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2024-09-23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精选11篇)

1.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一

沈阳农业大学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根据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及要求,沈阳农业大学(甲方)和(乙方)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就建立教学实习基地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职责:

一、优先为乙方的工作需要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或开展技术协作,可对乙方员工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

二、学生实习所得成果、合理化建议等,乙方有优先使用权。

三、可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为乙方完成部分生产任务,具体情况由双方另行商定。

四、根据乙方的用人需要,优先并择优推荐毕业生。

五、负责制定实习大纲,提出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于实习前一个月与乙方商定实施方案,并共同组织实施。

六、负责实习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安全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同时遵守《沈阳农业大学实习安全管理制度》)。

七、不得出现损害乙方合法权益的现象。

乙方职责:

一、提供适于甲方学生实习的场所和必要措施,并为甲方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配合甲方指导教师完成实习任务。

二、为甲方参加实习的教师、学生的生活(食宿、交通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提供甲方学生在实习期间必要的劳动工具和劳保用品。

四、提供甲方学生实习必须的技术资料和样品。

五、与甲方带队教师共同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组织管

理等工作。

六、对甲方实习学生在实习活动中遭遇的紧急情况,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尽协助的义务。

七、实习结束时,为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表现签署书面意见。为认真履行本协议,双方有关领导定期研究有关实习基地建设和协作事宜。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对协议的条款进行修改,对于协议条款有争议时,依照平等互利原则进行解释。

本协议书由甲乙双方和甲方的相关学院各执一份,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年月至年月止,如需要延长,由双方另行协商。

本协议书经双方协商一致共同制定,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单位公章单位公章

单位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单位地址:

联 系 人:联 系 人:电话:电话:签定日期:年月日签定日期:年月日

2.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二

(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背景

200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以来,各地职校就积极探索产教结合、产学合作、实训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概念

笔者认为,目前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验型实训基地,另一类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目前大多数职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局限于实验型实训基地,即在校内建设实验型教学场地,提供一定的专业教学设备,在课程教学中由教师向学生演示技能操作过程,学生再进行一定课时的实操练习;而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能够进行产品生产、并且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真正投入市场销售的营业主体。

(三)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意义

校内实验型实训基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并不能将学生带入现实的职业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酒店行业是直接对客服务的接待业,酒店是一个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具有复杂人际关系的工作环境,要想学生在实习中和实习后能够适应这种行业特征,必须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切实地体验这种工作环境。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可能造成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时的“实习社会化”程度低。“实习社会化或组织社会化,是指实习者通过在组织中不断进行角色转换与适应,认可与接受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并达到组织期望的工作态度与行为,最终完全融入其中,成为内部人的过程。”(1)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不可少的途径。我国职业院校目前独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资金、场地方面的困难,需要政府、相关事业单位的扶持,难度较大,而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为场所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现实性问题,更能整合校企双方资源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职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政策背景200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我国各地职业院校在政府、企业的支持下纷纷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最常见的形式是开展顶岗实习,即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两年的校园生活之后紧接着是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如前所述,容易产生“实习社会化程度低”的问题,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有必要到酒店进行短期的实训,初步了解将来实习以及就业的行业状况和工作环境。

职校实践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采取的方式是在酒店营业的旺季派遣学生到各酒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见习,即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将需要见习的全部学生派出见习。例如,广州每年春秋两季举行的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期间,广州各大酒店都处于需求旺季,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此时各校派出学生到酒店见习,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手问题,又为实践教学找到了绝佳场所。这种集中时间见习是传统而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因为见习的时间相对集中,有利于学校做出统一的教学安排,维持教学秩序,但这种方式受到酒店营业需求的限制,若酒店人手足够,则学生很难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派出学校。因此,我校在集中时间段派出学生见习的基础上发展了派班轮流实训的模式,即在一定的教学周期内,派自然班轮流到酒店进行短期实训。从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的规律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实训期选择在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然而,在实训基地实际运行的初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实训时间与校内教学活动冲突由于校内教学计划是整个酒店管理专业统一制定的,而各班到岗参加实训的时间并不相同,这导致统一教学计划受到影响。另外,校内校外各种考试、培训的时间不同,各类考试、培训有不同人数的学生报名参加,经常发生学生在岗位上实训期间需要回校参加各种考试与培训。这些困难导致在派班之前难以制定计划。

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实行从学校和实训生的角度来讲,到酒店参加实训的主要目的不是来挣钱,而是来了解酒店、学习基础专业技能,因此教学是主要目的,在实训的过程中必须有“教”与“学”过程,才是真正落实了实践能力教学。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能够接受学生来短期实训,多是为了解决酒店“用工荒”的难题。即使是短期实训,企业在短期内要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已属不易,要让实训生在短期内为酒店创造利润的机会很小,更无法在实训生在岗的时候让出多余的时间给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切实进行。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让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训,是为了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及专业技能。实训基地运行之初的实训教学,变成了与普通见习相差不大的模式。学生在酒店工作了一个月后,对酒店工作环境、业务操作流程有了一定程度地了解,但是实训过程中和结束后未能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经过短期实训后,是否能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习惯,服务技能是否达标,这些问题没有从一个系统的评价机制得到反馈。

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与学校各部门做好协调与沟通,制订派班计划

为了不影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整体教学安排,同时兼顾部分学生在校的考证与培训,根据实训基地运行初期的经验总结,在制订派班计划前应注意:(1)向学校教务部门领导请示,与专业教研室协调教学计划;(2)与学校培训部们进行沟通,了解各类考试的时间和培训时间,避免安排报考人数多的班级在考试时间到基地实训,根据各班情况确定派班的时间顺序;(3)根据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做出安排,平均分配各批次实训生的实训时间。

(二)学校与酒店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提早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做好岗前培训,布置实践教学任务在制订好派班计划后,及时向学校各教研室发出通知,各教研室专业教师收到通知后,依据提前拟定的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且及时根据时间表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以明确教学目标与,在学生下企业实训前根据教学目标下发课题任务,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下企业,如“如何认识酒店前厅部的职能”、“作为餐饮部服务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下企业,一是能够使学生在实训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地混日子;二是有利于学生积累案例,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实践素材,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值得一提的是,酒店出于行业特点和培训需要的考虑,往往在岗前培训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岗位形象要求将他们分配到各业务部门,由于实训时间短,在实训期内一般不调换岗位,因此,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分配的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的任务。

结合酒店的员工培训开展实践教学在酒店日常管理和运营中,人事部须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以保持服务质量在同一水平。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趁此机会进行对学生的课堂式教学。将实践教学与员工培训结合起来,可以避免酒店各业务部门专门为学生做出统一上课时间的安排。虽然酒店也不可能安排所有员工统一时间接受培训,而是分两次或三次对不同批次的员工完成同一内容的培训,但安排两到三次培训时间针对学生足够完成一个课题的教学工作。例如,《仪容仪表、礼仪礼貌》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之一,这个模块的实训教学完全可以与酒店员工培训统一内容和时间。基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对于酒店员工和实训生两种成分的培训与教学完全可由酒店人事部派出专人或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来承担,但培训师必须是对员工和实训学生的情况都非常熟悉的人选。

(二)通过酒店和学校两方面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结合酒店的质检会开展教学评价酒店的质检会议一般由总经理主持召开、各部门经理参加,通常是一个月一次。质检工作通常包括对服务员的服务质量评价、问题的指出与改进方案等。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专业实践,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教学标准可根据酒店对员工的要求合理地制定,而教学评价可以结合酒店每个月召开的质检会来开展。在总结质检部门反馈的意见后,同时获得对实训生的评价,对实训生的评价又可在下次员工集体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反馈给下一批实训生,如此循环,促进实训生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训结束后进行教学反馈学校可根据酒店相关部门对实训生的鉴定结果评出优秀实训生,在实训生离岗返校后,再开一次实训总结会议,让学生知道自身具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酒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教师获得这些鉴定结果后,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从职业意识、职业习惯、专业技能等方面考量学生是否达到标准,通过教学评价结果对自身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反思,完成教学反馈的过程。同时,专业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展开讨论,进行案例教学。

以上是我校在校企合作中发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的实践经验,希望对我国职校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和该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在模块化教学理念下,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基本文化素养和能力模块、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2)其中基本文化素养和能力、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这两个模块主要靠理论方面相关课程的学习,而专业技术能力模块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对于酒店从业人员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迅速适应酒店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必要条件,而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更加依赖于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养成。实践环节的教学至关重要,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运行实践中继续研究,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揭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校外实训基地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途经研究[J].成人教育,2012(1).

[2]陈建明.基于“校企作,工学结合”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学时代,2011(7).

[3]邹成成.浅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1(6).

[4]马茜.工学结合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企业化模式探讨[J].时代经贸,2011(18).

[5]章永刚.基于校企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素质养成模式[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6]宋园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轮岗实习初探[J].职业教育,2011(9).

[7]庄萍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2).

[8]金晓春,金永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初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三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业 校外实习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66-02

1 引言

我国为农业大国,植物保护专业为农科重要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又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高的要求。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校外实习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植保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三所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开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三所农业院校对校外实习教学环节都很重视,并且每年积极开展,效果较明显,但仍在校外实习教学的实习目的、实习指导、实习管理和实习激励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农业院校实习存在问题分析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三所农业院校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更好发展。

2 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2.1 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迷茫

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舒伯)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通常指的是职业生涯,即一个人在就业领域所经历的一系列岗位、工作或职业,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是人们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发展轨迹,如艺术生涯等。” 职业生涯的定义中了解到,实习生的学习目标和实习目标有很大的茫然性和盲目性,从深层意义讲,实习生对自己的学业、择业和职业规划很模糊甚至一片茫然,对自己要求低,对自己学科认同度不高。因此实习生的实习目的性不明确从而影响校外实习质量。

2.2 学校以往校外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

心理学中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事物依据的心理现象。刻板效应阐述以往的事情或者经验会对以后的事情缠身一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开展也受学校以往校外实习教学工作开展的影响。学校以往开展的校外实习工作落实到位,校外实习教学工作有特色并且出色,不管是从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面来看收益都很明显,则会给学校开展下一届的校外实习带来积极影响,使实习有很好的参照标准。但如学校以往开展的校外实习环节工作多半属于形象工程,走过场,或者在落实中问题层层叠出,如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前的动员工作、培训工作、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内容的确定、实习工作开展的监督和考核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是学校和学生对校外实习的效果不追求。模糊学生的实习范本和实习目标。不利于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2.3 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选择的科学性

植保专业的应用性和其发展决定校外实习开展的必要性。因此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也是从长远来看比较有意义的保障。而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三所部农业院校植保专业校外实习单位的调查发现,三所农业院校在学生校外实习的实习单位几乎没有建立固定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联系靠植保专业相关教师或联系人进行联系,从而推荐实习生到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去实习。从以上实习单位的选择科学性来看存在很大问题。

2.4 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的态度

实习单位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另一个支撑点,没有实习单位的参与,校外实习教学环节无从谈起。在社会需求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的理论知识被大部分的实习单位认为是和其所需求相脱节。学生的角色被看作是总会读书不会实际操作的偏人才。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更高。但大部分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以往的实习中,学生实习涉及到的实习工作都是由实习单位确定,并且是无关轻重的琐碎工作,以此可见实习单位并没有给予植物保护专业实习生很大的肯定和信任態度,也没有给予实习生有效的实习工作。实习单位对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轻视态度挫伤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在实习中的创新精神,从而严重影响实习生实习的质量。

2.5 植保专业实习生在实习中指导老师不明确

实习生被分到实习单位后,身份仍为学生属于学校,但其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由实习单位确定,又因实习生对实习单位的陌生感,从而造成实习生处境的尴尬。因此在实习工作的学习和请教方面,实习生比较被动。而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校外实习的知道问题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实习生认为自己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知道很少,且不明确。使学生的实习工作非常被动,直接影响学生校外实习的积极性。

2.6 学校和公司对学生实习的激励措施

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学校校外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本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因为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习单位及学校的收益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刺激学生使学生的实习效果达到最佳就成为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管理问题。而激励是刺激操作者提高绩效的很好的方法。

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到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环节中,学生实习的补助激励措施存在问题,学校和实习单位两方都对学生实习的补助规定不明确,激励政策没有或者不明显,使学生的食宿问题成为其实习担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大部分学生提及校外实习会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实习生实习效果。

3 如何推动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更好开展

根据以上对影响校外实习教学质量的各因素的阐述,笔者也将校外实习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为如何推动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环节更好地开展提供了几点建议,其中,笔者认为固定实习基地及实习单位的建立尤为重要。

3.1 加强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挑选的科学性

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挑选首先应该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要求科学的进行挑选,其次实习单位的选择应该根据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需求,而且不是靠教师或联系人的私人关系。再次,实习单位选择后,实习生的分配也遵从科学性。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性强的特点,实习单位最好可以跟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学校提供固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的作用体现为:

(1)有助于实习生对实习单位形成归属感,尤其是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实习生的作用更加突出,植物保护专业实验需要有固定的场所进行观察,场所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因此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基地有助于植物保护专业实习生在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掌握有害病虫生物防治等实习中提供很好的实习环境,使实习生对实习基地产生归属感,从而专心实习,保证实习质量,保证自己、学校及实习单位的收益。学生在实习中有收益,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实习自主性的提高。

(2)固定实习基地的提供有助于为学生实习提供实习参照范例。固定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免去学校在每年挑选实习基地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以往的实习生的实习经历和经验可以作为以后实习生的实习参考范例。这样为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依据,根据以往实习生的经验参加实习有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实习生活,减少实习中的困难,有利于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实习合作关系中,根据固定实习基地建设的作用可以看出,固定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和学校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更为学生实习提供了熟悉的环境,有利于减少学生实习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自主性,因此应注重固定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固定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有:

(1)实习单位承包实习基地建设,高校输入实习人才。

(2)实习单位供给基地,在建设上贵单位和高校在资金上按实习单位高于高校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高校输入实习人才。

(3)实习单位供给基地,在建设上贵单位和高校在资金上按实习单位低于高校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高校输入实习人才。

(4)高校供给基地,在建设上贵单位和高校在资金上按实习单位高于高校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高校输入实习人才。

(5)高校供给基地,在建设上贵单位和高校在资金上按实习单位低于高校的比例进行投资建设,高校输入实习人才。学校和实习单位可依据各自的实际条件,经过协商选择固定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

3.2 校外实习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应分工明确

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是处于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指导和管理的阶段,理想的指导和管理方式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同时适时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对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中实习生对实习指导和管理期望的调查表明,实习生都期望在实习指导方的选择上偏向于实习单位。笔者认为实习单位在实习生的指导上不仅包括工作的指导,同时包括生活、社会及人际处理方面的指导。

3.3 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措施

学校和实习单位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措施,采取物质界里和精神经历相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校外实习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校外实习教学质量。

4 结论

校外实习教学的动员、实习基地或实习单位的选择、校外实习开展中的指导和管理及激励等方面都是校外实习教学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对校外实习教学质量有很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植物保护专业校外实习教学质量应该著重加强实习目的的明确性、实习单位选择的科学性、实习指导和管理的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1] 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韩春霞.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高校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 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甲方)和(简称乙方)本着互利互惠的精神,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每年接受甲方专业(系)名学生来单位实习。

二、学生实习计划由甲方于每年月报送乙方,以便乙方组织安排。

三、经双方议定,甲方和乙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如下:

甲方:

1、选派责任心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

2、为乙方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和听课的优先条件。

3、甲方每年的毕业生,供乙方优先挑选。

4、根据乙方的需要,在向乙方提供科技服务、科技开发、科技咨询和转让科技成果时给予优惠和优先条件。

5、对乙方业务水平较高、带教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甲方可聘为兼职教师,并授予相应的兼职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

乙方:

1、指定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配合甲方指导教师担任带教工作,并参加对学生的实习考核评议。

2、尽量为实习学生提供上岗操作的条件与便利。

3、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4、为实习学生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图纸。

5、为实习师生参观学习本单位先进技术装备提供方便。

四、本协议有效期5年,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六、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各执二份。

甲方(章)乙方(章)

5.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 篇五

甲方:

乙方: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要求,为认真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建立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员工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甲乙双方本着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经双方充分协商,就加强协作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问题达成如下协议:

一、总则

甲方所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和实训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不影响乙方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在大三学年上期,学生在完成甲方规定全部教学任务后,以乙方与学生双向选择为原则,选拔优秀学生到乙方实训实习。乙方根据甲方实训实习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及时安排,并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实习辅导老师参与实训实习教学,以保证实训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为此,甲乙双方组成实训实习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训实习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带领学生到乙方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公司结构、产品类型等。

2、甲方在人才培训、委托培养、课程进修、咨询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对乙方给予优先考虑;

3、甲方应提前一个月向乙方提交学生的实训实习计划(如学生人数、专业、实训实习时间、实训实习内容、考核要求等),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4、教育师生实训期间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乙方的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不得从事于实训实习无关的活动,不影响乙方的正常经营。

5、甲方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乙方工作;

6、确定基地名称,制作牌匾。同意乙方以此基地的名义在媒体上进行相关的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宣传报道内容需经甲方同意。

(二)乙方

1、为甲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公司结构、产品类型的讲解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

2、定期安排相应人员到甲方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

3、乙方收到甲方实训实习计划并协商确定实训实习时间后,合理做出实训实习安排,并将实训实习安排情况(要求)反馈甲方,以便甲方最后确定实训实习方案;

4、安排技术骨干参加实训实习指导,提高实训实习的效果与质量;

5、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优先聘用甲方优秀毕业生就业;

6、乙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训辅导老师)有义务指导师生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监督学生规范地操作或使用乙方的工作设施;

7、乙方应为甲方实习实训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8、乙方应妥善安排甲方学生的食宿、交通等条件。

9、为学生购买学生实习责任保险。

10、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并按照实习津贴标准给予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相应的劳动报酬。

三、合作时间

1、合作时间为

年,****年**月**日至

****年**月**日止;

2、合作期满如果决定继续合作,则另行协议。

四、其它方面

1、其它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解决;

2、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乙方: 甲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公章)

地址:

地址: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年**月**日

6.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六

甲方: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乙方(实习接收单位): 丙方(实习学生):

根据甲方教学实习安排和部署,为提高丙方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并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研究确定乙方为甲方的实习单位。为加强丙方在实习期间的学习、教育和管理,经甲、乙、丙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执行:

一、甲方职责

1.负责选派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到乙方实习。2.按教学大纲要求,对丙方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意义,对即将进行的实习详细安排和部署。

3.负责对丙方加强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4.对丙方的实习起止时间予以明确,并督促丙方按时离校和返校。5.责成指导教师做好跟踪管理工作,随时与乙方联系,了解丙方实习情况,及时处理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6.对丙方在乙方实习期间的违纪违规情况,按校纪校规和乙方规定进行处理。

二、乙方职责

1.负责为丙方提供实习场所及实习指导。

2.负责对丙方进行实习前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根据丙方的个人情况及乙方实际,安排合适的实习岗位。

3.负责丙方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对丙方有特殊的安全要求,可与之单独签订相应的安全协议。若发生安全责任纠纷,可由乙方与丙方根据签订的安全协议协商解决。

4.在实习期间如丙方严重违反乙方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或未经允许擅自离开实习岗位,乙方有权提前结束丙方的实习,并立即通知甲方。甲方将根

据相关规定与丙方解除实习协议,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5.实习期满,乙方负责对丙方的表现作出恰当鉴定,并将实习情况以书面形式寄给甲方,以便甲方存档。

三、丙方职责

1.做好外出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不做有损大学生和学校形象的事。3.严格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作息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乙方的工作安排,接受乙方的管理和考核,尊重乙方的领导和职工。未经允许,不得缺勤,不得中途变更实习单位。

4.严禁到江、河、湖泊、水塘、水库等游泳,严禁酗酒、吸烟,严禁乘坐无保险的私人营运车辆。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负完全责任。

5.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离开乙方。如确需中途离开或终止实习工作,应事先办理有关手续,在离开前告之甲方,并经批准后方可离开。请假3天以内,由乙方指导教师批准,请假3―7天,由学校指导教师批准,7天以上须经学院领导批准。

6.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实习情况和联系方式。如发生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不得拖延。实习结束后,迅速向指导教师报到或销假。

7.在实习期间应认真钻研业务,圆满完成乙方交给的实习任务,达到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四、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丙三方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不得擅自修改。如有未尽事宜需更改协议时,须经三方协商同意,否则无效。

五、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实习开始时生效,实习结束时自行失效。

六、甲方委托本方的指导教师 代行签章,并存学院备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丙方签字

7.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七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参考

传统高校教育中的课程内容陈旧, 课程结构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等。在一些地方院校,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1]这常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持怀疑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其中,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而言,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选取的是那些直接面向社会、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的一线生产企业或事业单位。这些企事业单位由于与市场接触紧密, 了解本专业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高校师生利用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的机会, 深入了解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市场定位, 从而为学院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直接和有效的意见, 促进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紧紧围绕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来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 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 理论与实践结合, 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学院方在立足区域经济、行业经济背景的情况下, 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 不断总结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

从一些市场反馈信息来看, 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实验能力、工艺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也警示高校:除却课堂教学外, 还应充分利用学术讲座、科技制作、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等各个实践环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模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把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3]这等于是开辟了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也开辟了高校实践教育的第一战场。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从实践中主动认识到自身学识上的不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 由于在基地生产现场最容易发现问题, 如一些课本知识的偏差和不足, 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体协作解决问题的风气。此外,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 尤其是直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 能使学生积累和丰富工作经验, 在毕业招聘会上增强竞争力, 更易获取企业的青睐。

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水平的一条捷径

近些年来, 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 其中, 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 40岁以下教师占64.3%。[4]显然, 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

许多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比较高, 理论根底比较扎实, 但是多是长期在学校接受教育, 生活是经历从“学校—学校”的路线, 参加社会实践少, 甚至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项目、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和教学实践训练, 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 尤其是工科专业的教学, 常常需要教师理论联系实际, 适时举出恰当的工程实例, 有效正确地引导学生。否则, 不仅会导致课程讲授照本宣科、枯燥晦涩,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会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更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等。

要解决以上问题, 青年教师首先应积极参与学院要求的各类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有不少是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进行的, 而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往往是一些具有深刻行业背景的企业、事业单位。在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 往往有不少专业技能高、工作阅历丰富的能者。在基地中向他们虚心求教, 往往能较大地促进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同时, 教师利用带领学生深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的机会, 充分利用这些基地的功能,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或学会解决问题, 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丰富自身实践经验, 为自己营造深厚的专业行业背景很有益处。因此,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成为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水平的一条捷径。

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媒介

产学研结合是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和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5]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架起了一座联系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桥梁, 成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媒介。

在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在高校传输理论知识, 在企事业单位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培养模式, 既培养了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 又培养了一批初步具有“双师型”的高校教师。这对高校而言, 无疑是有益的;而对于企事业单位, 也可以在基地学习的学生中发现优质生, 从而有可能使之成为该企事业中的新鲜血液。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方面, 企业依托高校强大的科研实力, 可以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如吉首大学张永康教授带领课题组长期与地方企业走产学研合作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特别是在湘西猕猴桃产业化研究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成果, 对西部开发、湘西的扶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生产经营方面, 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 大学生在企业中可以耳濡目染, 了解相关产品的生产流程和销售技巧, 直接获取生产经营经验。

在人员交流方面, 企业和高校可以互派专业实力强的能人做系列讲座, 提升员工或普通教师理论、实践素质。

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方面,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譬如, 高校藉此能了解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提高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企业能从高校获取先进的理论知识信息, 为促进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做准备, 从而在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获取实力优势。

参考文献

[1]杜学元.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3) .

[2]闵永安.全球金融危机下谈工科大学生就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http://shu.edu.cn.

[3]宋艳.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 2008, (2) :141-142.

[4]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EB/OL].http://www.stats.edu.cn.

8.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八

【关键词】工学交替 实习 三联互通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共识。“工学交替”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式之一。企业实习的成效如何不但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体现出职业教学的办学成败。实习项目教学化的探索就是要在职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双方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这一潜在人力资源,形成“政府扶助+学校培养+学生自力更生+企业协作”,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格局。

一、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构建基于三个互通信息平台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习项目是影响学生工学交替成效的重要变量。以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从企业实习项目上进行课程教学结构设计。首先,推行以“实习项目课程教学”为主体的通用能力项目模块化教学体系,必须先从专业整体的培养方案入手,根据该专业岗位群职业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进行课程大类设计。

我们针对高职高专办学特点,针对原有人才培养体系中相关校内外项目教学交叉融合不够、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搭建“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践教学互通平台”“数控编程加工类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与生产性教学互通平台”和“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类课程现场项目教学与企业数控设备维管服务、设备改造研究互通平台”,形成“一个素质(专业综合素质)、三个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规格。以素质为先、三个技能逐步提高的项目训练为主线,改革专业管理制度,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通过校内课程项目化改革和校外实习教学化建设,最终建立起专业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新体系。

图1 三个互通信息平台关系图

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各个阶段,三个互通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把原教学任务目的同生产性实践项目、校外实习项目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同时各个平台之间通过相互借鉴、评价互通、考核共用等方式全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图1)。

为此,必须对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变学科课程结构为“项目驱动、分层递进”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专业课程为例,三年学习中实施“0.5+0.5+0.5+0.5+0.5+0.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图形工程、机械、电工电子、专业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设置课程模块大类。综合素质课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将原文化基础课如思想政治、数学、英语、体育及部分选修课,与专业课进行有机综合与必要调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变原文化课教学与职业能力目标相分离的状况。

(二)企业实习项目教学化必须进行长远规划

目前,实习项目课程在体系和结构上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没有按照企业岗位体系进行实习项目课程门类的划分;第二,实习项目选择的随意性;第三,实习项目容量过大,导致教学实施时又回到“放羊式”管理的老路;第四,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开发项目的类型,开发的项目课程在实施上过分依赖企业;第五,对项目课程的管理缺乏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要改变以上问题,必须对企业实习项目进行课程教学化、信息化的规划,并清楚认识到高职院校推行项目课程与实习项目教学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所有的专业同时实现项目化教学和管理,需要个别专业试行后再推广,必须依靠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制定适合的评估手段和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实习项目制定的弹性化

弹性教学计划是实行实习项目教学化的前提,弹性教学项目是实习项目教学化的核心。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弹性化教学,我们依托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对教学安排进行了“实时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企业产品周期性特点进行阶段性课程表制定。例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手机与汽车、航天等模具更换频率快、周期短的特点,当实习产品与教学计划相冲突时,我们通过一定程序调整教学计划来进行重要教学实训。这样虽然在形式上偏离了确定的教学计划,但却在周期短、工序全的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教学目标。

构建精品实习课程,是职业教育的灵魂。精品实习课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心实习项目,二是分配实习项目。在分配实习项目中,我们把实习岗位工作分为若干行为,同时要求学生从这些行为中积极完成一部分辅助工作。例如:加工中心操作岗工作中,工人经常在一道工序加工完之后,采取拿量具测量或拿扳手装卸工件的工作,其中“拿量具”与“拿扳手”就是分配实习项目,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岗位认识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加工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提高实习项目教学的关键——核心实习项目的实施效果。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素必须结合开放共享型资源库建设,这正好与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标相同,形式相近。

图2 信息平台构建示意图

明确了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如下:以信息化支持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教学资源的输入输出建设等,实现校内教学项目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岗位化改革建设。以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建设、远程信息化教学与技术服务等,实现校外实习项目的多样化、数字化和教学化转型建设,最终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搭建稳固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校企双赢的前提下开展与推进工学交替。(如图2)

我们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多年摸索积累的经验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与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无锡微研有限公司、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的大中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建成基于三联互通信息模式的“校外实习教学化”教学成果。该成果以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形成来体现,其中包含硬件模块、软件模块,结合预期实践效果来评估模块的合理性。硬件模块主要通过改造校内生产性教学工厂,构建校外教学化实习基地来实施。软件模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建设、教学资源的输入输出建设。在软硬件的逐步建设中分步实施,及时进行预期效果评估,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双向融合,形成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终建成教学特色。

实习项目制定的两个必要:实习项目的教学化必须遵循企业的考勤制度,因此学生参加企业班组的早会是必要的;实习项目必须以企业生产为先。实习项目考核的3项激励:制定有效的实习项目考核激励措施对校企双方教师都有积极意义,实习项目教学结束后可以采用校企互奖(学校奖励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奖励优秀学生)来激励学生实习;实习项目教学中择优推荐学生岗位加班,以劳动报酬区分优良、激励学生;推荐实习课程优秀的学生参与企业产品售后服务实习,以岗位能力区分优良、激励学生。

三、项目教学化实施的协调沟通

实习项目教学不得拘泥于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它的调整必须取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点,按需分成多个小组实习,在企业实习项目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指导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这种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其次,以学校带班教师为中心点,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协调处理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关系。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存在四大特点:第一,责任意识弱,依赖性强;第二,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第三,心理和体力上耐受度低;第四,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工作现象。我们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实习学生管理方式及实习制度,通过平台信息进行及时引导与管理,从各方面及时把握实习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最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四、实习项目教学保障机制的完善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实习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保障机制,使得实习项目教学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2):37-39.

[2]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9-81.

[3]徐云慧,聂恒凯,李鹏.“2+1+2+1”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39-40.

[4]曾维林.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科技,2011(12):162-163.

[5]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11-13.

[6]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7]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2.

[8]汪木兰,周明虎,张艳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12.

[9]李兴会.高职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4-35.

[10]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1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8-160.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点,按需分成多个小组实习,在企业实习项目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指导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这种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其次,以学校带班教师为中心点,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协调处理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关系。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存在四大特点:第一,责任意识弱,依赖性强;第二,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第三,心理和体力上耐受度低;第四,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工作现象。我们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实习学生管理方式及实习制度,通过平台信息进行及时引导与管理,从各方面及时把握实习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最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四、实习项目教学保障机制的完善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实习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保障机制,使得实习项目教学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2):37-39.

[2]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9-81.

[3]徐云慧,聂恒凯,李鹏.“2+1+2+1”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39-40.

[4]曾维林.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科技,2011(12):162-163.

[5]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11-13.

[6]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7]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2.

[8]汪木兰,周明虎,张艳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12.

[9]李兴会.高职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4-35.

[10]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1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8-160.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点,按需分成多个小组实习,在企业实习项目教学氛围中,以完成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为目标,指导教师做示范,学生边讨论、边动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所学”与“所用”之间建立了一个近乎“零距离”的通道。这种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生活实践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习者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让高职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其次,以学校带班教师为中心点,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协调处理学生与教师、企业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关系。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存在四大特点:第一,责任意识弱,依赖性强;第二,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第三,心理和体力上耐受度低;第四,时常表现出情绪化工作现象。我们利用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实习学生管理方式及实习制度,通过平台信息进行及时引导与管理,从各方面及时把握实习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最终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四、实习项目教学保障机制的完善

互利多赢是实现课程项目化的根本保证。实习项目要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通过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保障机制,使得实习项目教学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尽快完善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另一方面要激发校企合作的内部动力,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寻求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坚持服务和受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校企双方情感的交流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周彩屏.校外基地教学化运行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2):37-39.

[2]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9-81.

[3]徐云慧,聂恒凯,李鹏.“2+1+2+1”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3):39-40.

[4]曾维林.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J].大众科技,2011(12):162-163.

[5]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11-13.

[6]罗国生.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11-12.

[7]刘紫婷.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1):99-102.

[8]汪木兰,周明虎,张艳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系列化探究式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9-12.

[9]李兴会.高职项目教学中的教师角色[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4-35.

[10]潘春胜,刘聃.职业教育“项目教学热”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5):76-78.

9.江汉大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 篇九

甲方: 江汉大学 乙方: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相结合的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甲乙双方本着友好相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加强协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达成以下协议:

一、协议期限:

日至

日日止。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指导书,提前向乙方提交学生的实习计划(如学生人数、专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等),与乙方商定实施计划,并共同组织实施。负责做好实习学生纪律、安全和相关制度的岗前教育。

2、实习期间由甲方委派专人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配合乙方共同搞好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督促实习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习结束时,配合乙方做好各项鉴定及实习生的结业工作。

4、为乙方人员到甲方进修、培训提供便利。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优势,为乙方解决教学科研技术上的一些问题,并在技术开发等方面给予合作。

5、乙方招聘毕业生时,甲方给予优先推荐。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作为甲方实习基地,接受一定数量的甲方实习生进行各类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实习场地和实习条件,建立健全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操作规程,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和保护。

2、乙方负责在正式实习前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3、安排有关领导分管实习工作,指定有经验的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担任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并按甲方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的要求组织实习教学,尽可能为学生完成实习任务提供便利。

4、实习结束时负责对实习生的思想表现及业务考核,对学生的实习进行鉴定并予评语。

5、尽量为甲方师生提供食宿便利。

四、其它

1、其它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2、本协议一式四份,江汉大学三份、教学实习基地所在单位一份。

3、对协议到期的校外基地,根据双方意向,可办理协议续签手续。

甲方: 江汉大学(盖章)

乙方:

(盖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年**月**日

10.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的协议书 篇十

校外教育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教育途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不能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积极体验,丰富经验,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把全面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在新教育理念要求下,就共建“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经过协商签定协议如下:,经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甲方)和常熟市评弹团(乙方)共同协商,同意确立乙方提供的场所为甲方的校外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并签订协议如下:

一、乙方同意甲方每年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时间、内容与组织形式由双方事前约定。

二、甲方可聘请乙方一名领导为教育顾问,同时可聘请若干名干部为兼职教师,负责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

三、甲乙双方可定期召开会议,协商和改进工作。

四、本协议无特殊情况可逐年延续,如修订须经双方同意后方可执行。

五、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

甲方: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

乙方:常熟市评弹团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年

11.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 篇十一

摘要: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实施实践教学的两大重要载体,前者是在高校内部设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功能的教学部门;后者则是与高校建立了稳定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的校外组织。二者之间存在着同行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和档案学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由于二者在实践育人方面拥有各自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如何使二者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合作教育

作为实践教学的两大重要载体,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对于档案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试图以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档案学专业为例,分析和探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互动关系,为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含义及其建设

(一)校内实验教学中心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是高等院校在内部设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功能的教学部门。[1]联大档案学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以档案有机联系理论、档案价值理论和文件运动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连续体理论)等档案学理论为指导,以打通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壁垒,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化、结构化、系统化为目标。目前,联大档案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中心下设四个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实验室、档案修复实验室、档案鉴定与长期保存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传播实验室,并以上述四个实验室为依托,为本科教育提供包含传统档案资源管理与数字档案资源管理,覆盖“收、管、存、用”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与高等院校建立了深层次、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的校外组织(或单位)。[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这一章中明确提出了“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正是以这一思路为指导,在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概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3]

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主要通过校外组织(或单位)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来实现其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功能。由于实习针对的通常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此,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并且几乎已经是最后一个环节。[4]

理想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意味着校外组织(或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应该是全过程、多层次、高水平的。所谓全过程有两层含义,一是实现校外组织(或单位)在大学生在校期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二是校外组织(或单位)不仅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还要参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过程。所谓多层次,是指参与培养的内容不仅限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还应包括相关科研项目的开展、专业或行业发展规划等更高层次的内容。所谓高水平,即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目标不仅限于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更包括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规律等创新能力。[5]

目前联大档案学专业已拥有30余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这30余家基地中,既有党政机关,也有企事业单位;既包括有着悠久合作历史的基地,也包括新近签约甚至未正式签约的基地。[6]

二、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自然关联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自然关联关系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是同行间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对档案学专业领域的关注使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天然的具有相互影响的同行间利益共同体关系。二是档案学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之间通常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关系。这意味着前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应后者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差异

虽然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同属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实践育人方面都具有相对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差异的主要根源是二者所依托单位性质的不同。作为高校内部的教学部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依托的是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为第一使命的高等院校;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则主要通过提供专业产品或服务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7][8]

(一)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优势

首先,拥有更强的人才培养动力,面临更适宜的教育投入激励机制。对大多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依托单位而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属于它们在履行其核心使命之外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而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高等院校内设的教学部门,无论是依托单位还是部门自身都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因此,相比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而言,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在推进实践育人方面面临着更适宜的激励机制与更强的动力。其次,具有更灵活的适应性,能较为方便地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是以不影响其依托单位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为前提的。因此,其所能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单位自身的业务内容、规模、周期、时限以及人手的影响。而作为高校内设机构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其在实践教学的时间、时长、内容、仪器设备和师资的准备等方面都更容易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或设置。再次,具有更长远的考虑,更注重所培养人才的综合适应能力和后续发展潜力。基于对保障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自身正常运作的考虑,同时也由于时间有限,大学生能够通过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现场观察和参与实践接触到的单位数量、性质、岗位种类、工序通常都是具体而有限的,其参与的实践工作通常是最基层的、辅助性的、执行性的。而理想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需要对人才的培养有更长远的考虑,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支持其后续发展潜力,因为仅仅能够胜任专业领域的基层工作还远远谈不上高级专业人才。最后,实践教学资源使用相对更方便,沟通和时间等交易成本更低。大学生使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所提供的实践教学资源,相对的沟通和时间等交易成本更低,而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附属关系决定的。

(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优势

首先,能够提供最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条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条件和纪律要求,给大学生带来的职业刺激、体验和感受,是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实施的任何模拟项目所无法给予的。因为在校内实施的实践项目,其环境模拟的相似程度再高也是不真实的;而相关的职业规范和要求,也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为课堂要求。其次,能够提供更新鲜、实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更丰富的指导教师。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部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提供的专业产品和服务需要经受社会需求的检验。相对于处于高校内部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而言,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通常拥有更强的使专业技能和业务流程更贴近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动力和条件,其工作人员也更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能够为实践育人提供更新鲜、实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更丰富的指导教师。最后,能够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和实践教学素材。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很多时候自身并不具备实验或实践项目所需的教学素材,只能通过外部收集和累积,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正是这类素材最好的来源。

四、校内实验教学中心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密切合作

(一)校内专业教师团队要成为合作教育的积极推动者

高校内部的专业教师团队要成为合作教育的推动者,积极搭建档案学专业领域交流沟通平台,围绕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从双赢的思路和角度出发,将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自然关联关系转变为人为建立的联系。

(二)充分发挥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在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与管理上的主导作用,并使其成为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基础操作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

校内实验教学中心要根据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和学制安排,区分出培养目标中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办公信息化操作能力、社会调研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与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对专业素质和能力按照基础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等进行层次上的细分,在吸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递进式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并让其成为系统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基础操作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场所。

(三)充分发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职业感知、职业规划、现场操作及实践教学素材来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通过安排讲座、参观、座谈、咨询、见习等方式,让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指导;通过安排实地见习与实习等方式,让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专业基础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学习和应用场所;通过安排实地调研、案例采集等方式,让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专业基础操作能力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素材来源。

(四)在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建立以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性实践项目来源,双方指导教师合作指导、校内外基地共同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一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单位在实际工作和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将得到解决;二是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协作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三是双方实践指导教师在互相学习、借鉴和商讨的过程中,校内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认知和操作能力、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认知和抽象能力都将得到加强。

*本文为以北京市档案局(馆)为依托单位的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和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后保管时代档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2015年)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牛爱芳,钟丽,朱科荣,杨沛.以文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应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26-130.

[2]杨沛,钟丽,牛爱芳.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应用文科专业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 369-371+37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EB/OL].[2010- 07- 29].http://www. 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5][6]王巧玲,孙爱萍,谢永宪,吴晓红.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创新合作教育平台——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3,(3):81-85.

[7]鲍怀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38-41.

上一篇:蓬安县人大常委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组下一篇:汉字听写大会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