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2024-09-06

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精选8篇)

1.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一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对全乡**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继续实施**等农业综合开发和耕地整理,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到2010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5%以上,不断提高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二、调整优化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乡特色农业,引进推广适宜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抓好烟叶种植、蔬菜基地建设的示范引导、“林业四大基地”的扩展、中蜂养殖及草食性动物养殖,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培育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1、大田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烤烟,稳步扩大烟叶生产规模,到2010年全乡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亩,中上等烟叶产量稳定在2.5万担;二是着力建设蔬菜基地,到2010年成为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集散地,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三是发展珍稀食用菌、草本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突出优质、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

2、山地方面。重点抓毛竹、本草药材、油茶、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种植,从“生态建设、资源培育、产业发展”三个层面规划建设林业“四大基地”,做强做活山地“文章”,增强经济总量,使山地成为林农的绿色“银行”。

3、特色养殖方面。扶持发展生猪及肉羊、肉牛、肉兔等草食性动物的养殖,推进养蜂业和特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2010年达到95%的农户有增收项目。

四、实施项目带动。

1、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工业小区的配套功能,将我乡的工业平台建设主动融入到县委提出的五个项目组团建设之中,充分发挥项目抓手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以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为主的创业竞赛活动,持续实施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并围绕项目转变观念,形成合力,改进领导方式、服务方式和工作方式。立足我乡优势特点,做好木竹企业集群和上规模生产,同时做好项目开发的科学论证,提高项目开发水平,继续完善项目开发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协调和推介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入全市、全省的盘子。

2、改善设施促进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在今年底力争完成村村通公路的任务,启动农村客运站和各村候车亭建设。继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改善村级饮水工程建设。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兴建小型水库、小山塘、山地蓄水池等水利设施项目。抓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开设竹山机耕道,新建生物防火林带。

五、优化人居环境。

1、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以“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为主题的活动,清理垃圾,修建垃圾处理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鼓励农民改厨、改厕、改圈、建设沼气池,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创建活动,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俱乐部建设为重点,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发展农民文体协会,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

3、提高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加强计生管理员、计生协会和计生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与管理,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引导促进农民群众树立科学婚育观念。

4、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创建活动。成立平安协会,组建治安联防队、突发事件应急分队、矛盾纠纷调处分队,在治安防范、化解矛盾、帮教转化、宣传法制等方面发挥作用。

六、深化改革促发展。

1、深化林权改革。全面完成各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并在年底发放林权证,确保耕者有其山。

2、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建立乡土人才管理档案,把那些头脑灵、门路宽,在群众中威信高,致富带动能力强的能人纳入乡土人才管理档案,分营销、致富、信息等多个类型进行跟踪管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村主干养老保险制度,清理化解乡村债务。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活动。

4、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探索建立“支部协会”等村级党组织设置的新模式。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行“户代表会议”制度和群众评议村干部制度。

5、乡政府要重点抓好效能建设和绩效评估

2.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二

一、领导垂范, 完善机制, 高起点开局

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方面, 标准高, 要求严,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 对第一次开展争取国家级荣誉的同江档案人来说, 需要搬掉缺乏人员, 缺少资金, 缺少档案资源积累等诸多拦路虎。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两提高”的目标, 我市按照“加强领导, 分工协作, 完善机制, 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 高起点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 领导垂范, 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市在创建活动伊始, 常委会上就专题研究确定示范县创建活动, 成立了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 由主管市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任组长,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 各乡镇、各涉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委书记隋洪波、市长王金均多次听取创建活动汇报, 为创建活动提要求、想办法、解难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同志多次深入乡镇、村屯, 与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村领导一道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创建关键节点上, 如示范村的确立、示范村经验的推广、整改提高等重要节点, 她都亲自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验收。领导小组的高效运转,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 累计投资30余万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江市档案保管、保护、管理条件。提出了“全省争一流, 全国争上游”的工作目标, 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夯实了基础。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予以安排。市委书记隋洪波在示范县创建情况汇报上批示“坚持高标准, 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委常委会将示范县创建列为专题进行研究, 将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方案》和《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各乡镇、涉农部门示范县创建调度会, 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都结合实际, 制定档案工作规划, 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 齐抓共管, 分工协作, 层层有人抓, 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三) 广泛发动与跟踪督办相结合, 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对于从零点起步的同江来说, 困难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从抓思想认识入手, 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解决基层干部、责任人心中的畏难情绪, 提高领导干部和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 强化做好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0年以来, 我们充分利用档案在维护农民利益、解决生活难题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召开乡镇、村档案工作人员座谈会, 交流工作经验, 研讨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从而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我们抓住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市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机遇, 市档案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细化目标考核标准, 认真检查, 并及时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沟通协调, 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督办,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调动了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

(四) 业务指导与通力协作相结合。市档案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到示范县创建工作中, 由业务局长带队, 率领全部业务指导人员深入试点乡、示范村, 手把手教, 一件一件整理归档。即推进了工作, 又提高了乡镇、村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还与民政、林业、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推进组, 联合检查, 联合调研, 联合发文, 联合指导。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功, 我市制定了《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 其中对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三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申报审核、检查考核、考核标准及对象、完成时限等内容。对达到要求的村由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根据《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验收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乡镇进行实地检查考核, 经审核确认达到合格标准的, 给予乡镇一定工作经费补助。对审核不合格的, 不予补助, 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 解决难题, 扎实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 我们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工作标准, 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截止2014年6月, 我们共完成10个乡镇, 85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建档任务。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土地台账、林权档案、财务档案、养老保险档案21 400余盒, 为今后乡镇、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典型引路, 全面推开。一是建立示范点。在创建伊始, 我们结合同江实际, 将向阳镇、乐业镇、红旗村、奋斗村、新兴村、向阳村、东升村、一庄村、青年庄村、东方红村、曙平村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 市、乡、村抽调专人, 统一归档用具, 统一工作流程, 统一保管规范。在示范乡、示范村形成后, 组织其他乡镇村前来参观, 以点带面总结经验, 推广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二是组织培训。为提高涉农部门、乡镇、村屯广大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 我市指派专人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011、2012、2013年各举办一期涉农部门、乡镇、村级档案员培训班, 进行现场指导, 全市各涉农部门、各乡 (镇) 、各行政村档案人员170余人参加了档案规范化培训, 使档案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为按时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10个乡镇、11个涉农部门均达省三级档案规范化要求, 村级达市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三是集中整理档案。11个涉农部门、10个乡 (镇) 、9个试点村抽调人员集中到档案局和乡镇政府整理相关档案。重点将各乡 (镇) 、村以及农业、林业、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水务、卫生、教育、环保等主要涉农部门涉及民生的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 现所有涉农部门、乡 (镇) 、村文书档案及其他门类档案均已整理完毕。

(二) 严格标准, 狠抓质量。为提高农村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标准, 特别是对重点单位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急于求成, 严把质量关。一是乡镇档案实现达标升级。各乡镇严格执行《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 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安全保护、档案利用等方面, 都要严格按照升级考核标准执行。市档案局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下乡镇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同时还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交流, 使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保证档案达标升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村级档案实现优质建档。首先, 我们将村委会建档职责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范围, 要求村委会建档应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建档工作, 每一个新建的村级档案室, 必须保证档案门类齐全和整理规范、有人员管理、有装具、有制度。其次, 对涉农工作如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文教卫生、扶贫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林改、社保等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同时, 加强了建档的后续管理,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 确保了档案质量。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我市投入经费30余万元, 加强了软硬件建设, 完善了管理体系, 使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统一购置铁皮柜、微机、卷皮、卷盒等设施和装具, 有效改善了基层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几年来我们从狠抓质量入手, 严格标准, 促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由创建领导小组组织组织部、民政局、档案局等部门对乡镇、村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结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要求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迅速开展查漏补缺, 完善各类资料,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三) 健全网络, 信息共享。一是整合馆藏档案资源。充实乡 (镇) 村档案、涉农档案信息, 尤其是土地、林权、社保、婚姻、医疗、教育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 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把各级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和各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已公开现行文件编印成册, 下发到各乡镇、村。二是开通“同江档案信息网”, 开设“三农”档案信息专栏。2013年我局建设开通了同江档案信息网站, 及时上传更新有关“三农”的政府公开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可公开档案信息、开放档案目录等, 各乡镇还统一安装了文档一体化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利用档案信息, 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 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三、围绕“三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水平

积极探索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使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成为各级领导的好参谋, 农业科技部门的好帮手, 农民致富的好顾问。一是为农业发展服务。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加强了农业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时搜集和记载粮食、蔬菜、畜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档案资料, 做好品种、产量、商品率、产出效益等资料的归档工作, 为相关部门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为农民增收服务。及时抓住和找准农村档案工作与各项改革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二三产业提供了参考信息, 使农村档案在服务改革、服务群众、促进增收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为农村政治建设服务。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把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要求各乡镇、各行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决议及村级班子的承诺进行归档, 促进了干部规范行使职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 建立选举档案, 将选举的记录、表册、选票、公告、选举结果等资料收集整理, 为判定选举过程是否合法提供依据。围绕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认真指导乡镇村做好诸如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审批、林权转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真正使农村档案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中发挥评判和查考作用。

3.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三

“十二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生态、高端、特色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新城区,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大力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两大功能,全面提高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生态服务能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努力形成“三区”统筹的发展格局。根据新城区、浅山区、深山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构建特点突出、互为支撑、高端发展的规划格局,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新城区建设重点发挥联接首都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山区的作用,以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为载体,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山水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服务区。潭柘寺、王平、妙峰山、军庄及大台、北岭等浅山区域,着力强化承接新城区域功能拓展能力,继续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推进废弃矿山腾退土地综合利用,盘活村镇建设用地,全方位挖掘区域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建设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域。雁翅、斋堂、清水等深山区域,着力提升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功能,不断扩大林木绿化面积,加强永定河山峡段的环境保护和整治,适度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为全区发展提供有效的生态支撑,建设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

二是努力形成“三区”统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全力构建“一带两线三点”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带”即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重点打造永定滨水商务区、门城生态商务区、龙泉休闲商务区和三家店旅游文化休闲区等四个高端产业集聚区。“两线”即108国道和109国道发展轴线,重点是以沟域经济为载体,培育和提升旅游休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替代产业,建立“走廊带沟域、沟沟有特色”的沟域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内容多样、特色突出、产业融合的国际、国家级品牌沟域,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特色农业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休闲带。“三点”即潭柘寺、斋堂、军庄三个重点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资源整合、政策集成、资金聚焦,发挥“一企一镇”结对合作新机制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产业高端的国际化、现代化旅游度假特色镇。

三是努力形成“三区”统筹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按照依托首都、面向世界、服务市民的要求,构建以旅游文化休闲产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多点支撑的生态友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充实和完善旅游管理机构,整合区内各类优质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扶持民俗旅游发展,培育工业、农业、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系列旅游产品,努力创建国家旅游文化生态示范区和北京市旅游重点发展区。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体育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业内涵,重点打造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影视基地、文艺演出、休闲体验等多种产业业态,形成具有门头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石龙经济开发区产业孵化中心和电子商务应用试点示范园;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健康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石龙经济开发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合作,加强门头沟区—西城区产业共建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与后端的市场营销延伸。提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为重点,丰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四是努力形成“三区”统筹的生态环境体系。加大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力度,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要求,保持生态建设、修复、治理力度,全面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官厅山峡生态治理、山区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推进生态林建设,提高林木绿化率。深化生态修复内涵,建设国家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加大对重点大街、重点地区、老旧小区的整治,进一步加强“一湖十园、五水联动”城市景观体系建设。

4.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四

根据《 广汉市人才暨知识份子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加快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开辟人才工作新的发展领域,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社工人才队伍,推动和谐社区建设进程。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广汉市社区社工人才2010—2020年工作建设规划。

一、基本态势

(一)现状分析

我市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17个,场镇社区居委会21个。从事社会(居委会)工作人员171名,社区工作主要由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从事社区服务人员,包括主要以社区书记、主任和社区委员等专职人员,负责公益事业服务,再次是社区志愿者,从事社区小区、单元、楼层及社区服务者为社区服务。

(二)未来发展趋势

1、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职业培训机制。

2、提供社区社会服务职业岗位。

3、建立健全社区社会保障机制。

4、健全和完善对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管理机构。

二、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人才观,树立起“人人都能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积极引领各类人才投身社会工作,激发广大社工人才服务社会的内动力,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二)总体目标

结合本市实际,力争到2020年,使我市的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一定规模,培养、教育、储备、使用规范,各项措施建立并完善,逐步建设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结构相对合理,有较高素质的社区社工人才队伍。以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步骤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助人自助为中心,抓住“两个结合”即: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群众性志愿服务相结合;将培养专业队伍和义工、社区志愿者相结合,突出“三个重点”即:以人为本、培养专业化人才;真情服务、聚集社会化人才;全民参与、共建和谐社区为重点。具体工作步骤为: 第一,2010年9月以前,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各类社工人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要先行在社区人才作好试点建设工作,探索社区社工人才建设的方式、方法和基本途径,逐步规范各项措施,力争将该社区建成我市第一个社区社工人才培养、教育、管理、使用示范基地。

第二,从2010年初到2015年底,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的所有社区认真开展社区社工人才建设工作,保证每个社区都建有自己的社区社工人才工作服务站,有一支稳定的社区干部队伍,每个社区常年应保持2—3支具有特色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使社区社工人才的培养、教育、储备逐步走向正轨,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促进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第三,到2016年-2020年,力争把全市的所有社区全面建成社区社工人才标准化社区,使此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引进、培养、教育、储备、使用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我市社区社工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三、工作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性支撑力量。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才工作发展的新突破。要通过电教、广播、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做好社区工作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受助对象了解社会工作、理解社会工作和相信社会工作者,扩大社会对社会工作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的了解,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为开展社会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搞好调查研究。各乡(镇)要专门组织人员,对本乡(镇)社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本社区社工人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大好基础。

(三)完善社工人才培养体系。社工人才分布在社区各个领域,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文明市民学校等,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协调,举办专业技术讲座、劳动技能培训与互助互学等加强对社区社工人才的能力培训,在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社会工作理论素养、向他们传授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培训专业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方法和技巧,并培养其从事社会活动、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强化助人自助、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努力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建立多元化的社工人才引进机制。按照“社会责任社会负担”和“共建、共荣、共享”的原则,各社区要积极引导驻社区单位和各类人才服务社区、参与社会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人才从事专业的社会工作,推进社工人才职业化。与“万名干部下基层”相结合,引导吸收高校毕业生面向社区就业,充实社区社工人才队伍,改善社工人才结构。

(五)建立灵活的社工人才使用机制。各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要结合社区就业工作,带领社区社工、义工充分发挥才能,积极主动为居民们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通过社区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方式聚集社工人才。积极组建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的方式,聚集社会工作力量,形成共驻共建共享,互帮互助互爱的社会环境,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四、组织保障

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社区社工人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的社工人才工作服务站,要落实专人负责,使我市的社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形成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司法、劳动保障、团委、妇联、教育工会等部门综合协调,各社区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5.城建规划局诚信建设工作述职报告 篇五

优化发展环境 构建诚信规划体系

欢迎你们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并对各位人大代表长期共存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八次和九次会议精神,以优化发展环境、建设“诚信”机关为目标,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总体要求,扎扎

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爱岗敬业、争创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的活动,使创建文明待业活动从我局的部分窗口单位延伸到整修规划系统,整体上规范了待业行为、提高了服务水平、树立了待业新风、塑了良好形象,有效地提高了公务员他俩的整体素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全面推进地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我市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结合我局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共建诚信太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文明城市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是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樗,如果说经济是城市之形,是城市发展的命脉,那么精神就是城市之神,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只有形神具备,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才能保持城市的长久发展。一年来,我局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大胆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努力改变一切不得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突出诚信建设这一工作重点,引导公务员队伍牢固确立诚实守信的理念,不断增强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营造了规范市郊的行政环境。

一是抓教育,宣传造势树诚信。学习教育是提高诚信度的基础。一年来,我们认真按照《太原市优化发展环境和公务员诚信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着力在加强,队伍思想首选建设和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上宣传。始终把诚信教育人微言轻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抓紧看好。机关常委每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局系统的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学习计划。从事部门每月对学习笔记进行设立,并将检查结果人微言轻年终考核公务员的一项硬性指标。我们还通过电台、电视台、新闻周刊、信息简报等媒体,对规划系统的好人好事进行立体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今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心《行政许可法》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培训;学习扩大会议,对《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文件进行了深入仔细的学习、贯彻。开展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诚信为本,文明为德,我是人民好公仆”、“建诚信太原,做诚信公民”等系列倡导诚实守信活动,组织公务员进行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淀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两次竞赛。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拓宽了学习渠道,增强了广大公务员队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了率先诚信意识,营造了我局“建诚信太原、公务员率先诚信”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整治,重拳出击护诚信。今年,我们抓住《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的契机,从规范公务员队伍自身行为和正常的办公秩序入手,突出了强化管理、严格监督,加大了贪污行政的力度。重点解决工作进取心不强、责任差、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各处(室)充分发挥职能任用,办化验室抓考勤、人事处每月底公布于干部职工的出勤情况,还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征求意见等卡等反外馈的信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我们为认真落实《太原市国家公务员行政效能、效绩考核实施意见》(试行),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健全完善考核制度。由考核领导小组把年终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分解量化处理。把每个人日常的诚信行为以及通过意见箱、举报电话和义务晷同反馈的投诉情况逐一登记,人微言轻考核评议的重要依据。对受到服务对象投诉或在检查中发现不挥霍定程序办事,态度冷淡、生硬,办事推诿、不负责任的公务员年度考核中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等次的衽信用一票否决制,不人微言轻晋职使用和培养的对象。近日,我们还准备召开中层干部述职大会,让身强体壮职工从德、能、勤、绩、诚信等方面评议中层干部,给中层干部加压,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建立规范的规划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加固了我局诚信建设坚实的壁垒。

三是抓制度,依法推进筑诚信。我们在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上,坚持“严”字当头,照章办事,不断强化制度的严密性和有效性。为使机关诚信建设制度化,我们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单位的诚信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了《太原市规划局职业道德规范》、《太原市规划系统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太原市规划局傍观公示听证制度》、《太原市规划局与民营企业制度》等制度,重新修订了《太原市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太原市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太原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办法》和《太原市市政管线工程管理办法》。监察室[还建立了处(室)和个人信用档案,明确奖惩措施。通过修订和完善制度,从根本上引导公务员队伍把诚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刑期敢人人参与诚信建设,人

人遵守信用守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职业素质和从业精神。使我局诚信机关的创建工作由突击型向经常性为转变,强化了广大干部职工有法可依和依法行政的意识。

四是抓活动,全局参战建诚信。在创建“诚信机关”活动中,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处(室)、文明职工活动,在规划系统内广泛开展了“五心”(即:接待客人要真心、业务指导要耐心、受理电话要缌、接受意见要虚惊、解决问题要尽心)、“三一”(即: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水)、“三有”(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等活动。我们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第二季度,我局19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配合市文明委举办的“建设诚信太原、共铸诚信社会”活动的启动仪式组织职工学习《太原市公务员诚信守则》,并在各办公场所张巾宣传。参与整治乱涂乱扔行为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清除了街道上的痰迹、烟头、纸屑等杂物,还对有“两乱”行为的人员过早地 劝阻和教育,提高了同志们的诚信服务意识和公告意识。我们在诚信建设活动中,注重广开言路,拓宽渠道,先后六次积极组织相关处(室)参与广播电台“行风热线”,卖价负责做好“12319”二级平台城建服务热线工作,局机关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一年来,我局共接待来访群众3000余人次,解决纠纷10余走,受理案件210余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8、及时率98,“12319”考核我局三次被评为第一。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牢牢把握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的主攻方向

为了真正发挥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系统的“龙头”作用,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一)树立诚信政府形象,营造公开、透明 政策环境

加强和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树立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始终把加强部门行风建设,人微言轻我们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突破口,努力为企业提供一流的政策环境窨。道德是建立健全政策征询和反馈制度。今年我局通过“12319”城建服务热线二级平台和三部咨询电话,卖价负责协调解答有关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在紧跟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非高速不可的,在政策高速或发布新政策前,认真听取专家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并在政策实施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建立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检查有效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其次是增强政策的透明度。我们通过政府网站、批前、批后两次公示,新闻报刊等种类媒体和开工,及时将太原市中长期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导向和种类控规和详规向 社会段,对旧城区改造项目在审批现场衽批前、批后公示,衽听证制度,真正树立了机关诚信形象,营造出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

(二)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掌握优化发展环境的主动权

我们深入到各县(市)区、单位、自来水公司、西山焦煤集团等40余个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与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和行风监督员座谈。七月十二日局领导带领20多名自定人员参加了南宫广场的行风“双评”咨询活动,现场解决问题,受到市行风办和《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的好评。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洗,使我们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发现了薄弱环节,总结了工作经验,掌握了优化发展环境和建一流诚信机关的主动权。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规划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藞基础性、战备性、决定性作用,不能吸引人才的环境无论如何去优化也谈不上是发展的。我们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人微言轻规划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着眼于开创人才辈出的新局面,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入手,创造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衽轮岗,竞争上岗。面对机构改革后政府机关出现的新情况,我们结合单位情况和个人能力、业绩、品德、知识等要素,加强建设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的中层干部队伍。近两年我局干部轮岗率达100,锻炼和保护了干部。二是目标管理,重点培养。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采取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机制,建立人才战略储备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对行业人才对应培养,对关键人才重点培养,对紧缺人才超前垟。局党组一方面给他们压担子,通过领导日常工作的传帮带,使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积极拓展培养途径。对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与高等院校联合学界专题培训班,聘请外国专家学者讲学,还根据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人才到高校进修,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素养。一年来,我们组织国内外专家讲座7次,共选送20余名年轻干部到高校深造,有50余名参加了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为他们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三是公开招考,引进人才。去年以来,我们共招考公务员44名是,调任14名,全部是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7名是研究生学历。今年全市报考后备干部,我局考试入团28名,真正使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四)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全面落实市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立足于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突出为人民群众服务和为投资者服务的主题,严格按行政许可的规定办事,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效率低下的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为开创我市率先发展的新局面,营造了依法市郊的行政环境。一是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我们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国务院、省建设厅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有关决定精神,取消或高速了部分清理范围的行政审批事项。凡事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一律予以取消。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采取公示的方式,进一步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二是下放审批权限。凡事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市局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本着依法行政、事权贵相一致、便民、高效和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的原则,下放到各分局审批管理。并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强化分局批后管理职能。三是衽主办部门负责制。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心上部门的同一行政审批事项,必须明确一个主办部门,申办人或申办企业只需到主办部门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办部门要按照“一家受理、内部会签、会议陪审、限时办结”的要求,避免交叉审批和重复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优化环境、全面整全,不断巩固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一年来,我们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了班子的自身建设、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重视全面提高规划系统的整体形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围绕率先发展,规划事业成就显著

我们紧紧围绕建“诚信机关”、实现率先发展的方针,突出抓了超前规划、强化管理、严格监督、优化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一年来,我们被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工委评为“建议、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包扶残疾人先进单位”、“扶贫济困先进单位”、“双拥先进单位”、“军转干部接收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多个荣誉。

我们结合市下大厅运行实际,严把“一书两放征”的审批关。截至目前,我局共办理规划许可证2620余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80余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10余件。同时我们坚持衽批捕跟踪管理制度,共完成放脸任务402件,违建面积约18万平方米,及时向市执法局提供违法建设案件50件,极大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我们严格广告拍卖制度,今年在规划系统的第七次广告拍卖活动中,成效额1808·8万元,加上协议出让收入,共计2700万元。我们为尽快扭转我市规划跟着建设跑的袪局面,采取了以人为本、务求实效、重点突破、面向社会的方法,加大了规划的编制力度。经专家谁通过了《太原市南部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太原市2004年园林绿化实施项目控制规划》;编制完成12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太原市商业网点规划》、《太原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柳巷商贸城、钟楼街地区、鼓楼街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针对本轮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情况,我局把部规修编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积极征得省厅支持,建设部财政部的情况下,开展了新一轮总规修编和高速工作。并成立了总体规划修编领导组,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明确了辨别真假同高速要在不突破人口规模和用地指标的原则下,针对产业结构高速布局的要求,对省、市急需启动的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安排。如长风街东出口打通和大东关出口整治,我们及时近张省长的指示精神,公用一个月就完成了规划设计、拆迁摸底等繁重的任务。同时,积极深入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园区进行调研,就三区发展与用地紧张的矛盾设计对策,为辨别部规修编和高速掌握第一手资料。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总规高速歌词在年底前完成。为了有效缓解我市效能滞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我们正在编制的《太原市综合效能规则》,打破了以往墨守陈规、闭门造车的传统模式,加大了综合性效能调查力度。一是充分发挥市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分别于10月8日、9日在《太原日报》、《太原晚报》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告,向市民征求意见和建议。从10月8日走到11月初,共有市民来信来函758封,拉呱市民电话300余人次,在40余位市民亲自善恶建议。二是协调统计、公安、郊区等职能部门组织了2万余名调查员,2200名武警官兵开展问卷调查、实地勘察、走访询问,现已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进入专家谁阶段。我局在做好各项城市规划的同时,对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重大建设项目,近进度、近要求及时完成。同时,对太原市环城公路出入口连接线规划、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编制完成的《改建铁路太原枢纽总图规划》中石家庄至太原客运声母暨西南铁路环线选线,我局领导多次带领有关自定及设计单位踏勘现场、主动沟通,为我市的效能更趋合理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真情奉献爱心,传统美德得以发挥

一年来,我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现任,始终把扶贫济困作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诚信单位的具体体现,作为深化经常性社会求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局为扶贫对象娄烦县天池店乡屹垛村,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桥,为该村小学每名学生捐赠了校服和大量图书、杂志及慰问款,局里几位领导多次亲自深入扶贫点扶贫问苦,送钱送物送思想,力求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解脱贫困。在今年的”爱心助学洗劫中,我们积极响应市社会捐助接受中心的号召,集资1500元捐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党;“心系残疾兄弟姐妹“活动中,积极支持残疾人事业,集资2960元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在”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中,我局又捐款24330·8元,为灾区、贫困地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去一片受心。

(三)建设文明之家,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我们在财政经费比较紧缺、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情况下,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大力倡导“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参与全市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一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市直工委组织的“国税杯”乒乓球比赛、“财政杯”羽毛球比赛以及游泳比赛,市建院干部郭文华获全市女子乒乓球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规划院和市政院都自发组织了便民健身比赛和乒乓球比赛,局党组结合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组织收看了《小平您好》纪实影片;国庆期间,组织了“庆国庆、热爱祖国、热爱家园”《太原赋》配乐朗诵暨文艺节目汇演,在活动中,领导广泛参与,职工踊跃报名,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陶冶了精神情操,增强了文化素养,充分展示了规划系统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精神风貌,为营造诚信机关廉洁、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重视妇孺老人和工会、共青团的工作,维护合法权益

我局历来十分重视老干部、工、青、妇组织的工作,党组从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政策和财力上的极大支持。给墙更新了车辆,局党组成员亲自登门拜访老同志和各条战线上的优秀工作者,送上一定的慰问品表示祝贺,并对全体职工准备进行体检。团委利用“五四”青年节、结合我局青年人较多的优势,开展了“创建文明号”活动,“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九九”重阳节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她)们发挥自身优势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生活的自信心,同时也有力地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干部职工思想稳定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优患和敬业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精神面貌有了更大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争创先进文明标兵单位和共建“诚信太原”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位领导,心上是我局一年来诚信建设的基本情况,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许多不足和差距,希望各位人大代表多提宝贵意见。

6.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六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1日

文章点击数为:3482 字号: [大] [中] [小]

号:成府发〔2009〕37号 签发时间:2009-07-03

签发单位: 成都市人民政府 生效时间: 2009-09-01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6月17日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七月三日

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了加强全市农村地区住房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的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土地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中心城区以外的县城、城镇、独立工矿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包括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农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旧场镇改造、林盘聚居点整治建设项目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其他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机构)

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全市农村规划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市)县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作。

镇(乡)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农村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本村区域内规划建设实施社会监督。

第四条(管理原则)

农村地区规划建设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省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的原则,满足《成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技术导则》、《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整治建设技术导则》、《(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技术导则》、《成都市村镇居民自建房工程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点》等技术标准。

第五条(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农村村民委员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或镇(乡)政府对农村村民委员会或群众的举报均应按职责和定程序查处。

第六条(项目业主)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聚集户数平坝地区50户以上、丘区和山区15户以上的农村居住区[点])建设的项目业主可以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及其居住区建设的部门、机构、经济实体,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经济实体共同成立的合作组织。

第七条(实施方案编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应当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项目业主会同项目所在镇(乡)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方案应载明以下内容:建设方式、用地规模、取建设用地的方式、原宅基地规模及复垦整理方案、集中居住农民的户数及人数;分期建设计划、配套设施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投来源、实施单位等。

第八条(实施方案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业主区(市)县政府审议。

第九条(项目选址)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实施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应按照《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则》的要求进行选址。

第十条(规划方案设计)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选址确定后,由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编制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方案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包括各项设施配套、筑形态和户型以及立面效果图等)。

其他建设项目选址确定后,由项目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则》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第十一条(村民审议)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会议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后,上报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规划审批公告)

县级规划管理部门组织对农村集中居住区(点)规划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符合镇(乡)总体规划村规划的应及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或审查后要求方案进行重大修改的,应按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后的方应重新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同意。

经批准的各种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当地村委会公告。

第十三条(用地许可)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均应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施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其他建设项目由项目业主持经审查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及可行性方案等文件、材料,向项目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使用农村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核发《建设用地意见书》。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项目报建方式)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可按照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分期实施,各分期工程可作为独立项目报建。社区内配套的基础设施独立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按相关规定单独报建。

第十五条(建筑设计审查和备案)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应办理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阶段)审查。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并委托具有应资质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技术审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业主持建设工程施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报告及相关资料,向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行政性审查和备案。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可按照建设规划选用经审定的农村住宅通用图、标准图,并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深化施工图设计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备案,应按《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十六条(施工许可)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建设项目应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后方可动工建设。

“统规统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在办理了质量、安监备后,项目业主持质量、安监备案表和《建设用地意见书》、《规划审查意见》等文件、材料向区(市)县建设管理部门申请施工可证。

“原址自建”和“统规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建设业主应向镇(乡)政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镇(乡)政府出具开工通知书,方可动工建设。镇(乡)政府可提请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门协助对勘察、设计、施工条件、施工单位(或技术工匠)的资格和施工组织予以审查。

第十七条(质量安全责任)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依法承担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或工匠在与业主签订工程施工同时,要同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书。

第十八条(质量安全行政监督)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其他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由批准开工的机关负责组织监督检查。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由县级建设管理部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镇(乡)政府负责质量督检查。县级建设管理部门应指派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管员,协助乡镇政府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监督。

第十九条(质量安全社会监督)

由镇(乡)政府牵头,建立村级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可在村组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技术常识的农民为农村建设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受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巡查监督,对巡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委托的农村基层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竣工验收)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完工后应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统规统建”的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和单体建筑三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及以上工程项目,由项目业主组织竣验收,验收合格的向区(市)县建设部门办理竣工备案。

“统规自建”和“原址自建”的农民建房工程及单体建筑三层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工程,由业主组织竣工验收,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农村集中居住区(点)项目需进行综合竣工验收的,应按《成都市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方案》要求实行并联审查。

第二十一条(报建收费)

农民住宅和居住社区配套的设施建设项目,不得收取报建费。其他建设项目,业主应按当地的相关规定缴纳市政设施配套费。第二十二条(解释机关)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成都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施行日期)

7.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 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改革开放近30年来, 我县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 广人农民群众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 村庄的状况能够反映现实情况下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必须将村庄规划与农居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充分考虑地方风貌和传统特色。

2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发展现状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著作《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中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现象, 一面是相对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城市, 一面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农村。”城乡分立的规划模式确定了城乡不同的发展目标, 从而也决定了城乡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一方面, 农村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效益驱动下向城市转移和集聚;另一方面, 国家在从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上继续向城市倾斜, 农村却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我积累, 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使得城乡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 城乡分立的规划模式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格局。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农村建设事业中, 规划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村庄建设中没有统一的规划, 高程和红线控制不统一;供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没有统一规划或任意摆放:垃圾、污水处理无着落等, 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农村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今天, 城镇与乡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如果对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不好, 将来许多乡村进入城镇以后, 就不可能与城镇形成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 从而出现城市里的乡村现象, 给今后的城市建设和改造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 造成巨大的重复投资和浪费。

2.3 发展趋势

农村建设不像城市在许多功能的布局和设施的安排上更多地受制于历史的状况, 往往从零起步, 自由空间较大, 易于充分运用有关理论进行理想规划。因此, 目前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应着眼于今后几十年, 甚至上百年, 按照“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壳化、环境美化”的“四化”规划要求, 以“新视野、新农村”为指导思路, 使规划具有科学性、预见性, 既能照顾到当地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 又能在建设上引导农村打破传统意识的束缚, 适应将来的农民小康生活。集中供水、供气、供热、供电, 农户安装电话、闭路电视、共用天线, 农家购买汽车、卡车等等都将陆续变为现实。因此, 从现在起, 就要对将来各种管线的位置、走向、标高等留有地盘, 高起点规划, 分阶段实施, 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进而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3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原则与要点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建设事业要以人为本,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 使我国城乡建设事业健康科学地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村镇规划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规划, 主要包括提高区域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整合农村建设资源等方面, 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下, 对村庄的人文特色进行合理的开发挖掘, 具体规划设计原则如下

3.1 提高区域意识

当前许多村镇规划, 往往只是以村论村, 就镇论镇, 缺乏更广范围内的区域分析, 导致干篇一律、性质雷同的规划模式。我国规定小城镇建设的初始人口规模为5000人, 往往需要多个城镇共建或背靠大城市而置。这就决定了小城镇规划更应该重视区域规划、制定科学的区域规划,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2 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要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确定政府支农投资建设重点优先, 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3 完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

生活在农村的广大群众非常注重邻里之间的交往, 人情味浓厚, 居民要求居住区有公共的交往空间和完善的健身娱乐设施, 可以借助中心广场和辅助广场, 在绿化空间设置。鉴于人口密度较小, 规模不必太大, 即可创建和谐温馨的交往空间。由于公共设施有一定的服务半径, 统筹规划城乡公共设施将有利于避免重复投资、节省投资以及对公共设施的合理利用。

3.4 整合农村建设资源, 创建资源节约型农村

建议将村庄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条件许可的村庄可以移到小城镇中规划格局, 减少自然村的数量和人数, 缩短自然村建设战线, 扩大小城镇规模, 有利于完善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整合农村建设资源, 创建资源节约型农村, 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

3.5 尊重本土文化, 合理开发挖掘

中国是一个具有独特传统文化的国家, 一贯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村庄是体现“天人合一”理论的最好场所, 村庄生活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 成为田园思想的载体。对于我县少数民族聚居地, 更要抓住村庄的人文特征进行规划, 是避免村庄千篇一律的好办法, 也是真正体现村庄规划地域特色的所在。

在进行新农村规划时, 要对村庄人文特色进行合理开发挖掘。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共同特色, 村庄地域小, 村民彼此熟识, 重视家庭关系, 也喜好相互间的交流。针对这些特点, 规划应该多考虑公共和半公共空间, 设置能组织交流的开敞通道。另一个层次则指村庄由于历史、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反映在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上, 规划吸取特色后折射在凝固的住宅建筑上, 可以创建出别具一格的村庄形态。在重视个性化的今天, 这种地方文化往往有极大的艺术价值, 必须合理开发挖掘。

3.6 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目前, 规划主要由政府聘请专家编制, 而规划的实施主要由政府执行。政府内阁的更换将最终使规划的责任化为乌有, 没有责任制约的规划很难保证其可操作性。此外, 规划者编制规划时只对直接对象 (政府, 主要是政府领导人) 负责, 而对规划实施的最终对象 (民众) 予以忽视, 规划不贴近群众生活、不能反映民众心声。这种长官意志规划将很难动员民众和社团有效地实施。只有尊重农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 才能保证规划方案的持续实施。

4 规划设计实施步骤与保证措施

4.1 规划实施步骤

坚持以改建为主, 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原则。有资料表明, 目前我国村镇人均建设用地高达154m2, 比城市人均用地 (58m2) 多了近100m2。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根据我国国情, 村镇规划还是以改建为主, 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 保护农田。

当前, 我国农村存在居住房屋建设周期较短的现象, 有的平均周期甚至不足10年。为了减少农民重复投资。对于使用年限不足20年的房屋, 建议主管部门禁止其拆建。规划应注重远期的集中, 在近期建设中只能采取适度的集中。这种适度是指符合长远规划前提下对现状的尊重, 而不是无控制的分散。远期仍应通过逐步迁移将建设用地集中起来, 形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备的村庄建设格局。

为了便于旧村进行改造, 还应在规划区内安排占总用地1/4~1/3的新区用地, 实行一期建设。待旧村中的部分村民搬迁后, 再对搬迁后的空地按规划逐步兴建新房, 扩大改造空间, 减小压力。而一期用地由于快速集中建设, 也会凸显规划的效果, 有利于推动规划的实施。

4.2 规划质量保证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村镇发展的“不定性”因素逐渐增多, 仍然沿用传统规划模式, 将愈来愈不适应村镇的发展。具体表现是许多村镇突破原定的规划目标, 近期规划的实施成为远期规划的标准模式, 面对变化中的“不定性”, 规划缺乏弹性。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用动态的观点和选择的观点进行动态规划和弹性规划。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对逐步富裕起来的大多数农民来说, 最大的消费和最大的理想就是建房。就目前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看, 发展比较快, 但农村住宅建设中也普遍存在着发展性问题, 比如比较落后的民居模仿性强、造型单一、功能不完善、相互干扰、面积大而作用不大、浪费能源、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大大降低了住宅的使用价值, 影响到土地规划与综合利用, 影响到村容村貌及农村的整体发展。因此, 要高度重视小康住宅的蕴育与发展, 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又要强调农宅建设的超前性、科学性、集约性、艺术性和整体性, 对我县来说, 就要结合县域县情, 坚持“以点带面, 以面促面, 逐步推进”的规划建设原则, 切忌盲目照搬大城市的做法, 具体思考如下:

5.1 搞好宅基地的建设标准与超标准处理工作

宅基地的面积按下列标准执行: (1) 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667m2以下的平原地区, 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34m2; (2) 人均耕地667m2以上的平原地区, 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67m2; (3) 山区、丘陵区每户用地不得超过200m2, 占用耕地的适用本款 (1) 、 (2) 项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对农村超标;住宅基地实行用户承包办法, 对超出部分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凡应占一处宅基而已占两处或多处的, 按超占对待, 并将丈量数字登记入册, 村镇两级存查, 使土地管理工作逐渐走上法制轨道, 从而保证耕地资源, 促进农业的稳步发展。

5.2 做好新农居建筑设计工作

新农居应该有鲜明的个性, 既不能干篇一律, 也不能脱离居民的实际要求。新农居设计应该体现“生态住宅”的三大主题, 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 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合, 尽量做到生态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农村住宅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农村经济类型多元化、劳动社会化和人口城镇化, 农村住宅建设也开始向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农村住宅从整洁实用的角度出发, 越来越要求住房功能分区合理、明确。农村住宅 (1) 可采用灵活开敞的平面布置, 用家具或轻质隔墙来分割内部空间,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增设洗衣房、储藏室、老人房、儿童室等功能面积, 重视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 (3) 独院式农宅暂时可考虑外厨房和外厕所,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逐步拆除 (4) 屋顶设计在兼顾排水、保温和隔热的同时, 考虑太阳能的利用: (5) 剖面推广跃层、叠层式设计, 将卧室放在上层, 动静分离, 使用合理卫生; (6) 立面设计要在和功能协调的前提下, 重视地方人文特色, 使住宅既满足现代化的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又和周围环境高度和谐。

5.3 重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在重视对农村住房实行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同时, 从建筑质量和安全方面考虑, 也必须重视施工。在目前对每栋农村建筑均进行设计还不太可能的情况下, 一方面应加强设计重要性的宣传, 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生活习惯、住宅要求标准, 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 并配上相应的结构图和主要的构造要求, 编成图集, 供农村工匠参考。

在县一级设立农村住宅建设指导站, 在施工中给予指导和检查, 保证施工质量, 节省建设投资, 防止事故的发生。农村住宅建设要改变目前审批完基地就算完事的做法, 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组织等方方面面给与重视, 不断改善农村建筑, 充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5.4 推进新能源的利用与建筑节能设计相结合

在我国, 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潜力很大, 既是近期的能源补充, 又是未来能源的基础。以后不仅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还要将太阳能用于照明、取暖等。沼气可利用秸秆、农村养殖废料等, 材料充足, 制作简便易行。新农村建设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像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的环保节能资源, 既充分利用能源, 又防止能源浪费。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1) 要对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进行遮阳处理, 也可利用绿化遮阳: (2) 采用外墙外保温、加强屋顶保温、采用塑钢门窗中空玻璃、冷桥处理等多项节能技术; (3) 进行户型优化, 以降低外表面积, 减少体型系数。在新农村建设中, 只有解决夏季遮阳和冬季取暖问题, 才能真正做到建筑节能,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5.5 建立健全的农村住宅社会化服务机制

新农村建设要把管理、经营、服务融为一体.把规划、设计、建设、建材供应、施工、装修、装饰和建设后管理作为一条龙配套服务, 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

⑴从规划起步, 搞好农村住宅综合开发建设。

⑵建立集镇、村庄建设服务中心。

⑶为农村住宅建设提供社会化、商品化服务。

搞好以上几项工作, 最大限度地搞好我县新农村的建设问题, 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6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农村规划与建设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在规划中尊重农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 通过统筹城乡规划, 采用动态规划和弹性规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逐步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 不仅要使规划和建设美化人类的生活, 更要因地制宜, 博采众长, 创造出和谐节约型的、适宜当地的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方式。●

参考文献

[1]于今.区域规划在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小城镇建设, 2005 (5) .

[2]戴国斌.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小城镇建设, 2005 (3) .

[3]潘向阳.关于村庄建设视划设计的几点思考.村镇建设, 1999 (8) .

8.规划建设局社会管理工作述职报告 篇八

尽管目前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步伐正在逐渐加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当前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当前村镇规划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促进村镇规划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

关键词:村镇规划;现状;对策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从客观角度看,无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得不好,将严重影响着村镇的建设,如何结合我市的村镇建设实际情况,扎实稳步地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上档次,上水平,明显改善广大农村和各镇的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是摆在我们每个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村镇规划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目前我市的村镇规划采用的仍是十几年前的老规划,各镇的建设重点模糊,发展布局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手段,各镇规划自成体系,随意性较强,各镇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平面布局和建筑风格单调雷同,难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自2011年起,我市11个镇均开始了新一轮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但仅有2个镇的总体规划通过了市政府的审批,其余的仍在编制过程中,而且大部分没有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许多建设项目只能在总规宏观控制下进行,规划管理比较粗犷,基础设施配置、绿地率、容积率等技术指标很难有效控制和落实。其中有些镇编制的规划比较全,涵盖了总体规划、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庄规划等,但却迟迟不予评审和报批,究其原因,一是规划审批权限不清,致使规划报批过程拖沓冗长,二是为了便于随意修改规划,唯恐批准后被“框死”,根本就不愿意评审报批。这些问题致使村镇规划落后于经济发展,使规划形成空白,起不到应有的规划指导作用。

(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违法建设工程屡见不鲜。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镇的产业园项目、公建项目大多是在办理土地征用手续时受土地部门办理程序的制约才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许可证,对那些不需要办理征用土地手续的建设项目,根本就不办理规划手续。

(三)镇域基础设施差,违章管控不到位。规划建设档次较低。受规划滞后及资金、观念、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各镇基本上没有供排水、供暖、供气、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多数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暖、垃圾处理等公建项目建设严重滞后,排水不畅、污水横流、垃圾随意倾倒、环境卫生条件差以及占道经营等现象普遍。

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村镇在我国的城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关系着我市的整体布局以及以后的生态环境状况,所以要重视村镇的规划建设工作。如何针对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便有效指导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需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村镇建设的龙头。在村镇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城镇建设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非农产业发展程序、产业布局、人口状况、辐射带动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布局。编制规划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资源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论证,要以城镇为中心,全面合理安排乡镇企业、住宅、商业、交通、市政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近期规划有较强的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控制性,远期规划要有发展余地,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使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相配套,详细规划把各规划地段的土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停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具体要求等应作为强制性内容,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二)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完善村镇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镇规划许可证制度,按照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申报审批手续,对符合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办理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相关规划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许可的理由。在具体实施规划管理时,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既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约束、调节作用,又要充分考虑方便群众,简便易行。

在村庄、镇规划区外不得进行建设活动,确需建设的,应当在符合上位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前提下单独编制规划,报政府批准并取得规划许可证后方能进行建设。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村镇。通过规划促使村镇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减少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同时全面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环境质量,搞好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及公共空间的绿化,采用点、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提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服务,不断完善城镇的居住环境。

(四)切实加强对违法工程的查处力度。规划执法是维护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规划的监督执法工作,加强规划的监督体制建设,充实规划执法力量,延伸规划的执法范围,同时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及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实行项目全过程跟踪检查,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规划实施。

三、结语

我市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要进入一个更高、更科学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与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能指导我市的村镇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郑政标.村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2012(12)

[2]陈朝刚.村镇规划规划建设的管理现状意见对策[J].中国房地产,2013(05)

上一篇:黄庄小学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下一篇:说自己孩子长大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