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2024-07-02

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14篇)

1.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儿时的歌,童年的梦,以及记忆中最美的云彩叫思念。

夕阳渲染了半边天,嗜血的红映着朝霞又灿烂了明天。思绪悠扬在春日的暖风里,我忽然想起,那一年我和你共同度过的美好七月。

夏日的浮躁缠绵了树上的知了,在阵阵青蛙的叫声中,荷花开了,开的很烂漫,粉红色的花蕊在片片荷花瓣中,显得更加娇羞,更颇有几分姿色。于是我和你手牵着手漫步于鹅卵石的小道上。时间仿佛静止一般,安静得我们能互相听到彼此的心跳。两旁的树木掩盖着炎热,把苍翠映入了你我的眼球。你指着那边对我说:“你看那,真美”。阳光下你的轮廓格外清晰,我忽然感觉到母亲的你也和我一样有一颗童真的心。岁月匆匆,只是时间苍老了记忆,褪忘了很多。

最美的七月,最美的风景,我庆幸与一声中最美的你,在夏日悄悄拉进心灵的距离。

我喜欢你做的南瓜汤,喜欢和你在夕阳下看着影子被拉长。但既然当初为了梦想离开了家,我只能把那片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偶尔看看那遥远的南方……我期待着这年的七月和你再去看花开。

南方的那朵花开了,只是依旧少不了绿叶的陪伴……

2.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二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3.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4.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我的妈妈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妈妈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小时候,陪伴在我身边的妈妈轻轻哼着摇篮曲,哄着我入睡。等到我长大了一些后,妈妈教我学会了独立。

还记得,最初那段我一个人独自睡觉的时候,尽管我吵着闹着要妈妈陪我,但是妈妈总是用温柔的声音拒绝着我。妈妈对我说我长大了,也应该学会一个人睡觉了。时间在一天天的过着,我也在一天天的长大。我很幸运,因为妈妈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边。

多少次,我因为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而伤心沮丧,每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都是妈妈陪伴着我,安慰着我。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懂我的人,看着我一步步长大的妈妈,一直都是用她微笑的目光,慈爱的看着我。

妈妈会在我伤心的时候,出现在我的身边安慰着我,也会在我高兴的时候,跟着我高兴。妈妈对我的爱是深沉的。我爱我的妈妈,也感谢我的妈妈一直以来对我的陪伴。

5.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在我的成长之中,父亲对我的陪伴很少,也正是因此,所以我才格外的希望父亲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一陪我。但我没想到,我的生日愿望居然实现了,还实现得这般快。

在我生日后的几天,晚上下班的父亲都回来的很早,这是从前少有的事,并且持续了好几天。可以说,这几天里的我尤为的开心。

回家早的父亲,会在晚饭过后,与我还有妈妈一起坐在客厅里看看电视,会一起说说闲话。场景很温馨,我及得上次爸爸和我还有妈妈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还是两年前。这几天爸爸的转变,我和妈妈都很开心。

父亲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虽然每次与我和妈妈说话都说不了几次,但是其实我一点都不在意父亲是否会说话,我在意的是父亲是否真心的想要陪伴我们。之前父亲一直都忙于工作,有时我和妈妈说去外面来一场家庭聚餐,但父亲始终都推辞着。

这几天,父亲下班回来的很早,并且陪伴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令父亲转变了,但是我很开心父亲的转变。也就在昨天,我还高兴的朝着父亲说了我生日那天的愿望,我乐不可支的朝着父亲说我怎么也没想到我的生日愿望就这么实现了。

父亲瞧着我在一旁叽叽哇哇的说个没完,一直都没忍心打断我,从头到尾,都是父亲静静的在听着我说话。不过父亲上扬的嘴角,展现了父亲美好的心情。

6.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六

上完舞蹈课的我坐在沙发上,静静地望着窗外的雨珠落下来,等着妈妈来接我。

罗老师收拾完东西,从楼上走下来,见我还没回家,问我:蕲莫,还不回家吗?”

我摇摇头,努力挤出一丝尴尬的微笑说:没呢!妈妈还没来。”罗老师轻轻地哦”了一声,就坐到电脑前工作了。我望着窗外豆大般的雨珠出了神,此时此刻,谁又能知道坐在沙发出神的女孩在想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罗老师把手机递给我说:给妈妈打个电话吧!”

我接过罗老师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号码,只听妈妈在里面说:莫莫,不好意思啊!妈妈一会儿就来了。”我把手机还给罗老师说:妈妈还要一会儿!”

先吃个面包垫垫肚子。”罗老师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面包。看着罗老师天使般的微笑,我感觉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不再饥饿。

7.以“荣辱”话题作文导引与示例 篇七

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光荣的,不劳而获和寄生是耻辱的。在大波大澜的时代,正确对待荣辱,也是对每个人的重要考验。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荣,什么是辱,其实是时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分清楚了它,也许我们人生的路会好走许多。请以“荣辱”为话题,自己选准角度,命一个有诗意的好的题目,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字。字数650字以上。其它不限。

[思路导引]

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考生对作文具有“一大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相对命题作文来说相当大。只要围绕话题,题目拟得好,选材范围很广,材料中已经列举了很多方面。

这篇话题作文想要出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要拟好题目。拟题在话题作文中同样很重要,要能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而击节叫好的好标题,又要能让自己自由发挥,否则所拟题目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限制写作思路。

二、要找好切入点。写作时切入点要小、要具体、要新颖。据此拟题和写作切入就一箭双雕。

例如:

1、用比喻。以“挫折”为话题——《别抱怨手上的牌》,以“环保”为话题——《点燃绿色的火焰》,2000年杭州中考加试卷作文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2001年杭州“关注生活”的话题——《我爱曲线的生活》。

2、用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3、用反问。19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4、用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

5、用借代。“关注生活”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6、用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7、用拟人。以“树”为话题一《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8、用呼告。以“书”为话题一《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一《给生活加点苦吧!》。

9、用反常法。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

三、要选好文体。从稳妥的角度来看,一般的记叙性散文还是我们的首选。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可选用日记、书信等多种文体,这些文体都具有鲜明的语体特点,能使文章表达生动活泼、摇曳多姿,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关于荣辱。古今中外有许多人论及:

1、虚荣是灾祸的根源。——[古希腊]伊索《伊索寓言》。

2、让别人来称赞比自己称赞好。——[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

3、谁要是看不见人世的虚荣,他本人就一定是非常之虚荣的。——[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4、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贾谊《新语·本行》。

5、辱,莫大于不耻。——《文中子·关朗》。

佳作示例一:荣耻人生,心灵的选择

当你把幸福注入别人的心田,你是最幸福的,当你将快乐与另一张笑脸分享,你是最快乐的,生活往往是这样,无私地付出有时恰恰洞开了收获的大门,蝇营攫取得到的永远只是可怜的一点。历史更迭,淡不去的是一份道德色彩,澎湃激流冲刷出亘古的两个大字“荣”和“辱”,心灵如何选择便注定了人生如何定格:流芳百世抑或遗臭万年,充盈丰富抑或清冷惨淡。

雨打梨花,打不落那份冰清玉洁的品性;荷出淤泥,染不了那高傲静美南身姿。为人生书写一副对联:荣为左勉励自己向正确的方向行进;辱在右警策自己莫偏离航道。横批是无憾人生。当你把正确的荣辱观揉进心里,始终把持真善美这把钥匙,任物欲横流,你依然可以保持本真,处变不惊,潇洒人生。

回眸历史泽畔,何为荣?流水滔滔,我听到一个坚定的声音久久回响:荣,是苏武十九年荒漠囚禁永不变节的忠贞;荣,是文天祥利诱威逼中仍不改色的一片丹心;荣,是谭嗣同断刀死神前亦不示弱的肝胆……他们均以热爱祖国忠诚祖国为荣,以背离祖国为耻,于是史书上他们千古流芳。

何为荣?透过纷飞的战火,枪林弹雨中,英雄的形象依然伟岸:邱少云匍匐前进的身姿,黄继光冒死冲杀的背影,董存瑞高举炸药的身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用生命的付出诠释着荣的含义,为了人民为了集体的利益,义无反顾。

轰轰烈烈是为荣,但平凡中亦随处可见荣的光环。有多少人可以将助人的精神贯串整个人生?又有多少人可以为一个承诺牺牲人生的幸福与梦想?然而雷锋做到了,徐虎、李素丽、李春燕做到了,他们坚持着自己良心的选择,以自己所做的为荣,于千万异样的目光中,让源于心底的道德色彩依旧绚丽,因而我们才会长久地感受社会如阳光般的温暖,真心的付出收获得最多,不是吗?

相反,雷鸣声讨的呐喊亦不会忽视背离人民、背离国家、自私自利的恶行。汪精卫卖国求荣的市侩嘴脸,李洪志蛊惑人心的阴险,陈水扁搞分裂的野心都永远刻在背离祖国的耻辱柱上。

阳光以普照大地为荣,大树以投下绿阴为荣,甘霖以滋润禾田为荣。荣是我们伸出双手的自豪,是我们坚守正义,坚守真理的欢欣。当王选伸张正义的声音依然回响,当尾山宏直面历史跋涉两岸的身影依然清晰,八荣八耻如一盏航灯指引我们如何选择,如何行走无憾的人生。用道德规范行为,用爱心和付出收获人生。

时间如流水,冲走了秦汉的血雨腥风,洗去了唐宋的骄奢淫逸,淘尽了明清的屈辱卑琐,只有“知辱明耻,克己复德”的荣辱道德观念,在历史长河的潮起潮落中,积淀,再积淀,直至成为支撑历史的河床。

(蒙艳)

[导师点睛]亮点:寓议于叙,于形象中寄托对荣辱的思考和表明荣辱的价值取向,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佳作示例二:乞讨

在A市某公园门口以乞讨为生的老人是个瞎子。

这天,天下着毛毛细雨,来逛公园的人很少。老人焦急地望着远方,尽管他什么也看不到。

过了许久,老人听到一阵响亮而又十分有节奏的皮鞋声,凭老人的经验可以断定,这是一个仁慈的小青年,老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有了希望。

声音近了,老人把钵子向年青人递过去。年青人停了一下,看了看老人,略弯了一下腰,似乎向老人钵子里丢了什么,走了……

老人满心欢喜,他想:年青人给的一定是纸币,因为他没有听到硬币的声音。

老人在钵子里摸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摸到,就算摸到了,那也不是钱,但是老人很奇怪,为什么钵子里会有这个短短的、圆圆的、软软的而且似乎还有一点温度的小东西?可老人来不及想这么多,也没必要去想。反正自己是个瞎子,什么也看不到。老人有些失落,不过,这也十分正常,自己是在乞讨。又不是在抢劫,给不给钱不是他能决定的,他唯一可以做的是多给那些健康的人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祝

福。但今天的天气实在太冷,老人肚子一直在咕咕地叫,身子在不停地颤抖,哪还有精力去微笑?一切都听天由命吧,尤其是乞丐,更只能如此。

又过了许久,走来一中年妇女,老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尽管他常听人说女人是仁慈的,但谁知道这个女人怎么样?他又看不见。老人只是凭习惯,把钵子向女人递过去。那妇女停了下来,将手伸进荷包,可当她正准备把钱丢进钵子里时,一下子把手伸回来,满脸不高兴,愤愤地走了,甩下一句话:“哼,有钱抽烟还来乞讨。”

老人呆住了,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他是个瞎子,他什么也看不见。那位女人的话在他脑海里翻滚:有钱抽烟还来乞讨。谁抽烟?谁乞讨?老人将手伸进钵子里,又摸到了那短短的、圆圆的、软软的小东西。

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人想起了曾经在他面前停留过的那个仁慈的年青人。

那天的天气很冷……

很冷……

(石子央)

[导师点睛]一个小故事,令人深思: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结构精巧,故事平凡,可见小作者的写作功力。如果把故事中的人物对比起来更能突出主题。

[链接中考]

文题一: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积累的知识;哲人望着河流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

你是如何理解财富的?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2007年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文题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沉浮着,一会儿,一丝清香缓缓地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炼。

请以“磨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07年江西课改区)

文题三:

根据下面要求作文。

在黑暗中,我们呼唤光明;在酷暑中,我们呼唤甘霖。在生活中,我们呼唤理解、呼唤诚信、呼唤亲情……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呼唤民主、呼唤和谐、呼唤文明……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少于600字。(2007年贵州遵义市试题)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4)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等。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提示: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8.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八

小时候,我并不理解诗词的内涵,只懂得韵律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每听到这首骆宾王的《咏鹅》,便觉得作者真高明。押韵使得诗句朗朗上口,便能一下子吟诵出来。

慢慢长大,我不仅能吟诵出这些诗句,也能想象出它们描绘的那一幅幅画面。“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息,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莲花开了,夏天也来了;到了秋天,“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鲜艳夺目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诗人们用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进入初中,我开始理解诗词里诗人想表达的内涵。“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有人都在注意妃子的欢笑,而又有谁能知道大唐王朝在这样的“繁华”中的隐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已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醉生梦死,大厦将倾,谁能独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东坡对亡妻的悼念深婉而执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在不经意间,眼角划过一滴泪。

9.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九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毕业晚会上,老班含泪诵了这首词。我们心里感慨万分,多感谢那六年来的陪伴啊!

曾记否?那绿肥红瘦。

我刚满六岁,第一次踏进这绿树成荫、花红柳绿的校园。离开妈妈,心里无比忐忑,一个人靠在树旁,号啕大哭。您看见了眼眶红红的我,连忙跑过来牵起我的小手,在我耳边轻语:“小朋友,在这里我就是你的妈妈。”您笑了,迎着秋风,映着绿草。就这样,您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参观校园。那一树一树的花开,一丛一丛的碧草,时不时还有燕子呢喃,我渐渐地爱上了这个校园,忘却了妈妈不在身旁的悲伤,我知道,那浓浓的陪伴藏在花开里。

曾记否?那灯火阑珊人未眠。

我上三年级时,由于一次单元测验考得十分不理想,您很是失望。看您眉头紧锁,忧愁凝着一个小结,聚在您的额头上,我心里也不是一个滋味。您要求我晚上到您家来补习,我拿着试卷到您家时,您还在台灯前批改着一份又一份的作业。微黄的读书灯衬得您的脸蜡黄了不少,没有我刚入学时的神采奕奕,我知道您为我们操碎了心,想想几天前和同学们闹矛盾还是您出面解决,为我挽回了友谊。自己真是让您操碎了心。但您并没有责怪我,给我倒了一杯热茶,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直至十点。望着您干涩的眼球和几根夺目的血丝,我内心一阵酸痛。我知道,那盏灯在我离开后都没有熄灭,就像您的奉献之心般永不熄灭。浓浓的陪伴,就凝聚在那盏微微的灯光中。

曾记否?那风疏雨骤。

六年级的一天下午,雨倾盆而下,像泼,像洒。同学们都撑着伞有说有笑地回家。而我却只能坐在教室里等雨过天晴。您看着我无助的眼神,把仅有的一把伞给我,干脆坚定地说:“拿着,回家去吧!”我只好撑着那把米黄色的雨伞,在风中前行,雨势虽猛,打湿了我的手臂和书包,但我依旧心里很暖,这把米黄色的雨伞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心里,耀眼温暖。第二天,您的脸色苍白,时不时地咳嗽。我想,您一定为我淋了雨。浓浓的陪伴,就凝聚在那米黄色的雨伞上。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老班诵完了这首词,诵完了六年的陪伴,诵完了六年的师生情。

★ 以感谢为话题作文

★ 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 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

★ 陪伴为话题作文

★ 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 以狗为话题高一作文

★ 以感谢有你为话题作文

★ 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400字

★ 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600字满分

10.命题作文“陪伴”素材运用指导 篇十

李健《温暖》歌词中唱道:“花开云落流转里,有你陪伴,分享所有的快乐,还有忧伤,装点我寂寞的世界,不再黯淡。”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先确定陪伴的对象,谁陪伴谁,当然有时这种陪伴是相互的。自己可以是陪伴者,也可以是被陪伴的对象。陪伴者可以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比如父母、老师、同学、亲友、邻居等,或是非亲非故却经常接触的如卖菜卖零食的大叔大妈、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也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如一只小鸟小狗,一头老黄牛猫狗兔鸡等。此外,还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事物,如一本好书、一条流淌清水的小溪、一座久远的桥等,可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通过记录陪伴的过程,表现对被陪伴者的心路历程的影响,其实陪伴的过程就是经历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要求所写的陪伴对象对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产生过一定的触动,可以是一点感悟、几缕情思,在开头或结尾通过抒情或议论的文字,鲜明地表达出来。

【推荐素材】

素材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廖智是四川汉旺镇的一名舞蹈教师,大地震使她失去了双腿以及亲人。5年之后,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廖智作为志愿者到达灾区一线,陪伴当地的老百姓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日夜夜。廖智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说:“在志愿者这个群体中能感受到更多正面的能量,除了帮助,有时候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只是陪伴,发自内心的只是友善地待在一起。我现在用的方式就是尊重和陪伴,有时候会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

素材点拨:廖智用尊重和陪伴帮助了更多人,因为尊重与陪伴就是一种力量。这则素材可从下面这个角度来考虑运用到写作之中: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学会感恩。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平淡的生活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素材二:前不久,网友评出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其中,一条母爱情深的狗和一条见义勇为的狗感动了很多人。

这是一只平凡的流浪狗,为了给狗宝宝喂奶,它每天从长滨路上跳入汹涌的江水中,游到孤岛上给孩子们喂奶,然后又游出1公里多回到岸上觅食;这是遇车祸冒死救同伴的狗,在滚滚车流中,一只小狗遭遇车祸躺在斑马线南边,另一只狗不停地用两只前爪拨弄躺在地上的小狗,使尽全力想把小狗拖到路的对面。面对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那只狗并没有一点胆怯的样子,反而全身掩护住小狗的身体。

素材点拨:动物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舐犊情深,爱护幼崽,珍惜生命,忠于爱情,富有责任心……我们可以从那些动物身上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类令人感动的动物素材不光网上有,我们生活中也有。有动物陪伴的日子,需要善于发现,那么就会感悟和收获很多。

素材三: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素材点拨:名人和书的故事非常多,对他们来说与书为伴就是一种幸福。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品尝和体会,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的陪伴,每个阶段与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我们应该一辈子和书做好朋友。

【佳作示例】

陪 伴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李好好

时间不仅把黑发漂白,也把我童年小院里的木香冲淡,连小院也苍苔斑驳,终日寂静。爷爷总是半躺在老椅子上,望着夕阳,看时光慢慢凉下去。

听爷爷说他的父亲是有名的木匠,爷爷从小就跟着他学习木工,那些年月,父子俩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朴素的艺德,闻名乡里。

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没有云朵来遮挡它,它就是这世界的主角。爷爷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木墩上,身边放着各色的斧、锯、刨和墨线盒。我坐在旁边,玩着截下来的木头边角料,搭建着自己的小世界。爷爷一伸手总是精准拿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他就这样不知疲惫地一直忙碌着,视线从来没从手上的活计移开过。

小院里,微风拂过爷爷的头发,但依旧可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淌下,刨子在木头上“吱吱”地唱着歌,片片刨花,洁白地绽放,飘落在身边的地上,散发出新开木头的芳香,就好像刚刚出锅的馒头,热热的香气弥漫小院。在刨花歌声的旋律里,爷爷的手前前后后,一上一下,一按一提,力度刚刚好。爷爷做铆合时,从未用过一根钉子,两块木头总能刚好拼接,用天衣无缝、巧夺天工来形容,毫不夸张。原本粗糙脏乱的木头,就这样光鲜起来,巧妙地组成一把小凳子,我高兴极了。爷爷擦一下额头的汗水,说,搬着凳子,上学去吧。

有时候,爷爷会摊开手掌休息一下,他的掌心有一排排数不清的老茧,大大小小的,软软硬硬的,这些茧子使爷爷的掌心看起来变了形,看了令人心痛。每次要精雕木活时,爷爷手上的泡就会被磨破,晶莹而又带着血色的液体从泡里流出来,爷爷的眉头微蹙,但手上的活计却不肯停歇。就这样,爷爷一直忙着,忙着,他头上的白发,额头的汗水,都被小院的风儿吹着。时间很慢,我等得肚子咕咕响,夕阳也只下去一半。可爷爷说,时间很快,眨眼就是几十年。

多年过去了,我在爷爷木香的陪伴下慢慢成长,在爷爷身后,留下我一串串快乐成长的脚印。

时至今日,爷爷已经好多年没有动家伙了,手艺也不如当初,他的背驼了,眼睛也花了。而爷爷当年给我做的那个小凳子也年老了,人坐上去,就会唧唧哇哇地响。爷爷有时拿起锤,“砰砰”地敲打几下,那凳子就会几天不叫,可是,它的身子骨毕竟不如从前,过不了几天,又会哀叫如初。

我站在苍苔深绿的小院里,再也闻不到一直陪伴我成长的木香。风在空荡荡的小院里,在爷爷身边,无聊地游荡。

【教师点评】

本文感情真挚、细腻,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份浓浓的爱意,这份爱意轻轻地藏在作文中,使得作文读起来分外有味道。小作者语言功底也不凡,细节描写典型生动,令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喻新奇形象,文章写得真情而生动。

(指导教师/诸爱英 庄青青)

11.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精选 篇十一

终于,我逃离了这承载着呵斥回忆的楼房,升入小学。以为能离开这令我“恐惧”的陪伴,可电话总是规律地响起,是那个固执、严厉的老头。

渐渐地,每周末接起姥爷的电话成为一种习惯。考试失利时,有他严肃却又充满鼓励的声音;沮丧时,有他关心问候的声音;生病时,有他担心叮咛的声音。每当我遭遇挫折时,总有姥爷的话语陪伴左右,激励着我不断奋进。

这个十一,回到了那曾经严厉却又神采奕奕的老头子身边,实是想念。他神奇依旧,头发乌黑,只是走起路来晃晃悠悠,这是前些年轻度中风留下的病根。价值器物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而发生着改变。小气的姥爷为了我将家具翻新。原本珍藏着回忆的破藤椅变成了柔软的沙发,为了我学习之余,能有舒适的环境,原本“呲啦”作响的黑白小电视变成了清晰的彩电,原本“吱呀”的木门变成了轻捷的推拉门,为了不打扰到我学习,为了适应我,他舍弃了往昔真挚的回忆,更舍弃了老一辈人所传承的质朴文化的思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陪伴呢?

奋笔疾书与宽敞的书桌旁,便听到了那轻轻推门的声音,脚步拖沓,一轻一重的声响传入我的耳畔,浮现眼前的是一张满目笑容,充满皱纹的脸。“哈哈!真是刻苦啊!”洪亮却略带结巴的话语令我的心蓦地一震。曾几何时,他流利畅快的语言变得如此不堪岁月的重负?眼眶渐渐湿润。“听说你又考了全班第一,真棒啊!看来当时的训斥还是有用的!”他自豪而爽朗地大笑,大步走出房门,猛地拉开推拉门,旋过身说:“我就在外面,有什么事或需要就叫我啊!”接着,小心翼翼地沿着推拉门的诡计合上,中途只发出细微,不可琢磨的响声。接着他刻意放轻原本艰难的脚步,慢慢走到无声的电视机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姥爷此时的画面,驼背的他,艰难地迈开年迈的双腿,手扶着墙壁,一步一步。泪,不经意地划过脸庞。为当年的严厉而补偿吗?不,不全是。他了解我脾气与性格,给了我最多资而温暖的陪伴。这个老人,放下了他的娱乐给我补习功课;这个老人,舍弃了他的固执于傲气,只为让我学习更出名,为国家的未来尽一份力,做出贡献。他舍弃了自己而陪伴我,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发学习,回报他的关爱呢?

12.以陪伴为话题作文 篇十二

——题记

窗外已是黑夜,我还在屋子里写作业。旁边还有安静的母亲在看书,她在一页一页的仔细读书。屋中十分寂静。

我还在绞尽脑汁地思索一道数学题,忽然听见楼下有人在喊着什么。“着火了,着火了!”我刚开始有些不以为然,以为是小孩子的恶作剧。我心里又告诉自己:可能孩子们兴致勃勃,一直在玩呢!我接着又陷入了沉思中。没过一会儿,这次又出现了一个声音 不是小孩子的声音,而是大人的。“着火啦,着火啦!”他的喊声里似乎带着一些急促和惊恐声音传的很远,连母亲都被打断了思路,抬头疑惑的望向窗外。她突然一怔,猛的回过神来。失声叫到“下面,下面有人了……”

我和母亲边冲向屋外,想要赶快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刚一打开门,一股刺鼻的味道从门外就涌现进来,门外早已是浓烟滚滚,令人难以呼吸。虽然只是一小会儿,却已经有些缺氧了,甚至吸入了大量浓烟。有几个坚实的脚步声在楼道里响,又有几个消防员冲了进来,看见了我们,一声不吭地拽住我们,把自己身上的备用氧气瓶装在了我们身上,便让我们往下跑。我和母亲低着头,快速地跑出了公寓楼。我们还惊魂未定,心脏上上下下地猛烈跳个不停,大口大口的吸着空气,身上的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冷汗直往外冒。

不过,我发现了有一辆消防车停在小区门口,车上没有人,但警笛还在响着。几条粗大的水管连着车,尽头消失在了楼道中。我顿时心中对伟大的消防员有了一丝敬意,他们不顾危险,舍身舍命地往前冲,保护“往后退”的我们。看着消防队长穿着厚厚的消防服,手里拿着通讯器与在楼里的消防队员们通话,看着他们临危不惧的紧密阵型,寻找火源,消灭火源。最后他们再次从冒着浓烟的楼道里,拖着沉重的水管出来,让我们在场的人都肃然起敬。他们摘下头盔,露出自己灿烂的笑容,哪怕是在黑夜中也是如此亮眼!最后,他们给我们大家警告了一声,不要在安全通道里放纸箱。

13.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十三

——题记

有一个小女孩,在前呱呱落地,成了全家人的宝贝。从此以后,每一次放学回家,迎接她的总是母亲的笑脸和递到她书包前的那双手。上学前,免不了总是几句温柔的叮嘱,而她呢?听完后一蹦一跳的出门了,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变成了甜甜的糖果味。

升入初中后,逆反心理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女孩的心里。母亲上学前的一声声叮嘱,在女孩看来不过是唠叨罢了,每一次,她被像山似的作业压倒深夜的时候,母亲也总和她一起熬夜;她不知道,其实母亲一直陪伴着她。

这个女孩便是我,我真正明白母亲的心的时候是那一次——

因为升入初中,所以作业很多,常常为了做作业,我要熬到深夜,而母亲就在客厅沙发上坐着。每一次都要等到我房间的灯灭了以后,才听到母亲回房的声音。

那一次,我提前做完了作业,看到客厅的灯亮着,便小心翼翼的去看了看。一撇沙发上,却看见母亲已在沙发上睡着。我很诧异,为什么母亲这次睡得这么早。走到沙发前瞥见母亲那黑的像瀑布似的头发中夹杂了许多银丝,这些银丝在黑色中格外刺眼。我的视线久久不能移开。我好像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等到我房间的灯灭了才回房。

我明白了,原来母亲一直在默默的陪伴着我呀!我太不懂事了,这么晚才懂。

我轻声叫醒了妈妈,“妈,外面冷,回屋子里睡吧!”“你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你放心吧!快去睡吧!”“嗯”

原来,母亲一直用无声的爱陪伴着我,陪我一起熬夜,陪我一起辛苦,陪我一起。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为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还写了一张纸条,我躲在房间里看妈妈看到这些的神情。不一会儿,妈妈出来了,看到餐桌上的早饭笑了,她拿着纸条认真的看了起来,纸条上写着:老妈,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我长大了,不会让你再操心了,现在请享用女儿为您亲手做的爱心早餐吧!透过门缝,我看见妈妈笑了,但眼中划落了晶莹的泪珠。

14.以陪伴为话题的作文 篇十四

一排排参天大树,有的苍劲,直冲蓝天;有的嫩绿,羞羞答答;有的正值调皮时期,把动物都招来自己身边,在风中摇曳着身子,愉快地游戏着。但在不久之后,大自然将会献出这一切,给人类提供资源。那些红杉木会被做成精美的家俱,那些桦木会做成火柴,那些檀木会做成薰香。大自然为我们奉献了它的一切,我们的生活才这么美好。

大自然陪伴着我们,我们渐渐习惯了他的恩赐,并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于是,一些人不再珍惜大自然,开始破坏大自然,但大自然照样向我们提供资源。

它把每一朵绽放的花送入我们的眼帘:红的大朵大朵地绽放,大方而活泼;白的有大有小,自然而潇洒;紫的随着天色绽放,朦胧而含蓄。我们却左手摘一朵,右手拔一束,破坏如此美丽的大自然。一位年轻的女子,提着她的红裙子走在花坛旁的小路上。一支红色的花伸出花坛,五瓣花中还有米黄色的花芯,像七八岁的儿童天真无邪似的。那女子看看自己的红裙子,又看了一下红花,伸出“黑手”,摘下那只红花,别在草帽上。她刚别好红花,又看见藏在红花后面的一支红橙相间的花朵,花瓣的尖端还点缀着一点点黄斑,年轻女子又将手伸入花坛中,那花离她有点远,她便踮起脚一手攀着花坛,一手拼命地向那朵花伸去,果断摘下后,便将它与红花插在一起,拿出小镜子照了又照后,这才满意地离去。

摘一两朵花,仅仅是伤害了一座小小的花坛,人类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大量的污水流向江河,过度的放牧唤醒了沙尘暴这个恶魔,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给地球裹上了一层又一层棉衣,于是,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开始无奈的惩罚自己的孩子。

洪水的声音是她的训话,龙卷风折断大树是她拍打的巴掌,冰川融化是她开出的一张张罚单。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养育我们数以万年,如今,她已经伤痕累累,世界末日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头上。

上一篇:1242007年普法法制宣传日总结下一篇:参加河南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学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