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试技能(精选8篇)
1.心理测试技能 篇一
心理测量技能
1、WAIS-RS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个体测验)
项目内容:分城市和农村两式,各包括言语测验(VIQ)和操作测验(PIQ)两部分共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代表测验)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属记忆注意能力项目。图画填充和图片排列受言语能力影响。算术及5个操作项目有时间限制。
适用范围:16岁以上,以长期生活、学习与工作所在地判断属于城市还是农村。个别测试
实施步骤: 一般先言语后操作的顺序。特殊情况可以改变。测验计分: 原始分与量表分,年龄量表分
原始分按照操作手册要求转化为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的相应的量表分,量表分相加可得出不同分测验分数,再相加可得总量表分,最后查表得出智商分数IQ;
年龄量表分: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13分相当84百分位子分>1
以总分变化反映病情演变:减分率≥先50%为显效,≥25%为有效。
注意事项:量表项目缺乏“情绪高涨”“思维飘忽”等项目,在躁狂症或精神分裂症受到限制;是辅助诊断工具,筛选阳性只能说明可能患有心理疾病。P1948、SDS 抑郁自测量表
项目内容:共20项,10个正向,10个反向。时间:最近一周 频度量表 适用范围:评定抑郁症状轻重程度及其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抑郁病人。测验计分:1~4四级评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粗分×1.25后取整结果解释:无~53~轻~62~中~72~重。
反映四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
注意事项:对严重阻滞症状的抑郁病人评定困难P1969、SAS 焦虑自测量表
项目内容:共20项,15个正向,5个反向。时间:最近一周适用范围:评定焦虑症状轻重程度及其治疗中的变化,特别适用于发现焦虑病人。测验计分: 1~4四级评分,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粗分×1.25后取整结果解释: 无~50~轻~59~中~69~重注意事项:对各类神经症鉴别作用不大;关于焦虑症状分级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P198项目内容:567项,分基础量表(10个临床和7个效度量表)、内容量表和附加量表三大类。只为精神病临床诊断,做前370题。
适用范围:18~70岁,小学毕业以上的城镇人口,农村适用性差。测验计分:除临床量表Si和Mf(线性T分)外均为一致性T分。结果解释:临床分界点:T60分。
1、效度量表解释:
Q、F、L、K:继续沿用MMPI解释标准。
Fb:后F量表,检查被试者对370题以后项目的答案效度。VRIN:反向答题矛盾量表,高分为不加区别地回答项目。
TRIN:同向答题矛盾量表,高分≥60为不加区别给予肯定回答,低分≤40为给予否定回答。
ICH:中国人低频量表,高分表明答题方向与正常人相反。
2、临床量表解释:大体同MMPI,量表0、5一般不做编码分析突出编码:次高点比第三高点至少高出5分(T分标准)。非突出编码:次高点与第三高点相差不足5分(T分标准)。12/
21、13/
31、28/82、68/86
虑。高于14分提示有临床意义。注意事项:不适合作为焦虑障碍的筛查和诊断工具;只是用来评价焦虑状态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特点,不具有鉴别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功能;缺乏可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要对评定员进行认真培训保证一致性。一次评定约15-30分钟,第14项需结合观察评分。P18115、BPRS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项目内容:原16项,增加2项后18项,5类因子记分。我国量表协作组增加2个项目:自知力障碍,工作不能。
适用范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尤适于精神分裂症,但不具备诊断功能。实施步骤:
1、评定方法:观察与病人口述。评定近1周的情况。
2、评分标准:1~7 七级评分,没有或不能评定记 0,统计时删除。测验计分:总分、因子分和单项分
1、总分:算术和,18~126 之间。
2、因子分:5类,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包含项目得分的算术均数,在 0~7 分之间。
3、单项分:0~7 分。结果解释:入组标准分 > 35 分。总分越高,病情越重。干预前后总分差值越大,结果解释: IQ在90~109之间的人平常,约占全体人群的50%,70~130正态分布,<70智力缺陷。VIQ、PIQ差异达10以上才有意义,优势半球有损害,VIQ < PIQ;非优势半球有损害,PIQ < VIQ
与年龄量表分比较:分测验高于平均分3分以上为强点,低于平均分3分以上为弱点
与常模量表分比较:应以10为平均数,13分及以上为强项,7分及以下为弱项 再测效应:一个月内第二次测验P>V差量增加6分,几乎显著的V>P差异可能反映有实际意义,刚刚显著的P>V差异应被忽略。
2、CRT 联合型瑞文测验(个体、团体均可)
项目内容:非文字智力测验,彩色型和标准型的合并本。72幅图,分6个单元,每单元12题。
适用范围:5~75岁均可粗评智力等级,可个别也可团体测量。实施步骤:限时40分钟,20和30分钟各报时一次,并记录所做题量。
测验计分:二级评分,对1错0。原始分转化为百分等级,再转化为IQ分数。
结果解释:IQ在90~109之间的人为中等,约占全体人群的50%,70~130正态分布,<70为弱智。注意事项:每次施测团体不应超过50人,超过30人增加主试助理。
3、中国比内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首次引入比率智商的概念。中国比内放弃比率智商,采用离差智商。项目内容:51题,从易到难排列。适用范围:2~18岁。农村城市共用。
实施步骤:先填写记录纸上要求的简历并签名,主试应签名,后按照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连续5题不通过,结束测验。
测验计分: 通过一题计1分,答对及认可通过的分数相加得总分,根据实足年龄和总分可查表得相应智商。
结果解释: 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IQ在90~109之间的人约占全体人群的46.5%,70~140正态分布,≤69为智力缺陷。注意事项:施测时主被测对坐P1724、MMPI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
项目内容:共566项,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用于临床诊断做前399题。
适用范围:年满16岁,或小学毕业,或没有影响测试的生理缺陷。测验计分:卡片式个别,手册式可个别可团体
记分步骤:分性别、数Q量表得分、算原始分、加K分、转换成T分(专用换算表换算)、剖面图
临床量表:
1、疑病 Hs
2、抑郁 D
3、癔症 Hy
4、精神病态 Pd
5、男子气-女子气 Mf
6、偏执 Pa
7、精神衰弱 Pt
8、精神分裂 Sc
9、轻躁狂 Ma
10、社会内向 Si
效度量表:
1、不能回答的问题 Q:566版超过30,399版超过22分为无效
2、说谎 L:原始分超过10分为无效
3、诈病 F:高分表示可能是装病;如果测验有效,F量表分数暗示 精神障碍程度
4、校正 K:判断态度是否隐瞒;对部分分量表进行加权Hs+0.5K,Pd+0.4K,Pt+1.0K,Sc+1.0K,Ma+0.2K
结果解释:标准分分界值:中国T分为60分,美国T分为70分。注意事项:P18019、MMPI-2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第二版
因子分:精神质因子P、神经质因子N、内外向因子I、装好坏因子F、反社会因子A、男女子气因子M。
3、内容量表:内部症状类、外显侵犯行为类、消极自我认识类、一般问题类
20、MMPI与MMPI-2的典型组合模式(剖面图)(二级书 P222)
1、效度量表:(非常低 < 40 < 低 < 50 < 不高 < 60 < 高 < 100 < 非常高)1)全答肯定:L、K非常低,F非常高,呈高尖“∧”,临床量表左低右高。2)全答否定:L、F、K均高,临床量表Hs、Hy非常高。3)装好模式:L、K高,F低,呈“∨”。4)自我防御模式:L不高,F低,K高。5)症状夸大模式:L、K低,F高(接近或超过70),呈“∧”。
2、临床量表:以量表5(Mf)为垂直中线1)神经症模式:左高右低,量表1、2、3均超65A类神经症:
1、3为最高和次高,比2高出5分。解释:将个人烦恼以合理化和社会可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B类神经症:呈现1、2、3依次下降。解释:长期的过分躯体关注,多疑敏感。C类神经症:呈现2、1、3下降。解释:慢性神经症倾向,伴有混合性躯体症状、多种躯体不适。D类神经症:呈现1、2、3依次上升,且均高于65。解释:多见于女性,为妇科方面主诉,癔病性剖面图。2)精神病模式:左低右高,量表6、8为高双峰,6、7、8组合占优势。3)边缘性模式:所有或绝大多数量表超过65,常伴F量表极度升高。5、16PF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P186 项目内容:187题,适用范围: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团体测试,也可个别实施。测验计分:0~2三级评分(聪慧性有正确答案,对1错0),后查表得出标准分数。标准10分结果解释:以高低分特征来解释结果,标准分:1~3为低分,8~10为高分。乐群/聪慧/稳定/恃强/兴奋/有恒/敢为/敏感/怀疑/幻想/世故/忧虑/实验/独立/自律/紧张 次元人格因素包括: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特殊演算公式的应用:心理健康者、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创造力强者、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注意事项:先答四个例题,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不能漏选,尽量不选中性
6、EPQ 艾森克人格问卷项目内容:分成人版与幼年版,均88题;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四个分量表。适用范围:成年版:16岁以上;幼年版:7~15岁。测验计分:只回答是与否,不能漏答。符合规定计1分,不合不计分,总分按年龄与性别常模换算标准T分。结果解释:E内外向性,N情绪稳定性,P社会倔强性,K掩饰性。气质类型关系图:抑郁质(内向,不稳)粘液质(内向,稳定)胆汁质(外向,不稳)多血质(外向,稳定)分界值:(T分)三八节38.5~43.3~56.7~61.5 六一节
7、SCL-90 90项症状清单项目内容: 90题,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如睡眠及饮食)。时间:现在或最近一周适用范围:了解精神病人疗效评定;了解躯体疾病患者精神症状;调查群体心理卫生问题。测验计分:总分、因子分总均分:总分/90 阳性项目数:单项分数(0~4级)>1分,(1~5级)>2分的项目阴性项目数:没有症状的项目 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分)/ 阳性项目数因子分:单类因子项目的得分结果解释:以总分高低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分界值(1~5级)总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子分>2(0~4级)总分>7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
10、LES 生活事件量表
项目内容:48条,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生活28条、工作学习13条、社交及其他7条)
适用范围:16岁以上人群。主要用于病因学研究;指导心理治疗;甄别高危人群;指导正常人群。
实施步骤:通常记录1年内的事件测验计分: 一过性事件记录发生次数,长期事件不到半年记1次,超过半年记2次。影响程度:0~4五级评分。持续时间:1~4四级评分。某事件刺激量=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发生次数正性刺激量=好事刺激量之和 ;负性刺激量=坏事刺激量之和 ;总刺激量=正性刺激量+负性刺激量结果解释: 95%正常人一年内不超过20分,99%不超过32分。负性刺激量分值越高,影响越大。
1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项目内容:共10个项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利用度 3条。适用范围:了解被试者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关系。统计指标:总分:十项之和;客观支持分2、6、7;主观支持分1、3、4、5;对支持的利用度8、9、10 注意事项:评定的时间范围应考虑每个条目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受检者本人惯用的方式和情况评定。
12、应对方式问卷项目内容:共62项,6个分量表。时间:近2年。测验计分: 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分之和/分量表条目数 6个应对因子关系序列: 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 成熟型、不成熟型、混合型
13、HAMD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项目内容:临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有3种版本,常用24项内容。他评量表 适用范围:有抑郁症状的成年病人,不能很好鉴别抑郁与焦虑。实施步骤:
1、评定方法:交谈与观察,两名评定员独立评分,先评当时或入组前一周,干预2~6周后再次评定。
2、评分标准:大部分 0~4 五级评分,少数 0~2 三级评分。测验计分:总分与因子分
1、总分:所有项目得分总和,2人评定取算术平均数。
2、因子分:7个因子,焦虑/躯体化,体重,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结果解释:(总分)症状越轻,总分越低;反之亦然。24项版本:无抑郁 < 8 ~ 20 < 轻度或中度抑郁 < 35 < 严重抑郁17项版本:无抑郁 < 7 ~ 17 < 轻度或中度抑郁 < 24 < 严重抑郁注意事项:对于老年病人和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的评定在信度效度上受影响;对不典型抑郁的测评可能低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中的焦虑症状使测评抑郁症状的特异性受影响,降低了对焦虑障碍的鉴别意义。一次评定约15-20分钟。
14、HAMA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项目内容: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和精神性焦虑。适用范围: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虑状况,不适于精神病时的焦虑状况,也不能很好鉴别抑郁与焦虑。实施步骤:
1、评定方法:交谈与观察,两名评定员独立评分,先评当时或入组前一周,干预2~6周后再次评定。
2、评分标准: 0~4 五级评分。测验计分:总分与因子分
1、总分:所有项目得分总和,2人评定取算术平均数。
2、因子分:2个因子 躯体性焦虑:肌肉、感觉、心血管、呼吸、胃肠道、生殖泌尿和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精神性焦虑: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和会谈行为表现。结果解释:(总分)无 < 7 < 可能 < 14 < 肯定 < 21 < 明显 < 29 < 严重焦
干预效果越好。
注意事项:评定约20-30分钟,评定入组前一周情况,以后一般隔2-6周评定一次;BPRS适宜于对中、重度精神病性症状评定,对轻度评定不理想,不具备精神病性障碍诊断功能,且关注阳性症状较多,阴性症状反映不足。P184
16、BRMS 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项目内容:原11项,增加2项后为13项。我国量表协作组增加2个项目:幻觉,妄想。
适用范围:评定躁狂状态,适于情感性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成年患者。实施步骤:
1、评定方法:会谈与观察,评定最近一周情况。
2、评分标准:0~4 五级评分。
测验计分:总分 0~5:无明显躁狂症状。6~10:肯定躁狂症状。>22:严重躁狂症状。
结果解释:总分越高,病情越重。干预前后总分差值越大,干预效果越好。注意事项:应由经过训练专业人员担任;评定约20分钟,评定入组前一周情况,以后一般隔2-6周评定一次;对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兴奋不敏感,尽管兴奋明显评分却很低。P18717、WISC-RC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项目内容:共12项分测验。言语量表由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背数6个组成;操作量表由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迷津6个组成。背数与迷津为备用测验,同类测验失效时使用。
适用范围:6~16岁少年儿童。城市农村共用。实施步骤: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交叉进行。测验计分:
1、实足年龄计算:精确到天,测验日期减去出生日期,不够的向前借位,1年=12个月,1月=30天。
2、量表分与智商的换算:原始分需要查表转换为量表分,其提供的量表分是在儿童自己所属的年龄组内转换。
结果解释:合计分不计备选项目分。分界点:70分,≤69为智力缺陷。
18、CBCL 儿童行为量表
项目内容:分四种表格:家长用(2~3岁,4~18岁)、老师用、年长儿童自评用。分三个部分:一般情况、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
适用范围:4~16岁儿童,筛查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主要识别与评价行为和情绪问题高危儿童,但不能诊断和反映严重程度,对儿童孤独症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敏感性也不足。
实施步骤:(二级书 P200)
1、评定方法:针对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版本。
2、评分标准:第一部分不计分。第二部分按照规定计分。第三部分依据最近6个月,0~2三级评分。测验计分:
1、第二部分,社会能力归纳为3个因子: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及学习情况,得分越高,能力越强。
2、第三部分,算术和为总粗分,分值越高,行为问题越大。结果解释:
1、第二部分,T分 < 30分为可疑异常。
2、第三部分,总粗分正常上限分界值:
男孩4~5岁:42分6~11岁:40~42分12~16岁:38分女孩4~5岁:42~45分6~11岁:37~41分12~16岁:37分因子分上限分界值:T70分。
测量公式
百分等级:PR=100-(100*R-50)/N(R为排名顺序,N为总人数)
百分位数:(100-PR)/(最高分-PP)=(PR-1)/(PP-最低分)(PR为百分等级,PP为百分位数)
信度系数:R2222222
xx= ST/ SX=1-SE/SX(SE为随机误差方差,SX为总方差,ST为测验真方差)
效度系数:S2222222
X =SV+ SI+SE(SX为总方差,SV为测验有效方差,SE为随机误
差方差,S2
I为系统误差方差)
2.心理测试技能 篇二
1 心理训练的概念与发展
1.1 什么是心理训练
在体育界,心理训练已被应用在很多方面,如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健身康复等。那么什么是心理训练。有数据表明,心理训练是以促进运动操作表现的心理技术的运用为目的,以致力于运动员心理建设并以此促进其稳定高水平发挥为目标的。心理训练还包括模拟训练、属于临床心理治疗技术的运用过程和对个体施加有意识影响的训练手段等[2]。有人把心理训练定义为:对大脑或心理进行的专门化训练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心理训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或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狭义上讲,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或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3]。
我们可以看到,广义的心理训练维度更广,涉及的问题更多,但是在短期内不易看到直接效果,同时有些作用效果往往也是无形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而狭义的心理训练要求具有明显而快速的心理训练效果,注重的是良好的结果呈现。例如,进行一次放松性训练,就应当见到放松后的心理效应——精力恢复,感觉锐敏等。
1.2 体育心理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心理训练的思想源远流长,从我国古代身心统一的观点和实践到古希腊哲学家关于灵魂的学说。到了近代,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应用,都可以看作是心理训练的源头。心理训练应用于体育领域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50年代强调运动员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胜利,60年代开始强调情绪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取决于意志质量,而且与情绪有关。20世纪70年代,体育界引进了催眠、自我暗示和放松等精神治疗手段,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心理训练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体育运动心理训练的研究。
可以看到我国的体育心理训练起步晚,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和高度重视,发展很快。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等一些科研机构组建了运动心理学研究室,体育原先开始讲授运动心理学课程,1980年成立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迄今拥有会员已超过400人[4]。
现在,心理训练已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利品。除竞技体育之外,心理训练广泛应用与学校教育、军事训练、医疗及生活等诸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心理训练的对象已拓展到青少年学生、演员、飞行员、医务人员等人群。心理训练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提高运动成绩,而是能有优异的表现,取得卓越的成就,提高生活质量。
2 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
在我们讨论心理技能训练之前,可以对心理技能的含义进行思考。什么是心理技能。心理技能是在人脑内部进行和形成的内隐技能,它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有关。其特点是定向性、内隐性、结构的不确定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成熟和可训练性等,这些特点可以称之为静态的特点,而在运动中心理技能又有什么特征。运动中的心理技能主要是与运动活动密切相连的并指向运动活动和动作。在运动中,心理技能往往表现不稳定,个人特点突出,有时表现潜意识,而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与表现只在特定运动情景下呈现,难以重复和再现。
3 “心理训练”和“心理技能训练”的区别
3.1 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4]。《辞海》将技能定义为: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技能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利用经验和知识通过执行一定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教育大辞典》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该定义突出了技能是通过活动或动作习得的,明确的回答技能的获取方式。但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未能提示技能尤其是智能技能与知识的本质联系,可能会导致机械模仿和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5]。尽管人们在对技能的理解和定义存在着很多分歧,但这些定义还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其中不难找到其共同点:技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后天习得的。外显的动作技能和内隐的心智技能都可以用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技能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面向目标不断熟练化的过程;技能与知识存在着密不可分联系。知识并不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就成为联络知识和能力的桥梁[5]。
3.2 两者的区别
显而易见,心理技能训练较心理训练多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主要部分,是较心理训练下位概念,包括的范围也没有心理训练广。通过知网查询:检索字段为篇名,检索关键词为心理训练,我们可以找到2474条关于心理训练的文章。而以心理技能训练为检索关键词时,则检索到86条结果。从检索结果来看,以两者命名的论文,心理训练始于1979年,心理技能训练则始于1995年。可以看到“心理技能训练”一词的使用时间较短使用频率较高,大家还是普遍用“心理训练”一词来阐述心理方面训练的问题。另有资料表述“在竞技体育中,心理训练一词常与心理技能训练一词相互替代,且心理训练一词使用频率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等词在过程和目标等特征上相似并且容易联系在一起的缘故”[2]。
4 “心理技能训练”这一提法的积极意义
心理技能训练虽然是心理训练的下位感念,但是也不能否认“心理技能训练”一词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理技能训练可以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适合运动专项需要的良好的认知能力(如专门化知觉)及人格特征(情绪稳定性、自信心等);帮助运动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运动员形成适合训练和比赛发挥要求的心理状态的能力,从而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6]。
心理技能训练更加突出和强调了心理训练在不同的项目中具有专项性的特征,而不同的专项就决定了心理训练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另外,技能学习具有迁移的特点,特别是运动技能,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已形成的动作技能,对另一些新技能的形成发生的影响,或者学会了新的动作技能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的保持产生的影响。而在心理技能训练中也追求迁移效果,即不但使运动员对各种情景中的某个问题,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其他情境中的其它问题的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不但使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受益,而且使运动员终身受益[7]。因此,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一词更能体现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运动员的积极影响。
5 结语
3.赛前心理技能训练 篇三
有目的地对运动员的心理施加影响,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以使运动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训练方法很多,简介几种:
1、放松训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赛前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暗示等手段,使身体松驰,进而引起心理放松。放松训练有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生理上的益处,调节兴奋水平,作为心理训练的基础作用。运动放松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结合暗示,进行放松训练。对训练和比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变赛前注意力过于集中训练。赛前运动员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作为教练员可以适当地安排好赛前的积极性休息,搞一些调剂性训练,改变训练环境,离开运动场,到公园、野外散步等。使运动员过于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放松和转移,让运动员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及时转换,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上场比赛。心理学理论讲,运动员只有在思想适当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比出最佳成绩。
3、赛前创造与实际比赛相同的条件和环境。可以找类似对手的队或人进行适应性比赛,在平常的训练中尽量创造与比赛相同的环境以使运动员适应比赛条件和气氛,从而提高各种自制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从容应对比赛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发挥出最佳的状态。
4、了解和掌握运动员临场情绪变化。教练员要掌握比赛规律,分析运动员心理活动。如田径竞赛比赛中遇到领跑运动员时怎么办?遇到跟跑队员时怎么办?对于兴奋型队员,把战术讲清楚就放手让他们去比赛。对于胆小、紧张的运动员要更多鼓励使其放下负担、排除杂念、轻装上阵。就是不要让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负担,否则会影响比赛。
5、教练员要提高临场指挥艺术。一场比赛,场上情况错综复杂,千变万化,领先教练员不要沾沾自喜,落后教练员更不要垂头丧气,应当知道教练员在场下的情绪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场上队员的发挥。因此,作为场上指挥员必须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善于控制自己。场外指导时要做到简单明了,通过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说明一切。
4.《专业特警技能测试办法》 篇四
一、狙击职位
(一)考试内容:100米88狙击步枪精度射击(小环靶、卧姿有依托)
(二)考试规则
1、示范员进行规则示范,讲解相关要求。
2、考生抽签决定先后顺序,依次参加考试。
3、考生听到指挥员口令后,由出发地线领取子弹、弹匣;进入射击地线,卧姿装子弹。试射2发子弹,2分钟内完成。记分射击5发子弹,3分钟内完成。射击完毕后,举手报告“射击完毕”,由指挥员下达“退子弹,验枪”口令,完成后将枪支放置靶位指定处,退后三步,等待指挥员指挥离开。
4、考生在射击考试进行中出现枪械或弹药故障未完成射击的,举手示意或报告,经指挥员同意后退出靶位,待首轮考试结束后重新射击。
5、射击完毕后,由考生在靶纸和成绩单上确认签字。
(三)评分标准 1、1环得2分,50环为满分100分。
2、弹着压环线按环内计算。
(四)考场纪律
1、考生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没有指挥员口令,不得私自触摸枪支。除准备指向目标射击外,不得随意扣动扳机。
2、考生将枪口指向不欲射击方向的人或物体时,当场取消资格。
3、考生不按动作程序要求射击时,当场取消资格。
二、排爆职位
(一)考试内容
1、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排爆理论、炸药爆炸基础知识理论。
2、实际操作。考试内容为炸药的识别、爆炸装置的识别、爆炸装置的处置。
(二)考试规则
理论考试结束后,进行实际操作考试。
裁判员讲解相关要求后,考生对准备好的炸药及爆炸装置依次进行识别,并抽签选择一种爆炸装置进行处置。
1、对炸药的识别。要求考生对准备好的四种炸药逐一进行识别,并当场报出炸药名称。
2、对爆炸装置的识别。要求考生对准备好的三种爆炸装置在不引爆的前提下准确报出爆炸装置的种类。
3、对爆炸装置的处置。要求考生对爆炸装置在不引爆的前提下成功处置。
(三)评分标准
1、考试成绩中理论考试40分;实际操作60分,其中:炸药的识别10分、爆炸装置的识别30分、爆炸装置的处置20分。
2、实际操作得分标准
(1)对炸药的识别:每正确识别一种得2.5分。
(2)对爆炸装置的识别:每正确识别一种得10分,在识别过程中如引爆爆炸装置本项不得分。
(3)对爆炸装置的处置(抽签确定一种):
拉发类电发火非制式爆炸装置的处置。打开爆炸装置外包装5分;辨别出电源导线和电雷管脚线5分;剪断电雷管脚线和电源导线5分;分解电雷管、炸药和电池5分。
压发类电发火非制式爆炸装置的处置。打开爆炸装置的外包装5分;辨别出电源导线和电雷管脚线5分;剪断电雷管脚线和电源导线5分;分解电雷管、炸药和电池5分。
遥控类电发火非制式爆炸装置的处置。使用频率干扰仪进行频率干扰4分;打开爆炸装置的外包装4分;辨别出电源导线和电雷管脚线4分;剪断电雷管脚线和电源导线4分;分解电雷管、炸药和电池4分。
在处置过程中如引爆爆炸装置本项不得分。
(四)考试纪律
1、考生不得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现场。
2、考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三、攀登职位
(一)考试内容:10米高度徒手攀绳上。
(二)考试规则
1、示范员进行规则示范,讲解相关要求。
2、考生抽签决定先后顺序,依次参加考试。
3、考前1分钟考生进入攀登起始位置。裁判员再次检查着装和携带装备。
4、考生系好安全带,连接保险绳,经裁判检查合格,进入攀登位置等候裁判员的口令。
5、裁判员下达:“各就各位—预备”口令,稍做停顿后,见无异议,下达:“开始”口令,考生开始攀登。
6、考生在攀登过程中除规定装备外不得借用任何工具,在攀登过程中出现脱手等失误情况不计成绩。每名考生最多可进行两次攀登,取其中一次最好成绩。
(三)评分办法
攀登用时在7秒以内的(含7秒),记100分; 用时8秒以内的(含8秒),记95分; 用时9秒以内的(含9秒),记90分; 依此类推,用时每增加1秒扣5分。
(四)考场纪律:考生必须严格按照裁判的要求进行操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四、搏击职位
(一)考试内容:应用搏击实战。
(二)考试规则
1、裁判员讲解相关要求。考生抽签分组,每2人1组,进行三局实战比赛,每局3分钟,每局间隔休息时间1分钟。
2、比赛中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3、比赛中禁用方法:用头、肘、膝和反关节动作进攻;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用任何方法进攻倒地人员和被倒地人员。
(三)评分标准
1、专业基本功:1-20分
2、进攻及防守意识:1-15分
3、进攻及防守实效性:1-20分
4、动作灵敏度和协调性:1-15分
5、综合实战能力:1-30分
现场评委根据上述5项内容打分,取评委打分的平均分,为考生最终得分,满分100分。
(四)考试纪律:考生必须听从考官和考务人员的安排和指挥,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五、突击职位
(一)考试内容:“95”式突击步枪突入房间识别射击和“92式”手枪速射
1、“95”式突击步枪突入房间识别射击
考试条件:战斗着装,目标劫持人质靶2个,距离30-40米,使用弹数4发。
实施方法:示范员进行规则示范,讲解相关要求。考前每人试射2发子弹,试射完毕进行考试。考生领取4发子弹,“95”式步枪1支,弹匣1个,枪弹结合(不上膛、不关保险)在攻击发起位置待命。考官下达开始突击口令,队员自行进入室内,送子弹上膛,在20秒内完成射击。射击顺序由左到右进行,每个劫持人质靶射击2发子弹。完毕后听口令验枪,由考生在靶纸和成绩单上确认成绩后签字。
成绩评定:计算两个靶位命中总环数,每1环对应分值为2.5分,累计确定最终得分成绩,满分100分。每个靶位只取2发有效成绩(按由高到低取),多打不计成绩。命中人质该靶位不得分。射击过程中,如出现枪械故障,举手示意,经考核组检查,如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故障,安排重新射击考试。
考试纪律:考生必须按照考官口令做动作。考生必须按照左为第一个目标,右为第二个目标的顺序进行射击。时间到必须停止射击,违规者取消考试资格。
2、“92式”手枪速射
考试条件:战斗着装,胸环靶1个,距离20米,使用弹数10发。
实施方法:示范员进行规则示范,讲解相关要求。考前每人试射2发子弹,试射完毕进行考试。考生领取10发子弹,92式手枪1支,弹匣2个,每个弹匣各装弹5发,枪弹结合、不上膛、不关保险,在20米位置处准备射击。当考官下达开始射击口令,队员自行上膛(自行更换弹匣),在30秒内完成射击。射击完毕后听口令验枪,由考生在靶纸和成绩单上确认成绩并签字。
成绩评定: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100环即100分,99环即99分,以此类推。当射击时间30秒到后,考官下达“停止射击”口令,考生应该立即停止射击,否则成绩记为0分。射击过程中,如出现枪械故障,举手示意,经考核组检查,如非人为原因引起的故障,安排重新射击考试。
5.2014钳工技能测试题 篇五
一、填空题(40分):
1、钳工按工作内容性质来分,主要有__________钳工、____________钳工、_________________钳工三种。
2、量具按用途和特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_量具、________量具和__________量具。
3、錾削的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面划线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5、塞尺是用来检验两结合面之间____________ 的片状是量规。
6、孔位检查线形式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7、锉刀按其用途不同,分为___________锉、__________锉、__________锉三种。
8、平面锉削有__________锉、__________锉、__________锉三种。
9、用钢直尺、刀口形直尺检查平面度时,应沿加工表面__________向、__________向、__________方向逐一进行检查。
10、锯齿的粗细由锯条每_________________mm长度内的锯齿表示。
11、錾子的握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普通锉刀按其断面形状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13、游标卡尺可用来测量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4、研磨是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工件表面磨去一层_____________的加工方法。
15、弯曲分为_____________弯和_________弯两种。
二、计算题(10分):
在钢件上攻M12的不通孔螺纹,其螺纹有效浓度为40mm,求底孔直径和深度各是多少?
三、简答题(20分):
1、简述划线的作用?
2、平面上相互垂直的基准线有哪三种形式?
3、研磨平面常用采用哪几种运动轨迹?
4刮削一般用于什么样的场合?
四、写出下图中各标注符号的含义。(10分)
6.心理委员技能大赛自我介绍 篇六
大家晚上好!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来自法学132班。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心理委员技能大赛”这个舞台上展现自我。
今年春晚第一个登台的语言类节目是由贾玲等人带来的《喜乐街》,其中贾玲扮演的女汉子更是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深入人心。嘿嘿~~,没错,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想表达:我也是一只女汉子。
我比较哎闹腾,美其名曰:热爱运动。但是,很遗憾的是没有一项体育项目可以拿得出手,尤其是那些个球类运动,什么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通通不会,更别说篮球了,因为身高限制太严重了。当然,如果跑步也能算,那我还是能跑的。
女汉子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外向的,那么,一外向就喜欢说话,喜欢认识新鲜事物,结交新的朋友,俗语就是“人来熟”…超爱聊天,如果聊到点儿上,通宵神马都是浮云,所以,比较啰嗦。另外,我比较喜欢唱歌,不过记性真的是不好,总会忘词儿。比如昨天在路上随便来了两句,硬是把《半岛铁盒》里的“为什么这样子,你拉着我,说你有些犹豫”唱成了“怎么会这样子,你拉着我…”
额,女孩子嘛,总会有可爱,犯傻的瞬间的,昨晚一激动,在寝室里和室友来了句“我把厕所掉在手机里了”
介绍了这么多,大家对我应该有一些些了解了吧,接下来说说关于心理委员:
7.少儿羽毛球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 篇七
一、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及其差异
少年儿童的心理状态处于一个上升的不平稳阶段, 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选择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他们会对一些新奇事物倍感兴趣, 所以在对少年儿童进行训练的时候要选择独特、新颖、多样的训练方法, 这样将会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此外, 少年儿童的的感情较为丰富且不稳定, 很容易冲动。在日常的训练中经常会因为教练的批评或表扬而把喜悦或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好起来。而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缩小心理成熟的周期, 灌输心理控制的思面, 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一) 智力因素的差异
体育运动中应具备的智力因素被称为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被界定为一种以一般智能为基础的, 同时运用了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门学科知识在内的智力能力。良好的运动智能可以帮助少儿运动员更加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的特点及其规律, 从而缩短学习和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运动智能的结构包含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等方面内容, 这些方面的有效组合才能构建起一个完善的运动体系。
1. 观察力方面
羽毛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体力与脑力要求都相当高, 在进行技战术原理的传授过程中, 观察力至关重要。教练在传授新动作的时候, 运动员要能够通过观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直观信息材料, 然后通过思维活动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观察力的好坏直接决定动作能力的接受快慢情况。
2. 记忆力方面
记忆是指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运动员观察到的动作示范或者比赛场上瞬息万变的状况经过大脑处理形成经验储存在大脑中形成记忆, 然后才能掌握准确的动作技能, 才能具备处理比赛状况的临场经验。运动记忆有一个独特的特点, 就是一经形成, 即使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原因就是运动动作主要是受到小脑对肌肉运动的反馈调节的控制。
3. 思维方面
运动员在进行体育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会逐步对这项体育项目的感性认识在大脑中经过抽象与概括的过程, 形成对动作技能或者战术打法的理性认识, 这种理性层面上的认识反过来又能对体育运动有着指导的作用, 使体育运动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思维表现在羽毛球赛场上就是通常教练们会说的一句“用脑打球”, 比赛中要时时刻刻让大脑保持活跃, 思考每个球怎样打才会让对手感到最不舒服, 这样才能够制胜。
4. 想象力方面
想象力作为一种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运动员以及教练根据训练计划所要达到的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 通过实践产生出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或取得优异成绩。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在赛场上往往可以打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回球, 让场边观众大为惊叹, 这就是羽毛球的观赏性所在。对于少年儿童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要从小抓起, 作为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训练的目的, 在传授技术动作, 教授战术打法及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中经常性地采用一些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 又符合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可以为运动员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提升与发展提供铺垫。
(二)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非智力因素包含少儿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兴趣和态度的差别,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主要是对运动员的体育行为起着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非智力因素分为个体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 个体倾向性的差异
在羽毛球训练中, 少儿运动员一旦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羽毛球训练的过程中, 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就能够在训练中集中注意力等等。但针对于少年儿童这样一群刚刚过了“心理断乳期“的孩子, 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不是容易的事。各个年龄阶段对于动机的认识不尽相同, 儿童对于学习羽毛球的动机不是特别的明确。特别是一些刚进入运动队训练的少儿运动员对于羽毛球学习的初始动机是因为看着好玩, 而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比赛成绩。经过长期的训练以及比赛的洗礼, 求胜心越来越强, 动机也会越来越纯粹。作为教练的任务就是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构建队员们的运动动机, 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兴趣决定了运动员参与训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羽毛球本身相对于一些单纯的比速度、耐力、力量等的运动项目而言, 其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
2. 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在运动员的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特别表现在气质类型方面。有研究表明, 羽毛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主要涵盖了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它们的混合型。抑郁质的人一般不适合从事对抗性的体育项目, 羽毛球也不例外。胆汁质的容易兴奋, 具有良好的反应和爆发力, 但其情绪容易起伏波动, 容易冲动。对于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来说, 他们在运动中表现出反应快, 思维敏捷灵活等特点, 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中, 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比其他气质类型的运动员更强的环境适应感, 对于战术时机的把握更加精准独到。但往往这类运动员会对自身的能力表现出一些盲目的自信心, 从而会导致他们在比赛或训练中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二、少年儿童羽毛球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 并围绕计划的贯彻实施、诊断指标等环节进行适宜的评价, 才能达到对心理技能训练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通过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实施, 可以使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心理学工作者等相关人员有统一的认识和行动, 这样可以明确训练的目的,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一)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内容
制定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既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需要, 又必须考虑到主客观方面提供的可能性。首先必须明确一个运动员的起始状态,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必须要以能够实现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转移为基础;然后要设置一个训练目标, 为了完成心理技能的起始状态的转移这一目标, 必须设置一个目标状态, 也就是在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效果, 或者是在某次大型比赛中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针对运动员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 需要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内容。具体的训练内容应该包括:训练任务、时间安排、练习内容、具体要求、心理咨询与指导以及如何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
(二)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评价
心理技能训练计划制定后, 要适时地对一些反馈信息进行处理, 应随时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动调整计划。当最后一个阶段的心理训练计划结束之后, 还要对这一计划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方式主要有比赛成绩评价, 这是最直观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评价方式, 但仅仅用成绩来说明训练效果是比较片面的, 一场比赛的输赢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 需要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综合作用, 所以单纯地靠比赛结果来评判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好坏是不科学的。其次还有对生理指标的评价, 就是根据测量得出的运动员的一些生理、生化或心理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指标效度低和评价标准不易确定等问题, 而且具体操作过程也很复杂。在训练实践中一般会采用运动成绩和客观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训练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综合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点, 既重视心理技能训练的效力, 又体现心理技能训练与技战术因素及身体因素的交互作用。
三、小结
心理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现代竞技运动的水平,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体育工作者要广泛采用各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帮助少年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他们在日后的运动生涯中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训练和比赛。本文主要是在全面分析少年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 针对于少儿之间存在的心理差异性制定出具体的、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计划, 从而构建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良好心理结构, 让他们能够在日后的运动生涯中运筹帷幄, 能够在运动生涯之后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态度, 面对将来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摘要:心理技能训练能塑造羽毛球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 也能极大地促进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掌握。针对少儿羽毛球训练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 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 其目的是培养少儿群体的良好心理素质, 让他们在日后的运动生涯中终身受益。
8.浅论口语测试与口语技能培养 篇八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口语测试 技能培养
作为2014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的测试人员之一,笔者对测试训练材料、测试试题及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整理和分析,现阐述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同行们分享。
一、训练材料和口语测试试题的特点
2014年的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的试卷内容以2014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试行)》为基点,所有测试内容均来源于该纲要中的口语测试训练材料。只要考生平时有英语口语训练和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实践,再假以时日对该材料略做准备,测试拿到B级及以上等级就不成问题。
1.源于学生用书,内容为学生所熟悉。
与现行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一至十一模块的各单元话题密切相关。无论是功能意念部分包括的社会交往、态度、情感、时间、空间、存在等一系列内容,还是话题部分的个人情况、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节假日活动、健康、购物、天气、自然、历史与地理、世界与环境等均与考生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话题相关联,就训练材料和课本内容来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训练材料及测试试题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涉及考生的生活实际,要么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连,如语言学习、饮食、计划与愿望、科普知识及态度、情感等;要么就是考生特感兴趣的内容,如当今热点话题涉及的安全与和谐、环境保护、文化及社会差异、现代技术等。
3.难易结合,凸显考生的实际基础和水平。
两天测试所用的四套试题的内容均体现出难易结合的特点。说难易结合,其实就是每套试卷试题的出题点在哪、绕不绕圈子的问题,无论是朗读与回答问题、对话还是话题简述环节,均有考查考生能否抓住关键点的捕捉能力或技巧的题目。如在涉及Schoo llife话题的测试中,问题“Who was the speaker’s favorite teacher ?”相较于“What did the speaker’s favorite teacher teach?”容易,原因在于前者直接能从文中获取答案,而后者却绕了一下,学生反应不快的话容易出错。
二、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几大问题
1.常识性知识匮乏。
如英国的缩写theUK与全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很多学生出错,当然,方位介词的使用及东西南北等相应词汇的意义记忆混淆也可能是出错的原因之一,特别是介词of的意义及用法方面似乎问题更大。
2.英语基础知识运用掌握不牢固。
不应该出错的地方却有不少人出错的有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的转换使用分不清,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误用,如go-went-gone中,何处用went何处用gone的问题,drink-drank-drunk的使用问题等。时态、语态错误,如谈论Justin的神秘失踪与UFOs之间的关系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多种时态都涉及,学生被弄得晕头转向,到最后连测试员都有点迷糊了。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同一词根词之间的转换使用模糊,如Britain-British,hope-hopeful-hopefully等到底该用哪个不清楚。
3.考生应试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少学生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紧张、慌乱以致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一再重复一个单词、短语或简单的短句等,总之,无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很显然,这样表现肯定会影响下面的发挥,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另外,一部分学生似乎不懂谦卑礼让,漠视一切,主动打招呼、言行有礼貌等都与他们不相干,至于测试内容则更是敷衍了事,极不重视的态度溢于言表。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口语和背诵等同,他们为了应试真是煞费苦心,几乎把整本测试材料背下来了。这部分学生测试时唯恐测试员不知道他们的背诵流利程度,大多等不及测试员的引导语,尤其在对话交流测程中,测试员只来得及说开篇第一句,这部分学生便会把其应在整个对话测程中和测试员交流的所有东西一股脑地全部说完,省了测试员不少“口舌之苦”。
三、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技能培养的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要想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想用英语自然而然地和他人交流,培养他们用英语的良好心理素质很重要。英语教师必须有耐心、恒心和爱心。只有这样,才可做到尊重差异,让所有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发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把课本资源与现实生活中可利用的可生成性资源相结合,就可以在教室甚至学校内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良好习惯。这样,不论是参加口语测试还是与陌生人用英语交流都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现今社会,新事、趣事以致怪事可谓层出不穷,很多话题不仅可以丰富英语课堂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3.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教师应把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和能力培养比传授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掌握了方法,学生自然就会运用方法获取所需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引导学生摸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2014年江苏省《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试行)》.译林出版社,2013,11.
【心理测试技能】推荐阅读:
自我沟通技能测试06-25
心理测试总结09-28
销售人员心理测试08-01
心理咨询师技能教案07-24
六年级心理健康测试07-10
心理咨询师 三级技能总结06-22
心理辅导活动课技能09-24
1心理测试题含答案11-03
心理测试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08-13
小学生做心理测试题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