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2024-08-28

工业企业管理制度(8篇)

1.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篇一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产品质量管理是公司所有管理活动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产品质量管理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全过程控制,全面实施。为了加强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全体职工的质量工作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包括和公司发生劳动关系的所有劳动者)。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第三条 公司总经理对全公司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对全体成员的质量行为有奖励和处罚的权力;各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责,对本部门成员的质量行为有奖励和处罚的建议权力;职工为本岗位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负责。

第二章 技术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四条 在产品设计中,技术人员对所设计的产品结构、尺寸、技术参数等要求科学合理,保证产品质量可靠,并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避免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第五条 为满足用户对改进产品质量的要求,产品设计人员必须及时补充、修改有关技术标准、图纸、资料等。避免因补充、修改不及时,影响产品质量或使结构、质量等问题达不到用户的要求。

第六条 对新产品的产品图纸、工艺图纸要及时进行标准化审查。对于新产品的试制,设计技术人员要跟踪到车间,负责验证产品及其质量的可靠性。验证 产品的工艺、工装、辅具等能否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避免因设计失误造成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中出现不合格产品的现象。

第七条试制和成熟产品的工艺、工模夹具图纸以及技术更改通知单等,发放要及时。对在生产现场中出现的设计问题,设计技术人员原则上当天要给予答复,提出处理方案,避免因工作不负责任,互相推诿致使质量问题的发生。

第八条 要做好公司产品标准、验收标准、产品说明书、包装标准等资料的保密工作,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泄密。

第三章 供应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九条 供应部门采购的原材料、配件(外协件)、工具和机器设备既要符合生产的需要,又要确保使用功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经济性。

第十条 原材料、配件(外协件)、工具和机器设备的采购到入库必须具备以下手续:

1、计划任务书;

2、采购供销合同;

3、原材料的材质保证书;

4、工具或设备的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

5、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6、进货发票;

7、入库检验单。

第十一条相关仓库接到入库物资后,凭检验科出具的《入库检验单》和《物资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凭《入库检验单》和《物资入库单》做好《物资入库帐》并指导外协人员或公司采购员将入库物资放到仓库相应的位置,并摆放整齐。第十二条 仓库员在新进物资入库后要及时做好标示,同时做好物资的维护保养工作。仓库的物资要和帐目相符,随时提供部门经理对物资的不定期盘点抽查。第十三条 采购人员对于配套件的技术修改通知要及时送达配套厂商,对于有明确材质要求的外购件,如有特殊情况,配套厂要改用材料,物资采购部必须事先向技术部门提出代用材料申请。对于外协、外购不合格产品,采购责任人要负责及时退回原供应单位。

第十四条配套件经检验不合格,但由于生产急需用件,经修复后可以使用的,须向质量部提出书面回用申请。由质管员填报原不合格项次情况,然后由申请部门提请技术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后修复使用,并通知原供应单位降价处理。第十五条 向车间生产工人发料时,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验证“领料单”与“派工单”是否相应;

2、验证所发材料的数量、规格与“领料单”是否一致;

3、检查领料者的取料方式是否会影响材料的质量。

第十六条 对于外协加工配对件,如铜圈、密封圈、钢球等必须十分严格按投放一个批量保持一个厂商的原则,并要向车间领料员说明,防止混装造成质量问题。如果出现库存件一个厂商不够一个批量,必须通知物资采购部和质量部。为使产品质量有追溯性,外协外购件投发必须建立原始记录,即记录每批次投发料的产品厂商、检验单等质量原始凭证,保管期三年,以备查证。

第四章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七条 生产部经理接受公司总经理的生产指令,按产品型号规格、数量、质量、交货期编制生产计划,分别送达生产车间、供应、技术和质检部门。并同时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度、质量作跟踪检查。

第十八条 车间主任迅速将生产计划分解,给相关的生产工人开出“派工单”、“领料单”。生产工人凭“派工单”、“领料单”分别向技术部门、料库领取施工和工艺图纸、工装夹具和材料。

第十九条 生产人员将物料领回后,应立即做好物料标示,放置在指定区域并摆放整齐,无标示的物料不得使用。领取施工和工艺图纸、工装夹具后,生产人员要仔细验对,对施工和工艺图纸、工装夹具有疑问的要及时向技术部门提出。然后按图施工。

第二十条 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进行加工、装配,不准偷工减序,要提倡文明生产,坚决制止“野蛮加工、野蛮装配、野蛮转序、野蛮装卸”行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操作者要严格执行自检步骤,防止不合格品生产,由于自己漏检、错检,发生严重失职,造成不合格品,责任者要赔偿材料损失、工时损失和其它间接损失。下道工序应对上道工序产品的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不合格品造成新的损失。

第二十一条 生产人员在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要主动报告,交由质检员进行处置。不得对本岗位产生的不合格品故意进行混入、隐藏等。完成“派工单”上注明的工作后,要求质检员检验,由质检员填写“质检单”或“工序交接单”,无“工序交接单”的产品或半成品下工序不得接收生产。生产人员凭“质检单”和“派工单”报厂部计算工资报酬。

第二十二条 生产人员对后面工序提出的质量反馈,要积极作出反应,认真进行服务和改进,不得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推脱、拖延等。要坚决防止重复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于本岗位曾经出现过或质检员已指出的质量问题,要坚决杜绝。

第二十三条 生产人员要认真接受工艺员、质检员的指导和检查,不得有歪曲、刁难行为,对于有不同意见,可报告主管部门领导解决。

第二十四条 最后工序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包装人员方可按照指定的包装规格包装产品。包装人员执成品检验员出具的“成品入库单”将成品送到成品仓库入库。成品仓库员在入库人员出具成品检验员开具的“成品入库单”和“成品检验报告”后方可接收产品入库,同时做好“产品入库帐”。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放行的产品,在总经理许可放行并同时出具相应的“成品入库单”和“成品出库单”。

第五章 质检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五条 质检人员要树立秉公执章、严肃认真、作风正派、办事公正的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检验标准和检验程序。

第二十六条 质检人员要管理好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台帐、原始记录等。总帐不得变更,设备、仪器要求帐物相符。要保证在用计量设备、检测仪器的完好。每年接受市技术监督局的检定,出现不合格,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避免因责任心不够,出现影响生产、检验质量问题。

第二十七条 检验工作要做到准确、及时,工序检验随时检查,对生产岗位已完工的产品,检测项目必须全面、严格。避免因漏检、误检造成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市场。

质检人员要做好检验状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本辖区检验的合格、待检、检后待处理、不合格要及时督促操作工做好标记和隔离,并做好质量跟踪、负责到底。

第二十八条 质检人员要作好检验记录,建立检验台帐,和每批次成品的质量档案,保证随时能提供生产工人的质量考核资料、产品质量状况资料、原材料、外购件质量状况资料和售后服务情况资料。

第六章 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九条销售部对于销售计划,必须明确用户的技术、质量要求,并将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技术部、生产部。不能因要求不明确,出现产品满足不了顾客的要求而造成损失。要建立发货台帐,记录每批发往用户厂名、数量、型号、生产日期。

第三十条 售后服务人员对责任范围内的质量问题要积极、主动,及时搞好售

后服务。

售后服务人员要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对于重要的质量问题,要完整反馈以下内容;生产日期、数量、规格型号、质量原因等。不能因反馈信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而影响公司处理质量问题,也不能为夸大自己的工作量,弄虚作假,夸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混乱,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质量问题负责,针对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制定奖惩细则。

第三十二条 各部门在执行本制度过程中若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提出完善或修改意见,由总经理集中意见后作出修改、完善决定。未作出修改、完善决定前,仍应按现制度执行。

2.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篇二

(一)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企业资金和资产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实现内控制度目标需要足够的执行力做保证。企业对制定的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对内控执行的监督力度不足, 容易造成基层员工不能详细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或者由于单位监管不严及员工懒惰造成有章不循的情况发生。执行力度不足影响有效的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 因此, 工业企业需要加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力度并加大执行力度。

(二) 制衡牵制机制有待提高

工业企业需要的资金周转量大, 生产环节多, 大量的原材料、库存商品、次品废料和机器设备都需要管理, 资产管理中的牵制机制不建立起来, 就难以保证资产在运用过程中的安全。跑冒滴漏、资源浪费及管理人员利用制度漏洞监守自盗的现象就容易发生, 资产流失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形成经常性的亏损, 阻碍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另外, 牵制机制的缺失形成的权力运用制衡失控情况最为有害, 可能会引发集体舞弊或者集体贪污。所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要重点对制衡牵制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 通过机制保障单位所有员工各司其职, 相互监督, 对企业财产保全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就是要将资产审批管理流程中的权力运用, 用互相制衡的牵制机制制约起来, 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 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运行。

(三) 信息沟通不畅, 影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信息沟通是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黏合剂, 为单位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改进管理方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财务的管理活动与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渗透于各个生产环节之中。企业中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每个部门就无法及时获知财务内控目标, 同时, 财务部门也无法了解生产过程中各部门遇到的财务问题, 不能及时从财务角度为企业领导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另外, 生产销售环节的信息不完整直接影响部门预算信息的准确性, 使得财务控制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失去了预算控制等控制活动的作用。沟通不畅还容易导致重大内控漏洞的长期存在, 给企业内控措施的实施带来阻碍, 对企业的生产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

(四) 风险评估工作有待加强

当今市场变化莫测, 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资金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工业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还有待加强, 对面临的市场风险估计不足、资金管理水平不高、盲目的乐观主义及较为单一的筹资渠道容易给企业带来经营失败的风险。所以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 应该重视风险评估工作, 对企业生产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及时发现、及时制定对策, 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

(五) 财务内控制度修改完善不及时

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修订, 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需要每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 评估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存在缺陷的严重程度, 并提出修订意见, 由企业管理者做出最终的修改决定。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内控制度的时效性。

二、完善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 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力度, 加强执行监督力度

工业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 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到与自己岗位相关的内控活动, 并且能自觉遵守。同时应该加强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提高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内部绩效考评与奖罚机制推动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以立体化的绩效考评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 以公平合理的奖罚制度督促员工认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使全体员工具有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完善内控制度的牵制机制

内部控制的牵制机制要作用于审批和执行过程中, 对企业重要的事件要进行集体决策, 不相容岗位要坚决予以分开, 形成相互牵制的管理局面。在会计核算方面, 一方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独立性, 减少职位升迁和工作岗位等原因对财务人员的影响。大的企业集团可以在单位内部实行会计轮岗制或者会计委派制, 减少基层生产单位领导与财务人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提高财务人员的内部监督作用。

(三) 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 提高内控制度的有用性

内部沟通有利于解决部门间的矛盾和问题, 提高内控措施的执行力度。在设计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中, 通过与其他部门的交流, 努力实现内控活动的交叉融合, 防止财务内控目标的相对独立引发管理矛盾, 实现管理的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促进多部门的配合, 提高内部管理信息的质量, 使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保证预算监督管理目的的实现。

(四) 提高风险评估的内部控制建设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科学设计企业的资金筹集方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风险评估措施要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积极发挥财务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 利用财务信息和内部管理信息识别出企业经营中的风险, 评估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级别和风险影响, 并且从财务角度提出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中, 要将风险评估工作写进财务控制职能中, 作为财务部门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工作内容, 提升企业的风险评估应对能力。

(五) 加强内审职能, 及时完善内控制度

工业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加强内审部门的人才培养, 丰富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对经营环境的敏锐洞察力, 使其能够通过内审工作查找出管理漏洞和重大内控缺陷并提出专业意见。内控制度的制定者也要及时修订内控制度, 保证其有效性, 实现内控的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保障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工业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财务内控现状, 从内控环境、内控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等方面加强建设并逐步完善, 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瑜.中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

[2]樊珊珊.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3 (15) .

3.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篇三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布置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国统字〔2010〕87号)的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2010年统计年报和2011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适当修订。

修订后的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包括:年报6张报表,定报5张报表。同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比,新增指标11个,取消指标55个。修订内容具体如下。

规模以上单位

(一)年报

1.取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减变动原因一览表》(B307表)。

2.将《工业成本费用》(B703表)并入《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取消“新产品产值”、“利息支出净额”2个指标。

3.《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B102-3表)更名为《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调整产品目录。

☞本表增加了烧碱(折100%)、初级形态塑料两种产品;取消了水泥熟料中立窑熟料、预热器窑熟料、湿法窑熟料、中空窑熟料、家用洗衣机五种产品。

4.《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取消“现金及银行存款”、“内部往来资产”、“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内部往来负债”、“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项下“税金”、“广告费”、“固定资产折旧”、“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13个指标;增加“货币资金”、“银行存款”2个指标。

☞合并后的《工业财务状况》(B103表)包括166个指标,网上填报时间较长,企业在30分钟内及时点击“暂存”,以免数据丢失。

本表中“应交增值税”指标应严格按公式计算填列。计算公式: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注意:此指标不含期初未抵扣数;填报应交数而不是实交数;填报累计数而不是当月数;计算结果为负数时按负数填报;出口退税是应退数而不是实退数。

5.《信息化情况主要指标》(B606表)增加“交易形式”、“电子商务交易金额”2个指标。

☞本表价值量指标不含“增值税”。

(二)定报

1.调整规模以上工业划分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万元及以上。

2.将《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总产值》(B202-2表)并入《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B202表),填报范围调整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填报。

☞企业填报分行业小类工业总产值时,将全部工业总产值根据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分别计入该产品所属的行业小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中。

3.《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B202表)取消“新产品产值”指标。

☞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几点注意事项: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来料加工生产,按加工费收入计算工业总产值;会计上核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时,其期末期初差额要计入工业总产值。

4.《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订货》(B202-1表)调整《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目录》。

☞本表只填报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各指标均不含外购产品;按《主要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库存目录》填报。

注意:按目录规定的计量单位填报,企业的中间产品如果是目录产品也要填报本表。

5.《工业财务状况》(B203表)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直接出口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工业中间投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境内股市本年筹资额”、“境外股市本年筹资额”7个指标;“存货”项下增加“原材料”指标。

☞本表企业网上填报截止时间推迟到月后15日12:00。

规模以下单位

(一)年报

1.《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111表)增加“出口交货值”、“期末剩余订单额”、“利润总额”、“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和“下季度需增(减)员工数”6个指标。

2.《规模以下工业主要产品产量》(B116表)调整产品目录。

☞本表增加了风力发电量产品,将“采矿专用设备”改为“矿山专用设备”。

(二)定报

1.调整规模以下工业法人单位统计范围,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提高到2000万元以下工业法人单位。

2.取消《个体工业调查表》(B214表)。

3.《工业企业样本调查表》(B211表)取消“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分类标识”、“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个指标。

4.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 篇四

1.统一核算的专业公司或有独立核算的附属企业的企业,可以增设“拨付所属资金”科目;附属企业可以相应增设“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2.有调剂外汇业务的企业,可以增设“外汇价差”科目。

3.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

4.有外购商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购商品”科目。

5.国家拨给特种储备资金的企业,可以增设“特种储备物资”科目和“特种储备基金”科目。

6.经常收取包装物押金或其他保证金的企业,可以增设“存入保证金”科目。

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设“在途材料”科目。

8.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科目。

9.根据需要,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

10.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原材料”科目。

11.预收、预付帐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科目,将预收、预付帐款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科目核算。

12.管理上不要求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可以不设“自制半成品”科目。

13.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企业,可以将“原材料”科目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等科目。

14.企业根据管理要求,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或将“生产成本”科目分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两个科目。

15.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增设“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16.企业如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可以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17.对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经常性业务,企业可以参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科目,单独核算。

5.工业园区管理制度 篇五

篇一:工业园区管理制度

工业园区管理制度

(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工业园区管理,维护园区公共秩序,创造园区良好环境,把园区建设成为整洁、优美、文明的现代化园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管会”)按照《工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代表区政府履行对高粱坪工业集中发展区、攀枝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华山新技术工业园区(以下统称“园区”)的管理。园管会为本制度实施的主要部门。凡在园区内的企业均应遵循本制度,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

入园管理

第三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园区企业入园的管理工作,规范各项工作程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条款。

第四条

进入园区的投资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

(四)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项目的投入强度为每亩150万元以上。

第五条申请在工业园区投资新建项目,由投资者向园管会申报以下材料:

(一)项目入园申请书;

(二)投资者身份证复印件;

(三)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企业的国税、地税登记证复印件;

(五)银行资信证明;

(六)项目建议书;

(七)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八)项目环境初步评审意见;

(九)项目立项报告或备案文件。

第六条

对符合上述条款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项目可优先审批进入园区:

(一)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二)高新技术项目;

(三)与园区产业链之间关联度高,且符合环保、循环经济的项目。

第七条

入园程序:

(一)入园申请:入园企业提交相关项目可行性报告,领取并填报《工业园区入园申请表》一式叁份。

(二)项目预审:园管会负责组织区发改局、区经济局、区城建局、区环保局、区安监局、区财政局及相关专家按市、区产业政策,及时进行项目入园论证、企业资信审查。预审通过后,由园管会下发《入园通知书》。

(三)手续办理:

1、园管会陪同企业现场踏勘,按产业布局规划选址,协助办理项 目用地规划定点批复。

2、由市国土资源局分局牵头,镇(街办)、园管会配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定栽界桩、地面附着物清理和宗地测绘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协调市国土部门办理相关土地手续。

3、区环保局参与入园项目的论证工作,负责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本的审批申报及市环保专家的评审。

4、区发改局、区经济局参与入园项目的论证工作,负责按产业政策对项目的审批。

5、区安监局参与入园项目的论证工作,负责对项目安全生产的检查,危化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三同时”审查工作。

6、由园管会负责对企业平面布局图进行审查,并协助办理规划、建设相关证照。

7、由园管会协调,消防部门对建筑工程及设施设备进行消防安全审查,办理消防工程施工许可证;工商局为企业办理名称核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国税局、地税局为企业办理税务登记证;技术监督局为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8、区农业水利局参与入园企业“水土保持方案”的协助审批许可。

第八条

入园企业就本制度第五条款、第七条款办理过程产生的相关材料报园管会存档备案。

第九条

土地的使用,依照国家现行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费用由企业承担,园管会负责协助办理。按《招商引资合同》中规定的使用年限期满,企业如需继续使用该地块,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条

投资者要按申报项目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改变经营项目、不得将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不得超越征地界限占用土地。

第三章

入园建设

第十一条

企业正式施工前,应及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立项审批、《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并提供厂区规划总平面图和效果图;园区内企业出入口设置,应服从园区总体规划,不得随意设置。

第十二条

企业建筑工程建设由企业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报建设规划管理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施工中要主动接受质量、安全监督和消防审查,确保安全。上述有关事项由园管会协调帮助办理。篇二:工业园区管理办法1 榆佳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快榆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规范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行为,促进榆佳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榆佳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作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开发建设应科学、规范。

第三条

工业园区建设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形成以产业定位分明,规模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建设要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成“循环型、科技型、生态型”工业园区。

第二章 工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职权

第四条

根据2010年9月19日榆林市人民政府专项问题会

议纪要,榆编发?2010?15号文件批复,设立“榆佳工业园区(苏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15名,领导职数1正2副,经费实行财政全额预算。

第五条

工业园区管委会及内设机构职责:

一、园区管委会主要职责

园区管理机构对工业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和服务。

1、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2、负责工业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负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4、负责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

5、负责工业园区内规划、财政、建设、科技、劳动、安全、人事、环保、统计等工作。

6、负责工业园区内企业的设立、入驻、审核等工作,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业园区内企事业单位。

7、定期向县政府报告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8、完成县委、县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榆佳工业园区(苏榆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内设机构3个,分别为:办公室、经济发展科、规划建设科,均为副科级,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

(一)办公室 协助管委会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工作,协调管委会各科工作;负责起草综合性文件,拟定工作计划、总结,会议组织和文书档案,负责工业园区的劳动人事、信访、工会、共青团、妇女、计划生育、统战、保卫等工作;协助党组织做好党务工作和政治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负责草拟管委会的财务收支计划并组

织实施;负责工业园区的财会、审计和财经监督工作;负责工业园区的劳动工资、社保、干部福利和资产管理工作。承办管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经济发展科 负责工业园区投资项目的审定、立项和审批业务;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拟订招商引资计划和招商项目储备;负责指导服务工业园区的企业,监督检查国有资产;协助新办企业申领工商证照;负责草拟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规划和统计工作,了解科技和经济信息,为管委会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承办管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规划建设科 负责工业园区规划的实施;负责工业园区内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负责工业园区已征地的范围按照规定和程序依法办理用地或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手续;负责按管理权限和有关程序办理建设项目的定点、报建、管理;配合县房管部门依法统一管理工业园区内房地产的登记、交易、发证等工作;收取工业园区内的市政配套费。承办管委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工业园区管委会应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优质、高效服务,文明、科学管理。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园区管委会履行监督管理职权,不得违法影响园区内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

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不得给园区管委会下达指令性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

第九条

未经园区管委会批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对园区

企业进行检查评比。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鼓励在园区兴办、引进下列项目:

(一)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建设项目;

(二)符合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项目;

(三)高新技术、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加工项目;

(四)有利于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及延伸产业链的项目;

(五)对地方财税贡献大或劳动密集型的项目。

第十一条

禁止园区引进下列项目:

(一)技术和设备属国内落后淘汰的;

(二)严重污染环境或者严重危害人身健康而无切实有效治

理措施的,达不到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

(三)产品属于国家禁止生产的;

(四)国家明令禁止的投资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 项目入园程序:

(一)凡拟在工业园区内投资兴办企业且符合入驻条件的,投资者应当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并初审,同时出具相关证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立项批复,报园区管委会研究,园区管委会商县发改局报县政府工业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研究。会议通过后,由县发改局予以备案、核准、申报,然后项目单位分别向国土、林业、环保、水务、城建、安监等有关部 门办理相关手续。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县政府工业项目建设联席会议精神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给项目单位办理审批或申报手续。

(二)项目单位在各类手续办结后,向园区管委会提交开工

申请、设计图纸(厂区平面布置图、厂容厂貌效果图),经主任办公会研究通过后,签订建设协议,明确投资内容、投资额度、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及其它双方约定的事项;

(三)园区管委会出具项目入园批复,明确项目地址和用地面积等事宜;并协助投资者办理入园相关业务;

(四)入园企业不按立项要求进行建设或不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由园区管委会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

入园企业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权自行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依法筹措、运用资金,自行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

第十四条

经批准在园区兴办的企业,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动工建设。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动工建设的,应当向园区管委会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否则,一年内未动工的取消此项目。

第十五条

入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按照规定向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入园企业和个人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篇三: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制度汇编

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制度汇编

(一)管理中心职责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负责对各工业园区的统筹规范、指导、管理和监督;

a)负责新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的组建工作;

b)组织拟定项目管理方案和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c)指导各园区办拟定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d)审批各园区月度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

e)保证园区作业规范的针对性并推动持续改进,落实各项整改工作;

f)拟订各园区创优计划和创优方案,并监督、协调创优方案的具体实施;

g)负责对各项目报送的日常事务及各项申请意见进行批复。3参与新项目的前期运作,提出相关项目规划设计的建议,理顺基础管理工作;

4、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中心资料库,汇总管理工作中的合理化建议和疑难问题;

5、拓展客户资源,建立和完善客户资源数据库,做好客户资源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考察及调研活动,定期形成相关课题和调研报告;

6、联系政府部门及有关社团组织,协调公司相关部门,确保各项目管理工作有效运转;

7、组织与园区管理相关的交流、学习、考察及调研活动,定期形成相关课题和调研报告;

8、负责各项目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考核和统一调配工作,审核各项目主管以上人员的任用,审批其他工作人员的任用;

9、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事务。

规章制度

为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章制度,全体员工共同遵守执行。

一员工管理规定

1、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和考勤制度,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旷工。

2、认真工作,禁止上班时间打闹、玩扑克等与工作无关活动。自觉维护办公环境,不得在办公场所高声喧哗。

3、坚守工作岗位,严禁工作时间串岗、脱岗、干私活。

4、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有事须提前请假。加班必须履行加班审批制度。

5、爱岗敬业,热情服务。善待客户的误解,严禁争吵、打架。

6、维护公司利益,爱护公司财物,严禁损害公司利益。

7、未列事项,请遵守公司《员工手册》其他相关规定。

二办公用品管理规定

1、新入职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申领相应的办公用品。

2、办公用品的购买须填写《办公用品申购单》,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购买。

三计算机管理规定

1、使用外来移动存储设备的应经过病毒检测后方可使用。

2、每次上机前要按正常步骤操作、使用。关机前要先保护好各类信息,然后按顺序退出、关机。

3、不用电脑时,机器要锁死。未经许可不得让外人使用机器,否则造成电脑损坏,当事人照价赔偿损失。

4、公司电脑只能用于各项企业管理,严禁用电脑玩游戏、处理私人文件等。

5、上机时如遇不正常情况,不准做其他不合实际的尝试,应及时报修。

6、当天输入电脑的资料、数据应做备份,防止资料遗失。

7、电脑使用人员应做好保密工作。

四公章管理规定

1、公章的使用和保管由专人负责,公章保管人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盖章,不准在空白纸上盖印。

2、必须根据有效的《用章审批登记表》来盖章。

3、将《用章审批登记表》及用章文件的复印件一并存档。

4、以下文件资料用章由部门负责人提出,须报园区管理中心审核经公司领导同意签字:以公司名义和外单位签署的协议和各类经济合同;财务部门上报的各类会、统计报表;以公司名义向有关主管机关发送的请示、报告及重要信函;劳动工资、人事调动及人事聘用和劳动合同;在业务往来活动中,向有关业务单位发送的重要信函;公司的正式发文。

5、印章的刻印、更换一律由公司统一办理,废弃的印章由公司统一收回保存。五发文规定

1、以园区管理中心发文时,由主办部门专人起草,填写发文稿,由主办部门负责人核稿,呈园区管理中心领导签发。园区管理中心专人负责登记编号,组织打印外发。

2、公文必须一文一事,主送单位只能一个,不得越级行文,行文简明扼要,文字清晰。

3、一切上报外发的文件、信函、电文,园区管理中心都要留存底稿备查。上报和外发文件有上级来文的要将上级来文一并附后装订归档。

4、各部门之间文件往来、资料供给等由部门间互相递送。

六收文规程

1、凡上级和外单位发来的文件、信函、电报、内刊等由园区管理中心专人负责签收、拆封、分类编号、登记收文登记台帐,送园区管理中心领导审阅后,再送公司领导批阅。

2、各部门从有关部门及业务单位直接带回的文件,在填写《文件资料移交单》后交由园区管理中心统一登记归档。

3、经公司领导批阅后的文件,园区管理中心及时收回,按批示迅速准确地送阅和传递。

4、对发送的文件、信函、电报都要随时查询催办,防止办文拖期。

5、要求各部门在文件承办后,将办理结果在文件处理栏内,签署承办结果、承办人姓名、时间等。

6、将承办完毕后的文件立卷、归档。

7、上级下达的业务性文件,承办部门办完后,需要留存的,公司领导签批后可以复印留用。

九档案管理规定

1、凡是反映公司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等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资料均属归档范围,凡属归档范围的文件资料均由园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由行政事务部文员专职负责。

2、归档的文件资料,原则上必须是原件,原件用于报批不能归档或有关部门须保留的,保存人必须到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保存复印件。

3、凡公司业务活动中收到的文件、函件承办后均要及时归档;以公司名义发出的文件、函件要留底稿及正文备查。

4、业务活动中的有关请示报告及公司领导批复,属付款性质的,由财务部保存原件;其他重要报告,在企业资料归档范围内的,连同有关资料由经办人整理后移交档案室。归档范围外的请示报告由各部门自行保管。

5、由公司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均保留两份原件,办公室、财务部各存一份。特殊情况只有一份原件时,财务部保存原件,办公室保存复印件并注明原件存放处。

6、公司的收文、发文等文书资料在办公室归档。

十档案保管规程

1、由行政事务部文员专职负责公司档案的保管。

2、归档资料要进行登记,编制全行目录。

3、科学地编制分类法,根据分类法,编制分类目录;根据需要编制专题目录,完善检索工具,以便提供利用。

4、档案要分类,分卷装订成册,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存放科学合理。

5、库存档案必须图物相符,账物相符。

6、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所负责的档案资料,了解利用者的需求,掌握利用规律。

7、根据有关规定及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档案保管期限,每年年终据此进行整理、剔除。

8、经鉴定需销毁的档案,由档案室编造销毁清册,经公司领导及有关人员会审批准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员永久保存。

9、严格做好档案安全保密制度,做好档案流失的防护工作。十一档案借阅规定

1、档案属公司机密,未经许可不得外借、外传。外单位人员未经公司领导批准不得借阅。

2、借阅部门保管的档案、材料,须经档案所属部门负责人批准。借阅档案材料,属借阅部门经办的,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借阅非本部门经办的档案、材料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阅档必须在办公室指定的地方,不得携带外出。需要借出档案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3、借阅档案,必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4、借出档案材料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必要时可以续借。过期由档案员催还。需要长期借出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并报总经理批准。

5、借出档案时,应在借出的档案位置上,放一代替卡,标明卷号、借阅时间、借阅部门或借阅人,以便查阅和催还。

6、调阅或借阅档案者必须妥善保管档案,不得任意转借或复印、不得拆卸、损污文件,归还时保证档案材料完整无损。否则,追究当事人责任。

7、借出档案资料。因保管不慎丢失时,要及时追查,并报告主管部门及时处理。

十五服装管理规定

1、工作服装管理应纳入仓库管理体系,建帐管理、登记准确。

2、工作服装应建卡管理,每个员工在领取工作服装时应在个人《服装领用卡》上登记领用服装种类、数量、完好程度,并由领取人签字确认。

3、工作服装换发、补领、损坏赔偿的应在《服装领用卡》上记录明确。

4、员工工作服装领用标准:

?办公室人员:春秋装(西装;长袖白衬衫)2套,夏装(短袖白衬衫;长裤;裙子〈女装〉)2套,领带1条;

?安保人员:冬装(大衣)1件,春秋装(制服;长袖衬衫;帽子)2套,夏装(短袖衬衫;长裤;帽子),白手套2副,武装带1条;

?保洁人员:春秋装(套服)2套,夏装(短袖衬衫;长裤)2套,凉帽1顶;

?维修人员:春秋装(套服)2套,夏装(短袖衬衫;长裤)2套,胶靴1双。

5、员工交回工作服装时由保管员查验无误的,应消去《服装领用卡》,将工作服装重新入库。

十六服装使用规定

1、员工应爱护工作服装,不得损坏、私自改型、改色或当劳动服用(维修、保洁除外)。

2、员工在领取工作服装后,对工作服装及相关佩饰要妥善保管。

3、员工应对工作服装应勤洗、勤烫,保持服装整洁、笔挺。

4、员工应在工作场所穿着工作服装,不得在非工作时间或非工作场所穿着。

5、员工的工作服装应按规定穿着,不得自行搭配穿着。

6、员工在交回工作服装时应清洗干净,保证完整无缺,如有损坏、丢失应照价赔偿。

十七员工考核制度

1、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个人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行为规范。

“勤”主要是指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工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绩”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等。

2、考核的目的:

对公司员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的弊端,激发上进心,调动积极,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3、考核办法

详见公司《员工手册》相关规定。

园区管理中心主任

岗位职责

1、制定公司各项计划,确立公司长期、短期的工作目标。

2、制定公司行政架构,并维护其高效运作。

3、合理的分配公司内部的责权。

4、合理安排公司的岗位,使全公司员工与职位达到最优化配置。

5、对公司所有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6、定期召开中层会议,认真听取各部门员工的意见,及时对公司的政策做出相

应的调整。

7、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对公司的工资架构进行修改和完善。

8、不定期对公司中层进行培训。

9、对公司的收费、治安、消防全面负责。

10、代表公司与外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确保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

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对所管辖的物业实施一体化综合管理,完成公司签订的管理

目标和经济指标。

2、全面负责各管理处的人事、后勤、装修、投诉、违章处理及治安、消防工作。

3、制订各管理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负责检查、监督公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5、定期召开各管理处工作会议,布置、总结工作,并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及有关规定对各管理处工作进行指导。

6、不定期对各管理处部门以上负责人进行培训。

7、协调公司与供水、供电、工商、物业管理等有关部门的关系,便于开展各项

工作。

8、认真完成本岗位工作及公司安排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园区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制定本部门、月份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公司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持续改进管理服务工作质量;

3、负责辖区内的绿化、清洁、消杀日常管理;

4、负责辖区内的公共秩序维护、车辆、消防日常管理;

5、负责辖区内房屋本体、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

6、负责辖区内各项费用的收缴工作

7、负责辖区内房屋装修管理;

8、负责日常接待和客户投诉的处理;

9、负责客户档案和本部门运作档案的管理;

10、负责实施社区文化活动;

11、负责制订本部门业务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实。

园区管理办公室经理

岗位职责

1、认真执行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针及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员工的进取精神,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以高效、热情、优质的管理服务于客户。

2、全面负责辖区的治安、消防、绿化、维修、卫生等管理服务工作;

3、制订园区、月度工作计划及时向园区管理中心汇报园区的工作情况。

4、熟悉园区入住客户情况,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处理或反映客户的投诉。

5、负责园区主管级以下人员(不含主管级员工和财务人员)的招聘、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

6、协助公司财务部监管园区各类款项的收支,监督管理员账目日清月结。

7、每周召开管理处办公例会,检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布置下周工作任务,并协调解决有关事务。

8、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园区管理办公室副经理

岗位职责

1、协助园区办经理完成本园区的各项工作。

2、认真完成所分管的各项工作,负责处理顾客对其分管工作范围内的投诉。

3、当园区办经理不在时,代理园区办经理进行工作。

4、与投资公司协商,处理重点工程遗留问题。

5、协助经理处理对外关系,维护与街道办、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

6、各部门工作协调,内部信息沟通传达。

7、协助经理完成其他工作。

行政部

一职责范围

1、与公司行政人事部对口,负责园区办行政、人事定位、绩效考核、物料采购、后勤管理等。

2、对园区办行政人事管理进行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为园区办提供后勤保障、人力资源支持。

3、负责人事管理,包括招聘(操作层)、培训、员工职业规划、人力调配等。

4、按园区办经理指示,负责草拟园区办的报告、总结及有关规章制度,处理文书往来、保管整理好文件资料,并做好归档工作。

4、抓好员工的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6、保管好园区办印章,严格按公章使用制度规定使用。

7、检查园区办的一切程序是否得到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8、做好园区办财产登记、使用工作和各部门办公用品的供应及文件物资管理工作。

9、做好打印、复印、印刷、文件收发管理等工作。

10、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行政事务及有关重大事项的协调工作。

二岗位职责

(一)行政主管职责

1、负责制定园区办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

2、负责撰写、审核各类应用文稿,负责宣传、公关接访联络工作。

3、负责安排各种会务并做好记录,编写会议纪要和决议。

4、协助园区办经理处理日常事务,上传下达,协调部门工作。

6.纺织工业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篇六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结合纺织工业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民所有制纺织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中全部生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 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通过技术和经济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保证安全生产,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应纺织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推进检修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协作和维修配件的商品化,开展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的科学研究,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逐步采用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本行业、本地区的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章;

(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行业、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组织行业的设备检修专业化协作;

(四)组织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评优竞赛活动;

(五)组织总结交流和推广设备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维修新技术,为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六)组织对进口设备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备品配件的国产化;

(七)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八)搞好闲置设备的调剂;

(九)负责统计上报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报表。

第七条 厂长(或经理,下同)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在制订企业的方针、目标时,应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在厂长任期责任目标中,必须列入设备完好率、设备新度系数等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第二章 设备的规划、选购及安装调试

第八条 企业必须建立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或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等管理制度。

基建、扩建、成套配套及进口设备的规划选型工作,企业应组织设备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企业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机构或设备管理人员应提出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要求。

第九条 企业选购的设备应备有设备安装、使用、润滑、维修等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设备到厂后,应认真验收,及时安装、调试使用。对进口设备在索赔期内及时提出发现的问题。

第十条 企业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投产后三个月内,使用部门和安装应办理验收手续。

第十一条 企业自制设备,应当组织设备管理、制造、维修、使用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人员参加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查,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做好设备的制造工作。设备制成后,应当有完整的技术资料。

第十二条 设备制造部门应与用户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对用户进行访问,及时处理答复用户意见和建议,供应必要的图纸、技术资料和备品配件,做好售后服务。

企业应将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设备制造部门。

第三章 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第十三条 企业必须正确使用设备,必须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维修。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安排设备修理计划,并纳入企业年度计划,严格执行。严禁拼设备、超负荷。

第十四条 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才能独立操作。对从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起重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按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进行专门培训考试,取得操作合格证后凭证操作。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上述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试验,确保安全经济运行。

企业应制定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保养工作周期、技术条件,并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 企业应加强润滑管理,制定润滑管理办法,做好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

第十六条 设备修理可根据生产的不同特点和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采用周期计划修理和状态修理两种不同的修理方式。各行业采用两种修理方式的设备名称及修理周期,按本制度各行业的《附件》规定执行。对《附件》中未作规定的设备,企业也应自订修理方式。

第十七条 企业对采用周期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编制大、小修理周期表,制定年度修理计划和月度作业计划。对采用状态计划修理的设备,应按年分季制定修理计划,并严格按照执行,以保证修理计划的准期完成。如遇特殊情况须调整时,按各行业《附件》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企业应制定质量检查、接交验收办法。维护、修理人员应按维修技术条件做好各项维护、修理工作。

企业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维护、修理工作进行一定数量的质量检查。维护、修理工作完成后,必须根据“保养技术条件”和各行业《附件》规定的“大、小修理接交技术条件”办理接交验收,评定修理质量或等级。

第十九条 对进口设备的维护、修理方法和技术条件,可参照国产设备由企业自订。

第二十条 企业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改善维修工作,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

第二十一条 企业必须遵守财经制度,按国家有进规定,“提取和使用大修理基金,接受审计监督。企业应制订太修理基金管理办法。大修理基金应由设备管理机构有计划模制使用,不得挪作它用。结合大修理进行技术改造的设备,大修理费用不足时可从折旧基金中安排使用。

第四章 设备的改造与更新

第二十二条 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的改造更新工作,编制中、长期规划和相适应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企业对重要设备进行改造和更新,必须事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第二十四条 企业设备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应按国家规定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十五条 企业对设备改造验收后新增的价值,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值手续。

第二十六条 企业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应当报废更新。

(一)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

(二)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

(三)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

(四)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五)其他应当淘汰的;

第二十七条 企业出租、转让或者报废设备,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制订管理办法。

企业出租、转让、报废设备所取得的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五章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应包括设备的说明书、图纸、图册和设备排列图、管理线路图、设备改造、更新等技术资料。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能反映设备数量、价值,技术特征、维修发行动态变化资料的设备卡片和设备台帐,并定期核对,做到记录正确,帐、卡、物三者相符。

第三十条 企业应加强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和考核。企业的设备管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设备完好率应每月进行检查,检查数量每季累计一般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50%,多机台不少于全部设备的25%。

大、小修理分两面个等级,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一等,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等。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工艺要求者为一级,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二级。

全部达到“接交技术条件”的允许限度者为合格,有一项不能达到者为不合格。

设备故障率以企业的生产能力设备发生的故障计算,故障停台台班数指当班不能修复的故障台数。

设备维修费用包括修理和日常维护保养的人工、管理、配件、器材、材料费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将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按规定表式按季上报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 设备事故分一般、重大和特大三类。

一般设备事故:由企业自定。

重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元及以上者,印染、化纤设备损失达2万元及以上者为重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应按季如实统计上报主管部门。

特大设备事故:由于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及以上者为特大设备事故。企业发生特大设备事故,应及时如实报告企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

企业应制订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对发生的设备事故要认真调查分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做到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于部、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改进预防措施不放过。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建立配件、器材的购置、制造、验收、领用、保管等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做好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工作,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维修资金。

7.工业企业管理制度 篇七

一、制度化管理的涵义

制度是要求一个群体或组织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化就是组织和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相符合的程度和过程[2];制度化管理即在制度化过程中所实行的管理。

二、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的研究

1.已经取得的成绩

南京工业大学实行校内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的制度化管理措施已有五年。该校制定的《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细则》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从领导重视、就业指导、举办专业人才市场、就业调研、就业率、毕业教育活动、创新奖励等十四个环节规范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 形成制度化管理体系, 确保该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增长。

2.出现的问题

经过五年的管理实践, 这种制度化管理也凸显了部分二级学院出现屡次评优无望, 故而参与热情下降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要研究工作制度的缺陷在哪里?如何弥补制度缺陷, 发挥制度化管理的最大优势?

3.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就业工作评估制度所作的调整措施

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就业工作评估体系建议进行做相关调整,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以期达到规范工作、激发动力、奖励优秀、批评落后的目的。调整总体思路如下:将现行评估体系一分为二, 对就业率指标独立进行计算、奖励;对其他评比指标项目重新明确, 调整分值, 适当增加奖励。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 严格就业率 (见注释①) 指标奖励。

评比思路:将各学院年终严格就业率指标提前至学生毕业当年8月30日完成;同时改就业经费划拨方式为奖励方式。

奖励计算办法:奖励区间为严格就业率指标下浮10%以内。设某学院严格就业率目标为90%, 截止学生毕业生当年8月30日实际完成数为X。

若X≤80%, 则此学院无奖励;

若80%

若X>90%, 则奖励额度为全额奖励, 辅以荣誉奖励——授予“就业率完成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相关可行性分析:

(1) 完成时间可行性分析

严格就业率指标完成截止日期确定为当年8月30日, 既兼顾到部分用人单位在学生取得“双证”后才签约的要求;也符合学校学生工作时间体系安排, 此段时间大部分为暑假, 毕业班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段与未就业毕业生充分联络, 完成毕业生就业的最后扫尾工作;又不会影响辅导员们在新学期参与新生教育管理工作。

(2) 指标完成可行性分析

严格就业率指标可以采取定量分析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目的是各二级学院通过尽最大努力工作可以完成的指标, 而不是各学院即使用尽最大努力也完成不了的指标, 是希望而不是绝望。

在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历史上提前完成严格就业率指标的先例已经不鲜见。个中原因除专业市场需求旺盛和部分学院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等因素, 毕业班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等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训练有素的毕业班辅导员是严格就业率指标提前完成的重要队伍保障。因此, 学校要加强对毕业班辅导员的培训和指导, 既要让毕业班辅导员经常学习校外的经验, 也要充分发挥各新毕业班老辅导员之间的传帮带作用, 让有效的工作经验持续发挥作用。这样, 才能确保学生就业率稳步上升。

(3) 经费来源可行性分析

就业率指标评比调整不涉及新增奖励资金, 仅对原有资金拨付方式做调整。各二级学院均持有学生工作经费, 其中一定比例的经费为学生就业工作经费。学校可以将此部分经费拨付方式改为奖励制, 不再进行划拨, 以奖励的形式发放, 可以50%用做奖励学院整体, 50%用做奖励学生就业工作人员。此项经费按学生人数计算, 金额可观, 既可以激励各学院, 促进学院全员就业机制的形成, 也可以激励学生工作人员, 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奖励制度还可以减少划拨制度带来的懒人工作思维。即经费仅与工作类型相关, 而与工作绩效脱钩。

(4) 社会后果可行性分析

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考生家长, 对高校就业工作评价可以量化的指标仅有就业率, 因此强化严格就业率结果考核是我们工作的必然趋势, 符合社会潮流。同时, 较高的严格就业率指标能强力支撑学校在招生市场的竞争。

第二部分, 就业工作环节评估奖励

评估思路:要求各学院必须完成就业工作关键环节的内容, 如领导重视、生源审核、毕业生派遣计划、上报材料、参会、举办专业人才市场、信息化管理、就业调研、毕业教育活动、文明离校、创新奖励等环节。程序性环节严格规章制度, 发展性环节应为各学院保留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评比方法:在各学院认真总结本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上, 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评分, 按得分情况对先进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其中精神奖励为授予“南京工业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物质奖励为现金10000元。

三、对我国高校内部就业工作评估体系的建议

第一, 就业工作评估制度必须对各二级学院根本利益造成较强冲击, 以促成各学院“全院动员、全员就业”局面形成。

有压力才有动力。就业工作评估制度需有奖有罚, 就业责任与各二级学院的经济利益紧密关联, 才能引起各学院党政领导充分重视。调动各学院制定“全员促进就业”联动措施的积极性, 使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成为良心工程、热心工程。加之学校领导重视, “全员就业、以院 (系) 为主、责任共担”工作机制水到渠成。

第二, 就业工作评估指标设置需科学合理。

就业工作评估制度指标中, 就业率指标所占比例不能过大。各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就业率总会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 如果单就业率一项指标就能起“一票否决”的作用, 就会造成部分传统上专业就业率较低的学院基本没有可能争取“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因此丧失信心, 最终失去做好就业工作的动力。

第三, 激励措施应产生强大推动力。

就业工作评估制度中奖励力度应极具吸引力, 才能激发各学院争当先进的热情。例如, 某学院完成宽口径就业率 (见注释②) 指标奖1000元, 完成严格就业率指标奖1000元, 获得先进集体奖2000元, 一个学院获得奖励的上限仅为4000元, 这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班辅导员老师来说激励作用明显不足, 他们缺乏全身心投入就业工作的经济利益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讲话[EB/OL]. (2008-12-01) [2008-12-03].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15/info1228282811502315.htm

8.探讨工业统计制度的创新改革策略 篇八

【关键词】工业统计制度;重要性;方法

工业统计制度能够影响到工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工业产品的供给量,因此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为了能够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对工业统计制度进行适当的创新和加强重视程度。

一、工业统计制度的概念

我国的工业统计制度主要是有国家统计局所决定的,它主要是根据规模的大小将其分为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两种另外还有三种报表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年度报表;还有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等等,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方法,它们对报表的统计方法有着填充作用使工业统计更加的完整;与此同时还提升了工业统计的精确度。综上所述,工业统计包含着下面3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是工业统计制度运用统计方法来划分的。在2011年3月经国务院的批准,国家的统计调查是由2016年1月份开始,统计起点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在统计起点以上的公司或者单位全部进行调查,统计起点以下的将利用选择性的调查或者是核算。

第二,根据接收报表的时间工业统计报表可以分为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月度报表主要内容是工业销售的产值和总产值等;季度报表主要内容是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产品的销售、预订、储存等。

第三,根据报送的方法工业统计报表有两种形式,分为基础报表和综合报表两种,综合报表一般来说是统计部门的人员收集到的统计资源进行具体的综合,并向统计相关的部门回报统计资料的汇总结果。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的重要性

工业统计为企业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企业可以根据生产数据从而了解经营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方向给予指导;从国家的层面分析,工业统计为国家提供了工业数据,能够为国家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工业统计图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从而能够分析市场的需求,发现潜在的市场,为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工业统计图为企业提供了销售量和市场份额,这是企业比较重视的两个数据;另一方面,工业统计的数据为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并且对企业管理层的调整和企业内部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产品的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工业统计为提高产品质量能够提供全面的数据参考,所以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统计制度的现状

虽然我国工业统计制度相对完整,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基础的快速发展,工业产业也是成几何倍增,而与之对应的工业统计的方式却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有很多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运用到现在的企业经济发展中,例如:划分工业的规模,是我们现如今面对的重大问题,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和引进的外资企业,很多现代的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近几年针对这个情况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使企业报表出现报送过于频繁,有些企业已经难以承受,消耗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也容易出错,所以要寻找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方法。

四、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策略

1.提高各种统计和会计专业软件的运用和开发。

在制作报表的过程中,工业统计中的月度报表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和会计报表差不多,要是能够利用会计报表和工业统计报表相关软件一起进行开发和运用,使工业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很好的组合在一起,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而提升报表的制作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很多统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差或者是错误,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这两者之间组合在一起可以有利于提高电子报表的进程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和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2.工业产量大力调整,制订工业产品的产量计划。

目前工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大多数的产品都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很多的大宗产品需要确定产品的产量目录,一些工业产品的产量目录比较多,使企业的统计报表的负担加重,并且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产品的产量和类型呈现几何倍增。因此,需要对产品的产量目录进行改进,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度。

3.加强统计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

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非常显著的。实际上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套表”应该按照“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政府统计内设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下以法人进行统计而不是以专业进行统计的要求。按照正常的统计工作流程,应是规划设计、开发应用、采集加工、以及协调保障设置政府统计部门的内部机构统计体制,将职能进行详细地细分形成“小机关,法调查机构、多中心”的格局,不断加强统计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工业统计的效率。

五、结束语

工业是我国的经济基础,而工业统计制度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统一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性,因此相关统计部门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工业统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使工业统计制度能够适应新的状况,减轻企业和统计人员的负担和工作量。

参考文献:

孔杰.浅析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改革 [J].财经界(学术版),2012,33(1):45-46.

作者简介:

上一篇:哲理故事:爱与尊严下一篇:一年级给妈妈洗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