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力论文

2024-08-18

幼儿创造力论文(共9篇)

1.幼儿创造力论文 篇一

在自主游戏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潜力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三种类型,其中角色游戏是最具代表性的、蕴含丰富创造力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它是儿童期特有的也是最为典型的一种象征性游戏,在儿童2、3岁时自然产生,学前晚期达到最高峰。是儿童成长中必经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研究儿童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途径。角色游戏是随着儿童自身的发展和对环境认识的积累而自发产生的,想扮演角色,玩角色游戏的愿望,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潜伏在孩子心中,一旦认知水平具备,儿童就会把愿望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而不需要成人的激发。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儿童充分独立自主的过程。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自主选择主体、分配角色、设想情节、确定规则,自己选择游戏材料,布置游戏环境,甚至可以自主决定游戏的始与终。这是一个让儿童自己大显身手的过程,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儿童在角色游戏中,不追求游戏的结果,快乐地享受过程,显示出儿童在游戏中充分的独立、自由和自主。教师指导好儿童有效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和创造潜能。

一、鼓励和帮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儿童的愿望和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儿童游戏的动机,帮助儿童学会确立主题。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提供不同的指导,小班儿童要多利用玩具和语言启发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中大班儿童则要鼓励他们独立提出游戏主题;其次,对于儿童提出的主题,教师要热情支持,对其中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主题,可采取商量、建议或转移的方式予以改变;再次,教师也可以作为建议提出一些新主题供儿童参考,但不能强制儿童采纳。

例如:在小班的娃娃家活动区里,老师看见佳佳和慧慧把娃娃放在一边,只顾埋头起劲地切着菜,互相也不交流。老师知道她们只是对模仿成人切菜的动作感兴趣,对自己在玩什么主题的游戏没有明确意识。于是启发说“你们这样忙着切菜给谁吃啊?”佳佳回答说: 1 “我给娃娃家切菜”,慧慧说“我也是。”老师接着说:“那你们谁是娃娃家的妈妈呀?你们是一人玩万玩娃娃家游戏还是两个人一起玩娃娃家游戏啊?”佳佳说:“我当妈妈。”慧慧说:“那我当姐姐吧。”老师说:“哟,娃娃哭了,该喂奶了吧?”慧慧抢着说:“妈妈做饭,我去喂娃娃吧。”佳佳也说:“好,我先给娃娃热点牛奶。”在老师的启发下,佳佳和慧慧不仅意识到了自己在玩“娃娃家”这一游戏主题,而且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身份及行为的意义,游戏也开始出现有趣的情节了。

二.指导和帮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分配角色

儿童玩角色游戏最为关心的是自己扮演什么角色,并以扮演了角色,模仿了角色的行为活动为满足。对于大家都喜爱的角色的争抢以及对待次要角色的正确态度是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指导中要解决好的问题。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儿童采用猜拳、轮换、推选、自报公议、共同商议等方法来分配角色,注意使每个儿童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安排他们尝试扮演不同于自己的角色,以利其个性和谐发展。例如:让某些性格比较安静、内向的儿童去扮演活泼的、活动性强的角色,如警察、运动员等;而建议那些外向的、活动性过强的孩子扮演一些需要耐性的角色如门卫、收银员等;再次,教师要启发儿童理解角色,并会创造性地扮演角色。例如:儿童扮演“售货员”,最初只知道售货、收钱,经过老师的启发,“售货员”会吆喝叫卖,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为有困难的顾客送货上门,还会在没人来买卖东西时忙着重新布置货架等,把“售货员”扮演得生动逼真。

例如:一天,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小个子的浩浩和高个子的毛毛都想当爸爸。毛毛说:“我个子比你高,应该我当爸爸!”浩浩不服气地说:“我穿着皮鞋,应该我当爸爸,爸爸都是穿着皮鞋的。”两人谁也不让谁,其他小朋友也没办法说服他们。我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你们俩各自说说你想怎么当爸爸,让大家来评选,大家觉得那个爸爸说得好,就让他来当爸爸。”浩浩先说:“我帮妈妈干活,包饺子给孩子吃。”毛毛接着说:“我也和妈妈一起包饺子给孩子吃,吃完饺子,我再一起去看电影。”结果,小朋友们推选毛毛当了爸爸。

三、引导和帮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需要制定和遵守的规则既包括内在的扮演角色和物品使用规则如医院的护士应该听从医生的安排,不能擅自给病人打针吃药;已经被用来做围墙的积木就不能随便搬动等,也包括外在的开展游戏活动必须遵守的常规,包括不干涉他人的游戏、游戏结束收拾整理玩具和在游戏过程中友好相处、注意环境卫生等。对于内部游戏规则,教师首先要组织儿童讨论角色任务,明确每个角色该做何不该做的行为规则以及角色之间的行为方式;其次,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儿童执行规则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注意把握好遵守规则与自主游戏之间的度,既要督促儿童遵守游戏规则,又不能破坏游戏的愉快气氛;最后,对于外部游戏常规也要引导儿童共同制定和完善。

例如:

中班活动区新开的“超市”很吸引人,有的“顾客”们以为开放式的货架上可以自由取货,是不用付钱的,所以拿了东西就走,“服务员”也没有阻拦。教师见此情景,并不指责这些不付钱的“顾客”,而是同样以一个“顾客”的身份到“超市”去拿许多货物,故意对超市“服务员”说:“谢谢,谢谢,这儿买东西不用付钱,太方便了。”引起了超市工作人员的注意和异议,从而纠正了游戏中的购物规则。

总之,角色游戏是儿童的一种以想象为特质的创造性游戏。它反映了成人的社会生活,但不是成人生活的真实再现。儿童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无论是对游戏环境的假想,还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无论是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还是对游戏情节的假想,都是儿童充分展开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儿童为本”的原则,处处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和自由,适时适当的指导,使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分配角色”和“按自己的意愿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从而使儿童在体验“游戏”真正快乐的同时,发展儿童的创造想象和创造潜力。

2.幼儿创造力论文 篇二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 只要是听教师和家长的话, 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叫怎样做就怎样做的孩子, 就是好孩子。而那些调皮、爱动的孩子, 常常被老师责骂。例如:幼儿玩拼插游戏时, 尤其是男孩子喜欢拼一些刀枪之类的东西, 而我们很多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伤害到其他的幼儿或是幼儿本身, 总是强制性地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拆掉, 甚至再加上一顿“臭骂”。教师和家长也许都想不到, 他们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束缚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甚至抹杀了孩子创造的天性。

我们应还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 鼓励独立, 尊重幼儿的创造。对别出心裁地想出新点子、探索新做法的幼儿, 教师和家长应给予鼓励和引导, 让他们有更多的创造。不仅如此, 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还要将创造带入一日活动中, 教育内容要促进幼儿的发展, 要把创造思维渗透进去, 而不是一味为了培养创造思维而去选择教材内容。“智力离不开思维, 思维离不开动作。”在教育过程中多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 同时也要准备大量能帮助幼儿思考的材料, 这样, 幼儿就会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尝试各种不同的创造成果。例如:在本园的自制教玩具“橡皮筋动力玩具”活动中,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气球、彩笔筒、长吸管、瓦楞纸、回旋针、纸片、铁丝、细吸管、塑料片、车轮子等, 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孩子们除了用橡皮筋做出了简单的动力玩具, 幼儿还发明出把气球充气后能产生动力的玩具车。可见, 良好的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巨大的启发性。

二、积极培养幼儿好奇心, 鼓励探索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种子”, 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要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就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户外活动是引起好奇心的关键。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因此, 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山河, 接触动植物, 上街看看各种车辆, 到商店看看各种新奇产品, 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 同时, 平时的搭积木、玩智慧拼图、猜谜语等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 由于一些幼儿园考虑到幼儿的安全问题, 很少甚至于不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探索,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个良好的机会。

三、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便于创造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创造力训练涉及各个教育领域。可是我们有的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总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没有创造意识, 按部就班。只有在需要幼儿创造时才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的游戏中对幼儿的创造却置之不理, 扼杀了幼儿进行创造的积极性。譬如游戏时, 教师指定玩什么就非得玩什么, 还要求这也不许碰, 那也不许玩, 因而幼儿缺少动手的机会。

一个好的创造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 最有利于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为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 幼儿在进行创造的时候, 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造环境。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来试一试”“当然可以”“原来还可以这样”一类的话, 要多表扬, 多鼓励, 多支持, 多肯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 要以宽容之心看待幼儿的创作行为, 保留并保护他们的创造思维, 从而鼓励幼儿勇于创造。

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没有创造力的教师就很难造就出创造型学生。创造型教师善于运用创造理念来进行教学, 即便是一本旧教材或是一种旧游戏都能将“创造”运用自如。不仅如此, 创造型的教师还善于提问, 先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然后再指导, 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 激发幼儿主动猜想和积极探索, 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位哲学家曾说, 对于不懂的问题, 疑问是一种明智;对于未知的事物, 探求是一种才智;对于前人的定论, 挑战是一种大智;而对于未来的世界, 创新是一种睿智。幼儿时期的好奇、冒险, 萌动着可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 把它转化成强大的创造力, 为进一步培养21世纪创造型的人才打好基础, 更为将来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好准备。

3.幼儿创造力论文 篇三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新课程改革;创造力培养;问题及策略

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它的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育应该得到重视,而不应该仅仅是以托儿所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逻辑思维以及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妙运用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活动

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更喜欢跟同伴在一起玩耍,玩是这一阶段孩子们的天性,他们还不能规规矩矩地长时间端坐在教室,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与此相反,孩子们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尽管在成人看来是极其幼稚,甚至荒谬的,但是这却是他们真实表现自身的一种形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字学习的教学时,就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运气球”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相互合作中参与游戏。以这种形式进行幼儿园教学,不仅能让孩子在游戏中思考如何取得游戏的胜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会相互讨论,分析和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和他们的创造力,还能在游戏最后学习到一定的数字知识,达到两全其美的教学效果,这正是幼儿园教育中所应该提倡的。当然,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引导,善于发现孩子们的独特想法,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引导,以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创新意识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积极将美术实践活动融入幼儿园教学中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喜欢五彩缤纷的世界,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基于孩子们的这种发展特点,教师就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积极地尝试,将美术实践活动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画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对画画的兴趣,教师的适当指导还能让孩子们的画画趋于专业化,而不只是胡乱涂鸦。当然,对于孩子们的胡乱涂鸦,教师也不能以批评的方式加以制止,而应该仔细分析孩子们的涂鸦,从涂鸦中了解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用亲和的语气适当询问孩子们,以此更加清楚地了解画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促进孩子们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鉴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创造力息息相关,因此,从这一角度看来,美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视对话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适当肯定孩子的想法

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无邪,总是能毫无顾忌地表现他们的真实面貌。因此,他们的言语和行动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种直接反应。这一阶段的孩子们总是愿意把自己内心所想表达出来,能大胆地就每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愿意跟比他们年纪大的人交流,分享他们的看法,而这也是其他阶段孩子所不能及的。针对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这种特点,教师就应该艺术性地面对孩子们跟他们的每一次分享。首先,教师要肯定孩子们的想法,给他们以适当的赞扬,而不能以忽略甚至批评的方式进行否定,这样只会让孩子们羞于表达,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其次,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教师要在尊重的基础上给以适当的引导。

例如,根据学生的想法设置一定的引导性问题,进而让孩子们的想法更加明朗,让他们自己分析,判断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当然,教师要注意在提出引导性问题时的语气,真诚、亲和,这就比教师直接否定孩子们的某一想法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最后,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以适当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

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的体制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幼儿园教育作为个人整个教育接收体系的初级阶段,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他们的思维逻辑是自由的,没有外界的束缚,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留心孩子们的行为语言,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们的独特的想法,同时能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促进孩子们创新意识的发展,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逻辑,进而促进最终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崔红英.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J].学期教育研究.2008(04).

4.幼儿创造力论文 篇四

美丽的大自然奥妙无穷,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我们幼儿园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我们教学上的一项重要资源,同样它也是幼儿探索科学,认识自然的大课堂。

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我把自然界的动植物作为教具,利用到教学上,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例如:在讲述故事《鲁班造锯子》时,当我讲到“鲁班的手不小心被锯齿状的边划了一道齐齐的口子”时我发现小朋友不知道“锯齿状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锯齿状的茅草边能划一道齐齐的口子呢?”针对孩子的这些疑问;我到幼儿园周围收集了许多茅草叶子,分发到大家手里,请他们看看茅草边是什么样子,再在手上轻轻地划了一下,看看会留下什么?小朋友观察的都很仔细,大家七嘴八舌的谈论开了:“老师我发现茅草边一弯一折的,好像锯子齿”“老师,真的能在手上划一道齐齐的口子”然后我再给小朋友总结时,大家基本上都能掌握“锯齿状的边”是什么样子,课堂后气氛也很活跃。有的小朋友,还能发挥联想,说螳啷的前腿也是锯齿状。这样就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及推理能力。

我们乡镇离农村很近,可现在这些农村孩子却分不清麦苗和小草,不知道芋艿长在哪儿,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土地和自然的情感会越来越淡薄。这一点,我在一次常识教学活动中深有体会,有许多幼儿分不清麦子和稻子,甚至连稻子应该生长在哪儿也不知道。于是我把麦穗和稻穗带到班级里,让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大家发现稻穗排的松一些,而麦穗排的紧一些,再用手来摸一摸,稻穗比较粗糙,麦穗摸起来很光滑,不过小麦穗上有许多像针一样的麦芒。再把幼儿带到田野里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种子——&秧苗——&开花——&结果)让幼儿认识到不同季节里田野的变化,了解季节与植物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以及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情感.也使他们懂得了要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小朋友最喜爱的是小动物,当我给小朋友上《可爱的昆虫》时,我告诉小朋友昆虫一般都长着六只脚,两对翅膀,头上长着一对触角。然后,我提议让小朋友到幼儿园的草地上找找看,有哪些昆虫,是不是都长着六只脚,两对翅膀。孩子们找来了蚂蚱、小蟋蟀、小蚂蚁等。纷纷数着,显得十分兴奋,突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说:老师xxx小朋友他捉了一只螳螂在玩。”原来我在课堂上曾说过螳螂.蜻蜓他们是益虫,应该保护它,于是我就问小朋友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他做的不对,要求他把螳螂给放掉。通过这次活动,我把枯燥抽象的内容,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实践,既丰富了幼儿的阅历,也使幼儿产生了保护动物的情感。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样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的情感。

5.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策略的论文 篇五

【摘 要】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而且,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开发幼儿个体的潜能,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精神的延续。因此,培养创造力应从幼儿教育抓起。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 游戏活动 探索活动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又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

1、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做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活动。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

2、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1 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我国,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是按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来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当认识到,在这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因素。

2.2 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探索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大胆探索、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的探索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2.2.1 营造自由、宽松的创造氛围。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才能在玩中进行创造。我们要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以玩的形式组织并与幼儿共同参与探索活动,使幼儿能愉快参与,并鼓励幼儿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的玩、创造性的玩。

2.2.2 提供可供幼儿探索、创造的材料。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中激发创造的动机。例如在区角活动的探索区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磁铁、铁针、别针、木棒、布条、棉签、塑料制品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2.2.3 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在探索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常把“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想一个和他们不一样办法怎样?”“让我们来听听你的好主意!”“你的办法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吧?真棒!”等一些激新励异的话常挂在嘴边,给幼儿的思想、行为松绑,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幼儿创造的智慧迸发灿烂的火花。

2.2.4 鼓励、引导,不断推动幼儿的创造。在探索活动的整个活动中,老师一直要给幼儿鼓励鼓劲,当幼儿成功了老师要及时称赞加以表扬,幼儿失败了,无心探索的时候,要及时鼓劲,使幼儿坚持到底,直至柳暗花明,获得成功。老师在活动中,还要不断有新的要求来激发幼儿推动创新。

2.2.5 接纳幼儿的犯错和失败。众所周知,任何创造都不可能一次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我们经常出于好心,想让幼儿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急着示范、纠正,其实这恰恰是剥夺幼儿从失败中学习、创造的权利,对幼儿创造性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们老师不急于纠正和示范,要让孩子自己总结教训自我调整,这种做法看似无情却有情,是真正对幼儿的理解和爱。

3、在“敢”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1 引导幼儿敢想。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爱迪生都是从异想天开到发明大王。让孩子敢想,首先要让孩子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3.2 引导幼儿敢问。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3 引导幼儿敢做。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

3.4 引导幼儿敢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潘洁.创造性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幼儿创造力论文 篇六

幼儿阶段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我们做父母的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培养他们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我们的宝贝们在广阔自由的天地里,愉快地进行创造,健康充实地成长。对于五、六岁的他们来说,让他们动脑筋、花时间去创作一幅作品、或为问题寻求答案,从中得到新体验,尝到成功的满足感,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一、引发好奇心,激发创造的欲望。

创造激情来源于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孩子们的好奇心重,对有趣的事物,往往出于好奇而引发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的激情,促进创造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家长应巧妙地抓住儿童纯洁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依据兴趣和绘画技巧特点进行有计划、有成效地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我们在晴朗的假日里完全可以带上可爱的宝贝们去游玩,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体验画出一个自己遇到的景色。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挖掘幼儿创造的潜力。

人的创造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创造活动的源泉。认真仔细的观察,可以帮助孩子们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论知识。我们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比如在春色盎然的春天,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到野外去观察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带领幼儿去寻找春天,观看春天的自然风景、录像带或风景图片,演唱有关春天的歌曲等。通过上述活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露出了嫩绿的小芽,树木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装,迎春花开放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农民伯伯正忙着播种……。我们启发幼儿:“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画下来好不好?”这样稍加引导,孩子肯定会欣然命笔,积极投入到创作中,一幅“美丽的春天”便会跃然纸上了。

三、保护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创造潜能。

某位教育家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传统的绘画观念中,我们一般喜欢要求孩子用固定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来完成任务,我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挥。如果孩子很想去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我们应该大胆允许并鼓励、引导之,这样肯定有助于孩子创造力的挖掘。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方法去绘制相同的画面,这样能大大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

7.知行合一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篇七

一、对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认为, “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幼儿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 一旦有适合的环境, 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他们可以有无穷的问题, 如“晚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为什么晚上有弯弯的月亮”。可见, 幼儿的创造力是稚嫩的, 但却有着无限的发展价值。

二、激发幼儿自主性, 培养幼儿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自由意志的体现, 这是其本质特征, 也是其鲜明特点。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 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的指导应更隐蔽、更策略、更具科学性, 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展露与创造力的体现。

1. 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适合的材料。

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应该以半成品材料为主, 让幼儿来到区域中并不是马上就拿起剪刀剪、拿起头饰戴, 而是让幼儿有个加工的过程, 比如美工区, 可以设置成“加工厂”, 加工什么呢, 可以是教师用卡纸画好的一些木梳、吹风机的形状, 让幼儿涂色、剪下来, 然后送到理发店用。

2. 合理分配游戏角色。

让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区的角色扮演, 比较会玩的幼儿带着比较害羞或者年纪小点的幼儿;在娃娃家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自己创设几个角色, 而不仅仅是只有爸爸妈妈;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 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新经验。在医院角色区中, 常会碰到同时几个小朋友想做医生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请幼儿共同讨论, 看看能否想出好办法, 教师指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讨论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区域游戏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同伴间快乐互动的机会, 激发了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 也为幼儿形成新经验、创造性游戏提供了机会。

三、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幼儿创造欲

幼儿在探索中获得一些成功, 会进一步激发幼儿动手热情, 让他们的创造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因此, 教师要创设条件, 为幼儿动手操作提供物质材料和准备。

如在活动室设置各种区角, 让幼儿玩积木、捏泥人, 做小制作、搞小发明, 通过这些活动推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在操作过程中, 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 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

在平时的操作活动中, 要让幼儿大胆去探索, 让幼儿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寻找答案。在开展《会滚的球》活动时, 孩子们与教师一起做实验。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球、搓板、硬板纸、泡沫板、积木等材料。在操作过程中, 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探索、尝试, 而教师自始自终都是作为一名支持者、旁观者和参与者, 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 教师不主动去帮助解决, 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从而增强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活跃的, 是稚嫩的, 又是敏锐和脆弱的, 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培养, 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的空间和自由。我们对待孩子, 应该做到少一些苛求, 多一些了解。在开展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有各种涂色的方法、突发奇想的绘画。如果教师不信任孩子, 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就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教师首先应从思想进行更新换代, 并且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四、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幼儿创造力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 生活所自营, 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育的开放性,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幼儿走出教室, 置身社会, 在生活中学习。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幼儿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肥田沃土。

1. 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自主探索。

大自然以其声、形、色、味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我们经常带领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环境中, 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 自由地向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如带幼儿到草地上捉小虫、找蜗牛;到花园里捉蜻蜓、捕蝴蝶;到田野里观赏各种小野花、拾稻穗、捡麦穗;到森林公园放风筝……每当这时, 孩子们总是三三两两、走走看看、说说玩玩, 个个开心极了。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 自主探索、自由交流、自发地开展各种游戏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很多。

2. 让幼儿在社会中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生活日益多彩丰富。我园系列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幼儿身上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环境小卫士在行动”活动中, 孩子们检查环境、讨论交流、制作标记, 环境卫生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小小气象员从收集记录气象资料, 到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资料, 再到全班小朋友面前报告天气的过程中, 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周的小博士论坛、结合节日、围绕重大社会事件开展的汇报和交流活动,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和疑惑, 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幼儿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视角, 而这正是创造力的表现, 幼儿的理解过程正是创造的过程, 他们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甚至情感, 而这未知的方面正是教育者意欲传递的, 因而传递中也具有创造。然而教育者往往忽视幼儿在接受传递中创造成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我们只有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的积极互动, 让幼儿在自主的区域活动和有趣的各种游戏中积极探索, 充分体验、自由表达, 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内在动机, 增强自主性, 从而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本文阐述了运用陶行知相关教育理论在游戏中、在教学活动中、社会交往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实践与探索。

8.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 篇八

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必须深入到孩子中间去观察、了解幼儿,分析其心理及行为的表现。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丰富,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尚未成熟及缺乏生活经验,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一些教师往往产生错觉,并会在语言、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萌芽。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画好主体以后,添画了两个太阳作背景,老师马上质问:“你什么时候见过天上有两个太阳?”幼儿嗫嚅地说:“我想让地上的小草更温暖些。”表面看来,教师是要求孩子遵守常规,殊不知却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师轻易地包办代替,粗暴否认,不但剥夺了幼儿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闭锁,泯灭童真。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而不是追求整齐划一。

注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心理素质

要培养幼儿强烈的创新意识。一个人要想有很强的创造力,前提是要渴望创新,也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幼儿若没有创新意识,只有听话表现,就没有自主意识,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只按老师的要求做实验,那只有一个结果,若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在实践中就会观察,找出一些新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出多种结果。

要为幼儿创造民主、自由、无拘无束的环境,培养幼儿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主见、喜欢争论的个性。陶行知先生主张对幼儿实行“六个解放”的观点是十分精辟的。在活动中,教师过于限制幼儿,会影响幼儿思维。因而应多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想象的空间,鼓励大胆表现,使幼儿得到真正的解放。

健全的人格素质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证。可以说,创造力是各种智力、非智力心理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如创造的兴趣、毅力、好奇、好问、好探索的精神,良好的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创造、创新不可少的重要心理素质。

要注意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最喜欢想象,一会儿想象自己是警察,一会儿想象是司机,还有超人比卡丘、孙悟空等等。老师把一滴墨水滴到纸上,孩子们的回答会五花八门:月饼、煤块、太阳、鸡蛋、小皮球、墨镜片、眼球等等,十几个孩子没有重复的。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可惜的是,幼儿在成长,见识在丰富,知识在积累,但思维的创造性却往往逐渐在消失,逐渐被刻板单一的方式所替代。如一个小圆点,越小的孩子想象出越多的东西,越大的孩子想象出的东西则是有局限的,或一口就说:“小圆点。”创造教育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敢于否定的胆识。教师面对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如果加以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大搞“听话教育”,只能泯灭幼儿的天性。当然,幼儿在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出现各种挫折和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善待幼儿的质疑,妥善地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培养敢于否定的胆识。

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用孩子们喜欢玩的积木、沙子、餐具、图书等,都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结构组合能力、观察力,还可以通过绘画、表演、手工制作、观察自然等手段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日常生活、游戏、劳动和学习等实践活动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和不断探索,鼓励他们大胆设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孩子觉得下雨打伞容易把下面的衣服弄湿,而穿雨衣又容易把水淋到鞋子里面,于是,他想出一个上面用雨衣、下面用伞(太阳帽弓)的组合法解决了问题。

9.艺术创造力幼儿教育毕业论文 篇九

一.整理生活材料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教学活动更规范更有效的进行。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从课程目标出发,更好的整理生活材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提升艺术创作力。

1.从幼儿特性出发

年龄段的不同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对幼儿园孩子进行“纸”这类教育活动,即使在进行同一材料运动活动的时候,往往小班的孩子只能进行简单的粘贴活动;中班的孩子可以进行剪拼、贴纸等能力较高的活动;中班的孩子动手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可以作画、造纸,还能进行不同纸箱的个性装饰、搭配、拼凑等活动。幼儿的身心水平决定活动在设计的时候要在目标和要求上更合理,合理定位选择材料,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提升艺术创作能力。

2.从课程目标出发

因为整个幼儿群体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避免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孩子,在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大部分孩子能否完成。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反之要降低要求。例如:进行“秦砖汉瓦”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大部分孩子能合理布局、敢于作画;较强的同学可以鼓励他们丰富画面情境,更好的搭配色彩,利用不同的材料呈现立体画面;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正确使用颜料和画笔,画出所画。确立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才能保持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兴趣,加强自信,加强艺术创造能力。

3.从材料性质出发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自然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性能,若要将他们的美术功效充分的展现出来,某一次的操作可能不会实现,幼儿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的能力、水平,层层递进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要求学生在生活观察植物并学会收集,欣赏植物独一无二的形状、天然的叶脉、色彩,从而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提升目标,鼓励孩子去运用颜料,自由拼摆和粘贴各种各植物、动物的造型。在此基础上,目标可以提高,鼓励孩子们将叶片任意涂上颜料自由摆造型,然后转阴到彩纸上,通过这样的启发,再鼓励孩子们用线、纸、芦花等不同材料进行辅助,加强丰富,提升内涵,最后利用洒、甩、流等方法对色彩进行完美的融合,加强艺术品效果。

二、通过观察生活材料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融入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但是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方面观察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美术活动的基础就是观察。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的时候,要注重幼儿的特性,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去观察、想象、思考,从而激发艺术创作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画春天,春天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宝贵的生活材料。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观察春天景象的变化,同时进行适当的提问“:春天的手将小草变成了什么,像什么?桃花像什么?”鼓励孩子们积极观察,敢于思考,大胆想象,寻求自己所想的答案。这时,会有幼儿回答:“刚刚出土的小草,非常娇嫩,犹如新生的小生命。”还有回答:“春天的小草非常柔软,像大大的绿地毯”。还有的孩子认为:“桃花像棉花糖一样。”等等。通过这样的教育过程,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留意了身边的生活材料,还让他们学会了观察,认识失误,培养了艺术创造力。

三、通过操作生活材料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融入到幼儿美术活动中,关键是实践,美术活动中实践操作过程是幼儿动手动脑主动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艺术创造力才能充分的发挥。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创新,拓宽思路,大胆想象、创造,不能依葫芦画瓢。例如:在画“有趣的乌龟”,乌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容易见到的,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乌龟,分析乌龟的外形特征;幼儿在生活中最喜欢、最吸引他们的环节就是看动画片,让孩子们观看动画片《海底世界》,了解到乌龟生活在大海的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活动?会干些什么?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脑海里勾画龟的形象。然后由教师示范,让幼儿观看老师的表现手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融入到画画中去,就出现有的画龟在海滩上嬉戏,有的画龟在海底漫游,有画龟与小鱼游戏,内容丰富多彩,作品都表现出了孩子们自己的想法,融入了一定的创作元素,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四、立足幼儿兴趣,投入生活材料,培养艺术创造力

幼儿园美术活动要求材料要自然、新颖,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当然幼儿的兴趣也能时常改变材料的`作用、价值,产生的新的灵感、新的思路,让美术活动升华。因此,需要适度的投放生活材料,可以更好的打开幼儿的思路,激发幼儿的创造源泉,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作品才能更显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

1.立足幼儿的兴趣点,有规划的投入生活材料

根据幼儿的天生特性,在生活中和美术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可能是集体关注的,也可能是个别关注的,幼儿教师应该准确抓住这些兴趣点。需要善于观察,及时掌握每一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层次,通过个人或者小组的指导方式,了解到幼儿的不同需求,然后根据兴趣的转变来准确的投放生活材料,鼓励幼儿敢于探索和创作。例如:在参观花展的时候,幼儿被各式各样、颜色鲜艳的花所吸引,尽管被花的海洋所包围进行写生,但是未能掌握幼儿心中的想法。为此教师可以开展“造花”的活动,幼儿对这一环节兴趣更是高涨。这时,发现某些小朋友在发呆,原来是因为花周围没有蜜蜂蝴蝶等这些小动物来衬托,于是及时找来各种材料来作为代替物。新材料的出现把整个活动推向一个高潮,作出的花,不仅有花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来衬托,整个画面就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幼儿教师在及时掌握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生活材料投入,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提高兴趣深度,层层递进投放生活材料

孩子们对于材料的要求不会一成不变的,随着能力的增加和不同会逐渐改变自己的兴趣的,同时材料的变化也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掌握幼儿的这些特征,教师要时时更新材料,改变材料的性质和作用,让美术活动更加升入。随着难度的增大,思考角度也会不同,让孩子们尝试通过辅助材料的使用,能获取更多的操作经验和知识,保持探索欲望,激发创新意识。例如: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鱼。让学生带来一条小小的黄色的金鱼,很多孩子就被吸引住了,有的拿手去拨弄它,有的仔细观察,有的议论金鱼吃什么,在哪里生活,场面异常热闹。借助机会,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参与“金鱼”写生的活动;幼儿会自发的去收集很多关于金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然后经过一番激励的讨论,原来“金鱼”的世界也很丰富多彩;趁热打铁,我从材料箱里找出纸盘等材料,有助于孩子们打开创造思路,利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适当的投入辅助材料,将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兴趣自然更加浓厚,产生新问题、产生思路,爆发新灵感,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五、在评价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在对幼儿的艺术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时候,无乱作品的效果怎么样,教师都应该给予适当的称赞。特别是对于很好的作品,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其他小朋友进行欣赏、学习和评价,同时启迪小朋友的思维,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小朋友玩转橡皮泥,可以交他们做小狗,幼儿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狗狗形象,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小狗形象:有的在啃骨头,有的追逐飞盘;有的在咬尾巴;有的在趴着睡觉;还有的在互相嬉戏等。这个时候,鼓励孩子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有的会说:“小狗狗累了,在睡觉。”有的会说:“小狗弟弟和妹妹在玩游戏。”面对不好的作用,也要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充满了信心;对于大胆的想象、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借此机会也要启发幼儿的思考:例如这样做会什么样?如果把狗狗的动作在形象一点,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和场景呢?鼓励孩子们谈得更多些、更广些。这样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低声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升幼儿对于生活的自信,更积极更主动的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好的提升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六、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对象是爱玩、爱想、爱动的稚嫩小孩,他们的共性更有朝气、更有个性,幼儿的特殊年龄段和思维方式为教师的创造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注入到艺术教育活动中去,能充分的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培养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 幼儿教育基本知识

★ 幼儿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随笔

★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

★ 中国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 幼儿教育实习心得体会

★ 幼儿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

★ 小班幼儿教育叙事

★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

上一篇: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下一篇:讲看齐,见行动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