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2024-06-23

最后一次讲演练习(精选11篇)

1.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篇一

最后一次的讲演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象发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篇二

【关键词】修辞;讲演词;辞格衔接

原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四册第11课是一篇很具有代表性的讲演词,它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这是一篇即兴演讲词,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情谱就、用鲜血写就的演讲词,是一篇声讨反动派的战斗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它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鼓动性。本文试就这篇演讲词的句际间、语段之间辞格衔接艺术作简要的分析。

一、议论式的辞格表达方式

《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演讲爱憎分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在白色恐怖下,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献身的精神,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罪行。在修辞运用方面,显得丰富和巧妙,无论在句际间,还是在语段之间,均运用了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反复、层递、示现及警句等议论辞格,巧妙地构句成段,构段成篇,读来琅琅上口。

1.运用“对比”格表现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对比”也叫“对照”,这篇演讲词中的“对比”独具特色,既有语段间构成的对比,又有句际间的对比;既有词语感情色彩的对比,又有人称代词变换的对比。例如,第三段和第四段之间的议论式对比:第三段“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充满激情地对李公朴和昆明青年的歌颂,第四段“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成的!……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义正辞严地对反动派进行无情的揭露。第一段的“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和第二段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以及第五段的“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这些句子中“无耻”和“光荣”、“光明正大”和“偷偷模模”、“光明”和“末日”等词的感情色彩,或句与句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使用代词时,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闻一多先生毫无畏惧,勇于挑战,向敌人发起进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和险恶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情绪;鼓动人民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了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使自己“靠近”听众。这些人称代词的转换,突出了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使听众感到亲切。

2.运用“反问”、“设问”格加强了演说的战斗力。闻一多先生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针对反动派的暗杀行径,差不多每段都用了“反问”、“设问”等句式,这种辞格容易唤起听众的觉醒,起到帮助群众、攻击敌人的作用。例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为什么要打要杀,……这成什么话?”这些设问、反问使语势步步加强,扣人心弦,使文章波澜起伏,这种冷峻如铁的语言激起群众对凶手的强烈愤慨,收到了强有力的艺术效果。

3.运用“反复”、“排比”、“层递”格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这篇演讲最突出地运用了“反复”格,使演讲自然而紧凑。例如文中“我们”反复用了20次,“你们”、“你”用了17次,“他们”用了8次。同时以排比、层递为基础的表达方式,如“……说什么……说什么……无耻啊!无耻啊!”,“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人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等,这些句子语意反复,句型整齐,由浅入深,文笔汪洋恣肆,气势磅礴,使感情强烈奔放,怒不可遏,不愧为一篇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演讲词。

4.运用“示现”、“警策”格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鼓动性。“示现”又称“想见”格,作者凭借想象,把实际上没有听到没有见到的事物,写得如见如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篇演讲词主要运用了未来“示现”格,把未来的事情写得历历在目、活灵活现。“警策”也称“警句”,它是指语简言奇而含义精切动人的一种辞格。这篇演讲词成功地将示现和警句糅合在一起。如,“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召开!我们有这个信心”,把未来的事情展示出来。特别是最后一句:“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一警句,使演讲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表现了那种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的斗争决心。总之,这篇演讲词,或用“示现”,或用“警策”,或两者兼而有之,措词慷慨激昂、正气凛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

二、连用、兼用、套用的辞格运用形式

这篇演讲词,通篇以“反复”格为主题曲,又以“排比”、“层递”格为基本支柱,以连用为形式,其中又兼用、套用辞格。例如,第四段的10个句子间,第五段的15个句子间,句与句之间构成“反复”句群,有些语段又用了异类格“A+B+C”连用形式。如第二段“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等句群基本上按照“设问→反复→排比→层递”的异类格衔接形式来表现。这些连用、兼用、套用的形式,形成了错综复杂、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辞格网络,增强了话语的修辞效果,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递进式的辞格衔接形式。

这篇演讲词,言出于心,顺理成章,一浪胜似一浪。演讲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调遣对比、反复、排比、设问、反问、层递等格,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彻底揭露反动派的险恶用心。接着在第四、第五段中运用排比、反复、层递、示现等格,一方面用排比、反复格摆事实讲道理,一方面用层递、示现等格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再在六至十一段中运用排比、反复、层递格,赞扬了李公朴先生的献身精神,揭示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而努力奋斗。最后运用警句、层递格表明演说者那种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国的斗争志气。

四、短句的运用

短句的最大特点是句式短小,语音停顿较多,容易造成急促的气势,便于表达激动的情绪和强烈的感情。在讲演中,由于情绪激动,怒火燃烧,闻一多先生大多选用了急促的短句。特别第二段“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些句子句式短小,语气急促,非常有力,像炮弹在敌人面前轰响,像战鼓激励人民向敌人进攻,强烈地激起群众对反动派的义愤和同仇敌忾的决心。把满腔的愤怒淋漓尽致地倾吐出来,增加了所述事实对听众的震撼力,能收到简洁明快、活泼有力的修辞效果。

3.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 篇三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课题

13、最后的讲演

课型

主备教师


备课成员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3.体会本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2.本文讲演语言爱憎分明,要认真体会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体会其革命豪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备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同学们,知道这是谁说的话吗?他说了,说的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气冲斗牛!他做了,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他用自己生命证实了自己的言和行,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去感受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板书课题:最后一次讲演)

二、播放视频,电影《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三、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内战。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的镇压人民。1949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主义民主干事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闻一多主持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会上,国民党特务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闻一多拍案而起,满腔愤怒的发表了这篇即兴讲演。在他反家途中,被特务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是他最后一次讲演。

四、文体知识学习。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讲演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五、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五、整体感知。

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言辞地当众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揭露他们的虚弱本质,号召人们的斗争,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六、课文解读

1、出生关键词:痛斥、揭露、号召。

2、痛斥: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最卑劣 最无耻

4.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5.揭露:从文中找出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的?

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慌、害怕

6.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思考:“我们有力量”在哪里?

(昆明青年学生,广大的市民。)

7.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8.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决心?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七、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八、课后作业

1.本学期在阿勒泰市中小学开展争创“好习惯”示范生的活动,我们班为此要召开主题班会,请你在会上发表即兴演讲,鼓励同学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希望同学们认真准备。

2.课下阅读闻一多著名的诗集《红烛》《死水》。

九、板书设计

九、板 书 设 计

13、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语气: 慷慨激昂

痛斥(1-3)

揭露(4-5)

号召(6-12)

4.《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二 篇四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二、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

2、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背景、作者及相关人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上学期学的《谈骨气》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介绍相关知识:

1、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2、介绍闻一多: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杀害。

3、介绍李公朴: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 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三、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1、字:蔑miè 劣liè 捶chuí 赋fù 诬wū

2、词: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理解分析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分析结构,理解作者的感情。

2、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3、完成课后练习。教学重点及难点:

明确讲演稿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讲演稿一般都是事先写好稿或是拟有提纲。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当即讲演,没有事先的准备,这种叫即兴讲演,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虽然是一次即兴讲演,但是言出于心,因而顺理成章.二、分析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斥罪魁,颂英烈.★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紧接着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正反对比更突出了敌人的凶残卑劣,与李先生及人民的光荣。

第二部分(4-5)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

★敌人为什么制造恐怖?因为他们自己恐怖,有力地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接下来,信心百倍地宣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违抗不了的。

第三部分(6-12)前赴后继,青史永垂。

在演说的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满怀深情讲述李公朴烈士及“一二一”烈士牺牲的意义,赞扬云南人民光荣的斗争史,严正地警告反动派:“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你看见一个倒下去,也看见千百个继起的!”然后号召爱国青年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而斗争。

★最后,豪迈地表决心:“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以身殉志”,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踏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三、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功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

斥责反动,不遗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工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敌人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5.记梁任公的一次讲演(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流利典雅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感受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央视十套的《百家讲坛》吗?许多优秀学者在节目中通过一次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了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儒雅的学者风范,闻名全国。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演讲高手。就让我们跟着梁实秋一起走进清华,去领略梁任公的风采。

二、作者及主人公介绍

1.梁启超

(1)(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2)政坛上的功绩: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3)文学界一位难得的才子: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2、梁实秋

(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2、结构

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找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找出描写梁启超精彩演讲的语句。-

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

3、本文名为记叙一次演讲,实际是通过写事来写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能归纳文中应用了哪些来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吗?

形象特点

肖像短小精悍

气质风神潇洒

语言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

梁实秋的文风朴实简约又幽默,关于梁启超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指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引入写作中,就是文字简练单纯,抓住事物最突出的特征。

4、作者心目中的梁启超是什么形象呢?找出文中体现梁启超学问、文采的句子。梁任公是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5、文采不仅体现在书面,也能从流畅的口语表达中反映。《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竟让梁启超描述得生动感人以至作者多年后还印象深刻呢?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叙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不动容。

6、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五、作业

6.最后一课专项练习 篇六

10、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

10.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是哪一句话?(1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2分)

10.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11.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四)阅读《最后一课》,回答13—16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联想?(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

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2分)/小弗朗士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内容的理解。(2分)

田珏《台湾史纲要》: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 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甚至在偏远村庄 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

统一祖国充满着渴望。听完这最后一课,把你想要对韩麦尔先生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0、环境描写在小说里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结合上文具体语句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自然环境

描写,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1分)与下文人物的悲伤、痛苦以及庄严、悲愤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1分)没有结合语句扣1分。

11、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又“柔和”又“严肃”的表情?(2分)

“柔和”是出于对学生的深情,对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严肃”出于对亡国的深切悲痛。

1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2分)

A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B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

A句表达效果好,“我的”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叹号语气强烈,更能表达小弗朗士内心的强烈感情,既有对敌人的恨,又有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也包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B句“这是”和句号,表达的感情不如A句充分。(意对即可)

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11、文中划线的句子体现了小弗郎士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惭愧、悔恨心理;(1分)想要补救的心理。(1分)

12、“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韩麦尔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13、第3段中韩麦尔进行了自责,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韩麦尔先生的自责中可以看出他平时是一个很不负责的老师。

B、韩麦尔检讨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C、韩麦尔在自我批评时运用了设问句,加强了自责语气。

D、韩麦尔觉得学生没有学好法语很多人都有责任,而家长的责任比自己更大。

(十)阅读《最后一课》,完成8-12题(10分)

8、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 先生是想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9、“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0、“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用全身力量写出了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坚信祖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深情。

11、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2分)

一方面先生面对祖国沦陷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说不上话来,二是这样结束,此时无声胜有声,收到了意境无穷的艺术效果。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以100字左右为宜)(2分)

参考答案

(五)12.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以求得民族的解放。韩麦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2分)

14.D(2分)

7.2最后一课练习题 篇七

1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比分辞用法有趣多了,可以看出小弗朗士

2“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段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小弗朗士什么思想感情?

3“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这一段大量使用感叹号,这些感叹号可以换成句号吗?为什么?

4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表现了小弗郎士

5“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

6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7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小弗郎士

8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

—宣布放学,热爱祖国

小弗朗士从()小男孩,成为一个()的小大人

9什么原因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10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1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穿戴?课后题

12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课后题

13“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14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15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怎样理解老师的举止?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16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课后题

17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18“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9“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这是什么描写?作用?

20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21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钟声和号声各表示什么意思?

22“我”是谁?是不是作者都德?为什么?为什么塑造一个“我”?

– “我”:小弗朗士。

23小弗郎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先生为“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马上就要失去讲授法语的权利,阿尔萨斯人马上就要失去国土,他内心惨痛,令人同情

24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25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先生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6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

27“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这些语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28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说明他们

29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8.最后一课预习同步练习题 篇八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0.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一段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画线句中的“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作者特意写钟声,用意何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9.最后一次讲演练习 篇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惩罚(chéng) 胳膊(gē) 鸟窝(wō)

B.征发(fā) 懊悔(ào) 祈祷(d?o)

C.宛转(zhuàn) 纵身(zng) 干脆(chuì)

D.皱边(zhu) 督学(dū) 奴隶(lì)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紫腾 宛转 操练 忠诚 责备 B.礼服 绉边 领结 磨损 口齿

C.摇晃 督学 视查 穿戴 钓鱼 D.晴朗 赚钱 宁可 纵身 戒尺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财力)

B.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教育行政机关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员)

C.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亲昵的称呼)

D.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声气阻塞)

4.依次填人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1)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地说:“快坐好……”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 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

(3)天气那么 ,那么晴朗!

A.柔和 暖和 温和 B. 暖和 柔和 温和

C.温和 暖和 柔和 D.温和 柔和 暖和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B.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

C.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6.分析下列破折号的用法。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2)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

7. 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 。

8.课文中说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专心画“杠子”的孩子们,这说明( )

A.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B.韩麦尔先生的课讲得太风趣幽默了。

C.金甲虫孩子们玩腻了。

D.韩麦尔先生的激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9. 对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及对主题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弗郎士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展现的。

B.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说是通过他上最后一课的言行歌颂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的。

C.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只是一个陪衬,起贯穿情节的线索作用。

D.他们都是主要人物,小说的主题是通过他俩的言行、心理描写展现出来的。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整体感悟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韩麦尔先生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文中写到他在最后一课穿上了节日盛装,如何理解他这一反常行为?

3.小弗郎士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 。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 。

3.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的原因( )

A.“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

B.因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又传来号声。

C.韩麦尔先生因上最后一课劳累过度。

D.最后一课结束了,德语将要代替法语了,韩麦尔先生无限悲痛。

4.面对失掉祖国语言的残酷现实,韩麦尔先生的极大悲愤、痛苦是通过描写他的 、来完成的。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1.C 点拨:“转”应读zhu?n,“脆”应读cuì。

2.D 点拨:A项“腾—藤”;B项“绉—皱”;C项“查—察”。

3.C 点拨:“那些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

4.D 点拨:注意根据语境选择同义词。

5. A.拟人;B.比喻;C.反复;

6.(1)解释说明(2)递进(3)解释说明

7. 示例:(1)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2)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点拨:句式一致,意思相近连贯即可。

8.A 点拨: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即可。

9. D 点拨:从课文内容可知,两人均为主人公,因此其余三项是错误的。

二、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亡国命运的打击、老师爱国热情的感召。

点拨: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

2.老师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表明了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

点拨:从主旨角度把握。

3.受到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与教育,对老师无比崇敬。

点拨:结合主旨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即可。

三、1.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点拨:从“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可以看出时间已经到了正午,放学时间到了。

2.普鲁士兵收操了,普鲁士占领法国。

点拨:和前文照应的一句,暗示了社会背景。

3.D 点拨:结合主旨理解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10.暑假征文: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篇十

在比赛即将开始时,大家都坐在椅子上交头接耳。突然,一阵声音打破了大伙们的谈话。一年级小朋友入场了!只见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严肃。看到这,有几个同学笑了。我也想起我第一次做操时的情景,不知我那时是不是和他们一样呢?

时间过得真快的,没一会儿,一,二,三,四年级都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便是五年级入场了,而我们六年级则在后面等着,这时,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跳动个不停,越跳越快,越跳越快,就像节奏越来越快的鼓点,时而大声,时而节奏不一,手心里也时不时的渗透着冷汗。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五年级的身上,当我看到五年级他们的认真劲,我有些自愧不如:瞧一瞧,他们做得多好啊,再回想一下之前练习时做的操,那可真差啊。心里便忐忑不安的,会不会没获奖呢?

轮到我们了,当广播响起六年一班入场时,我们便踏着整齐的步伐,跟着那一声声一二一,徐徐入场了。到了指定位置,便开始做操了,我的心仿佛有小鹿乱撞。

……

做操做完了。大家都回到座位上,静静地等待公布成绩。心里却十分紧张。我在心里默默地喊着“601第一,601第一……”

11.《最后一课》阅读练习 篇十一

(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10—11题。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在最后一课上哈默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答】

11.文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人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3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

12.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这是哪一句话?(1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中哈默尔尔先生在说了‚我的朋友们啊‛,‚我——我——‛之后就哽住了,他想说什么?试以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弗朗茨在倾听‚最后一课‛后会和他的老师说什么呢?你在得知《始终眷恋着祖国》一课作者钱学森逝世后,你会对逝者说什么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边的句子是描写人物肖像的,都写到了人物的脸色。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3分)①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一面》)

10.在最后一课上哈默尔先生讲了许多饱含深情的话,可结束时却表现得这么‚平静‛。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3分)【答】 11.文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人字。请结合下边的一段文字,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3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

(三)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10一13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0.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弗朗茨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理解‚钟声‛、‚号声‛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与‚他说,‘我——我——’‛句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是()(2分)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B.‚‘顺——山——倒一’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C.‚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D.‚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四)阅读《最后一课》,回答13—16题。

接着,哈默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联想?(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2分)小弗朗茨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这句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表明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画曲线句写钢笔在纸上的‚沙沙‛响声,表现了教室的安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写法与之相同的又是哪一项?(3分)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B.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陷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C.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答:()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画线句内容的理解。(2分)田珏《台湾史纲要》:日本‚在全岛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在普通学校中,台 籍教师一律穿和服,讲日语;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必须讲日语。甚至在偏远村庄 都设立了日语讲习所……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婆也被强迫去上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充满着渴望。听完这最后一课,把你想要对哈默尔先生说的话,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一段中,小弗朗士为什么说哈默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哈默尔先生也说小弗朗茨是个‚可怜的人‛,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哈默尔先生精心设计了新的字帖,你能理解其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一课》中有一个细节:哈默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用法文写了‚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请结合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诗句中,与文段蕴含的思想感情不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C.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六)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别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10.环境描写在小说里往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结合上文具体语句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1.如何理解哈默尔尔先生的又‚柔和‛又‚严肃‛的表情?(2分)

12.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说说哪个更好,并说明理由。(2分)

(九)阅读《最后一课》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可是开头几个字我就弄糊涂了,我只好站在那里摇摇晃晃,心里挺难受,头也不敢抬起来。我听见哈默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朗茨,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11.文中划线的句子体现了小弗朗茨当时怎样的心理?

12.‚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韩麦尔先生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13.第3段中哈默尔进行了自责,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哈默尔先生的自责中可以看出他平时是一个很不负责的老师。

B、哈默尔检讨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过错,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C、哈默尔在自我批评时运用了设问句,加强了自责语气。

D、哈默尔觉得学生没有学好法语很多人都有责任,而家长的责任比自己更大。

(十)阅读《最后一课》,完成8-12题(10分)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哈默尔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地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哈默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8.习字课上新的字帖都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体现了先生怎样的用意?

9.‚钟声‛已能宣告‚最后一课‛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10.‚法兰西万岁‛两个字用得着用全身的力量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11.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为什么不讲一段慷慨激昂的话呢?

12.‚最后一课‛结束,请再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以100字左右为宜)(2分)

10.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11.主要是因为‚我‛被哈默尔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12.扣住当时韩麦尔先生恨敌人、爱祖国的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13.敬爱的老师,我一定会牢记我们的语言,将来用它‚打开监狱的大门‛。我要争取学有所成,向钱学森学习,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10.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

11.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2.哈默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高大。

13.哈默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了他为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14题4分的答案:

(五)12.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以求得民族的解放。哈默尔尔先生用祖国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心及对祖国必胜的信念。(2分)14.D(2分)

(六)10、‚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是自然环境描写,反映了小弗朗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1分)与下文人物的悲伤、痛苦以及庄严、悲愤的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1分);‚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暗示了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1分)没有结合语句扣1分。

11、‚柔和‛是出于对学生的深情,对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严肃‛出于对亡国的深切悲痛。

12、A句表达效果好,‚我的‛表达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感叹号语气强烈,更能表达小弗朗士内心的强烈感情,既有对敌人的恨,又有对失去学习祖国语言机会的痛苦,也包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的痛苦。B句‚这是‛和句号,表达的感情不如A句充分。(意对即可)

(九)11、惭愧、悔恨心理;(1分)想要补救的心理。(1分)

12、哈默尔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13、B

(十)8、先生是想让学生记住‚阿尔萨斯‛是法兰西不可分割的领土,决不容许敌人侵占

9、号声呼应了前面普鲁士兵的操练,表示普鲁士兵占领的事实,也暗示了德语要代替法语。

10、用全身力量写出了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坚信祖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深情。

上一篇:爸爸的爱三年级抒情作文下一篇:“三八节”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