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2024-07-06

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共12篇)

1.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一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2003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校全面铺开,我有幸地成为课改实验组的一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课堂上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积极采用。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的合作,有些小组合作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则过于简单,没有合作探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充分的准备,合作时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我明白了要想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对全班85位同学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将每组4—6人按照好、中、差进行搭配组合;然后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如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改变小组的形式,采取组长轮流制,让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的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其次,要教会讨论方法,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分组以后,学生并不会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2)要求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后,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是自己说完就完了。(3)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能把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讨论的方法,能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学习。

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七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七年中,我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将神、交往艺术等合作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但是,新课改的路程还很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出最佳的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2.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二

来到湖南省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 换了个新的环境, 作为一个“年老”的新班主任, 领导安排我当寄宿班的班主任, 心里没压力那是不可能的。同时学校积极推广学习合作小组探究, 不管是真想从中寻找新的生命力, 还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学习合作小组探究, 自己必须慢慢地摸索。

我的班上有59 人, 男生32 人, 女生27 人。很多学校的实践表明, 每组4 到6人既便于管理, 也利于成绩的提高, 于是分组时, 我采用了更便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方法, 分成15 个小组, 有14 个小组每组4 人, 一个小组只有3 人。分组依据是根据入学后的第一次周考成绩 (数学与英语) , 取前15 名当组长, 组员的分配也是根据成绩, 再结合军训期间的表现以及男女比例兼顾的原则进行微调。

然后是制订小组常规管理的量化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还是“拿来主义”, 直接把别人的拿过来, 很多地方都只有一个粗线条的明细表, 没有细分。原因是大家都是这样说, 太细了难操作, 很难执行下去。同时因为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 喜欢鞭策, 于是量化标准被我改成扣分为主、加分为辅的方式。

开始的一段时间, 学校给予班级扣分都集中在寝室这一块, 通过小组的量化后, 有一段时间还是有效果的。一个多月后, 很多学生对扣分就无动于衷了。于是我在座位安排上动脑筋, 每个小组的座位捆绑一起, 以每周小组得分为依据, 把教室分作15 块, 按分数的高低挑选座位。这样又好了一个多月, 之后问题又出来了, 各个组长拼命想方设法加分。但是个别组员不仅对扣分无动于衷, 甚至想往后面坐的同学还偏偏故意违反纪律, 好让自己坐后面的愿望得逞。

班上有个组长, 自学习小组成立以来, 她所带领的小组每周都是第一名, 分数还遥遥领先。期中考试开家长会的时候, 我还让她作为优秀小组长发言了。根据每周周考、每月限时训练及期中考试的情况, 我感觉到有些组必须进行调整了。当我把这消息跟各个组长说的时候, 他们非常高兴, 当天中午我把15 个组长留下来开了个小会。中心思想是围绕小组如何调, 是大调还是小调, 我征集他们的意见。这下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个向我倒苦水。面对他们的七嘴八舌, 我说:“你们每组提交一个最不想要的人出来, 我在各个小组进行交换。”那个优秀组长就问, 她们组能不能换两个人出来, 我当时是拒绝了的。因为要考虑到学生吃中饭与学校静校的问题, 会议就草草收场了。只不过那个优秀组长是哭着走的, 当时我也没仔细去想原因。到了下午, 别的组长向我反映的时候, 就特别提到了这事, 说她们组有个篮球生, 因为早晨、第八节课, 还有晚自习都要训练, 每次训练完都晚上九点多了, 根本就没时间写作业, 连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都顾不上, 哪里还能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 因此每天都拖欠作业, 每次都被扣分。而她为了让小组的分数领先, 就想方设法地争取加分。

当我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 心里是忐忑的。心想:“完了, 这次的学习小组又要‘流产’了”。于是我把重新分组的事情先放下, 开始在同学群中逐个调查, 首先要弄清楚这学习小组到底好不好。我是一个数学老师, 每次上课都是原始教学, 也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增加课堂容量, 开始采用多媒体上课。同时为了调动课堂气氛, 每次遇到例题跟习题的时候, 就让孩子们纷纷动笔, 在草稿本上按格式把题目解出来, 我收取5 本又快又好的作业给予加分。

自我感觉课堂的氛围热烈了很多, 有学习小组的竞争机制在, 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同时从学生的挨个调查来看, 学生也反应有了学习小组后, 学习的积极性要强得多了。

有了这个结论, 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把学习小组的事弄好。针对学生的反馈及自己发现的问题, 主要还是有些学生积极性不够, 想偷懒, 就想坐到后面去;学生的互助性不够等, 我开始深层次地挖掘孩子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想偷懒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行为习惯比较差的, 但是这里面也分很多种, 有些是整天一幅无所谓的态度, 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 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有些是属于比较灵活的, 做事情快却显得粗糙, 注意力易分散。于是, 我就根据不同的类型开始做他们的工作。我也开始反思自己, 前面说过我是一个悲观而保守主义者, 在量化上面, 我采用的是扣分为主, 加分为辅的方式。现在想想, 哪个人不想被表扬呢?于是, 我决定改变量化标准, 以加分为主, 扣分为辅。

然后是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助问题, 因为每组的组员都是主要按成绩来编排的, 每组组员成绩都比较均衡, 而且每个小组中有成绩好的, 也有成绩较差的。于是我就把每个小组建立互帮结对, 并且把每个小组帮助对象的进步进行量化考核, 对做得好的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励, 这样还真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起来了。当然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有的学生乐于助人, 有些组长尽管成绩好却不善于表达, 也不是很主动地去帮助别人, 这个时候就要多帮帮他们, 好尽快地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认识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改善我们旧的课堂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空间。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美国教育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如何利用好“学习合作小组”呢?首先,合理地分配合作小组,小组分配依据公平的原则,即:分配时要注意小组间成绩的均衡,学科成绩平衡、组内成员性格尽量相同,组成若干个合作小组,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每个小组又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实现小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就要实现个人目标,还要帮助其他成员实现个人目标,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我所教的初三4、5、6班都是四人一组,分组基本遵循了公平的原则。

学习合作小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上预习课时提前设计好预习提纲,预习题目分配给每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根据预习提纲认真看课本、查资料、搜集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预习提纲,同时小组内要进行讨论、交流、合作。在组长的统一协调下兵教兵、兵练兵,达到兵强兵的目的。在上展示课时,首先分配小组任务,展示内容,选择小组成员(即小老师)组织讲解,其他组员协助进行,比如质疑、提问提出相关知识让其他小组学生回答等。最后比较小组展示情况和小组答题情况,给予适当的加分奖励。过关时,利用小组合作更有效,就物理这一科而言,基础知识过关由组长把关,小组成员互相监督,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一个知识点,这样在小组过关时才能取胜。因为过关我采取组与组之间互相提问,过关的所在小组加分,不过关的所在小组扣分。这样一来小组由成员充分协作,小组间激烈竞争,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出来,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同时在利用学习合作小组时要采取合理的评价机制和鼓励措施,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还要学生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要让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评价小组成绩时,对不同的成员要区别对待,对回答问题难易程度、回答问题的质量要很好地把握,给不同的奖励和加分。并且在课堂上多用激励语言,及时对表现好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既能烘托课堂气氛,又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小组还要有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比,给予适当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落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充分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让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准确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师要深入指导,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31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的课堂目标呢?

一、科学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推进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编组不能随意,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具体考虑有几个方面:一是成绩,要有好中差搭配;二是性别,要有男生与女生搭配;三是性格,要有开朗的与不善于言辞的搭配。这样,可以以好带差,相互弥补。分组时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若让学生自己组合,他们通常喜欢选与自己各方面相近的学生,即成绩好的选好的,差的选差的。这样就不利于有效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分工。只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担任的角色,清楚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应根据每组成员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一个小组必须有一个负责召集组员、维持秩序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组长;有一个写作能力较强、写字好而快的学生负责记录;选择一个胆子较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负责代表小组发言的报告员;还选择一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强、严于律己的学生担任监督员。应该注意的是,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任务可以进行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机会感受每项“工作”的职责,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明确学习内容,适时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某一疑难问题而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攻克难关的过程。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认真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就不必合作讨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设置的讨论问题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考虑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求知的欲望,使他们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对感悟作者的心理活动“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真的是刀在绞‘我’的心吗?究竟是什么像刀一样在绞‘我’的心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经过小组交流,学生有了以下答案:首先,他们联系自己平时有被烫伤、烧伤的经历,都觉得钻心的痛,何况邱少云是烈火烧身呢?其次,是“我”当时非常担心,担心邱少云突然叫起来或者突然跳起来,整个部队就要遭受重大损失。邱少云还那么年轻,他能忍受烈火的煎熬吗?这种深深担忧与紧张像刀一样地绞着“我”的心。通过讨论,学生感受了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四、深入指导,师生合作共进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一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要多给予帮助,并及时鼓励和启发。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讨论如何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时,如果仅从表面去理解,学生是很难回答的。教师要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斗争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二是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树立学生深入学习的信心。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错可以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保留看法。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5.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6.课改合作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培训 篇六

为了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10月15日,会同林城中学安排课改小组黄春华老师利用周一班会课时间,在多媒体教室对全校七八年级课改合作学习小组组长进行了一次集体培训。这次培训除七八年级老师150多名学生小组长外,还有学校所有的领导、各年级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及部分老师都参加了听课。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全体组长进行思想动员,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对小组长职责的诠释让小组长实现了由学生向“小老师”的角色的转变。二是带领组长学习并解读《林城中学课堂标评价表》,具体指导小组长如何在小组活动中组织、引领、参与、帮扶、督促小组成员。三是对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现场演示,学生根据演示找出优点与不足,使学生更明确合作流程。黄春华老师还结合着自己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特别强调了如何在课堂中进行预习、上课、讨论、展示、测评、评价等实际操作问题。

通过这次的集体培训,小组长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从思想上进行了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小组长的积极性,为今后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七

合作学习的思想古已有之,《学记》中说:“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国现代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小先生制”,他认为小孩子们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做先生不限定师范毕业,“小先生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即知及传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我国,自从施行课程改革以来,就合作学习已经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一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永威中学教学模式、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这些模式都极为重视“兵教兵”,是合作学习这一思想在教学中的最好体现。

二、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1)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不高,初中时,一些学生在老师重点关注的视线外,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对学习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厌弃。而当这些学生聚在一起时,无疑会对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2010年9月,我所教的专业为机电,在学习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时,我布置学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认真,别人读的时候不能认真去倾听并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自己读的时候敷衍了事,声音很低且读得很随意,甚至只是旁观者,自己并不参与;安排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时,有的是默不作声,有的是离题万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本不能体现。

(2)部分学生缺少基本的组织、沟通、表达、协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要素,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作为语文这样一门母语学科,这些能力是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而现状是,大部分学生的表达、沟通、交流能力极为欠缺,在讨论时有些同学不能就所讨论的问题顺利进行交流,在讨论后的发言中,很少有同学能够完整地表情达意。因为这些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能流畅地进行下去,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常常因此大打折扣。

(3)对合作学习认识不清,不能认识其对自身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学习模式,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尊重并形成团队意识;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认识不清,更不能认识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三、中职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

(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学上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一个集体中能够有自己的影响力,能够对一个集体有归属感。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这也是很多学生厌学、弃学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从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要出发,努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能够得到承认,尊重,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学习有意义,有价值,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并愿意学习。小组学习这一模式在满足学生这些心理需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小组分配(每组4到5人)和合理的角色扮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负责一门学科)使每个学生成为小组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这样也就满足了学生的自尊需要、归属需要,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而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影响力,对小组也就有了归属感,学生就不只是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会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他们会相互促进,群策群力,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群体动力。这种动力,迥异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

(2)坚定不移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①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分析问题,交流、讨论各自见解的过程。分析的质量,交流的质量决定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可以在课堂、课后、早读等时间段,通过朗读、演讲、专题讨论、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变得大方、自信,从而逐渐提高他们分析表达的能力。②重视育人,提升学生素质。教学生做人,让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合作,要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小组成员相处的过程,良好的成员关系能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

(3)加强备课,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最大的便利。①备课前:老师在每一节课之前,针对课堂内容,要给学生准备相关的知识,从而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准确的感知。对一些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要安排在预习任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己来设置课堂学习的内容,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②备课堂:老师对讨论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科学,既让学生可以着手,又要有一定的层次,让学生有讨论的空间。老师对学生的讨论一定要精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要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促使小组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探讨出一些可行的评价方式:将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细化评价标准,组间量化评价。其实,关键在于教师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如果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势必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我们要了解每一名学生,为他们制订可摘的“桃子”,并激励每一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合理的评价,可以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8.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体育课堂;学习平台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锻炼,会学、会自我规划,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主动学习为宗旨、探究创新为核心、互助互励为原则,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锻炼,在学习知识和锻炼中得到乐趣。

一、减负教师工作量,提高教学进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学习运动技巧和技能,练习时常会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多余或不良的动作,而这些都需要去帮助他们纠正、改良,力求动作标准化,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在短时间内过多地重复同一种活动,会使他们对这种活动产生强烈的厌恶感,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很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纠正和帮助,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整体的纠正时间,也就节省下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的任务。相应地,教师只需要在旁边指导学生,并不用全部亲力亲为,工作量便可大大地减少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浪费于纠正动作。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可节省更多的时间以加快教学进程,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参与能力

要想达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体育锻炼本是一件单一的、枯燥的事情,易使少年儿童产生厌恶感;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对他们来说更愿意倾向于趣味性强的活动、游戏、比赛等,这些更能引起他们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宽畅而又若渴、和谐而又振奋、生动而又执着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课堂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搭建相互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兴趣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的等级,在心理上,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关系,更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师生处于积极的状态,相互配合协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仅使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在思想情感上、合作技能、互相了解、尊重、宽容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既全面地培養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又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锻炼的扎实基础,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一三三团一

中小学部)

9.小组合作学习音乐 篇九

新课程改革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利于学生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有了成就感,他们就会越学越爱学,对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有信心,学得快乐。

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有利,也解放了老师,从前填鸭式的教学,整堂课是教师的讲演,一节课下来教师很累,小组合作,教师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导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教师解放出来。是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多读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形式,适应时代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若只是泛泛而不重实质地将其运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一、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目前,课堂上的小组基本是按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因此我们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几位学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组,如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演唱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等分成几个层次,再从每一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于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间同质”就是将全班各个小组的水平保持平衡,组与组之间不允许能力的过于悬殊,让各小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公平竞争。

1、确定小组人员的数目:

2、根据学生的等级水平进行分配:

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间保持平衡。首先,每个小组都应具有素质高、中、低的学生;其次要使全班各小组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防止出现组内同质的现象;再次,注意小组成员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配置。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均有轮流担当组长的机会,以发挥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3、及时写好小组概况记录:

将小组成员的姓名填在各组的登记表格上,以便评价交流。例如:在执教的二年级班级

中,我要求各小组拟好组名或队名,如糖果队、彩虹队、胜利队„„及一句可以鼓励全组团结一致、勇争第一的口号;让各组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设计一幅宣传评比画,并标上队名、口号和小组成员姓名,我将各组的宣传画贴于教室中最醒目的位置,以便每位成员及时知晓评比结果、获取竞争信息。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它是合作学习成功的有效保证。

1、收集资料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

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做好参与交流讨论的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可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

例如:我在教学《卖报歌》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歌曲的资料,并通过课前预习,学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抗日儿歌。我还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方法:回家向家长请教,或到图书馆、音像资料店、网上寻找等,还可以小组合作寻找、共享资源。课堂上,同学们为了参与小组间的竞争,都充分利用自己和小组获得的资料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合作表演。课前资料的收集,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相互竞争交流中取长补短,既增加了知识量,又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2、学会倾听:

倾听时,要注意力集中,不打断对方发言,明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3、学会表达:

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先想后说,想好再说,4、学会讨论: 讨论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学会置疑,但不能讲伤害对方的话;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还要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同时,组内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5、学会组织:

小组讨论时要组织分工,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当小组长,能及时概括组内意见,代表小组发言。

三、营造宽裕的合作环境:

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能进行最佳效果的合作。但是和谐、民主、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不同课堂的“共性”。

1、和谐的室内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墙上可贴一些中外音乐家的画像,或挂几幅小朋友在演奏乐器、表演舞蹈的图画;钢琴上还可以摆放一瓶美丽的鲜花;后墙可以设计音乐黑板报,既有音乐小故事,又有音乐知识,融知识性与艺术性为一体。这样的环境能让学生倍感新奇亲切,自然地喜欢音乐,产生学习的动力。座位的安排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半圆形、马蹄形、田字形等排列形式,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拉近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集体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静静的夜》一课时,我剪了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贴于墙壁、黑板上,学生听着静谧的乐曲走进教室,深深地被这种氛围所同化,很快融入到角色中。座位成星星点点状分散在教室里,学生与小组合作伙伴坐在一起,顿时兴趣高涨,积极性十足。背景与主题的吻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座位的安排,更有助于发挥合作精神。

2、平等的民主环境:

教师要在心理上承认学生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要赋予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他们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对象,让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展现自我个性;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探索与创新的合作学习中。

3、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担心合作过程花去过多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的做法会使学生在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的同时,因为时间的不充裕被直接制约其深入展开。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充分地听、看、讲、想、做,在表现与创造中体验音乐合作学习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四、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小组合作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点,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学习的内容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强、好表现,对形象的语言和童话故事情节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执教二年级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内容及音乐表现形象后,分组讨论音乐剧的再度创作。“经过这次比赛后,音乐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一番激烈地讨论过后,都表演了各自富有创意的音乐情景剧:小组中有朗读故事内容的、有扮演美丽大森林景物的、有扮演乌龟和兔子的、还有选择打击乐器表现龟兔二次比赛情景音乐的。整堂课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到集体合作的愉悦感。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活动的意义。

低年级音乐课中自制小乐器的活动特别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第二册第七课《乐器制作》中,我课前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可乐瓶、沙子、食品盒盖、啤酒瓶盖、铅丝等废旧材料,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简易乐器。在讨论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组用铅丝把啤酒瓶盖串成一串,制成打击乐器当中的串铃;有的小组把饼干盒盖四周钻上四个洞,用铁丝装上啤酒瓶盖制成了打击乐铃鼓;还有的小组把沙子装进易拉罐,做成了沙锤„„最后,孩子们分组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为已学乐曲进行了即兴器乐合奏表演。通过运用简单的生活材料,亲手制作打击乐器,学生不仅懂得了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难易适中。

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学生被激发的兴趣就可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会感觉学得很累,会觉得无助,迷失了方向,摸不着边际,或许还会产生沮丧、悲观的心理。反之,太易,大多数学生不需要什么时间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或答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缺乏讨论和交流,成为一种毫无实质意义的表面形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让音乐课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作者:黄佩贤 文章来源:艺术科 点击数:

1614 更新时间:2011-10-11 18:27:54

音乐课中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黄佩贤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老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是受益无穷,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我将小组合作学习法运用于歌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最近,我校举办了各学科的高校课堂展示,发现无论语文课,数学课,心理课、美术课,几乎都出现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课堂组织形式,下面谈谈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几点做法:

一、提供有利合作的环境

课堂教学的环境,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环境。传统的音乐课堂座位一般成“秧田形”或“火车形”排列,这样不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如果教室较为宽敞,可以采用“马蹄形”、“口字型”、“半圆型”等座位的排列形式。因为只有互相面对面的形式,才能激起有利讨论,对话交流的气氛,而且这样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

二、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学习歌曲的首要条件,它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音乐原有基础,心理素质,性别等将班级均分成若干个小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中都含有各种层次的学生,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均等机会,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实践中不调整,不断优化,教师要依据每一首歌曲学习和竞争中学生的成绩安排作调整,使之趋向公平。开始,我先是将学生按原有的座位分组,这样几次竞赛下来,音乐素质好一些的小组,每次他们都拿第一,其它小组将失去信心,每次在学习歌曲或表演歌曲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打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这种现象我在我们学校三年级两个小班中实施过,深有体会,后来我又放手由学生自由编组,结果又出现了有些组水平超常,有的组则一般,调皮的学生没有组愿意接纳。结合实践所以我采取以上这种,根据学生的音乐素质、性别等,再分组合作,效果很不错。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各个环节中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既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才能的机会,又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学生们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十分浓厚。同时,扩大了学生们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训练量,且淡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效途径。

(1)合作学唱歌曲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比如:学生初步熟悉歌曲的情况下,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召集下一起拍拍歌曲的节奏,找找相同或相似的乐句、哼唱旋律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唱歌曲,如果学习中有困难,小组成员都无法解决才可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歌曲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2)合作表演歌曲

歌曲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学会的基础,那是浅层次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造性地深层地艺术加工,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歌曲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自制道具等,音乐实践活动。组长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爱好,分配表演角色,分工明确,人人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于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表演中容易克服羞怯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泼。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的较好,研究出了很多方法,有些方法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

能否激发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评价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会限制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对学习作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组间评价,整体评价,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中有一首表演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学生合作评价,组员各司其职,歌声优美,演唱形式多样且感情投入,但队形缺少变化,可以三五成群地走动或站或坐,打击乐器,运用不当,因为这首歌曲是后半拍起拍,学生伴奏起来有困难、有点乱,教师表扬该小组,能在表演中加入诗朗诵,富有创意,还有两位学生吹着肥皂泡为舞台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共同评价,使该组学生明确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努力的方向,唤起了他们再次参与表演的强烈愿望。

评价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该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如评价出最佳编导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伴奏奖等等。给学生颁发荣誉证书,赠送小礼品等。奖励形式不拘一格,它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树立学习歌曲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总之,在歌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尤其提倡在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淡化教师的权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体现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儿童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株洲市一中 周利双

内容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也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下文笔者从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的表现形式、优势及存在的误区三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 键 词:小组合作 音乐教学 表现形式

优势

误区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因此,为了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发挥教学效益,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实践与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小组合作表演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合作是音乐表现的特殊需要。因此,合作表演是音乐合作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是音乐小组合作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合作教学的最大特征,它可以采用合作演唱、合作演奏、合作律动等形式来表演音乐内容。例如:在一篇关于创作课的案例中,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按照4-5人一组分组,然后根据老师发放的图画标识、线条、音符、单词等利用用身边的乐器和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即兴创作音乐片段。以上这篇案例就很好的采用了合作演奏的形式来为教学服务。它不仅丰富了音乐学习内容,增加了音乐学习的新鲜度,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思维。

2、小组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法是提高学生精神集中度、保证音乐学习热情参与的一种愉悦性教学方法。其实施方法是为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合作性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享受音乐,表现音乐、获取知识。例如在一堂面向研究生开设的音乐教育法理论课的案例中,主题是“幼儿歌唱的发展”。教授并没有采用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而是现场邀来了四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幼儿及亲子家庭进课堂参加老师预设的音乐游戏,让学生现场观察孩子们的音乐模仿能力和节奏感,然后让学生谈观后感。接着再让学生轮流表演几句自己熟悉的、感觉有趣的儿歌或音乐节奏。最后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将每个人刚才表演的东西组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节目来表演。看完这篇案例我非常惊讶,原来纯理论课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研究生也可以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我想这种合作游戏法当然更加适合我们的中学生的音乐学习。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样的教法,什么样的学法,只要运用适度,都是有价值的。

3、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法是一种新兴的热门教学方法,它以探究相关的音乐课题为载体,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分析、上网查询等互动活动获取音乐知识。在《歌曲的演唱方法》一课中进行如何区分不同演唱方法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6-7人为一小组,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分别从作品内容、发声方法、音色等方面去探究区分,将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究,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凸显的优势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利于全班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学生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音乐表演、音乐探究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

2、小组合作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个别差异,缩小了生生之间的两极分化,还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实现了创设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初衷。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推动下,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潜力也会得到更大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小组合作活动实行虽然已有多年,但如果实事求是地作一下冷静的思考:我们的有些小组合作有点流于形式之嫌,学生的一番热热闹闹成了课堂的摆设,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标识。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探讨。具体表现在:

1、误认为分组即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强调分组学习,因此提起合作学习,很多老师就想到把学生“分小组”。由于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理念,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只是很粗浅,甚至是很生硬地套用了这种形式。有的在教学中不看时机、不分难易,不分内容,不分学生实际情况,滥用合作,个个环节只要有问题,都想让学生“合作”一番,例如:表演用合作表演,欣赏用合作欣赏,甚至音乐背景、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常用的音乐概念也要合作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2、误认为参与即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并获益的是那些好学生,好学生基本上主宰了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讨论中好学生唱主角,汇报中又往往是好学生一言堂,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获得发言,甚至在开小差,实际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重形式轻内容,课堂表面热闹,实质收效甚微的小组合作是失败的。

3、误认为结论即合作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小组合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可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追求合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合作过程。对于学生在过程中是如何合作的以及情感、态度如何,教师却不予关心。因此合作探讨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教师指导调控也不够。笔者曾听了一堂市级音乐研讨课,老师在简单陈述了教学目标后,出示了三个思考题,但是研讨了三分钟后,老师让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成果。笔者顿时就生了疑:即使是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分钟的交流学生能干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比比皆是,草草收兵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哪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讨? 总之,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只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的理念,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有的放矢的运用小组合作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益,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书目:

郭声健著:《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韩恬恬著:《看小学音乐合作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巨瑛梅、刘旭东著:《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蒋四林著:《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

周成平著:《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作者:佚名

论文来源:不详

论文栏目:音体美论文

收藏本页

一、问题的提出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音乐实践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部分音乐教师对小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否则,只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适得其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它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遵循的原则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准则,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依据,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既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同时还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愉快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5、协调性原则

6、渗透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可创造性的将多中方法有机的结合,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1、科学明确的分工。分工是小组合作的首要任务,明确的分工是为了有序、快捷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2、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愿意合作,才能合作得好。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形成音乐合作欲望,这是小组合作有效运用的情感条件。首先要建立师生平等的人际关系;其次建立生生融洽的合作关系;再次,采用灵活多变的座位方式。

3、提高合作的能力。合作能力越强越便于组员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要教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互助,让他们善于表达,学会倾听。比如唱、跳、弹、说等等方式都可以表达。

10.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十

若不专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际做法,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师先提出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接着学生立刻围在一起热烈地探讨问题,而后教师宣布时间到,讨论结束,发言的总是班中的语文成绩优等或敢于表现的“常客”,有时甚至待到该发言时竟无学生主动表达组内的意愿,课堂陷于瞬间鸦雀无声的尴尬境地。讨论时的热闹看似每个学生都发挥了主体作用,实则只有班中的几个学生确有所获。浮于表面的热闹不能突破传统的师生或生生的单向交流,不能体现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不是新课标要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最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有了以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地位,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时时刻刻、率性随意地在课堂中进行,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需要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

1、课前预设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形式,它的运用不是随意的,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学生的兴趣及可能的疑惑来预设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避免教师的经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新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课堂临时生成或取消小组合作学习环节。

课堂的生成是在课前的预设下的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不能忽略事物发展的变化完全按课前的预设来活动。当课堂中突然出现了学生个体无法独立解决、学生意见相左、某些开放性问题、或是本预设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但已经解决这些情况时,这往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敏感点,教师要果断取舍,才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欲望,保留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承转合中起主持人作用,在问题的症结处起点技作用,对整个活动有评价义务。

各组学生在活动中易从多维角度出发持有多元的观点,教师对此有包容的精神,对是非对错要有明确的观点。尤其不能放纵学生偏执的观点,教师应坚定地持主流思想,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和定论。

二、注重策略,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表达与交流中呈现。

就笔者任教学校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情来看,学生喜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学生愿意讨论问题,但是等到表达交流讨论结果时通常被几名常客包揽,大多数学生羞于发言。所以教师在组织中只能略施小计,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调控。

1、就近设粗,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笔者倾向按座位就近原则,4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空间的接近便于组员在课堂中快速成组,不同的性格、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组员组在一起反而能彼此开拓思维的广度。每周换座位时仍按座位就近原则重新组建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既固定又小有变动,有新鲜感却不乱套,每人都能很好明确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是某一组的固定成员。每组自行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发挥主动性去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角色,安排组员互换任务角色,让组员有事可做而又尝试做不同的事,规避一些沉默的学生的惰性,让每个同学都公平地参与进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他人的成果。尤其重要的是组长协助并监督发言员,发言员代表的是全组讨论过的全面的想法,展示的是全组的风采,发言员的角色需要轮流担任。

2、赏罚分明,促进合作。

“赏”指的是赞扬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分子,他们可能是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更可能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度越来越高的进步学生。“罚”的对象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司其职的学生,而无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和所获知识的深浅。“罚”主要表现为好意的小惩罚,例如某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表现不积极则额外增加一篇随笔或一次演讲。赏罚不是目的,是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事实上,学生较在乎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其的评价,所以此法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促进的作用,学生的`全员参与,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对话。尤其重要的是,既然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的,那么展开组与组的竞争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例如周末可以对表现突出和表现不佳的小组分别进行赏罚,让积极的更积极,让不积极的承担一些后果并鼓励他们设法摆脱。赏罚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小的物质上的,一支笔一个本子的赏罚都可以牵动全班学生的心思,甚至又生出不少的乐趣。

3、改良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学生似乎已经接受教师一味“教”,自己一味“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不愿多思多言。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教师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会对活动要求不够明确,在活动的衔接处表现得比较松散拖沓,加之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能达成某种默契,所以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所花时间比较长。有些教师觉得耽搁不起,但是如果就此放弃或偶尔用此方式,那每次都会错乱无章,每次都会浪费时间,若是坚持下来,两周不到师生就可以加快活动的节奏。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教师要坚持小组合作的理念,在具体做法上根据学生和课堂实际进行调整完善,总会达到一个教师“导”,学生“主”的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大家会逐渐接受这一常态化的事实,学生又会对此平衡的状态感到疲倦。所以,师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要不间断的用新的形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刺激。教师的坚持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必需的一部分。

11.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十一

合作学习是當前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选择时机,让合作更具实效

1.个人操作“山穷水尽”时

合作时机是很关键的,当学生对所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仅凭自己个人力量难于完成,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合作愿望就非常强烈,此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才是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佳功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教师放录像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从十字路口经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动手认真地记录着,结果学生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于是教师再放一遍录像,学生的统计数据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各不一样,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学生在这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几个同学合作来完成任务。同学们开始自发结成小组,明确分工,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当放完录像后同学们胜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2.个人探索需要增援时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提出问题“众说纷纭”时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老师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

二、多种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创设有特色、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总以单一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很快会觉得乏味。教师应独具匠心,别出心载,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一、故意示错,据理力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第二、开展评比,增强竞争

有的学生对来自于老师的更有效。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让学生自拟题目并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知识自己的学习好还不够,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因影响了小组成绩而有压力。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忙,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第三、教师示范,学生交流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有时应先做好示范。如:在教学对口令时,我先和全班学生对,接着请一名学生和我对,然后再请两名学生自由对,使对口令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种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同桌互对,小组自由对。这样由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12.音乐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短片来了解一下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上课铃响了, 学生争先恐后地进入计算机室, 第一时间打开电脑, 有的在玩扫雷、有的在玩纸牌、有的在QQ聊天, 有的同学干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通过这则短片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许多问题, 也知道了学生之所以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主要原因。那么, 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办法呢?答案当然是完全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第一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好的方法拿出来与他人分享, 从而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首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告诉学生,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和学好信息技术的好处, 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既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 也不是像机械设计那样是一项专业方面的技能, 信息技术是一把打开信息化社会大门的钥匙, 如果学不好信息技术将很难在这个时代立足。既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生活技能, 那么在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 教师必须时刻紧扣生活实践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分配小组任务时, 任务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去创造、去学习、去发现、去研究, 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1. 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小组内部的所有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在大家一起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

由于个人之间的差异和理解能力不同, 使得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掌握水平也大不相同。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小组, 并且确立好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必须在组内具有一定的威信, 计算机水平必须是最高的, 还要有责任心和乐于助人。只有这样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才可以在与别的小组进行竞争的前提下帮助本组的成员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要结合每个组员自身的特点, 在小组中设置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和调解员等,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团队取得胜利。例如, 教师在教授如何设置表格时, 可以把方法教给各个组的小组长, 然后由各组组长去为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做不但节约了时间同时又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学习效率。此外, 各小组长在进行教学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 用合分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进行教学的开始阶段, 为了营造学习气氛并且为以后的分组学习打好基础, 可以采取共同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事先进行教学设计, 将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地设计出来, 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采用民主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制定一个可以达成和必须达成的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地开展分组教学, 教师上课时可先和学生一起学习, 通过共同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比如在进行插入图片的学习时, 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复述一遍, 再用演示文稿给学生演示一遍, 从而为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做好铺垫。在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这个阶段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一起讨论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发挥各自潜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学习。

分组方式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但是这并不是代表这种方法就完美无缺。要想检验这一方法是否可行, 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或者有没有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必须再进行一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可以采用填写报告的方式进行反馈, 并且从中选出最好的学习方法来供大家一起学习。通过将自己的成果与别人的成果进行对比评价, 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做好查漏补缺, 并且通过反馈, 对做得好的小组进行肯定, 从而更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反馈结束以后将效果最好的那个小组的学习方法用电脑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共同提高。

3. 采用流动分组, 在竞争中提高自己

在进行小组教学时我们通常采用流动分组的方式, 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很多学生可能都发生了转变,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也为了让学生充满信心更加愉快地学习, 这时有必要结合每个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再次组成小组, 通过调换让学生去适应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小组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 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换或重新选任小组长, 在同组内谁表现得最好谁就是下一次的小组长, 以前的小组长要想成功连任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而其他学生只要敢于挑战也一样有机会当上小组长。这样做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是避免出现唯我独尊的情况。通过这种帮、赶、学、比、超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从而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 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竞争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中的东西, 对于与生活紧密相联的事情学生都会非常有兴趣。学生可以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检验。“尊师重教”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教师节那天学生都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与祝福, 在这些祝福方式中以送卡片的形式最多。临近教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今年哪组同学的卡片 (电子卡) 设计得最好我们就把它贴出来。这时, 小组的学生都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同时也为了能够让本组获得这份荣誉而尽最大努力去发挥潜能制作卡片, 而制作卡片的过程正好用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WORD和POWER-POINT的内容。这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表达了对教师的敬爱, 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 要想让自己的小组获得最后的胜利只能是大家齐心协力去完成。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很好地检验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上一篇:安全知识培训要点下一篇:快手心情说说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