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共13篇)
1.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
关于参加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培训班的学习汇报
*年*月*日至*年*月*日,我们参加了由****部****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培训班的学习。通过本次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信息化在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应用不足的严峻形式和信息化对就业公共服务的重要性。现将有关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背景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就业工作信息化远远落后于服务对象,远远落后于工作需要、就业服务工作业务规范和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成为我们当前就业工作最为迫切的任务。
二、学习概况
*月*日至*月*日,分别由******,腾讯公司,蚂蚁金服集团,****劳动就业管理局就创中心副主任,山东省人社厅信息中心工程师,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就业统计分析处副处 长为全体学员进行集中授课。与会学员来自全国各个省人社厅(局)就业,信息相关处室,数百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内容包括:一是就业促进司******就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为大家授课,分别从就业优先、充分就业与质量,当前就业形势与问题,积极就业政策与完善,就业服务与发展四个方面解读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二是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就“互联网+人社”总体思路为大家授课,分别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人社信息化发展形势,“互联网+”思维,“互联网+”2020行动计划解读等方面讲解。提出“互联网+”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省集中模式,连接一切,互联互通,线上线下一体化(核心系统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数据一体化)联动;以数据共享为基础实现内部外部数据大融合;以服务对象为目标,将大数据落实到服务对象,建设服务评价体系。三是腾讯公司和蚂蚁金服集团展示了“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四是***介绍了在信息化就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交流了在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五是*****分别就就业服务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做了经验交流和展示。
三、学习感悟
1、认清了形式,明确了方向
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充分就业的意义,充分了解了就业工作发展的趋势,清晰的认识了当期的就业形式,以及当前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明确了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我们深刻理解了就业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路,以省级大集中为基础,建立核心系统平台以实现核心系统内部数据(社保数据,劳动监察数据,就业数据)共享和公安,工商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为基础,推进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根据“互联网+”2020行动计划,利用多方资源,如腾讯公司,蚂蚁金服集团的互联网技术资源,加快推进就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最终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
2、开拓了视野,充实了大脑
通过各个信息化应用先进省市的介绍,使我们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就业的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一种工具辅助就业服务工作,而应该成为引领就业服务工作的手段和规范服务流程的标尺。先进省市通过就业服务信息化和“互联网+”公共就业,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了政务服务的公信力;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就业相关领域的数据统计分析,对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7年5月23日
2.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二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服务工作,分析和探讨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 我国的档案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档案工作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努力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 文章作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如何有效开展档案服务工作进行了分析。
1档案服务工作问题分析
档案记录各种社会生活方式, 只有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使资料得以完好保存, 足可见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化时代的作用下, 各项档案信息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 要应用信息化的处理方式, 进行档案信息的处理工作, 改善传统档案工作中的缺陷, 这样来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档案工作的水平在社会的发展下有了提高, 不仅如此, 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也要求档案部门转变固有的工作思维, 不断地提升工作质量。 档案工作其实具有的服务性很强, 档案工作人员除了要有正确的服务意识, 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外, 还要不断提高软硬件配置水平和档案信息质量, 使自身的工作能够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
2档案信息化对档案服务工作的影响
档案服务工作受到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 包括基础设备、人才队伍建设、档案服务理念等。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可谓是有了质的提升, 可是很多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却没有应用到档案工作中。仅就现阶段的发展而言, 我国的档案基础设备还很落后, 档案管理条件不足, 特别是在档案服务中应用先进基础设备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很多工作还需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 这些都是影响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
先进的基础设施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特别是档案管理更加科学的今天, 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 是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要求。基于此, 档案工作的相关部门就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化的水平, 以便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撑。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中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使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大打折扣。在当代社会, 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要求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定期组织各种档案知识的宣传活动, 增强人们树立档案意识, 使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利用得当才能成为生产力, 档案信息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上被看成是一种管理工具, 而非服务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 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大开发, 人们发现档案信息资源其实具有很强的服务性, 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以正确的服务理念来对待工作, 积极地转变工作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服务, 使自身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 许多档案工作人员逐渐在工作中显现出专业素质不高、科技能力不强的问题, 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地学习关于档案的新知识。另外, 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自身的情况, 积极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还可以与兄弟单位进行经验交流, 使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更为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整体档案工作队伍也能够得到提升。
现阶段很多的档案部门还使用的是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它与信息化的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有的档案部门虽然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力度, 积极的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但却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 无法为社会提供最先进的档案管理工作, 不利于档案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就需要我们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 辅助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不断提升档案的利用和服务水平, 从源头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服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方式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档案工作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让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深入到具体的工作中, 而不是流于表面。应展开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 使档案信息化下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性和多重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扩大信息服务的辐射范围, 以社会实践的形式, 来深入社会, 对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转变传统的单一化服务模式, 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 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和用户使用特点有了一定的改变, 为了适应这样的发展, 档案工作应在服务内容、 方式等方面积极地做一些调整。档案服务工作要不断加强和社会的交流和沟通, 使信息资源能够更快更好地提供给社会。另外, 档案信息服务应突破已有信息资源的束缚, 以社会的需要为风向标, 积极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档案馆的业务范围并不只是档案信息的处理和保管, 还可以进行档案管理和查阅, 现如今很多城市的档案馆已经做了有关地尝试, 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 而且还拥有了独特的服务项目, 这些都要归功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性。档案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已经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但是无论朝着何种方向发展, 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都是应始终被关注的重点和关键。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 档案服务工作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 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导航员外, 还应是中介者和组织管理人员, 所以各级档案部门要努力培养建立拥有专业能力强, 并且职业道德优良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 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德才兼备"。这样的队伍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档案信息处理能力, 并且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技术, 使信息化时代下档案服务工作的质量能够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加稳固的支撑。
从资源共享的角度, 我们发现, 若想提高档案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 需要加强各级档案部门的横向交流,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首先, 要完全破除档案、图书、文献等各自独立的情况, 实行统一管理, 并发挥集群优势, 将整个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从而建立庞大的联合信息系统, 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并帮助更多的用户获得海量的档案信息, 这也是档案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现在已经有许多城市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查询工作, 所收到的效果都是比较良好的。
4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不难发现档案信息化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所以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由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也要求档案工作不断地进行提高, 特别是在设备、 人才队伍上, 应将传统的档案工作进行彻底地转变。这也就是说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要不断地进行深化, 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 以一种服务意识去工作,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将档案信息化工作建设得更好, 以便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扬彩云, 李剑锋, 王振良, 等.知识创新与高校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006 (2) .
[2]李慧慧, 王德艳.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三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服务
中图分类号:G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7 (c)-0000-00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加强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立足于服务社会和人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有着更多的意义,其中不仅要对档案的整体工作质量进行评定,同时还要以信息化为档案建设的基本核心,因此我国在国土档案工作中不仅要进行发展创新,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科学合理的进行,这也是我国国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1 国土资源档案的特点浅析
1.1 档案信息的综合性强
我国的国土资源档案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并且综合性也相对较强,其中包括了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资源规划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等等内容,这些都属于国土档案信息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不同类型档案之间也可能存在着一些重合的部分,这样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就会有着较大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档案信息还容易出现混淆。其中以建设用地相关项目的档案为例,里面包含了建设用地的申请、批复以及征地的相关协议等等内容,而科技类档案中又包含了设计任务规划、用地位置图纸等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所关联的部分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土地开发与社会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还要将整个过程中的综合和体会综合在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档案中的重要资源信息能够更好的被人们所开发和利用。
1.2 档案信息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国土资源信息档案中的内容相对较多,这样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的材料就会相对较多,而很多档案资料自身都有着时间性和顺承性的特征,很多档案都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融合的,为了更好的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积累和整合,这样才能够提高档案资源信息的完整性。而国土资源信息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会受到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土地、矿产等等因素发生变化时档案信息也需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和调整,因此国土档案信息也具有着动态性的特点。
1.3 国土档案信息内容的涉密性
国土资源档案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内容,并且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资源战略的规划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国土资源档案的内容很形式都需要与其他档案信息内容加以区分,并且制定出保密的规范,档案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因此,档案信息保密性也是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特性。而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对于保密工作要切实可行的抓好,在不断发展档案内容信息化的过程中,让档案信息的使用也具有更多的价值。
2 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意义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这样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水平,还要依靠新的科技手段来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而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解决目前档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建设档案信息化要在基础设施、服务观念以及人力培训等多方面进行,同时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也使档案信息管理更好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而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不仅不能够适应目前的档案事业发展,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制约了人们对档案信息的使用。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通过计算机系统以及相关的软件来提高档案信息的使用效率。以往的档案管理中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档案信息的使用率也难以有效提高。但是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成熟后,信息化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新方向。档案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素质,从而有效的提高业务水平,这样在未来档案管理工作中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也是加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 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工作问题
3.1 构建国土资源档案信息化模式
国土资源档案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档案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以及内容来进行科学的统筹配置,这样档案资源信息系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配置优化,人们在使用档案信息时也可以及时的找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所服务。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也需要不断的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我国很多国土资源档案信息中都开始使用了電子文件,并且也是档案资源档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而档案信息化在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后,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加以管理,这样就最大程度发挥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国土档案的系统更加完善。
3.2 创新档案信息化服务的形式与内容
国土资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尤其是深入认识到信息化的巨大优势,并从思想上重视档案信息化模式构建。档案的信息化不仅要保持原有的内容,而且要不断开拓创新,设立崭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以创新为切入点,在档案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实现质的飞跃。
3.3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时代,档案管理人员不仅是信息的当行业,而且是知识的加工者、信息的提供者,并能够适应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计算机基础应用、专用软件操作、网络平台后台控制等。
4 结束语
档案的管理,尤其是涉及国土资源相关内容,关系到我国土地发展问题。因此要不断革新管理技术,引入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既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满足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又从各个方面弥补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档案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要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以适应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而为档案的信息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海艳.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服务工作问题[J].经营管理者大观,2013(05).
[2]郭登权,张峰峰.档案信息化建设及档案服务工作问题概述[J].兰台世界,2013(12).
4.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汇报 篇四
近一年来,丽景街八里桥村农村信息服务站严格按照兴庆区信息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开展的“天天有信息,周周有电影,月月有党课”的“三有”活动,八里桥信息服务站联系自身实际,依靠互联信息平台,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目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的发挥了信息站工作职能,现就信息站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八里桥村基本情况
八里桥村位于兴庆区北大门,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12个生产队,共有2700户,常住人口4898人,其中2、3
队为完整的纯农业生产队,共150户588人。近年来,随着大银川建设的步伐加快,八里桥村近90%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占总人口的85%以上,农**要以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年人均收入8000左右。
二、增加互联信息发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公告工作。农村信息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互联为平台,将采集来的本村主要农产品购销信息在络上进行发布,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农户不出家门便可进行交易,节约了时间,节省了交易费用。根据调查,八里桥村因土壤及农业技术问题,多年来农民以种植大葱、青萝卜等蔬菜为主,每到收获季节,卖难问题尤为突出,信息服务站一方面通过在各队发展信息联络员,及时汇报本队农产品、病虫害等信息,另一方面在农忙季节,经常下到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信息。对采集来的信息,信息站
先进行分类,再通过“宁夏农村综合信息”“银川市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等专业站进行发布,已有农户通过互联交易成功。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信息,信息站在村部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公告栏,用于张贴各种农业信息,在病虫害多发期,还通过广播为农民播放防治知识。二是加大失地农民就业信息的采集、发布、公告工作。针对八里桥村失地农民较多,离城近的特点,信息站一方面通过银川人才市场周末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采集合适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宁夏英才”、“银川晚报”、“新消息报”等正规络、媒体,采集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到络,并在村部及各队的告示栏中进行张贴。截止目前,信息站共采集农业信息、就业信息35条,发布20条,张贴各类信息65篇。三是建立八里桥村信息服务站博客,方便农户了解服务站工作。经过调查,八里桥村40%的农户家中拥有电脑,上率达到70%,为加强农户对信息站工作的监督,拓宽农
民获取信息途径,信息服务站在今年5月份建立了博客,并向广大农户、信息联络员公布,通过博客,农户可以了解到信息站的近期工作内容,也可找到相关农业信息,招聘信息,同时针对信息站工作的不足也可提出宝贵意见,促进了信息站与农户间的交流。
三、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自治区信息产业办的下达的各村培训任务安排,八里桥村信息服务站必须在年内完成百名农民计算机培训任务,为较好的完成此项工作,信息服务站在年初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村委会及街道的大力支持,针对农民接受能力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信息服务站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首先集中培训村干部,他们作为村级工作的主要力量,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村干部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只有先让村干部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才能吸引
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信息站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作了硬件、络、办公应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农民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络能正确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针对程度较差,年龄较大,不能保证上课时间的农民,信息站采取个别培训的方式,利用每天的某一时段,手把手进行培训。同时,为了巩固培训成果,加大实操课程,信息站通过村委会联系丽景街培训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机房,尽力使每个学员都有上机的机会。截止目前,共信息站共培训三期,70人,其中,村队干部一期,妇女一期,党员、预备党员一期,个别培训4人。二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三农呼叫中心、iptv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了使辖区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再就业铺平道路,八里桥信息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站、三农呼叫中心、iptv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共举办了电焊、面点、家政服务、保安班四期106人,利用三
农呼叫中心,针对本村种植主产业分别进行了大葱、玉米、水稻等知识培训,并通过请教专家,解决了本村大葱紫斑危害,为十几位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培训,在信息站与村委会、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安置失地农民就业46人。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成立农民工活动中心。因八里桥村流动人口多,为了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稳定一方治安,八里桥成立了农民工活动中心,信息站坚持每周播放一部影片,已播放影片二十余部,受到了失地农民及农民工的欢迎。二是以每月25日的**议政日、党员冬季轮训及党员大会等为契机,利用iptv党员远程教育络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上半年共播放电教片十余次,通过观看《小巷总理孙仙梅》、《治沙英雄王有德》等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电教片,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
信念。三是根据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的总体安排,有计划地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目前共培训三期60余人。四是将本村社火队演出内容及精彩画面制作成幻灯片、碟片,在村各种会议中播放,并适时发布到络,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利用络、报纸等媒体对本村亮点工作进行报道,先后被《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宁夏农村综合信息》、《宁夏》等区内主要媒体、络进行了五次报道。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信息站工作取得了成绩,得到了村委会及村民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信息站会一如既往的为农民服务,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5.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近年来,在市民政局和局有关科室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严格按照我市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扎实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我馆信息化建设初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实现局域网的全面升级。2003年7月,我馆正式启用xx业务管理软件,该软件采用网络化设计,有业务受理、业务洽谈、内勤管理、仓库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模块,具有各种统计、分析、查询、打印数据和报表的管理功能。2010年,为全面实现骨灰楼信息化智能管理,我馆针对该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充分利用好公文无纸化传输平台。以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传输平台为载体,加强上下公文传送,利用电子邮件、电子文档、QQ等科技手段处理日常信息,有效推动我馆电子政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网上公文收发效率。为增强机房设备抵御、防范病毒、黑客的能力,我馆还购置了互联网路由器模块和2台服务器机柜用来放置专网设备,优化了基础硬件平台,保证政务专网设备的安全。
三、信息化设备保障有力。在馆领导的重视下,我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明显加大,信息化装备也有所增强。近三年,我馆投入近50万,陆续对老化的信息设备进行了更换,淘汰更新了30台计算机,增设了扫描仪、复印机、电子显示屏、扫描枪等高档次的信息化设备,保障了各股室的工作需要。
6.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首先,区卫生局领导带领基层卫生人员学习了关于做好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之后,xx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村卫生室管理系统运用进行全面培训。培训中,各乡村基层卫生人员认真学习,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力争这次培训能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这次培训,市眼科医院(车站卫生服务中心)领导对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给予了高度重视。针对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院长xxx带领“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开展了有关学习培训及工作部署的座谈会,重点强调了院内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和辖区内卫生服务站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竭尽全力完成卫生局下达“2月底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50%”的工作任务。
在区卫生局和眼科医院的正确领导下,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名医务人员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基本诊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档案和村医培训等各项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流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不分节假日的苦干,建立居民电子档案也已经步入熟练阶段,我们将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力争2月底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
目前我院领导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村卫生室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是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按照方案要求,明确序时进度,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做好相关人员业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确保新系统的顺利启用。
xx市眼科医院:xx
xxx年二月十五日
★ 寒假培训工作汇报提纲
★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 信息化建设总结
★ 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交流材料
★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 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 镇委社保信息化建设通知
★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论文
7.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七
ITSS方法论工作组长期以来被外界认为是“贫瘠”领域, 只有走进来才会发现, 这是一块待开发的新大陆。一是因为方法论是标准和最佳实践之间的纽带, 无论是从实践提炼到标准, 还是标准去指导实践, 方法论是必经之地。二是因为实践是现实的、标准是相对固化的, 而方法论可灵活调节, 从而最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三是方法论对个人和组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其所能驱动的价值有时候远远超过标准本身, 比如ITSS标准组中提出的PPTR (人员、过程、技术和资源) 能力体系要素原理, 成为了指导标准库研发的关键理论依据。
现有工作成果:
(1) 明确了工作组实用化的内容方向
●标准应用与解读
标准的研制过程一般要经历“最佳实践”、“方法论”、“标准”三个重要的阶段, 但实际研制过程中的目标效应往往导致最佳实践和方法论在研制过程中的遗漏和丢失。这是因为如果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同时进行最佳实践和方法论的研制与整合, 势必会大大增加标准的研制周期。因此方法论工作组明确的一个内容就是针对已经发布的标准, 配套研制和编写“标准应用与解读”图书。
目前, 该系列丛书已命名为“ITSS标准解读系列丛书”, 《ITSS运维通用要求解读与应用》是该系列丛书中的第一部书籍, 专项组已经编制完成大纲, 并招募了40名编写人员, 其中超过50%的人员为ITSS架构师。该书籍将结合标准研发的原始立意、运维方法论、运维实践事例等方面, 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标准的价值。它将成为一部还原标准化轨迹、展示标准内涵、推动标准有效实施的宝典。
随着ITSS成熟度工作组“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的研制与发布, 方法论工作组也正在筹备《运维成熟度方法论》图书研制与编写的专项组。随着ITSS标准库中标准的不断丰富, 方法论工作组已经规范化、流程化和工具化, 能够形成对标准应用与解读的有力支撑。
●形成方法论的方法论
在方法论工作组讨论的时候, 何为方法论、它以何种形态存在、如何体现在组织的服务工作中等问题常常困扰大家, 这就引出了工作组一项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要研制形成方法论的方法论。《IT服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良好实践方法》专项组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组织如何提出问题、整合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良好实践, 用更加实用的方式, 体现方法论在组织运营和业务中的作用。目前, 该专项组已经组织召开了两次沙龙交流活动, 希望通过定期召开的沙龙活动聚焦和汇集业内企业在服务管理实践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并编写成书。
(2) 确定了工作组的平台定位
工作组所担负的使命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其重要性不容质疑。在反复的讨论和调研之后, 确立了工作组“平台化”的发展思路。
“平台化”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打开门, 请进来”, 工作组欢迎对IT服务管理相关理论有研究或有实践的单位或个人利用工作组这个平台组织写书和发表;二是工作组通过市场检验这些书籍的受欢迎程度, 并挑选好的书籍作为方法论的核心理论书籍;三是工作组作为管理机构, 负责书籍的立项、评审、出版发行以及方向的把握等。
2015年工作重点:
(1) 2015年5月发布处女作《ITSS运维通用要求与解读》, 2015年年底发布《IT服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良好实践方法》, 同时随着ITSS运维成熟度推广的开始, 将启动《运维成熟度方法论》的编纂工作。
(2) 加强对国际方法论的深度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已经安排了专职人员从事该项研究, 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和ITSS标准库的内容, 提出ITSS方法论的顶层设计和架构, 这也为加速方法论的研究和产出提供保障。
(3) 将建成完备的图书推广应用平台以及交互知识互动平台, 并规划完成专家协同平台等。
8.论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八
关键词:公共管理 信息化建设
【分类号】F323.3
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从实践上看,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都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政府业务的诸环节作为重点,都把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政府信息资源作为关键。因此,处于信息化进程中的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越来越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具体而言,就是解决公共信息和政府信息化的收集、整序、開发和利用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含义与作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缺乏战略指导;2.公务员的知识结构、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能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使用;3.公共管理信息系统难以适应公共组织结构变革和政务流程再造的需要;4.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大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总之,公共管理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也必须加速信息化教学改革,以适应公共管理领域信息化的需求。信息技术、学科信息资源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是公共管理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旨在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二、公共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经营策略
1.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
公司董事会达成共识:信息化建设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有鉴于此,公司首先成立了由一名副经理专门负责的信息系统管理的队伍,并咨询专家公司该怎样使用何种信息系统。首先,确定信息系统使用的目标。公司通过请专家到公司调查分析后得出,公司使用信息系统的要能完成几个重要任务,一是要减少公司的管理成本,二是在公司资源寻找方面要能够发挥作用,三是能够使企业实现内外资源的整合,可以进行网上电子商务活动。其次,论证该系统实施的可行性,从技术、资金、人力等多角度来进行分析。理论上论证了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在预算范围内,公司花资金购买信息化基础设施,并采用资源外包的形式开发了适合于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系统。为学习使用该系统,公司外派人员出去求学,并引进相应的专业人士和相关的高校毕业生。同时,在公司内部对员工进行信息化宣传和信息化使用教学。要求财务部门要用系统进行账务的处理上报,后勤部门用系统进行货物收发及库存的清点,设计部门专门配备手提从事图纸的设计和处理,营销部门学会从网上获取资源以及从事电子商务的必要交流。信息系统使用后,成立专门的维护人员。从事软件以及硬件的维护工作。
2.建立电子营销系统
公司的传统营销模式主要是建立在营销人员出去找客户,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一些非标产品的销售可以使利润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出公司的发展,但这种做法的问题是营销面不广,要采取多找营销人员的做法才能使企业更好的推出去,但企业的成本相应就会大大地增加,这对企业发展来说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制约。
目前公司采用的做法是扩大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广泛利用分布各地的销售门面构建新的销售网络。这小销售门面可以不是公司自己投资的。
3.信息化组织管理
公司的人员不多,但结构却有点复杂,一方面表现在营销、计划、生产、财务各方面职能不清楚,有些时候,营销干涉生产,有些时候,财务不能对后勤部门指手画脚,造成混乱。最突出的表现在营销部门的拿回来的订单总与生产方面相矛盾。另一方面,公司的结构比较臃肿。管理方法落后,管理人员过多,出现政令不畅,政出多门的现象。有鉴于此,公司利用信息化减少中间环节,使要求和做法直接下到车间,避免中间过渡环节对信息的减损。
4.信息化知识管理
公司的以往的管理活动中,没有相应的知识管理的做法,很多东西用过以后就没有进一步的保留,导致了大量信息和资源的浪费。公司传统的图纸资料大多是放在生产车间,有时候工人使用后记在心里,下次基本上就用不着图纸了,只要是关键的技术参数没有错就可以了。但有一个问题是掌握相关技术的工人会出现流失的现象,而公司的相应的技术没有保存,就会出现资源的浪费。而且,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他很清楚的了解车床的性能,有些车床在原有操作程序上略加变化,会使操作更方便,数据也更精确。而这些老工人的没有将这些东西保存下来,在他们退休或者跳槽时也会使公司受到损失。
5.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也重视使用外部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与供应商的联系,跟踪客户服务,实现企业与企业间供应链管理、客户链管理的信息化。公司在这个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公司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加强了与产品的设计、使用、服务等方面相联系的所有环节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王婷婷,阎妍,李志刚.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06).
[2]汪海宁.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0)
9.西平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九
教育信息化就是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传播、储存、优化以实现教育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互动、快速传递,便利创新与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教育改革和师生创新互动发展的过程。学校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信息化在学校范畴的实现,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这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与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制高点。
西平小学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下面就近年的工作作简要的回顾。
一、构建组织管理体系是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专门成立了由曾智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张沛校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各人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共商学校信息化发展大计。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碰头,交流各条线开展的活动与具体工作设想。在每个年级组还专门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年级组长任小组长,熟知电脑专业知识的老师任助理,计算机老师做指导,年级组其他教师为组员。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二、加大硬件投入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多方筹集资金,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技术装备。先后添置了阶梯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1个),学生机房(1个)、广播室、等设施,每个行政办公室及综合学科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10多个专用功能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电脑都能上网。并提供全天(含节假日)24小时的上网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现有电脑50台,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喷墨打印机两台、速印一体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保证供应经常性的各种电脑耗材。
三、着力软件开发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
1、构建网络,发挥效应。
2006年5月,我校筹建西平小学网站,分设学校概况、学
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天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等版面。至今,登陆拜访者有十多万人次。
我校用校园网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学校资源库。利用校园网可在校园的主域中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多媒体教室可直接播放主域上的任意一台电脑上的多媒体课件。学校自行设计的学校主页可在局域网发布信息,教师可在校园网中建立自己的邮箱,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在校园网上开辟个人主页。平台提供学校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统计等功能,具备无纸化办公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它的网络效应,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校园网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⑴校园广播站每天早、中午播放节目,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⑵开放学校校园网络。每天中午十二时至一时,下午四时至五时三十分,我校学生机房为全体学生开放,允许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打印文件。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联网带来的精彩、方便、快捷的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开设课程,务实基础。我校一~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以游戏为主,熟悉鼠标,激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三四年级主要以Word操作为主,学会文档的打印、编排;五六年级以网上查阅资料为主,学会网上浏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上课均为二人一机。
四、加强师生培训是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教师是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因此,我们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致力于使网络成为学生、教师必要的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1、充分利用本校计算机教师的优势,利用空余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
去年,为了能顺利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我校组织计算机老师利用星期天给中青年教师进行技术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我校参加考试的老师全部通过了教育信息技术的考试。除此之外,我校利用寒暑假,组织了青年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可以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运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运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主页。老师们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化教学水平。
2、组织开展多样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评优和展示活动,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浓厚氛围。
我校选派了语、数、综合学科共11位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课堂评优活动,掀起了我校教师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潮,教师们纷纷自发的“拜师学艺”,有的自费参加课件制作培训班,有的请来熟人指导运用电脑技术„„评优课上,精美实用的课件、娴熟的运用媒体技术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加的11人中共有8人获奖,其中两人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四人获三等奖。
2009年4月,我校举行“园丁杯”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要求自选教学内容、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参赛的九位教师经过整整一个多月的忙碌,完成了课件制作,上出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充满活力的优质课。在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课件制作已达到专业水准。这一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也带动了全校教师学电脑、用电脑、做课件的热情。
3、建立课件开发中心,发挥集体智慧,开发和设计优秀的课件。
2006年始,我校逐步成立了课件开发中心,由教导处分管领导谢重和牵头,网络管理员叶冲负责,各电脑爱好者志愿加入,收集各类声音、图片素材,研究课件制作发展趋势,尝试制作富有挑战性的多媒体课件。
4、成立多样的信息学兴趣小组,提升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2006年始,我们成立了打字、电脑绘画、信息学奥林匹克等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定期给予辅导。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先行一步大大激发了全校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强烈兴趣。目前,我校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均能较为熟练地上网查询资料、下载文件、打印作文日记、创作电脑画。
五、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就应该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工作:
1、与学科教学整合。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上教学信息的传递呈单向性,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令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2009年始,我们就在构思如何将电脑与网络引进课堂辅助教学。我们在数学课上首次进行实验,在“圆的周长”一课中,先由学生独立操作量出一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再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同学的操作后所得的数据,最后将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汇总,从中发现规律,探讨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的信息传递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的实时交流,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分别在社会、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积累了经验。
2、与教育科研结合。
2009年,我们立项课题“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就网络与小组学习、网络与课程开发、网络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目前,我们在网络与研究性学习方面进行了一番有益的尝试,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于网络。课题组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提出研究内容,然后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形成解释,最后师生共同对结果进行评价,撰写研究报告。
10.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
——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中心小学于2003年9月由原西永固四个村的四所小学的四至六年级合并成立了原西永固中心小学。学校现有教工18人,其中一级教师7人,初级教师11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18人,占100%,惠农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人。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4岁,可以说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161人。(出示幻灯片2、3)
2013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惠农区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我校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机制也在接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洗礼。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惠农区2014年十大民生实事“关于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始终坚持“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宗旨,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半年以来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
首先,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各司其职,强化落实 为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语数组长负责人和信息技术教师成立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各项制度(出示幻灯片4),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有了层层的管理,确保了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
其次、转变教育观念是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前提 我校在2013年7月以前,信息化工作可以说流于形式,虽然我们有十多台电脑,但是几近瘫痪,根本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老师希望有一台得心应手的电脑,学生们热切的盼望能在信息技术教室美美地用新电脑上课。2013年惠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出示幻灯片5、6、7)。教师用计算机人手1台,学校接入电信30兆光纤;信息技术教室学生机40台,生机比3:1;每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根据学校的实际,我们迎合师生的愿望,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通过推广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加强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尽量发挥硬件设施的功能 一是配齐配全计算机辅助设施,我校通过自筹资金购置和教育部门配备(出示幻灯片8、9),现在拥有了校园监控、喷墨彩色打印机、激光打印复印一体机,速印一体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些辅助设施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管理和日常维护,有问题都能够及时处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2013年8月底,组织相关负责人对教育部门配备的硬件设施进行安装调试,同时接入电信30兆光纤,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保证了开学后能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后,为了有效发挥网络为教育服务的功能,我们开通了校信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QQ群,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开通微博、在区市教育网上注册会员等,为我校的规范管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建立家校联系的平台——校信通(出示ppt10:)。利用校信通平台,可以有效的开展班主任工作,利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或在校情况,提高教育效果,指导家长掌握有效的家教方法,还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帮扶指导。2013年3月,我们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把“校信通”这一先进的无线通讯方式运用到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问题。有了这样方便的联络渠道,我们通过短信的形式,把学校的各类活动、通知、作业、学生获奖及在校情况群发给家长,也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情况单独和家长进行交流。家长在收到班主任老师的短信后,可以直接回复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通话免费,达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目的。
2.建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平台——教育教学QQ群(出示ppt11:),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序的安排和指导,平时上级文件的传达、评优评先的公示、校务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情况、教研工作安排及研讨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能更好的了解上级教育部门及本校的教育动态、校务工作,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3.建立学校资源共享的平台,服务教师(出示幻灯片12)。学校在职教师18人,人手一机,办公室及综合学科教师办公室都已配有电脑、打印机,网络全覆盖,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建立自己资源库,并实现共享,资源共享,打印机共享,学校的任何一台微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打印机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信息化的独特作用。教务处牵头建立了教师博客群、教师发展论坛、教师科研平台、学科资源库,教师能够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自由的交流和沟通。
(四)立足校本,分层培训,以“点”带“面”促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坚持骨干培训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坚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结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出示幻灯片13)
一是通过相关政策的宣传,鼓励所有的教师参加计算机模块学习,学校有83%的教师通过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少3个模块的考试,所有教师能熟练运用ppt等制作演示课件辅助教学。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和下载的网络课件、教学视频达1000多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显著作用。
二是加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技能。为了有效推进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步伐,半年以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校级及区级以上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对微课程制作技术培训(PPT深度应用)、电子白板的技术应用、网络维护与计算机维护、几何画板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同时吐故纳新,对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设备、技能进行尝试学习。云计算、云笔记、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远程控制、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未曾接触的新知识,下一步就由他对全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学习。
三是骨干教师以超市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其他老师的应用水平。(出示ppt:教师培训照片)我校教师队伍虽然年轻化,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超市化的培训,全体教师必须学会电子白板的应用,还增加了一些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也就是教师针对自身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操作还有哪些还不够熟练,就专门针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学习,此举极大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计算机基本维护等,所有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在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已经成为我校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举行多媒体教学家长开放日
为使我校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认可,以达成家校全面的共识,利用召开家长会的契机举行多媒体开放日成为我校信息化学习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渠道。(出示ppt14:家长会)举行多媒体教学家长开放日当天,学校所有班级的多媒体设备都启动起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体验在现代化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开放日能使家长们更真切地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教育。而家长们也切实地感受信息化现代教育的实效和魅力,这种体验式的共同学习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深入和专业,使家、校、生互动起来,从而使优质教育不断得以提升。
二、取得的成效
1.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水平,促进教师从教授型逐步向研究型发展。(出示幻灯片15)网上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教师利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尤其是教师对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技能大大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增加了课堂容量及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供多种感官上的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图文并茂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给农村的孩子拓宽了视野,增大了知识面。
三、今后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设想
1.以校园网为基础平台,继续完善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如教师博客群、教师发展论坛、教师科研平台、学科资源库等,2.继续加强培训工作,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深度培训。现在我校教师信息化能力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状态,有一定操作能力和认识,但是在认识、操作和维护的深度上还很欠缺,出现一些问题依然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教师扎扎实实学习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11.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一
1.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2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1.3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1.4农业信息人才匮乏 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数量少且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2.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一是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由于大部分农业信息具有社会公共性质,应由政府主导和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农村公共信息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二是逐步完善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实践表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顺利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条件。
2.2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支持体系 一是完善法规和制度建设。及時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法规和制度保证。二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农业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建设分别属于农业基础设施与信息支持的范围,符合WTO的“绿箱政策”。所以,在世界农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合理利用WTO规则并借鉴国外农业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的经验,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信息化政策支持体系势在必行。
2.3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等多种风险,由于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市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很大,经常会出现农产品“卖难”、“买难”和“增产不增收”现象,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和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和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应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4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让农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但收费高,严重挫伤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对策,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在农村积极实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建立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基金,明确培训的重点、内容、方式和措施等。
12.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二
公共就业问题涉及到了社会、高校、再就业人群等方方面面的利益, 因此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了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广泛, 所需要的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高, 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 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一、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 当时由于网络刚刚在我国开始普及使用, 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较原始, 所包含的功能和内容比较单一, 主要的方面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发布和人才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 通过网络来进行相对应的匹配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 原有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 信息建设不完善。由于各个地级城市人力资源市场或人才市场之间长期缺乏统一的管理, 对就业服务信息的建立采用各自为政的态度, 使各个人力资源市场之间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之间的业务无法进行沟通, 对求职信息和招聘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共享。各个人力资源市场或人才市场在网站建设时对就业服务信息的定位形式比较较单一, 内容更是千篇一律, 没有网站应有的文化特性、缺乏新意, 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而许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于就业服务信息的建立和完善, 大部分都是基于本部门的规定与要求。
(二) 信息管理水平不足。一些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由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不足, 导致了其就业服务网站的使用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限制,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部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尚未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 对于信息的收集量不足, 导致网站上就业服务信息的更新速度很慢, 对求职者或招聘单位的使用要求无法满足。其次, 网站防范虚假信息手段能力不足, 部分招聘单位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 影响求职者的择业机会, 通过招聘来虚张声势, 全面包装企业, 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最后, 对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和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保护, 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对这种信息安全管理上的不足有非常大的担忧, 使其不能在网络上很好地进行交流。
(三) 网站就业服务功能单一。由于多数城市的发展水平普遍偏低, 就导致了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足, 造成了当地就业服务网站的功能及内容千篇一律, 除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和当地就业指导意见等, 对用工企业和求职人才的关注度较低, 其信息收集和整理还不完善。就业服务网站的信息化功能单一, 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就业形势的缓解要求, 不仅浪费了地方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还阻碍了当地就业水平的提高, 对城市运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四) 信息交流不广泛。大部分就业网站的特点就是针对自己网站的需求进行创建和录入, 不能实现各个地级城市就业网站之间的信息交流。由于信息不联通, 企业想要的人招不到, 劳动者向往的企业进不了,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有人无业就, 有业无人就”的困难局面。
二、新时期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
(一) 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对区域内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资源和系统整合, 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对区域内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资源设备进行整合, 集中使用, 统一维护和管理, 保证整体系统的有序运行。数据中心的建成, 可以充分将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统一管理, 通过实时更新的方式发布到网络平台, 利用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本区域内的各项数据和系统, 包括服务于各级公共就业机构的应用软件和设施设备。
(二) 信息网络建设。以数据中心为中心, 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现有的局域网为基础, 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 通过互联网连接本区域内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形成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中心将各个服务机构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信息发布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全面的覆盖, 保证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需求者手中, 支持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 横向联接地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纵向联接下属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街道和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的广域网络系统。
(三)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区域内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由于具有多样性, 这就导致了需求者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进行资源的收集和信息的发布, 不仅浪费了相关企业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也加重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可以将区域范围内的就业网站等进行整合, 简化业务流程, 完善就业服务的功能和内容, 通过干净整洁的操作界面来进行信息的发布, 资源的采集, 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化的便捷服务。运用互联网来进行属地范围内的就业服务工作的全程管理,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通过系统功能的进一步细化, 将整个系统向乡镇覆盖, 保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覆盖的区域, 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拉动就业水平, 调整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 最大化发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便捷高效性特点[1]。
(四) 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的建设。网站市就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主要信息获取的途径, 因此就业服务网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 主要注意的方面为以下几点:
1.做好网站页面设置。网站页面是就业服务机构面向社会群体的脸面, 关系到了就业服务机构的形象, 因此网站页面的设置就必须尽可能的简单高效, 能够使人清晰地找出重点, 凸显出就业服务网站的特点, 保证自身的社会形象能够有效的树立。
2.创建信息审计体系。目前各种公共就业服务网站虽然对就业服务提供了便利, 但是由于信息审计体系的不完善, 使网站上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虚假信息, 例如学生在网上投递虚假的求职简历, 一些企业谎报招聘信息。因此保证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的有效就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就业信息的审核体系。对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求职者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统计, 为就业服务的对象提供有效保障。
3.注重就业服务功能的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站面向的主要群体就是广大的用工企业和高校毕业生、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由于各个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 这样就需要在实际的就业服务功能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 保证各个群体的利益能够在就业网站上得到完整的体现, 功能的完善建设, 是保证就业服务网站良好运营的基础, 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 制度化规范建设。由于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利益方较多, 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这样就必须加强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保障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其中存在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确保此类行为不再发生, 约束和规范建设过程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确保树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公信力, 为我国就业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持。
(二)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的管理。项目的招标和软件的采购维护工作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管理, 保证其项目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 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充分运用社会第三方监管机构来对自身项目管理行为进行监管, 保障自身的运行能够出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 保证共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 公共就业服务流程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公共就业服务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工作规程》, 来确保网站发布信息的流程从采集—编辑整理—审核发布到日常更新的全程均有专业从业人员进行管理, 采取的操作行为均有章可循, 保证流程的管理处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确保信息的发布流程全程都能够合理科学的进行。
(四) 公共就业服务发布信息的管理。由于公共就业服务网站每天都需要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 海量的信息中难免就会出现虚假信息、就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这样就需要针对这些信息中存在的违法性信息进行整理和清除, 以保障就业服务的健康环境。针对信息发布机构进行信息采集, 通过与社会其他本门沟通, 了解企业相关信息, 继而保证其发布信息的合理有效性, 避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站发布的虚假欺诈信息流入到就业领域, 为广大的用户经济利益负责[3]。
结束语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其进行建设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使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求职者能够得到简便、快捷的高效服务。建立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就业服务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巍.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C].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 2013:5.
[2]宋大志.工业集中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13.xx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篇十三
根据5月16日召开的xx市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及市里的统一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列为年内镇里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并将其作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抓手,严格按照优质、高效、便捷的原则,确保老百姓 “好办事、办好事”。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现将前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快速有序推进,镇党委迅速行动,于5月16号市便民服务中心电视电话会议后,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并与会后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由我和镇长亲自担任组长,对这项工作进行牵头抓总。两个片的片长及纪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纪委书记进行统筹协调,其它班子成员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我们还设立了专门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同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具体工作,便于高效推进这项工作。同时,我们要求村一级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目前全镇xx个行政村均已建立了由村书记、主任担任组长、村两委成员及文书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明确规定了村文书为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员,并且要保持相对稳定,这也是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讨论后作出的决定,也是xx的一大特色。因为文书相对其它人员来说,业务更加熟悉,而且长期在村,确保了有专人办事、有时间办事。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5月16日市里便民服务中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镇里组织了全体机关干部全程收看收听了视频会议,会后传达了会议精神并作了强调,首先在机关干部层面进行培训,增强机关干部的责任意识,发挥其指导作用。5月19日,我们还专门召开了全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动员大会,所有机关干部、xx个行政村的村两委及村文书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我们传达了省市有关精神,重点讲解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完成时限及办事程序,并对村级文书进行了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操作水平。
三、因村制宜,分类实施
按照市里的有关要求,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xx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市里“一二三四五”的要求,目前已落实了一个大厅,并确定了土管城建、人口计生、户籍流动人口、民政社保、农林人力卫生5个窗口共14名工作人员,并实行AB岗制度,确保窗口不断人,服务有保障。对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我们根据汇溪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村级外出人口多,山上村数多、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多的“三多”情况,在前期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行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其中一类村10个,包括平原片7个村,山上片3个村。一类村的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市里“十个一”的标准展标准化建设,配备配齐各种软硬件。村级代办员实行固定上班制。二类村9 个。我们则要求村级代办员每月固定一段时间定期集中办理。三类村15个。三类村由于在家村民较少,且老幼妇比例较高,我们实行村级代办员公示制,将代办员的姓名、电话贴在村
办公室门口进行公示,便于村民有事联系。同时,我们也按照市里的统一标准,对镇里的办公设施、服务事项及服务程序进行了规范。根据群众需求,要求镇里相关部门对群众办理事项进行归并。结合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中心的不同服务事项特点,对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分成了即办件和承诺件,承诺件对外承诺办理时限。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对三类村的办事制度也进行了不同规范。
四、取经借鉴,分步实施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我们没有经验。为了更好地做好镇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我们专门组织了工作人员赴xx取经。通过借鉴兄弟镇的经验,更好地指导工作。同时,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目标,明确了阶段工作进度要求,并落实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有条不紊的推进。目前镇便民服务中心人员进驻人员、进驻事项已经确定,硬件设施正在升级改造,相关配套工作有序推进。
五、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市里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任务。
【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关于汊涧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08-31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07-09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09-12
地税服务大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10-15
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09-14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07-29
市海关部门加强工作措施服务开发建设汇报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