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论文(精选10篇)
1.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一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心得
元谋县能禹小学
马建丽
低段的学生,天真烂漫,喜怒易变,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大部分学生意志力比较差,爱表现,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比较差。学习上,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感到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通过今年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级小学生在竞赛的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二、情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低段小学生年龄小,如果总是把数学知识枯燥地呈现给他们,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渐枯萎的。因此我每次在讲授新知识时,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低年级小学生创造一个和知识有关系的情景,或者是小游戏、小故事等。尽管有时的情景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学习数学知识兴趣盎然。
三、多利用学具,多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现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悟,看电视、看报纸、看书,我们只能记住其中百分之十五,同样的,学生单纯地听你在讲授一个抽象的东西,他们也记不住,而如果你让他们动手做一下,过几天你再问他们,他们肯定记得特别清楚,而这也是动手操作的魔力所在。
四、对学生多关注多表扬。
低段小学生非常关注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表扬度。他们今天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再小的进步,我们也要学着去表扬他们。作为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表扬、夸奖,对于他们的成长还是很有利的。而作为老师,看到你的学生的进步,也一定是很欣慰的。
以上就是我在低段数学教学方面的一点小体会,我们的学生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不断的进步,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的总结和积累教学方法,慢慢的就一定能搞好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工作!
2013年6月24日
2.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二
参考文献
[1]张必隐, 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端辉.会读·善究·巧思·活用.小学教学参考, 2005 (4) .
3.浅析小学数学低段“说”的训练 篇三
关键词:低段 “说”的训练 培养
一、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比较胆小的学生,要多点耐心,多鼓励。使其充满信心,大胆陈述。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更应及时给以赞扬,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加活跃。这样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有影响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可选择性地去教导。不断地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尽量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举手,他们怕说错话,会觉得说错话教师会批评。在这方面教师应与学生声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可积极参与。说错不要紧,重要的是敢说。这样也是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可选择有奖励的形式对学生实行。例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可以奖励一些实质性的小物品,这些大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且教师也要放下严肃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舒适的学习氛围中。
二、形式多样的训练,使学生会说
小组讨论有一定的优势,学生不受拘束,能互帮互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是有一定作用的。说的前提是“听”,说的基础是思维活动。说,能直接表现学生的智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一节课里,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话”,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探求获取知识的兴趣。例如,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改实验,从严格意义上讲,离开了对“本质”的理解,方法的学习根本无从谈起。重点单独讨论,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对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自然一目了然。这样设计一方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好地处理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另一方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周长的计算策略和方法。比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我和学生玩“抢30”的游戏,学生兴趣高涨,人人抢着说,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并且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巧回家和家长比,让他们感受胜利的喜悦。
三、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想说
小学数学新课程内容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选取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运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背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元、角、分”的知识时,我跟学生们说可以拿着零钱去买东西。分别说了一元可以买什么,一角可以买什么,还有一分可以买什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及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又如一年级初步认识长方形,我问:“你们见过垒墙的砖吗?从你的学具袋中,找一找哪个纸盒的形状最像砖。”小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立即认出长方体的形状,为进一步认识它的特征奠定基础。或者说可以根据学具袋中有哪些形状像长方形也可以让学生举出来。长方形的橡皮擦或者是长方形的铅笔盒。都是很好的例子。接着要求学生交流学具长方形,学生有话可说,说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刻。再如学习连减应用题,出示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买两次东西的情景图,然后要学生说大家是怎样买东西的,售货员是如何收钱,如何找钱的。课上,我把他们说的事例编成连减应用题,他们感到十分亲切、自然并且很快学会了两种方法解答,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做好铺垫,使学生爱说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是很能说,甚至说在生活中可以说很多的话,可是一到上数学课,就不知道怎样说了。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真的不懂。所以,教师要做好铺垫,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生活当中的事情,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与同伴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知道得多了。在课堂上也就勇于发表了。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当中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45名学生去秋游,每辆游览车限乘6人,最少要几辆车?引导学生根据前不久秋游的经历,让学生小组讨论,很快,一只只小手就举起来了,通过讨论得出:45÷6=7辆……3人,“余下的3人要怎样安排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由小组派代表发言,他们有的说7辆车就够了;有的说余下的3人要增派一辆车;有的说增派一辆车很浪费汽油,可以和别的班多出的同学合坐一辆;有的说增派一辆坐9人的车,既满足了要求,又不浪费。说到这里,学生们从讨论中得到了答案。要8辆车。
又如,在教学价钱问题时:单价×数量=总价,结合学生在秋游前的购物经历,提出问题:一包薯片3.50元,小明买了2包,要花多少钱?一瓶矿泉水2元,我有10元,可以买几瓶矿泉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经历过,而且感兴趣的,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都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畅所欲言,自行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讨论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脑力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教师教学也比较自如。
总之,数学课中“说”的训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动脑,爱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课堂更加灵动。
4.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四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全体教师紧紧围绕中区教研室工作要点,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研究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教学工作的要求,立足课堂,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
1.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广大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理论,边实践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反思过程记录下来,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重视听评课活动的反思。
本学期围绕着观摩名师录像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的,全组教师在一起听课,领略名师风采,随后进行了评课,相互交流探讨,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每次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听课反思,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评课后,又根据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如探讨“如何提高低年级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全组教师的经验交流,方法借鉴,使疑惑迎刃而解,找到可以试行的教学方法。
2.深入课堂,扎实有效地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努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学校组织”听教师常态课”活动。课堂上充分展现了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在课堂上常见问题的灵活处理,xx老师讲的二年级的一节《1000以内数的认识》,xx老师讲的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等,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听课老师的肯定。
3.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博客,互相学习新理念,探讨热点问题,上传优秀教案课件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我们对组里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精心组织,保证活动的质量。活动前计划周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活动时要求教研组人员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体会心得;活动后做好反思、借鉴工作,取长补短,内化活动的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五
计算课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原则:
1、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唤起学生兴趣。
2、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算理,初步掌握计算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3、利用多种有趣的活动进行练习,巩固、熟练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基本类型:
1、实例导入——利用生活的实例或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本节新课。
2、游戏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激发课堂气氛而导入。
3、故事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利用动听、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主题。
4、谈话导入——结合本节课上的一些关键词语而导入新课。
5、旧知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换个角度学习或变式习题导入。
环节二:学习新知(10分钟)基本步骤:
1.教师用大屏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展示的场景提出问题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也可由教师设计一些问题)。
2.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3.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点拨(板书)。环节三:闯关练习(15分钟)
目的:通过闯关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感到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教学。
基本步骤:
1.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层闯关(可以用个别提问、分队比赛、开火车等形式进行提问)。
2.对学生闯关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点拨。(板书)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基本类型: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解本节课数学题的策略。常用有: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
2、用有挑战性、有趣的练习小结。
3、让学生圈出老师黑板上板书的重点、难点来总结,并且要学生讲出为什么?
4、故事总结。
5、小游戏总结。
6、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性总结。英民小学幸福课堂第二、三学段(3-6年级)
计算课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原则:
1、结合学生和本节课知识特点,优化使用教材。
2、关注学生自学过程,教师适时指导。(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
3、在练习反馈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3-5分钟)基本类型:
1、实例导入——利用生活的实例或学生身边的数学导入本节新课。
2、游戏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个小游戏,激发课堂气氛而导入。
3、故事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利用动听、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主题。
4、谈话导入——结合本节课上的一些关键词语而导入新课。
5、旧知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换个角度学习或变式习题导入。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5-15分钟)基本步骤:
1.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应切实可行,讲究实用性)2.学生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
3.组内交流(兵教兵即由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
4.展示汇报(通过小组交流,把本组自学的结果汇报展示,也可由教师提问)5.教师点拨(针对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知识点教师进行点拨、释疑)环节三:训练检测(15-20分钟)
目的:通过训练检测,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感到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教学。
基本步骤:
1.学生上台板演(选择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上台,便于发现问题)2.学生纠错(兵教兵:即由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学生)
3.教师点拨(针对学生板演和纠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二次点拨)环节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5分钟)基本类型: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解本节课数学题的策略。常用有: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呢?
2、用有挑战性、有趣的练习小结。
6.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六
研究方案
平昌县得胜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多年来,小学低段都有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习惯,往往学生回家做作业,不是认真完成,而是任务式的马虎完成。尤其是农村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回家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家庭作业是拖拖踏踏,家长常问孩子 “作业做了没有啊?” “快去做作业!”至于孩子做没做好,家长也不知道。过多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的身心遭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他们失去了天真快乐的童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倡导真实学习,终生学习,对学生过量的作业要“减负”。根据我们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小学低段数学科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没有多少实际效果,一是农村的孩子,自古就是一个在田野中活蹦乱跳的天真孩子,或是回家后帮母亲割猪草的乖孩子,他们有做不完的家务事;二是我们地处农村偏远山区,留守学生较多,学生作业时无人监管和引导,作业书写差,作业完成质量较差;三是一部分学生不完成作业或不做作业,有时反而还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2013年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厅、巴中市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为小学生“减负”的规定,县教育局对辖区内学校小学生“减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教育家们为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积极倡导孩子的“减负”是势在必行。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也为了农村孩子美好的明天,结合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教学策略研究。”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还在义务教育第十条中规定:“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根据以上理论依据,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行中国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国内外研究较多。如《布置农村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 1的探索》、《浅谈小学生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我的精妙作业设计》、《如何设计与布置小学数学作业》、《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几点体会》、《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和《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等诸多论文、课题研究,大多是注重对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布置和有效的研究,其中比较完整的研究课题是《农村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这是一个调查研究报告,它的研究仍然强调数学家庭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我们提出的课题“农村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教学策略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没有人研究。为此,我们对这样领域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价值。
4、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低段数学”,具体指农村小学一、二年级数学课。“不留家庭作业”,是指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尽量在学校完成或结合自然、社会、生活、学校、家庭中的事件和现象,来设计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题。“教学策略”,是指促使学生能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掌握知识。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具有原创性和真实性特点。
2、具有农村小学本土化的特点。
3、探索农村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教学策略。
三、选题的教改意义及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首先是适应社会性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给学生减负这是当前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他们成为一代新人。保罗.弗莱雷指出:“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育培养这样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首先是研究人的学问,全校师生都了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第三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教师要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就必须要加强教学研究,实现知识的自我超越。”
我们把课题定位于“农村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改变农村小学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为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不断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
1、总体框架:
第一部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部分,研究的实施和过程。
第三部分,研究的总结和结论。
2、预期目标:
(1)通过该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归纳有关不给小学低段学生留数学作业的教学策略。
(3)通过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学得开心,还给他们快乐幸福的童年。
五、研究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趣味性原则
3、现实性原则。
4、客观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六、研究对象
我校小学一年级(2014级两个班),实验班为A,对比班为B。
七、研究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研究内容:
1、对我校低段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2、对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可行性进行实践研究。
3、对教师不留家庭作业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分析形成教研成果。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2011出版)》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实验情况,保证课题能在真实的背景下,有充分的事实和依据。
八、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喜好程度、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感受进行调查,为课题的实施作好准备。
2、对比研究法:在研究中,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3、行动研究法:全体数学教师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内容、原则,以及程序进行研究,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对个案学生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5、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现代化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
九、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4.4—2014.5)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该课题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建立课题组,进行相关的准备。
(3)、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申报。
2、实施阶段(2014.9—2015.9)
(1)找县教研室领导开题。
(2)制定课题计划,(3)分组,明确各组实验内容与要求。
(4)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5)进行各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6)收集问卷资料、课堂案例、影像资料和学生质量检测情况。
(7)邀请新课程专家讲学,上研讨课。
(8)撰写总结、论文等。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十、预期研究成果。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终结性成果:研究总结报告、科研论文、教案论文集、课堂教学精彩片段集、课堂教学。最终成果:《农村小学低段数学不留家庭作业的教学策略》
十一、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专家组:
何柏才(巴中市教科所所长)
祝万林(平昌县教研室副主任)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李建国
副组长: 陈大斌
组员:郑玉华苟青山金祖敏李志国张金诚
2、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张金诚,课题设计组织管理及指导研究工作
主研人:
苟通传,主要负责课题设计、具体实施研究及总结工作
任贤辉,主要负责课题实施研究及总结工作
冷梓良,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及总结工作
杜雪梅,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及总结工作
十二、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和教育科研教师,具有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2、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多为实验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研究效果。
4、经费的保证。
学校保证课题研究所必需的经费,本课题计划2万元科研经费。
十三、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论坛》(2014——2015)
2、《四川教育》(2014——2015)
3、《新课程教学方式研究范例》(罗友发、林光耀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
4、《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6、《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出版)
7.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七
一、在数数活动中渗透对应思想
说起数数, 学龄前儿童也会, 但是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作业中, 数数却是学生最会错的题目。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笔者发现:原来学生数的时候是用眼睛瞟数或者用笔移、划数的, 这样就很难做到手口一一对应, 虽然教师再三强调要慢慢地数, 但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学生作业中数数的正确率, 笔者觉得在数数中不妨渗透对应思想。
《一年级下册》38页第一题, 数一数黄夹子有几个?
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并把一共几个写下来, 接着全班进行反馈。
随后, 在投影上出示生A的作业 (图1) :并请他上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A: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一直数到48个。
师:他数对了吗?
生1:不对。
师:为什么会数错呢?你对他的数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2:这样数的话会多数。
师接着出示生B (图2) 的作业, 并请他上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B:我是数一个打上钩, 数一个打上钩, 一直数到43个。
师:他数对了吗?
生3:不对。
师:为什么他一个一个打钩数还会数错呢?
生4:这样数的话有可能要漏掉的。
师最后出示生C的作业 (图3) , 并请他上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C:我是数一个打上钩, 数到10个圈起来, 数出一共有45个。
师:他数对了吗?
生5:数对了。
师:为什么他会数得这么正确呢?你对他的数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6说:他数的时候一个一个打钩数, 数出10个再画圈, 这样就不会遗漏, 不会多数, 所以就数得非常正确。
师:哪个同学的方法比较好?
生7:生C的方法。
师:最后我们按照生C的方法一起数一遍。现在你数对了吗?
通过引导学生从杂乱无章地数数到有条有理地数数, 鼓励孩子运用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一一对应地数数, 不仅能训练学生口、眼、手、脑的统一协调, 而且在数数时还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慢慢地就能养成静下心来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在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当中, 有很多题目都是建立在数数基础上的, 如:解决问题、比多少、看图列式、一些填空题等等, 而数学思想的渗透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自觉应用对应思想来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数数能力提高了许多, 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
二、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符号化是数学的特征之一, 它使数学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使学生更容易建立数学模型, 因此, 小学数学中符号化思想的渗透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当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生活经验相对缺乏, 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无从着手, 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学符号, 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解决问题。
如:小朋友们排队做操, 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 从后面数她是第6个, 请问这一排总共有几个小朋友?小朋友排队做操, 小红的前面有5个, 小红的后面有6个, 这一排总共有几个?
在第一次教学时, 我们采用“真人排队”的方法, 告诉学生第一题中的小红, 前后数了两次, 所以要减去1;第二题中的小红一次也没有数, 所以要加上1, 并且让学生记住这两种类型的题目。但是在作业中, 学生们还是时不时地出错。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苦苦地思索着。在作业中让学生实际排队是不现实的;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不排队他们的脑中又没有模型;能不能找根拐棍帮助学生沟通现实与数学呢?我想到了画图形的方法。
在后来的教学中, 我们不采取真人排队的方法, 只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们用圆、文字、字母或小三角形代替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 (图4) 。在反馈的时候, 对于第一种情况学生说: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 从后面数她是第6个, 第5个、第6个她数了两次, 要把一次减掉, 我顺势就在表示小红的圆上涂上了红色, 画上大括号, 通过这样的涂和画信息变得非常醒目,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反馈第二种情况的时候:学生说, 小红的前面有5个, 小红的后面有6个, 小红一次也没有数, 所以要加上小红, 我也同时把表示小红的圆涂上了红色, 画上大括号, 解决问题变得一目了然。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重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如用“□”或“ () ”代替变量,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3+4=□、6+ () =9、5=□+□+□+□+□。又如:学校有9个球, 又买来7个, 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个) 。这种符号化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技巧, 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思维难度, 简化了思维的过程, 提高了思维的效率。
三、在建立模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建模过程, 而“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所以我们在教学建模中经常性地利用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使问题简明直观。
如二年级上册中的“植树问题”, 如何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 笔者先和学生玩手指游戏:
2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1个)
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2个)
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3个)
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 (4个)
得出手指数与“空“之间的关系:手指数-1=“空”数
接着, 创设种树的情境, 小朋友在路边种了5棵小树, 问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图5) 。
学生通过类比发现这里的树和间隔跟手指数与“空”数是一样的。
“如果他们是每隔10米种1棵树, 这段路长多少米?如果种了10棵呢?100棵呢?”
数学建模过程中的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等等即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又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彰显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学生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四、在分类过程中渗透容斥思想
有些数学问题, 由于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不是单一的, 情况比较复杂, 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 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 并逐数求解, 后综合得解, 这就要运用分类的思想方法来解决, 因此, 小学低段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306班有54名学生, 订阅《作文周刊》的有23人, 订阅《数学大世界》的有20人, 两种都订的有9人, 两种都没订的有多少人? (图6)
这个问题由于订阅《作文周刊》和订阅《数学大世界》有相互包含 (重复) 的部分, 所以数量关系不容易理解。但如果将学生分类, 先把学生分成两类, 分成“订报刊的”和“没订报刊的”, 再把“订报刊的”分成“只订《作文周刊》的”、“只订《数学大世界》的”与“两种都订的”三类, 实际上等于把全班54人分成了四类。全班54人中订报刊的有:只订《作文周刊》的、两种都订的、只订《数学大世界》的, 如图所示, 用“全班54人”减去“订报刊的三类人的和”就等于两种报刊都没订的人数。
通过直观、简洁的图示, 把不同对象和图中不同区域的对应关系搞清楚, 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重复也无遗漏。另外, 在“数的分类”“数图形”“排列与组合”等问题中这种数学思想也有广泛运用。
五、在列表形式中渗透函数思想
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而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 正在于它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所以教学中, 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注意函数思想的渗透。
如一年级上册一节整理和复习课, 课一开始, 笔者就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加法算式有哪些?能不能帮老师把学过的得数是0、1、2、3、4、5、6、7、8、9、10的加法算式整理成一张加法表。 (图7)
同桌合作完成以后, 指导学生竖着看, 发现什么规律?为什么每一竖排里的算式得数都不一样呢?
生1:竖着看, 第一列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第二个加数不变, 和也是一个一个大起来。
师:横着看, 又有什么发现?
生2:第一个加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第二个加数一个一个大起来, 和不变。
观察表格, 发现其中的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就是渗透函数思想的一种非常好的载体。在小学低段数学中, 这样的列表的机会有很多, 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学生每一次整理表格和寻找规律, 都是一种函数思想的内化过程。
8.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从实际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教师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二、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数字5的读写》教学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 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
如在进行《加减混合》教学时例1的天鹅图。利用课件生动地反映出湖里的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并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让学生再对照画面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对照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的得数 7,同时在屏幕上闪动4+3=7,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顺序和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加以引导,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去看、去说、去思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站队问题》的教学中,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人?从后往前数是第几人?这些问题每位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再问:这一排共有几人?学生稍加思考进行解决。又问:你会列出算式吗?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再观察自己的座位后,学生都能正确列出算式;还要让学生能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可以帮助正常地生活,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益处。
如通过学习《小明的一天》,教育学生应当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9.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九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观察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和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平时的课堂教学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对有效的评价策略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结论。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条件和人员特点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
本课题组主持人是安康市一小骨干教师,陕西省课改新秀,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多年专门从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对开展研究十分有利。
2.人员特点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一线的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六、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掌握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对数学好学、乐学。
七、进度安排。
(一 )、4月至5月: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步骤;结合个人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二)、206月至年10月:理论提升阶段。
1. 3013年5月至6月,理论学习阶段。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并且结合教学实践深刻体会,与同组成员进行交流,撰写教学反思。
2. 2013年7至8月,理论提高阶段。结合上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反思提升,撰写教学案例。
(三)、2013年10月至1月:教学实践阶段。
每人准备一节汇报课,展示课堂评价策略,课题组成员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或论文。
(四)、202月至3月:总结阶段。
总结课堂评价的策略及相关教学经验,收集课堂研究成果,完成课堂报告或论文。
(五)、年4月至5月:验证阶段
10.小学低段数学论文 篇十
龙南县龙翔学校
曾智勇
一、有利于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他们的知识基本上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上的。其知识特点是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运用数形结合来引入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就相当于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添砖加瓦,新知识的学习就变得更简单。这样新学的知识就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而我们也达到了所需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谓深入浅出。
例如:二年级数学第一册中《乘法的引入》。
用相同的图像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这样一方面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展现乘法的初始状态,懂得乘法的由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图列加法算式,加深了图、式的对应思想,无形中也降低了教学难度。
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PPT幻灯片技术展现一个盆子里有三个苹果,然后依次出现这样的第二个盆子,第三个盆子,一直到第五个盆子,如何来表示这个场景呢?学生自然会用同数相加的方法来表示。接着,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提出:“如果有20个盆子,30个盆子,甚至100个盆子,你们怎么办呢?”学生一片哗然:“哦~~!算式太长了,本子都写不下呢。”这时,建立乘法概念水到渠成!数形结合使学生不仅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懂得了乘法是同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抽象成乘法算式,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
二、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数形结合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就是利用7根小棒来完成的教学的。首先出示7根小棒,问能搭出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三角形的过程。像这样,把算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算理。
三、应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大脑的科研成果表明,大脑的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脑功能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讲究规范严谨,稳定封闭,如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右半脑功能则偏听偏重于形象思维,讲究直觉想象,自由发散,如猜想、假设、构思开拓、奇异创造等。左、右半脑的功能各有特征,如果互相补充就会使大脑功能更加健全和发达。“数形结合”就同时运用了左、右半脑的功能,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1.“数形结合”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技巧的熟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业的成就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知识,需要牢固地记忆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到灵活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记忆正是掌握知识的基本手段,记忆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有助于知识的深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更是要以记忆为前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与脑子里记忆的数学知识太少有关。只有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应用时熟能生巧,才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教学中运用形象记忆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地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和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的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在数学里,存在着大量的直觉思维。这就是人们在求解数学问题时,运用已有的知识,从整体上对数学对象及其结构迅速识别、判断,进而作出大胆的猜想,合理的假设,并作出试探性的结论。它具有顿悟、飞跃的特征。
3.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联系,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融会贯通,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四、应用“数形结合”,解决大量实际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
如植树问题,就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先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
“___”代表一段路,用“ / ”代表一棵树,画“ / ”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四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 学生操作,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种的?
师反馈,实物投影学生摆的情况。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应地把三种情况都贴于黑板:
① _________两端都种
② 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 一端栽种
③ _______________两端都不种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两端都种:棵数=段数+1; 一端栽种:棵数=段数;两端都不种 :棵数=段数—1。本学期遇到了的几个题型,如锯木头、路边植树、上楼梯等问题,通过“形”的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许多孩子不会列算式,但是,会先画图,利用图形再列算式,像这些题目都是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数形结合,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揭示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抽象概念和具体形象、表象之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形结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实践证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
【小学低段数学论文】推荐阅读:
90学时低段数学集中培训体会10-14
低段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10-23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09-19
新平小学低段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09-10
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06-28
学年小学低段语文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8-20
读《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有感10-06
小学数学家教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