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2024-07-02

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共11篇)

1.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篇一

汉字的感受和收获作文450字

自从学习了“综合性学习”里的内容,我第一次感到我对汉字的认识是多么肤浅。汉字距今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汉字一直被人们所使用,从甲骨文到行书,无一人不为汉字的神奇所惊叹。在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字谜让人捉摸不透,谐音字的歇后语和笑话让人开怀大乐,欣赏各位名书法家的字体让人赞叹不已。

这其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错别字,在读了《一点值万金》这篇文章后,我意识到了写错别字的严重性,并真切的感到自惭,我曾经把“隔”字的下半部分多写了一笔,老师给我改了好多次,我就是记不住,现在我想,如果我是个生意人的话,或许会因为那区区一个字而丧失一桩大生意,那时可怎么办呢?自从学了这篇文章后,我不仅改掉了错别字的毛病,还曾添了不少乐趣,真好!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一词出现后,你就如小鸟般快乐,看见“愁眉苦脸”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张哭丧的脸……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个跳跃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还有悠长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

2.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篇二

随着历史的发展, 古汉语早已被现在现代汉语所取代, 中国汉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却长期保持借入时的构词特点和意义, 同时, 韩国语汉字词读音保留了古代汉语读音的特征, 因此韩国语汉字词读音与现代汉语读音有着必然的对应关系。韩国文字是表音文字, 一个文字是由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共同构成的, 韩文的读音是辅音和元音拼读在一起而成的读音, 类似于我们的汉语拼音。从字母的作用来讲, 韩国语辅音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生母, 元音 (或包含韵尾) 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韵母。从字母的发音对应关系上来讲, 可分为: (1) 一对一; (2) 一对多。以上所述的汉字词皆为传统的韩国语汉字词。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新生词汇涌现, 例如:汉字和韩国固有文字结合而来的新生词、汉字和英文外来语结合的新生词、缩略型的新型汉字词, 他们仍旧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新生词汇。

1韩国语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功能的对应关系

韩国语是表音文字, 每个字是由几个字母按一定的规则拼写而成的。韩国一共有40个字母, 其中元音字母有21个, 辅音字母有19个。按照辅音在前元音在后, 如果带有韵尾就由韵尾来收音的方式拼读的。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韩语当中的辅音字母相当于汉语拼音的生母, 元音字母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韵母, 韵尾相当于汉语拼音韵母的尾巴。

2韩国汉字词字母和汉语字母发音的对应关系

2.1一对一的关系

2.2一对多的关系

在韩语字母当中, 有的字母可以对应若干个汉语字母。

3类似读音的翻译方法

韩国语汉字词的读音和中国古代汉语有着一定的联系, 抓住这一特点来总结其中的规律, 更有利于学习和掌握韩国语汉字词。韩国语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发音有相近之处, 这类字母之间会发生互译。

3.1韩国辅音字母和汉语拼音生母

3.2韩国语元音字母和汉语拼音韵母

这两个汉字的韵母和韩文元音字母读音相似。

3.3韩国语韵尾和汉语拼音的韵尾

以上两个例子中汉字的拼音韵母尾音的发音方式与韩文的韵尾发音相似。

掌握汉字词中汉字读音的规律, 可以很轻松的掌握一部分的韩国语汉字词。但是这个规律并不适用所有的汉字词, 如果过分地按照发音相似的规律去按号入座, 不仅无法全面的掌握汉字词, 反会走入误区。

4汉字读音的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

汉字读音对与学生学习韩国语汉字词的影响是具有两面性的, 因此, 我们同时要注意有效利用正迁移, 避免负迁移。

4.1正面迁移

随着所学汉字词词汇量的增加, 逐步积累了相关的经验。往往遇到一个新的汉字词, 只要看一眼读一次就可以扎实的记住, 或是按照发音顺势便可猜出个八九分来, 甚至可以灵活运用当中的若干个字自行组词。

在这里大概把正面迁移所体现出来的形式归纳为四类:

4.1.1同字组合法

同字组合法是指把出现在不同词当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 组成新单词的方法。

4.1.2同义组合法

同义组合法是指根据将两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汉字词拼凑到一起, 组成新单词的方法。

4.1.3同音组合法

从上文汉字读音的规律总结中可见, 汉字读音与韩国语汉字词的读音并不是完全一对一的。同音组合法是指借用同音不同义的汉字的韩文译法来进行翻译的组词法。

4.1.4部分替换法

部分替换法是指在类似的词汇中改变部分字, 而形成一个新的词汇的方法。

这是根据汉字读音和韩语汉字词读音的之间的联系而译的。

4.2负面迁移

汉字读音在学习韩国语汉字词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但同时也存在这负面的影响, 单纯的根据汉字读音提示学习韩国语汉字词的方式是错误的。因此, 对于不同类型的汉字词,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上文详解了的汉字读音正面迁移的几个方面, 下面针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负面迁移进行分析。

4.2.1同字组合法中的负面迁移

4.2.2同义组合法中的负面影响

4.2.3同音组合法中的负面迁移

字词读音的对应关系的不唯一性。

4.2.4部分替换法中的负面迁移

韩国语汉字词还保留着借入时的词素序, 而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有很大的区别, 往往因现代汉语的习惯而影响到汉字词的学习。

通过对汉字读音的负面迁移的分析, 可以看出学习者会受母语干扰十分严重, 在掌握的词汇量有限的情况下, 表达韩国语时, 很容易根据汉字读音的发音习惯把汉语的一些汉字和词汇生硬的套用在韩语上, 有时可套对有时套错, 所以这个方面应该引起注意。

5汉字读音对新生汉字词汇的影响

汉字读音不但对传统韩国语汉字词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韩国语新生汉字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世纪以后, 韩国语中产生的大量的新生词汇, 韩国语新生词汇主要是以名词为主, 而汉字词体现在名词当中, 因此新生词汇当中汉字词占多半。从词源学角度看, 汉字词新词有三种类型:纯汉字词、与固有词 (或外来词) 合成或派生的汉字词、固有词加外来词又加汉字词的汉字词。

5.1纯汉字词

新生的汉字词有一部分是直接从现代汉语中借入的, 并按照汉语原有的读音直接引用过来。

新汉字词大部分是韩国自己用汉字创造的。新汉字词中也有少数从汉语借入, 但用韩国汉字读音念的, 正体现了汉字读音对新生汉字词的影响。

5.2与固有词 (或外来词) 合成或派生的汉字词

5.2.1与固有词合成或派生的汉字词

汉字词与韩国语固有词合成或派生的新生汉字词是新生汉字词当中的重要体现之一。

5.2.2与外来词合成或派生的汉字词

韩国受到英语很大的影响, 在韩国语词汇中英语外来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因此, 在新生词汇中也出现了汉字与英语外来词结合而成的新兴词汇。

这些新词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大都跟韩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使汉字词在韩国语词汇当中体现出了新的意义。

5.3固有词加外来词又加汉字词的汉字词

这种新型词汇体现了新时代语言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使语言更加具有趣味性。

6结语

在我们国家,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 方言之间的差异在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某些方言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因此, 中国方言就像活化石一样, 证明了韩国语汉字词和中国古汉语之间的密切联系。

汉字读音是中国古汉语, 现代汉语和韩国语汉字词之间联系的纽带, 是中国汉语的语音特征在韩国语汉字词中的一种体现。但汉字读音在中国人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同时起到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因此, 熟练地掌握汉字读音相关知识的同时, 要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并根据迁移理论, 结合偏误实例, 制定了不同的学习对策, 这样才可以更准确地掌握韩国语汉字词的发音特点和规律,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汉字读音, 不仅对传统的韩国语汉字词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影响着新型汉字词。随着社会的发展, 语言的进步, 大量的新型词汇不断涌出, 而新型汉字词在新型词汇中占有大半的比重, 因此, 汉字读音在韩国新型词汇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 汉字读音将永远伴随着韩国语汉字词在语言领域中不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3.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篇三

【关键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学习;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由河南卫视与爱奇艺网络视频联手打造的《汉字英雄》以及由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分别于2013年7月11日和2013年8月2日登上荧屏。自播出以来,《汉字英雄》的收视率保持在0.6%至0.8%[1],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大会》)自第四期起收视率已突破2%,第五期更攀升至2.16%——收视观众达到了1.2亿[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汉字书写也愈发依赖于各种电子产品的输入功能,而此输入功能中的拼音联想功能能让人们无需仔细思考便迅速打出想要的字,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如今十分普遍的“提笔忘字”现象。“汉字像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代就诞生了一样,你永远说不清它的年龄。它的组合千变万化,那种美是无可言喻的。文化是人类的基础和灵魂,而文化需要差异性、独特性和个性。汉字是独特的,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文字可以代替;中国文化是独特的,它会绵延下去,永远不会消失。”[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如是说。汉字是中华民族语言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寄托,正因为此,《大会》打出了“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口号,旨在呼吁人们重视汉字书写,提醒人们莫忘汉字书写基本功。

《大会》每周五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它的参加者是从全国各地选出的32支初中生级别(13—15岁)代表队(每队8人),担任裁判和解说的是国内语言文化专家,担任主考官并负责宣读、解释词汇的是央视著名播音员。《大会》采用三级赛制,先将初赛胜出的32支代表队(共160人)通过复赛产生8支代表队(共40人)进入半决赛,再从半决赛中产生2支代表队(共10人)进入最终的决赛。其他未能进入决赛的30支代表队中表现最优秀的一位队员将进行一场附加赛,争夺最后5个决赛名额。这5位队员将与进入决赛的2支代表队(共10人)的各位队员一同进入最终的决赛,参与《大会》冠军的角逐。《大会》在场下设置了由10人组成的来自不同行业的 “成人体验团”,他们与各队队员同步听写汉字,并由场外主持人即时宣布他们的书写正确率。如此充满趣味性的教育类节目,无疑为各种歌舞选秀节目泛滥的暑期荧屏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而如此高的收视率,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的认可。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有关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教育。《大会》作为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的教育类节目,有可能会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汉字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大会》可能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影响,兼述其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汉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大会》不仅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标准字形,推广了一些汉字的标准读音,解释了一些汉字的正确字义,也会从其他一些方面对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和语文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大会》能强调一些易错字词的正确写法,并提醒中小学生重视汉字书写基本功。比赛中,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却不会写“蜈蚣”“矫健”“焦炭”等耳熟能详的词,有时也会在如何写“癞蛤蟆”“蹿红”“攥拳头”“粘稠”等常用词上犹豫不决。《大会》场下的10人“成人体验团”书写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戳脊梁骨”“滂沱”“捋胡须”等常用词的书写正确率只有10%。当选手写不出“耳熟能详”一词时,场外主持人也不禁调侃,这些“耳熟能详”的词真要写起来,结果却是提笔忘字。《大会》正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提笔忘字”现象的严峻性,也能提醒广大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要勤于手写汉字,不能轻视汉字书写基本功。

其次,《大会》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充其词汇量。《大会》的词汇来源不仅是中小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也涉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方言、术语等方方面面。对于参与《大会》的选手们而言,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认识并理解这些词汇,从而增加脑中的词汇储备。对于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能够通过收看节目积累词汇;另一方面,他们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也会重新审视自己阅读质量和阅读范围,为以后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词汇积累的水平做准备。

再次,《大会》能够推广普通话,促进读音规范。节目中,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选手缤玛永宗说,因为在家里都是讲少数民族话,所以普通话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她觉得,参加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样一场汉字盛会,无疑能为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大会》的主考官们,都是著名的新闻主播:《新闻联播》的主播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新闻30分》的主播李文静、章伟秋等。由他们字正腔圆地宣读并解释词汇,不仅是能为汉字词汇的标准音做出示范,也能纠正一些经常被误读的词汇的发音,如常被读错的“三聚氰(qíng)胺(àn)”“暴殄(tiǎn)天物”等。

最后,《大会》能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大会》上,主考官在宣读词汇的同时,也会向参赛选手和观众们解释词汇,而这些词汇中,有不少来自经典的古诗文(如“杯盘狼藉”“舴艋”“箪食瓢饮”)、成语故事(如“按图索骥”“东施效颦”“瓮中捉鳖”)、中外神话小说(如“貔貅”“清癯”“缪斯”)等,对这些词汇的了解和学习,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此外,通过观看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大会》比较钟爱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的符号,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这类词汇在节目中频繁出现,为中小学生们接触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机会,容易引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大会》不仅能引起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帮助中小学生积累课外语文知识,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endprint

二、《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毫无疑问,《大会》能给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汉字学习带来很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有些呈现形式,也可能给学生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而这些负面作用,集中表现在汉字学习方面。

第一,《大会》只管书写结果,不管书写过程。首先,《大会》名为“大会”,实为“比赛”;其次,在书写结果的评判上,只要最终呈现的字形基本正确,即书写结果就判定为正确——这多少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子。为了保证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而将《大会》以比赛的形式呈现,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只管汉字的书写结果,不管汉字的书写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造成很多的负面后果。在《大会》的第一期,上场的第一位选手新疆队的王亚霁就将“光绪”的“光”的第一笔写成了“丶”,而实际上,在小学课本中,“光”的第一笔应是短“︳”。此外,还有选手将“火”字边的第二笔短“ノ”和第四笔“丶”连写为“ㄑ”,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写法。但是,不管是汉字的笔画写得是否规范,笔顺是否正确,架构是否协调,甚至忽略某些字明显的错写,只要最终呈现在评委眼前的是一个字形基本正确的汉字,选手即能过关。这样的评判方式,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对于刚开始学习书写汉字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负面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第二,《大会》只看字形正误,不管字形美丑。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对《大会》这样介绍道:“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节目呈现的效果来看,金越对《大会》的这番评价似乎十分中肯。但是他的这一评价与我们看到的节目实况有一点不符,即节目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美,而汉字的字形之美,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1—2年级学生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7—9年级的学生要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要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节目中,参赛选手所写的汉字只要字形正确,写得是否美观不会影响到他们最终的成绩。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可能不一定清楚一个词写得是否正确或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是写得是否美观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只论正误不论美丑,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汉字的字形之美不那么重要,将他们的汉字学习带进另一个误区。

第三,《大会》过于偏爱冷僻字词。在识字与写字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初中)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而《大会》出现了很多超出了中学生实际使用范围的字词,如“裂璺”“酆都城”“翁同龢”等,甚至有的字在电脑上都打不出来。2013年11月12日的《长江日报》发表了题为《“汉字听写大会”口水战再度开打 我们该认识多少字?》的文章,对此现象做出评论:“有些冷僻字,专家们自己也未必都会写,却正襟危坐在那儿考孩子,多少有点不厚道。”诗人杨黎更是将《大会》形容为“一场幽怨的复辟”,他认为《大会》没有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却是在向学生的耳朵灌输一套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让学生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了死记硬背那些僵尸般的文字上。这种评价也许有些过激,但是它确实指出了《大会》在有些选词上过于冷僻的缺点。过多的“僵尸般”的文字,很有可能给中小学生造成“汉字很难学”或“汉字很没意思”的错觉,降低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四,《大会》过于偏爱笔画复杂字。《大会》的参赛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类拔萃的选手,节目导演关正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有的参赛选手从9个月就开始识字、3岁时已经能认识3000字,把《现代汉语词典》完整听写过3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必然需要提高比赛难度。适当提高比赛难度,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会》似乎将难度提高的重点放在了单个汉字的笔画的多少上,如“饕餮”二字、“卖官鬻爵”的“鬻”、“时乖命蹇”的“蹇”等。如果将时间都花在记背这些复杂的笔画上,那便可能真如杨黎所说,学生“美好的青春”要被白白浪费了。事实上,很多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组成词后学生们未必知道它的意思,如“附识”“晦朔”“神宇”等。这些词不仅字形简单,而且更加实用。对于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而言,应该会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认读听写和语文学习是有很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的。它能推广汉字正确的形、音、义,扩充中小学生的汉语词汇量,激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恰如《大会》宣传语,《大会》实际所体现出的大会精神,正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家长们看了节目后,切不可盲目跟风地要求孩子们背字典或记“僵尸”文字,而应从实际出发,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大会》汲取成功经验以辅助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南竺君.《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3(7).

[2]滕慧群.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印象[J].声屏世界,2013(11).

[3] 许莎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导演接受本刊专访,关正 文:让大家都来关注我们的汉字[J].环球人物,2013(23).

作者简介:姚欣,女,199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语文),导师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梅尚筠老师。

4.我喜欢的一个汉字作文450字 篇四

一看到“中”字,我就会想到我们那伟大而又亲爱的祖国。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留了下来呢?那是因为我们不靠天,我们不靠地,我们靠自己。西方的火是从神仙那里偷来的,而我们的火是靠钻木取火取来的。当洪水泛滥成灾的时候,西方想着造船跑,而我们的大禹不畏艰难,带领大家疏通水流。

我们还是机建狂魔,八小时能拆一座桥,九小时能改造一座火车站。虽然工程浩大,但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不仅如此,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也是我们建的。我们从古代就开始建了世界著名的长城、故宫……

我们发展极快,大楼拔地而起,铁路四通八达,特别是高铁,如同一张张大网,紧紧网住了各个城市各个区域,让人们出行更方便。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不愁食物,因为袁隆平爷爷不懈地坚持研究水稻,我们的水稻量产高,秋天总能看到田里翻金浪。

5.我爱你汉字作文450字 篇五

在汉字这个大家庭里,我最喜欢的是“忠”字。

“忠”字是由“中”和“心”组成的,原意是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意思。我和“忠”字还有不少小故事呢!

以前练书法的时候,一次写到“忠”字,怎么也写不好,从那以后,我回家勤学苦练,忠于吧“忠”字写得端端正正的。后来,我因为“忠”这个字,对书法越来越热爱,越来越喜欢,每天晚上都必须得练一,两个字才肯睡觉,要不然手就得痒痒了!

记得在一年级刚上小学的时候,一次看课外书,是教我们识字的书。翻开第一页就是“忠”字。因为觉得有缘,好看,所以我就把它挂在了墙上。后来,因为渐渐明白了“忠”字的意义,就开始忠于学习,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不停向上涌进。

“忠”字还使我联想到了他人所谓的“笨蛋”,“傻瓜”类的人物:孟祥斌――为了他人,他毫不犹豫地跃入零摄氏度地江水里,结果吧轻生女救了上来,自己却永远离开了在岸边苦苦等待的妻女,乡亲们说:“他就是这样的人,忠字当头,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会随时献出自己的性命。”还有那三名大学生,舍己救人,不幸遇难的伟人事迹,他们忠于自己的正义感,忠于良心……这些所谓的“笨蛋”,我看是英雄,伟大的英雄!

6.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篇六

一天,我在家中独自一人写着作业,心想真无聊呀,好想看看哈里波特,念头一歪,我心不在焉的,竟然写下了“哈里波特”四个字。忽然眼前一亮,一个身穿斗篷的人出现在我眼前,哇!他就是哈里波特,他问我:“想去汉字王国吗?”“想!”我兴奋地说。哈里波特使用魔法,立刻出现了一个时空通道,通向我们的.目的地——汉字王国。

来到汉字王国,一栋栋房屋映入眼帘,正前方不远处还有一个公园,一个个汉字在做着游戏,那几个汉字友好的说:“您好,我们是乐,快,兴,你叫什么名字?可以和我们一起玩吗?”“我叫兰郴,因为常写错别字,所以大家都叫我错别字大王,可是我还想到处转转,下次一起吧!”我依依不舍地说。

走着走着我来到汉字宾馆,遇见了汉字长老,他对我说:“欢迎来汉字王国!错别字大王,请进入那个房间休息吧!”我躺在水果床上,上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渴了请用及管喝果汁,饿了可以吃水棵。我碰了一下及管,它不情愿地瞪着我,而且很痛苦,我问它:“你怎么了?”它有气无力地说:“它们把我的嘴巴给少掉了,我根本就吸不到了,你能帮帮我吗?”看着它有气无力的样子,我找来一只笔,给它加上了一个口子旁,它开心极了。旁边的水果也发出“哎呀,哎呀”的叫声,我都不是我了,你看我多了个木字旁,都没有人敢吃我了,我都要烂掉了。”我赶紧找来橡皮擦,把它的木字旁擦掉,它变得活泼起来,还叫我去吃它,真可爱。

7.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篇七

中日文化の交渉に伴い、言葉の交流も同時に行われた。特に漢字はその交流に大き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と指摘されている。さらに、中国語が、日本語に取り込まれて様々な変容を受けつつ現在に至っている。その似ている所は何か、その相互影響は何かを明らかにするのは本論文の研究課題である。

第一章漢字の由来と歴史

1.1漢字の由来

漢字はもともと中国語を表す文字として、漢民族によって発明された一種の表意文字であるが、のちに日本に伝えられて、日本語を表すための文字としても用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漢字の起源については、黄帝の時に史官の蒼頡が鳥の足跡から作ったという伝説がある。これをそのままに信ずることはできないが、とにかく漢字の起源が、物を示す略画や事柄を表す符号などにあ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ろう。

1.2中国語から来た日本語

漢語は本来中国語からの借用語である。漢字、漢語は高度に発達した中国の文化を背景に持ち、この文化と共にその言語、文字が日本語に入り込み、次第に同化した。漢語は受容の当初は外国語として意識されたと思われるが、固有語(和語)の欠陥を補い、国語の表現力を豊かにするのに役立ち、今日では外国語として意識されることが少なく、和語とは別種の漢字を伴いながら国語語彙の重要な部分を占めている。

第二章古代における中国語の日本語への影響

2.1中国語の日本伝入

日本漢字音は、朝鮮漢字音やベトナム漢字音でもほぼ事情は同じなのであるが、中国語音を長年月にわたって漸次的に移植定着させてきた。個々の漢字に注目すれば、中国語音の上古音から中古音そして近世音にまで広くその痕跡が認められる。日本漢字音の特徴としてその層別伝承ということがよく言われる。

要するに、五、六世紀から多量な中国語(漢語)が、日本語に融け込み定着されてきた。それによって、かなりの日本語語彙が中国語の意味と同じであるようになったわけである。つまり、その語彙の源流が中国語に依るものであったからである。

2.2現在の日本語も中国からの外来語

現在の日本語も中国からの外来語がある。明治、大正期にはクーリー(苦力)、ポコペン(不够本、原価が切れることからお話しにならない意)、カイカイデー(快快的、急いでの意)、マンマンデー(慢慢的、ゆっくりの意)、クーニャン(姑娘)、メーフアーズ(没法子、仕方がないの意)、メンツ(面子)などが入り、その他マージャン(麻雀)をはじめ、パイ(牌)、パイパン(白板)など麻雀用語も多い。以上のほか中国語からの外来語として特徴的なのは料理用語、食べ物の多いことである。チャンポン(攙烹、ごった煮の意からというが、単に擬音語仕立ての語ともいう)、ウーロン(烏龍茶)、シューマイ(焼売)、ラオチュー(老酒)などがある。ギョウザ(餃子)、チャーハン(炒飯)、ラーメン(拉麺)などは昭和期に入ってもたらされたものである。

第三章日本語の中国語への影響

中国語と日本語の融合過程において、現代中国語は日本語の語彙成分を多量に吸収して現代中国語における外来語成分にしてしまったのである。その借用された日本語語彙は、高名凱、劉正琰合著の『現代中国語中的外来語』(1957年)の中に記述されている日本語借用語や、王立達著『現代漢語従日語借来的語彙』(1958年)の日本語借用語、譚汝謙(1977年)の日本語借用語、余又蓀(1935年)の日本製訳語の論述があるので、参考できる。その中は古い言葉に新しい意味を付与したのがある。

結論

長い歴史の中では、漢語には輸出、融合、輸入といった段階があった。古代では、漢語は一方的に中国から日本に伝わっていき、日本もそれを受け入れ、そして日本的な漢語、即ち和製漢語を作ったのである。近代に入って、西洋文化の影響で、日本も種種な漢語を作り、そして中国に伝わって受容された。

近代以後の翻訳語彙を中日両国の間で大量に共有す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点は、両国語の語彙の注目すべき現象であると言えよう。漢語は表意文字であるため、視覚に訴えて理解しうるという重要な特色を持っている。したがって漢語は時代を超えて、視覚から容易にこれを共有されるために、近代における日本での新造漢語も中国に理解され、受容されたのであろう。

要するに、中国の漢字は日本の漢字への多くの影響があって、その相互影響は少しでもわかるようになる。

参考文献

[1]池上秋彦、西田直敏、林巨樹著(1977年3月)『国語要説』桜風社.

[2]木之下正雄、上村孝二、古田東朔編(1959年5月)『国語概説』くろしお出版.

[3]佐伯哲夫·山内洋一郎編(1983年)『国語概説』和泉書院.

[4]藤堂明保著(1969年5月)『漢語と日本語』秀英出版.

[5]沼本克明著(1986年)『日本漢字音の歴史』東京堂.

[6]林巨樹、池上秋彦編(1979年9月)『国語史辞典』東京堂.

8.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点滴意见 篇八

关键词《通用规范汉字表》简化字繁体字正字异体字类推简化字形规范

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标准,其成就自不言而喻,笔者结合自己在辞书编纂工作中的体会就该字表的欠妥之处谈些看法。

一、 收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收规范字8105个(不包括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笔者主编的《汉字规范字典》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本,其中规范字字头除了这8105个规范字之外,还增收几个字,其中有“〇”“”二字。

“〇”是否应该视为汉字,对此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它仅是阿拉伯数字符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未列作字头。一种意见认为它来源于阿拉伯数字符号,现已成为汉字家族中的一员,《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均列为字头。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把“〇”称为汉字数字,明确指出:“〇”是阿拉伯数字“0”的汉字书写形式,可用作编号。[1]“〇”与阿拉伯数字“0”都表示数的空位,区别在于: 首先形状不同,前者圆形,后者椭圆形。其次用法不同,前者与汉字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结合使用,如“三〇六房间”“二〇一五年”;后者与阿拉伯数字“123456789”结合使用,如“306房间”“2015年”。“〇”的使用范围较小,如“速度每小时350公里”“金额805元”,用汉字表示,一般写成“速度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金额八百零五元”(或者大写:“金额捌佰零伍元”)。“〇”不仅是汉字,而且是常用字。《通用规范汉字表》如果把“〇”列为规范字也许会更好。

“”是新发现的化学元素,2000年第一次被发现,2011年被命名为Livermorium(Lv),2012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宣布元素周期表增加该新元素,原子序数为116。2013年7月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确定其中文名称为“”。116化学新元素中文命名为“”,是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之后,相信该字表将来修订时会把这个字收入。

二、 简化字与繁体字,正字与异体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简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做了细致的梳理工作,但个别处理值得商榷。如:

“穀”是“谷”的繁体字。用于“不穀”,义为不善,是古代君主谦逊的自称,不能简成“不谷”。用于复姓“穀梁”、人名(如宋代尚书陶穀)、较特殊的书名(如《穀梁传》)也不宜简化。《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把“穀”简作“谷”,未做说明。《〈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加了说明:“不穀”的“穀”不简化。可是,“穀梁”“穀梁传”的“穀”是否简化?未做说明。

“嚮”读xiàng时是“向”的繁体字。又读xiǎng,《汉语大字典》未简化。《庄子·养生主》:“砉(xū)然嚮然,奏刀騞(huō)然。”这里的“嚮”假借为“响(響)”,模拟皮和骨分离的声音,不宜简作“向”。《现代汉语词典》在“砉(xū)”字条引用了这个例句,“嚮”没简化。“嚮”又假借为“享”,义为享受。《史记·游侠列传》:“已嚮其利者为有德。”

“濛”是“蒙”的繁体字。用于古水名、古州名、人名(如明代人有凌濛初,著有初刻、二刻《拍案惊奇》)等,不宜简作“蒙”。

“紬”读chóu时是“绸”的异体字。又读chōu,用于: ①抽引;引出。《文选·宋玉〈高唐赋〉》:“紬大弦而雅声流,洌风过而增悲哀。”②缀集。《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又有“紬绎”一词,本义为引出端绪,引申为阐述。北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陈六艺载籍之文而紬绎其说,博考深思,无有懈倦。”以上例句中的“紬”都不宜改为“绸”。《辞海》即把读chōu的“紬”单立字头。

《简化字总表》无条件地把“穀、嚮、濛”分别简作“谷、向、蒙”欠妥,《通用规范汉字表》不应该照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把“紬”作为“绸(綢)”的异体字欠妥,《简化字总表》已纠正,类推简作“”,《通用规范汉字表》不应该走回头路。

另外,有的异体字属于误收。如“谄”字之后误列异体字“謟”。“謟”读tāo,义为可疑、超越本分、隐瞒等,并非“谄”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沿袭《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之误,《通用规范汉字字典》亦误释。《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不把“謟”作为“谄”的异体字。

有的异体字应补。如“彷”又读fǎng,用于“彷彿”,与“仿佛”同。《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佛”字之后列出了异体字“彿”,而“仿”字之后却漏收“彷”。

有的异体字应加注。如“週”不用于救济、朝代、姓,与“周”不是全同异体字,如果不加注释便容易令读者误解。《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即误释。

三、 类推简化

类推简化是汉字简化的常用方法之一。《通用规范汉字表》规定除8105字之外“表外字不再类推”。这个规定是善意的,目的在于避免扩大类推范围,保持汉字形体的相对稳定。但这个规定不应是强制性的,否则失之偏颇。又如化学元素字“”未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如果不允许类推简化,恐怕只能使用繁体字“鉝”。

强制性限定类推简化范围,引用古代诗文和古汉语联绵词的字形时可能会不好处理。如: 西晋左思《吴都赋》“爾其山澤,則嵬嶷嶢屼,巊冥鬱”中的“巊”,联绵词“捫搎”“鶹鷅”中的“搎”“鷅”,都未收入《通用规范汉字表》,按照新规定只能写成“尔其山泽,则嵬嶷峣屼,巊冥郁”“扪搎”“鹠鷅”。由于某字超出《通用规范汉字表》范围而不能类推简化,古代诗文中的一个句子或者古汉语联绵词上下字的字形难免出现这种简繁混杂的局面。

另外,我国目前存在《信息技术编码字符集》等一系列计算机信息处理用字方面的国家标准,收字数量、类推简化范围远远超过《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标准的规范性,也不能想当然地要求这些标准立即进行大幅度修改。

还要看到,《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影响广泛的辞书收录的规范字字头,凡是可以类推简化的基本都进行了简化,如果因为超出《通用规范汉字表》范围而视为不规范,要求改回繁体字,显然不合适。

十多年前,笔者在《谈〈现代汉语词典〉对简繁体的处理及其他》一文中建议类推简化范围采取刚性为主、柔性为辅的原则,所谓刚性即规范字表中的字必须简化,所谓柔性即规范字表之外的字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不搞一刀切,这里就不赘述了。

四、 字形规范

1965年由文化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是汉字字形方面的规范文件,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未对字形规则进行调整。《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字形的原则是: 凡是这两个字表已有的字照样收录,这两个字表未收的字依据有关字形规则确定。《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字形的原则是合适的,但个别处理不够妥当。如“望”的异体字,《通用规范汉字表》作“”,《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汉语大字典》作“朢”。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情况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第1版第1次印刷为:“望[]”,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006年第4版为:“望[]”。

中国台湾《国字标准字体宋体母稿》以“”为常用字,以“”为次常用字。中国香港《常用字字形表》也以“”为常用字。

笔者编写的《常用汉字源流字典》即将出版修订本,其中“望”字条:

望[]wàng11画

商代 西周 战国 古文 小篆 秦代 汉代 晋代

甲骨文、金文、古文表意。象人站在土堆上张大眼睛向前方或后方远眺之形。有的金文、小篆加意符月,表示眺望高空的月亮,隶定为“”,大陆也作“朢”。金文异体、小篆异体变为形声,目改为音符亡,隶定为“”,大陆后作“望”。本义为向高处或远处看。引申为……

笔者主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字头多达57470个,相关的字头有:

望[]wàng①……。②……。

朢wàng同“(望)”。

wàng同“(望)”。

wàng同“望”。

wàng同“(望)”。

这个字的正确隶定应作“”,《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6年版、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字形较好。“望”是讹字,大陆习非成是,由《印刷通用字形表》开始成为规范写法。异体字的正确隶定应作“”,下边从(中间横短),不从壬(中间横长)。《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6年版字形欠妥,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006年版、中国台湾字形较好。“”和“朢”都是讹字。如果异体字字形只列一个,应选“”,而不是“”或“朢”。

《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成绩是辉煌的,功不可没,瑕不掩瑜。但优秀的辞书一定有灵魂,有特色,有科学、完善的编写体例。其灵魂就是主编和编者的学术思想,包括对待语言文字规范的立场和态度。在辞书编纂工作中必须认真遵循《通用规范汉字表》,同时又不宜墨守成规、亦步亦趋。

附注

[1]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2011年7月发布)指出:“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教育部等十二部门关于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教语信[2013]2号,20131009.

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114号、116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中国科技术语,2013(5).

4. 台湾《国字标准字体宋体母稿》.台北: 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1994.

5. 王宁主编.《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6. 王宁主编.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7. 魏励主编.汉字规范字典.北京: 印刷工业出版社,1986.

8. 魏励.谈《现代汉语词典》对简繁体的处理及其他.∥史定国主编.简化字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9. 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10. 魏励主编.中华大字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

11. 香港《常用字字形表》重排本.香港: 香港教育局,2007.

(商务印书馆北京100710)

9.汉字的观后感600字最新 篇九

汉字的观后感1

有一天晚上,熠熠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爷爷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说的是在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一座城池叫做“汉字王城”。城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王宫,由地位最高的“皇”统治着整个王城。由于“皇”爱民如子,又善于治理国家,所以汉字城民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也不知过了几世几代,汉字王城里的城民们人丁越来越兴旺。但大家仍然过着相敬如宾的快活日子,整天很开心。谁知有一天,全城内外的汉字都传染了一种奇怪的病,使生存在汉字王城里几千年之久的汉字变得奇形怪状了。这些汉字不但外貌个个不同了,而且性格也千奇百怪,有的喜欢微笑,有的喜欢哭泣,有的喜欢打架,有的喜欢劝和。反正每个字都很有个性。

有一次汉字们在草坪上玩耍,大家互相看了又看,都觉得对方很新鲜。“又”好奇地对“叉”说:“你怎么比我多一点呢?”“长”仰起头对“弓”说:“大叔,你什么时候背了一张弓?”“日”心疼地对“曰”说:“儿子,你看生病多么可怕啊,你的身子都缩掉了。”“木”揉了揉昏花的眼睛,对“林”说:“你会变身有什么了不起了啊?”“兵”忧郁地对“乒”和“乓”哥俩说:“要是这场病能快点过去该有多好啊,瞧你俩只剩一条腿了。”一时间,只听草坪上叽叽喳喳,大家议论纷纷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场疾病终于被治好了。汉字们都很高兴,他们又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草坪上来了,大家清点了一下字数。哈!数量不仅没减,反而从两三千增长到了五六千。大家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熠熠听到这里,也跟着高兴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打紧,熠熠睁眼一看,才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睡觉呢,熠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心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痴迷于探索汉字了,所以梦爷爷才会出现在他的梦里呢。

汉字的观后感2

当今社会汉字随处可见,汉字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有了汉字才有了美妙绝伦的诗歌,有了汉字才有了让人回味无穷的文章,汉字是那样的活灵活现,是那样的生动有趣。

汉字生动形象,每个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你看,“太阳”可以让我们感到光和热,“月亮”让我们感到了宁静和清凉,“轻”字让人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重”字让人一望而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大家说中国汉字是不是非常生动有趣呢?

有一次,表弟问我:“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我想了想,想到了旧、白、电、目、旦,竟然找到了这么多个字,仔细想想,可能还会有更多呢,真是太神奇啦!

还有一次,我读到了一个字谜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四个拿了金奖的运动员,记者问他们的姓氏,他们没有说话,但是却做了一些奇怪的动作。举重运动员指了指旁边的两棵树,游泳运动员把一根树枝插在一堆土旁,羽毛球运动员把一把剑放在一本书旁边,跳远运动员把一颗棋子放在一个倒着的盆子上。怎么样,你们知道他们都姓什么了吗?答案是:举重运动员姓林,游泳运动员姓杜,羽毛球运动员姓刘,因为书都是文人看的,跳远运动员姓孟,因为盆子一倒过来就很像器皿的皿。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这个汉字小故事是不是体现出了汉字的生动有趣呢?

中国汉字生动形象,我爱有趣的中国汉字。

汉字的观后感3

我国已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这本书追随历史发展轨迹,触摸五千年文明脉搏,讲述了我国五千年的巨大变化。记得五年级学的一首“朝代歌”内容是: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打开《上下五千年》的目录。发现《上下五千年》就是按照“朝代歌”的顺序写的。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上下五千年》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个生动的小故事,和一张张精美的小插图。如在“朝代歌”里有两个唐。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不是“唐”,是“唐尧”或称为“陶唐”。第二个唐字我明白是唐王朝。

在《上下五千年》中,我最喜欢秦朝的许多故事和故事中的英雄豪杰了。如秦始皇压迫秦朝百姓去修长城,才有了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故事。我也痛恨秦二世。后来的各个朝代为了抵抗外敌也在修建长城。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万里长城。

全书用严谨、简洁的文字勾勒时代背景,介绍历史常识,使我们更了解那历史。不仅如此,书中的小插图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图和文物图片,全面而直观地展现社会风俗和历史面貌,让我们又进一步地了解了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明史了!

汉字的观后感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从唐宋元明清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与挫折。

《中华上下五千年》作为中国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本,以历史故事为叙述单位的“神农尝百草”“姜太公钓鱼”“完璧归赵”“郑和下西洋”等故事,广为传诵。书中也完整再现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让读者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程,全面掌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在书中触摸文明的脉搏,追随历史的足迹。

史海沉浮,潮起潮落,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是最优秀的中华英杰,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姿名垂史册。政治家秦始皇和曹操,谋略家张良和诸葛亮,思想家孔子和孟子,民族英雄林则徐和邓世昌,科学家张衡和沈括,医学家华佗和李时珍,文学家王安石和苏轼,诗人李白和陆游,革命家孙中山和李大钊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读史使人明智。中华历史,绵延五千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华夏文化精髓。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风云,还是变幻莫测的政治权变,抑或是温文尔雅的诗酒文章和大师轶闻,无不体现着精湛的中国智慧。而中国人的智慧,作为最古老和最珍贵的东方智慧,也正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而我们当代的中国人,肩负着振兴中华,传播华夏文明的历史重任,则更应该认真研读历代史书,借鉴祖先的历史经验,再创华夏辉煌。

汉字的观后感5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套书,书名叫《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讲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描述了许多成语故事的由来,如老马识途、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等。

《上下五千年》分为上、中、下三册,我看的是上册,主要写了关于古代王朝的更替,描写了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有曹操、诸葛亮、刘备、项羽、毛遂等。

这本书不仅人物写得好,故事也很不错哦,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回味无穷。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蔡伦发明造纸术。有一天,蔡伦与几个小太监来到城外游玩,他心事重重地在岸边走着,忽然眼睛一亮,走到溪边蹲着不东了。小太监们都奇怪地围拢过来,只见蔡伦手里捧着湿湿的、破破烂烂的、像棉絮一样的东西发呆。大家都以为蔡伦傻了,把这破玩意儿当宝贝。农夫告诉他这个漂在河里的树皮、烂麻、破渔网什么的,长时间被水冲呀、泡呀形成的。回到宫里后,蔡伦就开始不断的实验和制作,他挑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放进一个大水池里泡,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再让工匠把侵泡过的原料捞起,放进石臼中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把这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就变成了纸。人们为了纪念蔡伦这项伟大的发明,把这种纸叫做“蔡候纸”。读了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了解了造纸术的由来,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发明都是从现实中得到启发的,我们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优秀的历史读物,先后获得了国家提名奖、全国优秀青年图书奖等许多荣誉,大家一定要去看一看哦!

10.节目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600字 篇十

华丽丽的分割线。作为曾经省实验中学的机修,以及现在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我是怀着批判的心情去观赏这个节目的,不瞒阎女士,毛女士(不知道她老人家退休了没有?)和杨先生说,我对高中语文(不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语文)怀有深深的敌意。但是我当然是不会在现实中发表以上言论的。现实中的言论要平和,细致,娓娓动听,最关键的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如下: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世界中,汉字,乃至整个教育本身,都必须要正视这种瞬息万变的挑战。

不可否认,从体裁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超越了《百家讲坛》和《走进科学》,真正吸引了多数公众的眼球,达到了普及汉字,广泛宣传国学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我认为,必须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视角,去审视它的作用。

首先发表我对汉字作用的认识。我认为,排除掉感情因素,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就如同人类的肤色,计算机和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并没有截然的优劣之分。例如,英语由于字母较少,而容易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中表达(要表达所有拉丁字母和常用符号,只需要最多8位二进制数字就可以了,而汉字及其常用符号通常需要16二进制数字位),但是汉字却拥有信息密度更大的优势,例如,同样的文件翻译成各国语言,通常中文版的篇幅最短。而微博有140个字的限制,使用汉字所能包含的内容是最多的。容易看出,一种人类文字,字母较少则容易编码,字母较多则信息量大,这两种优势是共轭的,必居其一,可以折中,不能兼得。由此可知,语言本身的特性并不是语言命运的决定因素。

但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一些语言取得了优势地位,而一些语言却失传或者不再使用了呢?例如,拉丁语就是一种不再使用的语言,现在仅仅在某些场合下应用,利用的是其”因为不再使用而不再变化“的特性;一千年前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当时很多先进的思想和书籍是通过阿拉伯语来传播和保存,但是现在其地位早已让位给了英语。

我们思考一些相似的问题:为什么Windows成为了个人计算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不是Linux和Mac?为什么苹果iOS和Android成为了手机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而WindowsPhone只是小众的选择?并不是系统功能有差别,一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用另一种操作系统也完全可以实现。比如,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图形界面,都可以用来上网,等等;任何手机操作系统都可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GPS定位,触摸屏,等等。

但是,Windows首先结合了图形界面和硬件兼容这两大优势,比当时其他操作系统更易于使用,支持更多更便宜的硬件设备,所以赢得了用户和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iOS首先创造了”应用商店“这种充分发挥软件开发者积极性的模式,赢得了开发者的热情和最丰富的应用。

操作系统的兴衰是最近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相比于过去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了解的细节可以更多,分析可以更准确。从中我们发现,载体承载的方式,承载的内容,以及承载的创造力决定了载体的优劣,这三点经常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例如,Windows系统的路线是”方式→内容和创造力“而iOS则是”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我认为,同为载体的文字也是如此。

秦汉时期笔和纸的发明对汉字的成型和普及作用是不能抹杀的。直到如今,纸亦是最为廉价的实体书写材料,对于中国文化普及的作用可想而知。毛笔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汉字的字形和艺术性。西方文字多为规则的几何图形,而汉字中则有多种曲折的笔画,而且仅仅一个点就可以有多种笔锋的变化。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世界上只有汉字是专门为了纸笔书写而设计的,因为纸笔的普及与汉字成型几乎同在秦汉时期,而其他文明语言成型的时候都还没有纸和毛笔这些廉价而优秀的书写材料,有的甚至还要口口相传,所以其他文明所创造的文字信息量和准确程度远不如中国文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方式→内容和创造力“的例子。

一千年前,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曾经说:”即使知识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于是当统一的阿拉伯帝国横亘于亚非欧大陆时,阿拉伯语成为了传播世界知识的载体:来自中国的四大发明,来自印度的数学,来自欧洲的经典科学和哲学。但是,几代统治者之后,阿拉伯帝国渐渐落入了因循守旧和宗教教条主义的窠臼,尤其是近代以来,渐渐被积极传播文化思想(传教?)和不断创造新科学技术的英语所超越。这个例子中,前半段是”内容→方式和创造力“,而后半段是反向的”创造力→方式和内容“。

现代以来,英语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首先占据了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即使日本人发明的编程语言亦要使用英文单词来表达(Ruby语言),这再次巩固了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语言的地位。而汉语也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影响力逐渐恢复。现在,世界上的知识和信息在以大爆炸的速度不断创造产生,语言的承载方式、内容和创造力也在飞快地互相促进发展。

以上三个事例表明,不论是内容,方式还是内在创造力,科学才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竹简代替了青铜,纸笔代替了竹简,活字印刷又代替了纸笔。随着科学的进步,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方便,廉价和普及。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笔忘字真的是一种退步吗?我们发现,古代人不乏记忆力很好的例子,东汉时,张衡”一览便知“;三国时,张松”过目成诵“。印度的史诗《摩柯婆罗多》,西藏的史诗《萨格尔王》,洋洋洒洒数百篇,完完全全由口耳相传。但是现代,偶尔有小儿能够背诵几篇名篇,甚至圆周率若干位数,而被誉为”神童“。正式学习工作的场合,有时需要背诵一些古诗古文,一些精彩桥段,却再没有需要长篇大论背诵的情况了。

人类的记忆力并没有退化,因为根据自然选择原理,历史上没有什么因素会去让记忆力更差的人类个体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拉低人类整体的记忆力--甚至通过一些现代化的训练方法,现代人的记忆能力很可能会超越古代人。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纸笔,印刷术等记录传播工具的出现,人类已经不需要把绝大多数信息保存在大脑里通过口耳相传了。书籍的传播效率和信息量远远超越了人本身,而且保存时间也可以远远超过人的寿命。和那些延长四肢和视力的工具一样,人类的大脑功能也被延长了。

近几十年来,个人计算机和便携智能设备逐渐成为了人类创造、传播和保存信息的主要媒体。虽然纸笔、纸质出版物等传统媒体仍然存在,但是其书写速度、书写便利性、交流互动性和信息量等指标皆远远不及前二者。在一家现代化的生产力部门中,信息的编写、汇总、统计、交流等,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手持智能设备,离开这些工具就寸步难行。

写到这里,我必须对那些致力于将古老的汉字信息化,使我们能够在今天的计算机上方便地阅读和书写的科学家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发明汉字激光照排的王选,发明五笔字型的王永民,发明汉字处理软件的求伯君,发明网络智能拼音输入法的马占凯,等等,还有更多的成果,我们甚至说不出幕后工作者的姓名:区位码,汉字字库,汉字手写识别,汉字语音识别......有他们的成果,汉字才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生机勃勃的语言,活跃在生产力和互联网的前沿;否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汉字很可能会迅速地被淘汰,例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英语工作和上网,而中文内容就会像图片和乐谱那样,需要花费更多的流量才能传输,而且难以准确归类搜索。某种意义上说,是这些科学家们真正拯救了汉语。

由于信息化的借力,汉语已经更加容易学习使用了。使用智能输入法,包括智能设备的12键输入法,普通人的打字速度要大幅超越写字速度。而且对于不认识的汉字、词语、成语和典故,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查询,比翻字典还要省时省力得多;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可能语音识别可以代替键盘成为主要的输入设备--虽然现在它还只是一个娱乐功能--届时汉字的书写速度和便利程度还会更上一个台阶;在互联网上查找成语典故、名家名句等引用资料,可以直接复制粘贴到自己的作品中,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查阅和手抄,效率更是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另外,使用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任意修改已经写完的文字,而手写稿就不得不改完之后再重新抄写了。综上所述,虽然现在我们还可以认为手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是它已经渐渐不是最重要的,未来可能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能力了。就像纸笔已经流行之后的甲骨文和金文,我们仍然可以阅读它,欣赏它,但是它的传承任务可以交给艺术家们,而不是普通大众了。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我的观点非常激进,但是你们一定要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化的速度。我的一位大学教授讲,他年轻的时候,计算机的概念还是占满整个屋子,用纸带来存储程序和资料,笨重、耗电、经常出错、一只蛾子落在电路板上就可以轻易摧毁的,外强中干的机器。但是很快磁带便代替了纸带,软磁盘代替了磁带,硬盘又代替了软磁盘......几十年后的现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它的计算能力和可靠性可以碾压那时一间屋子大的计算机;而一张蓝光DVD可以存储那时全世界的计算机程序;那位教授年轻时擅长的,阅读纸带程序的能力,现在早已成为屠龙之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汉语的”书写"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以计算机和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再一次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它把人类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计算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可以专注于创造性的、规划性的脑力劳动。

我们今天研究、宣传国学,也必须要顺应这个潮流才行。应当适度忽略那些将来注定要由计算机来做的事情,而重视创造性的能力。例如,在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中,考察某些生僻字的书写方式,这在现代工作生活环境下,实在有些太过时了。这样的题目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查找到答案,嘉宾席上的那些国学大师存在感实在不强。不如设计一些更具创造性的模式,例如设计某场景语境,让双方选手各写出一个成语、歇后语,甚至流行语来形容,然后专家点评,最后专家和观众投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即使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也是很难直接搜索到答案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国学大师为选手见招拆招,随机应变的点评,而不是仅仅照本宣科念答案了。

11.对汉字的读后感450字 篇十一

一、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有其特殊性

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守汉语语言规律。汉字是形、义、音合为一体的文字, 在语言方面, 不少华裔儿童或多或少会使用汉语, 这归功于孩子在家时父母能和孩子用汉语进行交流, 家长也为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汉语能力创造环境。多数华裔儿童有着较好的家庭文化背景, 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汉语口语能力。所以对华裔儿童初期学习汉字不应用汉语拼音来启蒙。华裔儿童学习拼音重点是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 告诉孩子怎么读出这个汉字。国内长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环境使他们的“音和义”的发展优于“形”的发展。汉语拼音是发音的工具, 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它是用来记录人类发音的符号。拼音是字母文字, 它容易和国外长大的华裔儿童早期接触过的外语产生混淆, 这些早已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字母文字的华裔儿童, 在学习汉语词语的同时学习汉字的书写形式, 对汉字的音、形、义显得非常陌生。如果生硬的按照传统的“先拼音后汉字”的顺序对华裔儿童进行教学, 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 反而增加了他们对拼音的依赖, 减慢了学习汉字的速度。由于华裔儿童的家长早期忽视了对孩子的汉字教育, 所以能说简单汉语, 但却不认识汉字的华裔儿童为数不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会看到一些初识汉字的华裔儿童有“画”字的现象。教学实践表明, 用拼音来帮助华裔儿童记忆、认读汉字是费时又费力的方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人的早期成长中, 玩是最好的工作。通过一些有趣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带着学生无数次的“玩”汉字, 不但培养华裔儿童对汉字的情感和兴趣, 也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到汉字伟大的魅力。

二、对华裔儿童汉字教学的思考

1.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

让华裔儿童了解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能寻根问源, 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 也是人类文明史中光彩的奇葩。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与古印度哈拉比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是当今世界发现最早的文字。民族的语言与文字表现着民族的智慧, 是一个民族的图腾的象征。汉字有着东方思维方式, 它具象、隐喻、会意的特点, 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香港已故著名学者安子介认为“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因为“汉字是拼形文字, 能使人引起联想, 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会意、指事、象形、形声、转注、假借。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那样, 能让人看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使人浮想翩翩呢?汉字的这些功能是字母文字做不到也取代不了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如:“禾”字, 它像一株下垂的稻穗, 有叶、根也有茎的成熟的谷类植物, 用“禾”字组合的字, 如“稻”、“穗”、“秋”、“稀”、“稼”与谷类植物等农作物有关;“皿”字, 它像古代装酒的容器, 在容器里还有装半满的酒, 用“皿”字组合的字, 如“酒”、“醴”、“酣”、“酌”、“酝”、“酿”、“醉”、“醺”、“酷、“醇”等与酒等发酵食品、饮酒的行为有关。看到“网”, 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渔民打渔时候用的网”;我们看到“弄”字我们眼前会联想到一个人正用双手拿着玉在玩赏;“春”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春天里进行播种、翻地、一派生机盎然的农耕场景。这些汉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基本上是照着事物的形象描摹下来的。表意系统的汉字无论是在线条还是在结构及整体形态都有很强的多变性, 汉字的这种多变性形成了汉字的独特的审美内涵.汉字书写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手写汉字包涵千变万化的审美因素, 给书写者和欣赏者带来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孩子都有喜欢听故事的天性,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可以借助方块的表意汉字讲出许多中国人的光荣传统、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美德的故事, 通过反复多次的听读中国古代故事既可以拓宽华裔儿童的知识面, 而且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陶冶情操。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感情需求, 沟通了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还让他们无意之中认识了部分汉字, 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2.先认读再学写

儿童习得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而且应有充分的机会练习和使用语言。语言学习总是输入先于输出。直接认读法的效果相对来说比较好。第一步是先识后写, 华裔儿童的早期汉字启蒙教学必须让汉字的形、义、声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学习者的大脑。第二步是识写分流。当孩子们能够感知字形、学会字音、理解字义的时候, 再学习方块汉字的书写。一个生字、一个词汇只有在反复认读中才能记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华裔儿童汉语语感的“汉语隐形语言系统”,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科学设计“听读、诵读、跟读、背读”等汉语语感培训训练方式。教学步骤可分为:认读、练习、比较、学写、运用等几个环节。汉字量决定了孩子的中文阅读基础, 2500~3000个常用汉字是对汉语认读的基本要求。国内小学生四年级或之前已经完成500~3000个识字任务。所以对于华裔儿童的汉语学习也要符合规律, 明确阶段性任务, 识字为第一优先。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以各种形式出现, 只有在认读汉字——抽象图形——组织语言表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华裔儿童才会把字形、字音、字义进行联系与匹配以相似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华裔儿童在读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某个字, 但在特定的语境里, 通常是可以猜出它的意思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从一个个汉字中看到一幅幅图画, 在加强记忆增强认读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华裔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教学中注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来讲

华裔儿童有着一定的汉语口语优势, 所以在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来讲。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来带着孩子练, 有的放矢, 循序渐进。具体教学中, 注重形象法、直观法、游戏法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电”,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还有“电脑”、“电灯”、“电线”、“电话”、“电扇”、“电视”,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通过一个汉字可以认识很多常用的词汇, 也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字母文字与汉字的不同。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动态的多媒体形式, 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学习材料结合起来, 辅助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 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感兴趣的题材融入教学情景之中。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剪纸、折纸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折纸活动, 在教给孩子折纸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用纸折出的小青蛙身体各个部位用汉字如何标识。这样既增加了小孩的学习兴趣, 也加强了孩子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4.依序写字, 端正规范, 注重汉字的常用性和难易度

依序写字可以教会孩子楷书结体的贯气。教华裔儿童学习汉字, 不管是学习哪种结构, 都要告诉孩子应在统一的田字格内规范书写, 要教给孩子们书写匀称端正。对于初学汉字的华裔儿童, 教师可先教笔画少的字, 后教笔画多的字这是遵循由易到难的一般原则。汉字的笔画有粗细、长短、俯仰、斜正、方圆、轻重、曲直、相背。汉字笔画多、笔画相近。从书写角度来看, 汉字确实很难。汉字书写规则是以笔画名称为基础的, 笔序法中有“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 先横后直, 先撇后捺, 先中后旁”。教师在教给孩子认读汉字的同时, 也要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汉字的笔顺, 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 笔画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书写时注意事项。

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从意义和笔画都简单的常用独体字开始教, 然后再教笔画比较复杂难写的独体字, 最后再教结构和笔画都比较简单的合体字, 再到教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合体字。让孩子逐渐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有疏密、开合、穿插、避让等。

孔子提出对孩子的教育要“顺气天性而育之”。考虑到华裔儿童受早期成长环境因素影响,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 用孩子的思维去想问题, 用孩子的语言去沟通, 用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去教华裔儿童。教学中给儿童讲汉字的结构不同于对成人的教学, 应尽量儿童化、口语化, 这样易于儿童接受。

三、结语

总之, 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有别于国内长大的儿童的汉字学习, 也区别于其他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 对华裔儿童的汉字教学应坚持因材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 也可以让孩子领略到中国汉字的魅力, 从而达到让孩子快乐“玩”汉字的目的。

摘要:汉字教学作为语言要素教学之一,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华裔儿童学习汉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入华裔儿童的汉语教学中来。考虑到华裔儿童受早期成长环境因素影响, 只有坚持因材施教,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带着孩子“玩”汉字, 不断培养华裔儿童对汉字的情感和兴趣, 才能让华裔儿童从中领悟到汉字伟大的魅力。

关键词:华裔儿童,汉语汉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09.

[2]范福珍.范福珍少儿书法.珠海出版社, 2008.

上一篇:可爱的校园小学生作文400字下一篇:三篇英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