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2024-07-28

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共9篇)

1.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一

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

穿好西服,打好领带,小心翼翼把彩印简历装进专门买来的皮包里,早7时,小于匆匆走出

宿舍门。“会展中心有大型招聘会,我得早点去排队,”临行前,小于对室友交待。

小于是一所部属综合性院校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同舍4人,3个要考研,只有他下决心找工作。从9月份开始,他一场没落地参加了所有校园招聘会,但苦于对口岗位不多,简历投出去后,基本就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俗话说,文科生打天下,靠就靠‘笔杆子,嘴皮子’。我是学中文的,文字功底自忖不弱;在学生会,我也锻炼了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自身条件应该还算可以吧。我知道这个专业找工作不易,但没想到这么难。”小于郁闷地说,“现在我都有点怕招聘会。”

下午3时20分,会展中心地上一片狼藉,很多单位都在准备撤摊。小于还在,只是领带扯下来了,精心打理的发型,也被汗水搞乱了。“老样子,有几个要中文的啊”,事先准备的30份简历,此时仍有一多半在他手里。

失望和无奈的,还有来自另一所重点大学的吴琼。“挤了一大圈发现,基本是文科职位占整个招聘职位的十分之一,而要中文的,又只占这十分之一的十分之一。”

“一方面,岗位需求量少;另一方面,一说到中文,很多都是不限专业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和我们竞争。而对于一些技术类、专业性强的工作,我们都干不了。”说起自己的专业,同是中文系的李冬梅直摇头,“中文系专业性不强,实用性不强,所以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在多数中文系学生眼中,他们的出路主要有:公务员、教师、文秘、媒体、出版社、企事业单位文员,包括企划、广告等。“公务员,各专业学生都在考,竞争不必提;教师呢,师范生占绝对优势;其他几类职业,又有文秘、新闻、广告专业的学生跟我们争。”09届毕业生小荆困惑地说:“过去说中文系就业面宽,但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我们的就业市场不断被分割,优势变成了劣势,中文系学生的就业之路,怎么好像越走越窄了?”

“实际上,我们这一届的就业情况就不太好,到现在还有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呢,一直在外面漂着。”小荆的师兄、08届毕业生王钊说,“当年很多人是怀着对文学的单纯热爱和梦想,选择了中文系,可到头来,却感觉入错了行。别的系出来都知道干什么,中文系出来不知道干什么。最好的出路,似乎是继续深造,成为研究型人才,但很多同学其实并不喜欢搞研究,不适合做学问,所以处境很尴尬。”

“到底哪只鞋才是我的?”面对两难处境,一位中文系同学苦笑道,“就像一只脚,说胖不胖,说瘦不瘦,可这年头的鞋啊,偏偏要么胖要么瘦,很少有适合我们的!”

因为找工作不易,很多中文系学生选择了考研。小于告诉记者,他们班42人中,有10人被保研,22人决意破釜沉舟考研。而吴琼她们班,“找工作的就两人,除了少数保研的,其余都在冲刺考研,准备升级一下学历”。不过,对于多数考研学生而言,又何尝不担心未来――“即便考上了,谁知道3年后的情况会怎样呢?”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水平与市场需求有差距

10月份以来,记者陆续参加了几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大型供需洽谈会,的确发现,很多适合中文系学生应聘的岗位,用人单位往往并不限制专业,而在这样的岗位竞争中,中文系学生也往往并不占优势。

亚泰饭店是一家三星级涉外酒店,今年计划招两名办公室文秘,前来求职的学生中,既有学中文的.,也有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外语等专业的学生。该单位招聘代表说

:“中文系学生的文字基础可能相对好一些,但因专业问题,不了解企业的运作,到单位后不一定马上能写出对路的东西来。而企业现有岗位所涉其他专业的学生,如果文字功底好,上手会更快,而且使用起来更灵活,除了文秘外,还可以胜任别的岗位。”

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公司,拟招“办公室、管理、文秘”3个岗位,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今朝说:“第一,我们并不需要他多么有文采,不需要多么的词藻华丽,流光溢彩,但对企业一定要有想法,写材料要言之有物,有深度、要快;第二,必须会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第三,在文笔流畅之外,最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让其两个岗位一肩挑,发1.5倍的工资,企业都是希望节约人力成本的。因此,如果只学了中文,而没有兼修其他专业,肯定是要吃亏的。”

张今朝建议,中文系学生最好兼修一至两门实用性强的学科,比如计算机、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以增加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砝码。他说:“中文系学生,人文修养较为深厚,说话、写东西都与众不同,待人处事也不错,这是优势。但最大的劣势是太宽泛,缺乏专业背景和技术含量,看似什么都能做,实际上很难做精深。”

缺乏技术含量之外,一些中文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为部分用人单位所不满意。吉林化肥农药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化化肥的全资子公司,今年要招2名中文系本科生,为企业内部刊物服务。“80%的应聘学生,写作能力距我们的要求还差一块”,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李学锋告诉记者,面试时,他们带学生参观企业,让其就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个短文,“但写得不理想,许多人文笔不是很流畅,甚至表达的与主题都有偏差,字写得也不太好看。”

“总体感觉,好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不到位。”诺普乐有限公司人力主管说,“中文系学生,首先要能写,其次要能说。能写能说,表达能力强,是用人单位招收中文系学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写作实践情况,比如你在校报、校刊上发表了多少文章;在征文大赛中是否获奖;所附代表作品水平如何等。但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写作实践欠缺,简历上体现不出这些内容。中文系学生如果连像样的文章都拿不出来,也就难怪不好找工作了。”

学者观点:专业太细就业面才会越来越窄

虽然学生们普遍反映就业难度加大,但多数校方却表示,中文系的就业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一所重点综合性高校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说:“受近几年大环境影响,中文系学生就业面临一些困难,但总体情况还算比较稳定,如果把考研深造的包括在内,中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上下。”

不过,大家也承认,学生的困惑和市场的反映,给高校中文系的人才培养,发出了调整信号。“如何适应现代转型社会的需要,加强中文系学生的就业应变能力,已经提上了日程。”东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王确告诉记者,他们近两年重点实施了文学经典阅读计划、文学采风体验及大型社调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社会感悟能力;同时,学院还创办了好几种文学刊物,为学生们的写作实践提供平台。

记者在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在传统课程之外,还为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安排了《高级新闻写作》、《媒介经营》、《媒介批评》等就业指向更为明确的课程。此外,学院还计划开设应用语言方向,加强对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未来使这部分学生占整个中文招生人数的一半,目前,相关方案已上报学校待批。

“要改革,也是在宽口径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把专业搞得越来越细,那样的话,学生的就业面会真的越来越窄。”吉大文学院副院长郝淑媛说,中文并不是一门技术性和工具性课程,中文学习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的人文修养。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让学生拥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积淀,实践证明,这样的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成就往往更大。

王确也强调,不要把专业界限分得太清楚。他说:“用人单位想要专业更加对口的学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美日等发达国家,用人单位很少考虑大学生的具体专业是什么,他们用笔试面试来筛选,核心就是看对方的素质与基础。在当前,没有任何一个问题是一个专业能解决的,需要多专业的协同合作。本科阶段的重点任务,就是培养人的素质与基础。”

“现在的学生很现实,上大学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但当前我国就业市场确实存在‘注重应用知识和技术能力,轻视人文基础的用人取向’的情况,如果学生一时遇到就业困难,就否认自己专业的价值,是不恰当的。”学者们认为,在高校循着市场方向对中文专业进行一定程度改造的同时,用人单位与学生也要对自身观念进行纠偏,共同探索有利于中文学科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路。

2.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二

关键词:精神医学,就业前景,就业困境,促进措施

精神医学专业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属于临床医学类的特设专业, 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相对于临床医学等专业是一个新专业, 研究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对精神医学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就业前景分析

1. 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视角分析。

医学的社会化和医学的社会属性不断提升, 使现代医学在很多场合被看成一门社会科学, 而医学模式也由传统的纯生物学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递进[1]。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专业知识, 而且需学习包括医事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医事法学等人文医学知识。精神医学不仅包括心理健康、精神障碍等内容, 而且涉及公共卫生和刑事责任认定等诸多社会问题。精神医学专业的开设契合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病人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 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从医学模式转变的视角分析, 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大有可为, 前景美好。

2. 从精神卫生法制建设视角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较为关注人们的精神健康。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于1838年的法国。英国于1959年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同期在美国, 法律也赋予精神病人以“治疗决定权”、“治疗拒绝权”和“最小限制性选择权”, 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我国《精神卫生法》已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指出,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 维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精神卫生法》的有关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学校、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诸多机构均需要精神医学相关人才;对于精神卫生工作, 人民政府承担领导责任,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主管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目前, 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具有法律保障和行政支持,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为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3. 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视角分析。

我国精神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精神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 能够在各级医疗部门、精神卫生机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和科研院所、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精神卫生专业就业领域广泛, 适用性强。

精神医学专业主干学科一般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等课程模块, 从开设的课程看, 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 促使学生具备多科专业知识, 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同时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人际沟通, 也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4. 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供求视角分析。

前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精神卫生法》草案说明时指出, 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更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精神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十分突出。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 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我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万余人, 每10万人口仅有精神科医生1.5人,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15人[3]。但全国开设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的院校只有中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济宁医学院、蚌埠医学院、长治医学院等数所高校, 培养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精神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 人才缺额较大。《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将精神卫生人才纳入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并将精神卫生人才列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从精神医学专业人才供求视角分析, 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

二、就业困境分析

1. 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偏见和歧视。

目前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不普及, 宣传力度不够, 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 对精神疾病患者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同时带来了对精神工作者的偏见与歧视[4]。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对精神医学和精神疾病了解较少, 对精神病人存在歧视和偏见, 对其避而远之, 同时认为精神科医生常年与精神病人打交道, 工作环境不好, 社会地位低于综合医院的医生, 对精神科医生也存有歧视和偏见, 这也是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精神医学专业, 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原因之一, 更是部分精神医学专业人才转行从事非精神卫生工作的动因之一。

2. 职业认同度不高和成就感不强。

精神科疾病多数没有特效治疗方案, 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 难以彻底治愈, 且口服药物多有不良反应, 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复发率高, 精神科医师更易丧失工作信心, 成就感低落。[5]精神病人治疗周期较长, 效果有时很难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甚至有些病人常年处于药物控制状态。尽管精神科医生对病人治疗尽心尽力, 但因精神疾病病程较长, 治疗效果缓慢, 精神科医生的努力和成果易被病人亲属和社会忽视, 从而降低精神科医生的自我效能感, 影响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的认同, 制约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3. 面临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竞争。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众多,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逐渐增多, 就业面临下行的压力, 部分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与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竞争精神卫生岗位。且目前精神卫生机构的领导尚以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居多, 认为临床医学毕业生同样可以很好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面对岗位竞争时, 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较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并不具有绝对优势。尽管人才需求较大, 但是就业压力仍存。

三、就业促进措施

上述部分分析了精神医学专业就业机遇, 展望了就业前景, 剖析了就业困境。为了促进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尚需从如下方面提供坚实保障。

1. 加强专业学习, 拓展多科知识。

精神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 强化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夯实精神医学专业理论知识, 并需要根据高等医学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要求, 强化专业实践, 实现专业教学“多实践, 早临床”的目标, 以凸显专业优势, 而不宜与临床医学专业同质化。同时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在精神卫生机构中还需对病人辅以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工作要求具有多方面知识, 才能更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 促进其治疗的有效开展。再者部分精神卫生机构为民政部门直属的全额事业单位, 欲进入者, 需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考试范围涉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 且需多学科综合知识, 全面发展, 才能顺利通过事业单位考试, 进入有关单位工作。认真学好专业知识, 拓展多学科知识, 对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有裨益。

2. 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职业认同。

目前在社会上尚存有部分对精神病人的歧视现象, 进而对精神科医生也存有歧视和偏见, 制约了精神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目前《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 国家层面对精神医学专业人才更加重视, 也对地方政府、相关工作部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各级各类学校及用人单位等均提出要求, 要求重视精神卫生, 关注精神健康, 但是整个社会对精神健康重视和关注仍需加强, 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地位有待提高, 需要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疾病基本知识的宣传, 促使社会了解精神疾病, 理解精神病人, 认可精神科医生, 形成关注和支持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 促进精神医学人才的就业和发展。

3. 强化就业指导, 提升就业优势。

尽管人才需求较大, 也颁布了《精神卫生法》予以保障, 但要真正实现精神卫生人才的充分就业, 尚需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在学生入校伊始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实现早规划, 早设计, 早准备, 进行精神卫生政策的宣讲和《精神卫生法》方面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进行有效的职业准备;梳理精神卫生机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增强其竞争力;同时对精神卫生机构的人才需求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及时公布, 更好地服务服务毕业生就业, 为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支持, 实现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更好地维护人们的精神健康,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黄丁全.医疗法律与生命伦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4-5.

[2]宋文质.卫生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

[3]婧文.精神科医生无奈中的坚守[J].中国卫生人才, 2013 (11) :22.

[4]张瑜.走进精神科医生的精神生活[J].当代医学, 2007 (12) :78-79.

3.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三

摘 要 本文从造成我国医学专业毕业生①就业困境的三点体制原因分析,给出了医疗体制需要完善和改革的方向。本文的特点是撇开费用成本,单纯从医疗服务的供需角度对中美两国进行比较,由现象看本质地讨论如何改善我们国家对医疗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就业困境 医疗体制 就医观念 垄断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发布“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說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3]刘北辰.美国医疗制度的几个特点.新思路.2008(5):55.

[4]李凤桃.私立医院投资难题有望解决 "新医改没有忘记我们".中国经济周刊.2009.5.5.

4.当今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 篇四

提名理由:在每一个发展正常的公司,销售人员开的车都比老总的好.千万别因为各个行业销售人才缺口的百万量级就一脚踏进来,专家们说,做到了顾问型销售的才是一流,并非人人都能练就九阳神功第十重

装备制造业

需要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的“发动机”,或称为“工业之母”,涉及工业的各个领域.由于微电子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及未来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电力行业

无疑是最有实力的行业之一,目前电力行业最好找工作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近年新开设的专业一直是就业的亮点.一位人事经理的待遇高达每月7000元左右,而一位人事总监的年薪高者可达50多万元,甚至更多.从目前的竞争热度看,虽然竞争最为激烈的是人力资源职位,但它又是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这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巨大需求.

生物技术类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经济发展起来是必然趋势.生物科研人才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严重不足.有关专家预计,随着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这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高级技师 不限

提名理由:哪所大学能培养出高水平的汽车修理工?培养出一个高技术的蓝领会比写字楼里案头工作的白领更有价值,因为他们并非理想中工作的主流,高级技师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各种工具的智能化程度越高,越离不开熟练技师.

根据去年我国出台的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有色金属和物流10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分析看,未来几年这些产业所涉及的专业是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

5.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五

我校于2003年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医疗信息方向) , 于2008年5月9日正式成立管理系, 同年增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方向) 。在成立系部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 我们一直在探索我校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相关的就业能力培养的工作或活动。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 开办一个新的专业, 必须要让本专业的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管理系根据右医“大医精诚”的校训提出的“精于医术, 诚于人品”的培养目标, 结合本专业的特色提出了“精于管理, 诚于人品, 能于治事, 善于研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 我们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专业课程设计, 提出了管理系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六大能力”, 即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医疗纠纷能力、电脑实际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第三, 对管理系学生提出“能力综合化, 就业多元化”的目标要求。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管理系已经毕业的四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呈多元化状态, 多数毕业生在卫生医疗机构就业, 少数毕业生在地方党政机关、各类企业工作。如管理系2009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显示, 在初次就业中有将近30%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单位工作;再如管理系2011届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35人中, 进入各级医院的有15人, 进各级妇幼保健院的有11人, 进入卫生管理部门的有两人, 进入企业的有4人, 进入学校搞教学的有1人, 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有两人。根据绝大多数校友的反映, 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现状比较满意。

二、加强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的培训

为提高学生的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的能力, 近两年管理系在学生实习前固定举办“展示你最优秀的一面”主题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比赛。在比赛中, 学生通过展示自荐材料作品、接受评委面试和回答问题, 加上评委老师对他们的自荐材料作品和面试表现进行点评, 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他们的临场发挥能力、反应能力、自荐材料制作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就业思想

Q群是学生时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可以考虑从两个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一是借助已经毕业出去的校友群来引导学生的就业思想;二是辅导员、班主任可以通过QQ空间、个性签名、公告等来引导学生的就业思想, 如笔者在自己的工作专用QQ空间里撰写了《有感于自荐材料制作大赛初评》、《有些同学理解自荐材料过于片面》等一系列文章, 指出本系学生在自荐材料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建议, 学生阅读学习后还回帖参与评论, 有的还转载了文章。

四、举办校友讲座活动,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近两年管理系尝试邀请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校友返校给在校生作报告。由于具有相同的专业背景和相同的求学经历, 邀请校友给在校生作报告相对容易引起在校生的“共鸣”, 容易取得认同感, 对激励本专业在校学生向优秀校友学习, 努力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信心, 鼓励他们解放思想, 转变就业观念, 到基层就业、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1. 发动在校生参与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工作, 提高他们对就业的认识

管理系连续两年发动全系在校学生利用寒暑假返回家乡的时间收集本地相关用人单位信息。一般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关的单位主要有当地的卫生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医保中心、保险公司、各大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以及联系方式、单位人事部门及联系方式和单位简介。学生们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 也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和择才标准, 同时对本校和本专业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介的作用。

2. 通过校友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有四届, 共170人, 他们分布在广西区内外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各类企业单位、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工作。可以说, 这是一笔宝贵的人脉资源。我们通过电话、书信、QQ等方式整合校友资源, 通过他们反馈他们的就业单位及就业地的相关单位的信息和用人信息。近三年, 管理系每年通过校友反馈的信息多达30~50条。

3. 发动全系教职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利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发动教师收集用人信息, 如要求每个教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八个一”, 其中的一个“一”是一名党员至少为毕业生提供一条用人信息, 2012年底, 管理系全体教师共为2012届毕业生提供了20余条用人信息。

六、组织特色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008年, 管理系建系以来, 结合“精于医术, 诚于人品, 能于治事, 善于研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着力打造了“管理学堂”、感恩教育、管理企划大赛、讲课比赛、营销大赛等一系列学生活动, 其中有的已经固化成为系部的品牌学生实践活动。如管理系举办了一届大学生校园营销大赛和四届大学生管理企划大赛,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该校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把学生管理权限下放到二级院系, 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成为成为二级院系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 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尤其对于非医学类专业来说, 提高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加迫在眉睫。因为这些专业普遍开办时间不长, 而且所处的环境是以医学类专业为主的医学院校, 就业指导和推荐无章可循, 也无现成的经验借鉴。因此, 非医学类专业的院系非常有必要结合国内大学生就业的大环境和大形势、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专业课程、课外的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去考虑加强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此外, 还要加强理论教学, 同时, 也要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 通过实践性教学, 加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就业能力的培养, 及时对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结构趋向合理化、科学化,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

参考文献

6.高就业率是高职最好的“答卷” 篇六

高职院校本身的生源远远不如其他高校,而能够连续五年在就业率上高于普通高校,首先在于学校在学生发展上做足了文章。它们能够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强调技术技能。这样,使学生的所学专业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一毕业就能够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岗位。这种贴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设计,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契合点,自然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其次,高职生的自我认知清晰。由于对就业环境和薪金的心理期望值不高,这样使他们在就业时少了挑挑拣拣,只要满足基本的期望就能够很快入职。蹲下身,做好事,安定才是根本。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他们轻松地找到了工作。而这其实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心理素质,但是一般高校毕业生忽视了这一点,自然就形成了就业的瓶颈。

再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也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而一些普通院校,在专业设计和培养上往往与现实需求存在着脱节的情况,许多毕业生就业前还需要一个补课的过程,怎么能保证他们的就业呢?

最后,行业的人才结构也决定了高职生就业率高于一般本科院校。人才的结构是成金字塔形的,对高层岗位人员需求量少,而且趋向饱和。一般本科毕业生心理期望值高,岗位又少,自然就形成了就业困难的局面,而高职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中下层岗位,岗位多,需求量大。

7.美术生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 篇七

绘画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毕业生主要到文化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绘画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实习生设计师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及网页美工文员客服平面设计培训讲师热聘中、设计师、美工、插画师、美术老师、ui设计师、原画师、室内设计师、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等等。

美术教师

美术教育专业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美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美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能够较好地适应民族教育改革发展,胜任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为宗旨,兼顾培养从事与美术专业相关工作的.实用性、应用性人才。

雕塑艺术设计专业

就业方向:培养具备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艺术素养,从事雕塑、装饰壁画以及小型装饰品的创作设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动画专业

就业难不是整体现象

动画专业属于艺术学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8.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八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字面上跟你讲,就是络上进行推广,就像是百度推广一样,把XXXX的推到百度排名的首页以至于前几。但是ASEo已经不单单是推广,而是一门复合型专业,具体就是具有全面信息技术的人才:要对电脑硬件熟悉、了解软件编程;深刻理解站、服务器配置及反黑技术;精通常用软件及页制作;领悟搜索引擎原理及优化,全面学习络营销,能够成为一个中小企业的cIo,帮助企业实现互联上的现代经营。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互联+’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和互联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就是“互联+传统行业”,互联+银行=支付宝,互联+商场=淘宝,互联+打的=滴滴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又互联的出现,不要说你不知道,手机上的APP也是一种。

2016光棍节”淘宝一天销售350亿,2016年淘宝一天销售571亿,年增长100%以上,马云与王建林关于电商与零售的亿元赌注无人不晓,可见未来电商的发展将更加火热,电商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优化”时代,互联上的络推广人才必将是大有用武之地。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互联等产业“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关高校可根据本校的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等实际情况,积极申报与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因此,培养大量规范的络推广技术专业人才是经济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当务之急。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看到这个专业名称,许多考生和家长眼前就会发黑:翻山越岭找铁矿,钻洞下窑挖煤炭;不在荒郊,就在野外;不是寒冷,就是高温。现在的考生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哪能受得了这个罪呀!

与在写字楼里的白领阶层相比,地矿行业的工作条件确实比较艰苦,但是在世界形势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矿工程充分利用自动控制、计算机技 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发展,使这些传统的“老黑难”专业的就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勘探 需要背个小帆布包拿个小铁锤翻山越岭去采矿,现在则是地球卫星定位系

统勘测和自动绘图;以前采矿挖煤需要肩扛手刨,现在则是电脑控制机械操作。尤其是被企 业视为“手心里的宝儿”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实际上真正在“前线锻炼”的机会并不多。

采矿工程的任务是从地面开凿一系列井巷通达地壳中的矿床,然后用现代化的打眼爆破技术把含有矿物的矿石崩落下来,或用化学方法直接把有用 矿物分离出来,并把它们运送到地面各用户。同时,采矿工程又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无一不在采矿工程专业方面渗透,对采矿工程专 业研究具有理论上和事实上的借鉴意义。

据中国矿业大学(招生办)招生与就业处统计,近几年来,该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一直是100%,位居全校各专业之首。每年 该专业学生一进入大四,一些用人单位的领导就会亲顾“茅庐”现场蹲点揽才,为毕业生现场解答各种问题。虽然很多学

生张口就问钱问待遇,用人单位还是乐此不 疲地介绍单位的福利和优惠条件。由于人才日渐紧俏,一些用人单位便把眼睛盯上了大

二、大三的学生,提前到学生宿舍“挨门挨户”游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相 关专业,有一个班离毕业还有2年时间,就被东南某省的地矿勘测局“指腹为婚”。

一滴水可以影射太阳的光辉,该专业全国的就业趋势由此可见一斑。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便是应国家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专业。

这个专业的名称包含两部分:“道路桥梁”和“渡河工程”,事实上,各开设高校也基本上在该专业名下设立了两个专业方向。

道路工程方向:以道路、桥梁并重为原则,以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及常用桥梁的主体工程结构物为主要研究对

象,结合交通流特性及工程管理特 点,学习掌握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评价方法和管理的基本知识,面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及交通规划与管理等学科培养专业 技术人才。

桥梁工程方向:以常用桥梁、特大桥、特殊桥型与隧道的主体工程结构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工程结构物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施工工艺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构成为本专业的知识主线,面向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及结构力学学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这两个专业方向都有大量的实验课,如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土质学与土力学实验、水力学实验、工程地质实验、路基路面工程实验、测量实验、桥梁工程实验、隧道运营设施实验、检测技术实验等。

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国家交通和城市建设部门以及各类建筑公司和土木施工单位,由于招生院校和

招生计划非常有限,所以几乎每个学校的该专业毕业生都一直畅销不衰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瀚海蓝天,乘风破浪,壮景摇曳千古。如果说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那么今天的海事类院校就是航海事业的传承者。有着大海一般宽广胸怀 的男生们,当你从地图上看到我国长达万公里的海岸线时,当你从电视上看到中国科学考察船远航南北两极时,当老师在地理课上告诉你中国已经拥有港口 1430个、运输船舶21万艘、港口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时,你对航海类专业能不动心吗?

轮机工程就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航海专业。

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是按照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的任职标准制定的,学生毕业时需要具备以下的知识和技能:能独立担任机舱值班工作,保证机电设 备自动化系统在良好状态下安全地运行;能

正确运用测试仪器对于运行工况和经济性进行量测、计算、试验和调整,并能处理故障和进行维修工作;掌握船舶构造及 其性能、船舶驾驶营运经济、人员安全、海上救生、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防止海上污染等基本知识。

9.医学就业最好的专业 篇九

一、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是综合院校的品牌专业之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 这不仅是评估综合院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且还是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度量尺。及时正确的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 科学分析原因, 结合学校实际, 形成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 可以避免出现“热进冷出”的不良现象, 影响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同时, 项目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还可以推广到其他专业, 进而提高全校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 取决于学生在竞争性的人才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然而,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各高校普遍以就业率作为尺度来衡量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质量和竞争力。这种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判标准在我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起不到很好的预警作用。目前我国高校部分专业毕业生中真正未就业的人数很少, 加之数据的来源依靠高校自己申报, 其公正性无法保证, 这使得在较高就业率下往往会掩盖了一个就业质量并不高, 或者是专业就业率并不高的事实。这说明单纯的就业率高低很难全面反映一个专业或者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和供需比例。所以,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而科学的市场评估, 我们才能根据市场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方案。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 医学生的教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 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用人单位找不到人才, 而医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两难局面。

就业问题日趋严峻, 医学生的就业也因医学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用人单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而受到影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偏离自身实际, 没能客观定位好就业期望值。就业时, 他们往往将目标定位于大型综合医院。与此同时, 大型医院的用人标准也应社会服务的需求在逐步提高。其次, 由于医学专业性比较强, 医学生在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等非专业能力方面稍有欠缺, 致使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面试技巧、应变能力等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求职时虽然具备了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 但往往由于面试表现不佳而失去了就业机会。这样就容易造成专业能人的流失和用人单位难寻能人的矛盾局面。

据医疗机构反映, 一些聘用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连基本的临床常识和操作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 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多次都没通过。不难看出, 许多医学生的能力尚达不到职业要求。现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大多是应试型学生, 严重缺乏实践性, 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根据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相对于学历要求来说更加看重求职人的临床实践能力。从当前的临床实习状况来看, 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 查体基本功及外科手术基本功不扎实[2]。

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并正确定位, 导致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负或是自卑, 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 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另外, 职业素养不足也有一定影响, 主要体现在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 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交流, 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不够等等。

三、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能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大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压力, 让自己在某些领域胜于他人, 在职场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 不仅包括素质修养等内在能力, 还包括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 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探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因素既有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 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 择业观念偏离实际, 综合能力欠佳等内在因素。其中, 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缺乏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学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刚刚脱离高校这一模拟社会环境的大学生们, 往往带着“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的较高就业期望值去择业, 目标定位过高, 不切实际。大多数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医院, 片面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据调查, 不少医疗服务单位反映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科研和人文素质方面普遍不高, 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 大学生起点不一, 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有的高校甚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 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改革, 导致了学生学难以致用。

再者是学生就业准备的不够充分,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的过程其实也是生活技能的体现过程, 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巧, 需要学生全方位地打基础, 做准备。如果基础不牢, 准备不充分, 他们将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 产生不良心理, 很可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医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学生自我定位不合实际, 极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积极选择与消极待业、选择与放弃等矛盾[3]。就业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了解, 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择业方向, 错失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二是对于面试技巧掌握的不全面, 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甚至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 忽视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三是大学生的抗就业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最后是学生专业理论功底缺乏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现有的医学教育, 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4],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 缺乏临床思维能力, 不能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不能对症下药, 活学活用。有些学生甚至以“60分万岁, 多一分浪费”为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 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就连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能熟练掌握, 更不用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 医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提高, 导致本科生较研究生来说, 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有些病人不积极配合实习医生的工作。

四、促进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综合院校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 立足实际, 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综合院校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 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择业行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合和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 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主要导向, 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 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社会实践、生涯指导等形式, 使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 能够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 我们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 加强素质教育, 优化医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择业就业心理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等不适宜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就业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 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是这个个体融入社会, 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5]。传统的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的灌输, 从而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 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全面。医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 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4]。高校可通过开展医学生素质拓展、朋辈式的心理调适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工作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使教育效能最大化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

(三) 拓宽就业渠道, 为医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综合院校要充分挖掘、整合各方面的校内外资源, 为医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提供支持和帮助;把握好新形势下的就业方向, 与时俱进, 掌握最新社会资源, 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信息, 帮助医学生掌握更多的临床技能;深入实际, 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 及时解决医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吉明明, 沈风霜.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究[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4) :63-65.

[2]余震, 夏凯愉, 温建明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 :27-28.

[3]俞林伟.医学生就业挫折的心理分析及调试术[J].医学与社会, 2008, 21 (7) :51-53.

[4]穆宪.共青团工作的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多渠道收集信息坚持不懈跟踪项目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体育优质课教案《营救神奇宝贝》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