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精选13篇)
1.《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篇一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融教学与实践于一炉的,通过选修学习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进行了一次洗礼.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接受了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以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我深知自己的肩负的使命.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继续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做生生不息,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它就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指关于价值的特殊观念系统.进一步说,它是人们在处理价值问题,特别是那些普遍性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价值观特有的形式,是人们头脑中有关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普遍地存在着价值问题.人们如何理解和对待这些问题,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价值观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识归根到底反映社会存在.人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同他们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条件相联系的,是基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产物.正因为如此,作为人的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就有了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科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如何反映和反映了什么样的主体利益、条件和需要,是否同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小年强,则国强;小年弱,则国弱.”通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我们对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摆在与国家命运相关戚的高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做一名对人类对社会有益的建设之才.
2.《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篇二
1.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与内容
1.1.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 在会计从业人员兴趣、爱好、习惯、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的道德规范, 如会计的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会计工作能否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企业能否健康的进行经营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时, 能否遵守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存在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 重点在于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1]。
1.1.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作为现代企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要自觉地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从业者的内在约束力。
其一是爱岗敬业。爱岗就是会计从业人员热爱会计工作,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 是会计从业人要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会计从而人员应以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为荣耀, 认真地严谨地对待财务会计工作, 要与财务会计工作融为一体, 具有奉献的工作精神;二是诚实守信。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守信就是遵守承诺, 讲信用, 重信用。诚实守信注重履行责任, 执业谨慎, 信誉至上诚实守信。这对现代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是, 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 要保持谨慎态度, 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选择承担委托业务, 不能为一己私欲而接受违背职业道德, 以此来满足他人的不正当要求, 要严格按照会计师准则进行工作;三是客观公正。客观是指按事物的真实状况去反映事物, 客观公正去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 既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加入到工作中, 也不能被企业高层的授意所影响, 严格执行会计师准则和相关的财务制度, 客观公正的进行财务账目的记录和管理。
1.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
一是自发性。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发性特征具有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作用。作为一种道德的规范, 会计职业的道德需要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理性认知, 要加摁住各种形式的理念渗透, 才得以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从业人员的一种自我觉悟, 是其对会计工作方式的主观选择的指导思想, 从这一角度来看, 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自发性的特征;二是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不仅是一种道德的规范, 同时也是一种职业规范, 这是基于会计这一行业的特殊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别, 是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种补充形式, 具有规范的因素,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从这个角度来看,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制性的特征[2]。
1.3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含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原则和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原则知识阐述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遵循的原则。
一是公正无私原则。这要求了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财务方面工作时, 应当遵循公正不偏私的原则, 不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公正无私既是使会计从业者的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动因, 优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原则;二是真实客观原则。现今的企业和公司中造假的案件频发, 就是由于会计从业人员没有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真实客观的原则;三是专业胜任原则。基于财务会计的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1.4 会计道德规范的职能
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 应当明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职能。
一是教育职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不仅是一种职责的规范, 同时也是一种道德规范。会计道德能培养会计道德习惯和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能提升会计从业者的道德觉悟, 从而来指导其工作行为的自觉性;二是调节职能。对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讲调节是其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道德的调节能纠正会计从业者不良行为, 同时还能调节会计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不仅在会计法规上能调节这些矛盾, 在道德上的调节作用也是巨大的。能建立起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三是认知职能。会计道德的认知职能能够通过会计道德判断和会计道德标准等形式, 来反映会计从业人员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会计道德认知的职能能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 从而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3]。
2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时, 个人主义占据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 随着会计从业人员追求利益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了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当中, 为了私欲枉顾会计行为准则, 在企业的财务账目上故意造假, 对企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更有甚者利用财务会计职务之便, 挪用公款、监守自盗、大肆贪污, 最终以身试法, 得不偿失。现今出现的很多企业财务造假案和舞弊案, 都是由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造成的。在现代企业中, 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授意会计从业人员虚假账目, 来应对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管, 这种状况虽然不是出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本意, 但是这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的表现。
2.2 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
在现代企业中, 企业的经营者对财务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把财务会计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致使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时不能发挥其职能的作用, 使其进行财务工作受到诸多阻碍, 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在聘用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时, 都以少管闲事会做假账为标准, 基于生活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致使会计从业人员不得不遵循企业经营者的意愿来进行财务工作。在国内的一些企业中, 不乏有些家族企业, 这都妨碍了财务工作人员进行正常的财务工作。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时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企业经营者忽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不仅使会计从业人员, 无法按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进行工作, 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4]。
2.3 会计职业道德监管体系不完善
此外, 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的体系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会计从业者道德水平较低。在我国对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罚力度较轻, 会计从业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敢于以身试法, 在违反了会计相关法规时, 处罚的成本较低, 而违反会计法规的会计行为却能给违法者带来较大的收益,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从业人员违法的行为。在现今的企业管理中, 财务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管理层的聘请和任命, 这就导致了企业领导层, 会干涉财务会计的正常工作, 致使了财务会计缺失监管能力, 只能负责企业财务的账目管理。在现代企业实际工作中, 企业的管理层对于财务会计的要求是, 按照个人的授意而进行工作, 同时还唆使会计从业人员钻法律漏洞, 进行不良的经济活动。在财务会计实施监管工作时, 企业的其他部门不予以理解, 在工作中存在不良的情绪, 致使财务会计的监管工作不能正常实施, 从而使得财务监管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对策
3.1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要使现代企业的经营者重视财务会计工作, 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并不是记账人员, 同时也能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监督;其次, 要树立会计从业人员正确职业道德理念, 明确其职责所在, 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在思想上, 对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认知。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使会计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进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时, 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2 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职业道德不免会受到社会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现今, 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追逐利益常常做出违法的行为。所以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势在必行。在企业中, 首先要树立企业经营者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这样不仅能够净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同时还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 同时还要将财务会计工作职能进行宣传, 使得企业其他部门明确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 这样才能很好地配合财务管理工作。此外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还需要有力的法律支持, 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对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办法, 这样不仅规范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 同时也约束了企业领导人的行为。
3.3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 还需要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的体系, 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 还应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守状况的监管, 并根据监管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监察都过于形式化, 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激励和威慑作用。对于财务会计工作表现良好的会计从业人员要予以表彰, 并且大肆宣传其工作行为,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要予以严惩, 情节严重交由司法机关, 追究其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管体系。
4 结束语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有着诸多职能上的区别, 是一种道德意识的内心的信念, 使会计道德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从宏观角度来看会计道德随着会计行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 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微观角度来看, 会计道德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对这些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还能渗透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中去, 形成他们的会计道德意识, 培养他们的会计道德习惯, 从而达到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财务会计的管理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利益、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会计,会计从业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陈玲.当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05 (55) :168-169.
[2]成焕玲.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 2013, 06 (34) :104.
3.《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篇三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29-02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而且招生人数较多,会计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各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会计职业形象和会计信息质量。因此,高职院校不仅应培养具备较高技能水平的会计人员,而且应培养具有高水准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
一、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国家十分重视职业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会计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技能教育虽然重要,但技能教育却无法涵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因此,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只有将会计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均开设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但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并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可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1.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而且要将敬业精神和道德标准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活动,注重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以及诚信制度的教育。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虽然教师都觉得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但相比于会计专业技能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仍没有引起会计教师的足够重视,教育形式停留在表面,不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课程教育质量很难保证。事实上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了一门边缘课程。
2.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通过对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得知学生目前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普遍不够,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都不熟悉,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职业道德教育无关,以后就业也与职业道德没有关系。因此,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如果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难免会失去法律法规的操守,这样对社会将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目前,从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看,会计专业学生迅速增多,而与之相对的会计专业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却未能同步跟上,这势必会导致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缺陷。而且。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虽然对理论有较深研究,专业知识较丰富,但多数是毕业后就从教,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其很难从更深层次把握和理解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这必定会影响到其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及“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学内容上往往只是介绍会计法律法规条文,强调让学生牢记会计准则,对于学生将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职业道德困境却很少涉及。可见,以此方式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实际的认识,在工作岗位上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评价和考核,但由于轻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学习进行考核和评价时,主要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未能形成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由此,学生只需在考试之前认真复习,熟记相关知识要点,完成对应课程考试,通过相应的专业技能测试即可,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无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
三、对策分析
(一)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导致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是会计专业教师与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不够,进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需要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师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会计教学中,高职教师不仅自身应充分认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重视培养学生遵守和执行财经法规,而且应时时为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理念,提高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要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应注重会计教师的师德教育,这是充分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保证。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经常参加实践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其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培养出既业务精干又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人才。
(三)改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
在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将企业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解案例的同时,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各种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通过国内外大量的真实案例教学,教育学生牢记会计职业道德,更不能触犯法律,让学生学会面临经济利益与会计职业道德冲突时的解决途径和办法。高职院校教师只有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使每位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职业道德,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应同时具备能力和素质,其中素质主要体现为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把学生的诚信品质、遵纪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内容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并制定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标准,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邹真华.关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14)
[2]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2010(3)
[3]赵建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12(18)
【作者简介】张首楠(1980- ),男,吉林松原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4.与会计的读书笔记 篇四
本书作者--田中正知先生娓娓道来的许多方法论和理念将颠覆传统的会计思维,使你在惊讶中收获新知,帮你从会计学视角的诸多细微之处深入学习“正宗丰田方式”。本书是田中先生关于“正宗丰田方式”方法论的第三部作品,他那轻松、有趣、简洁、易懂的笔调依然见诸字里行间,带我们周游《丰田生产的会计思维》。
当你想衡量“赚钱能力”如何时,是否忘记了考虑“时间”?
如果不考虑“时间”,是否有很多成本都会从你眼皮子下溜走?
当你在琢磨着让库存也赚钱时,你需要想什么?
降低成本貌似很好,那实行之后,果然如此吗?
当你着迷规模效益,你是否忽视了小批量生产的优势呢?
当并行生产遭遇集中生产,你该如何决断?
用“收益性”指标可以省去很多无用功,但它是什么?又该怎么用呢?
2、读书感想:
本书共有十章,这十章分别是围绕作者的一个观点来进行举例子,用例子来补充和完善这个观点,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那么作者本书的观点是什么呢?即是:考虑资源投入的收益性。在这里作者原本是用“资金收益性”来表述的,但是看完整本书我觉得用“资源”代替“资金”让我更容易理解。记得在第四期视野成本管理特训营的多次讨论中,我们就有谈论到公司的呆料,大家也一直希望有有效的成本管理来减少公司呆库的产生,虽然因为客户产生的呆料会被客户吸收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尽量避免产生呆库呢?考虑“资源投入的收益性”---是的,因为为了考虑资源投入的收益性,所以尽管呆料客户会吸收但是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改善,因为呆滞库存可以视为公司的一项投资,呆滞库存无法变现和赚取利润躺在仓库,这会占用公司资源减少公司的资源投入收益性。当生产线停工的时候,虽然不发生成本但是因为停工相应的也没有创造价值,不创造价值就是一项资源浪费。而在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资源投入的收益性。
作者在书里运用J成本论来阐述如何在改善的时候正确认识资源投入的收益性;J成本论很像我们学习会计中学习到的“机会成本”与“本量利”分析。但是众所周知机会成本现阶段其实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还是片面的停留在选择馒头还是选择米饭上,而作者却将机会成本进行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处理,并将其成功的引入到了我们做改善决策上。另外一方面,本量利分析现在我们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保本量等等这些简单层面运用,或者是作者却结合机会成本来进一步的扩展,将其有效的创造了一个改善决策的有效思维“J成本论”。书里作者有给我们将机会成本进行量化呈现的丰田计算公式,用公式得到的数字来展现我们面对改善时候如何选择更高的资源投入收益性方案。选择了资源投入收益性更高的方案,企业才会拥有可持续的收益。
通过本书,我们将改变以往面对一筐鱼与一根鱼竿的选择时无法对比机会成本,而现在我们用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数据来对比两者方案存在的机会成本,从而选出最优的方案。以往我们通过本量利来得知自己的保本点以及单价等信息,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在本量利里面,我们可以知道保本的量是多少,但是我们并没有考虑到未来变化产生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而透过这本书我们将延伸的去考虑回收期,从而选择最符合企业现状和安全的方案。(特别是对风险持稳健态度的企业)用一句话通俗的来说就是:选择鱼还是鱼竿,要看看这两者可以未来带来的收益,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千万不能在收益没有实现前就饿死了;越早卖出去鱼拿到钱,我们才可以越早拿钱买馒头吃,也才越安全。想想我们现在,现在是不是很多时候选择了饿死后才掉到鱼的方案呢?
5.广州大学金融理论与实务读书笔记 篇五
作者:XXX
商学院 工商管理091班 XXXXXXXX
本人本学期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该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不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读过之后,本人有很大的收获。它使我对近代金融发展史、金本位制度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具体如下:
一、罗斯柴尔德的金融帝国:
1、老罗斯柴尔德的遗嘱:
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家族内部男性人员担任、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间进行、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等规定。而通过这些严厉规定,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00多年时间里,家族内部通婚18次,其中16次是在第一表亲(堂兄妹)之间。使家族产业牢牢掌握在本家族手中。
2、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
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二、提高警惕,随时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1、掌握世界经济命脉的人的来源:
有人把市场的涨跌简单地归结为供给和需求发生的变化,没错,供需关系是决定涨跌的基本因素,但却不能决定涨跌的最大幅度,更何况有时涨跌还与供需关系发生背离;有人把市场的异常波动归结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监管不严,应该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暴涨暴跌来自于操控。联想到以下事实,更加佐证了上
第1页,共3页
述操控的存在: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出身于美国老牌投行高盛公司的身份,以及历任财长的华尔街背景可以看出金融资本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从高盛公司与我国的上市公司深南电对赌石油价格的胜利,可以看出金融资本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强力控制;从摩根、高盛在中国市场的进出时间以及其中国的代理人的种种言论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介入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高盛,摩根还仅仅是摆在台面上的资本,有更多神秘资金无法彻查来源。
2、警惕在全球化下的金融战争:
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内一度弥漫着主流经济学家们对资本和所谓资本主义合理性的一片赞美之声,并麻痹和误导着众多的人们,作者在这本书中告诉大家现实中世界经济格局和矛盾现实的本质,其实都是不同人们或不同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的利益攸关的所谓“货币战争”,而且,现实全球化“货币战争”的游戏规则也远远谈不上什么公平正义,而是形成了“华尔街”国际金融寡头们的一手操纵。
3、中国金融发展的回望:
过去的几百年间中国经济步履蹒跚、起伏跌宕,基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对货币金融问题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以致吃了大亏。现在我们需要在认识方面急起直追。至于金融 全球化,特别是推动它的背后力量,我们也不必把它们都看成是洪水猛兽。看到风险和挑战,就拒绝参与全球分工,拒斥金融自由主义,走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老路,是完全行不通的。金融全球化是一个大的游戏。对于中国来说,被迫也好,自愿也罢,我们都要参与其中。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回避,而是运用中国的智慧把这个游戏玩好,并且要成为这个全球大游戏的主要博弈者之一。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如果再有足够的运气,做到这一点的把握就会更大一些。
三、身边的金融危机与启示:
1、身边的金融危机:
之前,经济一团糟的美国,正在面临一场几十年未有的巨大的经济危机。就表层意义而言,这是混乱的经济现象,但由表及里,人们不难看出美国的政治基础,治国方略也同时显露衰败的迹象,混乱是表象,根子是制度。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反映了美国的治国政治制度出现了危机;政府高官都有金融寡头的后援背景,政府放任私有银行贪欲横行;政府培养普通民众养成优越感以及没有节制的消费信贷;政府与国民安乐于举债度日;天文数字军事费用背后所掩盖的强权政治军事占领。
2、金融危机的应对方法:
摆脱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方法有三:美国政府干预救市;世界各国为美国买单;用战争手段掠夺他国的财富。很明显,第一种方法,不可能完全奏效;第二种方法,要全世界忍声吞气,牺牲自我的利益,这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必须忍辱负重,而且随时因突发事件而出现不可预知的结果。至于第三种方法,百年来,西方已经数次使用,唯美国获益最大。
3、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角色:
2008年,历史将中国推上了世界历史舞台的主角位置。中国的一举一动备受前所未有的关注。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西方金融思想的优劣,结合我国国情适度引用。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我们的“战略空车”主权沦陷,不能将货币发行权拱手相让。如果屈服于国际银行家的阴谋之下让自己的印钞机,无异于将人民沦陷于沉重的债务之中。坚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成为世界上的一枝独秀。
四、结语:
总之,读完此书后,使我对近代国际金融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我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此外,还使我的个人修养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6.《道德的基础》读书笔记 篇六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我上人格心理学的时候老师介绍了一个她很喜欢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并且极力推荐我们去看他的著作。然后我就去学校图书馆查了一下弗兰克尔的著作,然后就找到了《道德的基础》。我大致翻了一下这本书,然后就觉得以我现在的造诣是没有办法明白作者想说明什么,但是又有一种很不甘心的想法,于是就强制自己看了这本书,结果可想而知:昏昏糊糊,不求甚解,不明不白。
在《道德的基础》中,作者讨论了关于道德的七个问题。
什么是道德?这是作者探讨的第一个问题。在第一章中作者提出当时很多学者提出很多悲观的看法,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身处一团迷雾,无助而又困惑。作者提出文明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饰面,其挫败道德与理性的愿望。我们物种固有的野性也不再被意识所掩盖。的那样,成为将人类从非理性中解救出来的工具,作者进一步阐述:一个幻想的破灭——出于愤怒而非敬意。作者认为背叛了他自己,也背叛了我们对他的信仰,一文不值的。他嘲弄了我们的希望,作者随后用精神分析解释了我们文明的陨落。贪欲:从而支配自我的功能。指出那些管“市场取决于最普遍”作者不单单以理论还说明问
哲学思想的变迁,作者承接着上一章的内容一开始就说到:接着哲学家们便针对他们感哲学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相互之间进行攻击,杂乱无章,因此作者总结:愤怒和暴力,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归咎于资本主义、贫穷和社会剥夺,如何交流,如何找到正确的都已经成为了哲学家们的困扰。这是所有哲学家的一个人就能澄清所有的哲学和政治主张的适用性和真正价值。维也纳学派反对形而上学,但是作者指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形而上学的概念源自心理学的以及认知的需要。道德的概念比推理的标准更能引发我们的情感需求。作者认为“科学”的哲学家提出的科学的哲学概念作为一切只是唯一来源,其本身就基于一套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观念,这套价值观念我们理应称之为形而上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形而上学是持支持态度的,他对于那些反对形而上学的哲学家给与的反击是精彩的,用他们自己的学说反驳他们自己的观点。作者再反驳这些观点的时候也分析了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对于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背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会有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支配着当时人们的行为,因此接下来作者就阐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启蒙运动的哲学。在启蒙运动中人们将上帝与宇宙和自然分离,这时候他们就开始思考是什么使世界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社会制度的根源和它的价值又是什么。于是求知欲代替了信仰和崇拜。在这一个时代出现了
很多接触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所有这些人的想法都是全新的并且与当时传统的观点格格不入,他们各抒己见使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变法。这是基于这一切,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维也纳的社会主义者们,下定决心要用启蒙运动的精神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秩序,来重燃乐观主义精神,他们的哲学家们决心击败已经毒害了欧洲思想的旧的形而上学空想。维也纳学派有这样的决心,但是维也纳学派的难题:理论与实践分离,这是一个事实,没有避免。正是这些难题是的维也纳学派最后瓦解,这些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是他们的著作却在英国和美国受到了狂热的欢迎。这也是这之后的哲学出现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逻辑实证主义在英美走向语言分析接下来就是语言之塔: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在英美走向语言分析的后果就是人们不再讨论哲学的问题,而是转而讨论哲学中的语言问题,这样就偏离了哲学的初衷。这样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哲学是没有研究的必要的,哲学如果停留在这个上面他就没有发展可言。对于语言的研究出现了语言之塔,义开始活跃。他们的观点是消极的,身。之中,引起读者强烈的困惑。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我们所追求的行为的工具,以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意识和道德的物质基础是作者探讨的第三个问题。基础到底是什么,而是提出本能的真空。作者说:独断专行和利欲的驱力突破了防线,这时,和科学家的观点,能以及古老的脑区。是通过激素实现的。激素与体内平衡。在这三小节但是这是一切的物质基础,对于这些我们可但是那些所谓的科学是需自我的任务便是将大量本能的冲动、驱力境,作者认为人是工具的制造者或道德生物,这使得人与其作者在这里讨论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解释了工具生产地来源等等问题。接着具体说明了人类进化中的代表事公社以及神话的产生、上帝和道德的产生。母系氏族是人类进化史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中人类完成了很重要的思想上面的进化。在这一时期,因为分工的明确使得艺术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就有了洞穴神殿的艺术与文化。
第五个问题是上帝的诞生。作者认为上帝诞生于人的心灵。接着是介绍父权制。对母权制的反抗和农业的起源,父权制的出现。国王的神性,作者说道:“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导致父权制形成以及父权制超我出现的所有因素:男人逃离了母亲的威胁,投到了父爱里,在没有性欲的、进过升华的同性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超我,与强大的父亲形象认同。”俄狄浦斯情结文化:父权制的偏执狂。国王与超我最重要的心理与政治防御之一就是替换过程。已方的超我鼓励着公民把他们的攻击与敌对欲望发泄到“其他”的、“陌生”的超我上去,通过这种方式来确保己方权力的延续。因为这种情节是的古希腊的众神在美国甚至是之后的很
多国家里面的宗教变成了一神论。这个时候哲学也诞生了。
第六个问题是什么是理性的道德。在这一个问题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些基本的问题,人类对自由的追求,求财富的看法等等的基本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的问题。之后就是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到得尤为重要,这就是道德的需求。康德用我们心中的先天概念定义了我们的认知过程,这些概念他称之为空间和时间、因果、质量、广延、整体和统一等范畴。
7.《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篇七
美国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把衍生金融工具界定为同时具有如下三个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有一个或多个标的, 且有一个或多个名义金额或支付条款, 这些因素决定了结算条款, 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结算;无需初始净投资, 或与对市场条件具有类似效应的其他类型的合约相比, 所要求的初始净投资相对要少;要求或允许净额结算, 或能容易借助合约之外的方式进行净额结算, 或一交割资产的方式使得资产接受方的结算后果类似于净额结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资产的定义是指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会同其它合同;其价值随着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是非金融变量的, 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何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不要求初始净投资, 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映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 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金融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期权, 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期权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工具。
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两种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中, 其前两个特性相同, 即“具有标的”和“不需要初始净投资”, 而这两个特性能够确保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衍生性和杠杆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1. 契约性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以合约为基础, 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签订合约之日起便基本确定, 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初始净投资, 而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能履行或完成。
2. 收益的不确定性
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 来自标的物价值的变动, 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 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汇率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3. 财务杠杆作用
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 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 就可以从事大宗交易, 以小博大。投资者只需要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 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的相一致, 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 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 一旦预测有误, 出现金融风险, 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的损失, 甚至危机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4. 虚拟性
虚拟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所具有的独立于实物运动之外、却能给金融衍生工具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性。金融衍生工具只是代表着权利与义务的一纸契约, 脱离了实物交易过程, 独立于实物交易之外。
5. 灵活性
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繁多, 可以根据客户所要求的时间、金额、杠杆比率、价格、风险级别等参数进行设计, 让其达到充分保值避险等目的。然而, 由此造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难以在市场上转让, 故其流动性风险也极大。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的探讨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国家金融市场上价格波动剧烈, 因此衍生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确定的价值并不能提供完全相关的信息, 而是要在合约持有期间定期地对其进行再确认, 重新计量其公允价值, 从而使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更客观、真实。在具体的过程中要经过初始确认、再确认、终止确认三个阶段。
1. 初始确认
IASC的确认标准认为, 当且仅当成为金融工具合约条款的一方时,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这也是因为,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约签订时, 与其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所以此时确认资产或负债是合理的。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 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 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是惟一的初始确认标准。按照新准则的初始确认标准, 初始确认的定时问题解决之道是“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因为, 在金融工具合同签订的时候, 企业已经成为了合同的一方, 因此, 应该在此时进行初始确认。
2. 后续确认
即是对已经经过初始确认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的再确认。由于合约签订到未来的交易之间有一较长的时滞, 在这段时间, 汇率和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变动, 会引发公允价值“量”的变动, 因此有必要进行再确认。对此, IASC规定, 所有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都应在当期确认为损益。
3. 终止确认
终止确认是针对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终止而言的, 就金融资产来说, 当企业不再拥有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合约权利或失去了对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者部分合约权利的控制时, 应该将金融资产或其一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 这就是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FASB和IASC二者在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上, 观点基本相同。只在以下方面出现了分歧: (1) FAS125考虑到金融资产转让方破产清算时的情况, 即使破产了, 如果在法律上转让方还没有与转让资产分离, 那么不能终止确认该资产。而IAS39没有要求这点。 (2) 对于金融资产出让方如果没有权利或不能回购已转让的那项资产, IASC39规定可以终止确认, 该转让属于销售交易, 而SFAS125是不允许终止确认的。
我国新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金融工具确认”部分, 明确了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条件, 即当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应当终止确认: (1) 收取该金融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 (2) 该金融资产已转移, 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规定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终止确认, 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企业的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金融负债的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解除时, 才能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
四、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的探讨
1. 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条, 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IAS39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对于初始计量而言, 就是“当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初始确认时, 企业应该以其成本进行计量。对金融资产而言, 所谓成本是指放弃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对于金融负债而言, 所谓成本是指收到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同时, 交易费用也应该计入各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成本。”这里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代理商、顾问、经销商和自营商的手续费和佣金;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征收的款项;证券交易税。
需要补充的是, 如果被套期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导致衍生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负债的确认, 则应该把在权益中确认了的套期损益记入确定承诺或预期交易真正发生时所确认的资产负债中, 形成资产负债的初始计量价值。
2. 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
我国会计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 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后续计量是以金融工具分类为基础的。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衍生金融工具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 除非有确凿依据被指定为套期工具, 否则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或损失均确认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综合国际上观点, 对三种类型的衍生金融工具, 认为其会计处理也应该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1) 对于打算长期持有至到期的衍生金融工具, 则可视管理层意图决定在财务报表日以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入账, 不进行后续确认和计量, 这其实是一种类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2) 对于不构成套期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后要调整其账面价值, 对由于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计入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
(3) 对于构成套期关系的金融资产, 其处理按照套期会计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作为套期工具出现, 其后续计量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是公允价值套期, 则按照以下方法处理: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立即在净利润或亏损中确认;可归属于被套期风险的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 应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 并立即在净利润或亏损中予以确认。在这点上, 不区分套期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2) 如果是现金流量套期, 则按照以下方法处理:确定是有效套期的那部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 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 套期工具是衍生金融工具的, 立即计入净利润。 (3) 在国外实体净投资的套期按类似于现金流量套期的处理原则核算。
作者认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 应根据企业管理当局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 因而大多数衍生金融工具的后续计量可以也应该采取报告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五、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起步较晚, 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不健全。我国现行的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法规, 基本上都是各监管机构针对具体的衍生产品指定的, 缺乏统一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律, 缺乏衍生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指引, 不能适应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尤其不能有效应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具有跨系统、跨部门蔓延的特性。
在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实务方面, 新准则的颁布使其有可以遵照的依据。但新准则的一些规定也存在问题, 如由于现行的公允价值缺乏参考标准, 相关法律法规尚不配套,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职业判断能力差, 所以新准则采用了混合计量属性。不同计量属性的应用, 影响了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 要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一是要制定统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监管, 作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督管理的总体框架, 统一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明确政府监督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和交易所的职责和权利;二是要在统一的市场交易法规框架下, 针对不同种类的金融衍生品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适应不同衍生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2) 加大技术开力度, 引进先进的评估手段。企业应加快公允价值、产品定价模型等系统的开发建设、相关历史数据以及市场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同时应当努力学习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 充分引进先进的技术, 特别是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建立涵盖全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的数据库平台。
(3)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当认真学习和分析新准则的变化和要求, 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人员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的知识, 使会计人员能迅速掌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精髓及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估价模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2006;
[2]郑胜寒, 章颖薇.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再认识[J].财会月刊.2009 (1)
[3]高海燕.新会计准则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9 (1) ;
[4]崔雪.浅析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对金融企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9 (2)
[5]朱德奇, 胡胜.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新探[J].财会通讯 (学术版) .2008 (5) ;
[6]柏思萍.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8 (13) ;
[7]吴教华.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 (14) ;
8.《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 篇八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影响; 会计问题; 策略
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传统金融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传统金融业发现商机,催生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反映和监督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必须适应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并不断完善会计处理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大数据
金融业指标性的特点意味着金融业依赖于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预测来做出决策,它是典型的数据驱动型行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业突破了传统金融业的众多限制,使得大量相关的复杂数据集中于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核算也面临着数据数量更庞大、种类更多,交易更加复杂的处境。
2.及时性
利用互联网的在线数据处理特点,企业经济交易的全过程均可在线迅速实现。区别于传统金融业的业务处理模式,在线业务使得信息处理更加迅速便捷。而这要求决策者能迅速对经济业务作出反应和决策。因此,会计作为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的工具,其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及时性在互联网金融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3.协同性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体系下的企业资源共,会计信息更加透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传递更加严谨可靠。这使得企业内部甚至整个生产链的工作更加协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二、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的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说,互联网金融拥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互联网金融依托于高新技术(例如专业交易系统)发展,改变了会计环境。因此,会计必须作出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从而为该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产生良性循环。
1.互联网金融对会计主体的影响
传统金融业的会计主体就是金融机构,例如银行、证券等。他们都具有稳定存在,持续经营的特性——这也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之一。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生产力促进了企业的多样化发展。以营利为目标的互联网金融业突破地域,客户群体,业务类型的限制,相互结合,整合优势资源,结成战略联盟或以并购的方式不断壮大。这种不断进行着的企业联合、兼并、解散等行为,导致了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充满了不稳定性,会计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互联网金融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核算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互联网金融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会计目标的完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户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使用者
互联网金融业结合互联网的优势,突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可以获得大量数据。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合理分析大量数据可以更加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偏好。因此,会计可以更加针对性的提供企业战略所需的相关信息。以金融网销为例,通过大量往期交易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根据客户风险偏好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客户而言,有关产品价格,风险等信息更易取得。因此,双向来看,金融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维更加突出,这使得会计在记录、分析决策信息的过程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2) 信息透明度增加
数据的获得和传递拥有规范化流程,关键环节需要系统预设方式的授权。这避免了随意篡改信息——不止是财务信息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管理层的行为,增加了数据的真实性。使得企业内部相关人员职责更加明确,一旦出现暗箱操作,舞弊等行为,可以迅速定位到负责人。
(3)信息更加直观
基于互联网的交易,其数据都如实地记录在系统中,形成原始凭证。这些凭证因突发事件而丢失的可能性较低。企业所有者或潜在投资者可以更加直观的观测交易数据,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大降低。这一优势既增加了治理层和市场对于企业的信心,又帮助企业吸引了潜在客户。
3.互联网金融对会计记录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运用了专业系统和软件,移动设备等技术实现系统联网化,一体化。这意味着会计处理对象不再是单一有序的柜台交易,可以是同时多人在线的复杂或关联交易。因此,会计记录方式必须根据所面临的会计环境不同而进一步发展。用于会计记录的信息系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开发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记录系统。可针对不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点,进行改进。
4.互联网金融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五种模式——支付结算,网络融资,虚拟货币,渠道业务及其他周边产业。这五大模式都是基于虚拟网络的交易,以销售无形金融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业务。因此,在一个以无形资产占据主要地位,人力成本是成本的核心内容的企业,会计核算对于这些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需要格外注意。例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销售金融产品及贷款等业务收入的相关会计处理——收入确认时点、计量金额、后续计量方式等。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原始凭证具有电子信息化的特征,以此为依据的会计核算需要注意区分原始凭证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三、互联网金融中的会计问题
1.贷款信用风险与坏账准备
网络融资方式信用风险极大,此处以P2P为例进行分析。P2P小额借贷业务的风险主要受两点的制约。第一,受众群体多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人资金需求者。他们大多缺乏向银行贷款的资质,例如缺乏抵押物,因而转向要求较低的P2P网络借贷方式。因此个人信用程度的高低在该模式下显得极其重要。第二,P2P模式的固有缺陷增加了风险的预测难度和控制难度。虽然单笔借贷额度小,但受众群体广,贷款申请条件宽松。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会计坏账估计的准确性降低,使得坏账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这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例如,相关人员相互勾结,操纵坏账准备,以达到粉饰报表,侵吞企业资产、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2.信息安全问题与会计记录的真实性
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加剧了其数据库的不稳定性。相比于以物理形态妥善保存的纸质信息,互联网上数据库的信息不容易控制,黑客等不确定性因素加剧了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会计信息所依据的原始信息更容易遭到泄露和攻击。换句话说,通过掌握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财务信息造假的行为将成为可能和漏洞,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互联网金融会计处理策略
1.变更会计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
线上交易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式,第三方支付和电子货币加快了现金流量,因而现金流的重要性更加加强。基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风险控制和低成本获取财务信息的考虑,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比传统权责发生制更为合理。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在任何时点提交实时财务报告,满足投资者和决策者的需要,不再需要出具季度、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
2.由共同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取代传统会计主体假设
对于存在着共同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企业联盟体不管其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都可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3.把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并把会计分期划分得更小
传统会计认为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补充,是一附带假设,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存续的时间长度伸缩性很强,交易期可能是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长达数年,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随时从有关的数据库中自动搜集并获取有关的数据,每一时点和不同时段的相关财务报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生成,所以把持续经营假设并入会计分期假设,并把会计分期划分的更小,以便即时反映会计数据,使管理人员及投资者随时了解企业“现在”的情况,获取及时的决策信息。
4.会计计量手段不局限于货币引入非财务计量指标
在交易手段和方式多样化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单纯依靠货币反映的财务信息已不能满足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决策需要,同时要把信用数据和电子货币等非财务数据纳入计量体系。比如互联网企业在发放贷款时,不仅要考虑交易数据还要综合考量往来信用数据以及客户评价数据等非货币指标决定放贷及额度。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产物,它的兴起和变化对于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会计准则和相关内容应针对这一特殊行业不断的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赵卓丽,《浅谈互联网金融会计核算问题》,财经界,2015年.
9.初二的道德经的读书笔记 篇九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真正善于做好事的人,举止高洁,做善事不留痕迹,不让人知道。因为他不需要别人知道,不需要别人表彰。在自己心里也不留下痕迹,因为不求回报。如果做了善事自己深深记在心里,那么假设被助的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你就会有失落感,甚至会有怨怼。所以假设你帮助了别人,那就尽快忘记,因为当你行善时,你的内心已经有了愉悦的感受,不要图回报,只要没有怨恨就好了。
善于说话的人,他说出来的话是没有瑕疵的,因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是出于善的本心。善于计数的人是不用计算器等工具的,完全可以心算。
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外人却开不开门。譬如有些人不是自来熟的,他对同学同事都很客气,但是是有距离感的。因为他要对认识的人有个了解的过程,如果和自己三观一致,欣赏某人,才会打开心房与你深交。泛泛之交则看上去很礼貌,也会帮你,却会感受到心门不是向你敞开的。这样的人我很欣赏,因为他的朋友,爱人是经过仔细挑选的,也会爱得深沉。择其所爱,爱其所择。
善于结绳的人不用绳子牵绊你,你和他的联系却解不开。譬如有人很有人格魅力,有才智且有仁德,他即使不常常见到你,你也想和他亲近,与其结缘。又譬如我们中国文化——国学,它流淌了数千年,在当今社会不需要通过四书五经考功名,也有大量的国学爱好者,海内外的华人都主动要和传统文化牵绊,是因为它不朽的精神。
因此圣人善于救人,善良的人他去救,不善良的人也能救,大恶人也要度。与我亲近的人能救,与我不亲近的人也能救。相信我的人能救,不相信我的人也能救。所以他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人,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物。譬如一个好领导者,他有能力和实力去帮助所有人,无论和他想法一样还是不一样的,都能包容、帮助他们,指导他们,并让人心悦诚服,把一个团队融合起来,激励他们发挥各自所长,把工作做好。
“是谓袭明。”这就是对于人类光明的一面的继承,是至善至美的境界。
所以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的借鉴。我们平时看到别人为人处事高尚又恰到好处,就要想方设法去模仿,去学习,考虑如何能做到和他一样好。当我们看到有些人在为人处事上自私自利,没有教养或者为恶。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有类似的毛病,去思考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错。
对于身边的可以借鉴学习的人不去重视,不去亲近学习;对于身边做了恶事的人只是鄙视看不起,却不去思考爱惜他能带给你的宝贵经验。即使你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学历高,也是个心智不成熟的看待事物迷幻不清的人。所以不要觉得看了几本书比别人多懂得一些知识就高人一等。你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那些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处处能为别人立场换位思考的人,他们才是无限公司。即使没有看过啥书,也是比你高明,因为他们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0.思想名著《道德经》的读书笔记 篇十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里讲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意思是,圣人经常救赎他人,因此没有人会被抛弃;圣人常常珍爱万物,因此没有什么东西会被浪费。渡人是一种善,就好像伯乐一样,能在众多的马中挑出千里马,使它的才美外显,不至于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爱物也是一种善,这种善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久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便与自然达成一种天然的默契。春种,秋收,冬藏,狩猎时不捕怀着幼崽的母兽和幼兽,捕鱼时也不用细小网眼的渔网,人们懂得与自然保持平衡。而工业革命至今,人们对于自然地索取有增无减,甚至涸泽而渔不顾后果。最后招致大自然对人类这种无度掠夺和破坏的惩罚,雾霾、沙尘暴、极端天气等无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能够早点明白《道德经》中蕴藏着的善物之善,那么也许有许多的动物还存在于地球上而不是博物馆中。
老子还在《道德经》中写道:与善仁,言善信,夫唯不争,故无尤。这里的善,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与人相处,要本着与人为善态度,说话时要真诚诚信,遵守诺言。夫子有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可远怨矣。”即对待自己要严格要求,对待别人则要宽容。这样我们之间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1.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篇十一
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着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12.《道德经》 读书笔记 篇十二
3月份,在人力中心的推荐下,我重新学习了《道德经》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对本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只有认真领悟《道德经》的内涵,才能使我们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静心,才能不受名利得失所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可以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清澈透明,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由此,净心者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净心是保持清醒认识的源泉。
《道德经》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而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不妄为。只有不妄为,才能尽心扮好社会角色,干好本职工作,担起家庭责任,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为。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得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我们还要把“无为”思想用在待人处世上的生活中和工作中,对人宽容,这样才能保证团队的和谐稳定。
13.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 篇十三
前些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得到了一本《道德情操论》,其实,现在想买到它是很件容易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买来读罢了。但是,我还是深深地感谢赠书之人。今天,我认真地从头读起,自然觉得在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圣殿,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纯洁和污秽、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那清晰而又模糊的界线。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民族发达,有的民族落后?他解释说: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本性,但是人还有另一种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独立于个人功利欲望的。他认为这种道德情操永远根植于人的心灵深处,人既要“利己”也要“利他”,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获得永恒的延续。《道德情操论》奠定了斯密思想的“底层”基础,他的经济学说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书中的主要精神——“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被引入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当我翻开此书,第一卷《行为的适当》的第一篇“适当感”中的关于同情的阐述,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斯密对同情的阐述极为深刻,他说:“我们常常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无需证明的实事。像人性中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一样,这种感情绝不是专属于良善君子,尽管他们可能对此最敏感。即使一个无赖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规范,他也不会完全丧失同情心。”他还说:“要想对他人身处的境遇有所体验,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想象,因为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别人的感受。只要我们自己还能置身事外,即便我们的兄弟在忍受酷刑折磨,我们也感觉不到他们的痛苦。感官从来不会也不可能超越我们自身,只有依靠想象,我们才能对他人的感受略有所知。”“我们依靠想象将自己置于他人的境遇之中,以为自己正经受这所有同样的痛苦,又仿佛进入他体内,与他合而为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会到他的感受。于是,当我们全然接收了他人的痛苦并将其变为自己的痛苦时,我们终于为之所动,一想到他的感受就不由得浑身颤抖。”“正因为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产生与他们相似的感情。”
斯密在阐述了同情之后,书写了“相濡以沫的快乐”。
在“相濡以沫的快乐”中,斯密写道:“别人发自内心的同情总让我们无比欣慰,无论这同情从何而生;相反,无动于衷的表情则让我们失望莫名。”“当我高兴的时候,朋友的同感会锦上添花;但是当我陷入忧伤,朋友的同情如果不能雪中送炭,就可能火上浇油。然而通常情况下,同情总能另辟蹊径,增添快乐,又能温暖人心,减轻痛苦。”“与高兴的时候相比,我们在不高兴的时候更希望找个人一吐为快,此时朋友的同情也更能让我们得到安慰,如果他们无动于衷我们就更觉得委屈。”“如果我们可以和一个人肝胆相照,那么在同他交谈
时我们得到的快乐,会远胜于偿还我们目睹他的遭遇所感到的痛苦。”
斯密说:爱带来愉悦。我想说:我更爱你们。
斯密在“可敬的美德”中写道:“旁观者将心比心去体谅当事人,当事人也力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照顾旁观者的感受,这两种努力确立了两种不同的美德。前者带来了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公正无私和谦逊仁慈;后者则早就了雍容持重、自我克制的人品,将激情纳入自尊自爱、合理恰当的轨道。”“无独有偶,当我们放任胸中的怒火不加任何节制的时候,那种傲慢蛮横的态度是最令人讨厌的。但是那种愤恨之中却不失宽宏大量的气度却让我们由衷钦佩。”他得出的结论是:“完美无瑕的人性,就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是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与和谐,才能产生得体适度的行为。”他也实事求是地讲:“在我们决定如何对一种行为加以褒贬的时候,常常会采取两个不同的标准。首先是得体适度、完美无缺。在那些艰难的处境中,人的行为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总是有可以指责之处。其次是虽不完美但有所接近,这是大多数人所能做到的。只要超过了这个标准,无论这种行为距离无可挑剔有多远,似乎都应该受到表扬,可是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应该受到责备。”
【《会计与金融的道德问题》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英国留学 会计与金融成金牌专业09-29
金融会计的论文06-20
规避金融会计风险的路径选择08-26
金融企业会计心得10-11
金融企业会计全套教材07-04
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09-30
广东金融学院银行会计习题答案10-08
2011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分录练习08-16
会计金融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09-25
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