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2024-08-17

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精选4篇)

1.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篇一

“中国教育能改变吗?”这六集视频片,题目是疑问句。她的潜台词,就是中国教育存在问题,中国教育需要改变。观后感触很大,虽然我在教育工作过,对教育存在的问题已有一些认识,但是不这么全面不这么深刻。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培养和造就人才的主要或重要阵地的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视频片中运用列举的方法,列举了中国教育落后的种种现象以及反映出的种种问题。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大道理好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但实际操作起来为什么这么难?我认为主要是体制的问题。视频介绍日本的教育的转变——由原来的追求升学有的学生甚至自杀(每年升不上上一级学校自杀几百人)到多方向成才的转变。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百分之三十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百分之七十的高中生上职校。职校毕业学生工作的薪金与大学毕业生有差距但是很小。中国教育改变首先要改体制。

视频中介绍我们的家长就用一个尺度来要求孩子—就是重点大学。那么要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要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要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学,要上好小学就要上好幼儿园。择校择师。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在这种精英式培育孩子的思想在家长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中国教育改变其次要改变思想。

视频介绍我们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美育、体育等活动环节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改变,必须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原则。

2.中国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篇二

我只谈谈发生在我身上的教育,茫茫个案中的一个。

1978年末,我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一年,中国改革开放启程的号角也同时吹响。6岁时,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幼儿园的第一批孩子中的一个。8岁时,我就读村完小,校内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校舍是苏式的一层平房,红绿电线裸露在教室的墙壁上,记忆中那个黑黄的灯泡从来就没有亮过。简陋的木制课桌和凳子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总是放不平。雨天里,教室的课桌凳永远是排不整齐的,因为我们和课桌都要为漏雨的屋顶腾让地方。冬天来了,老师会让我们募捐白色塑料薄膜,用来封住没有玻璃的窗子。我还记得,那斑驳的黑板,老师想写几个粉笔字,还总要找个合适地方……

描写到这里,我感叹:我们太穷了。记忆中,那个时候的“时针”已指向了1990年。

,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了。当我已为人母,我会强烈地感受到良好教育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我理解的良好教育环境是什么?有好的学堂、好的老师,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等,不求多,但一定是投其所好,择优选学。我作为母亲,不图孩子将来成为大师,但只求他在儿时和以后的成长期里能汲取更多的知识,而这些在我的儿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纪录片中,有描述现今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学英语、学书画、学琴棋、学珠算,我也很有感触。有专家指出这是教育乱象,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这些,是对孩子摧残。又称中国孩子的终极目标是清华、是北大,是中国教育形成的悲哀……

我以为专家的.这些评价也并非全面。三四十年前国家依然一贫如洗,三四十年前的孩子在今天多半已成为孩子的家长,他们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也没错啊!让北大、清华成为孩子奋斗的目标有错吗?而显然,进北大、清华也只是国内极少数的学生才进得了的,自知之明的学生与家长们也自然都会有各自的理想目标。

拿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发达国家去比,假如把它作为前进的衡量标准去研究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拿他国的教育现状来评击自己,可是不准确的事。首先,两国的历史渊源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进程不同,自然教育前进的步伐就不同,我们的教育走到今天,有人说,已到了十字路口,迫切需要改革,那么我们能改变多少,怎样改变,真正的问题找到了吗?

国家在大的改革中也曾走过弯路,但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一路摸爬滚打,但我们终究是在前进,我们依然昂首屹立在世界之东方。

3.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篇三

——教育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观后感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可是纵观当下的中国教育,似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目前中国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历时已久却到目前为止仍然亟待解决却又悬而未决,其他的先不说单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上的资金投入就明显不够,更不要说诸如教育公平、教育模式的弊端等问题了,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众所周知的,每个人对中国教育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首先是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教育的不公平是一直存在着的,这不仅是因为社会经济的不发展,教育机制的不健全,而且还与整个中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有关,当下中国的教育已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竞争性质的产业化教育,学校比着升学率,比着学校的效益,这样就导致了学校被分为很多不同的等级,这有间接导致了学生择校之间的差距,条件好的自然可以选择好的学校去上学,而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则只能去那些不是太好的学校上学,可以说这导致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输在了起跑线上,虽然国家一直在倡导并强调“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不让孩子们因为经济原因上不了学”当这样的现象仍然在不断上演并愈演愈烈,因为由于家庭贫困等等其他的原因而辍学、由于地区偏远而不得不每天走上好几公里山路且不能吃上能够吃饱的午餐、由于地区贫困而没有老师没有学校不能上学,如此种种的不公平的教育现象还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这就是国家治理与解决的教育不公平吗?解决来解决去就解决成这个样子吗?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国家发展起来了,最基础的教育上却还会有这样不和谐的现象出现?这是当下中国教育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教育不公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加速矛盾尖锐化,对建立和谐社会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大局上,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教育公平确立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2)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4)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5)从制度和法制建设的高度治理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加强对教育特权的监管。(6)加强农村教师

1队伍的建设。全面实施师资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其次,是中国教育制度问题,其中更多的是指高考制度问题。高考,这一在无数人看来无比神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遭人诟病,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声音,然而高考却能一直顽强的存在于中国教育界,毋庸置疑,存在即为合理,高考必然有着存在的理由,而且是相当充分的理由,而那个理由就是——就目前来说,高考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它给了很多人本没有条件却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能够取代高考且比高考更加合适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说高考这一备万人诟病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当下的中国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是必须存在的。

但是,虽然说高考无可代替,却并不代表着它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相反的是,高考拥有着神圣地位的同时也拥有者诸多的弊端。首先,中国高考,虽然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流程,使得千万学生在努力学习应对高考的过程中身心疲惫;其次,其强调共性,忽视个性这一无法避免的问题无情的扼杀了无数学子的一个个梦想,喜欢画画的人无奈的去学习高深的数学,喜欢跳舞的人不得不去死记硬背文史子集,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虽然说高考在目前为止仍然是相对来说最公正、最公开、最透明化的覆盖人最多、受益人最多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高考这一人才选拔制度的强大压力下,同样有相当大量的人是受害者,因为他们的个性被高考这一外表公正实则危险的制度无情的抹杀了。所以就目前的中国教育来说,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高考制度改革问题,如何改的问题,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任何好的办法来取代高考,所以我们不得不保留这一考试,关键是怎么让它改革自新,重新获得人民的认可,重新适应新时代中国教育对它的要求。

再次,由高考所延伸出来的中国教育模式问题,即中国中小学的教育模式问题。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至大学,中国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只是在一味的被灌输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填鸭式教育,而学生自身则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只是一味的苦读书本,单纯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

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所以就在这样一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想象空间,因为他们的答案都是错的,只有老师的答案或者书本上的答案才是对的,而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的回答有说像刀的,也有说像镰刀,这些在我们看来没错的答案在老师那里在书本里面确实错的,因为老师或者书本的答案是像小船。这样一个很小的例子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教育模式或者说教育方式严重的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获得创新性诺贝尔奖的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学习过程中,一味的只强调学习成绩特别是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兴趣爱好的打击极大,这也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打击了其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阻碍了其兴趣爱好的发展,这样学生喜欢的东西不能学,不喜欢的东西却要被逼着必须学,长此以往便滋生了厌学情绪,而且日渐加深,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学习的由来。

最后,就是中国教育中最后一环,也是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即大学学习。近几年来,大学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债务危机、生源危机、就业危机、诚信危机等等等等,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大学在背离教育初衷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一项调查显示,有34%的人后悔上过大学,有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有很多没有读过大学的人甚至都在庆幸自己幸好自己没有考上大学,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但改来改去却改成这样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大学,本该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学术的殿堂,但近几年来,商业气息渐浓,本应该是学术研究的地方,但是却越来越像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同时也更像一个生产标准化大学生的工厂,然而,更令人可悲的是,生产出来的所谓的标准化大学生中有绝大部分都是残次品,因为他们在大学中并没有学到或者说并没有学好走上社会所需要的生存技能,近些年,滞留的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不是他们找不到工作,而是有很多工作在那里等着,他们却做不了,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能力,没有那个专业知识技能,或者说他们没有在大学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好,不够专业而且更不够精通。而造成这些的原因,也不单单是大学的学术氛围日渐稀薄,商业化气息渐浓,更多的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已经迷失了,已经忘记

了自己苦苦追寻的最初的梦想,而沉醉于大学这个安逸的象牙塔中,所以我说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而且是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了,因为它已经危及到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根本,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年一代失去梦想,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就没了希望了。

4.观教育能改变吗有感 篇四

当我知道“垃圾”里能提取黄金时,我和你们一样惊讶!那臭气熏天的垃圾,垃圾成堆,不仅臭味远播;同时,它又成了苍蝇、老鼠、虫类繁殖生的中心,传染病菌的发源地,许多有机物适宜的温湿条件下腐烂分解为有毒气体,污染大气和水源。但是有些胆小的人把它们当成恶魔。我们大部分人类当然不会甘心于垃圾的淫威之下,为摆脱厄运,求得生存,把夕日的“垃圾山”而今变成了“聚宝盆”。

现代新居的卫生间里的“马赛克”和礼堂里的人造大理石的壁脚,当你对这些新型的建筑材料赞叹不已时,你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来源于垃圾中的回收的废玻璃。

现在我们人类已经摆脱了垃圾的淫威了,我们将废塑料还原为石油的新工艺,将废车轮中分离树脂的新工艺等。

上一篇:复旦大学本科生提前毕业试行规定下一篇:超时空接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