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精选8篇)
1.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我的求职自荐信,您的信任就是我的动力!
我毕业于XX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学系,作物生产0901班。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却拥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我,自信,乐观,敢于迎接一切挑战。虽然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大专毕业生,不过本人正在努力读本科。但是,年轻是我的本钱,拼搏是我的天性,努力是我的责任,我坚信,成功定会成为必然。
经过大学三年锤炼,在面对未来事业的选择时,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我在大学中锻练了较好的学习能力,加上“努力做到最好”的天性使然,三年中,我在班级的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在班级40名的学生中,我一直保持了前五名的好成绩,在学年230人中,我也总是能排在学年前30名,由于学校参加了一些社团以及我勤奋的努力我也得到了一些荣誉证书。在大学三年中,我也练就了较好的我实验操做技能,但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知道,在大学是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为了更好适应日后的工作,还不断地充实自己。
一个人惟有把所擅长的投入到社会中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小编为大家分享
2.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篇二
一、深化校企合作, 探索有效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一) 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骨干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由广东省农垦总局、广东农业产业化协会、广东省农业厅南亚热带农业办公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行业企业专家、教授, 会同本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园艺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群) 教学指导委员会, 定期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 根据国内外热作产业行业发展信息, 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 对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群) 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或优化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专业可行性报告等进行审议。对本专业的校企合作机制、课程体系、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等方面给予指导;开发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等。
(二) 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 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充分利用广东省农垦集团企业办学的优势, 立足农垦, 紧紧依托垦区农场, 同广东农垦中最大的企业———湛江农垦集团公司建立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合作双方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建立一对一结对密切合作关系。以热作行业、产业、岗位需求为导向, 整合双方资源, 通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培训、科技创新研究与服务等方式, 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企业热作生产过程同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校企双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合作: (1) 学校定期为企业举办针对生产一线人员的热带作物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技术培训和科普培训; (2) 协助企业整合各方面的专家教授组成“产业发展战略顾问团”。在湛江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名师工作室”, 为企业的产业发展、科技发展战略、农业项目规划论证评估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开展热带作物科技创新合作研究、科技服务、课题申报等方面的工作; (3) 在学校建立“专家工作室”。企业定期选派专家进入专家工作室, 进行科学研究, 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开展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4) 企业提供学生实习的场地、设备, 提供热带作物生产加工一线的专家、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实习, 并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鉴定等管理工作。承担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任务、开展中高级农艺工、植保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5) 企业在招聘企业员工时, 优先接收校方学生就业, 并积极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合作; (6) 企业接受教师挂职锻炼, 校方为企业选定的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
(三) 校企合作建设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
同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合作建设“共建、共管、共享”的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 把当前热带作物生产中最新的科技成果、优良品种、设施设备在科技示范农场中应用, 起到科技推广和示范作用, 同时作为教师科研基地及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示范农场由企业人员和专职教师担任场长和技术员, 将农场的田地划分为若干的责任田, 根据不同的作物, 把作物生产、产品销售等设计成不同的项目, 由学生组成责任小组, 以员工的形式完成各个项目, 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
二、推进产教对接,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 完善“紧跟农时、且耕且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广东农垦企业, 紧紧围绕广东农垦“四大类热带作物生产”项目建设, 创新“紧跟农事, 且耕且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同广东农垦科技中心合作, 在校内建设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同广东农垦热带作物科研所和阳江垦区密切合作, 在广东农垦南亚热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建设教学型生态农场, 构建校园有农场, 农场有课堂的“场校合一”的教学环境;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 实施弹性学期制;根据南亚热带作物农时, 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序化教学内容, 做到“依农时教学”。充分利用垦区的农场资源,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在农场实施现场教学, 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现场指导, 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直接参加农垦企业的生产过程, 学生通过在生产中学习, 在学习中从事耕作, 以实现“学做合一”, 即“且耕且读”的学习过程, 从而达到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 循环操作,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 实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农业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之间的对接。
(二) 采取弹性学期制, 探索“三阶段教学, 全程实践”教学模式
打破固定一年两学期制度, 依据热带作物生产农时设计教学流程, 根据农忙和农闲时节, 探索“三阶段教学, 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在一年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学习和单项素质训练阶段,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以“技工”的身份, 到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半小时车程内的校外实习基地组成的“学校周边实训基地圈”, 以半工半读方式, 参加带薪的生产性实习, 实现对专业、产业、职业、岗位的认知。第二阶段:利用与农垦科技中心合作成立的“热带作物培训中心”, 由学院专任教师和科研所专家、垦区农场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 以现场教学为主要形式, 采取“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依热带作物生产农时, 组织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利用培训中心附近的1小时车程内的农场组成辅助实训基地, 学生以“准技术员、准植保员或代理生产队长”的身份参加企业的生产过程, 半天学习、半天工作。整个学习阶段为一年, 完成一个热带作物的生产周期。在这个阶段开展学生热带作物生产技能竞赛, 如“种子检验大赛”、“热带作物病虫害识别大赛”;完成中级农艺工或植保员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完成热带作物生产基本技能和单项技能的训练。第三阶段:最后半年学生以农场准员工的身份到垦区各个农场以及广东农垦位于东南亚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顶岗实习, 基本实现学习和就业的对接, 完成热带作物生产综合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
三、行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
(一) 以服务热带农业产业链为主线,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同广东农垦集团各农场和企业合作,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双核”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突出南亚热作产业特色。
(二) 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依据国家热带作物生产规程, 从农垦企业和农场相关职业岗位调研和职业资格标准、农场热带作物标准生产手册等分析入手,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会同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建立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 突出能力本位, 紧贴热作产业发展需求,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体现工学结合, 重视素质教育的规范要求, 把农垦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过程, 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三) 开发核心课程
以产教对接为主线, 更新教学内容。与农垦行业和农业企业合作, 充分分析现代农业人才成长规律, 分析农垦企业、农业企业职业岗位和自主创业对农业人才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的要求, 依据国家热带作物生产规程, 紧跟农业科技发展动态, 更新课程内容, 实现热作人才培养与广东热作产业紧密对接, 适应广东农垦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侧重为外向型农业培养人才, 做到“至土至洋”;注重学生外语和外贸相关能力的培养, 加强双语教学, 增加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会话、东南亚小语种等相关课程。目前, 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和5门网络课程。
(四) 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结合, 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依据热带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以实用性为原则, 注重形成性考核, 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实训报告、作物生产记录、实习总结、考勤情况、劳动态度、产品产量和质量、实习单位绩效考核和单位评价等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方法。积极开展以赛代考, 技能部分必须动手操作, 现场考核, 由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同时进行中级以上农艺工和植保工的职业资格训练, 在课程考核结束后, 同时进行职业资格考评, 成绩合格, 即可获得中级以上农艺工或植保工职业资格证书。
四、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能力主线, 模块定位, 仿真模拟, 生产经营”原则, 建设1个热带作物生产性实训基地, 包括1个热带作物科技示范农场、1个2万㎡热带植物园、1栋1200㎡智能温室、10栋塑料大棚、200㎡的花卉超市, 基地具有真实垦区农场氛围, 具有南亚热带农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特点, 体现循环经济, 能满足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理实融合教学需要, 并兼有科研、示范、科普、观光休闲等功能。同时建有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作物栽培实训室、作物生长环境实训室、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室、植保实训室、作物遗传育种实训室等, 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确保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80%以上, 实训课开出率100%, 校内实训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同时满足园艺技术、园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相关课程实训需要。
(二)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
以课程为载体,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为平台, 根据能力模块培养需要, 建立以推进产教对接, 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 以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自主工作为主要形式。其功能与作用是以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产品营销为主要工作任务, 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岗位训练, 营造职场氛围。
(三)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立足广东农垦企业, 依托地方农业企业, 采取场校合一的模式, 建有23个校外实习基地, 形成学校周边实习基地群、广东垦区实习基地群和东南亚实习基地群。为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学院积极争取广东农垦总局把所属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调动农垦企业的积极性。为确保校外实践基地有效运行, 学校委派专任教师深入到农场, 以农场厂长助理的身份管理教育学生;由农场指派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 建立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 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 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工作制度, 每天记好工作日记;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实习实训结束后, 由企业向实习实训合格的学生颁发“企业工作经历证书”, 以此作为实习实训考核的主要内容, 并根据学生实习鉴定书、学生实习登记表, 实习记录、学生实习实训技术总结报告等确定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成绩。
五、发挥行业优势, 共同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优秀教学团队
积极实施“名师战略”, 加大内培外引力度, 建设一支包括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学名师, 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德技双馨的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100%。依托广东农垦集团, 建立兼职教师库, 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50%以上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学时。
(一) 专业带头人培养、提高与引进
对现有1名专业带头人, 通过国内外进修方式提高学术水平、吸纳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到农业龙头企业挂职锻炼, 了解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及广东农垦产业状况, 接受农业工程咨询资质培训;聘请1名农垦行业的热带作物栽培方面的知名专家,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 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对2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 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参与广东农垦和广东热带作物生产方面的重大农业项目论证评估, 主持1~2项省级以上热带作物科技攻关项目或教研课题, 主持国家或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每年传帮带培养2~4名骨干教师。
(二) 青年教师培养
对现有的及新引进的年轻教师,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进行热爱职业教育事业, 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培养, 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通过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 到农垦企业挂职锻炼, 每年不少于半个月, 带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提高实践技能, 使其2年内具备技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具备“双师”素质, 成为某一技术的行家里手, 承担专业课程教学, 指导学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大赛训练。
(三) 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
在广东垦区农场、地方农业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中选定50名左右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 建立专家资源库。作为备选兼职教师, 其中每年有不低于18人担任专业的校外实践指导老师, 或来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实现50%专业课由农场兼职教师承担。每年对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开展不少于30学时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六、强化“产学研”合作,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针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 开展师资培训, 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做到教学资源的共享。
2.利用本专业的师资、技术、基地等资源条件, 针对广大垦区职工和热区农民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特别是针对垦区目前大力开发的专项技术如“配方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热带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垦区小城镇建设规划”等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3.配合珠三角园艺产业带建设, 开展花卉、蔬菜、果树栽培技术培训, 重点面向农民工职业资格培训。
4.利用“广东热带农业工程规划研究院”平台, 针对农垦企业生产存在的技术问题, 例如“阳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延长热带作物产业链研究”、“热带作物病虫害专家诊断与防治系统研发”、“热带作物种植制度创新”“农产品安全及质量控制”等项目, 集中力量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
七、结束语
经过七年建设,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将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及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相应成果, 在全国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大大提高了专业的整体水平和办学实力, 并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 对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广东农垦及全国热带农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特别是在面向广东农垦和区域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专业技能考证以及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能力有大幅加强, 将为广东农垦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3/4) .
[2]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4) .
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篇三
关键词: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新体系
高级职业教育对推动河南省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级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就在于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懂专业理论,又要会专业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这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级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大多到基层,直接指导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和农村基层管理等方面工作,没有较强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1、實践性教育环节系统性和整体性薄弱
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受到教学计划和作物生长季节性限制,教学安排很难让学生观察研究大田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农学实验中,往往只能借助标本,让学生了解某种作物某一生育期的形态、特征;缺乏现场,不能深入生产第一线,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缺乏了解;学生缺乏对农作物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掌握的只是抽象的概念,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也不系统,在生产第一线实际应用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社会、学校经济条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现有的教育观念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思想落后于环境,与理论教学比较,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实践性环节的质量。由于受实习经费限制,对实习环节进行精减,一些实习费用较高的环节只好变相取消。原有的为期4~5个月的分散毕业实习,大多因实习差旅费、学生生活补贴等上涨难以维系。另外,教师到实习点进行实习指导难度大,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3、就业压力使毕业实习效果下降
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就业,众多学生从3年级第1学期就开始联系工作单位。这给学生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同时对毕业实习也带来冲击。毕业实习是分散的,遍布各个县市,学校不能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一些学生就利用实习时间联系工作单位,毕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使得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原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农业推广、毕业实习、农学实验等6个环节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1、基本思路
农学专业的实践对象主要是种植在大田中的作物,有季节性、农时性,不同于实验室实验。因此,有必要把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环节重新整合,组成一个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性体系。把实践性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根据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条件,可重点加强农学专业,尤其是一些主干课程,如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入学后每学期均开设实践性课程“专业实践”,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将主要专业课(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等)中的实验、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以“一门必修课程”性质进行定位和建设,改变原来依附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一门与理论课相独立的实践性的专业骨干课程,并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化。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教育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2、基本内容
(1)设置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确定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即社会调查、生产实习、专业实践课、教学实习、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生3年学习中不间断地全面实施。
(2)开设专业实践课,并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贯穿3年全学程。
(3)实践教学3个阶段侧重点各不相同。
(4)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和方法,编写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教材和指导书。院内建有农学、园艺(果树、蔬菜)、园林(花卉、园林植物、苗圃)等试验基地;校外建有6个综合实习基地,十几个具有专项教学功能的教学实习点(基地),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实践性教学师资合理配备,队伍较稳定,均为各专业的骨干,老中青相结合,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1、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而有序
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避免两者的重复与脱节,课堂教学时数大大压缩。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灵活机动,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练。特别是改革后所有的校内外实习均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这样,学生大多表现积极,避免缺课不参加生产实习等现象,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改革后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完成各项具体任务,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基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提供能够很好体现“验证—改进—创新”过程的实践教学现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校外综合实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三农问题,感受时代脉搏。实践技能训练更加系统,联系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学习和试验研究,同时参加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这对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社会调查,训练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积累群众工作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从事农业或农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萧壮志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四
典型事迹材料
一、基本情况
萧县壮志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650万元。合作社坐落于杜楼镇郝新庄村,311国道南侧,沙河东岸,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合作社现有登记注册成员20人,入社成员152人,管理人员15人,其中芦笋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人。2014年6月合作社流转土地1065亩,从农业部山东潍坊芦笋繁育中心引进硕丰、2000-3等芦笋品种,在311国道南侧、大沙河东岸建立目前徐淮地区规模最大的优质芦笋生产基地。
合作社坚持“六统一”,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社员培训、统一测土配方、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标准品牌、统一收购产品,从而实现芦笋生产的标准化,从源头上保障了芦笋的品质。合作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芦笋种植模式,组建了萧县沃土芦笋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体和合作社的带动,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多种形式提高芦笋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增强合作社的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的芦笋产品初步建立了南到广东、福建、江苏、上海,东到青岛,北至北京等覆盖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
二、扶贫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合作社从精准扶贫的要求出发,以“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采取不同的带动方式,共同分享芦笋产业收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1.提供工作岗位。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优先雇佣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为其提供工作岗位,帮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工资性收益。目前,合作社长期雇佣贫困群众12人,月工资1200元;季节性雇佣贫困群众79人,工资按日结算,每人每天4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为贫困户带来6000元的工资收益。
2.流转贫困户土地。合作社以高于普通农户的价格积极流转贫困户的土地,涉及贫困户121户、土地775亩,年流转费用800元每亩。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土地耕作问题,使其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以使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根据其意愿或优先雇佣在合作社工作或进城务工。
3.吸纳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合作社,年底根据合作社经营情况和股份比例进行分红,促进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合作社现有社员1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社员83人,目前已脱 3 贫社员7人。
4.财政资金配股分红。2016年,郝新庄村申请扶贫资金48万元在合作社建成扶贫车间一座,与合作社签订了长期租用协议。以资产收益的方式,合作社每年向村集体及48户贫困户固定分红6.8万元。2018年,利用扶贫资金50万元建成反季节芦笋大棚33座,每年向50户贫困户固定分红,户均增收800元。按照协议约定,分红资金按时足额打卡到户,保障贫困户受益。
2018年5月8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到芦笋生产基地调研,对壮志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做好产业扶贫的思考
5.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以下简称“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原则,制定政策措施,以资金补助、物资扶持、技术援助等方式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承担。
第五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以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指导
第六条 对具备以下条件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予以扶持:
(一)经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并在所在服务区域县级以上农业植物保护机构备案;
(二)具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资储存条件;
(三)具有10名以上经过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防治队员,其中获得国家植物保护员资格或初级职称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名;
(四)日作业能力达到300亩(设施农业100亩)以上;
(五)具有健全的人员管理、服务合同管理、田间作业和档案记录等管理制度。第七条 第六条规定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向农业植物保护机构备案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证复印件;
(二)组织章程;
(三)有关管理制度;
(四)防治队员名册及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六)机械设备、服务区域等其他说明材料。
第八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拟扶持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名单在本部门办公场所和部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日。对公示期间提出的异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异议人。
第九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扶持的,应当与接受扶持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本办法的相关要求(包括取消相关扶持措施、收回扶持资金和设备的情形)应当纳入前款规定的协议中。
第十条 各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应当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提供必要的病虫害发生、防治等信息服务,帮助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科学防控。
第十一条 发生突发性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启动应急防治预案时,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应急防治行动。
第三章
防治作业要求
第十二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和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与服务对象签订协议,并按照协议开展防治服务。第十三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按照农药安全使用的有关规定科学使用农药。
第十四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实施具有安全隐患的防治作业,应当在相应区域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中毒和伤亡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为防治队员配备必要的作业保护用品。防治队员应当做好自身防护。
鼓励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为防治队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
第十六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安全储藏农药和有关防治用品,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第十七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建立服务档案,如实记录农药使用品种、用量、时间、区域等信息,与服务协议、防控方案一并归档,并保存两年以上。
第十八条 符合条件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可以通过当地县级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申请使用全国统一的统防统治服务标志。
第四章
监督和评估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使用农药的,应当按照《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接受国家扶持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取消相关扶持措施、收回扶持资金和设备;构成违法的,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不按照服务协议履行服务的;
(二)违规使用农药的;
(三)以胁迫、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收取防治费的;
(四)作业人员未采取作业保护措施的;
(五)不接受农业植物保护机构监督指导的;
(六)其他坑害服务对象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对服务规范、信誉良好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向社会推荐并重点扶持。第五章
附 则
6.夏播主要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篇六
为优化种植业结构,挖掘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2021年夏播作物栽培技术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夏播大豆生产技术意见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徵省审定的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耐除草剂、抗病性好、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如齐黄34、临豆10号、中黄37、皖豆28、皖豆33、、荷豆19、圣豆5号等。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以保证种子发芽率。
(二)搞好种子处理
1、播前晒种。精选后的备播种子,播前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播种前选用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或用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5%咯菌晴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
(三)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
麦收后抓紧抢种,越早越好,墒情适宜的要随收随种。要大力推广免耕覆秸精量播种。采用灭茬播种的,在麦收后及时灭茬,选用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机播种。足墒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同时注意开好三沟,减轻大豆生长期间渍害。一般亩用种量5~6公斤,行距40cm,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播种时一次性施足基肥,每亩侧深施肥(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20公斤,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4–6厘米处,以防止肥料与种子同位,影响种子出苗。
(四)查苗补缺、及时间苗定苗
1.查苗补缺。大豆出苗后,对缺苗断垄的田块,可在幼苗第1片真叶出现至2片复叶出现时进行移苗补苗,补苗宜下午或阴天为好,应带水补栽。
2.及时间苗定苗。大豆间苗是培育壮苗的关键。间苗宜早不宜晚,2片对生单叶展开时间苗,在第1复叶展开时定苗。定苗时剔除弱苗、病苗,单株留苗,苗距9~11厘米。断垄在30厘米以内的,可在断垄的两端留双株,以弥补缺苗的不足。留苗密度一般为每亩留苗1.5万~1.8万株。
(五)科学调控肥水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根瘤菌拌种。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大豆花期前后如未封垄,每亩可追施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10公斤左右。花荚期降雨集中且时间较长时,应及时开沟排涝防渍,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进开花结荚,增加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大豆生长中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庄福星等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对于前期长势旺、群体大、有徒长趋势的田块,可在初花前开展化控防倒。亩用多效唑50克兑水3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或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4~48克,或l5%的多效唑粉剂50~7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茎叶。
(六)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大豆根腐病、蛴螬、豆秆黑潜蝇,以及霜霉病、灰飞虱、大豆蚜虫、食心虫、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7月上旬亩用2%阿维菌素50毫升喷雾防治豆秆黑潜蝇。苗期和生长中后期选用吡虫啉50克防治红蜘蛛、蚜虫。大豆开花期使用吡虫啉+氰戊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防治点蜂缘蝽,预防症青现象的发生,早晨或傍晚点蜂缘蝽活动较迟钝,防治效果好。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乳油10毫升或5%甲维盐20毫升防治豆天蛾、造桥虫、豆荚螟、等害虫。防治蜗牛亩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200-250克撒施。化学除草是目前大豆田杂草防除的主要手段,一是播种后出苗前用异丙甲草胺、乙草胺等化学除草剂封闭土表。二是出苗后用精喹禾灵防治禾本科杂草、用氟磺胺草醚防治阔叶杂草。也可使用15%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一次性完成两类杂草的防治。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避免造成当季大豆药害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七)适时收获
大豆完熟后及时收获。最佳时期在完熟初期,收割机应配备大豆收获专用割台,或降低小麦水稻等收割机割台的高度,一般割台高度不超过17厘米,应注意调整收割机拨禾轮转速,以减轻拨禾轮对植株的击打力度,减少落荚、落粒损失。同时要正确选择和调整脱粒滚筒的转速与间隙,以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损率。机收最好在晴天早上露水干后进行,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
二、夏播玉米生产技术意见
(一)科学选用良种,调优种植结构
为进一步优化我县种植业结构,应适当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等。科学选择并合理搭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如隆平206、裕丰303、德单5号、陕科6号、京农科728、庐玉9105、全玉1233等。青贮玉米生产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生物产量高、青贮品质优、抗病抗逆抗倒的优质专用型或粮饲兼用型优良品种。鲜食玉米生产应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销对路、生育期适宜、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抗逆性强、食用品质优良的品种。
(二)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合理群体
1、精选优质种子。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到三证齐全的正规经营部门,选用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高质量包衣种子。青贮玉米根据订单生产和乳业企业要求,确定是否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2、抓紧抢时早播。“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收获后只要播种机能够下地,要立即采取板茬直播方式,随收随种。墒情不足的可采取先播种后补墒,可有效提高出苗率和出苗的整齐度。早播能为玉米的生长发育争取更多热量资源,同时可避免其苗期芽涝和后期的高温热害。鲜食玉米在没有隔离的平地种植时,应与其他类型玉米相距300米以上;或采取错期播种方式,与其他类型玉米相隔25天左右播种,避免串粉。
3、机械板茬直播。籽粒和青贮玉米可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贴茬直播、60厘米等行距种植,提高播种作业质量。播种后,及时镇压保墒,注意种、肥之间保持适当距离,防止烧种或烧苗。鲜食玉米可适当加大播种量。
4、确定合理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耐密的紧凑型籽粒玉米在一般每亩留苗4500~5000株,松散的大穗型玉米每亩留苗3800~4000株,高产田密度可适当提高。青贮玉米每亩保苗5000株左右,鲜食玉米每亩保苗3000-3500株。
(三)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科学防控
1、化学封闭除草。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或浇完“蒙头水”后,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或在出苗后,选用适宜除草剂进行除草。规范喷药方法和用量,避免重喷、漏喷和发生药害。
2、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测定情况进行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地块以施用氮肥为主,配合一定数量的磷、钾肥,并补施适量微肥。我县一般将45%(15-15-15)的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加硫酸锌1—1.5公斤。在播种时进行侧深施,氮肥(尿素20—25公斤)于小喇叭口期前后通过机械开沟侧深施至10厘米左右。花粒期可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补施氮肥。
3、科学管理水分。播种时若土壤墒情不足,可先播种,再及时补浇“蒙头水”。苗期如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水,防止芽涝和苗涝。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是其一生中需水最多的关键时期,缺水易造成“卡脖子旱”,对产量影响最为严重,出现旱象应及时灌溉,注意浇“增产水”,不浇“救命水”。
4、适时防治病虫草害。播后苗前,结合土壤封闭除草喷洒杀虫杀卵剂,杀灭麦茬上的二点委夜蛾、灰飞虱、蓟马等残留害虫,密切注意玉米螟发生和为害动态,加强防治。为确保鲜食玉米的食用安全,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可利用赤眼蜂、白僵菌等生物防治玉米螟。
5、化学调控防倒。对于种植密度过大、生长过旺的玉米地块,以及风灾倒伏频发地区,可喷施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四)坚持完熟收获,确保高产优质
对于籽粒玉米,应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和乳线分布情况适期晚收,由于籽粒玉米存在假熟现象,农民常常认为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为成熟,实际上距真正成熟还需10-15天。提早收获会造成玉米减产10%以上,要坚持完熟收获。机械收获果穗或直收籽粒,收后及时晾晒,以防霉变。鲜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0天左右可进行采收。青贮玉米最适收获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以籽粒乳线位置作为判别标准,乳线处于1/2至1/3时收获,收获后及时进行青贮。
三、脱毒夏甘薯生产技术意见
(一)选择优良品种
根据甘薯的栽培目的和用途,选择适合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加工型的宜选用出粉率高的商薯19、济薯25、改良徐薯18等脱毒品种;鲜食型的宜选用普薯32、烟薯25、济薯26、徐紫薯8号等脱毒品种。
(二)机械起垄,合理密植
前作收获后,待土壤墒情适宜时使用甘薯起垄机一次性完成深耕和起垄。一般垄宽90~100厘米,垄高40~45厘米。夏薯栽插株距15~17厘米,栽插密度每亩4000~4500株。
(三)配方施肥
脱毒甘薯生长势强,对氮肥比较敏感,应注意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选用优质有机肥、配方肥、缓释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减少和替代传统化学肥料,以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我县一般每亩底施含量三个15的(硫基)氮磷钾复合肥35~40公斤加硫酸钾8~10公斤;或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45~50公斤,硫酸钾20~25公斤,因甘薯是忌氯作物,不宜施用氯化钾型复合肥,以防止造成甘薯品质下降。有机肥在起垄前撒施,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条施。
(四)适时早栽
小麦收获后立即使用起垄机一次性完成深耕和起垄,如遇降雨可直接栽插;如无降雨要立即采取抗旱措施,边浇水,边栽插。栽插前要浸苗防病虫,一般用50%甲基托布津和20%阿维·辛硫磷混合液浸苗下部6~10厘米,时间约10分钟,随浸随栽插,对于防治茎线虫病、黑斑病和地下害虫都有良好效果。栽植方法上要做到浅栽、斜插,不要直插。苗长约20~30厘米,栽植深度5~6厘米,埋土节数约为3~4节,这样能保证结薯条件基本一致,结薯多而均匀,易获得高产。
(五)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查苗补苗。为确保全苗,栽后4~5天应及时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采壮苗补苗。
2、浇缓苗水,施促苗肥。栽苗后如遇干旱,要及时浇一次缓苗水,有利于成活和齐苗。结合浇水追施苗肥,同时要兼顾小株多追,中株少追,大株不追,以促苗期长势一致,平衡增产。
3、早中耕,勤中耕。在封垄前锄地2~3遍,以消灭杂草,防旱保墒,并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及块根形成和膨大。
4、防止中期徒长。首先采取提蔓不翻蔓的措施,控制茎蔓徒长;对土地肥沃、茎叶旺长地块,可结合拔草提蔓2次,但8月底后要停止提蔓。其次开展化学调控,每亩用15%多效唑50克兑水40公斤喷施,对疯长田,可增加用量和化控次数。以增强茎、叶光合作用,夺取甘薯高产。
5、防早衰。对后期脱肥田块要进行叶面喷肥,一般每亩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公斤,7天后再喷一次,缺氮田块可在溶液中加入0.5公斤尿素喷施。
6、防治病虫害。坚持达标防治和适时适量用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升绿色防控水平,切实减少生物灾害损失。苗期应及时防治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结合中耕用10%毒死蜱颗粒剂1-1.5公斤均匀撒施,可触杀土内或土表地下害虫,甘薯生长中期,可用菊酯类药物防治食叶害虫。
(六)适时收获
甘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但收获的早晚对甘薯产量、贮藏、加工利用都有密切关系,收获过早会降低产量,收获过晚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当气温下降到15℃时,薯块增重就不明显了,此时即可收获,我县甘薯一般在霜降前后到10月底收获为宜。
四、夏花生生产技术意见
夏播花生生育时间短,发育进程快,栽培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选用良种
选用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的早熟或中早熟花生良种,如花育25、鲁资101和白沙1016等。
(二)晒果和选种
播种前将荚果晒2~3天,提高种子的生活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剥壳前对留种的荚果进行筛选,选用饱满的荚果作种。花生剥壳不宜过早,以免降低发芽能力。因此,花生的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以播种前7~10天为宜。剥壳后对种子进行粒选分级,首先将秕粒、小粒、破碎粒、感染病虫害和霉变粒拣出,选择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大粒作种,小粒一般不做种用。发芽率偏低的种子要适当增加播种量。
(三)药剂拌种(包衣)或土壤处理
一是药剂拌种(包衣)。
亩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ml+2.5%咯菌腈25ml或60%吡虫啉拌种剂30ml+卫福40ml拌种,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二是土壤处理。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随后翻入土中。(四)土壤选择
宜选择耕作层疏松、活土层深厚、有排灌条件、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进行栽培,忌连作或与豆类作物轮作。
(五)及时整地、施足底肥
播种前一次施足底肥。底肥要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配施适量速效氮肥。每亩应施土杂肥3方,尿素10~12.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15公斤;或45%专用优质复合肥50公斤。土杂肥应深施、早施,化肥起垄做畦时集中施。同时要根据土壤养分丰缺情况,适当增加钙肥和硼、锌、铁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六)起垄做畦
播前4~6天起垄做畦,畦面呈龟背形,有利于排水。一般以85~90厘米为一畦,畦高10~12厘米,畦面宽55~60厘米,畦沟宽25~30厘米。起垄标准是“面平埂直无坑洼,墒足土碎无坷垃”。
(七)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夏花生的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明显降低。因此前茬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早种,力争6月12日前完成播种。夏播花生生育期短,单株生产力低,因此,应加大种植密度,依靠群体提高花生产量。播种量一般比春播增加20%左右,行距35~40厘米,株距15~17厘米,每亩10000~11000穴,每穴2粒种子。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
(八)化除
墒情适宜时在播后芽前亩用50%乙草胺除草剂100~15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以防除杂草。
(九)加强田管
1、查苗补苗。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缺,对缺苗断垄处及时补苗。补苗时,可将种子先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在缺苗处。
2、清棵壮苗。在花生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用工具将花生幼苗周围的土向四周扒开,使2片子叶和第1对侧枝露出土面,以利于第1对侧枝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
3、水分管理。苗期水分宜少,土壤适当缺墒可促进根系深扎和幼苗矮壮,严重干旱时应小水润灌;花针期土壤宜较湿,有利于果针下扎膨大;结荚期土壤宜润,既满足荚果发育需要,又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果。夏花生对干旱十分敏感,尤其是盛花和大量果针形成下针阶段是需水临界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同时,注意防涝,保持田间“三沟”相通,防止涝害对产量品质造成影响。
4、病虫害防治。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各种病虫害。一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蚜虫。始花后10~15天防治叶斑病和茎基腐病,一般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或32%乙蒜•酮20~3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下针期和结荚期防治蛴螬,在7月上中旬~8月亩用10%的毒死蜱颗粒剂1~1.5公斤拌细土撒施,可有效地控制地下害虫为害。
5、适时适度化学调控。夏花生前期生长速度快,在肥水充足,高温多雨条件下容易出现徒长倒伏,当主茎达到35~40厘米高时,可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或10%花生矮丰40~50克加水35~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以控上促下,防止植株徒长倒伏。
(十)适期收获
7.铁岭市海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篇七
合作社的社员分布:银州区114人, 涉及1个乡, 7个行政村;开发区73人, 涉及2个分场, 2个村;铁岭县93人, 涉及3个乡, 5个村;开原市40人, 涉及1个乡, 2个村。
合作社下设铁岭市海峰制米有限公司、兴隆百货农产品专柜、深圳初晓贸易有限公司 (合作社驻深圳办事处) 。海峰制米有限公司位于铁岭经济开发区帽山工业园区, 公司占地4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主要从事以各种小杂粮为主的粮食加工, 年加工量约150万公斤, 产品销往辽宁、河南、深圳各地。其中玉米碴的加工每年可带动近230多户农民种植全胶质玉米, 种植面积2500亩左右, 每亩可增收近150元。2011年初合作社与兴隆百货集团实现农超对接, 铁岭兴隆的农产品专柜年销售额达80万, 2012年1月又与机场金凯伦商场连锁合作, 2012年8月进驻铁岭新都商场。合作社现有经销商130多家, 分布辽宁各市。
合作社的主要经营项目有:开展订单农业, 合作社为社员和带动户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 为大家节约种植成本, 每亩节支增收约200元。合作社以制米公司为依托, 逐步培育了以“乡村缘”牌精品小杂粮、铁岭榛子、农家系列干菜和精品黑花生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截至2012年, 累计销售各种礼盒15万件, 产值800万元。合作社种植的大白菜、鲜食玉米、加工的玉米碴和小米均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1年初合作社办理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合作社系列产品·
·合作社及理事长张玉峰获奖情况·
●2010年被辽宁省蔬菜加工协会授予质量服务三A级单位。
●2009年和2010年合作社成功注册了“乡村缘”和“海峰”两个商标, 其中“乡村缘”商标于2011年12月被评为铁岭市著名商标。
●该社系列农产品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辽宁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名优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受欢迎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
●2011年11月在西安参加全国农产品高新技术博览会获得优秀农产品奖。
●2012年合作社党支部被铁岭市委组织部评为合作社党建示范点、农村党员培训基地。
●2012年合作社被铁岭市政府评为优秀示范社。
●合作社理事长及部分社员先后参加了沈阳农业大学、熊岳农专、铁岭农校的培训学习, 理事长张玉峰参加了辽宁省首届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 被评为优秀学员干部。
●理事长张玉峰于2011年、2012年被辽宁省农村经济组织联合会评为先进个人。
·未来规划和措施·
●到2014年带动农户总数超过500户, 特种玉米 (水果玉米、爆裂玉米) 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
●礼盒装农副产品销售达到20万箱 (产值超过1000万元) , 巩固辽宁省的市场份额, 发展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销售网络。
●力争到2014年将“乡村缘”品牌打造成辽宁省著名商标。
●投资建设占地面积500亩有机农场一座。
8.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篇八
第一条 为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行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以下简称“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具备相应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设备的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第三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原则,制定政策措施,以资金补助、物资扶持、技术援助等方式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农业植物保护机构承担。
第五条 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应当以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二章 组织管理与指导
第六条 对具备以下条件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予以扶持:
(一)经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并在所在服务区域县级以上农业植物保护机构备案;
(二)具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资储存条件;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推荐阅读:
青岛市农作物种子预约生产合同09-07
鄄城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情况调研06-26
作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08-04
潍坊市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调研情况10-22
农作物调查报告08-09
热带作物标准体系建设规划09-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09-07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介绍07-05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09-23
生产管理专业分析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