障山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能充分注重相应的法规建设

这一措施的实施也是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措施。当地的政府要结合实际的发展, 进行制定相应针对性政策, 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施[4]。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 才能真正的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地的经济提高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3 结语

总而言之, 对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方法措施的科学实施, 要能从多方面进行充分重视,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加强, 才能真正有利于实际的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保障环境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比较重要, 此次从理论上对实际的林业发展进行分析, 希望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实施, 对林业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与否, 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就山东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既而结合实际对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详细探究, 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沈吉芬.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2) .

[2]胡秀荣.山东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7) .

[3]姚山, 冯仲科, 臧淑英.数字山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S1) .

3.小议现代林业的内涵及其发展思路 篇三

摘要:为了加快林业发展,进一步明确林业发展思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加快生态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本文从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着手,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和谐发展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现代林业原则对象目标发展思路

0引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现代林业”的内涵

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

1.1经营对象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

1.2经营目标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1.3经营原则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1.4经营之路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

2现代林业的发展思路

2.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入问题,保护合法权益,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1.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造子孙孽”,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2.1.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实现“天人合一”。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2.2要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2.3寻找使市场得以表达生态学真理的途径,用经济的办法和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八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业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4.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篇四

摘 要:简述了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乡镇林业站发展思路,主要包括:合理配置林业站人员、加大引进人才力度、保障推广经费和加强林业站自身培训力度等。

关键词: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20-02

乡镇林业站是林业部门最基层的单位,也是林业部门与群众沟通的窗口,肩负着乡镇林业的规划发展,生产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重任。乡镇林业站开展的工作属于公益性,其职能有林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林木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森林资源管理、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技术服务,以及培训林农等。笔者从事林业工作30a,现就歙县乡镇林业站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谈点看法。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

1.1 乡镇林业站基本情况 歙县地处皖南,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林地面积173 751.4hm2,森林覆盖率75.57%。全县现有28个乡镇林业站,接受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双层领导。乡镇林业站原属差额事业单位,2010年后,县人事局核定乡镇林业站为全额事业单位,127个编制。编制的转变,一定程度上给林业站职工吃了定心丸,鼓舞了士气,也为人员队伍稳定,以及今后工作的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1.2 乡镇林业站管理情况 目前乡镇林业站硬件设施基础薄弱,软件上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全体林业站工作人员在县林业局和乡镇政府双层领导下仍然顶着压力,迎难而上,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名城打基础、增后劲,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林业站自身建设,努力完成目标管理任务。

1.2.1 林业站承担的重点工作近些年来,歙县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德援项目、油茶项目、森林抚育试点等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公益林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除国有林场承担小部分任务外,大部分的工作重心都落在乡镇林业站。乡镇林业站尽管任务十分繁重,但无论是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上,还是在营林生产、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工作上,林业站职工始终恪守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1.2.2 林业站机构队伍建设、学历教育及培训 截至2013年底,已有46人先后参加了业余学历教育培训。有26名林业站站长参加了岗位培训,全体职工都参加了市级或县级的继续教育培训。2014年,全体乡镇林业站职工参加了“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的网络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使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1.2.3 林业站管理体系建设 县林业局对全县乡镇林业站实行目标管理,从造林绿化、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林业产业、林权改革、自身建设等6大方面进行考核,细化考核内容,并根据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确定评分标准,兑现奖惩。乡镇林业站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设生态歙县的迫切需求、现代林业的不断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的不断推进,乡镇林业站仍然存在一些长期以来没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办公条件差 由于县财力有限,目前只有三阳、郑村、深渡、许村、桂林等乡镇的站房面积达到工程建设标准。其他乡镇林业站站房陈旧,办公、生活条件简陋、居住条件差。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林业技术人员下乡工作十分不便。

2.2 人员老化严重,工资待遇偏低 目前,乡镇林业站共113人,其中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27人,60年代出生的34人,70年代出生的48人,80年代出生的4人。全县乡镇林业站人员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80后、90后人员太少,人才断层现象突出。由于职工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如遇森林资源清查、重点项目规划设计、GIS运用等重点工作开展,在人员的抽调和搭配上都显得很困难。再加上林业站职工整天与农民、山林打交道,且条件艰苦、待遇低、升职慢,很多大学生不愿报考乡镇林业站岗位。即使考录进来,也未必能长久留住。近3a,乡镇林业站共招考了7名大学生,已有3人辞职另谋职业。这不仅增加了主管单位的招考成本、培养成本,同时还给暂时留下来的大学生带来不安心的影响。

2.3 工作经费少 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除正常的工资由县局统一支付外,其他一些工作经费如技术推广经费、办公经费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都需林业站自行解决。在现有条件下,林业站能够维持一般性正常运转已属不易,经费的紧张,直接影响林业站职能作用的发挥。乡镇林业站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建立造林、育苗等示范基地,因没有示范效应,竹林管理、老果园高接换种、复合种植等一些急需的营林技术推广起来速度迟缓、且见效慢。乡镇林业站发展的思路

为调动乡镇林业站人员积极性,提高乡镇林业站人员待遇、改善条件,进一步稳定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发挥林业站职工在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化发展、林农增产增收中的作用,现提出如下发展思路。

3.1 合理配置林业站人员 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对乡镇林业站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各乡镇林业站日常工作正常开展。在重大项目建设和电脑软件新技术应用上,应做到林业站人员可跨乡镇临时调剂和整合,确保重大项目的实施和新技术应用。

3.2 加大引进技术人才力度 人才是单位的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服务于“三农”的工作才可以轰轰烈烈地开展下去。根据歙县基层林业站编制设定,目前还缺编14人,再加上今后几年50年代出生的27名职工相继退休,到时人员缺编数量更多。如果不及时招录,输入新鲜血液,改变目前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林业工作将受到影响。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主动与县人事部门协调,做好引进人才需求计划和上报工作,及时招录人才充实到乡镇林业站技术岗位上来。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筑巢才能引凤,单位的硬件设施完善,也是留得住人才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家林业局《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山区县三级站的房屋建设面积不少于230m2,目前仍有7个乡镇林业站没有站房,而是靠租借办公房开展工作。建议省、市、县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林业站站房新建和维修,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施等。

3.4 保障林业科技推广经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财政拨款以及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的渠道,筹集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县级财政部门应着手建立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将林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规定使经费逐年提高,确保乡镇林业站工作正常和高效运行。

3.5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拥有林业科技人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想林业有所发展,适时出台一些林业技术人员下基层的保障激励政策很有必要,同时提高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满8a固定一级工资标准,落实和提高林业站人员福利待遇,让学林的大学生愿意考进来,并且留得住,激发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工作潜能,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做好全方位服务。

3.6 加大林业站自身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的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为了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乡镇林业站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义不容辞。授人以渔,自身的功夫要过得硬。乡镇林业站要想管理好森林资源、培训好林农,只有勤练内功,充分利用好“全国乡镇林业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搭好桥,传真经,使林业新技术、新成果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易学易干,得实惠,为我国的现代林业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5.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 篇五

当前林业技术创新推动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林业经济的进步。

但是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林业效益的提升。

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林业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宝贵意见。

关键词:技术创新;现代林业;市场经济;问题;创新点

前言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实现科技型林业,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

因此,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

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 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 创新意识欠缺,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林业实现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

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 体制建设滞后,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 科研成果过少,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

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6.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篇六

1、林业政策的定义

林业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施政目标。各级林业部门根据林业政策指导、干预和影响林业的发展方向,协调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政策还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国家的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强制性。

林业政策按业务性质可分为森林永续经营政策、森林权属政策、造林政策、森林保护政策、木材利用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供需政策、林业劳动政策、林业科学研究及林业教育政策等;按经营过程可分为林业生产资源政策、林业生产政策、林业经营政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价格和流通政策、林业财政及税收政策等。

2、林业政策的制定

2.1 制定依据

林业政策主要根据各国的自然、经济条件、森林资源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对林产品的需要情况等制定,因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情特点而异。由于社会经济情况或其他条件的变化,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林业政策也常有相应的调整。但一切林业政策都应有严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用材林短则十数年、长则几十年才能成材,获得收益。因此林业政策必须相对稳定,才能使经营者乐于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否则森林资源就有可能因经营者得不到长期经营的保证和林政管理松弛而遭到破坏。同时,林业政策与其他政策,如土地政策、水利政策、农业政策、矿业政策以及轻工、劳力、科研教育等政策的相关性也应受到重视,以求林业生产与农业、牧业、工副业等生产部门能协调发展。过去利用森林资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木材,以经济效益为主;近则随着对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认识不断深化,日益重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森林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制订一系列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如限制森林采伐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及有关进口木材的政策等,以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林业政策还应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2 特点

各国林业政策 森林经营开始于中欧国家,统治阶级借营林而保持其土地所有权,继之有皇室森林的管理及相应的政策。有的国家以保存地方矿产用材、海军造船用材等公共事业为名,将部分森林收为国有。第一次产业革命对林业政策及林政管理有很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各国出现不同的特征,如德国注重发展林业教育,科学管理及森林永续经营;法国及

瑞士注重防止山洪及水源林的经营;美国、加拿大则以雄厚资本开发天然森林;苏联将森林收归国有,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林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规定森林归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并允许有少量林木归个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森林一方面是公有趋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也保护私有林所有者的利益。美国在罗斯福及杜鲁门执政时期,曾以国家全部支出的55%收买森林归国有,对私有林也加强经营管理。英国工党提出“私有林捐献林地办法”,规定凡捐献者,其所经营之森林可获得政府大量的永久的营林补助。现代林业政策趋向是森林由国家管制或直接变为国有林,对私有林则加强监督、给以奖励扶持并促进联合,如瑞典的“林主协会”、日本的“森林组合”等。

3、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

集中反映在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及《森林法》中。其主要内容是:

3.1 明确山林权属。长期稳定不变。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林木由县或县以上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具有法律效力。林权纠纷由政府组织双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由法院裁决;纠纷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准采伐有争论的林木。

3.2 严格控制森林采伐量,对森林采伐实行统一管理。对现有森林资源严格遵循年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控制采伐,限制消费。任何单位及个人采伐自己所有或经营的森林、林木,都必须向林业管理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凭证采伐。以防止过量消耗,甚至乱砍滥伐。

3.3 对林业实行经济扶持政策。建立林业基金制度,把国家对林业的投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按规定提取的育林基金和更改资金,列入林业基金,实行分级管理,专款专用。地方财政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基金中也以一部分扶持林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给以补助费或长期贷款。

3.4 提倡木材综合利用与节约代用。充分利用林区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发展小材小料加工,发展人造板生产。推广金属、水泥、钢铁等代用品,并鼓励研制新的代用品。用经济补贴办法鼓励林区单位和群众利用枝桠、茅柴等作燃料,并实行以煤代木,发展沼气、小水电等。

3.5 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由各级政府制订规划,确定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目标,组织实施,并保障国家、集体、个人对林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规定归个人所有的林木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以调动群众兴办林业,代代相传的积极性。全民义务植树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株,系无报酬劳动,林木属于集体和国家所有。

4、现代林业的提出

4.1 现代林业的提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

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4.2 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5、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发展现代林业的指导作用

5.1 林权改革

5.1.1 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在林地上的延伸,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次革命,是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5.1.2 农村发展空间的扩展和延伸。广西农村耕地较少,人均不足1亩,而林地达到5亩/人,林业为农民增加了新的生产发展内容。

5.1.3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要素。林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林改有效消除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生产潜力及调动其他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二是改善了林农生活。林改增强了林业吸引力,增强了林农的致富信心;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明晰产权、核发林权证,减少了山林纠纷的发生;四是促进民主管理。林权改革的方案,必须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需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1.4 增强林业竞争力的支撑和手段。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把林木、林地、森林等林业资源资产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把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真正成为了山林的主人,他们舍得向林业投入。特别是农户以自家山林为资本和企业联营,可吸纳了大量资金发展林业。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大量投向林业。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增加林业的市场竞争力。

5.1.5 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保障。通过林改,加速提高林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林产品供给,从而减少对生态林的破坏,保护了公益林,实现了其可持续发展。通过改革建立和创新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调整和创新政策,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体制,提高林业质量和林地的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期数增长,生态功能期数增强,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和林农收入的期数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5.2 对林业实行经济扶持政策

2007年,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要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

5.2.1 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各类林业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企业从事农、林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以三剩物及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进口种子(苗)、种畜(禽)、鱼种(苗)和种用野生动植物种源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免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企业和单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国家鼓励投资项目的进口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有条件的林业企业“走出去”,并在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5.2.2 完善并实施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条件的林业企业予以积极支持,鼓励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扩大再生产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5.2.3 对用于国内建设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珍稀树种用材林等基地建设,及其森林防火、生物灾害防治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林木良种选育、繁殖、推广、使用,都给予积极扶持。

5.2.4 改革育林基金管理办法,合理制定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逐步将其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用于发展林业生产,基层林业管理单位因此出现的经费缺口纳入财政预算。

5.2.5 政策性银行将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延长林业贷款期限。国家开发银行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根据南北方林木生长周期不同,贷款年限为12年~20年;珍贵树种培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项目,贷款年限为10年~15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5年,最长为8年;对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和其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项目贷款一般为5年,最长为10年,具体贷款期限还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考虑到林木生产周期长,贷款宽限期可适当延长,具体由银行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业银行林业贷款具体贷款期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企业协商确定。

5.2.6 研究建立面向林农和林业职工个人的小额贷款和林业小企业贷款扶持机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林业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

5.2.7 加大贴息扶持力度。中央财政对林业龙头企业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贷款项目、山区综合开发贷款项目、林场(苗圃)和森工企业多种经营贷款项目、林农和林业职工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贴息。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转产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地方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支持。

5.2.8 发挥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林业信贷担保机制,各级政府应因地制宜支持开展林业担保工作。

5.2.9积极研究探索建立政府扶持的林业保险机制。

《要点》实现了四大突破姚昌恬说,《要点》在扶持政策,林业产业发展的内涵、目标、方向,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管理新机制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5.3 提倡木材综合利用与节约代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建设部、铁道部、农业部、商务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林业局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并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意见指出,木材节约和代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国家积极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进行木材生产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木材防腐等保护处理、废旧木制品回收利用与再生利用,以非木质材料替代木材,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当前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木材消费行为、消费结构还不合理,生产加工、保护处理、回收利用水平较低。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随着木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木材节约和代用,对满足市场需求,抑制森林超限额采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我国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6、总结

7.现代林业发展思路的探讨 篇七

1 全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互助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和海东市“河湟特色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发展战略,按照省委提出的“跨越、绿色、和谐、统筹”发展的要求,依据互助县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以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发展迅猛,油菜、马铃薯、设施蔬菜、蚕豆等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建成了青海省唯一的“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全省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北方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青海重要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全县新的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收入也在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县实现种植业总产值19.58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1.96亿元,种植业人均纯收入3 518元。

1.1 全县上下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作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发展意识逐步增强,特别是在产业化发展中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各乡镇均出现了一些敢干、敢闯的新型农民带头人。

1.2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互助县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制繁种、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等优势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油菜、马铃薯、蚕豆、果蔬品等特色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分别达2.67万、2.00万、0.53万、0.67万hm2。2014年全县马铃薯总产量达11万t,油菜总产为6.0万t,蚕豆总产达2.2万t,蔬菜总产达15.3万t,马铃薯、油菜产量分别约占到全省的1/4,海东的1/2。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有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8家。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8个,认证生产面积5.39万hm2;认证13个蔬菜品种为绿色食品,认证面积652hm2;注册农产品商标54个;5个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现已制定9项无公害农产品和13项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建立4个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1.3 全县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全县以粮油生产为主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到2013年底,全县在册拖拉机及小麦、油菜联合收割机2.86万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206台,小型拖拉机28 132台,联合收割机128台)。全县机耕作业面积达到了5.77万hm2,机播3.8万hm2,机收1.14万hm2。耕种收三项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7%。全县共发展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6家,农机作业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购置不同类型农机具1 412台(件)。

1.4 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积极争取国家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的投入,进一步提高重点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特色农业发展。“十二五”以来,共争取、实施农业项目120多项,投资规模达13.73亿元左右。在信贷支持方面,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方式,对种养业进行信贷支持,为推动互助县农业现代化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

1.5 积极开展生态有机循环农牧业的探索

积极探索绿色有机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整合温棚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沼气利用等项目,把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使用、沼气利用等环节结合起来,形成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型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按照“农牧结合,草畜联动”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农田种草,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薄弱

互助县浅山、高寒脑山的耕地面积为6.19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5.3%,但受气候因素、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靠天吃饭状态,撂荒地逐年攀升,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不高。同时,按照现代设施农业和装备农业标准以及和先进地区相比,互助县在设施农业及装备农业上,规模小,不全面,水准低。目前全县农业设施化程度较低,仅为16.2%,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在种植业方面,以保护地蔬菜种植为主的温室大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达到现代化标准的极少。同时,互助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防灾抗灾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工业设施也相对落后,达不到农业现代化标准的基本要求。从装备农业看,虽然近年来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53%,但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大中型机械少,尤其是全程农业机械化规模更小,装备水平低,与高标准的现代装备农业相差很远。

2.2 主导产业的规模较小

以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八眉猪等为主的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市场发育程度不完善、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等多因素影响,还难以形成大的产业规模,影响了主导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杂交油菜制种从1996年开始已18a,年制种规模仍然在0.1万hm2左右,而且较分散,管理难度大。脱毒马铃薯繁种受脱毒技术规模的限制,年繁种规模仅333.33hm2左右。以互助长白葱、娃娃菜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因受种植规模、上市季节、冷藏能力等影响,形不成优势,受市场冲击大,2014年大部分娃娃菜种植户无收益或贴本。虽然全县有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等500多家,但总体表现为规模不大,覆盖不广,参与农户比例不高。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体制下,不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户自为战,个体经营为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大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如以“西山洋芋粉条”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式加工业,因无统一的组织、统一的品牌、统一的销售,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全县的农业组织化程度与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组织标准相差甚远。

2.3 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不足

如脱毒马铃薯种薯扩繁种和推广滞后,全县马铃薯生产中脱毒种薯普及率仅在10%左右。农业劳动者科技素质低,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与发达省份相差甚远。基层农技人员因体制、机制问题,上级业务部门没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大部分农业技术人才的主要精力在从事非农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2.4 农产品加工业少而小,流通体系不够完善,市场不活

一是互助县农产品加工除青稞酒以外没有大的加工业,优质无污染的农产品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向外销售,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很弱,有些几乎是空白。从目前互助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行业构成和规模能力看,仅局限于马铃薯、油菜籽的初级加工和粗加工,而且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的企业基本没有。像蚕豆、蔬菜果品等具有互助县特色的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力很弱,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效益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二是以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中小型原产地市场为辅助、以村级农产品收购点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没有完全建立。据调查,县境内有固定场所和简单设施,有一定营销网络,以油菜、蚕豆、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收购点仅有10家,其余均为随行就市的小打小闹式收购点。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对全县农产品销售的带动能力不强。较偏远脑山地区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更难;三是缺乏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冷链系统,易造成农产品季节性卖难;四是以蔬菜为主的农超对接业务没有建立,尤其是互助农畜产品在西宁市的市场占有率不高,2014年在西宁市建立了20家直销门店,销售规模很小。

2.5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能力不强

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位一体进程中,互助县城镇化率只有34%,工业化以酿酒业为主,产业单一,乡镇级村办企业极少,涉农加工企业更少,远没有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格局,现代农业进程缓慢。

3 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建议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当前,互助县正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为指针,紧紧围绕“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要以“机械动力为物质基础,以规模经营为发展趋势,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青海特点、互助特色的高原现代农业路子,力争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加快发展以马铃薯、油菜、蚕豆、八眉猪为主的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以特色蔬菜为主的新型产业,在巩固制种大县地位的基础上,向制种强县迈进;不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创新专业合作方式,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真正实现互助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代表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互助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代表全省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促进互助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

3.1 创新发展特色农业的体制机制

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速度和步伐。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使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集中,支持土地向农村特色优势产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土地利用向规模、集约、高效方向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在条件成熟的地区,组建生产合作社,开展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成立产业服务队,为农业生产基地开展农机、种植、田管、收获等专业化服务。以家庭作坊为基础,组建加工合作社,开展马铃薯粉条、白酒、菜籽油等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三是建立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带动辐射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好的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予以重奖,以促进各类龙头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动全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3.2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要把互助县的产业基地做实。建基地、攻单产、扩规模、提效益是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十二五”及今后的“十三五”规划布局的制繁种、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八眉猪等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以青海互丰公司为龙头,明晰产权,内强素质,加快育繁推一体化制种企业培育进程,扩大制种规模,努力打造全国制(繁)种强县;以青稞酒集团、汉尧、威斯顿等公司为龙头,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市场机制和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要求,引导、支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建立稳定的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以凯丰、丰之源、介实等公司为龙头,充分发挥互助县生态、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和市场流通两个环节,将互助县建设成为具有高原特色的优质无公害特色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以瑶池、绿康等公司为龙头,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升级,加快以树莓为主的果品、川贝母、当归中藏药品种为主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全县脑山、半脑山地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新途径;二要制定完善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力度,建立“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实施品牌战略。以“互助牌”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为重点,及时注册登记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打造本土优质品牌,并且要充分利用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机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互助牌”农产品的影响力。

3.3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对涉农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信贷担保机制,破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以项目扶持为渠道,增加企业资本。二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资开发农业,拓宽农业发展融资渠道。保证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和农业发展势头不减弱。三是进一步拓展农业保险覆盖面。降低农业保险门槛,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完善农业保护体系,进一步增强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

3.4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一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农技推广和乡镇农技区域站的作用,建立激励机制。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互助县乡镇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的批复》,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功能的原则,在塘川、台子、丹麻、五十、东和成立5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对新建设的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要按照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乡镇农技服务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科技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确保绝大多数农技人员的绝大部分精力,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通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让学员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和服务能力,使种植养殖户种植面积、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逐步成为今后互助县农牧业生产的职业骨干,帮助和带动更多农民发展职业生产;同时,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从“培训”到“育人”、从培训过程考核到绩效考核、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

3.5 加强现代设施、现代装备对农业的武装

一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十三五”期间,使全县种植业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要在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方面下功夫。二是设施农业要发展到一个新水平。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新上温室大棚应主要采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提高保护地栽培的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应用蔬菜、花卉、水果等新技术新品种,提高设施农业效益。三是进一步巩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有关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把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进行维修和改造,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标准粮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优越的保障条件。

3.6发展生态有机循环农牧业,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绿色有机循环生态农牧业是互助县农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互助县提出的绿色互助、和谐互助、开放互助的发展总目标。近年来,互助县积极探索绿色有机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整合温棚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沼气利用等项目,把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有机肥使用、沼气利用等环节结合起来,形成种植—养殖、种植—养殖—加工型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加快试验示范,推广一批适合互助县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且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今后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设计、试验、组装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新技术,同时,认真做好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农民熟练掌握各种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增强互助县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后劲。

摘要:为促进青海省互助县发展现代农业,完成“十三五”期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阐述了互助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以期促进互助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柳金平.现代农业建设与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唐思航,韩晓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J].北京社会科学,2010(2):76-81.

[3]李庆东.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01(3):10-13.

[4]顾益康.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探索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C]//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2010.

[5]张雯,白必政,刘喜波.沈阳市远郊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4):95-99.

8.如何发展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探讨 篇八

1 林业生态建设的概念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天然林是经过很长的历史阶段,经过反复的自然选择下的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森林生态系统一般讲是一个稳定的、抗逆行较强的生态系统。无论是提供林产品、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还是发挥森林的环境服务功能;无论是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还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经营管理,按照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必须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人类的利用和干扰保持在森林生态系统可容忍的限度内。

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纵观我国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增强发展的活力。(4)传统观念—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提出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归还林业的本来面目,把林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待,发挥林业的综合功能。

2 林业生态建设的措施与适用方法

(1)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2)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3)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改革林业生产方式。(4)要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5)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林区。那么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有哪些具体适用的方法呢?

3 林业建设要有适当目标

林业生态建设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适宜速生林生长,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是为了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等。但要注意不管什么目标,通过建设要达到:

(1)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2)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3)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4)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5)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推广栽培抚育新技术,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

一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做到持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有机物质、调节气候、促进物质循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制氧、维持碳平衡、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服务功能。

发展产业林,应该贯彻“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

苗木基地既是林业建设的供应者,也是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科技成果的实验者和推广者,应该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 通过抓改革来保持林业发展的活力

一要进一步做好林权发证后续工作,特别是对一些还未明晰产权的纠纷山场,要加大纠纷化解、调处力度,争取尽快发证。二要完善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市场化服务功能,为林权流转切实做好信息发布、交易拍卖、变更签证、许可验证、资产评估、抵押注记等全方位服务。三要加快林权流转,要建立林木采伐、种苗供应、科技服务、项目开发、信息咨询等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林权权利人以转让、出租、股份合作、联营等形式,加快林地林木流转步伐,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四要在评估平台、交易平台业已建立的基础上,打造先进便捷、周到的社会服务平台,指导发展抵押贷款、森林保险、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等服务,解决林农融资难的问题,降低林业发展的风险。

5 未来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

世界环发大会秘书长斯特朗指出,“森林在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方面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发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绿化技术,致力于形成以森林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

9.破除思维定势 发展现代林业 篇九

发展现代林业

县委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五项活动”以来,县林业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结合当前各项工作,以“改革、创新、担当”为主题,以“破三不(不想改革、不愿改革、不会改革)、树三先(谋划于先、先行先试、率先落实)、增三力(创造力、执行力、带动力)”为切入点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干部职工工作一线、林业工程现场、林业大户和田间地头,与党员干部群众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前的思想解放现状,讨论目前思想不够解放的主要原因和对策。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普遍认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面对紧迫的形势,要实现新一轮发展跨越,必须着力查找思想作风、体制机制、加快发展上的差距,破除阻碍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思想障碍,探索建立新的理念、思路、举措和机制,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实现现代林业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当前思想不解放的具体表现 1.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慢”。有些同志有一种“恐快”心态,总是觉得慢些才踏实,心里才稳当。而“慢”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差”,就是落后,“慢”和“差”决不是科学发展观。近几年我县林业发展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就能实现“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就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破除“慢”字,要正确把握宏观形势。从近年的实践看,我们既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吃过亏、有过教训,往往比别人慢一步,就落后了一个时代。我们尤其要以积极作为的心态,把该做可做的事全力做好,不该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原来该做而没有精力顾及好的,现在有条件了要抓紧做,有些将来才能做的事,现在也可以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抢机遇促发展。

2.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小”。

由于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像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我们。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容易骄傲、容易满足、容易松劲。有些人对竞争充耳不闻,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缺乏应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求进步,不愿接受新事物。

破除“小”字,要克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一事当前,不能只考虑小团体利益,要顾全大局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尽 责,为维护群众利益负责。

3.思想方面普遍存在一个“旧”。

解放思想,最终要落实到改革发展上。现实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能够做、做得好,我们就不敢做、做不成?为什么有的事情别的地方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而我们还在争议、观望,坐失良机?为什么对现代林业发展的积极探索,我们有些同志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和责难的态度,在那里质疑能不能干、怎么干?必须看到,对于发展中的我们来说,改革开放的任务更加艰巨。相对于发展而言,我们的改革还显得滞后。改革是拖不下去,也绕不过去的。拖和绕,只会使矛盾越积越深,成本越来越高,不仅制约发展,还会影响稳定。一定要坚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坚决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规定,坚决克服一切害怕权利调整的心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

破除“旧”字,要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新常态,找准政策规范与工作实际的最佳结合点。

二、思想不够解放的根源

一是针对林业改革相对滞后的现状,一些人存在官本位思想,不想改、不愿改、不会改的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中面临的障碍制约比较多,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尚未充分激发。二是工作中存在 “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等的问题,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因循守旧不担当、怕 担当。三是一些人 “廉而不勤、严而不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苦干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减退”,抱着 “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遇事不敢接招、掩盖矛盾问题,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倾向。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措施办法 1.进一步统一思想。

首先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大家的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使广大干部群众把加快发展视为第一追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使推动泽州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政治生态中的主旋律。解放思想必须以发展为标杆,我们思想解放不解放,关键看工作有没有突破,发展有没有起色。当前,《泽州县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初步完成,我们要在完美收官“十二五”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全县林业“十三五”发展继续提意见、出主意、谋对策,为全面掀起“十三五”林业建设新高潮,全面建成泽州现代林业发展新格局,以更佳的创造力、执行力和带动力,谋划于先、先行先试、率先落实。

2.坚持理论学习,立足自我教育。

新常态下要把理论学习进一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轨道,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坚持将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努力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求突破,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各项林业方针政策,不断钻研林业业务知识,使学习适应形势、富有成效。三是坚持把解决实际工作难点作为重要内容。在学习中着力研究解决影响林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县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3.坚持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智慧。

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重点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直接影响一个村、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方的发展走向。

从实践看,基层和群众的实践创造,是解放思想的源头活水,在解放思想问题上,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打开自己的思想空间,以群众的生动实践拓宽自己的工作思路,不仅要做好解放思想的推动者,而且要做好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4.坚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解放思想要立足于实事求 是。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认真查找陈旧思想观念,找到影响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有破有立、破立相生,坚持一切以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在全县林业党员干部群众队伍中形成谋事、干事、成事的新气象和勇于担当、善做善为、善做善成的新常态。

5.广泛宣传发动,推动全面思想解放。

解放思想的范围越广、思想解放的程度才能越高,也才能真正在一个行业、一个地方形成有机互动,内外相济,互相推进。只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而没有社会的呼应,解放思想就可能如泥牛入海,消逝于无形。因此,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要切实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思想氛围和舆论氛围。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广泛深入地报道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绩,真正使解放思想深入人心,使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餐厅打工实践心得体会下一篇:上海上美公司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