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理论

2024-11-14

统计学理论(通用11篇)

1.统计学理论 篇一

(一)多元分析理论的运用。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计工作也变得更加的复杂,难度系数也在不断提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多个变量的问题越来越多,多样统计工作者具备更多的方法和理论,由于多元分析理论非常的多,大多数都已经被采纳进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中来。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之外,绝大多数的处理方法都会得到试用,同时,在序约束下和变点检查等方面,也开始了有关的探讨,这一理论的运用推进速度相对来说也是非常快的。

(二)概率分布理论的利用。在概率理论统计学方法中,概率分布理论是其中最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之一,在近些年来,不管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都比较的多和深入,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的理论创新。概率分布理论在许多的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在交通物流领域、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大气科学和水文地理领域等都有实践利用。

(三)广义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发展,是通过多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其最为主要的构成部分有两种,一种是非线性模型,另外一种是非正态分布,是这二者转化而来的,其组成模式主要有三个,一个是链接函数,另一个是线性预测算子,最后一个是分布族,广义回归模型统计推断的技术处理和理论应用也主要集中在上述的这几个方面当中。

(四)非参数统计模型的利用。该模型的利用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就是对相关的数据和模型进行假定宽松,这样一来,就有效的客户了传统统计学当中在建模的过程中存在的部分缺陷,因为在传统的统计学建模过程中,通常会有很多参数意义下分布强行假定的,最后造成很难真实的表达出变量问题。

所以,非参数统计模型在应用领域已经非常的广泛,已经逐渐的开始成为当前统计工作中一种非常实用的应用方法。

3 总结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统计学也得以诞生,相关的统计学理论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得出,现代统计学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切实的弥补了传统统计学的部分弊端,为整个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统计学都将在现在的框架内得以运行,进而切实的做好对国家各项发展成果的真实统计工作。

2.统计学理论 篇二

研究性教学概述

1. 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方法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 是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 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 研究性教学法至少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三是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 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 师生互动;四是提供教师、学生研究问题的条件, 激发创新的欲望;五是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必须得出一定的结果, 而在于其研究、探讨的过程,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研究性教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模式[1]。

2.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 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 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 解决现实问题[2]。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 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得到训练, 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 老师组织的开放性。包括组织形式上的开放性和内容组织上的开放性。形式上, 要求老师不要局限于讲台上, 而是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探讨和互动。内容上, 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在研究性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

(3)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 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进展紧密结合, 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 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 提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 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3]。

统计学课程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 必要性

(1) 统计学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量。表现为沿用老教材闭门教学, 无视会计、营销、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各个专业的实际需要, 使其实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失去了应用学科的特色。

(2) 统计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 偏重于理论的阐述, 很少给予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决策时只考虑到某种情况的可能性而不知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客观判断;进行调查时, 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等。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的结合力度不够。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须借助于相关的统计软件 (如EXCEL、SPSS、EVIEWS、SAS等) 来实现, 所以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与掌握统计理论同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 统计软件的应用被忽视, 导致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处理问题时, 不知从何下手, 即使依葫芦画瓢, 把数据置入程序, 也不能判断结果的好坏与正误等。

(4) 教师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不足。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来到学校, 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很少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是如何实现的, 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难度, 会出现“力不从心”, 教学过程中的统计应用也只能是一些理论上的应用, 与实际应用差距甚大。

(5) 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陈旧。现有考核形式仍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 学生往往采取机械性的记忆通过考试, 至于如何应用则无心顾及。

基于以上问题考虑, 现有的统计学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实施研究性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2. 可行性

(1) 统计学知识需要探究性学习。统计学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统计学“是什么”的知识, 如统计学概念, 什么是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等。这类统计知识, 学生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掌握和记忆。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 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如有关操作, 程序, 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如怎样编制统计指数, 如何用时间数列进行动态趋势分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如统计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等, 后两类知识, 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 而通过学习者亲自参与探究或实践, 能更好地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统计知识, 学生更能容易理解和记忆, 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际之中。

(2) 统计学课程内容需要开放性教学。统计学老师在课堂讲授时, 可以在学生中来回走动,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密切地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自愿组成小组来向老师提问或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讨论。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都与经济生活联系紧密, 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制订, 引导学生在既定教学框架下面, 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而调查及整理的内容自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爱好进行灵活地选择, 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算完成任务。

(3)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方法论学科, 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无处不用到统计。统计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更强调“用什么”、“怎么用”, 统计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 把统计知识运用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

研究性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

1. 统计学研究性课堂教学实施模式

(1) 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目标和要求。由教师根据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向学生提供研究的基本素材, 提出研究目标与要求, 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统计知识, 经历更多、更真切的统计体验, 提高统计能力。

(2) 学生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想法, 自主地学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积极地去发现和再创造。问题研究的目的, 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分析、讨论过程中, 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 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学会相互帮助, 实现学习互补, 增强合作意识, 提高交往能力。

(3) 老师引导。教师引导在研究式教学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 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在研究性教学中不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采用启发式, 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再是简单地听或记, 而是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 把所要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 主动思考。加强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

(4) 组讨论。各小组分组讨论, 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黑板上列出研究成果, 师生共同对所有的成果进行分析汇总, 寻找规律, 对知识进行提炼与总结, 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5) 社会调研。研究性教学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课堂, 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 围绕统计学学习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有利于学生增加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扩大思路, 提高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不能仅仅是实地观察的过程, 而应渗透着对现象实质的思考。调查结束后, 形成调研报告, 全班交流, 组织答辩, 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6) 总结、巩固和提高。这一阶段既要对前5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进行总结, 对学生在统计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信念给予确认, 对学生在学习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进步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 提炼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拓宽思路, 体验成功和探索创新, 从而提炼和升华思维, 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学生以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2. 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模式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 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自始至终教师只是口头泛泛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会使学生误认为对于平时任务的参与是大锅饭, 只要参加了就行, 这样, 积极参与的学生会感到难以体现自身的成功与满足, 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热情。而在活动中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更认为参不参与是无所谓的, 结果研究性教学很可能就难以继续。如果在评价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时, 将活动成绩与期末总评挂钩, 情况就会大有改观。我们的做法是, 统计学原理研究性教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将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表现经过量化纳入期末总评, 最终分数由两部分组成, 即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学习过程占60%。平时每进行一项内容, 教师有相应记录, 力求做到尽可能地公开、公正、公平, 各项内容教师接受学生异议并负责解释。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 大部分学生对于此评价模式感到满意, 在课堂表现与课后任务的完成上都很努力, 学生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骨干学生成为本系大学生科研创新的主力。表1列出了考核改革后三年与改革前两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考核成绩对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 各届学生的成绩分布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在改革后有了一定的提高;标准差相对稳定, 但改革后还是有一定的提升, 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区别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经过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 勇于提问, 大胆与教师交流, 尤其在课程论文汇报课上更是思维活跃, 表现突出。

结束语

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在统计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理论上是完备的, 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而且效果是良好的,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然, 研究性教学在统计学教学实施中也存在许多的困难与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其旨趣在于“教”和“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研究性的特征。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需要进行改革。统计学课程特点适用研究性教学。教学实践证明, 在统计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统计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L.C.霍尔特, M.凯斯尔卡.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278-308.

[2]刘正峰.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法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3) :79-83.

3.统计学理论 篇三

【关键词】统计学 数据资料 作用 处理方法

由于人工数据处理缺乏专业理论为指导,造成企业数据资料处理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对经营决策制定产生了误导作用,破坏了内部营运秩序的和谐性。因而,深入分析统计学理论,对原始数据处理具有多方面的参考意义。

一、统计学主要理论

统计学是原始数据处理不可缺少的指导理论,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等特点,满足了原始数据统计工作要求。根据统计方法的不同,可以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理统计学,每一种理论在实际应用阶段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两大理论介绍如下:

(一)描述统计学

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从数据构成情况来说,描述统计学是对现有数据的一种描述,这类数据资料是“已知”的,无需经过相关的推算处理。例如,企业在制定财务报表时,利用统计学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最后得到的数据表格则是一种专业性报表,对现实结果具有真实的呈现作用。

(二)推断统计学

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适用于未知数据资料处理,结合已知数据结果进行相关的计算、推理,由专业人员按照固定计算方法完成数据处理。例如,财务人员根据一个季度生产销售计划,推断统计出下个季度的销售额度。

二、统计学对原始数据资料处理的作用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结合实际应用情况,统计学理论对原始数据资料处理具有广泛性作用,集中表现为:

(一)导向性

推广统计学理论,让原始数据处理工作有了明确的导向性,而不是盲目地收集、处理数据,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可利用价值。面对不断变换的数据资料,统计学理论能够积极发挥统计参谋作用,做到既真实反映发展实际,又科学预判发展趋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尤其在企业经营改革阶段,统计学指导着原始数据的处理工作,避免数据资料调配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

(二)客观性

统计学理论遵循原始数据的客观性,严格按照数据资料内容执行处理计划,从而保证了所有数据资料结构真实有效。例如,描述统计学中,统计人员以客观数据准则为依据,既注重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也重视数据结果的审查与应用,不断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维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此外,统计理论也要求“不虚报、不瞒报,实事求是”,保证数据结果经得起推敲和考验。

(三)实效性

市场经济政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相对应企业数据资料也是日趋更新,原始数据处理坚持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描述统计学或推断统计学,其数据处理方案都十分注重实效性。统计工作可以跟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确保统计数据快速及时,同时加强对数据的深度分析研究,提升了原始数据的实效性。

(四)科学性

伴随着社会信息资源多样化发展,原始数据资料内容变得更加多样性。统计学理论指出,科学调整重要统计指标体系,注重对抽查样本及时更新,特别要围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重点;强化专项调查和测算,提高原始数据处理前瞻性,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例如,加强外部的协调沟通和系统内的数据整合,确保各个层级、系统数据的准确可靠、相互对应、完整统一。

三、统计学工作需注意的事项

基于信息化时代,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数据统计模式,这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统计学理论具有广泛性的利用价值,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为了提高原始数据资料处理质量水平,统计学工作必须注意:

(一)人员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各项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统计学理论成为市场决策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指导知识。必须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这样才能维持原始数据资料处理结果准确无误,体现出统计学在原始数据中的利用价值。

(二)监管方面

原始数据资料处理阶段,需注重统计结果的监督管理,从数据审查、结果分析、资料统计等方面,增强统计监督力度。审查监督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实用性数据,对未来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作用。

四、结论

数据信息是企业经营规划的“风向标”,掌握实时数据可以指导经营者调整营运方案,改变传统经营与管理决策,实现内部组织营运模式的最优化。为了改变传统数据资料统计存在的不足,必须要建立更加稳定的统计工作模式,利用统计学理论完善数据处理体制,全面提升数据资料处理的标准性,为企业经营提供最真实的数据结果。

参考文献

[1]刘虹.浅析企业会计与统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相互适应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

[2]于晶雪.浅析企业的会计核算與统计核算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1(15).

[3]黄杰.论会计与统计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1(20).

[4]徐延红.浅议政府统计与企业会计的协调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07).

4.统计学理论 篇四

A.资产=负债+净值 B.金融净资产=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

C.资产负债差额=非金融资产-负债

D.国民财产=国内非金融资产合计+对外持有金融净资产(增减符号与等式左边相反)

2.以下指标中,不能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程度的是()。

A.垦殖率 B.耕地生产率 C.可耕地利用率 D.森林覆盖率

3.一些城市定期监测和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这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中属于()。

A.环境压力指标 B.环境状态指标 C.环境反应指标 D.背景指标

4.文盲率是()文盲人口占同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

A.14岁以上 B.15岁以上 C.16岁以上 D.18岁以上

5.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既是专题分析,又是宏观经济分析 B.既是专题分析,又是中观经济分析

C.既是综合分析,又是宏观经济分析 D.既是综合分析,又是中观经济分析

6.定量分析应当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两者关系中()。

A.定量分析是最重要的 B.定性分析是最重要的C.定量分析是基础 D.定性分析是基础

7.2006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A.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对比较

B.对两个指标的评价都属于相差比较

C.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

D.对第一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差比较,对第二个指标的评价属于相对比较

8.某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5,表明()。

A.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 B.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比较平均

C.该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小 D.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9.欲对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62%)和产品销售率(95%)进行相对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分别取上期同行业的平均水平60%和96%作为这两项指标的标准值。正确的处理结果是()。

A.62%÷60%,95%÷96% B.60%÷62%,95%÷96%

C.62%÷60%,96%÷95% D.60%÷62%,96%÷95%

10.对于非单向变化的指标(如通货膨胀率),较为适宜的综合评价方法是()。

A.直接综合法 B.加权平均综合法 C.综合记分法 D.距离法

参考答案:

5.统计学理论 篇五

1.一个法人单位是由多个产业活动单位构成的。

【正确答案】:×

2.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户,其经济成分应是私有经济。

【正确答案】:×

3.统计表的左面一般为表的主栏,列出统计调查的指标;右面为宾栏,列出统计分组标志。

【正确答案】:√

4.农业统计是反映农业再生产经营现状和过程的统计,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4个行业大类的统计。

【正确答案】:×

5.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正确答案】:√

6.工业销售产值不含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的价值。

【正确答案】:√

7.铁路营业里程又称营业长度,是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线路总长度,包括正式营业和临时营业里程。对于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应按实际长度统计。

【正确答案】:×

8.货(客)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运输距离长短、货物(旅客)类别无关。

【正确答案】:√

9.商品房销售面积是指报告期内出售商品房屋的合同总面积,即双方签署的正式买卖合同中所确定的建筑面积,不包括期房销售建筑面积。

【正确答案】:×

10.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拥有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状况,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资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

【正确答案】:×

某县统计局在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时发现,某乡镇上报的企业数据与企业提供的原始资料之间存在很大出入,导致反映该乡镇总体经济情况的汇总数据大量失实。经调查核实,该乡镇统计员有修改企业上报资料和编造虚假资料的行为。

选择题

1.该乡镇统计员的行为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参与弄虚作假

C.擅自修改、编造统计资料

D.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正确答案】:D

2.对该乡镇统计员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给予()。

A.行政处分

B.通报批评、罚款

C.警告并处罚款

D.拘留

【正确答案】:A

3.对该乡镇负责人的行为,应定性为()。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B.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对本地方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D.弄虚作假

【正确答案】:C

4.下列处分措施中不能适用于本案乡镇负责人的违法行为的是()。

A.警告

B.记过

C.降级

D.开除

【正确答案】:A

5.对该乡镇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有权做出处分决定的机关是()。

A.该乡镇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该乡镇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C.该乡镇所在地的地(市)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该乡镇所在的的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6.数理统计理论方法读后感[范文] 篇六

然而,SPSS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受欢迎的标准统计分析软件之一,不仅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作用,还在医疗卫生、体育、农业、林业、商业、金融等各个社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经济统计、经济预测、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心理分析、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深入的应用。SPSS的运用成为统计分析师高收入的基本要素之一,倍受统计分析师们的青睐,这使我了解到有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将其与spss统计软件结合在一起,更好地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近期,我阅读了xxxx,这本书介绍将数理统计的原理,方法,计算,实例和spss软件计算相结合,以数据统计原理和方法为出发点,将手工计算过程和spss软件计算过程相结合,使我能够从数学角度深刻理解spss软件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处理结果。这本书还介绍了大量的非参数统计方法,这些方法是当前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重要有效的方法。

作者在前两章中介绍了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包括:抽样方法和测量水平,统计量及其计算,统计量分布,分位数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3到11章则介绍了实际工作中则介绍了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数理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计算方法,包括: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这些知识涉及了我们在大三学期学的《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中的知识,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我深刻体会到,不同书籍之间的的知识都是想通的,并非孤立成章,要学好一门学科,必须掌握各个细小,分立的知识点。

7.基于变点理论的统计方法 篇七

1 变点

变点是在模式中某个或某几个点突然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具有突然变化的变点有可能有着在该模型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在国外涉及较早的变点研究是突变点,对于渐变式变点的研究也有一些结论,对于位置参数模型提出了变点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已故中科院院士陈希孺教授认为,变点分析属于数理统计和非线性时间序列范畴,通过对变点问题的统计推断能够统计分析估计量的性质[2]。

2 检测变点的常用方法

变点问题是统计推断的中心问题之一,处理变点问题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非参数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等。最小二乘法就是以观察值和理论值之差的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以其达到极小值之点作为有关参数的点估计;贝叶斯方法是包括变点在内的模型中的参数为随机变量;非参数方法不要求样本有分布背景[2]。

用Matlab工具软件仿真基于贝叶斯原理的差异表达基因检测突变点检测分析模型,可以突变点位置。用图形可视化技术确定在癌症样本中发生差异表达基因样本强度变点的情况,包括位置、个数、跃度。给出变点的检测和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以及估计量的渐近分布和收敛速度[3]。CUSUM累积和能够分析独立正态随机变量序列均值变点的问题,通过假设方差不变,证明了CUSUM型均值变点的强弱相合性,从而分析变点估计强弱收敛速度的情况[1]。变点检测方法的统计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优化方法性能,可以通过ROC曲线和FDR曲线分析[4]。

3 变点方法的应用

变点问题在金融、气候、矿难分析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用来检测在数据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在医学上,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芯片上的基因信号强度数值时在表达上具有差异性和相关性的,因此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强度值可以看作是基因表达谱数据中的变点异常值[5]。

3.1 变点的统计推断问题研究

根据贝叶斯原理可以提出的突变点检测分析模型,并用Matlab工具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在实证分析中应用该模型对基因表达谱数据中的变点真实数据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比较准确的确定基因表达谱中真实数据的样本突变点位置,以及相应的后验概率分布,并解释突变点形成的生物学背景[5]。

3.2 采用贝叶斯法检测多个变点的基因表达谱数据

计算后验概率时,要涉及很复杂的函数的高维积分,处理难度较大,通过考虑先用累计次数法检验有无变点,对于涉及的多个变点,点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或最小二乘法,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的变点检测,检验变点值的存在性[7]。

4 结论

根据基因变点理论的非参数法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方法,把癌症异常点样本能够看成是比所有正常样本来自更高平均表达密度的分布,检测在癌症组中的基因表达强度的一个改变点,根据分布变点的非参数统计算法思想,对于一个独立的基因表达谱随机变量,寻找估计的变点。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求导得到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最后判断变点值是否存在及估计其位置,而且还可以对存在差异的样本数进行估计。

参考文献

[1]沈燕,胡舒合.正态分布均值变点估计的收敛速度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13(12):2062-2065.

[2]陈希孺.变点统计分析简介[J].数据统计与管理,1991,3(2):55-58.

[3]谭智平,缪柏其.关于分布变点问题的非参数统计推断[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30(3):270-277.

[4]Benjamini Y,Hochberg Y.Controllingthe false discovery rate:a practical andpowerful approach to multiple testing[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Society,1995,57(1):289-300.

[5]Hu JH.Cancer outlier detection basedon likelihood ratio test[J].Bioinformatics,2008,24(19):2193-2199.

[6]Krishnaiah P R,Miao Boqi.Reviewabout estimates of change2point[M].Handbook of Statistics7:Quality Con-trol and Reliability.Elsevier,1988:375-40 2.

8.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篇八

【关键词】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统计信息不仅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而且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关键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对企业统计理论研究主要从统计学基本理论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两方面开展。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的企业统计理论已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真实的信息,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统计理论应不断创新发展。当前,如何实现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现代企业统计概述

现代企业统计,指的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的方法系统和工作过程[1]。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统计正向着应用领域扩大化、实现方法现代化、作用更加全面化以及管理方式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结合现代企业统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功能,分别为信息功能、分析功能以及管理功能。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功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数据进行调查收集,设计并建立相应的企业统计基本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数据库,设计完成企业统计信息系统等途径实现;现代企业统计分析功能主要通过设计和完成企业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完善企业分析报告系统,建立健全企业统计预测分析方法等途径实现;现代企业统计管理功能主要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方法体系和企业统计决策支持系统等途径实现。

二、现代企业统计运行模式概述

(一)模式框架

以综合信息型统计运行模式为主,以统计信息中心为核心,包含了五方面功能,即统计信息管理中心、统计调查中心、统计处理中心、统计产品中心以及统计服务中心[2]。

(二)功能分析

(1)关于统计信息管理功能,主要以企业统计制度管理、企业统计规范化管理、统计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统计标准化管理四方面为主,从而实现企业统计体系的有序运行。(2)关于统计信息采集功能,对于企业内部信息采集,主要可通过人工采集和计算机采集实现;对于企业外部信息采集,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实现。(3)关于信息加工与处理功能,主要通过整理出企业上报报表和常规性综合统计信息为主。(4)关于统计信息开发与利用功能,以实现统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分析为目标,实现对信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促进现代企业统计功能的实现。(5)关于统计信息服务与咨询功能,服务对象为政府、企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以及客户等,不同服务对象其服务内容不同。

(三)运行模式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日益完善,传统的企业统计运行模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造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1)由于企业统计组织设置与其他部门处于同级,在信息调查采集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信息缺乏真实性、片面性以及不够及时等。对企业外部信息采集出现了工作停滞和无法调查采集等问题。(2)企业相关统计部门组织缺乏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统计管理相对混乱,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能力偏低等,造成企业统计组织无法合力工作,导致统计工作整体效率偏低。(3)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相关投入水平较低,造成企业统计技术水平普遍落后于先进国家,导致统计体系功能无法实现,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效率。

此外,当前我国企业统计运行模式中还存在着模式单一陈旧、网络化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功能的实现。

三、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统计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统计的生产力作用,完善企业信息技术等,建设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体系势在必行。所谓的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指的是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按照调查收集、传递分析、处理总结以及发布流程对统计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管理和运行模式的创新。现代统计信息化具有管理企业相关基础数据、上报生产经营指标数据、决策生产经营方法、诊断生产经营问题以及决策企业发展战略等功能。

现代企业统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该体系包含了企业统计数据信息化、企业统计信息流程化、企业统计流程系统化、企业统计系统网络化、企业统计网络智能化五部分[3]。其中,在企业统计数据信息化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完善企业统计指标,建立企业统计计量方法等完成;在企业统计信息流程化建设方面,主要按照调查、收集、汇总、处理、分析等流程顺序对统计信息进行处理;在企业统计流程系统化建设方面,主要依靠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在线存取以及储存等;在企业统计系统网络化建设方面,通过对企业生产、销售、财务及其他相关信息系统对接,以达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企业统计网络智能化建设方面,主要是实现产品服务、业务决策以及信息传输智能化目标。

四、保障现代企业统计理论创新的对策建议

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密切联系了现代企业各部门管理,这就要求采取一系列的保障对策,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通过制定具有统一性、明确性以及可行性的标准方案,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任务验收标准,在标准方案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政府与企业间关系。此外,加强检查验收工作的规范性。(2)通过建立完善企业统计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和统计工作人员个人素质能力,制定不同的培训教育,以此实现强化企业统计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3)坚持以人为本、层次性和结合性原则,以统计网络设施、工作氛围和劳动工具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统计的物质文化;以行为规范和工作理念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统计的标准文化;以文化价值、统计思想和统计美学为主要内容建设企业统计的认知文化,以此不断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统计文化。此外,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建设离不开现代企业统计能力的建设,这就要求在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收集高质量数据能力以及统计成果的应用能力方面进行不断完善。总而言之,通过实现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有利于企业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丽等.企业统计理论研究回顾与评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6月,第3期(25):109-115.

[2]熊晓红.浅析现代企业统计理论创新研究[J].时代金融,2014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544期):139-141.

9.统计学理论 篇九

和业务学习两手抓

为加强我局学习型机关建设,丰富学习载体,巧家县统计局建立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长效机制,制定了每月中旬集中一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由支部成员和邀请县直部门资深的政治理论学者进行讲授党课或实事学习,业务学习由本机关专业人员轮流讲授统计专业知识。

2012年2月20日巧家县统计局召开2月份政治理论学习和统计业务知识学习会议,这是我局本第二次集中学习。全局职工及支部老党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总支部书记肖顺宽主持。

会议的政治理论学习由党支部书记肖顺宽授党课,通过《做一个优秀共产党员》讲授,大家又学习杨善洲、铁飞燕、黄通富先进事迹;通过老学杨善洲,中青年学习黄通富、铁飞燕;远学杨善洲,近学黄通富,大家都能够找准自己的方向,在思想上树立比学赶超的意识,不断提升全局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知识学习由工业统计业务人员邱建勇对大家进行工业统计知识的培训,经过学习培训,全局职工对工业专业统计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全县的工业发展水平有

了更清楚的认识。

10.统计学理论 篇十

高淼林 整理

1、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单随机样本: 是指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统计量 : 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抽样分布: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χ2分布: 设 X1,X2,......Xn相互独立, 都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 则称随机变量χ2=X1平方+X2平方+......+Xn平方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 n 的χ2分布。

t分布:设X1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X2服从为n的χ2分布,且X1、X2相互独立,则称变量t=X1/(X2/n的结果开根号)所服从的分布为自由度为n的t分布。

F分布: 设X1服从自由度为m的χ2分布,X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且X1、X2相互独立,则称变量F=(X1/m)/(X2/n)所服从的分布为F分布,其中第一自由度为m,第二自由度为n

点估计:又称定值估计,就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 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

置信度: 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

无偏性: 估计值在待估参数的真值附近摆动,对待估参数的真值无偏倚

有效性: 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用性。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一致性: 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特性曲线时的吻合程度

假设检验: 据一定假设条件由样本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显著水平: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内,可能犯错误的概率为显著性水

第一类错误:进行统计假设检验时,错误地拒绝原假设(也称零假设)H0的错误。

第二类错误:为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原假设不正确而接受原假设的错误

原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

备择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

工序能力指数:表示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评价加工工艺系统满足加工技术要求的程度。

操作特征函数:设X是一个固定的非空集,又设A是X的一个子集。作X上的函数,称XA(X)为集A说我特征函数。

需求方风险: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接受整批产品的决定,但是实际上整批产品有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需求方的损失,从而使需求方面临了一个风险。

供给方风险:根据抽样检验的结果,做出提供整批产品的决定,但是实际上整批产品有可能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供给方的损失,从而使供给方面临了一个风险

小概率原理: 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称之小概率原理。

质量控制图的基本原理:每一个方法都存在着变异,都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组分析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随机误差。但当某一个结果超出了随机误差的允许范围时,运用 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判断这个结果是异常的、不足信的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11.统计学理论 篇十一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实践历程

如今,大规模的统计数据伴随经济发展与政府体制改革不断涌现,统计作用日益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个人、企业甚至政府都提高了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统计数据作为统计工作核心产品,直接关系到相关工作的成百。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相关工作成为了我国国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并且政府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在法律、体制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推动了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实践历程。

一、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

1.统计数据质量相关认识

统计工作的产品即统计数据,应满足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反映。统计数据具有满足统计工作需求对象的作用。鉴于其基本属性,统计数据质量要尽可能拥有较高准确性,即表现值和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要满足适用性原则;另外,根据不同需求,统计数据要符合多维特性,即经济性、可比性、保密性、及时性等。在这三种要求中,准确性当属核心属性,而及时性则是保障统计数据时效性的前提,而且他属性作为对于统计数据质量的约束,共同塑造了统计科学性。通过与上述期望属性相比,国内学者对于目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多种数据搜集手段的协同作用下,出现了注入调查误差、设计误差及汇总误差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这些误差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统计技术来完善。其次,我国现存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待改善,基础工作底子薄弱,政府的统计干预能力过弱。最后,相关统计法制体系有待健全。

2.统计数据质量技术相关研究

在我国统计数据误差广泛存在的基础上,国内陆续展开了相关理论研究,如关于非抽样、抽样误差产生原因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关于测量误差检验及统计分布的相关理论研究,缺失数据统计处理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汇总数据误差相关理论研究等。通过形成统计数据质量误差的理论研究体系,抽样调查法与控制非抽样误差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另外,针对统计数据质量改善与误差控制方面,国内学者也开展了一定的技术理论研究。马安于1990年对于减少、防止误差的方法进行了揭示;2000年,杨清、吴伟霞给出了控制原始资料编误的相关方法;傅德印于同年给出了涵盖误差模型、误差档案分类等相对完善的技术控制体系。

二、我国国内统计数据质量实践历程

1.健全统计体制相关工作

对于我国统计数據质量相关工作而言,统计体制的规范化问题十分重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改善政府统计体制,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全面性和科学性都不断提高。一方面,国民核算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自1992年平衡原则被引入,用于核算国民经济;自1993年,通过将国内试行方案对比国际标准,制订出新型过敏核算体系,更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投入产出关系。另一方面,统计数据对公众更加开放的发布,2002年我国政府加入MF数据公布通用系统,使宏观经济国际可比性与透明性极大提高,并于2006年由统计局宣布成立举报中心,进行违法案件的督办。

2.统计标准完善方面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标准的制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统计标准若干规定:颁布了涉及三次产业划分、信息产业统计学划分、高技术产业划分等标准,这些都为准确统计国民经济数据奠定基础;我国统计局于1993年构建了统计调查单位划分标准及报表制度,并随后进行全国第三次产业、工业、基本单位普查,都在健全统计标准的基础上有效实现了数据统计。

3.创新、规范统计工作方法途径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依赖于对统计工作方法的合理创新。在详细调查分析了国际先进的统计数据方法前提下,我国质量控制、管理实践应用都在统计工作的帮助下有效展开。从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我国统计部门逐步开始质量控制,并建成一整套全面控制普查统计质量的工作机制。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统计数据质量误差的来源、分类、误差控制的相关方法及对普查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的培训,我国普查统计数据质量大幅度提升。

总结:

当前,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作为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针对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和实践历程展开了阐述和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借鉴。(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学刚;王学斌;刘康兵;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上一篇: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