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

2024-10-07

计算机专业课程(共8篇)

1.计算机专业课程 篇一

清华计算机专业课程列表

本科生课程

在本科期间,除数、理、化、外语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包括一批适应性强、覆盖面宽、有利于就业的专业的及代表前沿科技发展的选修课程,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基础类、工程技术基础类、以及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教育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组件与系统相结合、信息与能量相结合。

主要课程一览:

(1)人文社会科学课:涵盖政治、经济、管理、英语;

(2)自然科学基础课: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3)工程技术基础课: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号与系统、工程力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讯技术与网络应用、单片微机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4)专业基础课: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力电子技术

(5)专业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工程、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概论、电器原理及应用、过电压及其防护、直流输电技术、电磁测量、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子电机设计与分析、电机分析、微特电机、电介质材料与绝缘技术、信息论与电力系统

实践教学

我系学生有大量的实践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计算机实践、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等,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与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积极利用电气工程行业背景优势,与电气领域的顶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先后建立了上海电气、施耐德、内蒙能源基地、西安电气等各具特色的生产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学生自愿选择,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补充的新型本科生产实习模式。2005、2006年我系分别有48位、102同学参加了集中组织的生产实习。我系在2005校生产实习先进单位评比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奖。

教学实验室建设

结合985、211工程,不仅建设、改造完成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教学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完成了电力系统、电机、高压等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升级改造;近两年与企业合作建立了清华-施耐德PLC实验室、清华-三菱电力电子教学实验室。

本科课程 微型计算机技术

[url]http://[/url]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

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数据通信 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试验,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普通物理B,电路电子学

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光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Internet与web编程,Cisio/Solaris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系统

编译原理,数字系统设计VHDL,信号与系统,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工程,IT项目管理,七号信令系统,电子商务概论,多媒体技术,UNIX操作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

二:[url]http://[/url]

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想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没机会接受正规的大学计算机教育。在此我作为过来人跟大家谈谈自己自学的感受。

★确立学习方向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很多,就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设计、开发软件能力的软件人才,以满足软件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层次的社会需要。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各类开发、研究、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合的工作有: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人员、大型控制系统的应用人员、企业级MIS/ERP建设人员、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数字通讯领域各类应用人员、大中型企业及涉外企业IT部门的工作人员。

三、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

本专业以并行处理、容错计算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反映当前国内外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以及熟练的以计算机为手段独立研究与设计计算机系统的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如何挑选教材

好的教材对于自学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适合自学用的计算机专业教材。

一、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学习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目前已经有了第五版,也可以使用自考教材——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编的《高等数学》,可以买一些配套的辅导书和习题解答。

还有两门重要的数学课程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可以分别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编写的《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编写的《概率统计》。注意:自学一定要多做习题,而且最好一门课有一本习题解答和辅导书。

除了上面数学基础课外,在计算机专业中举足轻重的就是《离散数学》,这门课要多花点力气来学。可以采用左孝凌教授等编的《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可以用北大、清华的教材,还可以参考左教授编的自学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其他课程还有《复编函数》、《计算方法》等,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学。

二、专业基础课

1.《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一般为C和C++。C语言可以采用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内容比较浅显,C++方面的书推荐钱能编写的《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比较难,可以采用严蔚敏教授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有配套习题册。好好做题,有时间多编几个大的程序。

3.《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是难度较高的两门课程,选用自考教材相对来说容易些,也可以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专业课

1.《计算机组成原理》:推荐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黄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操作系统》:汤子赢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还可以参考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教授编写的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3.《汇编语言》:可以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可以用自考教材。

4.《数据库原理》:人民大学教授王珊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施伯乐老师编写的教材也不错。

5.《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陈火旺院士编写的教材十分不错,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的,国防工业出版社。

四、选修课

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软件工程、图形学、人工智能、系统结构、图形学等。此类课程的教材可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或参考各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专科和本科教材及配套辅导书。英文基础好的朋友可以用国外著名大学的影印版教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教材,网上有许多相关课堂录像和课件,有条件的朋友要充分利用。

我自己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已经考完了计算机本科自学考试的大部分课程,并已通过计算机四级考试,下半年还准备参加高级程序员考试。希望我的经验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总结一下,没学过的课程大概有:

1.*离散数学

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编译原理,*Unix系统 3.*Internet与web编程,Cisio/Solaris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TCP/IP技术 4.综合布线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分布式应用原理 5.*IT项目管理 6.多媒体

*号的一定会看,其他的课可能会看.除了以上的,其他基本都在本科学过.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有:

1.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微机原理 2.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2.计算机专业课程 篇二

1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

1.1 教学目标改革

高职类院校应具有鲜明的办学方向和特色, 将“职”或“技”体现在自己的招牌上。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本科、研究生教学有很大差距, 课程设置定位应该实践性、应用性,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应强调工作能力。因此, 在多个方面, 要打破以前旧的观点。

计算机专业的《Power Builder》课程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 Power Builder是一个专业化的、面向对象的客户/服务器前台开发工具, 主要讲授前台界面和后台数据库的挂接, 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等内容。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 应面向就业岗位, 面向应用, 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编程为目标。因此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设计每个专业的《Power Builder》教学大纲, 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1.2 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项目课程为载体, 以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中, 应突出了“案例贯穿, 精讲多练、注重启发”的特色,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 案例经过高度提炼, 按照由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 由简单到复杂, 串起教学各个知识点。

项目教学法在《Power Builder》课程中主要采取五步方针原则:任务的提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又一新任务的提出。引进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项目工程”或“工学交替”等, 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通过完成项目任务, 应用已有知识和掌握新知识, 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服务于实践, 以任务来形成技能训练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方式实施, 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3 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为适应能力强, 富有创造才能的专门人才。

从面向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 本课程与其他计算机课程尤其是编程类课程 (例如:VB、VC++、JSP等) 有许多共同点, 所以改革和学习该课程就等于对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和依托, 可以更好的为学习其他课程做准备。同时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启发式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进行拓展型创新能力训练。

1.4 注重实践性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是1:1, 即理论和实践各占课程的一半, 但通常学生都出现理论课堂上学过的知识, 到实践时都忘记了, 或者不知道如何将理论联系实践了。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特将该课程教学改为全部在机房授课, 真正做到边讲边练。

1.5 多元课程设置

除了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讲授外, 还采取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课程学习。其中课程设计采用“实践一查漏一再实践”, 即课程设计共为20学时。在课程设计20学时中有期中测试环节, 教师查阅学生中间的纰漏点或不足之处, 对学生实践内容进行各体改进后, 再由学生继续实现, 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同时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采用2.5+0.5的教学模式, 会根据学生学习的第四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二周深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挂职训练。

1.6 课后网络互动多元辅导模式

计算机网络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新的互动式网络教学。教师在基本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下, 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 即“双主”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 借助实时互动BBS、QQ、MSN和E-MAIL等网络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探索、解决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 围绕问题、项目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

1.7 考核模式改革

考试是一种有目的、有对象的考核和检测手段。传统的考核模式多数都采取笔试的形式。但就《Power Builder》课程而言, 笔试形式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 缺乏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主要是实践编程, 所以改革该课程的考核模式, 采用上机考核形式, 采取A、B卷两种实践试题内容,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并且为了能更好的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还特增加附加题, 以便让学生利用该课程所学知识充分与社会的需要接轨。

1.8 要求“双师型”教师

要想培养双证型学生, 那首要问题就是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校高职学院特组织三个一百工程, 即: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在寒、暑假到电脑公司、软件公司锻炼等。

实行“双师型”教师要求, 改善学校师资结构, 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 要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界限, 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2 教学效果结论

经过两年两个学期的课程的改革, 出见成效。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效果、顶岗实习实践过程、双证通过率等中, 都可以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成效。学生不仅掌握了《PowerBuilder》课程的技术, 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 通过协作学习, 同学之间的友谊得到增强, 通过自主学习, 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

当然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探索和摸索的过程,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逐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以便更好的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就业等提供更多等好的服务。

摘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为契机, 将工作过程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等联系起来, 探讨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及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关键词:课程改革,工作过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丁琦, 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 2010, 2.

[2]姚方元.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10.3.

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三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96-04

【作者简介】严圣华,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和程序设计。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标准是按照培养目标、人才能力和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权威性核心教学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课标设计思路与目标解读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设计了三个专门化方向: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本文针对三个不同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和继续学习专业展开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在课程结构中,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三个专门化方向课程如图2所示。

计算机应用专业共选取6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它们是“Office高级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程序设计(VB)”“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操作系统”和“Access数据库”。这6门课程选自3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做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管理与评价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

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养成,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根据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按照程序开发与测试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合程序开发与测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对项目进行选择和编排,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课程开发解析

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标准项目化来完成,课程的项目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注意以下几点:

(一)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汇集相应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优化,使得选定的工作任务能更完整地体现预定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目标。以“办公自动化方向”为例,在“Access数据库”中就加入了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来综合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以“数据库—表—记录—SQL语句—窗体—报表—宏—VBA”的顺序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真实的项目案例与课程转换

将工作中实际应用到的项目转换成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学习项目,把项目案例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进而形成专业技能项目课程体系结构。这是一个整体性结构转换过程,两者是同构的,它在课程开发专家、行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企业项目技术人员和学校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合作完成。参与者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任务非常熟悉,还必须具有职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课程的理论知识。

项目案例与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内容并非一一对应,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转换过程。因为案例项目中的任务模块并不能全部简单地转换成某一门课程中的模块,可能是课程中的某些部分,也可能转换成不同的课程。并且在教学中不同模块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教学时间不一样,不同的课程在知识和技能分配上应体现时间的均衡性,因此要想将项目案例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需要对任务模块进行科学的优化重组。

(三)项目案例设定与课程标准制定

对项目案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转换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制定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并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递进式、网络式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最终形成整个课程模块,进而为制定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在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模块并制定课程标准以后,开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依据模块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任务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分解到一个个的子模块中,按技能形成的逻辑规律,采用一定组合方式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四)教材编写与应用

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按工作过程进行划分。把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性任务,按照职业活动工作顺序将课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课程编排做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项目内容覆盖数据库应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点,随着简单到复杂、实例到原理、原理到应用的逐步深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受项目工作任务的驱动,积极参与数据分析、程序设计、项目任务实施。

以“Access数据库”为例。本教材围绕数据应用开发所需的技术技能搭建项目工作场景,细化出相应的知识模块,通过“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来实施。重视项目任务实施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实现项目教学与岗位要求的对接。项目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从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出发,进行综合型、系统性的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中职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特点。本教材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线,以具体项目(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每个项目(任务)都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课程的安排围绕学习性的任务而展开,从而实现“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化。“Access数据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图3所示。

4.计算机专业课程 篇四

毕业实习任务书

一、毕业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岗位针对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毕业实习作为高职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是前面几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考核。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获得实际的工作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同时,通过社会实习来检验学校的办学思想及人才培养方向以便及时获得社会反馈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毕业实习任务与要求

(一)实习任务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实习任务是按照目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及计算机应用行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针对企业日常业务的开展,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融于实际应用操作中,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专业业务开展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业务分析能力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具体实习任务明确如下:

1.通过毕业实习训练,使学生能够将在学校所学过的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

2.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工作的主要技能,着重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业务能力。

3.通过在工作岗位中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收集必备的资料和素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基本要求

1.按照毕业实习计划安排毕业实习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书规定的实习任务。2.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必须服从管理,遵守实习纪律、规定和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3.认真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做实习日记,完成实习报告。

4.对于违反实习纪律或有关单位规章的学生,必须立即停止其实习,及时与学校联系,并报学校予以处理。

5.学生因病、因事不能参加实习,必须办理请假手续,报系领导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否则,不予评定实习成绩。

三、毕业实习内容

(一)熟悉岗位业务,了解企业情况

实习任务: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业务范围、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规章制度、工作纪律。

(二)信息中心岗位

实习任务:全面了解该单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1.计算机硬件。2.计算机软件。3.网络通信与维护。4.信息走向。包括:(1)收集信息(2)存储新信息(3)处理信息(4)传输信息

5.企业网在管理及事务处理上的应用。

6.进行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

(三)其他的计算机应用岗位

实习任务:熟悉所有利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 1.办公自动化。

2.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部署、设计思想及所从事的业务。3.软件的开发工作。

四、社会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1、实习开始时,学生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2、实习过程中,学生要记载实习内容的实习日记。

3、实习结束时,学生对实习过程要写出实习报告。

4、实习结束时,要具备实习单位开具的实习证明,包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及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的鉴定。

5、根据以上考核材料,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成绩做出评定。

6、实习协议、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毕业论文必须在2006年6月前送交辅导员老师处,否则不予毕业。

其中,实习报告的格式应符合规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全面反映实习的具体情况。实习报告为不少于3000字打印稿。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信息技术系

2005年12月 2006届计算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按照国家高等教育的有关规定要求,高等教育院校毕业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并经答辩合格后方可毕业。根据我院(系)专业教学计划,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现将200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有关要求规定如下:

一、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要符合时代主题,高举的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结合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与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紧密联系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具有超前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建议或者设计出有一定价值的应用系统。

二、参考选题

原则上毕业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选题目,并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题目要有实际意义,具有应用的价值,可以是项目设计、实际应用感想和设想等,也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协商题目。对有创意、有新思想、完全独立完成的论文将会获得较高的评价。如果自己不能独立确定题目,下列题目供参考:

1、浅析计算机XX领域中的新技术

2、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探讨

3、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4、计算机网络在XX领域中应用的思考

5、计算机网络在XX领域中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

5、谈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新技术

6、××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7、谈谈××领域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你对本领域计算机应用展的构想。

8、电子商务时代客户信息管理

9、物业(超市/仓库/汽车美容店/旅馆等)管理系统的设计

10、XX企业网站设计中的理论与实践

11、XX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2、JAVA技术的应用研究

13、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14、网络安全在XX领域中的应用

15、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在XX中的应用

16、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7、其它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设计方面的研究

18、网络多媒体作品/广告的设计与制作

19、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20、“网吧”对大学生生活影响的研究

21、IT专业学生文化建设之我见

22、XX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

23、信息化社会对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研究

2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网建设的新思考

26、对日软件设计与开发中的问题研究

27、UNIX、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比较研究

28、国内外杀毒软件比较研究

29、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研究 30、动态网页技术的应用研究

31、小区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32、智能大厦建设研究

33、网络布线研究

34、各种计算机语言的比较研究

35、各种接入Internet技术的研究

36、无线局域网设计研究

37、中外(任选一个国家都可以)信息化建设研究

38、中外(任选一个国家都可以)软件人才培养研究

39、XX调查研究(任选一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如辽宁城乡网络普及状况研究)40、国内外电子商务网站比较研究

41、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计算机语言比较研究

42、信息存储技术研究

43、动漫技术研究

44、嵌入技术研究

45、Flash在XX中的应用/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46、数据技术的研究

47、基于B/S模式的XX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48、XX系统的改进设想

49、各种压缩技术比较研究 50、黑客攻防技术研究

三、论文撰写要求

论文以4000字左右为宜,用A4纸打印。不得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机械组合。一经发现将影响学生的毕业。

(一)毕业论文内容

1、题目:应简洁、清楚,最能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不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题目字体、字号分别为黑体、2号;副标题字体、字号为宋体加粗、3号。

2、中文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字数在200字左右。字体字号为宋体、小4号。

3、关键词:应为论文题目、摘要或正文中出现的最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一般为3—8个。字体为宋体加粗,字号为小4号。

4、正文: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过程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分明;结论要正确无误。论文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1、(1)、1),可跳级使用,各层次的序号左空2格起排,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正文字体字号为宋体、小4号。

5、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字数在300—350字左右,英文摘要的题目为英文ABSTRACT。字号为小4号。

6、参考文献:置于英文摘要后面。所用引文应该核实准确并注明出处。参考文献只选择主要的、正式的期刊、文献、书籍,序号为中文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在引用处标明相应的序号。参考文献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阅读并参考过的期刊、文献、书籍。置于论文后面,所用引文应该核实准确并注明出处。参考文献只选择主要的、在正式出版物发表的列入,序号按中文引用顺序依次排列,并在应用处标明相应的序号。

其格式为: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始页-末页。

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始页-末页。

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始页-末页。

7、封面: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论文题目字体字号为黑体、小初;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的字体字号为宋体2号。论文的装订方式为:左侧上下1/3处各一个订书钉。

(二)毕业论文撰写的原则

结合社会实习,紧密联系实际,是作者经过调查研究、深入探讨的新成果。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论文撰写的方法

毕业生需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选择论文题目。确定论文题目后由学生写出论文提纲,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学生才能动手写论文。论文初稿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通过论文的阅读,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直至指导教师认为论文合格。学生要充分利用资料室、图书馆和社会实习来收集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补充、删减、修改形成自己的论文。

四、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及主要内容

1、论文的选题和提纲的审查

时间1周

主要内容:论文的选题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尽可能的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突出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提纲的审查要看文章题目是否正确、合理;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问题是否有逻辑关系。

2、论文初稿的撰写

时间4周

主要内容:学生应将围绕论文题目收集的若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加工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系统的论证,得出结论。以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在2006年4月30日前上缴指导教师。

3、论文的指导及修改

时间2周

主要内容:指导教师将学生交来的论文初稿进行详细的阅读、审查,发现其不完善、甚至有错误的问题,并向学生提出修改建议,由学生反复修改,最后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同意定稿,使学生获得答辩资格。实际上是不断完善毕业论文的过程。

4、论文的打印及装订

时间1周

主要内容:学生要按照要求将毕业论文用计算机打印出来,并按规定装订成册。

5、论文的答辩及成绩评定

时间1周

主要内容:由学校组成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论文答辩。具体答辩程序是,首先由学生宣读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答辩委员会成员就论文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回答所出的问题;最后,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表现、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综合评定答辩成绩。

6、毕业论文要求在2006年6月1日以前送交辅导员老师处。毕业论文要装订成册,同时上交软盘,便于归档管理。毕业论文需要优秀成绩者,请于6月10日、11日参加答辩。参加答辩的,请提前通知系办公室。不提交毕业论文者,不予毕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信息技术系

2005年12月 附:实习报告样本及要求 1.封面格式

实习报 告

学生姓名:XXX

班级:XX级XX专业XX班

指导教师:XXX

2.内容格式

实习报 告

——关于XX的实习及总结

实习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实习单位:XXX公司(企业)

一、实习内容及过程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实习经验与不足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年XX月XX日

五、实习报告书写要求

1、封面:包括实习报告的题目、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实习报告题目字体字号为黑体、小初;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的字体字号为宋体2号。论文的装订方式为:左侧上下1/3处各一个订书钉。

2、格式:实习报告必须包括题目、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经验与不足总结等五部分。

3、实习报告题目:题目分主标题和副标题,副题鲜明、简洁、清楚,反映实习的中心内容,不超过20字。题目字体、字号分别为黑体、2号;副标题字体、字号为宋体加粗、3号。

4、实习时间:进行实习的实际时间段,字体为宋体加粗,字号为4号。

5、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实际单位,字体为宋体加粗,字号为4号。

6、实习内容:进行实习所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过程,字体为宋体,字号为4号。

7、实习经验与不足总结:参加和完成校外实习的真实体会与总结,字体为宋体,字号为4号。

8、形式:实习报告采用纸稿形式。用A4纸计算机打印,按要求设置,装订成册,字数不少于3000字。

5.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篇五

1)以就业为导向

检验教育的最后阵地为市场,培养的学生能达到市场需求才算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所以要把市场的需求作为中职计算机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金丝算计人才,教育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定制,对选修课、专业课要进行合理搭配,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培养提高,同时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按照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求实施更新,同时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导向要以就业为主,理论知识重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这样课堂教学模式就不单单只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多重视学生喜欢的知识,还有相关实践环节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识更具有实用性。

2)突出专业技能培养

相比较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性的人才,但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所以职业化是职业教育更重视的特点,对市场的需求更加关注,按照该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中职学生的培养要以专业技能与职业技术素养为重点,实践相关的课程要加以开设。所以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要从计算机专业开始,实践课程要加以培训,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兴趣选择相关的选修课,这样培养才更专业。

3)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一味传授知识,中职教学方式要以行动导向教学,尤为教学期间对学生和教师间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要重视,学生自身能力要加以提高,使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够主动作用以及如何对问题的解决。由某任务开始,通过观察后进行总结,同时其形式要以小组为主,结论得出后再对实际活动进行指导,老师起到的作用就是进行及时指导。实践期间学生懂得课堂的真正主人为学生,这样主体为学生,老师为主导,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统一。

4)教学评价注重过程导向

教育评价体系按以往传统只重视结果导向,不管学生优秀到怎样程度,学习期间怎样努力学习,假如最后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被一棍子打死,所以不少中职学校存在着应付式的教育方式,其通常的学习期间如何,在最后的学习结果测试要争取个好成绩。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所以教育不但对过程评价要加以重视,同时结合结果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测试学生的平时成绩外,还可对学生的表现,技能、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不但对期末学习成绩加以重视外,还会对自身的其他方面发展加以重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兴趣。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相关的专业计算机知识技能外,其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等加以掌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其学习成果不但要重视,其评价的过程还要加以强化,这样评价才会更公平公正。

3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上所提及到的方法为行动导向教学法。此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着的不足起到了改变作用,要求老师要其主导要以市场为主,同时改革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要紧密结合实践,要求学生学习要紧密结合自身的职业导向,在学习、实践探索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兴趣。

4结语

不断改革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中职教育,同时实践性再中职教育中占着尤为重要的位置,社会对专业技术性人才需求更多,而现实是缺乏该类型的人才,这也是中职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改革中职计算机教育有着必要性。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学和市场两者的脱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多运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中,这样才可培养具有专业性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胡静.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6)

6.计算机专业课程 篇六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人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其中的重点专业,将现代学徒制学科应用其中,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文章探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确保课程体系建设的适宜性和科学性,高职院校在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时,需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眼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考核,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1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给予高度关注,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开展了不少探索和研究,现代学徒制逐渐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现代学徒制,对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过程及国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总结归纳,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于,在《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范纲要(—)》中明确指出,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将逐步落实,采用两种教育制度及劳动制度,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重视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要构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此外,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0—2020)》中,针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进行深入详尽的规定,以促进校企合作,让各个区域内具备相应能力及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之中,以彰显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在,教育部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颁布了相应的工作意见,并选择一批院校作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

2践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价值

基于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专注到教学内容之中,并结合适宜情况及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及教学项目,引导学生一一完成,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完善教学设计,避免由于教学设计不严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等问题,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要选择优质适宜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将企业工作情景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需求,从而逐步丰富自身工作经验,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将理论与实践并重[2]。

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堂体系改革

3.1课程目标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了明确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此为基础,与课程内容、课程开展、考核评价这些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基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目标,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而现代学徒制体系有效调整了传统课程目标的局限性,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以增强学生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在,我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现代职业教育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现代职业教育要秉承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之际,需要选择适宜的企业,建立密切合作,采用交流会谈、调查问卷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措施,对企业人才需求类型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明确教学重难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3.2课程内容建设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学校可以依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在专业技能、知识储备、职业素养以及资格证书等方面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定,对课程内容选择以及组织予以重视,从而在专业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完善课程内容建设工作,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关于专业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发展需求,确保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符,让教学内容能够包含相应工作任务的各个阶段,并将行业发展趋势及国家规定,适当深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彰显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的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研发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故而在课堂内容中,需要适当引入新兴技术成果及知识,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此外,在课程内容组织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能力水平,关注部分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佳的现状,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课程内容组织。一方面,在组织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具体工作人员运用到课堂内容建设之中,让学生通过了解具体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知识体系,科学整合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就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言,针对不同层级岗位,具有不同的需求,在设计工作任务时,高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秉承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保工作任务设置的适宜性,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及知识积累。

3.3课程实施建设

在完成课程目标设置及内容设计之后,高职教师要开展课程教学,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落到实处,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任务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应任务,增进对相应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课堂实施的各个阶段,高职教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内容。首先,高职教师要完善工作目标与任务设计,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将工作目标及任务要求进行阐述到位,让学生对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细致的了解,知晓学习过程及步骤,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辅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分析研究,锻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具体任务,科学应用团队合作方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处理相应任务的效率。此外,对于学生相应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对于学生工作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采用客观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4课程考核评价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项目执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题体系建设中,要体现层次性,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训课程,并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考核与试卷考核科学结合,将职业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要点。在教学评价环节,试卷考核能够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增进理解的作用。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平时表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学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科学整合。不同的考核方式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所处位置及内容,科学设置两者评价方式在其中所占比重[3]。

4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对其具有深远影响,基于现代学徒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具有积极影响。践行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不足,增进校企合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平,李纯,邱秀玲.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研究[J].物联网技术,(3):110-112.

[2]李琳.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建材,(4):114-116.

7.计算机专业课程分组教学策略研究 篇七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均有很高要求。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采取分组教学法可践行因材施教理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分组教学法是指将学习者按照智力水平或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

1 分组教学法的优势

1.1 践行因材施教

分组教学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各学习层次的学习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提升学生整体能力。

1.2 促进创新教育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面向学生全体,可促进全体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但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少数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综合能力受限,而分组教学能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从而引领整个小组创新能力提高。

1.3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适合其学习层次的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方法,秉承“因材施教”教育原则,能充分激发各种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在分组学习中获得自豪感与荣誉感,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竞争共赢意识。

1.4 体现学生主体

分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要求,确保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均有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都在学习中有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求知欲望。在分组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充分参与,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5 培养协作能力

实施分组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完成,各小组对其成员进行分工协助,共同研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

2 分组教学实施策略

2.1 制定分组方案

制定分组方案首先确定“自愿为主、平等共进、兼顾均衡、科学调整、规模恰当”的分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在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以保证同一层级组内均衡,组内成员相互包容,愉悦协作,共同提高。为实现教学的有效管理,小组人数以3至6人为宜。教师确定了分组原则,需要对学生计算机专业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初步确定学生分组的层级,并结合学生自愿原则,与学生充分讨论,从而确定学生普遍接受的分组方案。为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学习,各组推选1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组长引领整个小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集体学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合力,在协作学习中的整体提高。

2.2 分组教学实施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设置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各组都要达到,而针对不同的分组设置恰当的扩展型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环节为各组设置个性化的教学任务。教师为各组精心布置学习任务,确保学生目标明确,并充分考虑各组学生的综合情况,指导学生在协作中分步骤完成。对于为各组设置的拓展性任务,需要小组每位成员密切协作,运用集体智慧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各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演示与讲解,对于通用的知识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讲解,对于关键的技能点,教师可在各小组进行细致演示操作,并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各组积极探究,紧密协作,理解知识点,掌握技能点,完成学习任务。在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侧重小组协作,教师引导各组成员互帮互学,发挥组长的组织与引领作用,将小组凝聚成一个智力团队,共同促进,特别需要做到互助学习,提高效率。组长应将各组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登记,并将统计情况反馈给教师。

2.3 分组教学评价

教师根据各组反馈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教师还需对各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各组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并组织学生记录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的结论,再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公布各组综合评价结果,从而在评价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队荣誉感,激发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各组学习评价情况,给各组布置课外个人任务与小组任务。

3 结论

8.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篇八

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每个领域,计算机专业成了一个普及性非常高的学科。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向应用型、技能型发展。教学中怎样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成绩,让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被淘汰,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认知不足,到了学期末,发现整个学期学生们都不知道具体学的是什么,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只能算是了解,再深入就不会了。教学大纲规定要学会的知识不能顺利掌握,没有起到专业课应有的作用。这些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1 学生生源质量下降造成教学困难

随着全国本科高校扩招,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为了能录取到学生,只能相应地降低高职高专学生的招考分数线,这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整体成绩较低,山东省2013年部分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就是提档线(180分)录取。从高考成绩看,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语数外成绩不及格,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多年来养成的坏习惯加上没有自主学习积极性,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较难实施。

2 高职类教材匮乏,与教学脱节

高职类的专业课程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向、目的是不相同的,但现状是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和本科院校相同的教材,内容深、不易理解,培养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难以开展。再就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理论强,企业、社会实践能力弱,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上不能及时与社会发展同步。

3 教学大纲安排不合理

几乎所有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都是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觉又回到了高中一样的枯燥环境。大量专业课的开设一开始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本身就枯燥,多门专业课课程同时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知识消化,教学效果达不到大纲要求。

二 改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办法

1 教学大纲调整和教材改革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这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程调整要与社会同步,教学内容及时地跟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要针对高职类学生的需要修改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做到社会需要哪方面的计算机技术,我们就及时开展相应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偏向应用型,不一定要求学生把所有的计算机课程都学一遍,学得多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达不到,还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使用的教材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材单一,照搬本科教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教材上进行重新编写,根据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地增减教材内容。增加多媒体教学,减少教材中偏向理论的知识授课,增加应用型的教学内容。做到教材及时更新,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同步。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专业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非重点分成不同侧重点进行讲解,重点内容精讲,非重点少讲,对于计算机专业应用较少的章节可以适当地少讲,做到教材中凡是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实践内容重点讲解,让学生有学习侧重点。所以根据专业制定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能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要用高职高专专用的教学大纲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师业务提高

教师教学要改变以我为主的教授方式,改变填鸭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上通过实际分析高职类教学出现的优缺点、侧重点,在新的教学大纲前提下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知道教材里的内容只是部分知识,使其知道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主动学习能让学生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及时跟上技术知识的更新,培养自我学习的精神,实现学习态度的转变,这就是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转变,现代化的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用讲授的方法很难理解,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讲授,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网站、精品课、优质课,增加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设施,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加入信息化技术到课堂中,增加学校教学软硬件资源。同时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展教学比赛、课件比赛,给予适当奖励,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通过多种方法改进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一体化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

3 注重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就是通过学生实践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通过上机操作与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及时地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也能让老师及时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作为实践性非常高的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

教学上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的教学模式,脱离黑板,加入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学内容,增加国外的新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专业学习如何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联系到一起,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教学改革方向,在这方面国外就已经走到了前列,部分国外院校就能做到通过编程把教学内容做成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教学,通过编程解决教学问题,提高编程能力。引入计算机教学,通过计算机运算把板书教学中不易理解的内容,图形、图像化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一些程序运算结果。如美国的IMSL、英国的NAS都是计算机教学软件,以及我国的STYR,也是通过算法编写的计算机计算软件,通过计算机把公式运算结果显示给学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4 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目的。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式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引导作用,在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指导,让学生顺利地学会学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加自我学习的成就感。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认识到办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根据社会需求合理开设专业课程,做到面向实践、面向社会需求设定教学目标,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让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强化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检验,理论知识只是检验能力的一部分,加大上机、实践的考核比例,通过多方面的考核让学生全面提高专业能力。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通过培训、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在不断地改革转变,要及时跟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当中,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推广信息化教学,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课,这些年来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基础差,教学大纲老旧,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多种因素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认识不高、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

要通过分析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教材更新、大纲重新制定、教学方法改进、教师的培训进修等,实现学生的学习观念转变,形成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我主动学习的习惯。

近几年,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并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只是个开始,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既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明确了这个目标,才不致于丧失自己的办学特色,迷失自己的办学方向。才不致于出现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浅议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2).

[2]王海涛.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进行改革的相关实践[J].青春岁月,2013(10).

上一篇:银行员工个人总结档案下一篇:服务授权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