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主题酒店

2024-09-23

体验式主题酒店(共8篇)

1.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一

后商业时代——“主题设计”成为购物中心关键词 导语:后商业地产时代的来临,第四代城市综合体的兴起,购物不再是人们来购物中心的主要目的,体验消费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如何加强购物中心的体验性,除了项目本身的硬件条件外,业态规划、进驻品牌、后期运营策划缺一不可。而如何让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让消费者参与进来,这时,“主题设计”就成为了营造购物中心“体验”的另一个关键词。本专题从购物中心为何走主题路线、主题设计有何价值、主题设计须注意的问题,以及目前国内购物中心主题设计的发展情况等方面为您剖析购物中心的“主题设计”。

主题式购物中心概念

主题体验式购物中心: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年龄、知识和教育背景以及社会角色等因素,将购物中心细分成与之相对应的主题鲜明、个性独特的多元化消费场所,借业态及品牌组合,通过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商场服务等细节配合体现统一的主题,让消费者形成鲜明的视觉和感觉冲击。通过对主题的具象挖掘和营销推广,把商品作为“道具”,服务作为“舞台”,环境作为“布景”,使顾客在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中心商业活动中享受到美好的体验。

为何要走“主题”路线

购物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业态组合同质化

随着第四代商业模式的兴起,购物中心开业普遍调整业态,大体上形成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三大主导业态,甚至各种业态的占比都形成了所谓“定律”,一些还出现同类甚至同一个品牌相互叠加的局面。购物中心业态趋同化是业内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结果,也正是因为难以避免竞争对手的“抄袭”,才导致了如今购物中心“千店一面”的格局。

二 商户组合单一化

国内购物中心在商户组合上过于单一化,缺乏自身的商业特色。目前基本上都是主力店(超市、百货、影院、溜冰场)+次主力店(大型餐饮、快时尚)+其他品牌店。走在行业前沿的企业如万达、恒隆、凯德、华润等都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运营模式,虽各地不是简单复制,但大体上都是大同小异。

三 建筑形态呆板化 建筑理念和规划设计上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导致购物中心的外立面、内部构造、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方面千篇一律。建筑没有特色、设计没有内涵,绝大多数购物中心没有自己的“特质”,只是成为钢筋混凝土堆积而成的堡垒,缺乏鲜活的生命力。

四 服务理念空洞化

一些购物中心,进驻的品牌不错,整个设计规划也不错,就可是吸引不来人气。这源于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仅仅是看商场的环境、进驻的品牌,更深层次是感受服务。比如商场内对于老人、小孩有特殊的照顾,垃圾桶的设计,卫生间的设计等舒适度是否考虑充分,商场日常是不是会举办一些小活动等等。

购物中心主题设计的商业价值

通过主题化布局,来表现购物中心的特色主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策略,购物中心的特色主题还可以通过主题化故事、景观设计、文化气质、商品服务等要素来诠释不同的主题特色定位。如根据所在区域顾客的购物需要、消费心理特点、区域文化,参考购物中心的不同流派,确定购物中心主题,而后在空间处理、环境塑造、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商业主题进行一致性表现,真正起到商业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对于购物中心来说,主题元素的注入,无疑对其今后的长期运营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购物中心主题设计的考虑因素

主题规划

融合场所精神,根据购物中心的整体定位规划考虑;业态、商场软硬件s等均可统一规划;

建筑设计

综合建筑主体、室内装饰、景观等统一布局;尽可能的多挖掘主题背后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体验。

外在表现

可通过建筑、景观、神话故事、环境、氛围、配套设施、商业推广等全面表现主题元素

精细化运作

购物中心需要在品牌招商、商场运营等环节精细化运作。如根据主题,不时举办各种活动,如以电影作为主题,其所有的企划活动都应以电影为核心,进行道具展示、电影附属商品销售等。

人性化服务

主题设计之时都会假定吸引的客群,根据客群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儿童主题型,针对亲子活动、儿童游乐、购物、餐饮等各方面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人性化的指导、帮助,服务好客户群体。

国内主题购物中心的发展情况

概念远多于功能性

从十多年来地产项目实践来看,主题化,概念性远多于功能性。住宅你卖了算完,商业项目以运营为出发点,主题化项目的功能性、广泛的适应性和持续性是十分脆弱。业态定位仅仅是开始,而如何运用主题让购物中心人气吸金,却是很多开发商们面临的难题。为此很多商业项目开业之初一个主题,后面随着运营不断调整,主题定位不断变化,项目的培育期也因此不断延长。

服务跟不上主题规划

目前国内很多打特定“主题”的购物中心,都掉进了一个误区,就是以业态为先,认为引进了主题相关业态就算完事了,却在细节服务上忽略了。硬件措施上,如何将主题概念性表现和延伸,软件服务上,如何策划与主题定位相关的各类活动为进驻品牌们带来福利,如何利用微博、微信推广让顾客知道这些活动,参与这些活动,却是很多商业项目的苦恼。

文化艺术类主题方兴未艾

以北京芳草地、上海K11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主题购物中心,并不仅仅只是在购物购物中心中摆上几件艺术品,而是在开发前就把艺术文化当作整个项目的一部分,研究购物中心如何与艺术共存,设计前期,包括建筑挑高、建筑材料的运用等,也在设计的同时融入了文化艺术理念。同时,在购物中心的环境、氛围、引入业态以及服务上充分体验文化艺术,以及不定期举行文化艺术类型活动。

儿童亲子主题火爆

最近一部“爸爸去哪儿”使整个社会对于儿童教育、亲子互动等问题提高前所未有的热度。无独有偶,商业地产开发商也将儿童消费作为未来购物中心参考的主要因素。于是乎,如何将儿童购物、餐饮、教育、游戏等资源融合到一个商场,如何将家长的消费融合到儿童消费中成了很多开发商想要解决的问题。日前,碧桂园的打造“中国儿童体验第一MALL”碧桂园•欢乐城启动招商。而这不是开始,也远没有结束。此前购物中心们就在不断地上调儿童业态比例,巨大的儿童市场正呈现一片蓝海,而每位开发商、购物中心都想从中捞到大鱼。

美食主题拼品牌数量

大多数打着“美食天地”、“美食广场”旗号的商业项目,从业态而言,基本上以餐饮品牌为主,噱头无外乎是囊括全球各大特色美食、经典美食、特色小吃等等。对于这类项目,顾客来这就是为了吃东西,至于体验几乎无从感受。因而,开发商们只能是尽其心力招进更多的餐饮品牌。有点头脑的开发商们,或许会根据品牌特色划分区域,如小资情调区、小吃区、快餐区等,或者根据各地美食不同分区,如南美美食、澳洲美食、港台美食、加勒比美食等等。

女性主题不温不火“徒有其表”

由于商场购物的人群以女性居多,为此开发商们在商场定位或者调整时,为了讨好女性消费者,打出女子主题的旗号,在业态上也引进女性相关的服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美甲、餐饮等品牌。但很多项目由于只是在商业业态上表现女性主题或者仅仅只是反映女性购物特点的一个部分,其他软件配合严重缺位,缺乏独特的女性体验感,就与一般商场无异。就目前而言,全国各地主打女性主题的购物商场不尽其数,但多数后期不断调整,原来的主题规划早不复存在。

其他主题:音乐、历史、游乐、水、海洋等

除了上述所讲的几大类型的主题购物中心外,有一些购物中心则希望以创意吸引眼球,如海洋主题、汉唐文化主题等等,这些主题的设定,往往根据商场的整体建筑风格或者一些装饰布局而定,在商场环境上营造一种主题氛围,与引进的商业业态关系反而不大。而如以旅游主题的商业项目中,则更多地是与景区融为一体,商业为辅。还有一些购物中心则主要依靠主题活动策划来体验自身的主题特点,如音乐主题的商业项目,会时常策划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如明星签唱会、歌友会等等。

2.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二

关键词:地域性,主题酒店,空间体验设计

0 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 其地域特点比较显著。地域性主题酒店正是以文化为主题, 以酒店为载体, 以顾客体验为本质的一种酒店经营模式。这是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对酒店行业的召唤, 也是酒店行业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在当今国际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现象, 这给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是随着人们对本土文化、地方特色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为倡导设计的地域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 为了满足人们的个性心理需求, 中国酒店在经历了星级酒店、经济酒店等等形式之后, 在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主题酒店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趋势。地域性主题酒店在提供基本物质功能的同时, 也给顾客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地域性

地域的范围和类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其地域的特点和属性就是地域性。地域性既包括不同地区、民族或者国家的特征, 又包括同一地区、民族或者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关于设计的地域性, 则指的是在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特征和本区域内历史所留下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痕迹, 具有较强的可辨识性。

1.2 主题酒店

主题酒店指的是以某一素材或现象 (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地理环境、民族特色、自然风光等) 为主题, 从酒店硬件 (外部建筑、内部空间、视觉装饰等有形方面) 到酒店软件 (氛围的营造、服务等无形方面) 都围绕主题展开, 从而给顾客带来有价值和独特难忘的情感体验的酒店。主题酒店创造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极具个性化的服务, 使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和印象深刻的快乐体验, 获得知识。成功的主题酒店, 主题立意新颖、文化品味浓厚、表现方式鲜明独特、符合经济发展特定形态、有效吸引特定的客源群体。

1.3 体验设计和空间体验设计

体验是个人内在的一种感受, 这种感受因个人的人生阅历、民族情感、文化背景等的差异而截然不同。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体验设计, 在《体验设计》中谢佐夫将其定义为:它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 是企业把服务作为“舞台”, 产品作为“道具”, 环境作为“布景”, 使消费者在商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

空间只有通过直接的体验才能被领会和感受。空间体验作为一种体验, 是在外部空间环境刺激下的一种主体内部心理活动反应。空间是人们生活展示的舞台, 所以空间体验不能单纯地局限于空间本身, 更重要的是空间所承载的生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人与环境以及它们所承载的生活情节的关联, 激发灵感, 使人们产生相关联想和回忆。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巧妙的运用空间的形态、尺度、色彩、材质等去营造空间关系和氛围。

2 主题选择中所需考虑的要素

地域性主题酒店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主题对酒店自身而言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对顾客而言具有消费的吸引力。一个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主题酒店, 务必要使主题切合实际, 能体现地域性和文化性。所需考虑的要素总结有以下两点。

2.1 主题定位准确, 强调差异性

主题酒店通过个性文化主题的引入,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特殊喜好, 而且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所以确定主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 一个主题一经确定, 就必须保证在以后的经营中不会轻易地变动。所以主题要定位准确, 强调差异性, 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如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 是中国第一个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香主题精品酒店, 位于长治县天下都城隍旅游区西南角。“香箱乡”这个主题定位准确, 具有独特创新性。

1) 香:香代表了酒店的主题形象和特色服务。

2) 箱:箱指的是集装箱, 酒店的整个建筑和空间都由集装箱改造, 使用环保的水性漆喷涂箱体, 不仅体现了酒店的建筑理念“与自然融合, 不强加给自然太多负担”, 也为顾客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空间情感体验和视觉盛宴。

3) 乡:乡指的是乡村, 在整个酒店的规划上采用和继承了山西传统民居中的合院式布局。

2.2 注重地域性, 挖掘民族文化

主题酒店要以文化为亮点, 把握地域性, 从而来增加酒店的附加值。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地域特点显著, 民族文化多样, 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在风格多样的主题酒店行业竞争中, 浓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将会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成都的鹤翔山庄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和道教圣地的都江堰市青城山山麓, 是一家以道家养生为主题的酒店。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压力也越来越大, 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 鹤翔山庄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结合当地道教文化背景打造了这样一个以道家养生的酒店。这个主题很好地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 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引领了文明健康休闲养生的潮流。

3 地域性主题酒店的空间体验途径分析

地域性主题酒店定位之后, 就必须考虑如何让顾客体会到酒店的独特主题魅力, 这就要求酒店进行自我展示。在这里, 须强调的是空间体验设计, 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去诠释主题文化。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对象对于我的意义, 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体验着, 故存在着, 在体验中感受自我的存在, 体验自己的价值, 感受世界的意义。所以在地域性主题酒店中讨论空间体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地域性主题酒店空间体验设计时, 应充分挖掘主题文化, 努力营造室内空间环境的氛围。从多种设计手法出发, 结合主题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为顾客带来一种独特的空间情感体验。

3.1 空间整体形式的把握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每个地域也有不同的空间特征。比如南方大多为幽闭、静谧精致的空间, 北方人则是宽敞、热烈粗犷的空间。当然每个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的人, 对于空间的理解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不同地域的主题酒店就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因素和人们对空间尺度、氛围的理解, 在空间整体形式把握上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同时酒店室内空间环境在安排组织空间时必须协调不同功能的区域布置与空间形态的组合, 考虑空间层次的实与虚、松与紧等等。强调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与感受, 采用多种空间的组合方式, 利用空间镜像、遮挡、引景入室等, 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想象, 同时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从而在整体氛围的营造上加强顾客的主观体验。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安排组织了“寻香径”“品香堂”等一系列香事活动的空间 (如图1所示) , 不仅担负了相当于传统村落中祠堂、戏台等等精神文化中心的功能, 同时也丰富了空间形态的变化, 增强了顾客对主题的理解。

3.2 视觉符号的表达

强调地域性符号的隐喻, 展现文化内涵的可视化。在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中常运用隐喻性的视觉符号, 追求神似而不是复古, 倡导新旧融合, 兼容并蓄的折中主义观念。强调视觉符号的地域性、历史性、寓意性和文化性, 从而更好地诠释酒店主题。如位于西城区松树街的北京什刹海皮影文化主题酒店, 它的设计理念是提取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完美融合。一个大型灯箱设置在酒店外 (见图2) , 夜晚灯光亮起, 成为松树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极具代表性。在灯箱上雕刻了松树与皮影人物, 不仅很好地呼应了皮影主题酒店以光所形成影的艺术风格, 同时也呼应了这条胡同名松树街。酒店一进门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台的铜雕吧台 (见图3) , 名为如影随行, 正好和酒店的设计理念“依皮成影, 借光树影”相互呼应。吧台上的图案将皮影元素进行巧妙地转化, 很好地完成了视觉符号的隐喻性表达, 它使原来的传统语言环境和时间重现, 使新的空间与老的空间有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关联性, 让人领会到历史文明的传承性, 唤起个人独特的美好回忆与生活体验, 从而提高室内设计的审美价值。

3.3 听、触、嗅等多种途径感受

除了视觉方面给予刺激外, 来自外界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空间的整体体验感受, 比如听觉、嗅觉、触觉等。主题酒店可以在庭院中引入自然的声音, 如风雨声、流水声、鸟鸣等, 也要注重和建筑空间内的声响效果, 从而来彰显主题酒店的地域性, 还可以通过触觉和嗅觉的设计来满足顾客对主题的完美体验。如香箱乡祈福村主题酒店为顾客提供了个性化的“品香”服务, 客房内部根据顾客喜好不同准备了各种的天然熏香, 也可以在床前悬挂香囊, 很好地传达了主题理念, 给顾客一种独特的嗅觉体验。

4 结语

中国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在国际化背景下面临着很多挑战, 如何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接纳与延续的关系, 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地域性主题酒店设计中, 必须从空间体验设计的角度进行充分挖掘和创新, 满足现代人们情感的需求, 增强人们对酒店的地域性和主题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谢佐夫.体验设计[M].纽约:新读者出版社, 2001.

[2]杨茂川.空间设计[M].南昌:江西出版社, 2006.

[3]刘中艳.体验设计在我国主题饭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生态经济, 2009 (11) :130-131.

[4]窦光妍, 杨茂川.新技术背景下地域性在主题酒店客房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探索, 2010 (6) :20-22.

[5]刘佳.地域性室内设计的意境表达[J].山西建筑, 2008, 34 (8) :39-40.

3.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三

关键词:英语专业酒店方向体验式教学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可以看出,国家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笔者由此目的出发,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探索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酒店业成长迅速,随之而来的是需要大批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才。随着大批世界知名酒店品牌进驻中国,酒店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从事该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还需要过硬的语言能力。而酒店英语专业正是以第二外语的形式教授酒店专业知识,所培养的学生迎合了这一市场需求。

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作为与酒店相关的专业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专业之一,应当与中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层次区别,即:在知识结构、专业宽度和深度、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综合职业素质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灯方面应形成各自的特点、优势,以满足旅游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要求。(尹洪弟,2010)但从各酒店的实习情况来看,并没有实现。不同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体现她们不同的职业能力和特长。高校的“高”怎样体现,特色如何鲜明,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与理论基础

张军英(2007)认为,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做中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戴尔的“经验之塔”。其中杜威放弃实验室的研究方法, 而把真实的学校生活作为研究对象。他反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 而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经验为中心。他创造性地提出儿童的生长就是积极地学习社会、适应社会的观点, 坚持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展的思想, 从而为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整体主义模式奠定了教育学基础。

杨通宇(2006)等将体验教学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这个定义指出了实践对于体验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体验应用于实践的可能性。

辛继湘(2003)从教学过程的本质、目标取向、师生关系、课程内容等方面阐述了体验教学的基本特征。他指出,在目标取向方面,体验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在师生关系方面,体验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课程方面,体验教学认为课程不仅是一种认知的存在,还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意义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审视现有教学理论中的主要问题,探索了体验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说明了体验教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它强调个体体验对学习的意义。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作用的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的结合,基础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基于体验式教学构建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

1998 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作出过阐述,他认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1)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3.1 人才培养目标

辛继湘(2003)指出,在目标取向方面,体验教学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高校酒店英语专业专科的学生具有其独特性,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中职学生、本科学生区别开来,从而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高校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以培养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的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英语能力强、职业素养好、操作技术熟练、有一定管理技能的主管、领班等基层、中层管理督导人员对于酒店业来说是迫切需要的。兼具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酒店专业人才也是此专业人才培养的重點。其专业的职业特色突出,就业去向明确。办学理念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酒店职业岗位人才的需要,找准高校酒店英语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以服务于酒店行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培养适应酒店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和高英语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从培养目标的层面看,高校酒店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设定为,“毕业一年左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要成为酒店基层的管理骨干。毕业 3~5 年后,部分学生要成为酒店行业的精英人才。”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应该不仅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娴熟的英语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有实战型的管理能力。因此,在酒店英语专科专业的教育目标上,力求完成三项任务:第一,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专业技能;第二,让学生具备该行业的外语能力;第三,培养学生酒店中、基层管理能力。这样,就可以把高校酒店英语专业专科的学生,与操作型的中职学生、科研型的本科学生区别开来,从而凸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 2 教育过程

体验式教学强调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所以笔者在原有的3年专科学校理论教育的模式上,改成了 “1+0.5+1+0.5”的体验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学生首先在校学习一年,掌握基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然后去酒店实习半年。在这半年的实习期内,学校和酒店共同制定课程,并委派教师到酒店顶岗实践,让学校教师与酒店培训教师共同授课,让学生边工作,边上课,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以在工作中得以应用;而工作中产生的疑问,在课堂上可以立刻得到解释,形成学习后体验、体验后再学习的循环教学模式。经过实习,学生有了酒店实际工作体验并具备一定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理论知识,再学习一年的酒店管理方面的全英文专业课和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提升全面素质,最后再到酒店实习半年。这样的教学模式,十分符合酒店方向专业的特点,充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将所具备的英语能力直接应用于工作语境,使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酒店的岗位,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3. 3 管理和评估制度

以体验式教学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由酒店和学校共同完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其管理和评估制度,强调对学生、教师、实习酒店三方进行综合考核。

一是“组织考核”。成立由学院、系部、教研室、实训室专人组成的四级管理机构,构建实习管理工作的平臺;

二是“教学计划+考试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考核目标、考核形式以及成绩评定,确保学生的专业成长能达到应有效果;

三是“实习实践管理”。确定校外实习企业的选择标准、校企双方师资的结构比例、校企双方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测评体系;

四是“档案管理”。根据各方面的总结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并做好建档工作。

3. 4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得以体现:

3. 4.1 认知见习

酒店英语专业学生体验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认识体验,即让学生认识酒店。笔者将这一环节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入学教育阶段。大部分新生对酒店的认识很模糊,甚至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酒店,对星级酒店的认识就更少了。现在大学生入学后都安排了入学教育阶段,时间 1-2 天不等。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安排学生去酒店参观、与酒店员工交流。通过参观酒店,可以让学生对酒店有个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与酒店员工的交流,可让学生对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有个基本的认识,对行业现状及专业就业前景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酒店专业的认识,从而达到专业教育的目的。

3.4.2 模拟课堂

酒店英语专业体验式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模拟体验,即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训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手段再现实际的工作过程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各种模拟的酒店环境中,教师通过多种实训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各种“工作情境”中领悟知识,学习技能。酒店英语专业学习与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再现工作情境”,因此,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应是学生“模拟体验”的学习阶段。

3.4.3 真实酒店体验教学

酒店英语专业体验式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工学结合体验。即在酒店轮岗,酒店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安排在第3学期,共6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与真实酒店工作中交叉体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得到拓展,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而且学生在顶岗实践中对于各种突发实践的案例的处理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4.3 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实习是酒店英语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学生进入星级酒店顶岗实习,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综合体验。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为6个月,安排学生去管理规范的四、五星级酒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综合体验酒店服务的内涵、体验酒店管理的真谛、体验酒店员工的素质要求。

4.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虽然体验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进行引导,但教师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双师型”团队是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该专业的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就目前而言,各高校普遍缺乏英语加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目前一般通过对外人才引进,聘请该专业海外归来的酒店管理专业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对内将英语专业教师送到高校进修和酒店实地锻炼与学习,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学校也可直接聘请知名酒店专家充实教师队伍,将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传授给学生。这些方法对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缺口。

4.2 酒店体验的局限性

在校外酒店顶岗实习体验方面,几乎所有的国内酒店在安排学生实习时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学生固定在某一个工作岗位上当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全然不顾及该专业的实践性、开放性、连贯性、拓展性以及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下酒店顶岗实习不仅不能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拓展,相反是越来越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还会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疲劳的实习或顶岗期间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这不仅不符合国家和现代企业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要求,也正是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酒店管理院校学生毕业后不愿留在酒店的一个重要原因。尹洪弟(2010)从2002年至2008年连续6年对酒店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酒店实习后仍然想从事酒店工作的2002年为48%、2003年为44%、2004年为41%、2005年为40%、2006年为38%、2007年为35%、2008年为33%,相比国外酒店,如瑞士、日本、新加坡等的酒店顶岗实习,则是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多个部门和岗位,尽可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技术的系统学习,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习专业,钻研技术的情趣。

5. 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等的体验式教学研究为实践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基于体验式教学构建酒店英语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一定探索,但改革之路还任重道远,学校和老师必须奋发图强,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Philosophy in the Fr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2]李金妹,方晓梅,苏惠芬. 英语师范生“体验式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模式”研究[J]. 考试与评价,2012(6):18-21.

[3]王宝玺. 体验教学的模式建构[J]. 教育导报, 2002(7).

[4]辛继湘. 体验教学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3.

[5]杨通宇. 体验教学的理论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06(4).

[6]尹洪弟. 旅游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模式探析[J]. 教学研究, 2010(9) :41-43.

[7]张军英.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4.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四

活动目的:

1、根据学生成长的精神需求,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班级主题活动:“各显才能”班会、运动会、擂茶庆功宴、元旦文艺汇演、迎新年登山活动、三月植树节等。让学生形成以体验为基础的知情意的综合活动。

2、通过“假如洪水来临”、“信任式背卧”等活动的体验学习,建立同学间的信任感,获得集体的归宿感。

3、通过采访老师,内在生成一个理念:老师信任我们、关注支持我们。

4、通过《我爱我班——111班》的情感班会课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一个机会,让学生胸中的情感得以抒发。进行同学之谊、师生之情的教育,培养集体荣誉感。

5、通过“团队合作”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

一、体验准备

(一)、准备阶段

1、收集整理六个班级主题活动的资料:照片、文字

2、体验活动2个:“假如洪水来临”、“信任式背卧”

3、采访活动:《任课老师眼中的111班》

4、建构五个团队:形成团队公约。

二、体验导入:

学生上台表演三句半:《我爱我家——111班!》

师引入主题:四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洋溢着对111班无尽的喜欢。一直以来,陈老师有一个梦想,把一个班打造成一个家。111班就是你我的家,《我爱我家——111班》。

三、体验参与

(一)设置第一个场景:比较两段周记——“悦纳我家。” 同学们看了冯涛洋的周记,有什么感触?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

(学生和写周记人)发言:刚走进这个班的时候,彼此有一种陌生感,觉得自己很孤独,通过一期的相处,我们渐渐的适应环境,慢慢的融入了集体,成为了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师小结:要爱我们的班,首先心要走进来,心来了,爱来了,家才真正成了——“心住我家!”

(二)出示第二个场景——相信我家

①活动一:讨论:“假如洪水来临”“信任背卧”活动给了你什么启示?

(生自由讨论后发言):A、救人很辛苦。B、我们相信自己的同学。C、洪水来的时候,我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②活动二:观看采访老师的视频:《老师眼中的111班》

师导入:除了40位兄弟姐妹,还有一群人,陪我们学习,伴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看完后)

老师抛出话题:我们的老师这样深深的爱着我们、相信我们,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喜欢,努力的付出,我们的家才变得如此的温馨。你有什么话跟老师们说吗?(生自由发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师,111班谢谢你们!”

(三)第三个场景:建设我家

过渡:家是如此温暖,我爱我们的家,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行动。你们准备为家做点什么呢?

李志宏:帮戴谋力补习数学和英语。

王麒麟:我是学习委员,我要及时去总务室拿粉笔,作业本,发放书本等。(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

罗剑雄:早晨起来整好队,带领同学晨跑。

曹书博:我要带领我们的篮球运动员把今年的篮球比赛打好。肖文强:我是寝室长,我要让111班男寝室成为全校最棒的寝室。陈晓华:我是数学课代表,我要让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永远第一。

李志宏:我不是篮球队员,但是我会扯开嗓门,用尽全力为班级呐喊助威!“111班,加油!”(給力!)

肖文强:我愿意在任何一个同学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卷起袖子帮助他。„„

李博:现在就教大家唱一首歌——《步步高!》

卢启:我最爱看书。我想送大家几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春天住进我们的心里)

教师小结:你们话里话外都洋溢着对家的热爱。你们想集体之所想,急集体之所急,为了建设这个家,心甘情愿的付出。过渡:但是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渺小的。同学们思考下一个问题:

四、体验交流

(四)设置第四个场景:打拼我家。

①提问: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一粒沙子怎样才不会被风吹走?(学生答)师: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精髓。一根筷子容易弯,十根筷子折不断;一滴水飘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的直观表现。老师将“家庭”成员分成了五个团队,讨论一下,给你们的团队取个名字,定好队徽,口号,共同目标,团队公约。

②请各组上台展示团队的风采: 第五组:神龙队

口号:神龙,神龙,无所不能!目标:拒绝60,只想满分。

公约: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尊规守纪,感恩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出好成绩。„„

第二组:闪电队

口号:闪你,闪我,闪天下 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公约:没有私心。„„ 第一组:疾风队

口号:疾风,疾风,疾电如风,疾风一出,谁与争锋 目标: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小组。„„

第四组:超人强组

座右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口号:相信超人强,才会自己强。

目标:争取各科拿第一。不放弃一分一秒,不抛弃一点一滴。„„

第三组:智达拼搏队

口号:学习我最强,拼搏为梦想。公约:吃饭时:“女士优先,男士靠边。” 干累活时:“男士优先,女士靠边。” 共拼搏,共努力。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手语)

小结:因为有了团队的合作学习,我们为日有所学而争分夺秒,我们为日有所获而分秒必争。我们要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理想打拼,分工合作,共创辉煌!

四、体验生成

师: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是自信与拼搏,歌声与欢笑,汗水与泪水交织成的。你们是朋友,给予我太多的理解与支持;你们是孩子,给予我更多的幸福与快乐;你们是学生,但我却从你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爱你们中的每一个,衷心的希望111班成为你我的家。

5.体验式培训-体验式培训 篇五

二战期间的英国战火飘摇。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英方年轻海员因为缺乏临战经验葬身海底,而逃生回来的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但都是意志力特别坚强、求生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有很多不一样的品质,包括团队的协调和配合。科翰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1934年,科翰和其他人创办了Gordonstoun School,培训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明显提高了海员的生存率。

战争结束后,体验式培训的独特创意和培训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培训对

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培训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培训扩展到心理培训、人格培训、管理培训等。1941年,科翰在威尔士建立Outward Bound 户外学校。Outward Bound已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

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这是二战前比利时一所教堂墙上的铭刻,后来成为科翰所建Gordonstoun School的信条,也是他教育哲学的主旨。他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勇气、力量和善良心,远多于我们认为的。他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人们不必通过真实的艰险、自我怀疑、厌倦、受嘲笑经历,就能领悟和发现真理,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一系列挑战性的户外活动就此扮演了“课程”的角色。

基本简介

体验式培训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及能力的过程。它特别适合处理

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它在尊重之下去碰触人们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沉重的价值观,或相当难熬的人性课题!

要更了解体验式的培训,我们先了解相反的学习法~传统式教学法。说教式的教学,也就是一个人以演讲或授课的方式传达信息给其它人,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Roger 1983;Hobbs 1986),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生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体验式培训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

体验式培训致力于一个非常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还被用在烽火猎头公司。体验式培训拥有不同的质量与特质,在于它牵涉到参与者本身

是否准备好在各方面来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当我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我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学习,成果将显示在我们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改变上。

本质

体验式培训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估,针对企业要解决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深入的面谈,做一个全方面的评估,需求是否合适?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课程类型最合适?

第二阶段:课程设计,将结合企业的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课程项目并形成项目报告,并与企业共同互动探讨,并根椐课程项目报告制定设计相应的引导课程。

第三阶段:课程实施,结合企业需求指定最适合的带队讲师,讲课程完美的演绎。

第四阶段:跟进,培训实施完毕后,根椐企业需求与企业一起,跟进考察课程结束生一些关键的学习行为是否已经

融入到企业的行为改变与工作文化中。

学习方法

总论

在情感、行为和认知的学习上取得平衡。体验式学习包括三个方法:

有些训练课程倾向专注在某一个领域,排除其它的领域,但体验式学习的讲师要参与者不只是知道某些事,并且能够去实践它。再者,讲师会要求参与者检视他们自己和正在教导之事之间的关系,并去体察这在参与者身上是如何运作的。

参与机会

在任何体验式学习课程里,参与团队都有很大的益处,参与团队会将训练课程从被动的位置移为主动。团队活动促进参与者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并让他们和讲师成为伙伴。讲授的部分减到最少,高度参与是最大特色,如游戏、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和案例讨论等。

6.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六

-------餐旅专业学生赴酒店见习顶岗

为提升餐旅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增强餐旅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餐旅专业人才,餐旅专业学生于第三学期赴学院校企合作单位---酒店进行见习顶岗锻炼。

为了确保餐旅专业学生见习顶岗顺利进行,国贸系主任对见习顶岗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系主任要求教学科制定有针对性的餐旅专业学生实习考核方案,在学生入职之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工作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树立服务意识,入职后深入了解国际酒店的餐饮文化,用心体验世界顶级酒店管理的模式,提升综合素质,达到预期见习顶岗的目的。

7.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七

一、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和实施教学的重要性

1.体验式教学的优势。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对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来设计一些活动项目及模拟工作场景, 学生通过参与课程活动来获得个人体验,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与讨论, 通过交流与讨论来提升个人对教学内容认知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1)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2)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感受。

(3)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从交流、讨论中获得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体验式教学在酒店培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不同层级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一线技术性人才, 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 还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等。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旅游酒店行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 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毕业生才能在今后的应聘中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与青睐, 所以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要更加重视学生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酒店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 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 所以用人单位更关注应聘者的综合协调能力、职业素养、自我管理能力。 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从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注重理论+ 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及技能水平, 这样才能适应旅游酒店企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 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施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体验式教学的途径

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有效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需要下面保障性措施。

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学校可以通过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或举办各种讲座, 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见表1)

2.完善师资力量。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体验式教学的开展需要模拟真实的酒店工作场景, 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专业的技能操作能力, 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对酒店行业要有深入了解。在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再次强调, 必须“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至此, 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 考取行业与教学专业相符合的职业资格证书, 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通过自身体验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这样将更具有说服力。教师是职校内部的核心力量, 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力量。

3.引入企业“7S”课堂管理。企业“7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目的在给企业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安全的工作场所, 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 工作生产的效率, 以及稳定所生产产品的质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将这一管理理论, 贯穿在整个教学和实训过程中, 进一步规范操作, 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排队, 调整状态, 规范仪容仪表仪态, 准备实训场地及用品, 课中安全、节约使用设备及用品, 并时刻保持自身良好的仪表仪态, 课后对实训环境犹如岗位卫生的需要进行清洁。使课堂管理有序, 整理整顿到位, 清洁清扫及时让学生通过岗位角色的培养, 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4.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掌握专业知识及实操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提高综合教学效果。可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1) 项目教学法, 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注重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项目, 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造性。

(2) 任务驱动法。即由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先尝试完成任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之后融入看、听、做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断探索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3)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前收集真实的案例信息, 在课中将案例以描述或模拟场景的形式引出, 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从中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4) 角色扮演法。即根据酒店出现的各种岗位、不同特征的顾客等设计出具体的角色, 设计模拟或逼真的工作环境, 师生共同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对服务环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 反复模拟练习, 寓教于乐, 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 分组讨论法。即根据教学内容, 由教师将其进行讲授后, 按问题、分组、分配任务、讨论、评价等步骤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 现场教学法。即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 进行边讲边学, 边学边看, 边看边做的方法,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同时感受企业文化。

5.完善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 需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这就需要学校有完善的专业实训基地做保障。通过实训基地的模拟实训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掌握, 学生也模拟基地能够完全感受到酒店的工作环境, 因此, 对于学校来说, 加强并完善酒店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职学校酒店专业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模拟操作, 检验教学成果并达到目的, 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此时, 需要相关的模拟实训教室, 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技能操作, 并自我点评、总结经验, 对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6.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有酒店行业的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挂职锻炼来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在企业见习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 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能够解决职业学校在教学中的缺陷, 使学校能准确、快速地了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并调整专业教学标准、更新教学内容, 达到学校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进行“按需定做”, 既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技能型人才 (快速上岗) , 也能帮助学校对行业进行准确定位, 可谓一举两得, 同事也避免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具体方法如下:

(1) 企业参与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企业全程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 与学校共同商讨“订单式”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教学活动、实训和顶岗实习方案等, 且全员参与其中。企业全员参与不仅要求总经理参与, 还需要各岗位的部门经理、领班和部分优秀员工参与其中, 并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 担任学校酒店专业班级的助理班主任,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班级管理工作, 让学生上学如上班, 激励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同时对行业的相关知识也能够全面的了解。

(2)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海南酒店业有着明显的淡旺季特征, 以此来制定教学计划,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基础理论课程、行业认知 (企业员工参与课程教学) 。

第二阶段:学习职业技能课程, 可以安排”三门”酒店核心课程 (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 在酒店进行现场教学, 通过酒店现场教学,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 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学生参与企业的顶岗实训。

第四阶段:学生回归学校反思实习过程, 进行查缺补漏, 考取行业资格证书。

第五阶段:顶岗工作、毕业论文。

在这五个阶段中实现理论、实践循环交替, 能力培养循序渐进。

三、结语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建设中国旅游特区的不断发展, 海南的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升,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旅游行业居于重要地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完善、提高学校的教学模式, 因此, 在中职学校实施体验式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瑞.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运用[J].神州, 2012 (30) .

8.体验式主题酒店 篇八

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个体品德结构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依据个体品德发展规律,重视道德实践,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培养成为必然的选择。德育研究应该直面德育知识化的问题,将重视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主张贯彻到教书育人的各项活动之中。体验式主题班队会就是提升班队会德育功能的一种思路。它采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故事讲述、格言分享、实践行动等多种形式,实现育人目标。

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开发

我国中小学课表安排了专门的班队会时间,班队会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课”,但一向被看作与德育直接相关的教育安排。

笔者就班队会实施情况走访了若干所中小学,发现各校班队会开展过程中除了存在随意松散,说教化严重,为表演而表演,形式化严重等问题外,还有主题班队会雷同的现象。近几年,感恩教育流行全国,很多学校组织了催人泪下的感恩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染力,但冷静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震憾人心、催人泪下的活动缺少持久效果,并不能解决学生的亲子冲突问题。而且,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成功”经验能否迁移到其它主题,教师在组织感恩活动时往往能感动学生,但在开展勤奋学习、节俭粮食等主题教育时却往往不能打动学生。二是感恩教育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牵强附会,生硬灌输,迫使学生坦露隐私,危及学生自尊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在根本上动摇这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

依据以上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班队会的育人功能,笔者建议加强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开发。希望借此提升班队会的德育功能,解决或缓解班队会的随意松散、不成体系问题,说教气息浓重、实效性缺乏问题,表演化倾向严重、本末倒置问题,千校一面、相互抄袭问题。

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内涵与育人机制

体验式主题班队会并不是一个严格封闭的概念,因为体验无时无处不在,即使一节最糟糕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也会让学生产生某些情感体验。笔者将此概念界定如下:围绕某一德育主题,创设富有感染力的道德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就是体验式主题班队会。体验式主题班队会强调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班会活动的首要目标,通过体验引发思考和行动,达成德育目标。

笔者试呈现一节小学体验式主题班会的简要流程,据此分析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内涵与育人机制。

[活动示例]请求帮助与回应

第一步:情景剧表演。

场景安排:两名学生坐在一张长条桌边,一名学生需要放在另一名学生身边的物品。

晓华:晓明,把红色的彩笔递给我!

晓明:没看我正忙着吗?自己去拿!

晓华:你离得近,快点拿给我!

晓明:我为什么要帮你啊?

晓华:(气愤地挥拳头)

晓明:(气鼓鼓地不理他)

第二步: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问题包括:“晓华和晓明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晓华/晓明,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各组学生在讨论基础上按不同要求(晓华有礼貌地请求帮助而晓明粗鲁地拒绝;晓华粗鲁地求助而晓明有礼貌地回应;晓华和晓明有礼貌地对话)改编剧本并在全班进行表演。

第三步:交流与反思。学生汇报讨论结果,主持人分享与此相关的故事,提示同学们思考在日常交往中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果时间允许,请学生在小组内模拟面对不同情景时的恰当应对方式。

在本个案中,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情景剧和讨论、创编、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到德性之美,具体来说包括体验到遵循美德所带来的感动、震憾、喜悦、愉快,违反美德所带来的恐惧、不安、焦虑、厌恶等。

笔者认为,体验式主题班队会应该重视如下的体验育人机制:

问题情境激发思考与体验。活动以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且有一定情节和冲突的情境为引导,促进其他环节的展开。

角色扮演促进思考与体验。主持人提出思考题,启发同学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当事人的喜怒哀乐。

典型故事深化思考与体验。主持人可以提供一些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例,以此来深化同学们的思考与感受。

格言警句升华思考与体验。主持人可以用名人名言对讨论主题进行概括,引导大家更好地思考主题。

实践行动落实思考与体验。主持人布置一些切实可行的实践任务(如熟练使用礼貌用语),将同学们的思考与体验引入实践,促进习惯养成。

体验式班队会的特征分析

体验式班队会的特征可以通过与说教式班队会和表演化班队会的比较来加以说明。

体验式班队会与说教式班队会的比较

普通的班队会有较强的说教化倾向。在有些学校,班队会的主题通常由管理部门布置,不一定是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对学生缺少吸引力;班队会仓促上马,老师和学生都缺少准备,活动形式单调,缺少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教师“一言堂”,班主任联系主题对本班提出要求,学生只有听话、附和的份,没有机会表达真实想法。

而上文案例中的班会主要通过情景剧来引发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是非观念,教师基本上可以退居幕后。教师不强迫学生表态,而是期待学生自己领悟生活中的道理,实现道德成长中的自主建构。

体验式班队会与表演化班队会的比较

当前,大量地区组织了主题班队会展示评比活动。展示活动中的精品主题班队会往往经过了细致的准备和打磨。相较于普通主题班会,这些班队会具有突出的优点:(1)主题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吸引力;(2)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3)能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参与面广;(4)教师退居幕后,学生成为班队会的主角。

在看到这些优点的同时,我们又有一些担忧,因为这些班会陷入了表演化误区。作为一种教育活动,主题班队会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然而,表演化的主题班队会却“为表演而表演”,将全体学生变成演员,学生只是在背诵老师设计好的台词,他们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又如何能够实现思想观念的进步?另外,在参加正式展示活动之前,班主任带领学生们对该班队会进行数次彩排、打磨,可以说,学生们的表演越是精彩,越是没有瑕疵,主题班队会的表演化问题就越严重。如果评委、研究者、管理者为之鼓掌叫好,甚至大面积推广这种主题班队会,学校德育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客观来说,体验式班会和表演化班会的界限并不分明。一次成功的体验式班会要求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准备,尤其是情景剧的表演者应该投入精力,记住台词,忠实地表现编剧的意图。其他同学也应该事先了解班会主题,收集相关的故事或名言,有初步的知识、情感和实践经验准备。不过,体验式班会强调课堂上同学们所表达的是现场的真实感受,而不是经过彩排后的发言,即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环节的发言应该是现场生成的。成功的体验式主题班会也可以具有很强的欣赏性,但参与者和观摩者能够感受到其现场生成的真实性。

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实施要点

依据主题需要及学生特点,进行适当设计

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方式应该是真切、自然的,不同主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主题适合于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有的主题适合于实践体验,有的主题适合于影视观摩,有的主题适合于朗诵、合唱等,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自编情景剧形式灵活,可以较好地达到切合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要求,所以可以看作是最常用的导入方式。

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验式班队会可以变身为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即活动设计不必局限于一节课,也不必局限于教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应该具有开放性。比如面对“爱粮节粮”的主题,如果能够组织学生到农田进行挥汗如雨的劳动,显然比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要更加深刻有效。

扩大学生参与的范围,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

在真正有效的德育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人或主体,是真正的“参与者”与“当事人”,唯有如此,德育才能从教师塑造学生的活动变为学生主体“自己塑造自己”的活动或“自己构成自己”的活动。学生参与面越广,主题班会的效果越好。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动员学生参与到主题班会的设计、主持、表演、资料准备及发言分享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围绕活动写作主题教育周记,教师可以透过周记,了解主题教育的实施效果。

重视研发的平台建设,发挥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主题班队会的效果和特点,需要依托一系列主题活动的研发和实施才能充分体现;然而,教师工作负荷较大,是学校中的普遍现状,我们很难期望教师高度认真地设计每一节班会。面对这一难题,学校应该确立主题班队会的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机制,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融众人之力,为众人所用,节省教师在班会研发中的精力。学校可以精选传统美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系列主题,安排每名教师集中精力研发一个主题活动,并开展相应的研讨、展示,最终,每名教师以较高质量完成一节主题班队会的设计和实施,并将这一主题班会所用到的设计方案、剧本、记录材料以及学生可能用到的故事、格言等汇编成册,供其他教师参考及使用。

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体验式德育主题班会的系列化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WQ029)的系列成果之一。

刘长海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田卫,王和美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十七大报告精神辅导下一篇:国际商务英语考证个人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