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2024-09-05

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13篇)

1.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一

谈谈如何进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引导学生正确沟通与合作的第一项技术,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解决的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环境;人际协调;心理状态

人的发展包括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对周边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由学习生活引起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很好,但考试紧张,总是怕自己考不好,晚上睡不着觉。在考试前会感到头痛,甚至发烧,并最终被迫停止测试,这是不好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布置作业多,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让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2.由人际交往引起

由于父母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造成了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离婚,引起了家长精神上的争吵。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会使学生性格孤僻,也有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3.由情感方面的困惑引起

青春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期间,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因此会出现很多情感问题的困扰。而老师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成绩还有升学率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们。教师在帮助他们学习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用心理方面的知识、调节技巧排除烦恼。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大力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学校应积极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多关心学生。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方面带来的困扰。在课堂上、在国旗下、黑板报、广播站等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也可以创设教育情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2.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心理指导,把老师作为朋友,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跟老师关系好了,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成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要想办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实质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中学生心理导向[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许得正,梁丽芬.心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编辑 张珍珍

2.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二

环保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 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潜移默化, 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真正培养环保意识。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做出一些努力, 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风气。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 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处理分类都相当仔细, 有“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资源垃圾”“危险垃圾”“粗大垃圾”等。特别是“粗大垃圾”, 如旧电视、旧冰箱等必须提前在便利店等处买好印有编码的“准扔证”并贴好后, 才能被允许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将其搬到指定的地点。我们可以想象, 国家有这样的制度, 人们自然也就形成习惯了, 环境怎能不好呢?而我们国家也不缺乏这样的法律和制度, 但是管理力度还是不到位, 人们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 还有就是人们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 国家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还太少, 致使我们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国家的重点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 在环境中的教育, 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 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的各科教育中, 教师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让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各科都有环境教育,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 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 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 从而端正环保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二、要让学生从行动中保护环境

高中生具有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 要真正地把这种意识转化成学生的行动, 才能真正地改变我们国家的环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一些部门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主张人们高消费, 高消费必然导致无限制的浪费。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它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又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制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 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一些好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入大学校园, 只有高中生真正把环保渗透到思想里, 大学校园也才会更美好。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 欧洲一些国家还是很注重环保的, 比如一些老太太去超市买东西时带上旧塑料袋, 买回来后还把旧塑料袋挂回原处,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见一斑。因此, 我们高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应该把这些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环保, 事事注意环保, 真正让学生把环保工作做实,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因此不仅要教好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 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人两人的原因, 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而让学生从行动上切实保护环境, 真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让学生讲究卫生, 节约用水用电, 收集废纸废铁, 爱护花草树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投身于环保事业。

保护环境已经不能空喊口号了。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几乎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人们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此外, 工厂为了追求高收益, 随意排放废水、废物、废渣, 还有人们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等已经严重污染了环境, 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想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制度来鼓励学生爱护我们的环境, 比如教室里能随手关灯的可以多奖励班分, 学生看见地上的垃圾能捡起来扔进垃圾篓的奖励学分等等, 这样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好的风气就会形成, 人们的内心也会产生内在的愉悦感, 学校校园也会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

总之, 对高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台阶, 是我们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都携起手来, 与学生共同身体力行,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3.怎样对高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篇三

关键词:环保意识 行动 环境教育 高中生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了江河湖海,污染了大气环境,还有生活排放的污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所以每一个公民都应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对高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

一、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保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潜移默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真正培养环保意识。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做出一些努力,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风气。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处理分类都相当仔细,有“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资源垃圾”“危险垃圾”“粗大垃圾”等。特别是“粗大垃圾”,如旧电视、旧冰箱等必须提前在便利店等处买好印有编码的“准扔证”并贴好后,才能被允许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将其搬到指定的地点。我们可以想象,国家有这样的制度,人们自然也就形成习惯了,环境怎能不好呢?而我们国家也不缺乏这样的法律和制度,但是管理力度还是不到位,人们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还有就是人们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国家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还太少,致使我们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国家的重点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的各科教育中,教师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让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各科都有环境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从而端正环保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二、要让学生从行动中保护环境

高中生具有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要真正地把这种意识转化成学生的行动,才能真正地改变我们国家的环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些部门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主张人们高消费,高消费必然导致无限制的浪费。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制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一些好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入大学校园,只有高中生真正把环保渗透到思想里,大学校园也才会更美好。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欧洲一些国家还是很注重环保的,比如一些老太太去超市买东西时带上旧塑料袋,买回来后还把旧塑料袋挂回原处,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见一斑。因此,我们高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把这些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环保,事事注意环保,真正让学生把环保工作做实,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人两人的原因,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从行动上切实保护环境,真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讲究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保护环境已经不能空喊口号了。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几乎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人们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此外,工厂为了追求高收益,随意排放废水、废物、废渣,还有人们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等已经严重污染了环境,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想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制度来鼓励学生爱护我们的环境,比如教室里能随手关灯的可以多奖励班分,学生看见地上的垃圾能捡起来扔进垃圾篓的奖励学分等等,这样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好的风气就会形成,人们的内心也会产生内在的愉悦感,学校校园也会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

总之,对高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台阶,是我们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都携起手来,与学生共同身体力行,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丽,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周涛.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4.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四

[复制链接] 通情达理

1楼

发表于 2010-4-24 14:04 13 0 5万

主题 好友 积分 大家网博士后

积分

55589 帖子

13918 精华 经验

41660 点 威望 点 金币

41649  发消息

【摘要】人生经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每个人来说挫折感是人一生中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挫折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往往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承受不了,甚至发生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已是迫在眉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学生 挫折 耐挫折教育

人生经历挫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每个人来说挫折感是人一生中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从儿童到老年,其生活、学习、工作等整个人生都会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经历失败、疼苦和不如意等情况,其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人的身上表现的结果也不相同。有的人能承受挫折并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有的人由于连续遭受打击自暴自弃,有的人能正确认识变挫折为动力使自己变得更坚强,更成熟起来。但挫折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往往会使学生心灵受到创伤而承受不了,甚至发生悲剧。因此,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已是迫在眉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如何进行耐挫折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存在于社会和人生之中。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外来的战争侵略、文化侵略、经济的侵略,国人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因此,我们要自强要发展。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巨大成绩,我国在世界的地位、竞争力、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人生也亦如此,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要善于发现挫折中存在着价值,挫折的到来是对人生的挑战,是锻炼人的契机,要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成为勇者。

二、开展活动,磨练学生意志

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如某个学校组织一次校园劳动,本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可劳动时孩子在一边吃东西、玩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边劳动,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是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却在家长“帮助下”而适得其反。尽管社会上存在着偏见,作为学校除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外还应该积极地创造、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如学校每学期可搞一次军训、拉练、远足、登山等;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艰苦的农村去生活,到农民家中去劳动,体验一下贫困生活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孩子因为苦累而流泪时,这种效果在他一生中也许都不会忘掉(当然这不是摧残青少年)。学校还可以利用主题班队会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同年龄段可确定不同内容,小学低年级可开展“每周学会2件事儿”,高年级可开展“我是家长好帮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初高中可开展“双休日我当家”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如何生活和生存,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好迎接各种挫折的心理准备,会避免一个高才生不会生活,承受不了压力上吊自杀的悲剧发生。

三、注重典型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每个生活群体都存在着可学的各种榜样,自立、自强和生活的磨难做斗争的英雄少年随处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把他的事迹作为集体的亮点,寻找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其真实性、可见性效果更为显著。还可选些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历史上著名英雄的成长中的典型范例为榜样,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名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学生时代远比现在艰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知难而进,不断进取而取得的,特别是那些家庭出身贫困的成功者,受别人欺负,遭别人白眼,受他人嘲笑,他们就是顶着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顽强拼搏最后取得成功。他们就是在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这是他们成功的关键。相反,如果人的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感到束手无策,不敢面对,即使有超常的智力也难以有所作为。因此,人从小就应该向科学家、英雄及同龄英雄少年学习,努力培养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坚强的意识品质,这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四、帮助学生提高对挫折的应变力和战斗力

人生中遇到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等。无论来自何方都要冷静的正确分析,以一种什么心态和方式方法对待,勇敢的迎接挑战。当高考落榜时,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落榜后,来自家长、亲朋、同学等各方面的压力会使考生喘不过气来,意志薄弱的人一下会垮下去,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毁了一生。如果能这样去想,考生不可能百分之百都上大学,且考大学并不是唯一出路或从零开始重新树立信心,大学梦仍会实现,即使考不上大学,学会一技之长同

样对社会做贡献。有许多企业家,他们本身并不是走出大学校门后而当上企业家和经理的,他们是靠自己的奋斗和拼搏取得的业绩,又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了知识和经验,使自己更加成熟和完整。

有的挫折是来自自然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环境的破坏有的无法抗拒,1998年的洪水是全国性的,许多地区的百姓家破人亡,一个全国皆知的小女孩的家被洪水冲走了,亲人没了,她自己凭着坚强的意志搂着一棵大树顽强地活了下来。如果大家遇到了这种情况结果又能怎样,这么好的教育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小女孩具有这种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根本原因,除组织学生向灾区献一份爱心活动外,让学生知道大自然带来的人类所不能及的破坏也应该有一个正确认识和心理准备,也属正常,要正确面对迎接挑战。

有的挫折来自人为的。当自已无辜被冤枉时内心是很痛苦的,这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的是来自于老师,有的是来自同学,有的当时难以分清事实对错,甚至不允许辩解,也只能正确对待,学会忍耐,既不能悲也不能怨,要在以后寻找机会弄清事实,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和处理,告戒学生不惧怕挫折,这也是教育者的职责。

五、强化教育、提高学生内在力量

5.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篇五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6月22日是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当时,某班学生上主科课时只剩下三人,然而,当我走进该班教室时,全班学生竟然全在。“老师我们想听您最后一节课!”这是心的呼唤!当一个学生的心梦被打开时,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6.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篇六

挫折,俗话说就是“碰钉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当代中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因此,他们更容易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会深受打击。他们受挫折后常常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逃亡性行为、散漫性行为、固执性行为、以及各种报复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知道挫折,了解挫折。在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增强挫折的能力,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耐挫折能力。正如《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么,该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确认识挫折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让他们明白挫折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被批评,产生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有的学生在某些课程中由于自身条件较弱,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如在体育课上有些同学体形较胖素质较差,没有自信,产生厌学心理,上课时不愿和大家一起做运动,这时需要老师多关心她,引导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她的优点,鼓励她,使她振作起来,帮助他树立信心,避免“破罐子破摔”。告诉他挫折并不可怕,要将挫折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他终于有了进步。

二、创设挫折情境。

前几年,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有必要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作为磨练他们,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我们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稍微有点挫折就不能忍受。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方法值得借鉴。有一定挫折情境,学生总会受到锻炼。日本人提倡“吃苦教育”不正如此吗?让孩子们冬天穿短裤行走,这就是一种锻炼。当然,并不是让我们的同学也这样,只是这不愧为一种锻炼的方式,不愧为一种手段。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让他们吃点苦头,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正确对待挫折

让学生明白,在前进的过程总会遇到挫折。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让学生感受痛苦,磨练意志,增其所不能。学科教学亦然,当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绩之中时,忘乎所以时,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学生一次失败,让其在挫折环境中磨练意志。

教育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顽强努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将挫折作为动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考上重点中学。为此,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可是,升学成绩却不理想。从此,他一蹶不振,情绪十分低落。看到他这一切,我找他谈心,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必须勇敢地战胜挫折,站起来。我给他讲张海迪的故事,讲保尔的故事,经过多次谈心,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上中学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因此,要在教学中渗透理想是美好的,实现理想却是漫长的、曲折的、艰巨的教育,鼓励学生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不怕吃苦,不畏挫折。

四、加强心理辅导,重视个别教育。

(1)理解信任学生,消除对立情绪。对立情绪是学生受挫后的逆反心理反映。教师要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教育,经过促膝谈心,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理智。由于每个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鼓励,因此,遇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维护其自尊心;同时,相信学生会有进步,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消除对立情绪。

(2)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自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不要太急,更不能在公开场合大肆批评,而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甲方面的成绩转为乙方面的信心,即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每个同学都会遇到挫折,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妥善加以引导。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认定方向,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就会成功。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想,这句话永远鞭策着我们前进。

7.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七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玷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

8.浅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八

很显然,要想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仅仅授予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德育教育。

记得我进入高中的第一节班会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做人”。然后对我们说,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后的第一角色是一个人,所以我首先要学习的应该是做人,只有把做人学好了,才能把科学文化知识学以致用,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今后三年的高中生活,你们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具有优秀品德的人。

现在我很骄傲地成为了一位小学教师,并且是一位班主任,我想继承我高中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先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教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小学教育是一个孩子优秀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孩子小学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品德,那么到初中就很难纠正过来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说现在中学生很难教的原因。既然小学教育对孩子优秀品德的形成那么重要,那么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以主题班会为平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有早熟的现象,叛逆心强,你告诉他该怎么做,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而如果你给他一个好的故事,让他看故事里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他会模仿,为什么,因为孩子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会认为故事里的孩子这样做很光荣,我这样做也会很光荣。如此,老师不用费心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他自己会很开心地跟着学。

因此,每隔两个周,在班会课上我都会给学生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来讨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例如有一节班会课,我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小故事:

考试数学她却只考了46分,情绪一直很低落,担心在接下来的家长会上妈妈会很难堪。因此,她跑去老师的办公室,向老师借20分,期末再还。老师可是第一次听到借“分”一说,在听完她的理由后,老师答应了她的要求,并表扬她很聪明,也很有胆量,“分”都敢借且用心良苦,然后要求她写一张借条,写明借“分”的原因和还分的日期,她同意并照做了。

黄天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这位同学考了89分,并且兑现借条上说的,还给老师20分。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位同学为什么要借分?

第二,她是不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第三,期末考试的89分是怎样取得的?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这位同学借分是为了妈妈不被其他家长看不起,这说明她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第二,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有借有还,向老师借分,答应期末还就期末还。第三,她是一个知荣辱的孩子,试想,如果她不发愤图强,期末还是只考40分,那还给老师20分后就只剩下20分了,那样她会很丢脸。第四,她是一个向着目标勇敢奋斗的孩子,期末的89分是她努力的结果。

从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東西,包括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诚实守信,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勇敢担当以及有借有还等等。这些都不是我直接告诉同学该做的,而是他们通过故事学习的,这种方法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学生是老师的影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特别是班主任。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随时随地都要注意你的言行举止,你的学生在不经意间想你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现在带领的那个班级在卫生方面比较差,随地扔垃圾,我惩罚扫地,甚至罚款,还是没有效果。正当我头疼时,同学们在排队打饭,有一个同学把饭里面的辣椒随手就扔到地上了,我走过去什么也没有说就捡起来仍到专门倒剩饭的桶里面,然后看看那学生,再看看其他学生,走了。

事后,我把那学生叫到办公室,很和蔼地说:你觉得在你仍辣椒之前这地上干净吗?

他说:干净。

我说:那在你仍辣椒之后呢?

这时他有点不好意思了,我继续说:老师不是要骂你,而是让你知道,随地扔垃圾是不对的,影响环境卫生,如果每个人都向你一样随地仍垃圾,那么我们将生活在垃圾的世界里,我们不仅要监督自己不要乱扔垃圾,而且当别人乱扔的时候,要提醒他,不要乱扔垃圾,看见地上有垃圾时,我们可以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面去。我相信,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做到这点,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

听完我的话,他很愧疚,并说:老师,我错了,我仍的垃圾,您去捡,还没有骂我,我以后不会再乱扔垃圾了。

听他这样说,我很高兴,并说: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几次,我每一次都没有骂他们,而是自己去捡起来。学生其实也很有自尊,老师这样做,他们不仅会感觉惭愧,也会默默地跟着老师学。

以上事例正如伟大的作家,文学评论家车尔尼学夫斯基所说,要想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是的,想学生成为一个讲卫生,不乱扔垃圾的人,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

9.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九

首先,中小学学生的成人感,使他们总感到自己是成人,而不必依赖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总认为自己可以独立生活和工作,他们常不满家长过份的照顾与关怀。实际上,他们的心里发展与思想还很幼稚,还离不开成人的帮助。针对这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教师和家长应尊重独立性与自尊心,给他们独立学习与生活的机会,但同时仍需给以具体的指导。

如我教过的七年级学生陈恩,12岁,人很聪明,与同学关系很铁,但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相当紧张。究其原因,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嫌父母爱唠叨,这也管,那也管,这个不许,那个不行,经常与父母爆发矛盾与冲突。最严重的一次孩子还动手打了自己的母亲,一周时间没有回家。

了解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后,我告诉孩子父母,现在你们先冷处理,让我来帮助孩子剥去身上的坚冰,从自己营造的“成人大厦”中走出来。接下来,我主动接近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我给予孩子关心与照顾,课余我经常与孩子一起谈心、打球,慢慢地孩子有什么话就主动找我诉说,并乐于与我交流。看看时机成熟,我便与孩子谈了他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孩子也毫不回避,并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是不知道怎么去向父母说起。我如是告诉孩子:其实父母需要的不是你的道歉,他们需要的、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不知道怎么说,那就把自己想说的动笔写出来,相信父母会原谅你的。

孩子遵照我的提议,给自己的父母每人写了一封信,孩子的父母看到信的当天就给我打来了电话,激动地说孩子似乎长大了、懂事了,万分感谢老师的教育。我在分享父母的激动与高兴的同时,又一次感觉到我工作的幸福与自豪。不久后的一天,我家访到陈恩家,看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我更坚定了作为教师心中的那份信念。

其次,在中小学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他们一方面社会交往的需要增多,,并希望别人理解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轻易透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秘密,故而产生心理的闭锁性与孤独感。针对这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教师与父母应充分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心事”应及时关心与疏导,而不要采取强制的办法和施加压力对他们加以斥责。那种以成人的心理胡乱猜测他们的内心活动的做法不会有任何好处。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和热爱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他们感到无人理解而苦闷时,要给予真诚的启发与帮助。

其次,中小学学生情绪容易激动,情绪的两极性十分突出。他们常因为顺利与成功而欢喜若狂,也会因一时挫折和失败而很快便灰心丧气。他们常常因为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冲动而造成不良后果,并为此而懊悔不已。教师针对这一情况,要帮助中小学学生提高思想水平,发挥理智的作用,处理好人际关系,加强意志锻炼。在他们情绪激动时,要耐心的进行“冷处理”,及时分析情绪冲动带来的害处。

再次,中小学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因而行为的独立性与自觉性都有所增长。与此同时,他们也会盲目自信。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他们易受暗示。他们很容易受别人或外界的影响而轻易决定主张或改变决定。因而,他们会跟着好学生做好事,也会跟着闹事者“起哄”。这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的模仿性和从众性有关。

教师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这一特点,班集体中应创造以“正气”占优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提供良好的榜样。这是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实际锻炼,这对于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意志是很必要的。

10.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十

心理学研究认为,失恋并不可悲,而失恋的同时又失去了健康,才是人生真正的悲剧。所以,失恋者应尽快摆脱感情危机,恢复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进行积极的心理防卫。失恋后积极进行心理调适的对策主要有:

(一)理性控制

即端正对恋爱的认识,认识到恋爱是一个相互了解、培养感情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束,不一定是步入婚姻的殿堂,可以是恋爱的中断,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种理智的思考、冷静地对待。可以提高精神境界,减轻失恋的痛苦,排除悲伤的情感。

(二)自我激励

鼓励自己将情感和精力放到事业上去。因为爱情不是人生的惟一寄托,因此,事业上的成功是摆脱失恋痛苦的一种最为积极的防卫方式。

(三)精神转移

不要躲在室中一隅,自我封闭,要积极地走到集体生活中去,参加一些有趣的社会活动、文娱活动;或者换换环境,休假旅游,浏览旖旎的湖光山色。这样,失恋的情感体验随着时过境迁,便会趋于淡化。

(四)情绪疏导

11.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 篇十一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二)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三)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四)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3.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12.语文教学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篇十二

语文教学中的不合理负担, 就是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所不必要的负担。目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 是顺应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 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 并说不清楚。这方面的不合理负担, 概括起来, 表现为四个“不可”:阅读教学非对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分析不可, 文言文非逐句翻译 (对号入座) 不可, 现代文或文言文的教学非讲文体、语法等知识不可, 作文教学非按写作知识系统安排不可。

并不是说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文体语法知识等等不该讲, 有时不仅该讲, 甚至不妨大讲, 但若变成非此不可, 就会造成学生极重的负担。在不同的情况下, 四个“不可”的表现, 或者有轻重不同,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主流”倾向。

二、必须加大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改造的力度

语文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 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应当是这种改造更新最好的试验基地。哪些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积累, 哪些知识不需要强调记忆、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哪些知识必须反复梳理、系统掌握, 哪些知识不需要系统掌握、但需要反复渗透;哪些典范的语言材料需要记诵而且也有可能使学生记诵, 哪些只需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在阅读写作中最管用的方法有哪些, 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都需要反复实践, 不断总结。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 不妨首先在上每节课时对于非让学生记住不可的东西悉心筛选。凡是教师自己不凭借教案就说不大清楚的, 万勿让学生去记。凡是要求学生准确记住的知识, 必须简明、准确, 而且要有相应的检查手段。这一点说起来容易, 每课都筛选得恰如其分就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篇大学问。

三、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科学研究三方面为建立语文能力目标系统创造条件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 使语文教学进一步科学化, 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合理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合理的语文能力目标体系的建立, 都不是少数人开会讨论做文章所能完成的, 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求得完善。

1、.积累、研究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

课堂教学不仅应继承发展广大教师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不仅应探讨语文知识分类的问题, 还要研究语文能力的项目层次如何划分。

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训练是很复杂的问题, 但长期以来具体的能力项目并不合理, 能力层次很不清楚, 因而无法形成循序渐进的语文能力系统。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应从认真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个案”做起, 要总结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所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具体过程。这种具体的“活”材料是极有价值的。

2、积累有益的练习材料, 试编便于学生自学的教材。

语文能力的目标定位, 关乎语文教学的全局。因此, 教材问题就不能不给予高度重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 是几十年来语文教材改革的成果, 浸透着不止一代人的心血, 对语文教学功不可没。但由于语文能力定位这个历史性课题尚有待解决, 所以现行教材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 学生学习语文的下限和上限必然是参差不齐的。理想的教材, 在语文能力要求上应体现足以与之适应的弹性。下限要明确, 上限要合理, 要使教师便于掌握。但现行教材在这方面是很难令人满意的。要使教材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材料, 也就是说真正成为叶老所说的“例”, 还需要教师花费极大的力气。而如果进一步要求教材要体现母语能力循序渐进的体系, 就更不现实了。人们常常感到教材偏难, 这个“难”, 主要并不表现在所选篇目不够浅显, 而是师生不便使用。

教材必须精选足量的名篇, 必须充分重视文本阅读在学生语文能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教材没有理由拘泥于文本阅读的单一模式。这些年来各类语文练习册铺天盖地, 有关方面屡禁不止, 值得深思。

3、.加强对语文能力的科学研究, 使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语文能力是在人脑的“黑箱”中进行操作的抽象行为。因而语文能力的目标定位, 必须建立在进一步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力求借助统计测量手段, 进行反复的实证研究, 以找到可靠的语文能力的测量工具。这尽管十分艰巨, 但在目前应当说是有可能去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取得合乎信度要求的各项语文能力的“量表”,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试验教材的编写与试用就有可能提到一个新的较高水平。

各项语文能力的研究, 是十分庞大的工程。限于条件, 近年来我们着手进行了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阅读基本能力 (或称“言语理解能力”) 的初步研究。

倘若从现行的文体知识系统出发, 那么“读”的能力, 就要包括议论文阅读能力、记叙文阅读能力、说明文阅读能力、应用文阅读能力、小说鉴赏能力、散文鉴赏能力、戏剧鉴赏能力、诗歌鉴赏能力等等。这样从外延上划分阅读范畴, 对认识事物虽不无意义, 但在能力培养上, 却淡化了对“读”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且从外延上划分出的这诸多范畴, 也使我们无从区分能力渐进的等级。我们很难说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就一定低于散文的鉴赏能力, 也很难说戏剧鉴赏能力就一定高于说明文阅读能力。而使用阅读基本能力的概念, 则可以免除这些弊端。

在此基础上, 倘若对99.1题本中部分题目进一步取得复本信度, 作出因素分析, 且建立关于阅读基本能力的理论模型, 完善关于阅读基本能力要素和等级的理论描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新的、能够全面体现该理论的题本, 进行新一轮的、布点更加合理的调查取样, 届时倘若新题本的各项参数比较理想, 那么关于阅读基本能力的“量表”就有可能形成。如无特殊意外, 这个“量表”的研究成果得到恰当应用, 那么高中生阅读基本能力的目标定位就有可能建立在比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这个测量工具的研究虽然涉及的仅仅是各项语文能力中的一项, 但相信它对进一步研究其他各项语文能力将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

13.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篇十三

在座的很多都是优秀家长,曾经,你一定为孩子的成长洒下了不少艰辛的血泪。但不管有多苦,也不管有多累,看见孩子有出息,您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对吗?的确,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去年春节,习主席在团拜会上说的一席话以及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时到茂名考察,他给孩子们讲述了读书的三个希望,那就是:“读书是个人的希望;读书是家庭的希望;读书是国家的希望!”实现这三个希望,做家长的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主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成人、成才中各自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呢?如果用一幅画来比喻,家庭教育是底色,学校教育是素描,社会教育是韵色;如果用土壤、水份和阳光来比喻,家庭教育是土壤,学校教育是水份,社会教育是阳光;如果让语言文字表述,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主流。在经济、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家庭、社会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多地完成着协同作战的任务。不管青少年在校受到的是思想行为上的教育,还是在家庭受到的品质教育,或是社会上的政治教育,虽然采取的形式方法不同,但本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抚养,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在社会上体验处世,其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就如同植物离不开土壤、水份和阳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三教”在未成年人教育往往很难发挥出“1+1+1≥3”的效果,有时反而出现了教育成效相互抵消、乃至为零为负的现象,乃至为零为负的现象,譬如所谓“5+2≤0”现象。纠其因,就是各个教育主体缺乏主动寻求教育衔接点,各自“单兵作战”使得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在教育行动上经常南辕北辙、相互冲突,从而大大抵消了正面教育的作用。故此,务必要加强教育合作,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形成“三结合”的教育合力的大教育观,才能提高育人效果。在“三教”中,家庭教育是主体,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主流。

何谓家庭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国古代就有 “养不教,父之过” 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中,或许有客观原因,或许更多的是主观原因,很多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校老师的事情,父母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费用花销,不去管孩子的在校情况和社会情况:有的为了生存,只顾打工赚钱做生意,对孩子放任不管,还美其名曰“爸妈赚钱还不是为了你”;有的受当今社会负面影响,经常在子女面前谈论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等错误观念,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肆意在家酗酒、赌博、玩游戏,破坏孩子的学习环境;有的交友不慎,使孩子也身受其害;还有的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拿高分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时间少了,方法错了。就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这可是一门大学问。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由于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模仿的天性,在道德和品质上,就很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再由于他们的行为很自然的会得到来自父母的评判,而这种评判大多数是父母依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出的,如果这种评判是一把刻度错误的尺子,那么他对美丑、是非、好坏的判别能力就受到了扭曲,他下次就会很自然的做错误的事。由此可见,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问题孩子一定出自于问题家长。所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也才能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一、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羊。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牵着羊到山坡上玩耍。每当他看到心爱的小羊有滋有味地吃着山上的嫩草,就感到无比快乐。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只小羊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自己听来的和从书上看来的故事讲给小羊听,觉得和小羊在山坡上晒太阳是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疲劳过度,孩子躺在山坡的阳光下睡着了。当他一觉醒来,发现羊不见了。孩子焦虑地走遍了整个山坡,仍然没有见到羊的影子。他哭了,因为他害怕永远也见不到这个最心爱的伙伴。天快黑了,他赶紧跑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希望他帮助尽快找回羊。没想到是,父亲听说小羊不见之后,不由分说把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我只有这只羊,不把它找回来,你就别进家门。”说完,父亲就把他推到门外。

孩子难过极了。他独自在山坡上奔跑,边跑边想,越想越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打他,他又不是故意把羊弄丢了。“如果找不到羊,父亲叫我永不回家,难道我还不如一只羊吗?”不久,孩子看到远处有一个小白点。当他走近时,看见了那只羊,它正悠闲自得地吃着青草呢。这时,受到粗暴对待的孩子一反常态,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抱起这只羊,而是举起了一块大石头。“就因为你,父亲才会这样粗暴地对待我„„”孩子一边哭,一边发泄般地将石头向羊砸去。第二天,人们在山坡的一块岩石旁发现了那只已经死去的羊。而那孩子一气之下再也没有回家。我们可以想像,那个孩子心里当时有多么的痛苦,是他亲手杀死了最心爱的朋友和伙伴。羊和孩子的故事给我们启示: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一位哲人说过:尊重是教育的最高原则,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在现实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对孩子或教育对象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稍有过失或错误,就采用打骂甚至侮辱人格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学生或孩子不管年龄大小,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泯灭。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所以,教师、家长千万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的成长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绝不能没有自尊心,否则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与发展,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二、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不是教育,而是对孩子的摧残。在当代,“棍棒底下出孝子”等错误教育观念仍然存在。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孩子有了缺点或不顺其心,动辄打骂体罚,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如何培养好孩子,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说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什么呢?众所周知,谁都喜欢表扬、称赞,我们也不例外而何况孩子呢?她说,你对你的孩子越夸的多,你孩子的自信也越多,孩子的喜悦和自信时刻围绕在你的夸奖声中,他们对这世界的畏惧也就越少,他们的成长天空也就越广阔。他会在你的赏识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和小朋友的合作和分享。这无不含有哲理。

有这么一位妈妈,她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童话作家郑渊洁表示,自己就是被父母“夸”大的,能够成为作家也与老师的鼓励密不可分。当他犯了错误,如果父母打他一顿,自己就觉得“摆平”了。但如果得到的是理解,自己一下子就感觉“欠”他们的了,下次他就会“悠着点”。儿童教育家卢勤表示,赞美是一个人的童年不可缺少的,积极的暗示能够给孩子“正信息”、希望和快乐,但现在很多家长却忽视对孩子的赞美。

郑渊洁、卢勤还谈到了自己赞美孩子的小故事。郑渊洁说道,在儿子还小的时候,他看到儿子用牛奶往玩具车里倒,他想儿子可能看到自己给摩托车加油而产生的“创造”,他没有批评孩子,而是说你的车也需要加油了,但可不可以换一种“油”。卢勤表示,她对她的儿子总是用“太好了”、“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等来鼓励他,比如儿子小时候在她回家时给她倒茶,尽管茶已经凉了,她还是一饮而尽,说“太好了,正渴着,热点就更好了”,下次她果然就喝到了儿子倒的热茶。儿子小时候学习做饭,尽管当时做得并不太好,她还是说太好吃了,这样渐渐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了。

有位小学生在校做了好事,老师让该生回家告诉父母,说最近要去家访。家长以为孩子在校又犯了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揍了一顿。第二天,家长让孩子捎信儿告诉老师,你不用家访了,我已经替你把他狠狠揍了一顿。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这位父亲叫萧百佑,广东人,至2013年49岁,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学历,是奢侈品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涉足地产。2009年,萧百佑的儿子萧尧、女儿萧君同时考上北大,这在北大历史上也是头一次。老三萧箫2011年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小女儿萧冰目前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高中,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因此,萧百佑他写了一本《所以,北大兄妹》的书,讲述自己如何以棍棒教育孩子的经验。(萧百佑参加高考时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2011年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在现场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带来了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鸡毛掸。

萧百佑说,“在我的家里,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考北大。”为了实现这一阶段性终极梦想,他对自己的4个孩子实行年复一年的魔鬼式训练,起始年龄仅为3岁。萧百佑说,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每天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背诵《声律启蒙》、《三字经》等等,晚饭后,孩子在床前站一排,轮流背诵,背不好要用藤条或鸡毛掸子打手心或小腿,直到背会才能上床睡觉。寒暑假,孩子们要带着妈妈准备好的小卡片,被爸爸带到单位楼下的麦当劳里背古文,直到爸爸下班时为止。“在我孩子们的字典里,电视、游戏、娱乐项目、零食等字眼早已被我一概删除。”

萧百佑给孩子们定下的这么几条家规:

一、不许看电视,除非是早晚餐时间的新闻节目,或者节假日每天一小时的动画片时间。

二、不许自由上网,四兄妹只有在需要查询网络资料或者需要上QQ与同学交流学习时,在父亲允许下才能开启电脑,并且使用时一定有家长盯在旁边。

三、不允许随便喝可乐,首先是因为可乐对健康无益,其次是坚决不能养成孩子想喝什么就能喝什么的习惯。

四、不能随便打开冰箱门,没有想吃零食就能吃的权利,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的服从性,“服从父母就是硬道理”。

五、不能吹空调,在广州炎热的夏天,萧家只有夫妻二人的房间里,空调可以随意开关,孩子们如果天天待在空调房里,“只会越来越懒散”,这么做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他这教育方式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狼爸”教育表面的“成功”背后,有着对孩子巨大的隐藏风险。打出3个北大生的家教,只是个例,不符合教育规律。北大每年都招那么多学生,难道这些新生都是家长每天暴打才考进北大?孩子没那个天分,就是把他们打死也进不了北大。要是真有家长相信“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恐怕还没等到高考,就已经把孩子打坏了。萧百佑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但这种所谓的成功是以牺牲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是建立在扼杀儿童玩耍天性基础上的成功。

孔子家里不知骂,老子家里不知怒。其实,打骂只能伤害孩子的肉体和自尊心。教育只能靠说服、启发和循循善诱的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罚打骂是无能和无知的表现。因此,家长、老师教育孩子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疏导孩子。前面故事中的那个孩子绝对是个善良的孩子,但父亲粗暴野蛮的“棍棒教育”,竟使他变成了一个残暴的孩子,由爱羊的天使变成杀羊的凶手。

三、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英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案例1: 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但谁都没想到最后一关碰到了麻烦。这一关是什么呢?总经理要亲自面试。

一见面,总经理就对大家说:“很抱歉,年轻人,我今天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啊?”

年轻人说:“没问题,总经理,你去吧,我们等您。” 总经理走后,这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着总经理的大写字台很有兴趣,写字台上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结果,大家是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没有一个闲着的。看完了还互相交换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总经理说:“面试已经结束。” 年轻人很奇怪,说:“没有啊,我们在等您,还没开始面试呢?” 总经理平静地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不能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这些年轻人目瞪口呆,全傻了。因为从小到大,就很少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所以,在不知不觉之中痛失了这个机会。

一个坏习惯使你丧失了良机,而一个好习惯则使你走向成功。案例2: 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感动了他。罗廖夫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我才放心。”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有人开玩笑说:成功从脱鞋开始。

199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会议期间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回原处,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学到的东西就这些。”各位朋友,你们是否觉得这位老人回答得太简单了?细细分析,却不那么简单。

“东西放整齐”给一生带来高效率,一切用品放置井然有序,想找一本书,想找一个用品随手拿来,不浪费一秒钟,效率自然是高的,每年如此每天如此,人生这部汽车肯定跑在众人之前,从而达到诺贝尔的目标。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朋友”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呀,自己的研究成果,自己的发现,能让同事分享,他的人际关系肯定好。

“做错了事表示歉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改之,并向受害者表示歉意,真诚实在,这样处事的态度谁还会因为你的一点过失而不依不饶呢?这种知过就改的习惯和品格,必然带来谦逊、和善的情怀,虚心学习他人之长,不专横不固执,永远虚怀若谷,一生不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同时也是善解人意,宽以待人的人。许多人人际关系不好,就是唯我独尊、死不认错造成的,有的孩子的心理障碍也是因为师长不肯认错滥施权威造成的。当真理和虚荣矛盾时,好多人要虚荣而不要真理。心里知道错了,嘴上却不道歉,这样的人在亲子关系中难得儿女尊重,上下级关系中不会让人心悦诚服,师生关系中常常遭受学生鄙视,所以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说是得益于幼儿园的这些好习惯,我深信无疑,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嘛,这是基础性的作用。

“午饭后要休息,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决定了他生活规律、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使我想起了一个私立学校校长成功的秘诀。他总是强迫学生午休,一开始学生不习惯,久而久之,习惯了,一改原来下午上课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状况,学生精神面貌为此改观,学习效率提高了一倍,三年下来综合测评超过了别的学校。我相信,这样三年及至六年(含高中)形成的习惯,一辈子干事的效率都高。

思想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愿我们的教育能做到“顺之情,以致其性。”

四、教育孩子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通常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们都知道要进行辅导和督促,而有些人却忽视了自身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模范和表率,父母的言行举止将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是父母的影子。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自己也得天天向上啊!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郑渊洁向我们透露了家庭教育的秘诀: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所有孩子的模仿力都比奥斯卡影后影帝出色一千倍。所以陪伴孩子成长其实就是你要身先示卒,让孩子以你为榜样,你作了好榜样,孩子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之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儿子不如老子”。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言传身教”的孝心教育。“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教育的的优秀传统。这个成语的内涵解释是——“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以行动示范;“言传身教”是既用言语来传授讲解,又用行动来示范教导。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与传统教育中的“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现身说法”、“身体力行”等词汇表达的意思相近。

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

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有句话说得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尤其在家庭教育中。

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我们也可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再看看从孩子身上能找到您的多少影子。反思过后,是否也发现您的言行举止如同一本无字的教科书,一首无声的歌谣,在潜移默化地陶冶孩子的品格,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呢?想到这些,家长们一定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我也相信您一定会更会做得更好!

五、教育孩子要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亲子关系是无可代替的,父母应多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常听到孩子这样说:“爸爸、妈妈,你再不陪陪我,我就长大了。”我们也常听一句俗语:“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是的,孩子还小,在需要你扶他一把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一旦孩子养成了好习惯,父母就不用那么操心了。对于不同家庭的孩子应该怎样做呢?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她很后悔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她忙于生意而没能多陪陪孩子,现在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正处在青春期,和她几乎没话讲,她真希望时光倒流能去陪伴儿子成长。所以我们得趁孩子现在还愿意和你说和你讲还能把你当朋友的时候,抽时间多陪陪孩子。有的父母忙于做生意,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一转眼,孩子长大了,走上了歪道,后悔来不及。(举例海田一生意夫妻)有的家长因生活奔波,在外打工,把孩子托付他人。(举例十七小老师)您可想过:我们辛辛苦苦工作、辛辛苦苦挣钱到底是为了谁?我敢肯定,大多数人都说是为孩子的将来。如果孩子不争气,你挣了再多的钱,他也能挥霍一空,他的将来会好吗?相反,即使现在家庭困难一点,但你用心去教育好孩子,他长大之后,自己也会努力去创造财富。反面例子:小东是一位非常顽皮,但又很聪明的学生,他爸爸整天忙于生意和应酬,妈妈不愿独守空房就整天出去打麻将,一次家长会后,老师其父亲尽量多抽些时间关心、教育孩子。他却说:“老师,我给了他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我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那我就请个保姆陪他吧。”后来孩子常离家出走泡网巴,被勒索,打群架„„上初三那年被送进了广州少管所。所以,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质,高尚的道德;钱再多,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啊!这是显而易见的,钱是要挣的,但孩子更是要照顾和教育的。有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更是好的教育契机。教育不由时间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为父母者,陪伴一定不能缺席!“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他能够推动父母更好地体验生命成长的美妙。”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在与孩子一起领略沿途的魅力风景,也收获着成长的喜悦与快乐。

上一篇:资料员考试练习题[识图与构造]下一篇:鸟和草帽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