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2024-11-10

心肺复苏操作指征(精选12篇)

1.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篇一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仪表:着装整洁,仪表符合要求

一、自我介绍

老师好,我是护士××,今天我要操作的项目是成人心肺复苏,现已准备就绪,请问老师可以开始了吗?

开始(点头),开始计时。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环境宽敞、安静,有利于现场实施抢救)

患者准备(去枕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畅通气道)口述:{患者睡钢丝床时准备一块木板,必要时准备脚踏凳;疑有颈

部损伤时,注意要托住颈部以免加重损伤}。

【操作过程:】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必要时备除颤仪)!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

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时即可(数11,12.13...10;21,22,23...20;31,32,33...30)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报告老师,操作完毕(停止计时)

2.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篇二

呼吸心搏骤停是急诊科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用人工方法建立和恢复循环、呼吸功能,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急救措施[1],是急诊护士必须掌握的急救技术。我们对2011~2012年入急诊科见习的轮转护士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前后的结果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12年10月入急诊科见习的轮转护士46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0~26岁之间。其中大专38人,本科8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前考核。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本院护理部制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标准,对轮转护士在入科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

1.2.2 培训。

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标准,对轮转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内容为:CPR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注意事项。技能培训内容为:CPR新程序、判断呼吸心跳停搏、按压位置、频率、深度、开放气道(包括评估)、手法、复苏有效指征等。

1.2.3 培训后考核。

模拟突遇一患者突发心搏呼吸骤停场景,护士现场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考核。采用营口巨成教学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JC-CPR4500A全自动模拟人。

2 结果

理论考核成绩均在75分以上。操作存在的问题较多,详见表1。

培训前后的效果对比,说明了及时有效的培训对于提高见习轮转护士急救水平和意识的重要性。护士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哨兵”,及早的发现、判断并有效的复苏措施对于抢救成功至关重要。操作培训不到位必然会影响临床抢救工作,使得抢救时达不到心肺复苏的最佳效果[2]。培训强调真实性而不是泛泛的表演秀,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

3 缺陷原因分析

3.1 胸外按压:

缺陷率达67.4%,排在第一位。表现为:按压部位不准确;未垂直施压;手掌根离开胸壁,虽然很用力,但仍然不到按压效果;按压时胸骨下陷<5cm, 频率<100次/分。

3.2 清理开放气道(包括评估):

缺陷率达60.9%,排在第2位。主要表现为:清理口、鼻腔分泌物时头未偏向一侧;纱布一带而过,未达到清理作用;遗忘取下义齿;开放气道时未评估颈部是否有损伤、口部有无损伤等情况。2010指南中开放气道建议使用仰头提颏法,如医务人员怀疑有外伤,应采用推举下颌法[3]。口部损伤严重者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未评估而错误开放气道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次伤害。

3.3 人工呼吸:

排在第3位。临床急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心肺复苏,但未同时行有效人工呼吸,患者心脏复跳后却最终脑死亡或成植物人[4]。主要存在问题:通气过大或不足;未确保人工吹气时胸部升起并持续1s;吹起同时眼睛余光未观察胸廓起伏。

3.4 未评估现场安全或非有效评估:

排在第4位。护士在急救过程中,只重视了操作本身而忽视了对救援现场是否危险的评估。安全的环境对于无论是施救者或是被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3.5 评估(意识、颈动脉搏动):

排在第5位。存在问题主要为判断意识呼叫患者时未做到两侧耳边轻声呼叫;离耳较远;判断颈动脉搏动定位不准确;存在直接定位的现象。

3.6 整体急救意识:

排在第6位。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时未启动紧急呼叫增援;未看表记录开始抢救时间;在整个CPR操作过程中结构不紧凑、频率慢。

3.7 急救后操作:

排在最后一位。存在问题为评估心肺复苏效果项目不全;未洗手看表记录;用物整理不规范。

4 结论

通过对见习轮转护士入科前后考核结果分析显示,系统的理论、操作培训能让护士客观掌握CPR操作各步骤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增强了急救意识;重视了对危险环境、情况的评估及避险实施。利于以后工作中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2年见习期轮转护士在急诊科培训心肺复苏前后效果的对比, 探讨CPR操作过程中常见的缺陷, 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水平及急救意识。方法 应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 进行培训前后操作成绩对比, 提出常见操作缺陷。结果 培训后操作合格率明显提升。结论 通过培训考核, 提升了见习期轮转护士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增强了急诊急救意识。

关键词:急诊科,见习期轮转护士,心肺复苏,培训

参考文献

[1]邱宁茹, 王吉文, 卢玉贞, 等.临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能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 :336.

[2]向莉.急诊科新护士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5 (23) , 1211.

[3]于素云.《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解读[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3 (10) :131.

3.2015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篇三

一、准备流程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反应敏捷

2、物品准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治疗车、纱布2块、弯盘、抢救记录卡、洗手液、手电筒、脚踏垫。

二、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5-10秒,计数: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洗手 记录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 1,按压幅度>5cm,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6、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二、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4.心肺复苏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篇四

(1)、在作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把伤者抬到安全地带(远离伤害源,泄漏毒气上风向)。

(2)、检查伤者的呼吸心跳看颜面口唇的颜色。检查有无鼻息、看胸廓有无起伏,如果没有,则为呼吸停止;触摸肱动脉和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果没有搏动,则为心跳停止。

(3)、打开气道。清理伤者口腔,头后仰,使下颌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成垂直状态,使气管畅通。解开伤者领口衣扣,松开腰带,减少呼吸阻力。(4)、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

a)心脏按压:施救者骑跨在伤者的两侧,或跪在伤者的一侧,两上臂垂直,两手掌跟交叠,在伤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靠身体的重力垂直下压3.5~4.5公分(瘦人深度小,胖人深度大),每分钟按压100次。

b)人工呼吸:施救者一手托起伤者的下颌,一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后,严密包裹伤者的嘴并向内吹气;吹气毕,施救者屏住呼吸,松开捏住鼻孔的手,头偏向一侧(不要吸入伤者呼出的气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后,再深吸一口气,继续进行口对口呼吸。如果口周有外伤或者口不能张开,则实行口对鼻人工呼吸。

5.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篇五

首先判断病人意识是否存在,轻拍病人面部或肩部,并大声叫喊:“喂”你怎么啦?如无反应,说明意识已丧失,立即高声呼救,目的在于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且要尽快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使急救医生尽快赶来。大多数急救中心调度人员都能提供你CPR急救指导,然后迅速回到患者身旁。2.人工吹气

将患者头部往下倾斜,听听有无呼吸,若无正常呼吸。(成人):用仰头抬颏法首先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70º—90°)形成气道开放,便于人工呼吸,气道通气,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为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注意):开放气道,气道就是呼吸道,这一步是一步骤的关键步骤,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介绍开放气道的四种方法:①仰头抬颈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②仰头推颌法: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两侧下颌角处,并向上推举,使头部充分后仰。③仰头提颏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颏的骨性部分,并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④双手拉颌法:施术者站、跪在病人头顶端,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使头部后仰,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3.胸腔按压

若患者仍无正常呼吸、咳嗽或不动时,就应该开始进行胸腔按压。在两乳头之间处向下压至4—5厘米,以100次/分钟的速度下压30次,速度要保持在每秒1次以上。

按压方法: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持续进行两次吹气和30次胸腔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为止。注意:单人和双人CPR的速度应保持一致。

若进行双人CPR,一个人进行对嘴吹气时,另一个按压者应立即停止按压。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颈动脉连续搏动、心脏自动发出恢复跳动声音、瞳孔由原来的散大自动缩小恢复正常,说明人被救活。

二,幼儿的CPR急救简易步骤:(解说使用英文)

幼儿的CPR和成人相似,按压和给予吹气比例仍为30:2。但是,请注意以下三点不同之处:

1.如果孩子身旁只有你一人,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之前,先进行2分钟CPR。

2.用一只手的后跟部分来进行心脏按压跟成人的按压一样。3.将胸骨下压深度大约胸腔的1/3处。三.婴儿的CPR急救简易步骤:(解说使用英文)

1.叫、拍

叫喊婴儿并轻拍婴儿肩膀,如果他没有反应,就将他背部朝下躺好。

2.畅通呼吸道

将婴儿头部往下扳,畅通呼吸道。但千万不要将头过度后扳。

3.进行2次吹气

如果婴儿没有呼吸,就轻吹2次气。用你的嘴盖住婴儿的嘴和鼻。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每次吹气时你应该看到婴儿胸部隆起。

4.进行30次按压

以10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30次温和按压。你应该用2~3只手指在婴儿两乳头中心略下处按压,每次下压至大约胸腔的1/3深处。5.重复

重复2次吹气和30次按压。循环进行2分钟以后拨打120并继续供给与吹气和按压。关于CPR急救的相关资料

突发性的心跳停止是成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大部分的情况是因为患者本身有心脏方面相关的疾病。

CPR可以使突发性心跳停止患者的存活率增加两倍。75%的心跳停止事件发生在家中。

典型的突发性心跳停止的患者是六十岁出头的男性,以及65岁以上的女性。男人发生心跳停止的机率是女人的两倍。CPR发明于1960年。

从未发生过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传染艾滋病的案例。发生突发性心跳停止时,心脏会由正常的心跳变为颤动的状态,医学上的专有名词称心室纤维性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大约2/3的心脏停止案例产生该情况。除非能给予医学上称作去纤维性颤动(defibrillation)的电击(electric shock),否则心室纤维性颤动将会致命。虽然CPR无法阻止心室纤维颤动的发生,但可以延长去纤维性颤动治疗过程可以奏效的时间。CPR能够在实施去除纤维性颤动的心脏电击以心跳恢复正常律动之前,为大脑和心脏提供微薄的充氧血,维持这些器官的生机。

6.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篇六

关键词:心肺复苏机,徒手心肺复苏,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最重要的急救措施, 是及时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关键。 因此心肺复苏的质量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频率、位置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成功率[1]。 并且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心脏按压节律与呼吸机不一致,最终导致出现人工通气异常等情况,为了比较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这2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抢救效果,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急诊科1年多收治的46例行不同胸外按压方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整群选取该院急诊科的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46例。 剔除标准:癌症晚期患者、慢性疾病终末衰竭期患者、复苏时间<30 min者以及院外确切死亡时间超过10 min以上的患者。 心脏呼吸骤停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脑出血、急性呼吸衰竭、药物过敏、急性中毒等。 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58 ±13)岁,根据心肺复苏方式,分成对照组(徒手心肺复苏)24例和研究组(采用心肺复苏机)22例。 其中对照组男14例, 女10例,年龄(57±13)岁,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58±12),两组的年龄、性别、心脏呼吸骤停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心肺复苏方法

1徒手心肺复苏:(对照组)严格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2]进行胸外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 cm,但不超过6 cm,按压频率100~120次/min,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停顿,给予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球囊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每次呼吸超过1 s,每次须使胸部隆起。 2心肺复苏机:(研究组)心跳呼吸停止后,在使用自动心肺复苏装置之前,先进行徒手胸外按压,与此同时尽快正确地安装自动心肺复苏装置(蓝史威克心肺复苏机)。 待安装完毕后,根据患者胸廓前后径调节按压深度,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然后打开阀门,按操作程序打开各旋钮的开关,根据《2015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调节各项参数。

1.3复苏成功指征

1可扪及颈动脉搏动: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 说明患者心搏已恢复;2面色(口唇):复苏成功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3出现自主呼吸或机械辅助通气, 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心电监护显示自主心律,并持续30 min以上[3]。

1.4存活及出院标准

自主循环恢复正常,有或无自主呼吸,存活时间> 24 h。 自主心律、自主呼吸和意识均恢复至心脏呼吸骤停前水平,存活出院。

1.5观察指标

血压、血氧饱合度、氧分压、颈动脉搏动、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心电图、面色等。

1.6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数据,计量资料术前与术后比较采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如P<0.05时,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对照组间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的比较

研究组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研究组、对照组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比较

研究组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研究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 h存活率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3讨论

近年来,心脏呼吸骤停愈演愈烈,各种急救指南都认为高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的关键,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却一直是研究讨论的热点。 该研究旨在通过对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该院经心肺复苏机或徒手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中的优劣。

该研究发现予以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其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 4.76)mm Hg、 血氧分压(53.74±3.31)mm Hg、 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9.41±15.82)mm Hg、 (72.49 ±3.17)mm Hg、 (43.06 ±12.32)mm Hg、45.83% ]; 且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低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组。 说明心肺复苏机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要优于徒手心脏按压[4,5]。 考虑原因与以下有关:1徒手心肺复苏会因为多因素影响复苏质量,如医务人员技术原因[6], 按压疲劳[7], 导致的按压质量下降, 深度变浅、 频率降低、胸廓回弹不足、用力不均、部位移动等,而且操作本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变化, 故而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 2相较于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能够固定按压幅度、频率,提供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不会因为操作者技术的差异、 疲劳、 按压中换人而降低按压效果。 不会发生按压与通气对抗。 呼吸模式为自动持续匀速进行,可保证有效的通气量,避免过度通气。 实验组数据与张艳等[8]报道的复苏成功率65.25%基本一致,表明该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

另外该研究结果提示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与徒手心肺复苏患者,24 h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心肺复苏后,全身处于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序贯发生是导致预后不佳,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9]。

综上所述,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 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另一方面,心肺复苏机只要调试适度,并发症的可能性小, 可节省人力,可长时间进行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在转运途中,如病人需要连续复苏时,可确保按压的准确,因此心肺复苏机的使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Kiyokuni,Masayoshi,Goda,Motohiko,Okiyama,Makoto et al.A case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aused by anomalous origin of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from right sinus of valsalv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5,184:296-298.

[2]楼滨城,朱继红.2015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更新指南解读之一[J].临床误诊误治,2016(2):71-74.

[3]龙飞华,胡艳娟,马有根,等.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5(1):54-55.

[4]陈显敏.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救治中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32-133.

[5]肖广显.分析Thumper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0):992-993.

[6]崔建,尚瑞雯,范立平,等.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临床疗效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4):299-300.

[7]施琳.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2):80-81.

[8]张艳,马晓莉,任增智,等.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24):70-71.

7.心肺复苏知识 篇七

1. 什么叫心肺复苏术?

答: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时,为尽快建立和恢复病人循环和呼吸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而采取的医疗技术措施称心肺复苏术。

2. 单人心肺复苏术的方法是什么?

答:(1)判断神志、意识是否存在

(2)立即呼救,请求他人迅速协助抢救,拨打120。(3)放置病人为仰卧位,清除口腔异物。

(4)疏通气道,抬高患者肩部,使送过伸,适当后仰,保持气道开放。

(5)判断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6)触大动脉搏动,如心跳未停,只做人工呼吸,12-16次/分。心跳停止,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每按压15次,吹气2次,反复进行。

(7)救护车赶到,护送到医院急诊科,途中继续复素苏。

3.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指征有哪些?

答:(1)皮肤粘膜、指甲颜色由紫甘转红润。

(2)可触及周围大动脉搏动或收缩压大于等于8.0Kpa。

(3)呼吸改善,出现自主呼吸。

(4)大脑功能改善,瞳孔由大变小,睫毛反射存在。

(5)昏迷逐渐变浅,肌张力增高,出现挣扎。4.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有哪些?

答:(1)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

(2)心肺复苏已进行30分钟,脑死亡证据持续存在。

(3)心电图示波一直呈直线。

(4)确定在开始复苏前循环及呼吸已经停止超过15分钟以上者。

5.胸外按压的禁忌症有哪些?

答:(1)胸部的严重创伤、挤压伤或多发性肋骨骨折。

(2)胸廓畸形,纵隔、心脏移位。

(3)心脏室壁瘤,左房粘液瘤,重度二尖瓣狭窄。心脏破裂及心包堵塞。

(4)大面积肺梗塞。

(5)严重肺水肿,张力性气胸、血胸。6.心肺复苏治疗用药途径有几种?

答:CPR的用药途径有:

(1)静脉给药;

(2)气管内给药;

(3)心内注射给药;

(4)骨髓内给药; 7.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肾上腺素属儿茶酚胺类,CPR的首选药物,该药对a-受体及β-受体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a-受体的作用又大于β-受体的作用,a-受体作用可使全身的外周血管收缩,使主动脉舒张压提高35mmHg,并增加心肌和脑的供血。另外该药可使心室细颤波改为粗室颤,有利于电击除颤。8.气管插管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1)呼吸心跳骤停;

(2)昏迷病人防止误吸;

(3)呼吸衰竭内科药物治疗无效,需机械通气。

(4)气管内分泌物过多,不易排出;

(5)全麻或使用肌松剂大手术者。

(6)各种原因致气道梗阻、肿瘤、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肋骨骨折等。

9.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每分按压次数(15),与吹气比率(15:2)。10.开放气道的方法有几种?

答:开放气道的方法有2种:

(1)仰头抬颏法;

(2)托颌法;

11.电除颤的方法及每次所用能量是多少?

答:在两电极板上的均匀涂电极膏后,将标有APEX的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另一电极板置于胸骨右侧2—3肋间处,以200J、200—300J、360J顺序电除颤。

12.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心率失常是(室颤),最有效的方法(电除颤)。

13.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是:在挑起会厌后,见到声门,插管插入声门内。

14.何为心肺脑复苏?

答:在呼吸心跳停止和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迅速采用有效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完全恢复。这一系列的抢救和复苏过程称为心肺脑复苏。

15.心肺复苏中碳酸氢钠应如何应用?

答:早期不主张使用碳酸氢钠,下列情况应考虑应用碳酸氢钠。(1)心脏骤停时间大于10分钟,PH〈7.2,在充分通气的前提下可少量应用。

(2)心脏骤停前即有代谢性酸中毒。(3)严重的高钾血症。

8.心肺复苏演练 篇八

为提高我院内、妇科医疗护理应急救治反应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在抢救中协调和应变能力,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推动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操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于2017年1月11日-1月20日, 在我院妇产科病房,对我院内科、妇产科医务人员(医生、护士等)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参加人员共18人,人人严格按照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演练。

一、演练的目的和原则

检验我院的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及应急工作准备情况。及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掌握程度。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本次应急演练活动,医院成立院应急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郭中兴

副组长 :李洪友 刘 霞

成 员 :临床内科、妇产科所有医务人员均参与。

三、演练内容:本次演练科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

四、院领导班子对本次演练进行点评

发现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后立即启动紧急救援进行救治,分秒必争,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通过此次演练,巩固了对相关知识点及操作要点的掌握,并演练了科室间密切协作与配合,医务人员对抢救流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并能较熟练的进行急救操作,强化在抢救中通用知识及操作要点,做到了对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

五、这次演练得到了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1、为各科的临床技能操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2、达到了锻炼队伍、整合资源、提高水平的目的。但在演练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欠妥

2、体位摆放不对

3、按压方法不对(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4、按压频率和深度欠规范(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5、部分员工的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7年1月22日

9.52例心肺复苏护理体会 篇九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2例, 其中男性31例, 女性21例。年龄4-79岁。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脑血管病33例, 有机磷中毒4例, 电击伤3例, 溺水5例, 其他原因不明的7例。对突发意识丧失, 突然倒地的患者, 快速检查患者反应判断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 , 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 如果10 s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 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

2 结果

5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6例, 成功率为30.7%。其中, 发病5min以内行心肺复苏的17例, 成功9例, 成功率为53%。发病5-8min的20例, 成功5例, 成功率为25%。大于8min的15例仅抢救成功2例, 其中一例为仅有心跳恢复。

3 讨论

3.1 胸外心脏按压

3.1.1 准确及时的判断, 正确的执行心肺复苏的流程,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快速检查患者意识反应, 若意识丧失或不能正常呼吸, 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判断心跳骤停不能依赖心电图, 应迅速触摸大动脉是否有波动, 常用的是颈动脉和股动脉。判断无搏动后, 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3.1.2 按压部位

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

3.1.3《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

按压频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改为至少100次。按压幅度由原来的4-5cm改为成人至少5cm, 儿童大约5cm, 婴儿大约4cm。比较以前的频率及幅度都有所增加, 并取消了看、听、感觉呼吸及按压之前的二次通气。保证每次按压后的胸廓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s之内, 并避免过度通气。将2005年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更改为C-A-B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 更加强调及早、充分的按压在抢救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正是本院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关键。先行人工呼吸, 势必延迟按压的时间。而先行高频率、高深度胸外按压, 不仅可以使循环功能尽早恢复, 还可以带动胸廓挤压肺脏进行部分气体交换, 且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 气道已开放, 足以维持基础氧供给。

3.2 人工气道

3.2.1 检查口/鼻腔, 如有分泌物或异物, 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清除分泌物及异物。

3.2.2 充分开放气道, 通常使用仰头提颏法, 要求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情况下使用双手托颌法, 注意不要使颈部前后、左右移动[2]。

3.2.3 行口对口通气, 吹气量不宜过大, 一般800-1200ml。吹气时间不宜过长, 一秒钟为宜。施救者的嘴应全部包住患者的嘴, 同时捏闭鼻孔, 避免漏气。紧急气管插管或使用喉罩是建立人工气道的重要步骤。插管后, 可直接连接呼吸机, 通过呼吸机的调节增加供氧浓度, 甚至供给纯氧, 有利于纠正缺氧, 尽早恢复组织氧供[3]。

3.3 除颤

3.3.1 尽快连接并使用AED, 尽可能缩短电击前后的按压中断, 每次电击后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从室颤开始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min, 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

3.3.2 如果一次电击不能消除室颤, 那么继续给予心肺复苏, 而不是进行连续电击以尝试消除室颤。

3.3.3 电击的部位及能量选择一块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2-3肋间 (心底部) , 另一块置于左腋前线第5肋间 (心尖部) , 两板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0cm。《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 如果双相波电击的能量设定相当于200 J或更低的单相波电击, 则终止室颤的成功率相当或更高。如果第一次电击没能消除室颤, 那么后续电击应使用相当或更高的能量级别。

3.4 静脉通路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有中心静脉通路、一般外周静脉通路和气管内给药。

中心静脉给药可以快速获得药效, 是首选给药途径, 但操作比较复杂, 只适用于心肺复苏前即存在此通路的患者。临床一般选用外周静脉通路, 安全有效, 在建立静脉之前可给予气管内给药。

3.5 复苏用药准确及时的给药也是抢救的重要环节。

护士是给药的执行者, 因此, 必须掌握复苏用药的种类、剂量、浓度及给药方法等, 以保证快速、准确的药物输入。

3.6 复苏后护理

3.6.1 观察是否存在胸外按压并发症, 正确处理。

3.6.2 积极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要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变化, 做好以下护理: (1) 降温:主要以头部降温为主, 可以用冰帽, 配合人工冬眠等方法, 使腋温保持33-34℃。降低体温可以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 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减轻或预防脑水肿[4]。 (2) 脱水:利用渗透性利尿的方法可以减轻脑水肿, 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

3.6.3 积极防治急性肾衰竭。复苏后循环不良持续时间较长, 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导致肾衰竭。 (1) 应密切观察每小时尿量, 30ml/h以下者, 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2) 观察尿的颜色、性状, 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3) 注意皮肤、口腔和会阴清洁, 防止感染而加重肾脏负担[5]。

4 总结

本组病例心跳呼吸骤停5min之内即给予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高达53%, 这充分证明抢救时间对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其中一例是发生在院外的电击伤, 抢救是由目击者实施的, 直到120到达现场, 抢救非常成功, 这也证明了在群众中普及心肺复苏术至关重要, 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对于抢救过程, 强调的是胸外按压而不是人工呼吸, 尽快、充分、不中断的胸外按压在抢救过程中极为重要。在院内, 更加强调团队救治, 发现心跳骤停患者, 立即启动急救系统。一人施行准确、充分的胸外心脏按压, 第二人取用除颤设备, 第三人开放气道。团队合作默契, 可以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缩短电击与按压的间隔时间, 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摘要:目的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5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 探讨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方法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5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10秒内迅速判断并进行高频率、高深度胸外心脏按压, 尽可能缩短除颤与胸外按压之间的间隔时间。结果 52例患者抢救成功16例, 成功率为30.7%。结论 及早行高频率、高深度胸外心脏按压及通过团队合作缩短电击与按压的间隔时间可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除颤

参考文献

[1]温娜, 赵婧.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6 (19) :2460-2462.

[2]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 2005, 112 (suppl I) :Ⅳ1-Ⅳ85.

[3]秦淑琴.109例心肺复苏护理体会[J].首都医药, 2009, 8:31.

[4]陈玉琴, 邓进, 鲁桂英, 等.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病人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06, 19 (5) :1089-1090.

10.心肺复苏考核总结 篇十

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院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院于2014年8-9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

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院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

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在心脏按压环节,应做到成人胸骨压下深度5cm,每分钟频率100次/分,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打开气道环节,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拉颌法。

11.心肺复苏技术 篇十一

在紧急状态下,四大生命体征中优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呼吸道是否通畅,能否自主呼吸;2.血液循环是否正常。

一、呼吸体征

1.如果伤者呼吸通畅,那么就可处理别的损伤了。此时,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并且损伤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以维持其稳定的呼吸。

2.如果没有呼吸,立刻急救,并且大声呼救及打电话寻求支援。

2.1 胸腹部在运动,而口鼻处无空气的流动:说明气道阻塞,使伤者去枕平卧,在伤者右侧用左手压住前额,右手食中指指尖抬起颏部,这样能防止舌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如果仍没有呼吸,可能是呼吸道有阻塞物,此时把伤者的头转向一侧,用两个弯曲的手指伸入口内、舌头上部,清扫任何异物,要求动作要快;再次检查,仍然没有呼吸,则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2 胸腹部无运动,口鼻处无空气流动:直接进行人工呼吸。

二、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是指由各种原因致使心跳突然停止正常收缩和供血功能,使全身所需血液中断,导致各个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的情况。院外(临场)的伤病员常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触不到大动脉搏动的垂危症候。

检查脉搏的方法有:

1.触膜颈动脉法:触摸颈动脉是简便易行的方法。采用正确位置,未触到搏动即证实心跳停止。疑有错误时,应检查有无意识、呼吸、瞳孔散大、面紫绀,苍白,再加上,触不到颈动脉搏动,才可判断心跳是否停止。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

方法:①病伤者仰卧位。②颈动脉在男性喉结下2~3cm处,即气管旁软组织得。触摸时,急救者一手轻按病者前额,一手触摸颈动脉。如能触到搏动,则收缩压还不低于8kpa(60mmhg),证明心跳未停止。③触摸颈动脉压力不易过重过大,禁止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防影响血液循环。④备注触摸颈动脉时,不能压迫气管,以防造成呼吸道阻塞。⑤颈动脉处有创伤或因颈肌肥厚(包括儿童),可改为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2.触摸肱动脉法:在肘窝上,于肱二头肌腱上内侧可摸到肱动脉的搏动,此处亦是测量血压时的听诊部位。

3.触摸股动脉法:在腹股沟韧带稍内侧的下方,能摸到搏动则收缩压在9.33kpa(70mmhg)。

4.触摸桡动脉法:在距手腕皱褶1.5cm及距拇指侧手腕边缘1.5cm处,能摸及桡动脉搏动,收缩压在12kpa(92mmhg),但还注意脉率,如>120~140次/分时,提示有大量出血。必须立即采用制止出血措施。

三、复苏技术

1.胸外心脏按压术:本法是现场抢救时首选方法。①使伤病者平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注意保暖。②急救者以左手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压于左手背上,借操作者的体重向脊柱方向带有冲击性地按压,但绝不能用力过猛过大,因暴力可引起肋骨骨折、心包积血,以能使胸骨与其相连肋骨下降3~4厘米为宜,以间接压迫心脏,接着迅速放松,使胸骨复原,心脏舒张。③挤压与放松之间的百分比为1:1。④按压速度不能过快过慢,成人为80~100次/分,小儿为100~120次/分。⑤按压必须持之以恒,直到有效的心跳恢复为止。⑥小儿只用一掌根的压力即可,新生儿只用2~3指的压力即达目的。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首先清除口中的异物,手法开放气道(头后仰、开口、托下颌),捏紧伤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口包盖住伤者的口,用力将气呼入伤者的口中,并观察胸部是否升高及降落,此为一次人工呼吸,前四次人工呼吸要迅速。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4~16次/分。若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二人操作时,需按4~5:1的比例进行,如单人操作,则其比例为15:2。

3.胸内心脏按压术:①适应症:有血胸、张力性气胸、心脏损伤、脊柱畸形而影响胸外心脏按压者,心包积液及胸外心脏按压无效而又认为值得继续进行复苏者。②本法优点是可直接观察心脏情况,按压效果确切。③缺点是必须具备高级人员和设备,还要开胸手术,对心肌易损伤,易感染。一般情况下院前急救即现场急救难以实现,急救站、医院派人前来可能实现。

4.心前区捶击法;适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早期,呼吸心跳骤停1分钟内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伤病者仰卧硬板床或平地上。②急救者用握拳的尺侧(小指侧)距患者胸壁20~30cm处,迅速捶击胸骨中部1~2次,如无效应立刻放弃。

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必须相互配合,并且每1分钟重新检查呼吸及颈部脉搏,用时在5秒钟之内。总之,心肺复苏技术可归纳为ABCD复苏程序:

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 B(breathing)——口对口人工呼吸

C(cardiac massage)——是扣击胸部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必要时行开胸心脏按摩

D(drug)——心内或静脉内注射药物

12.心肺复苏操作指征 篇十二

关键词:萨勃机,心肺复苏,急诊,护理

在急诊工作中,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 如何有效提高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是保证心肺复苏 (CPR) 成功的关键。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 我科共收治心脏骤停患者207 例, 分别采用人工心肺复苏和萨勃机心肺复苏, 前者92 例, 后者115 例, 分别对两组的复苏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性112 例, 女性95 例, 年龄22~84 岁, 其中冠心病82 例, 脑血管病变45 例, 颅脑外伤32 例, 失血性休克17 例, 溺水13 例, 一氧化碳中毒5 例, 药物中毒3 例, 过敏性休克2 例, 电击伤3例, 其他5 例。心脏停搏时间小于10 min, 除外胸腹外伤, 恶性肿瘤晚期。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路, 行电除颤,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等复苏药物, 并及时溶栓,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参照2010 国际心肺复苏与血管急救指南进行。常规治疗组采用人工胸外按压, 呼吸机辅助通气, 100次/min, 深度5 cm, 3~5 人, 每2 分钟交换。萨勃机组采用1007 型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胸外按压, 同步辅助呼吸。将背板置于患者肩背部, 底板插入背板中, 按压垫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通气管连接气管导管, 氧压力0.3 MPa, 按压深度5 cm, 频率100 次/min, 按压与延迟通气之比为5:1。

1.3 抢救时监测心电监护, 血氧饱和度监护, 动脉血气分析 (开始时15~30 min, 后30~60 min) 。根据按压波形调节按压深度。观察机器运行情况, 1 人负责吸痰、静脉注射药物。

1.4 使用后处理停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后注意清洁、消毒、保养, 通气管为一次性无菌使用, 一人一更换, 治疗后登记治疗进程。

1.5 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心肺复苏成功指标:大动脉搏动恢复, 可听及心音, 肱动脉收缩压≥60 mm Hg, 缺氧明显改善, 瞳孔由大变小, 自主呼吸恢复。监测指标:观察两组CPR至心跳恢复时间, CPR成功率, 存活率, CPR 30 min的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 复苏成功后生命体征及复苏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CPR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存活率比较, 萨勃机组明显高于人工组P<0.05 (表1) 。萨勃机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较人工组明显改善, 且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人工组P<0.05 (表2) 。

3 讨论

心跳骤停患者是急诊工作中最危重的病例, 而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骤停的有效方法。 1960 年Kouwenhoven等报道了利用胸外按压的方法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标志着现代胸外按压术的开始。如何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成为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性问题, 2010 年CPR指南把胸外按压提到了第一的位置, 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 并强调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1]。

研究表明, 即使是医务人员的CPR按压深度也往往达不到指南要求。Ochoa观察发现, 在复苏的第1 分钟就会出现按压质量下降:按压深度变浅、频率降低、胸廓放松不足。而且操作者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变化[2]。同时有临床研究显示, 只有在非常好的胸外按压的情况下, 并且保证按压中断时间少于10 秒, 可以观察到心脏明显收缩, 并有足够的动脉血液灌注[3]。人工CPR的实施由于受到操作人员的能力, 中断时间, 复苏时间, 电除颤, 给药等因素的影响, 常常不能保证胸外按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从而影响了CPR的成功率及存活率。因此有学者认为机械装置辅助的胸外按压可以代替人工CPR。国际上采用自动心肺复苏机进行CPR已有30 多年, 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提高CPR的质量[4]。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设备。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复苏与人工心肺复苏相比有明显优势:①按压频率、幅度可调、均等,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可以持续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可以单人进行复苏。②萨勃机用氧气驱动, 不会对心电监测和电除颤造成影响, 在操作中避免按压中断。③转运途中也可以保持按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④肋骨骨折、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⑤可进行有效的超长心肺复苏。⑥可自动达到通气/按压的最佳配合, 5 次按压机器自动输送1 次预定的潮气量, 有利于CO2的排出, 可作为简易呼吸机使用。

我科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证明使用萨勃机进行心肺复苏与人工心肺复苏比较, 复苏的成功率、存活率均明显增高, 复苏成功时间缩短。复苏成功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均优于人工复苏组, 血清乳酸水平明显低于人工复苏组。证实萨勃心肺复苏机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Hazinski MF, Msn RN.《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M].美国:美国心脏学会出版社, 2010:11-12.

上一篇:中介店经理岗位职责下一篇:观看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600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