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2024-08-27

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分析论文(精选3篇)

1.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篇一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已投入临床使用多时,不仅疗效可靠,且安全性高,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那么,儿童可以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吗?

儿童是可以使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但6个月以下小儿使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儿童常用量按体重一次50mg/kg,每6~8小时一次。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可用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缓慢静脉注射,亦可加在10%葡萄糖注射液、电解质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中静脉滴注30分钟~2小时。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使用期间应注意,拟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其他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药物的过敏史,因为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已证实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在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中约5%~10%可对头孢菌素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因此有青霉素类过敏史患者,有指征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时,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后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如以往发生过青霉素休克的患者,则不宜再选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如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地抢救,给予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引起假膜性肠炎,包括头孢唑肟。如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必须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措施。与其他抗生素相仿,过长时间应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可能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繁殖,需要严密观察,一旦发生二重感染,需采取相应措施。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溶解后在室温下放置不宜超过7小时,冰箱中放置不宜超过48小时。

综上所述,儿童是可以使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的,但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童不宜使用。若患儿在使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2.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篇二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本文对合成路线进行改进, 以7-ANCA为原料, 与2- (2-氨基-4-噻唑基) -2-甲氧亚胺-乙酰-苯并噻唑硫酯AE活性酯) 缩合制得头孢唑肟酸, 再与成盐剂反应得头孢唑肟钠。合成路线见图1。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7-氨基-3-去甲基-3-头孢烷酸 (7-AN-CA) , 2- (2-氨基-4-噻唑基) -2-甲氧亚胺-乙酰-苯并噻唑硫酯 (AE活性酯, HPLC法纯度99.7%) , 其他试剂为工业品。

Brucker 400核磁共振仪,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头孢唑肟酸的合成[4~5]

取7-ANCA10 g (0.050 mol) 加入二氯甲烷160 m L中, 搅拌成混悬液, 室温下滴加三乙胺14 m L (0.010 mol) , 搅拌10 min, 将AE活性酯36 g (0.050 mol) 加至上述溶液中, 在25~30℃反应3 h。反应完毕, 用200 m L水萃取, 合并水相过滤, 将水溶液p H调至5.0-6.0, 加入活性炭0.2 g, 室温脱色过滤, 水洗合并滤液, 用2 mol/L盐酸将滤液p H调至2.0-3.0, 析出淡黄色固体, 过滤用二氯甲烷30 m L洗涤, 真空干燥, 得头孢唑肟酸17.3 g, 收率90.3%, HPLC归一化法纯度99%以上.1H NMR (DMSO d6) δ:3.34~3.66 (2H, m) , 3.84 (3H, s) , 5.09 (1H, d, J=4.8Hz) , 5.81 (1H, dd, J=4.8 Hz, 8.4 Hz) , 6.47~6.49 (1H, m) , 6.73 (1H, s) , 7.23 (2H, s) , 9.61 (1H, d, J=8.4 Hz) , 数据与文献[3]一致。

1.3 头孢唑肟钠的合成

取10 g (0.026 mol) 头孢唑肟酸溶于20m L去离子水中, 搅拌成混悬液, 在0-5℃下滴加三乙胺4.1 m L (0.029 mol) , 搅拌溶解, 加入活性炭0.2 g, 脱色, 过滤少量水洗滤饼, 合并有机层, 5℃下滴加异辛酸钠6 g (0.036 mol) 与乙醇10 m L形成的溶液, 搅拌40 min, 缓慢滴加乙醇100 m L, 析出类白色固体, 搅拌2 h, 过滤, 30℃真空干燥4 h, 得类白色粉末9.2 g, 收率88.7% (文献[3]收率84.2%) , HPLC归一化法纯度99%以上。1H NMR (DMSO d6) δ:3.35 (2H, m) , 3.47 (3H, s) , 4.95 (1H, d, J=3.9 Hz) , 5.62 (1H, dd, J=3.8 Hz, 6.6 Hz) , 5.96 (1H, m) , 6.71 (1H, s) , 7.23 (2H, s) , 9.51 (1H, d, J=6.6 Hz) 。

2 结果与讨论

2.1 C7位缩合方法的选择

文献[6]报道的C7位缩合方法有酰氯法、活性酯法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DCC) 直接脱水等方法。酰氯法要求无水操作, 且需要在低温下进行;采用DCC做缩合剂时, 侧链氨基需保护。综合以上方法, 本文采用活性酯法, 工艺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 所得产物杂质少, 产率高。

2.2 成盐剂的选择

据文献[6]报道, 合成头孢唑肟钠所选用的盐有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后者碱性太强易使β内酰胺环断裂开环, 前者在成盐后过量的碳酸氢钠难除去, 本文采用异辛酸钠/乙醇溶液作为成盐剂, 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所得产品纯度高, 过量的异辛酸钠易除去。

参考文献

[1]钟巍, 肖永红.比较头孢唑肟与其他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6, 22 (1) :35.

[2]于守汎.头孢唑肟[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5, 16 (6) :426.

[3]TAKAO T, HISASHI T.Cephem compounds:US, 4427674[P].1984-01-24.

[4]TAKAO T, HISASHI T.Cephem and cephemcompounds:US, 4604456[P].1983-10-19.

[5]TAKAO T, HISASHI T.New cephem compound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thereof:US, 4822888[P].1986-02-19.

3.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分析论文 篇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待回收乙酸乙酯 (溶媒A、乙酸乙酯、水) 产地: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 (见图1)

1.2.2 生产过程

1.2.2.1原工艺

将等待回收的乙酸乙酯母液, 放至乙酸乙酯洗料储罐中, 加入适量的水, 进行洗涤搅拌30分钟, 30分钟后停止搅拌, 静止分层4小时, 4小时后, 进行分层, 注意乳化层要分净, 且一定要将乳化层分到下层液中, 以免对下一步操作造成不必要的困难。上层液留在洗料储罐中, 用泵打入初蒸塔;下层液分至废液储罐中, 待工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上层液进入初蒸塔, 注意初蒸塔釜的料液体积不能超过总体积的2/3, 然后进行初蒸处理, 初蒸开始时, 首先缓慢打开塔釜蒸汽, 建立系统梯度平衡, 当塔顶温度平衡不变时, 进行馏份采出工作, 注意流量采出速度不要太快, 应低于1000L/h, 先采出其中的大部分溶媒A, 溶媒A收集在前馏份储罐中。待塔顶温度升至溶媒A的沸点时, 进行乙酸乙酯的采出工作, 采出过程中, 注意塔顶的温度变化, 同时注意蒸汽和采出流速, 确保塔顶温度稳定且逐步上升, 采出的乙酸乙酯集中在待脱水乙酸乙酯储罐中, 当塔顶温度达到乙酸乙酯的沸点时, 停止进行蒸馏。

将待脱水乙酸乙酯用泵打入乙酸乙酯脱水塔中, 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过程的乙酸乙酯走向见图2。待脱水乙酸乙酯经过蒸馏后, 进入缓冲罐中, 用泵将缓冲罐中的料液打入分水罐中, 同时将上层的乙酸乙酯料液挤回脱水塔顶, 由塔顶回到塔釜中, 此过程不断循环操作, 直到脱水塔顶、塔中和塔底的温度均达到乙酸乙酯的沸点 (77℃) 后, 停止操作, 在脱水塔釜取样进行水分化验, 水分合格后放料, 即得成品乙酸乙酯, 此方法的乙酸乙酯平均回收率为65%。1.2.2.2新工艺。在保持原有工艺的基础上, 通过逐步实践操作, 发现下层液中的乙酸乙酯有回收套用的可能, 也就是对下层液进行回收套用洗涤。新工艺就是将下层液用泵打入废水蒸馏塔中进行蒸馏, 蒸馏分二步, 第一步是将其中的溶媒A蒸馏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蒸馏至溶媒A的沸点即可, 采出的溶媒A收集到储罐中, 待工厂回收中心做进一步处理;第二步是蒸馏出其中的乙酸乙酯, 蒸馏速度不要过快, 以免带有过多的水分, 流速控制在1000L/h以内, 采出的乙酸乙酯集中到套用乙酸乙酯储罐内备用。蒸馏至馏出液温度为85℃以上, 保证把蒸馏塔中的乙酸乙酯全部蒸馏出来, 确保回收套用的乙酸乙酯的量, 此时塔釜温度必须达到100℃以上, 否则应继续蒸馏至达到100℃, 确保塔釜中全部是水, 所以釜残不用处理, 即可达到排放的标准, 排放时进行降温处理, 防止产生气味的扩散, 此项操作即达到了乙酸乙酯的回收套用, 也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将套用乙酸乙酯储罐中的乙酸乙酯加入洗料水中, 用此水对待回收乙酸乙酯进行洗料操作, 洗料方法同原工艺, 搅拌、静止、分层, 上层液去初蒸和脱水得到成品乙酸乙酯, 下层液去蒸馏, 提取其中的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再进行下一次的洗料, 周而复始, 循环套用。乙酸乙酯在整个回收系统中不外排, 达到全部回收的目的。

新工艺的实施达到了一举二得的效果, 即提高了乙酸乙酯的收率, 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稳定了市场占有率, 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还有就是保护了环境, 通过蒸馏处理的方法, 减少了残液中的COD含量,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利用此方法进行了5批的实验, 其结果如表1。

2 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 新工艺的回收方法, 乙酸乙酯的回收率为75.8%, 较原工艺的回收率提高了近10.8% (原工艺回收率为65%) , 且成品乙酸乙酯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工艺要求, 保证了头孢噻肟钠生产的顺利进行。

3 结论

结果表明, 新工艺回收乙酸乙酯的回收率较原工艺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且可操作性强, 回收方法简便, 投入低, 效果明显。此方法即经济又环保, 经济方面是提高收率, 降低成本, 稳定市场, 保证市场占有率, 为头孢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环保方面是减轻了对水体的污染, 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高了企业的公众形象。此方法为制药企业在今后的回收工作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和实际经验。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求职时的英语自我介绍下一篇:我们的爱有时差短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