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古诗拼音版

2024-10-01

过故人庄古诗拼音版(共9篇)

1.过故人庄古诗拼音版 篇一

《过故人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认读注释能感知诗人营造出的浓浓情谊的意境。

2、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3、品味本诗“淡而不薄”的语言特点,并能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认读注释能感知诗人营造出的浓浓情谊的意境。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淡而不薄”的语言特点,并能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认读注释能感知诗人营造出的浓浓情谊的意境。

2、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3、品味本诗“淡而不薄”的语言特点,并能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2、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淡而不薄”的语言特点,并能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课前要求:了解孟浩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以读促思,初步感知(教学目标1、2,教学重点)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①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②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③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④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①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②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③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④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齐读诗歌

(三)品读诗文,深入鉴赏(教学目标1、3,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2、学习“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句(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

预设: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7)齐读这句诗句

3、学习“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句

(1)指名读(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 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4、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2)读好此句。

是啊,是主人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融洽亲切;环境清新宜人、开阔舒展;宾主把酒闲话、心情舒畅恬美。——景美人美氛围美,置身其中,诗人的身心倍感愉悦舒爽,自然心生依恋,有了再聚之念。

(3)讲述对仗句。

①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并练习背诵。

5、有人说本诗“语淡而味终不薄”,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预设:“淡”是指本诗风格朴实自然、浅显平易;

“不薄”是指蕴含句中的情味深厚、隽永、耐人咀嚼。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诗着力描写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故人的热情,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朋友情谊的重视。在读本诗(带感情读)

(四)总结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五)拓展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记得那些写朋友之间深情厚意的古诗,指名背一背。

(六)课后练习要求

1、必做: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默本诗。(2)①孟浩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他与当时的诗人__________齐名,并称“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诗人隐居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所作。全诗先叙事,交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再写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临窗对饮,畅淡农事,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庄生活;最后写再约重阳赏菊。景、事、人融为一体。

二、阅读与理解 ②《过故人庄》的尾联的“就”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分别用“/”划分下列诗句的节奏(根据音节和意义)。(注意标准)

音节: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意义: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④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做:

收集关于友情的古诗两首,并加以背诵。

2.过故人庄-教案 篇二

同学们:上周我们刚刚学过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大家背得很好,谁来说说王维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是为了表达他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洁身自好的志趣。)那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二.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介绍孟浩然(怎么知道)

师:我们介绍诗人一般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朝代,作品,生平,诗歌风格,诗歌流派)有没有同学作补充?(怎么知道的)

师:那《过故人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

生: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拜访一位山村友人所写。师:那标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生:拜访老朋友的村庄。

师:过是拜访的意思;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那接下来听老师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三.同学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过故人庄》是一首田园诗呢?大家回去一定预习过吧,大家可以各自先散读一会儿,结合注解说一说。师:谁先来说?

生:我从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看出。师:给大家说一说。

生: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我从鸡黍、田家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师:很好,你抓住了关键的字词,那这个句子中的具是什么意思?(准备),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诗人应邀赴约,(板书:应邀赴约)可见这老朋友之间(感情很深厚)。师:这样,男同学一起来扮演一下诗人,朗读一下首联。(男女分读)哎?这句话犹如日记叙述一般,娓娓道来,我们该怎么读?女同学来点评一下。生:要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师:你们来试试?读得很好。看来巾帼不比须眉啊。

师:还有谁做补充?哪里看得出是田园诗? 生:我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可以看出。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朋友家的优美风光。师:怎样的风光?

生: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倾斜的青山在城外蜿蜒。

师:我觉得你有个词用得很好,村庄被绿树环绕着,哪个词解释为环绕? 生:合

师:很好,老师仿佛见到了“山随平野尽”的景象,村庄开阔,青山连绵,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啊!板书:欣赏风光

师:谁给大家朗读一下,我们班的小记者:播音员的声音,真好听。(个别读)

师:邹妙文这么一读,我们的视线更清晰了,谁来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什么样的村子?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山?可能还有·····

生: 我仿佛看见了绿绿的树,青青的山,还有几间农舍。可能还有小溪流,村边的菜花··· 师:你讲的真好,绿树环绕,青山逶迤,简直就是一幅田园山水画,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没有类似的优美诗句? 生1:青山横北郭。

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生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生4: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生5: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生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村晚

雷震)生7: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

朱熹)

师:看来大家对诗歌的热情不减,记忆犹新啊。刚才是说了颔联,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一首田园诗呢? 生: 我来说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给大家说说。

生:打开窗子,看见一片打谷场和菜地,诗人和老朋友一遍喝着酒一边聊着庄稼事。师:谷场和菜地给人(宽敞、舒展)的感觉,桑麻是指在(庄稼),就更让读者感到有田园气息。

师: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师:诗人心情如何?

生:开心、愉快、心旷神怡。这样的农家生活真是一种(享受)。(板书:享受生活

后改情趣)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人心旷神怡的样子,预备起···

师:真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学们,你怎么理解? 生1: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和你一起喝“菊花酒”。

这说明什么?(1说明诗人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计算好了日子,还要和老朋友相聚。)(2很喜欢田园生活。)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在文言中是什么意思? 生:靠近。靠近干什么(闻闻花香,欣赏欣赏)师:就和哪个字相呼应? 生:邀。

师:很好,老朋友你不邀请我,我也会不邀自来,不要而就。板书:不邀而就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个别读)

读的真好,我们来看一下(PPT),老师讲的这些重点字词有没有圈画出来?我们在平时理解诗句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并且要把语句表达得连贯,表达得清楚。

师:看来诗人对田园生活非常的(喜欢),非常喜欢和老朋友在一起,这种喜欢在诗句中自然地流淌,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全诗。

大家读的真好,平仄有声,乐在其中,如果能注意一下音节停顿,相信会读得更好。我们来温故一下五言古诗句的停顿: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我们再齐声朗读一遍。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大家读得很有进步,哎?讲到这儿,老师很纳闷: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要重阳再聚?(PPT)大家不妨分小组讨论一下。(3分钟)

因为诗人觉得老朋友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关系融洽。(人美)生:联系诗句说一说。

师:那接下来诗人有没有写款待的情况?

师:主要的不是为了吃这顿饭,主要的是为了()师:这顿饭虽然称不上什么美味,但这顿饭中包含着······(包含的情谊,彼此的了解,彼此的情分比最醇的美酒还要醉人。)

师:除了老朋友待客热情,关系融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生:我觉得朋友家的环境很美,朋友当然欣然前往。板书(景美)师:写了那些景? 生:近处,(绿树,村庄,场圃,菊花);远处,(青山)。师: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确:、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地里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追蝴蝶„„(大一点的孩子放牛,小一点的孩子在追蝴蝶)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空山新雨后,·····)。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 “嘎!”

师:把酒话桑麻。桑麻是什么?我们仿佛听见诗人对老朋友说:庄稼事。(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今年的桑麻种得的怎么样?)(明年准备还要种植桑麻吗?)(油菜花榨菜籽油很有收成,明年多种一点···)

师:难道一定是聊庄稼事吗? 生:家事

师:哪些家里的话?

(家里人身体都还好吗?)(朋友)(年纪大了,要注意保养身体。)师:告别的时候朋友很有可能会说: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师:除了谈家事国事,他们很有可能还会谈

国家大事:最近咱们国家经济繁荣,人丁兴旺,我们才有闲情坐下来聊天啊!

3.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交流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杂事中。看来“还来就菊花”,不仅仅是环境美好,主客友情甚笃,聊天叙事的氛围也很美好。板书(氛围美)还有谁来补充?老师还有个问题: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为什么选择重阳日?什么时候?干什么?(和朋友在一起····看来是个性情中人)为什么要喝菊花酒?不和糯米酒?菊花在古典文学中,它象征着什么?(长寿、隐逸)那为什么喝菊花酒呢(表明诗人隐归的思想)看来诗人不仅仅是乐在其中,而是醉在其中啊!那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生:1.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生:2表达了对幽静,悠闲地隐居生活的热爱。

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的身心倍感愉悦舒爽,自然心生依恋,有了再聚之念。让我们再次沉浸到诗歌中,感受一下诗人的这份感情。谁来读? 个别读

比赛读

齐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乐在其中,但我没感受到你的醉在其中啊,朗读诗歌的时候,老师在《月下独酌》中教过大家:阳声调要读的····则声调要读的····,我们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摇摇头,晃晃身,谁来试一试?大家推荐一下: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陶醉在诗中,跟着···再读一遍。来,··你来领读一下:

师:我终于知道,什么叫身临其境,什么叫醉在其中,你们真棒!

有人说本诗和《山居秋暝》

3.过故人庄改写 篇三

这时,只见一排灰色整齐的茅草屋,上面炊烟袅袅,十分恬静。我来到朋友家,园子里有许多瓜果蔬菜,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几只小鸡、小鸭在悠闲地散步,开心地玩耍。

天近晌午,朋友家传来了阵阵香味,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聊起家常,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当我们酒兴大发,就在一起斗诗,气氛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儿,我就有点发晕。不知是酒醉了我,还是山水醉了我。

我们打开窗户,一起观赏窗外的美景。这时,夕阳已向西倾斜,天好像也被酒灌醉,红彤彤的,宛如一个害羞的少女,天边的云朵像火一样被烧红。它们形态万千,千姿百态,让我难以忘怀。

4.山水诗——《过故人庄》 篇四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5.《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五

友人又是杀鸡摆酒又是烧火煮饭,准备了丰盛的菜肴。友人家的风景真好啊!你瞧,绿树环绕村庄,青山尽在眼前。我不禁赞叹道:“好美的景色啊!”

我和友人聊着庄稼的收成,叙着近来的状况。友人说:“现在的节奏也真快,家里的孩子也不闲着,竟然在大树下学起了种瓜,真可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啊!”我也不敢示弱,笑呵呵地说:“乡下的农家孩子更是勤劳啊!可谓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啊!”我俩举杯互敬,说说国家大事,聊聊田园风光,很是暇逸。

6.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六

明媚的阳光下,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山间的小道上,有一位满脸欢喜的人正走向远处的房屋。他是谁?他要去做什么呢?

穿过几个草丛和几颗数目,他来到了屋前,只见一位满头白发却又精神抖擞的人走了出来,热情地喊道:“孟浩然,老朋友,好久不见,最近过得好吗?”孟浩然回答道:“衣食无忧,生活自由安详,你不必担心我,我们进屋聊吧。”“好!”两人边说边进了屋。那位老朋友豪气地指着菜肴喊道:“看,这盘是我刚做的烧鸡;那盘是我刚从田地里采摘的新鲜白菜;还有现宰的牛肉。对了,你看这酒,可是大有来头,此酒乃我珍藏多年的陈酿,今天一定要不醉不归!”看着满桌的美食佳肴,闻着那香味醇厚的美酒,任谁都会口水直流三千尺,何况一个走了这么多路,饥肠辘辘的人呢!一等朋友介绍完,两人就立马坐下吃喝了起来。待到吃饱喝足,孟浩然站起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迎面而来高山树林,山上云雾随风飘动,山下树木随风摇曳,宛如瑶琳仙境。他不禁赞叹道:“此处前有绿树环绕,后有高山峻岭,好一处风水宝地啊!”老朋友也附和道:“是啊,这样的乡村生活自由自在,乐趣非凡。对了,你再看看那。”孟浩然顺着老朋友手指的方向看去,那儿的窗户已经打开,窗外是一片天地和晒谷场,几个农民在采摘成熟的菱子和蔬菜。“今年可真是一个丰收年啊~~那么多蔬菜和稻谷都成熟了。”孟浩然感慨道,同时看着窗外的天空,说道:“时候不早了,我也是时候回去了,待到明年重阳之日,我们再一起赏菊。”老朋友回应道:“好好好,那我送送你。”“留步留步,临走前借着酒兴,我来写一首诗吧。”朋友拿来纸笔,孟浩然挥笔写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如过来一样,夕阳下,孟浩然重新走上了那条山间小道,依依不舍的踏上归途。

7.《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七

这一日,我在家里休息,收到一封书信。原来是我的老朋友很久时间没见我,非常想念我。他己经把丰盛的饭菜准备好。

于是,我带着真诚的喜悦一路行来,那天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走近一看,一棵棵参天大树,正在用它们粗壮的手环抱着村庄。我的目光被一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吸引了,它有着纯白色的树干,像一位挺着背的战士。他们在保护这里。青山还在城外平斜,我见到我的老朋友,我们在路上谈笑风生。到了家,你我坐在窗口,推开窗户对着晒谷场和菜园,边饮酒边闲聊耕作桑麻。我看着那晒谷场里的金灿灿的景象,问朋友:“你们今年收获得很多吧?看那太阳的照射下像一个个如同火烧般灿烂的小太阳——稻谷,想来这一年你们必定付出了比平常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汗水。”

饭吃完了,我该要走了,转身正要离开,只听见他一喊.孟浩然,等到重阳节,我要和你一起来这里赏花。

8.过故人庄改写作文 篇八

今日,我收到了飞鸽传书,是朋友的回信!我满怀欣喜的拿出信纸,读完后,才发现他邀我去他家做客。我连忙收拾好行囊,骑上马,奔向老友家的方向。一路上,我沐浴着秋后的暖阳,秋风拂过我的脸庞,我顿时感到暖洋洋的.,好像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抚摸我的脸蛋。不知不觉,我来到了,好友的家乡。

村子虽然很小,但里面房屋密集,四周围绕着翠绿的小树,仿佛一条绿色的丝带,紧紧地裹住村庄。连绵不断的青山在村外横卧,好像一个个巨大的守护神守护着村庄。“好一个世外桃源啊,真美,真美!”我不禁感叹道。“多日不见,浩然兄进来可好?家中正忙,孟兄光临寒舍,有失远迎,还请孟兄莫怪。”一阵亲切的声音传入我的耳畔。我转过头,看见了那位老友亲切的脸庞,多日不见,老友已经沧桑了许多。“好,一切都好。”我笑着回答。“那就请孟兄随我一同回家用席吧。”好友牵着我的手,走回家去,刚进门,就闻到了满屋的饭菜香。我们推开窗,望着对面的菜园,谷场。窗外菊花开得正艳,白的纯洁高雅,黄的清新美丽,我们谈天说地,谈笑间,天就渐渐黑了下来。

9.《过故人庄》唐诗鉴赏 篇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孟浩然的诗有什么特点呢?闻一多说“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沈德潜称“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黄生云:“诗以信口道出,笔尖几不着点墨,浅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浓,老之至而媚。”(《唐诗摘抄》)一句话,孟诗平易质朴而至性至情,浅淡随和而至深至浓。《过故人庄》就体现了孟诗的这一特色

《过故人庄》八句四联,完整地描写了作者访问老友农庄的详细经过。题材的选择几乎是触目即是,信手拈来,不刻意剪裁增补,不精心虚构巧饰,全诗呈现出一派地道天然的农家本色。语言表达明白如话,行云流水。主客之间不拘形式,不拘礼节,随心任性,倾心交谈,凸现了知音知心的至情至性。可是,细细体味,我们却能透过平实随意的题材内容和平淡晓畅的语言表达深深体味到诗歌潜在的曲折微妙和诗人隐抑不发的诗韵情致。首联写诗人应邀赴约。“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遣词造语毫无渲染,有约即至,招之即来,简简单单,随随便便。没有虚情假意的推托拒绝,没有冠冕堂皇的繁文缛节,没有铺排挥霍的热闹排场,取而代之的是田家鸡黍的盛情款待,故旧知心的坦诚相待和绿树青山的自然亲近。这种有邀即至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交流氛围,也展示了主客之间情深意重、心心相印的深厚情谊。耐人寻味的是朋友待客“具鸡黍”而非“烹羊宰牛”(李白待友之道),何也?其间大有深义。这两句化用了一个典故。《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一位荷锄丈人探问孔子的行踪,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指孔子)!”说罢,径自锄草,不理子路了。子路呆立一旁,不知所措。当晚,丈人留宿子路,并且“杀鸡为黍而食之。”次日,子路见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隐者也。”叫子路返回去解释一下,子路再到丈人家,丈人已走,他就对丈人的儿子说,“不仕无义”,孔子谋仕是“行其义也,”因此,虽然“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孔子仍要谋仕。诗人的用意十分明显:一是表示他的老朋友家荷锄丈人一样是个躬耕田园,娱山乐水的.隐士高人;二是暗示自己也像孔子那样是为了行义而谋仕,并且认识到当时也是“道之不行”的形势。了解了诗人用典的用意,便可理解首联两句诗不止写应邀赴约,主客欢洽,更表现出主客身份不同,存在着微妙的志趣不同,也隐含一个悬念:既然认识到“道之不行”,那么,诗人是像孔子那样坚持谋仕行义呢,还是跟主人一起像荷锄丈人那样躬耕归隐?实际上全诗就是通过抒写这次访问和体会来回答这一问题的

颔联写农庄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近村里,顾盼之间竟是一种清新愉悦、开阔明朗的感受。村庄周围,绿树环抱,浓荫蔽日,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郭外青山,连绵起伏,依依相伴,足见视野开阔,可以游目骋怀。村落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幽深静谧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这种色调明快、视野开阔的环境描写,流露

诗人情不自禁的欣赏和爱慕,也暗示着主人性情的高雅脱俗。绿树青山,不假思考,扑面而来,装扮出居所环境的幽雅迷人,也折射出人物陶然乐然的隐逸风采

颈联写田园情趣。“开轩面场圃,把洒活桑麻”,由颔联的村庄的外景描画转入屋内的主客谈话的刻绘。老朋友和诗人临窗举杯,畅谈农事,情投意合,其乐融融。漫不经心地推开窗户,看到的是菜园场地,翠绿逼人,满目生辉;随心所欲地打开话匣,说的是桑麻农事,痛快淋漓,满嘴余香。所见所言,所思所感,全带有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们似乎闻到了“士气息,泥滋味”。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句诗文分别化用了两个前人的诗意。上句借用阮籍《咏怀诗》“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的语意,阮诗是咏叹一个被褐怀玉、安贫乐道的儒生,由于“开轩”正视现实政治,觉悟到历史兴亡的严酷和人生功名的虚无,因而“登高”遥望,羡慕高蹈隐逸。这里说“开轩面场圃”,是采用阮诗从黑暗现实中有所觉悟的含意,表示诗人从仕途来访田园,深深领会田园生活的乐趣,很羡慕躬耕隐居的生活方式。下句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语意,陶诗是歌咏田园邻里之间,只关心农事,不涉足世俗杂念。这里说“把酒话桑麻”,就是表示赞赏主人隐居躬耕,心无杂念,情操高洁。因此,这两句诗也不止写宾主欢晤,更表现着诗人醉心隐逸田园的生活情趣,赞赏老朋友断绝尘想的高洁情操,显示着主客间志趣愈益接近,诗人有意于改弦易辙了

末联写再约后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辞别友人,意犹未尽,深情款款地对老友说,在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我将再来农庄,届时可望像陶渊明那样兴致高雅地面对盛开的菊花痛饮一番。这两句写道别一反主人留客之传统,落笔诗人(客人),反客为主,脱口而出,足见朋友之交已到了不分宾主,不拘客套的程度。不可忽视的是,两句诗文还化用了陶渊明的一个典故。据萧统《陶渊明》载,陶渊明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宅边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然见到江州刺史汪弘送酒来,他“即便酌酒,醉而归”。诗人化用这个故事,一是赞扬主人具有陶渊明的节操风度,二是也流露了自己很有追慕陶渊明的意向。这两句诗不仅以再约后期结束了这次访问,更是含蓄地回答了首联提出的问题,诗人有意要归耕田园,这样,通过这次访问,谋仕行义的诗人转向了躬耕归隐的道路,首联所表露的微妙的志趣不同,在尾联便以殊途同归结束。

上一篇:《无言的父爱》教案下一篇:机关幼儿园用水用电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