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

2024-08-29

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精选6篇)

1.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 篇一

[设计理念]:

1.激发写作愿望。儿童诗,字数较少,不拘一格。学写儿童诗,能培养儿童的灵气、情感和乐趣,是发展儿童想像力的最快捷的方法,使学生更聪明、更可爱,初一学生写诗看起来高雅,不可攀,其实不然,关键是如何打开孩子们的思维闸门,一旦打开,喷涌而出。所以我想从童谣入手,当他们还在襁褓里的时候,妈妈唱的那些有趣、好听的歌谣不就是诗吗?当听到他们所熟悉的童谣时,那活泼、质朴、纯真、散发着真善美气息的童谣,会再一次燃起他们创作的欲望。

2.唤发不泯的童心。儿童诗,追求的是一份天然的不可雕琢的真。任何艺术似乎都讲究技巧,惟孩子们使用的是“无技巧的大手笔”,孩子们小时候会用他们敏锐独特的眼光,灵巧新奇的想像及专注凝神的遐思,熔铸成一行行轻巧灵秀、质相纯真、充满童趣的小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会忽略了这种童心童趣,感觉变得迟钝,内心也不再敏感,观察的触觉不再会伸及生活的各个细节。我设计童心诗趣活动,旨在唤发他们的童心诗趣,让他们保持一颗敏感的童心。

3.锻炼奇特的想像力。诗是想象的语言,想像是诗的翅膀,儿童是一个最富有想像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表现出特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是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就要通过让学生听诗、吟诗,写诗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步入多彩的想像世界,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美好的想像会让人激动不已,让人产生无限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懂得诗歌创作的一般注意点,掌握一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网络筛选信息做电子文摘卡、涂鸦板操作画配诗、讨论交流初步鉴赏诗等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创作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拘俗套将五彩斑斓的童心世界展示出来。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留心生活、感爱生活的观察体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创作和鉴赏儿童诗。

[教学难点]

创作和鉴赏儿童诗的方法,诗歌语言的锤炼。

[教学对象及其需要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童谣知识,喜欢诗,但还未曾写过诗,对于诗歌的创作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太难不敢涉猎。旨在通过这一堂课就能让学生学会写诗,并把诗歌创作作为长久的兴趣,方法是缩小创作跨度台阶,以童谣为基础,以儿童诗为兴趣支点,以诗歌创作基本三元素的构成方法为突破口,打一场巧妙的攻尖战,让学生一节课下来,就能轻松地进入一个自由的诗歌创作王国。

[教学媒体选择]网页课件

课件地址:homepage.10000h.com/txsq/

网络教室,通过学生网上互动即时创作与点评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十四五岁的你们正处在诗意盎然的年龄,喜欢读诗,应当尝试写诗,用青春的笔表露心中跳动着的情感,和亲密的朋友交换从心灵深处流泻出来的吟唱。可是因为觉得跟诗的距离太遥远,就望而却步了,其实写诗并不难,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进入童心诗趣写作活动课。

环节一导入:

师:

虽然我们长大了,可是在我们的记忆中,我还固执地认为,天下最美的歌就是童谣,最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还是故里的童谣,始终封存着最动人最美好记忆的童谣给童年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人以美的启迪和向上的力量。请选择你喜欢的童谣欣赏,欣赏之后用一句比喻说说对童谣的感受。

生:

童谣的果子永远是甜的,没有人知道果子成熟的日期;

童谣是一把钥匙开启童年透明的天空;

童谣是一条洒满星光和露珠小路给拾梦的孩子;

[解析:这一个环节巧在:既用童谣的生动带学生入境,又让学生通过比喻的方式说感受,其实就在进行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找物象]

环节二导入一

网页出示一组春之组诗,其中一首是老师亲自创作,老师引读,男女生分读、合读,在欢快的音乐中体会诗意。

师:从这三首诗中你能体会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春草

绒绒的春草

直挠脚心

我一路走

一路笑 春风

地面上

小草探头探脑

春风伸手

三把两把

就把它们揪出来了 春雨

顽皮的小雨滴,一个接一个

从云里跳下来,跳到屋顶上,

被屋顶踢下来,可怜的小雨滴

一个接一个,从屋顶跌下来,

跌到树叶上。

生:我体会到了欢乐、愉快的情感。它们是通过草、风、雨表现的。

[解析:让学生通过感受很快理解我们在诗歌创作中不仅善于找到物象,更要善于把意象寄托在物象上,那么就有了诗歌中最重要的一环:意象的把握。]

环节二导入二:

师:你能否用散文的方式也用春草写一下这种愉悦的情感。

生:春天来了,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我们在草地上踢球、翻跟斗……

[解析:这个环节巧在,不直接告知,而是让学生自己比较探究,悟到诗歌创作中语言的特点:含蓄、凝练]

环节三导入

诗就像一缕春风轻拂我们明媚的脸庞/诗就像一只柳哨,挑动我们纯真的心/诗是一粒种子,播散着我们明天的幻想和希望。让我们一起进入烂漫诗趣中的传递诗情平台,同学们可以选取你所喜欢的图片,以诗配画。

[解析:这个环节巧在以诗配画,一是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冲动,二是美画配美诗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也赋予了美好的情感享受。三是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学生即时创作,老师即时点评]

教学步骤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播种诗意]

引入

活动1

大家一起唱儿歌

《两只老虎》

操作媒体,出示儿歌

导入课题,作为引子

提出问题。 学生唱儿歌,进入角色,用比喻句的方式说明自己对童谣的感受, 勾起童年的回忆,

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回答明确诗歌创作的第一步:找到一个物象,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二、[萌发诗情]

活动2

读中比:关于春的三首诗

引入问题

通过画面、音乐感受情绪,通过吟咏感受文字 学生点击网页后思考回答

1、三首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2、通过哪些物象表现。

3、怎样表现的。 目的:通过比较认识到诗歌创作的另一个注意点:移情

活动3

比中研:从语言上把几米的画配诗与上面三首诗比较

设置问题障碍

通过提供素材,让学生比较研读。 学生点击几米的课件(powerpoint)后比较语言上的不同 目的:通过比较认识到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注意点:语言储蓄、凝练

活动4

研中疑:播放flash动画《风筝》,质疑、欣赏、评价

继续设置问题障碍

通过提供情景素材,让学生在研中疑,疑中思。 学生对同一个事物思考从哪些角度来构思。初步口头创作。

{合作、讨论、探究} 目的;通过不同角度思维的碰撞,让同学领会到如何抓住物象特点,展开想像的翅膀。

活动5

疑中拨:学生递交作业--电子文摘卡 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筛选自己所喜爱的儿童诗

课中,让学生作业递交,口头讨论 学生初步具备的诗歌写作的知识来评价自己摘选的诗歌(合作、讨论、探究) 目的:一是培养同学善于在网络撷取材料,积累材料,筛选材料的能力。二是通过评点所摘诗歌,巩固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同时提高鉴赏能力。

三、[传递诗趣]

活动6

写后拨:学生通过涂雅板进行画配诗,分两组创作主题《春》《童年》

挑战诗人 教师共同参与创作

并对学生递交的作品进行回复修改。

请诗人参与 学生通过电子平台,进行画配诗创作。创作完后交流。首先是自己谈创作体会,然后是伙们评点

学生向诗人质疑。 目的:进一步提升对儿童诗创作的认识。

评选:新生代小诗人

集体朗读他的作品。

四、[课后拓展]

1、继续创作四季的诗,作业发至学校二中论坛,学生作品专栏;

2、参与到童诗社论坛,有众多的诗歌爱好者会点评,同时,优秀作品会发表在电子刊物《童诗刊》。

2.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 篇二

一、根据题目要求, 创设写作素材

一天, 我找到年青教师罗莲芝老师, 和她一起进一步讨论了学生为啥写不好作文?作文课究竟该怎么上的问题, 时逢下雨, 我们就共同商定了以《雨中的校园》为题, 写一篇作文。让她按商量的思路具体实施, 看能否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上课后, 作文题出了, 教师讲讲要求, 我陪罗老师把学生带到校园里, 让他们仔细观察雨中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操场、教楼等景物, 对比与晴天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先从整体观察整个校园的情景;接着看花草树木的变化;再观察下课后同学们在雨中的情景;最后让同学们都亲自到雨中淋一淋, 具体尝尝雨水落在脸上的滋味。老师指导学生看, 还不时地摸一摸、闻一闻, 听一听, 想一想, 边看边议, 同学们感到有材料可写高兴极了。

二、回忆所看的事物, 口述观察所得

看后回到教室, 我坐在后面继续听。罗老师说,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看过的雨中的一些情景, 把你们看的、想的、感受到的, 同学们议论议论, 使你感受深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老师的话音刚落, 几十双手刷刷地举起来, 争着发言。有的说:“我看校园更美了, 整个雨中的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有的说:“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坛中的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我想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和花的海洋, 千头柏也露出了新枝, 更让我喜爱了。”有的说:“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动作, 许多同学在雨中尽情地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 同学们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有的说:“花伞像会走路的大蘑菇, 为我们学校增添了美丽的色彩。”有一小个子男生说:“别人注意看, 我注意听, 听同学们议论到精彩处, 我就不时地瞅几眼, 我听那小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有的说:“小水珠落在我的头发上, 像是给我带上了无数颗细水的珍珠。”有的说:“凉凉爽爽的空气, 吸一吸更让人感到特别舒服。”经过一番表达, 老师又有意引导两个学生按不同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完整地进行叙述。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评说。这样《雨中的校园》一文框架有了。学生们自己再添些血, 添些肉, 一篇内容的充实的文章就出来了。

三、合理组织材料, 动笔写作文章

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 加之老师的评判, 雨中情、景、物都有了, 各自的不同心情, 不同感受也清楚了, 接着就是如何把材料组织好, 写出文章。

在材料组织上, 罗老师没作过多的要求, 他说:“我不具体要求你们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再写什么, 只想说。你们无论先写物, 还是先写人, 都要具体写出当时看到事物的真实情景, 感受深的广泛联想, 多写几句, 写出真情实感, 写的文章要使别人看了也能感悟到雨中的校园更加美丽。”全部指导完毕, 同学们开始了各自的作文。

一周之后, 我找罗老师了解《雨中的校园》一文的习作情况, 他说:“这次交的学生作文我很满意, 一是读了学生的作文, 感到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层次清楚得很, 语句也美多了;二是没有了胡编乱造的语句;三是文章的篇幅明显地增多了, 能明确地表达中心, 以后指导学生作文, 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我翻看几本学生作文, 也的确感到写得不错。

摘抄了学生的一篇《雨中的校园》的习作, 全文如下:

学校还是我们的学校, 校园还是原来的校园, 在雨水的洗刷后, 它更美更漂亮了, 我更加喜欢我们的学校。

你看“隆古乡中心小学”七个铜字横排在学校的大门上, 雨水冲洗后更加耀眼夺目。水泥路显得更宽、更平、更直了。路两旁的冬青站得整整齐齐, 一些枝叶在微风的吹拂下, 不时地点头。好像在说, 我们渴了, 今天喝足了水真痛快。两边的文化长廊、校风、校训等, 吸引着很多学生在观看。本来并不新的教学楼也新了。一楼到三楼,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一点灰尘也看不见, 门窗上、墙壁上, 既看不到纸贴, 也找不到一点乱写乱画的印迹。教室门上“请讲普通话”的标牌更引人注目, 在它的警示下, 这时我们全都是在用普通话交谈。教楼前面几个大花坛里, 月季花、大力花、海棠花等, 争相斗艳, 雨中的黄洋球更加翠绿, 花草又长出了嫩芽, 花坛很快就要变成绿洲了。操场四周的树像是又长高了, 也长胖了, 千头柏又露出了新枝, 更让人喜爱, 教学区和住宅区更是花香扑鼻。

对学校、对校园, 本来同学们没有不熟悉的地方。今天不知怎的, 好像都很陌生似的, 走到哪都舍不得迈大步, 还不时地停下来仔细看看, 怕是错过的机会不会再有一样。同学边走边议, 平时不留心, 感觉什么都无所谓, 若仔细观察, 给的印象就是不一样。观看得高兴了, 还在雨中尽情玩耍, 享受下雨带来的乐趣。各式各样的花伞, 像似在雨中盛开的花朵, 五颜六色, 美丽极了。这些花伞慢慢地走, 细雨沙沙地下, 雨水哗哗地流, 好像在演奏一组春雨的交响曲, 悦耳动听。我有时还收住伞, 尝尝淋雨的滋味。小水珠落在头发上, 像是带上了无数颗细小的珍珠。有时吸几口凉凉爽爽的空气, 真痛快。这时候, 我感觉雨中的校园美, 我自己也美多了。

3.作文讲评课也是写作指导课 篇三

关键词: 作文讲评 理论指导 指导方法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练轻讲、重改轻评,认为批改后就万事大吉了,讲评只是“轻描淡写”。从写作教学的意义上说,作文讲评课是整个写作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结合学生写作活动的再一次写作指导。作文讲评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蜻蜓点水般的评价上,而应是以学生的作文为依据,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的又一次作文指导课。笔者以一次作文讲评课《例证法的使用》为例,谈谈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这是一次月考的作文题: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针对学生在这次考场作文中例证法使用不当的一些情况,笔者讲评的重点在正确使用例证法,把握好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上。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但是,在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学生对例证法的运用总是难以令人满意。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老师只注重理论指导,举的例子多是名篇名文,学生习作多作为反面教材,有距离感,进而产生畏惧感,最后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次讲评课,笔者选的都是学生的作品,有佳作也有病文,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好例证法。

用好例证法,首先,必须做到选择论据要正确、典型。不少学生在举例论证时张冠李戴,弄错人物与事件,比如经常有学生写毛泽东慷慨陈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另外,举的例子必须具有典型性,这样才有说服力,比如这次作文有位学生为了证明“说话要留有余地”这个观点,以巴金的《家》为例,写道:“琴是一个处在封建社会,却有着全新思想的新时代女青年。朋友们将长长的辫子剪短来冲击封建制度,觉慧问她会不会剪,她的回答是等着吧。后来因顾及母亲她没有剪,但她也没有说不会剪,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她给自己的后路不是死的。琴的回答就是留下一道空隙的美。”显然,学生对琴的那句“等着吧”理解错误,其实,琴的潜台词是“你等着瞧,我一定会表现给你看”,选用这个例子没有说服力。笔者选了另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如果诸葛亮一心想征伐西川,也许可以获得西川沃土,但是可能会遭到来自孟获部落,甚至是饱受战乱之苦的西川百姓的报复。所以诸葛亮留了一条退路给自己,也给孟获。他七擒孟获又七次放回,以他宽广的心胸赢得了这片土地。”用《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证明这个观点非常恰当,很有说服力。通过比较,学生明白选例要正确、典型。

其次,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有侧重点,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笔者选用学生作文《不必贴得太紧》片段:“某天公交车上,一位妇女掉了十块钱,被一个男孩看见拾了去,妇女以为小孩会还他,谁知小孩放进自己的口袋。于是妇女大声嚷嚷‘有小偷’,说那个小孩偷了她的钱,顿时小孩两大眼睛泪水汪汪。司機和妇女说了几句想摆平此事,妇女不依不饶,动手扇了小孩两巴掌,小孩哇哇大哭,小孩母亲便与妇女争吵起来,争吵中,小孩从口袋中拿出十元,用稚嫩的声音说:‘阿姨,钱还你,对不起’,妇女不屑地拿过钱,对全车人说是他偷了她的钱,没教养。车上有不平的人出来责骂妇女,争吵再次开始,直到民警来才得以解决。”通过提问个别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个片段在叙述事例时太详细具体,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物语言、动作等。比如“两大眼睛泪水汪汪”、“妇女不依不饶,动手扇了小孩两巴掌”、“用稚嫩的声音说:‘阿姨,钱还你,对不起’”。在指导学生修改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议论文叙述事例是为了有效证明观点,揭示道理,一般不用描写性的语句,也不需要完整的事件过程。

再次,要讲究丰富性。为了说明一个观点,要有充足的论据。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三四个典型的论据,笔者选了两篇作文进行对比,一篇全文只用一个例子,另一篇有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有详细的,也有概括的,有古有今,有国内的,有国外的,相比之下,学生自然明白哪篇更具有说服力。

运用例证法要注重论点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加以充分分析,文章就会变得简单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事例再多只是堆砌论据,文章“议”得好,才有深度、有说服力。选择一篇学生佳作,要求大家找出习作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想必大家对作家东野圭吾并不陌生吧,他可是悬疑小说界的登峰人物。他的小说不仅在日本畅销,在中国亦是好评如潮,他的小说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正是因为他总是在悬疑情节中留下一条‘缝隙’。悬疑作家如此多,出名的却屈指可数,那些失败的作家是因为文笔不好而不被青睐吗?不!绝不是,他们只重视在文字上雕琢,用最华丽的话语一股脑地铺盖了所有内容,没有把握好剧情结构的发展,以致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猜测下文的所有情节,就是因为铺设太紧密而没有留一丝空间遐想,才促成了一部部失败的悬疑作品。留一条缝隙,便可做到张弛有度,内涵总是要慢慢品味,才可知作品的芳香,比起一股脑地做到‘完美’,读者们更愿意静下心去品读耐人寻味,一波三折的作品。这便是东野圭吾作品的成功之道”。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综合运用原因分析和对比分析这两种论证方法,阐述东野圭吾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总是在悬疑情节中留下一条“缝隙”。通过分析,学生明白分析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最后归纳出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假设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同类归纳法、对比评析法、引用分析法、比喻分析法等,进一步指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正确使用论证方法。

这种把讲评和写作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打破了以往以教师讲述和评价为主的单一的方式,以学生习作为依据,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既是讲评课,又是一次写作指导课。

参考文献:

[1]李远芳.议论文习作中例证法的善用.

[2]中学教学参考,2011(13).

4.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 篇四

1、感悟、品析题中关键词“伴”“成长”,学习“抓题眼”审题。

2、回顾生活体验,拓展素材,聚焦适当的素材入围。

二、学情分析:

1、教育部关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但审题仍是写作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对初中生写作基本能力的要求。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初一学生的审题能力较薄弱,审题过程还处于一种“浅意识状态中”,不擅长抓“题眼”,故主旨不突出也就成了通病。

2、近年来半命题作文比较多,诸如《动力来自》《改变了我》《让永驻心中》这类题目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制性,更增添了审题立意与选材之间关联的思维难度和能力要求,这样,写作材料的选择、角度的把握就直接影响到文章的等第。其实,有深度、有新意的作文往往选材也不俗。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有必要在平日的作文训练中多关注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今天的作文训练题《伴我成长》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步骤一审题

出示作文题《伴我成长》,看看文中的关键词即题眼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

“成长”应体现出一个有时间跨度的过程,文中应有比较清晰的且有一定“长度”的时间段。

“伴”应是“形影相伴”,是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对“我”有影响、帮助、鼓励的积极意义。 在已有的审题能力基础上,对作文题意进行初步的辨析。

审题眼“成长”,出示例文①《格言伴我成长》 学生阅读、讨论、明确。

详见附一 遵循“接收信息处理信息

输出信息”的思维原则,以恰

当的具体可感的例文为抓手,

通过读、思、议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审题的过程及如何在文中紧扣题眼,凸现主题,在比对中形成思维成果。旁观者清,通过比较鉴别,教学目的较容易达成,学习效果较显著。

审题眼“伴”。出示例文②《自行车伴我成长》 学生阅读、讨论、明确。

详见附二

审题方法之点拨

学生讨论、明确:

看清--抓题眼

落实--在文中体现 由感性到理性地将本课训练重点加以归纳,总结规律,给学生以明晰的认识。

步骤二

选材

出示例文③《幸福伴我成长》 学生阅读、讨论、明确。

详见附三

选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文章题旨的高下。如果说前面是拓展学生思维的量,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质。通过例文③让学生明白:平时就要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那么所积累的材料就会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

例文③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遵循由“形似”到“神似”的学习规律,提供值得观察和摹写的好作文,指引一个必要的基本思路,还是很重要的。仿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回顾生活,提取素材 指导学生从人物、爱好、品性三个角度来选材。

详见附四。 三篇例文的选材角度各有不同,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情感储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指导他们回忆生活、筛选出典型、新颖材料、建构文源,为课后的写作做准备。

选材方法之点拨 学生讨论、明确:

新颖--有新意

典型--有深意

好写--有含意

仍是由感性到理性地归纳、梳理选材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

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作文《伴我成长》

5.读后感写作指导课 篇五

一、什么是读(观)后感?

顾名思义,先来读(观),再有感受和想法。读后(观)感就是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观)后感”。

二、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1、“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2、“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3、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⑴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 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感点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三、写读后感主要步骤

⒈读通全文 ⒉捕捉感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点排列出来。※同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产生感想的“点”。⒊选择感点 ⒋记下感受 5.写读后感

梦想的力量

加拿大有一个小男孩叫瑞恩·希里杰克。有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非洲有成千上万的儿童没有水喝,他们渴急了就去喝残留在水洼里的脏水,甚至牲畜的尿!6岁的瑞恩难过极了。忽然,电视中传出来一句话—— “70块钱可以挖一口井”。这话让瑞恩激动不已:“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我明天就要带70块钱去。”

电视节目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向妈妈伸出手:“妈妈,给我70块钱。”面对瑞恩的请求,妈妈根本没当回事。晚饭时,瑞恩又向爸爸提起这件事。“这是个可笑的想法。瑞恩…… ”爸爸还想说下去,瑞恩哭着叫起来:“你们根本就不明白!那里的人没有干净的水喝,孩子们正在死去,他们需要这笔钱!”

妈妈说“瑞恩,记住,你只能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一些钱,每次2元。”从此,瑞恩每天都要向父母请求。瑞恩的爸爸妈妈认真地讨论后,告诉瑞恩:“如果你真想要,你可以自己赚,比如为家里打扫房间、清理垃圾。”

瑞恩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地毯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他的储蓄罐里多了两块钱,全家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多小时的玻璃,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去了,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扫雪,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半年过去了,瑞恩越干越卖力了。瑞恩每天睡觉前都这样祈祷: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干净的水吧。

附近的人知道了瑞恩的梦想,纷纷加入到为“非洲孩子挖一口井”的活动中。随后,不断有电视台要求采访。一周后,在瑞恩家的邮筒里出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瑞恩的井”,里面有一张25元的支票,还有一张便条:“但愿我可以做得更多。”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成千上万的汇款来支持瑞恩的梦想。

四、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感点)——读《梦想的力量》有感(题材)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点)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介)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议)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联)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结)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梦想的力量》,文中年仅6岁的小男孩瑞恩,有爱心,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点)

《梦想的力量》中的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介)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瑞恩,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而瑞恩只是说:“那么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她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小瑞恩心中想着的就是那些无辜的,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议)

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联)

6.动物写作指导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小动物的兴趣,明确习作要求和习作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抓住动物的特点来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来一次动物知识大赛,看看谁最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你们有信心通过老师的考验吗?好,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听声音猜动物。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最喜欢小动物了,这样设计,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可以调动起来。】

(二)听一听,辨一辨。

播放小动物的声音,让学生通过声音来猜猜这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并把它的名称说下来。

过渡语:小动物的声音同学们都太熟悉了,下面来点有难度的,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听谜语猜动物,同学们,赶快动动脑筋,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听声音辨别小动物,看看学生对常见小动物的叫声是否了解,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使学生有素材可写。】

(三)读谜语,猜一猜。

1、师:谁来读一读

走起路来画梅花,从早到晚看着家,看见生人汪汪叫,看见主人摇尾巴。熟人来了尾巴摇,生人来了汪汪叫,最爱坐在大门口,嘴里啃根大骨头。能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吗?

4、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这些谜语这么好猜,主要是因为这些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指名说。(特点、外形和生活习性)【设计意图:第三环节通过猜动物让学生明白想要把小动物写形象写生动应该抓住动物的特点、外形和生活习性,为接下来的习作教学做铺垫。】

(四)观察图片,巧引取材。

课件出示小狗的图片:欢欢有一身金黄金黄的毛,像穿了一件金黄的大衣,黑色的小爪儿,像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一刻不停地摇摆着,像钟摆一样;那双水晶似的大眼睛总是充满好奇,滴溜滴溜地转个不停。天热的时候,它喜欢把舌头伸得长长的。(小狗)

1、看图观察图中的小动物,说说你看到的小狗。

2、用一两个词说说它最大的特点。

3、个别同学说话。

4、怎样才能把小狗写清楚?(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特性)

5、学生动笔写作。

【设计意图:知识与技能。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6、合作交流。

1、每个同学们喜欢的小动物都长得那么可爱,刚才大家讲起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那样的神采飞扬,真棒!现在让我们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2、它们有怎样的外形呢?

教师随机指导:描述时要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如可按“全身—耳朵—脸—四肢—尾巴—整体印象”这一顺序)介绍,体现出它的“可爱”。

3、你们了解了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1)、观看视频,狗吃东西。2)、学生写作,师巡视。3)、选个别同学交流,评价。4)、观看视频,狗遇上陌生人的视频。5)、学生写作,师巡视。3)、选个别同学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孩子在与小动物的相处中可以了解到生命科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它们将一些自然常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受到生动的教育,比如生命是如何成长、繁衍的;通过与小动物嬉戏玩耍,喂养、训练和护理小动物,孩子能逐渐了解小动物的各种行为和表情的意义,生命的艰辛、美丽与短暂,从而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帮助孩子从小就养成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行为习惯。】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欢欢有一身雪白雪白的毛,像穿了一件洁白无瑕的大衣,白色的小爪儿,像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一刻不停地摇摆着,像钟摆一样;那双水晶似的大眼睛总是充满好奇,滴溜滴溜地转个不停。天热的时候,它喜欢把舌头伸得长长的。欢欢的警惕性非同寻常,它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能闻到3里以外东西的气息,吃食物时,它总要低 下头闻一闻。它还有一双耳朵,每当听到特别的声音,它的耳朵总会竖起来,认真地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因而,人们养它来看大门,它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

小结:每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有的温顺,有的懒惰。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

(2)让学生在小组内修改习作。

有人请教作家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怎样改作文,他们都说:再念、、再念、再念。习作与评议: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设计意图:与同学们交流,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孩子们更能很好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八、课外延伸、完成习作(迁移练习)

师(播课件):在我们的书上“口语交际、习作”中就有这样一个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好!大家在课后就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相互之间说一说,回去仔细观察,写作的时候,写出你对它的真情实感。作业上网查找小动物的资料,再修改文章。

上一篇:旅行导游顾问求职简历下一篇:画风说课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