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4-11-20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共6篇)

1.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一

大学校园双创型人才培养

张喜风

(安徽农业大学,动科院,09级)

摘要: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关键字 : 大学校园

培养

全面发展

人才

大学学校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的走向和态势不仅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才,而且也关系着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与层次.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成功型人才,已成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创新是制胜的关键性因素。而教育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托,高等学校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大学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高等学校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官关键所在。

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我们要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作为新时代主力军,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 的伟大志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是培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和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即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因此,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并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去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激发广大师生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向上的热情,努力用共同理想感召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历史表明,大学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继续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作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切实引导广大师生主动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在追求繁荣富强的大“我”中才能真正体现小“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使自己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大学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水平。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大学应该组织专门的队伍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大学应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以及社会价值,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品味,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把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李岚清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强调:不要只精于科学而荒于人文。也就是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但要精于科技本身,还要精于同人精神世界直接相关的人文。美国白宫“研究和发展专题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说,“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专业领域内,通晓和熟悉人文艺术学科,能促进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更加开阔。”爱因斯坦则早就熟悉到:“从艺术使我比从物理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优秀的文艺作品,高雅的文艺演出,厚重的历史展览,催人奋进的刊物,以及精心设计的景点、装饰,这其中都蕴含着极为珍贵的人文精神,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的同时,还要举办一些有关哲、史、美、文、艺等内容的活动,营造能促进学生文理交融、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创新发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奇、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一些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比如说,可以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当代世界形势研究会,并定期举办相关活动,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和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定期举行大规模读书会,由学校组织教师选出一批最畅销书刊或中外名著,把优秀的精神食粮推荐给学生;可以定期举办座谈讨论,开展文艺批评,调动每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积极性;可以举办学术论坛、成立科研社团、科研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数模竞赛及校内外的学术研讨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让广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大学是学生塑造自己人生的起点,当然要让学生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大学的职责是向学生展示人生的道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能。当学生明智地作出了选择后,路要自己走,这才是所谓专业发展的阶段,要留给本科以后的教育。所以,大学的基础,是“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根本,又是所谓“核心课程”,以文史、科学、语言训练为主,面面俱到。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战场”。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调节学生的思维模式,丰富思维内容,激发创造热情,产生创造灵感,形成创新成果;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知”与“行”达到最佳统一;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完善个性发展;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综合效应,不断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攻关活动,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开展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二

一、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双创型”即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带有全局性和结构性的教育创新模式。而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我国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观念,也已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和值得深入探讨的热点问题。这也与当前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相一致。2015年6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京召开的深化我国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深化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对今后深入推动我国大学毕业生离校后的更高质量创业与就业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目前所发生的相关变化,党中央也相继提出一系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等战略目标和任务,这同时为我国农业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我国农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创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也愈演愈烈,企业针对大学生的用工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所脱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的新要求,尽管许多高等学校尤其是一些普通农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进行相关培养方法的探索,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未能真正的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不相适应;此外,我国农业高校普遍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化的培养要求,尤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还缺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配套的系统研究等[2]。农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大多缺乏与地方产业服务的有效载体,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热情难以最大化的施展与有效发挥。

二、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分析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而创新首先是需要人才作为技术支撑。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针对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农业领域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我国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肩负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农业高校的“双创型”人才培养大多是在优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以及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强化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培养模式。在强化实践教育培养方面,主要是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而强化实践教育培养除立足大学生的能力并系统性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外,还会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补充、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能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农业高校的实践教育对大学生的“双创型”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外,以开展“双创论坛”活动等诸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教学,也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3,4]。利用强化第二课堂教学也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第二通道。这种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比如我校针对大学生开展设立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爱农杯”烘焙食品创意设计大赛,在校内积极扶植大学生开设“享味坊”烘培食品店,等等形式,鼓励食品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大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到所学专业的科研和生产等实际中去,增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依托产学研园区开展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农业高校的“创新型”人才既要“顶天”,站在农业科技最前沿,按照精英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同时“创业型”人才培养也要“立地”,站在“三农”工作第一线,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高级农业技术专门人才[5]。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积极为地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学校针对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与省内外相关食品企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外,还积极探讨依托地方产学研园区为载体,有效提升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大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

以安徽农业大学所依托的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合作培养为例。该园区是皖北地区以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入驻的有以肉制品深加工为主的安徽至诚和信有限公司、以小麦副产物深加工的安徽瑞康食品有限公司以及澳洲进口葡萄酒分装为主外贸型奥利安食品公司等诸多食品企业。在前期与我校茶与食品学院的合作基础上,宿马园区与我校成功签署了以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为主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此外,园区还结合入园企业的技术需求,并依托我校的科研技术力量和科研平台,成立了“宿州市宿马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公共服务科技平台,以便更好联合园区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培训、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和大学生教学及生产实习等,该平台建设会有力促进我校大学生“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针对地方特色产学研园区为依托的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值得深入探索。与传统的单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产学研园区的企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范围较广,专业性、技术性和实践应用性也相对较强,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载体。此外,产学研园区还能为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和环境及资金支持。目前,依托园区构建的大学生科技孵化器及青年创业园的设立,即为我校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由此可见,安徽农业大学依托该园区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在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地方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更有利于推进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和强化实践训练,因此开展此类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结语

校外实践性教学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依托地方食品产业园区搭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对该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能否有效实施也产生直接影响。依托产业园区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高效运行,不仅依靠校—园区双方的良好前期合作基础,更有赖于所构建合作平台的具体运行机制管理和实施。通过分析农业高校产学研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研究提出依托地方食品产业园区构建高校与依托单位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针对园区的产业技术需求,积极构建科研合作平台,探索发展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柴葳.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J].创新人才教育,2015,(2):28.

[2]彭文博,尹新明.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1):64-66.

[3]王永斌,郜宗茂,张斌.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37-19239.

[4]陶伟,方明.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48-50.

3.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三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形势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XJK011CGD11);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中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创新性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校教字(2011)14号。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50-02

1.商科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中久经不衰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教育部2012新版本科专业目录中,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门类属于工学;二级学科属于电子信息类。根据 “基础扎实、口径拓宽、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制造、管理、设计开发和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2.商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思路: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整体要求,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具有市场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3]。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调整为全校通识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模块[4,5]。总学分163,每学分16课时。部分单独设课的实验课每学分24课时。主要特色:目标定位上的特色培养具有商科背景的工程技术人才,专业教学上的特色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课程教学与考核优化

课堂教学全部由主讲教师负责,学校和学院基本上都不具体管。课堂教学主要以老师讲为主,但特别注意互动,如有疑问,学生可随时提问。在课后辅导方面,每个任课老师每周安排2次答疑,每次2小时,地点在老师的办公室。对于实践教学课程,每周1次,每次3小时,2位同学为1个小组。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会对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并分别向两位同学提问。课程考核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包括多个方面:期中考试占30-40%,期末考试占30-40%,随机考试10%,作业10%,Project占10-20%。考试形式主要是闭卷,允许学生带入1-2张A4纸,学生可将复习中认为重要的内容抄录纸上,此纸在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交换,考完后连同试卷一同上交。随机考试一般每两周进行1次,每次布置1道题,时间一般是10分钟,重点考查两周来的主要知识点。Project相当于我们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期中考试后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两人为1组, 1-2个月内做完,完成后写出Project报告,报告中要说明各自完成的任务。期末考试前在课堂上汇报Project的完成情况,并上交Project报告。对于实验课程,只安排期末考试,且只通过试卷进行考试。

4.商科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与优化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最新精神,树立工程特色与商科特色的技能训练,强化全面型应用的观念,以市场应用为准则,加强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职场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能力的提升。以“行业/企业通识教育”为主的讲座,如“信息技术概论”、“现代企业组织行为”、“IT企业的发展战略”等,通过这些讲座的开设,使学生能由浅入深地了解信息产业岗位的基本情况、从业的基本技能、行业的发展及所需的先进技术等。以“工程设计和管理”为主的课程,如“项目管理”、“市场营销”、“文秘文档”及“专利申请”等,学生可以根据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不同的角色和兴趣来选修所学课程,以满足企业运行中所需要的知识。让学生以组队方式开展工作,完成工程项目从研发选题到产品成型全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一个队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指定一名教师远程指导,指导以虚拟货币方式进行。按照经理、财务经理、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及秘书等职务分工,但是所有人员都参加技术工作。企业通过自建网站发布开发和销售进程的情况。

5.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本文探讨了商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法,使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课程体系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更能体现创新教育和能力教育的要求,使得商科院校的大学生更具创新与创业能力,切实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显力, 陈海滨.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0(10):53-55

[2]张可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论坛, 2012,9(145):73-74

[3]林卉, 赵长胜, 胡召玲等. 测绘学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教学实践研究, 2010, 1(2):197-198

[4]隋博文. 北部湾地区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探析. 钦州学院学报, 2011,26(1): 99-102

[5]朱艳茹, 胡思涛. 交通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西部科技, 2010, 9(24): 82-85

作者简介:

4.双创人才认定标准 篇四

认定标准

第一层次人才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万人计划” 杰出人才人选等海内外著名专家。

第二层次人才

(一)全球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及副总级别以上管理人员。

(二)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 1.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2.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3.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4.长江学者成就奖。

(三)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负责人;

3.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组长、副组长; 4.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四)近5年,入选下列计划或获得下列资助之一者: 1.国家“千人计划”人选; 2.国家“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人选;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4.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

第三层次人才

(一)中国500强企业或行业前1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及副总级别以上管理人员。

(二)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 1.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2.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3.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4.中国专利金奖(须为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 5.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三)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 3.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组成员,专题组组长、副组长,课题组负责人(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

4.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课题组负责人(课题已通过结题验收);

5.国家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6.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7.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

(四)近5年,获得下列资助、荣誉称号或入选下列计划之一者:

1.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3.湖南省“百人计划”人选;

4.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主持人; 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含外籍)、“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主持人;

6.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第四层次人才

(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二)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之一者:

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2.中国专利优秀奖、省级专利金奖(须为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 3.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三)近5年,担任以下职务之一者:

1.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省部级工程实验室主任、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四)近5年,获得下列资助或荣誉称号之一者: 1.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2.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项目课题主持人、重点项目主持人(课题或项目已通过结题验收);

4.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的企业管理人才;

5.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荣誉称号的高技能人才; 6.获得省“科技领军人才”称号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到高新区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留学回国人才(同一企业限报两人)。

第五层次人才

(一)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二)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近5年,获得以下奖项或称号之一者:

1.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株洲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三名完成人);

2.株洲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3.株洲市专利奖一等奖(须为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 4.株洲市科技领军人才; 5.株洲市十大科技人物; 6.省市级技能大师; 7.省市级优秀企业家。

5.双创时代下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篇五

一、双创时代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情况而言, 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 采取积极的营销措施赢得客户的青睐, 主动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 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解决, 这是传统物流所缺乏的营销机制。信息化的物流作业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商品的缺失, 保证到货率;现代物流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而许多物流企业不能够正确地抓住市场的发展趋势, 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物流作业, 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商机的灵敏嗅觉, 只是盲目地进行商品扩张, 不能够准确定位市场的发展趋势, 阻碍企业的发展。传统物流企业的不足主要是以下几点:物流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 关系着与客户的合作, 传统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管理水平, 例如包装不到位、设备不齐全、信息化程度低等。双创时代下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 一个优秀的物流人才需要具备物流基础知识, 包括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外语知识以及安全管理知识。物流企业的业务通常情况下设计到多种运输方式, 物流业务工作人员在与客户洽谈时需要了解业务运输时所需要的运输手段及交通工具, 这样才能设计出高效率的运输方案, 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费;此外, 物流企业要求物流人才具有作业成本分析能力, 通过仔细、周到的成本估算及分析, 企业才能提出客户容易接受的方案, 达成合作;物流企业的运转涉及到多个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业务人员需要基本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 例如经济法、合同法、海关法等法律知识, 合法保护物流企业的利益及社会价值;国际贸易活动中, 物流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 如今英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阔, 业务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方便与用户的沟通,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物流运输的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多种意外情况, 物流人才需要具备基础的安全管理知识, 解决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 在与客户洽谈的过程中, 业务人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最大力度避免物流运输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出现。物流运输过程中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则会影响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 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支出, 更甚者引起法律纠纷, 严重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转。所以, 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思维模式;物流运输要求多个作业点之间的合作, 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基本的奉献精神, 促进运输工作的进行, 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此外,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关键在于人才优秀的经营策略和组织管理模式, 所以物流人才需要具备系统化的设计物流方案的能力,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设备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

二、双创时代下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1. 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与物流企业联手打造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创业与就业路线, 达到双创时代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也被称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合作教育, 是由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是某些职业高中或院校为了自我发展, 开拓更广的空间, 更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一批优秀的就业创业人才。社会注重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双创时代下培养物流人才的必然模式,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结合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培养专业素质高且应用能力强的物流人才, 突出其实践能力与社会价值。

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大学生是双创时代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 俗话说“少年强, 则国强”, 社会的发展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高等职业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物流教育都是理论教育, 职校应该打破这一传统教育法,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面,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实践操作经营的总结, 使得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知识的关键点, 避免日后正式操作时突发情况的发生。通过实践操作, 指导人员实地操作和亲身模仿, 帮助学生更多地积累物流教育知识, 加深对实践中所发生的物流事故印象, 加强对事故的处理能力。指导人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学生亲身练习与操作,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还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也是双创时代下物流人才培养新策略。指导人员通过示范教学, 使学生在物流工作中得到深刻的认知与体会, 吸收教训,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流工作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 更是锻炼自身人格魅力和培养能力的舞台, 是提供学生创业最直接有效的平台, 包括提供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应对能力。职校应该为大学生创业招募合作伙伴, 为创业者增强创业信心以及提供相应的帮助。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活动不仅可以使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聚齐在一起, 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 也是为学生的创业开拓出一条最安全也是最有效道路。据相关报道, 某大学一位男学生自己经营一家正装销售店, 两年后竟然在中国有了50万余的收益, 这正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例子。学校能够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 通过邀请创业专家为学生传述自己的创业经历,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宝贵意见;学校可以组织拥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在一起探讨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对其它创业者的帮助作用远远超出创业者自己盲目追寻创业道路的作用大;不仅如此, 学校还可以对计划可行的学生策划进行适当的资金支持, 以此鼓励帮助学生创业。此外, 校企合作中, 物流企业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并积极收纳具有新颖想法的创业者, 为其提供更大的帮助;政府在学生创业道路上的作用也不可小嘘, 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指引, 为其创造出一条更为有效的道路, 指明学生的创业方向,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激情, 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学生也要抓紧机遇,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业实力, 积极创新创业意识, 不断完善自身的创业能力, 给予自己百分之百的信心以及决心, 最终成功创业, 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三、小结

双创时代下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社会注重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 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 帮助学生发展成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优秀型, 技能型的人才, 同时也发展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社会逐渐走进双创时代, 市场中物流行业的竞争力愈发激烈, 物流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高等职业院校在双创时代下抓住机遇, 采用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物流人才, 帮助学生掌握一门新技术, 促进学生就业,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物流作业模式, 提出双创时代下物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双创时代,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明明, 魏凤羽.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年03期, 26-28.

6.构建立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篇六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实践指导工作。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有自己的一套“点-线-面-体”立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实施“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完善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模式,贯彻大学生“把创意变成作品,又把作品转变为产品”的培养路径,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立体化运行机制

点:2011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创新实践学院,下设创新活动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计算机教学中心,负责为全校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新讲座、创新创业训练、技能培训、科技竞赛等活动。2014年,学院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和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基地现有三维扫描仪、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先进设备和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软件、大学生创业实战模拟软件等,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优质平台。

线:各学院成立院级创新创业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院系教学、科研、团委及各教研室负责人共同组成。负责开展学生的各项创新创业培训和活动,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并利用各个学院自己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加工、技能培训等场所。

面:创新实践学院面向全校招聘有实战经验、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指导教师,并成立了不同学科工作室,如移动互联网实训室、无人机研发实训室、三维软件实训室等。指导教师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参加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或研发企业项目。

体: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分管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教务处、创新实践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校团委、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各相关成员单位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接上级有关政策要求,各负其责、开放合作,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

立体化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学院以科技竞赛或项目为载体,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以“课堂知识进作品”和“作品内容进课堂”为基础,实施“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点”,主要是课堂学习;“线”,以专业为主线;“面”,多专业综合,多学科交叉;“体”,通过竞赛过程,学生所完成的创新作品。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基础课、专业课、综合课”、“三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全过程考核的教学模式,完成“4个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相结合转变,以注重教师“教”的评价向关注学生“学”的评价方向转变。解决“课堂灌输式过多,学生参与式过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课堂学生缺课率高,学生玩手机,聊天等”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体,积极展开思考,无拘束地思辨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立体化学生管理和评价体系

点:创新实践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在主修专业课基础上学有余力、有特长和兴趣的大学生进入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由创新实践学院管理,拥有创新学籍,但不改变学生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自然学籍还属原来所在教学单位。并制定《学生“个性化培养计划”制定规范及办法》、《学生培养过程考核办法》等制度,由指导教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和素质考核,并上报创新实践学院。

线:不同学院有自己的各种专业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和培训的场所。由工作室指导教师对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每学期上报到各个学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观测、口试、面谈、自评、学生申请项目、专利、获奖证书等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培养效果。另外,各个学院每年要跟用人单位联系,注重用人单位评价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并及时将评价反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当中。

面:教务处、合作发展处、团委等部门每年开展各项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科研训练项目,如合作教育基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生产技术问题创新研究项目基金等。各个学院老师进行申请,批准后给予资金支持。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和要求,经相关部门审核给予结题鉴定,并颁发证书。

体:学校把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发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评价体系,对于排名在末尾的学院进行问责。对在创新创业竞赛或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对其进行新闻采访、宣传报道等,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潮,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通过“点-线-面-体”立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学科交叉的教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发等平台,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条件保障,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作用,全面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上一篇:房屋租赁协议通用下一篇:小兔子的魔法笔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