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2024-08-27

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精选10篇)

1.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一

江南水乡嘉定,河多,桥也多。

70年代初,我第一次随爱人回家乡探亲。当汽车刚驶入嘉定,我便看到了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河流,在阳光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渔船、渔民、石拱桥……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这个从小在北方长大的人一饱眼福。从此,我的心里种下了“恋桥情结”。

后来,我又多次回乡探亲,看到一幢幢新盖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座座新造的桥梁形状迥异、美观大方,用钢筋混凝土造成的桥梁比比皆是。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夸耀: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当时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我也要多走几座桥,也可以在众人面前夸耀自己了。到了嘉定我不断地寻找桥的踪迹,对桥有了更多的了解,像“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幽静、古朴的地方虽然还有几处,但更多的却是被现代化的桥梁所替代。

如今,我回到嘉定十六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目不暇接,公婆原来住的农屋不见了,猪圈、兔舍难觅踪影,而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却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五十年代,当我还是个小学生时,黄浦江在我的眼里是一条多么宽阔浩瀚的大江啊!我曾约小伙伴们去外滩看那些大模大样缓缓驶过的各式巨轮,听那雄浑低沉、震得人心微微颤抖的汽笛声,看那些形形色色的木帆船、渔船和忙忙碌碌的“市轮渡”。而1991年建成的南浦大桥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跨越黄浦江,将浦西浦东紧紧连结在一起。这座桥梁,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

1956年,我家支内调往河北,在武汉,我见到了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可当时因为没有桥,6列火车是靠驳船过江的。后来,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了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它就像一道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一条坦途。再后来,有了第一座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造而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开创了我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前几年,我每天上班骑自行车都要经过一座桥,它在嘉定是一座再平常不过的桥,至今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这座桥宽敞平坦,车流畅通,气象宏伟,是嘉定新城地区连接城区中心的重要纽带。就是这样一座横跨于外城河上的四车道大桥,建桥工人,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由于它的诞生,城郊与城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每天南来北往的汽车、自行车、行人穿梭如流。每当我经过这座桥,都会止不住多看它几眼,多少个黄昏我在桥上独自散步,享受着河面上吹来的习习晚风,欣赏着水面映出的明月,看着桥两岸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万家灯火,还有不远处忙碌着的船民,心中充满了愉悦,这是一幅多么浪漫而又令人心醉的画面啊!

水茫茫,桥悠悠。60年的变迁,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古镇嘉定经过建桥工人的辛勤劳动,如今,由解放初期的500多座桥,发展到现在已有1200多座大大小小的桥,布局合理的水陆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了诗意……我漫步在这座城市的桥上,对桥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些造型各异,流光溢彩,争奇斗妍的桥像嵌在我的脑子里一样。

我爱桥,因为它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生命。我爱桥,因为它不停地编织着人们川流不息、携手共进的新生活。

2.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二

1949年6月15日,那是一个全国人民都翘首盼望的重要日子。在全国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幕式上,毛主席庄严致辞:“……中国的命运一经操作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这年8月,在那一世小说网 http://**西郊筹备建立的苏北建设学校,专门编印了学习小册子,详细地汇集了这一历史性事件,使后人能够始终追寻到那份珍贵的历史印记。

我随手拿起一本丛刊――1949年9月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99位代表的讲话和发言。我欣喜的发现,在54位发言的民主人士和各界特邀代表中,有戏剧界名流、来自咱们家乡的梅兰芳先生。他动情地说:在抗战期间,我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来抵制敌人。到了今天,烟消云散,豁然开朗……大家要站出来,为建设人民的新中国而奋斗!这不仅是咱们老乡的表态,是全国人民的心声!

1949年5月1日,苏北区党委机关报《苏北日报》在**创刊,发刊词指出:今后主要的任务:第一,继续支持前线;第二、恢复和发展生产。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它来进行;第三、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第四、巩固治安……这些,至今仍然是我们的工作中心。

我继续翻阅着有关**解放的革命史料,回顾那令人心驰神往的大革命年代……

1949年8月1 日,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2周年。**工农画报社特地出版了增刊,用图、文和对比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人民解放军三年来的辉煌战绩,。增刊还热情地颂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是中国革命的伟大的旗帜,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图文并茂的珍贵史料,我久久地凝视着这份画刊,任由它将我的思绪带进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我继续翻阅着有关**解放的革命史料,重温那已逝去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9年1月22日,**解放啦!百废待举,教育为先。8月份,**专区党委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夏令营活动。290名教师集结在党的旗帜下,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聚精会神地聆听首长的形势报告,积极地参与党、团支部讨论,全身心参加田间劳动,虔诚地写下思想点滴进步……尽管物质条件贫乏,但课外活动十分丰富。有集体游戏、音乐晚会、歌剧、舞会、故事会,还有球类比赛、游泳比赛,甚至还有野餐……

1950年3月出版的**地委宣传部工作通讯,披露了某区的几个乡镇上一年有不法商人偷、漏税款的情况,并且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了七八个乡、村干部。言犹未竟,在配发的评论中又直指**市有关部门和区委领导人。强调对徇情包庇者,切不可姑息。我一口气看下来,无限感慨。咱们现在的媒体,太歌舞升平,太“温、良、恭、俭、让”了。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地鞭挞邪气,弘扬正气!

穿梭在时光隧道,浮想联翩。突然,我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眼前,是一本1956年第3期的《文艺学习》杂志。封底画面是:一群非常阳光的年轻人身背挎包,腰插红旗,正手拿肩扛往山上攀登。套印的一首歌曲,题目是《我们要在地上建造天堂》。

虽然我不会唱这首歌,当代绝大多数年轻人可能也没见过这首歌曲,但是我们早已走在社会主义的大路上,比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早已是人间天堂。但是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召唤一代代去奋斗去建设。

穿行在**解放那段激情岁月,时光的脚步渐行渐远,我深知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回顾这段历史,更需要我们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肩负历史的责任,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续写人间天堂新的发展篇章!

3.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三

没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内核

吃穿住行的变化

让我替日子诉说:

先说吃

五十年代,公私合营的柜台上

窟窿眼儿烧饼价格不贵,几角钱一斤

很少有人买得起

合作社里的大锅饭

排队领份子

老人孩子吃着

心凉

六十年代吃着瓜菜

自留地里填那一世小说网 http://着不足,每年分得二斤白面

大年三十吃顿饺子

味道很酸苦

七十年代孩子们吃到了蛋糕,酥饼

副食商店有了鱼肉蛋

凭票购买的脸色

缺血

八十年代南来的风

吹飞了所有的计划票

高粱玉米成了饲料

馊肉型养猪,变成了

新潮

九十年代,鸡鸭鱼肉吃腻了

粗粮变成换口味

野菜上了宴席

新世纪中西大餐

五洲美食荟萃

中国人活出了滋味

再说穿

小时候,妈妈做一件衣服

给一群孩子穿

老二捡老大的,老三捡老二的以此类推,一件衣服补了又补

要放几回尺寸

长大后,自己到商店买衣服

清一色的蓝、绿、灰干部服

中山服

男女都绷着脸

改革开放让女人有了世界

四十岁才穿上了连衣裙、乔其纱

挽着孩子的手,逛商业一条街

就是一个

爽!

接着说住

童年里最害怕的是下大雨

土屋里漏下的雨滴,让家里所有的盆碗都摆在炕上地下

接雨

要是连雨天,土墙溃败下来

父母惊慌失措

我和弟妹们战战兢兢的躲到窗台上

不敢哭

少年时,家里买起了水泥,石头

土墙贴上了石头

纸糊的窗户换上了玻璃

之后有了电灯

再之后变了北京平

九十年代进城买楼房

二十一世纪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不用出屋,鼠标一点

浏览世界风景

最后说行

五十年代由乡村去县城,靠一双脚板

踏着泥泞的土路去

丈量进步

六十年代有了乡级公路,马车滚动的轮子

印证着历史的辙

七十年代有了公汽

八十年代摩托车风行

九十年代农民养车不新鲜

新世纪高速路,磁悬浮,火车轮渡

让所有的行都插上了翅膀

行,变成了翔!

4.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四

至那一世小说网 http://于当时爷爷如何追求奶奶的具体的过程,20年前上小学的欢歌曾经对奶奶刨根问底,尽管他再三询问,奶奶仍然微笑着摇头不语,但是当年的幸福依然挂满了她50多年后已经苍老的脸颊。于是,年幼的欢歌只能凭借某些影视剧中摄影记者的形象,做出一些推断:只见“嘭”的一声,烟雾腾起(20世纪初,相机的闪光灯依靠了镁粉燃烧的原理),于是一个美女奶奶出现了。现在看来,当年欢歌的想象实在有点滑稽。

记得奶奶曾经说过,早在年轻的时候,爷爷就非常喜欢摄影。他作为20世纪前期的一名普通打工仔,曾在上海滩上辛辛苦苦打拼“讨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过上好生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最终在解放战争进行的那一段日子里,在美国合众社驻上海记者站谋得一份差事,尽管他干的是财务工作,但是他仍然以成为一名新闻记者而不断努力,尤其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摄影记者,深入大街小巷,用自己的镜头观察当时那个社会的人间百态。为此,他在业余时间看了不少关于美国摄影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并且努力积攒着自己可怜的工资,非常非常希望能有一天拥有一部属于自己名下的相机,这是他唯一的业余爱好。然而,解放前那飞涨的物价使得他的相机梦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上海解放之后,爷爷奶奶由于出色的财务工作经验,被中央人民政府聘用为国家公务员,派遣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尽管他们从此不再为物质生活而发愁,但是老人梦想拥有一部相机的愿望,依然被无限地推迟。那时候,国家实行供给制,人人挣的很少,家家生活拮据,除了吃穿和孩子上学的费用,根本没有多余的存钱。而在当时,相机属于高档奢侈品,即便是国产相机也要二、三百元一台,更不要说进口的了。而当时一个政府机关的普通职工月工资也就几十元,怎能买得起几百元的相机呢?结果,爷爷工作了一辈子,挣了一辈子工资,但一辈子没能买得起相机。

由于买不起相机,自己无法摄影,空有一身技艺而无用武之地,爷爷就只能欣赏别人的作品。他将报刊上的好摄影作品剪下来,集成一本一本的。或者,在奶奶每年过生日的时候,都要相伴一起去照相馆照一张相,年年如此,张数多了便汇聚成册,并在每张照片下面都注明时间,时常翻阅,或者在日记中时不时记下学习照相的体会心得。即便这样,他的行为也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倍受批判。他只能感叹看着奶奶的容颜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无能为力。

到了晚年,改革开放了,爷爷被落实政策,恢复了工作。他终于有了积蓄一点余钱的机会。于是,他自己花8元钱买了个儿童相机,聊补自己一辈子的奢望。而摄影的主角,自然是他的宝贝孙子——欢歌。但是,直至其去世,他老人家也没用上真正属于自己的高级相机,这是他终身的遗憾。而他留下的那些经典照片,自然成为全家对故去亲人的情感寄托。

欢歌从小受爷爷的影响,也喜爱摄影。1998年他上大二,欢歌的爸爸决定买一台相机奖励他。于是花费3000元买了一台中档的“海鸥”牌相机送给他。“海鸥”伴随着欢歌度过了愉快的大学后半段生活:欢歌坚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他利用几个假期的时间,独自一人徒步考察了华北地区的古长城近千里,深刻体会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同时照了无数的照片,这给他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然而,“海鸥”越来越不方便了。在艰难的旅途中,“傻、大、笨、粗”的胶卷相机看似已经过时,特别是胶卷的可拍数量问题,使得欢歌有时不得不中途下山。于是,改用数码相机的愿望越来越强。于是,欢歌的爸爸利用出国的机会,在国外买了一台日本原装的“傻瓜”数码相机,以解决儿子的需要。然而,这个“傻瓜”太“傻瓜”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对技术的提高起了相反的作用,于是,这个相机最终被欢歌忍痛地转让给了爸爸。

2008年,欢歌十年的大学生活终于结束了,彻底圆了爸爸的“大学梦”。爸爸考虑他的爱好,又决定买一台高级数码相机送给他。当一台新的“佳能”相机送到欢歌手中时,欢歌欣喜若狂。有了新的相机,欢歌从此发下了三个愿望,一定用自己的最大所能来掌握它的使用功能。尽管他的摄影技术实在是业余中的业余,但是从此时开始,他要尽量做到三个“满意”:在家照相,要让家人满意;在单位照相,让同事们满意;在外照相,让自己满意。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相机虽然不一定要最好,但是业余技术水平要向最好的同志们看齐。

新中国已将走过60年的风雨历程,祖国大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

5.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五

工人阶级的最大特征是“无产”。准确来说,这个“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因此,我们通常在概念使用上并不严格区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1888年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加注时再那一世小说网 http://次作出解释:“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然而,工人阶级从来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在不断泛化的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内部分化,并产生了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

内涵的三次外延

新中国成立初始:工人阶级主要指产业工人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按照政治和经济双重标准,对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划分,在新的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 四阶级——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模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既与工人阶级密切联系又因特殊社会功能独立于工人阶级的管理者阶层。

这时的工人阶级主要指产业工人,如制造、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动者,而机关事业单位、商业单位的劳动者被称为职员。当时我国劳动统计对职工的定义是“职员和工人”,显然把产业工人与从事脑力劳动的管理者区分开来。相应地,产业工人成立的群众组织是工会,职员成立的群众组织是职代会。随着其他阶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并逐渐转化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同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产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长,到1956年底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达4651万。

第一次外延:干部、职员都属于工人阶级

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趋向单一,只有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工人阶级相对人数和绝对人数都进一步扩大。同时,社会阶级阶层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消失,中国只剩下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形成了“二阶级——阶层”的社会结构。

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日益丰富,管理阶层不再独立,而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相应地,这一时期的工人阶级内部阶层划分为干部和工人两种政治身份。“职员”的身份消失,职员与工人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商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代会 ”都改称工会。

第二次外延:知识分子阶层的定位

在如何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上,经历了比较曲折的过程。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作出分析,认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去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这些是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没有这个团结,这个专政就不能巩固。”同一时期的刘少奇则更加明确,认为教员、记者、演员等文化教育工作者“都是雇佣劳动者”,应该包括在工人阶级之内;工程师、技师等职员,都是“雇佣劳动者”,从事“脑力劳动”,“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6年1月,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

但是随着中国政治思想领域逐步进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左”的错误不断发展。特别是197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基本估计”:教育战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扩展到整个知识分子阶层。这段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对知识分子实行了教育和改造的政策,并没有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直到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可以说,己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才真正从理论上把知识分子纳入到工人阶级的范畴,进一步扩大了工人阶级的内涵。

第三次外延:农民工阶层兴起

农民工是指农民户籍身份还未能得以转换,而又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被雇佣群体。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开始涌现。在2003年举行的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一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农民工大体可被分为两类:一是离土离乡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厂矿、机关、商业、服务行业劳动;二是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在本乡本村的乡镇企业或在附近城镇的工厂、商店、机关劳动。从劳动关系上讲,这两种农民工都应该属于工人阶级。

6.学校教师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篇六

2006年春天,一个8岁的长春女孩用她美丽的童心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爱国!

这个小女孩叫欣月。她的故事被媒体称为“欣月童话”,后来被拍成了电影。

2005年10月23日,正在与同学一起排练舞蹈的7岁的女孩小欣月

突然摔倒在学校的操场上。没想到,这一倒就永远也没能起来——医生用“髓母细胞瘤”这种可怕的不治之症给这个天真的女孩判处了“死刑”。11月底,小欣月因肿瘤压迫视神经双目失明了。她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后,哭着和爸爸说:“爸爸,我现在就是想去北京天安门前看看升国旗仪式,听唱国歌……”

2006年3月17日,长春《城市晚报》刊发了《绝症使她再也看不到升旗了》的报道。很快,许多长春市民被这个苦命女孩的不幸命运而惋惜,更为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想着看升国旗唱国歌这样一种纯真挚朴的爱国主义感情而震撼!无数好心的市民都想帮助这个可怜而可爱的女孩圆她的北京之梦,但医生认为她身体状况危险,坚决不同意去。为了不让欣月失望,父亲朱德春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女儿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就在长春找一个有升国旗唱国歌的地方,来一场模拟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到时就告诉她:这就是北京天安门……

于是,300多万人共同关注,数十家单位苦心策划,2000多人倾情付出,这个美丽的城市用倾城之爱演绎了一个春天的童话——

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因为一个小女孩的美丽梦想而感动起来,温暖起来……

无数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因为一个小女孩的爱国情操而凝聚起来,行动起来……

2006年3月22日9时30分,由报社采访车开路的一行8辆车驶到了小欣月家的胡同外。9时40分,接欣月的报社采访车走出了胡同口。10点整,车队准时出发。

躺在爸爸的怀里,高兴的小欣月不停地唱着“北京小妞,嘿呦嘿……”这是她在电视里学会的歌,这几天一听说要去北京就总是唱着它。10时30分,车队缓慢地从烧伤医院一直绕到了长影世纪城。“前面到收费站了!”司机故意把声音说的很大。不远处北京的吕先生早已等候在了路边。“您好!这里是沈阳收费站!请交费!”吕先生特意用地道的沈阳口音说,“这是沈阳啊,还有多远到北京啊?”“快了,再往前走吧!”听着大家的话,欣月在爸爸的怀里一直念叨着“沈阳、沈阳……”

中午11点30分,车队到达长春市第一实验中学正门,司机报站说到了“北戴河”。这时小欣月倍显疲惫。原定去“北京”的路还要2个多小时,为了欣月的身体,大家临时决定缩短时间,可这样就不能赶上原定在某军区院内的升旗时间了。随行记者向长春市公共学校的段文杰校长求援。段校长表示:“时间是紧了点啊。但是为了这个可怜的女孩,我们会尽全力,我马上安排!”

十几分钟后,在学校操场上就站立起一支整齐的“国旗护卫队”。为迎接欣月,仪仗队正在接受老师的紧急指导:“马上要来我们学校的孩子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可她生命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北京看升旗!但因为身体原因她去不了了。今天,我们就要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帮助这个身患绝症的女孩实现她最后的愿望,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出错!我们要让她用耳朵感受到天安门仪仗队的存在。所以同学们在踢正步的时候,能踢多响就踢多响……”

1时15分,客车进入到了公共关系学校——升旗地点。所有的志愿者都悄悄尾随小欣月下车,装扮成外地人用方言谈话,让小欣月感到身边有很多外地人……

在宽阔的操场上,2000多公关学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型等待这庄严的时刻。当大客车在众人的目光下缓缓停下时,操场上一片安静。

众人扶着小新月下车,走向她梦寐以求的“天安门广场”。她激动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真的到北京了,到天安门了!”听到这话,在场的很多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任泪水哗哗流下。

1时30分,升旗仪式正式开始。当仪仗队的正步声响起的时候,小欣月原本已经十分萎顿疲惫的神情一下子变得精神起来,耳朵随着整齐的脚步声一点一点的转过来。原来抓着爸爸衣襟的手指也开始松开,嘴角流露出一丝满足的微笑。当庄严的国歌声奏响的时候,小欣月屏住呼吸静听着,苍白的脸色瞬间红润了起来。听着雄壮的国歌,小欣月想起了在学校升旗的时候,她激动地试图举起右手,想对着国旗敬个少先队员的队礼,但她那只无力的小手却没能抬起来……小欣月没有气馁,继续用尽全力向上伸着右手,一次、两次、三次……最终她也只能将手举到了额头处。朱德春擦着眼泪,用手握住女儿的右手帮她举到了头顶。此情此景真是让天地动容,山川颤粟!在场的人全都动情地抹起了眼泪,转过身去不忍再看……

7.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七

我的家乡大牟家镇及周围乡镇的老百姓有史以来一直饮用高氟水,人人有一口难看的大黄牙(氟斑牙),人前人后不敢张嘴说话,都抬不起头来。其

实,氟斑牙还是小事,很多人患了高氟病,留下了终生的痛苦。针对这一现状,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在2006年3月召开的高密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我和本镇的3名政协委员一起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北部乡镇群众饮用安全水问题的建议》。

4月份,我们镇的政协联络组长从高密市政协开会回来,对我说,你们的提案被市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市委书记吴建民就解决群众饮用安全水问题专门做了指示,市委、市政府把除氟改水列为新农村建设近年内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确定先投资4500万元建设北部6镇298个村20.2万人饮用安全水工程。我听了后,感觉是又惊又喜。

5月份,工程正式开工。随后,我不断从电视上看到,市委书记吴建民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进行调度。6月份,建设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专程驱车40多公里,上门征求我对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我恨不得在整张纸上都写满“满意”。7月份,为强化提案督办工作,市政协主席齐世增亲自带队,组织我们这些提案人对北部6镇饮用安全水工程进行了专题视察。看到自己的提案办得如此之好又如此之快,身为政协委员的我,油然而生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之感。

我永远都忘不了,2006年11月20日,市委书记吴建民代表市委、市政府亲手启动了供水按钮,北部6镇饮用安全水工程竣工通水。从此,20.2万农民彻底告别了世世代代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并成为了“2006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

委员中的教师同行栾勇等3人见这个提案落实得这么好,在向我“取经”之后,于2007年提交了《关于解决西部南部8镇群众饮水难问题的建议》,又被列为了重点提案。市里投资1.1亿元,大力建设这项“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于2008年1月让西部8个乡镇431个村庄、34万人饮上了安全水。该提案的落实,成为“2007高密十大新闻”。

2009年,施宗光委员又从中接过接力棒,提出了《关于建设东部南部农村饮用安全水工程的建议》。当年,市里就决定投资4000万元,解决107个村8万群众的饮水问题,于3月份正式启动。竣工后,高密市将全面实现安全饮用水“村村通”。完善西部、北部供水管网,新建东部、南部供水工程,使安全饮用水通村率达到100%,是高密市2009年确定的要为群众做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8.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八

一走进林老师的家,便看到挂在厅堂上的毛主席、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画像。他告诉我们,他出生于1949年

9月,与共和国是同龄,言语间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60年的风风雨雨使他更坚定更成熟,60年的翻天复地使他更觉得党和人民的伟大。在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他要拿起了自己的笔,把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歌献给党和四代领导人。经过一番“创作”,终于写成了《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三首歌颂领袖的诗词,并发表在新华网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领袖的情怀和业绩,他把《东方红》、《春雷响》、《曙光灿》和《东风劲》写成大幅书法挂在大厅上,让大家观看、赏析,他自己则反复吟诵,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领袖的崇敬之情。他深情地对我们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他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扬眉吐了气!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使我们过上了好生活;江泽民领着我们跨世纪,继往开来辟天地;胡锦涛又高举起“科学发展”的伟大旗帜,构建起和谐社会。四代领导人一代又一代地继承和推进,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发展,使中华民族和老百姓站起来后又富起来、挺起来、和谐起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跟党走。是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四代领导人的正确指引,没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腾飞!在祖**亲60周年生日之际,我们要把最美的颂歌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四代领导人。

9.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 篇九

我的爷爷今年91岁,是新中国的见证者。他总爱说他小时候的事儿,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为了分担生活的重担,10来岁就去做了学徒,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苦实属不易。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吃尽了苦头。如今富足的日子,使这位老人时常心怀感恩。他的双眼所记录的变化,折射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种种成就,幻化成一种神光,闪烁在爷爷昏黄的眸子中。街边破落的房子一栋栋的消失,亮敞明净的新楼盛开在60多岁的爷爷和其同辈的眼里。他们也曾一起开始承包,一起放开手做生意,然后将自己的儿子送进自己当初魂牵梦萦的学校,把幸福人生的接力棒早早的传到了我爸爸的手上。

我的父辈们成长奋斗在改革开放至今的日子,是他们用中国式的勤奋与聪慧,撑大厦筑新梁,使雄狮梦醒,风采自来。

我出生在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被称为在糖水蜜罐里泡大的一代。老一辈的艰苦岁月只是从文字和影片中看到。小时候的故事都是妈妈念叨的,也觉得很亲切。她说那时候买不到奶粉,吃的叫奶糕,还要托人从外地带回来,在炉子上熬成糊糊喂我。说那时候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元。还说了许许多多关于贫穷关于生活的故事。我依稀记得,那时候我们家的黑白电视机总是在晚上引得邻居的“围观”,我也是亲眼见着一件件家电的落户,妈妈总是开玩笑说我家的收录机是小我一岁的妹妹。总是幸福的调侃语气,让我觉得我家只是个平凡再不过的家庭,却也着实是过着越来越幸福的日子的。

从我的出世至于今日,我们家真真切切体验了中国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小房子变成大房子,黑白变彩电,彩电变液晶,然后电脑这个小家伙也急急忙忙的来我家落了户。全家一起旅游的故事,也可以微笑着纳入日程了。当我们乘座飞机,出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爷爷总是笑着说:“好日子全让你们赶上喽!”;当我们坐在电脑前和远隔重洋的哥哥视频聊天时,爷爷开心地笑着说:“高科技真好!”;当我们全家欢聚吃着年夜饭的时候,爷爷哈哈大笑着说:“今天高兴!多喝一杯!”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耳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历经60年风雨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人民进入富足幸福的小康社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由于祖国的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我们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全国人民的心连的更紧了;由于祖国的强大,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得以在北京举行;由于祖国的强大,“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得以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更是显示了祖国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实现太空绕月飞行,中国人创造性的进入太空行走,让世界各国人民向这个古老却又充满活力的东方大国投注更多目光;由于祖国的强大,经济危机也只是告诉自己少买点衣服跟零食,很感谢这样安定平和的生活……妈妈,我真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10.幼儿教师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 篇十

对于过早失去双亲的父亲来说,是新中国让他重获新生,解放军就是他的亲人,共产党就是他的救星。参加革命工作后的父亲本来已经很满足,但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一名汽车司机,手握方向盘,奔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刚解放,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矿产资源,地质队是寻找宝藏的先行兵。为了支援地质事业,在车辆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国家把最新出厂的汽车调拨给地质队使用。记得第一次到长春去接车,父亲激动得难以入睡,一心想早点赶到那儿,亲手把那台梦寐以求的新车开回去。

父亲驾驶的车,是由长春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汽车,由毛主席亲自命名。据说车头上“解放”两字,用的是毛主席为《解放日报》题字的手写体,由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放大后,刻到模子上的。

从小喝苦水的放牛娃,今天坐进了驾驶室,这一刻是多么的感慨万千,多么的自豪和骄傲!父亲拍拍引擎盖,默默地在心里,又像是对汽车说,伙计,咱们可要好好干,拿出一马当先的劲头来,不辜负全国人民对咱地质人的期望。

一路风尘,父亲马不停蹄,千里驰骋。当父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揿响欢快的喇叭,欣喜不已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把新“解放牌”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伙这儿瞅瞅,那儿摸摸,啧啧称奇。军绿色的车身、鼓足气的轮胎,显得威武雄壮;那阳光下亮闪闪的车灯和透明的车窗,显得神采奕奕。

从此,父亲与“解放牌”结下了不解之缘,视车如宝,爱车如命。每天出车前,他都要把车子擦洗得干干净净。一有时间就钻研汽车的驾驶技术和修理技能。长久的倾听,熟悉了它的声音;不停的琢磨,知道了它的秉性。哪儿出毛病了,哪里该检修了,如何让它跑起来欢欢畅畅,如何让它歇下来卯足后劲。

每当远征,父亲都要早早地加好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个遍。冬天,寒风凛冽,发车前,为了引擎不至于拉伤,他脱掉大衣,轮圆了胳膊,呼哧呼哧,用摇手把曲轴转个十来圈,给发动机预热;夏天,烈日炎炎,爬大山前,他把车停下来,让发动机喘口气,到沟边谷涧打来泉水,为它加满水箱。

有一次,父亲送料去野外。路上碰到情况,急刹车,上面装了一车水管、钻杆,由于装卸工装车时没有固定牢,有几根管子窜出车厢,把引擎盖给压瘪了,为此,父亲心疼得不得了,好多天吃不香睡不安。

父亲熟悉他的“解放牌”。每一颗螺丝,每一条线路,每一个油嘴。即使蒙上眼睛,用手一摸,他就能叫出零部件的名字。踩一下油门,他就知道车的劲头还有多足;侧耳听听,他就知道车的毛病藏在何处。哪个部位需要润滑油,哪个部件需要更换,哪个时候车子需要保养,他全都心中有数。父亲留下来的照片,大多是与车的合影,看得出,此时,汽车是他的伙伴,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相依相偎,情同手足。

那时的分队,离大队部很远,汽车成了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纽带。“解放牌”成了分队部职工家属的“大众情人”,车子今天去了哪儿,连七八岁的小孩都知道。在文化生活单调的野外,露天电影成了大家的最爱,当汽车把电影放映队带回分队,欢乐的气氛便一直伴随着操场上银幕的起落。而碰到紧急情况,“解放牌”就成了“救命车”。有一次,一位病人得了急性肝炎,需马上送医院,而车子偏偏不在家,病人家属忧心如焚。这时父亲开车刚回驻地,听说这事,顾不上喝水吃饭,马上启动仍冒着热气的引擎……

后来有了大礼拜,“解放牌”就常载着野外职工回城里与亲人团聚。那时,长江与鄱阳湖汇合的地方,渡船是车辆到达对岸的唯一通道。碰上刮大风的时候,湖口停渡,两岸等待过渡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有一次,“解放牌”被拦在了渡口。十分理解野外汉子归心似箭心情的父亲,就以一名驾驶员的身份,跑到排在前面的每辆车子前,挨个问下来,与司机们商量,恳求他们载人过去。最后,化整为零,把整整一车人都安排到了前面,让地质大院翘首以待的家属们,早一点盼来了团聚的喜悦。

上一篇:琼州学院优秀个人简历下一篇:职场的高新条件