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11篇)
1.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一
阳春市第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学习方法
一、活动背景:
在当今社会减负的大浪潮中, 如何在减负的过程中, 有不影响到学习成绩, 这时学习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目前学校和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 更重要的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小学里的一套学习方法已不适合中学的学习,而初一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注重学习成绩,忽略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因此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再学习中注重学习方法,学会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目标:
通过介绍一些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掌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提高学习效率。理解学习策略及其运用的重要性。
三、活动要领:
除了教师介绍一些学习方法之外, 应设计活动让同学们通过互助的方法收集学习方法。本活动重点是学生掌握大量的学习方法。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学习任务,选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四、理论依据:
在我们学生之中, 应该说每个人的智力差异不大, 而成绩却有很大差距.这当中, 科学的学习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 是学习成功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口.俗语说:得法者成功快, 方法对头, 会事半功倍, 成绩优异;学习方法不当, 会事倍功半, 成绩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懂如何学习, 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曾说过一句耐人寻问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 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既学到了知识, 又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 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学习策略的性质
学习策略一词被许多心理学家广泛运用,但至今无人公认的定义。我们拟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对学习策略的性质进行讨论。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加涅在叙述认知策略的同时,也提出它与学习策略的关系。他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记忆,如何进行导致更多学习的反审性和分析思维。显然个体不断学会成为能自我教学的人,或者甚至成为所谓独立学习者。其原因是他们逐渐获得了调节自己内部过程的有效策略”。从加涅的上述论述来看,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在某种意义上,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例如梅耶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这样,学习策略就不限于加涅所说的执行控制过程,也涉及信息加工过程本身。梅耶把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在书上评注、画线等促进学习一切活动都称做学习策略。
五、准备工作:
1.一块小黑板
2.幻灯片:画有一个正哭死兔的学生.六、参考资料;1.<中学生心理诊断> 主编: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卫生> 主编: 郑日昌
山东教育出版社
3.<学习方法策略> 主编: 李敏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
台海出版社 4.记忆方法的训练
a.教师: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看小黑板上的8个名词, 时间不超过30秒, 然后把黑板拿下来, 看看自己记住了多少? 1, 轮胎 2, 烙饼 3, 铜钱 4, 钻石 5, 纸钞 6, 执照牌 7, 香槟 8, 高级轿车
然后教师让同学们把记住的名词写在纸上, 看看谁记得最多.请几个记得较多的同学来介绍一家你的记忆方法.b.一分钟时间阅读“大白兔死了”, 自想几个串联词, 然后把故事内容讲出来.<这时可以把幻灯片放者>
请同学来讲出这个故事, 并来谈谈是如何记住该故事的.教师: 记忆是我们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技能.但是每个人记忆的能力却不同, 实际上记忆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增强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的介绍 A谐音法.谐音法可以把乏味的数字或其他材料变为有意义的语言.这种方法能较好的应用于数字的记忆中.例: 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山颠一寺一壶酒
3的算术平方根是1.732050, 如果把2读成斤两的
“两”, 0读成“洞”, 那么这个数依谐音可读成“一起商量懂不懂”.B 链锁法.其关键是寻找提示词, 而且每个提示词能使人想起它所代表的句子,段落或思想,同时提示词之间便于连接.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一篇文章的记忆.例: 见面已经练过的<大白兔死了> C 歌谣记忆法
这时把识记材料改编成歌诀的形式来记忆的方法, 大量的实践材料证明: 有节奏有韵律的材料, 比没有节奏没有韵律的材料要好记得多.例: <汉语拼音字母歌>为
6是玻(b), 反6是得(d), 一门纳(n), 两门摸(m), 拐棍佛(f), 伞把特(t), 小棒赶猪勒勒勒(l).D重复与过量记忆.在记忆的基础时间上应在加50%的时间.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 再请几个平时背书较快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的记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地方.5.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与管理
教师: 记忆只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 而学习的基本过程有4个环节:预习, 听课, 复习, 作业.他们中那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1> 自测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 对每个问题做出是.否或不清楚的回答.2> 自评 根据各自的总分对该项学习环节做出评价.3分以下---很差 4---7分----较差 8—12分----一般 13—16分---较好 17分以上---很好 3> 小组交流
我的4个环节中, 有哪些优点, 那些不足, 请小组内的同学来帮助你.6、“睡眠学习法”
目前,录音带的利用在一般家庭都很普遍,它甚至跟电视或收音机一样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有人用来听歌曲,有人用来练习英语,录鸟儿歌唱,或录摩托车的声音。其中也有人把录音机应用到睡眠学习法方面,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心理学上的应用。
这种学习方法是把录有课业内容的录音带,在就寝之前播放,使一个人在睡眠中也能够继续读书。这种研究和实验在日本很盛行。
本来,一个人在熟睡之前,或尚未完全清醒之前,常产生一种很特殊的催眠状态,那么,我们可将录好的课业内容,趁他在无意识的催眠状态下灌进他的脑海里。
总之,这种方法跟催眠术的原理相同,因为一个人在催眠中接受暗示以后,一旦清醒过来,也仍然会遵照被催眠的暗示去行事。
在催眠的状态下,被暗示性的效果非常良好,所以,人们也将这种睡眠学习法,应用在如何恢复自信方面。例如在就寝时,不妨在枕头旁边放这样的录音带:“我现在的心情最好,情绪最安定,应该要好好地休息,明早一醒来,必然精力旺盛,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每晚这样反复不停地播放,数周后,这种暗示自然会生效,个人也能很轻松地应付工作和课业。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利用此法来矫正自己的恶癖。多湖辉就曾经做过这种实验。
他把一组咬指甲癖的孩子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就寝前,都听老师的录音带“你不要再咬指甲了,这是不卫生的习惯。”
另一组孩子,老师只是告诉他们要改正咬指甲的坏习惯。
这样连续听了一个月之后,果然听录音带这组小孩都矫正了咬指甲的恶习;而另一组孩子能改正这个坏习惯的却不多。因为录音带里的声音,正好是自己所尊敬的老师的声音,所以,这种声音比自己的声音更具有效果。要想做个老师喜欢的孩子,就必须听老师的话。
如果诸位常常为自卑感到痛苦,或者每天都闷闷不乐,那也不妨试用一下上述方法。
——摘自《多湖辉心理操纵术》
7、轻松愉快的心情,能提高读书效率
两组不同的实验,证明了一个道理——心理因素制约着读书效果。
·读书的效果决定于心情的好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久病卧床,遇见了朝思暮想的亲人,顿时会觉得病好了一半。心中的懊恼,烦躁不安,山珍海味也引不起食欲。读书也一样,心情愉快就读得进去,效果也好。心情欠佳,就难以读进去,效果极差,看了半天也不知道看了什么。
美国学者嘉西尔德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五十一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愉快的方式上课,一组以不愉快的方式上课。三个星期后发现,在愉快气氛中上课的学生,大多数能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持久不忘。而另一组学生,情况就明显差多了,他们难以记住他们学过的东西。
这项实验说明,心情能够制约读书的效果。换言之,谁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状态,谁就能读得事半功倍。
·做好内外节奏的调整
所谓内外节奏,即生理节奏、心理节奏与物理时间节奏。三者节奏协调一致。就能获得最高的学习效果。
·怎样调节好内外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节奏。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生理和心理差异不同,各自的时间节奏也就不同。以学生而言,有些人无论怎样学习,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好效果,这就是内外节奏不能协调的缘故。要想调节好内外节奏,首先就不要强迫改变内部或外部的时间节奏。而应利用循序渐进方式慢慢融和,如在疲倦时不要强迫自己学习,在精力充沛时也不要随意浪费时间,将内部与外部时间作最佳调节融合,就能得到最高的学习效果。恰当地转变学习情绪,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要想集中精力学习,首先必须调整好学习情绪,这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
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以“学习情绪不佳”作为偷懒借口,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
有名的经济学家高岛阳,担任了好几家大公司的经济顾问,每天都马不停蹄的演讲写稿。在繁忙的生活中,他也有几乎喘不过气的紧张情绪。因此,在工作的空隙,一个钟头或者十几分钟,他都尽量将心思转移。或看看电影,或玩玩电子游戏机。迅速使气氛转变,心情得到转换,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好的休息。
由此可见,转变心情或改变气氛,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或宽敞的空间。有时候五分钟,十分钟就够了。
七、注意事项:
1.在教师教授学习方法时, 应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 因为个人有不同的各自好的学习方法.2.教师应引导学生谈他们自己较好的学习方法, 这更有说服力.不一定要按照书本上的.
2.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二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礼物》为主题, 以心理活动描写为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教材在“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中写道:“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 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自拟题目, 写一写: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 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心情。自己设计和准备的礼物, 送给别人的过程和心情。”细读分析, 这里的关键词是“动人”“特别”“过程”“心情”, 三个要求是: (1) 写清自己接受 (送出) 了什么特别的礼物, 其特别表现在哪里。 (2) 写明接受 (送出) 礼物的过程。 (3) 写出接受 (送出) 礼物时的心情。在教参中指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过程要写清楚, 特别强调要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
心理活动的描写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难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事过境迁, 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 下笔自然不容易。即使当初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 鉴于学生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 一般难以细细描摹心理。加上一般情况下, 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就无法集中指导心理活动描写。因而, 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成为习作中难以落到实处的难题。
一节习作指导课40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习作训练点都要往里装, 要力求“一课一得”“一节一得”, 突出习作的主要训练点, 最好集中“火力”重点解决一个共性的问题。对于本节课, 我想重点解决心理活动的描写, 同时在设计中应有写作知识学习的侧重, 把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紧密结合, 以实现作文指导的方法价值、思想价值、情感价值。
【教学目标】
1.关注心理活动。
2.初步感悟心理描写最常用的一两种方法, 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当堂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试着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较为真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巧送礼物, 抒写心理活动, 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 今天见到你们心里非常高兴, 心里充满了期待。你们见到张老师, 心里是怎么想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师:其实这些想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理活动。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把这些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 就叫心理活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可以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 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使文章生动又奇妙。
二、出示礼物, 初写内心活动, 激起学生想象和强烈的好奇心
师:今天初次见红牌楼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 我不能空手来呀!该送什么礼物给你们呢?我是左思右想, 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怕你们不喜欢, 怕你们不珍惜, 怕你们失望, 我心里是忐忑不安。后来我想:无论礼物贵贱, 都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于是, 我不再担心了。我仿佛看到你们一双双亮晶晶如饥似渴的眼睛望着我, 仿佛看到你们争先恐后、踊跃表达的样子, 仿佛看到你们用颤抖的手接过礼物时爱不释手、激动的神态。
师:睁大你的眼睛, 看看我这份与众 不同的特 殊礼物。 (出示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锦盒, 做出很神秘、很沉的样子, 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醒目的位置。)
师: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想不想让这个礼物成为自己的?
(生:想!)
师:有多想? (课件出示:说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__, 真想__。)
(板书:猜测想好奇急切)
三、猜测礼物, 范文引路, 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师: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我很想、我真想”, 那太逊色了。想不想学几招啊?
师:在“礼物”这个主题单元里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请大家快速读读这句。 (课件出示: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 怕记者问什么, 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 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情的女服务员……有什么脸见人, 大败而归!———《献你一束花》)
师: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有什么用?
(巧妙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连用四个怕字, 生动形象地直接写出了她失败而归时那沮丧和愧疚的心理活动, 让人一下子就触到其内心深处。)
师:这种修辞手法对描写心理活动这么好, 我们就试着拿过来模仿借鉴, 把刚才的好奇、急切写得更具体。你怎么借鉴呢?
师: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快速看看, 你最欣赏哪句, 她用了哪招。 (请一个组的四个学生轮读, 每读一句, 就点评强调方法。)
【课件出示:我太好奇了, 迫不及待想跑上去看个究竟。那礼物仿佛是磁石, 又仿佛是火焰, 仿佛是星星, 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燃起了我的希望。 (比喻、排比修辞手法) 我多想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或者是高科技的透视眼, 把答案看个水落石出。我多希望礼物是我的呀, 我暗暗祈祷, 愿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头上。 (内心独白) 】
师:像这样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在我们五年级的教材当中还有。 (出示课件, 学生读, 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1) “没妈的 孩子真可怜。”一听到邻里这样议论, 他心里就像 被针扎着 一样疼。———《礼物》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心理)
(2) 怎么?花, 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 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献你一束花》 (用反问写心理)
(3)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 心头一动。———《鸡毛信》 (用设问来写心理活动)
师:语文课本上不仅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 还用内心独白来直接描写。 (出示课件)
(1) 缅伯高对鹅自言自语说:“鹅老爷, 鹅大人, 你千万保重, 我的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啊!”———《千里送鹅毛》 (内心独白)
(2) 海娃睡不着, 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 要是今晚跑不掉, 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 海娃, 你怎么搞的, 连一封鸡毛信都送不出去啊!……”———《鸡毛信》 (内心独白)
师: (小结) 用内心独白来直接心理描写, 常有“我想”“自言自语”……
师:你看, 这些用内心独白和修辞手法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 文章生动又奇妙。
师:同学们赶快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我太__ )
(预设)
生1:我太想知道这份礼物是什么了, 巴不得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变成一只蚊子进去看看;巴不得有一面魔镜能照出里面是什么;巴不得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
生2:是书?是玩具?是文具?我想不出来, 急得抓耳挠腮,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急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急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生3:我太好奇了, 好奇得瞪大了眼, 张开了嘴;好奇得想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好奇得仿佛看见礼物在向我招手。
师小结:你瞧, 我们刚才的这些精彩语句脱胎于课文中的句子, 又不完全一样。它们像双胞胎, 又像模仿秀。我们就要这样向教材学, 活学活用。
三、揭示礼物, 运用学到的方法迁移, 再写猜测和见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
师:想不想做幸运者最先来看到? (注意把握机会不急于往下做, 而是让学生交流此时的心情。)
师: (手中高高扬起装有全班学生名字的透明盒子) 大家的名字都在这里, 都有机会。可只有两位幸运者, 此时此刻你怎么想?
(心里一紧, 暗暗祈祷。)
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你们德高望重的班主任来抽出两位幸运者。抽出两个写有同学名字的卡片, 做幸运礼物开奖人。 (注意要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到极点)
师:你被抽中了, 现在心情怎样?发表一下幸运感言。
(心花怒放, 人都飘起来了。)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 最后盒子被打开了。 (出示“心里描写三句半”)
心理描写锦囊妙计
要想作文写得好, 心理描写不可少, 我来为你支个招, 听好喽!
心理描写有诀窍, 内心独白常用到, 巧用修辞真是妙, 记住哦!
师:哈哈, 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老师送给你的礼物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当你看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怎样?老师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给你?
(板书:打开想惊异醒悟)
师:看来大家都想说, 并且相信每个同学的想法都不一样, 大家赶快动笔写吧。
【课件出示:1.哎, 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说了些什么?动作、表情怎样?可能会想些什么?) 2.哇, 礼物终于打开了。】
(生在作业单上写)
第二部分:点评、深化, 再唤激情, 回味无穷
(现场抽取三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投影, 重点针对真情实感、内心独白、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进行点评。)
师:一份礼物, 一份感动。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时刻不忘。
师:此时此刻, 在这张微不足道的作业单上, 也留下了你们进步的足迹。这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所以, 情感的深浅不在于礼物的贵贱, 正所谓“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但练笔没有结束。请大家翻开课本, 看看“笔下生花”的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在“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中的要求, 让学生圈画关键词。) 希望大家下来将今天这节课写的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与你们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 也可以与我交流。我相信,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我们彼此的情意会更加浓厚。
师:最后, 老师有个不情之请, 大家能将你们写过的这张纸同样当 作礼物送 给我 , 好吗?相信, 这份珍贵的礼物将会带给我一生的回忆!
附:学生练写作业单
(作业单见下)
词语超市, 任你选用:
1.心里高兴的:愉悦愉快畅快快慰欣喜 快活喜洋洋喜滋滋 兴冲冲乐 融融乐陶陶乐呵呵乐悠悠甜滋滋 兴高采烈兴 致勃勃兴趣盎然欢呼雀跃 手舞足蹈欢天喜地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心花怒放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不自胜 喜形于色大喜过望眉飞色舞乐不可支乐以忘忧 心旷神怡欣喜若狂满面春风自得其乐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2.心里舍不得、向往的: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刻骨铭心 心驰神往
3.心里忧愁的:忧虑焦虑忧伤郁闷顾虑 重重满腹疑虑坐立不安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心烦意乱愁眉不展愁眉苦脸
满面愁容心乱如麻心神不定
3.《迎接青春》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三
我长大了吗
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请你如实回答下列问题:本次问卷调查不记名,请按时上交,谢谢合作!
(男生版)
1. 你这半年来你的身高开始突增?是 否
2.你出现喉结了么? 是 否
3.你开始出现遗精? 是 否
4.你对自身发育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措吗?是 否
5.升入中学后,你的烦恼比以前多了? 是 否
6.你照镜子的次数也多起来了?是 否
7、你认同“生理变化会引起心理变化”这以说法吗?是 否
8、你与父母的关系变得不如以前好了? 是 否
9、和以前相比,你更喜欢独自来决定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是 否
10、你是否变得爱顶撞老师和家长?是 否
11、你是否有突然感到烦躁的时候,通常你会怎么处理?
12、你知道青春期要注意哪些事项吗?是从哪个渠道获得的?
13、你还有哪些青春期或者异性交往的困惑?
(女生版)
1. 你这半年来你的身高开始突增?是 否
2.你乳房开始发育了么?是 否
3.你开始出现月经? 是 否
4.你对自身发育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措吗?是 否
5.升入中学后,你的烦恼比以前多了? 是 否
6.你照镜子的次数也多起来了? 是 否
7、你认同“生理变化会引起心理变化”这以说法吗?是 否
8、你与父母的关系变得不如以前好了? 是 否
9、和以前相比,你更喜欢独自来决定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是 否
10、你是否变得爱顶撞老师和家长?是 否
11、你是否有突然感到烦躁的时候,通常你会怎么处理?
12、你知道青春期要注意哪些事项吗?是从哪个渠道获得的?
13、你还有哪些青春期或者异性交往的困惑?
你是否有突然感到烦躁的时候,通常你会怎么处理?
有,游戏,跑步,和朋友聊天, 爸爸 妈妈发脾气……
你知道青春期要注意哪些事项吗?是从哪个渠道获得的?
知道,注意个人卫生。电视,上网,妈妈。
你还有哪些青春期或者异性交往的困惑?
青春期这段时间里。如果太胖,应不应该减肥?
如果长了青春痘,要注意哪些事情?
4.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9 篇四
架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1、活动背景
初中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常会对现实的我感到不满,他们幻想自己更为英俊、强壮有力、美丽可爱,幻想自己拥有一切,幻想自己能改变世界,幻想自己有惊人之举,受到外界的尊重、关注„„使得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之间产生差距。如果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比较接近,就会产生自信、自尊、自豪的积极体验与满足感,就会悦纳自己,走向成功;如果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差距较大,就会导致自怨、自责、自卑而排斥自己,影响学生健康地成长。因此,在这一专题中所设计的活动就是引导学生寻求积极的自我接近,最终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同一性,使自我意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2、活动目标
帮助学生恰当地评价现实的我,通过回顾过去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承认自己的局限,从而展望更好的未来。从童年自我走向成熟自我。
通过活动认清差距,引导学生有效的控制自己,认识到理想的实现要靠今日开始的努力一步步去争取。面对现实,或努力改变,或接受不可更改的事实(如外貌等),重新整合产生积极地自我认定,寻找从现实的我有效地过渡到理想的我的桥梁。
启发帮助学生寻找构筑桥梁的材料(条件)。引导学生从模糊笼统的目标到明确具体的目标,从实际出发挖掘自己的潜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3、活动要领
此专题活动可籍着上一专题的“选一选”作为引入。
本专题活动分为两个层次。(活动的形式:自我作业,想象情景活动,绘图,小组讨论)
第一层次:“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责任感、接纳感,分两项活动进行。
活动
一、自我填写作业:我认为自己已经长大,表现在„„;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些不足与遗憾„„
如果学生感到困难的话,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个体的外表、形体、姿势、举止、衣着、言谈、志向、才能、行为、个性等方面填写。鼓励学生:在这个填写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对自己有多大的启发!这种练习会使你害怕而又振奋!因为你从中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局限与遗憾!会去思考你从未思考过的问题。由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
二、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穿越时间隧道的游戏。在暗室中,请学生闭眼伴随舒缓的音乐,教师用轻柔的有时是兴奋的声音作旁白,引导学生的思绪跟着教师的指导语回到五岁的过去,走向现在、将来。这个活动新颖有趣且使学生再一次体验自己的成长,向往美好的未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下一活动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寻找差距,架起彩桥”。这个活动设计帮助学生认清差距,分两次活动进行。
活动
一、就“时间隧道”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找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间的差距,并进行适当调节:哪些差距是必须承认面对的(如外貌等),哪些差距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如谈吐、举止、能力等)。怎么改变?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这是本专题中的难点,建议教师在讨论时不断巡视,作出指点并及时鼓励开展的比较好的小组。
活动
二、构筑彩桥——使你美梦成真的桥梁。各小组可派代表谈谈构筑彩桥的材料(条件):自信心、目标、意志,鼓励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出示彩桥图)。设计目标中的三个阶段,可用绘图形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图,放在小组中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随意抽取一份,以鼓励赞赏的方式进行分析,以此启发引导学生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重要的是培养这样一种意识,即对我们一切人来说美好的生活要靠我们自己,而不是靠来自于外界的力量去创造。
4、理论依据
皮亚杰理论指出:自我理想是通过同辈人的互相影响和按照对将来美好的想象,重新体验过去而创造出来的这一理想自我的意识和个体目前关于自我的形象差距,成了完善自我的动力。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靠的是成功消除或缩短这种差距以及随之而来的和整个自我概念的同化而创造理想化的自我(idealized ego)。
在各体获得现实自我、理想自我的认识时,个体往往同时以一定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个体对其现实自我持肯定评价,或者认为现实自我接近理想自我,那么个体将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到自尊、自信、自豪,同时也就欣然接纳自己。反之,如果个体对其现实自我的评价较低,或者认为显示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较大,那么将导致自我谴责与自我埋怨,这使个体体验到不安、焦虑以及自卑,从而对自我持否定的态度。对此,个体如果寻找自我接近并最终统一意起来,使两者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协调一致,那么个体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并使自己的自我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或者个体也可适当地修改关于自我的理想定位,根据自我实际水平和情况,考虑到自身的能力和可能性,适当放低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这对于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是有益的。但是,无动于衷甚至是自暴自弃,将恶化个体的心理矛盾,加剧个体对自我的抗拒与排斥态度,阻碍自我意识的成长与发展,并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行为和适应问题,最终危及个体的心理健康。
青少年的有意想象发展表现出符合现实的理想,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但他们的理想水平是不一致的。根据心理辅导目标:防治、适应、发展,第二模块通过四个专题从“镜中的我”(主观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客观的我)对自己重新认识评价,产生了一个整体的自我概念——“现实的我”。然后根据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及期望,理想价值的澄清引导孩子把模糊的、肤浅的梦发展为理想自我(“我的美梦”)。所以“架起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才是本模块的最终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自评互动中完成自我探索、自我表现、自我决定、自我改变。在这四个专题中不断地进行磨合、整合,从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中间架起有效桥架,促使学生接受感知、认同到内化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理想境界。
5、准备工作
环境准备:可控制光线的教室。
自制录音带(作“时间隧道”活动时用)
制作投影片 投影片
1、现实的我≈理想的我→悦纳自我→自信、自尊、自强→完善自我→健康快乐
现实的我 < 理想的我→排斥自我 →自卑、自责、自怨→自暴自弃→病态的我
投影片
2、架起现实与理想的彩桥
6、参考资料
《制定超越自我的目标》
故事一:
在这里需要鼓励你做白日梦,将目光放在人生更高远的目标上。一位经济学家在测验时提出了三个类型的问题。他要学生由每一类型中选一题做答。第一类型最困难,可得五十分;第二类型较容易,可得四十分;第三类型最简单,只得三十分。试卷发还给学生时,那些选择最困难题目的人得了A,选择四十分题目做答的人得了B,而那些只企图回答最简单题目的人得了C。学生们不了解为何如此,因此问教授给分标准为何,教授微笑解释说:“我并不是要测验你们的知识,而是要测验你们的目标。”
蓝斯顿·休斯写道:“快快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飞逝,生命就如同断了翅膀的小鸟,再也飞不起来。”布朗宁曾说:“一个人应该追求超过他手掌所掌握的,否则上天存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朝着月球有一点好处,就是你不会只带着一把泥土回来。做伟大的梦,定伟大的目标,去征服百分的问题。
故事二:
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在于先做什么样的梦。现有梦,才会有成就,才会发挥潜能。
对此,安东尼·罗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出生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症,在6岁双腿变形成弓字形,而小腿更是严重的萎缩。然而在他幼小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有相信会实现的梦——除了他自己。这个梦就是有一天他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他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当吉姆·布朗所属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西九人队在旧金山比赛时,这个男孩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拐地到球场去为心中的偶像加油。由于他穷得买不起票,所以只有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剩下的最后几分钟比赛。
十三岁时,有一次他在布朗斯队和西九人队比赛之后,在一家冰淇淋店里终于有机会和他心目中的偶像面对面接触了,难事他多年来所期望的一刻。他大大方方地走到这位大明星的跟前,朗声说到“布朗先生,我是你最忠实的球迷!”吉姆·布朗和气地向他道了声谢谢。这个小男孩接着又说道:“布朗先生,你晓得一件事吗?”吉姆转过头来问道:“小朋友,请问是什么事呢?”男孩一副自豪的神态说道:“我记得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每一次的达阵。”吉姆·布朗十分开心地笑了,然后说道:“真不简单。”这时小男孩挺了挺胸膛,眼睛闪烁着光芒,充满自信地说道:“布朗先生,有一天我要打破你所创下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小男孩的话,这位美式橄榄球明星微笑地对他说道:“好大的口气,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得意地笑了,说:“奥伦索,先生,我的名字叫奥伦索·辛普森,大家都管我叫O.J.。”
奥伦索·辛普森日后的确如他少年时所言,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缩写下的所有纪录,同时更创下一些新的纪录。为何目标能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改写一个人的命运?又何以目标能够使一个行走不便的人成为传奇人物?各位朋友,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事实,首先要做的是便是制订目标,这是人生中一切成功的基础。目标会引导你的一切想法,而你的想法便决定了你的人生。
设定目标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它有足够的难度,乍看之下似乎不容易实现,可是它又要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愿意全心全意去完成。当我们有了这个令人动心的目标,若再加上必然能够达成的信念,那么就可说是成功了一半。
一切目标的制订,除了计划之外还需行动,它制订的过程跟你用眼睛看东西的过程有很多雷同之处。当你的眼光越是接近要看的目标,就越会注意地看,不仅是目标本身,且包括它周围的其它东西。
《消极人生的治疗方案》
皮特·库莫说:“我不要求每一个人都相信我说的话,但是,如果他肯稍微试一试我推荐的方法,就能被事实说服。”
特征:失望
原因:失去目标,缺乏兴趣,缺乏对生活的参与。
治疗方案:“我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的生活有深刻的含义。感谢潜意识让我了解了这个含义,它与我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完全符合。有一个目标真是妙极了。”
特征:不安
原因:缺乏次序、缺少爱、恐惧、没有自信心。
治疗方案:“我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者,我是一个充满自我意识和自由的人,所有事情我都做到善始善终,每天我都更加自信。”
《经营梦想》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每次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坐在田边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有人给他往家里邮钱。父亲听了,笑着告诉他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
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事,他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我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亲生气的拍一下他的头:“真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你去不了。”
十几年后,少年长成了青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做记者,写文章,写书,平均每年都出几本书,一本书就卖几十甚至上百万册。他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给他往家里邮钱。他用邮来的钱去埃及旅行,他站在金字塔下,抬头仰望,想起小时侯爸爸说过的话,他在心里默默地对父亲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能被保证!”
他,就是台湾受欢迎的散文学家林清玄。他那些在他父亲看来十分荒唐不可实现的梦想,在几十年后他把它们变成了现实。
我们每个人小时侯都有一个美好梦想,有的想当作家,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当科学家。正是这些梦想,为我们未来播下了成功的种子。因为梦想是一种期望,是一种直觉,是与你天性中的潜质最密切相关的。但是梦想又往往和现实有着太遥远的距离,所以需要经营梦想。经营梦想就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把看似遥远甚至有些荒唐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每个人最初的梦想,在别人看来都是不可行,因为别人只能用已知的理论来判断梦想的价值,而世界上许多在当时被看作是虚拟荒唐不切合实际的梦想后来都变成了现实。
林清玄是一个农家子弟,他想让别人给他邮钱,想上埃及看金字塔,看起来十分好笑,连父亲都嘲笑他,但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早晨4点就起来看书写作,每天坚持写3000字,每年就是100多万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一切的成功,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始于我们心中的梦想!也就是说,成功其实很简单,你先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经营自己的梦想,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永不放弃。你要坚信: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被保证,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实现。
《金子》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了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了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们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 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了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象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地说,“但这里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于是他留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一个富翁。“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不到金子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有城市的人用勤劳才能采集到。”(《金子》陶猛译,《解放日报》1991年7月26日)
《目标使我们产生积极性》
你给自己定下目标之后,目标就会在两个方面起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你的鞭策。目标给了你一个看得着的射击靶。随着你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你会有成就感。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目标就象一场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时你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会渐渐改变。
有一点很重要,你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如果不具体——无法衡量是否实现了——那会降低你的积极性。为什么?因为向目标目标迈进是动力的源泉。如果你无法知道自己向目标前进了多少,就会感到泄气,最后甩手不干了。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了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是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2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因此,当你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指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
7、注意事项
教师须有较强的控班能力,要把握好活动、环境、气氛。既要平等尊重理解学生的愿望,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特别是在做“时间隧道”时气氛应是静谧、投入、合作的,以保证活动健康地进行。
无论哪一项活动,教师要创设配合无顾忌的气氛,才能使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参与。
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中不能改变的条件,如生理方面要悦纳。
5.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2 篇五
创造力的培养
1、活动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处处写着创造。新世纪需要的是创新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并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实的,并且是非常必要的。
2、活动目标
使学生明白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培养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创造发明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3、活动要领
重点:介绍发明创造的方法,及突破定势与功能固着的训练题
难点:对于所介绍方法的运用。
4、理论依据
据《心理学词典》([美]阿瑟 S 雷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注释,创造力(CREATIVITY),一般用作专业术语,均指导致独特和新颖的解法、观念、概念形成、艺术形式、理论或产品的心理过程。
创造力和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思维是指以新异和创造性的方法和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科学研究中的新概念、新理论的提出,新机器的设计,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等等,都是创造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创造思维的产生以创造活动为基础,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创造性的思维或形象就不能产生。同时,创造思维对创造活动也起指导作用。
创造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新颖性
创造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它要求打破惯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人们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和新观念。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创造思维是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发散思维已在上一个专题中介绍过。辐合思维是具有将针对解决问题的信息和知识汇集成或综合起来的特点的思维,这种问题常常与问题解决,特别是只有一个正确解决方法的问题有关。在创造性过程中,发散思维产生的是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一些可能是新颖的,所以通常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没有发散思维,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有所创造。然而,创造思维还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假设,这又必须需要辐合思维。所以,一个完整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又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经过多次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而完成的。
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
创造想象提供的是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创造性思维具体化,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新形象的创造,科学研究中新假说的提出,新机器的发明等都离不开创造想象。
还有人认为,创造思维中还包含着联想、类比、直觉、灵感等心理过程。
现在世界各国通过对许多科学家、艺术家的发明创作过程的研究,找出了200多种创造思维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创造思维的方法。核查表法
是在发明创造中,参照创造方法核查表去解决问题的方法。添加法
是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因素进行创造的方法。如,录音机加上了收音机成为收录机,铅笔和橡皮的组合出现了带橡皮的铅笔。扩展法
是在原有东西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扩大的方法。例如,教学中用的大算盘就是普通算盘的扩大。另外,扩大镜、显微镜、望远镜都是对人视觉的扩展。缩减法
是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缩小或减少一些因素的方法。例如,《辞海》体积大,有人用缩减法把体积缩小,发明缩印本。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有篮球场那么大,经过研究改进,体积大大缩小,逐步微型化。再有,压缩饼干、保温杯也是利用缩减法发明的。改变法
是对原有事物的不足之处予以改变的方法。可以在形状上、特点上改变,也可以在结构上、程序上改变。例如,雨伞太长不易收藏,把它改成折叠伞。战国时,田忌赛马采用的就是顺序改变法。代替法
是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方法。例如,战士在前方打仗,在没有房子的地方,就用帐篷代替房屋作为住处。古代的曹冲称象用的就是代替法。颠倒法
是用相反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创造过程中,当问题百思不得一解时可以倒过来想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颠倒法的事例。一般人的想法是把人从水里捞出来,“使人离水”。司马光却从相反方向思考,“使水离人”,于是用石头砸破了水缸,让水流出去,救出了小朋友。移植法
把已知的新道理和新方法移植到别的事物上去的方法。有人把理发用的电动吹风机的技术,应用到了宾馆和医院,发明了被褥烘干机。有人把汽车上的自动雨刷搬到了眼镜上,这样戴眼镜的人在下雨天就方便多了。在科学技术越来越互相渗透的今天,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通过移植而得到发展。移植法对于创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类比法
类比法是人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先从两个对象的某些方面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而推测在其它方面也有相同、相似点的方法。拟人类比
是把创造对象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类比的方法。挖土机就是模拟人的手臂动作而设计的。同时,不少劳动工具都是模拟人手的,扫帚、锤子、钳子、镊子等都是对手的特定动作的模拟。电脑就是对人脑思维功能的模拟。仿生类比
是把创造的对象与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类比的方法。例如,模拟鱼的体形而设计潜艇,模拟蝙蝠定向而设计雷达,模拟鸟的垂直起落而发明直升飞机,等等。因果类比
是在人的创造思维中,根据某一事物的因果关系而推出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例如,蚌内有砂,砂被粘液包围而形成珍珠。有人据此因果关系,把异物放进牛的胆囊内,人工培植了牛黄。有人根据往面粉里加入发酵粉可以发面做出蓬松的馒头这个因果关系,在橡胶中加入发泡剂,制成海绵橡胶。联想法
联想法是人在创造思维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发明方法。联想不仅是记忆问题,也是属于思维想象方面的活动。联想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联想,可以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去想,可以大大开拓人的思路;另一种是控制联想,即有方向,有控制的联想。
联想法在发明创造中起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把距离较远的两个事物联接起来、接近起来。例如,“月亮和胶水”,在意义上相距很远,但通过联想可把它们联系起来:月亮——天文学——书——文具——胶水。联想为我们的创造思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在创造活动中列举出现有事物(产品)的缺点然后加以改进的思维方法。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东西,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缺点。人们抓住主要缺点加以改进,就实现了创新。例如,有个初中学生,发现汤匙容易滑进汤碗这一缺点后,就想办法把匙把的尾部向下弯一个钩,使之能钩住碗沿。
参考书目:
韩永昌主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准备工作
教师把所要介绍的创造的方法和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题目制成教图或幻灯片。
参考资料
活动步骤:
突破定势和功能变通性训练题
定势又叫心向,是指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使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
有一个瓶子是用软木塞盖住的,不能将瓶子打碎,也不能在塞上开孔,怎样才能喝到瓶中的酒呢?
(瓶塞子总是向上拔的,这就是定势。摆脱了这种定势,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有两个孩子长得一模一样,出生年、月、日一样,父母的名字也一样,可他们两个却不是双胞胎,这是怎么回事?
(当“双胞胎”这个定势被突破后,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城市街道的交叉路口上,明文规定:步行者横过公路时,车辆就应停在人行道前。可是有个司机当交叉路口上还有很多人横过马路时,他却突然撞进人群中,全速向前。这时,旁边的警察看了也无所谓,你说这是为什么?
(司机是步行者。)
四个硬币放在三个杯子中,使每只杯子中的硬币数都是奇数。
(把两个杯子套起来如何?)
5.1 1 1 1的最大组合。
(1111)
功能固着是指仅仅看到一件物品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它的功能。功能变通是与功能固着相对的现象,是指人们不受已有物体功能模式的限制,灵活地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给你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枚图钉,请你把蜡烛点燃后,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
(关键在于是否利用了火柴盒。用图钉把火柴盒固定在墙壁上,再把蜡烛点燃后,滴出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
介绍发明创造的方法。(理论依据中有介绍)。
运用创造方法,进行一次创造思维活动。(可分组比赛)
提示:洗澡按摩器;骑自行车时可以变顶风为顺风的风向转换器;在黑板前面装一个放大装置,让阶梯
教室后排的同学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便携式电冰箱;能吸尘的黑板擦;带尺码的腰带等。注意事项
可以让同学们讲发明创造的故事
6.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教案 篇六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适应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掌握适应环境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心理专业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充分体会在新环境中自我的力量,对自己产生信心,对未来更有期待。
二、教学方式:
教师启发引导、主题活动、师生讨论
三、教学形式:
专业测试、活动、讨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心理课简介和适应性能力测试
一、引入:心理学名词解释
1、问:何为心理学?
心理学的英语名称为psychology,是由希腊文中的psyche和logos演变而来。Psyche指soul,即灵魂;logos指discourse,即讲述。
因此心理学是指:阐述心灵的学问。
2、为何在高中阶段开设心理课程?
心理课可以使我们增加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自信,健全人格。
二、介绍心理咨询室
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会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室针对所有健康人群的,每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有成长的烦恼和困扰,我们把这称为心理成长问题,这个不是疾病,而是所有正常人都会出现的一种状况,就像每个人都患过感冒一样。心灵也会感冒的。做心理咨询就是一种自助的行为,为自我成长扫除障碍。他与精神病的差别在于:精神病是不自知的。我们的心理咨询室在二楼,每周一到五的中午12:00——13:00开放,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三、新高一新要求
心理课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有与众不同的要求。
1、希望大家能在活动中体会自己的心理状态,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
2、心理课要求大家动时动,静时静。
3、准备一本本子,他的名字是“回音壁”,我们在课堂上做活动时需要用到。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理轨迹,也可记录自己的心理体会和感悟。
四、让我们成为朋友
请同学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彼此了解。
五、心理测试:环境适应能力测试
《心理健康测评》p1319
50分以上:非常好
30——50:较好
20——30:一般
20分以下:较差
六、建议
1、环境适应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环境适应能力强,则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新的集体,对自己的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2、对于希望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同学来说,可以做到以下2点。一是多与新同学交流,不要因为陌生感而拒绝和人交往,积极主动的态度会让你更快适应。二是多与老师交流,尤其是在学习上初高中转换的学习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3、对于20分以下的同学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来和我聊聊,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尽快适应环境。
第二课时:我的名片
一、引入:
高中生活是人生的又一个起点,这是一个向童年挥手告别的日子,也是一个迈向成人的驿站。我们应该重建一个新的形象,让自己在积极进取的环境中更好的发展自己。
二、主题活动:我的名片
1、要求:
设计一张个性化的名片(可自画像)
1)、不写名字
2)、写出自己的个性特征
3)、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事物
4)、希望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5)、最欣赏的一句格言
2、将全班同学的名片集中打乱,请同学们随机抽取,猜猜名片上的人是谁。
3、分享活动体会:
你认出了哪些同学?
又被哪些同学认出?
你开心吗?为什么?
三、总结:
有些同学的名片被其他同学认出,说明你在短短的2周时间里已经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而没有被同学认出的同学也不必沮丧,相信今天的活动能使周围的同学更加了解你,没准已经有人打算和你做好朋友了呢。
第三课时:理想班级
一、引入:小故事“钻石就在你身上”
有的同学总是抱怨自己所在的班级不够好,自己的班级不如以前初中时的班级,那你有没有想过让他成为你心目中的理想班级呢?
二、主题活动:“金点子”
要求:
1、分组:每组4——6人,推选组长
2、请你为你的班级出出新点子,组长记录
3、组长交流并板书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讨论:
1、学习氛围
2、环境卫生
3、班级活动
三、分享各小组的金点子
看看哪个小组的金点子多,选出一个最佳小组。
标准:可实行;新颖
四、总结
我们自己的环境要靠自己来创建,大家是一个集体,班荣我荣,良好的环境能给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来创造它。
五、课后反思:
7.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七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分享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76-02
一、心理活动课分享环节的重要性
课堂上,心理教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活动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活动的感受,他们一般没有联系自身的经历或经验。心理健康课程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本人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标是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来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成长所面临的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心理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难也没有必要掌握心理学专业的概念和知识,应是以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要注意分享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发现自己并不独特,增强与集体的一体感,同时让学生相互学习,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吸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同时,要把真诚的表达和领会别人的表达培养成一种生活能力,学会在交流中获得心理的成长。从这种意义上看,分享的过程既是独特的情感体验过程,又是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
二、心理活动课分享环节的设计要点
(1)心理活动课的分享环节要注意创设特定的心理环境
心理活动课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交流思想,它就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窗边的小豆豆》中“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给笔者很深的印象,这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育。心理活动课要树立人人平等、全体参与的理念,不仅是人格平等,还要机会平等,发扬教学民主,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最佳心理场所,使学生真正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两个星球相互绕着运转,谁都不能偏离“以心为中心”的中心。以学生的心为中心,兼顾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不论性格外向内向、乖巧调皮、成绩好差,都应给予同等机会。学生表露的内容只要是真实的想法和情绪情感,就应该得到接纳和鼓励。这既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便于其保持心理平衡,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情感状况,有助于交流思想、相互启发。
(2)心理活动课的分享环节要注意课堂调控
心理活动课有其自身运作的规律,需要遵守情境体验、动感第一、多元互动等基本的原则,这衍生了让心理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又抵挡不了学生高涨的情绪;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亲和力,另一方面又要压得住阵场。心理活动课的分享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可能会很随意、漫无目的地谈天说地,课堂很可能成为闲聊的场所,因此,教师要注重讨论的针对性、引导性与实效性。同时,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要分情况处理,对一些无心的学生,善意皱眉,表示不赞同;对一些有意的学生,要“坚定”地制止。
(3)心理活动课的分享问题要有开放性
在心理活动课中,如果必须问问题,它们应该是开放的。封闭式的问题切断了交流,开放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交流。所以,想要打破学生只以简单的几个词来回答教师问题的局面,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具有开放性,避免单纯的“是”或“不是”,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勇于袒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所以,让学生分享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既可以令学生感到被重视,进而激励他们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体会,从而有效实现从知识性教学向情感性培养的转变;又可以帮助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收获更多信息,从而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
(4)心理活动课的分享问题要巧妙运用投射作用
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的实质,是个体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为特征推测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所以在设计分享问题时可以通过投射了解学生更真实的想法。设置问题时避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种设问,学生可能会考虑老师的心理动向、心理需求和道德认知,说一些迎合教师的答案。这样,教师可以或多或少地从学生的投射心理中读出学生的深层思想,进而能从学生的分享中再作探究,促进学生再度思考,提高心理教育实效性。
(5)心理活动课的分享环节要注意强调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学习的活动性。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强调合作学习的原则,如积极参与,对小组、对班集体负责,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聆听他人的观点,不要嘲笑他人。表达者应该真实、自然、个性化、有感而发,倾听者应该接纳、领会、无批评、有回应。同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式学习,在适当的时间内变换合作对象,使之了解更多的同学,增强合作能力。学生还需要经常总结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
三、结论
通过创设特定的心理环境,以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分享中,增强与集体的一体感,把真诚的表达和领会别人的表达培养成一种生活能力,学会在交流中获得心理的成长,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梅静,王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4.
[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编写组.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13-316.
[3]俞国良.心理健康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9:5.
[4]林卫平.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36.
[5]姜企华.心理课小组讨论要实现高效[J].现代教学,2009(03).
[6]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36.
8.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八
我的用户名“庄泽敏”下载
第10课 敏感的性心理话题
【课题】敏感的性心理话题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分析青少年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认识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对青少年的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判断;掌握调节和克制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看待同伴和青少年的性行为,对性行为有正确认识和态度,自觉地克制和调节性冲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重点难点】
1、重点: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心理的调适。
2、难点:对性心理问题的认识。【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动画播放:《薇薇的故事》 思考:
1、薇薇由于意外怀孕做了引产手术,这会对她造成哪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2、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听到类似的故事? 引出本课主题——性心理。新课教学
一、婚前性行为对女孩子的影响
1、给女方心理造成极大压力:恐惧、自卑、冲突、懊悔等。
2、给女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3、使恋爱关系出现不利于女方的发展趋势(吸引力法则)。
4、使新婚蒙上阴云。
5、给婚后生活造成诸多不愉快。
二、婚前性行为对男孩子的影响
1、偷偷摸摸的性行为易给男方造成心理压力,导致不良后果。
2、对女方的伤害使男方背负心理负担。
3、产生影响生活与学习的性幻想。
4、多种复杂的负面情绪产生:挫折感、负疚感、疑心重、厌倦感。
5、容易受到性病的侵害。
三、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心理原因
1、热恋心理:恋爱达到白热化程度。
2、迎合心理:用性来证明对对方的爱。
3、占有心理:为了不使自己在竞争中失利,利用性行为造成既定事实,达到占有目的。
4、屈从心理:有求于对方。
配套教案及其它资料 请点击百度文库
我的用户名“庄泽敏”下载
5、好奇心理: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增高,对性产生了好奇心理。
6、逆反心理:因受到家庭、亲友、老师的阻挠,产生逆反心理,发生性行为。
7、无所谓心理:对性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8、懵懂而为:由于社会对性的描写和宣传,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和思索,使其激起结交异性的愿望并隐约产生性冲动。
四、针对动画的案例分析
动画中的两名同学遇到了问题,即性冲动的产生和释放。
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青春期学生会产生相应的性冲动和性兴奋,继而就需要一定的渠道来释放性紧张。
如果处理不好性冲动和性释放,就可能导致无力应付的实际问题和相应的心理困扰。
五、青春期的性心理调适方法
1、升华对性的观念和认识:人类的性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满足,更是精神、情感的体现。
2、恰当的作息制度和紧张的生活节奏能降低人对性问题的注意。
3、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能使人的性能量得到转移和宣泄。
4、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异性交往,提倡集体交往,避免频繁的个别接触。
5、避免性挑逗,多看健康的书报、影视和图片,把精力放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
6、自我警示,避免容易发生性冲动的环境。
7、加强性道德修养,遵循相爱原则、无伤原则、自愿原则和婚姻缔约原则。
六、对错分析
1、手淫损害大脑,并危害身体健康。
2、手淫是罪恶的。
3、性是自由的,双方都不必太认真。
4、女孩可以用性留住男孩的爱情。
5、性关系至少在双方均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时候才可以存在。
9.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九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他们总埋怨父母太唠叨、麻烦,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但从不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生活的忙碌与劳累。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渗透,还应该寻找一个契机,让学生去感受到父母的给与和付出,触动学生的情感,在学生的心底播下爱的种子,从而去激发学生在往后的生活中要多为父母做点实事,向父母传达自己的爱,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此,我以《给爱一个出口》为主题开展一次感恩父母的心理活动课,希望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更好地与父母相处,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的辛劳,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触动学生情感。
2、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体谅和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起用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由己及人,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热爱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情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触动学生情感。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悟父母的付出,学会感恩。
【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假如有人用一亿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
教师小结:生命是宝贵的,赐予我们生命与爱的父母更值得我们尊敬。导入新课——给爱一个出口。
二、读爱
1、提问学生:请用一个词概括你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故事分享:上帝也会被感动(5.12地震视频)
教师小结:父母之爱是伟大的,再多的语言似乎也无法形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的爸爸妈妈,好好地感受一下父母给以我们的爱。
3、活动:穿越时空说爱你
4、写一写:活动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5、心动一刻:说爱你
请学生谈活动的感受,分享爱的故事,引导让学生把心底的情感宣泄出来。
三、爱的反思(学会感恩)
1、多媒体呈现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现状
2、思考:调查结果反应了什么样的现实?你想到什么?
师: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去索取,而忘记了要感恩!
3、感受:天下父母心(结束)
附录:冥想活动《穿越时空说爱你》冥想语:
随着悦耳的音乐的想起,请闭上你的眼睛,以最舒服的姿态坐在椅子上,怎么舒服就怎么做。静静地感受一下你的身体,脑子空空的,大大的,或者是黑黑的,什么都没有,静静地停一分钟。
忽然间,(很轻的婴儿的啼哭声响起)那一天,随着啼哭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原来,那就是你,看,那眉毛、那 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脚丫,浑身上下,多么的可爱。
可爱的你躺在妈妈怀里,感觉非常的安全,舒适……妈妈看着你…满足地笑了。
为了照顾你,妈妈每隔2.3个小时要给你喂奶,爸爸呢,忙着照顾妈妈,还要换洗你的衣服、尿布。在你熟睡时,他小心翼翼地为你剪指甲,以免你自己抓伤了自己娇嫩的皮肤。而作为报答,你经常在晚上哭闹,为此,他们几乎没有睡上一天好觉。
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连夜带你去医院看病,看到你生病的样子,妈妈宁愿生病的是自己。
为了照顾你,爸爸妈妈都很累,但是当看到你一天天长大,看到你天真可爱的笑脸时,他们忘记了所有的苦和累。
当你11岁的时候,妈妈提醒你上学要带雨伞,而你却当耳边风,结果那天放学时下着很大的雨,妈妈撑着雨伞来校门口等你放学。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剪头发,而你说她不懂得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甚至为此顶撞起来。
当你1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煮了你桌好菜为你庆祝生日,而你却和同学到外面唱k,玩通宵,他们在家为你担心了整整一个晚上,而你,甚至都没想过要给他们打个电话。
每次父母想和你聊聊天时,不到三句,你就会说:你真烦!你知道吗?他们心里是什么滋味吗?
还记得读初三的情景吗?谁每天为你准备早餐、午餐,还有宵夜?而你却还抱怨他们给了你很大压力,对你照顾不周。
还记得高一入学的那天吗?是谁送你来学校,帮你收拾好所有的物品,整理宿舍的床铺,而你却还在抱怨,怎么自己的父母怎么那么穷,没有车,给自己的零花钱又少得可怜。
请仔细回味你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呢?而你又是用什么来回报他们的?他们过得好吗?(停顿一会儿,给学生充分想像的时间)
现在请让我们把思绪带到不久的将来,经过了高中的努力奋斗,你被某所大学录取了,大学的你,节目非常丰富,有时候你甚至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看看父母,他们多希望你能常回来陪陪他们,可是你却很忙,是的,你很忙。
当你结婚的时候,他们为你操劳婚事;
当你做了爸爸妈妈以后,他们辛辛苦苦给你带孩子,你们却任然抱怨,他们做得不够好,抱怨他们太笨了,不懂得带小孩。可是,孩子是你的啊!
终于有一天,父母相继去世了。突然想起了所有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你的心理难受啊!你以为自己一直有机会去报答他们,可是,他们却永远地离开了你。请你好好体会你内心的感受,好好想想,爸爸妈妈曾经给你带来什么?你舍得他们的离去吗?
父母给与了你生命,给与了你所有的爱和呵护,当我们还是胎儿时,父母担心我们
是否健康上学了,担心我们成绩能够跟得上。工作了,父母担心我们是否工作得顺心结婚了,父母又担心我们能否撑起一头家,能否做个合格的爸爸、妈妈。
下雨的时候,父母担心我们是否会带雨伞 。天冷了,父母担心我们是否够衣服穿,
饿了的时候,父母会担心我们是否吃的饱,吃的香。生病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你。
可是你从不好好珍惜,你为了和朋友在一起,你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了工作,为了自私的自己,你忘记了一直陪伴你,照顾你的他们。父母活得并不轻松。他们要工作,要照顾家庭,照顾我们的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子女,我们的父母过得也很累啊,他们为我们付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你一直都以为自己还有机会,一直以为他们会一直在那里陪伴你,在那里守候你,你竟然不知道他们也需要你的照顾,也需要你的努力付出。他们的苦,他的们烦恼和无助,你又了解多少?
闭上眼睛好好想想,失去他们,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好好想想,他们给与你什么?难道你还不满足,还要继续抱怨吗?
10.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十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2、通过读书活动,熏陶学生良好情操。
3、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书籍,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课程课时:一课时
课程实施:
1先由教师带领导读。
2学生回家自行阅读,并书写“阅读记录表”。
3分组研讨,详论书中写作技巧、作者旨意、阅读心得。
一、游戏:复述小说主要内容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再现一下小蟋蟀的传奇经历吧。谁愿意来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他复述的同时,请有人物图片的同学上台来把它贴上。
贴完后再次认读一遍人物。
塔克鼠亨利猫玛利欧白利尼老爸妈妈冯赛史麦德利先生
师:不管是动物也好,还是人类也好,他们都成为了柴斯特的朋友。
二、思考一
师:柴斯特和这些动物、人之间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吧。柴斯特刚到纽约时代广场中央车站时候的样子还记得吗?当时它是一只怎样的蟋蟀?
(学生发言)
三、思考二
师:柴斯特震动了整个纽约,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可是它为什么不要当明星而要回家呢?(学生发言)
四、思考三
师:带着朋友们的浓浓的情意,柴斯特还是回家去了。那么你呢,如果你是柴斯特,你是选择留下来还是回家?(学生发言)
五、总结
师:和小蟋蟀一起,我们也感受了他奇妙的一次人生之旅,那么在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想请同学们像实话实说节目那样,最后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自己对《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奇妙的书的感受吧。
(学生发言)
四(1)班
11.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 篇十一
在学习了1到5的序数后,发现小朋友掌握的不够牢固,一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二来继续学习6到10的数。
活动目标
1.能排出10以内自然数列,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正确地运用序数词,会用第几来表示物体在序列所在的位置。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10以内的序数,正确运用序数词。
2. 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10,图卡,数字挂表
学具:图卡,幼儿操作卡,数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
老师向幼儿展示1到5的序数卡片,引导幼儿描述这五个序数。
幼儿:1像铅笔能写字 2像天鹅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红旗迎风飘
5像鱼钩把鱼钓
老师:很好。现在大家看一下我手中的挂表。这是什么?(用手指着口哨)
幼1:口哨。
老师:对了。那么它看起来像什么?
幼2:像6.
老师;是啊!所以啊,6像口哨咧嘴笑。
幼儿:6像口哨咧嘴笑。
接着展示其他四张图片,引发幼儿思考,并得出对7到10的描述:
7像锄头能耕地 8像葫芦藤上吊 9像勺子能盛汤 10像铅笔加鸡蛋
二.做游戏
找10个幼儿来参加游戏
将标有1到10的十个数字卡片打乱顺序,翻过来放在桌子上,让10个幼儿分别抽取 一张卡片,并按照上面的数字序数站在正确的顺序。最后看每个幼儿是否都能找对自己的位置。这个任务交给在台下的幼儿来完成。老师负责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当每个幼儿都能找对自己的位置时,再让这10个幼儿打乱顺序,两人互换卡片,重新排列顺序,正确排列后把卡片收起来,老师随意叫出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台下的幼儿来判断该幼儿处在第几的位置。让其余的幼儿也轮流来参加这个游戏,最终让每个幼儿都能灵活运用序数词。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上这节课,让我感到上课很轻松,不知不觉中在快乐声中度过了一节课。但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提前下很多功夫,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这节课,每个幼儿都做到了积极快乐地参与,我很开心。我和幼儿配合的这么好,互动性好。幼儿喜欢做游戏,所以我将数学的概念融入游戏中,使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更为浓厚,对序数更容易理解。幼儿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以游戏方式生活的,应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心理活动课教案设计10】推荐阅读:
10级心理班优秀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06-17
心理活动课教案责任08-28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10-23
中学生恋爱心理的活动课设计08-22
小学四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07-03
心理班队活动教案10-21
支教---心理活动健康课教案11-04
心理开放课的活动设计08-23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07-31
心理活动课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