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2课练习(10篇)
1.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一
第6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 18 页练习三1-8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教学重、难点:熟练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一下梯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怎样求梯形面积?
二、练习指导。1.练习三第 1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2.练习三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练习三第 3 题
(1)学生独立审题,师说明什么是横截面。(2)如何求这个零件的横截面的面积?(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 5 题
学生操作时注意提醒学生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它的高在哪儿。5.练习三第 6 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何列式?(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6.练习三第7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7.练习三第8题。(1)学生独立审题。
(2)你打算如何计算?有不同的解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第4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获得了哪些解题经验?
2.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二
本节课我教的是have和has作“有”解时的区别。这节课我打算通过复习前一课时语篇中have和has的用法,以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have与has的用法和区别。
一、teaching content:
topic: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grammar:using“have”/“has”to talk about“拥有”
二、teaching aims:
1.can talk about“have”.
2.can talk about“has”.
三、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have”and“has”correctly.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五、teaching procedures:
1.Task1:revision
(1)T:What animal friends do we have?
Yes,We have...You have...They have...She has...He has...I has...
(设计意图:让孩子通过复习已学旧知,唤起对have和ha用法的区别。)
(2)Look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图片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之中去运用,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得have/has的区别在直观的辨别之中给孩子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运用。继而为下面抽象总结及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作铺垫。)
2.Task2:Let’s fish
(1)he,they,my friends,Liu Tao,my mother,she,I,it,Bobby,the dog,I,we,you
(设计意图:虽然是较为抽象总结,但是教师还是尽可能创设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对have/has的区别在快乐游戏之中给孩子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归纳,继而为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进行铺垫。)
(2)你能说出have与has的区别吗?
①have用于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和第三人称复数(they)
②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或单数名词
(设计意图:再让学生讨论说一说它们的区别及运用,转为理性性性层层面面的的内内化。)
3.Task3:Let’s practise
用have,has的适当形式填空:
Nancy____two big eyes;They___no legs or arms;My cats___long tails;
His cousin___some toy cars;Liu Tao a nd Mike___two animal friends;It__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练习加以巩固,对have与has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运用。)
4.Task4:Let’s share
(1)First share some animal pictures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并请其他同学猜猜看哦!
...have/has an animal friend.
It is...It has...It can...What is it?
3.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三
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授课中,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通过学生分类我进一步进行总结在表现时该如何构图:如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绘;状物类的也是如此;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这样,不同的构图形式便自然的、适时的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启发,从而为创作好本课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生作品,我发现学生不论从构图还是色彩等方面都能够较好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其中,真正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4.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四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觊觎()慷慨()遐想()甲胄()拽()拂()怠慢()
2.解释句子中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巴望着得到那尖尖的猪蹄儿壳,(希望得到或企图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着一小块猪油,好用来做一盏猪蹄儿灯。()⑵所以,我们总是(纠缠个没完)地讨猪油。()⑶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遐想:
⑷脸蛋儿上总是施着淡淡的胭脂,样子有些滑稽可笑。滑稽:
3.给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慨
劈
梢
遐
概
臂
稍
瑕
4.本文作者,是我国
家。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⑴“我”喜欢“猪蹄儿灯”的理由是。⑵“我”喜欢“抽陀螺”的理由是。
⑶“我”喜欢“兔儿爷”的理由是。
6.读一读,品一品,下面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⑴所以,我们总是死乞白赖地讨猪油。
⑵本是兔儿,偏又以“爷”相称,在别的动物中,绝无这种殊荣。
7.文中写了怎样玩陀螺,作者抓住了一系列的动作,试将这些词语找出来。
8.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抽陀螺印象最深的是在冰上玩。
B、对兔儿爷的喜爱只是缘于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温情。C、我最喜欢的兔儿爷是骑着狮子形态的。
D、大人们不肯给猪油的原因是那够炒一个菜了。第二部分:
(一)“杨柳活,抽陀螺。”
这是我童年时学过的一首童谣中的两句,说的是初春时节,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
陀螺,是一种很简单的玩具,小孩子自己都可以制作。找一块木头,削成一寸多高,直径也一寸多的圆柱形,再把下端削尖,尖端安一料滚珠,陀螺就算做成了;再做一根鞭子,就可以玩儿起来。
玩的时候,先得从鞭梢缠起,缠住陀螺的腰身。直放在地上,用手指按住陀螺顶端,用力一拉鞭绳,陀螺就在地上转起来,再用鞭子不断抽打,越抽转得越快。
为了让陀螺转得更快,我们常到冰上去玩儿。鞭梢儿噼啪噼啪响,陀螺滴溜滴溜转。尽管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寒地冻,谁也不觉得冷。
在我的印象中,抽陀螺的游戏似乎只限于男孩子玩儿。现在想起来,大约是因为这种游戏刺激性较强,你必须一下一下地去抽打,它才转;稍一怠慢,它就会停转歪倒。
抽陀螺,还很有进攻性。几个人一起在冰上抽打,常常是扬鞭猛抽一下,让自己的陀螺以极快的转速去撞击别人的陀螺,以把别人的撞倒为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知是谁,把“抽陀螺”改叫“抽汉奸”。这个新名称,很快就被大家认可。一说起“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把那些投敌卖国者视作陀螺,一鞭一鞭抽得它在冰上团团转,很是解气。
有时候,大人们在一旁看着,也会走上前来,和我们一起抽它几鞭子。9.“杨柳活,抽陀螺”一句童谣交代了抽陀螺的。
10.写“抽陀螺”,作者大致写了四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⑴ ⑵
⑶ ⑷ 11.关于抽陀螺的方法,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请写出这些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的好处。动词: 作用:
12.“一说起‘抽汉奸’,我们的鞭子抽得更响、更有力”这句话表现孩子们 的感情。13.选文末尾写大人们也和我们一起抽它几鞭子,这如何理解?
(二)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趄趄,小小的胖手指
住我的食指,粘糊糊地抓着,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她手指又弯不过来,捏也捏不拢呢,竟能把我的食指攥得湿漉漉的一层汗水。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的,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觉得姿势别扭,小臂被她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的胳膊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
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小心更加用劲。„„
③现在,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穿高跟鞋比她高一个头尖,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满把抓住我的一根食指了,而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孩子还牵妈妈的手?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半开玩笑地试图甩脱她,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她扭过头,用目光责备地望着我,然后暗里使劲,五指并拢捏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劲多大啊!她的手还是亲亲的嫩嫩的小小的,可是传到我手里劲道分明已经远胜于我。我的指骨在她的掌心里酥麻麻的,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来。我扭头无奈地看她,用眼神表示认输和投降。其实,我真是喜欢那种指骨酥麻的感觉,在那样用劲地一握之间,包含了多少孩子对母亲的情感!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能不能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不经意地轻轻一牵中,是女儿对我的一份沉甸甸的依靠,沉甸甸的信任,她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交给我用心
爱心
专心
了,,,一切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年满十八岁之前,她尽可以生活得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道路由妈妈去铺,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交给谁呢?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妈妈也该把一切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样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斑驳生锈的灵魂。我知道这不公平,可是我只能如此,岁月就是这样从我们身边流过去的呀!⑥到那时候,你会接受我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4.请给①②③段空格处依次选择恰当的词语(只写序号)。()A、攥
不屈不挠
固执
B.抓
不屈不挠
固执 C.攥
不由分说
坚决
D、抓
不由分说
坚决
15.仔细揣摩第③段“现在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和“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我的手”两句中的“人高马大”在表达上的侧重点是什么? ①前一个“人高马大” ②后一个“人高马大”
16.请把下面几个短语的顺序排人第④段的横线之处(填序号)。依次填
。A、她的学问
B.她的生命
C.她的前途
D.她的衣食住行
17.第④段中两个加点的“沉甸甸”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文中体现“沉甸甸”的具体内容是
。18.分析第⑤段中画线部分的含义。
“诗一样梦一样的年华”: “斑驳生锈的灵魂”: 19.作者从“牵手”这一平常的小动作中发现了真情,发现了美。这就是:
。20.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文抓住“牵手”这一线索,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女儿成长过程。写的是家常事,抒的是母女情,表达的却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感受。
B.本文感情真挚,记叙生动,理随情显,理在事中。
C、文中“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暗示母亲对女儿没有辨别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满。D.以疑问句结尾,突然中止,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一起长大的玩具》答案
1.略 2.⑴觊觎⑵死乞白赖⑶悠远的思索或想象。⑷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3.略 4.金波;儿童文学作家 5.⑴因为猪蹄儿灯是我们自己做的。⑵因为这种游戏很有刺激性。⑶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温情,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6.略 7.缠住、直放、按住、拉、抽打 8.D 9.时间 10.⑴陀螺的制作⑵抽陀螺的方法⑶抽陀螺的进攻性⑷“抽汉奸” 11.交代了抽陀螺的方法,准确,直观。12.憎恶投敌卖国者 13.说明抽陀螺极有乐趣,连大人们也被吸引过来了。14.C 15.①为女儿个儿高大而自豪。②对女儿个儿大却牵我手的责备。16.DACB 17.深深的全部的依靠;她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交给了我。18.女儿的青春年华;母亲衰老的年龄。19.母女情深,母亲对女儿的深爱,女儿对母亲的依恋。20.C
用心
爱心
5.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五
一、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在国内外风行快餐,它的特点在于一个“快”字.。武汉钢铁公司为了让职工减少用餐时间,也开办了快餐店,使职工们用餐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职工们称赞地说:“这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快节奏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实际,以《快餐的节奏》为题,写一篇600字的 议论文。
审题判断哪个是最正确的1、快餐的节奏关键是一个“快”字,“快“是我们时代的节奏,“快”是制胜法宝,“快”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快”更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步伐,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
2、钢铁公司开办快餐店,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因为它极大地缩短了职工们的用餐时间,可以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使工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快节奏的生活,固然有许多好处,但是它给人们带来了困扰。饭还是一口一口地吃,台阶还得一级一级地上,古人也有言“欲速则不达”。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快节奏的便要快节奏,不应该快节奏的还是按计划,有步骤地,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4、公铁公司在国内外风行快餐的情况下,也开办了快餐店,这说明了武汉钢铁公司善于吸收借鉴先进东西,为我所用。我们国家如果能很好地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5、快餐的节奏太快,对人们的健康不利,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助于肠胃的消化和吸收。所以说,快餐只能偶尔用之。
二、阅读下面的《蜡烛》诗,根据诗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材料:蜡烛
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陪伴依窗读,照人赴锦程。
默默发光热,从不幕虚名,为人尽忠贞,一心贯始终。
审题判断哪个是最正确的1、由蜡烛的发光发热,想到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 牺牲奉献精神,进而阐发:人应该有自我牺牲精神。
2、由蜡烛的“不惜身上膏,化作千尺明“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些知识分子精英的英年早逝,引出中心:一味地奉献不可取。
3、由蜡烛先有“身上膏“才能”“化作千尺明”,先是“从不幕虚名”“一心贯始终”才能“为人尽忠贞”,联想到:人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必须有“从不幕虚名“的 思想,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贡献自我。
6.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六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蹊跷 溪水 栖身之所 休戚与共 ....B.夙愿 星宿 追本溯源 沧海一粟 ....C.陌路 蓦然 厉兵秣马 拐弯抹角 ....D.弹劾 涸辙 荷枪实弹 一丘之貉 ....【答案】 C(A溪:xī,其它读qī;B宿:xiù,其它读sù;C都读mò;D荷:hè,其它读hé。)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遐想 细枝末节 五彩斑斓 冷嘲热讽 B.深渊 自名得意 截然不同 高深莫测 C.汹涌 撒手人寰 惊诧不已 微乎其微 D.察看 明察暗访 刨根究底 困惑不解 【答案】 B(名—鸣)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答案】 C(A,脱颖而出:比喻遇到机会,优秀的人才就会崭露头角。B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C,舍我其谁:舍弃了我还有谁呢?意为只有自己能做此事或担当此任。D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着的马背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新兴楼宇电视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世人愈来愈多的关注。B.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活动的焦点。
C.教授职业道德水准下降,不仅有个人操守的原因,更多的是规范教学与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
D.中国的改革成就得益于两个基本的动力引擎: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其二是
具有国际上比较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 D(“具有”前缺主语。)5.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怎样的?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B.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C.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
D.作者有这个天赋,运气好,而且得到过很多一流科学家的点拨。
【答案】 D(A、B、C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纲要式表述,是作者的“教育历程”的重要部分,D项表述不正确。)6.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
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答案】 A(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
从“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到“这一点我不理解”原文见课本。
7.“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件事是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向往。
8.“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一句中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什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统一场论。正是未能完成的这一伟大发现激起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使他着迷;培养了作者深入探究钻研的精神,引领作者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9.“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具体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秘密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10.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三点内容,据此填写下面的空格子,并指出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顺 →
序
→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听说故事 着迷研究 发现探究 顺序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先后顺序。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
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11.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个故乡的景色都很美,充满诗情画意。内心感受却是陌生的、茫然的、有些隔膜。
12.你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于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兴安岭。因为那里是我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的地方。
13.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精神家园。
14.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美好与乡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的过程。(如答“欲扬先抑”,“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四、高考热点
15.“如同陶渊明那样”这个短语是从下面这个句子中抽出来的。分别按(1)(2)(3)三种不同含意指出它在句子中相应的位置。
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能永远隐居而不出仕。(1)陶渊明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2)陶渊明和李白都不可能永远隐居而不出仕。
(3)陶渊明可以永远隐居而不出仕,而李白却做不到。
表达(1)含意,短语应放在________;表达(2)含意,短语应放在________;表达(3)含意,短语应放在________。
【答案】(1)“李白”之后(或“坚信”之前。)(2)“不可能”之前。
(3)“不可能”之后(或“永远”之前,或全句之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如同陶渊明那样”这个短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是状语成分,因为“那样”指代的内容不同,在句中的位置也就不同,其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16.以“政府”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当公众的生命健康因为入口的食品受到威胁时,公众需要政府为食品安全把关,而不是为食品企业做“担保”,更不需要企业把政府的“担保”当成刀枪不入的“护身符”。
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政府)在公众的生命健康因为入口的食品受到威胁时,应该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把关,而不应该为食品企业做“担保”,更不应该让企业把政府的“担保”当成刀枪不入的“护身符”。
17.根据例句仿写三句话。
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红润的面庞和明朗的心境; 如果
你
是
________,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你是)高山的朋友 就会有伟岸的身躯和坚毅的性格(如果你是)大海的朋友 就会有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心胸(如果你是)鲜花的朋友 就会有甜美的微笑和快乐的心境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着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
请理解并领悟材料含意,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指向】
这则材料的含意比较明显,就是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其实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了一个立场,就是要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亮出自我;二是表达了敢于表现自我和善于亮出自我的意义。这两点是写作的关键,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个性表现和张扬自我,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创新型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佳作赏读】
破茧而出
固守在茧中,永远都是一个丑陋的蛹,破茧而出,才可化作美丽的蝶。—题记
一只美丽的蝶,在挣脱茧的束缚,冲出壳后,才得以展现自我。
然而,人们却不像蝶一样,偏偏小心翼翼地为自己裹上一层厚厚的外壳,生怕自己被别人发现、关注,不敢伸出自己的臂膀,不愿面对外面灿烂的朝阳,不敢释放胸中积聚的能量。其实,这样做,在拒绝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展示自己。
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时代,更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家应该转变观念,应该展现自我,塑造自我。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有的人面对每一次机会,却都悄悄地放弃。虽然眼中尽是不舍与渴望,但双脚却已不自觉地将自己推向最暗的角落。那句“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总像紧箍咒一样困束着人们。不敢走到阳光下展示自己,只是在黑暗中默默地遐想,这已成了人们的习惯。这种所谓的“谦让”,所谓的“谦虚”,无形中就扼杀了塑造自我的自信,凝聚成了一个“怕”字,怕在这场角逐中成为牺牲品。因为太怕,宁愿放弃,也不愿踏出尝试的脚步。于是,我们退缩成一只蛹,一只不敢沐浴着日光的蛹,一只只会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却不知道走出去自己就会变成美丽的蝶的愚笨的蛹。其实,正是我们用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茧将自己藏了起来,让所有的光芒销声匿迹。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只破茧的蝶,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放弃胆怯与懦弱,勇敢地将那束缚自己的茧捅破,破茧而出,舒展腰身,在万紫千红中描绘属于自己的色彩,向着广阔而美丽的苍穹扇动有力的翅膀。
不要丢弃自我的本色,一定要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满怀信心地向着下一个关口迈进,努力成为强者、胜者。
打开一扇窗,放进一缕阳光;打开一扇心窗,增添一份自信;却去沉重的外壳,用真我赢得世界的褒扬。如果你还在黑暗中徘徊,请你鼓足勇气走出来,阳光灿烂的世界需要你用热情和激情去拥抱。用自信做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自在地翱翔,无需刻意将自己隐藏。我们要自信地站出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我已不再是茧中丑陋的蛹,我已是走出束缚之后绽放美丽的蝶!
„„
蝶,在花间起舞,只因它已捅破那层束缚它的厚重的茧。【名师点评】
7.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七
第 2 课时
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
一、课内语段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的窗子前都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的。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用“____”画出段落中的一处比喻句。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_”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类文阅读。
读懂德国人
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字分别贴在并列的电话亭上。过了一会,他们看到“男人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
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挨门挨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
一次,我请史蒂凡晚饭后来我宿舍喝咖啡。他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时间,因为“晚饭后”太模糊了。我说:“那就六点半吧。”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前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敲门,他说还差两分钟。喝咖啡时,他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 1 过纳粹士兵,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出于对“二战”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他答应了。几天后我已忘了这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谴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这个请求,他已思考了好几天。我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人()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从一年的工作到今天晚上吃什么,()按预先计划去做。德国孩子()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让这个习惯陪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在短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2.连线搭配。
信守
秘密
| 精彩的安排 坚守
规定
| 精心的仪器 保守
诺言
| 精密的时间 遵守
岗位
| 精确的表演 3.本文结构上属于()。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用“__“画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句子。
内容很精彩,快来看一看!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可一人通行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一向就看不起歌德,常写文章批评他。于是,他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我恰恰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一定知道歌德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2.许多窗子„„山阴道上,应接不暇。3.(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
二、1.即使 也 都 不但 而且 始终 2.信守——诺言 坚守——岗位 保守——秘密 遵守——规定 精彩的——表演 精心的——安排 精密的——仪器 精确的——时间 3.B
8.五上练习1 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5)明天我们早读课再继续比赛。
二、教师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王士祯,山东新城人。自号渔洋山人。出身于明代官僚世家。王士祯小时读书极聪颖。十一时应童子试,县、府、道皆得第一,在当时引起轰动。顺治十二年,参加会试,一举中第。十五年,殿试中二甲,次年选为扬州推官。康熙年间,因才华出众备受赏识。王士祯著作宏富,有《带经堂集》、《渔洋山人精华录》,笔记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等。他的笔记有史料价值,读来也饶有趣味。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读帖。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它们有什么特点。
2.教师指导。
3.学生练习。
4.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好的作品。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册》练习1
◆板书设计:
练习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九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复习
(1)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看图说说下列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说一说该如何计算它实际占地面积。
学生讨论完后独立独立解答,集体核对。
2、练习十八第5题。
让学生看题和图,问:图是何意?
提醒学生这是一个组合图形的分解图。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理解。
学生解答,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4、补充练习:学校要油漆40扇教室的门。(门形状如图,单位分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费8元,那么学校共要花费多少元?
(1)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做此题应该注意什么?
强调油漆门是双面的。
(3)独立解答,核对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延伸拓展
1、练习十八第8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草地、红花、黄花的面积。
(2)讨论完后试着算一算。
(3)汇报交流。
根据长方形的长与宽,可以求出它的面积。18×12 = 216(m2)
红花、黄花和绿草的种植面积,可以根据它们各自占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来计算。
绿草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1/2,所以绿草种植面积是216÷2=108 (m2)。
红花和黄花的面积各占长方形面积的1/4,所以红花和黄花的种植面积各是216÷4 = 54(m2)。
四、全课小结: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4、6题,第8题的设计图。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没有扎实的根基,何以建设高楼大厦?因此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复习必不可少。在此环节应特别关注学困生。他们常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混淆,三角形、梯形公式忘记除以2。
有了昨天的前车之鉴,今天我首先利用练习题规范了作业格式,并真诚地向学生道歉,说明这样书写的原因。孩子们真是宽宏大量,不仅原谅了我昨天教学中的失误,还很快就掌握了规范的格式要求。
10.五上语文2课练习 篇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巩固练习5、4、3、2加几的进位计算,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表格形式中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请学生分别计算3+8、4+8和5+8。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9、3+9、4+9、5+9。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7、5+7、3+7、6+7、4+7。
小结: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找到了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让我们的计算又准又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练习5、4、3、2加几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组类似关系算式的不同处理,复习了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在已有凑十、连加等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算式混合呈现,突出审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小熊、小兔子、小猪、小蜗牛和小乌龟来到了数学乐园,门票上的算式算对了,就可以进入大门啦!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1.说算理,巩固计算。
教师挑选1个算式追问其计算方法,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2.减法出现,产生质疑。
让学生找到计算错的原因。
教师借机强调:要想计算正确,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让我们来帮帮小猪,这道题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呢?
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小猪也进入了数学乐园。
3.混合计算,强调运算符号。
请学生总结,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预设一:要看对加减号。
预设二:计算时要认真,看清楚加数。
预设三:可以用上一个自己熟悉的算式和现在的算式作比较,计算能更快些。
【设计意图】设计为小动物计算门票的情境,生动有趣地巩固计算方法;设计将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强化审题的重要性,同时提升学生口算的反应速度。
(三)多角度思考,活化方法
1.方法探究。
(1)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小熊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
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8=13,所以填8。
【设计意图】通过对5+( )=13计算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多种思路尝试解决逆向计算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通过学生的交流,体会多种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辨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活化计算方法。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灵活选择方法的练习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认知方法,在尝试中熟练使用方法,在拓展中活化方法。
(四)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1.学会从表格中提取信息。
(1)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
(2)怎样求篮球一共有几个?
(3)为什么用加法解决?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2.能够从复杂图画中提取信息。
课件出示:
(1)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
(2)怎样解答呢?
根据所提问题,分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列式计算。
(3)为什么用加法?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升学生对表格的认知与理解,对行、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熟悉。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关系的一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明确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巩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在计算方面有哪些收获?
【五上语文2课练习】推荐阅读:
四上语文第一课练习07-25
语文练习难忘的一课答案08-05
练习课第2课时07-13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猫》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08-23
语文:第6课《诗两首》(纸船,母亲)同步练习(鄂教版七年级上)07-21
七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第一次真好》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09-04
新教版2年级上册10课《小蜗牛》练习题08-05
2课《桂林山水》练习题习题及答案解析范文08-20
语文阅读练习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