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22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1.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景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情感的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发展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新的音乐课程教材正是这样的一套面向21世纪,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材。以往的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音乐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呢?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渴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采,产生更佳的感人、化人的效果。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体验都是以情感为中介的。教学情境应该如何创设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故事情境。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鹿》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早晨,小白兔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兔妈妈要它到森林里去采些蘑菇作为早餐,小白兔乖乖地提着篮子走进了大森林,忽然发现前面树下的草丛中有许多新鲜蘑菇,它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采满了篮子,正要回家去,忽然“砰”的一声响,小白兔想是猎人来了,吓得丢了篮子拔腿就跑。它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直奔那儿跑去,这是大鹿的家,这时大鹿正站在窗前往外瞧,小兔没命地喊大鹿哥哥快救救我,猎人追来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结果吗?同学们都想知道结果,这样提高了学习歌曲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

2、创设生活情境。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进行劳动模仿动作,如: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再让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再通过以小

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再如教学《苹果丰收》时,我先问学生是否去过果园,因为有的同学家有果园,有的同学家没有,让家有果园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苹果从小到大你们家是怎样管理的吗?让学生体会一下管理果园是多么的不容易。虽然很艰苦,但当人们看到苹果丰收了,脸上也会露出很欣慰的笑容。你们想去看看那丰收的苹果吗?我们去帮果农们收苹果好吗?同学们会很高兴,你们听果农们唱起了好听的歌曲。学生们很有兴致地就学会了歌曲。

2、利用画笔展示情境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把听音乐的感受用画笔画出来,音乐从抽象到具象,更能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如小学音乐第一册中《闪烁的小星星》一课中,小朋友画了星星闪烁。歌中唱到“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太阳慢慢向西沉,乌鸦回家一群群”教师可根据歌中所描绘的这些景色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并在教室的墙面、天花板贴上彩色玻璃纸做的小星星。并拉上窗帘。让学生身如其境的感受到音乐描绘的画面。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夜空下。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的版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一边是波涛起伏的汪洋,小船有被吞没的危险。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根本无须教师解释,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在这个环节后,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效果会更好。通过引导学生也参与情境的创造,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找朋友、摘果子、演双簧、红绿灯、夺红旗、猜一猜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例如,在教唱新歌时,孩子总耐不住老师安排的程序,从听示范曲的时候,特别是听到曾听过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时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有一句没一句地跟唱。如果顺应他们的这种心理而过早地让他们演唱,他们必然会唱不好。这样的参与就是一种无效的参与。如果此时采用“演双簧”的趣味游戏,让孩子边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边配上动作、表情、口型,使孩子们可以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和学习,然后通过老师与小组的配唱以及与个人的配唱等多次变化的反复来得到巩固。等到他们比较熟悉后,就由他们唱,老师配口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歌曲。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内

心听觉,培养学生用“心”唱歌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音乐学习中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

二、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

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高潮。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引导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来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由此可见,情境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催化剂。情境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只有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融入快乐的课堂中,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每个新知感受的开始可以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实际生活体验、一次游戏、一次实验操作„„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境地,产生不可抑制的学习动机。

2.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一、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形象性比较注重。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通过感观对事物进行了解,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可视画面以及生动化的场景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强化,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调动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怡情悟理

将情景教学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态度,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同时在促进学生情感增长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任何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适用原则,情景教学法也不例外。首先,在利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坚持情景创设的趣味性。语文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乏味性,这也是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创设的情景必须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情景教学法真正发挥效用;其次,情景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坚持情景创设的适用性。教师在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时候,必须确保所设情景符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情景教学的运用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创设的情景必须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的范畴当中,让学生容易理解,并能够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

三、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鼓励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发挥情境教学的实际作用,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亲身感受、体验和思考,积极探究,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探究能力。此外,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演绎和引申。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冬天”进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要对自己感受到的冬天进行描述,然后和作者的冬天对比,通过对比,观察自己感受到的冬天和作者所描绘的济南的冬天有哪些区别,在描述过程中所使用的描绘手法和作者的有哪些差距,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对作者语言表达方式、描写方式、修辞运用手法等进行学习。

(二)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工具或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播放一些视频课件吸引学生,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体验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

中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应该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文化,从中体会感悟,领会意境,学习生活文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来。生活中的新闻、报纸、周边大事件等均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素材来从中指导学生们的语言提取。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也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学生从浅显的道理中去联想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将知识点简单化,具体化,更有利于记忆。尤其是在写作方面的教学,更需要从生活中去体会意境,体会课程中书本上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态以及想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该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情景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欢迎。但是在情景教学法使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努力把握趣味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原则,以课本基础知识为根本,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与学生实际相关联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不断学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阳.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5.

[2]邓秀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2015(15).

3.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情境教学 小学 英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处于活泼好动时期的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从而对英语失去兴趣。情境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对于以后的语言交流更是有很大的好处。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以及其他工具等为同学呈现出一种生活会话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融入到设定的场景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小学英语的情境教学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当中,将单词或是句子与相应的情境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其记忆,在以后的应用过程当中,他们也会知道词语、句子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境。

对于任何事物来说,有利就有弊,情境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情境教学的原则,合理规划情境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贴近生活。学习就是为了能够在生活当中应用,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更是如此,所以小学英语的情境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之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在课堂上面教授家庭成员的单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拿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然后分别对照片上面的人进行介绍: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brother等。

第二,合理适当。情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但切记一定要合理适当。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注意力相对来说不够集中,形式过多会造成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人物,适得其反。例如老师在讲授“Merry Christmas”的时候,为了营造出圣诞节的气氛,会用圣诞树、圣诞老人、彩球以及各式圣诞物品来进行布置,这样的布置虽然很好的营造出了圣诞的情境,但是由于情境涉及的物品种类太多,小学生很可能被这些装饰物品吸引,从而违背了情境创造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单词的初衷。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一定要结合知识合理的设计情境,做到简单、确切,为小学生学习英语创造最佳的情境。

第三,生动有趣。小学生处于好动的年龄,这个年龄有他们的天真,正因为这样,情境的设置才要更加的生动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英语的学习更加的投入。例如在学习“At the zoo”的时候,老师可以准备各种动物的头箍,在上面标注英文单词,例如:“elephant”、“monkey”、“tiger”、“cat”、“dog”、“bear”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像来做游戏。在这样的情境中,有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相信小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第四,建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充足的好奇心,他们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他们也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所以,他们在课堂上面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对于学习他们更加缺乏自主性,需要老师在学习方面进行监督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需要结合课堂知识,合理的设计情境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调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防止学生思绪漫天飞,还可以增加英语语言的交流,创造自我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以后的英语教学打好基础,所以,英语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对英语有兴趣,愿意去学习,并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情境教学就体现了这些。情境教学根据课堂知识设定情境,活跃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实体会英语的交流与运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英语教学需要情境教学的辅助,教师可依据课堂内容以及学生的状态设定情境,增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在学习中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情境教学还可以丰富课堂,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解放孩子的天性。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也同样要求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情境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杭龙海.简述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6.

[2]庞莉珍.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下旬刊).2014,01.

4.浅谈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摘要:清代教育学家王筠说:“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然书中有趣,亦相从矣。”

动机和兴趣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兴趣,就必须在英语课堂上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消除学生因为缺乏语言环境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在英语课堂上坚持创设英语情境,能使学生在长时间的英语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尽情地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动机

兴趣

主体作用

创设英语情境

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感情与环境影响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很容易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愉快的心情,动机便被激发出来,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心理学也研究表明:情景也就是环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消除学生的心里压力,发挥学生内在潜能,进入学习准备阶段。那么教师一定要在这时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者,应该多给学生提供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教育实践也表明: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那么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学知识就能更好地被吸收和理解,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那么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利用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好动,好动脑等,采用相应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教animals(动物)这一话题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知道的动物种类,接着针对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各种动物名称进行介绍,接着利用录好的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通过放录像的方式,让他们比较真实地理解教学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这样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使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在轻松,直观,浓郁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英语,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就是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他们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投影图表,实物,录像带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例如,教学Students’Book3第9单元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发明物,让学生快速把发明物和年代及发明者连线,学生热情很高,并自然地操练起要教学的句型:When was the car invented? It was invented in1885。What are they used for? Who was it invented by?...教师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发明物的相关信息,如price quality helpful 等,让学生围绕教师所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很快学生就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当然,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运用恰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parts of the body是,教师边指边复习单词hand,然后利用手势教学来教学各个部位arm leg head nose eyes ears等单词。这种产生情境教学方式是学生在强大的模仿心理和参与意识驱动下,很快地激发了学习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自然地导入新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信息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是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是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

1、随意交谈。教师可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好学生作随意交谈,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新课。例如教after和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教师问了值日生有关天气,日期等情况后,便可以开始与学生做诸如下列的交谈: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et up? Did you do any exercises after you washed your face?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did some running exercises?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went to school?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教师如此引导下去,由起床一直问到来校上课的活动。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拉近了距离,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新课开始。这种方法导入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联系插图和标题。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不同程度地传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重要信息,而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语篇信息的发散中心。教师可利用插图或标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英语阅读和听力教学中,设疑、悬念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常常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即将阅读和听的材料进行预测,预测会使学生们对所学的内容和所听的内容更感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听力质量。

3、联系实际,关心时事。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的、焦点问题十分关注,有积极地参与意识,这为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挈机。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这一阅读材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宇宙的神秘莫测,神奇的太空生活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从网上下载一些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工作的照片,然后让学生猜测宇航员在做什么。这样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纷纷猜测起来,他们的大脑细胞变得十分兴奋,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就会倍感轻松,乐趣无穷。学生在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下,便自然地理解并掌握新知的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要求教师自觉地去提高个人素养,懂得培养学生自信,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其内容要体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教师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以“情”感染学生,以“情”激发学生,才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尤其是留守儿童(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让他们“乐在学中,学在乐中。”那么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让学生树立自信,这就由教师自身的素养决定的。“如想给人一碗水,需己有一桶水。”所以,能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这就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具体表现在: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教师应具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高度负责的敬业奉献精神,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应处处以良好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

2、教师应具备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愉快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积极地情绪反应,它不仅能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反之,如教师带着压抑的情绪教学,学生也会很压抑,结果课后学生感到疲劳无获。

3、教师应具备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的教学能力。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切当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也能通过平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认知水平去启发他们各自的积极性,找到各自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朝着自己特长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人才。

4、教师应具备谦虚之心,能进行自我完善。教师也是普通者,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也在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有教学相长的意识。

五、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完善和延伸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过程,在满堂灌或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课堂虽有问有答,但经常会出现“三多三少”现象,优生答的多,学困生答的少;自问自答的多,独立思考的少;直接给答案的多,注重过程分析的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积极,课堂气氛呆板。所以教师应把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情境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表面上看作业的布置似乎与创设教学情境联系不上,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教师只有把英语作业设计成一种具有导向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才能把学生从过重的只有负担中解放出来。教师也只有做,才能调动学生完成只有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只有快乐地学习,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也只有把学习当成了乐的事去完成,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3、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学生紧靠课堂45或40分钟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英语学习必须做到课内和课外结合。这样在课外教师需利用一些辅助方式来帮助学生,如组织学生反复观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录像资料等方式,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熟悉英语语速下去提高英语水平。

5.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质量与过程,而不是只看重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主动性、素质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开展情境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

情感

实践活动

音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22

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学,其重要性自然不可置疑,如何完善语文课堂和教学过程才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使其在充满乐趣和享受中自觉完成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随着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应用,我们发现小学语文离不开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来营造真实、浓厚、有趣的课堂氛围,创设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在这种具体的情境里面教师和学生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思维与想象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其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对此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切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

首先,语言是语文的基础和关键,无论是作为课文的基本组成部分还是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语言在传递信息和内容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发现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师生之间交流不够,学生的表达欠缺,这就导致课堂效果比较差,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我认为教师需要利用语言方面的优势来建立语文学习的情境,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语言是与学生进行沟通的直接工具,如果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与成人沟通的语言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那么很明显得到的回应是难以使人满意的,所以教师要自觉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这需要教师一方面提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规范的教学语言,语言要切合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经验,使学生听起来很自然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语言要多样,富于变化。例如同样表示自己的震惊,教师就可以说“太难以置信了!”“怎么会这样?”“啊,这是真的吗?”“太棒了!”“你是怎么想到的?”诸如此类,这样就会带给学生真实强烈的刺激和信号,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总是采取沉闷的语言来和学生进行沟通,那么可想而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起来。

第二,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实现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不仅要做到语言的生动、丰富,还要力求优美,因为语文本身审美性就比较强烈,教师不能忽视这个本质特点进行语言建构,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足够活泼、优美。例如在学习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秋天的场景:“秋高气爽,原野上金黄的高粱在秋风中涌起波浪一般的舞蹈,橘黄熟透的柿子胖乎乎地像极了可爱的娃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还会遇到丰收的笑脸、欢乐的歌声,那是农民伯伯幸福的瞬间。”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小学生这个阶段已经懂得审美,已经具备内在的审美需求,因此,优美形象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班级中营造审美氛围,这是语言具有的独特营造情境能力。

其次,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介入可以直接在班级中形成真实的、感人的情境,这是其他情境模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因为语文教学就是需要以情感人,用真实的感情来打动学生,通过调动学生的感情模式来形成逼真的“移情”效果,使班级整体都被这种固定的情感所感染,从而更加顺利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情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例如,在学习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冰天雪地里面一个小女孩孤苦无依的场面,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没有人肯帮助你,没有温暖的外套,没有钱可以吃饭,没有人关心你,这个时候你在雪地里面只有三根火柴,你划起第一根火柴的时候想要得到什么,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的主人公,亲自感受小女孩的痛苦和磨难,在学生内心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就会理解小女孩为什么在第一次划起火柴时会看到火炉了。由此看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来进行情境的营造能顺利实现学生情感的激发,加深孩子对课文情感的体会,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者,进行实践活动也能对营造教学情境有很好的帮助。情境教学本身就需要真实的经历和感受,而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就可以增加认识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感受就可以在班级里面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足够带动起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课文《猫》的时候,学生如果之前并没有观察猫的经验,或者没有和猫接触的经历,那么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就只能对猫停留在自我想象的层面,难以有自己的真实体会,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情境就难以快速建立。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猫进行观察和模仿,教师把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自由轻松的实践氛围里面教师再结合课文对猫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愿意学习和听讲,甚至自己会对课文进行理解和判断、分析,这是一种难得的情境营造模式,需要教师结合可操作性来进行具体组织实践。

最后,使用音乐舞蹈等艺术来进行情境的营造,不仅图片的刺激和视觉的冲击可以为营造情境服务,教师还可以从听觉和审美意识上对学生进行情境熏陶,通过优美的或者高昂的旋律来对学生的听力形成冲击,在音乐的鉴赏中学生能够感受文学语言与音乐的共通之处。例如在学习课文《春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有关于传统的传统乐曲和西方钢琴曲让学生欣赏,或者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的相关片段,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进行审美感受,增强课堂的审美情境。而舞蹈艺术和语文课堂的情境营造也是关系密切,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展示,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时候,班级里面有的学生可能就是少数民族或者有的学生会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为大家进行表演,增强课堂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与体会。

6.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一)课堂教学设计普遍缺少情境

课堂教学设计普遍缺少情境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摒弃原有的观念,且对数学课标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或对数学课标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导致了这种现象依旧根深蒂固的存在而难以改变。

(二)课堂教学设计只限惰性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只限惰性知识,同样地由于对数学课标的理解错误,许多教师往往很乐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任意的拓展和延伸,而不考虑课标的要求,不考虑学生的需求,更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组织.

(三)设计缺乏应用环节

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缺乏应用环节,常此以往,学生必将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孤立、抽象地教授知识会导致学习者所学到的知识是呆滞的、惰性的,学习者只是知道了这些知识,出了校门却不会用。

我认为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在这一情境中主动参与、愉快合作、高效能地学习,是数学教师应当潜心钻研的一项重要教学艺术。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就是构建学生渴求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学习场,形成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实际出发。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有其自身的含义,具体教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类型的课堂教学情境。

2. 抽象问题具体化。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存在、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

3. 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以及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的数学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形成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基于此获取的知识,不但利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4. 趣味性。

数学知识一向具有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坏名声,给人以冰冷的外表的印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缺乏对数学知识背景材料的充分挖掘和利用,没有借此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境。

法国数学家柳维尔(H.Liouville)说得好:“数学因她总是以抽象的方式来讨论问题而弄得声名狼藉,其实这个坏名声只有一半是数学自身该当的。”的确,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背景知识或者忽略了直观生动的语言描述,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充分利用数学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自身特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们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行为可以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秀伟, 韩吟.情境教学[M].青岛出版社, 2008.

[2]吕立杰, 马云鹏.情境教学和小组讨论教育发展研究[M].2002, (5) .

7.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对于情境化的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也就是说,学习中的建构过程总是与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及环境关联在一起的,即知识与学习总是具有情境性的。注重情境化设计,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成为数学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创设和谐的情境,是激发兴趣乐学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在白板上画画写写,这样学生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观察课件上的信息,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学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

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经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他们学习兴趣更浓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

“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五、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特别针对小学生有效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认知特点,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趣味化情境,促进学生实现注意力的分配,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在实际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把某一阶段流行的动画形象,例如“机器猫”“喜羊羊”等,引入教学,目的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趣味化情境需要“趣味化情境素材”。“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符合教学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笔者曾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孙悟空过关”的口算情境,在过关后获得4个西瓜,紧密地和后面的“猪八戒分西瓜”的主题图故事联系起来,引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使得教学环节紧扣,教学内容过渡自然。学生在有趣的动画形象吸引下顺利完成学习。

其次,“趣味化情境素材”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兴趣。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PPT课件首先呈现“喜羊羊”经典的思考动作图片,学生的眼睛立刻闪现兴奋的眼光。教师及时设问:“请大家像喜羊羊一样思考一个问题。”接着,呈现“《喜羊羊和灰太狼》播放时间是18时30分开始,19时45分结束。”思考: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两个时刻。在这次情境的创设中,“兴趣点”是学生对《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的喜爱。 “知识点”就是动画的播放时间作为素材整合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

情境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低学龄段的学生。记得有专家曾经说过,对于低龄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此表示深深认同。

可以说,无论是低段的小学生,还是高段的小学生,在的意义都很重要。而游戏需要一定的情境背景,虽然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并且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笔者就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中设计了“青蛙过河”的基本笔算练习题,“数学小法官”的判断题练习,“数学小博士”的改错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练习,增加了练习密度。把教师从大量的板书中“解放”出来。并且,信息技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能够提供多样化的题型,满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趣味化的练习能够维持学生有效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创设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只要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多了解学生,通过联系前后知识,结合现实生的活的实例,必能创设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会引发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 赵淑英.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浅谈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07(09) .

[2]凌国伟.反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教育,1985(16) .

[3]陈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个案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

8.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摘要]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视频展现试听情境、实物演示活动情境、实践引入生活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旅游专业 教学方法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旅游企业经营模式和旅游业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培养模式,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竞争状态中,竞争日趋激烈,培养既要求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思维运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旅游管理教育的重任。因此,改革传统的旅游管理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情境教学法”在该专业教学中的运用能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创设情境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创设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情境教学法的实例运用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对旅游中所发生的真实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情境进行客观描述或介绍,通过对这个具体案例中情境的描述,创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授《导游实务》中“对游客特殊要求的处理”时,把导游中常见的游客特殊要求的问题呈现出来,让两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和有特殊要求的游客。整个课室的环境假设为一位游客对导游提出特殊要求,导游未能妥善处理,游客与导游发生争执。台下的学生则思考讨论如果自己是导游应该怎样处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身参与情境模拟,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视频展现试听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教授《中国旅游地理》中“峨眉山风景名胜”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讲授该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学生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视频,那优美的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峨眉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视

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峨眉山旅游资源特色,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3.实物演示活动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教授《餐饮服务与管理》中“中餐宴会摆台”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的四星或五星级饭店的宴会厅观摩,学生在感叹宴会造型之精美、花型之丰富、服务员技能之娴熟时,会产生对宴会摆台知识的渴求。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客家围龙屋”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的民风民俗时,就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围龙屋,现场为学生讲解围龙屋的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从围龙屋的布局说明也客家人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

4.实践引入生活情境

实践引入生活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9.浅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确山县李新店中学 周庆村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本文介绍了创设问题、追问、类比、动态等七种不同的情境,阐述了情境创设在数学中的作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情境 创设 数学 教学 作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需求的产生必然导致对满足欲望的方法、方式的思考,因此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必然性,目的性,自然会诱发积极的思维。疑问的产生对思维的诱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发自内心的疑问可有效地促进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出现。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交织着情感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因此数学教育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态度精神的培养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而心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强调教师提供或创设的情景,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努力揭示和获得场景提供的内在知识,最终从感性认识,经过情绪性的内在思维,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能力,其中“双基”是能力的基础,而思维品质是数学能力的灵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授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和充满知识美的享受。

创设问题情景,既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又可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下面就不同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数学教学及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有疑设问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而青少年在这方面表现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索、尝试,释疑解惑。但释疑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应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通过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积极思维而达到解疑之目的。这样,思维过程才能日臻缜密,知识掌握才能更趋牢固。

二、创设追问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问题提出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善于捕捉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效的激发,对重点,难点内容“重锤敲打”且敲得错落有致,层出不穷的推理中体会茅塞顿开的领悟;对非重点、非难点内容则“和风吹拂”、“闲庭信步”,让学生享受思维的成就感。因时,因地、因材施教,设置发现问题情景,使学生与教师与教材共鸣,营造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记忆情境,启迪学生学习兴趣

记忆是学习数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相当多,如果一味地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巧妙地创设记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欢笑的气氛中进行记忆,而且终身难忘。例如在半角正切公式的教学中,学生对半角正切公式很难记忆,可交给学生一副口诀:“上山一家哭,下山一减哭。”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与记忆。

四、创设类比情境,拓宽学生解题视野

所谓类比就是指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之间,根据它们某些侧面的类似之处进行比较,通过预测建立猜想和发现真理的方法。其思想过程为研究对象、类比、预见、形成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类比思维在数学知识延伸拓广过程中常借助于比较联想用作启发诱导以寻求思维的变异和发散。在归纳知识系统时又可用来串联不同层次的类比内容,一帮助理解和记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论是对于命题本身或解题思路方法都是产生猜想获得命题的推广和引申的原动力。

例如在解决“正四面体上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几何中“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之和为一定值”的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类比:“面积→体积”,展开思维活动,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视野。

五、创设联想情境,焕发学生探索新知

联想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人们对具有某些特征的新的问题,利用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已掌握的结论和方法联系起来,由“此”想到“彼”的一种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以旧换新”,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创设错误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反思,创新的精神

设置错误情景,即“错误教育法”,使学生反思,质疑,错误的解法,错误的命题,不仅更清晰的认知基本概念基本数学方法,更能在“错误”中产生积极思维,质疑,创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七、创设动态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造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现象,成因之一是脱离实际。”因此,我们可充分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的、直观、生动、有趣生活情境,改善认知环境,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锥体体积公式的证明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其中渗透了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割补思想。运用常规教学不容易讲清楚,学生也很难听明白。运用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把割与补的过程演示出来,突出了几何体的线条和切面,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明白;又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整节课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围绕着两个重点--锥体积公式(知识)和割补法(能力)展开,在熟悉割补法的同时,又掌握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证明,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方式还有很多,如生活展示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创造,不断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情境教学虽无定法,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以上出现种种现象,问题绝不是出自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了。“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

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给传统教学加点“味精”吗?我想不是,“情境”作为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⑵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⑶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创设情境,沟通知识点的联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题途径。

⑷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避免传统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

以上分析看出,“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者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甚至是伪造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2.情境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1)要有真实性。

情境所创设的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数学情境、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发展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4)要有“吸引力”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情境创设同样不能改变当前学生怕学数学的现状。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再新颖的形式反复刺激学生,也会变得陈旧,),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 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

总之,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学生面对问题情境,要亲历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也以展示学生发展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还可能会面临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成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10.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使得学生对教师有很大的恐惧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对立的,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高度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而心灵的沟通需要用情感做纽带,这种纽带应该首先由教师传送给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并且这种尊重绝不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亲切关怀”或者为了某种教学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教学艺术设计”而是教师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真情流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因此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基础。

二、结合讲授内容,联系生活导入,引学生入境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的助推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世界,有着一定的生活基础与生活阅历,这些丰富的生活信息是架起学生与文本的桥梁,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深入教材,留心生活,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间找准结合点,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写的环境与意境中,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如在学习《童趣》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阅读文本,而是引导学生回忆:我们都有美好的童年,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是小时的玩伴,也可能是一个玩具,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踊跃参与积极发言。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童趣》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急于阅读文本,想了解作者的童年趣事。这样的导入消除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陌生感,更容易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与情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直观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现的事物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再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如身临其境,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带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授《安塞腰鼓》一课,对黄土高原“腰鼓文化”的理解,教师不管用文字描述得怎样动情,也不管描述得怎样精确、生动,许多学生还是会有糊涂的感觉,因为他们从未到过这些地方,也未曾见过所谓的腰鼓表演,对西北黄土高原的民情风俗也知之甚少。此时,只有借助多媒体来创设直观情境,播放一些有关于腰鼓和黄土高原民情风俗的影片或是制作有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置身于黄土高原的腰鼓声中,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去学习安塞腰鼓的内在涵义,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最后再把安塞腰鼓放到江南水乡作比较,深入理解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敲不得这样的腰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安塞腰鼓的“忘情”“狂野”,感受那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

四、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的情境要和教学的文体、情理、语言及风格形成高度的和谐,教师要善于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不同文体中内在的感情因素。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作者用平淡的语言记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平常事,但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这些句子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读之实在感人。所以,教师此时应利用这种情感因素,挖掘课文中那温馨的亲情,再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细细体会,教者再以自己强烈的感情激起学生的共鸣,用美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把蕴含其中的深情传给学生,以情激情,从而创设情感情境。学生感情被激活了,积极性自然高涨,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适时留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留白是一种艺术,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事无巨细,亲自操问,细细讲授,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字词的注释、句子的解读、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等等方面逐一地详细讲解。一节课下来,整个教学时间被教师挤得满满的,下课时学生与教师都舒了一口气。教师认为是方方面面都讲到了,而学生却因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终于结束而放松,学生没有思考与消化的时间,一节课只是在不停地听与记。我们要适当地留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索,使学生自己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从文章的主题到写作特色,甚至是一个词语的推敲,都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予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促进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思维的基础上来理解文本,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

总之,创设优良的课堂情境,可以为优化课堂教学开拓更加广阔的途径,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对情境教学的运用进行不懈的探索,以促进学生能力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杨澜谈英语07-01

浅谈商标07-07

马云谈管理09-06

浅谈情商培养06-20

浅谈师德修养06-28

浅谈人脸识别06-30

浅谈个人转型07-03

浅谈生物课改07-15

浅谈创新理念07-26

浅谈婚庆摄像07-27

上一篇:我的发现三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描写文案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