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2024-11-05

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共10篇)

1.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一

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自然实验法、座谈讨论法,对榜样示范在未成年人品德形成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伴榜样对于任何年龄组来说,其影响力都是显著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声像资料中)社会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对于低龄儿童,榜样的影响促使其一般认识水平提升得更快,其相应的具体行为的习得率也较高;对于高年龄组少年来说,更倾向于高级认识水平的提高,公众人物的表率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显著;在附加因素上,权威的表扬和集体的讨论起到相当的.强化作用,即在现实中,同伴的表率与舆论的联合作用,对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的养成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 者:郭明真 胡湘明 冯小茹  作者单位:河南省团校,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年,卷(期): 17(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榜样示范   品德   未成年人   自然实验   一般认识   高级认识  

2.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的民族, 传统道德是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传统的道德, 我们绝不能简单斥之为封建主义道德而弃之于不顾, 应择其美德而扬之。从具体内容来说,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讲究诚信。

我们祖先早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至理古训。比方, 大家熟悉的“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人无信不立”等, 这些都是告诫我们青年教师做人要有诚信。

2. 见利思义。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 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先秦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在董仲舒那儿得到进一步发扬。他说“天之生人也, 使之轻义利。利以养其信, 义以养其心, 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之养也, 利者体之养也, 体莫贵于心, 故养莫重于义。”这种见利思义的道德观念在今天应提升到“荣辱观”的高度来认知。

3. 自律奉公。

对中国传统道德都有影响的各家各派, 一直提倡大公无私的道德。历史上, 不谋私利, 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也不乏其例。明朝于谦的“清风两袖朝上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清朝的“天下第一清官”张清恪, 这位清官不纳一分一毫。在今天, 为官不贪、清廉自守, 为人自律等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青年教师提倡的。中华民族的每个分子都应弘扬自律奉公的传统美德, 这体现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4. 敬老慈幼。

敬老慈幼是传统道德规范中极重要的方面, 也是几千年来我们民族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孟子说:“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就是说, 推己及人, 将家庭内部的敬老慈幼之德推广到学校师德教育之中去, 从而表现出师与生之间的尊师爱生的品德, 这也是我们今天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

5. 热爱祖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国忧”,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趋避之……”一颗颗爱国之心跃现在我们面前。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我们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我们必须珍视和继承这份优秀遗产。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文化内涵如此之丰富, 群众基础如此之深厚, 它的积极成果和精髓是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是师德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宝藏, 正如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德育工作会议上所说:“必须用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熏陶青少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担当振兴中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加以利用呢?

其实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 有许多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精神财富。比如, 讲求信义、忠于职守、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见义勇为、以己宽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多接受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他就会明白个人在学校教书育人中应坚守的岗位和应尽的义务, 就能知道自己肩负振兴中华的使命。又如, 中华民族文化注重“五伦”, 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和睦、事事有序、商家有信”, 那么, 还会有“重利轻义”等之流立足之地吗?

建设我们的国家, 科学知识固然重要, 但知识毕竟是要为人所用的, 只有人格健全的教师、道德高尚的教师、民族责任感强的教师, 才能更好的运用科学知识去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一代。所以, 科学与道德是并重的。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科教兴国”, 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现代化的步伐就会逐步加快, 但提倡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应放弃传统文化, 不要忘记矛盾双方既有对立, 又有统一, “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可以统一起来。

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而言, 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精华, 应该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并用它来打造新时代的青年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用“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来鼓励他们在学习上的求知精神;用“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来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用“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用“入则孝, 出则悌”来建立他们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用“衣贵结, 不贵华, 对饮食, 勿拣择, 年方少, 勿饮酒”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用人物, 须明求, 借人物, 及时还”来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诚信的品格;用“斗闹场, 绝勿进, 秽污词, 切诫之”来提醒他们远离社会黑恶势力……总之,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思想, 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最好教材。

3.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三

[关键词]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精神利益相互促进

当代社会被称为“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互联网的出现极其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它正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互联网的出现也是当代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象征。象其他的科技成果一样,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烦恼和问题。纵观人们的网络行为,有物质利益追求,但更多的是在寻求精神需要的满足,即追求精神利益。因此,精神利益对网络道德建设的作用值得探讨。

一、 网络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我国互联网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5小时,达到新的历史水平。目前大约有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 同时,网民花在娱乐、新闻、聊天等方面的时间也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我国网站总数达到788400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900个,增长率为16.4%。上半年我国共有域名总数2950500个,包括中国国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目前我国CN域名在全球排名第六。我国网络博客的发展速度也相当惊人,在一年当中博客增长17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人们的网络活动大致有这几种目的:

1.获取与发布信息。网络的超大容量使它能够容纳海量的信息,再加上便利的搜索引擎,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同时,网络的超时空性使我们可以迅速而广泛地发布各种信息,进行网上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正蓬勃兴起。我们一方面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另一方面信息的窃取与盗用、信息的欺诈、信息的破坏与攻击和信息污染等网络犯罪活动也频繁发生。

2.寻求精神抚慰,满足情感需求。人们都是在某种利益需求支配下上网的。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使它天然地成为铺陈情感和爱欲的空间。现代人为追求效率而忙碌,由于生活压力而奔波,人际关系的疏远使人越来越渴望亲密情感。网络为现代人提供了寻求亲密交流的平台,网上情爱成为一种时髦。但是,网络人际关系相对松散,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匿名性,大多数当事人都把网恋当作一种游戏,这就注定网上情爱不过是一场骗局。于是,一些痴迷者被骗钱、骗色、被拐买、被杀害的事情就发生了。

3.显示个人价值。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人们受到占有资源、社会地位、种族、性别、以及相貌、体态、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制约,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人们在网上交往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网络活动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的特点。那些相貌平平、语言木纳者在网上也可以找到发挥个人智力的理想场所,得以挥洒自如,充分显示出个人的价值。黑客的行为也可以被看作是这种个人能力的显示。与此相伴随,网上恶搞、黑客攻击给人带来了许多麻烦。

4.精神文化娱乐。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就会玩一会网络游戏或是浏览网页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或者听音乐、看电影,以缓解大脑的紧张。在这类行为中则出现了浏览黄色网页、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特别是青少年受此类毒害较深,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摧残,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5.求知。现代人非常注重学习和在业余时间充电,网络是一种便捷的学习手段。现在,网上教育日益普及。但是,网络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安全性,经常会发生侵犯知识产权、发布虚假信息等情况。

6.发泄情绪。有些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积累了一些不良情绪,于是就在网上寻求发泄。在个人博客、网上聊天时经常会用肮脏的语言大骂。这在“韩白之争”、“铜须门事件”中都有体现,网上辱骂并非是为了弘扬正气,有时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

7.网络交往。由于很多人在现实社会交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并且很难找到共鸣者。而在网上这种自卑心理很容易克服,我们也可以寻找感興趣的网站呼朋引伴,寻求共鸣,建立一个亚文化群体。诸如生态主义者、和平主义者、“闪客”、“抱抱团”,甚至邪教等持反文化立场者。

以上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网络社会中对加强道德建设的呼声越来越强,发出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呼唤,并且产生了专门的网络道德建设板快。这表明了网络道德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当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并没有解决,网络道德建设仍然是一个非常紧迫而繁重的任务。这主要是由人的网络活动的特点所造成的,如超时空性、人员的流动性、人际关系的松散性、个人身份的匿名性以及活动环境的虚拟性等。这些特点导致自我人格分化、负道德成本低下、道德惩罚手段丧失、道德行为评价难以对个人产生压力,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作用机制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运作。一些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已经对人的现实生活造成了实际的伤害。

二、网络行为的精神利益诉求

从以上对常见的网络行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多数网络行为都是在寻求精神需要的满足,都是追求精神利益。比如,寻求精神抚慰,满足情感需求;显示个人价值;精神文化娱乐;求知;发泄情绪和网络交往等都是这种情况。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它是一种物质手段,却是作为一个精神领域出现的,主要是一个满足精神需要的工具。追求精神利益体现了人的精神属性。

人们所追求的现实利益由两部分构成,就是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由于人的活动涉及两大基本领域——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现实的社会人也有两种基本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人们客观上存在两种利益要求,即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

精神利益是以精神需要对象为实际内容的利益类别。它包括情感、尊重、名誉、求知、社会交往、对各种精神文化成果的享有、实现自身价值及理想、信念的获得与坚持等内容。“现实的各种社会性的精神生活条件、各种精神价值等,都会对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构成精神利益的对象”。人的价值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制约着主体的精神利益正当性、侧重点及所能达到的境界。

精神利益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精神利益的对象如人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成果具有历史继承性、积累性、和重复消费性等特点。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等都是无止境的过程。这些特点表明人的精神利益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的物质利益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更加注重于精神利益的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的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社会,人人都应具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既包括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包括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其实,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人,人的精神本质要求和人的身心协调发展,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的精神利益。网络的出现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便利手段,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

三、精神利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就利益本身的要求来讲,利益的公正才是惟一的道德标准。”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是为了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体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人们是在群体的相关性中获得并分配利益的。道德在其中起着维护群体存在、协调利益关系的作用。人的利益具有不断扩张的倾向,而道德则意味着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人利益的限制或牺牲,道德和利益之间一直存在这种矛盾。

当我们把利益区分为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两类时,具体情况就各不相同了。物质利益的对象是各种物质劳动成果和物质资源,它们具有稀缺性和有限性的特点。人们在满足物质利益要求时就产生了排他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物质领域,道德与利益的矛盾就产生了。而在精神领域,由于精神利益的对象即各种精神价值,具有历史继承性、积累性和重复消费性的特点,同时精神利益本身也具有可引导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特点。因此,精神利益的满足从总体上说不具有排他性。再说,精神利益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它与道德追求的“善”是一致的,因此,精神利益与道德有更多的兼容性,不存在尖锐的矛盾。 当人们做出道德行为时,他也就获得了尊重、荣誉、情感和良好的社會交往条件,满足了自己的精神利益要求,而这种满足又会反过来激励道德行为主体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精神利益和道德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而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精神利益会在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精神利益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规范人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不能把目光局限在网络本身,要把目光放在更大的宏观社会。如果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网络道德建设也不能独善其身。如果现实社会人的精神利益得到重视和满足,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包括不道德网络行为就会减少,以至避免。所以,网络道德应更重视人的精神境界和精神素质的提高,注重人的精神利益的引导和满足。这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社会的和谐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精神文明素质。社会应在社会设置、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等方面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利益的引导和满足,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从而为网络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

2.优化微观社会基础。道德的存在既来自于人类维护共同生存的需要,也来自道德自身的利己性。这是道德行为主体的内部动力,这种利己性就是它给行为主体带来的精神利益。第一,人做出道德行为印证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能力,给行为主体带来一种成就感。第二,道德行为主体获得的感激和尊重,满足了行为主体获得尊重的需要。第三,道德行为主体也由于自己的行为而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许,给他带来了荣誉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由此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另外,道德的外在强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道德主体的精神利益要求,因为道德反映着人对公平、正义、仁爱、秩序的追求。人的精神利益要求客观上激励着人们的道德行为。所以,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要重视人的精神利益。

3.协调道德的作用机制。精神利益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正当的精神利益是既有利于身心协调发展,又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并且不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利益要求。精神利益也有高低层次之分。享受精神文化成果、个人荣誉、尊重、个人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属于人的低层次的精神利益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社会情感等属于人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追求。当人们在追求正当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时,也即是在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等精神价值目标,这同时也是在鼓励人们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满足了人的正当的、高层次的精神利益要求,也同时提高了人的道德境界,强化了人的道德修养。这样,在利益和道德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减轻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现实阻力,有利于道德各因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4.提供更多的手段选择。精神利益是人类客观存在的利益要求。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运用法制、一般教育、加强网络监管等手段以外,可以考虑用荣誉、尊重、崇高的理想、信念等精神鼓励的方法。精神激励会给人带来持久的内在动力,其效果比单纯的外在强制要好得多。满足物质利益要求只能给人带来暂时的享受,而精神利益的满足给人带来的愉快则是持久的。人如果能在活动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那么他就会对活动本身投入极大的热情,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为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

5.强化网络道德的维护机制。道德是靠赏善罚恶来维持的。“赏罚意味着对道德行为的鼓励和对不道德行为的直接追究,是网络主体道德培育的催化剂。”当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精神利益追求时,精神因素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精神利益的赏罚对网络道德会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在我们的网络行为中,如果网络满足了求知、精神抚慰、情感需求、显示个人价值、精神文化娱乐、网络交往等精神需要,我们就会获得愉快的精神体验,精神利益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强化了人做出道德行为的心理体验。当我们受到虚假信息的愚弄、网上交往时上当受骗,使精神利益受到了损害,我们就会对之深恶痛绝,这样也强化了对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情感体验。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网络道德会得到自觉的维护。

参考文献:

[1]靳国军:构建和谐社会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期

[2]唐代兴:著利益伦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83页

[3]张军:网络道德含义释析.前沿,2004年11期

4.论班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 篇四

俗话说“群雁不乱靠头雁”,“万马奔腾需一马当先”。要搞好班组建设,班长的作用异常重要,班长就是班组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是现场安全施工直接指挥者和决策者,是兵头将尾。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落脚点,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落脚点,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前沿阵地。

提高班长的素质。班长是班组管理的核心人物,是生产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在班组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他们必须要具备三种素质:一是政治素质。作为班组的带头人,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自强不息,顽强进取,坚持管理,善于协调班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业务技术素质。班长必须胜任班组的各项工作,具有丰富的技术素质和工作经验。三是管理素质。对班组里的班员、设备、物品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总之,严抓班组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从查漏做起,从点滴做起,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落到实处,落实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使员工明确岗位安全责任,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5.论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篇五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经济学10-1班

学号:1006102011

姓名:刘岩岩

摘要:建立经济开发区,有的是为了推动科学研究,开发高技术产业,故又称为技术开发区。有的是为了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故又常常把这一类经济开发区与出口加工区相提并论。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作用;国家产业政策;

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泛指的说法。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产业工业园(比如农业开发区,化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等等)的一种通称,也简称开发区。根据开发区的规模等级,可以分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1984年5月,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并积极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此后相继批准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等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 全国已有122家国家级开发区以及1500多家各类开发区。

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体现

开发区根据国家相关外资产业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如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一般这种规化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像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天津开发区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经济开发区的作用

首先来看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从1984年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国务院确定的发展方针,艰苦创业、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优化产业调整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有力地深化了改革扩大了开放。

27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体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既为自身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又为国内相关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吸收外资的重要载体、平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出口

总额2051亿美元,占全国14%;进口总额1804亿美元,占全国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5亿美元,占全国21%,连续多年比重超过20%。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的实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所在地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经济指标在所在城市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已经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成为着力打造城市圈和经济带强有力的支撑点。2008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 占全国5%,增幅高于全国同期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72%;工业总产值近4.6万亿元,占全国9%;税收收入2481亿元,占全国5%。

三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

25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2008年,高新技术产值已占开发区工业产值的一半;通过加强国际生态领域合作,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和核心集聚区,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四是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

25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重集约经营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成为我国土地等资源集约节

约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引领示范区。2008年,开发区创造了约占全国5%的GDP、5%的税收收入、16%的进出口总额,吸收了21%的外商投资。再如区域经济开发区,以河北为例。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发区是聚集和配置先进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10年,仅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就完成财政收入76.9亿元,占廊坊全市总量的39.4%。2011年,廊坊市开发区贡献率已超过半壁江山,该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占全市3%的土地,创造了全市55%的财政收入,77%的实际利用外资和90%的外贸出口。同时,开发区也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增加就业、聚集企业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69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6倍;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775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0%。开发区内聚集各类企业5万多家,进区项目带动解决城乡就业人员近百万人,其中解决农民工就业超过30万人。

二、转型升级的主渠道

“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园区)致力于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对我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优势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首先是全省开发区内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产业正在形成,一批老开发区已形成自己的稳固产业优势,具有后发优势的一批开发区正在形成新的发展优势。二是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和基地不断壮大。一批国家重点产业项目以及具有超百亿元产值潜力的产业基地落户开发区,邯郸马头开发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管材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棉花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和中原地区最大的冶金矿山重型设备制造基地。

三、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将呼之欲出。同时,一大批特色开发区脱颖而出:一是一批“国”字号“区中园”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有:秦皇岛开发区的“中国数谷”、保定高新区的“中国电谷”、燕郊高新区的“中国商谷”和鹿泉开发区的“中国光谷”等,将在中国亮丽登场;二是涌现出一批国别(地区)工业园,如唐山高新区日本工业园、高碑店开发区德国工业园等;三是一批外向型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聚集了一大批外资企业,为全省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四是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园区相继出世,如石家庄空港工业园区、唐山空港开发区、沧州临港开发区(化工产业)等,每家开发区内都形成1至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比重的特色产业,邢台开发区入选“201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五是正在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如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廊坊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廊坊国际科技智能产业园区和固安温泉商务产业园区等。

四、对外开放的主平台

目前,开发区提供的引进外资和外贸出口都接近或超过全省的半壁江山。全省开发区“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62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比重为36.3%;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531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比重为34.5%;2011年1-11月,这两个指标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6%和51.1%;个别设区市甚至超过2/3。全省外资企业大部分落户在开发区,在我省投资的8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78家设在开发区。

五、集约发展的主阵地

开发区正成为全省“四节约”(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示范区,在土地开发利用高度集约、产业高度集中、资源高度节约、能耗高度降低和生态高度环保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此外,全省开发区大力进行产业生态化调整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在建立循环产业、循环型生态园区、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再生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并在粉煤灰、炉渣、废钢铁、废橡胶、废玻璃、工业废水与废气等综合利用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曹妃甸工业区,已列入国家首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冀州开发区现已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等六大园区。

6.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六

张胜闻(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而对于学校这个培养教育人才的主阵地来说,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年学生,塑造着青年学生,文化的育人功能尤为重要。工会作为学校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倡导者、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物质文化的造就者、制度文化的建设者、还是校园行为文化的推动者。

[关键词]文化强国 工会 校园文化建设 地位 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以来优秀传统的沉淀和凝结,同时又是时代特质的体现;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对于学校这个培养教育人才的主阵地来说,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统领,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作为学校教职工的群众组织--工会,如何依据自身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管理,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营造学校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工会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们就校园文化的内涵、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讲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称为学校校园里的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文化统领下的亚文化。一般地讲,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者的关系,既有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又有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校园文化是社会大文化作用于学校,由学校自 1 身进行内化的结果,它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又以本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既表现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也反映着校园文化在社会主导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内集中体现为某种校园气候,对外则向社会树起学校的形象,并发挥着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简言之,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青年学生,塑造着青年学生。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包括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绿化、美化的物质环境等,体现着大学的理想和人文精神。在发挥熏陶感染力的文化功能上,清澈芬芳、格调雅洁的学校校园绝不比充满课堂的训导和抑或空洞枯燥的说教逊色。物质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和习俗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另外还有习惯、礼仪等。制度文化反映了高校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在教学意义上,严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更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它的有效性和方向性,减少盲目性和自发性。在更深层上,制度文化还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乃至后勤服务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特风貌。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学活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直接促成了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的形成。科研活动中折射出的创新、进取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方式、情感意志、精神风貌和创造潜力上得到极大的锻炼和熏陶。另外,丰富多彩的,集娱乐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严谨、规范的高校组织管理,井然有序、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校园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因素,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校园文化的最深层次的东西。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划分方法基本上涵盖了校园文化的内容。这四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特殊影响力。具体来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它映照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水平和样式,是其他文化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校园的物质环境是一种人文景观,凝结着主体的文化创造,反过来又对受教育者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校园人的活动准则,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它作为规范人们的手段,具有强制性,它通过奖惩等手段对人们进行思想导向,具有重要的教育感化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对于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促进师生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保证教育方针、办学指导思想的全面贯彻和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动态层面,是师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是师生价值观的外在反映。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特殊本质、个性及精神面貌,体现这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其独特风格,是文化的最深层的东西。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人文气象是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是一所学校的最具特色的标志。它最深刻地、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信念和情操,也最能在学生心灵上刻上印痕,让学生有归属感、尊严感和使命感。

二、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任务、职能所决定的。因为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教职工的表率带动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管理和服务来实现的,需要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学校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是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号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教职工凝聚和组织起来,参加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另一方面,教职工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工会在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职能过程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工作内容、形式等方面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如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学校形象、提高学校质量和竞争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工会组织教职工传承校园精神文化、创设校园物质文化、构建校园制度文化、丰富校园行为文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依法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权利、经济权益、精神文化 3 权益既是工会的神圣使命,也是工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1、工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倡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的核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职工思想建设,塑造教职工的核心价值观是工会的职责所在。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的根本依据。工会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紧密结合教职工思想实际,在广大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文明”的价值导向逐渐内化于教职工心中,从而提升教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2、工会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经过一百多年积淀形成的,全院师生员工共同培育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群体意识,是学校传承、发展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既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又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工会只有不断强化教职工的传承意识,才能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职工在学习、理解、传承、弘扬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校园精神文化,也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和广大民众的认同和认可,使学校不断走向繁荣和辉煌。其传承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传承办学理念。不断强化教职工的理念意识,逐步使学校办学理念、建设目标深入人心,成为激动和鼓舞教职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动力。二是传承校训。努力践行校训,不断提升教职工的精神境界,使之成为团结教职工、凝聚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三是传承校风。大力弘扬优良校风,使之成为教职工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思想和行为风格。四是传承教风、学风。建设良好教风、学风,努力创建学习型和谐校园。五是传承工作作风。不断深化教职工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使“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作风发扬光大。

3、工会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造就者。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体现学院的特色和风格,更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学院精神,反映学院的价值取向,同时还能更好的对师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精设、活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美好校园,是工会工作的又一重要职责。工会在广泛征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有效地实现环境育人功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加强校牌、校徽、校歌、校旗、校标等文化形象标识的推广使用,提倡广大师生牢记校训、唱响校歌、使用校标,展示学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凝炼学院精品,形成学院名片。不断挖掘学院的特色和亮点,形成宣传和提升学院社会认可度的名片。如编印 4 介绍反映学院风貌及各方面成就的画册,制作学院宣传片,建设好学院展室等,使学校尽快融入到同国家知名学校交流学习发展的平台中。三是规划、布设好教学区、生活区、文体活动区、图书馆等主要区域场所和宣传栏、阅报栏、校园网络、广播站、校报等文化宣传阵地,完善和有效利用设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体现学校特色。努力改善文体活动环境,丰富师生文体生活。使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运动的环境整洁舒适、优美雅致、芬芳和谐。努力打造校园名片和亮点,让名片说话,让环境说话。

4、工会是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者。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在学校发挥工会健全完善创新各种规章制度的作用方面是最好的体现。一是培养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负责精神,尊师爱生,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三是强化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监督以及参与学校事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四是不断完善各级各类管理机制、工作机制,保证学院的各级管理能有效实施,各项工作能有效推进;五是不断创新和规范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努力营造心凝力聚,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奋发进取,爱校爱生的文化氛围。

5、工会是校园行为文化的推动者。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课外文化活动等,体现校园文化独特风貌。不断丰富校园行为文化内容,拓展行为文化空间,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最有效的实践途径,而工会则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力推动者。在教研科研活动方面:一能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和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教研、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学术领域,提高科研度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氛围;二能使教职工在全面贯彻现代职教理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艺术水平,创设高品味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在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方面:通过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寓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一体的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道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觉克服学习、生活、工作、社交中的不文明行为;正确使用网络工具,遵守网络生活道德要求,努力树立当代青年学生的良好形象。在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方面:鼓励教职工积极带领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活动、马列主义兴趣及实践活动、各级各类实践活动、社会调查调研活动,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精品团日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高雅艺术 5 进校园活动、各类体育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拓展活动空间、提升活动品味,增强活动的教育效果,努力塑造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校企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发挥工会这个群众组织的纽带作用,建立校友联合会。一是以校企联合为平台,以校企文化对接为切入点,进一步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二是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之中,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努力促进学校、企业一体化,教学、生产、经营一体化,以培养更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形成学校建设发展特色。

总之,应正确认识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利用好校园文化这笔无形资产,为学校的快速建设和全面发展有效服务。

7.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七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审计监督,环保审计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手段则主要是经济手段, 因此具有非强制性。宏观经济调控是通过政府参与市场 (充当“运动员”的角色) , 通过对市场的调节, 改变市场信号, 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发生变化, 从而使经济总量发生变化, 来矫正宏观经济失衡, 维持宏观经济平衡的。经济手段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这些政策的运用, 会对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 继而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发生变化, 从而促使其调整其行为, 最终重新恢复市场平衡。在市场经济中, 除非是在战争时期, 政府是没有理由普遍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 因为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从根本上是与市场机制相排斥的, 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对市场的替代, 从而也就必然导致市场优长的丧失, 造成社会福利的根本性下降。同样需要说明的是, 撇开特殊的战争背景,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有的时候也是可以采取行政和司法手段的, 例如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 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控制收入增长的收入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但这类政策的采用除非迫不得已, 应该禁止政府使用, 并且政府要使用这类手段, 也必须获得政府立法机构的授权。中国经济不管是在全球范围还是从自身发展进程角度, 其长期发展潜力和前景确实值得我们充满信心。从全球范围来说, 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 有新的经济增长点, 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潜力较大, 工业化、城市化扩展空间也很大。同时, 中国经济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体制条件, 具备实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空间。从自身发展进程来说, 中国经济尚处于起飞阶段, 进一步发展空间巨大, 而且中国经济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市场规模, 这样的市场规模将为中国技术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基石和可能, 以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前现代社会, 市场规模作为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虽然在工业革命之后, 数学模型以及可控试验等科学技术的出现使规模在技术进步中的优势消失;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技术进步与技术的应用必须以需求为支撑, 随着技术应用中累计规模效应逐步被即时规模效应所取代, 市场规模的大小正成为新技术需求大小的关键因素, 市场规模又将成为未来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所以, 不管是外部环境比较还是自身条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但要想将潜在的优势和潜力转化为现实优势与能力, 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条件下, 阻碍因素也非常多。

二、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宏观调控, 审计监督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前提的。由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消极, 特别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入, 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市场发育不成熟, 竞争规则不健全, 财经法规不完备, 人们对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 不仅利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同时利用“有形的手”加强宏观调控, 以保证供求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合理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两大部分:调节和监督。执行调节职能的主要是计划、金融、税务和财政。他们通过国家计划、信贷、货币投放、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支持等手段进行调节, 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地发展。上述部门在调节的同时, 还通过其业务履行监督的职能。目前, 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工商、财税、物价、统计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 以上多数是属于专业性监督。通过各自的专业对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业依法进行监督, 所监督的仅限于分管的专业活动, 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审计进行再监督。审计在监督范围和关系上不同于其他经济监督, 是具有独立性的综合监督。审计监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国经济监督体系中, 审计不但同其他专业经济监督部门一样负有对企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的责任, 而且还要对各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经济再监督, 并为宏观调控提供审计信息, 提出审计意见, 供宏观决策参考。因此, 审计监督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是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改制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应对国企改制过程进行全程审计监督,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 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构建审计防护网,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在改制实施过程中, 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外部审计组织应共同检查与改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执行情况, 及时纠正偏离这些规定的行为。这就要求内审机构通过审计监督, 重点关注国企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处置环节, 查处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隐匿、转移或非法处置国有资产及随意核销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促进国企改制健康运行。对发现的问题应予以揭示, 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管理层提出意见和建议, 防范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加强沟通, 完善方案, 保证改制进程。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及成本效益性, 根据调查信息形成的改制方案不可能是最佳方案,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与实际经济活动不尽相同的情况, 同时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企业及时掌握情况, 完善改制方案, 采取相应对策。内部审计应利用接触对象层次多、范围广的优势, 发挥承上启下的信息传递者作用, 把企业部门和职工的问题与意见客观、及时地反馈给企业改制小组, 同时将有关的政策法规及改制意图、程序、方法下传给职工。发挥内部审计为改制工作充实信息、完善工作思路、争取职工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需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序经济, 是法制经济, 绝不是完全自由经济, 也不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它需要完备的法律来规范和保障。首先是立法, 制定或修订适合市场经济的法规制度, 然后有关部门和单位贯彻落实这些法律制度。但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任何一项法规制度的贯彻,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 是不可能得到切实贯彻的, 法律也成了纸上谈兵流于形式。因此, 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关进行监督, 对执行好的予以肯定, 对执行不好或违反的予以处罚和纠正, 保证法规制度的正确贯彻。依法审计是审计部门的神圣职责, 审计又是综合性的经济监督, 对保证法规的贯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 可以检查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保证法规的落实;可以把贯彻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给立法机关和管理部门, 以改进立法工作和改善宏观调控。审计是综合性经济监督, 与其他专业监督比较, 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范围宽;二是层次高;三是内容实。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加强政府环境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应实行“绿色”审计。绿色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 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确保绿色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顺利实施。它是对如实披露其资源、环境情况以及环境经济责任鉴证的特殊审计, 用以证实其真实性、合法性。目前, 中国政府审计的管理体制是, 省以下审计机关受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 业务上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如何在这种松散型的体制下, 调动地方审计机关和环境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实行绿色审计制度。国家根据各省、市、地区的不同情况, 分别将草原、林地、绿化、江河污染等内容作为评价指标, 审计地方领导所出台的经济决策和所谓“政绩”是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资源3R原则 (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 的绿色循环经济,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审计界积极推行绿色审计监督, 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环境审计工作要依法审计, 就要有审计依据。如果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完备、不配套, 则审计监督难以实现。近三十年来, 中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缺乏具体规范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目前已颁布的《审计法》、《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中, 都没有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 使环境审计的实施缺少法律依据。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审计的领域将不断拓展, 环境审计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审计标准滞后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因此,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审计准则,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是政府审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政府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制定出环境审计准则和开展环境审计的具体办法, 为开展环境审计提供切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韩晓昕, 张姗, 姜玲珠.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审计市场改进实现的对策[J].现代商业, 2009, (15) .

8.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八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政治课 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这个超过我国总人口四分之一的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党和国家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又紧迫的战略任务,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发展状况有较多的议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呼声日益强烈。可以说,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三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作用的基础。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一门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奠基作用。然而,在与学生平时接触中不难发现:由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理论抽象性,学生难免觉得空洞乏味,部分学生因此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出现只为应付考试而无奈学习的消极心态。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思想政治课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的发挥,如何改观呢?我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平时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幽默风趣的漫画小品,新颖奇异的事例,时尚又不乏耐人寻味的广告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吸引力,使他们情趣高涨、精神饱满。同时,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积极灵活多样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汲取知识,增长才干,接受教育。

在教学“市场交易原则”时,我便运用漫画小品这一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是引导学生观看漫画——“朦胧价”(此时,学生已在底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开始活跃),然后让学生对照漫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课堂气氛热烈开来),稍后我当主持,邀请两位同学根据漫画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上场表演小品,顿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两位同学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小品表演中,同学们不但掌握了书本知识,同时学到了一种处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诚实守信”。(课堂教学落到了实处,德育目标得以实现。)

二、提倡学生实践体验,是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他们变成学生独立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对于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自我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径。

平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变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躬行践履,让学生自由地、自主地实践其道德理想,在自我体验中,学会疗伤,学会选择,在不断追求、反思、完善中,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高深枯燥的道德条例,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便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课前先让同学们调查了解自己家庭“经济来源、每月的收支,家庭消费的内容、家庭储蓄和家庭债务”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写一份调查报告(事后,不少同学反映,通过此项活动加深了对父母和家庭的了解,懂得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挣钱的不易,从而更知道珍惜,懂得感恩。德育目标初步实现。)。随后在课堂上公布学生的调查结果,选出一些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报告,让学生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比较、辩论(分成正负双方辩论)。同学们达成了一致:“家庭消费要与家庭实际情况相一致,不能盲目攀比,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通过这一系列学生自我体验活动,道德观念变成了他们的一种需要,从而自觉转化为行动。

三、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是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作用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往往让教师成为学生关注和模仿的对象,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亲切的语音,和蔼的态度,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会深深融入他的课堂中,学生因喜爱某位老师进而对他传授的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会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方向。

特别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最重要教育力量。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教师良好的德行修养、言行举止,在教育教学中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深刻影响和感染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养成,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有力说服学生、感化学生,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个人修养,在政治观念、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治学态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既要“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充分发挥中学思想政治课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课老师只有从我做起,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才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9.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九

一、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人”的建设企业文化是最近十多年中文文献中很有热度的一个词。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精神文化,这是核心层,涵盖了企业文化所有的精髓,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与发展前景等;二是制度文化,包括激励机制、酬薪机制、规章制度、职场培训计划等;三是物质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包括企业形象、办公环境、员工着装等表象的东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表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从价值导向到制度建设,处处可见企业文化的影子。

在企业文化价值链的众多环节中,企业中人是企业文化的`最终载体。因为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员工高度认同的基础上,任何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如果得不到员工心理上得接受,那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业内有一句话很是流行: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老板的文化决定了企业的文化,乍一听,此话似乎很有道理。但细细咂摸,“老板的文化”只是企业领导的一厢情愿,具有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实践路径固然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其最终成为“企业的文化”还要有一个前提,即“老板的文化”已经内化为“员工的文化”: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与行为准则。

一些企业打造出了很多响亮的文化口号与标语,这其实是对企业文化的另一种误解。企业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不是靠几个漂亮的装饰品所能诠释的,如此表面的企业文化,只能流于形式化、功利化。其实,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其基本的路径: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企业文化个性、打造企业文化标识。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虽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初衷都是培育员工的岗位主人翁精神,鼓励每个员工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最终使企业文化意识根植在全体员工心中,并体现在员工的工作之中。说到底,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员工的文化建设,建设有文化的企业首先应该从人的建设开始。

二、发挥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领导是推动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企业领导身体力行固然对企业文化的宣导与辐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要想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员工的内心深处,在员工中打造一个或一些标杆和楷模十分必要。企业秘书是最佳人选。因为秘书工作在领导机关,活动在领导左右,是领导的“贴心人”和“代言人”,其工作风格与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领导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影响力和辐射力”。

所以将秘书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标杆,并以此向内引导企业其他员工、向外宣传公司形象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秘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企业秘书是将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联系的纽带,是传播企业文化的使者。企业秘书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到秘书工作是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文化在员工个人建设中的效能。

企业文化是所有员工的文化,只有企业文化根植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企业才会具备从上到下的合力。企业内部和谐氛围的形成,秘书人员处于关键的位置。很多企业管理案例告诉我们:在领导与职能部门之间、在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在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秘书人员协调工作做得越好,群体团队的整体效能就会发挥得越好,团体协作的意识也就会越强烈。只有企业秘书在工作创造出和谐舒畅的情感氛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才会比较通畅,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企业文化理念才会深入人心。

(三)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发挥企业秘书在文化变革中的推手作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境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文化也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企业内部员工心理动向与企业外部环境变异的信息,是企业文化变迁的现实基础。企业秘书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的最前线,他们很容易了解到企业员工追求意义与价值观念的动态变化、市场前沿信息、其他企业的优质文化。这些信息对变革和创新企业文化十分重要。

企业文化变革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内容,只有充分利用企业秘书掌握的信息,企业文化才能成为“适宜的文化”,即合乎员工意愿、符合市场要求的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将,企业秘书既是企业的业务人员,又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要重视秘书的企业文化素质,使其真正发挥“风向标”和“窗口”的作用。只有这样,企业文化的建设才会效果显著。

三、提高企业秘书企业文化建设力的有效措施员工的工作状态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外部刺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秘书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有效的管理:

(一)强化企业秘书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力高效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必须要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本属精神领域的范畴,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它抽象无形的,其构成资源大多存在于观念、价值等层面。企业中制度建设与形象建设都应该建立在对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企业领导一定要通过文化信念的宣传与引导,使企业秘书真正地体悟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其对建设企业文化最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到底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到底什么是好的企业,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企业员工个体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企业秘书只有把握住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对企业秘书的约束力、鞭策力才会加强,企业文化才能内化为企业秘书的思想力。

(二)强化企业秘书对企业文化的执行力理念如果不付诸于实际,那将永远是空中楼阁。企业文化不但要内化于内心,还要外化于行动。目前许多企业文化还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发册子等表面文章的建设上,缺少行动上的真正落实。企业秘书工作业务量大,业缘涉及企业内外,其任何一项行动都关系到企业文化的传递与宣扬,所以企业领导一定要督促秘书在办文、办事和办会等活动时,将企业的价值观、战略目标等文化理念渗透其中。秘书工作无小事,只有企业文化成为了秘书工作的行动指南,秘书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员工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标。通过企业秘书工作作风的示范作用,企业员工有了个人文化建设的榜样,一个个抽象的企业文化概念便变得真实可感,具备了很强的操作性。

(三)关注企业秘书的个人发展

优秀的企业秘书属于高端的复合型人才,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的目标与人生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秘书个人的发展需求,适时地给予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或加薪或升职。充分的激励,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企业秘书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向全体员工发出一种信息: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并不矛盾,如果以企业的价值观为自己工作指南和行动纲领,认同于企业文化,实践于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就会给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四、结语

秘书是服务性的职业。就企业秘书而言,为企业领导服务、为企业各环节部门服务、为企业员工服务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胜任建设企业文化领头羊的角色,企业秘书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信息处理、文字口语表达等能力,提高自己职业道德水平。管理、约束、刺激只是外力,只有企业秘书自律自重,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企业文化才会在其宣导和推动下深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企业员工的文化建设,必须先从企业秘书的个人建设开始,这个事实不容忽视。

★ 女职工在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调研报告

★ 党群组织在电力企业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 网络时代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 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 道德家庭事迹材料

★ 校园广播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 重视艺术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论文

★ 医院文化建设中档案作用论文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10.论家庭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调控作用 篇十

试论反腐倡廉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涪丰高速第一工程处----贺贯峰

贪污腐败行为不但侵蚀着国家财富,损害着企业形象,也严重干扰着工程建设的正常推进。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加强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也已明确将反腐倡廉建设写入了党章,这足以证明我党严惩腐败份子的决心。当前,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之多,影响之大,已成为了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腐败现象之一。公司地处交通建设领域的前沿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警示自身,提防一失足成造成千古恨,沦为人民的败类,政党的公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但利国利民,而且对于保持企业长期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一个工程由立项到完工,诸多环节均涉及经济往来,尤其是在工程投标和施工期间,我们不但要上接触业主下还要面对操作层,这都是我们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阶段,如果这两个环节发生了违法乱纪行为,在国家重拳出击贪污腐败的大环境下,不但会降低公司在业主和操作层心中的社会形象,冲击公司品牌,还会为工程后期的正常建设留下隐患。

二、有利于培养一支“知荣辱,善奋进”的员工队伍

荣随廉归,辱随贪至。廉政建设旨在净化员工心灵,提升员工廉洁自律意识。一支好的员工队伍首先应以“知荣辱、善奋进”做为团队精神,而反腐倡廉建设恰恰是鞭击耻辱,弘扬荣誉的一件利器,通过严惩贪污腐败,警示员工时刻做到自省、自立、自强,主动与犯罪份子做斗争,共同维护团队荣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征文

三、对工程的顺利建设具有保障作用

如果工程管理发生腐败行为,必将会出现偷工减料,恶意降低投入等种种不良现象,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可想而知,给公司经营带来较大风险隐患。可以相信,一个廉洁的团队一定能够做到工作透明、程序合法,如此方能正人心、顺民意,调动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四、有利于员工的健康成长

员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团队环境。员工的健康成长不但体现在工作业绩上,更要体现在心理健康和人生价值观上。贪污腐败的产生大多源自拜金主义在作崇,视金钱为万能。通过严厉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团队内部环境,鞭策那些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生活环境中的员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员工。

五、对打造廉政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廉政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潜在的力量,靠日常积淀而形成。包括廉政建设知识、价值观念、思想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文化追求等多种方面。开展反腐倡廉政建设正是通过规范社会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纠正社会程序,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行为,继而形成崇尚廉洁、痛恨腐败的企业文化氛围,实现廉政文化建设。

六、有利于开展民主监督管理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增强办公透明化,解除了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开展民主监督,进一步强 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党建征文

化员工主人翁思想意识,提升对领导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对于全面开展厂务公开,推行民主集中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县长讲话稿下一篇:成功目标计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