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2024-09-24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通用9篇)

1.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一

企业文化建设现场

会交流材料之一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业务经营有效发展中国农业银行郓城县支行

几年来,郓城支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改革促发展,创造性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现已初步建成具有农

业银行特色的品牌文化和服务文化,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连续八年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和“优秀政工企业”荣誉称号;连续九年被省、市分行评为“宣传报道先进支行”;2002年,被郓城县文明委授予“文明系统”,被市委、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连续十一年被郓城县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宣传报道先进单位”;连续四年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行风万人评”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文明行业”。2002年被省分行授予“五四红旗团委”;2003年被省分行确立为共青团工作重点联系行,被省分行授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单位”,被市委授予“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被市分行授予“宣传报道先进单位”。2003年实现了向盈余行的历史性跨越。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全行职业道德建设、行业作风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再上新台阶,行党委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早部署、勤检查、抓落实、重实效。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菏泽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计划和长远规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责任明确。结合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我行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把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党员示范岗和“一先双优”等文明创建目标具体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室和营业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各自实际,层层落实,分解到人。三是工作机制健全。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与业务经营融为一体,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把思路定位于“深化、完善、巩固、提高”八字方针上,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四是把规范化服务和提高经营效益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根据市分行客户服务联动管理办法和我行实际,修改完善了文明优质服务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检查奖惩考核机制,加强对服务、营销、清收盘活和文明创建等工作的奖惩考核,真正做到罚不心疼,奖不手软。全行上下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意识,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建造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行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树品牌、增效益为中心,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突破口,以争创一流业绩为根本目标,从抓好规范化服务入手,提出了“打造金融第一品牌,力做客户首选银行”的文明创建目标。首先从自身抓起,从中层干部抓起,营造团结协作、士气高昂的良好工作氛围。其次结合新时期特点,抓好爱岗敬业教育,把行风建设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上。为各支部建立了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学习资料和娱乐健身器材,结合争创“党员示范岗”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揽储、业余营销金融新产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三是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制定了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思想政治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单位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和辅导,定期组织测试,巩固学习成果。经常把系统内外和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整理成材料,印发至各单位组织学习,使全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单位内部形成了“学先进、超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敬业爱岗意识。坚持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和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及时了解一线信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找准员工思想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作为每个员工的基本理念,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目标、服务要求、操作程序牢记在心,实施在手,并且不断有高层次的创新和追求。四是抓员工培训,塑造复合型人才。每年年初,都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对员工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市场营销、业务机能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宣讲教育、以会代训、经常性的岗位技术练兵、季度测试、比赛、知

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2003年相继组织了储蓄、信贷、计算机操作、市场营销等培训班153期,受培训1380人次,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2003年,在全市“十六大知识竞赛”中,我行参赛选手荣获第三名;在全市农行系统演讲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在全市农业银行系统柜台业务

技术比赛中,我行代表队荣获七个项目的五项冠军,三项亚军,两项第三名,从而在10个参赛队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战绩;2004年3月,我行选手陈斌在省分行组织的业务技术比赛中,荣获传票算比赛项目第四名。五是创建工作锦上添花。营业部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授予“青年文明号”三连冠奖杯,2002年被市委授予“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被县人民银行评定为郓城县金融系统唯一的“优质支付结算单位”。东门街分理处自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被市分行授予“青年文明号”。武安办事处被市分行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高笑梅同志被省分行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共青团员”,并被推荐为农总行“优秀共青团员”,吕宗椿和陈雪冬同志被市分行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

我们内抓服务,外树形象,力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首先,加强网点硬件建设,提升农行外在形象。我们先后对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育才路储蓄所、北城分理处、黄安营业所、郭屯办事处等网点进行了高档次、高标准的改造,对各营业室配备了供客户休息的高档座椅、饮水机、一次性水杯、自动擦鞋机、雨伞、打气筒等便民设施,为支行机关、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开发区分理处和自助银行等单位安装了射灯,为县行机关和农村处所建设了小花园,栽植了月季、冬青、柏树等花草树木,使营业网点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客户提供宽敞、整洁、服务设施齐全的温馨服务环境,塑造了现代化银行形象。其次,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改进服务方式。1997年,在东门街分理处率先开设了“夜间银行”,2001年,在繁华的金河路上又开设了城区办事处“夜间银行”,实行“36589”服务承诺;2003年春节,在繁华的金河路与东门街交叉路口建设了我县第一家自助银行,既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又树立了现代化农业银行的崭新形象。第三,用足“内功”,抓营业网点管理。行党委向全行员工和社会各界郑重承诺“谁砸农行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支行坚持每季度至少对各营业单位检查一次,并根据检查结果全行通报,进行排名评比,强化监督考核措施。第四,借助“外力”,促文明服务上台阶。我们定期召开党政、新闻、黄金客户方面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走访、寄信、发放贺年卡、短信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对我行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向社会各界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和违规违纪举报电话,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抓服务、树形象活动更有生动性,更富有活力。第五,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为载体,积极引导全行员工立足本职,开展文明争创活动,实现了员工着装统一化、网点服务规范化、库房管理军事化的标准化建设。第六、全方位、立体式展开宣传,让千家万户了解农行、认知农行。我们在县广播电台开设了“农行之声”,每天都在固定时段播放农行产品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县电视台签订了长期协议,每月至少有两期农行的新闻节目;在城区公交车和“招收停”做了独具特色的农行车体宣传广告;定期利用集市日在繁华路口设立咨询站,由农行员工身披绶带,广泛向客户宣传农业银行的产品优势、科技优势、服务优势;建立强有力的宣传报道队伍,广泛宣传农行两个文明建设成就,2003年,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834篇,支行被推荐为省分行级“宣传报道先进支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我行每年都制定员工文体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军棋、象棋和够级比赛,每半年组织一次乒乓球和拔河比赛,每年组织两次演讲比赛和读书比赛,逢年过节都举行文艺晚会,极大的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员工情操。每年组织员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探望、慰问苦难员工和离退休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农行的温暖。我行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演讲中取得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公民道德知识竞赛”颁奖晚会上表演的三句半《水浒故里好景观》受到了各界领导的好评。在县总工会举办的“五一职工运动会”和“迎国庆乒乓球”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象棋、自行车慢骑、篮球和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直企业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我行小品《相亲》节目荣获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和创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强了团队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也使农行知名度大大提高。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业绩突出

2003年,我行各项存款余额83079万元,较年初增长10041万元,实现实际利润592万元,超市行计划245万元,在全市农行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实现了向盈余行历史性的跨越。东门街分理处实现储蓄存款余额超亿元,营业部、城区办事处、开发区分理处、临城路分理处、郓巨路储蓄所、北城分理处等处所实现当年新增储蓄存款过千万元,在市分行开展的“上规模,创高产”竞赛中,受到嘉奖。截至2月底,我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89739万元,较年初增加7626万元,存量和增量居全市农行系统农村行第一位。存量和增量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07%和145.48%,均居我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位。

几年来,通过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经营业绩和员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今后,我们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自我加压,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我们将珍惜已经取得的荣誉,再接再厉,为农行的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二

关键词: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言

节能排减从狭义上理解是指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排放;从广义层面理解, 能源包括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节能排减实现物质资源节约和能量资源节约, 减少废弃物、污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排放。人、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是经济模式中的关键要素, 整个流程包括资源投入、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 这种传统的线性增长经济模式明显表现出对资源消耗的依赖, 属于从资源到产品, 再到废弃物排放的单项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模式, 该模式转变了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发展一种生态型的资源循环经济, 实现从资源到产品, 再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动模式。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 是推动社会经济向生态化方向转变的重要途径。

1 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认真贯彻政府提出的“履行节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针, 推陈创新, 科学管理, 优化产业结构, 在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 各地市制定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通过工程和结构排减严格控制污染性物质的排放。为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并开发环保型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资源利用率, 推进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另外, 建筑节能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大量新型环保性建材得到广泛应用, 包括节能水暖工程的应用和发展, 其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虽然在初级阶段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在以往的实践经历中也明显表现出很多不足问题。第一, 一些大行业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同时也是耗能最多、污染最大的产业, 这种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导致污染排放量居高不下, 无法将结构型污染问题有效解决;第二, 企业治污技术和设备落后, 治污能力不强, 导致超标排放;第三, 部分地位空气污染复杂, 包括汽车尾气、企业生产燃烧废气等都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而且部分河流污染严重, 治理工作困难;第四, 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 导致饮水安全问题[1]。

2 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2.1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营造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 开展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知识教育活动, 让全社会民众全面了解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相关内容, 意识到当下的能源和环境危机, 认识到节能和环保的重要性, 了解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策略, 推行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安全发展。提高全民节能和环保意识, 让节水、节粮、节能以及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全民的自觉行为, 实现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消费模式。

2.2 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和监督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长远性战略目标, 要得到每个公民和企业的理解跟支持就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提出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督促公民和企业为这一远大目标的实现做出共同努力。政府部门需要对各种利益进行权衡和协调, 统一部署重大事项, 并做出科学决策, 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强化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和督促, 通过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影响手段来调节企业发展方向, 充分调动企业节能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自觉建立节能、环保的经济发展机制, 强化企业节能减排,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3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利用科技创新可以在等量资源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例如提高农业种植产量, 用机器代替人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等,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创新的价值。而如今资源浪费严重, 不可再生资源面临危机, 就需要利用科技创新手段节约能源、创造能源, 以弥补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

2.4 强化生产企业的生态化改造

生产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动力, 同时也是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节能减排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所在。生产企业要全面进行生态化改造, 发展清洁生产, 优化生产结构, 将污染治理以及减少排放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的清洁生产和管理机制,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努力实现污染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

2.5 建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

首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多元化的循环经济投资机制, 为投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引导和监督企业节能减排, 对取得满意成效的优秀企业给予大力培养和奖励, 调动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实行谁破坏、谁负责, 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 提高环境保护的主动性[2]。

3 结语

节约能源以及减少污染排放是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对优化发展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维护社会人民长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要切实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形势严峻性, 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落实可持续发展观, 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当然, 这一伟大目标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同时也需要全社会每个人、各企业共同参与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袁春晖.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之探讨[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 :65-66;69.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三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健康发展 途径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当今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及其意义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即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确保信息质量真实可靠性,促进法律法规有效遵循和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等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权责明确、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巨人集团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是我国民营企业中的领头集团,但是市场上经营一段时间后便以破产而告终。企业管理人员未认识到经营机制改造的重要性,仍然盲目发展和扩张,大量资金投入到保健饮品,虽带来了短暂的效益,但人员管理失控、企业整体协调乏力等问题也被暴露出来。虽予以整顿,但并未实质性的扭转局面,最终导致企业破产。以此可以看出,决策计划阶段内部控制失效是巨人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计划非理性、过程计划制定粗放、缺乏经营状况变化时的应对策略等。

(二)青岛海尔集团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在经营过程中曾出现过一段时期的亏损,损失达147万元,集团几乎濒临破产倒闭,但经努力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国内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海尔集团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较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该集团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注重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其次是实施合理有效的人事政策,制定了合理的考核机制、员工聘用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再次是职责划分和组织结构明确合理,确保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得到,巨人集团破产的原因是由于内部控制失控所致;而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是内部控制合理有效。基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若想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当从企业管理层入手,领导应当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领导层,应当立足企业实际情况下,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度。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全员性特点,因此实践中每一个员工都要重视内部控制,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同时,企业还有不断激发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确保企业全体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2.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控制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也是对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響因素的统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处。第二,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机构,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改革。第三,择优选用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第四,灵活应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宣传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道德修养。

3.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力度,制定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力度,把各部门和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为从根本上杜绝舞弊的发生,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遇到领导舞弊的发生,企业管理层必须做出实质性的批评和惩罚,对于做得好的应予以鼓励表扬,把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同时,还要杜绝账户设置的不合理、纪录不真实的情况、发挥会计控制的职能作用,则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强化资金运动管控。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首先应当从完善内部控制结构着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论是经营者超越制度行使职权、人力资源政策的随意性还是内部监督不力,甚至是信息沟通中存在问题,归根结底都可以在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这一事实中找到原因。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至关重要。同时,还要强化资金运动管控,即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审批、出纳、记账以及稽核等岗位,采取职务分离的运行模式;物资管理过程中,审批、采购、记账以及保管等岗位也要求实行职务分离制度;在销售过程中,销售业务、审核、统计以及记账岗位,需采取职务分离机制;同时,对部门之间的协调、牵制以及实物盘点等也应作出相应的规定。

5.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一方面包括审核会计账目,另一方面还要稽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性。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而言,审计人员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内部审计应当成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主力。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更要具备其权威性、独立性,在企业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下,独立于有关部门的经济活动之外,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建立良好的环境、加大监督力度以及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有针对性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J].商,2012,(16):53.

[2]师萍.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129-130.

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四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发展到高层阶段应该是文化管理,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使每个职工把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地形成新的凝聚力,有力推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

一、正确处理“三个文明”建设关系,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科学处理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把三个文明作为“三位一体”的目标,才能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企业也必须在内部努力处理好“三个文明”的关系,才能实现企业腾飞的目标。

在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基础,政治文明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精神文明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三个文明”必须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当然,不同于其它社会部门,物质文明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更为特殊重要的意义,物质文明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企业优劣的最根本标准。凡在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上达不到时代要求和行业标准的,其他方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被认定为合格企业。由此也必然要求企业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以物质文明或经济发展为中心展开并为之服务,也就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际关系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等等,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而不能与之相冲突。但是企业的经营方向选择、人际关系协调、利益格局调整等属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为生产经营工作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铺平道路,因此相对于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更具全局性、前瞻性的工作,只有正确认识“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保证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正确处理管理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在企业文化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企业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企业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企业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企业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企业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我们应该看到,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是与工作中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引起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提升,这种变化首先会在各种文化场合,如会议、问题研讨与磋商中表现出来,要求达成新的共识和认同。属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范的不完

善或与变化了的管理事务不相适应的东西,一旦达成共识就需要重新制定或加以修订。管理机制是靠文化来推动的,文化是企业公司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项管理者都必须认同企业文化,并科学灵活地运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企业管理。管理机制是由组织、岗位职责及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构成,它具有刚性。它脱胎于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靠企业文化来推动和润滑使其运转。当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只精通业务,而不懂得如何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就无法实施管理,实际上不适合做管理者

三、构建企业文化,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1、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地包含了企业文化建设,这不仅从文化系统构成要素上体现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还表现为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步繁荣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对于发展先进文化、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和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对接,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深化改革与文化变革相结合,努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3、进一步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企业在培育发展企业文化时必须准确把握企业文

化的内涵,一要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构筑企业之魂;二是要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哲学,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建设之中。

4、将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作为管理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要

有管理制度和规范。“法”从何来,如何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法”来自于管理思想,通过管理制度和规范表现出来,而“法”的制度化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者通过文化的形式,学习讨论,相互交流,统一认识,制定出大家认同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作为考核评价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标准、尺度和准绳。管理制度和规范一旦为员工接受和认同,对员工组织行为就具有“法”的效力,就具有强制性。任何违背公司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个人组织行为都是违章行为,都为企业文化所不容。但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一个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员工有权利和义务以文化的形式通过正常渠道去完善它,就像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和建立的文化过程一样。但任何人没有权利在个人组织行为上去违背它,每个员工都要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尊严。

5、发动员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建设企业文化不仅需要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培

养和身体力行 , 还必须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和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如果不被全

体员工所理解接受,不把员工作为实践的主体,就难以真正建设起来。一定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广泛深入地发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扎实的群众根基,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亲切感,提高职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群体意识,激发职工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经常地、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员工不断增强使命感;通过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使员工增强归属感;通过实施企业民主管理,使员工增加责任感;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增加成就感;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启迪、激励、调动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并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员工自身也得到提高,与企业同步前进,促进三个文明同步建设、协调发展。

5.强化工会职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篇五

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工会

赵思莹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发展的动力和行为的准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源头,是企业沟通交往的基础和桥梁。本文讨论了工会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玉溪矿业公司“五色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为代表进行论述,探讨了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与作用途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 工会 五色文化

一、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工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创立、生存、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独有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经营准则。企业文化受企业所在环境、创始人、经营管理者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极为重要。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几乎没有。在最近30年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建立企业文化绝大多数还在摸索之中。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是劳动者,而作为劳动者的基层组织——工人工会,是众多国家普遍存在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大学校。工会作为党的桥梁和纽带,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民主管理上。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既是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 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我国社会主义企业工会在企业文化建立中的优势与作用

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工会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群众基础优势。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有2.26亿基层会员,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之家”,如笔者所在的企业,2010年,工会开展的“创建降本增效工人先锋号”、“无事故班组”立功竞赛,真正做到整体联动、全面覆盖、全员参与。2.组织优势。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工会有着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优势和传统。公司工会开展的“调整巩固 稳健发展”劳动竞赛、“安康杯”“一法三卡”竞赛、“转观念、抓改革、调结构、促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以及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创效活动等等,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用文化力释放生产力。

3.“阵地”优势。工会联系着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工会组织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报纸,大力宣传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法学芝; “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岗” 公司财务部;“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通过对成功事迹的大力宣传,在职工中当中立了典型,树了标杆,极大地鼓舞了全司职工立足本职岗位、苦练本领的积极性和共创美好生活的热情。

二、玉溪矿业公司创建以“五色文化”为着力点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五色文化”体系是玉溪矿业公司创建企业文化活动方略的提炼,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公司创建现代化企业文化的着力点,于2008年发布了以“五色文化”为着力点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五色文化”体系的基本思想是:五色理念用40个字18个词,赋予了五色文化丰富鲜活的内涵。红色理念代表激情责任、高效持续;蓝色理念代表创新开放、学习共赢;绿色理念代表安全环保、和谐严谨;橙色理念代表务实求真、诚信守则;白色理念代表清正廉洁、艰苦创业。

构建“五色文化”为着力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目的在于引领公司科学和谐发展;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水平;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持续发展后劲;构建学习型创新型企业;塑造公司品牌形象;促进职工全面发展。通过文化创新,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和机制,促进公司思想观念务实求真、与时俱进、开放领先;促进公司管理、科技、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为公司稳健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力支撑。

三、以贯彻“五色文化”为着力点,工会组织如何强化工作职能的思考

(一)企业文化特色根植于劳动关系,建设工会文化是对接企业文化的关键依托

劳动关系是企业劳动者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点,围绕企业劳动关系建设企业文化是最有效的途径。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重要载体,工会立足于组织优势,在这方面可以做好相应工作。同时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力支撑。

(二)企业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融合,提升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和共享。员工的认同与参与是企业文化的价值所在。企业工会在创建过程中,应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作的整体工作之中,提高职工的民主管理与决策参与意识,增加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重点做好教育、引导、培训,使干部职工感受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成长。笔者认为,职工的教育培训有了,领导的教育培训也有了,还应组织优秀技术、管理骨干进行高级研修。针对新进大中专学生流失态势,还应重点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使得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个职工的需要,从而降低职工流失率。

(三)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设计和制定 1.善于从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中总结出具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道德品质与精神。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具体生产行为与社会行为的执行者与代表。社会主义重视的是“人”的因素。而工会组织是职工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群众组织,有义务也有条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信息收集、典型树立、思想反馈的职能。通过这些举措,可以使“五色文化”得到贯彻。提倡创新、强化责任、培养环保、廉洁、公平的企业发展新理念。

2.充分发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使“五色文化”思想深入行动。企业精神构成企业文化的根本。它来源于职工群众的先进思想和主体意识,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的设计和制定,同样离不开职工群众的参与。要充分运用群众路线,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鼓励职工群众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集中整理、研究、分析,再回到职工群众中去修改完善,反复多次,才会使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真正的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所接受和认同的群体意识,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公司在制定“五色文化”的过程中,也广泛征求了广大职工的意见,对于其五个方面的含义、精神实质,贯彻方面都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3.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把民主权利真正落实到本岗位上。职工群众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与企业文化的设计和决策,最现实的办法就是让每个职工首先做本岗位的主人。工会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每个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就可以使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参与感,从而激励主人翁精神,职工思想进步了,更有了“企业就是我的家”的意识,业务水平、责任、奉献、进取、廉洁等思想素质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公司各级工会组织注重开展技术技能比武和岗位练兵。2008年,公司组织64名职工参加云南省井采铜矿山SimbaH1354凿岩台车操作工、铜选厂浮选工技术技能大赛,经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产生了2名技术状元、18名技术能手,所有奖项被我公司参赛选手包揽。

6.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六

强化管理计量数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王芸马长宁戴敏(井下作业公司稠油试油作业大队试油14队)

摘要: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提高经济运行、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做好能源管理,统计是基础,计量是关键。本文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发,结合企业能源管理现状及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实行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监测数据的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进行阐述。

关键词:能源管理现状、利用效率、计量器具、准确度、节能降耗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摆在了突出的位置,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明确提出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什么---是计量。

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降低生产中成本以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一个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其中,能源消耗是所有企业必须要计入生产成本的重要支出项目,所以正确,合理地使用能源就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开展节能管理、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用能计量数据基础上,离开这些计量数据,节能就无从谈起;只有科学、合理、准确的计量,才能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只有依靠能源计量监测提供的客观数据,才能正确分析能源利用情况,为政府和企业节能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数据。

一、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中若干问题分析

当前,国家对工业节能的要求不断深化,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政策,建立了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制定了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对于企业来讲,要做到贯彻落实,首先需要能源计量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但是目前企业的能源计量手段已经明显不相适应。在能源计量的范围、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目前节能管理的要求。现分析如下:

1、设备老化、管理落后影响能源计量准确率

井下作业主要承担油田海陆勘探试油、油水井大修侧钻、地层测试、稠油试采、压裂酸化等任务,涉及面广,重点耗能行业多为粗放型,由于设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能源计量的作用难于发挥。如燃料油计量:由于大型设备使用油料方面,受环境温度波动影响,油品密度变化不一,影响计量值。

2、三级计量配备不完善,不利于能耗定额考核

由于重点设备安装条件和运行方式所限,难于单机(台)计量。如机群设备共用电源、多台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供用计量装置、生产照明、空调和采暖用能难于生产用能分开等,使产品耗能、工序能耗和装置耗能难于实现单独计量,严重影响单位产品能耗、工序能耗和装置能耗定额的制定和消耗考核。

3、能源品种的能量计量问题

在购进柴油、汽油等油品时,往往不能对购进的油品进行检测,确定其品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目前计量管理部门尚未将能源品种的能量计量纳入能源计量范围,提出计量配备要求。大部分企业目前并无煤炭等能量(热量)计量管理制度,配相应的计量仪器,从而使企业购入的能源品种的能量值的确定其法不一。如某单位购进的柴油由于油品质量的问题,实际使用的油量远远超过单位能耗规定所用的量。可见,能源品种的能量计量意义重大,从计量管理上亟待规范。

4、影响企业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若干因素

由于国产计量器具质量低下,维护管理工作量大;计量检定部门收取的检定、调修费用较高,抑制了企业对能源计量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往往为了节省资金,降低生产成本,不能对计量器具如期、如数送检。使部分计量设施形同虚设,只可应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例行监督检查,而未发挥功能作用。

二、能源计量对能源统计及节能管理的影响

由于能源计量手段的不健全,提供的原始数据有误,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困难,导致贯穿于整个能源管理体系的统计数据链出现误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能源管理秩序。同时,也给政府主管部门掌握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和辖区工业系统能源统计带来难度和不确定性。能源计量的准确性,对能源统计工作产生如下影响:

1、能源计量与能耗统计的关系问题

由于能源计量系统的不完善,使生产统计环节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导致企业难于核定能源消耗量和计划分配;难于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实行严格考核;难于把握自身的能源利用水平,分析和挖掘节能潜力。如企业统计部门要建立对外和对内两套统计台帐。一是根据一级计量(贸易结算计量)采集数据编制的统计台帐。以此为依据核定能耗总量和消耗定额,并上报政府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二是考核企业内部能源管理的统计台帐。由于企业内部的能耗统计只能依靠不完备的次级计量的数据进行日报统计或根据生产经验进行估算,因此,所编制统计台账水分极大。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根据这样的统计数据进行能源计划分配(实际是分摊)和消耗考核。

2、能源计量与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统计

目前,工业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已非常普遍。新能源品种的消耗和购销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能源消费体系。由于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深化,使能源消费体系变化,链条延长。因此,能源计量范围要扩展,计量器具配备原则要细化;能源统计方法要随之跟进。

三、思考与建议

加强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必须发挥“计量先行”和“统计准确”的功能。要不断完善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管理手段,体现保证措施的作用。

1、建设能源监测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管理

⑴、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大量数据主要分为一下几类:经营管理计量数据、能源管理检测数据、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工艺控制检测数据、安全环保检测数据等,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合理配备计量器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应达到100%,有效率达到90%以上。计量器具的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将为企业资源管理和节约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方向,避免造成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⑵、依据企业管理,健全企业管理网络。通过局域网搭建起企业计量网络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计量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一种最佳方式。通常由系统管理、权限管理、计量器具台帐管理、计量状态管理、计量检定管理、计量抽样管理、计量统计分析、计量配备管理、溯源管理、计量人员管理、报警系统等模块组成。

⑶、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登记,并将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企业配备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账、物核实,确保账、物相符,受检率、检定合格率、抽检合格率作为计量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动态管理,可以使检定三率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⑷、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依据网络图对各终端用户配齐合格的计量表。能源计量网络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出企业内部所有计量点的选取和计量器具的分布、数据、精度、检定周期,反映企业能源的分配和走向,计量器具的配备和选型是否合适。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可以使管理人员快速掌握企业能源的计量状况,实现企业计量的科学管理。

2、加强能源数据分析,向计量管理要效益

在完善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后,向计量管理要效益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企业注重计量器具管理多,对计量数据分析少,大量的计量数据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有意识的建立起能源管理系统,该软件应包括数据维护、能源表信息录入、查看日报和

月报,并与以前的数据进行核对,通过比对分析,进行数据优化。当实际累计量与前期的数据有较大变化时,系统将提示数据管理员对录入系统的数据正误进行核对,提醒用能单位做月度分析,查找问题。

这样,在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人工记录数据到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再到仪表维护人员巡检解决能源计量器具存在的技术问题,能源管理员根据根据能源日报、月报,写成用能分析报告,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各种介质的计量数据是否准确,用能是否合理,从而准确的掌握过程控制中的资源计量。

准确计量的能源数据是节能降耗的依据,能为企业产生直观的经济效益。由于安装了计量仪表,管理者就可以对企业能源消耗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计量,使得某项产品生产或加工全过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有准确的数据,从而管理者可根据能耗与产出的比例看是否需要改造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既节能又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可见能源计量器具在有效配置企业资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大投入,重视能源计量器具的改造和创新

能源计量器具的好坏、先进与否,直接影响计量器具值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资源计量检测。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能源计量器具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对能源计量器具(油田企业主要用于水电气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

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的测量点,计量管理部门每年应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调整分析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情况,通过对不同的计量表技术性能进行比较和跟踪检测,找出影响计量器具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对选型不合适、多次进行维修等问题进行登记。同时,根据资金情况,制定措施,分期分批进行更换。尽量选择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免维护的计量器具。

实践证明,计量管理和数据分析,可以充分发挥重要的、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在企业开展的节能降耗、推行成本核算中,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计量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管理部门和企业足够重视和认真探讨。参考文献:

【1】、施吕彦,测量不确定度与表示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200

7.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七

一、现代企业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

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是指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放在战略高度, 当代影响全局的大事, 提高人的素质, 合理配制和使用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和价值。创造性人才是医院最宝贵的资本, 是现代企业医院创新发展的源泉。现代企业医院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第一”的观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的战略性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 创造积极向上、团结敬业的工作环境, 以实现人力资源对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支持。

1. 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 促进现代企业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当前,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现代企业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增强医院综合实力的关键。 (1) 现代企业医院应重视人才素质的提高, 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 走“培养名医、造就名科、打造名院”的发展路子, 切实把“人才+技术”当做现代企业医院管理运营的根本, 全面打造现代企业医院诚信的品牌地。 (2) 现代企业医院应把人才问题与单位发展进行综合考虑,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制定适合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对人才进行主动性投资和开发,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改变人才培养运作机制, 加强科学管理, 实现人才整体优化组合, 并进行绩效评估, 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2. 创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提供人才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企业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以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 达到多层次满足人需求的目的。包括: (1) 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物质鼓励是基础, 精神鼓励是根本; (2)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 以内在激励为主, 外在激励为辅; (3) 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相结合, 以正面激励为主, 尽可能将职工需求导向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上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为现代企业医院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结合实际, 制定全方位的绩效考核标准, 从经营目标出发, 采用系统的、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并使评价及评价之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现代企业医院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改革薪酬分配的微量调节。为突出岗位、淡化身份, 突出业绩、淡化资历, 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按劳分配的理念, 现代企业医院必须对现有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按岗位定薪、易岗易薪的岗位工资制, 强化分配激励约束功能的绩效工资制。根据工作业绩、能力水平、技术含量、风险难度、患者满意度、在知识共享中的贡献等相关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 使现代企业医院薪酬体系对内有公平性、对外有竞争性。切实加大对技术含量高、风险责任大、工作强度大、工作业绩明显的员工的分配力度, 加大对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分配力度, 真正通过目标评价、绩效评估体现出各层次人才的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 从而进一步鼓励员工去学习和分享知识, 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二、强化知识型员工的技能培训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企业医院若想赢得未来持久的优势, 就得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否则将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寸步难行。因此, 现代企业医院应根据医学科技发展新要求, 适时调整培训计划, 努力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接受再教育和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可采取中层干部、主治医师轮训, 通过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进修、邀请专家岗位指导和授课以及学术交流等形式, 全面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训。不仅要从物质上对其进行激励, 更要注重环境激励、情感激励和目标激励, 尤其要注重学习激励, 使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跟上时代潮流, 增强其就业能力, 主动占领医疗市场的制高点,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现代企业医院文化建设

加强现代企业医院文化建设, 培植良好的团队精神, 寻求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一是现代企业医院应将“奉献、敬业、开拓、实干、团队、感恩”写进员工精神, 在现代企业医院上下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改革发展的浪潮。二是要营造适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氛围, 现代企业医院管理者要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依靠人才并发展人才, 致力于建立部门科室之间、同事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帮扶、互为表里、荣辱与共的和谐医院, 实现现代企业医院与员工双赢的目的。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医院团队精神, 在现代企业医院内部建构一些以创新和共享为价值观基础的新技术、新项目团队, 鼓励现代企业医院员工参加外界各类专业性学术团体, 积极提供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物质保障, 进而以科研课题或合作项目为载体, 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 成立非正式组织, 互通有无, 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形成良性循环, 以推动现代企业医院管理创新, 并且潜移默化地指导现代企业医院经营的方向, 促进现代企业医院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人才运作机制, 积极培养具有本院特色, 并与同行有竞争力优势的人才, 以增强自身发展潜力。一是医院应从实际出发, 制定适合时代发展的相关政策, 科研启动资金、科研奖励规定等。对高层次人才在岗位聘任、薪酬待遇、福利等方面给予倾斜;为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好根基。二是加强科学管理, 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逐步实行总量控制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管理相结合,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竞争机制, 把申报权给予个人, 评审权赋予社会, 聘任权归于单位, 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工作业绩择优聘任。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发现、发掘和选拔培养一批医德好、技术高、服务优的优秀中青年专家, 重点培养一些骨干人才、顶尖人才、领军人才, 并对选拔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应给予科研、进修等方面的政策倾斜。管理者要善于激发人才内在动力, 当好骨干人才的“后勤部长”,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因人施用、大胆使用, 为其施展技术才能提供平台;要在使用中发掘他们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企业医院加快发展的中流砥柱。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时代, 人力资源日益成为现代企业医院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 现代企业医院只有不断地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 快速地实现现代企业医院的利益目标。同时,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长时间地在现代企业医院发展实践中结合现代企业医院发展的实际状况, 积极探索, 深入研究, 科学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和医疗制度的逐步改革完善, 现代企业医院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在管理机制、技能培训、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交流沟通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 制约了现代企业医院人才流动和医疗科技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 确立现代企业医院人才资源开发新理念, 建立人才资源管理机制, 增强现代企业医院综合实力;建立业务知识培训机制, 强化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建立现代企业医院文化建设机制, 培植良好的团队精神;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 创新人才资源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运作机制, 积极培养具有本院特色, 并对同行有竞争优势的人才, 以增强自身发展潜力。

关键词:现代企业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志敏, 向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务全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音像出版社, 2004:133-139.

[2]李文霞.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思考[J].今日财富, 2007, (12) :161-163.

8.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八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代企业;问题;措施

引言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进行自我约束及自我监督的有效机制,主要对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活动及控制系统进行独立评估,从而考察其相关政策是否得以贯彻与执行,考察其内部标准是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内部审计的内涵

目前,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LEA)对内部审计做出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咨询类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措施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的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最终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对内部审计缺乏全面认识

传统经济体制普遍实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方式,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行政部门,企业将内部审计作为行政管理手段;另外,内部审计除了受财产所有者的管理,又受企业行政领导的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无法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障。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缺乏全面认识,认为其只是用来“查错防弊”,部分人员将内部审计理解为审核企业会计工作,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职能得不到切实发挥。

2.2 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不健全

传统企业制度中普遍缺乏科学的激励及约束机制,这就使得权利与责任失衡,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出现。在此行政管理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带上行政管理的色彩,企业负责人全权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大打折扣。另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较小,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结果难以全面落实。

2.3 企业内部审计方法缺乏先进性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主要内容,以审核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核对账目等作为工作方法,对于企业整体运作的定性分析及后期发展缺乏有效预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听从管理层的安排,就企业某一特定范围及时间内的各项财务收支及财务纪律等进行全面审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审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对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管。所以内部审计的财务属性较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审计结论也缺乏客观公正性。这种过于重视经济活动的事后审计方法,不能满足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工作的需求。

2.4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局限于财务专业,缺乏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此外,由于企业所提供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不多,内部审计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这就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难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审计服务。

3、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审计工作,因此企业要对内部审计提高重视,不断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3.1 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现代企业的特征是: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监管方法也趋向于法制化、规范化。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不等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决议为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成效,确保企业信息的可靠性,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2 提高独立性,突出“内向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直接管理内部审机构并对其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向其提交审计报告并保持有效沟通。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满足科学管理的需求,是为了配合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执行。内部审计依附于企业,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已经从查错防弊转变为价值增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过程有所了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从而通过事前预测把关、过程监督检查及事后审计查处,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3.3 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能够与时俱进,明确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加强非现场审计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与评价。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及资产状况,还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经营及管理方面。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并且以事前与事中的经营管理审计工作为主,审计工作业务领域要能够逐步扩大到供、产、销、人、财、物等领域,甚至还可以涉及到企业资本运营及企业文化等领域,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综合风险。

3.4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因此,现代企业要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使其掌握银行证券、财经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要能够多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从而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要能够意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转变内部审计职能,拓宽其业务范围,改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使其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军.浅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J].商业经济,2012(7):124

[2]林凤华.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机制——内部审计[J].管理与财富,2012(6):13-14

作者简介

9.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篇九

渭南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渭南市地方税务局在反腐倡廉建设实践中,自觉以《实施纲要》为指针,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来抓,坚持以‚带好队、收好税‛为宗旨,以权力制约为重点,以过程控管为主线,采取多头并举的得力措施,注意把制度防腐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逐步建立起富有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全市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紧贴税收中心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充分体现制度建设的科学性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鲜明特点。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政治方向的关键环节。为了在管理中瞄准着眼点、在服务中找到切入点,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干部素质和税收执法水平,促进地税干部廉洁从税,在对全系统税收征管、政策执行、规范执法、文明服务、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工作效率、廉洁从政、税容风纪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后,依据《行政监察法》、《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人员违法违纪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针对一线税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了《渭南市地方税务系统干部廉洁从政十二条禁令》,简单明了概括为明令禁止的十二种行为,而且逐条附有违反《十二条禁令》的处罚规定,以此作为全体税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随后,围绕《十二条禁令》,组织人力,逐县逐所逐条检查了各单位《十二条禁令》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了各单位是否存在贪污、挪用公款、税款和各类社保费、基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收受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的问题;是否存在违规参与经商办企业等盈利活动的问题;是否存在违规为纳税人减免税的问题;是否存在在册人员长期无故不上班的问题;是否存在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参与税务代理中介业务的问题。通过检查,先后对涉及违纪问题的9名人员做出了处理,其中辞退2人、撤职2人、记大过处分1人、行政警告处分1人、经济处罚3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结合岗位职责,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升落实制度的自觉性

制度重在建设,贵在落实。但落实制度,必须建立在广大地税干部职工高度自觉基础之上。否则,如果仅靠制度卡、权力压、党纪政纪罚,忽视思想教育在制度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再好的制度也难于落到实处。为此,市地税局紧密结合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载体,深化制度建设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将有形的廉政制度转化为无形的自律理念,不断提高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一是强化法纪警示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在地税系统工作,有的同志只感到岗位光荣、使命神圣,但认识不到这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以致飘飘然起来,漠视制度约束,甚至有的走向犯罪的道路。对此,市地税局党组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刑法、渎职侵权立案标准、党纪条规和税收法律、法规,定期参加省局举办的领导干部教育大学堂,邀请纪委、检察院等部门领导和学者作反腐倡廉形势报告、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开展党纪条规答题竞赛活动,培养干部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的理论基础。同时,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触网的代价》、《扭曲的人生》、《沉重的思考》、《真水无香》、《廉政中国》、《罪案鉴戒》等电教片,到监狱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教育,并通过算好政治、经济、家庭、自由‚四笔账‛,进一步打牢‚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意识。一位干部在学习心得中写到:‚通过系统多样的警示教育,使我深刻认识到,在税务战线工作光荣与风险并存,制度是防止触犯党纪国法‘高压线’的‘绝缘层’,认真执行制度,才会保证‘小节’不出错,‘大节’不违法。‛二是强化典型榜样教育,增强廉政意识。在全系统积极开展以‚廉洁班子、廉洁家庭、廉洁干部‛为内容的‚三廉洁‛评选活动,在开展活动中加强对地税干部廉政教育。印发了《关于在全系统开展‚廉洁班子、廉洁家庭、廉洁干部‛评选活动的实施意见》,周密部署,扎实安排,广泛宣传,广大干部参与积极性高,阶段工作进展良好。评选活动首先在临渭分局召开了 ‚三廉洁‛活动现场会,与会的同志观看了临渭分局有关廉政建设的综合电视资料片,听取了临渭分局近年来在廉洁班子、廉洁家庭、廉洁干部创建和评选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三名领导干部在廉洁班子创建方面的经验及支持税务工作和在家庭助廉方面的具体做法。随后举办了全市地税系统‚三廉洁‛活动先进事迹演讲赛,经过市局的统一安排和全市14个单位的精心组织,演讲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在此基础上,逐县市进行了巡回演讲,各县市局全体地税干部到会参加,用‚三廉洁‛的先进事迹,教育在座的每一位同志,激发了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大家争当廉洁模范的积极性,广大地税干部和社会各界反响良好,使廉政教育得到了升华。三是强化领导干部示范教育,增强趋同意识。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市地税局党组一班人,借古论今,在制度建设中凡是要求基层执行的,市局机关首先带头执行;凡是要求干部职工执行的,领导干部首先带头执行;凡是要求班子成员执行的,‚一把手‛首先带头执行。在人、财、物管理等敏感问题上,认真落实‚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基建工作的规定,自觉弱化‚一把手‛的权力;市局机关做出节假日必须统一封车的规定,领导干部带头执行,系统上下已经形成共识。市局领导班子严于律己的示范教育为制度建设赋予了令人信服的人格魅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制度监督,切实维护制度推行的严肃性

市地税局在制度建设中,始终从保护干部政治安全、保证干部家庭幸福出发,积极寻求多方面监督的辅佐和支持,逐步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各领域及每一个环节,维护了推行制度的严肃性。一是整合各种监督资源,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针对系统内管人、管钱、管物等重点岗位人员在监督上存在的死角,市地税局按照‚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辩证观点,积极采取多种监督形式,促使不愿接受监督的干部职工被动式地接受监督。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和《全国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监督管理办法》,全面落实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坚持深化人事改革,实行‚公开海选‛推荐,通过考察预告、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廉政谈话、离任审计、廉政鉴定等程序在全系统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使大家认识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提升‚不接受监督必然滋生腐败‛的思想高度;其次,开展税收执法检查、执法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内部审计、财务专项检查等活动,增强内部专项监督的工作力度;再次,全市地税系统聘请特邀监督员26名,给每人发放监督证,组织监督员深入基层开展明察暗访,每年召开两次监督员会议,积极采纳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止今年6月底全系统与13609多户纳税人签订了税企诚信廉政公约,加大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的深度;第四,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投诉电话,通过门户网站、报刊杂志、行风热线节目、等渠道,广泛听取民意,拓展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广度。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式监督,全省地税系统近三年来,共收到各种批评建议五大类、23条,各级税务机关逐项逐条整改,基本达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标准。二是加大预警力度,将不廉洁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超前预防保护干部职工,努力根治‚秋后算账‛的弊病,积极主动与当地检察、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重点,坚持从群众来信来访、公务员管理考核、干部考察、内部审计、执法检查、行政监察、行风测评调查、新闻媒体曝光等环节搜集信息,建立了内外结合、覆盖面广的警示预警信息汇集网络,并严格按照程序对20名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07年以来),最大限度地教育、保护和挽救了干部,有效遏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滋生蔓延。三是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始终保持严惩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腐败案件,是增强制度约束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源头预防腐败工作的治本之策。对此,全市地税系统近三年来,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4件,全部查结完毕。充分发挥了查办案件的震慑作用,打碎了一些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的梦想,确保违纪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上一篇:《会飞的教室》读后感400字下一篇: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00字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