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2024-07-02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共8篇)

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一

浅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困难及策略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等。第二层是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第三层是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MRPⅡ、CIMS、OA 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与企业原有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互为基础和条件的,应用信息技术改进企业管理,实质上是一个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过程。即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给企业管理国际化提供相应对策,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最优化。

每当我们讲企业信息化,人们的眼光更多地是投向大企业、大机构,因为它们有很诱人的采购额度,很广阔的市场,使得IT厂商们愿意专门为某个行业某些企业而定制行业解决方案、成立专门的服务队伍。然而,在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数占全部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在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目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的天下。所以我们分析和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困难及策略,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繁殖内核,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据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表明,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做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在美国,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欧洲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外企业存在着多么大的反差!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将无可避免地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则更显紧迫,而中国企业也将在国际的大舞台上与国外企业一较高低。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低下,不仅将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如何迎接新经济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已成为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悄然地改变着国内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运营模式,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使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管理,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它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以此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并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

有人认为,企业信息化是根治中小企业顽症的一剂良药,因为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企业信息化的改造,先进技术手段介入企业经营,能迅速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可是国内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们仍然是一脸苦笑:“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知道有这样一条改进的途径。可问题是,我改得了吗?我的资金、人力跟不上啊!”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国内中小企业的苦衷。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问题,而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恰恰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本来就实力有限,怎么进行信息化的改造?而不进行信息化改造,竞争力上不去,企业实力又如何提升?这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许多中小企业在这个怪圈里搁浅了。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首先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其次是中小企业管理尚未定型,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变动也很大,而应用软件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再次是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不起;还有就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因此,信息化成了很多中小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还很遥远!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1、确实摆正企业和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之间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摆正企业与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关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由信息化建设集成商独立完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角”是企业本身,而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仅仅是“配角”的身份,信息化建设集成商应该放在咨询、顾问和具体实施的地位。摆正了关系,才能更好的进行合作,将双方的优势集中,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

2、确实摆正技术先进和技术实用之间的关系。技术的领先性和技术的实用性一直困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时的选型,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都是不可取的,企业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强调实用性,并且一定要站在整个企业信息集成的角度来选择软件,并且要切实注重于系统的集成和开放。

3、确实摆正技术、软件、实施、培训和服务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要树立技术先导、软件跟上,实施培训和服务并重的整体规划,同时企业要树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是要企业进行投入的,更据成功实施的案例来看,企业在注重选型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最终的实施效果。

4、确实领会“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的具体意义。整体规划是系统的“整体”,是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技术途径”,总体规划一般不承担具体的项目设计,是整个系统集成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纲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简单技术入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应用的基础上启发更广泛、更深入的需求,同时通过效益驱动可以树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减少企业一次性投入过多,负担过重而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分步实施同时可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

5、明确面向目标的方法。即是不要偏离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整体的信息系统的集成。

6、确实领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即是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亲自参与主持,还应该包括整个决策层的参与决策,是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组成的领导班子集体,是广义上的“一把手”。

7、确实领会信息系统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的具体含义。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认识误区,当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就会出现质疑,使得企业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信息化,总结企业信息化误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 最早的企业信息化在一些人看来是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认识随着近两年来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已不是很多,但仍然存在着。

● 以为信息化就是普及电脑,用电脑打字,玩游戏,聊天,看新闻。这种想法主要存在于对信息化不是很了解的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这样。

● 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主要存在于对信息化认识不是很深刻的企业,事实上,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利用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生产等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来提高工作效率。而部分单位企业却把信息化简单理解为“上网”,或者偶尔浏览一下网页也就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能使企业真正利用信息化实现生产管理的飞跃。

● 以为信息化建设项目能立竿见影带来效益。一些企业希望通过上几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来实现企业信息化,这种想法是对的,但仅凭几个项目远远不够,信息化建设需要从总体上规划,从基础做起,并将建设落到实处,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脚踏实地,不能把信息化变成了“空中楼阁”。

● 信息化能解决一切问题。信息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部分企业却把这一切实际希望寄托在信息化建设这一条道上,信息化仅仅是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的途径,激烈的市场竞争靠的还是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竞争力已经被认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必备条件之一,但企业把“信息化”当作企业经营发展的捷径,能够迅速全面的改变企业现状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

● 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目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够真正的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终只能对自己不利。

总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它不是简单的上几个项目,购置几台机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存在以上的误区。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困难

1、难在观念上。多数中小企业,仍愿意停留在旧有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觉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在有的企业还要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紧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难度可想而知。

2、难在企业内部制度执行得不彻底。如果企业制订的制度根本没有贯彻执行,即使利用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实现。许多企业都以为:只要建立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者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考虑技术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源的组织与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表现得最为充分。因此,信息化的实现必须伴随观念、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根本变革方能实现。

3、难在企业人员的素质低上。有的人就是坚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秉承“乱中求胜”的生存之道,信息化带来的严格管理制度会让他们感到“末日来临”般无所适从。试想,一个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这样,那么信息化也就成了一个大笑话。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企业领导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形成决策办事讲科学、靠信息的工作习惯的时候,信息化的建设才有意义。

4、难在信息化的模式与需求无法更好地结合上。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是觉得别人都信息化了,自己也要有,但是究竟需不需要,必不必要就不知道了。企业在决定信息化的时候要先决定需要哪方面的服务,这样提供ASP或ERP的网络公司才能根据要求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见得越复杂的技术,越先进的技术就越好,信息化的作用也不过是企业一个辅助工具,只有懂得使用的人才能够发现它的价值。所以企业的需求是展开信息化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5、难在大环境还不足以让每个企业下决心上信息化。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的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使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并没有达到所谓的“生存或死亡的选择”。所以只有一些大的试点企业首先信息化,才能促进其他的企业尽快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

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二

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中国加入WTO后, 建筑装饰市场向全球开放, 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 也将带来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 如何更高效、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摆在建筑装饰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企业欲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装饰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武器。

1 装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的过程, 是传统企业管理的一次革命。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局部规范化管理阶段。信息系统规范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或几个特定应用领域, 绝大多数企业实现了财务电算化, 对企业财务实施了快捷、有效和统一的管理, 所以也有人称此阶段为财务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为辅助自动化管理阶段。企业内部进行集约化管理, 这表现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创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规范运用于整个企业管理, 辅助支持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 如指令的递交、审核、监控或信息发布等。

第三阶段为智能化管理阶段, 即在企业内部管理基础上实现管理的智能分析、决策与控制, 同时增加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模块。在这一阶段诞生了实时企业, 就是把市场情况、客户关系、产品服务对象结合起来, 产生信息化的联网。

由此可见, 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局部到整体,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发展得越高级, 其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的联系就越密切, 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同时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也更依赖于企业良好的运作经验和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将会减少管理层次, 促进组织的扁平化, 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也能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稳脚步之余, 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发展潜力与空间。深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将促进企业的流程再造, 这也是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可能遇到的瓶颈。

2 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调查

本文以北京建筑装饰企业为例, 采用典型调查法, 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资质等级的20多家建筑装饰企业作为调研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面对面深度访谈、电话访谈及网络补充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 回收有效问卷23份。

本文结合建筑装饰行业的特征及调研的目的和要求, 对装饰企业的基本情况、信息化投入状况、信息系统建设及人才管理状况、信息化应用状况、信息化建设效果、信息化发展计划等核心指标进行了调查。

2.1 企业基本情况

被调查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外资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各占8%;私人企业占25%;有限责任公司占50%。所调查的企业资质等级不等, 企业的注册资金随着资质等级的增加普遍呈上升趋势。注册资金的来源因公司所有制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股份制、自有、集团注资、信贷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17%和17%。

2.2 企业信息化投入状况

建筑装饰企业投资信息化产品的相应费用比例如表1所示。

单位:%

有58%的企业制订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投入预算范围集中在60万~100万元。虽然很多建筑装饰企业开始重视对信息化的建设, 但仍有将近70%的企业每年购买行业内的书刊、杂志、报纸费用在1 000元以上, 仍然习惯采用传统渠道获取信息。

由于建筑装饰企业间存在认识水平、重视程度、管理基础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别, 装饰企业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一般来讲, 大型、资质等级高的建筑装饰企业对信息化需求较为强烈;相反, 小型、资质等级低的建筑装饰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相对不旺。

建筑装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方面, 虽然硬件的投资比例仍然较大, 但由于需求原因, 对软件和网络产品的资金投入量呈上升趋势, 甚至一些装饰企业在现阶段的资金投入中软件的投入比例已经超过了硬件。

调查显示, 所有建筑装饰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包括局域网和对外宣传网站。但是绝大多数建筑装饰企业对网络的应用只停留在检索、查询、浏览与咨询层面上, 只是为传统的商务活动作前期准备, 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 尤其是在电子商务、远程监控指挥这两方面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相比之下, 建筑装饰企业内部局域网的应用较为充分, 数据信息能够得以共享。

2.3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及人才管理状况

关于企业制订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情况:50%的企业已经制订;25%的企业正在制订。67%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100%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的局域网, 其中局域网的连接方式采用有线连接和采用有线、无线共同连接的各占一半。58%的企业局域网的规模在50~100人;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为百兆的占67%, 17%的企业达到千兆。100%的企业建立了对外宣传网站。企业所建立的网站与“中国建筑装饰网”实现链接的占42%。

调查表明, 有半数以上的建筑装饰企业制订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制订出了详细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计划。

67%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 但专职人员数量普遍很少, 多为2~3人。具体工作是:计算机硬件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调查表明, 凡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的企业有50%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 而且机构的领导多属于本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开展过“信息化人才培训”的企业占33%, 其培训内容集中在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两个方面。

2.4 企业信息化应用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建筑装饰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90%,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达到了100%。企业利用内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信息共享、文件交流、电子论坛等活动。企业利用社会网络平台普遍进行材料与物品采购、浏览网页、检索查询、咨询等活动, 但有关网上招投标、远程指挥、采购竞标、技术转让与交易等方面的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少。

建筑装饰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领域主要有辅助设计CAD、计算机预算报价、计算机出图、会计电算化, 而几乎没有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艺编制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见表2) 。企业利用信息化系统创建的管理模块及应用状况如图1所示。

调查显示, 目前北京建筑装饰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率很高, 企业中的绝大部分人员应用电脑办公,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一些企业拥有相当多的信息技术设备, 也培养和储备了信息化人才。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信息系统的使用, 如材料需求计划MRP、客户关系管理CRM、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普及率低, 发展相对落后, 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听说过该种系统。随着建筑装饰企业计算机运用的不断深化和企业自身的需求变化, 当前的软件和系统有时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 但绝大多数建筑装饰企业并不注重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再者, 建筑装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也很不均衡。企业的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算化, 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另外, 企业在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质量等环节信息化的应用上也较少。也就是说目前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 处于“决策层”和“战略层”的偏少。

2.5 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

绝大多数装饰企业认为通过网络, 企业在管理人员的现代科技意识、企业的科技水平、施工组织、设计理念、改进设计手段、研发能力、捕捉科技信息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提高 (见图2) 。同时, 42%的企业对自己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 只有17%企业表示不满意。

2.6 企业信息化发展计划

装饰企业认为现代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

各个企业也根据企业自身信息化的建设状况和需求, 制订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主要集中在:制订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对企业已有系统进行及时的改造与升级;设置或增加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人才培训”;增加对计算机方面产品的投资;扩充公司内部网络平台和社会网络平台的应用情况;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创建更多信息化系统和相应的管理模块。

调查显示,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建筑装饰企业已深切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建筑装饰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向信息化寻求出路, 信息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也使北京建筑装饰企业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3 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缺乏信息现代化的意识。由于建筑装饰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尚未完全摆脱陈旧的信息传递方式, 无论在信息化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尚未成熟。北京很多建筑装饰企业每年购买行业内的书刊、杂志、报纸的费用达千元以上。

(2) 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与以往相比, 虽然装饰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有所增加, 投入力度也有所加大, 但是从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看, 半数建筑装饰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费用不足总资产的5%。

(3) 企业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实现的, 因此需要一批技术人员保障该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查显示, 多数装饰企业中的信息技术人员的数量仅为2~3人, 33%的企业 (主要是中小企业) 缺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总的来讲, 绝大多数装饰企业中信息技术人员的比重仅为企业总人数的1%, 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加稀缺了。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4) 企业系统建设与应用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系统集成水平低。装饰企业除财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OA系统应用较广外, 其他相对复杂的高端应用系统实现较少, 有的尚未建立。即使建立了应用系统, 绝大多数企业也不注重系统的升级改造, 调查显示, 仅有25%的建筑装饰企业对企业中的个别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工作。除此之外, 建筑装饰企业往往缺乏总体规划设计和对企业运营的全局掌控, 使得信息系统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 整个企业的集成水平低, 导致大多数建筑装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4 加快北京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装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目的是为企业降低成本、改革管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以上问题, 装饰企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改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 提高建筑装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保证全员参与。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要真正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认真研究信息化能给企业自身带来的效益。当然, 装饰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 而是由企业管理层决策并指挥和参与的全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 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 特别是领导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方针应从“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始。装饰企业在制订信息化规划时必须实事求是, 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分析、合理计划、合理制订, 遵从满足企业需求、遵循行业法规和标准这两条原则, 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围绕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有层次地分步实施建筑装饰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在生产过程上实现信息化, 为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奠定基础;其次是数据处理的信息化, 从使用的角度出发自行开发或购买相应的系统软件, 对企业各个重要部门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三, 建立企业的局域网和对外宣传网站, 利用网络进行交易、辅助决策。

(3) 完善信息化建设, 注重资金利用率。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系统, 充分发挥信息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 满足装饰企业自身的需求。装饰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成本评估, 不要盲目建设, 追求大而全的模式, 而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合理支出和配置信息化资金, 注重资金的利用率, 实现信息效益的最大化。

(4) 开展信息化教育, 培养信息化人才。在使用信息系统的同时开展信息化教育和培训, 加强信息化理念, 强化培训, 既可以提高企业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使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还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识程度和责任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建筑装饰企业还应该建立专门的人才培训体系, 鼓励各类专业人才掌握信息技术, 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 建筑装饰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 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本文就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化投入状况、信息系统建设及人才管理状况、信息化应用状况、信息化建设效果、信息化发展计划等6个方面, 对中国的装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 以此把握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提出加快中国建筑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合理建议, 对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装饰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

参考文献

[1]茅颂伟.融入WT0后的我国建筑装饰企业管理问题研究[J].建筑施工, 2007, 29 (6) .

[2]深圳市建筑装饰 (集团) 有限公司.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装饰行业跨跃式发展[C]//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二次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资料论文汇编, 2006:139.

[3]李进峰.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建筑经济, 2005 (1) .

[4]刘伊生, 刘玉明, 郭霞.我国建筑业现状及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 25 (5) .

[5]窦法平.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C]//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二次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资料论文汇编, 2006:126-129.

[6]北京港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执行力的原动力[C]//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二次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资料论文汇编, 2006:184.

[7]雷文利.成都建筑业发展调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6.

[8]许娜.试论企业信息化及ERP选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9]姜洪涛.如何有效建立建筑装饰企业的信息化[C]//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二次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资料论文汇编, 2006:133.

[10]刘治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6.

[11]韦芳.将建筑企业信息化进行到底[J].消费导刊, 2007 (8) .

3.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便开始发展,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发展正呈现出蓬勃的态势。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三金工程”的实施对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显示,2014年对100家信息化建设投入比较大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有70多家企业设置了CIO或类似的职务,对自身信息化的成果基本满意。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在原有的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基础上,开始关注ERP、CRM软件,并且,有20.7%的中小企业拥有ERP系统,还有9.5%的中小企业表示预计在1年内拥有ERP系统。在已经成功运用ERP系统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在系统的开发或实施商品化软件的过程中聘请了管理咨询公司。由此可见,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这方面还是有所关注,但是认识程度还不够。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内涵理解不够,认识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与信息技术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粘合度越来越高,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甚至也有一些中小企业不惜高价引进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的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单纯地认为信息化就是几台运行更快的电脑和专业的软件,将其看成纯技术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根本不了解是否自己所需要的,盲目地添置各类设备,并没有对企业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没有细致地分析自身的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乃至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最终导致信息化管理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造成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

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都很快,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缺乏,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很少,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所配置的设备存在严重落伍的现象。相关研究指出,目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所使用的还是十年前的硬件和软件,很难满足信息迅速而高效的要求。

(三)企业缺乏信息人才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一样离不开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大部分企业都缺少这样的优秀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为缺乏。中小企业实力有限,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管理水平低,又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因此不能够吸引那些既懂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使是想尽办法吸引进企业也难以留住好的人才。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即使部分中小企业有设立,但是其力量也是非常薄弱的,信息技术人员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部门的建设和发展。

(四)企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关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非常需要资金,有45%的企业需要资金,仅有4%的企业不需要资金。而其需要资金的时候,有62%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额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仅有35%的企业能够申请贷款成功,其中,规模小的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的时候被拒绝率高达78.9%。尽管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方面收效甚微。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常常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检核中,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支持每年就达数万元,加上每年的维护费,在后期的建设中也需要不断的投入。如果企业要设立网站或开通微信公众、官方微博等进行企业的营销工作,还需要企业增加投入。而这些成本的投入,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这就导致本就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更难以拿出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加強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正确理解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所持的信息化的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强其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并非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和先进信息管理软件的运用,应上升到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的战略高度上来。只有从思想上得以正确认识,才能给由内而外、由上至下,让企业的每一环节的人员能够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化管理,进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开发、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以及信息传输设备的研制等等。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行业垄断,倡导自由竞争,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其中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积极调动各方资金,加快我国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降低中小企业网络使用费用,降低其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员工薪酬福利建设,为复合型人才创造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环境。还要为其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帮助这些复合型人才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使其能够心甘情愿地留在企业中。其次,要开发现有的资源,注重对企业现有的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企业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选派一些员工到一些先进的大企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去参观、学习和交流。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岗位的培训外,还要加强对营销管理、信贷管理、金融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等多多个方面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最新动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

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发展不匹配以及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较低等问题的根本,在于其资金的缺乏。而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的努力。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用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政府要积极调动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以采取政府贴息和奖励的形式,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一些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其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来。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防震.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客户关系管理(CRM)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杨健.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4.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四

1.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自来水行业就不同程度地开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数字供水”、建设信息社会的出现,对自来水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以生产管理、管网管理、营业管理、无纸化办公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城市供水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大中城市自来水行业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为基础的数据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测的数据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为核心,并与SCADA系统对接,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实施全面的在线实时管理;以GIS为辅助系统,与SCADA系统、ERP/EAM系统整合,形成实时在线的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城市自来水信息化水平。

2.国内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自来水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建设与逐步完善阶段,分析借鉴国内同行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而又迫切,纵观国内一些自来水公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观念问题。在现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下,自来水公司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在一些企业认为:企业建设没有必要非赶信息化这个“时髦”。还有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仅仅只是计算机操作,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种认识制约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2)人才问题。自来水公司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单一,很少能建立起自己的IT团队,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企业内部也很少能够找到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单位信息化建设借助外来力量完成,由于开发人员不清楚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沟通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软肋。

(3)资金问题。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捉襟见肘,加之建设后期资金不足间接造成了初期体系建设的软硬件建设不到位,有的单位每年的系统维护费用更是没有着落。

(4)管理问题。有的单位信息化建设虽然完成,但是公司内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信息化只是完成了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远远没有实现信息化带动企业现代化的目的;虽然建设了基础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尚不注重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加之系统建设缺少一个规范的自来水信息统一管理平台(自来水企业信息门户);一些子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二、自来水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和其逻辑关系

1.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此平台建设可使企业内部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各自的权限在浏览器上共享、分析、处理和应用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实现生产自动化、运营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信息资源化和运作网络化。

2.建立稳定可靠的核心数据交换中心。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实时全面采集和发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集中存储,形成一个信息共享体,带动整个业务流程运作顺畅,保证决策管理系统对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和指挥。

3.建立营业收费管理系统。这是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基本数据库的主要数据来源,也是城市基础性公益性大型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数据建立和完善,将直接共享应用到城市自来水规划、城市输配自来水管网数学模型、城市GIS系统以及自来水企业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有关上级领导决策部门。

4.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客户服务中心是企业与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直接面对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部分,此系统建立将直接影响公司形象和社会稳定。客户服务中心以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每一个自来水用户建立一组档案,记录用户开户之日起到现在的所有的情况,使自来水企业对自己的服务对象有一个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自来水企业搞好对外服务的基础工作。此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用户报装管理系统、自来水表管理系统和热线服务管理系统。

5.办公自动系统建设。其内容有: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物流后勤管理、自来水表管理等。这些系统良好运行,为自来水企业规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领导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信息和辅助决策信息。

6.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此系统以实时动态管理系统为主,包括自来水企业的主营产品—自来水的整个生产处理过程和把产品通过管网系统送到千家万户的整个传输过程。这一部分以基本生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对自来水输配过程进行控制。基本生产信息的数据一方面用于生产运行,另一方面和基本用户数据一起作为管网建模的主要基础数据来源。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科学指导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网运行,为其建设和规划提供宝贵的数据。

7.系统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业务应用系统和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统一运行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业务应用系统与辅助支持与决策系统数据通过中心数据库平台实现双向互通;业务应用系统中只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和营业收费管理系统直接面对用户,办公自动和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公司内部运行系统,主管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只与业务发展管理系统联系。

三、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化建设的原则。自来水行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原则;统一标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统开放原则;技术先进、可靠、实用原则;“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原则。其系统设计要先进、可靠、实用。要充分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网络,根据其分散和遍布的特点,采用VPN虚拟局域网,保证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

2.系统运行的开放性。系统必须便于开发、使用、维护、管理和系统升级的支持,应用软件设计开发要考虑到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共享。

3.系统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自动化,提升服务素质,提高社会满意度;便民利民应贯穿信息化建设始终,建立企业与用户沟通的友好界面,让用户便于操作。

4.系统安全性。建立信息化系统安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防数据泄密、丢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四、自来水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领导重视,企业“一把手”亲自抓,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保证。首先实施“一把手”工程,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所导致的管理人员的权限变化。因此从实质上来讲这是一个管理系统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实际应用都要体现领导思维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平台基础之上的管理思想。

2.注重“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信息系统建设要从全局的观念出发组建系统,制定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规划重点考虑企业全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编制系统功能目标。确定部门信息处理应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间的合理配合,根据系统要求和市场技术经济条件,合理配置系统软件、硬件和网络的能力并留有发展余地。公务员之家

3.系统建设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应用程序可以持续使用。这要求应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扩充和改动,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级的平台上。对此,在开发阶段就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

4.注重人才的培养及梯队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实施以人为本是自来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的保证。公司内部必须要建立自己的系统维护力量,否则难以完成系统的日常运行。系统维护应当能够完成系统硬件、软件和网络平台的日常维护,处理一般的系统故障、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的维护和备份、用户权限分配、在应用层面上对软件功能和界面的调整修改等。同时,还要求企业员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这也是一个企业走向现代化和成熟的标志之一。

五、结束语

5.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五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

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全文如下: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中的运用,更准确地讲,是指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还十分有限,即使在应用最广泛的预算管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应用也只占少数。

我国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运用,是从单一领域的实践开始的。

对于管理会计的某一领域,比如全面预算、成本管理等,中国企业都不乏运用得比较成功的案例;而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成功的案例则凤毛麟角。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还出现了一小批将信息化应用于管理会计各大方法,成功整合、改造和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优秀企业。

作为一直深耕管理会计领域的专业机构,元年诺亚舟见证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在近十几年以来的发展轨迹。

根据我们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咨询和实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国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以及管理会计各领域的成功经验做一些总结,希望对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所帮助。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

随着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对预算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也在过去中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最初的基于文档、Excel表格等文件型数据库发展到基于专业性应用软件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处理复杂的预算编制、过程监控和预算分析成为可能。

但总体来说,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够普遍。

在元年诺亚舟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于共同进行的一次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调研中,仅有4成企业实现了预算管理信息化。

而基于大型国有企业在我国企业预算管理推行中的领先地位,倘若将这一调研范围放大到所有中国企业,相信这一数值还会有较大下降。

预算管理信息化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ERP中的预算模块;(2)专业的预算管理软件;(3)企业自行研发的预算软件。

而随着预算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独立的专业化预算管理软件逐渐成为应用的主流,而且在已有的实践中,对于强化企业管控和实现企业战略落地皆发挥了较大作用。

譬如神东煤炭,该公司于实现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全面预算管理。

作为一家组织架构十分庞杂、数据量巨大、管理维度较多的大型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可谓是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落地的必要条件。

神东煤炭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详见图1。

神东煤炭所应用的预算信息化,以多维度预算模型体现业务特点。

通过多维信息系统,神东在组织、管理、业务、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关键要素得到了充分体现,令多维的数据挖掘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系统中的多维预算模型,神东的预算内容更加精细,分析角度更加丰富,又为日常管控和经验决策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神东还通过预算信息系统以图形化创建业务规则,令管理人员可轻松构建业务和财务一体化的预算模型。

同时,可根据实际业务的变化,在系统中灵活地对预算进行调整和追加,并建立和完善预算外事项的审批权限和流程,区分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的`不同处理方式。

而以上种种,如果不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于类似神东煤炭这样规模巨大、组织复杂的企业,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从神东的全面预算做法可以看出,一般大型企业集团搭建全面预算系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1)与企业集团业务复杂的特点相适应,全面预算模型应该能够实现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2)搭建的全面预算系统应该是可以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3)全面预算系统应该是具有灵活性的,可以方便根据内部业务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另外,全面预算系统还应该和企业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后文的其他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产品种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最优成本控制。

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系统可以给企业提供一个能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类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是中国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迈向精益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

然而,与信息化对成本管理的巨大推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在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应用领域,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却不甚理想,特别是在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领域,以ERP系统中的一个功能为主流的信息化应用大多是不成功的。

但在以独立的专业化信息系统为主流的作业成本管理领域,信息化的实施对于推动这方面的应用所产生的作用已经得到显现。

譬如中外运久凌引入的作业成本法就取得了成功。

中外运久凌是中国外运旗下主要承担集团国内陆上物流的专业子公司,1月开始全面运营快运业务。

由于中国外运集团本身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中外运久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原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无法满足新的运营模式的要求,中外运久凌由此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久凌首先完成了作业成本模型的建设。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模型的高效、准确计算。

中外运久凌作业成本模型中包括了所定义的大量业务站点和成本站点,业务量很庞大,而每个站点的成本、每个路由的成本都需要计算,这些工作依靠手工根本不可能完成。

只有依靠有效的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才能使作业成本得以顺利实施。

作业成本模型中,确定作业成本系统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模型配置、数据采集、成本计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等几个主要模块(见图2)。

久凌的作业成本信息系统的核心程序通用、稳定,具备项目成本计算与分析、项目盈利分析、标准路由成本底价计算、项目成本底价计算等主要功能。

系统可以实现对计算得到的精细化成本数据从产品、客户、作业、资源、科目、成本中心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查询分析。

利用历史加权平均的单位作业成本,可以进行路由成本预测、项目成本预测等成本预测分析,并可依据各产品的收入站点设置自动进行成本中心间的成本回归。

作为物流企业,久凌的作业成本系统的成功实施凸显了作业成本法对服务业的优势。

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作业成本法也正在被用来分配间接费用。

20,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正式把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

不过制造业企业采用作业成本信息系统,也需要考虑和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特别是和原有的成本系统的衔接。

三、业绩评价信息化

信息系统在业绩评价领域的单独应用比较少。

尽管对于平衡计分卡有专门的信息化工具,但很少在企业获得应用。

最大的原因是对于业绩评价的一些先进方法,无论是平衡计分卡还是EVA,对数据要求相对简单,一般手工就可以完成。

但是,当少数领先企业,比如华润、海尔等,开始实施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业绩评价又是必须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在这些少数领先企业中,业绩评价信息系统往往是整个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润集团是最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中央企业。

,华润引入平衡计分卡弥补其原有6S管理体系在战略协同方面的不足。

这一全新的6S管理体系,仍然是6个“S”,但基本内容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业绩评价体系,从适应利润中心竞争战略的利润中心业绩评价体系转化成了财务、顾客、流程和学习四个维度的关键业绩指标体系,从而使考核评价成为战略执行工具。

而6S管理体系要想得到贯彻实施,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

华润集团早在就正式启动了信息化核心应用系统第一期。

在集团总部,基于SAP软件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和决策信息系统率先成功实施。

随后,利润中心的管理报表传输到集团总部的环节实现了自动的信息化处理,同时,系统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形成比较直观的图表,从而反映实际与预算、实际与历史的差异,还可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集团和利润中心日常监控和管理分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个性化的界面还能方便决策层实时查询。

就此,6S管理报告体系在集团层面基本实现信息化。

其信息化模型详见图3。

华润集团信息技术部门又先后开发了6S管理体系的其他部分的信息化运用:全面预算体系、业务战略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内部审计体系和经理人考核体系。

至此,华润将平衡计分卡成功地纳入了企业的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像华润这样把业绩评价完全纳入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毕竟是少数。

但对于体量巨大的集团企业,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

除了在单一的管理会计方法应用中引入信息化平台的成功企业之外,我国已经涌现出少数成功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比较典型的如海尔、华润、神华等大型的企业集团。

以海尔为例。

海尔所广为人知的涵盖“事前算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人单合一双赢模式、自主经营体和管理会计报告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不仅是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还是一套全员、全面和全流程的信息化体系。

海尔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关系如图4所示。

在信息化不发达的时代,企业内部按照市场竞争机制来运作会比较困难,按照管理会计大师科斯的说法就是,“交易成本太高了”。

但是在信息化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海尔“人单合一”的一个支撑体系就是信息化。

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使得海尔日清的闭环优化和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SBU(Strategy Business Unit,战略业务单元)提升机制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海尔提出“人单合一信息化日清”,其具体内涵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每日的经营绩效进行日清,动态显示出每天的工作预算、实际及差距,做出纠偏计划,保证目标的完成。

日清表的任务主要是关闭业务执行中的差距,把关闭差距的工作形成每天的预算,持续改进绩效。

日清表上接战略损益表,下接人单酬表。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海尔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核心。

海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称为“事前算赢”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了年度预算、场景分析、滚动预测等内容。

通过这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海尔可以贯通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各个业务环节的预算/预测体系,事先预见到行动计划的经营成果,并据此对行动计划进行有效调整,以达成战略目标,关闭差距。

管理会计报告信息化体系是海尔以自主经营体为核心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支撑。

通过在系统中编制战略损益表、日清表和人单酬表,将每日的运营情况及时进行核算和分析,海尔可以获得三个层级经营体的经营情况,可以实现集团各级管理层对其所需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相关数据的全面的在线查询与获取。

中国企业中,像海尔这样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并不多。

海尔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但是,却无法复制。

因为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像海尔这么好的管理基础。

但是,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才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将管理会计真正融入企业的管理架构和信息化体系中。

五、结束语

尽管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上,可以找到一些已经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或是管理会计报告与分析信息化平台的企业,甚至可以找到诸如海尔这类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且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标杆企业,然而,总体而言,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仍然十分有限。

伊始,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的任务之一就是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从征求意见稿中,可以归纳出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三条路径:一是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通过新建或整合、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二是企业应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核算到管理决策的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企业可以利用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

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考虑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新趋势和新需求。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或者将会把自己的管理系统搭建在云平台上。

作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部分,未来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也可能要实现“云中漫步”。

6.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六

一、规划先行,强化教育管理信息化校级整体设计

各校应制定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中长期规划。深入了解学校管理信息化环境实际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从广大师生实际需求出发,按照长期规划逐步实施、资源整合,适用实用的建设目标,按照适度超前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原则,积极规划学校管理信息化环境。

中职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在国家、省级统一部署下,重点围绕各数据子集相关业务,包括学生管理数据子集、招生管理数据子集、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等业务开展,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数据为抓手、以科学机制为保障,促进管理业务全面协同与科学决策,促进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学校特色业务系统“独立为政”,应做好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在系统部署上线同时,实现数据管理平台统一和系统内数据交换的可能。

二、制度保障,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导机制。组建学校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教育管理信息化规划性、方向性把握。成立专门教育管理信息化机构,委派校级领导担任主管,管理信息化机构具体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和落实。

2.建立稳定的人才进出机制。通过设置专职技术服务岗位、外聘人才等形式建立一支业务熟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队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确保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跟得上时代发展。设置专职技术服务岗位上升渠道,纳入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职称评聘序列,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聘和奖惩办法,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3.建立多渠道、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积极申请国家、省级配套专项。校级预算中设置教育管理信息化专项经费,同时通过合作单位投资,对社会开展增值服务等形式,形成了多渠道、健康的经费补充机制。

4.建立网络安全保障制度。安全是基础,学校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系统时要时刻关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这条“高压线”,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学校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全权负责,统筹管理。按照国家及教育部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制度与安全预警等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日常检查,时刻保持安全高压态势,并建立常态化、日常化的安全运行机制。

三、循序渐进,稳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夯实基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校园网络应配备网络带宽、服务器、安全网关、防火墙等基础设备,并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探索在区域内和学校之间共享基础设施,探索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2.做好核心业务系统管理,适当开发特色业务。中等职业学校核心业务包括学生的基础信息管理、招生等,依靠国家核心系统建设;通用业务包括学生的学业管理、缴费管理等,其信息化管理主要通过地方通用系统实现,以云服务模式提供给学校使用。学校要做好核心业务、通用业务在校园的对接,认真管好用好这些系统,按照上级管理系统的数据标准回传数据,并可核心业务系统和通用业务系统上进行功能拓展。

四、大力提升队伍信息化素养,提升建设及应用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越来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事实是教工队伍信息素养程度不齐,影响了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推进、使用和管理。

强化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大力提升学校领导层、中级管理层、基础操作管理层等三个层面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素养,就是要提升全院对教育管理信息化重要程度的认识,认识到教育管理信息化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使用和推广中,带头参加培训、带头推广使用、带头参与研发等工作,自觉提升校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能力。

五、有效利用数据、协同推进科学决策

7.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七

关键词:档案管理,医院现状,管理对策

医院档案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凭证, 是医院发展的宝贵财富, 是医院实施宣传教育的基本资料[1]。提高医院档案的管理工作水平是保证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水平适应现代医院发展模式, 我们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进行原因查找并加以分析, 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建设速度。

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我院在管理中制定了比较健全的行政、医疗、后勤以及人事管理制度, 但是, 同其他医院一样, 我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相应的规章制度欠完善。并且在医院制订目标考核方案时, 没有将有关档案管理的部分放入考核指标,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 目前医院的档案收集不全, 效率不高。

医院管理人员对于档案法制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大部分医院管理人员并不清楚档案法的基本意义, 缺少归档自觉性, 自身认为档案管理并不重要, 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导致档案利用率比较低。医院各科室对于档案实施分散管理, 需要有人兼职保管档案, 导致人力和物力浪费, 也不利于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水平缺乏:医院在招聘人才时, 往往都非常重视临床技术专业人才的招聘, 而针对档案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招聘非常少, 使得目前工作在档案管理一线的人员有很多都不是档案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 仅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从事了档案管理工作, 使得他们的专业水平缺乏。并且, 在医院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 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人员, 使得他们获得进修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非常少, 导致思想观念以及管理水平与时代发展脱轨, 缺少创新。

档案管理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医院由于医疗用房比较紧张, 一般档案用房非常狭小, 档案管理设备比较陈旧, 技术相对落后, 对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产生了制约。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计算机和网络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是,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非常少见, 很多档案工作依旧需要手工收集和检索, 对于医院档案的收集、开发以及利用十分不利[2]。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创建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通过法律以及行政手段对档案实施统一管理, 结合档案法等相关法规, 制定切实可行、完整并且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针对医院各科室档案材料实施统一集中管理, 将档案管理和医疗业务考核挂钩[3]。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信息化。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意义不可忽视, 医院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实施培训, 增强其业务素质, 对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分析, 不断掌握新技术, 不断创新, 适应现代医院不断发展的需求。

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对档案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引进计算机管理, 通过计算机对医院的各项业务以及档案进行储存, 保证使用者可以及时进行阅读和查找, 不但减少了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浪费, 而且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还能够保证档案的保密程度。

现在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仍旧处于过渡阶段, 建立数据库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需要经历由低到高, 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需要得到领导的充分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和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方向的转型发展。

综上所述,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信息化, 加快医院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建设速度, 是现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系统的开发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 考察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趋势, 引进先进技术, 不断创新。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创建档案管理的信息自动化体系, 才能更好地做档案管理工作, 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丽娜.面向用户的档案应用软件个性化设计——基于档案应用软件的角度优化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J].山西档案, 2009, 5 (1) :31-33.

[2]苏艳梅.论档案管理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7 (13) :107-109.

8.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篇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现状;对策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我国高校工作受很多新观点的冲击,增加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尤为重要。

1 现阶段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资源质量不高

由于传统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上的残留,长期以来,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各系统、各部门追求“自我完善”。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中,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普遍缺乏馆藏特色。造成了一方面文献信息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文献采集大量重复与遗漏长期并存。数据库信息资源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完善数据资源库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一个严密的数据库的发展计划,更没有建立一个全国区域和行业发展的服务网络。我国数据库信息资源开发建设还是采用封闭式的数据库,运用自我生产和服务的发展模式。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统一领导,上网的数据库太少,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1.2 图书馆员还不具备信息员的素质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尤其离不开技术人才,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但是,现在的许多高校图书馆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层次和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大多不具备作为信息服务人员所需要的素质。不具备基本素质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历不高,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二是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

1.3 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不完善

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管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更多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不真实的信息掺杂其中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此外,由于图书资源的信息量庞大,以及图书管理工作的繁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和阅读者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识这些信息的真伪,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质量大打折扣,对于图书馆促进知识文化传播受到了影响,长期发展下去,将极为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广大师生的知识学习。

2 学校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2.1 进行学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开发

学校图书馆由于阅读群体的广泛性导致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丰富性,因此在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上也必须具有相对的层次性。首先,对于纸质图书资源而言,图书馆需要根据图书需求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实现读者索引的便捷化,对于数字资源来说,图书馆检索功能是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伴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向数字化服务模式的转变,计算机在整个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计算机进行图书的检索,提升图书检索的效率,使得检索范围更广、检索内容更精。

2.2 强化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伴随着我国信息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结合,存储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收集、处理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因此,在网络建设中,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加强网内协作打破条块分割体制等工作。在开展文献资源采购时,做到文献资源的平衡,特别是在采购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这样就能够避免重复采购,保障核心藏书的连续性,能够为我国高校师生进行学科研究提供相应的资料。此外,在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和馆间互借等服务工作,对于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弥补图书馆网络资源不足非常有帮助。由于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再仅仅限于图书馆内部拥有的藏书资源,还包括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这样网络环境下,只有实现用户和信息资源的链接,将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作为基础,帮助学生搜寻和利用信息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3 加快高校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高校图书馆人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地举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班、研讨会,有计划地组织馆员参观学习,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分期培训,重点培训的内容是信息开发和网络技术;而且要定期请专家对信息资源建设、开发技术与图书馆发展趋势作讲座,让他们吸取新的经验,增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扩展人才渠道,吸收其他专业的技术人才从事信息工作,使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新时期的图书馆员应该是具有综合知识的信息员,具备善于书目和各种数据库数据的加工,懂得并能开发和研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熟悉信息分类、信息系统,能对学生读者的各种咨询给予解答,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信息产品和途径。

2.4 根据学校发展特点提供个性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工作生活的最后一站,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才培养的帮助,因此,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的发展兴趣和爱好方面的引导,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兴趣方面的图书资源,及时整理、发布相关的行业动态和专业趋向,并组织互助学习小组,为学生交流提供自由的空间,从而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进步。

3 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能量汲取的重要乐土,必须保证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工作历程中,图书馆应不断加大信息化服务工作的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琨.基于网络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保障体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

[2]张丽君,熊爱民.贵州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2012(11).

上一篇:中成药下一篇:用C++编写的图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