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通用6篇)
1.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篇一
一、名词解释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两大历史任务(P15): 最主要的两大矛盾:①外国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两大历史任务:①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内部一部分人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他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包括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创办近代陆军和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3、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在在日本东京联合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选孙中山为总理,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章程。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4、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0·5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提倡文学革命;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于湘赣边界由毛泽东等人领导。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意义:这支起义武装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6、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工农为主体的、以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联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是一个包括进步力量、中间力量和顽固力量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反共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8、“两个务必”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
二、简答题 :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中国共产党遵循毛泽东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立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雄战士,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5、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主要包括哪几个发展阶段?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7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2)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4)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6、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哪些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
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种命运反复激烈较量的结果是,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如何?如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九十多年的历程,它证明了什么?谈谈你的认识。
特点:(1)她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2)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基本经验: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保证。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深入贯彻。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7)、“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初期中国面临着思想上的问题,关于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而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两个中心和一个基本点和关于真理的大讨论解决了这个思想难题。接着中国又面临着如何深化改革问题,农村改革了,如何推进城市改革,如何推进国个改革,如何推进收入改革,如何推进法制改革,等等,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改革开放估然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发
现问题中去进行创新和改革。经济发展起来,又会出现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很快,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则发展相对迟缓很多,东西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会引发中国产业的畸型,如不进行转型,后果很难设想。另外,中国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阶级矛盾开始显现,并产生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改革开放后,中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这一时期如何保证党员的先进性,保持党的政治面貌成为一大难题。如何防止国外腐朽思想的传播和蔓迄,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也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2.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2×13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3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5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2×15年10月1日,乙公司向非关联方丙公司定向增发新股,增资270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比例减少为40%,对乙公司丧失控制权但仍具有重大影响。2×13年1月1日至2×15年10月1日期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假定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2×15年10月1日,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确认其他综合收益80万元B.确认投资收益80万元
C.确认其他综合收益-420万元D.确认投资收益-420万元
2.甲公司2×15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公司债券100万张,另支付发行手续费25万元。该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时支付的手续费直接计入财务费用B.发行的公司债券按面值总额确认为负债初始入账价值C.2×15年年末应确认的利息费用为500万元D.应付债券初始确认金额为9975万元
3.甲公司是一家核电能源公司,30年前建成一座核电站,其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万元,2×14年12月31日,其账面价值为12500万元。假定预计负债于2×14年12月31日的现值为20000万元。该核电站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若2×14年12月31日重新确认的预计负债的现值为15000万元,甲公司2×15年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
A.750 B.1250 C.0 D.150
4.下列项目中,属于合营企业的是()。
A.合同安排的条款约定各参与方享有与安排相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B.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C.单独主体的法律形式赋予各参与方享有与安排有关资产的权利,并承担与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D.参与方对与合营安排有关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5.某公司2×15年年末有关科目余额如下:“发出商品”科目余额为250万元,“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335万元,“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00万元,“周转材料”科目的借方余额为75万元,“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100万元,“委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1200万元,“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余额为600万元,“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余额为600万元,“工程施工”科目余额为400万元,“工程结算”科目余额为300万元。则该公司2×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万元。
A.1960 B.2060 C.2460 D.2485
6.某公司于2×14年7月1日从银行取得专门借款5000万元用于新建一栋厂房,年利率为5%,利息按季支付,借款期限为2年。2×14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建造厂房,预计工期15个月,采用出包方式建造。该公司于开始建造日、2×14年12月31日和2×15年5月1日分别向承包方付款1200万元、1000万元和1500万元。由于可预见的冰冻气候,工程在2×15年1月12日到3月12日期间暂停。2×15年12月31日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向承包方支付了剩余工程款800万元,该公司从取得专门借款开始,将闲置的借款资金投资于月收益率为0.4%的固定收益债券。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取得专门借款的利息在2×15年应予资本化的金额为()万元。
A.121.93 B.163.60 C.205.20 D.250.00
7.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1月25日以其拥有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生产的一批商品交换。交换日,甲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65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换入商品的账面成本为72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甲公司将其作为存货核算;甲公司另收到乙公司支付的30万元补价。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对该交易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
A.0 B.22 C.65 D.82
8.2×15年12月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甲公司应于2×16年4月底前向乙公司交付一批不含税价格为500万元的产品。若甲公司违约需向乙公司交付违约金80万元。合同签订后甲公司立即组织生产,至2×15年12月31日已发生成本40万元,因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预计产品总成本为55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15年12月31日因该份合同需确认的预计负债为()万元。
A.40 B.50 C.10 D.80
9.2×14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将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的一项管理用设备以6000万元出售给租赁公司,并立即以融资租赁方式向该租赁公司租入该设备。此时,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2年,租赁协议规定租赁期为10年,期满后归还设备。假定长江公司租回时确定的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5000万元,并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该管理设备对长江公司2×15年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万元。
A.200 B.-300 C.500 D.-700
10.甲公司2×15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乙公司80%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2×15年1月1日,乙公司除一项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按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15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600万元。2×15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该批A商品售价为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至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60%。2×15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B商品,该批B商品售价为20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至2×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80%。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甲公司2×15年合并利润表中应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为()万元。
A.118.5 B.116.1 C.120 D.113.1
11.甲公司2×15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9600万元,合并净利润为10000万元,2×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4000万股,2×15年6月10日,甲公司发布增资配股公告,向截止到2×15年6月30日(股权登记日)所有登记在册的老股东配股,配股比例为每5股配1股,配股价格为每股5元,除权交易基准日为2×15年7月1日。假设行权前一日的股票市价为每股11元,2×1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2.2元/股。甲公司因配股重新计算的2×14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元/股。
A.2.42 B.2 C.2.2 D.2.09
12.关于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该限制是针对资产持有者的,那么此类限制并不是该资产的特征B.如果该限制是针对相关资产本身的,那么此类限制是该资产具有的一项特征C.交易费用是资产的特征D.资产的状况及所在位置是资产的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的价值变动中,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有()。
A.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发生减值损失B.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上升C.可供出售债务工具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原减值损失范围内的转回D.以外币计价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价值上升
2.关于设定受益计划,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有()。
A.精算利得和损失B.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C.结算利得和损失D.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
3.下列各项中,应当作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A.授予研发人员以预期股价相对于基准日股价的上涨幅度为基础支付奖励款的计划B.授予高管人员低于市价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期权计划C.公司承诺达到业绩条件时向员工无对价定向发行股票的计划D.以低于市价向员工出售限制性股票的计划
4.甲公司2×15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年初出售无形资产收到现金净额100万元。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为150万元,累计摊销为25万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35万元;(2)以银行存款200万元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本年度计提折旧30万元,其中2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1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的成本;(3)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取得一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本年度从被投资单位分得现金股利120万元,存入银行;(4)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本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5)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为零,本年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6)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收到现金220万元。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系上年购入,取得时成本为160万元,上期期末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万元,出售时账面价值为200万元;(7)应付账款期初余额为1000万元,本年度销售产品确认营业成本6700万元,本年度因购买商品支付现金5200万元,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为2500万元(假定期初和期末应收及应付账款均系商品购销形成);(8)用银行存款回购本公司股票100万股,实际支付现金1000万元。甲公司2×15年度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2×15年度现金流量表列报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经营活动现金流出5200万元B.筹资活动现金流出1000万元C.投资活动现金流入440万元D.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745万元
5.甲公司从事土地开发与建设业务,2×14年1月20日,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一宗土地使用权,实际成本为4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0年。2×14年2月1日,甲公司在上述地块上开始建造商业设施,建成后作为自营住宿、餐饮的场地。2×15年9月10日,商业设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共发生建造成本8000万元。该商业设施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预计净残值均为0。因建造的商业设施部分具有公益性质,甲公司于2×15年8月20日收到国家拨付的补助资金200万元。甲公司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2×15年8月20日收到国家拨付的补助资金200万元应确认为递延收益B.商业设施2×15年12月31日作为固定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并按照7920万元计量C.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对价应确认为存货D.土地使用权2×15年摊销额为80万元
6.2×15年1月1日,甲公司与租赁公司签订一项经营租赁合同,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为3年,租赁期开始日为合同签订当日;月租金为10万元,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租金;前6个月免交租金。已知租赁开始日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经营租赁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免租期内按照租金总额在整个租赁期内采用合理方法分摊的金额确认租金费用B.经营租赁设备不属于承租人的资产C.经营租赁设备按照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1200万元确认为固定资产D.2×15年确认的租金费用为60万元
7.下列关于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中期财务报表中各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B.上年度财务报告包括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中期财务报告中应同时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C.中期财务报表仅是年度财务报表项目的节选,不是完整的报表D.对中期财务报表项目进行重要性判断应以预计的年度数据为基础
8.下列项目中,应划分为金融负债的有()。
A.公司发行6年后按面值强制赎回的优先股B.公司以200万元等值的自身权益工具偿还所欠乙公司债务C.公司发行了股利率为5%的不可赎回累积优先股,公司可自行决定是否派发股利D.公司发行了名义金额为人民币100元的优先股,合同规定在3年后按转股日前一工作日的普通股市价将优先股强制转换为普通股
9.下列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属于非调整事项的有()。
A.根据购买子公司协议约定,公司需在原预计或有对价基础上向出售方多支付300万元B.债券的发行C.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事项导致的索赔诉讼的结案D.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10.A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B公司为一家规模较大的贸易公司。B公司拟通过收购A公司的方式达到上市的目的,但该交易是通过A公司向B公司原股东发行普通股用以交换B公司原股东持有的对B公司股权方式实现。该项交易完成后,B公司原控股股东持有A公司60%股权,A公司持有B公司90%股权。关于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公司资产、负债应按照其在合并前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和计量B.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应当反映的是B公司在合并前的留存收益C.合并财务报表中股本的金额应当反映B公司合并前发行在外的股份面值乘以法律上母公司持股比例以及假定在确定该项企业合并成本过程中新发行的权益性工具的金额D.A公司的有关可辨认资产、负债在并入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以其在购买日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合并
三、综合题
1.长江公司为境内注册的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其30%收入来自于出口销售,其余收入来自于国内销售;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有40%进口,出口产品和进口原材料通常以美元结算。长江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1)2×15年11月30日长江公司有关外币账户余额如下:
(2)长江公司2×15年12月发生的有关外币交易和事项如下:
(1)2日,将100万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取得人民币存入银行,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2元人民币,当日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6.60元人民币。
(2)10日,从国外购入一批原材料,货款总额为2000万美元。该批原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1元人民币。另外,以银行存款(人民币)支付该原材料的进口关税2820万元人民币,增值税税额2726.8万元人民币。
(3)15日,出口销售一批商品,销售价款为40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0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
(4)20日,收到期初应收账款1000万美元,当日存入银行。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58元人民币。该应收账款系上月份出口销售发生的。
(5)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56元人民币。
(3)长江公司拥有黄河公司70%的股权。黄河公司在英国注册,在英国生产产品并全部在当地销售,生产所需原材料直接在英国采购。2×15年11月末,长江公司应收黄河公司款项2000万英镑,该应收款项实质上构成对黄河公司净投资的一部分,2×15年11月30日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为21200万元。2×15年12月31日英镑与人民币的汇率为1英镑=10.2元人民币。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12×
(1)计算2×15年12月2日外币兑换产生的汇兑损失。
(2)计算2×15年12月20日收到应收账款时产生的汇兑损失。
(3)计算2×15年12月31日调整银行存款(美元户)、应收账款(美元户)、应付账款(美元户)产生的汇兑损失。
(4)计算2×15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英镑户)产生的汇兑损失。
(5)说明“少数股东应分担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及“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在合并报表中如何列示。
2.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2×13年至2×15年,甲公司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2×13年10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份合同,为A公司安装某大型成套设备。
合同约定:(1)该成套设备的安装任务包括场地勘察、设计、地基平整、相关设施建造、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其中,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须由甲公司委托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完成;(2)合同总金额为5000万元,A公司于2×13年12月31日和2×14年12月31日分别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其余部分于设备完工后支付;(3)工期为18个月。
2×13年10月1日,甲公司为A公司安装该成套设备的工程开工,预计工程总成本为4600万元。
(2)2×13年11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系A公司所在地有特定资质的建筑承包商)签订合同,由B公司负责地基平整及相关设施建造。
合同约定:(1)B公司应按甲公司提供的勘察设计方案施工;(2)合同总金额为1000万元,甲公司于2×13年12月31日向B公司支付合同进度款及预付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余款在合同完成时支付;(3)工期为3个月。
(3)至2×13年12月31日,B公司已完成合同的80%;甲公司于2×13年12月31日按照完工进度向B公司支付了合同进度款及下一年度备料款50万元。
2×13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除支付B公司合同进度款外,甲公司另发生合同费用475万元(其中材料成本占60%,人工成本占30%,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下同),12月31日,因工程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3825万元,其中包括应向B公司支付的合同余款及备料款。假定甲公司按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该安装工程完工进度;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按年确认。
2×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合同支付的工程款项。
(4)2×14年1月25日,B公司完成所承担的地基平整和相关设施建造任务,经甲公司验收合格。当日,甲公司按合同向B公司支付了工程尾款。
2×14年,甲公司除于1月25日支付B公司工程尾款外,另发生合同费用3070万元;12月31日,预计为完成该成套设备的安装尚需发生费用505万元。2×14年10月10日A公司同意增加合同变更收入300万元并于合同完工时支付。
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
(5)2×15年3月25日,合同完工,累计实际发生合同费用4620万元。
(6)2×15年3月31日,甲公司收到A公司按原合同支付的款项及增加的合同变更收入。
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分别计算甲公司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和合同预计损失。
(2)编制甲公司2×13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甲公司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4)编制甲公司2×14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5)分别计算甲公司2×15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
(6)编制甲公司2×15年度有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注册会计师在对甲公司2×1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关注到以下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1)甲公司于2×14年9月20日用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乙公司一项专利权进行交换,资产置换日,甲公司换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58万元(成本218万元,公允价值变动40万元),公允价值为318万元;乙公司换出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350万元,累计摊销4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8万元。甲公司换入的专利权采用直线法摊销,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假定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2×14年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2)2×14年6月10日,甲公司以1200万元自市场回购本公司普通股1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拟用于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因甲公司的母公司(丁公司)于2×14年1月1日与甲公司高管签订了股权激励协议,甲公司暂未实施本公司的股权激励。根据丁公司与甲公司高管签订的股权激励协议,丁公司对甲公司10名高管每人授予100万份丁公司股票期权,授予日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6元,行权条件为自授予日起,高管人员在甲公司连续服务满3年。至2×14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2名高管人员离开,预计至可行权日还会有1名高管人员离开。2×14年12月31日每份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为7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对于丁公司授予甲公司高管人员的股票期权,甲公司未进行会计处理。
(3)因急需新设销售门店,甲公司委托中介代为寻找门市房,并约定中介费用为10万元。2×14年3月1日,经中介介绍,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经营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自2×14年3月1日起3年,年租金960万元,丙公司同意免除前两个月租金;丙公司尚未支付的物业费88万元由甲公司支付;如甲公司提前解约,违约金为50万元;甲公司于租赁开始日支付了当年租金800万元、物业费88万元,以及中介费用10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4)甲公司持有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2000万股,因市价变动对公司利润预期产生重大影响,甲公司董事会于2×14年12月31日作出决定,将其转换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该金融资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为10000万元(成本80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2000万元),2×14年12月31日股票市场价格为11000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5)为扩大销售量,甲公司推出了购车赠A级保养服务的销售推广策略,个人消费者从甲公司购买乘用车的同时可获赠一张A级保养卡,个人消费者可凭卡在购车之日起1年内到甲公司的销售公司免费做一次A级保养。该A级保养卡也单独对外销售,销售价格为每张3000元。
甲公司在销售乘用车时按照实际收取的价款确认营业收入及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对赠送的A级保养卡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仅设立备查薄对其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当个人消费者实际使用A级保养卡时,各销售公司将相关的保养服务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的营业成本。
(6)2×14年12月31日,经甲公司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与非关联公司W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资产转让协议,将一项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的固定资产以4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W公司。双方约定于2×15年5月31日前完成转让资产的交割。甲公司预计上述转让将发生40万元处置费用。由于截至2×14年12月31日上述交易尚未实施,除计提折旧外,甲公司于2×14年未对上述固定资产进行任何其他会计处理。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及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1)根据资料(1)至(4),判断甲公司对相关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对于不正确的事项,需要编制调整分录的,编制更正有关账簿记录的调整分录,按当期事项进行调整。
(2)根据资料(5),分析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6),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恰当。如存在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4.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2×14年10月10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0%股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实际支付现金6500万元。2×14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6900万元。
(2)2×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的方式,从非关联方处进一步取得了乙公司60%的股权,于同日通过产权交易所完成了该项股权转让手续,并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取得股权后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甲公司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100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市场价格为4.3元,甲公司另支付发行费用500万元。原10%股权在该日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销售无形资产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3)乙公司2×15年1月1日(购买日)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信息列示如下:股东权益总额为64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0000万元,资本公积为50000万元,盈余公积为4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3600万元。除一批存货外,乙公司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为20000万元,经评估的公允价值为21000万元。
(4)乙公司2×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年末向股东宣告分配现金股利2000万元,尚未支付。2×15年11月10日,乙公司取得一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成本为1000万元,2×15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4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5)截至2×15年12月31日,购买日发生评估增值的存货当年已对外销售80%。
(6)2×15年,甲公司和乙公司内部交易和往来事项列示如下:
(1)2×15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甲公司将一栋办公楼出租给乙公司,租赁期开始日为协议签订日,年租金为100万元,租赁期为10年。乙公司将租入的资产作为办公楼使用。甲公司将该栋出租办公楼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并按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楼在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2×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700万元。该办公楼于2×14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其建造成本为3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甲公司对所有固定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15年7月10日,乙公司将其原值为500万元,账面价值为360万元的某无形资产,以424万元(含增值税24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该无形资产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无残值,甲公司和乙公司均采用直线法对其进行摊销,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管理费用。截至2×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收到甲公司应支付的款项,乙公司对其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
(3)2×15年8月1日,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售价为2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为1800万元,乙公司收到款项存入银行。甲公司购进该商品本期60%未实现对外销售,2×15年年末,甲公司对剩余存货进行检查,并未发生存货跌价损失。
假定:
(1)不考虑除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
(2)不考虑现金流量表项目的抵销。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14年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关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15年1月1日进一步取得乙公司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计算合并商誉的金额。
(4)编制2×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与调整乙公司存货相关的会计分录。
(5)编制2×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会计分录。
(6)编制2×15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的抵销分录。
会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4.D5.B6.B7.D8.C9.B 10.B 11.B 12 C
二、多项选择题
1.BD2.ABD3.BCD4.ABCD5.ABD6.AB7.AB 8.ABD 9.BC 10.ACD
三、综合题
1.(1)外币兑换产生的汇兑损失=100×6.62-100×6.60=2(万元人民币)。
(2)收到应收账款产生的汇兑损失=1000×6.65-1000×6.58=70(万元人民币)。
(3)期末银行存款汇兑损失=(26600-100×6.62+1000×6.58)-(4000-100+1000)×6.56=374(万元人民币);期末应收账款汇兑损失=(13300+4000×6.60-1000×6.65)-(2000+4000-1000)×6.56=250(万元人民币);期末应付账款汇兑损失=(1000+2000)×6.56-(6650+2000×6.61)=-190(万元人民币)。
(4)长期应收款外币账户产生汇兑损失=21200-2000×10.2=800(万元)。
(5)少数股东应分担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应并入少数股东权益;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2.(1)2×13年完工进度=(1000×80%+475)÷[(1000×80%+475)+3825]×100%=25%。
(1)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000×25%=1250(万元);
(2)2×13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1000×80%+475)+3825]×25%=1275(万元);
(3)2×13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1250-1275=-25(万元);
(4)2×13年应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1000×80%+475)+3825]-5000}×(1-25%)=75(万元);
(2)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275,预付账款50;贷:银行存款897.5(1000×80%+50+475×10%),原材料285(475×60%),应付职工薪酬142.5(475×30%)。
借:银行存款2000(5000×40%);贷:工程结算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1275;贷:主营业务收入125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
借:资产减值损失75;贷:存货跌价准备75。
(3)2×14年完工进度=(1000+475+3070)÷[(1000+475+3070)+505]×100%=90%。
(1)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000+300)×90%-1250=3520(万元);
(2)2×14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1000+475+3070)+505]×90%-1275=3270(万元);
(3)2×14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3520-3270=250(万元)。
(4)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3270;贷:银行存款457(1000×20%-50+3070×10%),原材料1842(3070×60%),应付职工薪酬921(3070×30%),预付账款50。
借:银行存款2000(5000×40%);贷:工程结算2000。借:主营业务成本327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50;贷:主营业务收入3520。
(5)(1)2×15年应确认的合同收入=5300-1250-3520=530(万元);
(2)2×15年应确认的合同费用=4620-1275-3270=75(万元);
(3)2×15年应确认的合同毛利=530-75=455(万元)。
(6)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5;贷:银行存款7.5(75×10%),原材料45(75×60%),应付职工薪酬22.5(75×30%)。
借:银行存款1300(5000×20%+300);贷:工程结算1300。
借:主营业务成本75,工程施工——合同毛利455;贷:主营业务收入530。
借:存货跌价准备75;贷:主营业务成本75。
借:工程结算5300;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620、——合同毛利680。
3.(1)(1)甲公司对事项(1)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及“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
更正分录为:借:无形资产60(300-240);贷:投资收益60。借:其他综合收益40;贷:投资收益40,借:管理费用4(300÷5×4/12-16);贷:累计摊销4。
(2)甲公司对事项(2)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回购股票不应冲减股本和资本公积,应确认为库存股。
调整分录:借:库存股1200;贷:股本100,资本公积1100。
甲公司对其母公司(丁公司)授予本公司高管股票期权处理不正确。
理由:集团内股份支付中,接受服务企业没有结算义务应当作为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确认相关费用和资本公积。
调整分录:借:管理费用1400[6×100×(10-2-1)×1/3];贷:资本公积1400。
(3)甲公司对事项(3)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出租人提供的免租期和承租人承担出租人的有关费用应在租赁期内分摊,确认租金费用。
2×14年租金=(960×3-960÷12×2+88)/36×10=780(万元)。调整分录:借:长期待摊费用108;贷:销售费用108。
(4)甲公司对事项(4)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之间不能进行重分类。
调整分录: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8000、——公允价值变动2000,投资收益1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11000。借:投资收益2000;贷:其他综合收益20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贷:其他综合收益1000。
(2)资料(5)中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恰当。
理由:赠送的A级保养卡可以视为一种销售奖励,该奖励以单独销售可取得的金额3000元作为确认其公允价值的基础。在销售车辆的同时,应当将销售取得的货款在本次车辆销售产生的收入与奖励的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分配,将取得的货款扣除奖励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营业收入,奖励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获得奖励的消费者使用奖励时,应将所使用奖励相关的部分从递延收益转出确认为营业收入,相关的保养服务成本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的营业成本。若消费者在1年期届满时仍未使用该奖励,应将原计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在期满之日确认为营业收入。
(3)资料(6)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恰当。
理由:尽管于2×14年年末交易未实施,但甲公司拟出售的资产在2×14年年末已满足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对于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在2×14年年末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孰低进行计量,并在划分为持有待售时停止计提折旧。
处理意见: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其公允价值420万元减去处置费用40万元后的金额380万元,原账面价值400万元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380万元的差额20万元,应在2×14年年末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4.(1)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500;贷:银行存款65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0;贷:其他综合收益400。借:其他综合收益1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00。
(2)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4.3×10000+7000);贷:股本10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3300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500、——公允价值变动400,投资收益100。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0;贷:银行存款500。借:其他综合收益300,递延所得税负债100;贷:投资收益400。
(3)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64000+(21000-20000)×(1-25%)=64750(万元),合并商誉=50000-64750×70%=4675(万元)。
(4)借:存货1000(21000-20000);贷:资本公积1000。借:资本公积250(1000×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借:营业成本800(1000×80%);贷:存货80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00(800×25%);贷:所得税费用200。
(5)乙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调整后的净利润=5000-(21000-20000)×80%×(1-25%)=44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3080(4400×70%);贷:投资收益3080。借:投资收益1400(2000×70%);贷:长期股权投资1400。借:长期股权投资210[(1400-1000)×(1-25%)×70%];贷:其他综合收益210。
(6)(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借:股本10000,资本公积50750(50000+1000-250),其他综合收益300[(1400-1000)×(1-25%)],盈余公积900(400+500),年末未分配利润5500(3600+4400-500-2000),商誉4675;贷:长期股权投资51890(50000+3080-1400+210),少数股东权益20235[(10000+50750+300+900+5500)×30%]。
(2)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借:投资收益3080,少数股东损益1320(4400×30%),年初未分配利润3600;贷:提取盈余公积500,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2000,年末未分配利润5500。
(3)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的抵销。借:应付股利1400;贷:应收股利1400。
(4)内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抵销。借:固定资产2925(3000-3000÷20×6/12),其他综合收益575;贷:投资性房地产35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贷:投资性房地产200(3700-3500)。借:营业收入100;贷:管理费用100。借:管理费用150(3000÷20);贷:固定资产150。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31.25;贷:其他综合收益143.75(575×25%),所得税费用87.5[(200+150)×25%]。
(5)内部无形资产的抵销。借:营业外收入40[(424-24)-360];贷:无形资产40。借:无形资产4(40÷5×6/12);贷:管理费用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9[(40-4)×25%];贷:所得税费用9。借:少数股东权益8.1[(40-4-9)×30%];贷:少数股东损益8.1。
(6)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应付账款424;贷:应收账款424。借:应收账款20;贷:资产减值损失20。借:所得税费用5(20×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借:少数股东损益4.5[(20-5)×30%];贷:少数股东权益4.5。
3.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癣多选或未选均无分。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正确答案是: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正确答案是: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瑗珲条约》正确答案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政治控制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渗透正确答案是: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魏源马建忠郑观应正确答案是: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俄国日本美国德国正确答案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年年年年正确答案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永安建制北伐失利天京事变洪秀全病逝正确答案是: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冯桂芬马建忠王韬郑观应正确答案是: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同文馆广方言馆译书局译书馆正确答案是: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正确答案是: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时务报》《国闻报》《湘报》《万国公报》正确答案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正确答案是: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正确答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确答案是: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正确答案是: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梁漱溟黄炎培张君劢邓演达正确答案是:年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正确答案是:年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正确答案是: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正确答案是:年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陕北保安地区陕北洛川地区陕北瓦窑堡地区甘肃会宁、静宁地区正确答案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正确答案是: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一二八事变后华北事变后卢沟桥事变后正确答案是:年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晋绥干部会议正确答案是: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桂南战役枣宜战役中条山战役正确答案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战阶段正确答案是:年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王若飞正确答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年月年月C.1945年10月 年月正确答案是:年月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正确答案是:年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正确答案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癣多癣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学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正确答案是: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新民学会工读互助团正确答案是:年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商团叛乱暗杀廖仲恺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正确答案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答案是: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正确答案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年年年年正确答案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正确答案是: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正确答案是:年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讲学习讲纪律讲政治讲正气正确答案是: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程和经验时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最有效的方法是稳步前行正确答案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民权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年至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答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洗礼,积累了经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答: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逐步完善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篇四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1680年俄国;C、1789年法国大革命D、1868年日本明治维;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B);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A)为核心。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 2.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A)。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B)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贩卖奴隶D、掠夺土地
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D)。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C)。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7.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D)。
A、失业的农民B、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工人阶级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C)。A、文化渗透B、经济掠夺C、军事侵略D、政治控制 9.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C)。A、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 B、进行传教活动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干涉中国内政 1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
A、《万国公报》B、《民报》 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 1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4.到(D)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D)。A、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C、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寻求市场和原料产地 D、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1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D)。A、李鸿章B、魏源 C、郑观应D、林则徐
17.魏源在其(B)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夷情备采》D、《盛世危言》 18.19世纪70~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中国陷入“边疆危机”的地区不包括(C)。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1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
20.德国元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D)。
A、帝国主义已放弃灭亡中国的图谋 B、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勾结 C、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A5.D6.C7.D8.C9.C 10.C11.C12.B13.B14.D15.D16.D17.B 18.C19.D20.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2(附答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为(C)A.西京 B.北京 C.天京 D.金陵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B)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醒世训》 3.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A)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A.天京事变 B.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C.金田起义 D.北伐失利 5.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C)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6.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B)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南洋水师 7.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主张是(B)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8.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C)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 9.洋务运动时期,主要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 B.工艺学堂 C.船政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0.洋务运动时期,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是()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11.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12.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A.《国闻报》 B.《时务报》 C.《京报》 D.《大公报》 13.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 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 14.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各省书院改为()A.预备学校 B.私塾 C.高等学堂 D.专业学会
15.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政令要求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A.新式海军 B.新式陆军 C.新式炮兵 D.新式骑兵 16.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1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所依据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
A.甲 B.保 C.两 D.伍 18.洋务运动中,左宗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
A.鄂军 B.淮军 C.新军 D.川军 19.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的著述是()
A.《劝学篇》 B.《醒世恒言》 C.《盛世危言》 D.《天演论》 20.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A.“军政” B.“宪政” C.“亲政” D.“训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A4.A5.C 6.B7.B8.C9.D10.A 11.D12.A13.D14.C15.B 16.A17.C18.B19.A20.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3(附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的“新政”内容是()A.派遣留学生 B.裁撤军机处 C.编练新军 D.奖励实业 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5.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6.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 A.①⑤ B.④⑥ C.③④ D.③⑤ 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保路运动 D.广州起义
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3.中华民国元年是()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 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
A.中国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20.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A.辛亥革命 B.戊戌维新运动 C.太平天国革命 D.义和团运动 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25.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主要有()
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 26.“府院之争”中,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A.加强中立国力量 B.抵制皖系势力 C.扶植黎元洪当总统 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
27.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28.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A.西藏 B.新疆 C.蒙古 D.外蒙古
30.一战期间,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化工和火柴 B.纺织和面粉 C.造纸和纺织 D.榨油和制瓷 31.20世纪初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实业家楷模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A 6.C7.C8.D9.D10.C 11.B12.B13.C14.A15.B 16.B17.B18.B19.D20.C
21.D22.A23.C24.A25.C 26.D27.D28.C29.A30.B31.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4(附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
6.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时期D.一二·九运动时期 8.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张国焘D.毛泽东 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辛亥革命
10.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诸多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全套)
06-2
1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12.代表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理论刊物;A.《共产党》B.《劳动界》C.《新青年》D.《;1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上海机器工会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武汉工会;14.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了;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B.广东
1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
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
12.代表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的机关理论刊物是()A.《共产党》B.《劳动界》C.《新青年》D.《劳动音》 1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
A.上海机器工会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武汉工会D.长沙工会 14.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民协会
A.广东海丰县赤山约 B.广东陆丰县 C.浙江萧山县衙前村 D.湖南衡山县白果
1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新青年》创刊号上B.中共“一大”会议上 C.中共“二大”会议上D.中共“三大”会议上
16.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B.C.“二七”罢工后D.中共“三大” 17.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共产国际B.中国共产党C.孙中山D.廖仲恺 18.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了促进的共产国际派遣人员是()A.马林B.越飞C.鲍罗廷D.李德
19.“中国现有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中共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
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0.宋庆龄说:“孙中山和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A.一战后,中华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国共产党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21.民主革命者吴玉章说:“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后来为了反对北洋军阀而利用西南军阀,再后来为了抵制西南军阀,而培植陈炯明,最后陈炯明叛变了。这样看来,从前的一套革命老方法非改变不可,我们要从头做起”。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改变()
A.革命纲领 B.革命依靠力量 C.革命对象D.革命方式
22.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23.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改组 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中共“三大”的召开
24.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25.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 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26.1925年5月,以()为起点,国共两党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浪潮。A.国民党一大B.成立黄埔军校 C.广州国民政府成立D.五卅运动 27.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促进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涨 B.打击了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
C.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 D.体现了农民觉悟的提高 28.北伐战争对准的军阀是()①吴佩孚②孙传芳③张作霖④段祺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一些侵略权益是()A.关税自主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D.汉口、九江英租界 30.按因果关系排列为()①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②吴佩孚主力被消灭;③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⑤全歼陈炯明叛军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③⑤④
31.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32.国民大革命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A.促使工农运动蓬勃开展 B.进行了北伐战争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33.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 B.马日事变 C.夏斗寅叛乱 D.“七·一五”政变 34.下列国民党右派制造的反革命活动(事变),其先后顺序是()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③中山舰事件④西山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 35.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 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36.下列观点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目前,中华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要的是进行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必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的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7.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共最深刻的教训是()
A.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 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要警惕统一战线内部的野心家 D.要制定彻底的革命纲领
38.1927年中共“五大”的一个文件认为:“自五卅运动起??我们党只注意了反帝反封建斗争,而忽略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这段时间本党没有正确政策”,这段话()A.错误攻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B.强调反对资产阶级具有“左”的错误
C.批评了党忽视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错误 D.贬低了反帝反军阀斗争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D5.D 6.C7.B8.A9.B10.B 11.B12.C13.A14.C15.C 16.D17.A18.A19.D20.B
21.B22.C23.A24.D25.D 26.D27.B28.A29.D30.B 31.C32.C33.D34.D35.A 36.B37.A38.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5(附答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指()A.国共对峙取代了南北对峙 B.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 D.封建军阀已经被打倒
2.“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3.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4.较之南昌起义,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特征是()
A.不再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C.不仅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D.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7.下列事件中,没有共产国际代表直接参与的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8.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革命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革命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9.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10.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1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3.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14.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了()15.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6.确立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
A.古田会议B.三湾改编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战争和战略问题》
17.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18.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A.这表明中共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
C.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D.是中共独立开创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开端
19.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20.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21.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人民的土地所有制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D.变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2.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实质上是()
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关系 B.劳动农民的集中土地公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公有制 D.劳动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23.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
B.“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
C.“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D.“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
24.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25.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
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政府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 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
26.从规模和次数上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斗争策略的改变 B.城市里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产业工人的队伍没有壮大 27.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28.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一次决议中说:“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区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和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力,绝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上述材料()
A.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必然趋势 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状况 C.制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正确策略方针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思想方法 29.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30.“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温和,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3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证明了()A.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 B.全国的革命形势对红色政权的影响巨大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条件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最重要条件
32.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的是()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 C.中共“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3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34.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A.共产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毛泽东
C.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国民党分化破坏活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A5.C 6.D7.C8.C9.A10.A 11.C12.D13.A14.B15.B 16.A17.D18.B19.D20.A21.D22.D23.C24.B25.B 26.A27.A28.D29.A30.C 31.D32.B33.B34.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6(附答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市郊柳条湖爆破铁路,制造借口向中国军队进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即侵占我国东北三省。A.沈阳 B.长春 C.大连 D.旅顺
2.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闸北中国驻军进攻,中国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奋起抵抗,发动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A.第二十九军 B.第十九路军 C.第二十六路军 D.第二十五军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成立;A.绥远B.张家口C.石家庄D.通化;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
3.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谋求同共产党合作。
A.绥远 B.张家口 C.石家庄 D.通化
4.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呼吁一致抗日。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5.全国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中国军民。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7.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是()。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8.1938年初,国民政府改组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部,()被聘请担任政治部副部长 A.叶剑英 B.叶挺 C.王若飞 D.周恩来
9.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一文。该文从战略高度,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抗日游击战争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与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向运动战发展、正确的指挥关系等一系列具体的战略问题。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抗日游击战争》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0.1940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A.张自忠 B.张治中 C.张灵甫 D.张发奎
11.1940年创办的()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
A.延安大学 B.延安公学 C.鲁迅艺术学院 D.延安自然科学院
12.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3.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A.《反对党八股》 B.《整顿党的作风》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14.1941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创办了盟报()
A.《光明报》 B.《大公报》 C.《文汇报》 D.《国闻报》
15..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①建立三三制政权②开展大生产运动③进行整风运动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⑤实行精兵简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 16.抗日战争期间,新加坡成立了由()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D A.徐四民 B.司徒美堂 C.林白 D.陈嘉庚
17.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A.忻口战役 B.淞沪战役 C.豫湘桂战役 D.枣宜会战 1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
A.8月15日 B.9月3日C.7月7日 D.8月12日
19.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余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A.150万 B.200万 C.100万 D.250万
20.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A.中国战场最广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B5.B 6.B7.C8.D9.D10.A 11.D12.D13.C14.A15.D 16.D17.C18.B19.A20.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7(附答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美民族矛盾 B.中日民族矛盾
C.资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A.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和平、民主、团结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3.1946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定()。
A.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 D.保护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4.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为起点,挑起全国性的内战。
A.中原解放区 B.华北解放区 C.华中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5.1947年6月底,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A.陈毅、粟裕 B.陈庚、谢富治 C.刘伯承、邓小平D.谭震林、许世友 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7.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 B.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8.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
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 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9.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0.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发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A.《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议》 D.《五四指示》
1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
12.解放战争期间,台湾人民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重要活动是()A.五二0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一二九运动 D.一二一运动 13.我国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4.1949年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其真实意图是()
A.希望结束内战 B.希望国共两党关系恢复到政协协议的框架下 C.与中共和谈,划江而治 D.争取时间,准备卷土重来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6.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北平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17.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向全中国人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A.《论联合政府》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8.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A.粉碎重点进攻B.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D.渡江作战 19.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A.张治中B.蔡廷锴C.杜聿明D.傅作义
20.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A.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C 6.B7.A8.C9.D10.D 11.A12.B13.C14.D15.C 16.C17.B18.B19.D20.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8(附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D、《论人民民主专政》
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 C、合作社会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没收的官僚资本 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A、1952-1956年B、1949-1954年 C、1953-1957年D、1950-1955年
8、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农业D、恢复国民经济
9、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0、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 C、委托加工D、公私全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B
6、D7、C8、A9、B10、A
11、D12、D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配套复习题9(附答案)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 1、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着()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C.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实现D.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的任务。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C向现代科学进军 D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3、1956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提出的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大众同反革命残余势力的矛盾 C开展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决战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5.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B.慢一点、稳一点
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6、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B.坚持思想基本原则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开展阶级斗争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8、正式宣布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1958年9月,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
A.政社合一 B.一大二公 C.一平二调 D.平均分配
10、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A.《矛盾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苏联开始暴露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在()A.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 B.赫鲁晓夫上台后 C.苏共20大 D.我国社会主义改在完成之时
1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质的 B.阶级之间的矛盾 C.必须用暴力加以解决 D.是非对抗性的
13、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会议是()
A、八届六中全会 B.庐山会议 C.八届九中全会 D.七千人大会
14、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五·一六通知
C.《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5、作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是()A.技术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群众工作 D.组织工作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
A.1956年1月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7、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贯彻按老分配原则,废除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的文件是()
A.《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 B.《十年总结》
C.《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 D.《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 18、1975年邓小平推动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其中,经济工作的整顿首先是从()展开的。A.军队 B.交通运输 C.工业领域 D.农业领域
19、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表述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社会中间派
20、毛泽东最早改变八大决议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是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1957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 B.1958年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 C.1959年的庐山会议 D.1962年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C4.D5.D 6.C7.C8.D9.B10.C 11.C12.D13.C14.A15.B 16.B17.C18.B19.C20.A
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8、1996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9、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革命的胜利
10、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1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13、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部署是();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
10、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即()
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
1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包括()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大力建设创新国家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13、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部署是()
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4、为保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央政府严格执行的方针是()
A.“一国两制”B.“港人治港”C.“澳人治澳”D.高度自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2、B3、C4、A5、D
6、C7、D8、C9、B10、C
11、A12、C13、B14、C15、A
16、D17、A18、B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是【 】
A. 陈云 B.周恩来 C.邓小平D.毛泽东 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D.中国已经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5、《海国图志》 一文的作者是【 】 A、魏源 B、陈独秀 C、康有为 D、林则徐
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村人民公社化 8.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毛泽东在【 】 讲话中,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七届中央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0.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 】 A.和平、民主、统一 B.和平、民主、团结 C.和平、民主、建国 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 A.1945年8月14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3日 D.1945年9月2日 12.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是【 】 A.反对官僚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主观主义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打击 B.赎买 C. 限制 D.保护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显著特点是【 】
A.工业化与改造并举 B.改革与发展并举 C.建设与改造并举 D.稳定与发展并举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B.达到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5、《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的作者是()A、胡适 B、陈独秀 C、鲁迅 D、李大钊
6.19世纪下半期,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通过下列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B.《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C.《天津条约》、《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 D.《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 7.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农村人民公社化 8.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9.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1.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败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美战场 12.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1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14.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 D.一二·九运动期间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6.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1921年底孙中山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B.1922年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参加改组国民党会议
C.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17.下列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B.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C.在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8.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合作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以下的括号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标志中国近代史起点的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3.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本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殖民地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
A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B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半殖民地 C为了传播文明 D为了使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5.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40至5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80年代
6.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7.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出发点主要是()。
A实现民族独立 B实现现代化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实现国家富强 8.“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表达了爱国者满腔悲愤的心情。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20世纪初 D 20世纪30年代 9.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句话反映的事件是()。A南京大屠杀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惨案 D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2.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侵略 B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 C封建主义压迫 D经济技术落后
13.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B台湾人民反美斗争 C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反日斗争
14.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斗争 C统治阶级的妥协 D爱国志士的斗争
15.“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黄花岗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6.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制度腐败 B民族意识没有觉醒C经济技术落后 D武器装备落后 17.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
A中法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18.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是在()。
A 中法战争以后 B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19.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康有为 B林则徐 C魏源 D李鸿章
20.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的著作是()。
A《地理大全》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筹海篇》
21.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的著作是()。
A《盛世危言》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筹海篇》 2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万大洪告示》 D《原道觉世训》 2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A北伐 B西征 C天京事变 D石达开出走 2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求富 B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学习西方 D实现现代化 2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A冯桂芬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26.百日维新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除了()。
A奖励新著 B奖励创办报刊 C京师大学堂 D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27.百日维新失败后,拒绝出走日本的劝告,并坦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刘光第;28.“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A《上李鸿章书》B《中国问题的真解决》C《革命军;29.以“革命军中马前卒”自称的是();A章炳麟B孙中山C陈天华D邹容;30.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A兴中会B光复会C科学补习所D中国同盟会;3l.1905年至1907年问,围绕中国究竟是采;A要不要以革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28.“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以上出自()。
A《上李鸿章书》 B《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C《革命军》 D《军政府宣言》 29.以“革命军中马前卒”自称的是()。A章炳麟 B孙中山 C陈天华 D邹容
30.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 B光复会 C科学补习所 D中国同盟会
3l.1905年至1907年问,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实行政治革命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社会革命
32.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惠州起义 B萍、浏、澧起义 C广东潮州黄冈起义 D黄花岗起义 3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军政府宣言》 D《中华民国约法》
34.“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对孙中山做出此种评价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35.“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毛泽东这个观点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的革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粹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37.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儒家思想与拜上帝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38.天京变乱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洪秀全等人此时已腐化 C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39.《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无法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迫于当时的战争环境 C地主阶级的反对和破坏 D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
40.“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41.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招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皇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 B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C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 42.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促使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临时约法》的颁布 C清帝下诏退位 D中华民国的成立 4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4.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
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45.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46.林伯渠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里所说的政治意义应指辛亥革命()。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结束了君主专制 D解放了思想 47.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以上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⑦③④
4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49.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这主要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B鸦片战争激化国内矛盾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促进中国农民从中世纪的睡梦中苏醒而奋起反抗 D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
50.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51.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极其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马克思的话说明了:1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必然失败;②中国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③中国将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封建王义终将无法战胜资本主义。以上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④ B(1)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CDAB BCCBD BBCBD ABCBC ABCBA CCBDD ADBCB DCAAB CCBAB CBABCD 70武大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
悍)
一、选择;1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2宗族家长制;3儒家思想;5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
8、资本—军事侵略;9望夏条约;11;12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13;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40余年;1
一、选择
1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2宗族家长制。
3儒家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5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军事侵略。
9望夏条约。10、1860英法联军。11
12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13。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19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输出。
19《南京条约》。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福州、宁波、上海。21马关条约》。
22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23
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属国。
25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6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30义和团运动。
31“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33、《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学习的新风。
34、常常结合在一起的三个阶层是:地主、商人、高利贷者。35君权、父权、夫权。36、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条约侵吞我国领土144万多平方公里,这些条约是:《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37、19世纪40年代,西方殖民者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的手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8、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赔款2100。39、1860俄国。
40、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清政府应将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
42国。
43、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4主,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在中国投资开设工厂、在中国增设银行、投资修筑铁路,控制交通事业、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45、鸦片战争以后,主要表现在:建立教学,派遣大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包庇教徒不法行为,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传统礼俗、创办中外文报刊,为帝国主义侵略进行辩护、宣扬“种族优劣论”,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
46国社会出现了新兴阶级,它们是:工人阶级、资产阶级。47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度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8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9刘步蟾、丁汝昌。50、19因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51、义和团运动的主体是农民等小生产者,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相互勾结的本质;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太平天国运动 2、19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其早期写的革命著作有:《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3金田村发动起义是在1851年。4、1851年9月,洪秀全分封诸王是在攻占永安后。分封的诸王包括: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南王冯云山、翼王石达开。
并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6、《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
7、《天朝田亩制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确立了土地分配的方案,内容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8、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改革方案即《资政新篇》的是洪仁玕。内容是: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未涉及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9、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主要将领是李秀成和陈玉成。
10、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并于1864年被攻陷。
11、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洋务派,于1898年在张之洞的《劝学篇》中宣扬。
1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
13、办的江南制度总局。
14、洋务运动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5、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取官督商办的方法。
16、清政府海军的主力是北洋水师。
1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8、康有为联合在京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是1895年。19、1898年,“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的皇帝是光绪帝。103天后,戊戌维新运动夭折。
20君主立宪。
21、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
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
运动中,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23、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是:首先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加强海防、边防、及抵御外国侵略者。
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25、19世纪90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26、戊戌维新运动维新人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27、《时务报》《国闻报》、湖南的《湘报》。
28、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产生的影响有: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29、1898“戊戌六君子”有: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
一、选择题
1、帝国主义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加强了对清政府政治控制
2、在日俄战争期间,英国 3、20世纪初期,为挽救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4、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清政府规定的预备立宪的期限是9年。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6、1894是兴中会。孙中山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由黄兴为会长是华兴会。
7、邹容在《革命军》性和必要性。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陈天华写下了《警世钟》和《猛回头》。8、1904“****”。
9、会的成立。同盟会成立后,将《民报》做为自己的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包括的内容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10、1905年至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论战,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
11、辛亥革命的高潮是武昌起义,该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共进会和文学社。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新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的是袁世凯。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毁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制造刺杀“宋教仁”;炮制《****约法》,投靠帝国主义,复辟帝制。
12众开战,造成成都血案。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四川省。131912年2月12日。14、1912年1月1日****临时政府成立,定都于南京。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临时约法》。15、1915年5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是“二十一条”。16西原借款。17、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刺客刺杀了热衷于政党政治的宋教仁。
1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19、1917年6月张勋率军北上,拥清废帝溥仪复辟。20、“二次革命”又被称为赣宁之役。战争主要在一带进行。
21、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以梁士治为首的交通系统集团,控制了铁路和交通银行。22、1914年7中华革命党。23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级知识分子。
25、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了:发动“二次革命”;“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26、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主义的利益、地主阶级的利益、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形成的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诞生了共产国际。
3、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俄国。
4、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5.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试题及答案 篇五
第一章
2.简述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在华企业中。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创办的大型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以及70年代以后的中华民族企业中,又雇佣了一批工人。到194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总数达到200万人左右.近代中国工人阶级主要来源于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简述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中国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近代中国的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由于同外国资本主义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有的投资附股外国洋行,有的则投资洋务企业或协助洋务派官僚创办和经营企业,也有的直接创办和投资于民族工业。部分中国旧式商人如一些盐商、沙船主、钱庄老板、票号商人等,或经营资本主义商业或投资于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还有一些华侨商人,在国内投资或回国创办经营新式企业。一些地主、官僚,也开始把从地租剥削和贪污、搜刮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于工商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华民族资本兴办的新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和和与外国资本的紧密联系,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他们经营的企业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规模小,设备落后,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压迫,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主要地位。同时,民族资产阶级同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是缺乏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当国内战争发展到从根本上威胁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时候,帝国主义势力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的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7.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何在?
答: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列强并没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不是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的根本原因。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时,都存在着利害冲突,它们在瓜分非洲和东南亚时,都是如此。它们或者通过协商,或者直接采取战争的手段,还是把非洲、东南亚地区等瓜分了。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请您谈谈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答: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它们只能与中国的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镇压中国革命。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然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农村中,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是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既不是完全的殖民地,也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更不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着近代中国的特殊性,即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革命道路、革命风貌及革命前途等问题,均源于这种基本国情。毛泽东曾说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就是中国革命要从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这种具体实际相结合。
2.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二章
1.《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2.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
主要有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等。
3.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创办?
多数是官督商办的方式,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虽然受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哪些?
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湖南的《湘报》等。
5.“戊戌变法”时期颁布的政令中有关军事方面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第二、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哪些方面?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参考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答: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4.简述三民主义的影响
答: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意义: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辩论所暴露出的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答: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没有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改革制度,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总之,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7.简述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过程中革命所蕴含的危机
答: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暴露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在一些地方,开始是由革命派发动新军或会党举行武装起义、宣布“独立”的。可是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夺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了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的手里。
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
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地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8.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答: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帝国主义列强调动军舰在长江游弋,为袁世凯助威,并攻击孙中山“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
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的立宪派、旧官僚等则从内部施加压力,大造大总统职位“非袁莫属”的舆论,力主袁世凯上台,以便早日结束革命。一些革命党人甚至主张只要袁世凯能逼清帝退位,就应该让他当大总统。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
袁世凯在得到这些许诺后,即加紧“逼宫”。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袁世凯不肯离开北京老巢,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西方列强也调兵进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让步。革命派再次妥协。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就此被袁世凯窃取。
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第二,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中国重新落人了黑暗的深渊。
10.简述孙中山为挽救共和进行的斗争
答: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情况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以此反对北洋军阀。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不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为对外支付巨额赔款,腐朽的清政府加剧了对人民的盘剥,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遍及全国,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先后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由于其根本目的在于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不断借改革之名加强皇权,最终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没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统治危机。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并成为革命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2.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第一,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二,进行革命固然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疗治社会的良药。
第三,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论述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辛亥革命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1905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有自己的章程,有明确的革命宗旨和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并在国内外成立支部。在斗争中同盟会的领导核心地位逐步确立,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以往的革命组织所无法比拟的。
第二,辛亥革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指导。辛亥革命提出了系统的反映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政纲,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较完整的、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主要矛盾,并在长期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辛亥革命进一步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第四,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增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得到壮大。
第五,辛亥革命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客观上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对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尽管暴露出许多弱点和不足之处,但这些特点说明了它已达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水平。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3.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类型及代表人物。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
第二,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李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动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经过共产党的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2.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
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很少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3.试述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历史意义 :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革命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传大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革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方面: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国情的深刻认识,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共产国际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
经验教训
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4.为什么说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力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5.简述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土地分配方法及意义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经过实践中的反复摸索,到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阶级路线和正确进行土地分配的方法,即: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土地革命,是中国农村真正的社会大变动,它要摧毁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从政治经济上解放广大农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雄厚的群众基础。6.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她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8.“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试析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本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进攻方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避免了过早与强敌进行盲目决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独特国情出发,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即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是先城市后农村,而只能是先农村后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这种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而且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是,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各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来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原则,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则。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试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的前途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阶级;一种是一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4.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试分析其错误观点及一再出现的原因。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经军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其错误主要表现在: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原因:
第一,主要原因是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总之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二,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第三,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有哪些?如何防止中国再次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
侵华日军在中国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极为慎重的灾难。
第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如何防止中国再次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
第一,以史为鉴,面向末来,是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要百倍珍惜和维护中日两国人民历尽艰辛共同努力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第二,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第三,我们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惕。记住历史的教训,警惕军国主义的残余死灰复燃,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2.什么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概括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基本内容,一是进行人民战争,全民战争,二是坚决抗战,反对任何妥协、投降。
3.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主要有: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式的大生产运动;调整赋税政策,推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制等。通过采取上述政策和措施,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情况得到了有效的克服。
4.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目标的正确道路。
第五,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如何评价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发展需要,建立战时体制。中国政府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正面战场总体战略。
第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在华北、华东战场上都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第三,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并一定程度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巨大的牺牲将抗日战争拉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实行了片面抗战的路线,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致使正面战场的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和失败而结束,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第四,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正面战场的地位逐步下降到次要位置。在日本的政治诱降下,国民党集团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集团虽然表示要抗战到底,但也表现出妥协、倒退的倾向。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由抗日战争初期的积极抗战,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进入相持阶段后,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政策有所动摇,但仍在坚持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损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不仅从中国战场上来看,起到了打击敌人的作用,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也有力的牵制了日军。
第五,为了支撑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在坚持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以内迁工厂为龙头,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战时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在政府主导的战时经济体制下,中国后方建设事业有较大发展。
第六,中国军队从缅甸开始的反攻,缅北战役的胜利,与盟军的对日反攻一起,构成了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强大攻势。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挫败了日、德法西斯的全球战略。
第二,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壮大。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中间党派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的全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
第二,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继续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被人民所抛弃。
第三,部分中间阶层幻想使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下,也根本无法实现。
第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彻底革命立场,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
第二,提出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全党必须以极大的努力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 第三,提出新中国的经济形态将是五种经济成分共存,要保证这种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使新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将存在两种基本矛盾,即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因此,要巩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在外交上,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权。愿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第六,提出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的规定;第七,提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问题。
6.中国古代皮革及制品历史沿革 篇六
皮革是为人类服务的历史最早和年代最长者,直接从动物身上剥下来的毛皮叫做“生皮”,生皮经不同方法的鞣制加工后,带毛的称为“裘”,无毛的叫做“革”,它们是动物的毛皮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形成的具有不同特性的革制品材料。我国古代已对动物皮革进行了开发和利用,皮革及其制品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本文力图把中国古代的皮革科技历史与服饰文化中的革制品的历史融为一体,阐述皮革及其制品的历史沿革,以此来填补革制品历史研究的空缺。
从制作工艺本身来说,鞋及甲胄都是艺术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与民俗学、工艺学、美学、考古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1]。所以本文就从艺术考古的角度来对革制品的历史沿革做出总结归纳。革制品的艺术考古,主要是从提到皮革及革制品的古代文献,还有现如今出土的革制品文物来对其进行研究。在此研究的革制品以服饰中出现的革制品为主,所以出土文物的主要对象还是皮制的鞋履及皮甲胄。本文试图通过大量文献的考证以及出土文物的佐证,通过对革制品不同时期工艺的水准、制作技术以及文化内涵的一些梳理,解析革制品的制作工艺及皮革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筛选出革制品历史有重大意义的古代文物来进行考古复制,为对革制品文物的科技考古提供历史依据。
服饰文化中的革制品主要体现在“鞋”以及武士们所着的“铠甲”上。其中,“鞋”的研究意义相对而言更重要。在传统文化中,鞋文化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不仅注重于实用,同时有着审美装饰的功能;有些鞋子还代表了等级的标志和礼仪的规范,并且深刻反映了历代人们的良好祝愿,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从“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某一特定时代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文化背景等自然社会因素;还可以透过人们对鞋的选择瞥见穿着者的品味、仪态和社会地位等个人因素;而从“铠甲”中,我们又能对某一特定时代的军事力量以及制造业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鞋本为服装中的足衣。古代鞋有许多名称,如履、舄、屦、靴、屣、屩等字均为鞋的别称[2]。古代履种类繁多,以质料来分,有布帛、草葛和皮甲三种。其中,皮甲履有生皮和熟皮之分,以生皮制成的称革踏,以熟皮制成的称革鞮[1]。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名称多以“革”为偏旁,诸如鞋、靴、鞵、鞮、鞜、靰鞡、鞔、鞨及靿等[3],由此也得知,皮革无疑是中国鞋履材料的起源。
2 原始社会的皮革及制品
人类开始制革的确切时间至今无法考证,但人们普遍认为,制革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从猿到人的爬行到直立演变的历史过程之中。普遍认为,制革史是人类发展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息息相关[4]。由此,革制品的历史源头也能从制革史的开端起航。
皮革在人类服装中的应用要远远早于麻、丝、棉等。《礼记·礼运》说,古人“未有丝麻,衣其羽皮”[5],《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6],《后汉书·舆服》也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7]。追溯人类利用动物皮的历史,从北京西南约50公里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文化遗址中挖掘出的旧石器来研究,考证出北京猿人早在距今50~60万年前已经会使用刮削石器与尖状石器剥取兽皮了[8]。在我国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以各种简单的石制工具捕获动物。在得到动物后,就带到自己的洞穴里,“食其肉而用其皮”,这就是历史上“茹毛饮血”、“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的猿人时期。为了不受外界的气候条件以及地面条件的影响和威胁,他们不仅制作兽皮衣来抵御风寒,并且知道用兽皮来保护脚,就是用兽皮简单地将脚裹住,达到不受冻,不被刺伤的目的[1]。这种用小皮条将带毛的兽皮裹在脚上的“兽皮袜”或“裹脚皮”,就是中国最初的“鞋履”[1,3,8]。
但在对皮革的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湿的生皮时间长了容易腐败;二是生皮皮板干燥后十分僵硬,难以处理。为克服以上缺陷,人类利用野兽的脑浆、骨髓或油脂涂抹在生皮表面,经过揉搓等机械作用使它变软,穿着更加舒适[4,8,9,10]。原始的油鞣法就在人类祖先长期的实践和揣摩中诞生了。约在公元前5万~前1万年,随着火的使用人类逐渐发现,用点燃木材所产生的烟来熏生皮[4,8,9,10],可以防虫、防腐,后来就形成了古老的烟熏鞣法(实质为醛鞣法)。约在公元前1万多年,人类又发现,搭在树枝或木材上的湿生皮,时间长了会显出颜色,从而受到启发,逐渐知道树皮里含有一种成分,用热水可以浸提出来。把动物皮放在这种浸提液里浸透,干后的生皮既不收缩,也不腐烂,可以制成各种较为柔软而坚韧的用具,并可长久保存,这就是植鞣法的开端[4,8,9,10]。
从简单原始的对皮革的利用到真正地制作革制品,至少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这一观点主要取决于我国骨针的发现。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的这枚骨针(图1),针身稍弯,尾部穿孔,针长8.2 cm,针身最粗处直径0.33 cm,针眼处直径0.31 cm,针身圆滑,尖端锐利,为刮削磨制而成[3,8,9,10,11]。由于当时人类还不会纺纱织布,所以这根骨针只能是用来缝制兽皮的,足以说明距今两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使用兽皮制品了。以骨针作为探求制革历史的线索,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古文物中,又发现了较多的精致的缝衣用骨针,还有当时狩猎的斑鹿、水鹿与竹鼠等的兽骨[8,9,10]。这表明距今6000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的人类已较普遍地掌握缝制兽皮服装的技术了。
骨针的发现是人们利用兽皮做服饰材料的最直接证明,要缝合兽皮需要有缝纫线。从大量出土文物尤其是新疆原始社会出土文物来看,最早的缝纫线是“筋纤维”。那时,人类已懂得将动物身上的筋晒干,然后用棒子捶打,从而获得一根根动物纤维[4,11]。正是有了骨针和纤维线,一种比“兽皮袜”进了一步的“缝纫皮鞋”出现了。但是,原始缝纫并没有使原始鞋履有划时代的突破,它仍然是一种帮底不分的最简陋的“兽皮鞋”。
另一方面,中国的制革技术也在同一时期快速发展。约在公元前10000~2500年人类发现,将湿的生皮放在温暖而潮湿的地方,经数天后毛即自动脱落,此即发汗脱毛法[12]。此法发现以后,就开始了带毛的毛皮与不带毛的皮革并存的时代。
我国皮革科学技术的产生及发展相传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黄帝时代,当时已经具有了严格意义上的皮鞋。《世本》曾记载,黄帝在世时,其臣子于则“用革造扉,用皮造履”[13]。《史记·帝王世纪》就曾记载:“黄帝始去皮服,垂衣裳”[11,14],说明兽皮仍然是当时人们主要的服装材料之一。在我国青海大通县孙家寨一座属于马家窑文化的墓葬中,出土了氏族时期的一件陶器,上面一人,足上已穿鞋,而且鞋尖上翘[1]。鞋翘,是中国古鞋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据测定,其具体年代为5000~5800年,约相当于我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尽管后来有了布匹、丝绸,兽皮在衣着服饰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初期的原始社会,我国的祖先们就已经具备了原始的制革手段,并已具有初步的毛皮及其制品的手工生产技术。
(a.甲骨文“裘”字b.金文“裘”字c.金文“革”字d.篆书“硝”字e.隶书“硝”字f.篆书“矾”字g.隶书“矾”字)
3 夏商周时期的皮革及制品
在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以查到“裘”字(图2a,b),其中甲骨文中的“裘”字形似披着皮毛的野兽。“裘”字的出现,说明我国生产毛皮的年代很早,到殷周时期,皮革生产技术已大有进步,皮革制品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已经占有相当地位。清末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周时代的戍革鼎上,刻有“革”字(图2c),形似剔去肉的野兽,也状如人披甲[8,9,10]。由此推断,我国最早使用的革是用兽皮制造的,也是用于防御的整片皮甲。
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的西周铜器的铭文中记录有“给业两坑群甬子皮”的字样,铭文中还记载了当时生产皮披肩、皮围裙、生皮索、鼓皮、鞋筒子皮、染色皮和生皮板等的历史[3,8,9,10],其中染色皮的记载说明西周时代已有了皮革的染色技术。铭文中用了一个字,其简体为“煣”,意即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看来可理解为用火烟熏兽皮,使鞣制变为柔软可弯曲的革,那时已使用了烟熏法的原始鞣革技术[3,8,14]。这些发现为我们构画出了殷商时代制革业和“皮鞋”业初具规模的生产情景。表明了当时的制革业已初具规模。发汗脱毛法流传很久以后,公元前2500~前800年,人类又发现了老石灰液脱毛法[8]。这种方法与发汗脱毛法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微生物酶在起作用,但后者的效果要好得多。
(新疆楼兰铁板河出土,新疆考古所藏)
(新疆哈密五堡古墓出土,新疆考古所藏)
在新疆罗布泊北面铁板河地带(古楼兰国境内)古墓中发现有距今约4000年的女尸,古尸被称为“睡美人”,其脚穿生牛皮短靴(图3),形式虽不规范,却保护了脚面与脚后跟[15]。这双皮靴,整双靴由靴筒和靴底两大部件组合而成,已完全脱离了用整块兽皮裹在脚上的原始鞋的状态,基本上符合今天帮底分件的要求[3]。它是迄今留在世上年代最久远的皮靴,它的帮底分件是中国鞋史中的划时代成就,是世界制鞋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誉为“世界第一靴”。可见,我国古代已具有较好的毛皮及其制品的手工生产技术。
社会发展到了青铜时代早期,曾发现距今3000年前的哈密五堡乡古墓群葬。哈密五堡乡古墓出土的衣冠服饰丰富多彩且形式清晰。哈密五堡乡古墓,“是处于原始社会晚期阶段的一种考古文化……由于死者入葬时的衣着、鞋、帽、铺垫的皮、毡大多未腐……提供了研究当时生活的丰富的实物资料。死者头戴尖顶毡帽、穿毛皮大衣或皮革大衣,着长筒皮裤、高靿皮靴……各种毛织物,色泽鲜艳如新……皮革鞣制、脱脂水准亦高,革制品柔软。这是研究我国早期毛织、制革手艺难得的实物资料。”[15]哈密五堡乡古墓出土的古尸脚上所着的“高靿皮靴”(图4),也已帮底分件,但制作仍十分简陋。
由以上两例考古实物可证明,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较普遍地掌握了制鞋中最基本的帮底配合知识:即底比帮容易磨破,需选择不同牢度的皮制成帮和底[3]。
我国生揉革的起源,古书中记载比较早的是皮甲,它是人们在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战争中,为了保存自己而特有的防御性的武器[9]。《尚书·费誓》正义引《世本》:“杼作甲”,注“少康子杼也”。谓甲始于夏第六世帝杼。《管子·地数篇》则谓铠甲由蚩尤所发明[16]。从考古挖掘的实物来看,迄今为止最早的例子是殷商时期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墓的南墓道中发现的皮甲残迹。发现的两处残迹,是皮革腐烂后遗留在土上的纹理,最大径都在40厘米左右,看来还是一种整片的皮甲[16]。商代军队已经普遍用铜盔和皮甲等作为防身装备,山东省滕州前掌大村南晚商墓地11号地曾出土一批皮—铜复合型铠甲,它们是以皮革为主体,铜件为附属的商代甲胄实物[11]。
(新疆扎洪鲁克古墓出土,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管所藏)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布料、丝绸等物亦用来制作鞋子,并与皮革、麻草组合应用,出现大量的鞋饰品。到了殷商时期,鞋的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亦都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规定[2]。殷商时代,贵族阶级穿的是翘头船式样的翘尖鞋,武士穿的则是薄底翘尖皮履,这种具有鞋翘的皮履式样可以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玉人的着装上看到[1]。商代时,为了区别贵族与平民,须贵族才能着色彩华丽的革履。周代皮制鞋履已经流行,鞋饰作为服饰生活的一部分也被纳入“礼制”范围,《周礼·天官》记载有专门的“屦人”来掌管和分配天子和王后的鞋履。沈阳曾出土过西周武士的铜泡钉皮靴,靴筒和靴底用的是同样的皮料[11]。另外,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南缘车尔臣河流域一带的扎洪鲁克古墓也曾出土公元前九世纪(相当于中原奴隶社会的西周时代)的长筒薄底软皮靴[15](图5),鞋形清晰美观,鞋头有皱纹,全鞋经过仔细搭配缝制而成,这说明当时制鞋设计工艺已具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史试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试题及答案07-02
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09-14
中国近代史纲要及答案09-2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0910部分答案06-21
2016尔雅通识课中国古代史课后习题答案AND期末考试答案09-22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题型答案06-19
03708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20110-01
中国古代史表格归纳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