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大家谈

2024-10-17

作风建设大家谈(精选9篇)

1.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一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全局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解放思想,加强教育,在观念认识上有新提高

干部作风建设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保证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必须营造良好氛围,转变思想观念。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推行系统“创先争优”等评比活动,利用集中学习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做法等多种宣传方式,让系统上下充分认识到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深远意义。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领导带头示范学、严格制度规范学、创新载体灵活学等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工作人员投身干部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观念,把“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真正付诸于各项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严格工作标准,力求把每个服务细节做得更精致、更到位、更快捷,创新创优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在作风建设上有新突破

加强监督检查,坚持长效管理,既是巩固干部作风建设成果的根本保证,也是搞好本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强化政治纪律观念。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始终做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廉政纪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认真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

己之心,确保守住廉洁底线。三是强化保密纪律观念。机关的许多岗位属于党的核心机密岗位,工作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政治性、机密性强。要大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使广大机关干部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很强的保密意识,做到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自觉遵守国家的保密法律法规,确保不泄密、不失密。四是强化工作纪律观念。机关人员应自觉遵守重要情况如实报告纪律、严格按程序办事纪律、工作时间禁止从事非公务活动等项纪律,培养用心做事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不出问题。

三、转变作风,服务大局,在推进工作中有新进展

树立服务至上意识,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树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一是提高服务意识。局系统内干部职工开展以“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为内容的 “三问”到基层大调研活动,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共商发展之计,共谋发展之策,共解发展之困,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指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服务态度,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周到,言行规范,文明礼貌,诚信守诺,做人民公仆,创服务品牌,树良好形象。慎说“不能办”,多想“怎样才能办”,既要想办事、会办事,更要努力办成事,决不推诿搪塞、扯皮误事,真心实意为群众、为基层搞好服务。三是服务发展大局。对工作尽力、对职位尽责、对事业尽心,要充分意识到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敬畏之心,多做打基础、促发展的工作,多做破

难题、解民忧的事情,兴办惠民利民实事,服务发展中心大局,推动工作见成效。

2.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二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崔利玲

入园难、入园贵是一个社会敏感话题。一提起入园难、入园贵, 好像所有的幼儿园都是入园难、入园贵, 其实“入园难的园所不贵, 入园贵的园所不难”。如南京的入园难, 难在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 贵在那些民办的、收费比较高的幼儿园。

为什么会出现入园难、入园贵?一是因为家长都期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都希望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亚洲地区特别是我们中国, 自古以来家长就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每一个家庭都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 特别是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 每个家庭都有一种输不起的心理,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家长们都不肯选择他不满意的、质量差一点的、环境差一点的幼儿园。二是幼儿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加剧了入园难、入园贵。举办者对学前教育事业投入的不足或不到位, 造成了幼儿园差异的扩大。

如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我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 希望政府能够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们国家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 但教育经费, 尤其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们希望政府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以后, 通过逐年的递增, 使经费的保障达到满意的状态。

第二个建议, 希望政府合理配给教育资源。加强幼儿园的均衡化布点是解决入园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公办民办并举”, 既然政府主导, 能不能设定几分钟到达圈, 让市民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有一所幼儿园, 满足周边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的需求?南京市提出2015年公办园达70%, 2020年公办园达80%,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合理规划幼儿园, 必须出台配套的政策和办法。有些小区规划图纸里配套了幼儿园, 但实际交付时没有幼儿园, 国家对此没有相应的惩罚办法。希望政府制定政策, 对开发商不建幼儿园, 建了幼儿园不交给教育主管部门, 或幼儿园房舍不达标等等都有惩罚措施。

第三个建议, 希望真正形成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如果没有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入园难、入园贵将永远存在下去。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应该是政府掏一点, 社会掏一点, 家长掏一点。幼儿园经费收支最近十年都处于成本高于收费的状况, 支出大于收入造成很多幼儿园设施陈旧、人员工资偏低、教育资源匮乏的局面, 长时间经费不足, 造成恶性循环。我们不希望幼儿园以增加班级人数、减少教师、降低教育质量的方式解决经费不足问题, 这样做是对儿童终身发展的不负责任, 是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不负责任, 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既然幼儿园为非义务教育, 在成本的合理分担中, 政府首先要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 再让家长、社会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非常希望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向幼儿园捐资助学, 希望政府允许幼儿园捐资助学费存在一段时间, 做个合理的过渡, 帮助幼儿园渡过难关, 也帮助家长解决入园难的问题。

加大政府投入, 保障教师队伍稳定, 加强教师培养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林虹

首先是正确解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如果财政、人事等政府部门与幼教专业人士解读的不一致, 那么在执行中就会走样。因此, 建立刚性的操作细则很重要。我认为, 政府主导实质上明确了幼儿教育的责任主体, 也就是政府有责任对本地区幼儿教育进行规划、领导、管理, 包括给予师资和经费的保障;社会参与是举全社会之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幼儿教育的举办, 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是对九五、十五期间政府对幼教投入不足的一种修正, 也是对大众需求公办园的一种回应, 同时潜在地规定了公办、民办的比例。

其次, 政府应该在这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投入。国家应根据各地条件确定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 并将之做为对当地政府履行职责的考核标准之一。国家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 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2.合理进编, 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长期以来幼儿园缺编严重。幼儿园自聘教师由于待遇较低, 导致流动性大, 队伍无法稳定。希望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加大力度, 增加幼儿园编制, 加大投入, 提高教师待遇, 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

3.加强教师培养。长期以来由于幼儿园教师待遇较低, 无法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 导致幼师分数线较低, 生源素质不高。各地幼师招生规模不大, 供需关系呈现供不应求之势, 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常年招聘不到正规幼师毕业生, 制约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建议适度扩大幼儿师范招收比例, 提高幼师录取分数线, 可以通过带培、委培的形式帮助需求较大的农村地区培养幼教专业教师。

多管齐下, 改善供给, 缓解矛盾

鼓楼幼儿园家长胡伟

为什么入园难?其实父母的心态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能现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不太大, 家长送孩子上学总是择优、择好。因此好的公办园、好的名园, 选择的人太多, 所以就导致入园难, 入名园非常难。

入园难归根结底是一个供需问题, 供不够, 需很大, 供需矛盾导致了这样一个局面, 解决此问题就要改善供给。

应当均衡现有的幼儿园, 使它们之间的差距不那么大。名园的教育理念和知名度, 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 新园一般很难达到。所以新园应该有一定的特色, 通过特色吸引生源。

在幼儿园硬件设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 加强软件建设是很必要的。可以让差园的师资与好园定向交流, 促进差的园所保教水平的提高。

普通幼儿园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 让大家知道这所幼儿园, 知道它的特色,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减缓名园的压力。

当然, 最主要的还是政府的引导,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对于教育上的投入, 要改变考核机制, 加大教育投入的考核权重。

同时, 要允许发展比较高端的幼儿园, 引入市场化运作。只要它能保证正常的教学, 而且提供更好的环境, 更好的师资的话, 更高的收费也有接受它的人群。

消除教育不公平, 减小园际差距, 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明远

“入园难”其实是入公办园、教办园, 特别是入“价廉物美”的优质园难。2010年江苏全省共有幼儿园3944所, 在园幼儿205.71万人, 3岁-6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是95.6%。而美国三年毛入园率也就是67~68%, 但美国没有人说“入园难”。

为什么入公办园、教办园, 特别是入“价廉物美”的优质园如此难?因为这类幼儿园比较稀缺, 而占量比较大的多是民办园, 甚至有些是“黑园”。长期以来,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江苏的教育经费只占GDP的2.25%, 离4%的目标相差甚远;去年全省学前教育的经费只占教育总经费的4.8%。由于普惠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再加上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城乡、园际之间差距过大, 收费不规范, 体制机制不完善等, 因此加剧了入公办园、教办园, 特别是入“价廉物美”的优质园的难度。实际上, 这是一个社会不公的问题。凭什么有权的、有钱的、有关系的就可以上好园, 而没权的、没钱的、没关系的就上不了好园?所以, 我认为真正解决“入园难”问题, 特别是解决让所有人都能上优质园的问题, 政府就必须尽到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怎样来化解、消除这种教育不公平, 让更多的孩子有园上、上好园呢?我认为要把公共政策的选择、制度的设计作为突破口。

公办园、教办园和其他幼儿园的差距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我想, “十二五”期间应该在以下三个环节上有所突破:

一、教师群体的全面打造

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主席博约尔曾经说过:优质教育=小班化+优秀教师。我们现在的班额, 有四五十的, 甚至六七十名孩子在一个班。一方面是教师数量的奇缺, 另一方面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 要从解决教师和办园经费问题入手。凡是公办园 (包含其他部门、集体办的幼儿园) , 应该按照生均经费由政府来拨款, 还应该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另外, 家长应承担学杂费。这有助于全面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而对于民办幼儿园、私人办的幼儿园, 不妨采用“杠杆政策”:聘用一个学前教育大专学历的教师, 政府可以每年给其补助;聘用10个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 政府可以按照10人的标准每年给其补助。从而鼓励其大量聘任、聘用合格教师, 大面积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否则, 大量的民办幼儿园“用新不用老、用低不用高”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

二、教师待遇的普遍提高

凡是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 无论是在民办幼儿园还是在公办幼儿园, 作为专业工作者, 其最低工资不能低于城市职工最低收入的1.5倍~2倍。像江苏这么发达的地区可以规定不能低于2~2.5倍, 上不封顶。

幼儿园教师其应有的经济待遇、社会待遇若没有保障, 怎能安心工作呢?所以我觉得江苏应该在推进学前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优质发展过程中, 着重在教师和园长队伍建设方面“先一步、优一等、高一筹”。

三、教师来源的多种多样

如果在解决幼儿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上有一定的“路径依赖”, 那么我们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窄。全国的师范院校、幼儿师范学校, 它们所培养的师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幼儿园的需求, 怎么办?

能否保育和教育并重, 实行保教一体呢?我们现有的保育和教育是两套班子、两路人马、两种身份、两样待遇。为什么一个班上不能有三个老师、保教一体, 打破原来保育员只是喂喂饭、换换裤子之类的界限?西方许多国家的幼儿园每班有一个主任老师、一个助理老师、15个~16个孩子, 保育、教育二者兼顾, 不是做得很好吗?而且保育这一块, 在我们现有的幼儿园中相当薄弱, 保育和教育没有实现并重。

现在各个地方的职教中心、高职院校发展得都非常好。学生培养三年或者五年后到幼儿园工作。只要她们认认真真地工作, 就可打破原来的保育员和教师的身份界限, 给予一样的经济待遇;如果将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有编制的话也可以正式做教师。

“入园难”的函数式解读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王海英

解决“入园难”问题是当下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入园难”是历史、社会问题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积淀;“入园难”并非仅中国现象, 也是一种世界现象。当下中国社会的“入园难”是“入”、“园”、“难”三个维度的叠加。

从“入”的维度来看, “入”是指“进入”, 然而“进入”有远近不同、方式不同。从“远近不同”来看, 存在着“就近入园”与“跨区择园”, 两者的入园半径是不一样的, 接受优质幼儿教育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从“方式不同”来看, 存在着“单位保障下的直接进入”、“个人社会资本动员下的关系化进入”与“排队摇号下的进入”, 三者依托不一样的资本类型, 付出不一样的入园成本。

从“园”的维度来看, 存在着园所性质、园所等级、园所名望、园所地域之分。从“园所性质”来看, 入公办园难, 入民办园或其他园相对容易;从“园所等级”来看, 入示范园、优质园难, 其他园容易;从“园所名望”来看, 入名园、口碑好的园难;从“园所地域”来看, 入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难, 其他区域相对容易。

从“难”的维度来看, 存在着程度差异、人群差异、区域差异、年龄差异。从程度差异来看, 存在着绝对难与相对难。“绝对难”表现为总体上的入园需求大于能提供的入园额度, 如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27284个乡镇中, 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相对难”则是一种“结构性入园难”, 主要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公办园数量太少;从人群差异来看, 存在着为社会底层服务的保底性、普惠性幼儿园少, 为中层服务的优质的幼儿园不足, 为富裕阶层服务的有质量的高档幼儿园欠缺的状况, 不同的阶层很难获得适合其需求的幼儿教育;从区域差异来看,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入园难表现为不同的状态, 城市地区较多表现为择园难, 西部地区较多地表现为入园难;从年龄差异来看, 年龄越小的幼儿入园越难, 我们国家大多数地区的工作重点在3岁-5岁, 0岁-3还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在一些大城市, 甚至存在着低幼儿童入园挤压大年龄幼儿入园的现象

3.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三

马 锋:调研报告要突出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 临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锋撰文说,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的书面成果,调研报告的质量体现出人大机关的作风和效能形象,影响到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具体工作中,调研报告的撰写要突出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做到多讲法律,忌感情用事;多摆问题,忌重复成绩;多提建议,忌泛泛而谈。一要突出科学性。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就是科学反映出当前工作现状、工作成绩,客观提出存在问题,科学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选题要科学。人大工作是抓大事、谋大局、监督重大事项的,在调研的选题上要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寓支持于监督中,要紧紧围绕党委想的、政府干的、群众盼的和人大职权所能及的问题,进行调研。方式要科学。注重采用科学方法,充分运用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开展调研。在安排调研人员时,除相关工作委員会负责人参加外,应当根据调研课题邀请熟悉情况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参加,尽可能多地吸收专业的调研工作者,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报告要科学。要求每个参加调研的成员都要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汇总形成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初稿,并召开座谈会,征求“一府两院”等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修改后的调研报告提交主任会议进行讨论,由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正式的调研报告。二要突出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报告的生命。调研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对调研对象进行调研。对于问题,不应夸大或缩小,更不能只谈成绩而忽略问题;所提建议,既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规定,又要切合实际。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把基层的情况、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做到听真言、察真情、出实招、办实事。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把调研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原汁原味地反映到报告中,并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三要突出针对性。调研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因此,调研报告一定要有针对性。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落实上要有针对性。在机制上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大调研工作等制度,规范调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对调研方案的制订、人员的组成、调研的实施、报告的起草和定稿等环节都作出具体规定,将调研报告及时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便了解情况。

谢良华、马昌华:立足“五要” 加强预算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并将其作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北省枝江市人大常委会谢良华、马昌华撰文说,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要营造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重大意义,从增强预算改革意识入手,营造预算决算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要组织有关人员系统学习和宣传监督法、预算法,逐步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大预算监督工作人员和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党委高度重视、人大积极推动、政府认真落实的预算审查监督新格局。各级政府、各预算单位,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共同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二要彰显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理念。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要将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人大监管视野,不光是公共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要围绕政府财政和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监督主体共同关心的问题,善于监督,逐步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在加强监督、选准切入点方面,要高度关注党政机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强化对政府投资、民生工程、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查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要不断规范和改进预决算编制工作。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不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将政府的所有收支纳入预算,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更的,政府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收支总额超过原批准预算收支一定比例的,政府应当编制调整方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要细化预算科目,改善预算科目设置,严格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划分科目,增强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透明度。要结合实际情况,核定预算支出标准,摸清预算单位基本情况,更公开、更公平地分配资金。在此基础上,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预算,集中力量开展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四要发挥审计机关对预决算的监督作用。人大常委会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审计机关依法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要确立按预算进行审计的观念,集中力量审计政府财政部门是否按预算进行管理,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不同预算科目的资金调剂问题等,以减少预算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约束力。同时,也要突出专项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提出整改意见,加强跟踪督办。对违法违规和屡查屡犯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政府及其审计部门要依法向社会公布有关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五要提高人大预决算监督队伍素质。预决算监督工作的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地方人大必须设立相应的预算工作机构,安排适当的专业人员,对财政预决算进行卓有成效的监督。

4.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四

钉子”⑤)

《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11日 05 版)

“软钉子”属于典型的为官不为,主要是态度问题、作风问题。从我们收到的征文来看,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也是主流意见。

然而,这个问题还有另一面。本报一位记者曾花了一个月调查为官不为问题,想揪出几个“典型”而不得。尽管一次调查未必足以定性,但如此费力也值得深思。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更大视野审视“软钉子”滋生的机制土壤,切合实际监督和激励党员、干部,帮助他们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本系列征文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接下来,我们将开始“身边的核心价值观”系列征文,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故事。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真正落实“三张清单”

武 新

用“脸好看”遮挡“事难办”,“软钉子”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宗旨意识不到位,责任担当不上肩。也有些是政策不明,缺少遵循;有些是协调不顺,只能干等;有时候,则是因为激励和办事效果相关性偏弱。从根本上讲,权、责、利没有对应好,就容易长“软钉子”。

另外,有些一时确实办不了的事情,我们也期待群众能耐心听解释,并相信我们的诚意。现在很多人都拿媒体树立的典型当标尺来衡量我们,让我们倍感压力。说实话,榜样要学,学他们身上的精神,但精神并不等于“超能力”。

讲党性、正作风,是办好事的催化剂,但毕竟不是无所不能的发动机。对普通干部来说,有些时候只是颗螺丝钉,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还好说,对一些政策指向不明、职责认定不清的事情,则是有心无力,很难推动。

要拔除“软钉子”,不仅需要继续推进作风建设,也要强化政策的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时,就当科学民主,多接地气,多考虑现实操作。部门职能要改革到位,真正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这“三张清单”。

(作者为某地基层干部)

我对“拔钉子”有信心

张志锋

前段时间,准备到基层抓些为官不为的“典型”,拔拔不作为的“软钉子”。但在基层明察加暗访一个多月,却没能完成任务——因为“证据”不那么有力。

有一次,到西宁市房地产交易服务大厅蹲守。市民反映,过去有的窗口松松垮垮,该办不办,也没人管。现在市里经常派人暗访,只要手续齐全,不仅态度好,办事讲效率、讲质量。

还有一次,湟中县干部小李和几个同事在山上的责任路段发现,有个农民在公路边堆沙子,说轻了不管用,说重了人家就和你动手。小李只好借来铁锹自己动手,忙活一上午,手上磨出血泡,累得直不起腰。中午一口气吃了5份干拌面。

这次采访的经历让人琢磨:在西部大多数干部身上,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行为?有些干部是“客观不能”,还是“主观不为”?

多位不同层级的公务员直言,有时也动过“歇一脚”的念头,但想归想,还是会尽己所能去做好。“在青海这种落后地区,当公务员是比较体面的,要是不珍惜岗位,对不起组织,爹妈也会骂的。”还有一位在青海经商多年的浙江老板说,也许是因为西部相对闭塞,干部沾染的“坏毛病”少。干部有能力不足问题,“主动不作为”并不多见。

改作风永无止境。对干部有更高期待而有所批评,并不过头。但这次采访的经历,增添了我对拔除“软钉子”的信心。希望有所作为的干部大有人在,这样的态度是改善治理的良好起点,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能力和素养,拔掉各种各样的“钉子”只是早晚的事。

5.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五

健全教育机制,夯实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坚持思想教育为首,不断夯实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一是科学设置教育体系。在党员干部教育体系的设置上,既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科学设置共性指标,又要符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既要明确规

定干部作风教育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又要适当增加选修选学教育科目。二是创新教育方式。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方式,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参加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健全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坚持从干部作风建设实际出发,灵活安排教育活动,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切实增强教育效果。三是进一步强化教育责任。坚持把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所在单位干部思想教育不到位,干部思想出现偏差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通过常抓不懈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努力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风气。

完善培训机制,构建加强作风建设的能力支撑。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努力构建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能力支撑。一是拓宽培训渠道。依托各地党校和行政干部学校建立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经常性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集中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科学制定干部培训计划和目标任务,培训前认真调查和了解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的特长、优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设计活动载体。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要不拘一格,既组织集中培训,更注重实践锻炼;既可通过交流、轮岗开展培训,也可采用挂职锻炼的形式组织培训。三是建立培训保障机制。充分依托各地党校、行政学校等教育培训主阵地,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培训条件,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搭建平台。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政府资助、企业捐助和社会筹集的多元化渠道,确保教育培训经费投入。

6.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六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时代忧患意识。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作风建设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胡锦涛同志倡导了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完成历史使命的新要求,为领

导干部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制定了新的行为规范。为了把领会讲话的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以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为准则,认真学习和深研讲话,领会其精神实质,增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是做到“四个”表率,即:做学习讲话、贯彻讲话、深研讲话、落实讲话的表率;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表率;做严于律己,从严要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表率;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表率。三是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开拓进取。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人民公仆意识。《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意识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必须增强人民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性质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往直前的根本保证。增强公仆意识,始终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牢记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的道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勤俭节约意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来是我党的传家宝,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家尚不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胡锦涛同志倡导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可谓正当其时,激人心智。今天,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要求大家再过“苦行僧”、“清教徒”式的生活,而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中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姿态和平和心态。要牢固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要带头增强节约意识,体现在生活上,落实到工作实践中。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责任追究意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和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鉴于目前情况,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应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做到全年工作有目标,重点工作有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强化目标进展情况问责制;三是强化责任目标考核制。“激励表彰一批,从严查处一批、交流轮岗一批”是加强作风建设,严肃纪律的法宝。结合先进性教育,对每个领导干部所承诺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对完成好的应予以彰显,对完成差的要实行末位淘汰或限期整改等激励措施,并将考核结果视为领导干部称职和不称职,升迁和降职奖惩主要依据。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社会监督意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落脚点关键在效果。效果如何,前提在监督。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监督,才能进一步促进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不然,许多制度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挂在墙上仍然难以落实,甚至成了形同虚设,形式主义、花架子等。如何有效监督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呢?一是增强公开监督。要结合先进性教育,设立举报信箱,并公开举报电话;二是增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做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形成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有机结合的监督体系。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应增强制度创新意识。“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一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知识、法律法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来武装每个领导干部,筑牢他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五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要尽快建立一套新的考核评价制度,用新的标尺考核干部实绩,衡量制度建设成果;三是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推行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究制,实现以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管理机制。

7.谈民国武侠大家王度庐 篇七

王度庐, 原名王葆祥﹝后改为“翔”﹞, 字宵羽, 1909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下层旗人家庭。父亲在清朝管理车马的机构里做小职员, 但在王宵羽7岁时去世, 使得本就贫寒的家庭越发困窘。尽管贫穷, 王宵羽还是读完了旧制高等小学。高小毕业后, 先后当过眼镜店学徒, 军官的小听差, 都无果而终。

王度庐既写武侠小说, 也写社会言情小说, 但他最出名的还是武侠小说, 在武侠小说史上开了悲剧侠情的一派。他的代表作为“鹤—铁五部曲”即:《鹤惊昆仑》《宝剑宝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这是五部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说。从江南鹤与鲍阿鸾, 李慕白与俞秀莲再到玉娇龙与罗小虎, 最后是韩铁芳与玉雪瓶写了四代人的爱恨情仇。

从武与侠的方面来说, 《史记·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大都武功不高, 也并不仗剑行侠。侠士立身扬名不靠武功, 而是讲义气, 重私交, 言必信, 行必果, 轻生死, 重然诺, 讲求慷慨赴义, 急人之难。至唐代作家创作豪侠小说时, 行侠必须有武功辅助的观念大致已经定型, 是侠客总多少有点武功。

明清侠义小说里, 如《水浒传》《三侠五义》里武功的描述, 棍棒刀枪斧锤来去几个回合已将对方重伤或打死, 对武打场面的描写不是虚幻就是粗豪。

到了民国武侠小说家这里, 开始细致的描写武打的场面, 武功也从写外家功到注重写内功的转化。内功的说法是从晚清开始的。《三侠五义》里已经出现了点穴。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开始出现功夫这个词, 而且分成内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到二三十年代的小说, 还珠楼主李寿民是在《青城十九侠》中首先提到“内功”的, 而后, 他在《武当七女》、《长眉真人传》等书中将“内功”“学说”进一步完善。并在书中提出武当派是“内家功夫”、少林派是“外家功夫”的“学说。而民国武侠小说正是旧武侠向新武侠的转折时期, 开始在武侠小说中引入内功的描写, 但又只是点到既止, 并不着力描写。

表现在王度庐的小说里就是除了剑术, 最厉害的武功就是点穴, 《鹤惊昆仑》里江南鹤从九华山老人那儿学了剑术和点穴, 江湖上都传言点穴多么神奇, 是怎样的出奇制胜, 可江南鹤后来还是被描写为以剑术闻名于江湖。李慕白不断向玉娇龙追索被碧眼狐狸盗去的《九华拳剑谱》, 但是这跟新武侠小说中描写江湖侠士狂热追求武功秘籍不同。新武侠中的武功秘籍多是内功心法, 而王度庐小说中抢夺最激烈的武功秘籍《九华拳剑谱》却只是写了些剑术拳法与内功心法不沾边。

这说明了王度庐作为过渡时期的武侠小说家, 既表现了新的方面—开始关注内功心法的描写, 也表现了旧的方面—仍以传统的描写为主。

从义和情的方面来说, 《史记·游侠列传》描述的侠客朱家, 郭解等, 他们的特点是重义, “赴士之困厄”, 急人之难。唐宋传奇里虬髯客, 红线, 聂隐娘也都是为朋友或主人尽义, 明清侠义小说更是将义大写特写, 放在了情的前面, 兄弟不能不要, 老婆却是可以再娶的。《水浒传》尤其表现的淋漓尽致, 貌美如花的一丈青扈三娘硬是出于义被指给了又矮又丑的矮脚虎王英, 对潘金莲的评价已经太多了, 但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义压倒情的悲剧。我当年和同寝室的女孩子一起读的《水浒传》, 读完一致评定众好汉里最可爱的是燕青, 因为他身上情的色彩最浓, 是真正有情有义的理想角色。第一部真正的侠情小说是晚清文康老先生的《儿女英雄传》。首回开头就写到“侠烈英雄本色, 温柔儿女家风;两般若说不相同, 除是痴人说梦。儿女无非天性, 英雄不外人情;最怜儿女最英雄, 才是人中龙凤。”[2]然而《儿女英雄传》所写的侠情仍带着酸腐的儿女情长的俗套, 它对后世侠情小说的积极影响主要在语言和形式上。

在武侠与言情二者的结合上, 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功不可没。陈平原先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里谈到二十世纪的武侠小说时关于武侠与言情的结合有一段精彩的话“……可倘若书商真如郑逸梅所说的‘非武侠不收, 非武侠不刊’, 通俗小说家们能抗拒这种诱惑而不趋之若鹜吗?三十年代的不少武侠小说家如顾明道、陆世谔、孙玉声等, 原都为言情小说、社会小说名家, 可风气一转, 全都写起武侠小说来。当年擅长《香闺春梦》《茜窗泪影》的李定夷, 居然也能走出‘深闺’, 闯荡‘江湖’, 写起《僧道奇侠》《尘海英雄》来, 不能不令人感慨市场规律的残酷无情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学风气的瞬息万变。风气所及, 连言情小说名著如《啼笑姻缘》也都被要求添上两位侠客, 要不‘会对读者减少吸引力’;而作者尽管不以为然, 也不能不照办”[3]

而王度庐的武侠悲情小说不再把立功名或争天下第一作为侠客的人生目标, 而是把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实现生命价值作为追求, 就像《卧虎藏龙》里玉娇龙对碧眼狐狸所说, 要到江湖上走走, 看看世界, 经历些波澜壮阔的事情, 痛痛快快的活着。他小说里的男女侠客不是把感情当成一种艳遇, 而是把彼此当作生命情感的寄托。他写悲情不是为增加可读性而编造的哀艳的故事, 而是深刻的写出了人被现实所困的无奈的悲凉。“也就是说, 不是在刚猛的打斗场面中插入缠绵的言情片断来‘调节文气’, 而是正视侠客作为常人必然具备的七情六欲, 借表现其儿女情来透视其内心世界, 使得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更为丰满。”[4]这一点对后世新武侠影响深远, 此后的新武侠使侠骨柔情上升到了小说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古龙《天涯明月刀〈序〉》[M].珠海:珠海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第3页

[2]<清>文康《儿女英雄传》[M].长沙:岳麓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第1页

[3]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年3月第1版第64页

8.风光大家谈(二) 篇八

常用器材:尼康F100,35mm~70mm、80mm~200mm;宾得67II,55mm、165mm。

“捕捉身边的美丽”是我摄影的座右铭,因为没有更多的闲余时间出外采风创作,所以我就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在1~2个小时能够到达的地方找一些可以拍摄的景物拍摄。其实无论什么地方你都能够找到可以拍摄的景物,关键是你要拍出此地的特点和美感。

“大而拍其势,小而拍其神”,其实风光摄影无外乎如此。所谓的构图、用光、色彩等等只是在理论上具有严格的界定,在实践中这些理论已经充分地融入每个摄影者的美学修养之中。其实在摄影实践中只要你认为是美的,你就要认真地把它拍摄下来。有时你在拍摄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应该怎么用光,但是当时的景观确实非常美丽,你就要耐心地去设计画面,使景物在取景器里达到均衡,突出你要表现的主体,利用光圈控制画面的清晰范围……

我喜欢用中幅机器拍摄,因为自己没有什么时间去名山大川拍摄一些所谓的“大片”,小的场景用中幅机器可以更好地表现一些质感。我不太喜欢用数码后期制作出夸张的色彩,因为我觉得拍摄时的第一感觉应该是最准确的、最美好的。

李玉华 网名:逍遥或space

常用器材:索尼F707、富士S20。

其实我用的器材并不算好,在很多色友眼里,这些器材算得上是垃圾了。不过我非常认同一位色友的一句话:关键是看相机后面的那双眼睛。风光是大多数的色友喜爱的一个题材,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十分难拍的题材。我觉得拍风光,最主要的是看摄影师的审美观。有时我们拍不出好的照片会抱怨没有好的相机、没有足够的时间、天气不好等等。甚至有的人看到别人拍出好的照片了,会说:“我只是没有时间和金钱去那里而已,我去了一样可以拍出来!”说这话的人去了同样的地方,可以拍出一样优秀的照片吗?我看不一定。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审美水平是不一样的,是有差距的,拍摄出的照片也会不一样。所以,拍风光,一要看摄影者的美感,就像唱歌一样,感觉是很重要的。二要看平时的积累和修炼,平时多进行些艺术方面的修养,多看看大师们的作品,多揣摩一下,你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三是拍摄时要多观察,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在同一个地方,同样的天气,为什么大师和一般人拍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别,那就是观察力和想像力的问题。至于选择天气、器材固然重要,然而那是在做到以上三点之后的事情了。

Corona

常用器材:佳能EOS30 、EOS10D、G3。

对于摄影的几个感受:

时机:最喜欢在秋天出去旅行,秋天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当然不同地方的秋天时间不一样,出行前应了解好当地的情况,比如内蒙古坝上和北疆是9月20日到国庆节的这段时间最美,九寨沟秋天的最佳时节在10月20日后的一段日子。

除了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旅行,在行程中还要计划一个合适的拍摄时间,并学会看云识天气,预计光线的变化,巧妙运用光线在景物上的效果、拍摄层次、光影、线条、明暗等,才能拍摄出吸引人眼球的照片。

眼光:一张美丽的风光照片也需要拍摄者的发现,或许不经意走过的水塘中的倒影,或许岩石上飘零的落叶……尝试变换角度,从不同方向观察被摄的物体(光线也会不同),直到找到最佳的角度。

构图:常用的构图是黄金分割,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尝试在取景框中观察,在不同焦段、不同位置,直到找到最满意的取景。地平线一定放平,若天空有云的话,地平线放下侧一点,反之,少拍摄空空的天空。巧妙地运用曲线,让山路,栈道,河流等元素在画面中形成优美的弧度,力求简单。

天涯孤客

常用器材:佳能EOS 1D、EOS3, 17mm~35mm、35mm~350mm、100mm。

在高原拍照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摄影地点的,沿途都有不同的景色。天气多变带来的不同云彩、高饱和度的浓烈色彩、纯朴的民风民情,一年四季,季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所以,要凭着自己的感觉和观察力去拍摄。细心的人,收获就大。例如:有一次去西藏,从机场到拉萨市的路上,很多人可能不会去注意这个地方,我是透过路边的树与树之间看到有一点红草,决定停车下来看看。穿过树林看到的是另一个天地,我们都惊讶了。一个字,美!

现在用数码器材的人越来越多了,在高原拍照很重要的是电池。近期我去了一趟措普沟(是一个还未开发的旅游区),里面没有任何电源,去之前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带了个车充。谁知道在理塘要换车前往,换的车没有车载备用电源,充不了电。到了里面景色很好,本可以多留一两天,尽可能多拍点好片,可惜电池用完了,也只能打道回府。所以,电池很重要,去之前一定要准备充足或多带一部胶片相机以作备用。

Red

常用器材:佳能EOS10D、EOS30,康太时6x7。

风光摄影,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摄影题材,因为我喜欢旅游,但又非驴者,驴者喜欢玩,喜欢旅途的过程,而我喜欢捕捉旅途过程中的风光、人文……

拍摄好风光作品,关键是经验的积累, 特别是对景物在镜头下会是怎样的形态的一种判断,这是一种在不断拍、不断看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往往很多人认为一般的景色,在我们摄影人看来,却会有另外一种味道。

风光摄影和自然天气关系很大, 但我不是职业摄影人,出外旅游的时间也不算多,因此只能靠运气和遇到好景色时候的把握能力了,不断的拍摄过程,让我能对风光摄影中各种技巧掌握得还算不错,拍出的作品,也算对得起观众吧。

拍摄风光照片,个人感觉,一定要带足够的滤镜,比如CPL镜片,拍水拍天空一定要, 还有渐变灰镜、渐变蓝镜,还有日落镜……这些不是说我们要对自然进行加工,只是希望能更好地还原自然的真实美丽。因为,很多时候,天空和地上的反差很大,相机宽容度不允许我们捕捉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这些提及的滤镜,一定要常备。

龚颖

常用器材:佳能EOS3、A70。

因为喜欢纯自然的风景、喜欢最原始的自然风貌,所以我一般出游不会选择很著名的景点和游人多的地方。在出发前我会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第一次去一个地方,看看地图和当地的明信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安排好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也很重要,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门光影的艺术,清晨和傍晚是我们摄影的最佳时间。我们都知道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里一般人会分不清方向,所以我到达目的地后先不急于拍摄,先要查看地形,分辨出日出日落的方位。因为每个季节太阳的起落方位是不同的,这也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气象常识。然后是观察周围的制高点,找到合适的角度。高处的视野是最开阔的,也是最能出好片子的。如果可能,多向当地人了解一下环境和历史,这样有助于启发拍摄思路。

非物质

常用器材:Canon 10D。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摄影就是用光线绘画。”等待美丽的光线,是拍到好的风景作品的关键,一样的景物,不同的光线会有不同的效果。美丽的光线通常出现于日出或日落的时分,所以要拍好风景照,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在加拿大,夏天的日间非常短,就像今年我到BANFF拍摄,日落是晚上10点多,日出是早上4点多,所以每天晚上只能睡4个小时,睡眠不足只能中午补了。另外,美丽的光线出现的时间不会太长, 所以提前到达目的地等待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错过了最美一刻就只能遗憾咯。

“拍到!”

——我拍即我到!原创的、有趣的、够酷的照片SHOW!

9.作风建设大家谈 篇九

我校“内涵建设大家谈”网上论坛12月份讨论的主题是:“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标准”。本次讨论共发帖1532条,其中武威、酒泉、亚盛、兰州、天水、张掖等分校和秦安县工作站发帖较多。大家主要从提高教学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加强对教学资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讨论认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国家建好了专业平台,学校搞了硬件设施建设,只是解决了先进的设备条件和信息传输手段问题,如果不抓软件和教学资源建设,如同“有路无车”、“有车无货”,远程教育仍然无法实施。因此,资源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学校应根据内涵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讨论还认为,随着试点项目的实施,电大的教学资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的开发有了长足进步,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中央电大统设课程配有3种以上教学媒体的已超过90%,这为电大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日益发展的教育市场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督促着我们有责任进一步搞好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为全民学习提供更优更良的教学平台及资源。

有的同志说,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纵深发展,教学资源

已成为远程教学无可置疑的核心竞争力。平心而论,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还不能适应发展新阶段的需要,加快其建设进程是电大确保竞争优势的惟一抉择。

二、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讨论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制作、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远程教育的需求。有步骤、分阶段地建立起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从本校资源库建设入手,加快教育资源建设的步伐,建成共建共享、分布存储、分级管理、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并使这些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同时最大限度地加以充分利用。

讨论还认为,教学资源建设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实际需要,既要更加积极地开发计算机网络等新的教学媒体,抓紧研制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和网上教学资源,又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教学媒体,发挥文字教材在多种媒体教材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音像教材制作水平,尤其要加强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重视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有的同志建议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建设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设施、技术等资源,共同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探索建立“共建共用、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长效机制,积极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效益。全面、有效地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教学资源。在省校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设适合各分校或工作站所需的示范课程教学资源。

关于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讨论认为全国电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应由中央电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一制定。各省级电大和地市级分校在建设资源的过程中,对照这个统一标准,对学科、年级的资源种类进行定义,保证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三、教学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认为,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本着“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重在应用、机制创新、优质高效”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要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相结合,长远目标清晰、全面,阶段目标面对现实。

有的同志说,搞好资源建设要比添置硬件设施困难得多,需要具有较高学科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员通力合作,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精心设计,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适合远程学习的课程资源。学校应以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高质量、大批量、快速开发和大范围推广使用,尽快形成较大的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还有同志认为,要树立全国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一盘棋的思想,进行统筹规划。目前教学资源建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自为阵,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一方面是教学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是运用不足。应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寻求与普通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教学资源,扩大其使用范围,避免盲目和重复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的现象。要保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需求——供给——平衡……”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它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学资源是一个特殊的产品,我们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它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让教师用起来。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后续开发,做到教学资源的更新,以保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有的同志还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析了适合农村需要的各类资源,他认为资源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和针对性。当前为广大农民精心打造看得懂、用得上、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资源,是拓展农村远程教育市场,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加拿大联邦技工类移民优势及申请条件下一篇:溜冰圆舞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