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共6篇)
1.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一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教学反思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教学准备: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2、搭支架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3、建桥梁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三、教学准备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读报导
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道?(板写:桥梁)
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
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薄弱的环节?(讨论)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简单介绍矿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记录数据
3、汇报结果
(四)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怎样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简介斜拉桥: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板写: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4、造房子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科学知识: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2、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二、教学重点
设计并建造房子
三、教学准备
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论,汇报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谈话: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2)学生谈论,罗列,汇报
(3)引导: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怎样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
3、造房子活动
(1)我们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怎样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结实(结合《折形状》所学的知识)
怎样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知识)
(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汇报
4、动手操作
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
5、评比,总结。
(三)总结
总结全篇活动,赏各种建筑
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科学知识: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3、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了解动物繁殖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3、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他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4、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不但可以用种子繁殖,有的还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动物也有很多繁殖方式,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扩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雄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二、了解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1、学生动手操作,在热带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这七种动物中找出那些动物是靠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把他们用红笔圈出来
2、学生辨认圈画
3、师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的概念
4、提问:31页下半部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5、播放多媒体资料
6、谈话:动物在繁殖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7、学生讨论、汇报。
8、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动物繁殖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9、活动:猜一猜32页下面图中的两种刚出生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三、讨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为什么鱼类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养等哺乳动物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2、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每个人可能都知道一些,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2、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小报或影像资料在全班交流。
五、拓展
学生在课下收集更多的有关动物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的资料。
3我是怎样出生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收集到的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自己刚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带好自己刚出生时的照片,小脚印拓片和胎毛制成的毛笔等(如果有的话),还要准备好与父母交流时的问题和答案。
3.学生准备“沙袋”等重物。
4.教师准备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们的后代。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下面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出生情况。
(二)进行新课
1.交流自己的出生情况,并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l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况和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
如: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我出生时他*的情形是怎样的?
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1)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a.教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b.排序。P36页五副图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请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
(教师可以指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胎儿的大小、像婴儿的程度以及孕妇腹部隆起的程度进行排序)
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
(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要把重物在身上绑上一天。)
提示:在模拟孕妇的“负重”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不要把此活动视为一种游戏,而应把它视作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科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的身体负担,从而产生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3.讨论、交流、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话题:“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4.我是怎样出生的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0个月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一、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课时:2节
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1)我对岩石的了解:
(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1)岩石的作用
(2)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一)观察岩石并分类:
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
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7、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全课总结和拓展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2、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四、教学课时:2节
五、学准备: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减减少。
3、理解保护矿物资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三、教学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课时:1节
六、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文本插图)、影象资料、笔、纸„„。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1、师述:通过两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矿物。
2、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认识矿物开采,了解矿物资源的紧缺。
1、讨论题:矿物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研讨)。
3、教师介绍矿物的开采过程(学生补充)。
4、继续讨论: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6、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倾听)
7、教师归纳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2、将有关“矿物岩石”标本的知识和教师,家长及同学课后交流。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重点: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难点: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图片、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师说“上”,同学们说“下”。老师说“前”,同学们说“后”„„下面游戏开始。(上——下,前——后,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大脑)(听、想、做„„)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重量、形状、大小、作用、结构等)
二、引入新课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大脑的模样和功能。
(一)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
1、教师用台秤称出1400克(2斤8两)的物品(水果)。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师:我请六名同学拎一拎老师手里的苹果,猜一猜它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变重,到了成年以后逐渐成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那么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生:这生进行猜测。
2、认识大脑的大小。
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把两只手握成拳头并拢在一起,并放在额头前,你大脑的大小就相当于你两只拳头并拢在一起时的大小。
师:我请四名同学(四名同学个头大小都有显著差异)分别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它们大脑的大力。
生: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师: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刚才我们观察仍是大脑的重量和大小,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大脑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实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测回答。
师: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做一个简单的实验(2个大小一样的纸团展开),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结果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楚明白这些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
4、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右侧身体,右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左侧身体。
师:你平时是左手做事多,还是右手做事多?
生:(右手做事多,说明你左脑用得多,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所以平时还可以练习左手做事,使你的右脑也变得更聪明)
5、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同学们可以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谈按豆腐的感受。
师:大脑的软硬如平时我们吃的鲜豆腐,所以非常的软,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学生观察课本)
生:回答
师:对,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红粉色的。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脑的直观形象)
师:这是在人体活动中发号施令的脑,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二、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
师:同学们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大脑是怎样指挥你的?
生:学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大脑的管理范围)说一说,像这几种行为大脑又是怎样指挥的?
生: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大脑称为“人体司令部”?
生:学生先讨论,再进行汇报。
师小结: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下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游戏我们就会对大脑的作用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课时
一、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一)记忆力测试
谈话: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下面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测试游戏。
1、游戏1——猜数字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幻灯)
利用10秒时间仔细观察屏幕中出现的15个数字,看谁最快发现屏幕中缺少了哪几个数字。
①学生汇报
②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又快又准确的记住这些数字?
③在你猜数字游戏时你们的大脑又是怎样指挥你的?
2、游戏2——拼图案
师介绍游戏规则和要求(出示幻灯)
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案,观察这一图案10秒钟,把图案弄乱后重新拼回原来的图案,并且图案大小和颜色不变。
师小结:我们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记忆,如,联想记忆、编顺口溜、理解记忆等,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创造力测试
①七巧板
②既拼图要求,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并给图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③学生进行汇报并展示你拼的图形。
④为什么同学们所拼出的图形都不一样呢?
⑤学生进行汇报。
师小结:由于每位同学的大脑在存储的知识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拼出的图案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勤于用脑,否则大脑的反应就会慢慢地变得迟钝,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了解左脑右脑的差别,并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
1、投影——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体不同的活动,左脑控制人体右侧的活动,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人的各种动作需要左右两半球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大脑两个半球分别管不同领域的工作,它们互为补充,紧密协调,共同实现了大脑的整体性功能。
师:左右脑半球各自有什么功能。
生:看书后回答。
师: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大脑。
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师生共同交流,师小结。
师小结:①首先要消除相应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主要是同学们要按时休息,保证每天晚8-10个小时;②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③要加强营养膳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④每天保持欢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⑤禁止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对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另外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要保护好头部,使大脑不受伤害。
二、介绍机器人考格,总结全课。
三、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讨论,在运动时,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保护大脑?
四、课外延伸
查找资料,看营养与大脑有什么关系。
2、神经
教学内容:教材57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准备:人体神经系统挂图,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感
觉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
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科学知识
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和交流。
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教学重点
1、各种感官的作用。
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游戏:出示不透明杯子,判断内部的物体。
2、提问:刚才的游戏里,你身体的哪些器官起到了作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3、提问: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听见声音、感觉到冷热、闻到气味、尝到味道呢?
用游戏导入本课的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和调查
1、分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汇报各组的发现。
3、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提问:我们的感觉可以完全相信吗? 出示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进行目测判断。
出示一组液体,让学生遮住眼睛、捏住鼻子进行判断
5、提问:从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准确进行判断呢?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回顾和解释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有没有产生什么新问题呢?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继续研究,将结果与你的同学交流。
总结本课的所学,激发课后探究欲望。
第六单元 交流与质疑
1、交流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参与辩论活动,能写出一篇辩论稿。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表。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知道选择交流方式的标准是符合科学事实、方便别人理解。知道用文字、图表、模型和进行辩论是常见的科学辩论方法。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向科学家学习。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以中立的客观立场倾听和记录正反两方的意见。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知道选择交流方式的标准是符合科学事实、方便别人理解。知道用文字、图表、模型和进行辩论是常见的科学辩论方法。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辩论的资料,辩论的题目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
探索和调查
1、对于“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这个题目进行辩论。
2、让每组都选择学生做记录。
3、结束辩论,双方各自整理辩论的资料。
4、教师讲怎样写辩论稿。
5、小组完成辩论稿。
6、科学家也经常为了一些话题进行辩论。这是他们交流自己想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7、科学家为了进行想法的交流,还有其他的交流方法。还有哪些呢?
8、阅读P66。
9、汇报。
10、讲解几种图表的注意事项。
回顾和解释
课后尝试再利用其他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质疑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不合理的问题、推理过程、结实、取证方法做出分析。能够尝试设计合乎探究规则的取证方法。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质疑。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质疑别人,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形成注重真实的科学品质。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质疑。知道质疑的内容有哪些。知道科学不能弄虚作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步骤 集中话题
1、我们在以前的课中,当我们同学在进行实验计划的汇报时,和实验结论的汇报时,都有很多同学能够对汇报的同学提出问题,在科学上,我们称之为质疑。
探索和调查
1、质疑是一种和重要的科学素质,那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呢?
2、教师逐条讲解,有哪些值得质疑。
3、如果要调查我们学校6个年级一个星期能喝多少水,应该怎样做?
4、请同学设计方案。
5、汇报方案。
6、在同学们互相质疑的基础上,完善调查方案。回顾和解释
1、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
2.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二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 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蓝花
2、4、6、8…双数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三
1.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唱歌,能熟练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劳动歌曲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难点:
1.掌握好×× ×××乂×× ×和×× ××乂×××的节奏型。
2.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需多次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教学情境,练会节奏
师:“小朋友们,今天森林中的小熊猫邀请樊老师去它家做客,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啊?”(生答)师:“小熊猫家住的比较远,樊老师坐火车去,中间还要中途休息呢。呜,火车开啦!”(放《火车开啦》的音乐,老师在教室里边唱边做开火车律动,火车轰隆轰隆地向前开,音乐结束时,火车到达第一个站点小鸭家门口时停下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按小鸭家的门铃,喊一下小鸭和我们一起去小熊猫家做客?”(课件出示小鸭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鸭们听见了吗?(小鸭们回答:听见了)师:“请用你们自己的叫声按照门铃声的节奏来回答好吗?”(生戴着头饰按节奏边表演小鸭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鸭们跳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做客吧!”(扮做小鸭的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表演边唱。)师:“火车飞快地奔驰着,小朋友们看下一站到了,呜。”(火车停在小猫的家门口)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去请小猫们和我们一起去做客呀?”(出示小猫咪们家门铃的节奏谱:×× ×××乂×× ×,请一生边划拍边念节奏。)师:“小猫们你们听见了吗?(生答),请你们用门铃的节奏回答一下。”(生戴着头饰边表演小猫的动作边按节奏用叫声回应)师:“请小猫们跳上火车,我们继续向前走。”(学生继续随着《火车开啦》的音乐边走边演唱《火车开啦》。再开到小鸡的家,门铃节奏与小鸭家一样,进行第一个节奏的巩固;最后开到小狗的家门铃节奏与小猫家一样,进行第二个节奏的巩固)
二、自然导入新课,感受旋律
师:“小熊猫家快到了!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演奏乐曲,欢迎咱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请小朋友们跟着他们演奏的音乐下火车,找到自己的座位坐端正。”(播放《快乐的小木匠》伴奏音乐)师:“正当小动物们起劲地演奏着乐曲欢迎我们的时候,忽然从小熊猫家中传来了很奇怪的声音,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呢?”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了,说得也特别的好。对,这是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发出的声音:有用锯子锯木头的声音,还有榔头敲钉子的声音。请你们用嘴巴来模仿一下锯木头和敲钉子的声音。”(生兴高采烈地模仿)。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小熊猫,也来做一回小木匠?(生答)那我们一起听着声响用嘴巴模仿着,再做一做小木匠的动作。”(师生共同模仿木匠干活,同时用口技模仿声响。)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像,大家很快乐吗?(生答)小熊猫在做木工活时也很快乐,它一边干活还一边唱歌呢,让我们坐端正竖起小耳朵一起来欣赏它快乐的歌声。”(播放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师:“小朋友们你们可不可以向小熊猫那样边唱边干活呢?(生答)我们一起用小鸭、小鸡和小猫的叫声来模仿一下小熊猫的歌声。”(《快乐的小木匠》伴奏起,师生共同边表演边用三种小动物的叫声哼唱旋律。)师:“小朋友们唱得很棒,做得也很棒!你们知不知道小熊猫学做木匠的故事呀?(生答)小熊猫是森林中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它的爷爷是森林里最好的木匠,小熊猫就想跟着爷爷学做木匠,可它学习不专心还没有学到爷爷的真本领,就去帮森林里动物们干活去了,结果笑话百出。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长颈鹿一家修桌子的?”(播放影片片段)师:“看了这段影片你觉得,小熊猫的木匠活儿做得怎么样?它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动脑筋发表各自意见。)师:“后来小熊猫改掉了坏习惯,经过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木匠,做的东西不仅漂亮而且坚固,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他。现在小熊猫把干活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干活的同时就唱歌,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它快樂的歌声。”(播放动画《快乐的小木匠》。)
三、新歌教学
师:“小熊猫在他的歌中都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师:“小朋友跟着老师把小熊猫的话读一读。”(生跟着老师读第一段歌词。然后按一问一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歌词。)
2.听、模唱学唱歌。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学这首歌?(生答)老师先来学学小熊猫的歌声。”(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欣赏,然后进行教唱)
3.分角色演唱巩固。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非常佩服。他们希望能听到大家美妙、动听的歌声。你们愿意唱给他们听吗?”(生答)
4.师生共同歌表演。师:“哦,大家的精彩演唱再次得到了小动物们的阵阵喝彩!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前面我们模仿了小熊猫做木匠活时候,都有哪些动作吗?(学生模仿。)下面我们一起边唱边表演,看哪个小朋友表演得最棒?”(教师也参与进去和学生一起随着音乐即兴表演。女生唱第一段,男生表演;男生唱第二段,女生表演;师生共唱第三段,一起表演。)
5.开动脑筋起歌名。刚才小朋友们在演唱的时候,小熊猫轻轻地对我说,它的歌曲到现在还没起歌名,它想请远方来的小客人帮忙起个歌名,你们看起个什么歌名比较好呢?刚才,小朋友们都说得非常好!最后让我们再和小熊猫一起边唱边干活,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
四、快乐下课
4.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案 篇四
1、读懂例文《二八月,看巧云》,感知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的云多姿多彩。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明白写好景物的要领。
3、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连续观察春天的晚霞,注意写出它的特点。教学重点: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按时间顺序细致描写。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观察时注意填写好记录:形状、色彩、多云、少云、云厚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的景色是美丽的,春天的晚霞更是美丽无比。我们如果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让别人一起分享,那该多好啊!有位小作者,她把二八月的巧云写得多姿多彩,美极了。
二、学习例文,感知写法
1、轻声读例文,想想:文章写了云在哪些方面的特点?作者在写云 的造型时着重写了云哪些奇巧?分几种情况来写?
2、小结:作者详略有当,重点写了云的形状,分三种情况,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和变化。
三、结合习作要点,归纳写法:
1、写景的时候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它的变化来写。
2、写作过程要按照一定顺序。
四、细读例文,明确写法:
1、读例文,讨论:小作者怎样描写云的形状和奇巧的?
2、同桌交流
3、归纳总结:在云的造型上描写它形状的奇巧,而后分三种情况来写,每一处都抓住云的变化特点。
五、练习写景。
1、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内容。
2、说说课前观察的情况。
3、同桌练说,相互交流提示。
4、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2.学生自查自改,3.学生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
1、二八月
看巧云
形状 变化特点 颜色
教学反思:
习作2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拔河》这篇作文主,再根据自己的拔河体验,了解其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2,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了解“眉批”和“总批”的内容及位置,读懂教师的修改意见,明确写好作文的具体要求。
3,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积极讨论交流后,认真修改作文,并从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4,教师板书课题,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汇报。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
报之同的不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4,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眉批一般用以指出作文中字、词、句、段方面的优缺点。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作文如何修改,可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的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揉已见,小组内交流。
3,教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小结:在这篇作文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的气氛,还必须抓住典型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四,学生修改,最后誊情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清。
第二课时
一、修改草稿
二、评选优秀作文
三、讲评优秀作文,学习写作方法
四、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
习作3(新闻报道)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教学重难点:
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包括书面习作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
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
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
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
1、自读,再指名读。
2、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
三、明白新闻报道的框架
1、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
2、讨论
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2)、归纳,板书: 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结尾:补充交代
四、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
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
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
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讲评所写报道,指导学生修改。
三、学生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3(新闻报道)
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
教学反思:
习作4 教学要求: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准备
在本次习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名人游记,并从内容和思路上做适当的记录和摘抄。推荐文章:福克纳-《日本素描》;卡夫卡-《族途札记》;夏多布里昂-《金字塔感言》 阅读要求:1,把你觉得作家描写最传神、最细致的部分反复朗读,并摘抄。2,选择其中的两篇,就文章的思路做一个提纲式的记录。
二、赏析部分作品
1、同学们,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不少的名人游记,有哪些收获呢?
2、请同学们从自己所读的作品中选择一篇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1)在小组里交流。
(2)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生共同阅读习作例文。
(1)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描写的?号称“中华一绝”的龟山汉墓,就开凿在这只“大乌龟”肚子里。
(2)读了文章,你感觉到了“绝”吗?为什么?
(3)小作者重点写了哪些部分?文章是怎样抓住一个“绝”字来介绍和描写的呢?
三、指导练笔
1、同学们,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老师相信在我们如此丰富的积累的基础上,同学们的习作也一定是精彩纷呈的!
2、指导学生写提纲。
提纲要求:(1)列出写作的顺序。(2)在提纲中反映出重点部分。(3)一些精彩语言。
3、交流写作提纲。
(1)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成员互提修改意见。
(2)小组推荐在大组交流、汇报。
4、学生练写习作。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继续习作。
二、讲评所写报道,指导学生修改。
三、学生誊写习作。
教学反思:
习作5 教学目标:1、2、3、读懂启事要点,明白日记的格式要求。选择一两个具体的事例来写写身边的小能人。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
教学重点: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身边的小能人,并能讲出其“能在何处”。
教学难点:用生动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聊聊你的偶像。用最简短的话一说把他(她)当偶像的理由。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能人”。板书“能人”
3说起“能人”,最近你们的班主任姜老师可有件烦心的事,马上学校要评比班级小能人,每个班名额只有一个,可是姜老师说我们班优秀的人多着呢?比如:体育健将、朗读高手、绘画大师、铁嘴铜牙、编织高手、网络高手、象棋高手、小书法、劳动能手、我们班的小当家等等。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你准备推荐谁?说说你为什么推他当小能人?(不要说出这个人的名字。说出这个人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并猜猜他是谁?)
2、请推荐者事先将被推荐人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等推荐人说
好之后验证一下是否符合。
3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被推荐人,“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4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这么多同学获得提名,可名额有限,究竟选谁呢?请支持者把小能人的事迹介绍一下给大家听好吗?哪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我们就选谁。
5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6知已还是已,最了解自己的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我想采访我们刚才这几位获得提名的小能人,说说最能展现自己特长的最难忘的事。
三、了解启事,写法指导。
1、学校要评小能人,而某儿童报刊正开展相关的征文比赛,我们何不去凑凑热闹呢。说不定还能增加一次享受成功、品尝喜悦的机会。
2、出示征文启事,自由阅读,明白要求。
3、讨论要求。(四人方面)
四、学生习作,争取参赛。
教学反思:
习作6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展现人物品质。
2、学会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突出展现人物性格、品质。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对素材进行取舍,学会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传神、精炼的语言描写和准确的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之前你们给周老师画过“人物素描”,今天,我们还是来写一写人,但不是写站在你们面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周老师了,而是写一写你们最崇拜的人。
首先,哪个同学说说看,什么是崇拜。那么,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崇拜呢? 有优良品质的人值得我们崇拜。
我们崇拜的人都是我们尊敬的、爱护的人,同学们想不想把这篇文章写好?
想写出好文章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地练习。老师今天只给大家提一个要求,请把事情写“真”。
二、定主角,选事例,明中心
1、定主角:
现在啊,老师要你做个小导演,选一选你今天作文的“主角”,选主角的时候可要注意啦!这可是关系到你作文“收视率”的大事,因此,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个最值得你崇拜的人,请考虑,把他的名字写下来。
2、说理由:
大家都选好了,现在说说理由吧!
说到这里,老师突然迷糊了。同学们,我们写崇拜的人,是为了
什么呢?
3、明中心:
是为了赞扬你崇拜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良、可贵的品质。中心明确了吗?
4、选事例: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能是多面的,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也可能不止一个,你所知道的他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我们在一篇作文中,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就会写成流水账。
例如:同样是写彭德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体现的是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他为人耿直、做事果断的性格特点;《抗美援朝显英豪》着重表现的是彭德怀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体现了他的英武机智。
想一想,你最想写他的什么品质、性格,再想想哪一件事,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特点和可贵品质?
过渡:下面我们就要围绕他的性格特点、优良品质来写作文了,不仅要把事情叙述清楚,而且要写的具体。
三、怎样把事情写具体(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
小导演们,这样的电影你们爱看吗?没有声音的世界是寂寞的,同样的,没有真实、生动的语言描写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人物性格、品质,往往是通过语言描写展现出来的。
1、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PPT:灰太狼和红太狼的对话 我要吃羊肉!
老婆,心急吃不了小肥羊!烧好开水等着我。抓不到羊就别回来!老婆……我又失败了…… 哼,真没用。你这只蠢狼!这是谁和谁在说话? 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们看,这就是人物语言描写的魅力,同学们之所以一看就知道
说话的是谁,是因为人物语言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品质,所谓“闻其言而知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2、练习写人物语言
3、锦上添花——提示语和动作描写
我们再来看一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对彭大将军的语言描写。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这些片段不仅仅有具体的语言描写,并且加上了提示语和人物说话时的动作,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饱满。请同学们找一找,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还有哪些词句体现了人物性格特质。
4、片段练习
请同学们试着给你的人物语言加上提示语和动作描写。
四、万事开头难
过渡: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这样,想要写好开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人物速写”
例文1:提起我们班的班长,谁不翘起大拇指?他虎头虎脑,胖胖的身子把衣服撑得紧紧的,脖子上总挂着一把闪闪发亮的钥匙。他就是我最崇拜的班长王川。
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部分,写出他的与众不同来,让人一读就知道是谁。
例文2:“嘿,说你呢!怎么还不交作业?大家都等你一个!”一听这个又尖又细的声音,就知道这是我们的组长王丽又在收作业了。别看她有时候很“凶”,可我们都佩服她的认真负责。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要精炼、传神,切忌长篇大论没有重点。
例文3: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健步走上指挥船,只见他双手
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这个带领浩浩荡荡的船队远航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类似猜谜的手法,不说是谁,而是先展开描写,最后点明人物。
2、练写开头
要求:请用两三句话,通过外貌描写或语言、动作描写,勾勒出你崇拜的人,用词要精炼、准确。
交流
五、总结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滴水穿石”的力量,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作文前用心观察,作文时动脑思考,作文后都认真修改,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
六、完成习作草稿
教学反思:
习作7 【教学目标】
1、能在观察夜空的过程中,产生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2、能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学写想象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学难点】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欲望。
上课前,同学们听到的那首歌曲叫《春江花夜月》,它向我们描述了一幅优美的江边月色图。
晴朗的夜空,无边无际,神奇而又美丽。在这美丽的夜空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千百年来有成千上万的诗人凝望着美丽的夜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叶圣陶先生就写过一篇。
请看大屏幕:
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你从这首诗歌中看到了什么?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叶圣陶爷爷看着夜空展开的想象,那么在《望月》一文中小外甥的眼里的月亮又是什么呢?
二、研读例文,拓展思路。
三、师: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成了什么?(明亮的眼睛、天空的眼睛)
师:你觉得他的想象怎么样?(丰富、合理、天真、奇特)
板书(丰富、合理)
(2)诗意的天空总是给人以诗意的想象,在段立男同学的眼里迷人的天空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把书打开找到习作7的例文,轻声地读一读文章。学生阅读文章 师:月亮圆的时候,什么就少了?月亮缺的时候,什么就多了?
你觉得段同学的想象怎么样?
(生动、有趣)
(板书:生动、有趣)
师:想象是有趣的事情,想象中的月亮可以是(花瓶、眼睛)还可以是一个迷人的故事。现在就请大家凝望着星空,看你能从中想象到了什么?
(3)出示:夜空的图片(配以悠扬乐曲)
师:看着大家的眼神,一定是被这迷人的夜空吸引住了。请以4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从中想象到了什么? 师:假如你想飞的话,你想飞到哪?
师:假如你像神仙一样会变的话,你想变成什么?
四、揭示习作要求,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来学写想象文。(板书课题:习作7:学写想象文)请同学们把你的奇思妙想,通过手中的笔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出示习作要求:
1、晴朗的月夜展开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
2、想象合理,内容具体,表达真切。
3、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可以配图。
师:哪个同学愿意为大家读读习作要求?(你的声音很响亮)师:听明白了吗?可以写什么?(生答)(板书:仙境、故事)写作时还要注意什么问题?(生答)
开始写吧!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成一个片段,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看谁的想象最丰富,最有创意。
如果你写好了,就轻声的读一读,修改一下,也可以同桌交换批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
二、展示学生习作,进行点评。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位同学的作品。(1)生读习作
指名评价:你觉得她的想象怎么样?
有何建议?
还有谁想提建议?
(2)学生读习作
点评:你觉得她想象的怎么样? 合理吗?
有什么建议?
师小结:同学们由于时间的关系,文章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相信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写作题材,又有了新的灵感,课后可以继续修改、完善、整理成篇。
作家笔下的月亮是多姿多彩的,诗人笔下的月亮是多愁善感的,但老师更喜欢同学们笔下的月亮,你们笔下的月亮是最充满情趣的。人们常说:“月圆是画,月缺是诗”,请同学们为家人读一读今天写的文章,再和家人一起为这篇文章配上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的想象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好不好?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习作7学写想象文
仙境
丰富
生动 故事
合理
有趣
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五
谈话:在四年级我们曾经初步接触过“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请看大屏幕,用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吗?
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同学们用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3个乘法算式。
2、同学们,这三个算式可不简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都藏在里面呢。(看课件)
(在数学中,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暂停)谁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请2-3个学生说一说)
我们连起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谁能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
(2×6=12、1×12=12)
我们在说1×12=12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3、友情提醒:(看课件)
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求因数和倍数
1、学生尝试找出18的所有因数。
(1)那我们来看36这个数,你能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核对答案。
那么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教学“试一试”
下面请在书上填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15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你能写出3和9所有的因数吗?
(3)观察36、15、16、3和9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我们用一些好的方法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有信心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吗?比一比谁找的快找的多,看谁先把它找完。
请小组合作,找出3、2、5的倍数。(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找倍数时一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一般写出5、6个,后面加省略号。
(2)请你说说:一个数的倍数又有哪些特点呢?
总结: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应用倍数和因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
(2)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3)9的倍数一定大于9。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
2、填一填
(1)28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5的倍数有(),其中最小的是()。
3、下面哪些数是4的倍数?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6.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春江花月夜》,这是根据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改写的,乐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光彩斑斓的春江月夜图,明月闪耀万里,春江无处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蜿蜒绕过花草遍地的原野,银色月光流泻在花树上如同一层白雪。听着优美的音乐呢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赵丽宏的一篇散文——《望月》,读题,(这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欣赏月亮,把这种轻、静 的感觉读出来)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就和文学有着不解之缘,月亮给了文人墨客无限的遐想。在这篇课文中月亮又给了作者怎样的灵感呢?
二初读、理解
(一)1、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打开书大声朗读(问:内容)
2、检查字词(解释:不假思索)(挑战
读音)
3、交流内容
过渡:我们望见了怎样的月亮呢?
4、生自读一、二段,说说月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讲读时一直配乐)
5、交流(美,从哪感受到得)
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安详一般用来写人的,什么人?母亲老奶奶,月亮像母亲一样安详慈爱的看着我们,月光显得那么静谧清幽)(能不能读出它的安详美)
生:1(宁静美:宁静祥和的月夜再读一句)生2: 跳动美(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晶莹闪烁是一种跳动美)读句子
(师:语气再跳跃点把月光的跳动美读出来)
生3:朦胧美,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解释:剪影(出示图片)
师:站在甲板上,轮船缓缓的行驶,让你感觉不知是轮船在动还是黑色的剪影在动,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像是在梦幻般的仙境里)再读这句。
月光又为它们镀上一层银色的花边就更美了(再读,加上你丰富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朦胧之美)师:欣赏着月光安详的、跳动的、朦胧的美,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谁愿把这段读给大家听,读出这美得意境来。(朗读高手)齐读:师: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
6、板书:眼中月(这段主要写了?月)(江中月色也是用眼看到的)(师:把一段话读成了3个字)
(二)学习第二大段
过渡:眼中月实在太美了,如此美好的月色把小外甥也叫醒了,他和我们一同望月呢。
1、自读3-13自然段,边读边想:在你眼里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诗句表达的情感
2、交流(聪明好学、喜欢月亮,天真调皮)
3、从哪看出聪明(a、小外甥向我挑战,对诗。B眼睛一眨就是一句(出示句子读)(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都是说人思维敏捷的)还从哪些句子看出是个怎样的孩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出神了)(师:是月亮把他叫醒的吗?看出喜爱月亮,还从哪个词看出喜爱月亮?“凝望”“出神”齐读读出小外甥天真、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过渡:凝望着皎洁的月亮,小外甥出神了,这时他想起了写月亮的诗,于是向我挑战背诗,我们都背了哪些古诗呢?
4、学习古诗 出示诗生读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指着古诗)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无眠的,诗人借着月亮在诉说着自己怎样的情感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思乡)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李白后两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得人!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吗?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师:诗人小时多么幼稚可笑。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愁)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思乡之苦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你能试着读读吗?(愁)“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同样表达了诗人愁绪。望着水中的明月,诗人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齐读)
(思念)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无限思念之情。
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生:不会。
师: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指读)
(思念)同样:“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也表达了李白别离时思圆不圆的心绪
师:(月还是故乡明啊!)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师结: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老师先读你来对好吗)
5、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分排吟诵他们的诗句,注意吟诵出诗的韵味来。(分排对诗)
6、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 —聪明好学)
7、此时,凝望着这月夜美景,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呢?咱们也来赛赛诗,看谁吟诵得多,吟诵得美。(你们都是学识渊博的孩子)(你们和小外甥一样聪明)
8、过渡:清幽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优美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月光,这诗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指读)(再轻柔一点,让我也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过渡:如果说1、2小节是作者眼中月,这一部分就是(板:诗中月)诗中有月,月中有诗。
9、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指答“像眼睛,天的眼睛。”)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4至19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0、(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师:多么奇特的想像,难怪作者会感到惊讶。小外甥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写到——(生读)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白居易曾有——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
(3)多么奇妙的想象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新的感受有滋有味地齐读这句话。
(4)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11、师:你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天真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享受想像的快乐吧!(写一写
提示)
12、交流。(你和小外甥一样也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也是那么聪明可爱!)
生: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师:多辛苦呀,你看,月亮妈妈都累弯了腰,但累着也是高兴的,所以呀,我们常常看到妈妈圆圆的笑脸!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师:悄悄告诉我月亮在草丛中干什么呢?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生:月亮是化妆师„„像一张笑脸笑着笑着就笑圆了,笑着笑着就弯了。。
这就是我们——板书:心中月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多趣,多变的,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眼里就不一样呢
生: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
(三)、学习第三段。
1、小外甥奇特幻想深深地感染了作者,(出示最后一段齐读)作者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他会想到些什么呢?
补充材
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提到童年的几件趣事。比如说:养蚂蚁,他想,小鸡、小兔一个星期能长出这么大,那么养一只这么大的蚂蚁不好吗?他就把一些小蚂蚁关在火柴盒里面养,结果蚂蚁们一瞬之间逃得无影无踪。(生笑)他小时侯还喜欢追屁!谁的屁啊?车的屁!(生笑)他觉得摩托车开过去尾巴后面喷出来的气好闻,有一次就专门跪在地上守着一辆摩托车等它启动,摩托车一启动,一团黑黑雾喷到他脸上,那个难闻啊!„„(生大笑)这都是赵丽宏的童年故事。而在本文中的这样一个晚上,(他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也许他在幻想着哆啦A梦的出现,用一个竹蜻蜓带上他,用一个时光穿梭机的回到他的童年,他可以跟小伙伴偷偷地去河里捉小鱼,可以爬上墙头掏一个鸟窝,重新找回童年的时光„„
(师:或许他的记忆又回到了有趣的童年)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了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如果说眼中月是美丽的,诗中月是多情的,那么心中月更给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做个细心观察的孩子,那你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绚丽多彩!
(五)作业:
1、搜集有关写月亮的诗。
2、想象没写完的继续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推荐阅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作文范文09-01
谈礼貌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1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08-19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公顷教案11-06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06-27
2015年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08-23
2015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10-04
四年级音乐上册 捉泥鳅教案 苏教版08-10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