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2024-10-14

职业发展教育论文(共8篇)

1.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一

xx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05年又通过省政府的“双高普九”评

估验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x市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仍然不平衡,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主要抓好下面四项工作:

一、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推进办学条件均衡

目前,xx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将按照xx市的要求,在2008年前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100元以上,初中达到250元以上,今后还要逐年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薄弱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农村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和“四有”初中校建设。继续抓好教育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根据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继续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校,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长效机制,将危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管理,确保每年新增危房得到及时改造和修缮;对已经立项的危改工程项目,积极落实资金投入,确保按期完成。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争取在2008年年底前,实现xx市提出的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配置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省政府制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求,结合xx市城乡中小学生源和布局情况,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按班生数比配备,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班级数比即1:1.5配备教师,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教师配置,切实解决部分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2.5%核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继续实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补贴制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xx乡及xx镇、xx镇的部分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岗位津贴50元,今后随着财力的增强,再逐步提高津贴标准和扩大津贴范围。鼓励和引导新分配的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到农村任教的毕业生继续实行到岗工作第一年直接享受转正后的工资待遇。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三、落实扶助机制,保证困难群体子女享受义务教育权力

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制度,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金专户,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学杂费、人助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继续贯彻落实特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政策和残疾学生“三免一补”政策,确保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完善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工作,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使农民工子女100%入学。重视做好学习困难学生和厌学学生过细的思想工作,重视做好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档案登记、结对帮扶和应急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

四、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升职业学校服务“三农”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双证”教育,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结合。大力推广“订单教育”,通过“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弹性学制”等有效手段,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巩固xx职专作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地位,教师职称职数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向上浮动30%;积极聘用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xx职专担任专、兼职教师,其工资由财政按学校教职工的平均工资予以核拨。多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市财政从城市教育附加费中抽出不低于20%比例的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校舍建设、设备添置等。同时,要求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这次会议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政策落实、教育机制创新等方面工作的落实到位,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2.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二

通过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庄分校和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等多所北美职业院校的考察, 比对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北美职业教育发展有以下特点:

(一) 教育观念新。北美将职业教育和学位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确立了它与高等院校同等地位, 采取分层教育模式, 接受什么样教育因人而异。北美职业教育非常普及, 拿美国来说, 美国有8个州成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统筹、协调和规划全州职业教育。北美职业学校学生所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公民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诚信教育内容都是着眼于培养一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综合技术人才, 让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在教学中不但重技能, 更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使学生能成为思想上、专业上都受社会认可的人才, 彻底摒弃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公正看法, 毕竟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 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健全。北美职业院校在办学经费上, 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 一般60%以上是政府投入, 30%来自于学费收入。由于办学经费的充足, 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 可以拿出大量的费用用于教学研究, 使学院的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巩固职业教育和社会的合作伙伴机制, 北美各国省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如“就业保险计划”、“青年就业计划”等。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上述项目旨在鼓励青年人积极参与知识更新, 培养终身学习的热情并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同时, 政府给予用人单位优惠政策, 如减税、免税或提供直接资金。

(三) 教学管理形式灵活多样。加、美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适用人才为原则, 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规格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 职业学校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以及就业需要确定专业及学习方向, 职业学校的工学交替允许学生个人自主制定, 采用灵活多样的学籍管理机制, 实行学分制。一个学生可以一次性连续完成学业, 也可以学习一段时间再去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学院学习。同时, 改善职业学校的学习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 办学目标定位准确。北美职业教育不单纯地强调办学的经济效益, 而更突出其办学的社会效益。不仅是为国家服务, 更是为所在社区服务。在办学形式上, 他们采取了多种形式, 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 全日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 理论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 形成了多化、多规格的办学体系。

(五) 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凸显。北美职业教育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广泛和深度的参与和支持。参与支持形式灵活多样, 如:行业企业出资设立奖学金;行业企业出资委托学院培养特定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兼职任教等。。

二、北美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对北美职业教育体系及办学理念的思考与辨析, 让我们寻找到我国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存在的差距, 并从中得到启示一些启示。

(一) 建立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北美, 各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实行宏观管理, 具体职能部门为各省的教育部或高教部。由各省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 比如, 安大略省对职业院校的各专业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PQAPA。在加拿大, 职业学院大多数实行董事会制, 其组成具有多元化特点。校长为董事会成员, 董事会成员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既有教学人员又有教辅人员。董事会对学校行使权力的原则就是保证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董事会定期研究学校工作, 及时给学院提出意见或决定任免院长。这些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不但拉近了学和社会的距离, 也保证了对院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工作目标的实现。反观我国职业教育, 存在体制多头化的问题, 各类职业学校归口部门不同。有的归口到教育部门, 有的则归口到劳动部门, 有的甚至是交叉归口, 在管理中存在弊端。应统一归口于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管理机构, 在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 认真地研究我国现行的考工标准、专业技术资格标准, 有效地实行各政策制度, 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 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北美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 将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来经营的办学体制。在专业设置上, 学校完全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基础, 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 就设置什么专业、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学校将培训作为一种商品生产, 既要保证产品质量, 同时又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售出。其次, 北美职业院校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从学制期限、教学手段、文凭颁发等诸多方面均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服务。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形式上, 还是在专业设置和教学手段上均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 在很多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 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 充分与企业合作, 形成贴近市场需求的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大力普及职业教育。北美职业教育相当普及。以加拿大为例, 加拿大职业院校以所在社区为基础, 均衡分布在全国各地, 办学宗旨是满足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而在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职业院校的数量相对于全国人口总数还相当低, 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 无法满足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因此, 政府和社会应大力提倡职业教育, 鼓励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同时, 为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率, 必须提高职业教育的可进入性。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资格、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办学模式与全日制大学基本相同, 这不利于学生入学, 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社会成员对职业教育培训的要求, 阻碍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将“以能力为本”, 面向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的办学理念深入引入职业教育, 才能增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让职业教育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北美的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研究学习其教育体系、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办学环境等方面情况,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职业教育要想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建立协调的管理机制, 建立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 真正让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普及教育。

3.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三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经济发展上仍然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其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应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具体做法上,首先应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对学校按规定收取的学费,财政部门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学费足额返回到学校,不得冲抵財政拨款,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金融机构要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职业学校建设和开展社会服务提供贷款支持;税务部门要对学校和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

其次,要实施职业教育院校建设计划。在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示范性高、中等职业院校:同时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制订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使县级职教中心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推进重点专业建设,并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需求培养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

同时,为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还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真抓实干推动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民办职业学校,鼓励、支持和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办学,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职业学校办学机制。

此外,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求把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生产实习和对外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我国工业化道路进程中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实现城市合理扩容、提升我国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因此,从政府角度来讲,必须要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尤其是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建设先进文化、繁荣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

4.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四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彭铁光

本人受学校委派,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于2011年7月30日至8月20日到德国的黑森州进行了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现将学习情况与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德国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对德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双元制”模式更是“秘密武器”的核心所在,本人通过深入企业、学校和有关政府机构学习考察,总结以下德国职业教育的五个特色。

(一)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个部分。德国的基础教育相当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一般10岁前完成基础教育。小学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状况实现第一次分流,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一流的文理学校(约40%),相对较差的进入二流的实用学校(约35%),最差的进入三流的实体中学(约25%)。分流的标准是老师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智力水平向家长提出建议,由家长决定选择哪一类学校。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这个阶段,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

一流的文理学校以进入综合性大学为目标,中学8年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得高中文凭,然后凭高中文凭可以自己选择哪一所大学。上大学不一定要在高中毕业的当年,高中毕业证书作为上大学的资格,终生有效。因此,也有部分学生在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会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技能去工作,到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再去上大学。

二流的实用中学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差一些,以进入高等的职业院校和科技型大学为目的。中学的学制是六年,然后升入职业高中学习专业课(2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升入专业对口的科技大学或高职院校。

三流的实体中学是学业成绩最差的学生,以直接就业为目标,中学学制为五年。中学毕业后,这部分学生会按照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信息去选择工作。但德国是实施12 年义务教育,所以这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年限,因此他们会一边在学校里学习,一边在企业里当学徒,这就是盛名的双元制了。在三流的实体中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双元制的,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愿意工作,就必须就读职业学校中称之为“职业准备”的班级,学制一年。

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培训)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先培训后就业,然后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失业救助,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中央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德国的这种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尽早地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为想继续深造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这种教育体系的特点就是纵向实现了渐进式地逐步发展,横向实现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彼此联系与沟通。

(二)企业主导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但德国不是所有的职业教育都是双元制,双元制的学生大约只占三流实用中学学生的一半左右。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以企业培训(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为主导的教育,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学生与企业是签订合同的,学生的学费由企业承担。双元制学生具备双重身份,他们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们一个星期有3天时间在培训企业,另2天时间在职业学校;学生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的课是专业课程,40%的课是普通教育课程;学生要通过两类考试,一类是企业操作技能考试,另一类是职校专业课考试;学生毕业拥有两类证书,一个是考试证书,另一个是培训证书。双元制学生如果要晋升为管理层或技术骨干,或者想上大学,必须先工作四年,然后要经过职业高中的相关培训学习,成绩合格的进入相应专业的高职院校学习。所以,在德国在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何时都有上大学的机会。

(三)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办法

德国经济部公布了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职业大类的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考试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培训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化教育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与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考试分为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种,从考试形式上包括口头考试、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徒工才能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获得毕业证,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四)政府、行业的全面参与

德国联邦教育部在职业教育问题上起着综合与协调作用,负责主管联邦职业教育法的修改工作,监督教育法的执行情况;制定职业教育的重大和具有原则性的政策;负责颁发职业继续教育条例和实训教师有关教育学资格条例;资助职业教育中“受歧视者”和“尖子生”;资助职业教育的模块试验和研究计划。联邦经济部及其他业务部负责对有关培训职业的承认和废除,他们通过法律的形式发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条例,统一这个行业的培训内容、规格、要求、做法,实训教师的资格,组织培训的原则,注意事项和培训结束后有关考试的一系列规定。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保证德国的教育事业在共性和可比性上有一个必要的起码标准。它是各州文教部长们自愿自我协调的一个工具。联邦各州对学校拥有主管权,全面负责职业教育中一些特定的经费资助,对行会主管职业教育的过程行使法律监督权。

德国的行业协会是以地区划分的,具有强制性,这些行业的任务是代表本协会成员的利益,维护和保持工商界久有的信誉传统。行业协会除必须完成促进本行业经济发展的任务外,还承担一些国家委托的任务,职业教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行会对职业教育的职责主要有:对承担培训企业的资格认证和监督;缩短和延长培训时间;负责审查企业与学徒之间签订的培训合同;负责考核;职业教育委员会;制定规章制度;监督和咨询;仲裁委员会等。

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是对全德国职业教育进行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协助经济界,尤其是德国工商业行业大会,推进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 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和守法是出了名的,德国教育理论认为,德育的目标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是塑造品格。品格是支配人的行为和态度的内在精神统一体,它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德国各州关于德育的规定,都将遵守行为规范,做到公正、诚实、对国家和社会责任、具有群体精神、承认并且运用自由和民主的基本条例、履行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列为重点。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则强调培养子女的生活能力、履行义务的能力、行动的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要求孩子们具有知识、诚实、勤奋、秩序、公正、正直、团结、容忍、认真等品格。德国人非常重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要哭闹,父母会严厉指责他不准哭闹,否则就被扔进厕所,所以德国的小孩是很听话的。他们小孩的玩具是不允许随意丢弃的,假如孩子玩腻了,父母会让孩子整理好玩具去公园卖掉,所得的钱归孩子所有。上小学的时候,孩子就得学会在家里帮父母干家务挣钱,所以德国的小孩都是会干家务的。他们的独立能力是这样从小就得到培养的,这种社会文化毫无疑问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忧患意识和生存能力,更容易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像中国的家庭意识,总是父母包揽一切,以至于出现啃老族的现象。

(二)基于学生现状,合理安排分层次教育

德国的分层次教育十分严酷,他们就认为,人的智商是有等级区别的,不能因为不努力学习的人影响成绩好的的人,也不能应为成绩好的人拖累成绩智商相对较差的人或者是潜在生,因此在小学四年级(10岁左右)就开始了针对不同层次的分层次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读好的中学,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成绩差的就读职业学校;最差的学生才进入双元制学习,从事的是最底层的蓝领工作。但是,德国在教育体系的设计上是十分科学的,那就是只要学生努力,或者智力在某一个时候得到了发展,随时都可以获得读大学深造的机会。当然,之所以社会能够接受这样的分层教育,一方面是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健全,白领与蓝领之间的工资差距不像国内那么大,所以,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即使学习差一点也没什么,生活一样可以过得很滋润。另一方面是德国的职业是没有高下之别,职业是平等的,即使是最基础的清洁工也不会遭到歧视。

(三)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跨部门管理和协调的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上形成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了职业教育行为。而我国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我们一方面要从政策上保障职业教育的地位,包括经费、升学、就业、待遇等。另一方面要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高职的有机衔接,专、本科的沟通。第三方面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调动企业参与办学,增加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与合作的全新机制,要全面推广和执行上岗资格证制度,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社会必要的教育层次。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学生、教育部门、劳动部门等各方代表构成的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协调管理本地的职业教育,解决资源分割、教育与市场和社会脱离的弊端。

(四)引导企业参与职教,实现学校主导到企业主导的转变 在德国,企业对人才培养负有很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承担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绝大部分的费用,这样做使企业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高技能工作人员,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在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企业目前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培养是企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各种类型的高级技术工人都出现了严重的短缺,企业开始感觉到人才的影响到头重要,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政府和学校要积极寻求校企合作良好模式,调动企业深度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全过程,积极有引导企业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最终实现学校主导到企业主导的转变。

(五)扎实推进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不缺少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尤其是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要今天学这个理论,明天学那个理论,一句话,“不要折腾”,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德国的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化教学,确实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从中学开始,学校的学科教学基本采用项目教学法,学期的前两个月老师会按照教学目标,系统的讲授理论知识,后三个月除了做些必要的补充外,学生几个人一组完成某个特定的课题,期间老师制作一些必要的辅导,最后以学生完成课题的情况作为学科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讲究探究式学习,这种项目化课程教学才是最有实效的方式。

衷心感谢省教育厅领导、学院领导及有关各级办事机构人员,是他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并尽心尽职做好了各项服务工作,使我得到了此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给我职业教育生涯上添了一笔厚重的财富。

5.职业发展教育-网络文化 篇五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前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纸面媒体逐渐退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而网络媒体越来越多地扮演着信息来源渠道的作用。大学生群体对于新生的网络事物具有很强的接纳、学习和使用的能力,新兴的网络使用方式、网络社交方式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并在大学生日常的社交和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如何利用这些新兴的网络媒体把握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是我们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与之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其受众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因素是主要方面。对“你认为新兴媒体的导向作用”问题,55?郾6%的大学生回答是“积极的”.1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观察视角,有利于大学生对世界和国情的了解.2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

3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对等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养成,.新兴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娱乐方式和交往途径,有利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充实 新兴媒体提供了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提高。新兴媒体是舶来品,是近些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在政府还来不及出台相关法规和制度之时,新兴媒体已带着西方文化的泥沙席卷而来,加之其诞生、发展之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期,因而出现盲目逐利、无序发展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这些都会导致新兴媒体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从而给大学生思想带来消极影响。

1新兴媒体内容的多元性,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受到削弱。

2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直接和便捷,使西方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的渗透加剧。3新兴媒体的快餐文化,诱惑着大学生偏离正确的认知轨道。4新兴媒体的虚拟宣泄空间,易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与社会理性日渐偏离。5新兴媒体的非正式组织,易导致大学生群体极端思想膨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正在以“无网不入”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任何一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一次变革,报纸、广播、电视都在不同程度上起过这样的作用。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正在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网络不仅改变着人们学习、生活的模式,也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通讯手段,而是形成了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网络环境”,网络也具有了文化的意义。网络文化作用于人的知识结构,想象力、情感、意志等思想要素。影响人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思维过程,最终改变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体素质。

6.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六

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所包含的内涵、涉及的空间以及占用的时间都更为丰富、更为广阔、更为长远。从上述二者的定义与基本构成来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有部分交叉,但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对象。成人教育的对象是进入成年期的全体成人,个人一生中有3/4的时间处于成年期。而职业教育的对象有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以及成年期的待业人员、从业人员。因此,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要比职业教育更加宽泛。

2.教育境域。就教育境域而言,成人教育对全社会的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包含在整个社会之中的成人教育,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同时又拥有自己的独立体系。成人教育的阵地既可以是一切社会公共教育设施,也可以是大众教育传播媒介;成人教育的依托一般是学校,当然也可以是一些单位甚至社会团体;成人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与社会群众工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息息相关。总的来说,成人教育依赖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向全社会高度开放。而职业教育机构也向全社会开放,建立产学联合体,实行联合办学。不过,尽管职业教育同样体现受教育者职业定向与社会劳动需求之间的联系,但成人教育较职业教育而言活动境域更大。

3.教育目标。成人教育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成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特别是成人教育中的社会生活教育、社会文化教育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其目标就是帮助成人更好地追求个性发展,不再受职业局限性的约束。即便职业教育也有提高受教育者文化水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才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充分反映了职业化的特征。

4.教育功能。现代教育具有人才结构调节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等系统外部的外在功能和促进人的发展等系统内部的内在功能。成人教育的外在功能与内在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外在功能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均衡性特点,内在功能在于促进成人的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成人教育能够促进成人的发展,提高成人的综合素质。成人的发展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传承人类文明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职业教育的内在功能是促进人的职业化发展,外在功能则是通过提高人的职业化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水平,能够提升他们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现代化、生产社会化、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5.教育过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都有教育过程长期性的特点。人们步入职业生涯便会产生职业活动需要,从而促使个人接受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有工学结合的特征,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成人教育的教育过程相较于职业教育而言,时间跨度拉得更长,成人非职业教育方面的受教育时间可以说与人的生存时间相一致,具有终身性,总是处于知识信息传递、补充、更新的循环往复之中。

6.教育内容。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多强调的是预备性、普及性和基础性,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体现的是实用性和针对性。当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除了与职业教育相似外,在非职业教育部分还具有无限定性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结合了成人的实际需求。另外,成人教育整体教学内容也具有复杂性,除了基本的读写算课程、文学课程、各种职业课程之外,还包括一些与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相关的课程。而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除了职业的规范性和规定性之外,教学内容设计需要体现具体的职业诉求,其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集约性特点。

7.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多元性特点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都有所体现。除了常规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外,在职前的职业教育教学中,还特别强调采取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劳动、教学实习、实验等。而成人教育的对象相较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更加不可预测,所以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需要灵活多样,除了现场实践式、课堂面授式以外,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有自我导向的个别自学式、自学考试式的教学形式,以及广播电视式、函授式等远距离教学形式,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成人学员受教育需要。

8.教与学的关系。成人教育教与学的关系具有学决定教、自由、民主的特点,教学的根本原则在于按需施教,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教员与学员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是互帮互助的组合关系。而职业教育中教与学还保留着传统的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教决定学、自上而下的特点。与基础教育相比,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同特点,而且职后职业教育又是二者的结合,因此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但是,从本质上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属于两个不同的教育范畴。因为成人教育对于成人而言贯穿生命全过程,而职业教育则是通过进行专业化培训使个体获得谋生技能。另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对象所处年龄阶段不同,成熟程度不同,社会属性也有所差异。因此,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具有各自的功能,对此需要明确区分。

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如何和谐发展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尤其是在社会倡导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于内于外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只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协调作用,使二者和谐发展,才能共同为构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成人教育针对的人群是目前正常就业的社会人员,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等。职业教育主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同时结合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以学会专项技能为出发点,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服务业、生产行业、管理行业等。二者有如下的统一性:首先,教育特性相同,都承担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和技术专业性的任务,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其次,培养目标相似,都期望在高等学历普及度较高的现代社会为中等学历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最后,培养方法相似,就业导向都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兼顾文化教育和企业实习等,教育的目的性明确,专业针对性强,这也是由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实际国情决定的。

2.成人教育对职业教育的促动与启发。成人教育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渐渐形成开展渠道广、形式丰富、层次种类多的教育格局,可以为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和职业的成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养服务,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成人教育中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职业教育参考和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共享成人教育的经验和资源,职业教育的发展舞台将更加宽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成人教育不断创新,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可以依托成人教育的固有模式和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突破和出路。其次,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搭建桥梁,使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中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当今社会的青少年,而青少年在就业以后还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对此,成人教育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搭建桥梁将使人才培养更加顺畅,使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得以延续。最后,借鉴成人教育的人文滋养,增强职业教育的人文气息和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这也是中华民族时刻保持活力的法宝。

3.职业教育对成人教育的促进与启示。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性更强,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在课程体系安排上立足行业需求,更注重能力提升和具体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希望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对人才技能方面的培养值得成人教育借鉴和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职业性培养专一明确,成人教育对于成人的培养目标也可以进一步明晰。成人教育对于成人的培养重点在于对他们原有知识体系中的技术能力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但是职业教育的专业性、技能性都是成人教育所不能及的。因此,提高成人教育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能力尤为重要。其次,借鉴职业教育实用性的特点,成人教育的课程可以更实用高效。相比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不够突出,且实用性不够强,可以将职业教育的相关优势结合到成人教育课程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最后,职业教育在评价体系上较完整,成人教育也可以根据培养方向建立系统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口试、笔试、模拟训练、实际操作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贯通,独有的教育功能及固有的联系决定了二者必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学者们已经证明了这样的事实: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如果在教育实践中呈现从属或者附庸的关系,将会使二者的发展空间受限、定位不清;而如果用任意一方取代另一方,则会对双方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方向发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不能相互取代。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内在统一性,另一方面所属的教育范畴又不相同,但就概念和构成内容来看,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未来,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没有认清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关系,则容易模糊成人教育同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失去针对性。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能性,通过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利共生,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共同为国民教育做出贡献。当今时代,终身教育理念已被大众接受和内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抓住发展机遇,促进相互融合,推进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完善以及终身教育实践的开展,在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的同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将实现质的飞跃。

五、结语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无论在概念内涵、涉及范围、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个维度、各个方面,二者都是有差别的。不过,职业教育的成人化和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又是二者融合发展的交叉点,只有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二者的关系,才能看清主流发展趋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在推进共同发展的同时,促进终身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7.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七

1 香港职业教育的特点

香港特区处于东西方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点。它在回归祖国前100多年的殖民历史中, 逐渐建立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同时, 香港的职业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

第一, 教育目标的多样化。香港职业教育的目标, 就是为就业市场输送合适的劳动力。职业教育机构的招生办学计划, 课程开设计划, 甚至职业教育训练的课程内容, 都是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制定的。有专门的委员会通常每两年一次对所在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对现行职业教育规模、办学方向甚至课程内容作出客观评估, 形成书面报告并公之于众。一来可为各办学机构提供指导, 同时也可以帮助求学者选择专业和课程, 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率。从整体看, 香港就业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 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操作工和服务人员。因此, 香港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工课程, 培养的主要也是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

第二, 经营理念的市场化。香港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社会, 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市场机制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机构高度精简。管理人员少, 兼职教师比例大, 教学场地多是租用的。二是办学布局社区化、网络化。办学机构的竞争服务意识非常强烈, 新居民点建到哪里, 教学点就设到哪里, 大型机构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些机构往往开设有十多个甚至数十个教学点, 遍布各居民社区, 形成庞大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统一决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独立核算, 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三是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同一个机构可以开办各种形式的教育, 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在职培训, 从全日制到夜校, 从知识性、技能性到娱乐性、生活性等各类课程。多层次、全方位、大跨度的办学形式, 使香港的职业教育涵盖面极广, 受教育的人众多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第三, 教学方法实际而有效。香港职业教育兼具了东西方教育体系的特点, 既保留了学以致用的传统, 又融汇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科学手段, 重视传统又力求改革创新, 尊重原则又不拘一格是香港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与实际相结合, 重视实际操作和临场突发事故处理的训练。教学场景与现实工作环境力求一致或接近, 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实习过程, 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 一旦走上社会, 大多数人可以立即顶班操作。

第四, 资格确认体系的行业化。香港的行业协会非常活跃, 它们尽管不是政府机构, 但在该行业中具有相当大的权威, 如香港会计师公会、律师公会和建筑师公会, 被称为三大行业公会, 要在这些行业执业, 仅有文凭是不行的, 必须通过由它们举办的资格考试, 申请成为会员后才可。专业考试由学会主办, 避免了政府干预, 保证了考试的专业水准和公正性。

第五, 管理模式的灵活、便利。政府不介入社会办学活动, 但不等于它不过问。实际上, 香港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它主要是运用法律规范和财政资助两大手段, 从宏观层面规范和引导教育活动。法律是港府管理、规范教育的主要手段。它有一套庞大而相对完善的教育法体系, 内容具体、操作性强, 而且一般都附有罚则, 一经被确认违法, 所受到的处罚是十分严厉的。财政资助是政府管理教育的另一重要手段, 政府花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钱每年大约30多亿元, 教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甚至低于同属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对私立办学机构, 政府一般不予拨款, 对公立和资助性质的办学机构, 虽有拨款, 但拨前审批, 拨后跟踪监督都十分认真严肃。无论是法律手段还是财政手段, 都明确表达了政府的意图, 使教育不偏离政府预设的轨道, 又不妨碍市场机制调节社会办学活动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对内地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第一, 明确方向, 不断创新, 创办职业教育应始终把服务经济放在首位, 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 在不断变换的政治经济形势下, 不但能从容面对, 更能将挑战化为机遇, 发展所长, 实行“思考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针, 让学员学到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出对学习的热忱, 引领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第二, 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 创立新的专业培训。不悋财力引进高级人才, 开拓视野, 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设计教育及持续进修课程。

第三, 树立品牌, 维持优势。建立全日制和资格培训相结合的资历架构, 清晰地制定行业内每个级别需要的技能、资历。让年轻人以及在职人士清楚地看到自己进修及晋升的阶梯, 实现终身学习。组织学术评审进行院校办学质量评审和学科优势评审, 通过评审, 以检查和证明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 并通过评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从而确立品牌优势。

第四, 加强海内外交流, 扩大培训市场。为配合国家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的“十一·五规划”, 要学会走出去。在全球化的今天, 加强与海外相关的政府部门、培训机构、大专院校进行交流和合作, 建立纵横的海外网络, 为高级文凭毕业生提供学院衔接课程, 为学生打开大学和留学生之门。

第五, 加大投入, 建设高标准实训室。本着实习、实训设备与行业对接的原则, 高标准建设实训室, 大量实习培训设备与企业生产实现了设备接轨, 其中有些性能甚至优于企业。, 实现学生实训设备与企业对接, 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接, 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8.职业发展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 教育终身化 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个充满巨大机遇与严重挑战的时代,餐饮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头已受到世人的瞩目。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已愈来愈强,企业的竞争焦点更多地集中到人才的争夺中,业内人士普遍感到:大部分餐饮企业是“铁打的将军、流水的兵”,市场上合格的优秀人才奇缺,这固然跟社会体制、社会观念、社会保障等有关,但跟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人才的培养问题应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尤其是餐饮职业教育问题。国外职业教育比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要早得多,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所以,分析我国餐饮职业教育的不足,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不仅能有效地保护餐饮业人力资本,同时还利于餐饮业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餐饮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相通

在我国,表面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完全不相通的系统,但实际上职业教育还没有独立发展出特色,社会普遍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二流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从人们的观念和职业教育的模式看还属于纯学历教育。在人们的头脑里,认为餐饮行业是个“体力劳动低贱”的行业,一般人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而事实上餐饮行业确是个应用型很强的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餐饮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结构上虽然趋于合理,但基本属于“闭门造车”,学生在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操作技能的训练很少,毕业时并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培养的学生实际上并不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亟待加强工作实践。在一些职业教育学校里,教学培训也没有形成开放教学的机制,把社会实践和学校授课完全隔离开来,从而阻碍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融合,不能满足餐饮行业的需求。

3.职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餐饮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校教师,经过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的不多,提高知识层次也只是指理论知识的提高,属于理论研究型人才。这些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直接来职业学校从事教学,提高业务水平也只是再返回高校学习,拿更高的文凭,根本没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餐饮职业教师的培养并没有真正重视实践知识的提高。而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经验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

4.职业教育终身化认识不够

职业教学的教学要为个体成为特定社会中合格的从业者做良好的准备和再准备。当今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呼唤职业教育的教学要适应职业动态发展的要求,更多地要求现代人必须终身学习,而我国职业教育还没有发展到终身教育,但获得的文凭确是终生受用。学生拿到职业教育院校的毕业文凭就可以出去工作,很少再有机会回到学校学习、转职培训、职业进修更少,餐饮业尤其突出。

二、国外职业教育值得借鉴的观念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反映。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规定,在各个行业中,凡是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必须持有职业证书才能就业,即使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必须取得TAFE(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证书,才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就业。

2.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市场化

德国的培养目标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并且注意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毕业生长于实践和应用技能,是一种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并有相当强的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工人,就业率高于一般的大学毕业生。

在当代美国,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为满足青年升入中学后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政府大力促进开办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取得规定的学分者,可授予副学士学位,同时也是转入四年制大学的第三年的前提,它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推崇。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优质化。

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职业师资的资格化,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师资的专职化和培养培训的正规化上。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也有严格标准。例如,美国有几个洲明文规定,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1~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德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5年以上工龄,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且经过国家的专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终身职业身份。

4.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终身化。

德国的职业培训条例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具有终身教育的内涵;转职培训是为在业人员转换新的职业岗位而进行的一种补充教育;职业进修是为从业人员在某一领域进一步深化而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三者均属于职业教育范畴。

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修改职业训练法的法律明确提出终身职业训练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目前,日本已组建了包括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中心,职业设计指导中心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综合中心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

三、国外职业教育对餐饮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职教普教相对应,提升职教吸引力,

根据我国社会重普通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对应很有必要。餐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凭的追求,又可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对待,加强人、财、物力投入,发展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既要突出职业特色,又要为学生铺好通向更高层次教育的桥梁;在舆论导向上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转变鄙薄职业的思想,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对应,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如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烹饪协会共同实施的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是我国餐饮业首次通过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方式,以职业资格考试与学历文凭考试相结合,对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取得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课程考试合格证书可以在自学考试餐饮管理专业中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两者的结合,使餐饮自学考试对受教育者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也使受教育者拥有较高的职业追求,很受社会欢迎。

2.提倡终身学习,拓宽办学途径

终身学习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力,也是个人更新知识和晋升的需要。终身学习是有多条通路的旅程,职业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途径。我国餐饮职业教育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立全日制、半日制、定时制等不同的教学时间,运用网络、函授、自学考试等多种教学方式,随时随地向在业人员提供各种正规的或非正规的、专业的或业余的进修机会,以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

餐饮职业教育应大力推广“产学合作”,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鼓励企业资助学校实验室建设,向学校提供毕业设计选题,指导学生的技能实习;学校可以承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项目,与企业开展技术转让合作,向职工传授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定期到固定企业去实习,着重动手能力的训练。实习时严格按实习计划进行,实习之后应写出实习报告,按规定测定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毕业时由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就业。

3.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教学管理

餐饮职业教育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严谨为基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追求”的原则。餐饮职业教学管理的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管理项目的设立以及课程的开设,应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密切留意企业的需求,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工作上。同时,教育规模的大小也取决于餐饮职业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若需求量大,则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就大,反之,若需求量小,则发展规模就小。

餐饮职业教育管理工作要以严谨为基础,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资配备,餐饮职业教育的老师中,虽提倡要高学历,但更应侧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二是学生管理,必须规范教学秩序,制定惩罚条例,严格考试制度,细分评分标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三是教学质量。课程学习是个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向呼吸一样,既要吸进,也要呼出,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因此,餐饮职业教育应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教与学的互动。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觉学习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

4.讲究实际应用,整合课程体系。

餐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应讲究实际应用,以人为根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开发出与当今社会更切近,更有针对性的课程。课程整合的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行业实践和学科前沿三大块,基础理论模块又分公共政治课、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三个课程群,此模块要求学生学懂基础理论;行业实践模块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行业技能,是模拟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实践工作岗位,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聘请餐饮行业的专家参加,共同拟订和设计。它以某一类岗位上必须掌握的某一种技术或必须具备的某一种能力为具体内容,每三到四种行业技能或能力为一个模块。如餐饮管理前台接待、后台管理、整体运作等模块,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大小不等,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学科前沿模块类的课程,主要介绍餐饮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愿望,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殷企平著:《英国高等科技教育》,杭州大学出版,1995年版

2. 郝惠珍等,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 李中国:新加坡的成人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3)

上一篇: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党风廉政活动总结5则范文下一篇:小升初必背古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