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

2024-07-14

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4篇)

1.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 篇一

福师13春《国际政治学》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主权有限论

答案要点:即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传统的主权观念在西方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正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变化,全球利益(毋宁说是西方的利益)越来越超越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每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服从于国际的或全球的利益。

2.时代主题

答案要点: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世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反映这一时期世界发展基本特征、并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3.国家主权

答案要点: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4.大国关系

答案要点:世界各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5.国家对外战略

答案要点:亦称国家的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是国家为了根本国家利益,从世界全局出发,运用外交谋略制定的最基本的外交计划与外交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国家中心论”,即将主权国家、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作为研究的起点、主体、核心。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三个基本理论假定,即“主权国家是惟一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理性行为”,无不与“国家中心论”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第二,“权力——利益中心论”,即把权力和利益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权力斗争、强权之争。第三,“对外政策中心论”,即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政策取向”,强调其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密切关联性,强调个案研究和对策研究,注重国际政治研究的价值取向。第四,注重历史研究,包括国际关系史、外交史、战争史、政治思想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以史为鉴、以史为证。

2.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哪些? 答案要点: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再次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3.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防范侵略的自卫权。4.简述“9•11”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答案要点: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大国关系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快速调整时期之后,失去了强劲的动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滞。

5.简述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答案要点:多数学者认为,安全研究的对象是综合的与多层面的。它的框架与结构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体系。布赞等学者对安全研究体系的概括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三、论述题:

1.试论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理论贡献。答案提示: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五、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 2.试述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答案提示: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国际组织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二,国际组织是促进发展、推动合作的积极因素。第三,国际组织是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有力手段。

福师13春《国际政治学》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历史终结论

答案要点:即日裔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提出的所谓“共产主义失败”论。2.国家实力 答案要点:也称之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3.外交

答案要点: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关系的目标,推行与其相适应的对外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4.安全困境

答案要点: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一个国家即使是出于防御目的增强军备,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作出反应的威胁,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

5.多极格局

答案要点: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新主权有限论

答案要点:即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传统的主权观念在西方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正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变化,全球利益(毋宁说是西方的利益)越来越超越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每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服从于国际的或全球的利益。

8.大国关系

答案要点:世界各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有哪些?

答案要点:(1)在政治哲学观上,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罪孽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设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它,把人的好斗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2)在伦理观点上,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自然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根本不同。前者为保护本国利益,抵御外侮,完全可以采取对后者来说是不合乎道德的政策。(3)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现实主义认为,它们与政治权力和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权力和实力来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4)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上,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而不是未来的行为准则,应当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2.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答案要点: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发展需要密切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3.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要点:国际行为主体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变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即由开始的单一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逐步发展为国家与非国家两大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并存。

4.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5.简述中国国际政治秩序的主张。

答案要点:中国积极倡导“国际新秩序”1988年9月邓小平倡导:“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法律基础,以国家主权利益为相互关系的利益基础,既要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主张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不要求摧毁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排斥某个国家。因此,我们不支持美国的“单极世界”主张,尽管欧盟、日本的“多极世界”主张与中国的多极世界主张有共通之处,但是他们的新秩序主张,本质上都是大国支配世界。中国不但主张多极化世界,而且主张大小国家国际法人格地位一律平等,建立具有公正合理的全新意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简述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国家中心论”,即将主权国家、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作为研究的起点、主体、核心。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三个基本理论假定,即“主权国家是惟一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理性行为”,无不与“国家中心论”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第二,“权力——利益中心论”,即把权力和利益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权力斗争、强权之争。第三,“对外政策中心论”,即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政策取向”,强调其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密切关联性,强调个案研究和对策研究,注重国际政治研究的价值取向。第四,注重历史研究,包括国际关系史、外交史、战争史、政治思想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以史为鉴、以史为证。

7.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哪些?

答案要点: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再次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8.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三、论述题:

1.试述影响外交政策目标设定的诸因素。

答案提示:从国际环境因素和国内环境因素来回答这个问题。

2.试论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国民经济类型和经济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或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状态。

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之间,既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政治系统是建立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为一定的政治格局状态。

第二,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能力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但经济实力地位是其中最基本的、并长期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与行为能力是成正比的。

第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

当然,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对世界经济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 篇二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生理的需要 C. 安全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 同事一起春游 B. 赶时髦 C. 抢购 D. 球迷闹事

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社会化,称作()

A. 继续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特殊社会化

D. 反社会化

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7.文化是指()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A. 严复 D. 哈佛大学学派

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叫做()

A. 角色丛

B. 复式角色 C. 先赋角色 D. 实际角色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A. 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 B. 火车上的乘客 C. 青少年 D. 学校

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 芝加哥学派 B. 社会进化论学派 C. 华盛顿学派

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奉献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交换关系

5.以下制度中不属于派生的社会制度有(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7.首先提出初级社会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是()

A. 库利 B. 韦伯 C. 米德 D. 托马斯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A. 迪尔凯姆

B. 帕森斯

C. 韦伯

D. 库利

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郊区化 B. 过度城市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10.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A. 制度化优先 B. 制度化逃避 C. 制度化冲突 D. 制度化建设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这种观点是()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五德终始”说

D. 历史循环论

2.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

A. 罗斯

B. 默顿

C. 韦伯

D. 迪尔凯姆

3.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苏联 C. 德国 D. 美国

4.二十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历史循环论

B. 社会进化论

C. 社会均衡论

D. “五德终始说”

5.一个人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

A. 代内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垂直流动

6.不基于契约,基于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是()

A. 非正式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自我控制

7.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 人身、人寿保险

8.把越轨行为的归结为社会上的某些人或群体对某一行为下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 社会失范论 B. 标签论 C. 亚文化群体论 D.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9.“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是哪种理论的观点()

A. 依附理论

B. 信息社会论

C. 社会趋同论

D. 后工业社会论

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A. 逃避行为 B. 形式主义 C. 创新 D. 反叛

单选题:(共30道试题,每题2分)

1.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科层制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韦伯

2.在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是()

A. 垂直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向上流动

3.二十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被称为()

A. “X理论”“Y理论” B. 古典管理理论 C.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 当代管理理论

4.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

A. 特殊社会化 B. 再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5.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和规定的角色是()

A. 复式角色

B. 自致角色

C. 角色丛

D. 先赋角色

6.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7.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奉献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交换关系

8.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 英国

B. 苏联

C. 德国

D. 美国

9.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10.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是()

A.习俗 B. 道德 C. 法律 D. 宗教

11.社会系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整个社会系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其结果最后是社会趋于平衡。这种观点是()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五德终始”说 D. 历史循环论

1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A. 郊区化

B. 过度城市化

C. 城市化

D. 逆城市化

13.当某人处在某种社会地位时,人们期望他按照与该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事。

A. 理想角色 B. 实际角色 C. 角色意识 D. 角色扮演

14.所谓“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就是指的制度的()

A. 概念系统 B. 设备系统 C. 组织系统 D. 规则系统

15.“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安全的需要

C. 生理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16.上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A. 社会均衡论 B. 社会进化论 C. 生物有机体 D. “文化类型”说

17.通过个人后天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角色称()

A. 复式角色

B. 自致角色

C. 角色丛

D. 先赋角色

18.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19.孔德在()著作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证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0.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优势需要

D. 归属与爱的需要

21.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

A. 普雷比什

B. 丁伯根

C. 弗兰克

D. 贝尔

22.一位大学讲师到企业任工程师,这种流动为()A. 向上流动

B. 水平流动

C. 代际流动

D. 垂直流动

23.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

A. 充分就业 B. 失业 C. 显性失业 D. 隐性失业

24.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25.从人性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是()

A. 泰罗

B. 麦格雷戈

C. 梅奥

D. 法约尔

26.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主干家庭 B. 联合家庭 C. 核心家庭 D. 其他家庭

2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称为()

A. 再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逆向社会化 D. 特殊社会化

2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

A. 理想角色 B. 实际角色 C. 角色意识 D. 角色扮演

29.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

A. 规模小 B. 存在长久

C. 靠严格的制度维持 D. 人际关系亲密

30.社会保险是()

A. 社会救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 人身、人寿保险

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1.集体行为的特征()

A. 非组织性 B. 破坏性 C. 突发性 D. 反常性

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业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传授生活技能 B. 教导社会规范 C. 指点生活目标 D. 提供角色人选

4.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A. 学校 B. 同乡会 C. 朋友圈子

A. 双方距离的远近

D. 工厂

B. 态度的类似

3.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

C. 交往的频率 D. 双方需求的互补

5.马克思认为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经历()阶段。

A. 生存 B. 享受

C. 发展

D. 生理

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

1.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社会组织的特征有()

A. 成员关系亲密 B. 明确的行动目标 C. 成员不可替代

D. 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2.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

A. 邻里 B. 同事 C. 儿童游戏群体 D. 家庭

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A. 概念系统

B. 规则系统

C. 组织系统

D. 设备系统

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多选题:(共5题 每题3分)1.解释贫穷问题的几种理论有()

A. 社会失范论

B. 贫穷文化论 C. 社会环境剥夺论 D. 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2.社会控制以控制所用规则形态不同可分为()

A. 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3.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

A. 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B. 文化交流与传播 C. 人口变动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4.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A. 吴文藻

B. 晏阳初 C. 梁漱溟 D. 马寅初

5.社会保险包括()

A. 商业保险 B. 老年保险 C. 医疗保险

D. 伤残保险

多选题:(共10题 每题2分)

1.库利认为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

A. 邻里

B. 同事

C. 儿童游戏群体 D. 家庭

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业缘关系 C. 地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A. 一般社会关系 B. 初级社会关系

C. 次级社会关系

D. 血缘关系

4.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有()

A. 社会生产力的变化 B. 文化交流与传播

C. 人口变动

D. 自然环境的变化

5.社会控制以控制力量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A. 外在控制 B. 正式控制

C. 内在控制

D. 非正式控制

6.社会组织的要素有()

A. 固定的目标 B. 权威的领导体系

C. 规范性的章程 D. 必要的物质基础

7.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

A. 经济制度

B. 宗教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政治制度

8.以下哪些是正式组织()

A. 学校

B. 同乡

C. 朋友圈子

D. 工厂

9.二十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包括()

A. 科学管理理论

B.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C. 科层制理论

D.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与()不相适应。

A. 人口再生产 B. 人口素质 C. 物质资料再生产 D. 人口死亡率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

1.继续社会化是由特定机构对越轨者进行世界观改造。()正确

错误

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正确

错误

3.马斯洛认为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并存。()

正确

错误

4.时尚是集体行为。()正确

错误

5.岗位培训属于再社会化。()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

1.阶级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正确

错误

2.家长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

正确

错误

3.规模小的都是初级社会群体。

正确

错误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

正确

错误

5.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业缘关系。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5题 每题3分)1.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2.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形式。

正确

错误

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缓解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4.个人在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代际流动。

正确

错误

5.越轨就是犯罪。

正确

错误

判断题:(共10题 每题2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讲的是需要优势的更替。

正确 错误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基本采用了就业保障制度。

正确

错误

3.阶级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正确

错误

4.社会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正确

错误

5.越轨就是犯罪。

正确

错误

6.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继续社会化。

正确

错误

7.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丁伯根。

正确

错误

8.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

制约和限制。

正确

错误 9.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正确 错误

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角色

10.越轨行为的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

正确

错误答:是与人们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个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表现。2. 情景定义

答:也称情境定义,是社会科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情景定义就是给自己名对的情景下定义,做解释。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3.个性

答: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总和。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2.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3.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指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名词解释:(共3题 每题5分)1.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2. 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有广狭二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个人职业的变化,某一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某一家庭社会地位或居住地域的变化,国际间的移民,这些都是社会流动。所以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3.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作业一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

1.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1、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2、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3、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和回血的建立有直接影响。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人的社会化?试述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人的社会化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

答: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人的社会化方面主要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有:年轻人社会化的问题

在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年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塑造的地位。那么,教化者是否任意地按照自己主观想象来教化和塑造青年呢?当然不能。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达到其目的和要求。在整个社会化过程当中,社会化的规则程序和活动结构都是有序的、可行的,社会为青年的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正常发展条件。可以说,我国的青年社会化过程已基本上遵循其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规律性,既保证了其发展的方向,又达到了社会化的效果,青年社会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1、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滞后性。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我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的素质。当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政治优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改进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为我们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并保证了青年社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正常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青年价值观念的多元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人们价值观念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元社会所产生的单一性、绝对性和严格性的价值观念,而且逐渐嬗变为相对性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因此,旧的价值体系的动摇并没有导致一种较为成熟的新的价值体系的出现,新旧观念并存的复杂局面引起人们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思想混乱,理想的人生之梦与现实的生活之路充满矛盾和冲突,使不少青年产生困惑和迷茫。

3、青年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性。知识技能社会化,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因此青年必须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新成果,以构建成一个比较合理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自己走上社会所从事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4、对独生子女教育的偏颇性。独生子女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独生子女7000万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生育高峰期的延续,独生子女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

我认为解决青年社会化的问题应该:

1、坚持素质教育。

2、做好家庭的早期教育。

3、注重青年的自我教育。

4、加强青年的社会实践。作业二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1.科层制的功能

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科层制的正功能: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即它可以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韦伯认为,科层制是一种合理化的管理方式,在保证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形式的管理方式。然而归根结底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有效率,即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正是因此,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上述期待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内部合理的分工合作是保证其顺利运行达成目标的前提条件。

同时,科层制又具有保证组织高效率运转的条件:第一,能人。科层制排除了不能胜任工作的人进入其中,受过训练的专门人才是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第二,紧密连接与配合。由于组织内部实行了一套近乎法律式的、精细的经过合埋设计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上下左右都能实现良好的衔接与配合。这种配合像一台机器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有效运转。第三,事本主义原则。组织机构中成员的活动以工作为中心,以事为本,排斥与工作无关的感情因素,这是严格执行规则的自然延伸。这样,当组织的设计完全符合外部环境对它的要求时,当组 织同环境的关系十分稳定,组织内部的分工和规则相对稳定时,组织的高效率就是不言而喻的。显然,这种设计也具有理想的性质。

科层制的负功能:科层制某些特点实际束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组织效能的实现。

实际上,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是时刻在变化的,组织作为环境超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其行为也必然发生适应性变化。这样,预先已有的详细规定就不一定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另外加入组织的成员实际上也不是组织这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丰富需要的人。这样,科层制的优越之处就面临着挑战。有些社会学家认为,科层制的某些特点实际束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组织效能的实现,因而具有负功能。其理由是:

(1)科层制靠严格细密的规章制度及行为规则推动运行,使每一个成员都按照规定的规则行事。这会降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常常会有损实际工作。

(2)组织为每一组织成员都规定了指导其工作的规范,但这些往往只适用于己经考虑到的正常情况。当组织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要求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时。由于既定规则已不适用。新规则不会马上建立,这会使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成员无所措手足,从而影响组织效率,甚至会产生”训练出来的无能”的情况。

(3)组织中严格的分层及权力责任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既规范又繁琐,工作程序机械化、死板化,逐级请示报告制度也使由下而上的反馈复杂困难。这样当基层成员遇到新情况时,由于他无权擅自决断而必须请示,所以这会贻误时机,实际也就贻误了工作,降低了效率,同时,这也束缚了组织成员的创造精神。

(4)组织中实行的事本主义的活动规则一方面排除了人情关系对正常工作的干扰,另一方面也把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严格地限制在工作范围内,重事不重人。这样,他们在组织中所遇到的只是纯粹的正式的工作关系,个人情感等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关系较为紧张,也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由此看来,科层制既可以克服诸如家长制那样的随意式的无规则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也可能由于过分严格死板的规则而妨碍其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效率。于是,科层制对于组织来说既有功能,也可能产生负功能或反功能。这就要求应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反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实际上,科层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它最适于以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的常规的组织活动,而不适用于从事以创作和革新为重点的非常规的、非常灵活的组织管理。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社会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也称初级群体或首属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社会关系。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在库利看来,最重要的初级社会群体是家庭、儿童游戏群体和邻居。

初级社会群体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间的界线。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的。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亲密是指情感上的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想方设法加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同正式组织比较,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来看,初级群体的满足手段是多方面的。

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想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从群体成员资格的获取看,现在,人们选择、组合初级群体的自由度有所增加。在传统社会,初级社会群体成员资格的活得,往往不是出于成员的资源选择,包办婚姻就是一种典型。现在,社会流动性大大加快,人们的交际面也大大拓宽。出来出生于其中的家庭外,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自由挑选朋友、伴侣和伙伴。

2.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将日渐没落。首先,社会分工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以富于感情色彩为重要特征的初级关系,不仅数量日趋减少,而且质量也在下降。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3.从初级社会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首先,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其次,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整合。最后,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及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了一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与次级群体的发展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替代过程。在特定情况下,初级群体可以通过转化其结构与功能而适应社会发展。目前,初级群体在农民流入城市过程中的变化就是一个例子。与此同时,次级群体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对初级群体的新的要求。作业三

简答题:(共1题 每题15分)1.简述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1、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它包含了对一个人格进行优劣评价的因素。

2、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受到社会赞扬,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者在思想上、心理上受到压力。因此,道德对人的行为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任何社会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受到挑战。论述题:(共1题 每题20分)

1.什么是社会问题?列举某一社会问题,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社会问题是对社会正常状态的背离,对于社会进步来说是一种消极现象。

社会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有:(1)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1、首先,这属于社会问题中社会关系失调,社会结构失调造成的,但是同时,我国早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也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的普遍增加,也是形成原因之一。

3.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 篇三

1.全球战略管理,是指管理主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定面向全球的经营决策的发展战略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_A___ A.是 B.不是

满分:2 分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C)的科学 A.人与物的关系 B.物与物的关系 C.人的行为规律 D.隶属关系

满分:2 分

3.战略联盟是合作的主要形式。_B___ A.不是 B.是

满分:2 分

4.人员招聘中,费用高,质量好的招聘方式是(C)A.广告招聘 B.劳动力市场招聘 C.猎头招聘 D.员工推荐

满分:2 分

5.是不是有超阶级的管理学(B)A.是 B.不是

满分:2 分

6.目标管理使“作业”和“人性”两个方面得到较好的统一和综合。A____ A.正确 B.错误

满分:2 分

7.为了避免产生错误和尽量减少以后的纠正活动,防止资金、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这种控制活动称为(D)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预防性控制

满分:2 分

8.管理层次的多少与__C__的大小密切相关。A.管理目标 B.管理内容 C.管理幅度 D.管理方式

满分:2 分

9._C___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A.计划 B.规划 C.预算 D.目标

满分:2 分

10.(C)是把组织各方面工作纳入到统一计划中 A.计划 B.控制 C.预算 D.预测

满分:2 分

1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性质相结合。__B_ _A.正确 B.错误

满分:2 分

12.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包括地区人口、(C)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因素。A.物质资源状况 B.生产技术

C.家庭文化教育水平D.国民消费水平

满分:2 分

13.马斯洛提出了(B)A.人群关系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期望理论

满分:2 分

14.控制的目的就是使可能性空间尽可能(B)A.扩大 B.缩小

满分:2 分

15._C___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A.统一指挥原则 B.经济原则 C.分工协作原则 D.弹性结构原则

满分:2 分

16.领导授予的权力不仅要求明确还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按照一定的程序办事,并必须进行档案式管理。__B__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7.百分之百地依赖一种业务量编制预算的方法叫(A)A.固定预算 B.弹性预算 C.零基预算 D.增量预算

满分:2 分

18.跨文化研究以世界各种不同(D)为样本 A.风俗 B.宗教 C.民族 D.文化

满分:2 分

19.梅奥通过“接线板小组观察室”试验得出结论,确定了在实际生产中(A)的存在 A.非正式团体 B.正式团体

满分:2 分

20.不属于现代企业 经营环境的特征的是(D)A.顾客主导 B.竞争激烈 C.变化迅速 D.生产导向

满分:2 分

21.领导者为了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负有对被领导者(D)的职责 A.监督 B.控制 C.组织 D.评价

满分:2 分

22.任何人力的分工协作都必然发生于__C__之中。A.社会 B.人群 C.组织 D.生活

满分:2 分

23.指挥劳动体现了管理的哪种属性_B___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生产属性 D.社会属性

满分:2 分

24.市场开发战略是指用老产品去开辟新市场的战略。_A___ A.是 B.不是

满分:2 分

25.组织规模很大而且业务范围广泛的企业适用于(C)A.直线型 B.事业部制 C.模拟分权制 D.项目组制

满分:2 分

26.管理者对(C)实施管理活动 A.管理方向 B.管理决策 C.管理对象 D.管理组织

满分:2 分

27.是不是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组织文化的内容(B)A.是 B.不是

满分:2 分

28.在企业高层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D)。A.生产制造管理工作 B.产品营销管理工作 C.技术开发管理工作 D.经营战略决策工作

满分:2 分

29.目前采用最广泛的组织结构形式是(C)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满分:2 分

30.所谓授权,是指(C)

A.在组织设计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B.在组织调整时,规定下属管理岗位必要的职责与权限 C.领导者将部分处理问题的权委派给某些下属 D.委托代理关系

满分:2 分、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以下哪些是适合环境并被员工广泛和深入地共享的价值观(ABC)A.客户至上 B.终身学习C.团队精神 D.双向沟通 E.物资奖励

满分:2 分

2.组织行为学将人看作(AB)A.自我实现人 B.复杂人 C.社会人 D.经济人 E.理性人

满分:2 分

3.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__ABDE__A.自发性 B.不稳定性 C.强制性 D.内聚性

E.领袖人物作用大

满分:2 分

4.对干部的评价要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定的结果才有可能符合客观实际。下面哪些属于评价的方法_ABCD___A.领导评价 B.群众评价

C.具体政绩目标评价

D.同级部门领导间的评价 E.同事评价

满分:2 分

5.管理中运用强化理论以改造行为的方式一般有(ABCE)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衰减 D.奖励 E.惩罚

满分:2 分

6.评价备择方案时应注意的方面有____A.要用总体的效益观点来衡量方案 B.预测结果与原有目标在有形和无形方面比较 C.注意方案的实效性

D.注意发现每一个方案的制约因素或隐患

满分:2 分

7.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包括(ABCD)A.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 B.奖励组织期望 C.激励时要因人制宜

D.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 E.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

满分:2 分

8.组织的特点包括(BCD)A.由一个人组成 B.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C.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D.由一群人组成 满分:2 分

9.下列哪些属于社会关系__ABCDE__A.政治关系 B.法律关系 C.文化关系 D.技术关系 E.职业关系

满分:2 分

10.管理的特征包括__ABCD__A.目的性 B.组织性 C.人本性 D.创新性 E.积极性

满分:2 分

11.以下属于管理学特点的是(ABCD)A.应用性 B.综合性 C.科学性 D.艺术性

满分:2 分

12.多样化成长的实现方式有___ABCD_A.在企业内部开拓 B.合并 C.购买

D.合资经营 E.合作

满分:2 分

13.双因素论的研究对象是(AB)A.目标 B.诱因 C.需要 D.动机 E.环境

满分:2 分

14.行为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巴纳德 B.西蒙 C.梅约

D.麦格雷戈

满分:2 分

15.控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重点原则 B.及时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满分:2 分

16.人员配备的程序一般包括__ABCDE__A.人员供求分析 B.职务分析 C.招聘 D.录用

E.主管人员培训

满分:2 分

17.如何确定目标,除了坚持原则外,还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__ABCDE__A.目标的约束条件 B.目标的依据 C.目标的冲突

D.目标的衡量标准 E.多目标问题的处理

满分:2 分 18.企业组织常用的奖励方式有(ABCDE)A.增加报酬 B.津贴 C.提升

D.特殊奖励证书 E.地位

满分:2 分

19.德鲁克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___ACE_A.重视成果评价 B.自我控制 C.强调职工培训 D.进行评价和奖励 E.提倡能力主义

满分:2 分

20.在确定目标的具体问题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__ABCDE__A.统一性 B.系统性 C.预见性 D.应变性 E.科学性

4.企业文化学概论作业一 篇四

福师《公共政策概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2.借助于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概率论以及帮助决策的理论来进行逻辑分析和推论。这一概念指的是()A.系统分析方法 B.相对分析方法 C.相对分析方法 D.定量分析方法

满分:2 分

3.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A.禀议制 B.合议制

C.禀议合议结合制 D.分权制

满分:2 分

4.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A.系统理论模型 B.精英理论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2 分

5.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A.功能的终结 B.组织的终结 C.政策本身的终结 D.计划的终结

满分:2 分

6.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是()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满分:2 分

7.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A.利益集团

谋学网

B.公民

C.大众传播媒介 D.思想库

满分:2 分

8.“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满分:2 分

9.“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满分:2 分

10.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A.亚当?斯密 B.杜威 C.塞缪尔森 D.布坎南

满分:2 分

11.监控的根本目的是()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满分:2 分

12.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13.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系统理论模型 B.精英理论模型 C.团体理论模型 D.渐进主义模型

满分:2 分

14.认为“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要。”的是()A.巴雷特和富奇

谋学网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琼斯

满分:2 分

1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贝塔朗菲 B.拉斯韦尔 C.西蒙

D.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16.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17.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大卫?伊斯顿 B.戴伊 C.汤姆逊 D.林布隆

满分:2 分

18.我国通过法律监督、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影响、制约或控制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是()A.中国共产党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

满分:2 分

19.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A.信息子系统 B.咨询子系统 C.决断子系统 D.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20.监控的直接目的是()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保证政策结果的有效性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以集体的宏观智能结构,通过创造性的逻辑

谋学网

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进行政策分析的方法,称之为()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交叉影响分析法 D.专家会议法

满分:2 分

2.公共政策从层次上可以分为()A.元政策 B.大政策 C.基本政策 D.具体政策

满分:2 分

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把政策主体划分为()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官方决策者 D.非官方参与者

满分:2 分

4.按照政策监控的层次,政策监控可以分为()A.事前监控 B.自我监控 C.逐级监控 D.越级监控

满分:2 分

5.公共政策的评估标准有()A.生产力标准 B.效益标准 C.效率标准 D.公平标准

满分:2 分

6.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要素有()A.评估主体 B.评估客体 C.评估标准 D.评估方法

满分:2 分

7.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该书的作者有()A.德洛尔 B.拉斯韦尔 C.勒纳

D.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谋学网

8.思想教育手段常用的基本形式有()A.制造舆论 B.说服教育 C.协商对话 D.奖功罚过

满分:2 分

9.官方决策者主要有()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满分:2 分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B.学校禁止学生抽烟喝酒 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 D.工人要求老板缩短工作日

满分:2 分

11.对公共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人员主要有()A.政策受益者 B.政策受害者 C.政策制定者 D.政策执行者

满分:2 分

12.政策执行过程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它包括以下()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政策实验 D.全面实施

满分:2 分

13.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体现在()A.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政治性质 B.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C.决定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 D.决定着公共政策合法化程度

满分:2 分

14.中国国务院享有的行政职权有()A.行政立法权 B.提案权 C.人事权

D.一定范围的戒严权和建置权

满分:2 分

15.政策方案设计的环节主要有()

谋学网

A.政策目标确立 B.有限方案的搜集 C.内容的初步设计 D.重要方案的精细设计

满分:2 分

16.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的明显特征是()A.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B.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C.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D.公共政策的调和性

满分:2 分

17.政策监控的作用主要有()A.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B.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C.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D.促使政策终结

满分:2 分

18.政策执行后对客体所产生的影响或结果进行的评估。这一评估是指()A.效果评估 B.效率评估 C.执行评估 D.事后评估

满分:2 分

19.现代博弈论诞生在1949年,以《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问世为标志,其作者是()A.库恩 B.诺伊曼 C.拉斯韦尔 D.摩根斯坦

满分:2 分

20.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A.确定型政策分析 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 C.政策的定性分析 D.风险型政策分析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V 1.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利益集团()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在“公共政策”内涵的理解上,曾任联合国公共行政处处长的伍启元先生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是规范民众行动的指南()

谋学网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政策客体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公共问题()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政策执行效果()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决策权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决策树法属于系统分析方法()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政策法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政策制定过程()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是指功能的终结()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通过对政府的人事任免权、不信任投票来控制公共政策的监控组织是政党系统()A.错误 B.正确

上一篇:工厂工人入党自传下一篇:小学作文 我的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