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精选8篇)
1.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一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典案例
【案例1】某高校辅导员肖老师在深入学生宿舍走访时发现,部分大三学生因为已通过外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逃课上网、沉迷于电脑游戏等现象。时此,肖老师召集年级会重申各项管理规定,并从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开始,就学习、生活、恋爱、上网、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基础文明等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他告诫三年级学生要树立远大目标,珍惜大好时光,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切实的行动,要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尽可能地充实和发展自己;在生活上,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要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要处理好学习与课余打工的关系,努力把每门专业课学好,还要消除心理障碍,与同学处好关系。最后,还特别介绍当前禽流感疫情的严峻性和危害性,要求同学们注意饮食,加强锻炼、预防感染、保持健康。这就是一次典型的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案例2】某高校的辅导员在开展考试纪律教育的时候,发现常规的宣读考试纪律,效果不明显,学生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于是,他便想出一个办法,在一次班会上,他让同学们在黑板的左侧写上“作弊的好处”,右侧写上“作弊的坏处”。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写满了整个黑板。在同学们热烈的争论中,对“考试作弊”慢慢形成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这个班会开得很成功,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3】为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实行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设立“党员接待室”,开展“党员形象工程”活动,通过“关爱中心”帮助贫困生等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等。广大学生党员深入同学实际生活,到同学中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协助学校和辅导员实施各项学生事务管理和宣传教育,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动态,分析原因,反映学生需求,做好上传下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成功地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完成了大量的日常性管理工作。
【案例4】某高校学生小刘长期沉迷于网络,学习成绩很差,一学期就出现了7门不及格,处于退学的边缘。辅导员找他谈话,帮他分析原因,苦口婆心地劝导,起效甚微。后来,辅导员发现,该生见面时连招呼都不打,还非常敌视周围的人。通过和小刘父母电话交谈,辅导员了解到小刘同学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于是,辅导员决定从肯定小刘积极的一面出发,请他用网络知识帮忙制作班级主页,并在公开场合表扬他,年终还授予他班级贡献奖。辅导员的良苦用心慢慢收到了效果,这个学生开始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得积极起来,特别是学习态度变得认真努力,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得到辅导员的表扬和鼓励。一学期后,小刘再也没有出现成绩不及格的现象。
【案例5】某高校为了激活学生社区的独特功能和辐射影响,建立了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素质培养为主题,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学生为途径,以大学生宿舍为建制的社区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了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及学生教育管理的无缝对接。在社区学生党员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以“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旋律,办好一件实事,奉蔽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为核心内容的党建进社区“五个一工程”活动。该校把具有集学习、生活、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功能优势的学生社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得到有效延伸。早在2002年,学校便在学生宿舍中推行了社区班的管理模式,将相郁的5-8个学生宿舍组成班级并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团小组进行教育管理。后来,学校将学生党建工作引进社区,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生党支部,开辟学生党员活动室,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设立学生党员接待日,通过发挥活跃在社区班的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校还将生活学习咨询、帮困助学、心理辅导、社区文化建设、学生行为养成、危机干预等工作做到了学生社区。【案例6】某高校抓住寒假的有利时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了使寒假的校园里充满祥和温馨的气氛,“留校留收获、新春新起点”、“向寒假坚守岗位的保安和后勤职工致敬!”、“温暖除夕夜、欢乐过大年”、“相亲相爱一家人、高高兴兴度新春”等条幅分别出现在校园里。为了加强学生假期安全教育,通过<寒假安全自律公约>、寒假安全教育工作会等形式教育留校学生注意防火、防盗和人身安全,不在学生宿舍内私拉乱接电源电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生火做饭以及燃放烟花爆竹。考虑到寒假留校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多,为寒假留校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联系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立“助学加油站”等勤工助学信息发布栏,组织勤工助学供需见面会。为了使学生度过一个温暖的除夕夜,学校领导与学生一起进行联欢并开展“除夕团圆饭”活动,并向寒假留校学生赠送春节礼品。通过这些特殊时期工作的开展,增进了学生与学校的感情,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二
一、新校区概念的界定
“高校新校区, 是相对高校原有的老校区而言, 在高校合并或扩建过程中产生的, 客观上讲, 高校新校区的形成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 也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的结果”。高校扩大办学规模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合并重构, 二是自我扩张, 即“合并型新校区”和“新建型新校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为了克服高校规模偏小、布局欠佳、学科单一和重复建设等弊端, 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 全国31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60多个部委900多所高校参与了管理体制改革, 形成了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 这类校区一般称合并型新校区。随着高校扩招人数增多, 部分高校原有校园面积有限, 进而向周边地区扩展或择地建设新校区, 这些高校一般是建校历史比较悠久, 地处城市中心地带的高校, 原有校区校园面积狭小而学校发展又比较迅速。从而选择在较有发展前景的远郊开辟新校区来实现自身发展。一般称这类高校为新建型新校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新建型新校区。
二、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一) 新校区周边环境复杂。
新校区远离繁华闹市, 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城市水平, 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状况较差, 交通、卫生、文化、餐饮、娱乐等社会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学生生活不方便, 安全隐患多。
(二) 新校区缺少文化底蕴。
新校区多数建在市郊, 远离老校区, 缺少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缺乏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历史文化底蕴, 学生缺乏与城市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冲击、渗透、交融。学生感觉没有自身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校园文化的熏陶、凝聚、激励和导向功能弱化。
(三) 学生工作队伍数量不足。
新校区往往没有住宅区, 任课教师上完课即乘车返回, 师生交流少, 学生难以感受教师教书育人的风采和人格魅力。多校区办学工作量增加, 学生工作人员不仅要协调各种关系, 还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做好大量事务性工作。当前, 多数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数量和学生规模没有形成同步发展, 人员编制的不足也给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便。
三、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 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 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加强和改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加强思想引领至关重要,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 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 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 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当前, 最重要的是要利用业余党校、班团主题教育活动、理论学习社团、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积极开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系列活动。
(二) 围绕学生的安全稳定, 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观念和态度, 是一种细致入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行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和个性发展, 以精准的态度、精准的把握、精致的过程, 精心、细心、真心的开展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就是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 坚持辅导员值班制度, 每天必须有一名辅导员在校值班, 确保学生工作无死角, 全程管理、严防死守, 确保学生中不出现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查, 做好学生特点分析, 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校区工作实际, 积极探索合理、高效的校区学生组织机构建设, 注重班级飞信群、qq群、班级博客、邮箱等载体建设, 关注学生校内网, 适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选拔好校区各机构学生干部, 举办好学生干部培训班, 重点关注寝室长的培训,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 积极开展重点班级、寝室评比。积极开展一对一谈话, 重点了解学生的大学学习计划、实际困难、思想困惑, 优缺点、家庭基本情况, 掌握学生家长及主要亲属的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 建立学生详细档案。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积极配合保卫部门开展学生安全知识学习, 践行安全教育承诺, 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预案。做好学生思想动态排查, 重点排查学生恋爱情况、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心理异常情况等。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完善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建设, 建立学生干部、重点积极分子等多渠道信息反馈渠道。
(三) 围绕学生的教育管理, 推进校区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推进校区学生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要结合校区学生工作的实际, 建立辅导员、任课教师、公寓管理部门、保卫部门联系制度, 积极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不断完善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使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加有“法”可依, 更加公正有序, 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自身的科学发展, 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校区制度建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把主校区学生教育管理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固定下来, 上升为制度, 作为完善和补充。二是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校区的实际、学生的新特点形成的新制度。如坚持校区学生考勤制度, 重点做好课堂考勤, 寝室晚点名, 晚自习点名制度, 坚持学生外出登记制度等。结合校区安全教育管理办法, 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建立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学生排查教育工作。注重学生信息反馈网络建设。公正、公平、公开的做好学生减、免、助、贷及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 并以此为契机,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四) 围绕学生的生活需求, 强化学工队伍的温情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 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新校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着重解决好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切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 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积极通过学生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等多种形式协助相关部门做服务工作, 引导学生尽快熟悉校区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 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 贴近他们的情感, 把握他们的思想, 了解他们的需求, 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维护校园和谐、安全和稳定。
(五) 围绕学工队伍建设, 践行正直做人、廉洁做事、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和职业追求。
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新校区学生工作的组织保证。“政治路线确定后, 干部是关键因素”, 新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能否收到实效,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学校党风廉正建设为重点, 加强自我约束, 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 积极创建先进学生党支部, 积极倡导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做到“五带头”。坚持以学生工作研讨和培训为契机, 注重基本理论学习, 拓宽工作思路, 提升业务能力。坚持以辅导员职责和辅导员考核为依据, 规范学生工作, 树立责任意识。坚持自觉学习党的理论, 加强沟通交流, 提升办公室整体能力, 建立学习型团队。坚持结合工作积极开展实践问题研究。践行正直做人、廉洁做事、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和职业追求。
摘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认为新建分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新建校区的实际,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 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围绕学生的教育管理, 推进校区的制度建设;围绕学生的生活需求, 强化学工队伍的温情服务;围绕校区的学工队伍建设, 践行正直做人、廉洁做事、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和职业追求。
关键词:新建分校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谭冬娱.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新校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 2010
[2].王建强, 董庆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理论和实践思[J].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3].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3.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元文化的交融,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因此,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需要高校更加的重视,正确面对,积极思考对策,这是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豐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活动、党团活动等,通过系列活动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新时期,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给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复杂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形势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局面日益形成,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利益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从而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出现的社会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对社会转型期遇到的问题缺乏正视和解决的信心。其次,在强大的网络媒介面前,大学生容易受舆论的导向,在思想方面把握欠缺,有爱国爱党热情,但易冲动;有正义感,但缺乏政治觉悟,极有可能产生过激行为。
(二)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经济强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各自的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的当下,各国经济状况的变化波动巨大,影响到社会中的每个个体。特别是近年的经济金融危机,造成了许多人的下岗待业,使部分大学生对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出质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主体,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经济意识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未来社会经济的有序高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形势
近年,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给高校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学习国外优秀文化的机会,让本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效沟通。但随着网络媒介的日益发展,外来文化的消极部分也席卷而来,通过各种渠道向高校大学生进行宣传和灌输,企图将错误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于当代大学生的脑海,试图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进行侵蚀。在此种文化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容易被误导,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发生冲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加强主旋律活动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文化活动方面树立坚定的立场,提高明辨是非能力。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偏重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利益的奉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人为的对立起来,忽视了个体的内在需要,是片面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自由性日益突出,部分大学生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取向上,只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的自我追求,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抛之脑后,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提出了严重挑战。
(二)内容的挑战
发达的网络技术为国内外思想与文化的正面接触、交流提供了平台,构成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元景观。依托文化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借鉴他国的优秀思想文化,充实和发展本国的思想文化。但文化的交往性频繁与巨大,不可避免的就会将某些文化的消极部分带到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中去,容易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波动,特别是对思想还在培育中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方式方法的挑战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人们在政治上的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基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社会道德规范、民族精神等方面内容,学生多数是被动习得。这种简单的说教、植入方式,容易将大学生培养成缺乏个性、缺乏主见和创造力的个体。为适应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大学生的要求,高校需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教育的平等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探索出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方法,重构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全面对等的新模式。
三、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2003年12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1]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科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
1.重视分析个体
人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正确对待人这一个体,这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随着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完善存在着一定问题,这就需要重视分析个体,兼顾个体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体现真实个体
高频率、强竞争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不少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学习、生活,如潜力或特长被埋没而得不到发挥和展示等,从而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把真实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不去正视。因此,还自我以真实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创建完整的健康环境让大学生敢于尝试,扬长避短地展示自我。
3.健全完善个体
nlc202309031544
健全大学生人格,强调个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从而促使其对人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探索与解决。这正是高校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的永恒价值导向。
(二)加强针对性,充实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内容贴近学生需求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于文理科學生,要采取不同的内容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专业的情怀;其次,针对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或事件,可以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热点沙龙,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做好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和研究,注重分析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高校现在所面临的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因家庭成长环境、求学经历等不同,大部分学生个性非常突出。对于这些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问题,不要急于求成,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把针对性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可以进行谈心、心理访谈、举办主题活动、开展团日活动等方式,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如心理承受差、人际关系紧张、学业压力大、个人情感等问题,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增强实效性,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首先,要鼓励大学生在网上开通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微博等培养其独立意识与创新精神;其次,通过校园BBS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利用博客、微博等将教育者的积极情绪和知识与大学生分享,通过网络通讯及时快捷地与学生交流与沟通。
2.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塑造。一个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主要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构成,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最后这种氛围又将影响全体学生;其次,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将专业知识和个人文化修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品德情操;最后,协调和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文明的校园与社会环境中锻炼心理品质。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有力支撑,教育也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土壤给予滋养。教育承载未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更应承担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责任,尽可能多地给予大学生以精神的慰藉,全方位地滋养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文涛.论新时期科学精神及其教育[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5):111.
[2]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52.
【作者简介】
全伟(1985— ),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日常思想教育中运用心理学论文 篇四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家庭情况富裕,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性格上多以自己为中心,遇事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生活在新时代,自尊意识极强,遇事不妥协,喜欢为自己辩护,针对这些情况,辅导员在日常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使得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己去改正,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当代大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性格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住宿的环境下经常会与同学产生各种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自我同一性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等问题,但由于当代学生自尊意识强,以往的说教可能并不能有效处理问题,因此辅导员也应该与时俱进,多用心理学的技术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地效果。
一、大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人际关系问题
当代大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父母都依着自己,然而来到学校,进入学校宿舍,宿舍里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大家性格都不一,也不可能都依着某个人,所以经常会出现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还经常钻牛角尖,想不开,出现要求调整宿舍或请假回家等逃避的现象,人际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二)情感问题
大学生一般会在进入大学不久就在别人的影响下谈恋爱,这时的学生多是思想不够成熟,对于恋爱的真谛不明白,更多的同学是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去找对象谈恋爱,但由于自己的个性问题,在相处时间久了之后就经常出现各种恋爱的问题,两人开始吵架,也有导致分手,在吵架和分手后,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认为分手后自己一文不值,因此会出现抑郁甚至有自杀轻生等想法,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迷茫
有很多同学在高中时目的就是考进大学,在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在受到周围同学上网玩游戏等不良影响,有很多同学就随着上网逃课,整日无所事事,对于未来不曾考虑,偶尔想起自己整天迷茫度日,会有焦灼感,但过后又开始沉迷于以前的生活中不能自拔,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浪费时间,荒废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用心理学技术引导学生
(一)及时与学生谈心,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90后的学生多高傲,所以老师要积极地放低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心态去相处,平时就要多开展一些教育,如人际交往教育、恋爱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让学生起码在意识上理解自己的问题,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知道自己要寻求帮助,这就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开学初期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标认识的班会教育,帮助学生分析了在毕业后面临的现状,让学生认真考虑了毕业后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如考研继续深造,考公务员,继续招生留校,亦或走出校门找工作(考虑找什么样的`工作,是技术性的还是销售类的),根据自己的意向考虑现在的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如考研则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英语数学,如销售类工作可以抓住学校的创业机会,在学校安排好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或销售的尝试,并以今年暑假参加机电大赛的事情为契机,鼓励学生自己组队多参加大赛,获得名次后不管对于找工作还是考研都有非常大的优势,提高学生积极性,达到学习氛围良好的局面。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学习来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情绪智力》中提出,情绪智力可以习得,学校应当对之进行系统的教学。但学校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问题学生身上,以解决实际矛盾来疏导学生的情绪。
高校可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开设“社会情感学习”、“情绪选择性团体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及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心理和行为健康水平,使他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包括学业在内的种种挑战,营造更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1]。
(四)理解和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理解和信任是初级共情技巧的运用,是将谈话重点放在学生个人身上,是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以平等的关系相待,以真诚的面孔相对,关注学生情绪变化,让学生体会到辅导员的真心,建立信任关系[2]。
(五)加大普及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问题
学校要应加大宣传及教育力度,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宿舍等渠道的作用,也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心理健康知识;
同时在迎新期间、考试周、毕业季、求职就业等关键节点,开设专门的讲座,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宣传内容的设计应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避免呆板、生硬[3]。
5.工区日常作业控制 篇五
一、日计划作业信息控制
1、工长每月下午将次日作业项目、地点、范围、分组情况、负责人、防护员、“三机手”等报工段。
2、领工员对所报内容,重点作业项目和关键岗位资格进行确认交代安全关键环节控制措施,并记录在《次日作业计划统计表》内报科调度。
3、工长对上级反馈的重点作业安全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记录在日计划内。
二、班前超前预想超前控制
1、工长按照次日作业项目,做好日计划,并根据《技规》《维规》《安规》《人标》进行行车、人身安全预想,并记录到《日计划》安全预想栏内。
2、每日早上,职工必须提前按规定着装,工长必须组织职工列队点名,工长必须将每组作业项目、负责人、防护员、《三机手》作业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重点作业一并认真安排交代。
3、班长、作业负责人、安全员、防护员要根据各自的作业项目,地点在工长布置交代的基础上进行补在工长布置交代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三、班中现场作业控制
1、作业组班长或作业负责人要按照作业标准指挥作业,监督使用的工具、材料、劳保用品是否带全,并负责对本作业组的作业组的安全过程安全质量实施监控,做好质量回检,及时纠正安全和质量问题。
2、防护员控制标准,防护员关键岗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防护员上道必须携带报话机、记录本、及防护用品,随时通报列车信息,及时通知作业人员下道避车。
3、“三机手”控制标准,“三机手”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三机手”上道前必须检查机具是否良好,必须时加载试验后方可上道作业,严禁机具带病作业,严格执行各种机具的操作规程发现异状及时通知作业负责人处理。
4、其他作业人员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化和作业程序,作业项目要达到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做到工完料净,实施自控、互控、他控措施。
四、班后日碰头评分制度。
6.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六
1、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1)、推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科学性。
(2)、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设计可以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系统全面分析,有明确的目标与操作程序,科学性、操作性强。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3)、促进思想政治教师的成长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教育技术方面都能得得很好的提高。
(4)、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设计不只是备教材,还有备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
2、请阐述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答:(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预设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的原则。
3、请阐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答:依据:
(1)、学科性质与特点。
(2)、课程标准与教材。
(3)、社会需要。
(4)、学生实际。
步骤:
(1)、目标分解。
(2)、任务分析。
(3)、起点确定。
7.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七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 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存在的种种困惑与偏差, 归结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由于他们对“特色理论”理解不够。因此, 通过大学生业余党校这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教他们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与看待社会主义现实问题, 提高自己的鉴别力。
(一) 深入学习, 领会实质, 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领会好“六项基本原则”, 坚持好“六个结合”, 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二是领会好“一个中心”,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在形成“三育人”格局上下功夫;三是领会好“四项主要教育任务”, 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上下功夫。通过学习,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来, 统一到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上来。
(二) 抓住中心, 突出重点, 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是要抓住育人这个中心, 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重点建设好以下五项工程:
1. 理想信念教育工程。
一是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头脑, 积极推进“三进”工作。二是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 改进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充分发挥“两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在解答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突出一个“早”字, 早选苗、早培养、早教育, 着力培养一支学生骨干力量, 发挥好他们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开展“坚定信念, 奋发成才”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寓理想信念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要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线, 以艺术节、科技节为载体, 建设科学、健康、高雅、向上的大学文化。逐步在校风学风、校园景观、形象识别等方面形成人文特色, 积极培育大学精神。办好品牌活动,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品位。开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弘扬主旋律, 发挥好大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3. 大学生暖心服务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一是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 形成一套制度, 确保每一个学生得到合理的资助;实现一个目标, 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辍学。二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 继续实施“组织责任制”和“导师推荐制”, 搞好服务, 积极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 加强指导,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三是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 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 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四是做好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优质服务, 坚持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 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4. 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工程。
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 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一是把劳动、军事训练及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列入必修课, 纳入教学计划, 把“三下乡”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育计划。二是围绕“为人民服务, 为祖国奉献”、“传播科学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等主题, 深入开展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法律援助、支教扫盲、文艺大棚车等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街道、社区, 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四是与企事业单位、
I教NTEL育LIG战ENC线E························
部队、机关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 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5. 网络思想教育建设工程。
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纳入校园网建设的总体规划, 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思想教育类网站, 开辟一批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的栏目,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完善校园网管理办法, 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堵”、“导”结合, 以“导”为主, 增强对信息管理渠道的可控性, 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建设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 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所谓主体意识, 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 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
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 关键是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 它需要一定的环境, 包括土壤、气候、和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第30页。)
1.要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 锻炼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他们敢为天下的创新精神, 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才能, 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引导他们深入到科学探索领域, 并从科学探索活动中激发其创新兴趣和动机, 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2.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校园里创设一种创新环境, 使大学生随时都有创新的启迪。我记得在读大学时, 我的一个老师在一堂课上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 是足可以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的, 所以说校园文化首当其冲就应该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对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健康的价值观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精神及其在物质和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对大学生的成长, 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首先, 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与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基础上, 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增强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其次, 校园文化要发展和升华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 倡导高雅纯正的趣味,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使其健康成长。再次, 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相应开展相关活动, 使每名同学都能够从中收益匪浅。
3.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高校的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党支部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等, 这五个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 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 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 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 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 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 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 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4.建立科学、完备的校园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的教育者应既包括专职的心理学教师, 也包括各级学生管理人员、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和家长;被教育对象则应包括所有在校学生;教育形式在以群体性的上课、做报告和个体性的心理咨询为主的同时, 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和广播站等媒体及其他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氛围, 力求实现预防问题发生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建立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就是要建立健
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它主要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决策、管理与实施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渠道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
这种新机制具体来说就是:第一, 建立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行政全面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 形成校党委领导, 校党委和行政共同决策, 校行政全面负责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体系;第二, 建立以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充分发挥校、院 (系) 两级党委、行政、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既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分工, 又要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第三,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开辟校内校外结合的育人渠道或基地, 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 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企校共建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效果;第四, 建立学校与大学生家庭沟通的机制,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要教育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促使其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同时,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还需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致力于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理论、教育、新闻、出版、文艺等部门必须坚持“育人首位”的原则, 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国家公安司法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净化社会环境,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总之, 当代大学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 他们有新的特点、新的矛盾, 因而我们应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居面。
参考文献
[1]邓球柏:《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段忠桥主编:《当代国外社会思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 篇八
【关键词】留守儿童;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
到现在为止,“留守儿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争议。林培淼、袁爱玲主张以开阔的视野从多个层面看待这个概念,就说明这个概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他们遵循《联合国儿童公约》把“儿童”确定在18周岁以下,按照父母双双离家外出或只有一方离家外出将留守儿童区分为“完全留守儿童”与“不完全留守儿童”,将“一次性连续半年时间”确定为认定留守儿童的时间尺度,并以留守儿童的居住地点将其区分为农村留守儿童或城市留守儿童等。[1]
因为生活经历不同,“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生活态度与“非留守儿童”是有差异的。多年来,相关的学术研究已经开展起来,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发现他们容易焦虑、冲动,孤独、恐怖的感觉较强,在性格上容易走极端,易出现神经质、过于内向等现象,而其心理弹性又较弱[2];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发现心理健全和人格发展是其主要问题,它们已经对留守儿童的学业造成影响,在行为习惯上,容易突破规范、形成不良生活习惯,在人身安全方面缺少必要的保护[3];有的研究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
目前,很多曾经的“留守儿童”已经进入了大学,大学在日常思想教育方面,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社会群体的特点。但是迄今为止关于“留守儿童”进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中国期刊网只收录了刘丽《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和房海鹏《馈论视野下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二文,可见,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十分匮乏。
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方面,刘丽、房海鹏文归纳了一些主要的问题,前者认为:留守儿童大学生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比非留守儿童要高;部分“留守儿童”大学生对社会支持、帮助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较低,容易误解周围发生的事件;有一些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情感状态容易趋于负面和消极,稍有挫折即容易抱怨环境不公。[4]后者认为:留守儿童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但性格较为内向,对待人际关系和周围事情敏感性更强;不善于表达,自尊心更易受挫;更容易因缺乏及时的交流和心理疏通而导致情绪不稳定。[5]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有的学生缺乏朋友和倾诉对象,有的学生缺少经济支撑,有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心理脆弱等。但是,还有一些积极的方面是很多研究者容易忽视的,就是困境所激发的自立、自强、自尊,使部分留守儿童大学生更有志向、更能吃苦、更能奋斗等,这一方面的特点,可以因势利导,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对于这部分学生,笔者采用了以下教育方式。
1.积极开展调查,及时把握情况
在问题出现苗头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的“留守儿童”大学生会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问题。曾有一个大学生,在所有评奖项目上,不管是校级奖学金、省级奖学金还是全国奖学金都要去争,大有把“别人的饭”也抢来的势头。经了解,该生除了是“留守儿童”大学生之外,还经历了父亲亡故、母亲另嫁,跟随爷爷生活,靠打工维持生计等问题。所以,对于辅导员、同学的许多帮助缺乏理解和领悟,总感觉自己“应该获得”。对于这种情况,通过侧面了解、当面谈心等方法,最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增进了师生、同学之间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不能积极开展调查、及时把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就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2.亲情补偿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们基本都经历过亲情缺失的问题。家庭的不和谐有时会延伸为周围社会关系的不和谐,甚至矛盾和冲突。有的留守儿童大学生,感情比较冷漠,与家长存在严重的矛盾,不理解家长。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女生,经常旷课、学习成绩差,联系家长,家长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后来经过多次耐心的交流,才得知个中原因,说服学生与家长交流,逐渐实现了亲情补偿,缓和了学生的家庭关系。
3.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社交焦虑、过度敏感、抑郁等,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抑郁症。这时候,要经常进行心理疏导,对严重者进行心理治疗。通过各种措施,纠正其不良情绪、认知偏差等。组织一些心理学课程,有时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部分学生平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在上心理学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与心理学课程联系起来,并且能够找到自我调整的办法。
4.促进人格教育,增强心理弹性
加强积极人格的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情绪、思想、认识和积极的人际关系。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性格,有的与人交流比较消极、怯懦,但有的学生却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自立自强。与很多仅仅关注负面因素的观点不同,笔者建议要利用“留守儿童”大学生本身生活境况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提升、强化其积极主动、自立自强的一方面,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周围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其独立、自主和上进意识,使其学习更加主动、成绩更加优良,并以乐观、开放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进一步促进心理、情感状态的和谐发展,把和谐建立在思想深处和心灵世界当中。
5.对经济困难学生,积极争取经济上的帮助
有一些“留守儿童”大学生面临比较多的压力,其中,经济困难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理解、支持他们,在奖学金评选等方面,适度向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大学生倾斜,同时,让这部分学生意识到周围同学、教师的善意帮助,既能在经济上略微缓解留守儿童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能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这样的效果,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6.参与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学业和人生规划
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方面,积极介入,为他们提供建议或出谋划策。目前,大学生特别关心自己人生前途、就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学生的压力尤其大,面临的困惑也特别多。大学辅导员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群体的学业和人生规划中去,为他们当好参谋、做好后勤,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参与一些意见,解决其思想困惑,有助于解决其心理矛盾、不良情绪等。
7.促进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不在身邊,留守儿童或半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少受到规范,纠正起来比较困难,应该采用“文火慢炖”的方式,促进潜移默化,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因为生活经历不同,留守儿童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在很多方面容易形成差异。就缺乏亲情、缺乏沟通、缺乏心理疏导、缺乏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看,有消极的一方面。但是,如果仅仅关注其消极的一面,就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实际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留守儿童大学生还有积极的一方面,即自立自强的一面,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勤奋上进的态度,是很多非留守儿童大学生不具备的。在留守儿童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方面,要注意“扬长避短”,激发其本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本身的消极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科]
【参考文献】
[1]林培淼,袁爱玲.全国留守儿童有多少——“留守儿童”概念研究.现代教育论丛,2007,4.
[2]夏维海,蔡昭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与展望.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3]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4]刘丽,90后“留守儿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安徽省某高校为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业】推荐阅读:
作业员日常工作流程08-18
2024继续教育 思想品德作业一07-03
日常教育培训计划06-23
班会日常行为规范教育10-12
《日常安全教育》教学设计11-03
镇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办法08-17
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心得体会10-22
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10-26
幼儿园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反思07-29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是如何关注学生发展的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