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24-08-07

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精选14篇)

1.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

茶叶修剪机采茶机械操作技术要点

一、使用前注意检查:

1、外观:有无磨损、裂痕、螺丝松动、线路脱落等情况。

2、齿轮箱:是否加了黄油(工作20小时加一次)。

3、空气滤清器:有无灰尘。

4、油箱:是否有油,油箱盖是否拧紧。

5、油门开关:是否过紧或过松。

6、汽油机开关:是否正常。

二、启动准备:

1、打开电路开关。

2、启动前注意观察油泡是否进油达到一半以上,如不足则要泵油,要先按几次手油泵,使汽油进入化油器、排出空气,油门关闭到位(冷机将油门适当打开一点)。

3、冷机启动时须关闭风门,热机启动时风门须处于开启状态。

4、按住汽油机,拉动启动绳。

5、启动后稍微加大油门,空转预热2-3分钟,正式采茶、修剪作业时需加大油门。

三、使用中注意事项(维护保养):

1、配比机油须摇匀才能启动机子,否则容易造成拉缸。不得用劣质机油,需用专用机油,以免拉缸。二冲程机子不得使用四冲程机子的机油,四冲程机子不得使用二冲程机子的机油,以免拉缸。

2、不得用不干净的壶装汽油,以免堵塞化油器。

3、未加黄油、机油不得开机工作,以免烧坏齿轮。

4、启动后未经预热不得突然加大油门,避免因机子过快发热损坏机件。

5、不得高速陡然熄火停机,以免造成呛火花塞不能启动。

6、不得搞歇人不歇机的超负荷运转,机子连续工作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容易造成超高温拉缸。

7、三包期内,机子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机,需打电话告知原购修理站派员拆检维修,以免造成损坏换件不能向厂家报损。因自改自拆造成损坏,由用户自行承担费用。

8、停机后如长时间(多天)不用要将汽油倒出来,以免损坏化油器。

9、四冲程机子要经常检查机油,机油少了要加上。加了三次机油以后要换一次机油,将废机油倒掉,否则容易损伤机件。

10、注意检查剪刀口螺丝间隙,防止螺丝松脱,以免影响剪刀寿命。

11、采茶机要注意检查软轴是否正常,防止因扭曲损伤软轴。同时注意检查风机风轮是否有磨损、擦壳、裂痕等情况,以免噪音过大和影响正常作业。

12、封园停机后要将机子擦抹干净,打上机油装箱。

四、茶叶采摘修剪机的安全使用要点随着茶叶采摘季节的到来,茶叶采摘机将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机械农事上的作用,安全作业显得十分重要,务请作业人员按操作程序作业。

1、操作时对服装的要求:

(1)请穿长袖衣裤,但避免穿宽松袖口、裤口的衣服。

(2)请戴有锁带的帽子和保护眼镜.

(3)请穿不易打滑的鞋子。

2、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1)借用或对机械操作不懂的人需使用此机时,请先接受安全作业指导,然后再使用。

(2)下列人员不能使用该机械:洒醉的人、未成年人、过度疲劳的人以及药物过敏等原因使得不能正常操作的人。

3、作业时注意的安全事项:

(1)起动时周围的不要离得太近,拉起动绳时,人需站在远离刀片的一侧。

(2)作业时不要接近他人;雨天和地面较滑时,请特别注意安全。

(3)刀片被卡住时,请迅速停止汽油机;请不要倒退(走)作业。

(4)在汽油机发动着或补充汽油时严禁抽烟。

(5)严禁小孩玩弄机械或带小孩操作机械,以免伤及小孩。

(6)采茶、修剪时,一定要握牢机子手柄,不得用吊带驮挂机子工作,以免发生安全事故。修剪茶树时,要用扬叉撬茶树枝桠,不得用手捡脚拢,以免割伤手脚。

(7)启动后不得用手触摸火花塞,以免高压伤人。

五、茶叶修剪机修理中的常见现象:

1、电路开关没打开拉不响机子。

2、摩托车机油加机上,会造成拉缸。

3、使用前不排空气拉不响。

4、空气滤清器海绵灰垢阻塞或是排气管滤网灰垢堵塞,需要及时清洗。否则机子没有劲。

5、汽油里面含水过多,造成茶机启动不了、拉缸等问题。

2.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物联网,茶叶种植,平台构建

茶叶种植技术在历史的推进中不断发展。近年来, 信息化进入了农业领域, 给茶叶种植带来了活力。尤其是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实现了人与人, 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很好的连接。广大的茶农迫切需要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茶叶生产, 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呼之欲出。

1 茶叶种植技术

茶叶的种植涉及很多的技术要领, 比如:茶园地块的选择、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等。将信息化引入茶叶种植过程中, 实现茶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是实现我国茶叶种植的强业之路。

1.1 茶叶种植的技术因素

茶叶的品质、质量和种植的技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茶叶在种植的过程中, 会受到地块、土壤以及种植密度和病害等方面的影响。因此, 科学地掌握茶叶种植技术, 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地块的选择上, 要充分考虑到茶叶本身的喜好。茶树喜欢排水较好的丘陵地区, 所以茶农在种植茶树的时候, 就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另外, 在种植的密度上要适中, 既不能为了取得更高的产量而种植过多的茶树, 也不能为了茶树的光合作用, 而使得茶树之间的间距过大, 影响了总体的产量。要充分考虑茶树的生长特点与当地光照条件, 合理安排茶树之间的间距。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 要坚持以“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还要定时对茶树进行修剪和采摘, 保障茶树正常的生长活动, 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

1.2 茶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中, 茶叶如果想要脱颖而出, 就必须就有自己的标识性特点。因此, 这需要强化茶叶产品的地理标识, 对茶叶实施茶叶地理标志的原产地保护制度, 让每一个地方的茶叶都深深烙刻上地方文化的特色。茶叶需要持续发展, 茶树种植更加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 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农的收入。这就需要革新茶叶种植的技术, 在当地的气候条件无法改变的时候, 适当采用人工的方式来改变茶叶生长的局部小气候, 达到理想中的种植条件。比如: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大棚技术, 就是改变茶叶生长局部小气候的很好的应用。通过大棚的使用, 增加茶叶生长的温度, 对日照的条件也加以合理的控制, 如此可以提高茶叶生长的效率, 进而增加茶农的收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于茶叶生产基地的保护也应该深入人心, 不过量的使用化肥、农药, 保持土地的清洁, 都是茶农们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应该关注到的问题。

1.3 茶叶种植技术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茶叶种植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的茶农文化知识储备比较少, 他们对于目前社会上的茶叶种植新技术、新理念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 茶叶种植领域研究出的新技术, 就可能无法惠及到那些站在茶叶种植最前线的茶农们。为了使新技术、新思想能够传递给茶农, 必须实现茶叶种植技术的信息化。现在, 农业领域较为流行的“农民一点通”“、农民信箱”, 就是对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的很好实践。通过这些信息化的媒介, 将茶叶种植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传递给茶农, 让他们将这些新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从而让技术产生经济效益。

2 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引入茶叶种植领域, 茶农可以接触到更多关于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 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尤其是其与物联网的融合, 大大推动了茶叶种植的发展, 令更多的茶农获益。

2.1 平台框架和主体结构

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设计要以方便实用为第一原则, 最大限度的降低平台的使用门槛。另外, 信息化服务平台还需要保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其数据的来源要有确切的依据, 满足茶农对于科技和市场的要求。为了方便茶农使用茶叶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平台的框架结构上, 我们多使用计算机、电话以及手机的APP形式, 来传达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并且在平台主体的结构上, 要立足于茶叶生产信息的数据库, 建立茶农的咨询系统、阅读系统, 以及专家咨询系统等, 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广大的茶农。

2.2 物联网切入信息化服务平台

物联网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派生的产物, 早期的物联网是以物流系统为背景, 它采用条形码的形式, 实现对物流系统的有效管理。同样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 物联网和信息化服务平台相融合, 提高了平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加之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作用, 可以实现茶叶种植领域的远程化操作, 这对改变传统茶叶种植模式, 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2.3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

物联网技术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平台相融合, 通过物联网实现茶叶、茶农、茶叶经销商、茶叶消费群体之间的信息交互, 这种现代化的交互互动,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可以全面感知茶叶种植技术, 随时随地对茶叶进行信息的采集和获取。并利用各种通信网络, 进行人与人之间信息交互与共享。这一平台的应用, 还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 对茶叶种植技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 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将会是茶叶种植技术领域的一大飞跃。

3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的展望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更多的关于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传递给茶农, 相关的咨询服务系统也会更加的健全。方便了信息在茶叶种植的第一线的推广, 同时也能采集更多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随着平台门户网站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茶农开始关注这一平台, 实现茶叶种植技术资源的共享。

3.1 健全服务体系

茶农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加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普遍较差, 这就会影响到茶叶信息技术在茶农中的应用, 以及茶叶科技信息的传播效果。在这种情形下,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就必须将咨询专家和农业技术信息员队伍建设为重点。让茶农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 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进行咨询, 防止因为信息的传达不及时或不准确, 而错失茶叶种植的良好时机,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农业技术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当下, 茶农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还不是很熟练, 这就使得茶农们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传达。技术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能弥补信息传递的不足, 这些信息员们深入田间地头, 考察茶叶种植过程, 了解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及时作出反馈。因此, 茶叶信息化服务平台需要健全的茶叶种植技术服务体系。

3.2 资源相关数据库的整合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 需要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支撑, 这些数据库包括了农业技术信息员们深入茶叶种植的第一线搜集整理而来的数据, 也包括了研究出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平台数据库中的数据, 应该做到尽可能的准确、全面、科学。数据应该包括茶叶种植的全过程, 从茶树地块的选择, 种植间距的决定, 以及化肥农药的施用和病虫害的防治等等。并且, 这些数据还应该是质量较高的数据, 要真正的深入农业生产的第一线, 采集最准确、最实用的信息。只有这些准确、科学的信息, 才能够为研究人员和茶叶种植者们提供最为真实的参考依据。

3.3 平台门户网站的推广

平台门户网站的推广是在前期服务体系的建立, 以及相关数据库整合的基础之上的。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准确把握了广大茶叶种植者们的需求, 针对茶农们的使用习惯, 才能更加合理的设计平台门户网站的栏目, 以及信息的层次。为了满足茶农对于网站的内容实现动态化的信息查询, 平台的网站可以将大量的相关信息, 用数据库的形式组织起来, 建立了各种实用型的数据库。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依托平台的门户网站实现其社会功能与价值。可以说, 平台的门户网站是整个服务平台的外在展现, 也是服务平台的前期所必须的准备工作, 因为最终的呈现方式就是平台的门户网站。所以, 平台的门户网站一定要做的突出、醒目。

4 结论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的养成以及茶文化的迅速崛起, 茶叶种植产业和茶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物联网与茶叶种植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 不仅能让茶叶生产共享科技进步的伟大成果, 还能让科技的发展惠及基层的广大农民。将茶叶种植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传递给茶农, 可以使他们从信息化服务平台上学习到的新理论知识, 并应用于实践当中, 从而产生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戴起伟, 曹静, 王支凤.面向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式设计[J].江苏农业学报.2012 (5) :90-91

[2]王峥, 秦昌友, 栗小珑.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信息.2012 (4) :678-679

3.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职校 茶叶生产与加工 地方产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127-02

茶叶产业是广西昭平县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对茶叶产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大。2013年秋,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抓住地方茶叶产业迅猛发展的机遇,顺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基于此,本文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职校茶叶生产加工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进行探索。

一、加强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昭平县茶叶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当地职校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截至2014年,昭平县共有茶园面积18.26万亩,干茶产量8150吨,产值达9亿元,全县大小茶叶加工厂130多家,10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经销等涉茶行业。从现有的茶叶产业规模和发展需要来看,今后乃至相当长的时间内,昭平县都需要有大量茶叶产业技能型人才的持续支持和支撑。据调查,预计未来5年内,昭平县需要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在6000人左右。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当地唯一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担负地方茶叶产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的重任,办好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二)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具备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的条件和能力。2014年,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获得了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专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该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师资方面,该校有种植类专业中级教师5人、“双师型”茶叶加工技术中级教师5人、“双师型”市场营销专业中级教师3人、中(高)级茶艺师5人;基础设施方面,校内有茶叶种植基地25亩、茶叶加工实习实训厂一家、茶叶加工教学实训室两间、茶艺室两间、网络营销实训室两间,各种设备价值100多万元。校外有茶叶生产实习基地1000亩、合作实习实训茶叶加工厂4家。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每年至少可以招收80名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的全日制新生入学就读,开设短期培训班1000人次。

二、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专业课师资多为转型的“双师型”教师,没有高级职称,理论、实践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校内茶叶种植加工实训教学设备还不完善,实训课开出率还不是很高;课程设置还不太合理,目前茶叶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茶叶种植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艺等,与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还不是很切合,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可选性不多,专业吸引力不强,造成学生流失,生源不足。

(二)服务地方茶业产业发展的方法、内容不多。目前,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一是通过招收本地初中毕业生入学,进行全日制的教学,目的是为地方茶叶产业培养新的技术人才,向本地茶叶企业推荐就业。但生源困难,数量有限。二是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向本地茶农传授茶叶生产技术,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但开班时间、次数有限,涉及面不广。三是与企业合作,在工人技术培训和学生实习体验方面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但合作力度不大,合作内容单一。四是与高校合作办学,如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3”的联合办学,向高校输送优秀学生入学深造,为本地培养高级茶叶技术人才。通过上述方式,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在为地方茶叶产业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应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如果在内容和方法上能够有更多的创新,那么职业教育对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提升茶叶生产与加工特色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一是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通过选送专业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中职师资培训、选派教师驻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体验实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实训设备,增加教学的现代化科技含量,提高实习实训课的开出率,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三是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更多就业岗位的茶叶产业技术人才。比如可以自编教材,增开茶叶实体店营销策略、茶叶网络营销策略、茶艺与文秘等课程。四是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重视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通过举办技能比赛,提高教学质量,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

(二)走出校门,送教下乡,主动服务。昭平是个茶叶大县,现有10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经销等涉茶行业,但多数是中老年人,新生代人数不多。尤其是在农村,中老年人成了茶叶生产的主力军,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需求量是很大的。由于生源问题,职校想通过扩大招生来提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显然不太现实。因此,职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走出校门,主动服务。一是送教下乡,定期派专业课教师下到乡村开办短期的技术培训班,主动承担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二是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在当地圩日到乡镇街道摆摊设点,印发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资料,开展生产技术咨询等服务。三是在茶园的重要管理季节,组织茶叶专业师生到各大茶区的茶园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茶农开展茶园管理工作。

(三)广泛参与各级各类茶叶技能大赛,扩大影响,为地方产业发展创造商机。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类茶叶技能比赛,如一年一度的廣西昭平茶王节。利用大赛机会,宣传和展示职校的教学水平和成果,扩大职校办学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系统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职校应该抓住一年一度的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时机,积极准备,加强训练,争取参赛机会,力争取得好成绩,利用大赛平台的影响力,扩大地方知名度,为地方茶叶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商机。

(四)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昭平茶叶产业在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产业上的矛盾。比如春、夏茶产量大与采茶工缺乏的矛盾;茶厂鲜茶收购量大与加工能力不足的矛盾;秋、冬茶产量少与人工过剩的矛盾;茶厂鲜茶收购量少与加工能力过剩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职校要加强与茶叶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职校的人才、设备优势和企业资金、资源优势,共同研究开发更高效的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破解茶叶产业上的矛盾。比如,在茶叶产量大,人力不足时,能否推广机械化采茶,加工生产一些对茶芽要求不高的品种,加快采茶和加工速度,减少因人力不足造成的损失;在茶产量低,人力充足时,能否通过生产加工一些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来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破解茶叶产业上的矛盾,是可以达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共同推进昭平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的。

总之,办好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是昭平县地方茶叶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有条件和能力办好这一特色专业。职校通过发掘潜力,采取多种创新方式和途径,全方位参与,将为当地的茶叶产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丽霞.关于中职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广西梧州市为例[J].广西教育,2014(1B)

[2]罗军武.茶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3]李凌.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13)

[4]吴文辉.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J].学园,2013(26)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项目(桂教职成【2014】32号)

【作者简介】欧进泽(1966- ),男,贺州市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师。

4.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春雨润茶园、茶枝吐新芽。在这充满春意的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安吉白茶研发中心成立仪式,我谨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向前来参加成立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研发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早在1992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就主持实施了省《#####特异性状鉴别与利用》课题,历经五年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生长特性,1998年该课题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又围绕######产业提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市、县、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级农业部门的主动配合,得到###茶企、茶农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形成了极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国######研发中心成立是这种合作关系的再一次提升。今天,####市农业局、#####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各界嘉宾在百忙之中,亲自来到这里,见证了中国######研发中心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市、县领导对######产业的高度关注,对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加强院企合作、促进#####产业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技术优势与#####生产企业、基地的有机融

1合,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试验基地建设、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等领域开展全面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提升#######的综合利用价值,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最后,衷心祝愿中国#####研发中心成立仪式暨#####全国经销商大会圆满成功!

5.《茶叶贮藏通用技术规范》 篇五

1.1.1 应具有该类茶产品正常的色、香、味、形,符合该类茶产品的相关产品标准,不得混有非茶类物质,无异气味,无霉变。

1.1.2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1.1.3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规定。1.1.4 水分含量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1.2 库房

1.2.1 贮藏设施周围环境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气味,并远离污染源。1.2.2 地面应有硬质处理,并有防潮、防火、防鼠、防虫设施。1.2.3 应防止日光照射,有避光措施。

1.2.4 应配备温湿度仪、除湿、降温设备,设备应有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检验的合格报告。1.3 包装材料

1.3.1 包装用纸应符合GB11680的规定。

1.3.2 聚乙烯袋、聚丙烯袋或复合袋应符合GB 9687、GB 9688和GB 9683的规定。1.3.3 编织袋应符合GB/T 8946的规定。2 贮藏 2.1 入库

2.1.1 经检验合格的茶叶应及时包装入库。

2.1.2 入库的茶叶应有相应的记录(种类、等级、数量、产地、生产日期等)和标识,字迹清楚、醒目、持久,禁止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与货号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2.1.3 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要分别存放。

2.1.4 入库的茶叶应按种类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存放产品应整齐,防止相互串味。2.1.5 入库的包装件应牢固、完整、防潮,无破损、无污染、无异味。2.2 堆码

2.2.1 堆码应以安全、平稳、方便、节约面积和防火为原则。可根据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选择不同的堆码形式。

2.2.2 货垛应分等级、分批次进行堆放,不得靠柱,距墙不少于20厘米。2.2.3 堆码应有相应的垫垛,垫垛高度应不低于15厘米。2.3 温度、湿度控制

2.3.1 绿茶贮藏宜控制温度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2.3.2 名优红茶贮藏宜控制温度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大宗红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3 乌龙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轻发酵乌龙茶贮藏,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2.3.4 黄茶贮藏宜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5 白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6 花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2.3.7 黑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2.3.8 紧压茶贮藏宜控制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3

管理 3.1 库房

库房应具有封闭性。黑茶和紧压茶的库房应具有通风功能。3.2 包装

3.3.1 包装应选用气密性良好且符合卫生要求的塑料袋(塑料编织袋)或相应复合袋。3.3.2 黑茶和紧压茶的包装宜选用透气性较好且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3.3 卫生管理

3.3.1 应保持库房内的整洁。库房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3.3.2 严禁茶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和易污染及化学合成物质接触。

3.3.3 保持库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和消毒,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吐痰。3.3.4 贮藏设备及使用工具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污染,优先使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消毒,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3.3.5 应用生石灰及其他可用作防潮材料防潮除湿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等防潮除湿材料接触,并定期更换。3.4 人员管理

3.4.1 应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质量和卫生情况,定期清理、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洁净卫生。

3.4.2 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且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3.4.3 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应遵守卫生操作规定。3.5 记录

3.5.1 建立贮藏设施管理记录程序。

3.5.2 应保留所有搬运设备、贮藏设施的容器的使用登记表或核查表。

3.5.3 应保留贮藏记录,认真记载进出库产品的地区、日期、种类、等级、批次、数量、质量、包装情况、运输方式等,并保留相应的单据。3.6 安全防范

应有防火、防盗措施,确保安全。3.7 库检 3.7.1 项目

3.7.1.1 货垛的底层和表面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3.7.1.2 包装件是否有霉味、串味、污染及其他感官质量问题。3.7.1.3 茶垛里层有无发热现象。

3.7.1.4 库房内应有通风、散热、除湿措施,应有温度计显示库内温度。库内温度、湿度应根据茶类的特点进行控制。3.7.2 检查周期

3.7.2.1 绿茶、花茶每月应检查2次,高温、多雨季节应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3.7.2.2 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紧压茶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高温、多雨季节应不少于2次,并做好记录。4 检验方法

4.1 茶叶取样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4.2 库房温度、湿度采用温度计、湿度计直接读取,垛内温度采用温度传感器测试。4.3 茶叶感官品质按GB/T 23776的规定执行。4.4 茶叶的含水率按GB/T 8304的规定执行。4.5 茶叶的污染物按GB 2762的规定执行。4.6 茶叶的农药残留按GB 2763的规定执行。

引用资料

6.加强技术创新 促进茶叶发展 篇六

胡兆君

(中华供销全国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摘要文章充分肯定了技术创新对茶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目前我国茶叶行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广泛开展科企合作;以制度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重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等途径提高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茶叶 技术创新 问题 途径

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组合”,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来源和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体化为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茶叶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对茶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但茶叶经济的增长方式仍依靠粗放型增长,技术创新滞缓,茶叶技术创新体系远未构建,仍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技术创新推动了茶业的发展

(一)、在我国,公元前2737年前的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能解毒,它作为药用的时代即将开始。据史书记载,从神农时代到唐朝末期(公元960年)前后约3000年的时期里,我国制茶技术经历了从生煮羹饮、晒干收藏,到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这一时期的制茶技术不断更新,蒸茶、榨茶、研茶、造饼、烘干等生产工艺相继出现,蒸青团茶生产技术相当普及,为我国古代茶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公元961年到1368年约经300多年,我国制茶技术经历了大的变革,先是由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后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从蒸青到炒青,虽仅一字之差,但却是我国制茶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它改掉了蒸青茶香气不高、滋味不浓的缺点,又把我国茶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从公元1368年至1700年的这一段时期里,虽然也是历时约300年,但由于制茶技术创新多,茶业发展大大加快,六大茶类在这一时期里得到完善;各类名茶也层出不穷,如松罗条、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等相继出现。

从世界范围看,进入20世纪以来,技术创新的建设加快。无性系的推广与应用,改变了世界茶叶的种植面貌;短穗插种繁殖技术促进了无性高品种的快速繁殖和推广;茶叶缺素症的营养诊断,平衡施肥,茶叶病虫害预测体系的建立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茶叶的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红茶加工技术的改进,使红茶的内在品质提高,生产成本下降,销售价格提高,对目前世界红茶格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茶机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降低了茶叶的采摘成本,提高了工效;茶叶对人体保健功效的研究,促进了茶叶的消费和茶业的发展。

(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对茶叶发展作用巨大。本世纪20年代初出现的袋泡茶和40~50年代出现的速溶茶,使得茶叶饮用方式简便、卫生、快捷,更适合调饮,从而也大大拓宽了世界茶叶市场。从80年代开始,随着液态茶饮料制造技术的创新和走向成熟,液态茶饮料正风靡全世界,广受消费者青睐。仅在日本,1996年生产罐装茶饮料的厂家就达250家,茶饮料占总饮料市场的21%,产量达356.2万吨。在我国台湾省,目前茶饮料市场份额约占整个饮料市场的50%,茶饮料销售额近200亿台币。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刺激了消费需求,导致产出的增长。

在茶叶行业中,一项学术上的新发现、一个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某一学科或某一行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事例举不胜举。如“茉莉花茶窨花工艺改革”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花茶窨制工艺对茶坯在窨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水分为技术关键的要求,使得以不烘坯窨花及湿坯转窨为特点的新工艺顺利推广,达到了节省鲜花30%,节能50%,缩短生产周期1/2,大大降低了窨花劳动强度,基本上避免了夜间通霄作业的传统作业习惯,加快了产品及资金的周转,减少了茶耗。按1992年物价水平计算,每吨茶成本平均可下降1800元。该项目得到了迅速推广,目前有近80%的茶厂采用了该项成果,产生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如“茶叶农药残留量快速简便检测方法的研究”、“茶尘理化特性的分析和研究”、“成套名优绿茶生产技术”等科研成果,经推广应用后对提高茶叶质量、改善制茶工作环境,开发茶叶新产品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茶叶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茶叶技术创新为茶业发展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但茶叶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

与农业平均水平相比,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目前,科技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为45%。据shui chang用tornqvist指数法对1963~1998年世界茶叶生产(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的四国资料为代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的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21%强。我国的茶业生产者数量大规模小,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在增长方式上主要仍为粗放型,集约化水平较低,因此,我国茶业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21%。我国茶叶工业化水平较低是制约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贡献率的重要因素(所谓茶叶工业化,是指把工业的生产方式贯穿于茶叶种植到成为商品的每个环节,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以技术进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又是茶叶工业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技术创新的主体错位、力量薄弱。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占全国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的60%以上。而我国茶叶科技人员占70%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种由于创新主体的错位,造成企业中技术开发人员少,素质差,资金条件有限,无力承担大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又缺乏应有的能力对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企业总是被动地输入技术,而无力自主创新,向企业外输出技术。由于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导致企业不敢冒然投资风险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把有限的资金投向基本建设与设备的引进上,在引进硬件的同时,并不能对软件技术很好消化吸收,无法开展二次开发。

2、茶叶技术创新系统缺乏活力。茶叶技术创新系统应包括各类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及从事R&D(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个人。一个创新系统要具有活力,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有健全的创新机构、信息的传递应当有效,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从事R&D人员具有很强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内技术和经济脱节的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一大批科研成果没有得到产业化应用,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有限的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仍然不能面向市场。

(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

1、技术创新经济学认为:造就一批具有敢冒风险的意识和洞察潜在利润,能正确把握市场机会并能果断决策、迅速实施、抢先占领市场、勇于创新的企业家,为这批企业家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受到现有经济体制及传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茶叶行业内还没有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产权不清造成技术创新成果与创新利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职务发明的数量较少;茶叶企业在进入90年代中后期面临的经营困难,使技术创新的成果不易在经营成果中体现;市场对技术的保护不够,技术创新的成果往往为其他人共享,无法为再次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凡此种种,导致企业对技术创新缺乏长期的规划,往往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

2、市场竞争的压力不足。我国目前茶叶初级制造者规模小、数量大、产品同质性强,为完全竞争市场。根据技术创新经济学的观点,完全竞争市场和在垄断市场都对技术创新带来一定的效率损失,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目前,由于茶叶产品的特殊性,经济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影响了市场的有效性,技术创新的成果为经营成果抵消。我国市场取向改革中,制度创新相对滞后,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创新方式是增量改革方式,暂时不触及原有体制的核心内容,而在体制外的增量部分按照市场机制的轨迹运行。茶叶行业的技术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原有体制内,因此,体制外市场竞争激励的增量部分提出的技术创新要求无法实现。由于这种制度创新方法带来的利益冲突日益明显,改革成本加大。所以,只有把原有体制内的核心内容推向市场,才能营造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三、增强茶叶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即将加入WTO,未来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竞争的主要内容将转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竞争,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集中体现。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茶叶行业的状况,笔者对提高我国茶叶行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必须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从建国以来茶叶发展的历史看,由于技术创新而导致的茶叶产业革命性变化的例了极少,茶叶发展所依靠的仍然是土地、农资产品及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加。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而导致的名优茶的大发展,沿续了传统的加工工艺,技术创新的成分很少。不能因此而低估茶叶行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迅速发生变化,传统的茶叶采制方法必将为工业化采制方法取代,茶叶经营生产的组织结构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结构的重新整合在所难免。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必将迅速壮大,反之,可能成为市场的追随者,或为市场所淘汰。

(二)、积极开展科企合作,提高行业整体创新能力

目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上各有所长,通过科企联合,建立起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机制,科研院所直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

1、克服科研与市场脱节的状况。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设在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把企业作为成果运用、试验的基地。企业因此可以发现急需的创新项目,科研院所也可以实现具有产业化能力的技术贮备。

2、通过人才的相互渗透,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人才。企业可以把优秀人才送到科研院所培训、学习;科研院所可以安排到企业中帮助企业人员正确实施技术创新项目,并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成果的运用效率。

3、实现优势互补。目前,茶叶行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科研院所,市场要求的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通过科企合作,可以暂时缓解这一矛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现在,大部分茶叶企业资金运用困难,很难在短期内添置必要的科研仪器,况且技术创新的风险较大,企业难以承担技术创新失败而带来的风险。运用科研院所现有技术创新仪器,可以有效盘活技术创新的各要素,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科企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之间找到纽带。

(三)、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1、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只有明晰产权,才能使不同产权的拥有者与其相应的责、权、利紧密结合,从而调动起各方面的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家的成长,使之把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克服在技术创新问题存在的短期行为。

2、充分承认技术创新的价值,使技术创新成果和科技人员的收入对称。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有偿转让、职务技术奖酬,科技奖励等多种办法把科技人员对物质追求的动力转化为技术创新动力。企业内部的分配中,要贯彻分配靠贡献的原则,把企业职工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化到个人,作为分配的依据。

(四)、重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茶业行业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快,技术创新的要求强烈,民营企业迫切需要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天然土壤。目前,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还很少,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注意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要积极开展利用外“智”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陈宗懋.茶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 1998(2)

7.茶叶推荐施肥技术 篇七

1 茶叶的生物特性

茶叶为多年生、一年多次收获的常绿作物, 在它的一生中, 既有总的生长发育周期, 也有年复一年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在自然状态下, 茶树至少能活100年以上, 但作为人工栽培的有效经济年龄, 一般也能达到50~60年。不论用哪种繁殖方式, 作为一株完整的茶树来说, 它的生长发育, 大致可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 我省的茶园分三次采摘, 即“春茶、夏茶和秋茶”, 为了满足茶树健壮成长, 使之优质、稳产、高产, 必须适时地给予合理的养分补充, 这是茶园科学施肥的主要依据。

2 茶叶的养分需求

茶树为多年生叶用常绿作物, 喜酸性土壤, 对矿质营养的需求方面表现有多元性、喜铵性、聚铝性、低氯性和嫌钙性。在吸收利用规律方面表现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茶树是以采收幼嫩茶叶为对象的多年生经济作物, 每年要多次从茶树上采摘新生的绿色营养嫩梢, 这对茶树营养耗损极大。与此同时, 茶树本身还要不断地速造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以维持树体的繁茂和继续扩大再生长, 以及开花结实繁衍后代等, 都要消耗大量养料, 因此, 必须及时合理补充养分。

茶树生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氮、磷、钾、钙、铁、镁、硫等大量元素和锰、锌、铜、硼、钼、铅、氟等微量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氮、磷、钾消耗最大, 需要通过施肥而加以补充。茶树消耗氮素最多, 磷、钾次之。

2.1 氮

氮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使枝叶繁茂, 同时促进茶树对其他养分吸收, 提高茶树光合效率等。氮素供应充足时, 茶树发芽多, 新梢生长快、节间长, 叶片多, 叶面积大, 持嫩期延长, 并能抑制生殖生长, 从而提高鲜叶的产量和质量。施氮肥对改善绿茶品质有良好作用。过量施氮肥, 对红茶品质有不利影响;若与磷、钾肥适当配合, 无论对绿茶还是红茶都可以提高品质。氮肥不足则树势减弱, 叶片发黄, 芽叶瘦小, 对夹叶比例增大, 叶质粗老, 成叶寿命缩短, 开发结果多, 既影响茶叶产量又降低茶叶品质。

2.2 磷

磷主要能促进茶树根系发育, 增强茶树对养分的吸收, 促进淀粉合成和提高叶绿素的生理功能。从而提高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蛋白质和水浸出物的含量, 较全面地提高茶叶品质。茶树缺磷往往在短时间内不易发现, 有时要几年后才会表现出来。其症状是新生芽叶瘦, 节间不易伸长;老叶暗绿无光泽, 进而枯黄脱落;根系呈黑褐色。

2.3 钾

钾对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转化和贮藏有积极作用, 它还能补充日照不足, 在弱光下促进光合作用, 促进根系发育, 调节水代谢, 增强对冻害和病虫害的抵抗力。缺钾时, 茶树下部叶片早期变老、提前脱落, 茶树分枝稀疏、纤弱, 树冠不开展, 嫩叶焦边并伴有不规则的缺绿, 使茶树抗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据农化分析, 每采取100公斤青叶, 要从茶树上带走1.125公斤纯氮, 如果把消耗在根、茎、老叶、花、果等上的氮, 与落叶、落花、死根、修剪枝叶等所归还土壤中氮大致平衡的话, 即每采400公斤青叶 (折100公斤干茶) , 施回给茶园4.5公斤纯氮就可平衡。但试验结果显示, 茶园的氮肥利用率全年合计只有45%左右, 即每采400公斤青叶, 至少要补还给土壤10公斤纯氮才能平衡, 这是采摘茶园氮素施用的最低水平。为确保茶树健壮成长, 实现茶叶优质、高产, 必须合理搭配氮、磷、钾养分比例, 其配比在2~4:1:1的变幅内灵活应用。

3 茶树的施肥技术

3.1 优化施肥原则

重视有机肥,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重视基肥, 基肥与追肥配合施;重视春肥, 春肥与夏、秋肥配合施;重视氮肥, 氮肥与磷、钾及微量元素肥配合施;重视根部施肥, 根部施肥与根外追肥配合施。

3.2 施肥数量

根据成龄采摘茶园其氮肥追施用量采取“按产定肥”的原则, 我们按照“低产、中产、高产”三个产量水平 (即每667平方米产150公斤干茶为低产、产200公斤干茶为中产、产300公斤干茶为高产) , 推荐三个施肥数量以供参考。

在上述施肥推荐表中, 氮肥的1/3应以有机肥的形式施入, 2/3应以无机肥的形式施入。磷肥和钾肥可混合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施入。每667平方米低产茶园则应施1500公斤堆肥或100公斤菜籽饼肥, 与20公斤过磷酸钙和10公斤硫酸钾混合堆腐后作基肥施用;如果以尿素作追肥, 则应用22公斤尿素作追肥施用。每667平方米中产茶园则应施2000公斤堆肥或150公斤菜籽饼肥, 与25公斤过磷酸钙和15公斤硫酸钾混合堆腐后作基肥施用;以尿素作追肥, 则应追施尿素37公斤。每667平方米高产茶园则应施3500~4000公斤堆肥或300公斤菜籽饼肥, 与50公斤过磷酸钙和20公斤硫酸钾混合堆腐后作基肥施用;以尿素作追肥, 则应追施尿素65公斤。

3.3 茶园肥料选择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喜铵性、“忌氯”性作物, 对氯、钙、硼、钠等营养元素十分敏感。因此在肥料的选择上, 氮肥最好用铵态氮肥或酰铵态氮肥, 如硫酸铵、碳酸氢铵或尿素等;磷肥应选择过磷酸钙;钾肥宜选择硫酸钾;有机肥应选择土杂肥、塘泥、牛粪、饼肥等。提倡茶园套种绿肥, (1) 它能保持水土, 减少水土和养分流失; (2) 通过生物固氮和养分富集,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 (3) 还能调节土温,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4) 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质。

3.4 施肥比例

3.4.1 基、追肥比例

按一般茶园施肥经验, 氮肥的1/3以有机肥形式作基肥, 2/3以无机肥的形式作追肥。磷肥和钾肥混合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施肥。

3.4.2 追肥比例与次数

按茶树吸肥特性, 在每轮新梢萌发前都要追肥。我省茶树一般一年能萌发4次。一般产量较低的茶园, 一年分3次追肥, 即春肥占40%, 夏、秋茶追肥各占30%。而对产量较高的茶园, 随追肥用量的增加, 可分4次追肥, 即春肥占40%, 夏肥、夏秋肥和秋肥各占20%。但追肥次数太多, 过于分散, 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5 施肥时间与施用方法

3.5.1 有机肥施用时间与方法

时间宜早不宜迟, 一般在寒露前后, 最晚不迟过立冬。深度深挖20~25厘米肥料沟施入。质地粘重的土壤, 可适当深施以利改土培肥, 使根系深扎;砂质土壤则宜适当浅施, 以减少淋溶损失。

3.5.2 化肥施用时间与方法

时间:碳酸氢铵做春肥, 适宜在茶芽鳞片至鱼叶开展时, 这与茶叶的品种有关, 早芽种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 中芽种3月中旬, 迟芽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夏、秋季追肥, 应选择在茶叶采摘高峰后施入, 一般夏季追肥在5月下旬, 秋茶在7~8月份, 但不宜在伏旱期施肥, 应在伏旱前后。尿素作追肥应比碳酸氢铵提前5~7天施。

深度:碳酸氢铵易挥发, 沟施深度应达到10厘米, 并随施随覆土。尿素可适当浅施。

参考文献

[1]刘庆坤.中国作物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 1991:215.

[2]刘义平.福安市茶园土壤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福建茶叶, 2005 (3) :29.

[3]张优.茶园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对比试验[J].安微农业科学, 2007 (6) :35.

[4]谢芬.茶饮料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茶叶科学技术, 2005 (2) :4.

8.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篇八

关键词:孟连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58

1 新茶园建设

1.1 园地选择

选择具有交通、能源(电源)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等基本条件的灌木林地、荒地开垦茶园。坡地坡度不能大于20度,海拔在800~1600米之间,土层深1米以上,土壤显酸性,pH值在4.5~5.5之间。园地周围要求无污染源,特别是园地周围的水源,水库水质无污染源。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自然环境优美。

1.2 茶园规划设计要求

根据茶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和农业生产整体布局要求,选好土地后,进行园地整体规划。厂址一般选择在园地的中心地带,便于生产加工。选好厂址后,根据开垦规模,相应对生活区进行统一规划,做到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同时,为了茶园管理、运输方便,应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的道路。

1.3 茶园蓄、排水系统

1.3.1 修建蓄水池 于茶园内较高的低凹处建蓄水池供旱季生产使用。蓄水池的配建可以根据茶园的分布、大小来配建,一般100~200亩可以建1~2蓄水池,用于补充生产用水的不足。

1.3.2排水沟 排水系统可以起到流水敞通、保护茶园梯面受断流洪水冲坏的作用。可以结合茶园内的干道和支道的养护,于干支道内侧开挖排水沟;保留地势较低的自然山水沟,排出茶园内多余的水分。

1.4 生态茶园的规划设计

茶园规划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把水头林、山顶戴帽林、风景林规划出来,并作出标记便于保留;植树造林,建设生态茶园在干道、支道两旁种植与茶树无相同病虫害的林木、果木。隔15米留下一带茶梯用于种植水东瓜树、香樟树、果木等林木。

1.5 茶园梯田的开垦

清园工作要把地上树木、杂草清理干净,大石块理顺,然后挖除树桩,整平土坎、土坑;开挖种植沟用水准仪测量后定桩,沿水平线开垦种植沟,种植沟深不低于50厘米,口宽不低于80厘米,底宽不低于60厘米,从山脚向上开垦,第一沟挖出后,把上一沟的表土12厘米连同枯枝落叶回入一沟,依次向上开垦;整理梯田通过开沟、回表土、填新土、整平,形成种植梯面。梯面要求宽1.7~2米,里低外高,倾斜度为5度。

1.6 选用良种

茶树良种对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树的抗逆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建立丰产优质茶园的基础。孟连县近年来发展的良种主要是云抗10号、矮丰、长叶白毫、雪芽100号等。

2 生产茶园规范管理技术

2.1 茶园施肥技术

按“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肥料的选用,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城市垃圾、硝态氮肥。根部施肥为追肥和基肥、追肥一年可分两次使用,春茶结束施一次,可用尿素10公斤或磷酸铵10公斤配合微生物肥30公斤,于夏茶收获前30天施下。夏茶结束再按上述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再施一次,作为全年的追肥。基肥以农家肥、绿肥、油枯为主,可适当加入固氮菌肥料等,全年的基肥可以分两次进行,8月底施一次,油枯100公斤、绿肥300公斤、堆沤肥100公斤;11月底施一次,腐熟人粪尿300公斤、堆沤肥200公斤、绿肥100公斤。施有机氮及无机氮的比例为1∶1最适宜,大约厩肥1000公斤加尿素20公斤,严格按比例准则进行。

2.2 茶园耕锄技术

孟连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园内杂草生长旺盛,耕锄工作要结合施肥工作进行。每年进行2~3次浅耕除草,一次中耕除草。将杂草作为绿肥压埋处理,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无杂草危害,促进土壤熟化。

2.3 茶叶采摘技术

根据所制茶类对鲜叶的要求进行采摘。茶叶鲜叶采取要及时,制作名优茶的鲜叶须提前采摘,否则易放老在树上造成浪费。鲜叶采下后,勿用塑料袋或口袋盛装,不得紧压,以防止发热变质。

2.4 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的目的是复壮树冠,提高芽叶品质,扩大有效采摘面,适当控制茶树高度。修剪的轻重要看茶园生长状况而定,正常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茶园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茶树高度掌握在70厘米以下。生长势较弱,丛面出现枯枝,结节枝的茶树,可以进行深修剪。修剪的形状:幼年茶园或一般的茶园,可按平面式、倒弧形修剪。茶园管理操作困难的茶园要向立体化修剪发展。“厂”字形修剪能有效扩大采摘面积。

2.5 冬季茶园管理技术作业

茶叶冬管作业是关系一年茶叶生产成败的工作,包括:中耕除草、施基肥、修剪、打一次杀虫剂,打一次杀菌剂。中耕深度25厘米以上,沿茶树滴水线开沟25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里外轮换,杂草压埋进施肥沟里面。中耕土壤要求打碎,直径不超过10厘米。打杀虫剂及杀菌剂要求周到、彻底。

2.6 茶树病虫害防治

要体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防治标准之下。

化学防治茶树病虫害应抓住几个重要环节:一是结合冬管工作,用生产绿色食品农药准则规定的刹虫剂、杀菌剂消灭园内的病源、虫源降低越冬虫菌基数,避免病虫害大量发生;二是做好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调查工作、提供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机;三是于春茶结束后狠治小绿叶蝉及其它病虫害;四是生产季节用其它方法无法控制的病情、虫情,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

9.《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一 篇九

一、茶叶生产四大产区

茶树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尤其在长江以南山区更是如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产茶遍及20个省(市、自治区),可分江北、江南、西南、华南四个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台湾省、海南省、广东和福建的中南部、云南和广西的南部。宜加工红茶、普洱茶、大叶青和乌龙茶等

西南茶区位于米仓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的中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可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湖南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和广西的北部、福建的中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宜制绿茶、乌龙茶、花茶和名特茶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括甘肃、陕西和河南的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北部、山东的东南部。所制绿茶,香高味浓、品质较优。

二、茶叶分类

依据制法和品质特点中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和青茶(乌龙茶)等六个类别。这种分类较科学的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三、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

茶树新梢的生育进程是:芽体膨大,鳞片展开,鱼叶展开,真叶展开,驻芽形成。如不加采摘,任其自然生长,驻芽一般经短期休止,继续生长。我国大部分茶区,每年可重复生长3~4次。如经采摘,则在留下的小桩上,顶端2~3个腋芽又能各自萌发成下一轮新梢,再供采摘。所以,在合理采摘条件下,茶树出现明显“轮性”生长。轮次多少,随地域条件、品种特性、肥水管理和采留标准而不同,一般热带8~10轮,亚热带5~7轮,暖温带3~4轮。

四、茶树根系及其生长高峰

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深入土层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所以植茶土壤一定要保持深厚(70~80厘米以上)。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深达60~80厘米。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大都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性。

10.《茶叶生产技术》课程辅导四范文 篇十

一、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

茶叶加工厂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原则是,首先根据生产需要,确定所设计茶厂生产的茶类、年产量、茶叶高峰日产量及茶叶加工工艺,在此基础上确定茶叶加工设备配备方案,并完成生产线设计。然后,根据生产线和设备要求进行茶叶加工和相关车间及用房设计,加工车间设计时,除车间功能应满足茶叶加工工艺要求外,并要注意留出机器安装和操作的洞和门等,并将所需要的电、油、煤气、水管预埋好并送至使用位置。在各车间及其配套用房完成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茶厂厂区总体方案布置设计,使其在整体上保证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井然有序,能满足茶叶加工和环境生态要求。应避免未作茶叶加工工艺、机器选型和生产线设计前,盲目进行车间和其它厂房设计和建造。

二、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

优质茶园建设的目标简单的说有“四化”:即茶园园林化;园区生态化;茶园良种化;茶园机械化。

1.茶园园林化:

建设新茶园必须围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对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美化茶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区小气候。从整体看,应该是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梯级等高,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块分明,适合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当今具有林园环境是优质茶园的重要标志。

2.园区生态化:

园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无污染。茶园生态系统中,要以茶树为优势种群,充分利用光、热、水、土、气等生态条件,在实现茶园园林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之既能充分满足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生态要素,又能为茶园病虫害实现生态调控,从而为实现茶园生态无公害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茶园良种化:

茶树种性是决定茶园产量、鲜叶质量和成品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新建茶园或换种改植时,首先考虑选择优良的茶树品种,充分发挥良种茶树的作用。

4.茶园机械化:

11.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023

随着我国社会各界对餐饮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种植者都将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分析作为工作的重点。

1 无公害茶叶的评判标准

目前,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已经在我国社会的很多地区实现了普及,相关优化技术的处理也能够在符合生态茶叶的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实现无公害的要求。要想做好无公害茶叶质量的分析和判断工作,就需要保证相关技术操作流程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使全部技术性操作活动能够结合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特点进行,并对操作程序进行优化处置[1]。此外,要结合对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监管性要求,对所有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处理;要加强对无公害茶叶及其生长环境重金属含量的关注,使无公害茶叶可以有效地避免残余农药带来的不利影响,突显无公害茶叶在茶叶制品领域的优势;要结合无公害茶叶检测机制的实际要求,对茶叶是否具备污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使污染物的处理过程可以在相关数据的应用过程中进行茶叶无公害技术的处置,保证全部的无公害茶叶处理技术可以同茶叶质量监管机制的运行程序保持一致[2]。无公害技术的应用还必须与相关操作技术的实施流程保持一致,使高效种植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固定的范围内得到高效实施,有效地实现茶叶质量监管工作的全部价值。

2 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

2.1 优化无公害茶叶种植过程

首先,必须对无公害茶叶的种植过程进行基础性设计,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实施高效种植技术。在进行茶叶品种选择的过程中,要对茶叶的优化技术实施完整的分析研究;在监管技术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茶叶品种,进行种植模式设计,保证监管机制能够适应茶叶种植技术的各项规定和要求[3]。在完成茶叶品种选择之后,必须对高效种植方案进行优化处置,以便各项规划方案的实施能够结合茶叶品种选择合适的技术。此外,构建茶叶品种控制机制,使所有设计工作能够在符合品种适应性能力的前提下,实现种植效率和质量的优化。可以使用毒性测试的方式,对无公害茶叶所有的化学成分实施分析,使无公害茶叶当中的全部有害物质都能得到完整的排除性处理,增强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优化策略。在完成基础性种植技术设计后,要对诸多茶叶品种当中的物质优良性特点实施分析,使后续的茶叶种植技术可以在固定的标准影响下进行茶叶种植毒性测试机制的设计,保证全部的检测活动能够在种植技术的处理过程中进行病害问题的有效控制,使后续的病害传播程序能够适应无公害茶叶的技术性处置要求。

2.2 完善无公害茶叶修剪工艺

修剪工艺既是提升无公害茶叶种植高效性的关键,也是保证无公害茶叶能够得到高质量应用的关键。要结合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优越性特点,对所有的茶叶物质修剪技术优化方案进行总结,在无公害茶叶的枝叶生长过程中合理应用修剪技术,保证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能够适应植物的生长特征。在基本的修剪工作完成之后,要对茶叶种植过程中的修剪程序进行研究和总结,保证结合枝叶的技术控制要求进行修剪,以便后续的茶叶种植技术可以适应修剪工艺的应用程序要求。在完成无公害茶叶基础性技术处置后,要对无公害茶叶修剪工作的特点的分析,使茶叶的种植过程可以在自然环境的有效影響之下进行产量因素的控制,并保证茶叶的种植能够适应土壤的质量特点[4]。高效种植技术在无公害茶叶修剪过程中的应用,还可以结合无公害茶叶的高产性特点实施,使无公害茶叶可以通过土壤资源的优化处理进行修剪技术的提升,以便茶叶的技术性处理可以同土壤资源的覆盖性要求保持一致,增强无公害茶叶的有机物质应用价值。

3 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在茶叶种植中应用的后期管理

在完成基础性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处理之后,需要对无公害茶叶生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提高无公害茶叶的价值。此外,要结合无公害茶叶生长过程中的阳光充足和环境湿度特点,对全部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后续的茶叶生长过程可以在良好的环境控制因素影响下增强管理水平。要对当前茶叶已经完成的种植产量实施统计,使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技术能够适应茶叶产量变化趋势的实际特点,使茶叶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无公害技术应用模式的优化。可以根据无公害茶叶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防治特点,使用生物防治的方式,保证病害防治活动能够在树种的控制过程中进行病害防治技术应用频率的有效收集和控制,使后期管理机制的运行能够适应茶叶的技术性处理要求。

4 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实施无公害茶叶种植工作的成员需要加强对无公害茶叶品种选择工作的关注,使全部的种植技术应用方案可以在固定的条件影响下进行,保证所有的无公害茶叶种植技术可以符合种植技术使用环境的要求。此外,要根据无公害种植技术实施环境的资源储备量特点,对全部的无公害茶叶种植程序价值控制,使所有的高效种植技术都能够充分适应无公害茶叶的种植程序特点,并保证所有的水资源都可以适应无公害茶叶种植过程中的植物保护系统运行要求。要结合高效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资源丰富性特点,对水质环境是否具备污染性特点加以研究,使水资源能够对高效种植技术的应用过程进行有效的技术性补充,保证茶叶的种植技术能够在各类因素共同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种植水平的提高。

5 结语

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无公害茶叶达到高产高效,还能使无公害茶叶的优势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实现,保证无公害茶叶能够在技术性因素的影响下进行高效种植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资切,木腊周.试析无公害茶叶的高效种植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8):192.

[2]葛家颖.提高茶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

[3]郑龙章.茶农使用农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4]罗理勇.茶叶质量安全认证现状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12.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 篇十二

1) 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商品微生物有机肥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 有生产许可证的在有效期范围内的肥料, 这样可以保证质量和肥料效果, 一般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或商品微生物优质有机肥量在100~150kg作基肥施用。

2) 施用自制有机肥

经充分腐熟的生活垃圾, 鸡、鸭、猪、牛的粪便自制有机肥, 成本低廉, 又可改善卫生环境, 是值得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用这些有机肥作基肥, 要在9~11月份结合茶园深翻改土或开春前挖条穴施用, 一般亩用1 500~2 500kg.

3) 秸秆回田

在新植茶园、幼龄茶园和成年茶园的平台上, 铺上一层水稻收割后遗留下来的稻草进行回田, 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茶园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又可以防止杂草生长所带来争水、争肥和争空间的不利一面;此外, 稻草腐烂后自然回田还是非常好的有机肥。

4) 种植经济绿肥

在新植茶园和幼龄茶园的平台和梯壁套种如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平托花生、印度豇豆等豆科经济绿肥, 在初花产量最高时回田, 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源。

2、合理施用化肥

1) 施肥的原则

茶树因树龄、树势、产量指标, 茶园土壤, 所制茶类, 种植密度而不同, 施肥的数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以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 适施追肥, 分期追肥, 多肥配合, 深浅适宜的施肥原则。

2) 施肥的时间与数量

为了满足茶树生长周期需要的各种肥料, 秋冬施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配合部分复合肥, 一般根据茶树新梢生长轮次和需肥的连续性, 在各轮新梢生长前, 及时分批施用追肥, 一般全年3次, 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配合磷钾肥和根外追肥, 促进茶芽萌发。

3、根外喷肥

13.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篇十三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阐述.重点对生产无公害茶叶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同时发挥各种物理防治优势,适量运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对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AA级茶园,应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一般无公害茶园也要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合成农药,以改善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作 者:郭桂义 孙慕芳 作者单位: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学专业,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34(6)分类号:S435.711关键词:无公害茶叶 病虫害 防治技术

14.茶叶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基本情况

本公司实施项目位于XXXX茶场,属公司承包自主经营的茶叶生产基地,实施项目总面积XX亩,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茶农)”的方式对项目实施进行管理和控制,辐射XXX村及周边农户。合作社现有专业合作农户XXX户,其中管理及加工技术人员XXX人,直接带动茶农XXX多户,惠及茶农XXX多人,加工厂覆盖基地周边茶园XXX亩。公司基地也顺利的通过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了有机茶证书。XXX年XXX月我公司基地合作社被评为“百色市20xx年度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年合作社又获得了自治区农民合作示范社。XXX年X月公司获得了“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荣誉称号。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有机食品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健康食品,市场价格可观,公司要通过创建有标准园来提升茶叶的经济附加值,从而达到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公司通过实施对比每亩茶园鲜叶

产值达到3500——3600元,比绿色食品茶园增加750——800元。所以,创建标准化茶园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公司效益,农民真正有实惠的富民兴企的好项目。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严格按照项目的标准和要求实施项目。根据县有关部门的工作方案,结合公司项目实施的具体办法,合理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召开了本公司员工及专业合作社茶农实施项目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本次实施项目总投入为XXX万元,其中:农业部门补助XX万元,公司自筹XXX万元,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加工厂工艺与设备改造升级,茶园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技术培训补助,绿色植保物化技术,购置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色板等。

(2)加强领导和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

1、公司按项目实施安排进度,组织本公司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按照实施技术标准和要求,落实分片管理责任制,深入茶园指导茶农实施标准化生产。

2、邀请县农业局,县茶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到实施项目现场指导,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

3、组织茶农按项目实施技术标准开展工作,加强督促和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3)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提高茶园管理质量。项目实施以来,公司邀请县农业局、县茶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开展创建有机茶园的技术标准和实施项目要求进行培训,通过现场培训,提高了茶农对创

建有机茶园的重要性认识,使茶农基本掌握了创建有机茶园的标准和要求,促进了茶园管护质量的提高。

(4)落实专业合作社茶农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茶农的管护积极性,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实施的特点,为了充分调动茶农的管护积极性,公司与茶农签订“茶园承包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茶园管护标准和茶叶鲜叶的保护价收购的等级价格,通过协议的约束,保证了茶农管护收益,就调动了茶农的管护积极性。

(5)精心组织开展基地创建的各项工作,一是认真把好基地实施各种情况资料数据统计和各种数据的记录及归档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做好创园验收的各种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给今后验收打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是创建标准园是新型技术,而且技术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是标准园前期投入大,对前期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3、是一些茶农认识还不到位,跟不上创建标准示范园的标准耍求。

四、思路和建议

1、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有效利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是加大对茶农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茶园的管理质量。

3、是探索利用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达到既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功效,又可缓解劳动力不足,加大对创建有标准园的资金投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总之,通过茶叶标准园建设项目的设施,对凌云白毫茶品质的提升,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茶农的脱贫致富都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有效益,有潜力,很成功的项目。我们公司将依托该项目的设施,提升茶叶的品质和经济附加值,带动茶农脱贫致富。

XXXXX

上一篇:安全大检查隐患排查表下一篇:2011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