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经验

2024-08-07

高一历史教学经验(8篇)

1.高一历史教学经验 篇一

高一年级备课组教学经验总结

高一年级所学教材的教学目标: 《化学必修1、2》是高中化学课程必修模块。通过《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八个专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量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从个别到一般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规律总结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定性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热能,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速率的简单介绍,为选修四打基础;掌握简单常见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等有机物的性质及用途,为选修五打基础;通过对一系列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元素化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学年的重点目标是:完成必修1、2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在这一学年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全力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并且尽可能提高优秀率。基于普通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重点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普通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需要完成以上目标,我们高一备课组的具体措施是

(一)过程安排

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培养

1、尖子生

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高一要以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化学科优秀、各科均衡的学生为选拔对象,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2、边缘生

了解边缘学生(及格线附近)的情况,上课多关注、作业批改后要尽可能面批,及时督促和检查。

3、后进生

从遵守课堂纪律开始要求,课上可提问简单问题,实验课加强指导,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安排专人给他们留适当基础检测,经常关注他们。

(三)精心备课

1、备课

提前收集整理备课资料,包括教材分析、参考教案、课件等,结合教学大纲和模块要求,根据本年级学生实际,各抒己见,确定本节课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典型例题、授课方式、掌握程度以及是否拓展和补充相关内容等,组织学案、习题和作业,电脑课件。

2、编写教案

除原有格式内容外,及时整理教学反思,并作反馈。

3、作业和检测

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交流作业中的易错点,讨论优化解题思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每班学生预备三本,即:笔记本、作业本、助学稿,强化重点知识和方法。

(四)上课和听课

1、上课

研究新授课、习题课、章节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每种课都要精心设计问题。新授课要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习题课要引导学生经过练习和思考讨论,对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熟悉解题思路和方法;复习课要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通过习题归纳规律,强化非智力因素(信心、细心、方法)在答题中的重要性。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按要点答题,当堂做巩固练习,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听课

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课后总结听课收获和心得,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学习长处发现不足,及时完善。

(五)实验教学

根据新课程模块要求,尽可能采用边讲边实验、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相对旧教材加大了学生实验的比例,把实验教学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分组实验提前一周通知实验教师。实验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实验时及时观察记录、做好归纳和总结。

总之,我们应该做到:首先,加强教学设计研究,倡导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设计是制约全县高中化学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化学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务之急。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而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思维和整体构思。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资源的实际构思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要符合认知规律,强化引题、讨论、探究过程的设计。倡导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形成比较统一的教学设计方案,大家共同享用,同时结合各自不同的学生实际,在教学的进程、教学的深度、练习的设计等方面做以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吸收别人的长处,如多媒体课件等,相互之间多交流,强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力度。

其次,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完善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①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虚化。② 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泛化。③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④既要追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⑤专题研究有效教学问题,努力实现所有教学的高效,争取避免教学过程的低效或无效。

最后,我应该在工作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不断总结、修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使自己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专家型的新教师迈进!

2.高一历史教学经验 篇二

就普遍意义来看,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解释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痕迹。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史料是一种稀缺资源,很少有教师在教学时引入史料。提高史料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借助史料的力量理解与学习课本历史知识,是对历史教学的创新。

一、史料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史料的典型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方式。45分钟的课堂时间,教师要讲解一个小的历史话题,课堂时间并不充裕。因此,在选择历史课堂所用史料时,教师要学会选择,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学生展示最典型的史料,让史料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高一历史教学的标准来讲,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选择史料,让史料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史料信息的篇幅一般较大,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删减。

(二)史料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的史料,是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的史料。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因此,可以用于历史教学的史料十分丰富。选择来源可靠的史料,保障历史课堂中所应用的史料具有客观性,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从具有权威性的史学名著中选择史料,在确定课上所用史料前进行科学性核实,保证可信度,是应用史料的重要原则。

(三)史料的多样性原则

选择高一历史课堂中所用史料,选择范围不限于史学著作,历史的诗歌、典籍、甚至民谣都可以成为史料。除去传统的文字史料,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历史时期的文物字画等。不同形式的史料具有各自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匹配度最高的史料,或者综合利用多种形式史料,有益于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

二、史料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史料,营造真实历史情境

从史料入手,营造更为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历史学习情境中,更能提高历史课堂氛围的活跃度,让历史知识生动、形象起来。历史情境的创设,对于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有一定作用,在情境中学习,好过于听教师单方向的讲解。

比如在讲解《“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世界》时,教师可以从不同侧面展示蒸汽机的发明对英国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影响。像“1700年,英国人均收入大约只有8—9年英镑;1750年前后,增长到12—13英镑,19世纪初,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又增长80%;到1860年在增加一倍,到1900年几乎又增加了一倍”这一材料有明确的时间与真实的数据,能够给学生真实的震撼。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不同时期的英国人,在经济发展迅猛与个人生活水平提高环境中,思考带来这一改变的原因。用具有科学性与典型性的史料,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感受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有利于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利用史料,建立课堂问题切入点

问题,是历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一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讲究历史问题的设置。关注高一学生的历史基础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借助史料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主思考与探索历史知识。

比如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先完全与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通过结合史料有效设计问题,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有更为深刻地理解。像“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分,人人饱暖矣———《天朝田亩制度》”。“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银纸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资政新篇》”。这样典型的材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太平天国产生的社会影响。教师可以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人认为《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课本知识理解史料,用史料提高个人历史思维能力。

(三)利用史料,论证历史观点正确性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与综合性。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历史学习内容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学生只能去接受,无法在现场验证。很多学生会因此对历史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教师要在课堂中借助史料向学生证明历史学习内容的正确性,用权威且真实的史料,反映历史内容的客观性。

比如在讲解《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有学生质疑新航路的发生,教师可以利用《国富论》中“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等史料让学生消除疑问,促进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史料合理应用到高一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习兴趣的建立都有重要作用。从新课程标准入手明确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找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切入点,才能让史料为学生所接受,促进高一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怀顺.高一历史课史料教学探析[J].黑河教育,2016.04:53-54

[2]杨路.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高一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字:高一学生;历史课程;归纳能力

高一年级的学生处在初中结束高中开始的初期,对于高一历史学生习题出错内容的总结,希望能发现一类性质的问题,并能进行总结,从而透析出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以期能够做到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道题是:

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此题中,除了选择正确选项C之外,其他同学选的最多的是D选项,即大都认为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是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A选项,两者都忽视了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除了对立之外,也可以与领主协商,花钱赎买,否认了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是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的状况。究其原因,一为学生对题干和选项了解不够透彻,二则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史实。

另外一道题目则是:

右图是一张反映西欧中世纪的附庸向领主宣誓效忠的图片。让我们想象一下图中的细节,选择合适的词汇填写空格,完成未写完的句子。 这种场面发生的时间至少在_______以后;图中坐在椅 子上的人物被称为______;跪在地上的人物被称为______。 坐在椅子上的人物对跪在地上的人说:“我把_______和 对土地上的人的统治权授予你们,你们该为我做些什么?” 跪在地上的人物把双手伸向前者,放在他的双手之间说 “我以口和手向你宣誓:我将______________。”

A.服兵役 B.采邑改革 C.土地 D.附庸 (或封臣 ) E.领主(或封君)

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是选择题干下面的选项,而是直接填的其他答案,如直接在空格处填写的“八世纪”、“六世纪”、“封建主”、“君主”、“农奴”、“臣属”、“自由”,或者选择错误,如在“我以口和手向你宣誓:我将__________”处填写“AD”。这道题填错或者选错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好好审题,另外一个原因也反映了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于第二个原因,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反复强调、梳理史实等增强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了解。

上述两题虽然题目不一样,但是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学生在课后做练习册的时候是可以翻阅教科书等资料的,但是仍然出现史实混乱的情况,侧面上透露出学生可能复习的程度稍有欠缺,对于考察的知识点没有准备到,或者是当时课堂上没有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没有将讲过的知识点内化。对于此种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生理上的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懂得人生目的与价值,初步认识奉献与索取,逐步建立起实事求是、勤奋踏实等心理品质的关键阶段。而高一年级的学生正是这个阶段的开始。但是此阶段由于许多学生因没有中考的壓力,又因对三年后的高考没有紧张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而且可能会因为初中学过类似课程更加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从中考后的休息、放松回归到紧张的学习,还不大适应”[1]。由于粗心或者对课堂知识把握不牢导致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现象,也算是松懈心理的一种体现。另外,“由于课程设置的增多……学习竞争的增强,这些使学生往往感到新鲜、紧张,甚至苦恼”[2],学生不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好课后练习,可能一部分因素与此相关。因此,对于出现类似于例题中的错误也可管中窥豹。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还有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总结归纳性的题目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第二、高中历史学科上的特点

对于处于初中向高中过渡阶段的高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历史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结构和概念、方法等都有变化。初中阶段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对于学生的察与分析等能力相对于高中阶段没有过多要求;而到了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知识点增多,综合性强,而且以理解和应用为主,思维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更强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3]。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每课时的学习任务有所增加,课程内容的性质是知识性大于趣味性,即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了解,更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灵活运用。比如第一道题目考查的是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关系的相关内容,但是不是直接考查教科书上面的中世纪的史实有哪些,而是需要学生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得出答案,第二题的设计主旨亦然。

第三、高中教学方法

因为从《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历史课标在具体目标分类上,仍以识记层次为主,占全部培养目标内容比重的70%;而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更重视能力培养的层次只占30%。”而且《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能力培养的规定,以培养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课程目标上,仍是以知识传递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性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因材施教,即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进行教学。首先,帮助学生转变身份认同,让学生认识到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的不同。增强学生认识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高中与初中的区别;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有附属初中的高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带动初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高一的学生再帮助初中学生的实践中体会到自己是高年级学生的身份,并加深对这一身份的认同;或者通过高年级学生或本校高中毕业生的讲座交流,认识到自己高中生的身份。其次,关于学生适应速度慢,与同学交流困难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同班组织素质拓展活动、全班分组进行历史知识趣味竞赛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外,针对学生心理压力和自卑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疏导,帮助其树立掌握基本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为第一要素,不过分注重成绩的学习方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成绩的波动而过分影响学习状态,乐观面对失误,且积极改正。另外,还应该通过由易入难的形式,将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转换为简单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思考,逐步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nlc202309012350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好奇心与兴趣,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各抒己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分析的文献资料可以搜集一些难度适中的,如讲述世界史的内容可以找一些英文故事资料,讲述中国古代史让学生分析古典文献中的桥段,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抢答,或者彼此为对方小组搜集资料让对方作答,答对加分打错扣分,营造一个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高一学生对于难度适中,全体都能参与的竞赛相对于一问一答的提问回答模式总是更喜闻乐见一些。另外,要注意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反过来通过历史知识的分析也可以更好的认识现实。也可以通过课外游戏或者组织社团的方式,将历史事件通过角色分配演绎出来,可以故意设计错误的剧情,并让作为观众的同学结合史实评议表演的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中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实践的积极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三,进行教学的学段衔接实践。分别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实践。“初一、高一的学科教学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与小学、初中的教学衔接及过渡。”[4] 做好衔接工作,第一,可以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学段衔接。寻找高一历史与初中历史具体内容的连接点,根据初中历史的相似内容衔接到高中历史的同一内容,并进行深入讲解与拓展,让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上产生回忆与对高中历史新知识的共鸣。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列表对比分析,统计初高中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衔接方式,突出重点与分析难点。第二,对学生做好学情调查,调查清楚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历史基本知识,对其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方便进行全班进度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有机嵌入新的知识,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5] ,不断裂历史知识,让学生在基础——巩固上完成提高,促进学生转变学习历史的方法,了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探究能力。进行学情调查的方法则有简单直接的课堂考试、访谈或者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历史学习水平,根据课堂练习、课堂互动情况作为参考信息。第三,及時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总结,分析自己在历史知识的衔接工作中的得与失,对于例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通过给学生列举类似问题让学生选择来检验巩固效果。第四,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关注自身教法与学生学情的统一。加强对高一学生观察、归纳的训练。通过材料分析等问题让学生观察归纳材料提供信息,对于学生答对的方面及时积极鼓励,对于学生不能够想到或者答好的地方,积极引导,诱导学生逐渐树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对于学习出现困难或者学习方法不当的铜须,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其克服。对于不能起到作用或者不合适的教学方法,要积极改正,以学生为出发点,积极听取学生意见。

总之,在面对初中刚毕业的高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主动帮其客服,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与此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做到教法与学法链接。此外,还应该加强交流与学习,汲取其他老师教学所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当然,全文诸处只是从日常学生的习题中得出的些许方法,教法需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的检验,并在自身的不断完善中取得发展,希望以后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编.课程教材改革实验(2003-2004)论文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

[2]柳州市教育局编.心海导航柳州市“十五”期间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选集.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30.

[3]朱仁宝主编.做一个创新型班主任——现代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50.

[4] 林华玉等著.中学教育整合模式.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204.

[5] 张卫良著.“明治之学”历史教学与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37.

4.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四

     授课教师:侯姗姗 科 目:历史

授课时间:8月23日

地 点:5号楼高一10班

授课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反思

本课在讲授之前能做到认真备课,能对教学三维目标有清晰的认知,能对重难点了熟于心,对如何突破重难点内容能做到方法明确有效。但还存在问题:(1)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明了,所以造成一部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会产生歧义,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2)对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关注不够,也未对这部分没有参加课堂活动的学生采取任何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主要运用讲授法中的讲解法、讲演法和谈话法。但在讲授法进行的同时也会穿插情境导入或者角色扮演这样的方法来活跃课堂,但个人认为,情境导入和角色扮演并不适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而且通过这次公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学方法过多,会显得课堂杂和乱,虽然能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整堂课的整体构建来看,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和学习的无力。

3、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反思

本节课因主要用采用讲授法,所以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主要是听讲及讨论,虽然个人认为简单有效,但是这样的方法不适合整堂课的使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多25分钟到30分钟,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多运用一些较为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完成个人的课堂授课。

4、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个人认为整堂课用35分钟完成教授的内容是合理的,但是又认为在本节课的教授中如果能将教学语言更加简洁明了一些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在完成课堂常规训练的7道选择题时发现学生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对比还是不甚理解,或者说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做题过程中会产生两个答案模棱两可的状态,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不足。

5、对学生参与度的反思

可能是因为公开课的关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学生事发后真正全员参与并对教师教授内容完全掌握还有加强,个人认为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方法也一直在探寻过程中。

6、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5.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篇五

高一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分类: 更新:2013/1/8 作者:营山清松 来源:营山清松的博客高一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高一历史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我校高一四班、七班两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在全面了解和熟悉学情的基础上,作了许多的有益的教学探索和思考,一学期以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学有所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全面完成了本期的历史教学任务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一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同仁批评指正。

1、要始终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目标,重视上好每堂课。为此,我做到: ⑴课前充分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⑵全力投入课堂教学。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语速适当,抑扬顿挫,力戒罗嗦重复平淡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高中的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情感丰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有望往往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因此,单靠课堂的教学,很难保证将学过的知识全面理解透切,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就充分利用晚上辅导时间,与学生逐个交流,搜集问题与困难,针对学生的疑惑,有针对性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既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近度和信任度,有把同学们的学习推向了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趋势,使“学习兴趣、动机、技巧、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互推进”,较好地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各项教学目标。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保持广泛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历史教学内容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目前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问题:学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者大有人在,普遍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对历史学习感到畏难,吃不得苦,心浮气燥,普遍贪玩。教学方法有欠缺,有待改进。

解决方案:继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个别学生的交流,根据实际讲明学习的功能和意义,加强学习方法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指导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并建立督察机制及时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制定有助与学生改变不良习惯的特别评价标准和体系;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探索转化“发展生”的新法

21世纪的教育大势和要求,使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潘庄中学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计划总结: 下一篇计划总结: 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篇二: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文章来源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高一历史教学工作

在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1)、(2)、(8)、(9)、(10)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五个班中,除了(8)班系重点班之外,都是普通班,其中(1)、(2)、(10)三个班的历史基础很差,在上一学期期末平均分均排在最靠近尾数,(9班)为中上,(1)班排在第25名,(2)班排在第26名,(10)班则为倒数第一。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科整体基础都不是很好,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这给备课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现对整个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做个!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在当代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论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订购相关科目的书刊,并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师大家的清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研讨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争取每一节课都是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节课。

二、虚心请教。

教师须有一桶水,这桶水应该是取之不完的一桶水,是源泉!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虚心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换,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

三、备好课!

因为教的班既有重点班又有普通班,而且普通班的层次又不一样,备课时,就必须得照顾到全体,备备教法更得备学生!认真的写好教案,并主动与同行切磋,交流教案!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分析,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争取下一节有所改进!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

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如作图、采用讨论作出答案等。授之以渔的同时,也有意识的慢慢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历史实践能力。

不足: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体现出来,基本上还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

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不能真正的调合好普通班与重点班教学的差异,基本还是使用同一个教案。

思想工作缺乏耐性,尤其对睡觉、不听课的学生,态度还是比较粗暴,要求太高,缺乏对学生的宽容!

也不够虚心向同行学习,交流的少!听课的少!

这些不足都是往后得细细的纠正的!也是往后努力方向之一!2010年7月4日

文章来源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相关公文:没有相关文章 : :篇三: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高一历史在2009-2010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1)、(2)、(8)、(9)、(10)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五个班中,除了(8)班系重点班之外,都是普通班,其中(1)、(2)、(10)三个班的历史基础很差,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均排在最靠近尾数,(9班)为中上,(1)班排在第25名,(2)班排在第26名,(10)班则为倒数第一。总体来说,的历史科整体基础都不是很好,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这给备课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现对整个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须有一桶水。在当代,知识不断更新,教学理论理念也要不断的跟进,才能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求。本人深知这个道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的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观念以及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积极的订购相关科目的书刊,并充分利用,借鉴、吸取名师大家的清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研讨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争取每一节课都是自己上的最好的一节课。

二、虚心请教。须有一桶水,这桶水应该是取之不完的一桶水,是源泉!教师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虚心请教,多听老师的课,互相交流上课的思路,互换教案,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

三、备好课!因为教的班既有重点班又有普通班,而且普通班的层次又不一样,备课时,就必须得照顾到全体,备教案备教法更得备学生!认真的写好教案,并主动与同行切磋,交流教案!课前先对该课的思路作出总结,明确重难点,课后及时写好后记,总结优点及不足,争取下一节有所改进!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 培养学习者 的过程,实现由 授之以鱼 到 授之以渔 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 [1] 篇四:高一历史教学总结

2014年秋季高中历史教师教学

从2014年春开始,我校推进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案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也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这其中,既体验了成功的收获与喜悦,也遭遇到一些挫折与困惑,现结合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这样三种方式的学习,尽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历史大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与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成功快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人生存的必备能力,历史教育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就出现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进行分组。我所教授的班级座位是传统的排列方式,即分为四大组每组12人。在四大组的基础上,再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

其次,揭示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或争论的观点),我对课文进行钻研,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编选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且带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

第三,督促帮助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如果合作出现困难,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第四,鼓励合作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通常是由小组的发言人将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述出来;其他合作小组进行补充修正。

第五,对学生的成绩做出综合评价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时,分小组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小组各成员从背景、口号、内容、结果等方面进行发问、解释、协助、合作,小组内各成员各抒己见,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级发言,最终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基本达成一致: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促进了他们的觉醒;是一次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基础等等。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前期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等等。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也使学生懂得,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以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思路。合作学习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主动获取教材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这些新课改的尝试中,我得到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

1、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新课改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用不少时间进行课堂学习的准备和延伸,而现在学生一天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凑,一天九节课,另外还有晚自习,很难有空余时间搜集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几门课老师一齐上阵,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如果能高质量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新课改的目标我觉得较难实现,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并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适合新课改的主动学习方式。

2、如何有更好的评价体系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想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而一些不愿意思考、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无事可做。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更为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激发所有学生及其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热情。

3、如何更好地做到有始有终。在历史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探究的问题,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结果使得一些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6.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横向比较,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其他部门以及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其经济收入相差甚远,于是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长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入的限制,无钱买房子,无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小学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也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这么想一想:虽然我们工资低一点,但是至少我们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还有节假日,还有寒暑假,等等。而私企白领虽然收入高我们许多倍,但是,他们工作压力比我们大许多倍,同时还要面临被炒鱿鱼的可能。休息无定时。如此想想,你一定就会心平气和了。作为教师,虽然有许多压力,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应该耐得住清贫,忍得了寂寞。这样,你就会保持好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我们应该做到:时时摆正自己良好的心态,调整好自己正确的教学心态才行。做到这样,你就会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工作的动力,才会有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教学工作。

7.洋思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编写导学材料, 指导学生学习

洋思经验中的“先学后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关键要解决一个问题“学什么”。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 在实践中采取了编写导学材料供学生学习的方法。 (1) 补充性。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对于教材重点内容但教材又没有详细阐述的, 在导学材料中加以补充, 力争使学生了解历史现象的全貌。 (2) 理解性。以“重点、难点、点拨”的形式出现。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历史现象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3) 指导性。以“典型题例”的形式出现。通过精选典型题目, 介绍该题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案要点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目标性。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材料、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主要包括填充知识结构中的“留白”, 对相关问题作简要回答等。

洋思经验中的“以教导学”的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学生会不会学, 学习的效果如何, 教师“导学”的技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 学校采取了以下方法加强学习指导。

首先是培养兴趣, 使之“想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对知识有兴趣, 才能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1) 增强“教师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精美的板书、流利的普通话、传神的描述都会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好。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2) 增强趣味性。改变说教式的讲课风格, 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补充精彩的史实, 都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 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会成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 会增强其自信心, 使其有成就感, 会激发其学习潜力, 会直接促使其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是指导学法, 使之“会学”。“思有其序, 学有其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法指导正是教者通过对被教育者的指导, 使之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 学会阅读:要求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2) 学会思考:让学生顺着“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还有什么”的思序思考, 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学会讨论:设计讨论题, 鼓励争论, 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知识。 (4) 学会练习:重在加强解题指导。 (5) 学会归纳总结:每一单元结束后, 要求学生用提纲、图表方式概括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提炼要点, 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二、“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质疑释疑

洋思经验中的“以学促教”系指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手段, 它实际上表明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学生所缺、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困, 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体现。

心理学认为, 学生天生有四种本能:社会本能、创造本能、探究本能、爱表现本能。中学生正处于这些本能的高峰阶段, 利用其中“爱表现本能”, 通过提问→解答→争论→优化答案四个环节的参与给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 有利于其他三个本能的挖掘和提升。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论”认为, 师生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 这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建立了这个前提, 就能排除学习的强制手段, 事半功倍。基于这一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师生互动, 双向提问, 合作讨论, 解决疑难”的教学方法。

该教法的程序如图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 要注重以下三方面:第一,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孔子言:“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又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确实, 没有疑问, 就不可能有思想, 当然更谈不上探索和创新。质疑是探索的原动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进行组合创新的过程。第二, 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 努力采取开放的、科学的、民主的、灵活的、合作的方式,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感的互动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之情绪高涨, 思维敏捷, 以激发其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求异思维, 弥补各自的知识、信息、经验间的差异与不足, 共同得到发展。第三, 教师努力锤炼自身“内功”。该教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成熟的经验和驾驭学生、教材、课堂的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当堂训练, 及时反馈”——限时训练, 自主整理

洋思经验中的“当堂训练”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罗素说:“教育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很难传授的原因是运用知识是一种很强的技能, 知道了, 理解了, 并不等于就会运用。所以, 要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就必须强化训练。“当堂训练”有如下功能: (1) 巩固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 (2) 反馈性:充分暴露学生所学不足, 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3) 提高性:通过训练可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 使知识得到升华。 (4) 效率性:一节课接近尾声时, 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削弱, 思维能力开始走向“低谷”, 而强化限时训练能重新唤起其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这些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限时训练”这一环节, 进行强化训练。为保证训练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体现: (1) 选编题目注重针对性。主要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中的遗漏盲点;以往训练中出现的弱点。所以题目必须精选。 (2) 信息反馈讲究及时性。当堂训练, 当堂评讲。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机, 此时正确的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是最强烈的, 给他留下的印象也将是深刻的、持久的。 (3) 评讲试题重视指导性。不仅仅讲答案, 着重讲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力求通过训练、讲解, 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此外, 考虑到历史学科的识记量大、头绪复杂、知识点内在联系多等特点, 我们每节课还留部分时间供学生自主整理笔记,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有所选择, 有所侧重。整理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听课笔记、知识结构、正误笔记和学习心得。

四、“日日清, 周周清”——发挥督查功能, 进行滚动式检测

洋思经验中的“日日清, 周周清”强调了督查功能, 但督查的目的和方式同样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 该做法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为有效地发挥督查功能, 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滚动式检测”的督查方式: (1) 检测过程的长期性。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 都长期坚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督查工作。 (2) 检测内容的系列性。在编写默写讲义时, 并不是随意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抽查, 而是根据新授课、一轮、二轮复习的特点, 与教材相配套, 编写系列化、专题化的默写讲义, 既达到了检测、巩固的目的, 又让该讲义成为学生以后复习的资料。 (3) 检测手段的多样性。有默写、有背诵;有集体检测、有个别补测;有老师检测、有学生互查。

在洋思经验的基础上, 学校结合高中生特点和历史学科特点, 又有所创新发展。 (1) 学习内容的扩展:由教材扩展到导学材料。 (2) 自学时间的延伸: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自学, 学生在课外还有大量的学习任务。 (3) 教学计划的全局性:高一至高三“一盘棋”;新授课、一轮、二轮“成体系”。

8.浅谈历史教学经验 篇八

无论什么教学都是人的教学,要把学生培育成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新一代祖国事业的接班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贯穿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抱有正确的态度学习、生活。当今的学生都是受宠爱长大的,心理品质差,教师必须用已有知识构筑其灵魂桥梁。教师利用这些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富有再造辉煌的理想。也可在神圣历史领域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树立远大理想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锤炼健全的人格走向健康的明天。如果这一目的实现,学生具备了较高的人文品质,那么就会愉快的走进课堂,这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然后教师要发挥创新的方法技巧实现课堂艺术教学。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是: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角色扮演法、活动演练法,但我们要让其有新意才叫艺术。

这里强调四种方法。讨论法是经常使用但不一定能够成功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活学活用。最关键的是所论问题要保证大多数人都有话可说,而且内容都能拓展到学生身心发展、兴趣渴望上。

所谓图示法有图表式、图画式、漫画式,可以快捷的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感官加强记忆,比如观看《巴黎圣母院》建筑让学生质疑,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其艺术美在哪里、有何象征、你的感想等等问题去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艺术思维深入课堂气氛中。

下面再详细地谈谈角色扮演法。例如《北京条约》,大清皇帝特派和硕恭亲王奕,大英大君主特派内廷建议功赐佩带头等宝星·会议国政世职上堂内世袭额罗金并金喀尔田二郡伯爵额尔金分别代表两国政府谈判签订。我们可以请一名学生扮演奕,一位扮额尔金让学生在庄严的气氛、灰色的布景、冷峻的语言、求饶的口气、盛气凌人的表情、沮丧颓废的面貌中领悟感受国家落后的屈辱,培养其渴望祖国强大,为祖国富强无私贡献的精神。

角色扮演法既可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也可加强其对知识的感悟能力进而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另外还可以使用活动演练法,比如: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让多个学生参与评价历史伟人的功过是非,每个人做一演讲,最后由评委打分评价,且有裁判最后总结;也可举行知识竞赛,其题目可以列举自古以来的民族英雄,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加强了记忆,也弘扬了爱国精神;也可以找课外资料列举国内外近期重大事件,提高学生关注时事和社会发展的意识。

为了发挥课前预习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我们要布置好作业。作业可以个人独立完成,师生一起完成,小组互助方式完成。其题目要有实用价值。

不论哪门课要教好都不容易,但只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经常地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的艺术技巧,相信每个老师都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上一篇:淘宝店铺如何打造爆款下一篇:盆栽三角梅的养殖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