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养笔记

2024-10-28

教师教养笔记(共10篇)

1.教师教养笔记 篇一

积木自由搭建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带着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个个都运动起来了,有的拉拖车,有的搬积木,互相配合的很好,没有争抢积木的现象。他们把运到目的的积木进行搭建,有城堡、迷宫、地道战区、坦克等。成果展现时,管老师来到孩子们身边:“那边有许多砖头,你们想不想去运过来?”“我去”,“我也去”,孩子们积极地自由去运砖头。在运砖头的过程中,有运五六块的,有运十多块的,有运二十多块的。运五六块的一个人拉着跑起来,非常轻松;运十多块的,拉不动就把绳子架在肩膀上拖着走。运二十多块的叶一清,拉不动拖不动也不气馁,“谁来帮我,谁来帮我?”朱迪轩和罗郑涛进行推,拖车动起来啦,三个人很兴奋。“怎么拉不动了?”原来拖车陷在一条小沟中,三人一起拉也不动,两个人推也没用,拖车纹丝不动。“我来,我们一起把拖车抬起来,”熊哲宇说完,四个人齐心协力地抬着拖车,不动弹的拖车终于从小沟中起身了,四个人把砖头运到了目的地,脸上挂着成功的表情。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5—6岁幼儿,在愿意与人交往时,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在与同伴相处时,能友好相处,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在自主的表现中,能出主意,想办法;在关心尊重他人时,能关注别人的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看似简单的拖积木搭建活动,但它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孩子的耐力;锻炼了孩子碰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的能力。最让我高兴的是,在运、搭积木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兴趣,体验了成就感。

从这项晨间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教育要充分利用非正规的和随机教育,让他们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以干预,而是需要热情地鼓励、适度地指导,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探索、去感知,只有这样,各方面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

2.教师教养笔记 篇二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来自浙江省重点高中、市级教学研究机构、县级教学研究机构以及基层普通中小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 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和代表性;设计和使用听课笔记的主体有来自经济和文化发达的省级重点高中, 也有来自于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所属学校, 还有优秀教师集聚的优质民办学校, 这些听课笔记的设计者分布于浙江省各个不同区域, 这次共收集了80余本, 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听课笔记65本加以分析研究。

二、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

课堂听课笔记的设计和编写者称为编制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 课堂教学听课笔记的编制主体主要是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从总体情况看, 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比较规范、使用面比较广。高中学校大多有自己编制的课堂听课笔记, 初中学校约有一半的学校有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 小学以使用教学研究部门编制的听课笔记为多, 编制听课笔记的部门还有如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育局, 各类学校编制的听课笔记针对性较强, 但设计栏目和规范性差异十分明显, 能起到引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作用的较少。

(二) 听课笔记的各种信息称谓

1. 听课笔记的称谓

从调查情况看, 取名为听课笔记的为最多, 达到29本, 可见“听课笔记”最容易被大家接受。除了表中列出的名称外, 还有以下名称:听课评估本、听课卡、听课录、观课记录、听课评课本、听课记录表、课堂教学实录本、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 这些名称有的显得偏小, 如听课卡、听课记录表;也有的名称显得偏大, 如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教师成长记录手册、校本研修手册等, 将听课笔记纳入了教师校本研究或教师专业成长等内容之中。

2. 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所在单位的称谓以学校为多, 超过了一半, 这让听课教师容易搞明白上课教师所在的单位;将学校和班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 将两者分为两栏会更方便有关信息的填写;有12本听课笔记未将上课教师所在单位栏列出 (这类属于学校编制的居多, 到校外听课时会出现上课教师的所属单位无处写的状况) , 这会让听课教师把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搞混淆;“听课学校”容易让听课教师将上课所在地学校与上课教师所在学校混在一起。

3. 听课班级的称谓

听课班级的称谓以要求填写“班级”的为多, 超过了一半;只要求填写年级的有9本, 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区别还是很大的, 因此只填写年级容易将班级混淆;虽然将学校和年级合为一栏的有9本, 个人觉得还是分开两栏填写为好;开课班级、听课班级、授课班级、年级班、上课班级等称谓不如“班级”来得简洁明了。

4. 上课教师的称谓

对上课教师的称谓以书面语和简明为好, 教师一般是指具有正式编制、获有某个职称并担负实际教学任务的老师, 比老师的概念范围小, 教师比老师在文字上更加专业。教师适合做职业代名词, 老师比较趋向平时口语上的称呼。其他称谓如执教老师、开课老师、授课老师、施教老师、任教老师等显得口语化, 还有的称谓如授课教师简况、执教者和单位、执教老师和学校等显得有点烦琐。

5. 上课时间的称谓

从调查统计情况看, 关于上课时间的称谓多达24种之多, 有的对时间的区分列得很细, 如年月日星期几上下午第几节、年月日星期几第几周第几节等;有的较为实用, 如表6中所列。从简明实用的角度考虑授课时间的称谓采用“时间节次”较好, 因为时间包含了年月日, 节次便于教师的区分, 至于第几周、上下午或星期几, 只要稍加推算即可。

6. 学科分类的称谓

除了一些听课笔记未注明科目外, 比较一致的称谓为“科目”或“学科”, 其他的学科称谓还有课程名称、科目内容、科别和执教者学校、学科和活动名称等, 显得混杂或不太合乎中小学的常规称呼, 其中的课程比科目范围要大。

7. 上课课题的称谓

从调查看, 直接称课题或课题名称的接近三分之二;但教材这种称谓却显得过大, 一节课是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授课内容和教学内容又显得略为偏小, 容易让人不易把握;也有的叫内容, 则显得不够贴切;还有的未按要求填写课题, 这样听课记录会显得缺少主题。

(三) 听课笔记的栏目设计

1. 纵向栏目设计

除了给出上课的有关信息外, 一般将听课记录的页面设计成两栏的最多, 占三分之二强, 这种设计能为大多数教师所采用;设计成一栏的约占四分之一, 其他的较少。

设计两栏的第一栏一般为“教学过程”或“课堂实录”居多, 这种称谓最容易为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第一栏的称谓还有听课笔录、教学过程与记录、课堂教学记录、随堂摘要、教学行为师生行为及话语记录、教学过程记录、听课记载、教学程序和策略、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听课记录、听课内容、课堂活动记录、教学过程及意见、过程等, 其中有的过于复杂、有的略显简单, 会让使用者感觉模糊, 甚至带来不便。

两栏的第二栏一般为评价与建议为多, 它能提醒使用者既要及时给出评价, 又需思考自己的建议。除了表11中所列的外, 其他还有教学评议、议课记录、点评及交流、教学特色与待改进之处、情况记载、对教学意见和建议、教学建议、听课感言、综合评价、听课教师评议、分析与思考、听课意见及建议、观课随笔、意见建议、听课随感、总体评价、评价与探讨、听课随感、分析与评价、听课与心得、分析评议、评课意见、听课评议、听课感、评课与建议、听课意见、感受与磋商、教学评价、评课意见、评点和建议、听课意见与反思、师生行为及活动记录等。

2. 横向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除了纵向划分为若干栏外, 还有横向的设计。横向设计中还增加了用于板书设计的空间, 这种设计的听课笔记有7本, 还有两本设计了学生座位表情况, 便于教师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及师生交流情况的记录。

(四) 听课笔记的大小与页码

1. 大小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 听课笔记小开本 (32开本) 的比大开本 (16开本) 的略多, 但近年来新设计的听课笔记以大开本为多, 小开本便于携带, 大开本显得更大方、使用更方便, 16开本较适合教师的课堂记录。

2. 版式

听课笔记的排版方式以竖式为主, 达到了64本。横式的只有1本, 这种版式对于使用者显得更为方便。其中彩色封面设计的有18本, 彩色本显得更为漂亮, 这种听课笔记以学校编制的为多。

3. 内页页码

其中最多页码达到170页, 最少页码的只有30页。页码的多少还与开本情况有关, 一般来说, 小开本的页码较多, 大开本的页码会少些。小开本会让教师写不了多少字就要翻页, 页码过少会出现一个学年要用上好几本听课笔记的情况, 页码过多会出现一年只能用上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容易造成浪费。

(五) 导向性语言设计

有25本听课笔记印有听课要求或评课标准, 如听课要求、课堂教学评估标准 (评价表) 、评课原则、一堂好课的标准等;有2本听课笔记有使用说明;一些民办知名学校的听课笔记甚至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名人名言印上了, 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约有一半的听课笔记没有任何导向性语言。

三、听课笔记设计策略与建议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让广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及时、有侧重、方便地记载上课的各种信息, 引导教师课后开展切实有效的互动式研究, 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推动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 推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 规范各种信息称谓

听课是教师借鉴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 听课记录是教师教学资源积累的重要内容, 规范的听课信息记录能为教师日后的查询、联系和交流带来方便。课堂上有许多信息需要教师去记录, 相关信息栏目要规范:各种称谓尽可能采用通俗易于理解的简明名称, 各种称谓采用书面语为好;内页除注明“听课记录”外, 用于记录各种信息的可分为两个横栏, 分别记录上课的有关信息如学校、班级、学科、教师、课题、时间 (含年月日第几节) 等, 前四项安排在一个横栏内 (分成四个纵栏) , 后两栏安排在一个横栏内 (分为两个纵栏) ;封面除注明“听课笔记”外, 还要加上单位、姓名 (使用者) 、学科、时间 (或学年) 等信息, 这样便于校际间开展教学研究交流, 也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方便广大教师使用

编制听课笔记的目的是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 听课笔记的版式、栏目安排、内页数量、纸张质量等都要从美观、便捷、留有余地的角度来为教师提供方便。听课笔记采用横式排版能方便教师的课堂听课记录, 便于将师生活动同步并列式记载, 还可将评价与建议及时记下;听课笔记本后面要留有若干页, 可用于黏贴或存放资料的空间, 方便教师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附上, 以免散失;记载页加上暗线方便教师的课堂记录书写, 利于课堂记录内容的整洁排布;在每课时课堂记录的页眉加上编号, 便于教师对听课数量的统计;保证听课笔记的印刷质量, 改变听课笔记尺寸较小、纸质较差的现状;一个课时设计为两页, 且以翻开时呈左、右两页为佳, 减少教师翻页的麻烦, 方便记录和查看;听课笔记设计成16开本, 页码控制在90~110页, 能记载40~50节课, 方便教师一个学年听课记录的使用。

(三) 优化记载栏目设计

听课笔记能起到让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 通过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主要环节和情境, 记载栏目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各种信息两个记载横栏外, 余下的听课记录页再分为两个横栏。第一横栏用作时刻、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与建议的记载, 这个横栏再分为三个纵栏:第一栏记载时刻, 引导教师记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 利于课后对各个环节的用时效率展开评价;第二栏记载课堂教学活动 (主体) , 及时记载师生的各种活动、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事件, 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和参与课堂的情况;第三栏记载评价与建议, 引导教师在听课的同时, 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方便课后的进一步梳理和归纳, 有助于教师养成听课后的进一步反思, 达到提高教研效果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活动横栏的下面, 设计成一个横栏并分成两个纵栏:第一纵栏用于记载板书, 板书记录能反映课任教师对学科知识产生、演变、形成结论的逻辑发展过程, 重难点的处理方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状况, 从中能引导教师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将编者的逻辑序列、教师的教学序列整合为学生可以接受的认知序列;第二纵栏用于布置学生座位表, 座位表可以引导教师及时方便地记载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与分布、师生互动的情况及合作学习状况。

(四) 引领教师教研路径

编制主体在设计或编制听课笔记时会有自己的意图和设想, 目的是引导教师将听课记录作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 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途径。只有改变以往大部分听课笔记只是记录工具的做法, 在听课笔记中增加引领教师更新教研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内容: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听课方法、评课方式、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等资料, 让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等教学理念成为听课记录核心内涵。听课方法:将什么是听课、如何听课、听课的重点、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技巧、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后如何研讨等列明让老师去学习借鉴。评课方式:什么是评课、评课目的、如何评课、评课内容的组织等便于教师在课后交流时有话可说。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让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情感态度、教学基本功、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特色等角度去定量思考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核评价、教育科研及继续教育等要求列出, 让教师在听课间隙进一步理解教学工作规范。激励性警句:将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法规中的要求、新课程理念等在听课笔记的页尾加以适度呈现, 如果是学校设计的听课笔记还可将学校的发展目标、校训等放上, 以激发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听课笔记的使用说明:对一些教师可能不会使用的图表予以解释性说明, 如对座位表记录学生发言的记号、师生交流的符号、课堂评价的符号等作出说明, 以利于老师更好地使用听课笔记, 最终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读书笔记不该缺失教师的指导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60-02

【作者简介】丁国林,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江苏如皋,226500)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

随着全民读书和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已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不少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领导,无不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书香校园建设在专题“读书节”、校园书市、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以及“作家零距离”、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的支持下,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斐然。但是,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作为与读书行为如影随形的学生读书笔记,则普遍显得内容单调:大多为格式化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检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马虎应付的形式主义倾向;而教师的批阅,则同样缺少必要的方法与点拨激励,有的仅仅用红笔打一个“√”或是简单地给一个“阅”字;少数班级学生读书笔记的检查与批阅,竟然是由学生干部代劳,而居于“平等中首席”位置的教师,却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不作为”或“伪作为”现象客观存在。这样的读书笔记,除了简单地应付了学校行政检查以外,作为放大阅读效益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文化积累的应然功能,基本上丧失殆尽。

读书和积累,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并形成丰厚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以读书笔记为抓手,进行必要的词汇积累、美文佳句积累,提高其在文化知识、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做好其读书笔记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思考与尝试。

一、明确内容和范围

根据目前中小学生读书笔记的现状,尤其需要更直观具体地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笔记所应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例如:

1.读书过程中即时发现的对写作具有直接借鉴与迁移运用价值的精美语段(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细节、场面、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等)。

2.饱含哲理、内涵丰富、语言凝练的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睿思哲言、谚语俗语歇后语、歌词流行语等。

3.能够帮助自己丰富文化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生活情趣,在今后的生活交际或写作实践中可能有用的逸闻掌故、写作素材、名人故事、文化现象,例如我国诗词文化中的数字诗、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以及对联宝库中的精美名联、长联、妙联、趣联等。

4.读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阅读感悟、启迪、联想及其在阅读内容启发下所产生的生活创意、写作灵感、奇思妙想等。

5.有收藏保存价值的较长文字的内容提要、结构提纲、备忘索引等。

6.名人大家、同龄学霸的成功经验、学法秘诀等。

二、丰富来源和形式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来源进行适当延展,即学生在阅读或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自认为具有抄录收藏价值的文本材料都可以进入读书笔记的内容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传媒中的博客、微信、QQ会话、论坛发言甚至影视人物的精彩台词、校园内外的宣传标语等都可以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占有一席之地。

读书笔记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从“笔记”的形式上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引导,美文摘抄、内容提要、随文评注、提纲整理、即感随记、备忘索引,甚至是剪切复制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只要能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启迪和帮助,都可以让学生不妨记之摘之,思之悟之,学之用之。惟如此,学生方能不断尝到动笔读书的甜头,不断提高读书的兴趣和效益,不断获得文化积累、知识进步、精神成长。

三、促进评价和交流

作为与读书活动密切相连的读书笔记行为,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领与智慧激励。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不闻不问,或者仅仅是任务式的定期收交、简单批个“阅”字了事,这种不作为行为,是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常规批阅中及时地发现优秀典型,像作文眉批或总批一样,给予细致地评价引导和点赞激励,让学生及时倾听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除此之外,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通过读书笔记进行交流与共享。比如,可以组织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让学生在观摩欣赏中发现并借鉴别人的长处;定期组织学生将读书笔记交换阅读、互相转抄,实现智慧的累加碰撞;将读书笔记的指导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行合理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笔记过程中及时地发现写作的灵感并进行适度的迁移运用;等等。

读书笔记的内容、形式等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特点及其个体性格特点有机结合,这是指导学生做好读笔记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而言,经常随手翻阅自己曾经的读书笔记,不仅可以温故知新,更能获得激活思维、催生灵感、涵养人性、净化心灵的特殊效果。

4.教师教养笔记 篇四

幼儿园教师教养笔记――玩具撒了一地以后

幼儿园新添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新玩具,有的孩子放学了还对这些玩具“依依不舍”。这不,今天只有滔滔还没有人来接,可他却一点都不着急。他把玩具柜里的新玩具全都拿了出来,一个人尽情地玩了起来,地上很快就撒满了玩具。我轻轻地对他说:“滔滔,快把地上的小提琴捡起来。”滔滔玩得正兴奋,根本没听见我的话,如果在平时的活动中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会提高嗓门,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们把玩具捡起来。

可是,今天如果我也用这种方式命令滔滔一个人捡玩具,他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吓到他。我灵机一动,拿了装玩具的整理箱,把它当成了超市的小推车,一边推一边说:“超市里的玩具真多,我想买一辆汽车。这里正好有一辆蓝色的汽车!”然后,我就捡起了这辆小汽车,把它放进了“小推车”。这个方法还真灵,滔滔放下了手中的小电话,把我的“小推车”推了过去,一边捡起一个毛绒小狗玩具,一边说:“这只小狗真好,我要买下来。”不一会工夫,滔滔一边“买玩具”,一边把地上的玩具都放进了整理箱。

5.教养笔记 篇五

可爱的宝贝进步了

新年是短暂却又是快乐的,宝宝们和自己的家人们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度过了二十多天。回到幼儿园之后,发现都比以前要长大、懂事些了。

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来很多小朋友都保持了放假前来幼儿园的状态,能笑着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说再见.还有大半的幼儿是新来的,所以比较哭闹,但我们上学期来的小朋友没有受他们的 影响,这点我觉得有些意外。

还有件小事情让我感觉很惊喜,突然看到了一个孩子进步了。那是班上的祺祺,下午睡觉醒来,老师给祺祺穿好了衣服、鞋子,之后祺祺去了活动室的座位上坐了下来。老师坐在小朋友的床上,给别的小朋友继续穿衣服,之后发现,祺祺一边朝我跑过来一边喊着:“马老师,马老师!” 当时我觉得很诧异,祺祺很少会喊老师。于是我问祺祺:“怎么啦”。祺祺一把向我递过我的手机!噢~原来是我放在桌子上的手机来电话啦~ 所以祺祺赶快帮老师把手机递了过来!这件事情虽小,但是这是老师看到的祺祺为老师做的一件好事,祺祺乐于助人,帮助了老师!谢谢祺祺!最近发现祺祺很好问,看到一个不知道的东西(放生日蜡烛的盒子),就会五分钟问老师1次,那是什么?干嘛用的? 哈哈,看来祺祺对事物充满新鲜感,看到什么就想问。

还有别的宝宝呢,都进步了,我会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慢慢来发现孩子们的小进步!希望老师能观察到孩子们点滴的进步,并且能和广大家长分享宝宝们的进步琐事!

小四班

马怡滢

三月教养笔记二:

鞋宝宝吵架了

班上的孩子都是三岁到四岁左右,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全家都宠着所以比较娇惯。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代劳加上年龄较小,能力娇弱。所以自理能力比较差,就拿穿鞋子来说吧,虽然孩子们都知道怎样把鞋子穿上,可是却不知道怎样分清左右。

开学这段时间每天下午起床我都会帮助一部分孩子纠正穿鞋的错误,可是每天这样纠正。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于是我想必须换种方法让孩子改掉这个错误。一天下午起床后,我看见邵枷铱的鞋子又穿反了。我并没有马上让她换过来于而是对她说:“哎呀!邵枷铱你的鞋子宝宝怎么在吵架!”枷铱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我笑着对她说:“鞋子宝宝说你把她们的家找错了,她们很不开心。快把鞋子脱下来换下。”听了我的话枷铱马上把鞋子脱下来换了下边,还对着鞋子说:“鞋子宝宝,你们别生气了,好朋友不吵架了好吗?”就这样枷铱很自然地把鞋子给还了过来。其他孩子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穿错没,赶紧把鞋子换了过来,没想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比我每天帮他们纠正错误来得有用。

从那以后每天起床我都会提醒她们:“快看看你们的鞋子宝宝又吵架了!”她们会马上改正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小四班

马怡滢

四月教养笔记一:

换种方式表扬

日常生活中,总有少不了的孩子调皮,往往这些孩子很少被老师表扬,也是老师带班时最头疼的问题。喝完豆浆,大部分小朋友都在看书,但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坐不住了,不一会教室里乱了起来。有的在跑、有的在推来推去,我急忙组织孩子,师:我数到3小朋友快去坐好。有的孩子听到马上就去坐好了,可仍然跟别的小朋友在打闹。于是,提高嗓门再说了一遍,可孩子们就像没听见。

有天下午又出现了上面的镜头,我又按照前面的方式,结果还是一样,我灵机一动,马上说表扬××,当我说出第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时,教室里一下安静了很多,只有××还在跟别的小朋友讲话,我赶紧说了一句(老师要表扬××了),只见他赶紧坐好了,我重点把几个好动的孩子名字说出来,他们就象变了个人似的,看着平时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那副认真的样子,我也偷偷笑起来。

也许事情很简单,换一种方式就把头疼的问题解决了,我想,只要我们勤动脑,幼儿世界一定变的很美好!

小四班

马怡滢

四月教养笔记二:

椅子“生气”了

吃完饭后,我们预备到外面做游戏,“请吃好饭的小朋友把椅子搬出来。”我的话音刚一落,立即在我的眼前呈现了这样一幅景象:有的小朋友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小朋友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摆晃地走着;有的小朋友坐也不坐起来,直接就拖着椅子走„„还不时发出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咚、咚、咚”的敲击声。

“哎呀,我疼死了!”我装出一脸的疼痛。顿时,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我,并一脸的惊奇。“马老师,你什么地方疼?”祺祺第一个问,并不由自主的把小手摸到了我的腿上。“刚才,小椅子对我说小朋友对我太不友好了,把我的腿弄得好疼,我以后都不要和你们做朋友了。”孩子们听到我的话,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刚才没有好好的拿椅子,把椅子弄疼了,所以椅子现在很生气。孩子们听了我的解释以后,纷纷用双手拿起椅子,轻轻地把它搬到了外面。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枯燥的技能训练或一味地灌输知识并不能解决什么,可一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也许就能轻松解决问题。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无论多么恼人的问题,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迎刃而解。

小四班

马怡滢

五月教养笔记二:

套套掉在地上后

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快乐地活动起来,我到处观察着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当我走到玩套手指的桌子旁时,发现桌子下散落着几个小套指。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没有一个孩子去把它们捡起来,有的孩子看见了还故意绕过去。见此情景,我忍不住说了:“你们看见地上的套套吗?怎么没人去捡?这是谁掉的?”没想到,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我们掉的,是奕凡掉的,他走掉了,到别的地方去玩了!”“难道别人掉的东西你们就不可以捡吗?”我继续说道。辉辉看了看地上的套指,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走过去捡起了放回筐里。其余的幼儿则怯怯地看着我。

有天,我发现地上又有两个套指躺在书架下了,这次我先没有吱声,想看看有没有孩子会主动捡起它们来。但过了很长时间,套指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于是,我故意指着地上的套指大声地说:“哎呀!这里怎么有几个套套躺在地上呀!真是可怜!会不会被人踩到啊,不知道有哪个好心的小朋友愿意把它们送回家?”说话的时候我有意用眼神扫视几位小朋友。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几位小朋友就站了起来,说:“我去!我去!”„„

两次相同的情景,两番不同的话语,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次,孩子在老师的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捡起了地上的指偶,心里是不甘的,也许他们想的是:这个指偶又不是我掉的,老师为什么要让我来捡。虽说我是想让孩子明白,不论是谁掉的,玩具掉在地上我们都应该把它捡起来。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老师在强求他们。而第二次我用游戏性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又以征询意见、请求帮助的口吻,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尊重,于是,孩子们便乐意并争着去捡地上的指偶了。这一对比性事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我们能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孩子们的很多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小四班

马怡滢 五月教养笔记一:

老师,帮我系裤子

 

天气慢慢热了,原本大部分地宝宝都能在小完便后自己系裤子,老师再统一帮他们把衣服塞进裤子里。可是最近我发现,很多宝宝,包括那些自理能力较强的宝宝在上完厕所后都光着屁股出来,喊着“老师,我尿好了。”“老师,帮我系裤子。”

观察了几天后,我发现,原来是因为班里的皓皓,由于这个宝宝平时都是奶奶带的,所以自理能力比较欠缺,上完厕所不会自己拉裤子,都需要我们帮他把裤子系好,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厕所里其他的宝宝都暗暗看在眼里,所以这些小家伙开始“懒”了起来,一个个地都故意不系裤子,看到一个个小屁股露着跑了出来,我们既好笑又生气。

趁着晨间谈话的机会,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好孩子,年龄小的孩子就是需要老师更多的鼓励与关注,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不能正确地分辨事情分错误与正确,老师更应该及时地去发现,然后及时地去解决,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四班

马怡滢

六月教养笔记一:

孩子们为什么要抢排头

 

虽然我们班的小朋友年龄小,但每次排队的时候,却总有几个小朋友喜欢抢排头,我知道他们的目的是和我牵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排队抢排头的小朋友越来越多,最后出现了先抢一阵,再排队的现象。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满足幼儿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排队前,我对小朋友说:“请把小手伸出来。”幼儿高兴地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并亲切地在他们耳边说一声:“你的小手真干净”,“你的小手热乎乎的”等。一轮下来,幼儿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一声令下:“排队!”话音刚落,幼儿个个忙着找位,很快就排好了队,没有出现抢排头的小朋友。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扭转了。

幼儿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注意,通过皮肤的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如果老师主动给幼儿一些抚摸动作,或者一些亲慰性语言,就能迅速缩短师幼距离,这是亲近孩子,满足孩子愿望的最好方法。

小四班

马怡滢

六月教养笔记二:

让“胆小”的孩子,变得勇敢起来

在班里,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通常会这样问我们:“我家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怎么样?”有时我们会这样回答:“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小了点儿,表现欲望不强!”确实,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班里的孩子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大型玩具不敢上,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不敢在集体面前说话、表现。当然孩子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因为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产生不良的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这一点在幼儿身上有现实例子,他们会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确信的答案,就不举手发言,觉得自己做不好而放弃许多自我表现的机会。

针对以上分析,我认为关键是要找出孩子“不勇敢”的根源,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主要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因为,幼儿自我评价的最初形成主要是受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评价的影响。另外,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得勇敢起来,变得更加自信!小四班

6.托班教养笔记 篇六

宝宝刚入园时,家长一般抱着幼儿入园,教师要自然的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就顺其自然,别强求,可让妈妈与宝宝一起在幼儿园玩一玩,教师可经常抱抱宝宝,亲亲他们,这是与幼儿贴近的最好办法,同时也可消除幼儿的紧张心理。我最初安排了主题活动《开心宝宝》,在此主题下有些活动“摸摸大口袋”、“抱抱宝宝”,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喜欢的各种玩具与糖果,这次活动的的目标是让幼儿能愿意亲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一起做游戏。随着宝宝与老师的抱一抱,体验身体接触的快乐,糖果、饼干等食物是最吸引宝宝的礼物,这也有利于师生的感情培养。在此活动中也有宝宝不愿意参与我们的活动,但是我没有强求他,让他在旁边观看。因为孩子的适应也有快有慢,让他自己有个适应的过程。

宝宝对小的、零碎地、无声响的插塑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引起注意的声音很感兴趣。玩积木时我帮宝宝把积木插成各种大的形状,幼儿比较喜欢,如:可以戴在头上的花环,漂亮的房子,可以滚动的车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还喜欢自己占有一堆积木,虽然自己不插,但也不愿意交给别人,这时,我就为宝宝提供了充足的玩具,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托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我组织的每个游戏活动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左右,还及时更换活动内容。尽量鼓励所有幼儿都来参加集体活动,可减少幼儿想妈妈的机遇,并享受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渐渐地会喜欢与幼儿园的小朋友游戏,增强来幼儿园的欲望。

适合托班宝宝听的故事不多,我根据当时的情景,创编故事。语言简单,容易理解。托班宝宝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几个形象。我还讲一些宝宝们常常听到的故事《狼与七只小山羊》、《小猫钓鱼》,让宝宝找到亲切感,愿意轻松的坐着听我讲故事。为了鼓励幼儿上幼儿园,做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创编了故事《小白兔上幼儿园》,内容是:小白兔的妈妈送小白兔上幼儿园,小白兔可高兴了,到了幼儿园,小白兔很有礼貌,进门就问老师好,老师赶紧说:小白兔好.还夸小白兔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宝宝听了这个故事后,都争着来问老师好,我及时地鼓励他们像小白兔学习,并利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激励宝宝,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宝宝入园后,他们的座位都很快安排好。从宝宝入园开始我就指导宝宝记忆自己的标记,如:茶杯、小包放置的地方,及日常生活中的要求。我的眼睛时刻观察着宝宝,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孩子好的常规是在有条不紊的每日生活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常规不是束缚孩子的自由,而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有秩序的环境中。

吴斌2009年9月

教养笔记:果皮**

教师节这天,有小朋友家长带来了一些桂圆给小朋友吃,点心时间,我把桂圆一一分给孩子们吃,并强调要把桂圆皮放进垃圾桶。孩子们开开心心地坐在椅子上吃桂圆。这时,我看见黄浩楠小朋友边剥桂圆皮边随手扔在地上,我上前对孩子说:“浩浩,桂圆皮不能扔在地上的,要扔进垃圾桶。”孩子看看我,不理睬。我蹲下身子轻轻地对他又说了一遍:“浩浩,听到了吗?这皮要扔进垃圾桶,不然,地会很脏的。”想不到这孩子还是低着头不理我,甚至还把头转个方向看别处。我的心里很纳闷:“这孩子怎么会这样?真没教养,”本想提高嗓门再次叫他捡的。但当我看见孩子那固执的小脸蛋时,我立即意识到:“这孩子是属于性格倔强,固执的那种,他才不怕你的命令式的口吻哪。”于是,我迅速转变方法,用商量的口气说:“浩浩,水果皮扔在地上不卫生,再说小朋友踩到了会摔跤的,老师和你一起把它捡到垃圾桶里好吗?”我边说边用夸张的语气和动作捡起了果皮:“哇,老师捡到一块大大的桂圆皮;哇,老师又捡到一块喽。”浩浩一看我这样做,也立即蹲下身子,飞快的捡了起来,小嘴巴还不停的说:“浩浩捡那么多那么多,好吗?”我看着孩子的转变,心中一阵窃喜:幸亏我没有强迫孩子,幸亏我及时改变教育方法,使孩子能开开心心的接受我的建议。为了让孩子能再次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我又边拍手边对孩子说:“浩浩,你看,现在地上干干净净的,多好啊。老师给浩浩鼓鼓掌,表扬你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孩子看了看干净的地,也兴奋地拍起了小手。小嘴还不定地说“好孩子,好孩子.....”

吴斌

7.中国式母亲教养方式刍议 篇七

关键词:中国,母亲,教养方式

当下人们日益关注“中国式母爱”, 这里所说的“中国式母爱”事实上是一种对儿女的教养方式。“中国式母爱”看起来是一种浓浓的爱, 无私奉献、不计回报, 但也容易缺乏“边界”, 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空间, 如疯狂为孩子报培训班、辞职陪子读书、粗暴干涉孩子交友等。人们对这种教养方式多持赞扬或宽容的态度, 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文将对这种教养方式的特征、社根源及矫正进行探讨。

一、家庭教养方式类型和“中国式母爱”下孩子的特征

一般来说, 家庭教养方式有四种: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及忽视型。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 在感情上对孩子充满关心和爱, 同时在行为习惯上对孩子严格要求和控制, 但这种要求和控制是建立在理解、尊重孩子基础上的。采用专断型教养方式的父母, 对孩子情感投入或表现出的关爱较少, 对孩子行为的控制和要求非常严格, 且武断粗暴地替孩子做决定。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 对孩子投入了多过的爱和感情, 但是很少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要求和控制。采用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和行为控制。“中国式母爱”具有“溺爱+专断”的混合特征。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容易兼具两种缺点: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轻视他人, 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和奉献;胆怯、懦弱、畏缩、遇事没主见 (如果是叛逆期或逆反型的孩子, 则其叛逆性更强) 。

二、中国式母亲教养方式的社会根源

我国的母亲的这种“溺爱+专断”的教养方式主要受到以下三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提倡“男尊女卑”, 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中国女性的地位一直比较低, 她们的生活范围狭窄, 生活内容单调, 家就是她们的世界, 孩子几乎是她们全部的希望。所以中国传统女性将孩子看得高于一切, 对孩子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和精力。即使到了当代, 男尊女卑思想依然残存, 无论中国女性在外面工作上多成功, 也常常不被认可甚至遭到非议。这导致了中国女性把情感、精力和关注的焦点过分单一、集中地投注到孩子和家庭上, 造成了过多的、泛滥的母爱。

(二) 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淡薄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女性, 中国女性独立性较弱、依附性更强。很多女性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老公, 为了孩子。”在家庭成员重要性的排序中, 中国的母亲往往把“自我”放在最后的位置, 前面是孩子、老公、家人等。她们经常被称为“某某的妈妈”“某某的老婆”, 不但不感觉不自在, 甚至感觉很欣慰、幸福。她们以孩子的幸福为幸福, 以孩子的成就为成就, 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 却忘记了自己首先是“我”, 然后才是“某某的妈妈”“某某的老婆”。缺失自我的人往往在别人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 而这个别人往往就是其认为最重要的人, 比如, 中国女性之于孩子。

(三) 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局限

由于几十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普遍呈现“四二一”甚至“二一”结构。家庭结构十分脆弱, 少了任何一个人, 尤其是孩子, 都将对家庭造成近乎毁灭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 父母不可能不重视孩子, 恨不能把全部的爱堆向孩子。而爱之深、责之切、期望之高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母亲也比比皆是, 这样母亲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总之, 中国式母爱既是“忘己”的, 又是“利己”的。忘己, 忘掉自己, 一味爱孩子;利己, 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不顾子女的意愿和兴趣, 强制其达到自己的要求, 这样做的实质是满足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无论是“忘己”的爱, 还是“利己”的爱, 都是不理智的爱。

三、中国式母亲教养方式改善与矫正

我们需要提倡的是母亲的“智爱”, 一种理智的爱、智慧的爱, 这需要中国的母亲矫正自己的教养方式。

(一) 唤醒自我意识

中国的母亲首先应该将自己看作是独立的个体, 意识到自己首先是“我”, 其次才是“她”, 才是“某某的妈妈”。中国的母亲只有懂得爱自己, 使自己越来越丰盈、成熟、充满了内在的力量, 才能更好地、理智地爱他人。为此, 中国的母亲应该正视自己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素养, 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 做“魅力妈妈”。母亲自身的一言一行、成熟和魅力也能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到孩子的心田。很多时候“身教甚于言教”, 当母亲为孩子树立了一种幸福人生的榜样, 孩子会从内心接受、仰慕母亲, 从而自觉地受到母亲的影响, 母亲的教育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学习科学的爱的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既能给予孩子充足却不泛滥的爱和关心, 又能在尊重、理解、民主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习惯。这样家长具有威信, 孩子乐观、开朗、积极、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并有较好的自制力。这种教养方式是科学的教养方式, 中国的母亲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 学习这种科学的爱的方式。溺爱是一种捧杀, 充足而适度的爱能够培养孩子付出爱、感恩父母的意识。要做到尊重孩子基础上的严格要求, 母亲就要了解、理解孩子, 认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并且应该受到尊重。中国的母亲不应专断地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孩子身上, 不应该因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而对孩子粗暴, 不应因自己的情绪波动而对孩子喜怒无常。真正的母爱是对孩子、对国家、对未来的道义和责任, 需要严而可亲、爱而有度。

(三) 合理定位父母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糟粕, 也有“父严母慈”的科学教育思想。中国女性却往往忽略了这种科学教育思想, 不少人争相效仿“虎妈”。事实上,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是男女分工有所不同。母亲应该充分发挥柔情似水、以情动人的优势, 父亲则应该充当刚正、严明、理性的标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时, 母亲的作用应该是说服、规劝、行为示范、直接指导等, 如果种种方式都不奏效, 可以将惩戒的任务交给父亲。在这种家庭里, 孩子明白凡事有规则, 不能触犯“红线”。这也在男女的角色分工中, 自然而然地给孩子树立了性别模仿的对象。这些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实现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刘黎微.浅析溺爱的表现、原因及其矫正[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8.教养之惑:勇于管教VS顺势教养 篇八

做“勇于管教”的严厉父母,却担心会拉开亲子之间不应该有的距离……

做“顺势教养”的温柔父母,又怕孩子最终无规无矩,变成骄横的小霸王……

是勇于管教,还是顺势教养?这两个其实不是互相矛盾的概念!勇于管教,在于如何“管”,顺势教养,侧重顺何“势”。做聪明的父母,做既会顺势教养又能勇于管教的父母!

勇于管教

·想让孩子拥有善良、感恩的人格特征,靠的是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期待和运气。

·孩子的正确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父母怎样教导他们,他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的育儿目标是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然后逐渐把他们塑造成为成熟、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界限是由谁制定的。

这里的管教不是

×让你在家施行严厉压制的管教。

×让孩子时时刻刻端端正正地坐在客厅里。

×让孩子表现得像成年人,从而使你的朋友佩服你的育儿技巧。

×让你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或是当他们不知道错在哪里的时候,肆意打骂他们。

×让你以冷漠和距离来表现你的尊严和权威。

这里的管教是

√在纯粹的爱中勇于管教,当孩子问:“谁说了算?”你要肯定地告诉他:父母是权威;当孩子低声抱怨:“谁会爱我?”你要把他抱在怀里,用爱包围他。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挑战、承担责任、自律自尊。

Tips:管教有“时限”

2岁之前,孩子们正处在探索世界阶段,很多表面上看起来“犯错”或造成破坏性后果的行为,其实都是在用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时你不必管教,需要做的只是是转移他的注意力。

但当孩子伸手触摸电源插座等危险物品并无视你的口头警告时,这时要“勇于管教”,不妨打一下他的手指,让他感觉到疼即可。这样他不仅会记住不能碰危险物品,还会知道听父母话的重要性。

“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坐在椅子上反思、回房反思、剥夺某项权利等等,需根据孩子犯错的程度,灵活运用。

我们不鼓励“责打”式的管教方式,但当孩子清楚父母的要求,却拒绝服从的时候,适当的责打是纠正这种错误态度的最迅速有效的做法,应留在孩子反抗最为激烈的时候用,通常在3岁以后用,在上学前开始减少,到10~12岁时完全停止。

顺势教养

·教养孩子应以“孩子的个性为主”,顺着孩子的“个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父母的爱和教育,应该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和雨露,而不是令孩子生畏的高压和桎梏。

这里的顺势教养不是

×纵容孩子为所欲为,烂摊子大人来收拾。

这里的顺势教养是

√要求父母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顺势而为地教养。

√做不焦虑的父母,教出“情绪放松”的孩子。

Tips:“敏感期”帮助父母学会顺“势”而育!

蒙特梭利指出,助长孩子发展有2个主要动力: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敏感力是指一个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从而影响其心智的发展,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敏感力”。“敏感力”会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热情,直到满足其内在需求的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敏感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父母对其教育效能显现的最佳期:

·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9.中班幼儿教养笔记 篇九

我班徐新翔虽然现在升中班了,午餐时还经常挑食,每次吃饭时总是有问题,不是嫌太多,就是什么不爱吃。有时一顿饭他能吃半个多小时。有一次他吃得太慢,我就想喂他吃能快一点,当我把青菜喂进他嘴巴的时候他好象要呕吐一样。最后,大半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欢吃”。又到午餐时间了,香香的米饭、配上西红柿炒蛋,小朋友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子涵他呢?用筷子拨弄着饭,眉头皱了起来。我关切地走到他的身边问他:“怎么了,子涵?”他低头不语。“是身体不舒服了吗?”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没有呀!刚才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开心地户外活动呢?怎么一到吃饭时间,他就又犯愁了呢?“老师,我不想吃里面的西红柿!”噢,原来如此。我从他的父母亲那里得知他从小就偏食,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家长也知道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营养与膳食越来越重视,每天都会问一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情况,他们希望老师能在学校里改变这一不良习惯,但我知道,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强加要求孩子,使他有心里负担。何不换一种方法试试呢?比如允许他少吃一点呢?于是,我对他说:“这样吧,你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他听了我的话,马上点点头,拿起勺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下了半碗饭菜,还一边吃一边瞄我一眼,我只是高兴地对他拍拍肩。

从这件事中,我醒悟到:孩子不吃饭其实是有他的想法和原因的。满满一碗饭对他是来说是个心理负担,而我采取的是:给他一个选择的台阶,使他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了他就能愉快而轻松地进餐了。现在我才对“站在孩子的角度和视角,看待一件事,换个位置或方式想一想,做一做。”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采取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0.教养笔记范文 篇十

大(2)班 严雪琴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像许多、徐锦树等。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像思怡、宁宁等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对凌凌、浩辰这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我提问题时尽可能提得简单些,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与此同时,我还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奖以社会性刺激物,如五角星、小糖果等,以激发孩子们通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感动。

2014.10

教养笔记:不做“帮倒忙”的孩子

大(2)班 严雪琴 大班的幼儿热心、会帮老师做事情,也愿意帮老师做事情,这是我们班孩子的一个特点。

经常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状况:老师只要说到:“谁谁谁,帮老师拿一下××。”话刚说完,很多孩子就一拥而上,争着抢着帮老师做事情。但是,结果怎么样,很多次要拿的东西都是孩子在争抢中弄坏了。我生气但是也无奈,幼儿的热心使我不忍批评他们,但是幼儿的热心不代表着能将事情做好,帮助别人做事情要看情况,要讲究方式方法,作为教师的我该怎么样让幼儿明白这个道理呢?我陷入了沉思。是应该批评?还是表扬?对此,我特地给幼儿讲了一个关于“帮妈妈洗碗却打碎碗”的故事,请幼儿讨论讨论,故事中的小朋友是不是一个好孩子。讨论的结果是:一半幼儿认为故事中的小朋友不是一个好孩子,因为他打碎了碗,做错了事情。还有一半幼儿认为故事中的幼儿是个好孩子,因为他帮助了妈妈做事情。两方幼儿各抒己见,讨论的热火朝天,最后,孩子们看着我,想让我来公布正确答案。我笑眯眯的告诉幼儿:“你们的答案呀都对,但是又都不对。”幼儿更加迷惑了,我笑呵呵的说道:“故事中的小朋友帮助妈妈做事情事好的,说明他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呀都要向他学习。但是他呀却打碎了碗,把本来的好事情变成了坏事情,帮妈妈做事情却帮了倒忙,你们说这样的小朋友以后妈妈还希不希望他来帮忙了呀?”幼儿都摇着头说不想。“那你们以后帮助别人做事情要怎么做?”趁热打铁的,我还教幼儿了一首短小精悍的儿歌:帮助别人做事情,做时认真要当心,你若马虎帮倒忙,好事变成坏事情。

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不仅作为幼儿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第二任母亲,我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单看结果的好坏去评判幼儿的行为,而要去了解去分析,要让幼儿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通过一个小故事,通过一首小儿歌让幼儿不仅意识到帮助别人是对的,但是也需要看具体情况,而且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如何有效地帮助别人、有秩序地做事。教会幼儿做一个聪明的会正确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而不做只有热心肠却只会“帮倒忙”的憨孩子。

2014.9

教养笔记: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

大(2)班 严雪琴

进入大班的幼儿是非意识已经逐渐萌发了,自主意识也强了许多,他们会对班上的一些事物或同伴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也会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了,看到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对是非观念的理解还欠缺,需要老师不断的帮助他们分析,逐步提高辨别能力。

一次语言活动结束后,老师采用了民主评议的方法奖励小朋友,当轮到浩哲小朋友时,很多孩子立刻反对了起来,有的说:“他太调皮了,上课不认真”,有的说:“他刚刚还拿了老师的东西”、“他昨天吃饭很慢的,中午看书跑来跑去”„

顿时浩哲小朋友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难过的表情,看到孩子这个表情,老师也心痛了,为了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我立刻反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中午睡觉前,我们班小朋友的椅子是谁帮你们摆好的啊?老师的椅子是谁帮助摆好的啊?”,孩子们一阵犹豫,这时候有个声音大声的回答道:“是奥运”,老师又问:“我们班小朋友下楼梯是谁照顾的啊?”,孩子们一起大声的回答道:“是奥运”,“那奥运还有什么优点啊?请大家相互说说看”,这时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了起来,奥运的头慢慢抬了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

最后老师总结到:“每个孩子都是天天的小星星,都会有光芒,比如我班的天天还帮助人很有爱心;我班的浩哲爱帮老师做事很主动;我们班的琪琪很遵守纪律不用老师操心;我们班的奥运很聪明爱动脑筋„”就这样,孩子们慢慢的意识到了,原来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在不同的地方发着不同的光芒!

2014.12

教养笔记:轻手轻脚地走在楼道

大(2)班 严雪琴

大班的孩子中午睡觉时总是不能很快入睡,而睡觉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否则一些孩子更不容易睡着。

中午压床环节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刚开始能安然入睡的孩子也就50%吧,还有一部分孩子睡不了,这是为什么呢?仔细找寻原因后,我不停地轻手轻脚地走在寝室的过道里,一个一个地给孩子们盖被,拍打着让孩子们入睡,慢慢的,中午入睡率上升到了百分之七八十。可是,我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人必须都得睡午觉。为此,我将在刊物上看到的“睡觉可以使人变聪明”的办法来教育幼儿,听了这些,孩子们都愿意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于是主动睡觉的孩子渐渐变得多了起来,有些幼儿临上床睡觉之前还会在一起商量“我们今天早点睡着,这样下午我们就聪明了。

入睡情况好转后,又出现一个问题,由于睡到一定的时间,总会有小朋友起来上厕所,这个时候有的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老师,我要尿尿”可能孩子们意识不到他的声音很大,为了不吵到别的还在睡觉的孩子,我会给他示意小声说的动作,然后让他去;由于我们班离厕所的距离比较远,从厕所回来的路上,会听见“跑步”的声音,相对于如此安静的环境,这“跑”起来的声音显然太嘈杂了,我担心口头教育影响睡着的孩子,就做小花猫“轻手轻脚”的动作来提醒幼儿,令我惊喜的是这样的教育效果异常的好。下一个去尿尿的孩子也知道了要轻手轻脚。

然后在起床前,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个“轻”的话题,为什么要“轻”?怎么“轻”?谈到这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孩子们总是显得很认真。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

我要谨言慎行,“身教重于言教”,用我的良好的举止,温和的口气来影响孩子,将孩子幼小心灵中的那份美好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我知道,孩子身上需要承载这个世界上的美好与感动。

2014.11

教养笔记:能干的值日生

大(2)班 严雪琴

这学期即将告一段落,孩子们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了,不仅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别的小朋友。于是,在班内设立了“能干的值日生”制度,比如:饭后擦桌子、收拾残渣碟、发毛巾、整理区角材料、监督喝水等。幼儿对值日生这个职务非常感兴趣,通过当值日生,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并且交往意识与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了。

有一件事让我感触很多。有天吃点心时我们两位老师都会分工合作,那天轮到我在卫生间监督幼儿上厕所、洗手,在洗手时,我要求幼儿按照五部洗手法认真的把手来洗干净,然后擦干手。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的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别的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有的幼儿擦不干手就离开了,还有的幼儿喜欢玩水,卫生间经常被他们弄得很湿。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值日生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没想到却受到了意外的结果,他们比老师检查得更仔细,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幼儿的违规行为而且还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锻炼了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上一篇:中班教案《魔术师》下一篇:山地运动协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