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2024-09-01

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共7篇)

1.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篇一

八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1、识图回答问题

⑴ 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由谁领导的?英国以此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哪一侵略战争?

⑵ 国通过这次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

1、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厦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及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厦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框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请回答:

⑴ 则材料反映的时间发生在哪一战争中?

⑵ 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在这一时间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⑶ 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得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死人之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损毁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请回答: ⑴ 料中的“联军”指哪些国家?“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⑵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⑶ 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兵临北京城下时,仓皇出逃的是哪两个皇帝?

⑷ 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暴政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⑴ 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

⑵ 个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签订的双方是谁?

⑶ 合材料分析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请回答: ⑴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⑷ 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

⑸ 们掀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⑹ 一运动的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⑺ 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5、阅读下列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⑴这是哪个组织的政治纲领?该组织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⑵这个组织的性质什么?总理是谁?

⑶后来,这个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是哪三大主义?作用什么?

7、2005年时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国同盟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为此,2005年3月,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国民党参访团56年来首次组团,对大陆进行了名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访问。请回答:

(1)1905年 孙中山为发动辛亥革命做了什么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2)1911年,引发辛亥革命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⑶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担任了什么职务?

⑷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8、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李鸿章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宇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先生和赛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在客观上有何进步作

用?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⑶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民主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像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印刷、公共交通、码头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⑵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⑶ 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和北京各校学生的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材料二:“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的“外争国权”指什么?“国贼”指谁?

⑶这次运动的地点与主力有什么变化?

⑷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⑸镇压五四运动的是什么政府?

11、„„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一次重要大会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在什么地点召开的?

⑵有利于这次大会召开的国际条件是什么?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⑶这次大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选举出来的中央局书记是谁?

⑷这次大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

二、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部分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诱逼李鸿章在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地表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章请求放宽期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经过二十多天的谈判,日本下了最后通牒,限四天内答复,否则北京必不可保。清政府被迫全部接受了日方提出的条件。

请回答:(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情况?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2)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经历了两次分离,这两次分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历史?你有何感想?

2、【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请分析当时英国正常的商业活动为什么会在中国受到限制?

(3)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一副图片所对应的条约名称。(3分)图____________(填写图片编号)——《____________条约》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你写出一位这个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例。(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6分)

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答: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答: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

答: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

(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答: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王朝,不改革内政;单纯引进,缺乏创新,最终失败。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引进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注意把引进技术同国内消化、吸收、运用、创造结合起来。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 “师夷长技”

图6 变法图强

图7 孙中山

图8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一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答:正确态度:① 民主、科学 ②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

8、阅读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方面的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材料三:见右图。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李鸿章参与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民主义”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材料三中这份刊物的诞生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兴起?

(3)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答:感悟:① 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③ 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材料三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材料四

2008年5月26日,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27日上午拜谒了

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四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说他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

答: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根据材料五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启示?

启示:地主阶级、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谈到:“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二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科技),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青年》第一卷第6号(1916年2月)材料三

国务院公告(2008年5月18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请回答:

(1)结合明朝的有关历史,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把君主“视之如寇仇,名之曰独夫”?

废丞相,设六部,君权不断强化;设置锦衣卫.东厂等,对臣民监视加强;“八股取士”,思想文化控制加强。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文中„„伦理的觉悟”的含义。“伦理的觉悟”在近代中国有什么代表性运动?

“伦理的觉悟”:反对礼教,强调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人格

新文化运动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综合国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凝聚了民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表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人权在中国得到尊重;新一届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2、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国防部 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 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2)辛亥革命中,中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3)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追求“思想文化的先进化”方面掀起了什么

重大运动?该运动有何重大意义?

新文化运动,它猛烈的扫荡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4)你对19世纪中期至1919年的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何评价?

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1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同时分别指南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

“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实力救国思想—创办近代民族工业;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成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建立了新中国)。(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先进中国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指国民党重兵围堵;恶劣的自然条件。(4)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这种精神?

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5、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胡锦涛主体访日,展开“暖春之旅”,全面规划和推进中日两国的战略互惠关系。胡锦涛指出“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材料二:中日关系年代尺

请回答:

(1)“牢记历史”——你准备通过哪些方面获得有关中日关系的历史信息?

查阅有关书籍,网上搜索,实地参观纪念馆,请教别人等。(2)请将年代尺中①②处正确内容写在答题卷上。

(3)根据年代尺,以1945年为界,请你概括中日关系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1945年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以战争为主)

1945年以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在曲折中逐步发展正常交往与友好合作关系。(或以和平为主)

(4)“面向未来”——请你从时代主题的角度来描绘未来中日关系的蓝图。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未来中日关系应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17、“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融,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反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请回答:

(1)下列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_ 填字母代号)

(2)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

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落后的原因: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如答清政府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具体表现即可);列强的侵略等。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

中日人民友好交往(如答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亦可)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2.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篇二

明确地尝试着用生本教育理念, 来指导备课。都说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 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 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马上联想到, 它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独孤求败所创的独孤九式, 以无招胜有招, 杀尽仇寇奸人, 败尽英雄豪杰。同时, 脑子中又现出:“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12个字, 那生本教育自然就是这个“法”了。而贵在于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思想深处。

据我理解, 简单是生本教育的内在实质。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在于尊重生命的本质, 在于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因为生命本来就平常而自然, 我们努力使教育回归平常, 回归自然, 结果就是简单, 就是学生简单地学, 老师简单地教。

于是, 在教学设计上, 我们以能进入学生的生活为设计的出发点。对学生加以研究, 会使我们兴奋不已, 会使我们很多的教学设计都显得多此一举。课堂, 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二、教材分析

本课从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讲起, 引入至城邦时代, 对古典文明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坐了重点介绍, 主要涉及两个城邦的地理环境、工商业活动、政治制度、社会生活诸方面, 其中对雅典的民主制描写得尤为详尽。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比较与联系, 一要比较大河文明的东方文化与欧洲古典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 了解它们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二要比较斯巴达和雅典在地理位置、社会生活、经济特点方面的不同, 从中领悟即使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文明, 由于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原因, 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三要从国家管理形式和特点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三、学情分析

古希腊文明的诸多成就, 如古希腊神话、奥林匹克运动会、荷马史诗, 等等, 对于学生来说, 应该是有所耳闻的, 所以, 一些地名如雅典、迈锡尼、斯巴达等学生应该能说得出, 能引起共鸣。可以调取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有关希腊的任何词汇, 作为引出本课的手段。同时, 由于上个单元已经学过大河文明, 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对比、理解、分析, 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异同, 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对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需要层层递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希腊代表城邦和国家管理形式, 并根据材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

2.能分析理解雅典民主的时代优越性和双重性。

3.能综合多种因素, 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优越性。

2.难点:

(1) 认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 (2) 能综合多种因素, 比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六、教学过程

按照简单的思想, 整个课堂结构简单, 过程明了。按照“你认识我吗”“你了解我吗”“你喜欢我吗”三个问题的设置, 层层递进来达成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问, 来调动学生头脑中已知知识点, 跟书本知识进行碰撞, 去伪存真。在这样的问题预设中, 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形成比较理想的导入。

通过第二问, 让学生结合教材, 深入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

通过第三问, 让学生理性分析雅典民主制的时代优越性和斯巴达军事独裁制度的局限性, 加深学生对于民主的认识和认可。并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 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 能够养成宽容的胸怀, 放眼世界, 博取众长, 为我所用。

七、教学反思

之所以选择《古希腊文明》来上这堂研讨课, 是因为2007年参加学校教坛新秀评比的时候, 上的也是这个内容。想看看, 相隔4年之后, 同课异构, 会有怎样的一份收获。

还记得, 当时的课堂, 力求用新颖的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课堂气氛, 使人感到这堂课热闹, 别出心裁。当年进行的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 也是这样的评判标准。引用视频, 设计游戏, 小组竞赛, 小品表演, 甚至于教师个人才艺表演, 等等, 可以说无所不用其及。课堂当然很是热闹, 好听。

在准备这次的研讨课时, 我想进行不一样的尝试。力求教学过程简洁, 学生容易学, 老师也容易教。既然是以生命为本,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应该有相同的待遇。

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学呢, 我认为, 那就是寻找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关联知识点, 将它们挖掘出来, 罗列出来, 区分出来, 再加上新的知识点, 使两者进行碰撞, 最终目的是将两者联系起来, 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相对有序的完整的认知结构。课堂, 真的能这样简单吗?简单的课堂, 能是有效的课堂吗?

怎么让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展示出来, 因为学科的不同特点,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 都通过书面的形式事先展示、罗列, 也就是学习任务的前置, 有一定的难度。那就将课堂设计成开放的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地展现, 使得前置任务在课堂中当场布置和完成。老师将事前置任务的展现程度, 结合教材知识点, 进行相应补充, 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课堂教学的实践, 证明这种设计是简单的, 可行的。教学结构清晰, 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学生的反应很积极, 因为简单的前置任务, 起点低, 每个人都能回答, 都能参与。每个人的参与, 诚如涓涓细流, 最终经过师生的共同整合, 汇成大河, 畅游海洋。因为简单, 所以极致。

摘要:怎么让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效地展示出来, 因为学科的不同特点, 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 都通过书面的形式事先展示、罗列, 也就是学习任务的前置, 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将事前置任务的展现程度, 结合教材知识点, 进行相应补充, 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教学的实践, 证明这种设计是简单的, 可行的。教学结构清晰, 教学过程简洁明了。

3.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篇三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4.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篇四

第五、六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计45分)

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的是(C)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B.“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的教训是(C)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4.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D)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在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A)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强渡大渡河

6.“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借口出兵沈阳”这段文字描绘的是(D)A.七一五事变 B.四一二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C)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8.今年6月1日,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正式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D)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因 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将领是(C)A.佟麟阁 B.赵登禹 C.李宗仁 D.彭德怀

10.关于抗日战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正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战争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11.平型关大捷中,中国参战的军队是(D)A.刘邓大军 B.新四军

C.国民党李宗仁部队 D.八路军115师

12.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B)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D)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地道战》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

日武装——回民支队

A.国民党是中国抗战的惟一力量 B.共产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绝对核心

C.少数民族是中国抗战的决定性力量 D.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

14.延安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程,被誉为革命圣地。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延安的是(C)A.中共一大召开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共七大召开 D.西安事变 1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C)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民族复兴

.国家分裂,.曲折前进,B D

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6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

(2)“南昌打响第一枪”指什么事件?谈谈对此话的理解。(4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朱毛合”“建四军”分别指什么?(4分)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4)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4分)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意义: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4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4分)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他列举只要是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即可)

(3)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分)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4分)红军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其他的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当此国难严重、民族生死存亡之时,在团结御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指出: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中日关系的不断改 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三:1931-1945年,日本发动了长约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日本政府、日本一些右翼势力一再美化、歪曲、否认侵华战争,隐瞒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比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发表错误言论等。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1)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列举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列举两例)(4分)日本先后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通好;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等。

(2)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东制造的侵华事变的名称各一个。(4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3)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共同抗日。列举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的著名战役及指挥者。(各列举一例)(3分)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指挥者:彭德怀。(4)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如何理解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分)就是要汲取历史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建设祖国,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坚决反对日本政府、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反对战争,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等。(此题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近代史上国共曾经两次合作,题干中问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成就。1924年国共进行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此题选择答案C。

2.A 【解析】分析时间,20世纪20年代,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开始,抗美援朝也是发生在建国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北伐开始于1926年7月,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符合题目意思。故选A项。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认识。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农村进军此后建立了军队,毛泽东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故选C。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有“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从“20世纪20年代”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上不符合,排除A和B,国民大革命是国共两党合作,在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答案为D。

5.A 【解析】本题考查了长征的相关内容。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急行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然后,红军长征北上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5.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篇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2分)

不管写文章还是讲话,都贵在掌握分寸,繁简恰当。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A、熹微xī 徘徊páihuái 揩汗jiē 羁绊jī B、淅沥xīlì 徜徉chángyáng 抠进kōu 隘口ài C、静谧mì 咆哮páoxiào 扼守è 擎天qíng D、摇曳yè 龌龊wōchuò 斫折zhuó 噤声jìn

3、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划出来并在方格中改正。(风竹萧疏 魂牵梦索 滚瓜烂熟 俯仰低徊

流连忘返 水流湍急 一触既发 色彩斑斓

惊涛骇浪 世俗喧嚣 改弦易辙 出奇治胜

死心塌地 顾影自怜 想入非非 难以奏效

4、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妥的一组是()(2分)A、五月黄梅天,到处黏溻溻的。

黏溻溻:方言,意思是潮湿到发黏的地步。B、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猛可:突然。

C、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的熨帖。熨帖:妥帖舒服。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却在谈论。

5、下列说法不妥的一组是()(2分)A、《下雨天,真好》的作者琦君是当代女作家。B、《雷雨前》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现代作家。

4分)

C、《夜雨诗意》的作者余光中,当代学者、散文家。D、《雨夜奇袭》选自《星火燎原》作者肖华。

6、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 句,修改意见: ______ 第 句,修改意见: ___

7、现代社会,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许多人都有一个新颖独特的网名,例如“追梦少年”、“快乐小猪”、“诗坛雏燕”、“睡梦中的雄狮”、“醉里挑灯看剑”等等。这些网名或寄托理想,或凸显个性,既生动形象,又好懂易记,让人过目难忘。请你为自己另行设计一个具有个性特征和积极意义的中文网名(不少于四个字),并将你的命名缘由写在下面。(4分)

我的网名: 命名缘由: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⑴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2分)

⑵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别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2分)

10.“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评剧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静默草原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头向后了望,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在都市里生活,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档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然而草原没有。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争中的淡蓝。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和海一样,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你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而海上则行不通。

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耻。

外来的旅人,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草原上没有树,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11.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作者如何开篇谋局?

12.赏析下列的精妙语言(可从用词、修辞、含义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赏析)。(1)“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2)“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3)“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这两句分别表现了草原的什么特点?

13.鲍吉尔·原野是草原三剑客之一,草原三剑客的另外两个是歌手腾格尔和画家朝戈。腾格尔,是歌唱草原的蒙古族歌唱家。他的歌声飘逸、宽广、豪爽、粗犷,请欣赏他的歌词,写出你的内心感受。(不少于50字)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爱你/我的家/我的天堂——《天堂》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一生的戒指

⑴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带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⑵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糊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⑶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⑷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⑸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⑹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 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⑺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⑻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⑼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⑽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⑾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作者:李汉荣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3期 有删改)14.如果把第(4)段中的“刚毅”换成“坚硬”,好不好?为什么?(3分)15.第(3)段的细节描写,对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16.仿照第(8)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2分)

17.读完本文,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顶针称作“一生的戒指”。(3分)

18.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或许已不熟悉本文所描绘的“温暖工程”,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也浸润着父母、亲友无数的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简要写出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感人事例(30字左右)。(3分)

三、作文(60分)

19.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语法题 篇六

1.Did you decide ___________________(visit) your grandparents?

2.There are many ____________________ (different) between them.

3.I can’t stand _________________ (hear) the bad news.

4.Lucy and Lily are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 (win) of the talent show.

5.This shirt isn’t as ___________________ (good) as that one.

6.He is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 (bad) student in his class.

7.The news ___________________ (be) so terrible that we all can’t stand.

8.I really enjoyed ____________________ (walk) around town.

9.It is good to relax by ___________________ (use) internet.

10.Did you have fun __________________ (play) at the party?

二、句型转换(10分)

1.I go to dance three times a week.(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do you go to dance?

2.Do you want to come? (同义句) ___________you _________ to come?

3.Tom isn’t as good as Tim at playing the drum.(同义句)

Tim is _______ at playing the drum __________Tom.

4.S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er class.(同义句)

She is _________ __________ student in her class.

5.I think my mother is smarter than my father.(否定句)

I _____ _______ my mother ___________ smarter than my father.

6.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同义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e movie?

三、单项选择(25分)

( )1.Lily _________ stay at home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A.had to B.must to C.must D.should

( )2.There is __________ junk food here,and it is __________ terrible.

A.too much,too much B.much too,much too

C.too much,much too D.much too, much too

( )3.—Do you enjoy ____ here? —No,I want ______ there by bike.

A.walking,to go B.to walk, to go

C.walking,going D.to walk, going

( )4.We stopped___and___because we were tired and thirsty.

A.working,to drink B.to work, drinking

C.to work, to drink D.working,drinking

( )5.He likes playing _____ tennis,and he dislikes playing _____ drum.

A., B., the C.the, D.the,the

( )6.Lisa is _________ than her sister.

A.more smarter B.much smarter

C.more smart D.very smarter

( )7.She often pratices ____ English by ____to the foreigners.

A.speaking,talking B.to speak, to talk

C.speaking,to talk D.to speak, talking

( )8.He is different___ his brother,but he is similar __ his father.

A.from, from B.to, to C.from, to D.to, from

( )9.He often ____ jokes and makes us ______ .

A.talks,laugh B.tells, laugh C.talks, to laugh D.tells, to laugh

( )10.Thanks _________ me!

A.for tell B.to tell C.to telling D.for telling

( )11.— ____is it from your home? —10 minutes by bus.

A.How far B.How long

C.How often D.How soon

( )12.Parents usually _____ a role in _____ their kids.

A.play,helping B.make, helping C.play,help D.make,help

( )13.Students should study hard to make their dreams ______.

A.come out B.come up

C.come true D.come on

( )14.I can’t stand _ the noisy music,let him it.

A. hearing, stop B.to hear,stop

C.hearing,to stop D.to hear, to stop

( )15.—Would you mind _________ Mickey Mouse? —No, I enjoy _________ it.

A.watching, watching B.to watch, to watch

C.watching, to watch D.to watch, watching

( )16.If I have __,I can do___.

A.enoght time, enogh well B.enough time,well enough

C.time enough, enough well D.time enough,well enogh

( )17.We had a good time ___because of the fine weather.

A.to dance B.at dancing C.dancing D.of dancing

( )18. _____ it rained heavy, ____ went on visiting.

A.Though, but B.But, though C.Though, D.Because,

( )19. In our city, it’s __in July, but it’s even ____in August .

A. hotter, hottest B. hot, hot C. hotter, hot D. hot, hotter

( )20. Jay Chou’s music sounds________. I like it very much.

A. nice B. well C. bad D. quickly

( )21.We ________ TV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A. watched B. were watching C. watch D. are watching

( )22. It’s very important ___us _______English well.

A. of …learning B. for… learning C. of…to learn D. for…to learn

( )23. The policeman asked the children____ in the street.

A. not to play B. to not play C. don’t play D. playing

( )24. I ____go to bed ____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 didn’t, when B. /, until C. didn’t, until D.won’t, until

( )25. All the people should do their best __________ the work.

A. to finish B. finish C. finished D. finishing

( )26.Tara and her sister quiet and they sports.

A.are both,both like B.are both, like both

C.both are, both like D.both are,like both

( )27.If you want to be a student helper, you must be good children.

A.at B.with C.for D.in

( )28.Tom can play drums,but Sam can play tennis.

A.the,the B.the,/ C./,the D./,/

( )29.Lily’s books are new than .

A.we B.us C.our D.ours

( )30. —Have you seen the funny movie Let the Bullet Fly? —Yes,it made me ___________ many times.

A.laugh B. cry C. Sleep D. sing

四、用括号中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Mary’s brother is as __________ (health) as her sister.

2. My pen is new,but hers is ___________(new) than mine..

3. It’s necessary for us ______________ (learn) English well.

7.八年级上册历史列举题 篇七

本单元以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为主线,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知识梳理】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能力提升】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了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4.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7.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导致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

(2)塞尔维亚青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反抗外来侵略是正义之举,但他采用暗杀这种恐怖主义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3)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一些国际机构和平解决。

(4)我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和平共处。

8.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9.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等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

(2)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图文历史】

1.爱迪生——电灯泡。

(1)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2)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3)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1)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他的主要发明是内燃机和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

(2)内燃机:①19世纪80年代,由卡尔,本茨设计。②用石油作燃料的动力装备。

(3)汽车:①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②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莱特兄弟——飞机。

(1)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2)今天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图1):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左边是德国,右边是英国,它们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2):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②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后果:它们疯狂扩军备战,致使大战一触即发。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江苏盐城)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2011·湖北荆州)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11·江苏徐州)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勇于创新”的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D.无线电报的问世

4.(201 1·四川攀枝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1·山东临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lo Et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2011·天津)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卡尔·本茨

7.(2011.广西桂林)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帷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A.文艺复兴期间B.新航路开辟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一战”期间

8.(20ll·福建泉州)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右图),其决定因素是()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9.(2011·山东滨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0.(2011·湖南岳阳)2011年5月初,制造了9·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

c.珍珠港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

11.(2011·山东聊城)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12.(2011·四川南充)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A.日本B.塞尔维亚C.俄国D.德国

13.(2011·广东汕头)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14,(2011,浙江杭州)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D.三大战役

二、非选择题

15.(2011·四川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彭响。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16.(2011·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11.A 12.D 13.D 14.A

二、15.(1)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2)相关新成果:内燃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3)答案示例:轮船的发明使得远洋运输更加广泛、便捷。

16.(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电力;内燃机。(3)环境污染。(4)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言之有理即可)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单元概述】_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果。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法国大革命等;启蒙思想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近代,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牛

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托尔斯泰、梵高和贝多芬等举世闻名的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心血和佳作共同构建着人类文化的圣殿。

【课程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能力提升】

1.认识思想解放斗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做了思想动员。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3.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

(2)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4.区分近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1)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入侵。

(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讴歌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革命精神。

(3)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4)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6)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反映的背景是巴黎公社失败。

注意:《战争与和平》和《英雄交响曲》都反映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广东清远)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2.(2011,广东)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

A.但丁B.达·芬奇c.伏尔泰D.达尔文

3.(2011·广东佛山)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

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4.(2011·山东济宁)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5.(2011·广东佛山)他的著述“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此著述的作者是()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6.(2011·江苏扬州)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权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日心说

7.(2011·山东潍坊)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邓稼先

8.(2011·湖南怀化)下列各项成就,属于下页图人物的是()

A.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思想

B.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相对论

D.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9.(2011·江苏苏州)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②达尔文——进化论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1·河南)下列哪部作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话画面()

A.《战争与和平》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11.(2011·山东泰安)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梵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一种花,为此他为这种花专门画了一个画册,并且成了他著名的作品。这部作品是()

A.《蒙娜丽莎》B.《向日葵》

c.《墨葡萄图》D.《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

12.(2011·山东滨州)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大运动的共同性质。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C 6.B 7.C 8.13 9.C 10.A11.B

上一篇: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会下一篇:清明节的600字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